[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232887C - 色调剂、显影剂、图象形成方法及图象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色调剂、显影剂、图象形成方法及图象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2887C
CN1232887C CNB021061092A CN02106109A CN1232887C CN 1232887 C CN1232887 C CN 1232887C CN B021061092 A CNB021061092 A CN B021061092A CN 02106109 A CN02106109 A CN 02106109A CN 1232887 C CN1232887 C CN 123288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mage
developer
resin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061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81771A (zh
Inventor
伏见宽之
南谷俊树
内野仓理
八木慎一郎
加藤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1048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9372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1884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00544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084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7299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81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17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288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288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09733Organic compounds
    • G03G9/0975Organic compounds anionic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04Polyalke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06Polymers of alkenyl-aromatic compou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06Polymers of alkenyl-aromatic compounds
    • G03G9/087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G03G9/08711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esters of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26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28Polymers of 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1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specified groups or side chai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09733Organic compoun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静电图像显影用显影剂的色调剂,及使用所述色调剂的静电照相显影装置。所述色调剂含有至少一种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及带电控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树脂包括一种聚酯树脂,所述聚酯树脂分子量在500以下成分的含有比例在4重量%以下,所述聚酯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的分子量分布中,在分子量3000-9000的区域中至少具有一个峰值,所述聚酯不含有THF不溶成分。所述带电控制剂为一种树脂带电控制剂,所述树脂带电控制剂包括由下述单体得到的构成单元:含有磺酸盐基的单体,具有电子吸引基团的芳香族单体,及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Description

色调剂、显影剂、图象形成方法及图象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静电照相、静电记录、静电印刷等中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显影剂的色调剂,及使用所述色调剂的静电照相显影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直接或间接使用静电照相显影方式的复印机、激光打印机及用于普通纸传真机等机械上的静电照相用色调剂、静电照相用显影剂及静电照相显影装置。又,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直接或间接使用静电照相多色图像显影方式的彩色复印机、彩色激光打印机及用于彩色普通纸传真机等机械上的静电照相用色调剂、静电照相用显影剂及静电照相显影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照相、静电记录、静电印刷等上使用的显影剂在其显影过程中,例如,在一旦附着于形成静电荷图像的感光体等的图像载体上后,在其次的转印过程中,从感光体转印至复印纸等转印媒体上,其后,在定影工序中,定影于纸面上。此时,作为形成于潜像保持面上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的显影剂,已知有由载体和色调剂组成的双组份系显影剂及无须载体的单组份系显影剂(磁性色调剂,非磁性色调剂)。
这里,双组份显影方式存在的缺点是:由于色调剂粒子粘附于载体表面而使显影剂性能劣化,又由于仅仅是色调剂被消耗而导致显影剂中色调剂的浓度降低。所以,必须将色调剂与载体的混合比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从而,这又使得显影装置大型化。另一方面,单组份显影方式因为没有上述缺点,其装置可作得小型化等,因而,该显影方式正成为显影方式的主流。
近年来,随着办公室自动化发展,彩色化的进展,用打印机直接输出文稿,或需复印多张用于赠品或展示的资料的机会增多。所述用打印机直接输出的文稿不光包括以往的仅由文字组成的稿纸的复印,同时也包括由个人电脑制成的图表等的文稿。变化的市场也多要求打印机的输出图象有立体图象、线条图象、照相铜版图象,并要求图象具有高的图象品质和更高的可靠性要求。
以往,使用单组份显影剂的电子照相工艺可以分类为使用磁性色调剂的磁性单组份显影方式,和使用非磁性色调剂的非磁性单组份显影方式。磁性单组份显影方式使用其内部设有磁铁等的磁场发生装置的显影剂载体,该方式保持其含有磁铁等磁性体的磁性色调剂,并由层厚限定部件使色调剂的层厚薄层化而显影。因此,近年来多应用于小型打印机等。对此,非磁性单组份显影方式因其色调剂不具有磁力,所以,是使色调剂补给辊等与显影剂载体抵接,将色调剂供给至显影剂载体上,并使其作静电保持,由层厚限定部件对其进行薄层化而显影的。由于该显影方式不含有有色的磁性体,因此可相应用于彩色显影。另外,其显影剂载体上未使用磁铁,可以更加减轻重量,降低成本,近年来,实用于小型彩色打印机。
然而,现状是:单组份显影方式尚存在许多有待改善的课题。而在双组份显影方式中,则使用载体作为色调剂的带电和输送手段,所以,色调剂和载体可以在显影器内部得到充分的搅拌、混合之后再被输送至显影剂载体上进行显影。由此,即使使用了较长时间,也可保持色调剂的稳定带电和输送,还可适用于高速的显影装置。
与之相比,单组份显影方式不具有如载体那样稳定的用于色调剂带电和输送的手段,因此,在使用较长时间或高速显影时,容易产生带电和输送的不良。即,单组份显影方式在将色调剂输送至显影剂载体上之后,虽可由层厚限定部件进行薄层化而显影,但由于色调剂和显影剂载体、层厚限定部件等的摩擦带电部件的接触及摩擦带电时间非常短,因此,单组份显影方式较之使用载体的双组份显影方式更容易形成低带电、带负电的色调剂。
特别是,在非磁性单组份显影方式中,通常是采用这样的静电潜像显影方法:至少由一个色调剂输送部件输送色调剂(显影剂),且由所输送的色调剂显影形成于潜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其时,一般认为,色调剂输送部件表面的色调剂层厚必须作得极薄。
这是因为:当使用双组份系显影剂使用粒径非常小的载体时也可适用,又,特别是使用单组份系显影剂时,色调剂使用电阻较大的色调剂时,有必要由显影装置使该色调剂带电,因此,色调剂的层厚必须作得很薄。如该色调剂层作得厚,则仅色调剂层表面附近带电,而整个色调剂层无法均匀带电。为此,要求色调剂保持更迅速的带电速度和适当的带电量。
以往,为使色调剂稳定带电,采用添加带电控制剂的方法。带电控制剂具有控制色调剂的摩擦带电量和维持其摩擦带电量的功能。作为带负电的带电控制剂,可以举出单偶氮染料、水杨酸、萘甲酸、二羧酸的金属盐、金属络盐、二偶氮化合物、硼的配位化合物等,又,作为带正电的带电控制剂,则可以举出季铵盐化合物、咪唑化合物、苯胺黑、连氮染料等。
然而,上述这些带电控制剂中的许多带有颜色,从而无法使用于彩色色调剂。又,这些带电控制剂中存在的缺点是:由于对粘结剂的相溶性差,存在于与带电性能关系较大的色调剂表面上的带电控制剂容易脱离;容易发生色调剂带电不匀及在显影套筒及感光体上被污染生膜等现象。为此,在以往,虽然可在使用初始阶段获得良好的图象,但渐渐地图象质量发生变化,形成背景污斑及图象疵点。特别是,在用于彩色复印时,如采用补给方式连续使用色调剂,则色调剂的带电量低下,图象画质与原稿的图象色调显著不同,无法经受长时间的使用。在形成数千张图象之后,不得不早早地替换称为“处理卡盒”(process cartridge)的成像部件。为此,对环境的负荷增大,使用者麻烦增加。再有,上述带电控制剂中多含有铬等重金属,所以近年来还有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特开昭63-28564、特开昭63-182762号公报及特开平3-56974、特开平6-230609号公报上公开了一种改善对粘结剂树脂的相溶性、色调剂固定图象的透明性及安全性的树脂带电控制剂。这些树脂带电控制剂由于具有与粘结剂树脂的良好的相溶性,因此,具有优异的稳定带电性及透明性。然而,这些树脂带电控制剂与使用了单偶氮染料、水杨酸、萘甲酸、二羧酸的金属盐、金属络盐的色调剂比较,其缺点是带电量和带电速度较差。另外,通过增加树脂带电控制剂的添加量,可以提高带电性,但同时,也对色调剂的定影性能例如低温下的定影性能、耐粘附性(offset)产生恶劣影响。再有,这些化合物带电量的环境稳定性能(耐湿性)较大。因此,容易产生背景污染的问题。
为此,在特开平8-30017、特开平9-171271、特开平11-218965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含有磺酸盐基的单体和具有电子吸引基团的芳香族单体的共聚物。可是,由于可认为起因于含有磺酸盐基等有机酸盐单体的吸湿性和粘结性,虽然上述共聚物可保证充分的带电量,但其对粘结剂树脂的分散并不充分,要长时间对色调剂带电的不匀进行控制,防止显影套筒和感光体污染生膜等的效果不理想。又,为提高作为粘结剂树脂的苯乙烯系树脂及聚酯系树脂的相溶性,上述文献虽然也提出了一种分别含有磺酸盐基等有机酸盐的单体和具有电子吸引基团的芳香族单体、苯乙烯系单体及聚酯系单体的共聚物,但要长时间维持带电量、及防止显影套筒和感光体污染生膜现象的发生,其效果也不够。特别是,作为全彩色色调剂用的粘结剂树脂的聚酯树脂及多元醇(多羟基)树脂来说,上述共聚物并不具有足够的效果。
近年来,打印机需要量不断扩大,人们追求装置小型化、高速化及低成本化,并开始要求上述装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及更长的使用寿命。人们也要求色调剂可长时间地维持其各种特性。然而,上述这些树脂带电控制剂却无法维持其带电控制效果,且污染显影套筒及显影剂层厚限定部件(刮板及辊筒),使色调剂的带电性能低下,或是存在感光体污染生膜现象。另外,人们追求通过小型化及高速化可在短时间内由更少的显影剂进行显影的工艺,且进一步提高带电效果的良好的显影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以往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所述方法不损害树脂带电控制剂所具有的对粘结剂树脂的优异的相溶性、色调剂定影图象的透明性及优异的安全性等优点,即可解决上述问题。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用色调剂和显影剂,所述电子照相用色调剂和显影剂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其色调剂的带电量及输送量稳定,可以得到高图象浓度、背景污染少的高质量图象。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用色调剂和显影剂,所述电子照相用色调剂和显影剂系用于双组份显影方式及单组份显影方式中,连续打印后色调剂的带电性能无变化、可以得到数万张以上、图象质量如同原稿的图象。所述双组份显影方式系将由载体和色调剂组成的双组份显影剂,由显影剂层厚限定部件在显影剂载体(显影套筒)上形成显影剂薄层,进行显影;所述单组份显影方式系将显影剂由显影剂层厚限定部件在显影剂载体(显影套筒)上形成显影剂薄层,进行显影。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即使长期使用但机内墨粉飞散少的电子照相用色调剂,显影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能长期间使用显影组件及感光体组件,对环境负荷小,减少用户更换麻烦的电子照相用色调剂,显影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本发明的第五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使用无色或淡色的树脂带电控制剂使得色再现性良好的电子照相用色调剂。
本发明的第六目的在于:提供生产性高的电子照相用色调剂,在由混炼、粉碎、分级生产工序所构成的方法中,在粉碎工序无固结,不会过粉碎,单位时间粉碎处理量多。
本发明的第七目的在于,提供带电性好的显影剂。
本发明的第八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上述色调剂和显影剂的图象形成方法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色调剂,所述色调剂含有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及带电控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结剂树脂包括一种聚酯树脂,所述聚酯树脂分子量在500以下成分的含有比例在4重量%以下,所述聚酯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的分子量分布中,在分子量3000-9000的区域中至少具有一个峰值,所述聚酯不含有THF不溶成分;
所述带电控制剂为一种树脂带电控制剂,所述树脂带电控制剂包括由下述单体得到的构成单元:
含有磺酸盐基的单体,
具有电子吸引基团的芳香族单体,及
至少一种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粘结剂树脂以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吸热峰值在60-70℃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粘结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之比满足关系:
2≤Mw/Mn≤10。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粘结剂树脂的酸值在20KOHmg/g以下。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粘结剂树脂由流动测试仪所测得的表观粘度在104Pa′s时的温度为95-120℃。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含有磺酸盐基单体的单元基于树脂带电控制剂总重的重量比为1-30重量%,所述具有电子吸引基团的芳香族单体的单元基于树脂带电控制剂总重的重量比为1-80重量%,所述由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之一种得到的单元基于树脂带电控制剂总重的重量比为10-80重量%。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具有电子吸引基团的芳香族单体为至少由卤原子和硝基中之一种所取代的苯基马来酰亚胺取代物和至少由卤原子和硝基中之一种所取代的苯基衣康酰亚胺取代物之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树脂带电控制剂由流动测试仪所测的表观粘度在104Pa′s时的温度为85-110℃。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树脂带电控制剂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10,000。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还在于,将所述粘结剂树脂由流动测试仪所测的表观粘度在104Pa′s时的温度作为T1,将所述树脂带电控制剂由流动测试仪所测的表观粘度在104Pa′s时的温度作为T2,此时,T1、T2满足关系:
0.9<T1/T2<1.4。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树脂带电控制剂为基于所述色调剂总重的0.1-20重量%。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着色剂包括分类为C.I.颜料黄180的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着色剂包括以下式(1)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R1和R2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烷基、苯基及卤素原子的基团;M选自Ba、Ca、Sr、Mn和Mg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双组份显影剂,包括色调剂和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色调剂为本发明中所述的色调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含有色调剂的单组份显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色调剂为本发明中所述的色调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收纳有上述本发明所述的双组份显影剂或单组份显影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图象形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潜像载体上形成潜像的潜像形成工序,
使用显影剂载体上的含有色调剂的显影剂,使所述潜像显影的显影工序,
将显影的色调剂图象转印至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工序,
对转印材料上的色调剂图象进行加热、定影的定影工序,
其特征在于,色调剂使用上述本发明中所述的色调剂。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图象形成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显影工序包括:
在显影剂载体上形成显影剂薄层;
通过所述显影剂薄层进行显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另一种图象形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含有多种色彩色调剂的多色显影剂,使形成于多个图象载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在各个潜象载体上形成不同色彩的色调剂图象的显影工序;
用转印装置,将转印材料按压、抵接于潜像载体表面,顺次将各色色调剂图象静电转印至该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工序;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法中,所述各不同色彩的色调剂为上述本发明中所述的色调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图象形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曝光装置,照射潜像载体,以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使用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形成色调剂图象;
将色调剂图象转印至转印材料上的转印装置;
对转印材料上的色调剂图象进行加热定影的定影器;
用于盛放所述显影剂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为本发明中所述的容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彩色图象形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显影装置,包括分别含有不同色彩显影剂的多个显影部分,所述不同色显影剂包括不同色彩的色调剂,所述显影装置通过不同色彩显影剂在多个图象载体上显影静电潜象,以在各个潜像载体上形成不同色彩的色调剂图像;
转印装置,通过将转印材料按压、抵接于各潜像载体,顺次将上述彩色色调剂图象转印至一转印材料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色彩的色调剂为本发明中所述的色调剂。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电子照相用色调剂,上述电子照相用色调剂不论在双组份或单组份彩色显影方式中,在进行长时期的连续打印后,感光体、显影剂层厚限定部件及显影套筒上都没有如以往那样的污染生膜,色调剂的带电和转印稳定,可以维持如同原稿图象那样的同等图象浓度、高品位的转印图象。又,由于连续使用之后带电量降低很少,因此,没有图象浓度变化、低显影性、底基污染、显影器内色调剂的飞扬等问题,可以得到发色性能及色彩再现性能良好的图象。从而,由于上述长期使用的耐久性,可以达到显影组件、感光体组件等的长寿命化,使用后产生的回收物、废弃物也较以往减少,消除了使用者更换成象组件时的操作麻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说明本发明的打印机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说明本发明的串列式图象形成装置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说明本发明的感光体鼓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为说明本发明的感光体清洁装置内回收螺杆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其它目的、特征及其优点将显见并更易理解。图中,相同标记表示相应的部分。
本发明为这样一种色调剂,所述色调剂包括一种粘结剂树脂和树脂带电控制剂,所述粘结剂树脂为聚酯,所述带电控制剂至少包括由含有磺酸盐基的单体、具有电子吸引基团的芳香族单体及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得到的构成单元。
从发色性能和图象强度考虑,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粘结剂树脂可以使用发色性能和图象强度较好的聚酯作为全彩色色调剂用的粘结剂树脂。由于彩色图象重叠有多层色调剂层,因此,色调剂层容易增厚,并引起由于色调剂层强度不够所导致的图象开裂和缺陷,或者,图象失去适当的光泽。因此,为保持图象适当的光泽和优异的强度,可以使用聚酯树脂及多元醇树脂。
聚酯树脂通常可由多元醇和多价羧酸的酯化反应而制得。在本发明的构成聚酯树脂的单体中,作为醇的单体,包括三元以上的多元醇。例如,所述多元醇可以举出: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4-丁烯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等的二醇类;如双酚A、加氢双酚A、聚氧丙烯化双酚A等的双酚A环氧烷附加物;其他的二元醇,或山梨糖醇、1,2,3,6-己烷呋喃,1,4-山梨糖酐,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1,2,4-丁三醇,1,2,5-戊三醇,丙三醇、二丙三醇、2-甲基丙烷三醇,2-甲基-1,2,4-丁三醇,三羟基乙烷、三羟基丙烷、1,3,5-三羟基苯,及其他的三元以上的多元醇。
在上述单体中,较好的是,将双酚A环氧烷附加物用作主要成分单体。
在将双酚A环氧烷附加物用作主要成分单体时,由于双酚A构架的特性,可以得到具有较高玻璃化温度的聚酯,其耐复印粘附性及耐热保存性良好。又,存在于双酚A构架二侧的烷基在聚合物中起到了柔软链段(片断)的作用,使色调剂定影时的发色性能、图象强度良好。特别好的是,选用双酚A环氧烷附加物中具有乙烯基和丙烯基的化合物。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聚酯树脂单体中的酸单体,可以举出如马来酸、富马酸、焦柠檬酸、衣康酸、戊烯二酸、邻苯二甲酸、异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羧酸、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丙二酸、或正十二碳烯琥珀酸、正十二烷基琥珀酸等的链烯基酸类或烷基酸类;这些酸的酸酐、烷基酯;其他的二价羧酸,及,1,2,4-苯三羧酸,2,5,7-萘三羧酸,1,2,4-萘三羧酸,1,2,4-丁烷三羧酸,1,2,5-己烷三羧酸,1,3-二羧基-2-甲基-亚甲基羧基丙烷,四(亚甲基羧基)甲烷,1,2,7,8-辛烷四羧酸,empol三聚物酸及其酸酐、烷基酯、链烯基酯、芳基酯及其他的三价以上的羧酸。
这里所说的烷基、链烯基或芳基酯的具体举例可以举出:1,2,4-苯三羧酸,1,2,4-苯三羧酸三甲酯,1,2,4-苯三羧酸三乙酯,1,2,4-苯三羧酸正三丁酯,1,2,4-苯三羧酸异丁酯,1,2,4-苯三羧酸正辛基酯,1,2,4-苯三羧酸三2-乙基己酯,1,2,4-苯三羧酸三苄基酯,1,2,4-苯三羧酸三(4-异丙基苄基酯)等。
本发明用于得到聚酯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的限制,可以由公知的方法进行酯化反应。酯的交换反应可由公知方法进行。此时,可以使用公知的酯交换催化剂。例如,可以使用乙酸镁、乙酸锌、乙酸锰、乙酸钙、乙酸锡、乙酸铅、四丁氧基钛等。缩聚反应可由公知的方法进行,此时,可以使用公知的聚合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具体地,可以举出三氧化锑、二氧化锗等。
本发明的粘结剂树脂的特征在于:该树脂没有THF不溶成分,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所测得的分子量分布中,其分子量500以下的成分的含有比例在4%(重量)以下,至少在分子量3000-9000范围内有一个峰值。如该树脂中混入THF不溶成分,则光泽性下降,同时透明性低下,使用OHP材料时无法得到高品质图象。又,如分于重500以下成分的含有比例在4%(重量)以上,则长期间的使用将导致刮板及显影套筒的污染,容易生成薄膜。
本发明的分子量分布由GPC作如下测定。
(1)在40℃的加热室内,稳定色谱柱;
(2)以每分钟1ml的流速将THF作为溶剂注入上述柱;
(3)注入试样浓度调节为0.05-0.6%(重量)的色调剂母体的THF试样溶液200μl,THF试样溶液注入前,用0.45μm的滤液用滤器除去THF不溶成分;
(4)在对色调剂试样的分子量分布进行测定时,从由多种单分散的聚苯乙烯标准试样做成的标准曲线对数值和计数之间的关系算出试样分子量分布。
作为制作标准曲线用的标准聚苯乙烯试样,可以使用例如,Pressure Chemical Co.,或东洋曹达工业株式会社制的分子量分别为6×102、6×102、2.1×103、4×103、1.75×104、5.1×104、1.1×105、3.9×105、8.6×105、2×105、4.48×105的试样。较好的是,至少使用大约10种标准聚苯乙烯试样。又,检测仪使用RI(折射氯)检测仪。
另外,粘结剂树脂中THF不溶成分的有无可在制作用于分子量分布测定时的THF试样溶液时判断。即,将0.45μm的滤器单元安装于注射管之头端,将液体从管内挤压出,此时,如滤器内无阻塞,则可判断该树脂中没有THF不溶成分。
本发明的粘结剂树脂的特征还在于,DSC的吸热峰值在60-70℃的范围。如该峰值不到60℃,则色调剂的保存有问题。而该峰值超过70℃,则导致色调剂的生产率低下。本发明中由DSC所测得的吸热峰值可由理学电机公司制的Rigaku THR MOFLEX TG 8110测试仪,在10℃/分的升温速度条件下测得,并从吸热曲线的主体最大峰值读取。
较好的是,本发明的粘结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之比Mw/Mn在2-10的范围。如Mw/Mn大于10,则作为色调剂定影附着时没有光泽,又,如Mw/Mn小于2,则制造色调剂的粉碎工序中的生产率低下,长期间使用容易污染刮板及显影套筒,色调剂发生薄膜。
又,本发明的粘结剂树脂的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树脂的酸值为20KOHmg/g以下。已知,聚酯树脂的带电性能和酸值的关系大致成正比。酸值越高,则树脂负带电性也增大,同时,对带电的环境稳定性也有影响。即,酸值高,则在低温低湿条件下,带电量增大;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带电量减小,背景容易污染及图象浓度、颜色再现性的变化增大,难以维持图象的高品质。而如果酸值超过20KOHmg/g,则带电量上升,环境容易恶化。在本发明中,较好的聚酯树脂酸值是在20KOHmg/g以下,更好的是,在5KOHmg/g以下。
本发明的粘结剂树脂的特征又在于,所述树脂由流动测试仪所测的表观粘度在104Pa′s时的温度为95-120℃。如该温度不到95℃,则定影附着时无补偿“热粘附”(hot offset)的余量,如该温度超过120℃,则无法得到充分的光泽。
表观粘度在104Pa′s时温度的测定系使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CFT-500型流动测试仪,在负荷10kg/cm2、小孔直径、长度尺寸为1nm×1mm,升温速度5℃/分,测定粘度,读取其表观粘度为104Pa·s时的温度。
形成本发明的树脂带电控制剂的含有磺酸盐基的单体,有含有芳香族磺酸盐基的单体及含有脂肪族磺酸盐基的单体等。
作为含有芳香族磺酸盐基的单体可以举出:如乙烯基磺酸、丙烯基乙烯基磺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磺酸等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胺盐及季铵盐等。
作为含有脂肪族磺酸盐基的单体可以举出:如苯乙烯磺酸、磺苯基丙烯酰胺、磺苯基马来酰亚胺、及磺苯基衣康酰亚胺等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胺盐及季铵盐等。从安全方面考虑,较好的是,不使用重金属(镍、铜、锌、水银、铬等)的盐。
作为具有电子吸引基团的芳香族单体,可以举出:如氯苯乙烯、二氯苯乙烯、溴苯乙烯、氟苯乙烯、硝基苯乙烯、氰苯乙烯等的苯乙烯取代物;氯苯基(甲基)丙烯酸酯、溴苯基(甲基)丙烯酸酯、硝基苯基(甲基)丙烯酸酯、氯苯基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的苯基(甲基)丙烯酸酯取代物;氯苯基(甲基)丙烯酰胺、溴苯基(甲基)丙烯酰胺、硝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等的苯基(甲基)丙烯酰胺取代物;如氯苯基(甲基)马来酰亚胺、二氯苯基(甲基)马来酰亚胺、硝基苯基(甲基)马来酰亚胺、硝基氯苯基(甲基)马来酰亚胺等的苯基(甲基)马来酰亚胺取代物;如氯苯基衣康酰亚胺、二氯苯基衣康酰亚胺、硝基苯基衣康酰亚胺、硝基氯苯基衣康酰亚胺等的苯基衣康酰亚胺取代物;如氯苯基乙烯醚、硝基苯基乙烯醚等的苯基乙烯醚取代物等。从带电性和耐污染生膜性能考虑,特别优选的是,由氯原子或硝基取代的苯基马来酰亚胺取代物及苯基衣康酰亚胺取代物。
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树脂带电控制剂的单体,添加含有磺酸盐基的单体可以提高树脂带电控制剂的带负电的效果,但由于吸湿性,其色调剂的环境稳定性(湿温度下的稳定性)差。所以,通常已知的是,将具有电子吸引基团的芳香族单体等用作共聚物。然而,用于形成数千张图象可能尚未构成问题,但如长期使用形成图象达数万张,则会发生显影套筒及层厚限定部件(刮板和辊筒)的污染及感光体污染生膜,导致色调剂的带电稳定性及高品质图象难以维持,生产率低下。
为了弥补上述缺点,本发明对于以发色性能和图象强度较好的聚酯树脂及多羟基树脂作为彩色色调剂用的粘结剂树脂的树脂,使用含有具磺酸盐基的单体、具有电子吸引基团的芳香族单体以及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三种单体的共聚物作为树脂带电控制剂,藉此,可以得到具有优异的长期带电性和环境稳定性,没有对于显影套筒及层厚限定部件(刮板和辊筒)的污染,其薄层形成良好,可以防止感光体污染生膜、维持高图象品质、生产率高的色调剂。
上述色调剂的优异效果可以推测来自以下原因。即,藉由含有磺酸盐基的单体和具有电子吸引基团的芳香族单体的并用,可以提高赋予带负电性的效果;藉由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并用,可以在进一步提高带电的环境稳定性的同时,提高树脂硬度,改善粉碎性能;另外,没有对于显影套筒及层厚限定部件(刮板和辊筒)的污染,提高防止感光体生膜的效果。再有,作为彩色色调剂用粘结剂树脂,组合使用发色性能和图象强度较好的聚酯树脂,藉此,可以得到具有适度的分散性、带电量分布陡峭的色调剂。
作为本发明的树脂带电控制剂中单体的构成比例,含有磺酸盐基的单体为1-30%(重量),较好的是2-20%(重量)。如果含有磺酸盐基的单体含量不到1%(重量),则带电速度及带电量不够,容易影响图象质量。又,如果含磺酸盐基的单体含量超过30%(重量),则带电的环境稳定性恶化,高温高湿时的带电量减小,而低温低湿时的带电量增大;难以维持色调剂的带电稳定性及高品质图象。再有,容易发生对于显影套筒及层厚限定部件(刮板和辊筒)的污染及感光体的生膜,还有混练及粉碎时工序中制造色调剂时的生产率低下的问题。
由具有电子吸引基团的芳香族单体制得的单元含量比例为1-80%(重量),较好的是20-70%(重量)。如具有电子吸引基团的芳香族单体含量比例不到1%(重量),则带电量不够,容易发生底基污染及色调剂飞扬的问题。如具有电子吸引基团的芳香族单体的含量比例超过80%(重量),则其对于色调剂的分散变差,色调剂的带电量分布过广,容易发生底基污染及色调剂飞扬的问题。难以维持图像高品质。
由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制得的单元含量比例为10-80%(重量),较好的是20-70%(重量)。如由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制得的单元含量比例不到10%(重量),则无法得到充分带电的环境稳定性,且混练及粉碎工序中制造色调剂时的粉碎性能不够,不能充分防止对于显影套筒及层厚限定部件(刮板和辊筒)的污染及感光体的生膜。如由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制得的单元含量比例超过80%(重量),则带电速度及带电量不够,影响图象。
将上述组合的树脂带电控制剂再和发色性能和图象强度较好、用作彩色色调剂用粘结剂树脂的聚酯树脂及多羟基树脂组合使用,藉此,可以得到适当的分散性、且带电量分布陡峭的电子照相用色调剂,可以得到长期的带电稳定性及高图象品质。
较好的是,本发明的树脂带电控制剂由流动测试仪所测的表观粘度在104Pa·s时的温度为85-110℃。如上述温度不到85℃,则不仅不能得到色调剂中的适当的分散性,带电低下,且储存稳定性不好,容易凝聚固化。又在来自混练、粉碎、分级的生产过程的方法中,容易发生粉碎工序中的固附,降低生产率。如果所述温度超过110℃,则色调剂中的分散性低下,带电量分布幅度增大,容易发生底基污染及机内色调剂的飞扬。再有,发生色调剂的定影附着性能,特别是彩色色调剂重色时的发色不良。表观粘度在104Pa·s时的温度的测定使用岛津制作所制的CFT-500型的流动测试仪,在负荷10kg/cm2、小孔直径、长度尺寸为1mm×1mm,升温速度5℃/分时测定粘度,读取其表观粘度为104Pa·s时的温度。
另外,本发明的树脂带电控制剂的数均分子量较好的是在1000-10000。如所述分子量不到1000,则不仅不能得到色调剂中的适当的分散性,带电低下,且在来自混练、粉碎、分级的生产过程的方法中,容易发生粉碎工序中的固附,降低生产率。如所述分子量超过10000,则色调剂中的分散性低下,带电量分布幅度增大,容易发生底基污染及机内色调剂的飞扬。再有,色调剂的定影附着性能及发色不良。
本发明上述粘结剂树脂由流动测试仪所测的表观粘度在104Pa′s时的温度作为T1,将本发明的所述树脂带电控制剂由流动测试仪所测的表观粘度在104Pa′s时的温度作为T2,较好的是,此时T1、T2满足关系:
0.9<T1/T2<1.4。
带电控制剂对粘结剂树脂的分散成为决定色调剂的带电性能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在本发明中,藉由特定粘结剂树脂和特定树脂带电控制剂的组合,得到带电性能良好、具有优异的带电速度的色调剂。但粘结剂树脂和树脂带电控制剂的分散性给予带电性能的影响则如前所述。
本发明者们着眼于由流动测试仪所测得的粘结剂树脂及树脂带电控制剂的各个表观粘度,同时,规定了其分散度,藉此而得以解决上述问题。但如上述T1/T2之比不到0.9,则粘结剂树脂和树脂带电控制剂的各表观粘度很接近,粘结剂树脂和树脂带电控制剂处于相溶状态,发生饱和电量的不足和带电速度的不良。又,如上述T1/T2之比超过1.4,则粘结剂树脂和树脂带电控制剂的表观粘度过分背离,树脂带电控制剂分散不良,发生底基污染和带电性能的经时低下。
本发明的树脂带电控制剂的添加量较好的是,对于色调剂粒子为0.1-20%(重量),更好的是,0.5-10%(重量)。如上述树脂带电控制剂的添加量不到0.1%(重量),则带电速度及带电量不够,容易发生底基污染和经时的带电低下。如上述树脂带电控制剂的添加量超过20%(重量),则分散恶化,带电量分布幅度变宽,容易发生底基污染及机内色调剂的飞扬。
作为着色剂(材料),可以使用所有公知的染料及颜料。例如,可以使用碳黑、尼格洛辛系染料、铁黑、纳夫妥黄S、汉撒黄(10G,5G,G)、镉黄、黄色氧化铁、黄土、铬黄、钛黄、聚偶氮黄、油黄、汉撒黄(GR,A,RN,R)、油漆黄L、联苯氨黄(G,GR)、永久黄(NCG)、乌尔康坚牢黄(5G,R)、塔特拉津黄色淀、喹啉黄色淀、蒽烯黄BGL、异吲哚满-1-酮黄、苯并咪唑酮黄(Benzimidazolone Yellow)、氧化铁红、铅丹、铅朱、镉红、镉汞红、锑朱、永久红4R、帕拉红、颜料火红(fire red)、对氯邻硝基苯胺红、立索尔坚牢猩红G、艳坚牢猩红、艳胭脂红BS、永久红(F2R、F4R、FRL、FRLL、F4RH)、坚牢猩红VD、乌尔康坚牢玉红、艳猩红G,立索尔玉红GX、永久红F5R、艳胭脂红6B、胭脂红6B(Carmine 6B)、颜料猩红3B、枣红5B、甲苯胺褐红、永久枣红F2K、赫里奥枣红BL、枣红10B、邦褐红、邦褐红媒介、曙红色淀、若丹明B色淀、若丹明Y色淀、茜素色淀、蒂奥英迪戈红B、蒂奥英迪戈何红、油红、喹吖酮红、吡唑啉酮红、偶氮红、铬朱砂、联苯氨橙、perynone橙、油橙、钴蓝、天蓝蓝、碱性蓝色淀、孔雀蓝色淀、维多利亚蓝色淀、无金属酞菁蓝、酞菁蓝、坚牢天蓝蓝、阴丹士林蓝(RS、BC)、靛蓝、群青、绀青、蒽醌蓝、坚牢紫、甲基紫色淀、钴紫、锰紫、二恶烷紫、蒽醌紫、铬绿、锌绿、氧化铬、微利迪安染料、祖母绿、颜料绿B、纳夫妥绿B、纯金、酸性绿色淀、孔雀绿色淀、酞菁绿、蒽醌绿、氧化钛、锌白、锌钡白及其混合物。这些着色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在上述着色剂中,较好的是,将分类为C.I.颜料黄180的颜料,例如,苯并咪唑酮黄(Benzimidazolone Yellow)用作黄色着色剂,因为该着色剂有生成电荷的效果。含有该着色剂、但不包括带电控制剂的色调剂具有与含有带电控制剂的色调剂同样的带电效果。尽管含有该着色剂、但不包括带电控制剂的色调剂的电荷保持能力低于含有带电控制剂的色调剂的保持能力。
另外,本发明中,较好的是,使用如胭脂红6B(Carmine 6B)和艳胭脂红6B(Brilliant Carmine 6B)的、具有下式(1)的红色(洋红,magenta)着色剂:
式中,R1和R2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烷基、苯基及卤原子的基团;M选自Ba、Ca、Sr、Mn和Mg之一。
这是因为,将着色剂和本发明的用作粘结剂树脂的聚酯树脂、树脂带电控制剂一起使用时,着色剂在聚酯树脂和树脂带电控制剂中的分散性改善。另外,生成的色调剂具有更优异的透明性和色彩再现性,即使所使用的色调剂具有很小的粒径,具有稳定的图象质量的图象仍可保持一端很长的时间。其原因尚不清楚,但可以认为,着色剂为一包括如羧基及磺酸盐基等可溶基团的可溶性偶氮染料,而在所述羧基和聚酯树脂羟基之间的反应对于所述着色剂的分散性起了很大的影响。
色调剂中所述着色剂的使用量通常对100重量份的包括色调剂在内的粘结剂树脂为0.1-50重量份。
在本发明中,除了树脂带电控制剂以外,也可同时使用已知的带电控制剂。例如,可以使用尼格若辛系染料、三苯甲烷系染料、含铬的金属配位染料、钼酸螯合染料、若丹明系染料、烷氧基系胺、季胺盐(包括氟改性季胺盐),烷基酰胺、磷的单体及化合物、钨的单体及化合物、水杨酸衍生物的金属盐等。
为使制造的显影剂具有脱模性,较好的是,制造的显影剂中含有蜡。上述蜡较好的是其熔点在40-120℃的蜡,特别好的是,上述蜡为其熔点在50-110℃的蜡。如其熔点过大,则有时低温下的固定性不佳;如其熔点过低,则其耐补偿偏差性、耐久性低下。即,蜡的熔点可由差示扫描热量测试法(DSC)求得。即,将在一定的升温温度、例如,(10℃/min)升温速度下,加热时的溶解峰值求得数mg试样的熔点。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蜡,例如,可以使用固体的烯烃蜡、微晶蜡、赖斯蜡、脂肪酸酰胺系蜡、脂肪酸系蜡、脂肪酸单酮蜡、脂肪酸金属盐系蜡、脂肪酸酯系蜡、部分皂化脂肪酸系蜡、聚硅氧烷清漆、高级醇、巴西棕榈蜡等。又,也可使用低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等的聚烯烃等。特别好的是,使用环球法所测得的软化点温度在70-150℃的聚烯烃,其软化点温度在120-150℃的聚烯烃更好。
作为用于去除残留于感光体及一次转印媒体上的转印后显影剂的清洁性能提高剂,可以举出硬酯酸锌、硬酯酸钙、硬酯酸等的脂肪酸金属盐,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聚苯乙烯颗粒等由无皂乳化聚合方法等制得的聚合物颗粒。较好的是,聚合物颗粒的粒度分布较窄,其体积平均粒径在0.01-1μm。
本发明的色调剂也可包括其它的添加剂,例如,胶体状二氧化硅、疏水性二氧化硅、聚四氟乙烯、氟聚合物、低分子量的聚烯烃、脂肪酸金属盐(硬脂酸锌、硬脂酸铝、硬脂酸钙等)、金属氧化物(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锡、氧化锑等)、导电性给予剂(碳黑、氧化锡等),磁性体、及其添加物表面处理的添加物等。这些添加剂可以使用一种或并合使用二种以上。其含量通常为对于色调剂100重量份的0.1-10重量份。
本发明的色调剂可以是含有磁性材料的磁性色调剂。作为磁性材料,可以举出;氧化铁(四氧化三铁,铁素体,赤铁矿等),金属(铁,钴,镍等),上述金属和铝、钴、铜、铅、镁、锡、锌、锑、铍、铋、钙、镉、锰、硒、钛、钨、钒等的合金或混合物等。这些磁性体的体积平均粒径在0.1-2μm左右,其在色调剂中的含量为对于粘结剂树脂100重量份为5-150重量份。
本发明的色调剂也可用作同时使用载体的双组份显影剂。这里所使用的载体有:铁粉、铁氧体粉、四氧化三铁粉、玻璃珠等以往所使用的任何一种。又,这些载体也可用树脂被覆。此时,使用的树脂有如聚氟化碳、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苯酚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硅氧烷树脂等公知的树脂。但从显影剂寿命考虑,优先使用聚硅氧烷涂层的载体。另外,根据需要,在被覆树脂中也可含有导电性粉末等。作为导电性粉末可以使用金属粉、碳黑、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锌等。较好的是,这些导电性粉末的平均粒径在1μm以下。如平均粒径大于1μm,则电阻控制困难。双组份系显影剂中色调剂和载体的混合比例通常对于100重量份载体为0.5-20.0重量份。
本发明的色调剂的制造方法可以是以往公知的任一种方法。可以适用包括至少将粘结剂树脂、带电控制剂及颜料的显影剂成分作机械混合的工序、以及熔融混练的工序、粉碎工序、分级工序的色调剂制造方法。又,也包括在机械混合工序及熔融混练工序中,使在粉碎或分级的工序中所得到的制品的粒子以外的粉末再次回收、利用的制造方法。
这里所说的产品颗粒以外的粉末(副产品)意指,在熔融混练后,由粉碎工序所得到的希望粒径的产品成分以外的细粒和粗粒,及继续进行分级工序所发生的希望粒径产品成分以外的细粒及粗粒。
较好的是,将所说副产品对于在混合工序及熔融混练工序中的原料,较好的是,对于主原料100重量份混合以副产品1-20重量份。至少对粘结剂树脂、主带电控制剂及颜料、含有副产品的显影剂成分进行机械混合的混合工序,可以利用由旋转叶片组成的通常的混合机等在通常的条件下进行混合,并无特别的限制。
在上述混合工序结束之后,将混合物装入混练机中,进行熔融混练。可以使用单轴、双轴的连续混练机及,辊磨机的批量式混练机。例如,可以使用神户制钢所公司制的KTK型双轴挤压机。东芝机械公司制的TEM型挤压机、池贝铁工所公司制的PCM型双轴挤压机及Buss公司制的捏和挤压机等。
重要的是,上述熔融混练在不会导致粘结剂树脂分子链切断的适当条件下进行。具体地,熔融混练温度应参考粘结剂树脂的软化点温度进行,如熔融混练温度过于低于软化点,则切断现象激烈;而上述温度过高,则无法进行分散。
在上述熔融混练工序结束之后粉碎混练物。在该粉碎工序中,较好的是,首先进行粗粉碎,然后进行细粉碎。此时,较好的方式是,使混练物在喷气流中与碰撞板发生碰撞而粉碎,或在由作机械旋转的转子和定子间形成的狭小空间内进行粉碎。
粉碎工序结束后,由离心力等在气流中对粉碎物进行分级,由此,制得具有所定粒径,例如,平均粒径为5-20μm的显影剂。
又,在配制显影剂时,为提高显影剂的流动性、储存性、显影性及转印性,也可对上述制造的显影剂再添加、混合先前所说的疏水性二氧化硅粉末等无机颗粒。
添加剂的混合可以使用通常的粉体混合机,但较好的是使用装备有套管等、其内部温度可调节的混合机。为改变给予添加剂的负荷,可以在上述混合途中,或渐次添加添加剂。当然,混合机的转速、时间、温度等也可变化。可以是先付之强负荷、其次付以弱负荷,反之也可。
作为可使用的混合设备的例子,可以举出V型混合机、摆动式(locking)混合机、Loedge混合机、诺塔(固体)混合机、亨谢尔(流动)混合机等。
在用于图象形成装置中时,通常,由使用者将本发明的色调剂和显影剂装入一容器中,装有色调剂的容器分配并安装于该装置上,以用于形成图象。上述的容器并未限制,除了通常的瓶、筒(cartridge)类容器或纸袋包装(gazette packs)之外,可以使用任何容器。
业已发现,在本发明的彩色色调剂装入色调剂筒等的容器内时,所述色调剂对所述容器内壁表面的粘结小于通常的色调剂,且,所述色调剂具有良好的脱卸性和脱卸稳定性。进一步可以发现,从市场购入的及回收利用装有本发明的彩色色调剂的容器时,所述容器可以方便地清洁和操作。
另外,发现,当将含有本发明的色调剂和载体的双组份显影剂装入如纸袋包装等容器中时,所述色调剂对所述容器内壁表面的粘结小于通常的色调剂,且,很少发生色调剂的飞扬。因此,所述容器容易被使用者和服务人员操作,并且易于处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实施例及比较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若该装置系由一电子光学方法形成图像的装置,例如复印机、打印机及传真机等,则对所述图象形成装置并无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所述装置由一图象形成装置组件100(打印机部分)、给纸台(箱)200(给纸部分)、安装于装置组件100内的扫描器300(扫描部分)及一位于扫描部分之上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DF)400(原稿输送部分)构成。另外,一用于控制上述装置中各设备运行的控制部也安装于该装置上(图中未示)。
扫描器部分300由一读取传感器36读取置于接触玻璃32上的原稿的图象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至控制部分。控制部份控制设置于打印机部分100的曝光装置21的激光器及发光二极管(图中未示),根据来自扫描器部分300的上述图象信息,向着感光体鼓40Bk、40Y、40M及40C照射激光写入光。通过曝光,在各个感光体鼓40Bk、40Y、40M及40C上形成潜象,然后,通过一预定的显影工序,将该潜象显影成色调剂图象。
除了曝光装置21之外,打印机部分100还包括一次转印装置62、二次转印装置22、定影器25及排纸装置56和色调剂供给装置(图中未示)等。以下将进一步叙述上述显影过程。
给纸部分200包括:内置多层给纸盒44的纸储存处43,从给纸盒送出作为图象载体的转印纸(P)的给纸辊42,分离所送出纸P、并将其输送至给纸通道46的分离辊45,将转印纸(或转印薄膜、转印材料)P输送至位于打印机部分100中的给纸通道48的运送辊47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图象形成装置的实施例中,除了用给纸部分喂入外,纸张也可由手工喂入。在装置侧面设有手工喂入盘51及一用于将上述转印纸P从手工喂入盘分离、输送至手供纸通道的53的分离辊52。定位辊49仅排出置于给纸盒或手工喂入盘51上的一张转印纸P,并将其输送至位于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体)10和二次转印装置22之间的二次转印接触部。
在上述结构中,当图象形成装置形成彩色图象时,原稿置于原稿输送部400的原稿台30上或打开原稿输送部400将原稿置于扫描器部分300的接触玻璃32上,再关闭原稿输送部400压住原稿。
按压启动开关(图中未示),当原稿置于原稿输送部400中时,原稿被运送至接触玻璃32上之后,或者当原稿已置于接触玻璃之上,则驱动扫描器部分,同时驱动第一移动体33及第二移动体34。从光源发射光,照在原稿面上得到反射光,在第一移动体33将上述反射光向着第二移动体34再反射,在第二移动体34通过反射镜再通过成象镜,35进入读取传感器36,读取图象信息。
当图象形成装置接收来自扫描部分300的图象信息后,进行如上所述的激光写入及后述的显影工序,以在各个感光体40Bk、40Y、40M及40C上形成色调剂图象,使得四个定位辊之一驱动,喂入对应于图象信息尺寸的转印纸P。
接着,一驱动电机(图中未示)驱动支承辊14、15、16中一个回转,其余二辊从动回转,驱动中间转印带10回转。同时,在各图象形成组件18使感光体鼓40Bk、40Y、40M、40C回转,在各感光体鼓40Bk、40Y、40M、40C上分别形成单一的黑、黄、品红、青色图象。该单一的彩色图象被顺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上,以在其上形成合成彩色图象。
另一方面,有选择地使给纸部分200的给纸辊42之一回转,以从给纸盒44之一送出转印纸P,然后,分离辊45一张张分离该转印纸并将其运送至给纸通道46。输送辊47导引转印纸至图像形成装置组件100中的给纸通道48,转印纸停止于定位辊49前。或者,使给纸辊50旋转、送出置于手动给纸盘51的转印纸P。分离辊52顺次分离转印纸,并将转印纸输送至给纸通道53,使转印纸同样停止于定位辊49前。
接着,定位辊49在某时刻回转,以使得转印纸与中间转印带10上的合成彩色图象一致,将所述转印纸P运送至中间转印带10和第二转印辊23相接部即二次转印接触部,通过接触部的转印用电场和相接压力等将彩色图像二次转印至转印纸P上。
图像转印之后的转印纸P由二次转印装置的转印带24输送至定影装置25。在定影装置25通过加压辊27的加压力和加热将图象定影在上述转印纸上之后,转印纸由排出辊56排出到排纸盘57。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复印机中的打印部分100。
图2为打印部分10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示意图。打印部分100设有中间转印带(体)10,作为潜像载置体的四个感光鼓40Bk、40Y、40M及40C以及显影组件61Bk、61Y、61M及61C。上述中间转印带(体)10由三个支承辊14、15、16支承;上述四个感光鼓40Bk、40Y、40M及40C与上述中间转印带对向,在表面分别载置黑色、黄色、品红色及青色中某一色;上述显影组件61Bk、61Y、61M及61C用于在感光体鼓表面形成色调剂图像。另外,打印部分100还设有感光体清洁装置63Bk、63Y、63M及63C,以从感光体鼓表面除去一次转印后残留的色调剂。上述多个感光体鼓40Bk、40Y、40M、40C、显影组件61Bk、61Y、61M及61C及感光体清洁装置63Bk、63Y、63M及63C构成四个图象形成组件18Bk、18Y、18M及18C,由该四个图象形成组件18Bk、18Y、18M及18C构成串列式图象形成装置20。
在支承辊15的左侧设置有带清洁装置17,以在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转印纸上之后,除去中间转印带表面上的残留色调剂。带清洁装置17包括二个用来接触中间转印带10、并以与该带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毛刷辊90和91。上述刷辊的数据如下:
直径:20mm
材料:丙烯酸类碳(acrylic carbon)
刷毛尺寸(Fur Girth):6.25D/F
刷毛数量(Fur Quantity):100,000/平方英寸
电阻:1×107Ω。
由一电源(图中未示)对刷辊90及91分别加以不同极性的偏压。设置金属辊92和93,与毛刷辊接触,并可相对该毛刷辊以顺向或逆向旋转。
由电源94对位于中间转印带10旋转方向上游的金属辊92施加负电,由电源95对位于其旋转方向下游的金属辊93施加正电。刮板96和97的端部与金属辊92、93抵接。
由于中间转印带10按箭头指向旋转,位于旋转方向上游、被施加以负偏压的刷辊90清洁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此时,金属辊92具有-700V,刷辊90具有-400V电压,中间转印带10上的带正电色调剂被转移至刷辊90上。转移至刷辊90的色调剂因其具有的电位差再被转移至金属辊92上后被刮板96刮去。
这样,虽然刷辊90去除中间转印带10上的色调剂,但仍有许多色调剂残留其上。这些色调剂因施于刷辊90上的负偏压而带负电。这可以认为,色调剂因充电和放电而带电。其次,是因为位于旋转方向下游的刷辊91被施加正偏压而除去色调剂。除去的色调剂因存在电位差而被从刷辊91输送至金属辊93上,并被刮板97除去。由刮板96、97刮去的色调剂回收到一储筒(图中未示)中。该色调剂可由后述的色调剂回收装置返回图像显影装置61。
然而,尽管在经刷辊91的清洁之后,几乎所有的色调剂被从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去除,但仍有些微的色调剂残留其上。
如上所述,中间转印带10上残留的色调剂因对刷辊91施以正偏压而带正电。带正电的色调剂因在一次转印位置被施加的转印电场而转印到感光体鼓40Bk、40Y、40M及40C,由感光体清洁组件63Bk、63Y、63M及63C加以回收。
另一方面,二次转印装置22设置于串列式图像形成装置20的另一侧,夹持着中间转印带10。二次转印装置22在本实施例中为将二次转印带24张架在两个辊23之间构成,通过中间转印带10与第三支承辊16压接,形成二次转印接触部,将中间转印带10上的彩色色调剂图象二次转印至转印纸上。二次转印后,中间转印带10上的残留色调剂由清洁装置17在二次转印后除去,以备于串列式图像形成装置20再次形成图象。
上述二次转印装置22还具有在转印色调剂图像之后将转印纸P运送至定影装置25的运送功能。当然,也可配置转印辊和非接触式充电器作为二次转印装置22,此时,很难使该转印装置同时具有输送转印纸P的功能。
定位辊49一般大多接地,但为了除去转印纸P上的纸粉,也可施加偏压。例如,用导电橡胶辊施以偏压。该橡胶辊的直径为18mm,其表面包覆以厚度为1mm的导电性NBR橡胶。其电阻率约为1×1010Ωmm。转印纸P的转印色调剂一侧施加约为-800V的电压,其另一侧施加约为+200V的电压。
通常,纸粉在中间转印方式中并不移动至感光体上,因此,不必考虑纸粉的移动,而使定位辊49接地。另外,作为施加电压虽然施加DC偏压,但为了使转印纸P更均一带电也可施以具有DC偏压成份的AC电压。通过施加有偏压的定位辊49后的转印纸P表面带些微负电。由此,在从中间转印辊10向转印纸P转印中,与定位辊没有被施以电压场合相比,有时可能导致转印条件的改变。
在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实施例中,设有转印纸反转装置28,其置于二次转印装置22和定影装置25之下,与上述串列式图像形成装置20平行,用于使转印纸P反转,以在该转印纸P的两面形成图象。这样,在转印纸的单面使图像定影之后,用切换爪将转印纸的输送路径切换到转印纸反转装置侧,在那里反转,再次在转印接触部转印图象之后,排向排纸盘上。
以下,说明上述串列式图像形成装置。
图3为说明本发明的串列式图象形成装置2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示意图。由于四个图像形成组件18Bk、18Y、18M及18C结构相同,此处,省略其中的彩色标记Bk、Y、M及C,说明组件结构。如图3所示,在该图像形成组件的感光体鼓40Bk、40Y、40M及40C周围设有带电装置60,显影装置61,作为一次转印手段的一次转印装置62,感光体清洁装置63及消电装置64。
上述感光体鼓40Bk、40Y、40M及40C为鼓状,其筒体上被覆以如铝等的有机感光性材料,形成感光层,但该感光体也可以是无端带状。
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也可形成处理卡盒,其至少包括感光体鼓,可以包括构成图像形成组件18的全部或部分,能相对复印机本体一体地装卸自如,以提高维修性。
带电装置60为辊筒状,并在与感光体鼓40接触时可对感光体鼓40进行充电。当然也可使用非接触式电晕充电器进行带电。
显影装置61中可以使用单组份显影剂。但在图3中,使用了含有磁性载体和非磁性色调剂的双组份显影剂。显影装置61包括用于搅拌双组份显影剂并使显影剂粘附至显影套筒65上的搅拌部66,及将双组份显影剂的色调剂转印至感光体鼓40上的显影部67。上述搅拌部设置部位低于显影部。
搅拌部66具有二平行的螺杆68及一隔离板69,上述二螺杆之间除了两端部之外用上述隔离板69分隔(见图4)。另外,显影盒70中设有浓度传感器71。
在显影部67,显影套筒65通过显影盒70的开口部面对感光体鼓40形成,磁铁72固定于显影套筒65中。设有刮板73,该刮板73的前端接近显影套筒65。在图3中,在上述刮板73和显影套筒65之间的最短距离设定为500μm。
显影套筒65为非磁性,呈可回转的筒形状,其中设有若干磁铁72。该固定的磁铁可用于形成对通过预定部位的显影剂的磁性力。在图3中,显影套筒直径为18mm,其表面经喷砂处理,或者形成1至数mm深的若干凹槽,其表面粗糙度(RZ)在10-30μm范围。
磁铁72例如在从刮板73朝显影套筒65的旋转方向上设有五个磁极N1、S1、N2、S2及S3。
显影剂因磁铁72形成磁刷,载置在显影套筒65上。使得显影套筒65的磁铁72的S1侧区域配设在面向感光鼓40。
根据这种结构,双组份显影剂由双螺杆68边搅拌,边运送循环,供给显影套筒65。供给至显影套筒65的显影剂由磁铁72汲取保持着,在显影套筒65上形成磁刷。由于显影套筒65的旋转,磁刷头被刮板73适当穗切,切落的显影剂返回至搅拌部66。
载置于显影套筒65上的显影剂中的色调剂因施加于显影套筒65上的显影偏压而被移转到感光体鼓40上,使感光体鼓40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为可视。潜像显影之后,显影套筒65上的残留色调剂在无磁铁72磁性力的地方离开显影套筒65,回至搅拌部66。重复上述过程,若搅拌部66中色调剂的浓度减低,则色调剂浓度传感器71检测到色调剂浓度较低,将色调剂补充到搅拌部66。
在本实施例装置中,感光鼓40和显影套筒65的线速度分别为200mm/秒和240mm/秒,其直径分别为500mm和18mm。显影套筒65上色调剂的带电量较好的是在-10~-30μc/g。感光鼓40和显影套筒65的显影间隙(GP)通常可调节至0.4~0.8mm。该间隙越小,则显影越有效。
再有,感光体鼓40的厚度为30μm,光学系统的光束点(beam spot)径为50×60μm,光量为0.47mW。感光体鼓40的带电(曝光前)电位V0为-700V,曝光后电位VL为-120V,显影偏压为-470V,即,用于显影过程的显影电位为350V。
一次转印装置由辊筒状一次转印辊62构成,并通过中间转印带10与感光体鼓40压接。
在各个一次转印辊62间设有导电辊74,与上述中间转印带10的基底层接触。该导电辊74用于阻止转印时通过各一次转印辊62施加的偏压通过中电阻的基底层流入邻接的各图象形成组件18。
感光体清洁装置63使用例如由聚氨酯橡胶制的清洁刮板75,其前端压接于感光体鼓40。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清洁性,在本实施例中,设有按箭头方回转的导电刷辊76,其外周与感光体鼓40接触。还设有金属制电场辊77,其按箭头方向回转自如,该电场辊77向导电刷辊76施加偏压,刮板78的端部与电场辊77压接。另外,还设置用于回收色调剂的回收螺杆79。
在上述感光体清洁装置63中,相对感光体鼓40作反向旋转的刷辊76除去感光体鼓上的残留色调剂。粘附至刷辊76的色调剂由相对刷辊76作反向旋转的被施以偏压的电场辊77去除。粘附至电场辊77的色调剂由刮板78去除。由感光体清洁装置63回收的色调剂用螺杆79集中于该感光体清洁装置63一侧,由后述的色调剂循环装置80回收返回至显影装置61再利用。
消电装置64使用消电灯,照射光,使得感光体鼓40的表面电位初始化。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显影工序。
起初,随着感光体鼓40的旋转,带电装置60使感光体鼓40的表面均一带电,照射写入光,在感光体鼓40上形成静电潜像。此后,通过显影装置61使色调剂附着于静电潜像上,形成色调剂图像。该色调剂图像在一次转印辊62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0上。转印图像后残留在感光体鼓40表面上的色调剂由感光体清洁装置63除去,消电器64使感光体鼓40消电,以备下次形成图像。另一方面,从感光体鼓表面除去的残留色调剂由后述色调剂回收装置回收,再用于显影。用于形成图像的色彩顺序并无限制,而可根据图像要求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性能有所不同。
以下,参照图4和图5说明色调剂回收工序。图4为说明本发明的感光体鼓40及相关部件的立体图,图5为说明本发明的感光体清洁器63中的回收螺杆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感光体清洁装置63中的回收螺杆79的一端设有带销子81的辊部82。色调剂循环装置80的带状输送部件83一侧挂装于辊部82上,销子81插入回收色调剂的带状输送部件83的长孔84中。回收色调剂的带状输送部件83的外周以固定间隔设置有刮板85,回收色调剂的带状输送部件83的另一侧挂装于转轴86的辊部87上。
回收色调剂的带状输送部件83与转轴86一起,置放于如图4所示的运送通道壳体88中。
运送通道壳体88与卡盒壳体89形成一体,显影装置61中的两个螺杆68之一装于该显影装置61侧的端部。
外部驱动力使得回收螺杆79回转,同时,回收色调剂输送部件83回转,感光体清洁装置63回收的色调剂通过运送通道壳体88内被送向显影装置61,并通过螺杆68的旋转进入显影装置61中。此后,如上所述,回收的色调剂在二螺杆68的旋转作用下与已在显影装置61内的显影剂一边搅拌,一边被运送循环,用于显影。
上面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下面,列举具体实施例及比较例,以对本发明能有进一步的理解,但这些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又,在以下例子中,份及%如无特别说明,皆以重量为基准。
聚酯树脂的合成例
聚酯树脂合成例1:
将聚氧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740g、聚氧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300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466g、异十二碳烯琥珀酸酐80g、1,2,4-苯基三羧酸三正丁酯114g和酯化催化剂一起加入带有搅拌装置、温度计、氮导入口、流下式冷凝器和冷却管的四开口分离式烧瓶中。在氮气氛,常压下升温至210℃,,搅拌反应,然后在210℃减压。由此得到分子量500以下部分的含量为3.5%、分子量峰值为7,500、Tg62℃、Mw/Mn比为5.1、酸值2.3KOHmg/g、流动测试仪所测得的表观粘度在104Pa·s时的温度为112℃的聚酯树脂(以下,称为聚酯树脂A)。
聚酯树脂合成例2:
将聚氧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71,225g、聚氧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165g、对苯二甲酸二甲脂500g、异十二碳烯琥珀酸酐130g、1,2,4-苯基三羧酸三异丙酯170g和酯化催化剂一起加入烧瓶中。在如同合成例1的装置和条件下反应。由此得到分子量500以下部分的含量为3.0%、分子量峰值为8,000、Tg62℃、Mw/Mn比为4.7、酸值0.5KOHmg/g、流动测试仪所测得的表观粘度在104Pa·s时的温度为116℃的聚酯树脂(以下,称为聚酯树脂B)。
聚酯树脂合成例3:
将聚氧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650g、聚氧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650g、间苯二甲酸515g、异辛烯琥珀酸70g、1,2,4-苯基三羧酸80g和酯化催化剂一起加入烧瓶中。在如同合成例1的装置和条件下反应。由此得到分子量500以下部分的含量为2.1%、分子量峰值为8,200、Tg61℃、Mw/Mn比为4.6、酸值10.0KOHmg/g、流动测试仪所测得的表观粘度在104Pa·s时的温度为117℃的聚酯树脂(以下,称为聚酯树脂C)。
聚酯树脂合成例4:
将聚氧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714g、聚氧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663g、间苯二甲酸648g、异辛烯琥珀酸150g、1,2,4-苯基三羧120g和酯化催化剂一起加入烧瓶中。在如同合成例1的装置和条件下反应。由此得到分子量500以下部分的含量为4.8%、分子量峰值为9,500、Tg67℃、Mw/Mn比为8.5、酸值23.2KOHmg/g、流动测试仪所测得的表观粘度在104Pa·s时温度为126℃的聚酯树脂(以下,称为聚酯树脂D)。
树脂带电控制剂的合成例
合成例1:
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作为引发剂,在二甲基甲醛(DMF)中,其沸点下,将3,4-二氯苯基马来酰胺600份及全氟辛(烷)磺酸100份共聚8小时。然后,混合物中加入丙烯酸正丁酯300份,将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作为引发剂,接枝聚合4小时后,减压干燥馏去DMF,得到数均分子量10,000、表观粘度在104Pa·s时温度为95℃的树脂带电控制剂A。
合成例2:
将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作为引发剂,在二甲基甲醛(DMF)中,其沸点下,将间硝基马来酰亚胺600份及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100份共聚8小时。然后,混合物中加入丙烯酸2-乙基己酯250份,将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作为引发剂,接枝聚合4小时后,减压干燥馏去DMF,得到数均分子量1,500、表观粘度在104Pa·s时的温度为85℃的树脂带电控制剂B。
合成例3:
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作为引发剂,在二甲基甲醛(DMF)中,其沸点下,将3,4-二氯苯基马来酰胺500份及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150份共聚8小时。然后,混合物中加入丙烯酸正丁酯350份,将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作为引发剂,接枝聚合4小时后,减压干燥馏去DMF,得到数均分子量98,500、表观粘度在104Pa·s时温度为110℃的树脂带电控制剂C。
合成例4:
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作为引发剂,在二甲基甲醛(DMF)中,其沸点下,将3,4-二氯苯基马来酰亚胺500份及全氟辛(烷)磺酸200份共聚8小时。然后,加入丙烯酸正丁酯300份,将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作为引发剂,接枝聚合4小时后,减压干燥馏去DMF,得到数均分子量12,000、表观粘度在104Pa·s时温度为102℃的树脂带电控制剂D。
合成例5:
将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作为引发剂,在二甲基甲醛(DMF)中,其沸点下,将3,4-二氯苯基马来酰亚胺400份及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100份共聚8小时。减压干燥馏去DMF,得到数均分子量5,000、表观粘度在104Pa·s时温度为101℃的树脂带电控制剂E。
合成例6:
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作为引发剂,在DMF中,其沸点下,将3,4-二氯苯基马来酰胺400份及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200份共聚8小时。然后,混合物中加入丙烯酸正丁酯750份,减压下干燥馏去DMF,得到数均分子量11,500、表观粘度在104Pa·s时温度为110℃的树脂带电控制剂F。
合成例7:
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作为引发剂,在DMF中,其沸点下,将3,4-二氯苯基马来酰胺450份及全氟辛(烷)磺酸150份共聚3小时。然后,混合物中加入丙烯酸甲酯400份,将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作为引发剂,接枝聚合4小时后,减压干燥馏去DMF,得到数均分子量950、表观粘度在104Pa·s时的温度为82℃的树脂带电控制剂G。
实施例1
根据以下配方进行着色剂的处理。
黄色系着色剂配方:
聚酯树脂A                200份
C.I.颜料黄180            100份
红色系着色剂配方:
聚酯树脂A                200份
C.I.颜料红122            100份
蓝色系着色剂配方:
聚酯树脂A                200份
C.I.颜料蓝15             100份
黑色系着色剂配方:
聚酯树脂A                200份
碳黑                     100份
将各色材料分别地加入亨谢尔搅拌机中混合后,将混合物投入加热至100℃的双辊辊磨机,熔融混练30分钟。然后,冷却混练物,锤磨机作粗粉碎,获得树脂A处理的颜料。
其次,按下述配方制得色调剂。
黄色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A                      88份
树脂A处理的黄色系着色剂        18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A                3份
红色(洋红)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A                      90份
树脂A处理的红色系着色剂        15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A                3份
蓝色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A                      94份
树脂A处理的蓝色系着色剂        9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A                3份
黑色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A                      86份
树脂A处理的黑色系着色剂        18份
树脂A处理的蓝色系着色剂        3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A                3份
将各色材料分别地加入亨谢尔搅拌机中混合,将所得的混合物投入加热至110℃的辊磨机,进行30分钟的熔融混练。然后,冷却混练物,锤磨机作粗粉碎,再以喷气磨粉碎机作细粉碎。其后,由风力分级机除去细粉,得到各色色调剂。又,T1(聚酯树脂由流动测试仪所测得的表观粘度在104Pa·s时的温度)和T2(树脂带电控制剂由流动测试仪所测得的表观粘度在104Pa·s时的温度)之比为1.18。对于上述所得的各色色调剂100份,用亨谢尔搅拌机混合疏水性二氧化硅0.8份、疏水性氧化钛0.6份,作为单组份显影剂。
将所制得的单组份显影剂放入市售的数字彩色打印机(理光公司制IPSiO Color 4100N),形成图象。形成的图象鲜明,没有底基污染等异常。显影辊上的带电量由吸引法测得,黄色显影剂为-36μC/g,红色显影剂为-35μC/g,蓝色显影剂为-36μC/g,黑色显影剂为-34μC/g。在30℃、90%RH的高温高湿和15℃、15%RH的低温低湿条件下也未发生显著变化,形成的图象品质良好。又,在常温下,用OHP材料(纸张、膜)形成彩色图象,投影仪进行投影时,得到鲜明的彩色投影图象。
在常温下,对全彩色图象复印至5万张时的耐久性能进行测试,可以发现,定影图象的性能并无显著变化,复印形成第5万张时的图象无底基污染,图象鲜明。显影剂带电量稳定,分别是:黄色显影剂-37μC/g,红色显影剂-33μC/g,蓝色显影剂-36μC/g,黑色显影剂-32μC/g。目测第5万张以后的显影辊、刮板及感光体,没有生膜。又将各色色调剂10g置入30cc的耐热玻璃容器,放置于50℃的恒温槽中5日,进行存放测试,放置后未见有凝聚等缺陷发生,流动性良好。
实施例2
根据以下配方进行着色剂的处理。
黄色系着色剂配方:
聚酯树脂B                    100份
C.I.颜料黄180                100份
红色系着色剂配方:
聚酯树脂B                    100份
C.I.颜料红57∶1              100份
蓝色系着色剂配方:
聚酯树脂B                    100份
C.I.颜料蓝15               100份
将各色材料分别地加入亨谢尔搅拌机中混合后,将混合物投入加热至100℃的双辊辊磨机,熔融混练15分钟。然后,冷却混练物,锤磨机作粗粉碎,获得树脂B处理的颜料。
其次,按下述配方制得色调剂。
黄色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B                  94份
树脂B处理的黄色系着色剂    12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B            2份
红色(红)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B                  95份
树脂B处理的红色系着色剂    10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B            4份
蓝色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B                  96份
树脂B处理的蓝色系着色剂    8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B            3份
黑色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B                  99份
树脂B处理的蓝色系着色剂    2份
碳黑                       6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B            3份
将各色材料分别地加入亨谢尔搅拌机中混合,将所得的混合物投入加热至80℃的双轴连续混练机,进行熔融混练。然后,冷却混练物,锤磨机作粗粉碎,再以气流式粉碎机作细粉碎。其后,由风力分级机除去细粉,得到各色色调剂。又聚酯树脂B和树脂带电控制剂B由流动测试仪所测得的表观粘度之比为1.36。对于上述所得的各色色调剂100份,用亨谢尔搅拌机混合疏水性二氧化硅1.0份、疏水性氧化钛0.6份,作成单组份显影剂。
如同实施例1,将所制得的单组份显影剂放入市售的数字彩色打印机(理光公司制IPSiO Color 4100N),形成图象。形成的图象鲜明,没有底基污染等异常。显影辊上的带电量由吸引法测得,黄色显影剂为-40μC/g,红色显影剂为-38μC/g,蓝色显影剂为-39μC/g,黑色显影剂为-38μC/g。OHP材料的投影图象鲜明。高温高湿及低温低湿下未见图象异常。进行5万张的耐久性能测试,未见图象和带电量的显著变化。第5万张后的显影辊、刮板及感光体,没有生膜。又将各色色调剂10g置入30cc的耐热玻璃容器,放置于50℃的恒温槽中5日,进行存放测试,放置后未见有凝聚等缺陷发生,流动性良好。
实施例3
根据以下配方进行着色剂的处理。
黄色系着色剂配方:
聚酯树脂C              200份
C.I.颜料黄180          100份
红色系着色剂配方:
聚酯树脂C              200份
C.I.颜料红146          100份
蓝色系着色剂配方:
聚酯树脂C              200份
C.I.颜料蓝15           100份
黑色系着色剂配方:
聚酯树脂C              200份
碳黑                   100份
将各色材料分别地加入亨谢尔搅拌机中混合后,将混合物投入加热至110℃的双辊辊磨机,熔融混练30分钟。然后,冷却混练物,锤磨机作粗粉碎,获得树脂C处理的颜料。
其次,按下述配方制得色调剂。
黄色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C              88份
树脂C处理的黄色系着色剂        18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C                1份
红色(红)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C                      90份
树脂C处理的红色系着色剂        15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C                2份
蓝色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C                      94份
树脂C处理的蓝色系着色剂        9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C                2份
黑色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C                      96份
树脂C处理的黑色系着色剂        18份
树脂C处理的蓝色系着色剂        3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C                2份
将各色材料分别地加入亨谢尔搅拌机中混合,将所得的混合物投入加热至80℃的双轴连续混练机,进行熔融混练。然后,冷却混练物,锤磨机作粗粉碎,再以机械式粉碎机作细粉碎。其后,由风力分级机除去细粉,得到各色色调剂。又聚酯树脂C和树脂带电控制剂C由流动测试仪所测得的表观粘度之比为1.06。对于上述所得的各色色调剂100份,用亨谢尔搅拌机混合疏水性二氧化硅0.8份、疏水性氧化钛0.4份。
其次,混合上述各色色调剂8份和硅树脂涂覆四氧化三铁(磁铁矿)载体92份,作成双组份显影剂。所得的双组份显影剂带电量由喷射法测得,黄色显影剂为-18μC/g,红色显影剂为-15μC/g,蓝色显影剂为-17μC/g,黑色显影剂为-16μC/g。
如同实施例1,将所制得的单组份显影剂放入市售的数字彩色打印机(理光公司制IPSiO Color 4100N),形成图象。形成的图象鲜明,无底基污染。OHP材料的投影图象鲜明。高温高湿及低温低湿下未见图象异常。进行5万张的耐久性能测试,未见图象和带电量的显著变化。第5万张后的显影辊、刮板及感光体,没有生膜。又将各色色调剂10g置入30cc的耐热玻璃容器,放置于50℃的恒温槽中5日,进行存放测试,放置后未见有凝聚等缺陷发生,流动性良好。
比较例1
根据以下配方进行着色剂的处理。
黄色系着色剂配方:
聚酯树脂D                    200份
C.I.颜料黄180                100份
红色系着色剂配方:
聚酯树脂D                    200份
C.I.颜料红122                100份
蓝色系着色剂配方:
聚酯树脂D                    200份
C.I.颜料蓝15                 100份
黑色系着色剂配方:
聚酯树脂D                    200份
碳黑                         100份
将各色材料分别地加入亨谢尔搅拌机中混合后,将混合物投入加热至110℃的双辊辊磨机,熔融混练30分钟。然后,冷却混练物,锤磨机作粗粉碎,获得树脂D处理的颜料。
其次,按下述配方制得色调剂。
黄色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D                     88份
树脂D处理的黄色系着色剂       18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B               3份
红色(红)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D                     90份
树脂D处理的红色系着色剂       15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B               3份
蓝色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D                      94份
树脂D处理的蓝色系着色剂        9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B                3份
黑色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D                      86份
树脂D处理的黑色系着色剂        18份
树脂D处理的蓝色系着色剂        3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B                3份
将各色材料分别地加入亨谢尔搅拌机中混合,将所得的混合物投入加热至100℃的辊磨机,熔融混练30分钟。然后,冷却混练物,锤磨机作粗粉碎,再以喷气磨粉碎机作细粉碎。其后,由风力分级机除去细粉,得到各色色调剂。又聚酯树脂D和树脂带电控制剂D由流动测试仪所测得的表观粘度之比为1.48。对于上述所得的各色色调剂100份,用亨谢尔搅拌机混合疏水性二氧化硅0.8份、疏水性氧化钛0.4份。
如同实施例1,将所制得的单组份显影剂放入市售的数字彩色打印机(理光公司制IPSiO Color 4100N),形成图象。形成的图象鲜明,无底基污染。用吸引法进行显影辊上带电量的测定,黄色显影剂为-25μC/g,红色显影剂为-19μC/g,蓝色显影剂为-23μC/g,黑色显影剂为-21μC/g,整体带电量较低。30℃、90%RH的高温高湿下底基污染严重。在OHP材料上形成彩色图象的图像透光性差。常温下,进行5万张的耐久性能测试,在第2万张时,底基污染严重,目测显影辊、刮板及感光体有生膜。又将各色色调剂放置于50℃的恒温槽中5小时,进行存放测试,放置后未见有凝聚等缺陷发生,流动性良好。
比较例2
根据以下配方进行着色剂的处理。
黄色系着色剂配方:
聚酯树脂D                 200份
C.I.颜料黄180             100份
红色系着色剂配方:
聚酯树脂D                      200份
C.I.颜料红122                  100份
蓝色系着色剂配方:
聚酯树脂D                      200份
C.I.颜料蓝15                   100份
将各色材料分别地加入亨谢尔搅拌机中混合后,将混合物投入加热至100℃的双辊辊磨机,熔融混练30分钟。然后,冷却混练物,锤磨机作粗粉碎,获得树脂D处理的颜料。
其次,按下述配方制得色调剂。
黄色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D                       88份
树脂D处理的黄色系着色剂         18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D                 2份
红色(红)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D                       90份
树脂D处理的红色系着色剂         15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D                 3份
蓝色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D                       96份
树脂D处理的蓝色系着色剂         8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D                 3份
黑色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D                       98份
树脂D处理的蓝色系着色剂         3份
碳黑                            6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D                 3份
将各色材料分别地加入亨谢尔搅拌机中混合,将所得的混合物投入加热至80℃的双轴连续混练机中熔融混练。然后,冷却混练物,锤磨机作粗粉碎,再以气流式粉碎机作细粉碎。其后,由风力分级机除去细粉,得到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各色色调剂。又,聚酯树脂D和树脂带电控制剂B由流动测试仪所测得的表观粘度之比为1.24。对于上述所得的各色色调剂100份,用亨谢尔搅拌机混合疏水性二氧化硅0.8份、疏水性氧化钛0.6份。
如同实施例1,将所制得的单组份显影剂放入市售的数字彩色打印机(理光公司制的IPSiO Color 4100N),形成图象。形成的图象鲜明,无底基污染。在高温高湿和低温低湿下也未见图象异常。在OHP材料上形成彩色图象,进行5万张的耐久性能测试,在第3万张时,底基污染显著,第5万张时图象异常。目测显影辊、刮板及感光体有生膜。又将各色色调剂放置于50℃的恒温槽中5小时,进行存放测试,放置后未见有凝聚等缺陷发生,流动性良好。
比较例3
根据以下配方进行着色剂的处理。
黄色系着色剂配方:
聚酯树脂A                100份
C.I.颜料黄180            100份
红色系着色剂配方:
聚酯树脂A                100份
C.I.颜料红57:           100份
蓝色系着色剂配方:
聚酯树脂A                100份
C.I.颜料蓝15             100份
将各色材料分别地加入亨谢尔搅拌机中混合后,将混合物投入双辊辊磨机,熔融混练15分钟。然后,冷却混练物,锤磨机作粗粉碎,获得树脂A处理的颜料。
其次,按下述配方制得色调剂。
黄色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A                94份
树脂A处理的黄色系着色剂       12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G               2份
红色(洋红)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A                     95份
树脂A处理的红色系着色剂       10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G               4份
蓝色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A                     96份
树脂A处理的蓝色系着色剂       8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G               3份
黑色色调剂配方:
聚酯树脂A                     99份
树脂A处理的蓝色系着色剂       2份
碳黑                          6份
树脂带电控制剂G               3份
将各色材料分别地加入亨谢尔搅拌机中混合,将所得的混合物投入加热至110℃的双轴连续混练机中,熔融混练30分钟。然后,冷却混练物,锤磨机作粗粉碎,再以气流式粉碎机作细粉碎。其后,由风力分级机除去细粉,得到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各色色调剂。又,聚酯树脂B和树脂带电控制剂B由流动测试仪所测得的表观粘度之比为1.37。对于上述所得的各色色调剂100份,用亨谢尔搅拌机混合疏水性二氧化硅1.0份、疏水性氧化钛0.6份,作成单组份显影剂。
如同实施例1,将所制得的单组份显影剂放入市售的数字彩色打印机(理光公司制IPSiO Color 4100N),形成图象。
上述形成的图象鲜明,无底基污染。OHP材料上形成的彩色投影图象清晰。在高温高湿和低温低湿下也未见图象异常。进行5万张的耐久性能测试,在第2万张时,底基污染显著,第5万张时图象异常。目测第5万张时显影辊、刮板及感光体皆有生膜。又将各色色调剂放置于50℃的恒温槽中5小时,进行存放测试,放置后色调剂固化。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色调剂,所述色调剂含有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及带电控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结剂树脂包括一种聚酯树脂,所述聚酯树脂分子量在500以下成分的含有比例在4重量%以下,所述聚酯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的分子量分布中,在分子量3000-9000的区域中至少具有一个峰值,所述聚酯不含有THF不溶成分;所述粘结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之比满足关系:
2≤Mw/Mn≤10
且所述带电控制剂为一种树脂带电控制剂,所述树脂带电控制剂包括由下述单体得到的构成单元:
含有磺酸盐基的单体,
具有电子吸引基团的芳香族单体,及
至少一种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树脂以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吸热峰值在60-70℃的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树脂的酸值在20KOHmg/g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树脂由流动测试仪所测得的表观粘度在104Pa′s时的温度为95-12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磺酸盐基单体的单元基于树脂带电控制剂总重的重量比为1-30重量%,所述具有电子吸引基团的芳香族单体的单元基于树脂带电控制剂总重的重量比为1-80重量%,所述由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之一种得到的单元基于树脂带电控制剂总重的重量比为10-80重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电子吸引基团的芳香族单体为至少由卤原子和硝基中之一种所取代的苯基马来酰亚胺取代物和至少由卤原子和硝基中之一种所取代的苯基衣康酰亚胺取代物之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带电控制剂由流动测试仪所测的表观粘度在104Pa′s时的温度为85-11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带电控制剂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10,00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粘结剂树脂由流动测试仪所测的表观粘度在104Pa′s时的温度作为T1,将所述树脂带电控制剂由流动测试仪所测的表观粘度在104Pa′s时的温度作为T2,此时,T1、T2满足关系:
0.9<T1/T2<1.4。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带电控制剂为基于所述色调剂总重的0.1-20重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剂包括分类为C.I.颜料黄180的化合物。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剂包括以下式(1)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R1和R2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烷基、苯基及卤素原子的基团;M选自Ba、Ca、Sr、Mn和Mg之一。
13.一种双组份显影剂,包括色调剂和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色调剂为权利要求1-12中任一个所述的色调剂。
14.一种含有色调剂的单组份显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色调剂为权利要求1-12中任一个所述的色调剂。
15.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收纳有上述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组份显影剂或上述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单组份显影剂。
16.一种图象形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潜像载体上形成潜像的潜像形成工序,
使用显影剂载体上的含有色调剂的显影剂,使所述潜像显影的显影工序,
将显影的色调剂图象转印至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工序,
对转印材料上的色调剂图象进行加热、定影的定影工序,
其特征在于,色调剂使用上述权利要求1-12中任一个所述的色调剂。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象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工序包括:
在显影剂载体上形成显影剂薄层;
通过所述显影剂薄层进行显影。
18.一种图象形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含有多种色彩色调剂的多色显影剂,使形成于多个图象载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在各个潜象载体上形成不同色彩的色调剂图象的显影工序;
用转印装置,将转印材料按压、抵接于潜像载体表面,顺次将各色色调剂图象静电转印至该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工序;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法中,所述各不同色彩的色调剂为上述权利要求1-12中任一个所述的色调剂。
19.一种图象形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曝光装置,照射潜像载体,以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使用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形成色调剂图象;
将色调剂图象转印至转印材料上的转印装置;
对转印材料上的色调剂图象进行加热定影的定影器;
用于盛放所述显影剂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为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容器。
20.一种彩色图象形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显影装置,包括分别含有不同色彩显影剂的多个显影部分,所述不同色显影剂包括不同色彩的色调剂,所述显影装置通过不同色彩显影剂在多个图象载体上显影静电潜象,以在各个潜像载体上形成不同色彩的色调剂图像;
转印装置,通过将转印材料按压、抵接于各潜像载体,顺次将上述彩色色调剂图象转印至一转印材料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色彩的色调剂为权利要求1-12中任一个所述的色调剂。
CNB021061092A 2001-04-03 2002-04-03 色调剂、显影剂、图象形成方法及图象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288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4861/2001 2001-04-03
JP2001104861A JP4393725B2 (ja) 2001-04-03 2001-04-03 イエロー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188490/2001 2001-06-21
JP2001188490A JP2003005445A (ja) 2001-06-21 2001-06-21 電子写真用マゼンタ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8441/2001 2001-07-09
JP2001208441A JP4772995B2 (ja) 2001-07-09 2001-07-09 乾式電子写真用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1771A CN1381771A (zh) 2002-11-27
CN1232887C true CN1232887C (zh) 2005-12-21

Family

ID=27346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0610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2887C (zh) 2001-04-03 2002-04-03 色调剂、显影剂、图象形成方法及图象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916587B2 (zh)
EP (1) EP1248158B1 (zh)
CN (1) CN1232887C (zh)
DE (1) DE60211995T2 (zh)
HK (1) HK10509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118486T2 (de) * 2000-09-28 2006-11-23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Entwickler und Behälter für den Entwickler und Verfahren sowie Apparat für Bildformung
US6818370B2 (en) * 2001-11-30 2004-11-16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toner cartridge containing the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473508B2 (en) * 2003-03-07 2009-01-06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047768B2 (ja) * 2003-05-27 2008-02-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乾式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該トナーを用いた現像剤、該現像剤を用いる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289981B2 (ja) * 2003-07-14 2009-07-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KR100734343B1 (ko) * 2003-10-08 2007-07-03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토너 및 현상제, 상기 현상제를 이용한 화상 형성 방법 및상기 현상제를 포함한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US7642032B2 (en) * 2003-10-22 2010-01-05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EP1678560B1 (en) * 2003-10-29 2010-03-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Black toner
JP4105650B2 (ja) * 2004-03-16 2008-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N101759822A (zh) 2004-05-12 2010-06-30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磺酸基或磺酸酯基和酰胺基的聚合物和生产它的方法
KR100867145B1 (ko) * 2005-03-08 2008-11-0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고대전성 및 우수한 대전안정성을 갖는 중합토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07004033A (ja) * 2005-06-27 2007-01-11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静電荷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
DE602006005841D1 (de) * 2005-11-11 2009-04-30 Canon Kk Polymer mit sulfonsäuregruppe oder sulfonsäure-ester-gruppe und amidgruppe sowie toner zur entwicklung elektrostatisch latenter bilder mit dem polymer
US7943280B2 (en) * 2006-03-15 2011-05-17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ontaining a laminar inorganic mineral in which part or all of the ions present between layers are modified by organic ions
CN101315529B (zh) * 2006-05-31 2013-04-03 株式会社理光 电子照相印刷墨粉、电子照相印刷方法及用于电子照相印刷的液体显影剂
US8043778B2 (en) * 2006-09-15 2011-10-25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toner
EP1903403B1 (en) * 2006-09-19 2015-11-0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4817389B2 (ja) * 2007-01-15 2011-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電子写真用現像剤
EP1965261B1 (en) * 2007-03-02 2016-11-09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toner,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toner
JP5084034B2 (ja) * 2007-03-16 2012-1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
JP4886635B2 (ja) * 2007-09-03 2012-02-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2009133959A (ja) * 2007-11-29 2009-06-18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該トナー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と装置
JP5152638B2 (ja) 2007-11-30 2013-0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152646B2 (ja) * 2008-02-27 2013-0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製造方法、該トナー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US8178276B2 (en) * 2008-03-07 2012-05-15 Ricoh Company Limite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oner
JP2009265311A (ja) * 2008-04-24 2009-11-12 Ricoh Co Ltd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146661B2 (ja) * 2008-05-08 2013-02-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トナー
KR101513387B1 (ko) 2011-03-30 2015-04-17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중합성 단량체, 고분자 화합물, 고분자 화합물을 함유하는 하전 제어제, 하전 제어제를 함유하는 현상제 담지체 및 토너
WO2012133881A1 (en) 2011-03-30 2012-10-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lymerizable monomer, polymeric compound, charge control agent containing the polymeric compound, and developer bearing member and toner which contain the charge control agent
JP2013087962A (ja) * 2011-10-13 2013-05-13 Panasonic Corp 加熱調理装置
CN103558742B (zh) * 2013-11-08 2016-11-23 天津复印技术研究所 大幅面显影用精细显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JP6492813B2 (ja) * 2015-03-13 2019-04-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41856A (ja) * 2017-02-27 2018-09-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DE102018112373A1 (de) * 2017-05-24 2019-02-21 Hodogaya Chemical Co., Ltd. Ladungskontrollmittel mit makromolekularen Verbindungen sowie Toner
JP7119786B2 (ja) * 2018-08-31 2022-08-17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226163B2 (ja) * 2019-07-17 2023-02-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液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88564A (ja) 1986-10-02 1988-04-19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剤組成物
JPH0812467B2 (ja) 1987-01-28 1996-02-07 藤倉化成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負帯電トナ−
JP2807795B2 (ja) 1989-07-26 1998-10-08 藤倉化成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負帯電トナー
JPH05119535A (ja) * 1991-10-24 1993-05-18 Minolta Camera Co Ltd トナー
JPH06230609A (ja) 1993-02-04 1994-08-19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H0830017A (ja) 1994-07-11 1996-02-02 Canon Inc 静電荷像現像用一成分トナー
US5597673A (en) * 1994-09-02 1997-01-28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JP2979222B2 (ja) 1995-10-17 1999-11-15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荷電制御剤、トナーバインダー組成物および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5728501A (en) * 1995-10-17 1998-03-17 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Charge controller, toner binder composition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US5972553A (en) * 1995-10-30 1999-10-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process-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987612B2 (ja) 1995-11-27 1999-12-06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荷電制御剤組成物、トナーバインダー組成物および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5798199A (en) * 1997-06-03 1998-08-2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Dry xerographic toner and developer
JPH1184719A (ja) 1997-07-10 1999-03-30 Ricoh Co Ltd 乾式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H11218965A (ja) 1998-02-02 1999-08-10 Fuji Xerox Co Ltd 一成分現像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US6183926B1 (en) 1998-10-26 2001-02-06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and two-component developer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 and image formation method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toner
JP3676932B2 (ja) 1998-11-24 2005-07-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23805C (zh) 1998-11-24 2003-10-08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消电技术及清洁技术的改良
US6303258B1 (en) 1999-01-29 2001-10-16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toner
JP3638227B2 (ja) * 1999-06-03 2005-04-1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カラートナー
JP4315263B2 (ja) 1999-05-28 2009-08-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二成分現像剤
JP2001051450A (ja) * 1999-06-03 2001-02-23 Minolta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カラートナー
US6395442B1 (en) * 1999-07-30 2002-05-28 Konica Corporation Ton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the same
US6432589B1 (en) 1999-08-10 2002-08-1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ation method,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s, and printed matter
US6403275B1 (en) 1999-08-31 2002-06-11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toner
JP3942139B2 (ja) 1999-10-20 2007-07-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現像剤
JP2001142248A (ja) 1999-11-12 2001-05-25 Ricoh Co Ltd 中間転写方式画像形成用トナーおよび該トナーを用いた中間転写方式画像形成方法
US6363229B1 (en) 1999-11-17 2002-03-26 Ricoh Company, Ltd. Full-color toner image fix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360068B1 (en) 1999-11-19 2002-03-19 Fujitsu Limite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ation process and apparatus
US6395443B2 (en) 1999-11-29 2002-05-28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and process of preparing same
JP2001201994A (ja) 2000-01-19 2001-07-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859112B2 (ja) 2000-02-28 2006-12-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DE60120556T2 (de) 2000-05-23 2007-06-06 Ricoh Co., Ltd. Zwei-Komponenten-Entwickler, ein mit diesem Entwickler gefüllter Behälter, und Bilderzeugungsvorrichtung
JP3975049B2 (ja) 2000-07-10 2007-09-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56212B2 (ja) * 2000-08-09 2009-11-0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248158A1 (en) 2002-10-09
DE60211995D1 (de) 2006-07-20
HK1050934A1 (en) 2003-07-11
DE60211995T2 (de) 2007-01-25
US20030022080A1 (en) 2003-01-30
US6916587B2 (en) 2005-07-12
EP1248158B1 (en) 2006-06-07
CN1381771A (zh) 2002-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2887C (zh) 色调剂、显影剂、图象形成方法及图象形成装置
CN1161659C (zh) 色调剂和成像方法
CN1315008C (zh) 磁性调色剂
CN1573581A (zh) 调色剂和显影剂、成像方法及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CN1834794A (zh)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其制备方法、静电潜像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CN101038454A (zh) 墨粉、显影设备、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使用所述墨粉的图像形成方法
CN1614520A (zh) 彩色调色剂及二组分显影剂
CN1734357A (zh) 彩色调色剂
CN1210992A (zh) 可充正电荷的色调剂、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01038455A (zh) 图像形成方法与图像形成设备
CN1818801A (zh) 调色剂和使用其的成像方法
CN1487372A (zh) 用于显影静电图象的调色剂、显影剂、形成图象的方法和成象装置
CN1236908A (zh) 色调剂和成象方法
CN1867868A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598702A (zh) 调色剂及其制备方法及使用该调色剂的成像方法和装置
CN1955850A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CN1739067A (zh)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印刷色盒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501183A (zh) 电照相用调色剂,用其的显影剂、处理盒、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CN1673879A (zh) 透明调色剂、包括该调色剂的显影剂、上光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527141A (zh) 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
CN1532636A (zh) 带静电图象显影用调色剂和其制备方法以及成象方法、成象装置和调色剂盒
CN1577117A (zh) 调色剂
CN1472605A (zh) 调色剂盒、调色剂、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388415A (zh) 用于静电影像显影的调色剂
CN1116733A (zh) 电子照相用载体,双组份型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