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957857A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7857A
CN103957857A CN201280058565.4A CN201280058565A CN103957857A CN 103957857 A CN103957857 A CN 103957857A CN 201280058565 A CN201280058565 A CN 201280058565A CN 103957857 A CN103957857 A CN 103957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uberance
absorbent
absorbent commodity
absorber
level 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85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57857B (zh
Inventor
石桥京子
川口宏子
内山泰树
长原进介
大西玲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57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7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57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7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nappies
    • A61F13/496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nappies in the form of pants or brie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of the pad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04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the top sheet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cross-section, e.g. corrugations, embossments,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of the pad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04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the top sheet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cross-section, e.g. corrugations, embossments,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 A61F13/51108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the top sheet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cross-section, e.g. corrugations, embossments,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the top sheet having corrugations or embossments having one axis relatively longer than the other axis, e.g. forming channels or grooves in a longitudinal dir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4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13/537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acilitating or inhibiting flow in one direction or plane, e.g. a wicking layer
    • A61F13/53708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acilitating or inhibiting flow in one direction or plane, e.g. a wicking layer the layer having a promotional function on liquid propagation in at least one direction
    • A61F13/5371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acilitating or inhibiting flow in one direction or plane, e.g. a wicking layer the layer having a promotional function on liquid propagation in at least one direction the layer having a promotional function on liquid propagation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表面片、背面片以及介于两片间的吸收体,表面片具有向液体供给侧的第一面侧突出且具有内部空间的第一突出部、以及向第一面侧的相反侧的第二面侧突出且具有内部空间的第二突出部,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在该表面片的整面范围内沿着俯视交叉的不同方向的各方向交替地连续配置,在第二突出部的顶部与该第二突出部的开口部之间具有环状构造的壁部,壁部在连结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部与该第二突出部的开口部的方向上具有纤维取向性,吸收体具有第一坪量部、以及坪量比第一坪量部的坪量低且包围第一坪量部的第二坪量部,该吸收体与表面片的第二突出部的顶部相接配置,并且,该吸收体具有从背面片侧向表面片侧凹陷且以第二坪量部为底面的至少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槽形的凹部,相邻的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凹部配置在隔着第二坪量部而彼此对置的位置。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生理用卫生巾、护垫、一次性尿布这样的吸收性物品通常与穿着者的肌肤直接接触而使用。这种情况下,尤其大多用于如容易发生肌肤粗糙的位置,并且有时会长时间穿着。因此,期望肌肤接触感优异的物品。另一方面,作为基本功能,对于这种吸收性物品要求液体吸收性以及液体保持性。
作为现有的吸收性物品,如图10所示,具有在吸收体3上配有扁平的表面片1而成的结构。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由上层片以及下层片构成、且具有内部成为空洞的多个凸部的表面片。在该表面片中,上述凸部的底面为矩形,凸部整体为长方体状或者四角锥台状。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下述表面片:在表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中,多列垄部与槽部交替组合,垄部呈凸状弯曲,槽部呈凹状弯曲,在槽部上隔有间隔地配有多个开孔部。在该开孔部的周缘部具有从该表面片的表面朝向背面而立起的立体肋部。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下述吸收性物品用的表面片:在肌肤侧配置的第一纤维层与在吸收体侧配置的第二纤维层层叠而通过规定图案的接合部进行局部接合,第一纤维层的所述接合部以外的部分在肌肤侧形成凸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742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9-29940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0004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中,
具有:配置在肌肤抵接面侧的表面片、配置在非肌肤抵接面侧的背面片、以及介于所述两片间的吸收体,
所述表面片具有向液体供给侧的第一面侧突出且具有内部空间的第一突出部、以及向所述第一面侧的相反侧的第二面侧突出且具有内部空间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在该表面片的整面范围内沿着俯视交叉的不同方向的各方向交替地连续配置,在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部与该第二突出部的开口部之间具有环状构造的壁部,所述壁部在连结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部与该第二突出部的开口部的方向上具有纤维取向性,
所述吸收体具有第一坪量部、以及坪量比所述第一坪量部的坪量低且包围所述第一坪量部的第二坪量部,该吸收体与所述表面片的第二突出部的顶部相接配置,并且,该吸收体具有从所述背面片侧向所述表面片凹陷且以所述第二坪量部为底面的至少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槽形的凹部,
相邻的所述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凹部配置在隔着所述第二坪量部而彼此对置的位置。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以及优点能够通过适当参照附图,由下述的记载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一实施方式的附图,(1)是表示吸收性物品的吸收性主体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2)是表示表面片的各部分的尺寸测定位置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所涉及的表面片的从第一面侧观察的突出部的优选平面配设的一个例子的等高线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所涉及的表面片的从第一面侧观察的突出部的平面布局的变形例的等高线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优选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优选的一个例子的平面配设图。
图6是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对供给到表面片上的液体较少的情况下的液体移动进行表示的概略结构剖视图。
图7是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对供给到表面片上的液体较多的情况下的液体移动进行表示的概略结构剖视图。
图8是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对供给到表面片上的液体进一步增多的情况下的液体移动进行表示的概略结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内裤型穿着用物品的优选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表面片与吸收体的一个例子的附图,(1)是分解立体图,(2)是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高具有凹凸的表面片的透液性、并提高吸收体内的液体扩散性的吸收性物品。
参照图1~图5,以下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各结构部件标注符号而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具有以下说明的基本结构。即,具备吸收性主体4,该吸收性主体4具有在肌肤抵接面侧配置的透液性的表面片1、在非肌肤抵接面侧配置的不透液性的背面片2、以及介于表面片1与背面片2之间的具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也称作吸收性芯。)3。
上述吸收性主体4能够使用通常这类尿布等所使用的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定。
表面片1优选由透液性无纺布形成。作为透液性无纺布,为被称作热风无纺布、点粘合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立体赋形无纺布的无纺布,其纤维优选使用聚丙烯的单纤维、聚丙烯与聚乙烯的复合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聚乙烯的复合纤维等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纤维。
上述背面片2只要具有防水性且具有透湿性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下述多孔性薄膜:对疏水性的热塑性树脂与由碳酸钙等构成的微小无机填充物或不具有互溶性的有机高分子等进行熔融混炼而形成薄膜,将该薄膜沿单轴或者双轴延伸而获得上述多孔性薄膜。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举出聚烯烃。作为该聚烯烃,可举出高密度或低密度聚乙烯、线状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等,可以将上述材料单独或者混合使用。
在吸收体3中,例如能够使用纤维集合体或者合用该纤维集合体与吸收性聚合物而成的物质等。作为构成纤维集合体的纤维,可以使用纸浆纤维等亲水性天然纤维、合成纤维(优选实施过亲水化处理的纤维)等。坪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50g/m2以上且500g/m2以下。也可以使用覆盖吸收体3的覆盖片。作为该覆盖片,可以使用亲水性的纸巾等薄纸(薄页纸)、由棉或人造丝等亲水性纤维构成的无纺布、对合成树脂的纤维实施亲水化处理而成的无纺布(纺粘-熔喷-纺粘(SMS)、纺粘-熔喷-熔喷-纺粘(SMMS)、纺粘-纺粘-熔喷-纺粘(SSMS)等复合无纺布)等。
以下,说明上述表面片1的详细内容。
表面片1在其整面范围内,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有向液体供给侧的第一面(表面)侧Z1突出的第一突出部11以及向该第一面侧Z1的相反侧的第二面(背面)侧Z2突出的第二突出部12。该第一、第二突出部11、12的平面配设例的详细内容见后述。优选上述第一面侧Z1朝向穿着者的肌面侧,上述第二面侧Z2配置在吸收性物品内部的吸收体3侧。以下,假设第一面侧Z1朝向穿着者的肌面进行使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二突出部12的顶部12T(以下,也称作第二顶部12T。)与其开口部12H之间存在壁部13。该壁部13在第二突出部12中形成环状构造。构成壁部13的纤维主要在连结第二顶部12T与其开口部12H的边缘部的方向(图1所示的双箭头方向)上具有纤维取向性。换言之,具有从第二顶部12T朝向外侧那样的放射状的纤维取向性。因而,纤维以在第二突出部12的范围内从壁部13沿着该片的面的面方向朝向第二顶部12T而收缩的方式取向。这样,通过具有从第二顶部12T朝向外侧呈放射状的纤维取向性,对后述的液体转移具有驱动作用,并且具有优异的缓冲性。换句话说,第一、第二突出部11、12具有优异的透液性,并且实现不易崩坏、即便发生变形也容易恢复这样的作用。
另外,壁部13与第一突出部1的顶部11T(以下,也称为第一顶部11T。)、第二突出部12的顶部12T相比纤维量较少。另外,第一、第二顶部11T、12T与壁部13相比密度较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形成有凹凸的表面片1的纤维量在微小区域内的变化较大,因此难以确定,壁部13与第一、第二顶部11T、12T的纤维量可以通过测量纤维间距离而推测相对大小。具体来说,由于纤维间距离增长时纤维所占的比例变小,因此与纤维间距离较短的构造相比,纤维量减少。
另外,通过测量表面片1各微小部位处的厚度,根据厚度和纤维量的推测大小能够相对地比较密度的高低。相对于利用纤维间距离来相对地判断的纤维量的大小,根据厚度方向的观察能够评价出纤维重叠的状态为紧贴(厚度较薄)还是分离(厚度较厚)。具体来说,利用纤维间距离可以进行如下推断:通过比较纤维所围成的圆形的空洞在厚度方向上展开而成的圆筒的体积,能够进行密度的相对比较,纤维间距离为直径且厚度为高度的一个圆筒体的体积越大,则密度越低。
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壁部13中的纤维间距离对大量吸收时的表面片的液体透过难易造成影响,壁部13的纤维间距离以及厚度对构造的稳定性造成影响。需要说明的是,纤维间距离与厚度的优选范围见后述。
以下,对上述第一、第二突出部11、12的具体形状例进行说明。
将第一、第二顶部11T、12T形成为具有圆角的圆锥台或半球。更详细来说,第一突出部11的突出形状与其说尖锐而更接近半球,另一方面,第二突出部12的突出形状成为更尖锐且在顶部具有圆角的圆锥或圆锥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突出部11、1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形状,也可以是任意的突出形态。例如,能够采用各种锥体形状。例如,本说明书中的锥体形状广泛包括圆锥、圆锥台、棱锥、棱锥台、斜圆锥等。
上述第一、第二突出部11、12具有与其外形相似的、在顶部具有圆角的圆锥台或半球的内部空间11S、12S。各个内部空间11S、12S被连结相邻的第一突出部11的第一顶部11T的棱部14隔开,形成不连续的空间。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第一、第二突出部11、12的各顶部11T、12T与各个开口部11H、12H之间,构成有壁部13,形成经由该壁部13及上述棱部14来使第一、第二突出部11、12连续的片构造。
本发明中的表面片1整体(第一顶部11T~第二顶部12T)的表观上的厚度(以下为片表观厚度t10)没有特别限制,但从对吸收性物品给予良好的缓冲感的观点来说,为1.0mm以上且9.0mm以下,优选为1.5mm以上且7.0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上且6.0mm以下。另外,从兼具缓冲性与光滑度的观点来说,从第一顶部11T到棱部14的最低位置之间的第一突出部11的表观厚度(第一顶部11T的表观厚度t11)为0.1mm以上且3.0mm以下,优选为0.3mm以上且2.5mm以下,更优选为0.5mm以上且2.0mm以下。位于壁部13与第二突出部的顶部12T(从棱部14到第二顶部12T)之间的第二突出部12成为由壁部13围起的杯状,该形状中的第二突出部12的表观厚度(以下为杯部高度Hc)为0.5mm以上且8.0mm以下,优选为0.7mm以上且7.0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上且5.0mm以下。
关于第一顶部11T、第二顶部12T以及壁部13各部分处的表面片的厚度,与第一顶部11T以及第二顶部12T相比壁部13较薄,第一顶部11T的厚度t111为0.5mm以上且2.0mm以下,另外,壁部13的距离肌肤侧的面1/3的部位的厚度t131为0.1mm以上且0.7mm以下,距离肌肤侧的面2/3的部位处的厚度t132为0.5mm~1.0mm。此时,当一次性排泄尿等大量液体时,液体从第二顶部12T转移至吸收体3,从而液体从杯部溢出而向吸收体3传递的量压倒性地多,因此第二顶部12T的厚度t121对转移大量液体时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杯部不会在压力下崩坏。即,从形状保持的观点来说,通过使壁部13的杯部下部(在此为表观厚度(杯部高度Hc)的距离第二突出部12的顶部12T的1/3部位处)的厚度(厚度t132)处于上述范围内,从而形成形状保持所必要的纤维构造。
另外,在第一顶部11T与壁部13中,俯视时的纤维的取向性、纤维间的间隙的大小(纤维间距离)不同。由后述的方法测定的纤维取向以针对第一顶部11T而将表面片1的MD方向作为取向性测量时的角度0°的方式进行测量。在图2所示那样的位置的情况下,在第一顶部11T的沿与MD取向正交的方向相邻的壁部13中的取向角度通过将连结第一顶部11T与第二顶部12T的假想线方向设为90°而求出取向角度。上述壁部13中的取向角度在从0°以上且360°以下修正(变换)为0°以上且180°的角度范围的情况下,具有沿着连结第一顶部11T与第二顶部12T的假想线方向那样的(假想线方向±30°左右以内)纤维的取向角度。
对于壁部13中的取向性的测量,与测量表面片1的沿MD方向相连的部位相比,测量与MD方向错开的方向更容易观察纤维取向性的变化。因此,与第一顶部11T邻接的壁部13在如图3所示那样的配置的情况下,以将连结第一顶部11T与第二顶部12T的假想线和MD方向的交叉角度位于90°±45°方向的部分作为对象、并将连结第一顶部11T与第二顶部12T的假想线的方向设为90°的方式进行后述的纤维取向的测量。
另外,壁部13的取向强度更优选为1.05以上。关于第一顶部11T的取向强度,没有特别规定,但更期望低于壁部13。通过使取向角度在上述的相邻位置下的顶部11T、12T与壁部13中不同,在壁部13中纤维以向第二顶部12T侧收缩的方式取向。另外,通过使壁部13的取向强度高,当液体大量排泄而使壁部13的纤维含水时,能够使纤维彼此的间隔张开,将液体一下子交接到吸收体3。从光滑度的观点来说,第一顶部11T中的平均纤维间距离优选为1μm以上且4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上且30μm以下。另外,壁部13中的平均纤维间距离大于第一顶部11T,从使液体通过的观点来说,优选为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上且80μm以下。另外,从维持壁部13的构造的观点、吸收大量液体时向内部空间12S内移动的观点来说,40μm以上的纤维间距离的个数比例优选为5%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上且30%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突出部11以及第二突出部12的纤维的取向性在利用基于通常的梳理法的网状物形成以及基于热风等制法的无纺布化而进行制造的情况下,具有沿无纺布的长度方向排列那样的纤维的取向角度,取向强度根据目的而能够取到1以上且1.7以下的范围。即,当纤维的取向较强(取向强度较高)时纤维的排列矢量朝向取向角度方向。即,由于更多的纤维朝向取向角度方向,因此加工时的举动变得容易稳定。相反,当纤维的取向强度较低时,纤维的方向分散,通常能够设定为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的强度比接近1,取得强度的平衡。通常,从纤维的卷绕难易的观点出发,对纤维实施蜷曲,由此无纺布沿长度方向排列并且也容易具有随机的取向性,相对于长度方向显示0°±50°左右的取向角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中的表面片1的壁部13与第一、第二突出部11、12的纤维的取向角度无关,或者从第一、第二突出部11、12的纤维取向角度改变较大的角度而在第二突出部12方向上具有取向性,从而实现所述效果。
接下来,参照图2以及图3,对上述的第一、第二突出部11、12的优选平面配设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第一配设例中,在表面片1的整面范围内,上述第一、第二突出部11、12配置为在作为在表面片1的整面范围内俯视交叉的不同方向的、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各自上交替地连续。该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的交叉角优选为30°~90°(正交),图示例为90°。并且,相邻的第一突出部11间形成棱部14。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第二突出部11、12的排列形态并不限定于所述图2所示的结构。例如图3所示,也可以将第二突出部12作为中心在六边形的顶点上配置六个第一突出部11,将该图案结构在表面片1的面内全部区域进行排列。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突出部11的数量超出第二突出部12的数量,因此产生第一突出部11彼此邻接的状态,但只要整体构成连续的片状态,由于在作为俯视交叉的不同方向的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W各自上交替地连续配置,因此上述形态的排列也包含于第一突出部11与第二突出部12“交替”地排列这样的意思中。
具有如上所述地配设的第一、第二突出部11、12的表面片1不具有弯曲部,由整体连续的曲面构成。
如此,上述表面片1优选具有在面方向上连续的构造。该“连续”是指不具有断续的部分和小孔。但是,纤维间的间隙那样的微小孔不包含于上述小孔中。上述小孔可以定义为例如其孔径在相当于圆的直径时为1mm以上。
接下来,参照图4以及所述图1对上述吸收体3的优选的一结构例进行说明。
上述吸收体3存在连续的第二坪量部32以及坪量高于该第二坪量部32的第一坪量部31,第一坪量部31被第二坪量部32围起。另外,具有从背面片2侧向表面片1侧凹陷而将第二坪量部32作为底面的至少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槽状的凹部33。该凹部33配置在吸收体3的与表面片1侧相反的背面片2侧,相邻的第一、第二突出部11、12的一部分与凹部33配置在隔着吸收体3彼此对置的位置。上述第二坪量部32配置为包围第一坪量部31,在第一坪量部31间的第二坪量部32的背面片侧配置有槽状的凹部33。因而,吸收体3构成为第一坪量部31厚于第二坪量部32。并且,表面片1侧(附图上侧)的吸收体3的面大致成为平坦面。另外第一坪量部31与第二坪量部32相比密度较高。密度的优选范围没有特别限定,但第一坪量部31优选处于0.03g/cm3以上且0.50g/cm3以下的范围,更优选处于0.05g/cm3以上且0.40g/cm3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处于0.07g/cm3以上且0.30g/cm3以下的范围,第二坪量部32优选处于0.01g/cm3以上且0.15g/cm3以下的范围,更优选处于0.03g/cm3以上且0.12g/cm3以下的范围。
如此,由于凹部33从表面片1侧的相反侧的背面片2侧配置于吸收体3,因此向表面片1的表面供给的液体从第二突出部12转移至第一突出部11的内部空间11S,从表面片1侧被吸收体3吸收。而且,从吸收体3的第二坪量部32直接、或者从第二坪量部32通过第一坪量部31壁面向凹部33导入,转移到凹部33。这样,暂时导入到第二坪量部32的液体在此被吸收一定量,此外没有被吸收完的量转移至凹部33。如果在凹部33配置于表面片1侧的情况下,液体直接转移至凹部,没有完全进入凹部的液体溢出而成为泄露的重要因素。因而,期望将凹部33配置在表面片1的相反侧。
另外,表面片1侧的吸收体3面为平面状,由此,即便是基于第一、第二突出部11、12形成的具有凹凸的表面片1,也能够可靠地使第二顶部12T与吸收体3相接,因此与表面片1的基于热熔粘接剂(未图示)的粘接性变得优良。该热熔粘接剂以形成具有间隙的涂敷面的方式、例如呈螺旋状附着,因此从第二突出部12内向吸收体3的液体转移不会被粘接剂阻碍。另外,通过使用制成具有间隙的涂敷面的热熔粘接剂,确保表面片1与吸收体3的一体性并且追随性变得良好,在与第二突出部12的粘接中局部地配置强弱,因此能维持吸收性物品的柔软性。需要说明的是,粘接性可以通过片间的剥离强度来评价,该剥离强度优选为0.1cN以上且50cN以下,更优选为0.5cN以上且10cN以下。当剥离强度低于0.1cN时,难以发生少量吸收时的液体从表面片1向吸收体3的移动,当剥离强度高于50cN时,表面片1的表观厚度容易减少,难以实现大量吸收时的效果。
另外,由于第一坪量部31比第二坪量部32密度高,因此会从第二坪量部32向第一坪量部31进行液体转移,但从第一坪量部31向第二坪量部32的液体转移较少。因而,被第一坪量部31吸收的液体不易返回。即,液体保持性提高。
接下来,参照图5对上述吸收体3的由凹部构成的槽的优选配设例进行说明。
如图5(1)所示,在该吸收体3的与上述表面片1(参照图1)侧相反的背面侧,作为至少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槽状的凹部33而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凹部33A、33B、33C。
具体来说,上述吸收体3在其长度方向L上由三个部分构成。具有被划分为中间部的第一吸收部3A、配置在该第一吸收部3A的一方侧的第二吸收部3B以及配置在第一吸收部3A的另一方侧的第三吸收部3C。因而,第一吸收部3A配置在第二吸收部3B与第三吸收部3C之间。另外,吸收体3的外形也可以是长方形,但更优选构成为以与穿着者的大腿部的根部配合的方式,沿宽度方向D(以下,宽度方向D是指与上述长度方向L正交的方向。)在第一吸收部3A处中间变细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第三吸收部3A、3B、3C仅区分表示吸收体3的区域,并非在各自的吸收部分离的部分。另外,在吸收体3例如安装于尿布的吸收性物品而进行穿着时,第一吸收部3A配置于胯裆部,例如第二吸收部3B配置于腹侧,第三吸收部3C配置于背侧。或者,第二吸收部3B配置于背侧,第三吸收部3C配置于腹侧。
在第一吸收部3A处主要配置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第一凹部33A,各第一凹部33A位于俯视下的第一吸收部3A的侧周的内侧且主要沿长度方向L配置。在此,“在第一吸收部3A处主要配置有多个第一凹部33A”是指,除了在第一吸收部3A处仅配置有第一凹部33A的情况之外,也包含一部分配置有第二凹部33B、第三凹部33C的情况。另外,“主要沿长度方向L配置”是指,除了仅沿长度方向L配置的情况之外,也包含一部分沿其他方向配置的情况。另外,在第二、第三吸收部3B、3C中分别主要配置第二、第三凹部33B、33C,各第二、第三凹部33B、33C相对于长度方向L主要沿倾斜方向配置。在此,“在第二、第三吸收部3B、3C中分别主要配置第二、第三凹部33B、33C”是指,除了仅配置第二、第三凹部33B、33C的情况之外,也包含一部分配置第一凹部33A的情况。“主要沿倾斜方向配置”是指,也可以将一部分沿除此之外的方向配置,作为倾斜方向的具体例,配置为倾斜格子状。因而,第一凹部33A与第二、第三凹部33B、33C的凹部的配置形态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部33A的一部分也可以配置于第二、第三吸收部3B、3C的一部分。例如,根据第一、第二吸收部3A、3B间的交界的设定位置,第二凹部33B的一部分配置于第一吸收部3A的一部分,或者第一凹部33A的一部分配置于第二吸收部3B的一部分。另外,对于第三吸收部3C也是相同的。如此,根据第一吸收部3A与第二、第三吸收部3B、3C间的交界的设定位置,凹部相对于各吸收部的配置关系变化。
另外,第一、第二凹部33A、33B彼此以及第一、第三凹部33A、33C彼此构成为连续的凹部。
另外,第一凹部33A~第三凹部33C的剖面形状没有限制,可以具有矩形或倒梯形。需要说明的是,吸收体3由无纺布那样的纤维等的集合体构成,因此各凹部的剖面形状的轮廓并不确定,是大致形状。
另外,如图5(2)所示,吸收体3在所述图5(1)所示的配设结构的吸收体3的基础上,在第一吸收部3A中主要配置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四个)第一凹部33A,在第一吸收部3A的宽度方向D上,配置有与沿长度方向L配置的第一凹部33A连接的第四凹部33h。因而,利用第一凹部33A与第四凹部33h将凹部配置为所谓的梯子格子。其他结构要素与所述图5(1)所示的吸收体3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液体转移迅速进入到外侧的凹部,能更大范围地进行液体转移。因此,液体的吸收量增加,并且被吸收为止的时间缩短。
需要说明的是,属于第一吸收部3A的第一凹部33A与第四凹部33h可以配置为梯子状(第一坪量部31成为锯齿状),也可以配置为格子状(第一坪量部31为底座状)。另外,属于第二吸收部3B、第三吸收部3C的第二凹部33B、第三凹部33C可以不存在,也可以为间断状(不连续)。另外,对于长度方向L,可以平行也可以垂直。另外,属于第一吸收部3A的多个第一凹部33A、第二凹部33B、第三凹部33C各自可以具有相同的宽度,也可以具有不同宽度。
接下来,以上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例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6对在上述表面片1上供给液体时的液体移动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供给的液体51(在附图中由箭头表示)的液量较少的情况下,液体51在第二突出部12的内部空间12S的壁面中传导而从第二突出部12的顶部12T向吸收体3侧转移,假定液体51从吸收体3的坪量较低的第二坪量部32向坪量较高的第一坪量部31转移。
另外在供给的液量较多的情况下,如图7(1)所示,来自第二突出部12的顶部12T的液体51来不及流出,液体51留存在第二突出部12的内部空间12S内。
于是,如图7(2)所示,留存的液体51在其液压的作用下从第二突出部12的内部空间12S内,通过在连结顶部12T与开口部12H的方向上取向的纤维间,能够瞬间流入到第一突出部11内的内部空间11S。并且,壁部13的纤维量小于顶部11T、12T,因此当液体51留存在第二突出部12内的程度的液压作用于壁部13时,可以认为纤维间容易扩张。
然后,如图7(3)所示,由于从内部空间12S向内部空间11S瞬间流入的液体51的量较多,因此瞬间超过在表面片1侧配置的吸收体3的坪量较低的第二坪量部32所能吸收的液量以及从第二坪量部32能够转移至坪量较高的第一坪量部31的液量,因此产生剩余液体52。该剩余液体52传过第一坪量部31的壁面而留存在凹部33内。该凹部33在开口侧(附图下侧)存在不透液性的背面片2,因此即使凹部33的开口侧向下,液体51也可以不漏出而留存在凹部33内,在凹部33中传导而扩散到吸收体3的大范围内。
在本发明中,相邻的第一、第二突出部11、12的一部分与凹部33配置在隔着吸收体3而彼此对置的位置,因此转移至第一突出部11的内部空间11S的液体51容易通过吸收体3的第二坪量部32而转移至凹部33。即,由于第一、第二突出部11、12间(第一、第二顶部11T、12T间)的间距窄于吸收体3的凹部33,因此在与凹部33对置的位置处一定配置有第一、第二突出部11、12。由此,能够使供给到第一突出部11的内侧的液体迅速向凹部33转移。而且转移到凹部33的液体51(剩余液体52)在凹部33中传导而扩散到吸收体3的大范围内,被吸收体3吸收。
在供给的液量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设想进行上述那样的液体51的转移并且液体51以从低坪量的第二坪量部32直接留存到下部的凹部33的方式进行转移。此时,在液压的作用下,有时第二坪量部32向凹部33侧凹陷。而且,留存在凹部33内的液体51在凹部33中传导而向吸收体3的大范围扩散,被吸收体3吸收。
如上所述,供给到表面片1上的液体51通过表面片1而从内部空间11S迅速转移至吸收体3,进行扩散并被吸收。
因而,抑制液体51在表面片1上的转移,因此能够防止侧漏。另外,即便在大量供给液体51的情况下,液体51也从第二突出部12内向成为表面片1的第二面(背面)侧Z2的第一突出部11内的内部空间11S迅速转移,因此不易在表面片1的第一面(表面)侧Z1剩余液体,因此能够降低肌肤的黏着感。
另外,也由于第二突出部12的顶部12T的密度高于壁部13,在大量供给液体51的情况下,液体51不易从顶部12T泄露,因此容易将液体51暂时留存在第一突出部11的内部空间11S。另外,由于顶部12T的密度高于壁部13,因此还具有顶部11T、12T不易崩坏的优点。
接下来,参照图9所示的立体图,以下对本发明的内裤型穿着用物品的优选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内裤型穿着用物品100中,将内裤型穿着用物品的身高方向设为Y方向,将内裤型穿着用物品的宽度方向设为X方向,也称作“腰围方向”。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裤型穿着用物品例如是内裤型尿布100,具有配置在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部121、配置在胯裆部的下裆部113以及配置在背侧的背侧部123。以下,对该内裤型尿布100进行详细说明。
内裤型尿布100由形成腹侧部121和背侧部123的外装体111、以及形成下裆部113的所述吸收性主体4构成。
外装体111通过将腹侧部121的一方的侧缘部121A与背侧部123的一方的侧缘部123A接合、并将腹侧部121的另一方的侧缘部121B与背侧部123的一方的侧缘部123B接合而构成为环状。
另外,下裆部113由跨腹侧部121和背侧部123架设而配置在穿着者的胯裆部的吸收性主体4构成。利用呈环状的外装体111以及在下裆部113架设的吸收性主体4来形成内裤型。
吸收性主体4形成胯裆部,并且在腹侧部121以及背侧部123处延伸到外装体111的腰身开口部112下方附近,与外装体111固定。由此,在腰围区域中,外装体111具有固定有吸收性主体4的中央区域以及未固定吸收性主体4的两侧区域。上述“腰围区域”是指,大致从腰身开口部112的上端缘沿着朝其下部的方向即身高方向(Y方向)到大腿部的外侧接触根部附近所配置的位置之间的区域。
上述外装体111构成为层叠有内层件131与外层件133,并且在外装体111的身高方向(Y方向)隔开间隔地具有多个存在一层内层件131的一层区域。在附图中表示如下结构:在一层区域中存在内层件131,外层件133在外装体111的身高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层叠在内层件131上。
层叠有内层件131和外层件133的层叠区域在内裤型尿布100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具有伸缩性。层叠区域也可以在内层件131与外层件133之间具备弹性体135。在这种情况下,弹性体135在伸长状态下被夹持在内层件131与外层件133之间,由此,具有伸缩性。或者,如后所述那样,也可以使内层件131以及外层件133这两方或者任意一方由具有伸缩性的材料构成。
作为用作内层件131以及外层件133的材料的片,分别可举出例如热风无纺布、热辊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等基于各种制法的无纺布、织布、编织布、树脂薄膜等,也可以使用将上述材料层叠一体化而成的片材等。
另外,尤其是从使透气性、手感良好的观点来说,内层件131优选由无纺布形成,并且,从防止排泄物泄露的观点来说,优选由疏水性的无纺布形成。
由于上述内裤型尿布100在下裆部113使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性主体4,因此能够防止液体漏出,并且能够降低肌肤的黏着感。
关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以下的吸收性物品以及内裤型穿着用物品。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中,具有:配置在肌肤抵接面侧的表面片、配置在非肌肤抵接面侧的背面片、以及介于所述两片间的吸收体,
所述表面片具有向液体供给侧的第一面侧突出且具有内部空间的第一突出部、以及向所述第一面侧的相反侧的第二面侧突出且具有内部空间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在该表面片的整面范围内沿着俯视交叉的不同方向的各方向交替地连续配置,在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部与该第二突出部的开口部之间具有环状构造的壁部,所述壁部在连结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部与该第二突出部的开口部的方向上具有纤维取向性,
所述吸收体具有第一坪量部、以及坪量比所述第一坪量部的坪量低且包围所述第一坪量部的第二坪量部,所述吸收体与所述表面片的第二突出部的顶部相接配置,
并且,该吸收体具有从所述背面片侧向所述表面片侧凹陷且以所述第二坪量部为底面的至少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槽状的凹部,
相邻的所述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凹部配置在隔着所述第二坪量部而彼此对置的位置。
<2>根据<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壁部的取向性具有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部朝向外侧的放射状的纤维取向性。
<3>根据<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纤维以在所述第二突出部的范围内从所述壁部沿着所述表面片的面的面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部而收缩的方式取向。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以及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与其外形相似且在顶部具有圆角的圆锥台或半球的内部空间。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内部空间经由连结相邻的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第一顶部的棱部隔开,形成不连续的空间。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表面片侧的所述吸收体的面为平坦面。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坪量部与所述第二坪量部相比为高密度。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坪量部的密度为0.03g/cm3以上且0.50g/cm3以下。
<9>根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二坪量部的密度为0.01g/cm3以上且0.15g/cm3以下。
<10>根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壁部的纤维量比所述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各顶部的纤维量少。
<11>根据<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部的密度比所述壁部的密度高。
<12>根据<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顶部、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部以及所述壁部各部分处的所述表面片的厚度形成为,所述壁部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顶部以及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部薄。
<13>根据<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顶部的厚度为0.5mm以上且2.0mm以下,所述壁部的距离肌肤侧的面1/3的部位的厚度为0.1mm以上且0.7mm以下,距离肌肤侧的面2/3的部位的厚度为0.5mm以上且1.0mm以下。
<14>根据<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壁部的平均纤维间距离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顶部的纤维间距离长。
<15>根据<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顶部的平均纤维间距离为1μm以上且40μm以下。
<16>根据<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壁部的平均纤维间距离为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17>根据<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部与所述吸收体通过热熔材料进行固定。
<18>根据<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体在其长度方向上由三个部分构成,在被划分为中间部的第一吸收部上配置有多个第一凹部,各第一凹部位于俯视下的所述第一吸收部的侧周的内侧,主要沿着长度方向配置。
<19>根据<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体在其长度方向上由三个部分构成,包括被划分为中间部的第一吸收部、配置在第一吸收部的一方侧的第二吸收部、以及配置在第一吸收部的另一方侧的第三吸收部,在所述第二吸收部、所述第三吸收部上分别配置有第二凹部、第三凹部,所述第二凹部、所述第三凹部分别沿着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配置。
<20>一种内裤型穿着用物品,其具有配置在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部、配置在胯裆部的下裆部以及配置在背侧的背侧部,腹侧部的侧缘部与背侧部的侧缘部接合而形成为内裤型,其中,在所述胯裆部配置所述<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吸收性物品。
[实施例]
以下,基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作为本发明中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例子,使用所述图9所示的内裤型穿着用物品100进行了评价。该内裤型穿着用物品100通过固定由表面片、背面片、配置在其间的吸收体构成的吸收性主体4以及在吸收性主体4的前后端部区域处沿腰围方向延伸的作为外装体111的带状伸缩片而成,带状伸缩片通过热封法、超声波密封法进行局部接合。该内裤型穿着用物品100的详细内容如上所述。
吸收性主体4具有长度450mm、前方端部宽度180mm、后方端部宽度160mm、中间部(安装时成为胯裆部分的中央区域)的宽度为120mm的大致沙漏形状的外观形状,在所述的图5所示的吸收体3的至少侧方延伸出背面片,弹性材料直接或者作为不同的片材料配置在延伸部分上而实现防漏功能。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形成所述图9所示形态的尿布,在吸收性主体部分的前后端部(相当于图5中的3B)作为带状伸缩片而使用在纺粘无纺布间沿宽度方向配置有多个线状弹性构件的复合片材料,在与吸收性主体4的固定部分(重叠部分)处,由于基于弹性构件的切断、固定的刚性等会使伸缩功能降低、丧失。
使用因切断或除去而使该吸收性主体的侧方弹性功能丧失的状态下的吸收性主体进行后述的各项评价。
[实施例1]
如所述图2所示,在表面片1上配置有第一突出部11以及第二突出部12,使用第一突出部11与第二突出部12的间距为4mm的结构。该表面片1在通过梳理工序而网状物化之后,通过在网状物状态下成形为凹凸形状并进行热风处理的热风法来形成凹凸无纺布。在其纤维中,使用实施过基于亲水用纤维油剂进行的表面处理的大和纺制NBF(SH)纤维(2.2dtex×51mm)。
在背面片2中使用聚乙烯制的18g/m2的透湿片。
在吸收体3中使用如下结构:在所述图5(2)所示的结构下,将矩形状的高坪量部即第一坪量部31呈梯子格子状配置的形状下的纸浆与吸收性聚合物在混合状态下配置在中间部,利用2张将螺旋状的热熔粘着剂以彼此不重叠的方式配置为多个条纹状的16g/m2的吸收纸从表面片1侧与背面片2侧进行夹持,并调整成期望的厚度。
然后,表面片1以及背面片2通过该吸收体3的热熔粘着剂而一体化,制作成评价用样本。需要说明的是,低坪量部即第二坪量部32的宽度(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凹部的(底部的)宽度)在双方中均为5mm。
[实施例2]
实施例2除了将吸收体的形状形成为两个低坪量部即第二坪量部32沿着所述图5(1)所示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
[实施例3]
实施例3除了在吸收体3的形状形成为两个低坪量部即第二坪量部32沿着所述图5(1)所示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中将低坪量部的宽度形成为10mm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作。
[实施例4]
实施例4所使用的表面片的吸收体的形状形成为图3所示的形状,第一突出部11与第二突出部12的间距(第一顶部11T与第二顶部12T的间距)为7.5m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作。
[比较例1]
在表面片1中使用下述平坦的热风无纺布,该热风无纺布与实施例1相同地使用基于亲水用纤维油剂进行的表面处理后的大和纺制NBF(SH)纤维(2.2dtex×51mm),经由梳理工序、热风工序而制成。背面片2使用聚乙烯制的18g/m2的透湿片。作为吸收体3,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外形、顺序来制作将通常使用的纸浆与吸收性聚合物在混合状态下配置且不具有槽的扁平(平坦)形状。然后,表面片1以及背面片2通过该吸收体3的热熔粘着剂而一体化,制作出评价用样本。
[比较例2]
在比较例2中,作为表面片1,在比较例1的表面片1中使用了日本特开平8-302555号公报所公开的立体开孔后的无纺布(垄槽状开孔)。开孔宽度为53mm(开孔21列)。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相同。
接下来,说明测定方法以及评价方法。
<表面片的表观厚度T1>
表面片中的三种表观厚度T1可以通过观察横跨第一顶部到第二顶部的部分的剖面状态来测定。在剖面观察之前,使用加多技术株式会社制的轻便压缩试验机KES-G5(商品名),测定五处位置的0.5g/cm2时厚度,获得平均值、最大值以及最小值。在测定中使用测量程序,测定条件以下述方式进行设定。
试料:纸·薄膜,
SENS:1,
测定负载:10g/cm2
测定上限负载:50g/cm2
SPEED RENGE:0.02cm/sec,
DEF灵敏度在表面片处调整为2mm以上且20mm以下。
接下来,使用羽毛安全剃刀株式会社制的刀片(产品编号FAS-10)来切断表面片1,形成表面片1的剖面。接着,使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型号JCM-5100),对切出的剖面进行放大观察。将剖面形成图像数据或印刷物,在第一顶部11T的顶点处引出安装面侧的假定线并且引出与其平行的在第二顶部12T的顶点处引出的吸收体3侧的假定线,测定平行的假定线间的最小距离(从假定线引出的垂线的假定线间的长度),将获得的测定结果作为片表观厚度。根据观察到的放大剖面,确定棱部14,测定顶部11T、12T的表观厚度与杯部高度Hc。测定在三处位置以上进行,将片表观厚度的平均值处于由基于KES-G5进行的测定获得的最小值-最大值内的情况设为有效。
<表面片的厚度的测定方法>
与上述片表观厚度相同,利用上述扫描式电子显微镜通过放大观察进行测量。以第一突出部11为例,以使第一突出部11的顶部11T的肌肤抵接面侧的面和与其相反的背面片3侧面的片厚度成为最小的方式进行测定而获得厚度,对于第二突出部12也是相同的。对于壁部13,由于需要从顶部11T测定顶部的曲线部、倾斜方向线,因此将在杯部高度Hc中的距离肌肤抵接面侧1/3的高度的位置处将壁部13的肌肤抵接面侧的法线方向作为片的厚度进行测定的结果、以及在杯部高度Hc中的距离肌肤抵接面侧2/3的高度的位置处将壁部13的肌肤抵接面侧的法线方向作为片厚度进行测定的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壁部13的厚度。对于表面片中的1/3以及2/3的高度的位置,能够通过以使表面片1的第一突出部11与第二突出部12成为一个图像数据的方式将放大图像联系组合而确定的方法、或者从第一突出部11以及第二突出部12的整体图像确定测量位置并通过放大图像来测量厚度的方法进行确定。
<纤维间距离>
第一顶部11T以及壁部13中的纤维间距离通过使用上述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在俯视图像中放大并测定。在第一顶部11T处从表面片1侧面沿法线方向放大,在壁部13处从倾斜表面片1侧方向(壁部13的法线方向)放大杯部高度Hc的1/3位置。在测定中,将倍率设为50倍以上且300倍以下,在由矩形范围内的纤维围成的区域中,将基于图像解析的测定个数调整为20个以上且60个以下,优选为30个以上且50个以下。在本发明中,在700μm×500μm的实际测定范围内进行测量。需要说明的是,在图像解析中,将实际测定0.5mm2以下作为微小的纤维间构造而从个数测定以及纤维间距离测定中除去。图像解析通过使用株式会社roper制的Image-Pro plus6.2Installation,从除去纤维的各个纤维间的面积计算与圆的直径相当的值而作为纤维间距离。对于顶部11T、12T以及壁部13的三处位置进行测定以及计算,将平均值作为平均纤维间距离。需要说明的是,在测定纤维间距离时,将从表面片1侧到背面片3侧的能够测定的全部纤维作为对象,但在用于确定纤维所围成的区域的纤维的轮廓局部清晰但作为整体不清晰的情况下,不仅不作为测定纤维间距离的纤维,还除去整体不清晰的纤维。另外,在处于无法充分进行二进制化处理的状态的情况下,将图像、印刷物修正为能够测量的状态而进行测定。
另外,根据纤维间距离的测定结果,将40μm以上的个数比例作为百分比进行计算。
<纤维取向>
纤维取向是与纤维间距离相同地将第一顶部11以及壁部13放大为俯视图像、并使用株式会社nexus的图像处理软件NewQube[商品名],对所述图像进行二进制化。接下来,使用作为纤维取向解析程序的FiberOrientation Analysis8.13 Single(软件名),从所述二进制化的图像测定取向角与取向强度。测定在顶部11以及壁部13处以相同的倍率进行,在与上述纤维间距离的测定时接近的测定个数范围下实施。另外,在纤维的轮廓不清晰的部位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上述图像解析,确定纤维部分而进行测定。另外,测定在与第一顶部11T中的表面片1的MD方向正交的方向(90°±45°方向)上的相邻的壁部13处进行。壁部13的测量从表面片的壁部面的垂线方向将连结第一顶部11T与第二顶部12T的假想线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取向角度90°)进行测量,第一顶部11T将表面片1的MD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取向角度0°)。
<吸收体测定方法>
制作出的吸收体3的厚度使用株式会社基恩士制的非接触式激光变位仪(激光头LK-G30、变位仪LK-GD500(商品名))进行测定。需要说明的是,将测定时压力设为2.5g/cm2,测定两个以上样本,求得其平均值。
另外,具有第一坪量部31以及第二坪量部32的吸收体3通过凹部(底部)的宽度的实际测量以及整体图像进行图案化,凹部的面积率由上述图像解析装置进行测量。需要说明的是,也能够进行局部图像重叠的测量。
<吸收性能(液体扩散性)的测定方法>
在吸收体3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宽度方向中央部放置内径35mm的圆筒,以距离注入液体的吸收体3的位置的高度为10mm的方式维持液体,并且作为液体而注入浓度0.005%的通过红色2号进行了着色的生理食盐水40g。在圆筒最下部以能够覆盖产品整体的大小具备丙烯板(厚度5mm,长度250mm,宽度100mm)。
测定注入10分钟后的液体的扩散面积。
扩散面积的测定是通过将吸收体3的着色部分转印到OHP薄膜,并使用株式会社roper制的Image-Pro plus6.2 Installation进行图像解析而测定的。
测定结果表示为液体的扩散面积越广,吸收体3的利用效率越高。
<坪量的测定法>
将欲测定的部位(表面件、吸收体、高坪量部、低坪量部)切断为10cm×10cm,通过测定该部位的质量而求得。需要说明的是,在无法切取10cm×10cm的部位处切断为2cm×2cm而求得。
<密度的测定法>
密度是通过利用上述方法来测定欲测定的部位的坪量,并除以利用所述方法测定出的厚度来求得的。
<表面片与吸收体的粘接评价>
以上述各评价样本的宽度方向中央区域为宽度50mm、长度方向中央区域为250mm的方式切出矩形,使一方的长度方向端部在50mm范围内使表面片1与吸收体2之间分离,使用拉力试验机(orientec社制,RTA100[商品名]),在上部卡盘侧夹持分离部分的表面片,在下部卡盘侧夹持分离部分的吸收体3以及背面片来测定剥离强度。需要说明的是,将卡盘间设为50mm、将测量速度设为50mm/分而进行。将卡盘间隔为60mm以上且160mm以下的上位五处位置的峰值的平均作为剥离强度,在该剥离强度为0.1cN以上且50cN以下时使粘接性为评价A,除此以外为评价C。
将对于上述各评价项目的测定结果以及评价结果表示在表1中。
[表1]
<实施例的效果>
由表1所示的评价结果明确可知,获得了以下这样的结果。
实施例1~4在壁部的取向角为82°以上且93°以下时均在连结第二突出部的顶部与其开口部的方向上显示纤维取向性。另外剥离强度处于0.1cN以上且50cN以下的范围,表面片与吸收体的粘接性为评价A。
实施例1与比较例1、2相比液体的扩散面积较大,因此可知,能够在吸收体3的大范围内吸收液体,利用效率较高。另外,通过在胯裆部的吸收体3处沿长度以及宽度两方向存在低坪量的第二坪量部32,在两方向上容易柔软地弯曲。其结果是,提高与人体的配合性,因此在例如用作排泄量较多的夜用卫生巾、尿布时,即便在纸浆、SAP量较多而吸收体3的厚度较厚的状态下,也能够提高配合性并降低穿着时的不适感。
实施例2与比较例1、2相比液的扩散面积较大,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吸收体3的利用效率。因此,由于液体变得不易留存在注入点部位,因此能够降低注入点附近的黏着感,并且防止侧漏。另外,由于胯裆部的吸收体3的低坪量的第二坪量部32仅位于长度方向,因此例如在动作较多的白天中,吸收体3不易损坏,并且通过在宽度方向上存在低坪量部,变得不易妨碍步行动作,使得降低穿着者的不适感。
实施例3与比较例1、2相比液体的扩散面积较大,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吸收体3的利用效率。另外,胯裆部的吸收体3的低坪量的第二坪量部32仅处于长度方向并且是大面积,因此可进一步提高槽部(凹部33)处的液体的扩散性。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吸收体3的利用效率,使得降低相同的泄露性能下的纸浆、超吸收性聚合物(SAP)的量。另外,在穿着时,由于吸收体3的高坪量区域(第一坪量部31)在胯裆部处较少,因此进一步降低动作时的不适感。因此,适用于日用卫生巾、活动活跃的高月龄时的婴儿尿布。
实施例4的表面片1的表观厚度更厚,因此吸收体3与肌肤之间的空间较宽,不易感到黏着。因此,通过在白天站立姿态下使用,可以认为提高干燥感。综上所述,适用于日用卫生巾、活动活跃的高月龄时的婴儿尿布。
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一并说明了本发明,但只要没有特别限定,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说明的任何细节,在不违反权利要求书所示的发明主旨与范围的前提下应解释为宽泛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基于在2011年12月27日向日本提出专利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286764主张优先权,在此参照上述申请而将其内容作为本说明书的记载的一部分编入。
符号说明:
1 表面片
2 背面片
3 吸收体
11 第一突出部
12 第二突出部
11H、12H 开口部
11S、12S 内部空间
11T、12T 顶部
13 壁部
31 第一坪量部
32 第二坪量部
33 凹部
X 第一方向
Y 第二方向
W 第三方向
Z1 第一面侧
Z2 第二面侧

Claims (20)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中,
具有:配置在肌肤抵接面侧的表面片、配置在非肌肤抵接面侧的背面片、以及介于所述两片间的吸收体,
所述表面片具有向液体供给侧的第一面侧突出且具有内部空间的第一突出部、以及向所述第一面侧的相反侧的第二面侧突出且具有内部空间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在该表面片的整面范围内沿着俯视交叉的不同方向的各方向交替地连续配置,在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部与该第二突出部的开口部之间具有环状构造的壁部,所述壁部在连结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部与该第二突出部的开口部的方向上具有纤维取向性,
所述吸收体具有第一坪量部、以及坪量比所述第一坪量部的坪量低且包围所述第一坪量部的第二坪量部,该吸收体与所述表面片的第二突出部的顶部相接配置,
并且,该吸收体具有从所述背面片侧向所述表面片侧凹陷且以所述第二坪量部为底面的至少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槽形的凹部,
相邻的所述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凹部配置在隔着所述第二坪量部而彼此对置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壁部的取向性具有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部朝向外侧的放射状的纤维取向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纤维以在所述第二突出部的范围内从所述壁部沿着所述表面片的面的面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部而收缩的方式取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第一突出部以及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与其外形相似且在顶部具有圆角的圆锥台或半球的内部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内部空间经由连结相邻的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第一顶部的棱部隔开,形成不连续的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表面片侧的所述吸收体的面为平坦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第一坪量部与所述第二坪量部相比为高密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第一坪量部的密度为0.03g/cm3以上且0.50g/cm3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第二坪量部的密度为0.01g/cm3以上且0.15g/cm3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壁部的纤维量比所述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各顶部的纤维量少。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部的密度比所述壁部的密度高。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顶部、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部以及所述壁部各部分处的所述表面片的厚度形成为,所述壁部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顶部以及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部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顶部的厚度为0.5mm以上且2.0mm以下,所述壁部的距离肌肤侧的面1/3的部位的厚度为0.1mm以上且0.7mm以下,距离肌肤侧的面2/3的部位的厚度为0.5mm以上且1.0mm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壁部的平均纤维间距离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顶部的纤维间距离长。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顶部的平均纤维间距离为1μm以上且40μm以下。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壁部的平均纤维间距离为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部与所述吸收体通过热熔材料进行固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吸收体在其长度方向上由三个部分构成,在被划分为中间部的第一吸收部上配置有多个第一凹部,各第一凹部位于俯视下的所述第一吸收部的侧周的内侧,主要沿着长度方向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吸收体在其长度方向上由三个部分构成,包括被划分为中间部的第一吸收部、配置在第一吸收部的一方侧的第二吸收部、以及配置在第一吸收部的另一方侧的第三吸收部,在所述第二吸收部、所述第三吸收部上分别配置有第二凹部、第三凹部,所述第二凹部、所述第三凹部分别沿着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配置。
20.一种内裤型穿着用物品,其具有配置在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部、配置在胯裆部的下裆部以及配置在背侧的背侧部,腹侧部的侧缘部与背侧部的侧缘部接合而形成为内裤型,其中,
在所述胯裆部配置所述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吸收性物品。
CN201280058565.4A 2011-12-27 2012-12-13 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1039578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6764 2011-12-27
JP2011286764A JP5869336B2 (ja) 2011-12-27 2011-12-27 吸収性物品
PCT/JP2012/082341 WO2013099624A1 (ja) 2011-12-27 2012-12-13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7857A true CN103957857A (zh) 2014-07-30
CN103957857B CN103957857B (zh) 2016-03-02

Family

ID=48697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8565.4A Active CN103957857B (zh) 2011-12-27 2012-12-13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869336B2 (zh)
CN (1) CN103957857B (zh)
MY (1) MY157549A (zh)
RU (1) RU2550484C1 (zh)
WO (1) WO201309962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3955A (zh) * 2018-01-10 2020-06-2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80609B2 (en) 2012-10-31 2016-11-0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with a fluid-entangled body facing material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hollow projections
US9480608B2 (en) 2012-10-31 2016-11-0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with a fluid-entangled body facing material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hollow projections
US9474660B2 (en) 2012-10-31 2016-10-25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with a fluid-entangled body facing material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hollow projections
US10070999B2 (en) 2012-10-31 2018-09-1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US9327473B2 (en) 2012-10-31 2016-05-03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Fluid-entangled laminate webs having hollow projections and a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 same
JP5925835B2 (ja) * 2013-09-24 2016-05-25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6120282B2 (ja) * 2013-12-03 2017-04-26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吸収性物品
JP6214370B2 (ja) * 2013-12-10 2017-10-18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233778B2 (ja) * 2013-12-11 2017-11-22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5829349B1 (ja) * 2015-05-29 2015-12-0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不織布
CN105636565B (zh) * 2015-05-29 2017-09-05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
MX369938B (es) * 2015-09-29 2019-11-21 Kimberly Clark Co Articulo absorbente con miembro de contencion de la cintura posicionado selectivamente que tiene un sello de la cintura mejorado.
JP6704236B2 (ja) * 2015-10-16 2020-06-03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US11365495B2 (en) 2017-02-28 2022-06-2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Process for making fluid-entangled laminate webs with hollow projections and apertures
BR112019017624B1 (pt) 2017-03-30 2023-03-14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rtigo absorvente.
US20220015963A1 (en) 2018-11-30 2022-01-20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Three-dimensional nonwoven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3921A (ja) * 2003-08-29 2005-03-24 Daio Paper Corp 吸収性物品
WO2009028236A1 (ja) * 2007-08-28 2009-03-05 Kao Corporation 賦形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CN103619294A (zh) * 2011-07-07 2014-03-05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2632A (en) * 1989-07-18 1993-09-07 Mitsui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Ltd. Nonwoven fabric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08146594A1 (ja) * 2007-05-24 2008-12-04 Kao Corporation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
JP5199646B2 (ja) * 2007-11-16 2013-05-1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180659B2 (ja) * 2007-12-28 2013-04-1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144411B2 (ja) * 2008-07-17 2013-02-13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5806867B2 (ja) * 2011-07-07 2015-11-1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3921A (ja) * 2003-08-29 2005-03-24 Daio Paper Corp 吸収性物品
WO2009028236A1 (ja) * 2007-08-28 2009-03-05 Kao Corporation 賦形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CN103619294A (zh) * 2011-07-07 2014-03-05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3955A (zh) * 2018-01-10 2020-06-2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111343955B (zh) * 2018-01-10 2023-04-11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US11969327B2 (en) 2018-01-10 2024-04-30 Unicharm Corporation Absorbent art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550484C1 (ru) 2015-05-10
JP5869336B2 (ja) 2016-02-24
CN103957857B (zh) 2016-03-02
WO2013099624A1 (ja) 2013-07-04
MY157549A (en) 2016-06-16
JP2013132523A (ja) 2013-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7857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1460129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0457066C (zh) 吸收性物品
RU149652U1 (ru) Нетканый материал
KR102478713B1 (ko) 흡수성 물품 및 이 흡수성 물품을 구비하는 착용 물품
ES2545877T3 (es) Núcleo absorbente
TWI620552B (zh) Absorbent artic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KR102003105B1 (ko) 흡수성 물품
CN103561703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5338937A (zh) 吸收性物品
CN102355878A (zh) 吸收性物品
CN105142589A (zh) 吸收性物品的伸缩结构和吸收性物品的伸缩结构的制造方法
JP5997945B2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TW200304367A (en) Absorbent article
CN103282000A (zh) 一次性穿着物品
CN205626288U (zh) 吸收性物品
CN103957858B (zh) 吸收构造体和采用该吸收构造体的吸收性穿着物品
CN104739582A (zh) 一次性尿片
JP2020156754A (ja) 吸収性物品
JP6221020B1 (ja) 吸収性物品
CN1989918B (zh) 吸收性物品
JP5513105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606949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11107817B (zh) 吸收性物品
WO2014196668A1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該吸収性物品を備える着用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