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46680U - 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 - Google Patents
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46680U CN211946680U CN202020201426.4U CN202020201426U CN211946680U CN 211946680 U CN211946680 U CN 211946680U CN 202020201426 U CN202020201426 U CN 202020201426U CN 211946680 U CN211946680 U CN 2119466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nk
- sewage treatment
- membrane
- pond
- biodegrad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包括顺次连接的格栅井、调节池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主要由顺次连接的沉淀池、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膜池组成,所述好氧膜池内设有若干MBR膜组,缺氧池和厌氧池间设有混合液回流管道,好氧膜池与缺氧池间设有混合液回流管道;好氧膜池后接清水池和储泥池,所述污泥池的上部与脱氧池相连通。该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采用厌氧池、缺氧池、好氧膜池的组合工艺,强化脱氮功能,并对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调整,在好氧膜池和缺氧池以及缺氧池和厌氧池间设置回流,系统硝化效率高;通过好氧膜池的设置,加强了该工艺的生物处理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解池,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
背景技术
随着超滤膜技术的兴起,便因其稳定的产品性能和良好的机械强度,以及过滤的高精度而迅速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如常见的A/O+MBR工艺,即在传统缺氧池和好氧池组成的A/O反应池下游增设膜池,在膜池内设置MBR膜组,以加强对污水处理的效果,但是,单纯添加膜池并不能对MBR膜组进行充分的利用,污水处理的增益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对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调整,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包括顺次连接的格栅井、调节池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主要由顺次连接的沉淀池、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膜池组成,所述沉淀池旁设有脱氧池,所述好氧膜池内设有若干MBR膜组,所述缺氧池和厌氧池间设有混合液回流管道,所述好氧膜池与缺氧池间设有混合液回流管道;
所述好氧膜池后接清水池和储泥池,所述清水池与MBR膜组的产水管相连通,所述储泥池与好氧膜池底部的污泥管相连通,所述储泥池的上清液部分与脱氧池间设有上清液回流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井内依次设有一道粗格栅和一道细格栅。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井的底部设有沉砂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两个方形漏斗状的沉泥斗,两个所述沉泥斗的底部间连通有通泥管。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的中部设有竖直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悬于两个沉泥斗交界处,所述导流筒的内部中空,其下端开口处沿直径设有竖直的分流板。
进一步地,所述脱氧池和厌氧池的底部均布设有布水管,所述缺氧池和好氧膜池的底部均布设有曝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布水管的下侧设有若干布水孔,所述布水孔沿着与竖直方向呈45度夹角式交错排列;
所述曝气管的下侧开设有曝气孔,所述曝气孔沿着与竖直方向呈45度夹角式交错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的上端开口处设有三角堰板,所述三角堰板呈方框形围设于沉淀池内周,所述三角堰板靠近厌氧池的一端连通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末端通入缺氧池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在A/O+MBR的基础上增加厌氧池,采用厌氧池、缺氧池、好氧膜池的组合工艺,强化脱氮功能,并对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调整,在好氧膜池和缺氧池以及缺氧池和厌氧池间设置回流,有利于增殖缓慢的硝化细菌截流、生长和繁殖,系统硝化效率高。
(2)该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通过好氧膜池的设置,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吸收有机物的环境,加强了该工艺的生物处理能力。
(3)该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MBR膜的高效拦截作用使微生物完全截留在膜反应器内,实现了反应器内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的完全分离,使运行控制更加灵活稳定。
(4)该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MBR膜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且可以在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长泥龄下运行,减少停机成本。
(5)该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能有效进行固液分离,出水水质良好,可直接回用,实现污水资源化,具有建设与运行成本低、水质达标、管理方便等特点。
(6)该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设备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配套设施简单,运营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好氧膜池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化粪池;2-格栅井;21-沉砂区域;22-粗格栅;23-细格栅;3-沉淀池;311-三角堰板;312-溢流管;313-导流筒;3131-分流板;314-沉泥斗;315-通泥管;32-脱氧池;4-厌氧池;5-缺氧池;6-好氧膜池;61-MBR膜组;62-加药箱;7-储泥池;8-清水池;9-调节池;101-布水管;102-曝气管;103-加药管;106-进药管;108-曝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7所示,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包括顺次连接的格栅井2、调节池9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主要由顺次连接的沉淀池3、厌氧池4、缺氧池5和好氧膜池6组成,使得沉淀池3的上清液流入厌氧池3内,厌氧池4的产水可以进入缺氧池5,缺氧池5的产水再流入好氧膜池6,同时缺氧池5和厌氧池4间设有混合液回流管道,好氧膜池6与缺氧池5间设有混合液回流管道,好氧膜池6后接清水池8和储泥池7,清水池8用于储存MBR膜组61内的产水,并兼具对MBR膜组61进行反清洗的作用,储泥池7则用于收集好氧膜池6内沉积的污泥,污泥池静止后的上清液回流至脱氧池32旁间隔开的脱氧池32区域内,在溶氧量降低至一定标准后,同调节池31内的污水一同流入缺氧池5内,储泥池7内的污泥则定期抽出后运走;
生活污水经收集后流入格栅井2,格栅井2中设置粗、细两道格栅,用于分级去除污水中较粗大的杂质,并在格栅井2的底部设置了沉砂区域21,以减轻后续处理设施运行负荷;
经格栅井2进行初步处理后,格栅井2内沉砂区域21上方的污水被输送至调节池31内,通过调节池31内的存水对污水处理系统的水量起到调节作用,保证调节池31下游的沉淀池3能够持续运行;
在沉淀池3的底部设置方形漏斗状的沉泥斗314,用于增强沉淀池3的污泥沉积作用,为了减少沉泥斗314的竖直高度,且兼具吸泥的便利性,沉泥斗314的数量为两个,在两个沉泥斗314的底部间连通有钢制的通泥管315,在其中一个沉泥斗314的底部内设有潜水泵,为了平衡两个沉泥斗314的沉沙量,在调节池31的中部设有竖直的导流筒313,该导流筒313悬于两个沉泥斗314交界处,导流筒313的内部中空,导流筒313的下端开口处沿直径设有竖直的分流板3131,用于将导流筒313内的泥沙等分为二,均匀导至两个沉泥斗314内;
为防止污泥沉积,在脱氧池32和厌氧池4的底部均布设有布水管101,在缺氧池5和好氧膜池6的底部均布设有曝气管102,在脱氧池32内铺设布水管101是为了保持两个池子内的低溶氧量,防止曝气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溶解会增加污水中的氧气含量,缺氧池5和好氧膜池6内的曝气管102除了进行搅拌污水的作用外,还通过曝气量对含氧量进行调控,为了防止池底出现不能搅拌到的死角,并防止布水孔或曝气孔108堵塞,布水孔上开设的布水孔以及曝气管102上开设的曝气孔108分别位于布水管101和曝气管102的下侧,并均沿着与竖直方向呈45度夹角式交错排列,扩大搅拌面积;
沉淀池3的上端开口处设有三角堰板311,该三角堰板311呈方框形围设于沉淀池3内周,用于保证沉淀池3的均匀出水,防止短流,三角堰板311靠近厌氧池4的一端连通有溢流管312,为防止溢流的污水造成厌氧池4内的溶氧量波动过大,该溢流管312的末端通入缺氧池5内,三角堰板311为现有技术,其安装方式及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为提高好氧池的生物处理能力,好氧膜池6内设有MBR膜组61,该MBR膜组61选用平板型超滤膜组,以使得MBR膜组61能够保持较强的抗清洗强度,好氧膜池6的角落上方设有加药箱62,通过进药管106对其进行药物的添加,再通过若干加药管103对好氧膜池6内进行除磷药剂的均匀洒落,为了对加药管103进行减压,加药管103的起始段是上下断开的,为防止药剂溅出,下端断开处呈漏斗状;
工作原理:生活污水首先进入化粪池1进行预处理,化粪池1上清液通过污水管网进入生物降解池,污水首先经格栅井2拦截和分离水中大颗粒固体杂质(如树叶、杂草、木块、废塑料等),并经沉砂区域21进行沉渣处理,保护后续水泵及处理设备的正常工作;
污水经格栅井2沉渣和初步除杂后进入调节池9,通过调节池9对系统的水量进行调节,在调节池9内,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通过厌氧反应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有助于后续的降解反应,调节池9内的污水通过提升泵送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污水首先进入到沉淀池3,在沉淀池3内经过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完成水质的初步净化,沉淀池3内的上清液被输送至厌氧池4内,完成除磷步骤,然后进入缺氧池5,同时进入的还有好氧膜池6的回流混合液,缺氧池5的首要功能是脱氮,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将好氧膜池6回流污泥中带入的大量NO3-和NO2-还原为N2并释放到空气中,BOD浓度继续下降,NO3-浓度也大幅度下降,利用曝气对池中的污水进行搅拌,防止底部污泥沉积,缺氧池5的污水回流至厌氧池4,在同等体积下,增加污水的水力停留时间,提高污水的脱氮效率;
缺氧池5的产水流入好氧池,在该池池底铺设曝气管102的同时将曝气管102与MBR膜组61连接,污水在这里进行有机物生化降解,氧化为无害的物质,降低水中的BOD和COD,同时既进行MBR膜的气水振荡清洗,保持膜表面的清洁,又继续在该段进行生物降解,有效去除NH3-N,同时可以截留难于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延长其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降解,污泥泵则将含有NO3-和NO2-的混合液回流至前端缺氧池5以进行反硝化脱氮,同时污泥泵兼有排泥作用,定期将剩余污泥外排,可控制系统内活性污泥的浓度;
好氧膜池6的水进入MBR膜组61件,进行膜分离过滤和生物降解,通过泵抽吸将MBR膜组61产出水排入清水池8,在清水池8消毒后达标排放;当进水总磷浓度较高、生物除磷不能达标时,需在好氧膜池6内增设加药箱62和加药管103,将聚合氯化铝和氯化铁混合液注入好氧膜池6,实现化学除磷;
一体化设备的好氧膜池6将大部分污染物拦截下来,好氧膜池6内的污泥浓度处于较高水平,为了使整个污水处理系统污泥浓度均衡,需要将好氧膜池6污泥回流至前段缺氧池5,使好氧膜池6硝化反应产生的硝酸盐在缺氧池5进行反硝化脱氮,同时对来水污染物有一定的稀释作用,而膜池的剩余污泥(包括通过化学除磷产生的含磷污泥)需要排放至污泥池,定期对污泥池进行清淤,而污泥池上清液则回流至脱氧池32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格栅井(2)、调节池(9)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主要由顺次连接的沉淀池(3)、厌氧池(4)、缺氧池(5)和好氧膜池(6)组成,所述沉淀池(3)旁设有脱氧池(32),所述好氧膜池(6)内设有若干MBR膜组(61),所述缺氧池(5)和厌氧池(4)间设有混合液回流管道,所述好氧膜池(6)与缺氧池(5)间设有混合液回流管道;
所述好氧膜池(6)后接清水池(8)和储泥池(7),所述清水池(8)与MBR膜组(61)的产水管(104)相连通,所述储泥池(7)与好氧膜池(6)底部的污泥管(64)相连通,所述储泥池(7)的上清液部分与脱氧池(32)间设有上清液回流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井(2)内依次设有一道粗格栅(22)和一道细格栅(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井(2)的底部设有沉砂区域(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3)的底部设有两个方形漏斗状的沉泥斗(314),两个所述沉泥斗(314)的底部间连通有通泥管(3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3)的中部设有竖直的导流筒(313),所述导流筒(313)悬于两个沉泥斗(314)交界处,所述导流筒(313)的内部中空,其下端开口处沿直径设有竖直的分流板(31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氧池(32)和厌氧池(4)的底部均布设有布水管(101),所述缺氧池(5)和好氧膜池(6)的底部均布设有曝气管(1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101)的下侧设有若干布水孔,所述布水孔沿着与竖直方向呈45度夹角式交错排列;
所述曝气管(102)的下侧开设有曝气孔(108),所述曝气孔(108)沿着与竖直方向呈45度夹角式交错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3)的上端开口处设有三角堰板(311),所述三角堰板(311)呈方框形围设于沉淀池(3)内周,所述三角堰板(311)靠近厌氧池(4)的一端连通有溢流管(312),所述溢流管(312)的末端通入缺氧池(5)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01426.4U CN211946680U (zh) | 2020-02-24 | 2020-02-24 | 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01426.4U CN211946680U (zh) | 2020-02-24 | 2020-02-24 | 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46680U true CN211946680U (zh) | 2020-11-17 |
Family
ID=73195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201426.4U Active CN211946680U (zh) | 2020-02-24 | 2020-02-24 | 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4668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843198A (zh) * | 2024-02-23 | 2024-04-09 | 重庆国际生物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污水处理用低溶氧高泥龄处理工艺 |
-
2020
- 2020-02-24 CN CN202020201426.4U patent/CN21194668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843198A (zh) * | 2024-02-23 | 2024-04-09 | 重庆国际生物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 污水处理用低溶氧高泥龄处理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79425B (zh) | 一种污水处理深度除磷脱氮的设备 | |
CN111675435A (zh) | 一种基于a/o-mbbr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污水处理方法 | |
CN109264932A (zh) | 一种达标地表准四类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工艺 | |
US20090065412A1 (en) | Apparatus for waste water treatment | |
CN208791419U (zh) | 一体化地埋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8862821B (zh) | 双级免曝气无回流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
CN113264645A (zh)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
CN109179876A (zh) | 一种高磷园区工业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及处理方法 | |
CN114014492A (zh) | 一种低碳氮比污水处理系统 | |
CN111908705B (zh) | 一种基于多效能医疗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 | |
CN211946680U (zh) | 污水处理用生物降解池 | |
CN209161788U (zh) | 一种达标地表准四类水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3171940U (zh) | 模块化集成式高效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5110556A (zh) | 一体化脱氮脱碳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处理系统 | |
CN210457847U (zh) | 一种基于mbbr与磁分离的污水全效处理系统 | |
CN109052867A (zh) | 一种基于改性活性载体的分散生活污水ega处理装置及处理工艺 | |
CN212894377U (zh)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 |
CN117003440A (zh) | 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及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 | |
CN217077329U (zh) |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5627425U (zh) | 一种基于mbr膜反应器的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5313183U (zh) | 一种垂直流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 |
AU2020101380A4 (en) | Milking parlour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 |
CN204999766U (zh) | Mbr一体化设备 | |
CN108178463A (zh) | 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方法 | |
CN210825845U (zh) | 一种mbr涂装废水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01712 No. 10, Man Wang Road, Jing Bin Industrial Park, Wuqing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after: Dayu Rural Environmental Infrastructure Operation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301712 No. 10, Man Wang Road, Jing Bin Industrial Park, Wuqing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DA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IANJIN)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