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93906A - 缝制管理系统及缝制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缝制管理系统及缝制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93906A CN111793906A CN202010250186.1A CN202010250186A CN111793906A CN 111793906 A CN111793906 A CN 111793906A CN 202010250186 A CN202010250186 A CN 202010250186A CN 111793906 A CN111793906 A CN 1117939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wing
- operator
-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 prod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858 packag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372 labe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960 computer-aided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30 finish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09 ir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D05B19/04—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characterised by memory aspect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5/00—Sewing units consisting of combinations of several sewing machin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5—Quality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8—Performance of employee with respect to a job func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D—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D05B AND D05C, RELATING TO SEWING, EMBROIDERING AND TUFTING
- D05D2205/00—Interface between the operator and the machine
- D05D2205/02—Operator to the machine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D—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D05B AND D05C, RELATING TO SEWING, EMBROIDERING AND TUFTING
- D05D2205/00—Interface between the operator and the machine
- D05D2205/12—Machine to the operator; Alar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缝制管理系统及缝制管理方法,其提高缝制生产线中的缝制品质及生产效率。缝制管理系统(1)具有:缝纫机(9),其在缝制生产线(SL)上进行缝制;以及管理服务器(8),其对缝制生产线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缝纫机将包含通过缝制生产线进行缝制作业的操作者的识别信息及装置主体的运转信息在内的生产管理信息发送至管理服务器。管理服务器以通过缝制生产线进行缝制的产品的工序或构成该产品的部件的工序为单位,对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管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制管理系统及缝制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缝制管理系统,其能够简便且可靠地进行缝制时的一系列的缝制顺序、缝制数据的选择,在此基础上,能够容易地收集缝制作业中的缝制履历数据等生产管理数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缝制管理系统中具有能够装卸的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具有:第1储存区域,其储存缝制预定信息;第2储存区域,其储存缝制数据;以及第3储存区域,其储存生产管理信息。由此,能够将缝制作业中的生产管理信息针对每个缝制作业或针对每个缝纫机等累积于记录介质而实现精度高的多角度的信息分析,因此能够使缝制作业中的生产管理的生产率提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76453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缝制管理系统中,在累积于记录介质的生产管理信息中没有包含操作者相关信息,该操作者相关信息包含有进行缝制作业的操作者的缝制技能。因此,没有设想到将操作者的缝制技能考虑在内而提高缝制生产线中的缝制品质、生产效率。在缝制工厂中,要求将操作者的缝制技能考虑在内而提高缝制生产线中的缝制品质、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一点而提出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提高缝制生产线中的缝制品质及生产效率的缝制管理系统及缝制管理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缝制管理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缝制装置,其对包含操作者的识别信息及装置主体的运转信息在内的生产管理信息进行发送;以及管理装置,其以通过缝制生产线进行缝制的产品的工序或构成该产品的部件的工序为单位,对所述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管理。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缝制管理方法,是使用在缝制生产线上进行缝制的缝制装置、和对所述缝制生产线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的管理装置的缝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步骤:从所述缝制装置对包含操作者的识别信息及该缝制装置的运转信息在内的生产管理信息进行发送的步骤;以及通过所述管理装置,以通过所述缝制生产线进行缝制的产品的工序或构成该产品的部件的工序为单位,对所述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管理的步骤。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以通过缝制生产线进行缝制的产品或构成该产品的部件的工序为单位,对包含操作者的识别信息及装置主体的运转信息在内的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管理,因此能够针对产品的每个工序或部件的每个工序对通过缝制生产线进行作业的操作者的缝制技能进行推定。由此,通过对缝制生产线中的人员配置等进行设定,从而能够提高缝制生产线中的缝制品质、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缝制管理系统的网络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制管理系统所具有的缝纫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制管理系统所具有的便携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制管理系统所具有的管理服务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服务器的表格保存部所保存的生产管理信息表格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服务器中的分析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服务器的表格保存部所保存的缝制技能表格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标号的说明
1:缝制管理系统
30:便携终端
31:控制部
32:存储部
33:显示部
34:输入部
35:I/F部
36:RFID读取器部
37:通信部
40、50、60、70:便携终端
41:RFID读取器
8:管理服务器
81:控制部
82:存储部
83:显示部
84:输入部
85:通信部
86:表格管理部
87:表格保存部
9:缝纫机
91:控制部
92:存储部
93:显示部
94:输入部
95:I/F部
96:操作部
97:驱动部
98:通信部
SL:缝制生产线
SP、SP1~SP3:缝制工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缝制管理系统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缝制管理系统1的网络结构图。如图1所示,缝制管理系统1应用于在缝制工厂SP(SP1~SP3)内构建的缝制生产线SL,实现缝制生产线SL中的缝制品质、生产效率的提高。在图1中,仅在缝制工厂SP1中示出缝制生产线SL的详情,关于缝制工厂SP2、SP3进行了省略。
图1所示的缝制工厂SP(SP1~SP3)与互联网等网络NW1连接。缝制工厂SP的关系者(例如,拥有缝制工厂SP的企业的公司员工、向缝制工厂SP的设备供给者)能够从管理终端MT对缝制工厂SP的运转状况等进行确认。例如,管理终端MT通过取得由后面记述的缝制工厂SP内的管理服务器8进行管理的信息,从而能够对缝制工厂SP的运转状况等进行确认。另外,也能够从管理终端MT对缝制生产线SL中的各种参数的设定进行变更。此外,管理终端MT由通常的个人计算机(PC)、平板PC或者智能手机等构成。
在缝制生产线SL中包含有用于对单一或多个缝制产品(以下,简称为“产品”)进行生产的多个工序。在图1所示的缝制生产线SL中包含:规格生成工序2、裁剪工序3、缝制工序4、整理工序5、
检查工序6及包装工序7。此外,关于构成缝制生产线SL的工序,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例子,能够适当变更。另外,在这里,将包含图1所示的多个工序在内的生产线称为缝制生产线SL,关于其称呼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适当变更。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关于生成产品的过程中的对象物,适当地称为缝制物。
在缝制生产线SL所包含的各种工序的执行区域,设置为了执行相应的作业工序所需的设备。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制管理系统1中,这些设备直接连接或间接地经由在缝制工厂SP内构建出的网络(例如,LAN、WAN)NW2而连接。在该网络NW2连接有作为进行系统整体的管理的管理装置的管理服务器8。关于详细内容如后面所述那样,管理服务器8对从各工序的设备输出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并且基于管理的信息对缝制生产线SL上的操作者的缝制技能、缝制生产线SL中的缝制品质、生产效率进行分析。下面,对缝制生产线SL所包含的各工序的内容和设置的设备进行说明。
规格生成工序2是下述工序,即,生成通过缝制生产线SL进行缝制的产品的规格书,并且按照生成的规格书对用于缝制产品的缝制数据、在至对产品进行包装为止所需的各种设备中所设定的参数(以下,称为“设定参数”)及标准时间进行设定。例如,在规格生成工序2的执行区域,作为设备而具有搭载CAD(Computer-Aided Design)、CAM(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等应用的个人计算机(PC)等。该PC与缝制管理系统1的网络NW2连接。规格生成工序2的PC将规格书、缝制数据、设定参数、标准时间输出至管理服务器8。
裁剪工序3是基于规格书、CAD/CAM数据而裁剪布料的工序。例如,在裁剪工序3的执行区域,作为设备而具有散布机、换向/缩绒机、裁剪机及通过有线或无线与裁剪机连接的便携终端30等。便携终端30与缝制管理系统1的网络NW2连接。在裁剪工序3中,卷绕为卷状的布料通过换向/缩绒机进行换向,在布料的歪斜、褶皱被去除后的状态下通过裁剪机进行裁剪。对裁剪后的布料安装RFID标签。在RFID标签中对表示产品或部件的识别信息的产品编号ID进行记录。与裁剪机连接的便携终端30将通过终端主体读入的产品编号ID、从裁剪机输出的裁剪片数等信息输出至管理服务器8。
缝制工序4是基于规格书、缝制数据及设定参数,对通过裁剪工序3裁剪出的布料进行缝制的工序。在缝制工序4的执行区域,具有作为单一或多个缝制装置的缝纫机9及通过有线或无线与缝纫机9连接的便携终端40、缝制物的输送装置等。缝纫机9及便携终端40与缝制管理系统1的网络NW2连接。缝纫机9将运转数据、错误数据、产量数据等信息输出至管理服务器8。另外,缝纫机9将通过与缝纫机9连接的便携终端40读入的产品编号ID、操作者ID等信息输出至管理服务器8。
在缝制工序4的执行区域的规定位置,设置有对操作者的位置信息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装置41。位置检测装置41通过非接触方式对操作者所携带的ID卡内的操作者ID进行读取。位置检测装置41构成为能够对可检测区域内的任意位置的操作者的位置进行检测。位置检测装置41与缝制管理系统1的网络NW2连接。位置检测装置41将检测出的操作者的位置信息经由网络NW2输出至管理服务器8。在通过位置检测装置41实现的位置检测方法中,能够采用RFID、信标、GPS或图像识别等任意的方法。
整理工序5是基于规格书,对通过缝制工序4缝制后的缝制物进行压烫、缝纽扣、切线等检查工序前的最终整理的工序。在整理工序5的执行区域,具有压烫机等及通过有线或无线与它们连接的便携终端50等。便携终端50与缝制管理系统1的网络NW2连接。与压烫机等连接的便携终端50在通过终端主体读入的产品编号ID、操作者ID的基础上,将从压烫机等输出的产量数据等信息输出至管理服务器8。
检查工序6是基于规格书,进行通过整理工序5最终整理后的缝制物的检查的工序。在检查工序6的执行区域具有检查台、检查机、检针器及与它们连接的便携终端60等。便携终端60与缝制管理系统1的网络NW2连接。检查机构成为能够将由检查者得到的缝制物的检查结果、进行了检查的缝制物的片数等进行输入。与检查机等连接的便携终端60在通过终端主体读入的产品编号ID、操作者ID的基础上,将从检查机输出的检查结果、产量数据及问题数据等信息输出至管理服务器8。
包装工序7是基于规格书,对通过检查工序6检查后的缝制物进行包装的工序。在包装工序7的执行区域具有贴标机、通过有线或无线与其连接的便携终端70等。便携终端70与缝制管理系统1的网络NW2连接。与贴标机连接的便携终端70在通过终端主体读入的产品编号ID、操作者ID的基础上,将从贴标机输出的产量数据及完成日期时间等信息输出至管理服务器8。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制管理系统1包含管理服务器8和各种工序的一部分或全部设备而构成。例如,在缝制管理系统1中,作为设备的一个例子,包含缝制工序4中的缝纫机9及位置检测装置41、以及各种工序的便携终端30、40、50、60、70而构成。但是,关于缝制管理系统1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而能够适当变更。
在这里,参照图2及图3,对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制管理系统1的缝纫机9及便携终端30、40、50、60、70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便携终端30、40、50、60、70基本上具有共通的结构,因此以便携终端30为代表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制管理系统1所具有的缝纫机9的结构的框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制管理系统1所具有的便携终端30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2所示,缝纫机9具有:控制部91,其对缝纫机9整体进行控制;以及存储部92、显示部93、输入部94、接口部(I/F部)95、操作部96、驱动部97及通信部98,它们与控制部91连接。控制部91由CPU等中央运算单元构成。存储部92对由控制部91执行的程序进行存储,并且作为控制部91的工作区域起作用。
显示部93对缝纫机9的动作所需的信息进行显示。例如,显示部93对用于操作缝纫机9的操作画面、缝制物的产品编号ID及针对缝制物的设定参数等进行显示。输入部94接收来自操作者的指示的输入。例如,输入部94从操作者接收针对缝纫机9的设定参数的变更指示的输入。此外,在图2中,将显示部93及输入部94设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通过触摸面板等兼具显示部93及输入部94的功能。
I/F部95构成外部终端和控制部91之间的接口。在I/F部95连接有便携终端40。经由I/F部95交换缝纫机9和便携终端40之间的信息。例如,通过便携终端40读入的产品编号ID、操作者ID等输出至缝纫机9,缝纫机9中的运转数据、产量数据等输出至便携终端40。
操作部96接收来自操作者的驱动操作。例如,操作部96接收来自操作者的运针的驱动操作(例如,运针开始/结束操作、运针方向指示操作等)。驱动部97与来自操作者的驱动操作相应地对缝纫机针等进行驱动。通信部98经由缝制管理系统1的网络NW2而与管理服务器8等之间进行通信。例如,通信部98将经由便携终端40读入的产品编号ID、操作者ID以及驱动部97中的运转信息、缝纫机9中的产量数据发送至管理服务器8。
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缝纫机9与来自操作部96的操作者的指示相应地进行缝制。缝制时的驱动是按照在规格生成工序2中设定出的设定参数进行的。例如,与作为设定参数所设定的缝制物的进给速度、运针速度相应地进行缝制。缝纫机9中的设定参数能够与操作者的缝制技能相应地从输入部94进行变更。由操作者变更后的设定参数经由通信部98输出至管理服务器8。另外,与预先设定的设定参数(或者,变更后的设定参数)相对应的驱动部97的运转信息经由通信部98输出至管理服务器8。
如图3所示,便携终端30具有:控制部31,其对终端整体进行控制;以及存储部32、显示部33、输入部34、接口部(I/F部)35、RFID读取器部36及通信部37,它们与控制部31连接。控制部31由CPU等中央运算单元构成。存储部32对由控制部31执行的程序进行存储,并且作为控制部31的工作区域起作用。
显示部33对便携终端30的动作所需的信息进行显示。例如,显示部33对用于操作便携终端30的操作画面、后面记述的通过RFID读取器部36读入的产品编号ID及操作者ID等进行显示。输入部34接收来自操作者的操作指示等输入。例如,输入部34从操作者接收操作者ID、产品编号ID的读入指示。此外,在图3中,将显示部33及输入部34设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通过触摸面板等兼具显示部33及输入部34的功能。
I/F部35构成外部终端和控制部31之间的接口。在I/F部35连接有裁剪机。经由I/F部35交换裁剪机和便携终端30之间的信息。例如,裁剪机中的裁剪片数等输出至便携终端30。RFID读取器部36通过非接触方式读取由操作者携带的ID卡内的操作者ID、安装于布料的RFID标签内的产品编号ID。通信部37经由缝制管理系统1的网络NW2而与管理服务器8等之间进行通信。例如,通信部37将经由RFID读取器部36读入的操作者ID、产品编号ID以及经由I/F部35接收到的裁剪机的裁剪片数等信息发送至管理服务器8。
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便携终端30经由I/F部35对由裁剪机裁剪的裁剪片数进行接收。另外,便携终端30与来自输入部34的指示相应地,读取由操作者携带的ID卡内的操作者ID、安装于布料的RFID标签内的产品编号ID。这些裁剪片数及操作者ID、产品编号ID经由通信部37输出至管理服务器8。
缝制工序4、整理工序5、检查工序6及包装工序7的便携终端40、50、60及70经由I/F部连接的对象不同,并且与该连接对象进行通信的信息不同。在便携终端40连接缝纫机9,对缝纫机9输出产品编号ID等。在便携终端50连接压烫机,接收产量数据等。在便携终端60连接检查机等,接收检查结果、产量数据及问题数据等。在便携终端70连接贴标机,接收产量数据及完成日期时间等。
管理服务器8对从各种工序的设备输出的信息进行管理。这些信息作为用于对缝制生产线SL中的生产进行管理的信息被利用。下面,为了便于说明,将这些信息称为“生产管理信息”。管理服务器8以通过缝制生产线SL进行缝制的产品为单位、或者以构成该产品的部件为单位,对这些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管理。而且,管理服务器8基于该生产管理信息而推定操作者的缝制技能并进行管理,与其推定结果相应地对缝制生产线SL中的缝制品质、生产效率进行分析。此外,关于通过管理服务器8进行管理的生产管理信息在后面记述。
图4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制管理系统1的管理服务器8的结构的框图。如图4所示,管理服务器8具有:控制部81,其对服务器整体进行控制;以及存储部82、显示部83、输入部84、通信部85、表格管理部86及表格保存部87,它们与控制部81连接。控制部81由CPU等中央运算单元构成。存储部82对由控制部81执行的程序进行存储,并且作为控制部81的工作区域起作用。
显示部83对管理服务器8的动作所需的信息进行显示。例如,显示部83对用于操作管理服务器8的操作画面、分析结果画面等进行显示,该分析结果画面用于对基于生产管理信息的缝制生产线SL的分析结果进行显示。输入部84接收来自管理服务器8的管理者的操作指示等输入。例如,输入部84接收来自管理者的缝制生产线SL的分析指示。此外,在图4中,将显示部83及输入部84设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触摸面板等兼具显示部83及输入部84的功能。
通信部85经由缝制管理系统1的网络NW2,与缝制生产线SL的各种工序的设备之间进行通信。例如,通信部85从缝制工序4的缝纫机9接收包含操作者ID、驱动部97中的运转信息在内的生产管理信息。表格管理部86根据由通信部85接收到的生产管理信息而生成生产管理信息表格,对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管理。表格保存部87对由表格管理部86生成的生产管理信息表格、后面记述的缝制技能表格进行保存。
在这里,参照图5,对表格保存部87所保存的生产管理信息表格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5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服务器8的表格保存部87所保存的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此外,关于表格保存部87所保存的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的登记内容,并不限定于图5所示的内容,能够适当变更。
在图5所示的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中,登记有与产品编号ID(TP01~TP03)相关的生产管理信息,该产品编号ID与作为产品的T恤衫的一个部件相关联。例如,产品编号ID“TP01”、“TP02”及“TP03”分别关联有与作为产品的T恤衫的“衣身”、“袖子”及“衣领”相当的缝制作业。在产品编号ID“TP01”关联有对前衣身和后衣身进行缝制的作业。在产品编号ID“TP02”及“TP03”分别关联有在前后的衣身部分缝制袖子及衣领的作业。这些产品编号ID的内容基于来自规格生成工序2的PC的信息而决定,基于来自裁剪工序3的便携终端30的信息而登记。
另外,在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中,作为标准数据,登记有标准缝制时间而作为标准参数1(参数1),登记有标准缝制速度而作为标准参数2(参数2)。在标准参数1中设定有表示快的缝制时间的“TS3”,表示慢的缝制时间的“TS1”及表示它们中间的缝制时间的“TS2”。另外,在标准参数2中设定有表示快的缝制速度的“NS3”,表示慢的缝制速度的“NS1”及表示它们中间的缝制速度的“NS2”。这些标准参数1、2的内容基于来自规格生成工序2的PC的信息而登记。
在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中,在各个产品编号ID“TP01”、“TP02”及“TP03”中登记有由不同的3名操作者使用不同的3台缝纫机9进行了缝制作业的情况下的生产管理信息。对3名操作者分别关联有操作者ID(OP1~OP3)。对3台缝纫机9分别关联有缝纫机ID(M1~M3)。这些操作者ID及缝纫机ID由缝制管理系统1的管理者等预先设定,基于来自缝制工序4的缝纫机9的信息而登记。
并且,在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中,登记有缝纫机9中的实际的缝制时间而作为运转数据1,登记有缝纫机9中的实际的缝制速度而作为运转数据2。此外,在运转数据1、2中登记的内容分别与标准参数1、2相同。即,作为缝制时间而登记“TS1”、“TS2”或“TS3”,作为缝制速度而登记“NS1”、“NS2”或“NS3”。这些运转数据1、2的内容基于来自缝制工序4的缝纫机9的信息而登记。
并且,在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中登记有缝纫机9的操作者的位置信息。在位置信息中登记的内容是以在缝制工序4中设置的位置检测装置41的位置为基准而对在东西南北方向上分离多远进行登记。例如,在编号#2的生产管理信息中登记有“N1:E1”。其表示操作者移动至从位置检测装置41的位置起向北方分离了1个区块(block)、向东方分离了1个区块后的位置。在这里,“区块”是指预先确定的距离的单位。同样地,在编号#6的生产管理信息中登记有“N2:W2”。其表示操作者移动至从位置检测装置41的位置起向北方分离了2个区块、向西方分离了2个区块后的位置。这些位置信息的内容基于来自缝制工序4的位置检测装置41的信息而登记。
并且,在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中登记有产品(缝制物)的产量数据、检查结果(不合格数量)数据、问题(错误)数据及完成日期时间数据。在产量数据中登记通过缝纫机9完成了缝制的产品的数量,在检查结果数据中登记产品的检查结果。在前者登记实际的产品的片数,在后者登记例如不合格率(或者合格率)。另外,在问题数据中登记缝纫机9中的问题的发生次数,在完成日期时间数据中登记完成至包装作业为止的日期时间。在前者登记实际的缝纫机9的问题(例如,缝制物的进给错误、运针错误)的发生次数。产量数据基于来自缝制工序4的缝纫机9的信息而登记。检查结果数据及问题数据的内容基于来自检查工序6的便携终端60的信息而登记。完成日期时间数据的内容基于来自包装工序7的便携终端70的信息而登记。
在图5所示的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中,如编号#1~#3所示,可知在产品编号ID“TP01”中,3名不同的操作者(OP1~OP3的操作者)使用3台不同的缝纫机9(M01~M03)进行了相同工序(ST1)的缝制作业。另外,可知OP1、OP2的操作者相对于在标准参数1、2中设定出的缝制时间(TS2)、缝制速度(NS2),实际上以TS3的缝制时间、NS3的缝制速度进行作业。另一方面,可知OP3的操作者相对于在缝制参数1、2中设定出的缝制时间(TS2)、缝制速度(NS2),实际上以TS1的缝制时间、NS1的缝制速度进行作业。这些代表缝制时间及缝制速度根据操作者而不同。
另外,可知OP1、OP3的操作者从基准位置(位置检测装置41的设置位置)没有进行移动,与此相对,OP2的操作者从基准位置起向东北侧移动了1个区块量。并且,可知OP1、OP2及OP3的操作者的产品的产量数据分别为100片、80片及60片。并且,可知OP1及OP2的操作者的产品的检查结果的不合格数量为“0”,与此相对,OP3的产品的检查结果的不合格数量为“3”。并且,可知在M01及M02的缝纫机9没有发生问题,与此相对,在M03的缝纫机9发生了10次问题。并且,可知OP1的操作者所涉及的产品的完成时间最早(2018年12月3日11时15分),然后依次是OP2、OP3的操作者所涉及的产品的完成时间(分别为同一天的11时30分、11时45分)。
在这里,参照图1、图4及图5,对如上所述的生产管理信息的登记方式进行说明。例如,在缝制工序4中,如果操作者通过便携终端40的RFID读取器部读取到产品编号ID及操作者ID,则这些信息经由缝纫机9作为生产管理信息而输出至管理服务器8,记录于存储部82。此时,连接有便携终端40的缝纫机9的缝纫机ID也输出至管理服务器8,记录于存储部82。此外,在存储部82中还记录有从规格生成工序2输出的缝制数据、标准参数等信息。如果产品编号ID、工序ID、操作者ID及缝纫机ID记录于存储部82,则表格管理部86基于产品编号ID而调用标准参数1、2,将这些信息登记于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由此,产品编号ID、标准参数1、标准参数2、操作者ID及缝纫机ID登记于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
而且,在缝制工序4中,如果进行了实际的缝制作业,则伴随该缝制作业的运转数据及产量数据输出至管理服务器8,记录于存储部82。另外,从缝制工序4中的位置检测装置41将操作者的位置信息输出至管理服务器8,记录于存储部82。如果它们记录于存储部82,则表格管理部86将运转数据、产量数据、操作者的位置信息登记于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由此,运转数据1、运转数据2、操作者的位置信息及产量数据登记于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
并且,在检查工序6中,如果进行了产品(缝制物)的检查,则从便携终端60将产品的检查结果数据及缝纫机9中的问题数据输出至管理服务器8,记录于存储部82。如果它们记录于存储部82,则表格管理部86将检查结果数据及问题数据登记于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由此,检查结果数据及问题数据登记于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
并且,在包装工序7中,如果进行了缝制物的包装,则从便携终端70将完成日期时间数据输出至管理服务器8,记录于存储部82。如果完成日期时间数据记录于存储部82,则表格管理部86将完成日期时间数据登记于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由此,完成日期时间数据登记于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以上述方式对图5所示的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的全部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登记。
基于如上所述登记于生产管理信息表格的生产管理信息,管理服务器8推定操作者的缝制技能,与其推定结果相应地对缝制生产线SL中的缝制品质、生产效率进行分析。下面,参照图6,对如上所述的管理服务器8中的分析处理进行说明。图6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服务器8中的分析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图6中,将生产管理信息表示为“管理信息”,将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表示为“表格”。
如图6所示,在管理服务器8中,控制部81对是否始终从缝制管理系统1的各种工序的设备接收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监视(步骤(以下,称为“ST”)601)。在没有从各种工序的设备接收生产管理信息的情况下(ST601:No),控制部81继续该监视动作。此外,通过ST601判定的生产管理信息的内容通过管理服务器8由缝制管理系统1的管理者等预先设定。
另一方面,如果从各种工序的设备接收到生产管理信息(ST601:Yes),则表格管理部86向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登记该生产管理信息(ST602)。生产管理信息在控制部81的控制下,经由通信部85而记录于存储部82。表格管理部86将在存储部82中存储的生产管理信息基于产品编号ID而登记于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的各种项目。
在生产管理信息不断登记的过程中,控制部81对是否从管理者经由输入部84接收到缝制生产线SL中的缝制品质及生产效率的分析指示进行判定(ST603)。在没有接收到缝制品质及生产效率的分析指示的情况下(ST603:No),控制部81继续该判定动作。在继续该判定动作的期间,生产管理信息进一步不断登记于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
在接收到缝制品质及生产效率的分析指示的情况下(ST603:Yes),控制部81基于在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中登记的生产管理信息而推定操作者的缝制技能(ST604)。缝制技能是综合地观察操作者能够使用各种缝纫机的情况、能够应对各种工序的情况等而进行推定的,但在这里关于一个工序的缝制技能的推定进行说明。通过ST604推定的缝制技能是表示在预先确定的时间内能够缝制多少满足了规定基准的产品。
在这里,以在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中登记的编号#1~#3的生产管理信息为例而考虑推定操作者的缝制技能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控制部81基于图5所示的生产管理信息的内容,推定为OP1及OP2的操作者的缝制技能大于或等于一定水平,另一方面,推定为OP3的操作者的缝制技能低于一定水平。
例如,控制部81能够根据在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中登记的运转数据1、2的内容(更具体地说,与标准参数1、2进行了比较的运转数据1、2的内容)而推定操作者的缝制技能。在该情况下,OP1及OP2相对于标准参数1、2的内容(TS2、NS2)而以运转数据1、2的内容(TS3、NS3)进行了作业,与此相对,OP3相对于标准参数1、2的内容(TS2、NS2)而以运转数据1、2的内容(TS1、NS1)进行了作业。因此,控制部81推定为OP1及OP2的操作者的缝制技能大于或等于一定水平,另一方面,推定为OP3的操作者的缝制技能低于一定水平。
另外,控制部81能够根据在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中登记的操作者的产品的检查结果而推定操作者的缝制技能。在该情况下,OP1及OP2的操作者的产品的检查结果的不合格数量为“0”,与此相对,OP3的操作者的产品的检查结果的不合格数量为“3”。因此,控制部81推定为OP1及OP2的操作者的缝制技能大于或等于一定水平,另一方面,推定为OP3的操作者的缝制技能低于一定水平。基于产品的检查结果而推定出的操作者的缝制技能,能够表示由操作者缝制出的产品的品质(缝制品质)。
并且,控制部81能够根据在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中登记的产量数据而推定操作者的缝制技能。在该情况下,OP1、OP2及OP3的操作者的产品的产量数据分别为100片、80片及60片。因此,控制部81推定为按照OP1、OP2及OP3的顺序,操作者的缝制技能依次降低。基于产品的产量数据而推定出的操作者的缝制技能,能够表示操作者的作业效率。
此外,在如上所述地推定操作者的缝制技能时,控制部81优选考虑由缝纫机ID确定的缝纫机9的问题数据(在缝纫机9发生的问题的发生次数)。例如,通过考虑缝纫机9的问题数据对产量数据、检查结果数据带来的影响,从而能够准确地推定操作者正常的缝制技能。
在以上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关于操作者的缝制技能大于或等于一定水平或低于一定水平而进行了说明。即,示出了通过2个阶段对操作者的缝制技能进行推定的情况。但是,关于操作者的缝制技能的推定基准并不限定于此。为了准确地推定操作者的缝制技能,优选作为实施方式而按照预先确定的多个阶段的基准进行数值化。在该情况下,操作者的缝制技能综合性地判断生产管理信息表格500所包含的各种生产管理信息的内容而进行数值化。
例如,考虑以生产管理信息中的产量数据的值为基准,与各项目的内容相应地进行加减分。例如,在使标准参数1、2的缝制时间减少、使缝制速度上升的情况下分别进行加分(例如加5分),另一方面,在使缝制时间增加、使缝制速度下降的情况下分别进行减分(例如减5分)。另外,与检查结果数据的不合格数量相应地进行加减分。并且,问题数据的值对应于该值进行加分。
在以上述方式进行加减分的情况下,OP1、OP2及OP3的操作者的缝制技能分别按照下述方式求出。
(OP1的操作者的缝制技能)
100(产量数据)+10(设定参数1、2的变更)+0(检查结果数据)+0(问题数据)=110
(OP2的操作者的缝制技能)
80(产量数据)+10(设定参数1、2的变更)+0(检查结果数据)+0(问题数据)=90
(OP3的操作者的缝制技能)
60(产量数据)-10(设定参数1、2的变更)-3(检查结果数据)+10(问题)=57
因此,在该情况下,推定为OP1的缝制技能最高,OP2的缝制技能第二高及OP3的缝制技能第三高。以上述方式推定出的缝制技能登记于缝制技能表格(参照图7)。如图7所示,在缝制技能表格中,与操作者ID及工序ID相关联地登记了缝制技能(更具体地说,与缝制技能相对应的值)。
在推定出操作者的缝制技能后,控制部81对缝制生产线SL的缝制品质进行分析(ST605)。例如,控制部81综合性地判断通过ST604推定出的操作者的缝制技能而对缝制生产线SL的缝制品质进行分析。例如,控制部81通过考虑在缝制生产线SL配置的操作者的上述缝制技能的数值而能够对缝制生产线SL的缝制品质进行分析。如果操作者的缝制技能值大于或等于规定值,则控制部81能够分析为缝制生产线SL中的缝制品质高,另一方面,如果该值低于规定值,则控制部81能够分析为缝制生产线SL中的缝制品质低。
此外,在对缝制生产线SL的缝制品质进行分析时,作为实施方式优选是将生产管理信息直接与使表示缝制品质的项目的值(例如,检查结果数据的值)增加的系数相乘。在该情况下,能够更准确地分析缝制生产线SL中的缝制品质。
在对缝制生产线SL中的缝制品质进行分析后,控制部81对缝制生产线SL的生产效率进行分析(ST606)。例如,控制部81综合性地判断通过ST604推定出的操作者的缝制技能而对缝制生产线SL的作业效率进行分析。例如,控制部81通过加上在缝制生产线SL配置的操作者的上述缝制技能的数值,从而能够对缝制生产线SL的作业效率进行分析。如果操作者的缝制技能的相加值大于或等于规定值,则控制部81能够分析为缝制生产线SL中的作业效率高,另一方面,如果该相加值低于规定值,则控制部81能够分析为缝制生产线SL中的作业效率低。
此外,在对缝制生产线SL的作业效率进行分析时,作为实施方式优选的是将生产管理信息直接与使表示作业效率的项目的值(例如,产量数据的值)增加的系数相乘。在该情况下,能够更准确地分析缝制生产线SL中的作业效率。
通过将如上所述的分析结果在显示部83进行显示,从而管理服务器8的管理者能够对缝制生产线SL中的缝制品质及生产效率的分析结果进行确认。而且,能够与分析结果相应地对缝制生产线SL中的缝制品质、生产效率低的部位进行确定。由此,管理者例如能够实施操作者的配置转换或缝制技能的培训等用于提高缝制品质及生产效率的对策。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制管理系统1中,针对生产通过缝制生产线SL进行缝制的产品的每个工序,对包含操作者ID及缝纫机9的运转信息在内的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管理,因此能够针对每个工序对在缝制生产线SL进行作业的操作者所涉及的缝纫机9的运转状况进行确定,能够对操作者的缝制技能进行推定。由此,管理服务器8通过对缝制生产线SL中的人员配置等进行设定,从而能够提高缝制生产线SL中的缝制品质、生产效率。
特别地,在缝制管理系统1中,缝纫机9将缝纫机ID作为生产管理信息而发送至管理服务器8。管理服务器8将从缝纫机9发送出的缝纫机ID登记于生产管理信息表格并进行管理。因此,管理服务器8能够针对每个工序对与特定的缝纫机9组合的情况下的操作者的缝制技能进行推定。另外,由于对缝纫机ID和其运转信息进行管理,因此管理服务器8能够对缝纫机9的问题的发生状况进行推定。
另外,在缝制管理系统1中,缝纫机9将产量数据作为生产管理信息而发送至管理服务器8。管理服务器8将从缝纫机9发送出的产量数据登记于生产管理信息表格并进行管理。如上所述在生产管理信息表格中,将通过缝纫机9缝制出的产品数量(产量)作为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管理,因此管理服务器8能够与产品数量相应地针对每个工序而适当地推定与操作者的作业效率相关的缝制技能。
并且,在缝制管理系统1中,在检查工序6中具有作为检查装置的检查机,其接收产品的检查结果的输入。从检查机输入的检查结果经由便携终端60而发送至管理服务器8。管理服务器8将从便携终端60发送出的检查结果数据登记于生产管理信息表格并进行管理。如上所述通过管理服务器8对产品的检查结果进行管理,因此管理服务器8能够与检查结果相应地针对每个产品编号而适当地推定操作者的与缝制品质相关的缝制技能。
并且,在缝制管理系统1中,作为对操作者的位置信息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而具有位置检测装置41。通过位置检测装置41检测出的操作者的位置信息输出至管理服务器8。管理服务器8将该操作者的位置信息登记于生产管理信息表格并进行管理。由此,管理服务器8能够对操作者的位置信息和产品的缝制状况的关系进行推定。
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在不脱离技术思路的主旨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变更、置换、变形。并且如果能够通过技术的进步或派生出的其它技术,通过其它方式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思路,则可以使用该方法进行实施。因此,权利要求书涵盖可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思路的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通过与缝纫机9连接的便携终端40读取操作者ID及产品编号ID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关于读取操作者ID及产品编号ID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而能够适当变更。例如,缝纫机9也可以具有读取操作者ID及产品编号ID的结构。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缝纫机9设置有经由缝制管理系统1的网络NW2而与管理服务器8等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部98,但关于不具有通信部98的缝纫机也可以使便携终端40具有该通信功能。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构成缝制生产线SL的各种工序中具有便携终端30、50、60、70,但也可以构成为在使裁剪机、压烫机、检查机等在各种工序中使用的设备具有经由网络而与管理服务器8等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功能的情况下,不具有便携终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生产管理信息表格,与产品编号ID相应地以构成产品的部件的工序为单位对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管理的情况。但是,关于生产管理信息的管理方法并不限定于此而能够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是与关联于产品的产品编号ID相应地以产品的工序为单位对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管理。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管理服务器8与缝制工厂SP1的缝制生产线SL的网络NW2连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关于管理服务器8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而能够适当变更。例如,管理服务器8也可以与将多个缝制工厂连接的网络NW1连接。另外,管理服务器8的功能也可以设置于云上。另外,管理服务器8并不限定于独立地构成于缝制生产线SL的情况,例如也可以使在规格生成工序2的执行区域配置的PC具有其功能。
以下,对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点进行整理。
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缝制管理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缝制装置,其对包含操作者的识别信息及装置主体的运转信息在内的生产管理信息进行发送;以及管理装置,其以通过缝制生产线进行缝制的产品的工序或构成该产品的部件的工序为单位,对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管理。根据该结构,以通过缝制生产线进行缝制的产品的工序或构成该产品的部件的工序为单位,对包含操作者的识别信息及缝制装置的运转信息在内的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管理,因此能够针对每个产品或针对每个部件对在缝制生产线进行作业的操作者所涉及的缝制装置的运转状况进行确定,能够推定操作者的缝制技能。由此,通过对缝制生产线中的人员配置等进行设定,从而能够提高缝制生产线中的缝制品质、生产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缝制管理系统中,缝制装置发送装置主体的识别信息而作为生产管理信息。根据该结构,缝制装置的识别信息作为生产管理信息被管理,因此能够针对产品的每个工序或部件的每个工序对与特定的缝制装置组合的情况下的操作者的缝制技能进行推定。另外,对缝制装置的识别信息和其运转信息进行管理,因此能够对缝制装置的问题的发生状况进行推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缝制管理系统中,缝制装置发送通过装置主体缝制出的产品数量而作为生产管理信息。根据该结构,通过缝制装置缝制出的产品数量(产量)作为生产管理信息被管理,因此能够对与产品数量相对应的产品的每个工序或部件的每个工序的操作者的缝制技能进行推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缝制管理系统中,还具有检查装置,该检查装置接收通过缝制生产线缝制出的产品的检查结果的输入,管理装置将从检查装置输入的检查结果作为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管理。根据该结构,产品的检查结果作为生产管理信息被管理,因此能够通过管理装置对产品的检查结果进行管理,因此能够与检查结果相应地针对每个产品编号适当地推定操作者的与缝制品质相关的缝制技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缝制管理系统中,管理装置基于生产管理信息对操作者所涉及的缝制技能进行推定。根据该结构,基于生产管理信息对操作者的缝制技能进行推定,因此能够对操作者针对工序的适合度进行确定,因此能够实施该操作者的配置转换或缝制技能的培训等用于提高缝制品质及生产效率的对策。
在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缝制管理系统中,管理装置基于操作者的缝制技能对缝制生产线中的缝制品质和/或生产效率进行分析。根据该结构,基于操作者的缝制技能对缝制生产线中的缝制品质和/或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因此能够对缝制生产线中的缝制品质、生产效率低的位置进行确定,因此能够实施操作者的配置转换等用于提高缝制品质、生产效率的对策。
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缝制管理方法是使用在缝制生产线上进行缝制的缝制装置、和对缝制生产线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的管理装置的缝制管理方法,该缝制管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下述步骤:从缝制装置对包含操作者的识别信息及该缝制装置的运转信息在内的生产管理信息进行发送的步骤;以及通过管理装置,以通过缝制生产线进行缝制的产品的工序或构成该产品的部件的工序为单位,对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管理的步骤。根据该结构,以通过缝制生产线进行缝制的产品的工序或构成该产品的部件的工序为单位,对包含操作者的识别信息及缝制装置的运转信息在内的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管理,因此能够针对产品的每个工序或部件的每个工序对通过缝制生产线进行作业的操作者所涉及的缝制装置的运转状况进行确定,能够推定操作者的缝制技能。由此,通过对缝制生产线中的人员配置等进行设定,从而能够提高缝制生产线中的缝制品质、生产效率。
Claims (8)
1.一种缝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缝制装置,其对包含操作者的识别信息及装置主体的运转信息在内的生产管理信息进行发送;以及
管理装置,其以通过缝制生产线进行缝制的产品的工序或构成该产品的部件的工序为单位,对所述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制装置发送装置主体的识别信息而作为所述生产管理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制装置发送通过装置主体缝制出的产品数量而作为所述生产管理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缝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检查装置,该检查装置接收通过所述缝制生产线缝制出的产品的检查结果的输入,
所述管理装置将从所述检查装置输入的所述检查结果作为所述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管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缝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装置基于所述生产管理信息而对所述操作者所涉及的缝制技能进行推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装置基于所述操作者的缝制技能而对所述缝制生产线中的缝制品质和/或生产效率进行分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缝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位置检测装置,该位置检测装置对所述操作者的位置信息进行检测,
所述管理装置将通过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操作者的位置信息作为所述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管理。
8.一种缝制管理方法,其是使用在缝制生产线上进行缝制的缝制装置、和对所述缝制生产线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的管理装置的缝制管理方法,
该缝制管理方法的特征在于,
具有下述步骤:
从所述缝制装置对包含操作者的识别信息及该缝制装置的运转信息在内的生产管理信息进行发送的步骤;以及
通过所述管理装置,以通过所述缝制生产线进行缝制的产品的工序或构成该产品的部件的工序为单位,对所述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管理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69806A JP7513375B2 (ja) | 2019-04-01 | 2019-04-01 | 縫製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縫製管理方法 |
JP2019-069806 | 2019-04-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93906A true CN111793906A (zh) | 2020-10-20 |
CN111793906B CN111793906B (zh) | 2024-12-24 |
Family
ID=72608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50186.1A Active CN111793906B (zh) | 2019-04-01 | 2020-04-01 | 缝制管理系统及缝制管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57020B2 (zh) |
JP (1) | JP7513375B2 (zh) |
CN (1) | CN111793906B (zh) |
DE (1) | DE10202010882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60376B2 (ja) * | 2020-01-28 | 2024-04-02 | Juki株式会社 | 縫製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縫製管理方法 |
Citation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234687A (ja) * | 1984-05-04 | 1985-11-21 | 株式会社アシックス | 生産工程管理システム |
JPS6437990A (en) * | 1987-07-31 | 1989-02-08 | Juki Kk | Sewing control apparatus of sewing machine |
JPH055262A (ja) * | 1991-06-21 | 1993-01-14 | Nippon Denpa Kk | テイーチング用刺繍機 |
US20010004717A1 (en) * | 1999-12-16 | 2001-06-21 | Rui Zhang | Sewing apparatus management system |
CN1865566A (zh) * | 2005-05-16 | 2006-11-22 | 重机公司 | 缝制工资管理系统以及缝纫机 |
CN101275341A (zh) * | 2007-03-30 | 2008-10-01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的生产管理装置 |
US20080289552A1 (en) * | 2007-05-22 | 2008-11-27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Sewing machin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
CN101363167A (zh) * | 2007-08-10 | 2009-02-11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的管理系统 |
CN101469486A (zh) * | 2007-12-28 | 2009-07-01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 |
JP2009265719A (ja) * | 2008-04-22 | 2009-11-12 | Ishida Co Ltd | 端末装置、生産情報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1667283A (zh) * | 2008-09-05 | 2010-03-10 | Juki株式会社 | 作业分析装置 |
CN102013082A (zh) * | 2009-09-07 | 2011-04-13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方法及其装置 |
WO2011052084A1 (ja) * | 2009-10-30 | 2011-05-05 | 富士通フロ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生産管理装置、生産管理システム、生産管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生産管理方法 |
CN102418243A (zh) * | 2010-09-28 | 2012-04-18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及方法 |
CN205636046U (zh) * | 2016-05-09 | 2016-10-12 |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 缝纫机及其监控系统 |
CN106681202A (zh) * | 2016-11-29 | 2017-05-17 | 浙江众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缝纫设备的身份管理系统、身份管理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7977784A (zh) * | 2017-11-24 | 2018-05-01 | 东华大学 | 一种基于缝纫机数据提取技术的人员技能评价装置和方法 |
JP2018084911A (ja) * | 2016-11-22 | 2018-05-3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作業員情報検知システム、端末装置、作業員情報検知方法、プログラム |
JP2018180589A (ja) * | 2017-04-03 | 2018-11-15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作業能力評価システム |
US20190012621A1 (en) * | 2017-07-07 | 2019-01-10 | Hitachi, Ltd. | Work data management system and work data management method |
CN109208186A (zh) * | 2017-06-30 | 2019-01-15 | Juki株式会社 | 生产管理系统、缝纫机及生产管理装置 |
JP2019008608A (ja) * | 2017-06-26 | 2019-01-1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生産計画生成プログラム、生産計画生成方法及び生産計画生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25057B2 (ja) * | 1997-03-24 | 2003-07-0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パターン縫い作業データ処理装置 |
JPH10286384A (ja) * | 1997-04-15 | 1998-10-27 | Brother Ind Ltd | パターン縫いミシン |
JPH11253676A (ja) * | 1998-03-13 | 1999-09-21 | Brother Ind Ltd | 刺繍縫製装置用生産管理システム |
JP2001276453A (ja) | 2000-03-31 | 2001-10-09 | Brother Ind Ltd | 刺繍縫製管理システム |
EP1325445A4 (en) * | 2000-09-15 | 2004-05-06 | Mahoney & Somaia Pty Ltd | TEXTILE PROD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
KR101419111B1 (ko) * | 2011-10-18 | 2014-07-11 | 주식회사 썬스타 | 자수 디자인 생산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
-
2019
- 2019-04-01 JP JP2019069806A patent/JP7513375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3-31 US US16/835,949 patent/US11257020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3-31 DE DE102020108829.9A patent/DE102020108829A1/de active Pending
- 2020-04-01 CN CN202010250186.1A patent/CN11179390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234687A (ja) * | 1984-05-04 | 1985-11-21 | 株式会社アシックス | 生産工程管理システム |
JPS6437990A (en) * | 1987-07-31 | 1989-02-08 | Juki Kk | Sewing control apparatus of sewing machine |
JPH055262A (ja) * | 1991-06-21 | 1993-01-14 | Nippon Denpa Kk | テイーチング用刺繍機 |
US20010004717A1 (en) * | 1999-12-16 | 2001-06-21 | Rui Zhang | Sewing apparatus management system |
CN1865566A (zh) * | 2005-05-16 | 2006-11-22 | 重机公司 | 缝制工资管理系统以及缝纫机 |
CN101275341A (zh) * | 2007-03-30 | 2008-10-01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的生产管理装置 |
US20080289552A1 (en) * | 2007-05-22 | 2008-11-27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Sewing machin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
CN101363167A (zh) * | 2007-08-10 | 2009-02-11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的管理系统 |
JP2009039393A (ja) * | 2007-08-10 | 2009-02-26 | Juki Corp | ミシンの管理システム |
CN101469486A (zh) * | 2007-12-28 | 2009-07-01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 |
CN101469486B (zh) * | 2007-12-28 | 2013-04-03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 |
JP2009265719A (ja) * | 2008-04-22 | 2009-11-12 | Ishida Co Ltd | 端末装置、生産情報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1667283A (zh) * | 2008-09-05 | 2010-03-10 | Juki株式会社 | 作业分析装置 |
CN102013082A (zh) * | 2009-09-07 | 2011-04-13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方法及其装置 |
WO2011052084A1 (ja) * | 2009-10-30 | 2011-05-05 | 富士通フロ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生産管理装置、生産管理システム、生産管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生産管理方法 |
CN102418243A (zh) * | 2010-09-28 | 2012-04-18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及方法 |
CN205636046U (zh) * | 2016-05-09 | 2016-10-12 |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 缝纫机及其监控系统 |
JP2018084911A (ja) * | 2016-11-22 | 2018-05-3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作業員情報検知システム、端末装置、作業員情報検知方法、プログラム |
CN106681202A (zh) * | 2016-11-29 | 2017-05-17 | 浙江众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缝纫设备的身份管理系统、身份管理控制方法及装置 |
JP2018180589A (ja) * | 2017-04-03 | 2018-11-15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作業能力評価システム |
JP2019008608A (ja) * | 2017-06-26 | 2019-01-1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生産計画生成プログラム、生産計画生成方法及び生産計画生成装置 |
CN109208186A (zh) * | 2017-06-30 | 2019-01-15 | Juki株式会社 | 生产管理系统、缝纫机及生产管理装置 |
US20190012621A1 (en) * | 2017-07-07 | 2019-01-10 | Hitachi, Ltd. | Work data management system and work data management method |
CN107977784A (zh) * | 2017-11-24 | 2018-05-01 | 东华大学 | 一种基于缝纫机数据提取技术的人员技能评价装置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20108829A1 (de) | 2020-10-01 |
JP2020168056A (ja) | 2020-10-15 |
US11257020B2 (en) | 2022-02-22 |
CN111793906B (zh) | 2024-12-24 |
JP7513375B2 (ja) | 2024-07-09 |
US20200311645A1 (en) | 2020-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814516B1 (en) | On demand apparel panel cutting | |
US11940781B2 (en) | Sew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sewing management method | |
US9623578B1 (en) | On demand apparel manufacturing | |
CN112001619B (zh) | 生产排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
CN103110230B (zh) | 服装智能生产系统和方法 | |
CN112805641B (zh) | 作业指示系统及作业指示方法 | |
JP2016024512A5 (ja)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
US11315064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production instruction support method | |
CN109844662A (zh) | 手动工作站单元、远程数据处理装置、手动工作站运营系统、手动工作站运营方法和手动工作站提供方法 | |
JPWO2013094366A1 (ja) | 産業機械システムおよび産業機械システム用情報処理機器 | |
CN111793906A (zh) | 缝制管理系统及缝制管理方法 | |
CN104794524B (zh) | 一种用于缝制前工序的智能电子计数系统及方法 | |
JP5634142B2 (ja) | 部品検索装置及び部品検索用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JP5451166B2 (ja) | 生産改善支援システム | |
JP6333824B2 (ja) | 基板作業機が用いるデータの処理装置とそれを有する基板作業システム | |
TW201437946A (zh) | 工程工具 | |
JP4922837B2 (ja) | 作業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作業管理方法 | |
JP2005056272A (ja) | 作業時間把握システムおよび作業指示作成システム | |
KR101303244B1 (ko) | 자수기의 생산성 예측 방법, 이를 이용한 생산성 관리 방법 그리고 투자회수율 및 기계 잔존가치 분석 방법 그리고 자수기의 생산성 예측 방법을 실행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기록매체 | |
JP2017220061A (ja) | 加工履歴検索システム | |
CN211827293U (zh) | 带显示装置的工装 | |
JP2021077195A (ja) | 裁断工程管理システム、裁断工程管理装置、及び裁断工程管理方法 | |
JP7055939B1 (ja) | 工程管理装置および工程管理プログラム | |
WO2022215184A1 (ja)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
JP5914183B2 (ja) | プラント管理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