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35133B - 带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35133B CN103935133B CN201410017354.7A CN201410017354A CN103935133B CN 103935133 B CN103935133 B CN 103935133B CN 201410017354 A CN201410017354 A CN 201410017354A CN 103935133 B CN103935133 B CN 1039351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d
- tape
- printing apparatus
- installation
- casset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mmon Mechanisms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带打印装置,能够抑制由于带盒的形状差异而导致的盒前端面与打印头的位置关系的变动。带打印装置能够安装包含第1带盒和形状与第1带盒不同的第2带盒在内的带盒,其中,带打印装置具有:盒安装部,其具有在将带盒安装到带打印装置时与带盒的安装方向侧的盒前端面相对的安装面,在第1安装位置安装第1带盒,在第2安装位置安装第2带盒,第2安装位置相对于第1安装位置,所述盒前端面在所述安装方向上的位置不同;以及打印头,其能够移动到与第1安装位置对应的第1头位置和与第2安装位置对应的第2头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带打印装置,公知其具有安装带盒的盒安装部、以及具有多个发热体且对收纳在带盒中的打印用带执行打印的打印头(参照专利文献1)。在盒安装部形成有与带盒的安装方向前端侧的盒前端面相对的底板。打印头从该底板突出设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95794号公报
但是,根据收纳的打印带的带宽等,有时要准备多种形状不同的带盒。而且,例如,考虑如下构成盒安装部:与带盒的形状无关,以希望使收纳的打印带相对于打印头位于适当位置等为目的,根据带盒的形状,使盒前端面(带盒的下表面)相对于底板的高度位置不同。但是,这样,在根据带盒的形状使盒前端面相对于底板的高度位置不同的情况下,由于打印头相对于底板始终位于相同高度位置,因此,存在盒前端面与打印头的位置关系根据带盒的形状而变动的问题。当盒前端面与打印头的位置关系变动时,例如,如图6所示,可能产生带盒(的盒壳体)与打印头发生干涉等的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由于带盒的形状差异而导致的盒前端面与打印头的位置关系的变动的带打印装置。
本发明的带打印装置能够安装包含第1带盒和形状与第1带盒不同的第2带盒在内的带盒,其特征在于,带打印装置具有:盒安装部,其具有在将带盒安装到带打印装置时与带盒的安装方向侧的盒前端面相对的安装面,在第1安装位置安装第1带盒,在第2安装位置安装第2带盒,第2安装位置相对于第1安装位置,所述盒前端面在所述安装方向上的位置不同;以及打印头,其能够移动到与第1安装位置对应的第1头位置和与第2安装位置对应的第2头位置。
该情况下,优选带打印装置还具有:头移动部,其使打印头移动到第1头位置和第2头位置;以及施力部件,其朝向安装方向的相反方向对打印头进行施力,头移动部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从安装面突出,在安装着第1带盒的情况下与盒前端面卡合,头移动部借助卡合部从安装着的第1带盒的盒前端面受到的按压力,克服施力部件而使打印头从第2头位置移动到第1头位置。
根据这些结构,针对以盒前端面位于接近安装面的位置的方式安装的第1带盒和第2带盒中的一方,能够使打印头位于接近安装面的第1头位置,针对以盒前端面位于与一个带盒相比远离安装面的位置的方式安装的另一个带盒,能够使打印头位于与第1头位置相比远离安装面的第2头位置。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带盒的形状差异而导致的盒前端面与打印头的位置关系的变动。因此,能够防止由于盒前端面与打印头的位置关系的变动而产生带盒与打印头发生干涉等不良影响。
该情况下,优选带打印装置还具有头支承轴,该头支承轴以能够相对于安装面在轴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对所述打印头的头主体进行保持的头保持架,头保持架具有供头支承轴贯穿插入的轴贯穿插入片,头移动部具有:安装部,其供头支承轴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贯穿插入;以及按压部,其设置在安装部的安装面侧,借助卡合部受到的按压力来按压轴贯穿插入片。
根据该结构,由于头移动部构成为通过按压供头支承轴贯穿插入的轴贯穿插入片而使打印头移动,因此,在打印头被按压而移动时,打印头不会相对于头支承轴倾斜。由此,能够使打印头更加稳定地移动。并且,通过利用头支承轴作为头移动部的支承轴,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并且,优选施力部件由卷绕在头支承轴上的螺旋弹簧构成。
根据该结构,由于施力部件构成为卷绕在头支承轴上并绕头支承轴对打印头进行施力,因此,在由于施力而移动时,打印头也不会相对于头支承轴倾斜,能够使打印头更加稳定地移动。
该情况下,优选带打印装置还具有:头按压部件,其朝向压印件按压打印头;以及连接销,其固定在头按压部件上,并且,贯穿插入到设于头保持架且在安装方向上延伸的长孔中,连接打印头和头按压部件。
根据该结构,当通过头按压部件按压打印头时,以连接销为中心对打印头进行按压。由于连接销固定在头按压部件上并且贯穿插入到头保持架的长孔中,因此,不会伴随打印头的移动而移动。由此,头按压部件按压打印头的按压中心不变,能够始终稳定地按压打印头。
该情况下,优选盒安装部在朝向压印件按压打印头时打印带在安装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与打印头的按压中心一致的位置,安装带盒。
根据该结构,通过以使打印带的中央位置与打印头的按压中心一致的方式安装带盒,能够在打印带的宽度方向整个范围内,更加均匀地按压打印头。由此,能够更好地进行基于热敏头的打印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闭盖状态的带打印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出开盖状态的带打印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示出盒安装部的平面图。
图4的(a)是示出第1带盒的侧视图。(b)是示出第2带盒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盒安装部周围的侧剖视图。
图6是示出打印头与带盒的底壁的干涉的侧视图。
图7的(a)是示出打印头周围的立体图。(b)是示出打印头周围的分解立体图。
图8的(a)是示出安装第1带盒时的打印头的举动的侧视图。(b)是示出安装第2带盒时的打印头的举动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
1:带打印装置;10:盒安装部;21:打印头;27e:底面;35:压辊;39:下表面;41:头支承轴;42:头按压部件;43:施力弹簧;44:头移动部件;51:头主体;52:头保持架;63:下侧轴贯穿插入片;65:连接销;81:安装部;82:按压突起;83:卡合部;C:带盒;C1:第1带盒;C2:第2带盒;P1:头接近位置;P2:头远离位置;T:打印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打印装置进行说明。该带打印装置针对作为打印对象物的打印带,在一边进行进给一边进行打印后,切断打印带的已打印部分,生成标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左”、“右”、“上”、“下”是基于从使用带打印装置的用户观察的方向(正面观察)。
如图1和图2所示,带打印装置1具有对打印带T进行打印处理的装置主体2、以及收纳打印带T和墨带R并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装置主体2上的带盒C。在带盒C内,以送出自如的方式收纳有作为打印对象物的打印带T。
装置主体2通过装置壳体3形成外轮廓,在装置壳体3的前半部分上表面配设有具有各种键4的键盘5。另一方面,在装置壳体3的后半部分左上表面设有较宽的开闭盖6,在开闭盖6的前侧设有用于敞开该开闭盖6的盖体敞开按钮8。进而,在装置壳体3的后半部分右上表面配设有显示来自键盘5的输入结果等的长方形的显示器9。
当按下盖体敞开按钮8而敞开开闭盖6时,在其内部陷入形成有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带盒C的盒安装部10,带盒C在敞开开闭盖6的状态下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在盒安装部10上。即,开闭盖6对盒安装部10进行开闭。并且,在开闭盖6上形成有用于在关闭该开闭盖6的状态下视觉辨认带盒C的安装/未安装的观察窗13。
在装置壳体3的左侧部形成有与盒安装部10连接的带排出口17,在盒安装部10与带排出口17之间构成带排出路径18。而且,在装置壳体3内部,以面向带排出路径18的方式,从带进给方向上游侧起以组件的方式内置有切断打印带T的带切断机构11和从带排出口17排出已切断的打印带T的切断部分的带排出机构12。
并且,在开闭盖6的内侧右部突出设置有长板状的头操作突起28。对应于该头操作突起28,在盒安装部10的右侧部没入形成有细长的突起插入孔29(参照图3),在突起插入孔29中配设有与插入的头操作突起28卡合的头操作杆(省略图示)。由于开闭盖6的关闭,包含头操作杆在内的连动机构动作,打印头21移动到在与后述压辊35之间夹持按压打印带T的夹持按压位置。另一方面,当敞开开闭盖6时,打印头21移动到从夹持按压位置退避的退避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在盒安装部10中配设有收纳在头罩20内的热敏型的打印头21、与打印头21相对的压印件驱动轴23、卷绕后述墨带R的卷绕驱动轴24、后述带卷轴32的定位突起25、卡定带盒C左右两侧面的一对钩部26。压印件驱动轴23和卷绕驱动轴24贯通盒安装部10的底板27(安装面),在底板27下部空间内配设有驱动压印件驱动轴23和卷绕驱动轴24并且驱动带排出机构12的进给排出动力系统(省略图示)。并且,如图3所示,在盒安装部10的底板27上,在左前方的角部、左后方的角部和右后方的角部这3个部位突出形成有衬垫27a、27b、27c。进而,在左前方的衬垫27a与头罩20之间形成有供后述头移动部件44的卡合部83露出的露出开口部27d。
如图2所示,带盒C通过盒壳体31形成其外轮廓,构成为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在盒壳体31内部的上方中央部收纳卷绕有打印带T的带卷轴32,在右下部收纳卷绕有墨带R的墨带卷轴33。打印带T和墨带R构成为宽度相同。并且,在带卷轴32的左下部形成有用于供覆盖上述打印头21的头罩20插入的贯通孔34。进而,在贯通孔34的附近,对应于打印带T和墨带R重合的部分,配置有嵌合在上述压印件驱动轴23上进行旋转驱动的压辊(压印件)35。另一方面,接近上述墨带卷轴33配置有嵌合卷绕驱动轴24进行旋转驱动的墨带卷绕卷轴36。
盒壳体31具有顶壁31a和底壁31b,在顶壁31a与底壁31b的相对面之间收纳有带卷轴32、墨带卷轴33、压辊35以及墨带卷绕卷轴36。并且,如图3所示,在盒壳体31的左右两侧面形成有供一对钩部26卡合的一对被卡合部37。
当带盒C安装在盒安装部10上时,头罩20插入贯通孔34中,定位突起25插入带卷轴32的中心孔中,压印件驱动轴23插入压辊35的中心孔中,卷绕驱动轴24插入墨带卷绕卷轴36的中心孔中。此时,收纳在带盒C中的打印带T的宽度方向成为带打印装置1的上下方向。通过压印件驱动轴23和卷绕驱动轴24的旋转驱动,从带卷轴32送出打印带T,从墨带卷轴33送出墨带R。然后,送出的打印带T和墨带R在贯通孔34的位置重合而一起送出后,打印带T被送出到盒壳体31的装置外,墨带R卷绕在墨带卷绕卷轴36上。并且,在打印带T和墨带R一起送出的部分中,压辊35和打印头21以夹入打印带T和墨带R的方式相对,进行所谓的打印进给。
打印带T由背面形成有粘接剂层并将正面作为打印面的记录带Ta、以及通过该粘接剂层粘贴在记录带Ta上的剥离带Tb构成。而且,打印带T以将记录带Ta作为外侧且将剥离带Tb作为内侧的方式卷绕在带卷轴32上进行收纳。并且,关于打印带T,准备带类别(带宽、打印带T的底色、底纹、原材料(质感)等)不同的多种打印带,分别与墨带R一起收纳在盒壳体31中。
当将带盒C安装在盒安装部10上关闭开闭盖6时,通过上述连动机构,打印头21转动到夹持按压位置,在打印头21与压辊35之间夹入打印带T和墨带R,带打印装置1成为打印待机状态。在打印数据的输入/编集后指示打印动作时,对压辊35进行旋转驱动,从带盒C送出打印带T,并且,打印头21进行驱动,对打印带T进行期望的打印。与该打印动作一起,在带盒C内卷绕墨带R,但是,打印带T的已打印部分从带排出口17送出到装置外。当打印完成时,通过带切断机构11切断打印带T的已打印部分。由此,生成打印有期望文字等的标签。
另外,关于带盒C,根据收纳的打印带T的带宽而准备有形状不同的多种带盒。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准备有收纳较宽(例如36mm)的打印带T的较厚的第1带盒C1以及收纳较窄(例如6mm~24mm)的打印带T的较薄的第2带盒C2这2种带盒C。另外,各带盒C收纳有压辊35,该压辊35的宽度与收纳的打印带T的带宽对应。
与此相对,如图5所示,在盒安装部10中,第1带盒C1和第2带盒C2根据其形状而安装在不同的高度位置。具体而言,通过上述衬垫27a、27b、27c,以从盒安装部10的底面27e浮起的状态安装第1带盒C1。另一方面,第2带盒C2形成有躲避上述衬垫27a、27b、27c的切口部38。从而将盒安装部10的底面27e作为安装基准面,第1带盒C1安装在其下表面39(盒前端面)接近该底面27e的位置(第1安装位置),第2带盒C2安装在其下表面39远离该底面27e的位置(第2安装位置)。由此,在上下方向上,使各自收纳的打印带T和压辊35的中央位置与打印头21的按压中心(后述)一致。
另外,这样,在形状不同的2种带盒C安装在不同的高度位置后,在打印头21相对于盒安装部10的底面27e始终位于相同的高度位置的情况下,根据带盒C的形状,带盒C的下表面39与打印头21的位置关系变动。从而如图6所示,在安装第2带盒C2时,产生移动到夹持按压位置的打印头21与带盒C的底壁31b发生干涉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所示的打印头21的移动构造。
这里,参照图5、图7和图8对打印头21周围进行说明。具体而言,对打印头21、以转动自如且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打印头21头的支承轴41、向压辊35按压(转动)打印头21的头按压部件42、向上方对打印头21施力的施力弹簧(施力部件)43、使打印头21向下方移动的头移动部件(头移动部)44进行说明。
如图5和图7所示,在盒安装部10的底板27的下侧空间配设有基础框架45,在基础框架45上竖立设置有支承打印头21、头按压部件42和头移动部件44的头支承轴41。头支承轴41贯通盒安装部10的底板27。
打印头21由头主体51和保持头主体51的头保持架52构成。头主体51在离头支承轴41最远的端部,在上下方向上以阵列状并列设置有多个发热元件,发热元件的排列即头主体51的宽度对应于最大宽度(在本例中是36mm)的打印带T。
头保持架52具有:支承板61,用其前表面支承头主体51;上侧轴贯穿插入片62和下侧轴贯穿插入片(轴贯穿插入片)63,它们分别形成为从支承板61的上下端向背面侧弯曲,右端部具有供头支承轴41贯穿插入的轴贯穿插入孔;以及左右一对连接片64,它们在支承板61的上下中间位置向背面侧弯曲。头保持架52通过上侧轴贯穿插入片62和下侧轴贯穿插入片63,以转动自如且在上下方向(轴向)上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头支承轴41上,打印头21构成为能够在接近盒安装部10的底面27e的头接近位置(第1头位置)P1与远离盒安装部10的底面27e的头远离位置(第2头位置)P2之间移动。并且,通过插入一对连接片64中的连接销65,以连接销65为支点,头保持架52以摆动自如的方式与头按压部件42连接。进而,贯穿插入有连接销65的一对连接片64的各贯穿插入孔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为长孔状,头保持架52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与头按压部件42连接。
在上侧轴贯穿插入片62和下侧轴贯穿插入片63中,各轴贯穿插入孔在摆动方向上形成为长孔状,使得容许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上述摆动。并且,在下侧轴贯穿插入片63中,在其上表面形成有供头移动部件44的按压突起82抵接的环状的突起抵接部66,并且,在其下表面形成有供施力弹簧43抵接的环状的弹簧抵接部67。
头按压部件42具有:板状的部件主体71,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上侧轴承片72和下侧轴承片73,它们设置在部件主体71的上下,供头支承轴41贯穿插入;左右一对销贯穿插入片74,它们形成为在部件主体71的上下中间位置向前面侧弯曲,贯穿插入有连接销65;以及头臂75,其从部件主体71的下端部水平延伸。头按压部件42通过上侧轴承片72和下侧轴承片73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头支承轴41上。
在头臂75的尾端部卡定有头回位弹簧的一端。通过该头回位弹簧,在转动方向上向压印件驱动轴23侧的相反侧对头按压部件42施力,经由头按压部件42,在退避位置对打印头21施力。并且,头臂75的尾端部与包含上述头移动杆在内的连动机构连接。通过该连动机构,由于开闭盖6关闭,头按压部件42克服头回位弹簧而向压印件驱动轴23侧转动。由此,打印头21经由头按压部件42移动到夹持按压位置,按压到压辊35。
通过在使头保持架52的各连接片64和头按压部件42的各销贯穿插入片74重合以使它们的贯穿插入孔一致的状态下,在各贯穿插入孔中插入连接销65,从而进行头保持架52与头按压部件42的连接。由此,头保持架52按照以连接销65为中心摆动自如的方式与头按压部件42连接。并且,各连接片64的贯穿插入孔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为长孔状,与此相对,连接销65贯穿嵌入头按压部件42的各销贯穿插入片74的各贯穿插入孔中,因此,头保持架52经由固定在头按压部件42上的连接销65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与头按压部件42连接。
然后,当头按压部件42转动而将头保持架52按压到压辊35侧时,成为经由连接销65将头主体51推到压辊35上的状态。此时,头保持架52以连接销65为摆动中心适当进行摆动,以使头主体51在高度方向整个范围内与压辊35紧密贴合。由此,能够使头主体51在高度方向整个范围内与压辊35紧密贴合进行按压。另外,连接销65的位置成为打印头21的按压中心。
施力弹簧43由卷绕在头支承轴41上的压缩螺旋弹簧构成,一端与头保持架52的下侧轴贯穿插入片63(的弹簧抵接部67)抵接,另一端与头按压部件42的下侧轴承片73抵接。由此,相对于头按压部件42,向上方对头保持架52进行施力,向头远离位置P2对打印头21进行施力。另外,也可以构成为,施力弹簧43由卷绕在头支承轴41上且一端卡定上侧轴贯穿插入片62的拉伸弹簧构成,使得从上方拉起头保持架52,向头远离位置P2对打印头21进行施力。
头移动部件44由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贯穿插入有头支承轴41的圆筒状的安装部81、从安装部81的压印件驱动轴23侧的相反侧向进给方向下游侧弯曲形成的俯视时为大致倒“L”字状的L字部84、从L字部84的进给方向上游侧的侧面向下方延伸的下垂部85构成。在安装部81的下侧(盒安装部10的底面27e侧)突出设置有与下侧轴贯穿插入片63抵接的一对按压突起(按压部)82。并且,在下垂部85的下端,在压印件驱动轴23的相反侧突出设置有卡合部83。该卡合部83从上述露出开口部27d露出到盒安装部10内。头移动部件44通过安装部81以转动自如且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头支承轴41上。
并且,卡合部83相对于盒安装部10的底面27e的高度低于衬垫27a、27b、27c,在安装着的第1带盒C1和第2带盒C2中,仅第1带盒C1的下表面39与卡合部83卡合。由此,仅在安装有第1带盒C1的情况下,头移动部件44进行动作。
另一方面,各按压突起82形成为以半圆板状从安装部81向下方突出,与下侧轴贯穿插入片63的突起抵接部66抵接。借助突起抵接部66的环状,使得与头保持架52的转动位置无关,各按压突起82始终与突起抵接部66抵接。而且,在卡合部83从安装着的第1带盒C1受到按压力时,利用该按压力,克服施力弹簧43而使头保持架52向下方移动,使打印头21移动到头接近位置P1。
这里,参照图8对安装有第1带盒C1和第2带盒C2时的打印头21的举动进行说明。如图8的(a)所示,当在盒安装部10上安装第1带盒C1时,第1带盒C1的下表面39与头移动部件44的卡合部83卡合,按压头移动部件44。结果,经由头移动部件44,向下方按压头保持架52,打印头21移动到头接近位置P1。此时,由于连接销65固定在头按压部件42上,因此,连接销65的位置即打印头21的按压中心不变。并且,由于打印带T和压辊35的位置也不变,因此,在使打印带T和压辊35的中心位置与打印头21的按压中心一致的状态下,移动打印头21。
另一方面,如图8的(b)所示,当在盒安装部10上安装第2带盒C2时,第2带盒C2的下表面39不与头移动部件44的卡合部83卡合。因此,卡合部83不会产生从第2带盒C2受到的按压力,打印头21被施力弹簧43施力,依然位于头远离位置P2。这样,通过头移动部件44,在安装有第1带盒C1的情况下,使打印头21移动到头接近位置P1,在安装有第2带盒C2的情况下,使打印头21移动到头远离位置P2。
根据以上这种结构,针对以接近盒安装部10的底面27e的方式安装的第1带盒C1,能够使打印头21位于头接近位置P1,针对以远离盒安装部10的底面27e的方式安装的第2带盒C2,能够使打印头21位于头远离位置P2。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带盒C的形状差异而导致的带盒C的下表面39与打印头21的位置关系的变动。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带盒C的下表面39与打印头21的位置关系的变动而产生带盒C与打印头21发生干涉等不良影响。
并且,由于头移动部件44构成为按压供头支承轴41贯穿插入的下侧轴贯穿插入片63来按压打印头21使其移动,因此,在按压移动时,打印头21不会相对于头支承轴41倾斜。由此,能够使打印头21更加稳定地移动。并且,通过利用头支承轴41作为头移动部件44的支承轴,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进而,由于施力弹簧43构成为卷绕在头支承轴41上并绕头支承轴41对打印头21进行施力,因此,在由于施力而移动时,打印头21也不会相对于头支承轴41倾斜,能够使打印头21更加稳定地移动。
并且,通过将连接销65固定在头按压部件42上并且贯穿插入到头保持架52的长孔中,连接销65不会伴随打印头21的移动而移动。由此,头按压部件42按压打印头21的按压中心不变,能够始终稳定地按压打印头21。
进而,通过以使收纳的打印带T的中央位置与打印头21的按压中心一致的方式安装多种带盒C,能够在打印带T的宽度方向整个范围内,均匀地按压打印头21。由此,能够更好地进行基于热敏头的打印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设打印头21的默认位置为头远离位置P2来安装第1带盒C1的情况下,通过头移动部件44,使打印头21从头远离位置P2移动到头接近位置P1,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设打印头21的默认位置为头接近位置P1来安装第2带盒C2的情况下,通过头移动部件44,使打印头21从头接近位置P1移动到头远离位置P2。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能够将形状不同的2种带盒C安装在不同的高度位置,按照带盒C的安装位置使打印头21在头接近位置P1与头远离位置P2之间移动,但是,带盒C的种类、带盒C的安装位置和打印头21的移动位置不限于2个。即,它们也可以是3个以上。例如,在能够将3种带盒C安装在不同的高度位置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按照各带盒C的安装位置使打印头21在3个阶段的高度位置之间移动。
Claims (7)
1.一种带打印装置,其能够安装包含第1带盒和形状与所述第1带盒不同的第2带盒在内的带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打印装置具有:
盒安装部,其具有在将所述带盒安装到所述带打印装置时与所述带盒的安装方向侧的盒前端面相对的安装面,在第1安装位置安装所述第1带盒,在第2安装位置安装所述第2带盒,所述第2安装位置相对于所述第1安装位置,所述盒前端面在所述安装方向上的位置不同;以及
打印头,其能够移动到与所述第1安装位置对应的第1头位置和与所述第2安装位置对应的第2头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打印装置还具有:
头移动部,其使所述打印头移动到所述第1头位置和所述第2头位置;以及
施力部件,其朝向所述安装方向的相反方向对所述打印头进行施力,
所述头移动部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从所述安装面突出,在安装着所述第1带盒的情况下与所述盒前端面卡合,
所述头移动部借助所述卡合部从安装着的所述第1带盒的所述盒前端面受到的按压力,克服所述施力部件而使所述打印头从所述第2头位置移动到所述第1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打印装置还具有头支承轴,该头支承轴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面在轴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对所述打印头的头主体进行保持的头保持架,
所述头保持架具有供所述头支承轴贯穿插入的轴贯穿插入片,
所述头移动部具有:
安装部,其供所述头支承轴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贯穿插入;以及
按压部,其设置在所述安装部的所述安装面侧,借助所述卡合部受到的所述按压力来按压所述轴贯穿插入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由卷绕在所述头支承轴上的螺旋弹簧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打印装置还具有:
头按压部件,其朝向压印件按压所述打印头;以及
连接销,其固定在所述头按压部件上,并且,贯穿插入到设于所述头保持架且在所述安装方向上延伸的长孔中,连接所述打印头和所述头按压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安装部在朝向压印件按压所述打印头时打印带在所述安装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与所述打印头的按压中心一致的位置,安装所述带盒。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盒具有供所述打印头插入的贯通孔,
所述第1头位置和所述第2头位置是所述带盒的所述安装方向侧的壁部的所述贯通孔的端部的一部分和所述打印头不会发生干涉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08196 | 2013-01-21 | ||
JP2013008196A JP5998067B2 (ja) | 2013-01-21 | 2013-01-21 | テープ印刷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35133A CN103935133A (zh) | 2014-07-23 |
CN103935133B true CN103935133B (zh) | 2016-01-20 |
Family
ID=51183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17354.7A Active CN103935133B (zh) | 2013-01-21 | 2014-01-15 | 带打印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998067B2 (zh) |
CN (1) | CN10393513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08904B2 (ja) * | 2014-09-30 | 2019-05-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JP6933229B2 (ja) * | 2014-10-31 | 2021-09-0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消費装置 |
JP5844489B1 (ja) * | 2015-01-29 | 2016-01-20 |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 |
JP2019142062A (ja) * | 2018-02-19 | 2019-08-29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及び媒体アダプタ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309216A (ja) * | 1996-05-23 | 1997-12-02 | Nec Home Electron Ltd | 熱転写プリンタ装置 |
CN1902054A (zh) * | 2003-11-27 | 2007-01-24 | 迪默公司 | 调整打印头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920602A (zh) * | 2009-06-10 | 2010-12-2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打印机 |
JP2011037007A (ja) * | 2009-08-06 | 2011-02-24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77678A (ja) * | 1996-04-15 | 1997-10-28 | Seiko Epson Corp | 電子機器 |
JPH11309907A (ja) * | 1998-04-27 | 1999-11-09 | Seiko Epson Corp | テープ印刷装置 |
JP4420556B2 (ja) * | 2000-12-01 | 2010-02-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テープ印刷装置 |
US7140794B2 (en) * | 2004-01-30 | 2006-11-28 | Premark Feg L.L.C. | Apparatus to guide label stock in a printer |
JP4784045B2 (ja) * | 2004-04-12 | 2011-09-2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 |
-
2013
- 2013-01-21 JP JP2013008196A patent/JP5998067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1-15 CN CN201410017354.7A patent/CN1039351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309216A (ja) * | 1996-05-23 | 1997-12-02 | Nec Home Electron Ltd | 熱転写プリンタ装置 |
CN1902054A (zh) * | 2003-11-27 | 2007-01-24 | 迪默公司 | 调整打印头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920602A (zh) * | 2009-06-10 | 2010-12-2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打印机 |
JP2011037007A (ja) * | 2009-08-06 | 2011-02-24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138980A (ja) | 2014-07-31 |
JP5998067B2 (ja) | 2016-09-28 |
CN103935133A (zh) | 2014-07-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36073B (zh) | 带盒以及带打印装置 | |
CN102481794B (zh) | 带盒 | |
CN106132715B (zh) | 带盒 | |
JP4059282B2 (ja) | カセット及びテープ印字装置 | |
CN103935133B (zh) | 带打印装置 | |
JP5621620B2 (ja) | 印字装置 | |
US20180015757A1 (en) | Tape cassette | |
CN111971184B (zh) | 色带盒以及印刷装置 | |
CN111376618A (zh) | 装配于带印刷装置的盒 | |
JP6172457B2 (ja)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09023109A (ja) | 印刷装置 | |
US9789712B2 (en) | Tape cartridge and printer | |
US9321290B1 (en) | Medium cartridge and printer | |
JP6261687B2 (ja) | テープ印刷装置 | |
CN111376620B (zh) | 装配于带印刷装置的盒 | |
US20240239122A1 (en) | Ribbon cartridge | |
JP6327503B2 (ja)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
US20240239123A1 (en) | Ribbon cartridge | |
JP5731607B2 (ja)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
JP6166818B2 (ja)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
JP5849164B2 (ja)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
JP6443286B2 (ja) | 電子機器 | |
JP5931232B2 (ja)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
JP5731682B2 (ja)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