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544358U - 一种taic废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taic废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544358U
CN221544358U CN202323304749.9U CN202323304749U CN221544358U CN 221544358 U CN221544358 U CN 221544358U CN 202323304749 U CN202323304749 U CN 202323304749U CN 221544358 U CN221544358 U CN 221544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sedimentation tank
taic
sludge
wastewater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30474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炉航
潘从富
李广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hina Star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China Star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China Star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China Star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30474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544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544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544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TAIC废水处理设备,属于化工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顺次相连的水解酸化池、第一好氧池、缺氧池、第二好氧池和二沉池,还包括与二沉池连接的混凝沉淀池和污泥浓缩池,水解酸化池注入TAIC废水,二沉池和混凝沉淀池分别与污泥浓缩池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二沉池后端增设混凝沉淀池,将二沉池浑浊的上清液进行更加彻底的泥水分离,最终达到降低出水COD的目的,同时将二沉池的生化污泥和增设的混凝沉淀池的物化污泥混合排入污泥浓缩池,省去了原有生化污泥絮凝剂的投加。

Description

一种TAIC废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AIC废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TAIC学名1.3.5-三烯丙基-均三嗪-2.4.6(1H.3H.5H)-三酮,又名三烯丙基异三聚氰酸酯或三烯丙基异氰尿酸酯。TAIC是一种含芳杂环的多功能烯烃单体,主要用于多种热塑性塑料、离子交换树脂和特种橡胶的改性剂、交联剂和助硫化剂以及光固化涂料、光致抗蚀剂、阻燃剂的中间体,是一种用途极其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TAIC通常是采用氯丙烯与氰酸盐聚合反应制备,在聚合反应后期采用萃取分离的方法得到TAIC产品,但在工艺运行过程中一部分TAIC产品会进入冲洗水形成TAIC生产废水。
TAIC生产废水是一种较为难处理的化工废水,其废水中含有TAIC及生产TAIC过程中产生的多种中间副产物,此类化合物具有结构稳定,分子量大,难降解等特点,故TAIC生产废水是化工废水中较难处理的一种废水。TAIC性质稳定,化学结构一般难于破坏,且TAIC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对水中微生物具有一种的生物抑制作用,且自身可生化性极差,很难用高级氧化方法或吸附法去除,单独的生化系统处理效果会更差。虽然已经有一些学者采用铁碳微电解或活性炭吸附的方法来去除TAIC,但是一方面去除效率比较低,实际中并没有那么高的去除效率,另一方面需要投加大量的铁屑和活性炭,造成较高的处理成本,产生二次污染(污泥均是危废,同样需要处理),因此不适用于工程领域。因此,一种适于处理TAIC生产废水的设备亟待发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TAIC废水处理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TAIC废水处理设备,包括顺次相连的水解酸化池、第一好氧池、缺氧池、第二好氧池和二沉池,还包括与二沉池连接的混凝沉淀池和污泥浓缩池,所述水解酸化池注入TAIC废水,所述二沉池和混凝沉淀池分别与污泥浓缩池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混凝沉淀池包括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出水口处设置有若干组斜板。
作为优选,所述若干组斜板的倾斜角度均为60°,所述每组斜板间的距离设置为3~5cm,所述斜板内均设置有填料。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为锥底式,所述沉淀池的排泥口通过污泥螺杆泵与污泥浓缩池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混凝池和絮凝池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且所述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均通过集气管与曝气风机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混凝池的上方设置有混凝剂加药管和原水入口,所述混凝剂加药管出口靠近原水入口;所述絮凝池的入水口处于其底部,所述絮凝池上方设置有絮凝剂加药管,所述絮凝剂加药管的出口远离絮凝池的出水口处。
作为优选,所述混凝池和絮凝池内均设置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设置有多个曝气孔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污泥浓缩池底部设置有刮泥机。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二沉池后端增设混凝沉淀池,将二沉池浑浊的上清液进行更加彻底的泥水分离,最终达到降低出水COD的目的,同时将二沉池的生化污泥和增设的混凝沉淀池的物化污泥混合排入污泥浓缩池,省去了原有生化污泥絮凝剂的投加;
(2)本实用新型设备经济合理,易于工程应用,且能较好的降解TAIC污染物,极大的提高TAIC废水的可生化性,为TAIC废水后续使用生化处理提高较好的水质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凝沉淀池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斜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解酸化池;2、第一好氧池;3、缺氧池;4、第二好氧池;5、二沉池;6、混凝沉淀池;61、混凝池;611、混凝剂加药管;612、第一排气口;62、絮凝池;621、絮凝剂加药管;622、第二排气口;63、沉淀池;631、斜板;632、出水口;633、排泥口;7、污泥浓缩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TAIC废水处理设备,包括顺次相连的水解酸化池1、第一好氧池2、缺氧池3、第二好氧池4和二沉池5,还包括与二沉池5连接的混凝沉淀池6和污泥浓缩池7,二沉池5和混凝沉淀池6分别与污泥浓缩池7连接。水解酸化池1注入TAIC废水,TAIC废水依次经过水解酸化池1、第一好氧池2、缺氧池3、第二好氧池4和二沉池5,第一好氧池2向缺氧池3进行硝化液回流,二沉池5的生化污泥经过沉淀后,将上清液排入混凝沉淀池6,沉淀的污泥则输送至污泥浓缩池7。而进入混凝沉淀池6的上清液在经过处理后,最终将达标的水排出,产生的污泥通过污泥螺杆泵输送至污泥浓缩池7进行处理。
第一好氧池2、缺氧池3、第二好氧池4和二沉池5内均设置有硝化液回流管线。二沉池5通过污泥回流管线将污泥回流到缺氧池3,使得缺氧池3和/或第一好氧池2、第二好氧池4中可同时进行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各种菌群协同作用明显。
污泥浓缩池7的中央底部设置有刮泥机,可使污泥浓缩池7中污泥的动力液面提高,从而增强固液分离的效果,提高了污泥浓缩池7的分离效率。
如图2和图3所示,混凝沉淀池6包括混凝池61、絮凝池62和沉淀池63,混凝池61和絮凝池6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口612和第二排气口622,且第一排气口612和第二排气口622均通过集气管与曝气风机连接。混凝池61的上方设置有混凝剂加药管611和原水入口,混凝剂加药管611出口靠近原水入口;絮凝池62的入水口处于其底部,絮凝池62上方设置有絮凝剂加药管621,絮凝剂加药管621的出口远离絮凝池62的出水口处。混凝池61和絮凝池62内均设置有曝气管,曝气管上设置有多个曝气孔阀门,工作时,曝气管的曝气孔阀门在空气压力下会自动张开,空气从曝气孔喷出,可以形成横向气流,带动水流流动,起到搅拌的作用;当空气压力消失后,曝气管的曝气孔阀门就会自动闭合,防止水倒灌流入曝气管中,设置多个曝气孔阀门,可以进一步增加水的扰动,提高混凝剂、絮凝剂和水的混合效果。
二沉池5的上清液从混凝池61的右上方的原水入口进入,形成微絮体的水进入絮凝池62底部,絮凝后水进入沉淀池63,通过沉淀过渡区进入沉淀池63的斜板631底部,然后向上流经多组斜板631,絮凝体在斜板631内沉淀并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在沉淀池63的底部堆积,形成污泥,通过污泥螺杆泵抽排至污泥浓缩池7,经泥水分离后的上清液从出水口632排出。
沉淀池63的上方出水口632处设置有若干组斜板631,若干组斜板631的倾斜角度均为60°,每组斜板间的距离设置为3~5cm,斜板631内部为蜂窝孔状结构,在蜂窝孔内设置有填料,水体流过斜板填料时,水体中的悬浮物黏附在斜板631上,降低水体中的悬浮物含量。
沉淀池63的底部设置为锥底式,沉淀的污泥汇集到排泥口633处,然后通过污泥螺杆泵抽排至污泥浓缩池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水解酸化池1注入TAIC废水,TAIC废水依次经过水解酸化池1、第一好氧池2、缺氧池3、第二好氧池4和二沉池5,第一好氧池2向缺氧池3进行硝化液回流,二沉池5的生化污泥经过沉淀后,将上清液排入混凝沉淀池6,沉淀的污泥则输送至污泥浓缩池7。
二沉池5的上清液从混凝池61的右上方的原水入口进入,混凝剂通过混凝剂加药管621加入混凝池61中,利用混凝池61内的曝气管带动水流流动,使水中的胶体物质失稳,并于药剂充分混合,形成微絮体。
形成微絮体的水进入絮凝池62底部,絮凝池62的上方设置有絮凝剂加药管621,絮凝剂加药管621的出口远离絮凝池62的出水口处,通过过吸附、电性中和和颗粒之间的架桥作用,絮体进一步变大、密实,利用絮凝池62内的曝气管进行药剂搅拌混合。
絮凝后水进入沉淀池63,通过沉淀过渡区进入沉淀池63的斜板631底部,然后向上流经多组斜板631,絮凝体在斜板631内沉淀并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在沉淀池63的底部堆积,形成污泥,通过污泥螺杆泵抽排至污泥浓缩池7,经泥水分离后的上清液从出水口632排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TAIC废水处理设备,包括顺次相连的水解酸化池(1)、第一好氧池(2)、缺氧池(3)、第二好氧池(4)和二沉池(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二沉池(5)连接的混凝沉淀池(6)和污泥浓缩池(7),所述水解酸化池(1)注入TAIC废水,所述二沉池(5)和混凝沉淀池(6)分别与污泥浓缩池(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AIC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沉淀池(6)包括混凝池(61)、絮凝池(62)和沉淀池(63),所述沉淀池(63)的出水口(632)处设置有若干组斜板(6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AIC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组斜板(631)的倾斜角度均为60°,所述每组斜板(631)间的距离设置为3~5cm,所述斜板(631)内均设置有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AIC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63)的底部设置为锥底式,所述沉淀池(63)的排泥口(633)通过污泥螺杆泵与污泥浓缩池(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AIC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61)和絮凝池(6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口(612)和第二排气口(622),且所述第一排气口(612)和第二排气口(622)均通过集气管与曝气风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AIC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61)的上方设置有混凝剂加药管(611)和原水入口,所述混凝剂加药管(611)出口靠近原水入口;所述絮凝池(62)的入水口处于其底部,所述絮凝池(62)上方设置有絮凝剂加药管(621),所述絮凝剂加药管(621)的出口远离絮凝池(62)的出水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AIC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61)和絮凝池(62)内均设置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设置有多个曝气孔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AIC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浓缩池(7)底部设置有刮泥机。
CN202323304749.9U 2023-12-05 2023-12-05 一种taic废水处理设备 Active CN221544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304749.9U CN221544358U (zh) 2023-12-05 2023-12-05 一种taic废水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304749.9U CN221544358U (zh) 2023-12-05 2023-12-05 一种taic废水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544358U true CN221544358U (zh) 2024-08-16

Family

ID=92252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304749.9U Active CN221544358U (zh) 2023-12-05 2023-12-05 一种taic废水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5443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6399C (zh)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治理方法及系统
CN101289263A (zh) 强化污泥过滤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
CN113264645A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9111019A (zh) 高浓度、难降解化学合成制药废水处理方法和系统
CN205892995U (zh) 医药废水处理系统
CN113371923A (zh) 一种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1863592B (zh) 一种城镇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法
CN111233282A (zh) 强化原水碳源高效利用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CN214218490U (zh) 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CN109292980A (zh) 一种级数可调的多级ao-mbbr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21544358U (zh) 一种taic废水处理设备
CN111960618A (zh) 一种沿海地区达准ⅳ类水的叠拼污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CN216639199U (zh) 一种基于芬顿的废水处理系统
CN211814034U (zh)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
CN110510824B (zh) 一种基于混凝强化膜生物反应池的污水处理设备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0117137B (zh) 一种盐酸青藤碱生产污水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5884126A (zh) 去除颗粒的固态污染物的污水预处理分流及分离工艺
CN207891216U (zh) 一种高浓度难降解制药废水的处理系统
CN112279462A (zh)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CN112499894A (zh) 一种处理高有机高氨氮工业废水的一体式mbbr工艺
CN219409480U (zh) 一种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压滤液处理系统
CN222556739U (zh) 一种制药废水处理系统
CN221141498U (zh) 一种aaoa+mbr工艺强化除磷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6273611U (zh) 一种化工园区高难废水处理系统
CN214829796U (zh) 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