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54662B - 机动二轮车 - Google Patents
机动二轮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54662B CN107554662B CN201710514023.8A CN201710514023A CN107554662B CN 107554662 B CN107554662 B CN 107554662B CN 201710514023 A CN201710514023 A CN 201710514023A CN 107554662 B CN107554662 B CN 1075546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nister
- vehicle
- engine
- main frame
- fuel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Supplying Secondary Fuel Or The Like To Fuel, Air Or Fuel-Air Mix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其具有难以受到行驶风的阻力的滤罐配置结构。机动二轮车(1)具有:主车架(5),其从前立管(3)向后方延伸;发动机(10),其配置在主车架(5)的下方,气缸轴线(CL)指向上下;燃料箱(15),其设置在发动机(10)的上方;以及滤罐(20),其捕集燃料箱(15)内的蒸发燃料,滤罐(20)以从车辆侧面观察时至少一部分比发动机(10)的气缸盖后端(13re)靠后方且比气缸盖上端(13ue)靠上方的方式配置在主车架(5)的下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滤罐的机动二轮车。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机动二轮车中,为了防止燃料箱内产生的蒸发燃料向大气中排放,设置有吸附燃料箱内产生的蒸发燃料的滤罐。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机动二轮车中,在以横跨从前立管向后方延伸的主车架的方式设置的燃料箱的下方配置有滤罐。更具体地说,滤罐配置在从前立管向下方延伸的下行管的后方且内燃机的气缸盖上部的前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17416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滤罐配置在下行车架的后方且气缸盖上部的前方的情况下,滤罐容易承受行驶风,行驶阻力可能增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能够抑制行驶风产生的行驶阻力的滤罐配置结构的机动二轮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机动二轮车,该机动二轮车具有:主车架,其从前立管向后方延伸;发动机,其配置在所述主车架的下方,气缸轴线指向上下;燃料箱,其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上方;以及滤罐,其捕集所述燃料箱内的蒸发燃料,所述机动二轮车的特征在于,所述滤罐以从车辆侧面观察时至少一部分比所述发动机的气缸盖后端靠后方且比气缸盖上端靠上方的方式配置在所述主车架的下方。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罐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气缸盖罩的上下范围内。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罐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从车辆侧面观察时与所述燃料箱重合。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罐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从车辆侧面观察时与覆盖车辆侧面的侧罩重合。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罐由安装在所述主车架的下部的支撑件弹性地支承。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罐的至少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节气门与所述发动机的气缸之间。
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从车辆侧面观察时,在通过所述滤罐的轴线与节气门体的中心的直线上配置有燃料泵。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滤罐以从车辆侧面观察时至少一部分比发动机的气缸盖后端靠后方且比气缸盖上端靠上方的方式配置在主车架的下方,因此能避免滤罐整体承受行驶风,从而能减小行驶风产生的阻力。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滤罐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气缸盖罩的上下范围内,因此滤罐隐蔽在气缸盖罩的后方,难以承受行驶风,因此能减小行驶风的影响。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滤罐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从车辆侧面观察时与燃料箱重合,因此从车辆侧面侧观察,能够利用燃料箱隐蔽滤罐,外观的设计性提高。而且,将滤罐设置在燃料箱的附近,因此能缩短连接箱与滤罐的软管。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滤罐的至少一部被配置在从侧面观察时与覆盖车辆侧面的侧罩重合的位置,因此从车辆侧面侧观察,能利用侧罩隐蔽滤罐,外观性提高。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滤罐由安装在主车架的下部的支撑件弹性地支承,因此能减轻车体振动对滤罐的影响,提高滤罐保护功能。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滤罐的至少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节气门与发动机的气缸之间,因此能够接受来自气缸的热,有效地进行滤罐内的燃料气化,并且能缩短气化燃料向发动机供给的路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拆掉燃料箱、座椅及侧罩的状态下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右侧视图。
图3是拆掉燃料箱、座椅及侧罩的状态下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左侧视图。
图4是拆掉燃料箱、座椅及侧罩的状态下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5是沿着图3的A-A线剖切后的机动二轮车的A-A线剖视图。
标号说明
1:机动二轮车;
2:车架;
3:前立管;
5:主车架;
10:发动机;
13re:气缸盖后端;
13ue:气缸盖上端;
14:气缸盖罩;
15:燃料箱;
20:滤罐;
30:支撑件;
40:侧罩;
45:节气门;
CL:气缸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另外,附图是沿着标号的方向来观察的,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前后、左右、上下,根据从驾驶员观察的方向,在附图中将车辆的前方作为Fr、后方作为Rr、左侧作为L、右侧作为R、上方作为U、下方作为D示出。
在图1中,机动二轮车1的车架2具有:前立管3,其将枢转支承前轮FW的前叉18及把手19(参照图4)支承为能够转向;主车架5,其从该前立管3前高后低地延伸;左右一对座椅横挡6,它们的前端部与该主车架5连接,并向后方延伸;下行车架8,其从主车架5的前端部前高后低地延伸;以及枢转车架7,其与主车架5的后端部结合。
发动机10配置在下行车架8的后方、主车架5的下方且比枢转车架7靠前方的位置。更具体地说,发动机10由下行车架8的下端部及枢转车架7支承,以由主车架5、下行车架8及枢转车架7包围的方式被搭载。此处,发动机10以气缸轴线CL指向上下的方式被安装。即,以曲轴箱11作为下端部,在该曲轴箱11的上部配置气缸12,在该气缸12之上配置有气缸盖13,进而在气缸盖13的上部设置有气缸盖罩14,气缸轴线CL稍微前倾,使得气缸盖13比曲轴箱11靠前方一些。另外,此处所谓的“指向上下”并不仅指垂直,也包括实施例那样的前倾。
座椅横挡6与后支承车架6a连结,该后支承车架6a与枢转车架7连续设置,并前低后高地倾斜。此外,摆臂55的前端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枢转车架7,该摆臂55以后端部枢转支承后轮RW,在座椅横挡6的两端部与摆臂55之间分别设置有后缓冲器58。
从曲轴箱11的左侧面后部至摆臂55的后端侧,沿着摆臂55设置有链条盒59,但在该链条盒59内设置有链轮及架设于该链轮的链条,发动机10的动力向后轮RW传递。
车体上表面由燃料箱15及座椅16等覆盖。即,燃料箱15在发动机10的上方搭载在主车架5上,而且乘客落座的座椅16由座椅横挡6支承,与燃料箱15的后端部连续地配置。
车体侧面的一部分被侧罩40覆盖。即,从燃料箱15的下缘后方部沿着座椅16的下缘至车体后部,例如被多个连续的侧罩40a、40b、40c(40)覆盖。
在图2中,在气缸盖13的后侧连接有进气装置38的进气管42。进气装置38具有:空气滤清器48;与该空气滤清器48连接的节气门体41;连结该节气门体41与气缸盖13之间的进气管42;以及连接空气滤清器48与节气门体41的连接管49等。此处,还参照图3,在节气门体41内设置有节气门45。并且,该节气门45通过设置在节气门体41的侧面的节气门鼓45d和与该节气门鼓45d连结的节气门线45w被旋转操作。
另一方面,在气缸盖13的前侧连接有排气管43,该排气管43向发动机10的前方延伸后,向下方延伸,通过该发动机10的下方而向后方延伸。并且,在该排气管43上连接有在后轮RW的右方以前低后高地延伸的方式配置的排气消音器44(参照图1)。另外,在图中,标号51为电池,标号52为燃料泵。
在机动二轮车1中设置有捕集燃料箱15内产生的蒸发燃料的滤罐20。该滤罐20的外观形成为圆柱形状(参照图4及图5),在其内部例如具有收纳有活性炭的吸附室,构成为使活性炭吸附蒸发燃料。
滤罐20以轴线P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在燃料箱15的下方被安装于载置有燃料箱15的主车架5的正下方(参照图1)。因此,如图2所示,拆掉燃料箱15、座椅16及侧罩40并从右方观察机动二轮车1时,能看见圆形的滤罐右侧面20R,如图3所示,拆掉燃料箱15、座椅16及侧罩40并从左方观察机动二轮车1时,能看见圆形的滤罐左侧面20L。
该滤罐20具有:将燃料箱15内产生的蒸发燃料导入的充注口24;排出滤罐20内的废物的排放口25;对吸附的燃料导入外部空气的进气口26;以及利用外部空气将滤罐20内所吸附的燃料作为清除气体排出的清除口23。充注口24及清除口23配置在滤罐左侧面20L,排放口25及进气口26配置在滤罐右侧面20R。
如图3所示,充注口24向大致铅直下方延伸设置,连接有与燃料箱15连接的未图示的蒸发燃料导入配管。清除口23与充注口24大致平行地向大致铅直下方延伸设置,连接有与发动机进气系统连接的未图示的清除配管。
如图2所示,进气口26向后方延伸设置,连接有经由座椅横挡6等与大气连通的未图示的进气配管。排放口25向大致铅直方向下方延伸设置,并向下方开口。
与滤罐20的清除口23连接的清除配管与发动机进气系统连接,由此,例如当节气门45向开方向转动时,伴随着清除配管内达到负压,经由进气口26对滤罐20导入外部空气。在该滤罐20内存在吸附燃料的情况下,该滤罐20内所吸附的燃料作为清除气体从清除口23经由清除配管送入发动机进气系统,清除气体在发动机10内燃烧。
如图2~图4所示,滤罐20的安装是通过固定于主车架5的支撑件30进行安装的。具体而言,支撑件30是以遵循主车架5的倾斜的方式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部件,通过固定螺钉81等固定于主车架5的左侧面5a。并且,在该支撑件30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段位置的下部支承滤罐20。此处,作为滤罐20的支承结构,是利用后述的滤罐支架28安装的结构。
另外,支撑件30的左安装侧面30Lw构成为,在滤罐20的前方保持倾斜传感器37,在滤罐20的后方保持ECU36(参照图3)。支撑件30的右安装侧面30Rw构成为保持点火线圈35等(参照图2)。
在图3中,关于滤罐20的安装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如上所述是主车架5的下方,但进一步地,滤罐20的至少一部分比气缸盖上端13ue的高度位置HL2(图3中的水平的假想线)靠上方,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滤罐20的至少一部分比气缸盖后端13re的前后位置HL1(图3中的垂直的假想线)靠后方。
而且,滤罐20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覆盖气缸盖13的气缸盖罩14的上下范围内。即,滤罐20的下端20ue比气缸盖罩上端14ue的高度位置HL3(图3中的水平的假想线)靠下方,从车辆前方观察,配置成滤罐20的至少下侧部分隐蔽于气缸盖罩14。
并且,滤罐20配置在比节气门45靠前方的位置。更具体而言,滤罐2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节气门45的前后位置SL(图3中的垂直的假想线)与气缸12的前后位置YL(图3中的垂直的假想线)之间,配置成接近于发动机10。从车辆侧面观察时,在通过滤罐20的轴线P与节气门体41(更详细而言,节气门鼓45d)的中心的直线Q上配置有燃料泵52。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滤罐20如图1所示,该滤罐2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与燃料箱15重合的位置。此处,燃料箱15具有以跨越主车架5的方式使左右两端侧延伸至比该主车架5靠下方的位置的形状。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成为在上方及左右侧方被燃料箱15的箱底面15b包围的空间内配置有滤罐20的结构,滤罐20从车辆的左右两侧观察时,滤罐两侧面(滤罐左侧面20L及滤罐右侧面20R)的大致上半部分被燃料箱15的下端部15de覆盖。
而且,在燃料箱15的下端部15de配置有侧罩40(40a)。该侧罩40在车辆的左右两侧被设置成大致覆盖滤罐左侧面20L及滤罐右侧面20R的下半部分且后半部分。
这样,滤罐左侧面20L及滤罐右侧面20R被燃料箱15和侧罩40覆盖成从左右两侧几乎看不见。
参照图3和图5,对前述的滤罐支架28进行说明。
在图3和图5中,滤罐支架28具有:将滤罐20的壳体外周面20s包围成筒状进行保持的外周面保持部28a;用于从左外侧对滤罐左侧面20L进行位置限制的大致U字形状的侧面保持部28b;以及卡定于支撑件30的凸缘部28f。该凸缘部28f从外周面保持部28a沿着支撑件30的左安装侧面30Lw分别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各自形成有侧视L字形的卡合槽28h。
另一方面,在滤罐支架28的左安装侧面30Lw形成有分别与一对卡合槽28h卡合的侧视L字形的卡定突起31(参照图3)。因此,滤罐支架28通过将卡合槽28h嵌入卡定突起31而安装于支撑件30。
此处,滤罐支架28例如用橡胶形成。因此,滤罐20的壳体外周面20s及滤罐左侧面20L利用橡胶的摩擦力被可靠地保持并弹性地支承。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滤罐20以从车辆侧面观察时至少一部分比发动机10的气缸盖后端13re靠后方且比气缸盖上端13ue靠上方的方式配置在所述主车架5的下方,因此能避免滤罐20整体承受行驶风,从而能减小行驶风产生的阻力。
此外,滤罐20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气缸盖罩14的上下范围内,因此滤罐20隐蔽在气缸盖罩14的后方,不承受行驶风,因此能减小行驶风的影响。
而且,滤罐20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从车辆侧面观察时与燃料箱15重合,因此从车辆侧面侧观察,能够利用燃料箱15隐蔽滤罐20,外观的设计性提高。
并且,滤罐2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从侧面观察时与覆盖车辆侧面的侧罩40重合的位置,因此从车辆侧面侧观察,能利用侧罩40隐蔽滤罐20,外观性提高。
此外,滤罐20由安装在主车架5的下部的支撑件30弹性地支承,因此能减轻车体振动对滤罐20的影响,提高滤罐保护功能。
而且,滤罐20的至少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节气门45与发动机10的气缸12之间,因此能接受来自气缸12的热,能有效地进行滤罐内的燃料气化,并且能缩短气化燃料向发动机10供给的路径。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前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适当的变形、改良等。例如,在前述的本实施方式中,为滤罐20的侧面的一部分被燃料箱15及侧罩40覆盖的结构,但也可以利用燃料箱15或侧罩40使得从侧面完全看不见。
另外,前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支撑件30安装在主车架5的左侧,但也可以是安装在右侧的结构。此外,支撑件30形成为板状,但并不限定为这样的结构。
而且支撑件30可以是树脂,可以是轻金属,可以被进行了钣金加工。
Claims (5)
1.一种机动二轮车(1),该机动二轮车(1)具有:
主车架(5),其从前立管(3)向后方延伸;
发动机(10),其配置在所述主车架(5)的下方,气缸轴线(CL)指向上下;
燃料箱(15),其设置在所述发动机(10)的上方;以及
滤罐(20),其捕集所述燃料箱(15)内的蒸发燃料,
所述机动二轮车(1)的特征在于,
所述滤罐(20)以从车辆侧面观察时至少一部分比所述发动机(10)的气缸盖后端(13re)靠后方且比气缸盖上端(13ue)靠上方的方式,并且以轴线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配置在所述主车架(5)的正下方,
所述滤罐(20)从车辆的左右两侧观察时,滤罐(20)的两侧面的大致上半部分被所述燃料箱(15)的下端部(15de)覆盖,
所述滤罐(20)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气缸盖罩(14)的上下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1),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罐(20)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从车辆侧面观察时与覆盖车辆侧面的侧罩(40)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1),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罐(20)由安装在所述主车架(5)的下部的支撑件(30)弹性地支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1),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罐(20)的至少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节气门(45)与所述发动机(10)的气缸(1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1),其特征在于,
从车辆侧面观察时,在通过所述滤罐(20)的轴线(P)与节气门体(41)的中心的直线(Q)上配置有燃料泵(5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31116A JP6364446B2 (ja) | 2016-06-30 | 2016-06-30 | 自動二輪車 |
JP2016-131116 | 2016-06-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54662A CN107554662A (zh) | 2018-01-09 |
CN107554662B true CN107554662B (zh) | 2020-06-02 |
Family
ID=60944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514023.8A Active CN107554662B (zh) | 2016-06-30 | 2017-06-29 | 机动二轮车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364446B2 (zh) |
CN (1) | CN10755466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329039B2 (ja) * | 2019-03-11 | 2023-08-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JP7236414B2 (ja) * | 2020-09-03 | 2023-03-0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34846A (zh) * | 2009-06-30 | 2011-01-0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二轮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91501B2 (ja) * | 2009-03-11 | 2013-09-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
JP5399168B2 (ja) * | 2009-08-25 | 2014-01-2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5470103B2 (ja) * | 2010-03-09 | 2014-04-1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5762088B2 (ja) * | 2011-03-31 | 2015-08-1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供給装置 |
JP5829417B2 (ja) * | 2011-03-31 | 2015-12-0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エバポシステム |
JP5721599B2 (ja) * | 2011-09-28 | 2015-05-2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
JP6114048B2 (ja) * | 2013-01-31 | 2017-04-1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支持構造 |
JP2015068282A (ja) * | 2013-09-30 | 2015-04-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JP5908012B2 (ja) * | 2014-03-07 | 2016-04-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
JP6256182B2 (ja) * | 2014-05-12 | 2018-01-10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ー配置構造 |
-
2016
- 2016-06-30 JP JP2016131116A patent/JP6364446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6-29 CN CN201710514023.8A patent/CN10755466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34846A (zh) * | 2009-06-30 | 2011-01-0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二轮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102017013867A2 (pt) | 2018-01-16 |
JP6364446B2 (ja) | 2018-07-25 |
CN107554662A (zh) | 2018-01-09 |
JP2018001956A (ja) | 2018-0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141672B2 (en) | Canister layout structure in motorcycle | |
JP6059816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TWI429822B (zh) | Evaporative fuel control device for straddle type vehicles | |
US9765731B2 (en) | Canister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 |
EP2532574B1 (en) | Front structure of straddle type vehicle | |
JP2010179744A (ja) | 自動二輪車 | |
CN107554662B (zh) | 机动二轮车 | |
JP5782993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タンク | |
CN102791969B (zh) | 用于摩托车的引擎的通气装置 | |
JP2011213214A (ja) | 自動二輪車 | |
CN103010354A (zh) | 骑乘型车辆的碳罐配置构造 | |
CN110775182B (zh) | 鞍乘型车辆 | |
JP6237245B2 (ja) | キャニスタシステム配設構造 | |
US8695328B2 (en) | Exhaust purifying apparatus of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 |
JP5983079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 |
CN109996950B (zh) | 蒸发排放控制组件 | |
WO2020121487A1 (ja) | 調整弁配置構造 | |
JP7267323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7116025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JP7232170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5903115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 |
JP2021054196A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FR3120826A1 (fr) | Véhicule automobile équipé d’un dispositif à canister | |
EP2371689B1 (en) | Motorcycl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