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3082A - 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13082A CN102013082A CN2010102760843A CN201010276084A CN102013082A CN 102013082 A CN102013082 A CN 102013082A CN 2010102760843 A CN2010102760843 A CN 2010102760843A CN 201010276084 A CN201010276084 A CN 201010276084A CN 102013082 A CN102013082 A CN 1020130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wing
- speed
- skill
- speed data
-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中的缝制技能判定方法以及缝制技能判定装置,其可以适当处理测量数据,客观地进行作业人员的技能判定。在操作人员所进行的缝纫机的一个缝制工序中,基于对按时序变化的缝制速度所记录的缝制速度数据,判定操作人员的缝制技能。对于每个均等的时间单位,按照缝制速度的高低对缝制速度数据进行数值化,并将各个时间单位的数值进行合计,基于合计值表示技能水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高效地利用缝纫机进行缝制物的生产,开发了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现有的作业分析装置,例如如专利文献1的记载所示,以规定的采样间隔测量从缝制开始至结束为止的缝制速度(缝纫机电动机转速),将按照速度值顺序对缝制速度的时序变化进行排序后的结果以曲线图的方式显示,通过将该曲线图与对应于熟练度的样本曲线图进行视觉比较,从而对作业人员的技能进行评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603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作业人员技能评价方法的情况下,由于采用通过人眼对基于测量数据而得到的曲线图和样本曲线图进行观察,确定近似的样本曲线图的方法,所以存在缺乏客观性,因评价人的不同而使该评价产生波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测量数据适当进行处理,从而可以客观地进行作业人员的技能评价。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方法,其基于缝制速度数据,判定操作人员的缝制技能,该缝制速度数据记录有通过所述操作人员的踏板操作,在缝纫机的一个缝制工序中,按时序变化的缝制速度,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每隔均等的时间单位,与缝制速度的高低对应地,对所述缝制速度数据进行数值化;将每个所述时间单位的所述数值进行合计;以及基于所述合计值,显示技能水平。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进行数值化的步骤通过下述步骤执行,即:将所述缝制速度数据按照速度顺序重新排列;将所述重新排列后的缝制速度数据,划分为均等的时间单位的区间;计算各区间的平均速度;计算各区间的所述平均速度与各区间的规定的基准速度之间的差值;以及将所述各区间的差值转换为分数,所述进行合计的步骤,通过计算各区间的分数的合计值的步骤而执行。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进行数值化的步骤通过下述步骤执行,即:将所述缝制速度数据按照速度顺序重新排列;生成所述重新排列后的缝制速度数据的曲线图;以及对于每个均等的时间单位,计算规定的基准曲线图与所述生成的曲线图之间的面积差值,所述进行合计的步骤,通过计算每个所述时间单位的面积差值的合计值的步骤而执行。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进行数值化的步骤通过下述步骤执行,即:将所述缝制速度数据按照速度顺序重新排列;以及对于每个所述时间单位,计算所述重新排列后的缝制速度数据与规定的基准速度之间的差值,所述进行合计的步骤,通过计算每个所述时间单位的差值的合计值的步骤而执行。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进行数值化的步骤通过下述步骤执行,即:将所述缝制速度数据划分为均等的时间单位区间;计算各区间的平均速度;以及将所述各区间的平均速度转换为分数,所述进行合计的步骤,通过计算各区间的所述分数的合计值的步骤而执行。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是一种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装置,其基于缝制速度数据,判定操作人员的缝制技能,该缝制速度数据记录有通过所述操作人员的踏板操作,在缝纫机的一个缝制工序中,按时序变化的缝制速度,其特征在于,具有判定单元,其每隔均等的时间单位,与缝制速度的高低对应地,对所述缝制速度数据进行数值化,并将每个所述时间单位的数值进行合计,基于所述合计值,在显示部上显示技能水平。
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缝制技能判定装置具有数据变换单元,其将所述缝制速度按照速度顺序重新排列,得到变换缝制速度数据。
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判定单元,将所述变换缝制速度数据在时间轴上划分为多个区间,对于该各区间计算缝制速度的平均值,求出该各平均值与所述各区间中预先确定的基准速度之间的差,将所述各区间的所述差转换为分数,基于该分数的合计值,显示技能水平。
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缝制技能判定装置具有存储单元,其与技能水平对应地,存储多个样本数据,该样本数据是对于所述一个缝制工序,将每个单位时间间隔的缝制速度按照速度顺序排列而成的,所述判定单元,将所述变换缝制速度数据和所述各样本数据进行比较,判定与所述变换缝制速度数据最近似的样本数据,基于该判定结果,判定技能水平。
技术方案10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判定单元,将所述缝制速度数据在时间轴上划分为多个区间,对于该各区间计算缝制速度的平均值,将该各平均值转换为分数,基于所述各区间的分数的合计值,显示技能水平。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根据实际测量,取得按时序的缝制速度的变化,作为缝制速度数据,计算与各缝制速度的高低对应的评价值,可以基于数值而进行技能的判断,所以不会因评价人员而产生偏倚,可以客观地判定技能。
此外,对于缝制速度,例如可以举出成为缝制的驱动源的电动机及主轴的旋转速度。
按时序变化的缝制速度的变化,成为缝制速度的值反复增减而排列的数据,但由于按照速度顺序重新排列,所以生成各个缝制速度以降序或升序排列的数据。因此,容易计算某个速度范围内的工作时间,容易掌握操作人员的缝制是以何种缝制速度进行工作的,可以更适当地进行技能判定。
另外,通过新附加将进行重新排列后的变换缝制速度数据以曲线图显示的功能,由此,在视觉上也容易掌握操作人员的技能。
对于将各个缝制速度以速度的高低顺序重新排列的变换缝制速度数据,分割为多个区间。此时,各区间也以缝制速度的高低顺序被划分,与该顺序对应地,例如,在缝制速度高的区间中,设定高基准速度,在低区间中设定低基准速度。由此,可以容易且适当地设定各区间的基准速度。另外,通过将各区间的平均值与基准速度进行比较,而根据各区间的差的合计值,判断是否以满足各区间所要求的基准速度的缝制速度进行缝制,从而可以进行适当的技能判定。
此外,也可以设置任意设定各区间的基准速度的设定单元。
对于将各个缝制速度以速度的高低顺序进行重新排列的变换缝制速度数据,在与各水平的样本数据进行比较,通过判定近似而进行相应水平的判定的情况下,可以相对于各水平适当地判定操作人员的技能。
在根据记录在缝制速度数据中的各个缝制速度的区间平均值而进行得分,并根据其合计进行评价的情况下,可以以较少的工序数量进行客观的技能判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缝纫机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表示缝纫机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缝制速度数据的内容的图表。
图4是使横轴为从缝制开始的经过时间,使纵轴为缝制速度而表示缝制速度数据的实际测量值曲线图。
图5是表示变换缝制速度数据的内容的图表。
图6是使横轴为时间,使纵轴为缝制速度而基于以排序后的顺序排列缝制速度的变换缝制速度数据的对比用曲线图H。
图7是将对比用曲线图四等分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示出速度差与分数的关系的表的图表。
图9是表示技能评价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0(A)~(F)是表示与按等级水平划分的技能水平对应的水平曲线图的线图。
图11是将对比用曲线图和基准曲线图重合而显示出的偏差量的计算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利用变换缝制速度数据和基准数据,对相同时间下的缝制速度的差的绝对值分别进行计算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技能评价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将实际测量值曲线图以多个区间(时间)进行等分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示出平均速度与分数的关系的表的图表。
图16是表示技能评价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装置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缝制技能判定装置1(缝纫机),主要由下述部分构成,即:缝纫机工作台T;缝纫机主体10,其载置在缝纫机工作台T上,在内部设置切线装置等的各驱动部(未图示);电源开关2,其设置在缝纫机工作台T上;主轴电动机3,其设置在缝纫机工作台T下面;踏板8,其可以进行用于驱动或停止主轴电动机3的操作;控制箱9,其固定在主轴电动机3上,在内部收容配置于缝纫机主体10内的用于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11(参照图2);以及操作面板20,其配置在缝纫机工作台T上。
缝纫机主体10具有:主轴(未图示),其经由传动带4传递上述主轴电动机3的旋转驱动;针棒5,其通过该主轴的旋转驱动而上下移动;缝纫机缝针6,其可更换地设置在针棒5上;布料进给机构7,其在针棒5的下方(缝纫机缝针6的下方),输送作为被缝制物的布料。
另外,如图2的框图所示,在缝纫机主体10中配置有:各种操作开关13,其用于进行逆进给或压脚抬起等对缝纫机各部分的操作指示的输入;各种致动器15,其在使各部分动作时使用;以及作为旋转速度检测单元的主轴编码器16,其对利用主轴电动机3而旋转的主轴的旋转速度进行检测,这些部分分别与收容在控制箱9内的控制装置11连接。在踏板8上设置有踏板传感器17,其将踏板的操作位置变换为电气信号而输出,与控制装置11连接。
控制装置11用于控制缝纫机主体10及操作面板20的动作,具有:CPU 11a,其进行程序执行及运算处理;RAM 11b,其作为CPU11a的作业区域;ROM 11c,其存储各程序;以及EEPROM 11d,其存储可改写的数据。
在控制装置11和操作面板20之间,设置有接口11e、26,通过有线或无线的线路(信号线)而连接,可以进行数据及检测信号等的交换。
如果基于踏板8的操作,从踏板传感器17输出速度指令信号,则缝纫机主体10使主轴电动机3进行旋转驱动,使针棒5(缝纫机缝针6)上下移动,布料进给机构7以规定的进给间距进行布料进给,由此执行缝制。
在EEPROM 11d中存储有:与缝制相关的各种设定、缝纫机固有的ID、进行操作的操作人员的ID、批次的识别编码、缝制速度数据。在缝制速度数据中存储有:在缝制中利用主轴编码器16检测出的每个规定的单位时间间隔的缝制速度、以及用于使切线螺线管14动作而由CPU 11a输出的切线信号的产生时刻。另外,存储有缝纫机的起动开始时刻及使缝纫机停止时的时刻的信息。
在ROM 11c中存储有技能判定程序,其根据存储在EEPROM11d中的缝制速度数据判定操作人员的技能。在后面详细说明上述技能判定程序。
如图2所示,操作面板20具有作为显示输入单元的触摸屏23和计时器25等,该触摸屏23具有:显示部21,其对向用户报告的信息进行液晶显示;作为输入部的触摸开关22,其与显示部21重合配置,通过触摸而进行输入。
在缝制技能判定装置1中,通过技能判定程序,在操作面板20的显示部21中,进行各种曲线图的显示。
操作面板20经由接口26与缝纫机主体10连接,与缝纫机主体10之间进行显示指令等的交换。另外,操作面板20经由接口27与可在操作面板20上自由安装/拆卸的外部记录介质28(例如,存储卡等)连接,用户也可以将记录在外部记录介质28中的数据向控制装置11的EEPROM 11d中存储,或者利用控制装置11直接读出外部记录介质28的内容。另外,可以将必要的数据记录在外部记录介质28中而带走。
(通过技能判定程序进行的技能判定处理)
下面,说明通过上述技能判定程序进行的处理内容。此外,以下说明的处理,全部以由执行技能判定程序的控制装置11的CPU 11a进行为前提而进行说明。
如上述所示,在缝制中,对于一个缝制工序,在从缝制开始至结束为止的期间取得缝制速度数据,该缝制速度数据是每隔规定的单位时间间隔对由主轴编码器16检测出的缝制速度进行采样而得到的。图3是表示以0.5[s]为单位对缝制速度V[rpm]进行检测而取得的缝制速度数据的内容的图表,图4是横轴为从缝制开始的经过时间t,纵轴为缝制速度V,表示缝制速度数据的实际测量值曲线图J。
在缝制后,EEPROM 11d中存储的缝制速度数据,处于将每隔单位时间检测出的缝制速度按时序排列的状态,但CPU 11a将每隔单位时间检测出的缝制速度按照降序(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而新生成变换缝制速度数据。图5是表示变换缝制速度数据的内容的图表,图6是横轴为时间t,纵轴为缝制速度V,基于以排序后的顺序将缝制速度排列的变换缝制速度数据的对比用曲线图H。
在实际测量值曲线图J中,由于是实际测量值,所以随机产生缝制速度的增减,但在对比用曲线图H中,由于按照缝制速度进行了排序,所以曲线图成为单纯地下降斜坡的形状。
另外,由于变换缝制速度数据按照缝制速度进行了排序,所以可以得到在一次的缝制工序中,对于各缝制速度以多长时间进行了缝制,即,每个缝制速度的工作时间分布。
而且,这种每个缝制速度的工作时间分布,随着操作人员的技能变高,高速所占的时间比例变多且低速所占的时间比例变低。另外,如果操作人员的技能低,则相反地,高速所占的时间比例变少且低速所占的时间比例变多。
另外,缝制技能判定装置1着眼于这种变换缝制速度数据的特性,将排序后的变换缝制速度数据在时间轴上均等地分割为多个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区间),求出各区间的缝制速度的平均值与针对各区间预先设定的基准速度之间的差,与差值对应而确定分数,并且求出各区间的分数的合计值,将该合计值作为操作人员技能的评价值。
在这里,基于图7,详细记述技能判定的处理。图7是将对比用曲线图H四等分的说明图。
首先,如上述所示,对于变换缝制速度数据,将其工作时间整体四等分。此时,无论工作时间的总计长还是短,均以预先确定的区间数量进行等分。
图7的阴影部分表示对各区间A1~A4中的每单位时间的缝制速度进行平均化后的区域,其上端的虚线表示平均值。另外,各区间A1~A4所示的点划线表示该区间中的基准速度。各区间中的基准速度,换言之,是各区间的目标缝制速度,如果实际测量的缝制速度在各区间中的平均值没有达到基准速度,则评价值减分,如果达到则加分。
优选上述基准速度针对各个缝制工序而分别进行准备。
另外,优选各区间中的基准速度,以越是平均速度高的区间而设定得越高作为前提,而且,具体的数值按照例如统计上的经验法则或该缝制工序的难易度而确定。例如,如果是直线线迹多的工序,则各区间的基准速度设定得较高,在包含曲线状的线迹或改变方向而进行的缝制、其他需要时间的缝制的情况下等,各区间的基准设定得较低。此外,基准速度也可以由操作开关13任意地设定。
然后,如果针对各区间求出基准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差,则确定相对于各区间的差值而预先设定的分数。图8是表示速度差与分数的关系的表,该分数表存储在EEPROM 11d内。
如图示所示,速度差与分数之间的关系设定为,随着速度差变大,分数也变大。
然后,确定各区间的分数,并计算它们的合计值,作为评价值(评价水平)而显示在显示部21上。此外,该评价值越高当然表示技能越高。
基于图9的流程图,更详细地说明上述技能判定程序的处理。
首先,如果通过缝纫机主体10的踏板8的操作而开始缝制,则控制装置11直至缝制结束为止,以规定的采样间隔(0.5[S])反复接收主轴编码器16的输出,CPU 11a生成缝制速度数据(参照图3)(步骤S11)。通过上述处理,CPU 11a作为“缝制速度数据取得单元”起作用。此外,缝制的结束可以根据踏板传感器17而判定,也可以将通过踏板操作进行的切线指示输入视为结束。另外,也可以在控制装置11或者操作面板20上设置用于输入缝制结束的计数开关。
然后,如果取得缝制速度数据,则将每隔单位时间检测出的缝制速度按照降序进行排序,新生成变换缝制速度数据(参照图5)(步骤S 12)。通过上述处理,CPU 11a作为“数据变换单元”起作用。
然后,CPU 11a将变换缝制速度数据中的每个单位时间的缝制速度图形化,生成对比用曲线图H,利用显示部21进行显示(步骤S13)。
然后,将对比用曲线图H(变换缝制速度数据)在时间轴上四等分(步骤S14)。
然后,从区间A1开始依次计算区间中的缝制速度的平均值(步骤S15)。然后,从求出的平均速度中减去区间的基准速度,与该减法值对应地,参照表示速度差与分数的关系的表,确定分数(步骤 S16)。
然后,针对所有区间A1~A4,反复执行上述步骤S15、S16的处理。
然后,CPU 11a对分数进行合计,将基于该合计值的相应水平作为技能评价的结果,显示在显示部21上(步骤S17)。通过步骤S14~S17的处理,CPU 11a作为“判定单元”起作用。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述所示,在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装置1中,通过实际测量取得按时序的缝制速度的变化,作为缝制速度数据,然后将每隔单位时间检测出的缝制速度,按照该缝制速度的顺序进行排序,而取得变换缝制速度数据以及对比用曲线图。然后,由于将对比用曲线图(或者变换缝制速度数据)和各水平的基准曲线图(或者基准数据)进行比较,根据差最少的曲线图进行相应水平的确定,所以可以基于数值而进行技能的判断,因此,不会因评价人员而产生偏倚,可以客观地判定技能。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与上述缝制技能判定装置1在硬件上完全相同的结构,使用进行与上述技能判定处理不同的其他技能判定处理的技能判定程序。因此,省略缝纫机主体10、操作面板20以及缝制技能判定装置1的说明,仅主要对其技能判定方法及其处理内容进行说明。
如上述所示,在缝制中,对于一个缝制工序,在从缝制开始至结束为止的期间取得缝制速度数据,该缝制速度数据是由利用主轴编码器16检测出的每规定的单位时间间隔的缝制速度构成的,基于该缝制速度数据,CPU 11a将每隔单位时间检测出的缝制速度按照降序(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而生成变换缝制速度数据H(参照图5、6)。
然后,缝制技能判定装置1在EEPROM 11d内预先准备水平数据以及水平曲线图(比较基准)K的数据,该水平数据是按等级划分水平的每个技能水平的基准数据,该水平曲线图(比较基准)K是与水平数据对应的基准曲线图。图10(A)~(F)是相对于各水平的水平曲线图K的例子。此外,该基准数据以及各基准曲线图数据,可以利用在实际中技能不同的各操作人员缝制时通过实际测量而生成的数据,也可以按照由过去的统计所得到的倾向而生成。此外,EEPROM 11d由此作为“存储单元”起作用。
另外,可以设置对于各水平的水平曲线图K的数据(样本数据)任意进行设定的设定单元(例如,触摸屏23),通过设定输入而生成,也可以保存在作为存储单元的EEPROM 11d中。
然后,将通过实际测量而得到的变换缝制速度数据(或者对比用曲线图H)、与每个按等级划分水平的技能的基准数据(或者各基准曲线图K)进行对照,计算彼此的偏差量,求出偏差量最小的水平,将该水平判定为操作人员的技能。
此外,基准数据以及基准曲线图K,优选是对于与取得进行比较的变换缝制速度数据以及对比用曲线图H时相同的缝制物,进行相同缝制工序的缝制而得到的数据。
在这里,详细记述上述偏差量的计算。图11是将对比用曲线图H和基准曲线图K(水平4)重合而表示的偏差量计算的说明图。
如图11的阴影部分所示,将对比用曲线图H相对于基准曲线图K的非重合部分的面积总和作为偏差量而计算。非重合部分的面积总和,例如通过求出将各曲线图时间轴等分的微小时间宽度的面积差,并对其进行合计而计算。在此情况下,无论对比用曲线图H高于基准曲线图K还是低于基准曲线图K,均作为正的偏差值而进行计算,不导入正负的概念。
另外,如上述所示,根据各数据生成曲线图,根据其面积求出偏差值,但也可以取代这种方式,如图12所示,根据变换缝制速度数据和基准数据,分别求出相同的时间下的缝制速度的差的绝对值,并计算它们的合计值。
然后,计算相对于各水平的基准数据或者基准曲线图的偏差量,将偏差量最小的水平确定为该操作人员的相应水平。
基于图13的流程图,更详细地说明上述技能判定程序的处理。
首先,如果通过缝纫机主体10的踏板8的操作而开始缝制,则控制装置11直至缝制结束为止,以规定的采样间隔(0.5[S])反复接收主轴编码器16的输出,CPU 11a生成缝制速度数据(参照图3)(步骤S31:“缝制速度数据取得单元”)。此外,缝制的结束可以根据踏板传感器17而判定,也可以将通过踏板操作进行的切线指示输入视为结束。另外,也可以在控制装置11或者操作面板20上设置用于输入缝制结束的计数开关。
然后,如果取得缝制速度数据,则将每隔单位时间检测出的缝制速度按照降序进行排序,新生成变换缝制速度数据(参照图5)(步骤S32:“数据变换单元”)。
另外,CPU 11a将变换缝制速度数据中的每个单位时间的缝制速度图形化,生成对比用曲线图H,利用显示部21进行显示(步骤S33)。
然后,从水平1开始依次将基准曲线图K与对比用曲线图H重合(步骤S34),计算非重合部分的面积总和,暂时存储在RAM 11b中(步骤S35)。然后,针对所有水平的基准曲线图K,反复执行上述步骤S34、S35的处理。
然后,CPU 11a从RAM 11b内的相对于各水平的非重合部分的面积总和值中,检索最小值,基于与最小值对应的基准曲线图,而确定水平(步骤S36)。
然后,CPU 11a作为技能评价的结果,将相应水平显示在显示部21上(步骤S37)。通过步骤S33~S37的处理,CPU 11a作为“判定单元”起作用。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述所示,在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装置1中,根据实际测量,取得按时序的缝制速度的变化,作为缝制速度数据,然后将每个单位时间检测出的缝制速度,以该缝制速度的顺序进行排序,而取得变换缝制速度数据以及对比用曲线图。然后,由于将对比用曲线图(或者变换缝制速度数据)和各水平的基准曲线图(或者基准数据)进行比较,根据差最少的曲线图进行相应水平的确定,所以可以基于数值而进行技能的判断,因此,不会因评价人员而产生偏倚,可以客观地判定技能。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与上述缝制技能判定装置1在硬件上完全相同的结构,使用进行与上述技能判定处理不同的其他技能判定处理的技能判定程序。因此,省略缝纫机主体10、操作面板20以及缝制技能判定装置1的说明,仅主要对其技能判定方法及其处理内容进行说明。
如上述所示,在缝制中,对于一个缝制工序,在从缝制开始至结束为止的期间取得缝制速度数据,该缝制速度数据是由利用主轴编码器16检测出的每个规定的单位时间间隔的缝制速度构成的(参照图3、4)。
然后,缝制技能判定装置1,将缝制速度数据在时间轴上均等地分割为多个区间(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较多的区间),求出各区间的缝制速度的平均值,与各平均值对应地确定等级的分数,并且求出各区间的分数的合计值,将该合计值作为操作人员技能的评价值。
在这里,基于图14,详细记述技能判定的处理。
图14所示的缝制速度数据,将工作时间整体在时间轴上等分为多个区间(时间)。此时,区间数量越多,越可以进行适当的技能判定,但由于计算处理量增加,所以优选适当增减。也可以最大以与缝制速度的采样间隔相同的周期进行分割。在此情况下,由于各区间内仅存在一个缝制速度的数据,所以该缝制速度=平均速度。
然后,如果针对各区间求出平均速度,则确定相对于各区间的平均速度值而预先设定的分数。图15是表示平均速度与分数的关系的表,该分数表存储在EEPROM 11d内。
如图示所示,平均速度与分数之间的关系设定为,随着平均速度变大,分数也变大。
然后,确定各区间的分数,并计算它们的合计值,作为评价值(评价水平)而显示在显示部21上。此外,该评价值越高当然表示技能越高。
基于图16的流程图,更详细地说明上述技能判定程序的处理。
首先,如果通过缝纫机主体10的踏板8的操作而开始缝制,则控制装置11直至缝制结束为止以规定的采样间隔(0.5[S])反复接收主轴编码器16的输出,CPU 11a生成缝制速度数据(参照图3)(步骤S51)。通过上述处理,CPU 11a作为“缝制速度数据取得单元”起作用。
然后,CPU 11a将缝制速度数据中的每个单位时间的缝制速度图形化,生成实际测量值曲线图J,利用显示部21进行显示(步骤S52)。
然后,将实际测量值曲线图J(缝制速度数据)在时间轴上以设定分割数量n等分地进行区间分隔(步骤S53)。
然后,针对各区间依次计算区间中的缝制速度的平均值(步骤S54)。然后,根据求出的平均速度,参照表示该平均速度与分数的关系的表,确定分数(步骤S55)。
然后,针对所有区间1~n,反复执行上述步骤S54、S55的处理。
然后,CPU 11a对分数进行合计,将基于该合计值的相应水平作为技能评价的结果,显示在显示部21上(步骤S56)。通过步骤S52~S56的处理,CPU 11a作为“判定单元”起作用。
(第三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述所示,在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装置1中,由于根据记录在缝制速度数据中的各个缝制速度的区间平均值而进行得分,并根据其合计进行评价,所以可以以较少的工序数量进行客观的技能判定。
Claims (10)
1.一种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方法,其基于缝制速度数据,判定操作人员的缝制技能,该缝制速度数据记录有通过所述操作人员的踏板操作,在缝纫机的一个缝制工序中,按时序变化的缝制速度,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每隔均等的时间单位,与缝制速度的高低对应地,对所述缝制速度数据进行数值化;
将每个所述时间单位的所述数值进行合计;以及
基于所述合计值,显示技能水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行数值化的步骤通过下述步骤执行,即:
将所述缝制速度数据按照速度顺序重新排列;
将所述重新排列后的缝制速度数据,划分为均等的时间单位的区间;
计算各区间的平均速度;
计算各区间的所述平均速度与各区间的规定的基准速度之间的差值;以及
将所述各区间的差值转换为分数,
所述进行合计的步骤,通过计算各区间的分数的合计值的步骤而执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行数值化的步骤通过下述步骤执行,即:
将所述缝制速度数据按照速度顺序重新排列;
生成所述重新排列后的缝制速度数据的曲线图;以及
对于每个均等的时间单位,计算规定的基准曲线图与所述生成的曲线图之间的面积差值,
所述进行合计的步骤,通过计算每个所述时间单位的面积差值的合计值的步骤而执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行数值化的步骤通过下述步骤执行,即:
将所述缝制速度数据按照速度顺序重新排列;以及
对于每个所述时间单位,计算所述重新排列后的缝制速度数据与规定的基准速度之间的差值,
所述进行合计的步骤,通过计算每个所述时间单位的差值的合计值的步骤而执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行数值化的步骤通过下述步骤执行,即:
将所述缝制速度数据划分为均等的时间单位区间;
计算各区间的平均速度;以及
将所述各区间的平均速度转换为分数,
所述进行合计的步骤,通过计算各区间的所述分数的合计值的步骤而执行。
6.一种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装置,其基于缝制速度数据,判定操作人员的缝制技能,该缝制速度数据记录有通过所述操作人员的踏板操作,在缝纫机的一个缝制工序中,按时序变化的缝制速度,
其特征在于,
具有判定单元,其每隔均等的时间单位,与缝制速度的高低对应地,对所述缝制速度数据进行数值化,并将每个所述时间单位的数值进行合计,基于所述合计值,在显示部上显示技能水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数据变换单元,其将所述缝制速度按照速度顺序重新排列,得到变换缝制速度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单元,将所述变换缝制速度数据在时间轴上划分为多个区间,对于该各区间计算缝制速度的平均值,求出该各平均值与所述各区间中预先确定的基准速度之间的差,将所述各区间的所述差转换为分数,基于该分数的合计值,显示技能水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存储单元,其与技能水平对应地,存储多个样本数据,该样本数据是对于所述一个缝制工序,将每个单位时间间隔的缝制速度按照速度顺序排列而成的,
所述判定单元,将所述变换缝制速度数据和所述各样本数据进行比较,判定与所述变换缝制速度数据最近似的样本数据,基于该判定结果,判定技能水平。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单元,将所述缝制速度数据在时间轴上划分为多个区间,对于该各区间计算缝制速度的平均值,将该各平均值转换为分数,基于所述各区间的分数的合计值,显示技能水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05596A JP5616600B2 (ja) | 2009-09-07 | 2009-09-07 | ミシンの縫製技能判定装置 |
JP2009-205596 | 2009-09-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13082A true CN102013082A (zh) | 2011-04-13 |
CN102013082B CN102013082B (zh) | 2016-01-27 |
Family
ID=43843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76084.3A Active CN102013082B (zh) | 2009-09-07 | 2010-09-07 | 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方法及其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616600B2 (zh) |
CN (1) | CN102013082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10280A (zh) * | 2012-06-20 | 2014-01-15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 |
CN107977784A (zh) * | 2017-11-24 | 2018-05-01 | 东华大学 | 一种基于缝纫机数据提取技术的人员技能评价装置和方法 |
CN109208186A (zh) * | 2017-06-30 | 2019-01-15 | Juki株式会社 | 生产管理系统、缝纫机及生产管理装置 |
CN111793906A (zh) * | 2019-04-01 | 2020-10-20 | Juki株式会社 | 缝制管理系统及缝制管理方法 |
CN113253680A (zh) * | 2020-01-28 | 2021-08-13 | Juki株式会社 | 缝制管理系统及缝制管理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338965B2 (ja) * | 2018-12-05 | 2023-09-05 | Juki株式会社 | 監視システム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89536A (zh) * | 2004-12-15 | 2006-06-21 | 重机公司 | 缝纫机的缝制记录装置 |
CN1861887A (zh) * | 2005-05-13 | 2006-11-15 | 重机公司 | 缝纫机的缝制控制装置 |
CN101457445A (zh) * | 2007-12-14 | 2009-06-17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的缝制记录装置 |
CN101469486A (zh) * | 2007-12-28 | 2009-07-01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 |
CN101667283A (zh) * | 2008-09-05 | 2010-03-10 | Juki株式会社 | 作业分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437990A (en) * | 1987-07-31 | 1989-02-08 | Juki Kk | Sewing control apparatus of sewing machine |
-
2009
- 2009-09-07 JP JP2009205596A patent/JP5616600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9-07 CN CN201010276084.3A patent/CN10201308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89536A (zh) * | 2004-12-15 | 2006-06-21 | 重机公司 | 缝纫机的缝制记录装置 |
CN1861887A (zh) * | 2005-05-13 | 2006-11-15 | 重机公司 | 缝纫机的缝制控制装置 |
CN101457445A (zh) * | 2007-12-14 | 2009-06-17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的缝制记录装置 |
CN101469486A (zh) * | 2007-12-28 | 2009-07-01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 |
CN101667283A (zh) * | 2008-09-05 | 2010-03-10 | Juki株式会社 | 作业分析装置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10280A (zh) * | 2012-06-20 | 2014-01-15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 |
CN109208186A (zh) * | 2017-06-30 | 2019-01-15 | Juki株式会社 | 生产管理系统、缝纫机及生产管理装置 |
CN107977784A (zh) * | 2017-11-24 | 2018-05-01 | 东华大学 | 一种基于缝纫机数据提取技术的人员技能评价装置和方法 |
CN111793906A (zh) * | 2019-04-01 | 2020-10-20 | Juki株式会社 | 缝制管理系统及缝制管理方法 |
CN113253680A (zh) * | 2020-01-28 | 2021-08-13 | Juki株式会社 | 缝制管理系统及缝制管理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13082B (zh) | 2016-01-27 |
JP5616600B2 (ja) | 2014-10-29 |
JP2011055867A (ja) | 2011-03-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13082B (zh) | 缝纫机的缝制技能判定方法及其装置 | |
KR101453043B1 (ko) | 재봉기의 작업분석장치 | |
CN106988027A (zh) | 缝纫边界自动缝纫系统以及缝纫方法 | |
JP5680653B2 (ja) | 糸欠陥除去装置に欠陥除去限界を規定する方法 | |
CN101768839B (zh) | 缝纫机 | |
US8836528B2 (en) | Data display device for machine tool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based on specified condition | |
US10874329B2 (en) | Three-dimensional measurement method and three-dimensional measurement device | |
JPH0339241B2 (zh) | ||
JP2011055867A5 (zh) | ||
CN115956013A (zh) | 信息处理装置、计算机能执行的方法、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 | |
CN1188166A (zh) | 缝纫机控制装置 | |
CN101338490A (zh) | 缝纫机 | |
KR101022230B1 (ko) | 디지털 팩토리에서의 최적 생산 시나리오 구축방법 | |
KR20090064311A (ko) | 재봉기의 봉제기록장치 | |
CN101571533A (zh) | 全功能食品质感性能测试仪 | |
JP6010346B2 (ja) | 生産管理システム、生産管理装置及び生産管理プログラム | |
US20050288881A1 (en) | Aid device for inspection system and display method therefor | |
CN102443971B (zh) | 缝纫机的作业分析装置和缝纫机的作业分析方法 | |
JP7564597B1 (ja) | サーボプレスの波形データ解析システム及びサーボプレスの波形データ解析プログラム | |
JPH0131852B2 (zh) | ||
JP4102595B2 (ja) | 波形測定装置 | |
TWI844236B (zh) | 縫紉機量產前學習方法及輔助套件 | |
CN221658765U (zh) | 一种锯齿检测装置及铣齿机 | |
KR890004445B1 (ko) | 3차원 피 측정물의 자동윤곽 분석기 | |
JPH0310357B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