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6950B - 蒸发排放控制组件 - Google Patents
蒸发排放控制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96950B CN109996950B CN201780072041.3A CN201780072041A CN109996950B CN 109996950 B CN109996950 B CN 109996950B CN 201780072041 A CN201780072041 A CN 201780072041A CN 109996950 B CN109996950 B CN 1099969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assembly
- container
- emission control
- p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499 joint compou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610 char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10 comprom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7 detri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618 particulate mat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5/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25/08—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adding fuel vapours drawn from engine fuel reservoir
- F02M25/089—Layout of the fuel vapour install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10—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over or beside driven rear whee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5/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25/08—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adding fuel vapours drawn from engine fuel reservo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pplying Secondary Fuel Or The Like To Fuel, Air Or Fuel-Air Mixtur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两轮车辆的蒸发排放控制组件。该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包括设置在邻近燃料箱组件(112)的容器(109c),该燃料箱组件(112)设置在车辆(100)后端处的。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设置成紧邻燃料箱组件(112),位于至少一个后悬架(116)的后方并且位于发动机组件(113)的后部(113b)上方。容器(109c)的位置有助于改善在燃料箱组件(112)的燃料软管(209)中燃料蒸汽的吸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两轮车辆。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两轮车辆的蒸发排放控制组件。
背景技术
通常,在两轮车辆中,进气设备将过滤后的空气和燃料混合物供应到内燃发动机以进行操作。存储在两轮车辆的燃料箱组件和燃料供应管线中的燃料将随时间缓慢蒸发,将挥发性燃料蒸汽释放到空气中,空气逸出到大气中。因此,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用于防止存在于燃料箱组件和燃料供应管线中的燃料蒸汽逸出到空气中。另外,这些燃料蒸汽用于在内燃发动机中燃烧。这些系统设计用于在燃料蒸汽逸出到大气中之前存储和利用燃料蒸汽。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主要单元是蒸发燃料存储容器,诸如罐单元,其用于通过吸附燃料蒸汽而将其存储燃料蒸汽。然后,在发动机操作期间,将存储的燃料蒸汽供应给内燃发动机。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蒸发排放控制容器位于车辆的最后部分。特定的容器安装在车辆的一对后框架中的任何一个后框架。车辆框架组件的该对后框架的最后部分是最刚性的部分并且由刚性附接的构件围绕。刚性附接的构件接收来自车辆的最小振动,并且因此,该对后框架的最后部分也不会受到任何振动或者振荡。因此,容器也不会受到任何过度的异常振动或者振荡。如此封装的蒸发排放控制容器基本上位于后框架部的外侧,这样所有连接到罐的四个软管都易于组装和拆卸。蒸发排放控制容器(下文称为容器)和翻转阀设置成更接近燃料箱组件,以保持将翻转阀连接到燃料箱组件的软管和将翻转阀连接到容器的软管的最小长度。此外,根据实施例的容器的布置防止了软管中的燃料冷凝。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容器设置在一对后框架中的至少一个后框架的下方,该后框架包括RH后框架和LH后框架并且基本上位于车辆的后部。这对后框架从顶部侧保护容器,在这种布置中,容器的后表面由尾灯保护,后挡泥板从底部侧保护容器,并且减震器从前侧保护容器。容器设置在减震器的后方但是与减震器和发动机组件安装件相距一定距离,因此,由于发动机组件的激励或者减震器的运动而发生的振荡最小程度地传递到远离振动源的容器。因此,实现了蒸发排放控制组件的稳定安装和运行。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容器基本上接近设置在车辆后端处的燃料箱组件。容器安装到一对后框架的至少一个后框架的后端。容器的位置有助于改善燃料蒸汽的吸附。
此外,翻转阀设置在燃料箱组件的顶表面上,该燃料箱组件设置在座椅锁的后面。此外,容器被封装成使得在不拆除工具箱和燃料箱组件的情况下容易进行维修。
根据实施例,容器的位置保护容器免于在事故期间发生的任何外部冲击并且防止任何外来颗粒进入容器。
此外,根据另一实施例,容器相对于车辆纵向平面设置在基本竖直的平面中;容器设置在后轮上方,后轮设置在发动机组件的后端。容器安装到一对后框架中的至少一个框架的后端。本发明中提到的容器是罐。因为本发明的容器被许多其他车辆部件包围并且远离发动机组件和后悬架组件放置,所以后悬架组件接收的振荡不容易传输到蒸发排放控制组件的容器。因此,实现了蒸发排放控制组件的更稳定的安装和稳定且可靠的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容器设置在车辆中,以获得在燃料箱组件与容器之间,以及在容器与化油器之间的最佳距离。从燃料箱组件到容器,以及从容器到化油器的最佳软管长度比率大约在1.03的范围。连接自燃料箱组件和容器的软管较短,并且能够通过容器更容易且更快地吸附燃料蒸汽。此外,容器位于化油器上方;这有助于更容易地将燃料蒸汽从容器传递到化油器。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说明详细描述。贯穿附图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的特征和部件。
图1示出了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两轮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两轮车辆。
图3示出了在车辆后端采用蒸发排放控制容器的车辆框架组件的俯视立体图。
图4示出了车辆框架组件和附接到框架的蒸发排放控制容器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采用本发明的框架组件的立体侧视图。
图6示出了蒸发排放控制容器相对于燃料箱组件的布置的立体图。
图7示出了燃料箱组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此处开始的下面的进一步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各种特征和实施例。在随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车辆是两轮车辆。然而,可以预期,本发明中的公开内容可以应用于在不破坏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能够适应本主题的任何车辆。在适当的地方省略了构成必要部分的除本发明之外部分的构造的详细说明。
燃料箱组件和燃料供应管线中的燃料蒸发是两轮车辆中的正常现象。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封装和布局设计是两轮车辆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它在减少燃料的蒸发排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便更好地利用燃料以及提高热效率。蒸发燃料存储容器的位置是蒸发排放控制组件的工作、设计和运行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各种客户需求使得具有众多的系统的车辆布局复杂。因此,将蒸发排放控制组件的各种部件封装在两轮车辆中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
燃料箱组件和燃料供应管线中的燃料蒸发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温度升高所引起的,诸如,可能使燃料箱组件和燃料供应系统加热的外部温度、能够使燃料箱组件和燃料供应系统加热的热发动机和排放系统、即使在发动机关闭后的一段时间内来自内燃发动机的热量、以及在加油期间通过进入的液体燃料迫使燃料蒸汽排出的暴露的燃料箱组件。
两轮车辆中的主要问题是空间限制,其迫使燃料箱组件和供应管线布置成接近车辆的具有高温的区域。这种布置包括骑乘者用来放置头盔和任何以满足骑乘者要求的其他行李箱的工具箱。在座椅组件下方具有工具箱的传统的两轮车辆受到空间限制,因为燃料箱组件邻近发动机组件周围的区域定位,使该区域的温度升高。另外,在其他两轮车辆中,燃料箱组件可以朝向车辆的前部定位,因此直接燃料箱暴露于大气,使得内部燃料被加热。通常,为了蒸发排放控制组件的最佳运行和耐用性,期望具有连接到容器和从容器连接的较短长度的软管。较长的软管引起蒸汽冷凝以及罐的有效吸附的损失。为了稳定运行,期望具有最小的从后悬架传递到罐以及其相应的安装件的物理振动和振荡。此外,罐的体积和尺寸由燃料箱组件的尺寸以及其他因素决定,比方说附近的热负荷、允许的排放水平、车辆中的罐的可用空间。因此,罐的封装和安装成为车辆中、尤其是在两轮车辆中的关键要求。
在已知的现有技术中,用于骑乘型车辆的罐布置结构包括设置在车辆主体后部的罐。本文的罐的布置结构包括缓冲单元,缓冲单元的一端联接到座椅导轨,而另一端联接到摆臂,并且用于回收蒸发的燃料的罐以沿着缓冲单元的纵向方向的长度设置在缓冲单元的后端。然而,该现有技术的缺点是不能充分保护罐免受外部冲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的罐不被摩托车中的任何覆盖构件所覆盖。因此,罐直接暴露于外部冲击,并且还暴露于恶劣的环境因素。此外,由于本文的罐紧邻座椅导轨放置,因此必须在车辆中提供用于罐的专用空间。此外,罐安装成远离发动机组件和燃料箱组件,这将使连接在罐与燃料箱组件和发动机组件之间的软管不期望地更长。此外,罐位于非常接近座椅组件的位置,每当布置在此处的软管中的任何一个必须更换或者需要维修时,更接近座椅组件的这个位置不易于维修。此外,本文的罐安装在后面并且沿着缓冲单元的长度安装。由于道路上的颠簸而在缓冲单元中发生的振荡直接传递到罐体的整个长度。这可能导致罐的安装以及运行的不稳定性。此外,清洗管和装料管布置成从罐向上延伸并且在缓冲单元的联接部与罩安装部之间通过。然而,清洗管的端部安装部和罐端部处的装料管暴露于环境中。此外,在该特定布置中的清洗管和装料管在缓冲单元的联接部上方采用弯曲路径,这是不期望的,因为燃料蒸汽可能不能够容易地从罐穿过到化油器。
此外,罐直接设置在接近后轮的位置,这将增加泥浆、尘土和其他颗粒物泼溅到罐上。这要求频繁更换或者维修罐。
因此,需要在车辆中提供罐的位置,使得罐被充分地放置在安全位置并且能够被保护免受任何外部冲击和环境因素,以节省车辆中的空间,以及最小化热负荷和软管长度,这不会更多的占用车辆中的空间。此外,还能够为连接在燃料箱组件与罐之间的软管,以及将罐与化油器/电子燃料喷射(EFI)连接的软管提供更容易的路径,以实现燃料蒸汽更容易且更快地穿过,从而更容易由罐吸附。
通常,蒸发排放控制组件包括蒸发燃料存储容器,诸如填充有木炭的小罐单元,以吸附其表面上的燃料蒸汽。其他部件包括阀、软管和口。当燃料在燃料箱组件内蒸发时,燃料蒸汽被传递到罐单元。燃料蒸汽被木炭吸附并且存储在那里,直到它们可以安全地传递回发动机组件以与正常的空气-燃料混合物一起燃烧。
蒸发燃料存储容器的一端连接到发动机组件进气口,而另一端暴露于大气。该容器还包括排放口和进气口,以在燃料箱组件与容器之间连通。当发动机组件操作时,在其进气口产生吸力,这导致蒸发燃料存储容器两侧中的任一侧的压力差产生真空,该真空吸入新鲜空气,该新鲜空气与吸附在木炭表面上的燃料蒸汽混合并且流入发动机组件。这些系统可以机械地控制,或者也可以自动化的。
蒸发燃料存储容器的位置是设计用于两轮车辆的蒸发排放控制组件的非常重要的方面。两轮车辆总是受到空间限制,并且缺乏在内部容纳附加特征和系统的存储空间。另外,如果罐单元暴露于外部环境因素,则可能降低罐单元的耐久性。因此,考虑到两轮车辆的设计,最关键的设计因素之一是蒸发排放控制组件的蒸发燃料存储容器的位置。
传统上,在两轮车辆中,蒸发燃料存储容器设置在两轮车辆的座椅下方的各个位置处。这些位置包括设置成邻近燃料箱组件、设置紧邻近工具箱、设置成紧邻车辆的主管、以及设置成紧邻车辆的侧管。然而,这些位置主要具有占用两轮车辆中的空间因此造成空间限制的缺点。另外,蒸发燃料存储容器可能暴露于恶劣的外部环境因素,这可能由于泥、灰尘和水进入而导致降低耐久性。此外,将容器设置在座位组件下方、邻近工具箱会导致折衷用户可用的实用存储空间。紧邻燃料箱组件存在的容器可以导致跨骑式车辆中的燃料箱组件的体积受到损害,此外,还导致踏板型车辆不方便使用。在摩托车中,更接近发动机组件的容器更倾向于暴露于发动机热负荷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如泥、灰尘等。在踏板型车辆中,此外,在摩托车中将容器安装在主管上以使容器更接近燃料箱组件会导致额外长度的软管,这对蒸发排放控制组件的性能是有害的。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使蒸发燃料存储容器位于邻近一对后框架的位置,并且由周围车辆部件包围。这样的位置将优化封装而不影响两轮车辆内部的存储空间,并且保护其免受恶劣的环境因素的影响。
通过所提出的设计,可以获得以下优点,诸如优化蒸发燃料存储容器的封装并且为其提供良好的存储空间、保护蒸发燃料存储容器免受恶劣环境因素(诸如灰尘,泥浆和水进入)的影响、减少维修时间、提供便于接近的蒸发燃料存储容器和所有软管和阀、优化软管长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从后悬架到蒸发排放控制组件的容器及其安装件的振动和振荡传递、最小化热负荷、防止车辆中的使用空间损失、并且还考虑到燃料箱组件中的体积增加,以及可以通过使用清洗阀或者不使用清洗阀来操作。这种组件也适用于所有使用发动机组件的应用,包括跨骑式摩托车、踏板型摩托车和三轮车辆。
将在以下段落中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以及所有随附的实施例及其它优点。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两轮车辆。车辆100包括车辆框架组件,车辆框架组件通常提供大致敞开的中央区域D以允许骑乘者跨过中央区域D上车。通常,车辆框架组件包括头管102、主管103、一对后框架104(仅示出一个)、以及连接头管102和一对后框架104的装置。主管103的一端向下且向后延伸并且与一对后框架104连接,而在其另一端有头管102,头管102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转向轴105,并且进一步在下端连接到前悬架组件106。车把支撑构件(未示出)连接到转向轴105的上端并且支撑车把组件107。前悬架组件106(仅示出一个)附接到在转向轴105的下部上的支架(未示出),前轮108支撑在转向轴105上。安装到转向轴105下部的前挡泥板(未示出)覆盖前轮108的上部。一对后框架104包括向下倾斜的向下框架部分110,框架部分110一端连接到主管103,并且另一端在基本水平的方向上向后延伸。多个横管(未示出)固定在一对侧管104之间以支撑包括工具箱111、座椅组件(未示出)和燃料箱组件112的车辆附件。
作为承载构件的座椅组件支撑在一对后框架104上。通常,工具箱111支撑在该对后框架104的左端和右端的前部之间,以设置在座椅组件(未示出)的下方。燃料箱组件112设置在车辆框架组件上,位于后框架104的左端和右端的后部之间,并且位于空气滤清器组件101和发动机组件113上方。前制动器114和后制动器(未示出)分别布置在前轮108和后轮115上。
后轮115由发动机组件113朝向车辆框架组件的后侧支撑,发动机组件113通过至少一个后悬架116水平地、能够摆动地联接到车辆100的车辆框架组件的后部。通常,发动机组件包括气缸盖组件、气缸体和曲轴箱。空气滤清器组件101紧邻发动机组件113的气缸盖组件并且位于其上方。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设置成邻近燃料箱组件112。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设置在至少一个后悬架116的后面并且设置在一对后框架104的下方,该后框架104在包括RH后框架104b和LH后框架104a(未示出)。根据实施例,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设置在车辆100的左侧,在至少一个后悬架116的后面和LH后框架104a的下方。设置在车辆100的左侧的至少一个后悬架116从前侧保护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燃料箱组件112保护容器109c的一侧,并且容器109c的另一侧完全由覆盖车辆100后侧的侧板(未示出)保护。容器109c设置在发动机组件113的后端113b上方和后轮115上方。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两轮车辆。包括容器109c的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设置在包围在两个交叉平面之间的交叉平面区域SWO中,该两个交叉平面包括穿过后悬架和后轮115轮轴的长度的后悬架平面RW以及穿过两轮车辆100的支架元件213的安装部和至少一个后悬架116的顶部安装部的支架平面PS。
图3示出了在车辆后端处采用蒸发排放控制组件的车辆框架组件的俯视立体图。包括罐单元的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设置成邻近燃料箱组件112。因为,车辆中的燃料箱组件112位于车辆100的后端;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也基本上设置在后端。所提出的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的容器109c的位置便于通过容器109c容易地从燃料箱组件112收集燃料蒸汽。因此,缩短了将燃料箱组件112连接到容器109c的软管。此外,来自容器109c的另一个软管连接到化油器202。在燃料箱组件112与容器109c之间,以及在容器109c与化油器之间的最佳软管长度比率大约在1到2的范围内,但是优选比率为1.03。
图4示出了车辆框架组件和附接到车辆框架组件的蒸发排放控制组件的侧视图。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沿竖直平面ab设置,该竖直平面与车辆纵向平面LP成一定角度。例如,在实施例中,容器平面ab垂直于车辆纵向平面LP。容器安装到一对后框架104的最后部分,该对后框架104的最后部分几乎是水平的,并且将容器109c垂直于该对后框架104的最后部分安装提供了具有更坚固的安装的优点,这种坚固的安装确保了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的稳定工作。出于更容易安装的优点,更期望容器109c垂直于一对后框架104安装而不是成一定角度安装。
连接到容器109c和清洗阀206的软管201沿着LH后框架104a布置。软管201沿着LH后框架104a放置并且由LH后框架104a引导。根据所提出的发明,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的可维护性相对容易。容器109c易于接近,并且可以通过接近在期望位置附接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的安装件来移除。此外,除了移除侧板之外,不需要移除或者拆除任何其他车辆部件以接近容器109c。
图5示出了采用本发明的框架组件的立体侧视图。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清洗阀206设置成邻近一对后框架104中的任何一个后框架,并且位于发动机组件113上方(未示出),该后框架104包括RH后框架104b和LH后框架104a。如在本发明中公开的清洗阀206的特定布置使得清洗阀206的可维修性相对更容易。此外,软管201以这样的方式封装,使得RH后框架104b和LH后框架104a支撑软管201。从而,防止了软管201的自由悬挂并且防止了软管201与周围的车辆部件干涉。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更安全的容器109c的封装。
图6示出了蒸发排放控制容器相对于燃料箱组件的布置的立体图。翻转阀207设置在燃料箱组件112的燃料箱顶表面112tp上。燃料蒸汽容易地从顶部表面的较高梯度传输到容器109c位于其中的较低梯度。因此,通过所提出的发明实现了蒸发排放控制组件的更有效的功能。
图7示出了燃料箱组件的分解图。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通过连接构件109b安装到一对后框架104(未示出)的至少一个框架(图中104a,104b-未示出)。容器109c由套筒构件109a保持,该套筒构件109a能够将容器109c安装到连接构件109b。第一软管208通过翻转阀207在燃料箱组件112与容器109c之间连通。在燃料箱组件112内部集成有翻转阀的情况下,软管208将直接与燃料箱组件112连通。燃料软管209在燃料箱组件112与发动机组件(未示出)之间连通。此外,软管201从容器109c连接到清洗阀206,该清洗阀206由护套构件206a保持并且安装到支架206b。
根据所提出的发明的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安装在由各种车辆部件包围的安全且可靠的位置。该位置还便于优化连接到容器的各个端口和其他车辆部件的各种软管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包括容器109c,该容器109c包括能够吸附燃料蒸汽的罐单元。
尽管已经参考其某些实施例相当详细地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其他实施例也是可能的。应当理解,实施例的方面不必受限于本文所描述的特征。
Claims (10)
1.一种车辆(100),所述车辆(100)包括:
车辆框架组件,包括从主管(103)向后且向上延伸的一对后框架(104),所述主管(103)从设置在所述车辆(100)前部的头管(102)向后且向下延伸;以及
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包括容器(109c)、清洗阀(206)和翻转阀(207),所述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联接到设置在所述一对后框架(104)之间的燃料箱组件(112),
其中,
所述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设置在交叉平面区域(SWO)中,所述交叉平面区域(SWO)被包围在两个交叉平面之间,所述两个交叉平面包括穿过至少一个后悬架(116)和后轮(115)轮轴的长度的后悬架平面(RW)以及穿过所述车辆(100)的支架元件(213)的安装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后悬架(116)的顶部安装部的支架平面(PS),
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沿与车辆纵向平面(LP)成角度的竖直平面(ab)设置,并且所述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安装到所述一对后框架(104)中的至少一个后框架(104a,104b)的后端,
所述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后悬架(116)的后面并且设置在所述一对后框架(104)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后框架(104a,104b)的下方,所述一对后框架(104)包括RH后框架(104b)和LH后框架(104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后悬架(116)的一端安装到所述一对后框架(104)中的至少一个后框架(104a,104b),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后悬架(116)的另一端联接到后轮(1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100),其中所述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设置成邻近所述燃料箱组件(112)、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后悬架(116)后面、发动机组件(113)的后端(113b)的上方,并且所述容器(109c)设置在垂直于所述车辆纵向平面(LP)的所述竖直平面(ab)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100),其中所述翻转阀(207)设置在所述燃料箱组件(112)的燃料箱组件顶表面(112tp)上,并且所述清洗阀(206)设置在所述一对后框架(104)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后框架(104a、104b)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100),其中所述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和所述清洗阀(206)通过沿着所述一对后框架(104)的所述LH后框架(104a)和所述RH后框架(104b)中的任一个布置的软管(201)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100),其中所述蒸发排放控制组件(109)包括第一软管(208),所述第一软管(208)能够通过所述翻转阀(207)在所述燃料箱组件(112)与所述容器(109c)之间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100),其中所述容器(109c)由套筒构件(109a)保持,所述套筒构件能够将所述容器(109c)安装到连接构件(109b),所述连接构件(109b)安装到所述一对后框架(104)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后框架(104a、104b)。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100),其中所述清洗阀(206)由安装到支架(206b)的护套构件(206a)保持。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100),其中所述软管(201)位于所述一对后框架(104)的所述LH后框架(104a)和所述RH后框架(104b)中的任一个上方。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100),其中所述第一软管(208)和所述软管(201)具有在1到2的范围内的长度比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IN201641033876 | 2016-10-04 | ||
IN201641033876 | 2016-10-04 | ||
PCT/IB2017/056086 WO2018065892A1 (en) | 2016-10-04 | 2017-10-03 | An evaporative emission control assembly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96950A CN109996950A (zh) | 2019-07-09 |
CN109996950B true CN109996950B (zh) | 2022-03-15 |
Family
ID=61831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72041.3A Active CN109996950B (zh) | 2016-10-04 | 2017-10-03 | 蒸发排放控制组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996950B (zh) |
WO (1) | WO201806589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24463B1 (ja) * | 2020-06-23 | 2021-02-03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54004Y (zh) * | 2009-01-19 | 2009-12-02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喷摩托车碳罐安装组合 |
CN101850812A (zh) * | 2009-03-30 | 2010-10-0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的配置构造 |
JP2013067296A (ja) * | 2011-09-22 | 2013-04-18 | Hond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
JP2013130070A (ja) * | 2011-12-20 | 2013-07-04 | Suzuki Motor Corp | キャニスタの配置構造及び自動二輪車 |
JP2015174455A (ja) * | 2014-03-12 | 2015-10-0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
JP5841032B2 (ja) * | 2012-09-24 | 2016-01-0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18527B2 (ja) * | 2008-06-20 | 2012-04-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5109207B2 (ja) * | 2008-09-24 | 2012-12-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2014061855A (ja) * | 2012-09-24 | 2014-04-10 | Yamah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車両 |
-
2017
- 2017-10-03 WO PCT/IB2017/056086 patent/WO2018065892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10-03 CN CN201780072041.3A patent/CN10999695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54004Y (zh) * | 2009-01-19 | 2009-12-02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喷摩托车碳罐安装组合 |
CN101850812A (zh) * | 2009-03-30 | 2010-10-0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的配置构造 |
JP2013067296A (ja) * | 2011-09-22 | 2013-04-18 | Hond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
JP2013130070A (ja) * | 2011-12-20 | 2013-07-04 | Suzuki Motor Corp | キャニスタの配置構造及び自動二輪車 |
JP5841032B2 (ja) * | 2012-09-24 | 2016-01-0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JP2015174455A (ja) * | 2014-03-12 | 2015-10-0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96950A (zh) | 2019-07-09 |
WO2018065892A1 (en) | 2018-04-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141672B2 (en) | Canister layout structure in motorcycle | |
JP3165481U (ja) | 鞍乗型車両 | |
US8662518B2 (en) | Vehicle with rotatable fuel tank | |
CN109923297B (zh) | 用于车辆的蒸发排放控制组件 | |
US20170349233A1 (en) | Vehicle with structure for improved engine output | |
EP2216239B1 (en) | Motorcycle | |
JP6769252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ー配置構造 | |
US10539097B2 (en) | Saddle-ridden type vehicle | |
TWI429822B (zh) | Evaporative fuel control device for straddle type vehicles | |
TWI385095B (zh) | Evaporative fuel control devices for straddle vehicles | |
US20140060955A1 (en) | Canister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straddle type vehicle | |
US8181733B2 (en) | Motorcycle equipped with an exhaust gas purify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layout | |
JP2016008014A (ja) |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蒸発ガス回収装置 | |
CN109996950B (zh) | 蒸发排放控制组件 | |
JP6237245B2 (ja) | キャニスタシステム配設構造 | |
JP5578002B2 (ja) |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キャニスタの配置構造 | |
US20230182851A1 (en) |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 |
CN107554662B (zh) | 机动二轮车 | |
EP2597020B1 (en) | Scooter type motorcycle | |
JP5983079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 |
JP3941803B2 (ja) |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吸気装置 | |
JP7594886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7232170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5903115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 |
CN118076803A (zh) | 鞍座式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