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08964A - 线束 - Google Patents
线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08964A CN105408964A CN201480042281.5A CN201480042281A CN105408964A CN 105408964 A CN105408964 A CN 105408964A CN 201480042281 A CN201480042281 A CN 201480042281A CN 105408964 A CN105408964 A CN 1054089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nch line
- line
- branch
- covered
- adhesive she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2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moisture, corrosion, chemical attack or weather
- H01B7/282—Preventing penetration of fluid, e.g. water or humidity, into conductor or cable
- H01B7/2825—Preventing penetration of fluid, e.g. water or humidity, into conductor or cable using a water impermeable sheath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81—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with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joining or terminating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Processing Of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线束(11),设置有:干线(15);单面自粘合板(17),其覆盖并且夹持干线(15),并且其沿着干线(15)的一对缘部(19)叠置并且粘合在一起;和支线(23),其相对于干线(15)倾斜地从干线(15)的中间分支,该支线(23)由单面自粘合板(17)覆盖/夹持,并且从一对缘部(19)之间引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了线束的防水结构。例如,在布设于汽车的发动机室内的线束中,支线从干线向上或倾斜向上分支的分支部可能位于浸水区域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该防水结构,能够利用简单构造防止水从分支部浸入到干线内(参见专利文献1)。
如图12所示,线束的防水结构布设在汽车的发动机室内的浸水区域中。在支线503以T状从干线501分支的位置,线束的防水结构能够防止发生水从T状的分支位置浸入到干线内。使用了里表面涂覆有粘合剂505的矩形防水板507。在防水板507的中心部位于T状分支位置的干线的下表面上的状态下,对置侧部509缠绕在干线501的外周面上。从缠绕干线的部分的上端延伸的对置侧部511越过(across)干线503的基部以水密封状态粘合在一起。根据该线束的防水结构,能够确实地实现发动机室内的浸水区域中的线束的分支部的防水。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3-143731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前述根据现有技术的线束的防水结构中,支线503以T状从干线501分支,并且分支的支线503与干线501垂直地直立。因此,支线分支开始位置(使支线503从干线501分支的位置)K与外部支线末端位置(外部支线515的末端所在的位置)M之间的距离最短,但是不能充分地确保被覆有防水板507的被覆支线部513的长度。因此,防水板507的固定力不能充分地施加于被覆支线部513。结果,当大的外力作用在从防水板507露出的外部支线515上时,存在作为支线503的初始分支位置的缘部引出位置B可能偏离,从而使得支线503的尺寸或方向不稳定的可能性。
考虑到前述情况而已经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得支线的尺寸或方向稳定的线束。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前述目的能够通过下面的构造实现。
(1)一种线束,包括:干线;单面粘合板,其跨过所述干线粘合到其自身,从而使沿着所述干线的一对缘部互相叠置,使得所述干线由所述单面粘合板覆盖;和支线,使该支线从所述干线的中间分支从而向所述干线倾斜,并且该支线由所述单面粘合板夹持并且覆盖,并且从所述一对缘部之间引出。
根据具有前述构造(1)的线束,使从干线的分支部分支的支线延伸以向着干线倾斜。在如此延伸以倾斜的支线中,被覆支线部由单面粘合板夹持并且覆盖,并且超过粘合到其自身的单面粘合板的一对缘部,被覆支线部变为从单面粘合板露出的外部支线。外部支线从单面粘合板的一对缘部之间引出。外部支线从互相叠置的一对缘部之间引出的缘部引出位置是预定的支线分支位置。即,从支线分支开始位置(使支线从干线分支的位置)到缘部引出位置的范围的被覆支线部布设成向干线倾斜。因此,支线由单面粘合板夹持并且固定于单面粘合板的固定长度比支线从干线垂直地分支的背景技术结构中的固定长度长。从而,单面粘合板附着到从支线分支开始位置到缘部引出位置的范围的被覆支线部的固定力比现有技术结构中的固定力大。
(2)具有前述构造(1)的线束,其中:在所述支线的被覆支线部与所述干线之间形成的角度小于在所述支线的外部支线与所述一对缘部之间形成的角度,所述被覆支线部由所述单面粘合板夹持并且覆盖,所述外部支线从所述一对缘部之间引出并且从所述单面粘合板露出。
根据具有前述构造(2)的线束,当使支线从干线分支的位置(支线分支开始位置)与外部支线的末端的位置(外部支线的末端所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同时,能够确保被覆支线部的固定长度为长的。
(3)具有前述构造(1)或(2)的线束,其中:所述支线的被覆支线部从所述干线分支从而以锐角向所述干线倾斜,所述被覆支线部具有U型回转状的折叠部,所述折叠部沿着所述干线延伸并且比支线分支开始位置更向前。
根据具有前述构造(3)的线束,当工人利用他/她的手指保持分支部以利用单面粘合板覆盖干线和被覆支线部时,被覆支线部的U型回转状的折叠部由于利用电线的刚性而产生的反冲力推动与之相邻的干线,从而朝着缘部引出位置的相反侧按压干线。因此,能够抑制板内的干线的电线变得松散,使得能够共同覆盖干线和被覆支线部。另外,当工人利用他/她的手指保持分支部时,在支撑U型回转状的折叠部的被覆支线部中,支线分支开始位置的尺寸精度提高。因此,提高了利用单面粘合板覆盖分支部的可操作性。
(4)具有前述构造(1)至(3)的任意一项的线束,其中:所述单面粘合板沿着与所述干线平行的折叠线折叠,所述单面粘合板粘合到其自身以覆盖所述干线和所述支线的被覆支线部。
根据具有前述构造(4)的线束,能够改变单面粘合板的折叠角,使得能够任意地设定从干线分支从而从单面粘合板露出的外部支线的引出角(对于沿着干线的周向的切线的角度)。
另外,当利用粘合带等固定已经折叠的单面粘合板时,单面粘合板附着到被覆支线部的固定力增大,使得能够进一步提高支线分支位置的尺寸精度和缘部引出位置的尺寸精度。
发明的有益效果
依照根据本发明的线束,能够使支线的尺寸或方向稳定。
以上已经简要描述了本发明。此外,当参考附图通读下面提到的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下文中称为“实施例”)时,本发明的细节将更加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线束的部分剖面图和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线束的部分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线束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的布设步骤的平面图。
图5是说明图1所示的线束的效果的说明图。
图6(a)是被覆支线部的倾斜角小于外部支线的倾斜角的线束的平面图,并且图6(b)是被覆支线部的倾斜角大于外部支线的倾斜角的线束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线束的布设步骤的平面图。
图8是示出用于制造图7所示的线束的板缠绕步骤的部分剖面图。
图9是从图8中的箭头IX-IX的方向观看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图7所示的线束的完成状态的平面图,并且图10(b)是从图10(a)中的箭头X-X的方向观看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图10所示的线束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线束的防水结构的透视图。
参考标记列表
11...线束
15...干线
17...单面自粘合板(单面粘合板)
19...缘部
23...支线
25...被覆支线部
27...外部支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线束11具有干线15和支线23。在干线15中,收集了多条被覆电线13。使得支线23从干线15的中间分支。
例如,多条被覆电线13可以通过粘合带(未示出)以半缠绕的卷绕方式捆束在干线15中。至少干线15的直线部覆盖有单面自粘合板(单面粘合板)17。
如图1中的放大部所示,作为在该实施例中使用的单面粘合板的单面自粘合板17是仅当使得其自己的粘合表面(里表面)的两半互相面对时能够粘合到其自身的自粘合板。即,在不要求任意浆糊或任意粘合带的情况下,当使得粘合表面(里表面)的两半互相面对时,单面自粘合板17能够容易地粘合到其自身。此外,单面自粘合板17的特殊粘合剂层18不粘合到线束11、工人的任意手指等。从而,不存在单面自粘合板17可能降低组装可操作性的担心。在该单面自粘合板17中,表面材料16层叠在由PP(聚丙烯)发泡材料制成的板基体14的正表面上,并且特殊粘合剂层18层叠在板基体14的里表面上。牛皮纸板、瓦楞纸板、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PP薄膜、无纺布片等可以用于表面材料16。单面自粘合板17具有如下特性,诸如:纵向上49N/cm宽度和横向上23N/cm宽度的拉伸强度(基于JISK-6767),纵向上7.8N和横向上6.8N的撕裂强度(基于JISK-6767),0.0052g/cm2·24hrs的水蒸气透过率(FS-101B),以及2.5N/cm宽度的初始粘合力(T型剥离试验)。例如,可以使用Cro-nel(注册商标)等作为单面自粘合板17。顺便提及,根据本发明的单面粘合板不限于前述单面自粘合板17,而是可以交替地使用自粘合板或公知的粘合板,该在自粘合板中,特殊粘合剂层层叠在不包含任意发泡材料的一般板基体的一个表面上,在该公知的粘合板中,粘合剂部分地或全部地施加到板基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干线15由单面自粘合板17夹持和覆盖。例如,单面自粘合板17沿着干线15的直线部形成为四边形形状,并且沿着干线15具有一对缘部19(参见图4)。
在干线15由单面自粘合板17夹持并且覆盖之前,在特殊粘合剂层18向上的情况下将干线15置于四边形形状的上半部分上,如图4所示。在以沿着干线15的中央部的折叠线21作为边界的情况下,将上半部分上放置有干线15的单面自粘合板17的下半部分折叠到上侧。从而,特殊粘合剂层18的两半互相固定并且粘合,使得作为单面自粘合板17的上下边的一对缘部19能够互相叠置。即,单面自粘合板17在上下方向上是未折叠的四边形形状的一半大。
虽然将通过实例的方式描述在使用一个单面自粘合板17的情况下的实施例,但是具有相同形状的两个单面粘合板也可以用在根据本发明的线束中。在这种情况下,在线束中,两个单面粘合板夹置干线15互相粘合。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单面粘合板互相粘合,使得分别对应于两个单面粘合板的一边的一对缘部能够互相叠置。
如图1所示,使包括预定数量的被覆电线13的支线23从干线15的直线部的中间分支。使支线23从干线15中间分支部分支,从而以预定角度θ1相对于干线15倾斜。分支的支线23分为被覆支线部25和外部支线27。被覆支线部25由粘合到其自身的单面自粘合板17夹持并且覆盖。外部支线27从一对缘部19之间引出,并且从单面自粘合板17露出。即,从互相叠置的一对缘部19之间引出的支线23是以预定角度θ2相对于干线15倾斜的外部支线27。例如,连接器29装接于外部支线27的末端。
在线束11中,优选地,角度θ1形成在由单面自粘合板17夹持并且覆盖的被覆支线部25与干线15之间,角度θ2形成在从互相叠置的一对缘部19之间引出的外部支线27与一对缘部19之间,角度θ1小于角度θ2。从而,当支线分支开始位置(使支线23从干线15分支的位置)K与外部支线末端位置(外部支线27的末端(连接器29)所在的位置)M之间的距离A如稍后将描述的相同时(参见图6),能够确保被覆支线部25的固定长度L为长的。
另外,在从互相叠置的一对缘部19之间引出的外部支线27与一对缘部19之间形成的角度θ2可以是直角(θ2=90°),如在图2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线束211中。同样在该情况下,被覆支线部25与干线15之间形成的角度θ1是小于90°的角度(θ1<90°)。从而,被覆支线部25向干线15倾斜。顺便提及,术语“倾斜”是指“倾斜以变斜”。另外,术语“变斜”是指既不与基准方向垂直也不与基准方向平行。该实施例中的基准方向是干线15的延伸方向。即,被覆支线部25既不垂直也不水平地延伸,而是向干线15倾斜地延伸。
另外,如在图3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线束311中,加强粘合带31可以在缘部引出位置B处在外部支线27的被覆支线部25侧(图3中的左侧)上缠绕在单面自粘合板17上。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大单面自粘合板17在缘部引出位置B处附着于支线23的固定力。这样的构造能够优选地用于要求支线23的尺寸更加高度精确的线束311。
图4是示出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的布设步骤的平面图。
单面自粘合板17和布线图板33用于制造线束11。对放置了多条被覆电线13的布线图板33进行加工。在布线图板33中,一对销35在支线23的延伸方向上直立。销35互相分离地直立,使得能够将支线23置于销35之间。分支的支线23安置于销35之间。干线15安置成将支线分支开始位置K保持在干线15的延伸方向上,并且远离销35。已经展开的单面自粘合板17的上边(作为一对缘部19中的一个缘部19的图4中的上边)与销35相邻地安置。由于支线分支开始位置K距离销35预定距离,所以销35之间的位置是缘部引出位置B。从干线15的分支部分支并且置于销35之间的支线23成型为直线,并且安置成以角度θ1相对于干线15倾斜。
在该状态下,在折叠线21作为边界的情况下将单面自粘合板17的下半部分向上侧折回,并且叠置在单面自粘合板17的上半部分上,使得单面自粘合板17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变为一半。顺便提及,作为图4中的单面自粘合板17的下侧的边的下边是一对缘部19中的另一个缘部19。从而,如图1所示,特殊粘合剂层18的两半互相固定,使得干线15和支线23在夹持状态下由单面自粘合板17覆盖。单面自粘合板17的互相折叠并且叠置的上下边是一对缘部19。一对缘部19与干线15平行地安置。支线23的从互相叠置的一对缘部19之间引出的部分是外部支线27,并且由单面自粘合板17覆盖的部分是被覆支线部25。
接着,将描述具有前述构造的线束11的效果。
如图5所示,依照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线束11,从干线15的分支部分支的支线23延伸以向着干线15倾斜。在如此延伸而倾斜的支线23中,被覆支线部25由单面自粘合板17夹持并且覆盖,并且超过粘合到自身的单面自粘合板17的一对缘部19,被覆支线部25变为从单面自粘合板17露出的外部支线27。外部支线27从单面自粘合板17的一对缘部19之间引出。即,外部支线27不由单面自粘合板17覆盖。外部支线27从互相叠置的一对缘部19之间引出的缘部引出位置B是支线23的预定支线分支位置。
即,从支线分支开始位置K到缘部引出位置B的范围的被覆支线部25被布设成向干线15倾斜。因此,与其中使得支线23从干线15垂直地分支的背景技术的结构(参见图5中的假想线)相比,支线23由单面自粘合板17夹持并且固定的固定长度L。从而,单面自粘合板17附着到从支线分支开始位置K到缘部引出位置B的范围的被覆支线部25的固定力比现有技术结构中的固定力大。由于单面自粘合板17的固定力增大,所以即使当外力施加于支线23时,支线23的缘部引出位置B也不能容易地偏离。结果,在线束11中,能够高精度地形成外部支线27。
假设支线23从一对缘部19之间具有相同的延伸长度H,并且支线23从干线15垂直地分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得到相同的固定长度L,需要将凸部39分别设置在一对缘部19中,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因此,单面自粘合板17的产量降低。根据该实施例中的线束11,能够提高单面自粘合板17的产量,并且能够以更小的板面积增大单面自粘合板17附着到被覆支线部25的固定力。
另外,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线束11中,角度θ1形成在由单面自粘合板17夹持并且覆盖的被覆支线部25与干线15之间,角度θ2形成在从一对缘部19之间引出并且从单面自粘合板17露出的外部支线27与一对缘部19之间,角度θ1小于角度θ2,如图6(a)所示。从而,能够确保被覆支线部25的固定长度L为长的。
例如,考虑支线分支开始位置K与外部支线末端位置M之间的距离A相同的情况,如图6(a)和6(b)所示。然后,确保如图6(a)所示的根据θ1<θ2的第一实施例的线束11中的被覆支线部25的固定长度L比如图6(b)所示的θ1>θ2的线束37中的固定长度长。顺便提及,在图6(a)和6(b)的构造的情况下,缘部引出位置B互相不同。为了使图6(a)中的线束11的缘部引出位置B与图6(b)所示的线束37的缘部引出位置相同,可以进行布设,使得支线分支开始位置K和缘部引出位置B能够向图6(a)中的左侧移位,从而增大外部支线27的长度。从而,在使得缘部引出位置B相同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增大单面自粘合板17附着于被覆支线部25的固定力。
图7和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线束的制造步骤的平面图。
当制造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线束411时,干线15安置成将支线分支开始位置K保持在干线15的延伸方向上,并且远离销35。用作已经展开的单面自粘合板17的上边的一个缘部19与销35相邻地安置。由于干线15的支线分支开始位置K距离销35预定距离,所以销35之间的位置是缘部引出位置B。从干线15的分支部分支并且置于销35之间的支线23安置成以角度θ1向干线15倾斜。支线23形成为在支线弯曲位置P处弯曲的形状,该支线弯曲位置P对应于与将在稍后描述的干线15平行的折叠线41。
此外,使支线23的被覆支线部25a(从图7中的右方向布设而后在支线分支开始位置K以锐角弯曲的被覆支线部25)从干线15分支从而以锐角向干线15倾斜,该被覆支线部25a具有U型回转状的折叠部26,该折叠部26沿着干线15延伸并且比支线分支开始位置K更向前(图7中的左侧)。
如图8所示,在折叠线21作为边界的情况下将单面自粘合板17的下半部分向上侧折回,并且叠置在单面自粘合板17的上半部分上,使得单面自粘合板17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变为一半。干线15和被覆支线部25在夹持状态下由单面自粘合板17覆盖。在这种情况下,从图7中的左方向布设而后使其分支的被覆支线部25b在支线分支开始位置K处以钝角卷曲成弯曲状态。另一方面,从图7中的右方向布设而后使其分支的被覆支线部25a在支线分支开始位置K处以锐角卷曲成弯曲状态。当工人利用他/她的手指保持分支部时,U型回转状的折叠部26由于利用电线的刚性而产生的反力而推动与之相邻的干线15,从而朝着缘部引出位置B的相反侧按压干线15。
因此,在线束411中,能够抑制板内的干线15的电线变得松散,使得能够共同覆盖干线15和被覆支线部25。另外,当工人利用他/她的手指保持分支部时,在U型回转状的折叠部26被支撑的被覆支线部25a中,支线分支开始位置K的尺寸精度提高。因此,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线束411中,提高了利用单面自粘合板17覆盖分支部的可操作性。
在覆盖干线15和被覆支线部25的单面自粘合板17中,特殊粘合剂层18的两半互相固定并且结合,使得作为单面自粘合板17的上边和下边的一对缘部19能够互相叠置。如图9中的箭头所示,这种情况下的单面自粘合板17折叠(以180°的折叠角),使得单面自粘合板17的下半部分能够沿着与干线15平行的折叠线41(参见图8)向上边折回。
在缘部引出位置B附近,固定粘合带31在外部支线27的被覆支线部25侧(图10(a)中的左侧)上缠绕在单面自粘合板17上。即,如图10(b)所示,覆盖干线15和被覆支线部25的单面自粘合板17在折叠状态下由粘合带31固定。从而,在线束411中,能够增大到与覆支线部25的固定力,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支线分支开始位置K的尺寸精度和缘部引出位置B的尺寸精度。
顺便提及,如图10(b)所示,例如,以90°的折叠角沿着与干线15平行的折叠线41(参见图8)折叠覆盖干线15和被覆支线部25的单面自粘合板17。从而,还能够将从干线15分支且从单面自粘合板17露出的外部支线27的引出角(对于沿着干线15的周向的切线(在图11中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切线)的角度)设定为90°。
即,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线束411中,能够根据车体面板的安装部的形状期望地设定从干线15分支并且从单面自粘合板17露出的外部支线27的引出角。因此,提高了将线束411布设于车体面板内的可操作性。
因此,依照根据实施例的各个线束11、211、311、411,能够使支线23的尺寸或方向稳定。
这里,将在下面概括并且列出根据本发明的线束的实施例的前述特征。
[1]一种线束(11),包括:
干线(15);
单面粘合板(单面自粘合板17),其跨过干线(15)粘合到其自身,以互相叠置沿着干线(15)的一对缘部(19),使得干线(15)由单面粘合板(单面自粘合板17)覆盖;和
支线(23),使该支线从干线(15)的中间分支从而向干线(15)倾斜,并且该支线由单面粘合板(单面自粘合板17)夹持并且覆盖,并且从一对缘部(19)之间引出。
[2]根据前述构造[1]的线束(11),其中:
在所述支线(23)的被覆支线部(25)与所述干线(15)之间形成的角度(θ1)小于在所述支线(23)的外部支线(27)与所述一对缘部(19)之间形成的角度(θ2),所述被覆支线部(25)由所述单面粘合板(单面自粘合板17)夹持并且覆盖,所述外部支线(27)从叠置的一对缘部(19)之间引出并且从所述单面粘合板(单面自粘合板17)露出。
[3]根据前述构造[1]或[2]的线束(411),其中:
所述支线(23)的被覆支线部(25)被制成为从所述干线(15)分支从而以锐角向所述干线(15)倾斜,所述被覆支线部(25)具有U型回转状的折叠部(26),所述折叠部沿着所述干线(15)延伸并且比支线分支开始位置(K)更向前。
[4]根据前述构造[1]至[3]的任意一项的线束(411),其中:
所述单面粘合板(单面自粘合板17)沿着与所述干线(15)平行的折叠线(41)折叠,所述单面粘合板粘合到其自身以覆盖所述干线(15)和所述支线(23)的被覆支线部(25)。
顺便提及,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例。能够适当地对本发明进行任意修改、改进等。除此之外,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则前述实施例中的构成部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量、布置位置等不受限制,并且可以期望地设定。
另外,本申请基于2013年8月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申请No.2013-160739),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此处。
工业实用性
依照根据本发明的线束,能够提供能够使得支线的尺寸或方向稳定的线束。
Claims (4)
1.一种线束,包括:
干线;
单面粘合板,该单面粘和板跨过所述干线粘合到其自身,从而使沿着所述干线的一对缘部互相叠置,使得所述干线由所述单面粘合板覆盖;和
支线,使该支线从所述干线的中间分支从而向所述干线倾斜,并且该支线由所述单面粘合板夹持并且覆盖,并且从所述一对缘部之间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在所述支线的被覆支线部与所述干线之间形成的角度小于在所述支线的外部支线与所述一对缘部之间形成的角度,所述被覆支线部由所述单面粘合板夹持并且覆盖,所述外部支线从所述一对缘部之间引出并且从所述单面粘合板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支线的被覆支线部从所述干线分支从而以锐角向所述干线倾斜,所述被覆支线部具有U型回转状的折叠部,所述折叠部沿着所述干线延伸并且比支线分支开始位置更向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单面粘合板沿着与所述干线平行的折叠线折叠,所述单面粘合板粘合到其自身以覆盖所述干线和所述支线的被覆支线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60739A JP6224945B2 (ja) | 2013-08-01 | 2013-08-01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2013-160739 | 2013-08-01 | ||
PCT/JP2014/069927 WO2015016213A1 (ja) | 2013-08-01 | 2014-07-29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08964A true CN105408964A (zh) | 2016-03-16 |
Family
ID=52431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42281.5A Pending CN105408964A (zh) | 2013-08-01 | 2014-07-29 | 线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60144808A1 (zh) |
JP (1) | JP6224945B2 (zh) |
CN (1) | CN105408964A (zh) |
WO (1) | WO201501621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49961A (zh) * | 2018-05-30 | 2019-12-10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电路体以及制造车辆电路体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22850A1 (ja) * | 2015-08-05 | 2017-02-0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システ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6943737B2 (ja) * | 2017-11-21 | 2021-10-06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電線用外装体及び外装体付き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JP7016836B2 (ja) * | 2019-06-10 | 2022-02-0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導電システム |
JP7184019B2 (ja) * | 2019-11-14 | 2022-12-0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配線部材 |
JP7424177B2 (ja) * | 2020-04-13 | 2024-01-30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配線部材 |
US11685322B2 (en) * | 2020-09-04 | 2023-06-27 | Caterpillar Inc. | Wiring harness assembly having 3-dimensional sleeve guid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49106U (zh) * | 1986-03-13 | 1987-09-21 | ||
JPH0670426U (ja) * | 1993-03-02 | 1994-09-30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防水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H1198643A (ja) * | 1997-09-24 | 1999-04-09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分岐部の保護構造 |
JPH11234871A (ja) * | 1998-02-16 | 1999-08-27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分岐部の構造 |
JP2003143731A (ja) * | 2001-11-01 | 2003-05-16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防水構造 |
JP2009001167A (ja) * | 2007-06-21 | 2009-01-0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スプライス部の止水方法および該スプライス部を有する自動車用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
JP2009247070A (ja) * | 2008-03-28 | 2009-10-22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分岐保護シート |
JP2012161234A (ja) * | 2011-01-13 | 2012-08-23 | Yazaki Corp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CN102918730A (zh) * | 2010-06-02 | 2013-02-06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编织屏蔽部件、编织屏蔽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线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88135A (en) * | 1996-09-26 | 1997-11-18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Case for a wire harness having color-coded cable routing lines on adhesive tape |
JPH11176243A (ja) * | 1997-12-08 | 1999-07-02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分岐部構造 |
JP4211982B2 (ja) * | 2003-12-19 | 2009-01-2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分岐部の製造方法 |
-
2013
- 2013-08-01 JP JP2013160739A patent/JP6224945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7-29 CN CN201480042281.5A patent/CN105408964A/zh active Pending
- 2014-07-29 WO PCT/JP2014/069927 patent/WO201501621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
- 2016-01-29 US US15/010,037 patent/US2016014480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49106U (zh) * | 1986-03-13 | 1987-09-21 | ||
JPH0670426U (ja) * | 1993-03-02 | 1994-09-30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防水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H1198643A (ja) * | 1997-09-24 | 1999-04-09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分岐部の保護構造 |
JPH11234871A (ja) * | 1998-02-16 | 1999-08-27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分岐部の構造 |
JP2003143731A (ja) * | 2001-11-01 | 2003-05-16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防水構造 |
JP2009001167A (ja) * | 2007-06-21 | 2009-01-0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スプライス部の止水方法および該スプライス部を有する自動車用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
JP2009247070A (ja) * | 2008-03-28 | 2009-10-22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分岐保護シート |
CN102918730A (zh) * | 2010-06-02 | 2013-02-06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编织屏蔽部件、编织屏蔽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线束 |
JP2012161234A (ja) * | 2011-01-13 | 2012-08-23 | Yazaki Corp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49961A (zh) * | 2018-05-30 | 2019-12-10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电路体以及制造车辆电路体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016213A1 (ja) | 2015-02-05 |
JP2015032434A (ja) | 2015-02-16 |
US20160144808A1 (en) | 2016-05-26 |
JP6224945B2 (ja) | 2017-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08964A (zh) | 线束 | |
US10614929B2 (en) | Wire harness sheet, wire harnes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wire harness | |
JP5824282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
CN104137360B (zh) | 用于线束的片材、线束、以及用于线束的制造方法 | |
JP5848968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シー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並びに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 |
JP6059975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 |
EP3219554B1 (en) | Method for assembling wire harness, interference suppressing member, and wire harness assembly structure | |
CN111937092A (zh) | 线束 | |
CN112740496B (zh) | 布线构件 | |
JP2020044874A (ja)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ルーフライナーへの組付構造、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梱包構造 | |
JP6002402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 |
JP2022093358A (ja) | 結束具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
WO2014038253A1 (ja)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
JP5820119B2 (ja) | 外装シート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組立方法 | |
JP2016165166A (ja) | 保護部材付電線の配設構造及び保護部材付電線 | |
JP2015030785A (ja) | 粘着シー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
JP5756640B2 (ja) | 外装シート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組立方法 | |
JP5574493B2 (ja)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組立方法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
JP2015033207A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 |
JP6353737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分岐部製造方法 | |
JP2021151113A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分岐部保護構造、保護シート及び分岐部保護方法 | |
JP6389675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
JP2020073373A (ja) | 配線部材の組付構造 | |
JP2016201862A (ja) | 防音部材付電線モジュー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