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003440A - 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及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及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03440A
CN117003440A CN202311192215.3A CN202311192215A CN117003440A CN 117003440 A CN117003440 A CN 117003440A CN 202311192215 A CN202311192215 A CN 202311192215A CN 117003440 A CN117003440 A CN 117003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tank
sedimentation tank
treatment
slu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922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浩臣
杨超
骆波
陈杰
佘安之
唐阳
王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Metallurgical Exploration Design Group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Metallurgical Exploration Design Group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Metallurgical Exploration Design Group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Metallurgical Exploration Design Group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9221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034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03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034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r application of a germicide or by oligodynamic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23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inorgan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281Installations for water purification using chemical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8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BO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4Flow arrangements
    • C02F2301/046Recirculation with an external loo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4Disinfe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4Maintenance of water treatment install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36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installations
    • C02F3/1268Membrane bioreactor syste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及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包括以下步骤:S1:将生活污水输送到厌氧池中;S2:将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输送到缺氧池中;S3:将缺氧处理后的污水输送到好氧池中;S4:将好氧处理后的污水输送到二沉池中;S5:将初步沉淀的污水输送到调理池中;S6:将调理池中的污水输送到斜管沉淀池中;S7:将沉淀后的污水输送到消毒计量渠中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达标排放。本发明通过将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的工艺替代现有的MBR工艺,使得污水处理站能够连续稳定达标运行,运营成本低,避免了MBR膜处理系统长时间运行后,运行情况下降,导致清洗维护频繁、成本较高的问题,特别适用于运营维护管理能力较弱的污水处理场站。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及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应用于混凝土建筑污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及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污水中可滤残渣含量较高,这些残渣若不经处理直接进入生化处理系统,会在生化系统中积累而占据大量池容,使池容不断减少最终导致系统完全失效。同时,去除对生物处理过程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减小生物反应的负荷,改善生物反应的条件,对处理系统正常运行,降低运行费用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如图8所示,在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中,经常应用A2O工艺和MBR工艺的结合来进行污水处理,A2O(厌氧-缺氧-好氧)是一种常用的二级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作用,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后续增加深度处理后,可作为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MBR又称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由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污水在MBR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有机负荷,从而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并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剩余污泥量,MBR因其有效的截留作用,可保留世代周期较长的微生物,可实现对污水深度净化;
但是,在利用A2O工艺和MBR工艺的结合进行污水处理时,申请人发现,MBR膜处理系统长时间运行后,运行情况下降,导致清洗维护频繁、成本较高,对于对运营维护管理能力较弱的污水处理场站来说,会致使污水处理整体运营成本较高,运行管理难度较大,不利于污水处理站连续稳定达标运行,因此,申请人在保证污水处理场站出水水质达标(即不去除A2O工艺)的情况下,提出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及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以替代现有的MBR膜处理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及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集水井中收集的生活污水输送到厌氧池中进行厌氧处理;
S2:将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输送到缺氧池中进行缺氧处理;
S3:将缺氧处理后的污水输送到好氧池中进行好氧处理;
S4:将好氧处理后的污水输送到二沉池中进行初步沉淀,沉淀的污泥可回流至S3中的好氧池中再次进行处理,或者将沉淀的污泥输送到污泥浓缩池中进行储存;
S5:将初步沉淀的污水输送到调理池中,对污水中的悬浮物进一步进行沉淀,沉淀的污泥输送到污泥浓缩池中进行储存;
S6:将调理池中的污水输送到斜管沉淀池中,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持续进行沉淀,沉淀的污泥输送到污泥浓缩池中进行储存;
S7:将沉淀后的污水输送到消毒计量渠中进行最后的消毒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达标排放。
进一步地,在S4、S5和S6中,将污泥浓缩池中经浓缩后的污泥通过叠螺式污泥脱水机进行脱水处理,实现固液分离,并将污泥浓缩池和叠螺式污泥脱水机中产生的上清液回流至集水井中,将分离后的污泥外运进行处理。
一种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依次连通的二沉池、调理池、连通区以及斜管沉淀池,所述二沉池与调理池之间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部开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调理池与连通区之间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部开设有第二连通孔,所述连通区与斜管沉淀池之间设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下方与斜管沉淀池连通,所述二沉池上设有进水管,所述斜管沉淀池远离第三隔板的一侧上部开设有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二沉池内设有中心筒,所述中心筒上部设有延伸到二沉池外部的进水管,所述二沉池下部设有多个第一排泥管,所述二沉池内上部安装有第一出水堰。
进一步地,所述调理池包括混凝沉淀池与絮凝沉淀池,所述混凝沉淀池与絮凝沉淀池之间设有第四隔板,所述第四隔板下方将混凝沉淀池与絮凝沉淀池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孔将二沉池与混凝沉淀池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孔将絮凝沉淀池与连通区连通,所述调理池下部设有第二排泥管。
进一步地,所述斜管沉淀池内设有用于放置斜管填料的斜管支撑网,所述斜管沉淀池下部设有多个第三排泥管,所述斜管沉淀池内上部安装有第二出水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水堰与第二出水堰结构相同,均包括中空的出水堰底板,所述出水堰底板上安装有出水堰本体,所述出水堰底板中空内设有出水堰挡板,所述出水堰挡板与出水堰底板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二沉池内设有中心筒支架,所述中心筒安装在中心筒支架上,所述中心筒底部与二沉池内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沉淀池与絮凝沉淀池上部均设有用于安装搅拌机的搅拌机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底部安装有多个支撑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及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将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的工艺替代现有的MBR工艺,使得污水处理站能够连续稳定达标运行,运营成本低,运行管理难度小,避免了MBR膜处理系统长时间运行后,运行情况下降,导致清洗维护频繁、成本较高的问题,特别适用于运营维护管理能力较弱的污水处理场站;
2、本发明将污水依次通过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调理池以及斜管沉淀池,通过厌氧池去除污水中的磷类物质,通过缺氧池去除污水中的氮类物质,通过好氧池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如BOD、氨氮等,在二沉池中将污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实现泥水分离,使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进行初步沉淀,而后底部的污泥通过第一排泥管排出设备,污水通过第一隔板上的第一连通孔进入调理池中,往调理池中加入PAC、PAM,进一步降低污水中悬浮物的浓度,然后污水通过第二隔板上的第二连通孔进入连通区,从连通区下部进入斜管沉淀池,通过斜管填料为污水中的悬浮物提供更多的着床,分离的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斜板填料下滑至斜管沉淀池池底,提高沉淀效率和处理能力,然后将污水输送到消毒计量渠中进行最后的消毒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达标排放;
3、本发明在原有的MBR膜处理系统未运行时,可视为与传统的A2O工艺结合使用,在污水处理量较小时,可以保证污水处理场站出水水质达标,避免了MBR膜处理系统长时间运行下导致的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有利于污水处理站连续稳定达标运行;当污水处理量较大时,可以启动MBR膜处理系统,将A2O工艺+MBR膜处理系统+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的工艺进行结合使用,这样既保证了污水处理场站出水水质达标,同时不影响原有场站工艺设备布置,并且避免了MBR膜处理系统长时间运行造成的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箱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箱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出水堰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心筒与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传统的工艺流程图。
图中标记:1、箱体;2、支撑腿;11、二沉池;111、中心筒支架;112、中心筒;113、进水管;114、第一排泥管;115、第一出水堰;1151、出水堰底板;1152、出水堰本体;1153、出水堰挡板;1154、连接杆;12、调理池;121、混凝沉淀池;122、絮凝沉淀池;123、第四隔板;124、第二排泥管;125、搅拌机支架;13、斜管沉淀池;131、斜管支撑网;132、第三排泥管;133、第二出水堰;134、出水口;14、第一隔板;141、第一连通孔;15、第二隔板;151、第二连通孔;16、第三隔板;17、连通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参照图1,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集水井中收集的生活污水输送到厌氧池中进行厌氧处理,去除污水中的磷类物质;
S2:将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输送到缺氧池中进行缺氧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氮类物质;
S3:将缺氧处理后的污水输送到好氧池中进行好氧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如BOD、氨氮等,具体地,通过鼓风机向好氧池中进行鼓风曝气,提供氧气;
S4:将好氧处理后的污水输送到二沉池11中进行初步沉淀,污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实现泥水分离,使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进行初步沉淀,沉淀的污泥可回流至S3中的好氧池中再次进行处理,或者将沉淀的污泥输送到污泥浓缩池中进行储存;
S5:将初步沉淀的污水输送到调理池12中,往调理池12中加入PAC、PAM,对污水中的悬浮物进一步进行沉淀,沉淀的污泥输送到污泥浓缩池中进行储存;
S6:将调理池12中的污水输送到斜管沉淀池13中,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持续进行沉淀,通过斜管填料为污水中的悬浮物提供更多的着床,分离的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斜板填料下滑至斜管沉淀池池底,提高沉淀效率和处理能力,沉淀的污泥输送到污泥浓缩池中进行储存;
S7:将沉淀后的污水输送到消毒计量渠中进行最后的消毒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达标排放。
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在S4、S5和S6中,将污泥浓缩池中经浓缩后的污泥通过叠螺式污泥脱水机进行脱水处理,实现固液分离,并将污泥浓缩池和叠螺式污泥脱水机中产生的上清液回流至集水井中,将上清液再次进行循环处理,使得污水能够达标排放,将分离后的污泥外运进行处理,可进行焚烧处理。
优选地,污泥浓缩池设计浓缩时间为20h。
参照图3至图5,一种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有依次连通的二沉池11、调理池12、连通区17以及斜管沉淀池13,所述二沉池11与调理池12之间设有第一隔板14,所述第一隔板14上部开设有第一连通孔141,方便二沉池11中的污水进入调理池12中,所述调理池12与连通区17之间设有第二隔板15,所述第二隔板15上部开设有第二连通孔151,所述连通区17与斜管沉淀池13之间设有第三隔板16,所述第三隔板16下方与斜管沉淀池13连通,所述二沉池11上设有进水管113,所述斜管沉淀池13远离第三隔板16的一侧上部开设有出水口134。
具体地,通过设置二沉池11将污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实现泥水分离,使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进行初步沉淀;通过设置调理池12进一步降低污水中悬浮物的浓度;通过设置连通区17方便调理池12中的污水经过第二隔板15上的第二连通孔151进入斜管沉淀池13的下部;出水口134与消毒计量渠连接,将达到排放标准的水质通过消毒计量渠进行外排;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5和第三隔板16平行设置。
参照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沉池11内设有中心筒112,所述中心筒112上部设有延伸到二沉池11外部的进水管113,所述二沉池11下部设有多个第一排泥管114,所述二沉池11内上部安装有第一出水堰115。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沉池11内设有中心筒支架111,所述中心筒112安装在中心筒支架111上,所述中心筒112底部与二沉池11内部连通,方便污水通过中心筒112进入二沉池11下部,方便将污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实现泥水分离。
参照图7,具体地,中心筒112纵向设置,中心筒112内部中空,且顶部与底部开口,下部呈由上到下直径逐渐增大的喇叭状,中心筒112顶部与二沉池11顶部齐平;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排泥管114,可将二沉池11底部的污泥排出设备,也可将污泥回流至前端A2O工艺中的好氧池中,通过对污泥回流量的调节可有效控制处理系统污泥浓度,并根据实际负荷进一步调节处理系统处理能力,保障处理系统连续稳定运行;通过设置第一出水堰115控制二沉池11内水位高度,保证出水水流分布均匀,避免出水产生偏流、短流等问题。
参照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理池12包括混凝沉淀池121与絮凝沉淀池122,所述混凝沉淀池121与絮凝沉淀池122之间设有第四隔板123,所述第四隔板123下方将混凝沉淀池121与絮凝沉淀池122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孔141将二沉池11与混凝沉淀池121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孔151将絮凝沉淀池122与连通区17连通,所述调理池12下部设有第二排泥管124。
具体地,第四隔板123与第一隔板14和第二隔板15相互垂直设置;往混凝沉淀池121中加入PAC,往絮凝沉淀池122中加入PAM,进一步降低污水中悬浮物的浓度,通过第二排泥管124将调理池12底部的混凝沉淀(即污泥)排出设备。
其中,参照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沉淀池121与絮凝沉淀池122上部均设有用于安装搅拌机的搅拌机支架125。
在搅拌机支架125支架上安装搅拌机,在加入PAC、PAM后,通过搅拌机进行混合搅拌,使得污水与PAC、PAM更好的进行混合,能够更快的形成沉淀。
参照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斜管沉淀池13内设有用于放置斜管填料的斜管支撑网131,所述斜管沉淀池13下部设有多个第三排泥管132,所述斜管沉淀池13内上部安装有第二出水堰133。
具体地,斜管支撑网131与第三隔板16底部连接,方便经连通区17进入斜管沉淀池13的下部,污水的絮凝反应是持续发生的,将斜管填料放置在斜管支撑网131上,通过斜管填料为污水中的悬浮物提供更多的着床,分离的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斜板填料下滑至斜管沉淀池13池底,提高沉淀效率和处理能力,优选地,斜管填料为蜂窝斜板填料,采用PP材质;斜管支撑网131上设有多个通孔,方便污泥沉入斜管沉淀池13池底;通过多个第三排泥管132将污泥排出设备;通过设置第二出水堰133控制斜管沉淀池13内水位高度,保证出水水流分布均匀,避免出水产生偏流、短流等问题。
参照图3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堰115与第二出水堰133结构相同,均包括中空的出水堰底板1151,所述出水堰底板1151上安装有出水堰本体1152,所述出水堰底板1151中空内设有出水堰挡板1153,所述出水堰挡板1153与出水堰底板1151之间通过连接杆1154连接。
具体地,在二沉池11中,出水堰底板1151与第一隔板14的第一连通孔141底部齐平,中心筒112贯穿出水堰底板1151,在斜管沉淀池13中,出水堰底板1151与出水口134底部齐平;通过出水堰本体1152使得出水水流分布均匀,优选地,出水堰本体1152呈波浪形;出水堰挡板1153与出水堰本体1152顶部齐平,控制池中水位高度;出水堰挡板1153位于出水堰本体1152内部,出水堰挡板1153与出水堰本体1152之间为中空设置,出水堰挡板1153底部延伸出出水堰底板1151底部,出水堰挡板1153底部四周通过连接杆1154与出水堰底板1151底部连接。
参照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底部安装有多个支撑腿2,对箱体1进行支撑。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MBR膜处理系统在工艺中仍然存在,当MBR膜处理系统未运行时,可视为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的工艺与传统的A2O工艺结合使用,在污水处理量较小时,可以保证污水处理场站出水水质达标,避免了MBR膜处理系统长时间运行下导致的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有利于污水处理站连续稳定达标运行;当污水处理量较大时,可以启动MBR膜处理系统,将A2O工艺+MBR膜处理系统+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的工艺进行结合使用,这样既保证了污水处理场站出水水质达标,同时不影响原有场站工艺设备布置,并且避免了MBR膜处理系统长时间运行造成的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
工作原理:将集水井中收集的生活污水输送到厌氧池中进行厌氧处理,去除污水中的磷类物质,然后将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输送到缺氧池中进行缺氧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氮类物质,然后将缺氧处理后的污水输送到好氧池中进行好氧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如BOD、氨氮等,然后将好氧处理后的污水通过进水管113输送到中心筒112,污水从中心筒112底部进入二沉池11底部,污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实现泥水分离,使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进行初步沉淀,而后底部的污泥通过第一排泥管114排出设备,沉淀的污泥可回流至好氧池中再次进行处理,或者将沉淀的污泥输送到污泥浓缩池中进行储存,二沉池11中上部的污水通过第一出水堰115的出水堰本体1152均匀流出到出水堰底板1151上,然后污水通过第一隔板14上的第一连通孔141进入混凝沉淀池121中,污水通过混凝沉淀池121下部进入絮凝沉淀池122中,往混凝沉淀池121中加入PAC,往絮凝沉淀池122中加入PAM,并通过搅拌机进行混合搅拌,使得污水与PAC、PAM更好的进行混合,能够更快的形成沉淀,通过第二排泥管124将调理池12底部的混凝沉淀(即污泥)排出设备,将沉淀的污泥输送到污泥浓缩池中进行储存,然后,污水通过第二隔板15上的第二连通孔151进入连通区17,经连通区17下部进入斜管沉淀池13的下部,污水的絮凝反应是持续发生的,将斜管填料放置在斜管支撑网131上,通过斜管填料为污水中的悬浮物提供更多的着床,分离的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斜板填料下滑至斜管沉淀池13池底,提高沉淀效率和处理能力,通过多个第三排泥管132将污泥排出设备,将沉淀的污泥输送到污泥浓缩池中进行储存,污水经斜管填料后通过第二出水堰133的出水堰本体1152均匀流出到出水堰底板1151上,然后污水通过出水口134流出,然后将污水输送到消毒计量渠中进行最后的消毒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达标排放。
将污泥浓缩池中经浓缩后的污泥通过叠螺式污泥脱水机进行脱水处理,实现固液分离,并将污泥浓缩池和叠螺式污泥脱水机中产生的上清液回流至集水井中,将上清液再次进行循环处理,使得污水能够达标排放,将分离后的污泥外运进行处理,可进行焚烧处理。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集水井中收集的生活污水输送到厌氧池中进行厌氧处理;
S2:将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输送到缺氧池中进行缺氧处理;
S3:将缺氧处理后的污水输送到好氧池中进行好氧处理;
S4:将好氧处理后的污水输送到二沉池(11)中进行初步沉淀,沉淀的污泥可回流至S3中的好氧池中再次进行处理,或者将沉淀的污泥输送到污泥浓缩池中进行储存;
S5:将初步沉淀的污水输送到调理池(12)中,对污水中的悬浮物进一步进行沉淀,沉淀的污泥输送到污泥浓缩池中进行储存;
S6:将调理池(12)中的污水输送到斜管沉淀池(13)中,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持续进行沉淀,沉淀的污泥输送到污泥浓缩池中进行储存;
S7:将沉淀后的污水输送到消毒计量渠中进行最后的消毒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达标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4、S5和S6中,将污泥浓缩池中经浓缩后的污泥通过叠螺式污泥脱水机进行脱水处理,实现固液分离,并将污泥浓缩池和叠螺式污泥脱水机中产生的上清液回流至集水井中,将分离后的污泥外运进行处理。
3.一种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基于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有依次连通的二沉池(11)、调理池(12)、连通区(17)以及斜管沉淀池(13),所述二沉池(11)与调理池(12)之间设有第一隔板(14),所述第一隔板(14)上部开设有第一连通孔(141),所述调理池(12)与连通区(17)之间设有第二隔板(15),所述第二隔板(15)上部开设有第二连通孔(151),所述连通区(17)与斜管沉淀池(13)之间设有第三隔板(16),所述第三隔板(16)下方与斜管沉淀池(13)连通,所述二沉池(11)上设有进水管(113),所述斜管沉淀池(13)远离第三隔板(16)的一侧上部开设有出水口(1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11)内设有中心筒(112),所述中心筒(112)上部设有延伸到二沉池(11)外部的进水管(113),所述二沉池(11)下部设有多个第一排泥管(114),所述二沉池(11)内上部安装有第一出水堰(1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理池(12)包括混凝沉淀池(121)与絮凝沉淀池(122),所述混凝沉淀池(121)与絮凝沉淀池(122)之间设有第四隔板(123),所述第四隔板(123)下方将混凝沉淀池(121)与絮凝沉淀池(122)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孔(141)将二沉池(11)与混凝沉淀池(121)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孔(151)将絮凝沉淀池(122)与连通区(17)连通,所述调理池(12)下部设有第二排泥管(1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池(13)内设有用于放置斜管填料的斜管支撑网(131),所述斜管沉淀池(13)下部设有多个第三排泥管(132),所述斜管沉淀池(13)内上部安装有第二出水堰(13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堰(115)与第二出水堰(133)结构相同,均包括中空的出水堰底板(1151),所述出水堰底板(1151)上安装有出水堰本体(1152),所述出水堰底板(1151)中空内设有出水堰挡板(1153),所述出水堰挡板(1153)与出水堰底板(1151)之间通过连接杆(115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11)内设有中心筒支架(111),所述中心筒(112)安装在中心筒支架(111)上,所述中心筒(112)底部与二沉池(11)内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沉淀池(121)与絮凝沉淀池(122)上部均设有用于安装搅拌机的搅拌机支架(125)。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底部安装有多个支撑腿(2)。
CN202311192215.3A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及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 Pending CN1170034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92215.3A CN117003440A (zh)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及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92215.3A CN117003440A (zh)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及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03440A true CN117003440A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71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92215.3A Pending CN117003440A (zh)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及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0344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667639A (zh) * 2024-08-23 2024-09-20 四川省冶勘设计集团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重金属污染农用地植物修复后残体发酵一体化处理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4645A (zh) * 2021-06-09 2021-08-17 中铁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20834283U (zh) * 2023-09-15 2024-04-26 四川省冶勘设计集团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4645A (zh) * 2021-06-09 2021-08-17 中铁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20834283U (zh) * 2023-09-15 2024-04-26 四川省冶勘设计集团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667639A (zh) * 2024-08-23 2024-09-20 四川省冶勘设计集团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重金属污染农用地植物修复后残体发酵一体化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47157B1 (ko) 장방형 상향류 혐기/무산소 반응조를 포함하는 하?폐수처리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하?폐수처리방법
CN101289263A (zh) 强化污泥过滤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
CN202785899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20834283U (zh) 一种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
CN117003440A (zh) 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及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
CN111268856A (zh) Hebr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
CN109292980A (zh) 一种级数可调的多级ao-mbbr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4349276A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方法
CN109607938A (zh) 一种处理分散型污水的一体化稳定塘设备及其处理工艺
CN212334940U (zh) 一种深度脱氮除磷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7677223U (zh) 一种工业废水电化学除磷系统
CN215627425U (zh) 一种基于mbr膜反应器的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11946680U (zh) 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
CN211999340U (zh) Hebr生物反应器
CN215288157U (zh) 一种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13771721U (zh) 一体化黑臭水体处理装置
CN211946461U (zh) 一种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CN100443425C (zh) 中小型污水源快速处理工艺及其一体化快速型污水处理站
CN209065678U (zh)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
CN219709274U (zh) 一种厌好氧生物澄清池
CN115093085B (zh) 一种工业废水电化学除磷系统及其除磷方法
CN111320274A (zh) 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21544358U (zh) 一种taic废水处理设备
CN215161923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3327193U (zh) 一种用于有机污泥干燥机的废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ang Haochen

Inventor after: Chen Jie

Inventor after: Luo Bo

Inventor after: Yang Chao

Inventor after: She Anzhi

Inventor after: Tang Yang

Inventor after: Wang Ji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Haochen

Inventor before: Yang Chao

Inventor before: Luo Bo

Inventor before: Chen Jie

Inventor before: She Anzhi

Inventor before: Tang Y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Ji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