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2309B - 交通工具座椅 - Google Patents
交通工具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12309B CN104512309B CN201410505737.9A CN201410505737A CN104512309B CN 104512309 B CN104512309 B CN 104512309B CN 201410505737 A CN201410505737 A CN 201410505737A CN 104512309 B CN104512309 B CN 1045123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derframe
- otch
- vehicle seat
- seat
- p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5816—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5825—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hooks, staples, clips, snap fasteners or the li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05/00—General mechanical or structural details
- B60N2205/50—Interlocking shaft arrangements trans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hinge mechanisms on both sides of a s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座椅(10),其包括一对侧框架(26、26)和一个下框架(30)。下框架(30)形成为具有其上部敞开的U形截面,在沿着座椅(10)的宽度方向的视图中,U形的前侧区域(30A)的中央部分位置相对于两侧位置向后凹进。切口(32)形成在下框架(30)的在与该一对侧框架(26、26)连接的区域中的端表面中,并且切口从端表面向内侧形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座椅。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如下的交通工具座椅,其包括作为座椅靠背框架布置在左侧和右侧两侧上的一对侧框架和将侧框架的下部位置相互连接的下框架。
背景技术
汽车等的交通工具座椅由用作就座人员用的就坐部的座垫、用作靠背的座椅靠背和支撑头部的头靠制成。座椅靠背具有形成座椅靠背的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布置在左侧和右侧上的一对侧框架、将侧框架的上位置相互连接的上框架和将侧框架的下部位置相互连接的板状下框架布置成框架形状,因此构造座椅靠背框架。座椅靠背能够通过设置在座椅靠背的下部位置中的倾角调节机构沿着前后方向移动,并且与座垫连接。当倾角调节机构的定位机构布置在左侧和右侧上时,互锁旋转轴布置成与上述下框架平行从而将两侧上的定位机构互锁。下框架和互锁旋转轴如下地彼此定位。下框架形成为具有U形截面,并且如此布置,使得U形状的开口到达顶部。然后,互锁旋转轴位于U形状的内侧。因此,即便布置在互锁旋转轴前面的座椅垫片的支撑负荷作用于互锁旋转轴上,座椅垫片的支撑负荷也不直接地作用于互锁旋转轴上,并且对于倾角调节机构的操作无任何妨碍。换言之,当不存在U形下框架的前侧区域时,座椅垫片的支撑负荷由互锁旋转轴以及下框架的后侧区域接收。在这种情形中,例如在交通工具的后碰撞等时,由于由座椅垫片接收的负荷,座椅垫片能够沿着旋转方向向互锁旋转轴施加力,并且倾角调节机构能够被不小心地释放。而且,在通常状态中,在就座的人坐下时,施加到座椅垫片的、就座的人的支撑负荷总是作用于互锁旋转轴上。因此,当倾角调节机构操作时,在互锁旋转轴旋转时支撑负荷用作阻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框架形成为具有U形状截面从而座椅垫片的支撑负荷并不作用于互锁旋转轴上。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当在互锁旋转轴布置在U形状内侧的情况中下框架布置在座椅靠背的下部位置处时,就座的人的臀部的后部当就座的人坐在座垫上时能够接触U形下框架的前侧区域,并且就座的人能够感到不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在图7中所示,考虑了下框架130的U形前侧区域130a可以具有如此形状,其中就座的人的臀部位于此处的中央部分位置X在从座椅宽度方向的视图中从两侧位置Y向后凹进,从而防止了就座的人的臀部的后部与前侧区域130a接触。通过执行塑性变形加工诸如在具有平板形状的钢板上进行压制来形成下框架130。当通过普通压制形成图7所示下框架130时,扩展形状130S是图5B所示形状。换言之,在扩展形状130S中,两侧位置Y的在下框架130的前侧区域130a中的区域从中央部分位置X的区域向前凸出。当从钢板材料挤压切割扩展形状130S时,制备了扩展形状130S能够在其上凸出的矩形钢板材料,并且扩展形状130S被挤压切割。因此,在钢板材料中,从两侧位置Y的区域凹进的、中央部分位置X的区域的部分(图5B中的交叉影线区域)成为所谓的浪费部分,由此降低了产率。换言之,下框架130的扩展形状130S具有宽度方向长度W1和前后方向长度L1。必要的是由于L1定位成从两侧位置Y向前凸出,在中央部分位置X的区域中L1比前后方向长度L2长,并且材料以在中央部分位置X中被示为交叉影线部分的数量被浪费,由此降低了产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座椅,其中即使当中央部分位置从两侧位置向后凹进时下框架的前侧区域仍然能够从矩形展开形状形成,由此改进产率。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交通工具座椅包括一对侧框架和一下框架。下框架形成为具有U形截面,U形截面的上部是敞开的。U形状的前侧区域的中央部分位置相对于在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视图中的两侧位置向后凹进。切口形成在下框架的、与该一对侧框架连接的区域中的端表面中,并且从端表面到内侧地形成切口。由于该切口,从矩形展开形状通过塑性变形加工形成下框架从而前侧区域的中央部分位置和两侧位置沿着前后方向是不同的并且中央部分位置相对于两侧位置向后凹进。在以上方面中,在下框架的端表面中形成的切口可以形成在U形截面的下部位置中。此外,在以上方面中,下框架可以通过焊接被固定并且连接到侧框架,并且焊点可以至少被设定为夹着切口的点。在以上结构中,当下框架连接到侧框架时,切口可以成为连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当就座的人坐着时臀部位于此处的、下框架的前侧区域的中央部分位置相对于中央部分位置的两侧位置向后凹进。因此,尽可能多地防止就座的人的臀部与下框架接触是可能的。结果,使得能够在有利的状况中就座。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切口在下框架的连接端表面中向内侧形成。由于该切口,从矩形展开形状通过塑性变形加工形成下框架从而前侧区域的中央部分位置和两侧位置沿着前后方向是不同的,并且中央部分位置相对于两侧位置向后凹进。因此,消除材料浪费是可能的,由此改进产率。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即使在其中下框架的前侧区域的中央部分位置相对于两侧位置向后凹进的情形中,因为切口设置在端表面上,所以在形成之前具有矩形展开形状仍然是可能的。因此,产率得到改进。
附图说明
将在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类似的数字表示类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示出其中布置形成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的骨架的座垫框架和座椅靠背框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其中在构造根据该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框架的侧框架和下框架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区域被分解的状态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其中图1所示连接结构的区域被连接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其中布置座椅靠背的下部位置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
图5A是其中当在其中形成切口的情形中执行下框架的扩展形状的挤压切割时排列下框架的状态的布局图,并且图5B是其中当在其中未形成切口的情形中执行下框架的扩展形状的挤压切割时排列下框架的状态的布局图;
图6是示出切口的修改实例的视图;并且
图7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下框架的形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通过使用附图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说明中的方向表述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解释了由坐在座椅上的就座的人观察的方向。图1示出其中布置交通工具座椅10(在下文中,还简单地被称作“座椅10”)的座垫框架16和座椅靠背框架18的状态,交通工具座椅10表示为汽车中的座椅。座椅10由为就座的人用作就坐部的座垫12、用作靠背的座椅靠背14和支撑头部的头靠(未示出)构造。座垫框架16形成座垫12的骨架,并且座椅靠背框架18形成座椅靠背14的骨架。座椅靠背14被倾角调节机构20在座椅靠背14的下部位置处与座垫12的后位置连接从而座椅靠背14能够沿着前后方向倾斜。根据这个实施例的倾角调节机构20包括用于使位置倾斜并且分别地布置在左侧和右侧上的定位机构22。为了互锁左侧和右侧上的定位机构22,互锁旋转轴24布置在左侧和右侧上的倾角调节机构20、20之间并且与它们连接。形成座椅靠背14的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18由布置在左侧和右侧上的侧框架26、26、布置在上部位置上的上框架28和布置在下部位置上的下框架30构造,并且形成为框架形状。图2和图3是从座椅靠背框架18提取的侧框架26和下框架30的视图,并且示出在两个侧框架26和下框架30之间的连接结构。图2示出分解状态,并且图3示出连接状态。侧框架26形成为板状长的形状,并且通过弯曲侧框架26的端部形成凸缘部26a。凸缘部26a从通过侧框架26的下部位置的两端连续地形成。然而,在下部位置处的部分26b中不存在凸缘部分26a。
通过平板形板部件的塑性变形加工,下框架30形成为具有U形截面。因为下框架30具有U形状,所以下框架30由前侧区域30A、后侧区域30B和底表面区域30C形成。如在图2和图3中所示,下框架30通过将下框架30的端部迭加在侧框架26的下部中形成的、拱形凸缘部26a的内表面上并且焊接到一起而与侧框架26连接。存在由x标记的三个焊点27,并且在以后描述的切口32的两侧上的位置处执行焊接。如在图1中所示将左侧和右侧上的倾角调节机构相互连接的互锁旋转轴24布置在下框架30的U形状截面的内部位置处。因此,如在图4中所示,即使当沿着向后方向的负荷作用于布置在这些部件30、24前面的座椅垫片34上时,座椅垫片34的负荷仍然由下框架30的前侧区域30A接收,并且防止了座椅垫片34与互锁旋转轴24接触,由此对于互锁旋转轴的操作不产生任何影响。在下框架30的U形前侧区域30A中,就座的人的臀部位于此处的、在沿着座椅10的宽度方向的视图中的中央部分位置X布置在从两侧位置Y向后凹进的位置处。因此,当就座的人的臀部位于座垫12上时,下框架30并不成为障碍物。下框架30的、与侧框架26连接的部分形成为大的拱形形状,其中下框架30的两侧位置Y向前定位。在改进在下框架30和侧框架26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相应地座椅靠背框架18的框架形状的刚度方面,这是有利的。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从下框架30的两端向内侧形成的切口32,使得在其中前侧区域30A中的两侧位置Y从中央部分位置X向前定位的下框架30的形状是可能的。如在图2和图3中充分示出地,切口32形成在U形状的前侧区域30A和底表面区域30C之间的边界位置处。然后,切口32形成在与侧框架26的前述部分26b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当下框架30的两端与侧框架26的下部位置连接时在前述部分26b中不存在凸缘部件26a。当下框架30和侧框架26这两者相互连接时,部分26b和切口32成为连通孔。通过连通孔,安装在座椅靠背14内侧配备的设备是可能的。在该实施例中,用于操作倾角调节机构20的马达(未示出)配备在连通孔的上位置处,并且连通孔被用于安装马达。
接着,解释如何形成根据这个实施例的下框架30。如在图5A中所示,通常,通过对下框架30的扩展形状30K执行冲压切割而形成根据这个实施例的下框架30,通过对从轧制钢板材料拉出的平板形部件进行压制等形成下框架30的扩展形状30K。根据这个实施例的扩展形状30K具有长方形形状,其带有宽度方向长度W1和前后方向长度L2,并且切口32沿着宽度方向从端表面向内侧形成。如之前所述,切口32形成在前侧区域30A和底表面区域30C之间的边界位置处。根据两侧位置Y的长度选择切口32向内侧的切割长度。首先通过塑性变形诸如挤压成型形成具有扩展形状30K的下框架30从而中央部分位置X具有U形截面。此后,前侧区域30A的、带有切口32的两侧位置Y向前变形,由此形成图2所示下框架30的形状。换言之,中央部分位置X相对于两侧位置Y向后凹进。如在图2中所示形成的下框架30在如在图3中所示在由x标记的三个焊点27处焊接,并且联结和结合到侧框架26。如之前所述,在位于切口32的两侧上的焊点27处执行焊接。因此,即使带有切口32,结合仍然是牢固的。
如之前所述,根据该实施例的下框架30的扩展形状30K具有长方形形状。因此,当从钢板材料切出扩展形状30K时,消除在图5B所示扩展形状130S的情形中由交叉影线示出的浪费是可能的,由此改进产率。
已经解释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被以各种其它形式实施。例如,类似图6所示修改实例地,对于切口32考虑了各种其它形状。根据图6所示修改实例的切口是在内侧上更宽的梯形形状。
Claims (4)
1.一种交通工具座椅,所述交通工具座椅包括:一对侧框架,所述一对侧框架作为座椅靠背框架布置在左侧和右侧两侧上;以及下框架,所述下框架将所述侧框架的下部位置相互连接,所述交通工具座椅的特征在于:
所述下框架(30)被形成为具有U形截面,所述U形截面的上部是敞开的,所述下框架(30)的U形的前侧区域(30A)的在所述交通工具座椅(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位置相对于在所述交通工具座椅(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位置向后凹进,
一对切口(32)分别被形成在所述下框架(30)的在与所述一对侧框架(26)相连接的区域中的端表面中,所述一对切口从所述端表面向内侧形成,
其中,由于所述一对切口(32),所述下框架(30)从矩形展开形状的平板形板部件通过塑性变形加工而形成,使得所述前侧区域(30A)的所述中央部分位置和所述两侧位置在前后方向上是不同的,并且所述中央部分位置相对于所述两侧位置向后凹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所述切口(32)被形成在所述U形截面的下部位置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
所述下框架(30)通过焊接被固定且连接到所述侧框架(26),并且
焊点至少是夹着所述切口(32)的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
所述下框架(30)被连接到所述侧框架(26),使得所述切口(32)形成连通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04171A JP6133188B2 (ja) | 2013-09-30 | 2013-09-30 | 乗物用シート |
JP2013-204171 | 2013-09-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12309A CN104512309A (zh) | 2015-04-15 |
CN104512309B true CN104512309B (zh) | 2017-10-13 |
Family
ID=52673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505737.9A Active CN104512309B (zh) | 2013-09-30 | 2014-09-26 | 交通工具座椅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40571B2 (zh) |
JP (1) | JP6133188B2 (zh) |
CN (1) | CN104512309B (zh) |
DE (1) | DE10201421917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18324B2 (ja) | 2014-01-29 | 2017-10-25 |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フレーム成形方法、シートフレームおよび車両用シート |
JP6649571B2 (ja) * | 2015-04-22 | 2020-02-19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JP6572972B2 (ja) * | 2015-04-27 | 2019-09-11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
US10202268B2 (en) * | 2015-07-20 | 2019-02-12 | Honda Motor Co., Ltd. | Aligner chair, support system including the aligner chair and method for suspending the aligner chair from a lift |
US10369907B2 (en) * | 2015-08-04 | 2019-08-06 | Ts Tech Co., Ltd. | Seat frame for vehicle |
JP6617063B2 (ja) * | 2016-03-16 | 2019-12-04 |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 車両用シート |
US10166894B2 (en) * | 2016-06-09 | 2019-01-0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eatback comfort carrier |
JP6506321B2 (ja) * | 2017-02-02 | 2019-04-24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フレーム |
JP7108215B2 (ja) * | 2021-02-03 | 2022-07-28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FR3121646B1 (fr) * | 2021-04-08 | 2024-09-20 |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 Procédé pour assembler un tube dans une pièce d’armature de siège de véhicule et assemblage d’un tube dans une pièce d’armature de siège de véhicu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905215C2 (de) | 1999-02-09 | 2002-01-31 | Wolfgang Lortz | Sitz |
US20040113481A1 (en) * | 2002-09-13 | 2004-06-17 | Mohammad Saberan | Vehicle seat frame |
JP2008067722A (ja) | 2003-03-31 | 2008-03-27 | T S Tec Kk | 超高張力鋼板製自動車用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
DE602004028715D1 (de) * | 2003-03-31 | 2010-09-30 | Ts Tech Co Ltd | Sitzrückenlehnenrahmen für fahrzeugsitz |
US7644987B2 (en) * | 2004-09-27 | 2010-01-12 | Lear Corporation | Vehicle seat having active head restraint system |
US7159934B2 (en) * | 2004-10-01 | 2007-01-09 | Lear Corporation | Vehicle seat and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
WO2006055616A1 (en) * | 2004-11-18 | 2006-05-26 |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 Seat frame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
DE102007016690A1 (de) * | 2006-10-27 | 2008-04-30 | Johnson Controls Gmbh | Strukturelement für Fahrzeugsitz |
DE102007013341A1 (de) | 2007-03-02 | 2008-09-04 | L & P Swiss Holding Company |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nbringen einer Lordosenstützvorrichtung an einem Sitzrahmen sowie entsprechende Lordosenstützvorrichtung |
JP4973291B2 (ja) * | 2007-04-10 | 2012-07-11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サイドフレーム構造 |
WO2009056294A1 (de) | 2007-10-29 | 2009-05-07 | Johnson Controls Gmbh | Strukturelement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
KR101047563B1 (ko) * | 2007-12-14 | 2011-07-07 |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시트백프레임 어셈블리 |
IT1390916B1 (it) | 2008-08-01 | 2011-10-19 | Lear Corp Italia S R L A Socio Unico | Metodo per l'assemblaggio di un telaio di sedile anteriore di veicolo |
EP2421675A4 (en) * | 2009-04-21 | 2017-06-21 |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 Seat frame and method of forming using a laser warmed adhesive |
US9010855B2 (en) * | 2010-09-17 | 2015-04-21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seat |
JP5577204B2 (ja) * | 2010-09-17 | 2014-08-2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DE102010049328A1 (de) | 2010-10-19 | 2012-04-19 | Keiper Gmbh & Co. Kg |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itz |
JP5666279B2 (ja) * | 2010-12-15 | 2015-02-12 |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構造 |
JP2014502583A (ja) * | 2011-01-14 | 2014-02-03 | ジョンソン コントロールズ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 一部品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及び製造方法 |
US9376043B2 (en) * | 2011-11-14 | 2016-06-28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Cushion pan for a vehicle seat assembly |
-
2013
- 2013-09-30 JP JP2013204171A patent/JP6133188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9-22 US US14/492,555 patent/US9440571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9-23 DE DE102014219177.7A patent/DE102014219177A1/de active Pending
- 2014-09-26 CN CN201410505737.9A patent/CN10451230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4219177A1 (de) | 2015-04-02 |
CN104512309A (zh) | 2015-04-15 |
JP2015067174A (ja) | 2015-04-13 |
US9440571B2 (en) | 2016-09-13 |
US20150091359A1 (en) | 2015-04-02 |
JP6133188B2 (ja) | 2017-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12309B (zh) | 交通工具座椅 | |
JP5584503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EP1916149B1 (en) | Frame structure of seatback for vehicle | |
JP5292004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DE102008049288B4 (de) | Rahmenkonstruktion für ein Fahrzeug | |
CN207291770U (zh) | 交通工具用座椅用靠背框架 | |
JP2010046162A (ja) |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のフレーム構造及び該構造を有する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 | |
WO2012043560A1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2020040444A (ja) | 車体のクロスメンバおよびクロスメンバの製造方法 | |
KR101526397B1 (ko) | 차체 시트 장착부 보강구조 | |
JP5123901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 |
JP6005195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6780404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2022168254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US20180037147A1 (en) | Conveyance seat | |
JP2020093616A (ja) |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 |
JP5297055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2010221957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5710199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2013086772A (ja) | 車両下部構造 | |
JP2008247175A (ja) | 車両の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フレーム | |
JP6697213B2 (ja) | シート構造 | |
JP6303983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 |
JP2023051667A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2023090376A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