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33141B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Google Patents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33141B CN103733141B CN201280036697.7A CN201280036697A CN103733141B CN 103733141 B CN103733141 B CN 103733141B CN 201280036697 A CN201280036697 A CN 201280036697A CN 103733141 B CN103733141 B CN 1037331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veloper
- supply case
- developer supply
- baffle
- developer rece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9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3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9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9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10339 di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108091008695 photorecep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PPBRXRYQALVLMV-UHFFFAOYSA-N Styr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1=CC=CC=C1 PPBRXRYQALVLM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068 load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KAKZBPTYRLMSJV-UHFFFAOYSA-N Butadi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 KAKZBPTYRLMSJ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190 activ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NLHHRLWOUZZQLW-UHFFFAOYSA-N Acrylonitrile Chemical group C=CC#N NLHHRLWOUZZQL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38 satur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25 Acry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628997 Flo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8331 Pinus X rigitae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1613 Pinus bruti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018646 Pinus brut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93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026 co-polymer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81 coal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16 dilat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8 in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223 poly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66 seal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FWVCSXWHVOOTFJ-UHFFFAOYSA-N 1-(2-chloroethylsulfanyl)-2-[2-(2-chloroethylsulfanyl)ethoxy]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lCCSCCOCCSCCCl FWVCSXWHVOOTF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6829 Device disloc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1481 Pathologic Constri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830 Polyurethane Foa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290 Sagittaria latifoli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71 blow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246 common arrowhea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993 die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57 fla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594 fluo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61 pathw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90 polystyre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96 polyurethane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82 swim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1580 syndromic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6683 trans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61 trans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0 visu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79—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for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63—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2215/0665—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ing of said toner cartridge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03G2215/0668—Toner discharging opening at one axial en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Photographic Developing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剂供应容器,其能够简化用于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运动而将显影剂供应容器与显影剂接收部分相连的机构。显影剂供应容器(1)可附接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以及从该显影剂接收设备拆卸,并且经由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供应显影剂,显影剂供应容器包括:显影剂容纳部分(2c),用于容纳显影剂;和结合部分(3b2,3b4),所述结合部分可与所述显影剂接收部分(11)相结合,伴随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所述结合部分(3b2,3b4)使得所述显影剂接收部分(11)向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1)移动,以便使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1)处于连接到所述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的显影剂供应容器。
这种显影剂供应容器能够与电子照相型成像设备(诸如,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或者具有所述复印机、传真机以及打印机的多种功能的复合机器)一起使用。
背景技术
通常,诸如电子照相复印机的电子照相型成像设备使用微粒的显影剂(调色剂)。在这种成像设备中,随着成像操作消耗显影剂,从显影剂供应容器供应显影剂。
因为显影剂是非常细的粉末,所以其可能在相对于成像设备安装和拆卸显影剂供应容器时飞散。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提出在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成像设备之间的多种连接类型并且将其付诸实践。
例如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Hei 08-110692中公开了传统连接类型中的一种。
对于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Hei 08-110692中公开的装置,从成像设备抽出的显影剂供应装置(所谓的料斗)接收来自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显影剂,然后被接收重置到成像设备中。
当将显影剂供应装置设置在成像设备中时,显影剂供应装置的开口位于显影装置开口正上方的位置处。在显影操作中,提升整个显影装置直到使得显影装置与显影剂供应装置紧密接触(所述显影装置的开口与所述显影剂供应装置的开口彼此流体连通)。借此,能够适当地将显影剂从显影剂供应装置供应到显影装置中,使得能够适当抑制显影剂泄漏。
另一方面,在非显影操作阶段中,降低整个显影装置,使得显影剂供应装置与显影装置间隔开。
如理解的那样,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Hei 08-110692中公开的装置需要用于使得显影装置自动上下运动的驱动源和驱动传动机构。
发明内容
然而,日本公开专利申请Hei 08-11069的装置需要用于使得显影装置整体上下运动的驱动源和驱动传动机构,因此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复杂,并且将提高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剂供应容器,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能够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移动而简化用于连接显影剂接收部分与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机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剂供应容器,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能够与显影剂接收设备相互适当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剂供应容器,其用于通过显影剂接收部分供应显影剂,所述显影剂接收部分可移动地设置在显影剂接收设备中,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显影剂接收设备,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和结合部分,所述结合部分能够与所述显影剂接收部分相结合,用于利用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操作使得所述显影剂接收部分朝向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移动,以建立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所述显影剂接收部分之间的连接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剂供应容器,其用于通过显影剂接收部分供应显影剂,所述显影剂接收部分可移动地设置在显影剂接收设备中,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显影剂接收设备,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包括:显影剂容纳部分,用于容纳显影剂;和倾斜部分,所述倾斜部分相对于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插入方向倾斜,用于利用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操作与所述显影剂接收部分相结合,以使得所述显影剂接收部分朝向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移动。
根据本发明,用于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移动以使其与显影剂供应容器相连接的机构能够简化。
另外,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操作,能够使得在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接收部分之间的连接状态是适当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截面图;
图2是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透视图;
在图3中,(a)是显影剂接收设备的透视图,(b)是显影剂接收设备的截面图;
在图4中,(a)是显影剂接收设备的局部放大的透视图,(b)是显影剂接收设备的局部放大的截面图,(c)是显影剂接收部分的透视图;
在图5中,(a)是根据实施例1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分解透视图,(b)是实施例1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透视图;
图6是容器体的透视图;
在图7中,(a)是上凸缘部分的(顶侧)的透视图,(b)是上凸缘部分(底侧)的透视图;
在图8中,(a)是实施例1中的下凸缘部分(顶侧)的透视图,(b)是实施例1中的下凸缘部分(底侧)的透视图,(c)是实施例1中的下凸缘部分的正视图;
在图9中,(a)是实施例1中的挡板的俯视平面图,(b)是实施例1中的挡板的透视图;
在图10中,(a)是泵的透视图,(b)是泵的正视图;
在图11中,(a)是往复构件(顶侧)的透视图,(b)是往复构件(底侧)的透视图;
在图12中,(a)是盖(顶侧)的透视图,(b)是盖(底侧)的透视图;
图13是局部截面的透视图(a)、局部截面的正视图(b)、俯视平面图(c)、下凸缘部分与显影剂接收部分的相互关系图(d),图解了实施例1中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和拆卸操作;
图14是局部截面的透视图(a)、局部截面的正视图(b)、俯视平面图(c)、下凸缘部分与显影剂接收部分的相互关系图(d),图解了实施例1中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和拆卸操作;
图15是局部截面的透视图(a)、局部截面的正视图(b)、俯视平面图(c)、下凸缘部分与显影剂接收部分的相互关系图(d),图解了实施例1中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和拆卸操作;
图16是局部截面的透视图(a)、局部截面的正视图(b)、俯视平面图(c)、下凸缘部分与显影剂接收部分的相互关系图(d),图解了实施例1中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和拆卸操作;
图17是实施例1中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和拆卸操作的时间图;
在图18中,(a)、(b)和(c)图解了显影剂供应容器的结合部分的修改示例;
在图19中,(a)是根据实施例2的显影剂接收部分的透视图,(b)是实施例2的显影剂接收部分的截面图;
在图20中,(a)是实施例2中下凸缘部分(顶侧)的透视图,(b)是实施例2中的下凸缘部分(底侧)的透视图;
在图21中,(a)是实施例2中的挡板的透视图,(b)是根据修改示例1的透视图,(c)和(d)是挡板和显影剂接收部分的示意图;
在图22中,(a)和(b)是图解了实施例2中的挡板操作的截面图;
图23是实施例2中的挡板的透视图;
图24是根据实施例2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正视图;
在图25中,(a)是根据修改示例2的挡板的透视图,(b)和(c)是挡板和显影剂接收部分的示意图;
图26是局部截面的透视图(a)、局部截面的正视图(b)、俯视平面图(c)、下凸缘部分与显影剂接收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图(d),其图解了实施例2中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和拆卸操作;
图27是局部截面的透视图(a)、局部截面的正视图(b)、俯视平面图(c)、下凸缘部分与显影剂接收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图(d),其图解了实施例2中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和拆卸操作;
图28是局部截面的透视图(a)、局部截面的正视图(b)、俯视平面图(c)、下凸缘部分与显影剂接收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图(d),其图解了实施例2中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和拆卸操作;
图29是局部截面的透视图(a)、局部截面的正视图(b)、俯视平面图(c)、下凸缘部分与显影剂接收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图(d),其图解了实施例2中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和拆卸操作;
图30是局部截面的透视图(a)、局部截面的正视图(b)、俯视平面图(c)、下凸缘部分与显影剂接收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图(d),其图解了实施例2中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和拆卸操作;
图31是局部截面的透视图(a)、局部截面的正视图(b)、俯视平面图(c)、下凸缘部分与显影剂接收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图(d),其图解了实施例2中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和拆卸操作;
图32是实施例2中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和拆卸操作的时间图;
在图33中,(a)是根据实施例3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局部放大图,(b)是根据实施例3的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接收设备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34是在实施例3中在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拆卸操作中显影剂接收部分相对于下凸缘部分的操作图;
图35图解了比较示例的显影剂供应容器;
图36是成像设备的示例的截面图;
图37是图36的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38是图解了根据实施例的显影剂接收设备的透视图;
图39是图38的当从不同方向观察时的显影剂接收设备的透视图;
图40是图38的显影剂接收设备的截面图;
图41是图解了控制装置的功能和结构的框图;
图42是图解了供应操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3是图解了没有料斗的显影剂接收设备和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状态的截面图;
图44是图解了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45是图解了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46是在其中排放开口和倾斜表面连接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截面图;
在图47中,(a)是在用于测量流动性能量的装置中使用的叶片的透视图,(b)是测量装置的示意图;
图48是示出了排放开口的直径和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49是示出了容器中的填充量和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50是图解了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接收设备的操作状态的部分的透视图;
图51是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接收设备的透视图;
图52是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接收设备的截面图;
图53是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接收设备的截面图;
图54图解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设备和系统中的显影剂容纳部分的内部压力变化;
在图55中,(a)是在验证试验中使用的显影剂供应系统(实施例4)的框图,(b)是图解了显影剂供应容器中的现象的示意图;
在图56中,(a)是在验证试验中使用的显影剂供应系统(比较示例)的框图,(b)是在显影剂供应容器中的现象的示意图;
图57是根据实施例5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透视图;
图58是图57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截面图;
图59是根据实施例6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透视图;
图60是根据实施例6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透视图;
图61是根据实施例6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透视图;
图62是根据实施例7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透视图;
图63是根据实施例74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截面透视图;
图64是根据实施例7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局部截面图;
图65是根据实施例7的另一个示例的截面图;
在图66中,(a)是安装部分的正视图,(b)是安装部分的内侧的局部放大的透视图;
在图67中,(a)是根据实施例8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透视图,(b)是排放开口周围的透视图,(c)和(d)是图解了显影剂供应容器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的安装部分的状态的正视图和截面图;
在图68中,(a)是实施例8的显影剂容纳部分的一部分的透视图,(b)是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截面的透视图,(c)是凸缘部分的内表面的截面图,(d)是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截面图;
在图69中,(a)和(b)是图解了在实施例8的显影剂供应容器处泵部分的抽吸和排放操作的行为的截面图;
图70是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凸轮槽构造的展开图;
图71是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凸轮槽构造的示例的展开图;
图72是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凸轮槽构造的示例的展开图;
图73是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凸轮槽构造的示例的展开图;
图74是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凸轮槽构造的示例的展开图;
图75是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凸轮槽构造的示例的展开图;
图76是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凸轮槽构造的示例的展开图;
图77是示出了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内部压力变化的图表;
在图78中,(a)是根据实施例9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结构的透视图,(b)是显影剂供应容器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79是图解了根据实施例10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结构的截面图;
在图80中,(a)是根据实施例11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透视图,(b)是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截面图,(c)是凸轮齿轮的透视图,(d)是凸轮齿轮的旋转啮合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
在图81中,(a)是根据实施例12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结构的透视图,(b)是显影剂供应容器的结构的截面图;
在图82中,(a)是根据实施例13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结构的透视图,(b)是显影剂供应容器的结构的截面图;
在图83中,(a)-(d)图解了驱动转换机构的操作;
在图84中,(a)是根据实施例14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结构的透视图,(b)和(c)图解了驱动转换机构的操作;
图85中的(a)是图解了根据实施例15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b)和(c)是图解了泵部分的抽吸和排放操作的截面图;
在图86中,(a)是实施例15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另一个示例的透视图,(b)图解了显影剂供应容器的联接部分;
在图87中,(a)是根据实施例16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截面的透视图,(b)和(c)是图解了泵部分的抽吸和排放操作的状态的截面图;
在图88中,(a)是根据实施例17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结构的透视图,(b)是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截面的透视图,(c)图解了显影剂容纳部分的端部部分,(d)和(e)图解了泵部分的抽吸和排放操作中的状态;
在图89中,(a)是根据实施例18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结构的透视图,(b)是凸缘部分的透视图,(c)是筒体部分的结构的透视图;
在图90中,(a)和(b)是图解了根据实施例18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泵部分的抽吸和排放操作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91图解了根据实施例18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泵部分的结构;
在图92中,(a)和(b)是根据实施例19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
在图93中,(a)和(b)是根据实施例20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筒体部分和凸缘部分的透视图;
在图94中,(a)和(b)是根据实施例20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局部截面的透视图;
图95是图解了根据实施例20的泵的操作状态和可旋转挡板的打开和关闭定时之间的关系的时间图;
图96是图解了根据实施例21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局部截面透视图;
在图97中,(a)-(c)是图解了实施例21中的泵部分的操作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98是图解了根据实施例21的泵的操作状态和止动阀的打开和关闭定时之间的关系的时间图;
在图99中,(a)是根据实施例22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部分的透视图,(b)是凸缘部分的透视图,(c)是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截面图;
在图100中,(a)是根据实施例23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结构的透视图,(b)是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截面的透视图;
图101是图解了根据实施例23的显影剂供应容器的结构的局部截面透视图;
在图102中,(a)-(d)是比较示例的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接收设备的截面图,其图解了显影剂供应步骤的流程;
图103是图解了另一个比较示例的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接收设备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在以下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在本发明的概念的范围内可以用具有类似功能的其它已知结构替代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各种结构。换言之,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实施例的将在下文描述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1】
首先,将描述成像设备的基本结构,然后将描述构成了在成像设备中使用的显影剂供应系统的显影剂接收设备和显影剂供应容器。
(成像设备)
参照图1,将描述作为成像设备示例的电子照相类型的复印机(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结构,所述成像设备包括显影剂接收设备,显影剂供应容器(所谓的调色剂盒)可拆卸(可移除)地安装到所述显影剂接收设备。
在附图中,用100表示复印机的主组件(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或者设备的主组件)。用101表示放置在原稿支撑压板玻璃102上的原稿。对应于原稿的图像信息的光图像通过多个光学部分103的镜M和透镜Ln成像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感光构件)104上,使得形成静电潜像。通过干式显影装置(单成分显影装置)201a利用作为显影剂(干燥粉末)的调色剂(单成分磁性调色剂)能够使得静电潜像可见。
在这个实施例中,单成分磁性调色剂用作待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供应的显影剂,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本示例并且包括将在下文描述的其它示例。
具体地,在应用使用单成分非磁性调色剂的单成分显影装置的情况中,供应单成分非磁性调色剂作为显影剂。另外,在应用使用包含混合的磁性载体和非磁性调色剂的双成分显影剂的双成分显影装置的情况中,供应非磁性调色剂作为显影剂。在这种情况中,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皆可以作为显影剂供应。
如上所述,图1的显影装置201根据原稿101的图像信息使用显影剂使得形成在作为图像承载构件上的感光构件104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显影装置201除了显影剂料斗部分201a之外还设置有显影辊201f。显影剂料斗部分201a设置有搅拌构件201c,用于搅拌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供应的显影剂。由搅拌构件201c搅拌的显影剂由供给构件201d供给到供给构件201e。
已经由供给构件201e、201b按上述顺序供给的显影剂在承载在显影辊201f上的同时被最终供应至关于感光构件104的显影区域。
在这个示例中,将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供应至显影装置201,但是还可以使用其它系统,并且例如可以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供应发挥显影剂作用的调色剂和载体。
根据原稿101的片材尺寸或者由操作者(用户)从复印机的液晶操作部分输入的信息从堆叠在盒105-108中的片材S选择最适宜的盒。记录材料并不局限于纸张,而是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投影片或者其它材料。
由分离和供给装置105A-108A供应的一张片材S沿着供给部分109供给到对准辊110,并且在与感光构件104的旋转和光学部分103的扫描同步的定时实施片材S的供给。
用附图标记111、112表示转印充电器和分离充电器。形成在感光构件104上的显影剂的图像通过转印充电器111转印到片材S上。
此后,由供给部分113供给的片材S在定影部分114中经受热量和压力,使得片材上的显影图像被定影,并且然后在单面复印模式的情况中通过排放/翻转部分115,继而由排放辊116将片材S排放到排出盘117。其末端通过挡板118,并且在挡板118仍然由排放辊116夹持时控制挡板118,排放辊116反向旋转,使得将片材S再次供给到设备中。然后,通过再供给部分119、120将片材S供给到对准辊110,并且然后与单面复印模式的情况类似沿着路径运送所述片材S,而且将所述片材S排放到排出盘117。
在设备的主组件100中,在感光构件104周围,设置有成像处理装备,诸如作为显影部件的显影装置201a、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器部分202、作为充电部件的主充电器203。通过将显影剂沉积在潜像上,显影装置201根据原稿101的图像信息使得通过光学部分103形成在感光构件104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主充电器203使得感光构件的表面均匀充电,以在感光构件104上形成期望的静电图像。清洁器部分202移除残留在感光构件104上的显影剂。
图2是成像设备的外观。当打开作为成像设备的外壳的一部分的更换盖40时,暴露出将在下文描述的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一部分。
通过将显影剂供应容器1插入(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设在能够将显影剂供应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的状态。另一方面,当操作者更换显影剂供应容器1时,通过与安装操作相反的操作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抽出(拆下)显影剂供应容器1,并且设置新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在此,更换盖40专用于安装和拆卸(更换)显影剂供应容器1,并且打开和关闭以用于安装和拆卸显影剂供应容器1。对于用于设备100的主组件的其它维护操作,打开和关闭前盖100c。更换盖40和前盖100c可以彼此成一体,并且在这种情况中,在打开和关闭整体盖(未示出)的情况下更换显影剂供应容器1以及维护设备100的主组件。
(显影剂接收设备)
参照图3和图4,将描述显影剂接收设备8。图3的(a)是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示意性透视图,图3的(b)是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示意性截面图。图4中的(a)是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4中的(b)是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局部放大的截面图,图4的(c)是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透视图。
如图3中的(a)所示,显影剂接收设备8设置有安装部分(安装空间)8f,显影剂供应容器1可移除(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安装部分中。其还设置有显影剂接收部分11,用于接收通过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将在下文描述的排放开口3a4(图7中的(b))排放的显影剂。显影剂接收部分11安装成能够沿着竖直方向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运动(可移动)。如图4中的(c)所示,显影剂接收部分11设置有主组件密封件13,所述主组件密封件13在其中央部分处具有显影剂接收口11a。主组件密封件13由弹性构件、泡沫构件等制成,并且与开口密封件3a5紧密接触(图7中的(b)),所述开口密封件3a5具有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排放开口3a4,借此防止通过排放开口3a4排出的显影剂泄漏到包括显影剂接收口11a的显影剂供给路径之外。
为了尽可能防止显影剂污染安装部分8f,显影剂接收口11a的直径理想地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排放开口3a4的直径基本相等或者略微大于所述排放开口3a4的直径。这是因为如果显影剂接收口11a的直径小于排放开口3a4的直径,则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排放的显影剂沉积在具有显影剂接收口11a的主组件密封件13的外表面上,并且沉积的显影剂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期间被转移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下表面上,结果被显影剂污染。另外,转移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显影剂可能飞散到安装部分8f,结果显影剂污染安装部分8f。相反,如果显影剂接收口11a的直径远大于排放开口3a4的直径,则其中从显影剂接收口11a飞散的显影剂在形成于开口密封件3a5中的排放开口3a4的周围沉积的区域较大。即,被显影剂污染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污染区域较大,这是不优选的。在这种情况下,显影剂接收口11a的直径和排放开口3a4的直径之间的差优选地基本为0至大约2mm。
在这个示例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排放开口3a4的直径大约为Φ2mm(针孔),因此显影剂接收口11a的直径为大约
如图3中的(b)所示,显影剂接收部分11被推压构件12向下推压。当显影剂接收部分11向上运动时,其必须克服推压构件12的推压力运动。
如图3中的(b)所示,在显影剂接收设备8下方,设置有用于暂时储存显影剂的子料斗8c。在子料斗8c中,设置有用于将显影剂供给到作为显影装置201的一部分的显影剂料斗部分201a的供给螺杆14、和与显影剂料斗部分201a流体连通的开口8d。
如图13中的(b)所示,在没有安装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状态中,显影剂接收口11a闭合以便防止异物和/或灰尘进入子料斗8c中。更加具体地,在显影剂接收部分11不向上侧运动的状态中,显影剂接收口11a由主组件挡板15关闭。显影剂接收部分11从图13的(b)中示出的位置朝向显影剂供应容器1向上运动(箭头E)。借此,如图15中的(b)所示,显影剂接收口11a和主组件挡板15相互间隔开,使得显影剂接收口11a打开。在这种打开状态下,通过排放开口3a4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排放显影剂,使得由显影剂接收口11a接收的显影剂能够运动到子料斗8c。
如图4中的(c)所示,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侧表面设置有结合部分11b。结合部分11b与将在下文描述的设置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上的结合部分3b2、3b4(图8)直接结合,并且被引导而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向显影剂供应容器1升高。
如图3中的(a)所示,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部分8f设置有插入引导件8e,用于沿着安装和拆卸方向引导显影剂供应容器1,并且通过插入引导件8e,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方向沿着箭头A。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方向与箭头A的方向相反(箭头B)。
如图3中的(a)所示,显影剂接收设备8设置有驱动齿轮9,所述驱动齿轮9作为用于驱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驱动机构。
驱动齿轮9通过驱动齿轮系接收来自驱动马达500的旋转力,并且用于将旋转力施加到设定在安装部分8f中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
如图3和4所示,通过控制装置(CPU)600控制驱动马达500。
(显影剂供应容器)
参照图5,将描述显影剂供应容器1。图5的(a)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图5中的(b)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5的(b)中,为了更好地理解,使得盖7局部剖开。
如图5中的(a)所示,显影剂供应容器1主要包括容器体2、凸缘部分3、挡板4、泵部分5、往复构件6和盖7。显影剂供应容器1在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沿着箭头R的方向围绕图5中的(b)示出的旋转轴线P旋转,借此将显影剂供应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将详细描述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每个元件。
(容器体)
图6是容器体的透视图。如图6所示,容器体(显影剂供给腔室)2主要包括:显影剂容纳部分2c,用于容纳显影剂;和螺旋供给槽2a(供给部分),用于通过容器体2沿着箭头R的方向围绕旋转轴线P旋转而供给显影剂容纳部分2c中的显影剂。如图6所示,在容器体2的一个端部部分处的整个周边上,凸轮槽2b和用于接收来自主组件侧的驱动的驱动接收部分(驱动输入部分)与容器体2一体形成。在这个示例中,凸轮槽2b和驱动接收部分2d与容器体2一体形成,但是凸轮槽2b或者驱动接收部分2d可以形成为另一个构件,而且可以安装到容器体2。在这个示例中,包含体积平均粒径为5μm-6μm的调色剂的显影剂容纳在容器体2的显影剂容纳部分2c中。在这个示例中,不仅通过容器体1而且还通过泵部分5和凸缘部分3的内空间来提供显影剂容纳部分(显影剂容纳空间)2c。
(凸缘部分)
参照图5,将描述凸缘部分25。如图5中的(b)所示,凸缘部分(显影剂排放腔室)3能够相对于容器体2围绕旋转轴线P旋转,并且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时,其不能够相对于安装部分8f沿着箭头R的方向旋转(图3中的(a))。另外,其设置有排放开口3a4(图7)。如图5中的(a)所示,考虑到组装性能,凸缘部分3分成上凸缘部分3a、下凸缘部分3b,并且泵部分5、往复构件6、挡板4和盖7安装在所述凸缘部分3上。如图5中的(a)所示,泵部分5通过螺丝与上凸缘部分3a的一个端部部分侧相连,并且容器体2通过密封构件(未示出)与另一个端部部分侧相连。泵部分5夹在往复构件6之间,并且往复构件6的结合伸出件6b(图11)装配在容器体2的凸轮槽2b中。而且,挡板4插入到上凸缘部分3a和下凸缘部分3b之间的间隙中。为了保护往复构件6和泵部分5以及为了获得更好的外观,盖7整体设置成覆盖凸缘部分3、泵部分5和往复构件6的全部。
(上凸缘部分)
图7图解了上凸缘部分3a。图7中的(a)是当从上部分斜向观察时上凸缘部分3a的透视图,并且图7的(b)是当从底部斜向观察时上凸缘部分3a的透视图。上凸缘部分3a包括:在图7的(a)中示出的泵连接部分3a1(未示出螺丝),泵部分5旋拧到所述泵连接部分3a1;在图7的(b)中示出的容器体连接部分3a2,容器体2连接到所述容器体连接部分3a2;和图7的(a)中示出的贮存部分3a2,其用于贮存从容器体2供给的显影剂。如图7的(b)所示,提供了:圆形排放口(开口)3a4,其用于允许将显影剂从贮存部分3a3排放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和开口密封件3a5,所述开口密封件3a5形成与设置在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相连的连接部分3a6。开口密封件3a5通过双面胶粘在上凸缘部分35a的底表面上并且由将在下文描述的挡板4和凸缘部分3a夹持,以便防止显影剂通过排放开口3a4泄漏。在这个示例中,排放开口3a4设置于开口密封件3a5,所述开口密封件3a5没有与凸缘部分3a成一体,但是排放开口3a4可以直接设置在上凸缘部分35a上。
如上所述,排放开口3a4的直径为大约2mm,以使得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和拆卸操作中由于打开和关闭挡板4而无意排放的显影剂所造成的污染最小化。在这个示例中,排放开口3a4设置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下表面中,即,上凸缘部分3a的下表面中,但是在其根本上设置在除了关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和拆卸方向的上游侧端面或者下游侧端面之外的侧部中时,能够完成这个示例的连接结构。考虑具体设备的情况,可以适当地选择排放开口25a4的位置。将在下文描述在这个示例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操作。
(下凸缘部分)
图8示出了下凸缘部分25b。图8的(a)是当从上位置斜向观察时下凸缘部分3b的透视图,图8中的(b)是当从下位置斜向观察时下凸缘部分3b的透视图,图8中的(c)是正视图。如图8中的(a)所示,下凸缘部分3b设置有挡板插入部分3b1,挡板4(图9)插入到所述挡板插入部分3b1中。下凸缘部分3b设置有结合部分3b2、3b4,所述结合部分3b2、3b4能够与显影剂接收部分11相结合(图4)。
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中,结合部分3b2、3b4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向显影剂供应容器1移动,以便建立连接状态,在所述连接状态中,能够将显影剂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供应到显影剂接收部分11。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中,结合部分3b2、3b4将显影剂接收部分11引导成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间隔开,从而断开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部分39之间的连接。
结合部分3b2、3b4的第一结合部分3b2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沿着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以允许实施显影剂接收部分1的启封操作。在这个示例中,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中,第一结合部分3b2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向显影剂供应容器1移动,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与形成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开口密封件3a5的一部分中的连接部分3a6相连。第一结合部分3b2沿着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中,第一结合部分3b2实施引导操作,以便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沿着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再次密封。在这个示例中,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中,第一结合部分3b2实施引导,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向下间隔开,从而断开显影剂接收部分11和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连接部分3a6之间的连接。
另一方面,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对于将在下文描述的挡板4运动期间(即,在显影剂接收口11a从连接部分3a6运动到排放开口3a4期间),第二结合部分3b4保持开口密封件3a5和主组件密封件13之间的连接状态,使得伴随着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排放开口3a4与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显影剂接收口11a连通。第二结合部分3b4平行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方向延伸。
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对于挡板4运动期间(即,在显影剂接收口11a从排放开口3a4运动到连接部分3a6期间),第二结合部分3b4保持主组件密封件13和开口密封件3a5之间的连接,使得伴随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排放开口3a4再次密封。
第一结合部分3b2的构造理想地包括倾斜表面(倾斜部分),所述倾斜表面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插入方向交叉,并且其并不局限于如图8中的(a)所示的直线斜面。例如,第一结合部分3b2的构造可以是如图18中的(a)所示的弯曲斜面。而且,如图18中的(b)所示,第一结合部分3b2的构造可以成台阶状,其包括平行表面和斜面。第一结合部分3b2的构造并不局限于图8和18中的(a)或者(b)示出的构造,只要其能够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向排放开口3a4移动,但是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和拆卸操作所需的恒定操纵力的角度来看,直线斜面是理想的。鉴于将在下文描述的情况,第一结合部分3b2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和拆卸方向的倾角理想地为大约10-50度。在这个示例中,角度为大约40度。
另外,如图18中的(c)所示,第一结合部分3b2和第二结合部分3b4可以统一,以提供一致的线性斜面。在这种情况中,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中,第一结合部分3b2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沿着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以使得主组件密封件13与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遮挡部分3b6相连。此后,其在压缩主组件密封件13和开口密封件3a5的同时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直到显影剂接收口11a和排放开口3a4相互流体连通为止。
在此,当使用这种第一结合部分3b2时,在将在下文描述的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完成位置中,由于第一结合部分3b2和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之间的关系,显影剂供应容器1总是沿着B方向(图16中的(a))接收力。因此,要求显影剂接收设备8具有用于将显影剂供应容器1保持在安装完成位置中的保持机构,结果增加了成本和/或增多了零件的数量。因此,从该角度优选的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设置有上述第二结合部分3b4,使得没有将沿着B方向的力施加到处于安装完成位置中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从而使得主组件密封件13和开口密封件3a5之间的连接状态稳定。
在图18的(c)中示出的第一结合部分3b2具有直线斜面,尽管如上所述从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和拆卸操作中恒定的操纵力的角度来看,直线斜面是优选的,但是与图18的(a)或者图18的(b)类似,例如也可使用弯曲或者阶梯状的构造。
下凸缘部分3b设置有管制肋状件(管制部分)3b3(图3中的(a)),用于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或者拆卸操作中防止或者允许挡板4的将在下文描述的支撑部分4d发生弹性变形。管制肋状件3b3从挡板插入部分3b1的插入表面向上突出并且沿着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方向延伸。另外,如图8中的(b)所示,设置防护部分3b5以在运输和/或操作者误操纵期间防止挡板4被损坏。下凸缘部分3b在挡板4插入在挡板插入部分3b1中的状态中与上凸缘部分3a成一体。
(挡板)
图9示出了挡板4。图9中的(a)是挡板4的俯视平面图,并且图9中的(b)是当从上位置斜向观察时挡板4的透视图。挡板4能够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运动,以便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和拆卸操作中打开和闭合排放开口3a4。挡板4设置有:显影剂密封部分4a,用于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没有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部分8f时防止显影剂通过排放开口3a4泄漏;和滑动表面4i,所述滑动表面4i在显影剂密封部分4a的后侧(背侧)上在下凸缘部分3b的挡板插入部分3b1上滑动。
挡板4设置有止动件部分(保持部分)4b、4c,所述止动件部分4b、4c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和拆卸操作中由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挡板止动件部分8n、8p(图4中的(a))保持,使得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对于挡板4运动。止动件部分4b、4c的第一止动件部分5b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第一挡板止动件部分8n相结合,以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时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固定挡板4的位置。第二止动件部分4c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时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第二挡板止动件部分8b相结合。
挡板4设置有支撑部分4d,使得止动件部分4b、4c能够移动。支撑部分4d从显影剂密封部分4a延伸并且能够弹性变形,以可移动地支撑第一止动件部分4b和第二止动件部分4c。第一止动件部分4b倾斜,使得在第一止动件部分4b和支撑部分4d之间形成的角度α为锐角。相比之下,第二止动件部分4c倾斜,使得在第二止动件部分4c和支撑部分4d之间形成的角度β为钝角。
挡板4的显影剂密封部分4a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没有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部分8f时相对于安装方向与排放开口3a4相对的位置下游的位置处设置有锁定伸出件4e。锁定伸出件4e相对于开口密封件3a5(图7中的(b))的接触量大于锁定伸出件4e相对于显影剂密封部分4a的接触量,使得挡板4和开口密封件3a5之间的静摩擦力较大。因此,能够防止在运输等期间因振动导致挡板4发生不期望的运动(移动)。因此,能够防止挡板4在运输等期间因振动而发生的不期望运动(移动)。整个显影剂密封部分4a可以对应于在锁定伸出件4e和开口密封件3a5之间的接触量,但是在这种情况中,在挡板4运动时的相对于开口密封件3a5的动态摩擦力与设置锁定伸出件4e的情况相比较大,因此当将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补充设备8时需要的操纵力较大,这从可用性的角度来看是不优选的。因此,理想的是在如本示例中那样在一部件中提供锁定伸出件4e。
(泵部分)
图10示出了泵部分5。图10中的(a)是泵部分5的透视图,(b)是泵部分5的正视图。泵部分5由驱动接收部分(驱动输入部分)2d接收的驱动力来操作,以便交替产生显影剂容纳部分2c的内压力低于环境压力的状态和所述内压力高于环境压力的状态。
在这个示例中,将泵部分5设置作为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一部分,以平稳地从小排放开口3a4排放显影剂。泵部分5是容积发生变化的排量式泵。更加具体地,泵包括风箱状扩张和收缩构件。通过泵部分5的扩张和收缩操作,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的压力发生变化,并且使用该压力排放显影剂。更加具体地,当泵部分5收缩时,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部增压,使得通过排放开口3a4排放显影剂。当泵部分5扩张时,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部减压,使得从外侧通过排放开口3a4吸进空气。通过吸入空气,排放开口3a4和/或贮存部分3a3附近的显影剂变松散,以便使得随后的排放顺畅。通过重复上述扩张和收缩操作,排放显影剂。
如图10中的(b)所示,这个修改示例的泵部分5具有风箱状扩张和收缩部分(风箱部分,扩张和收缩构件)5a,在所述风箱状扩张和收缩部分5a中周期性提供脊部和底部。扩张和收缩部分5a沿着箭头A和B方向扩张和收缩。当如在这个示例中那样使用风箱状泵部分5时,能够减小相对于扩张和收缩量的容积改变量的变化,因此能够实现稳定的容积改变。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泵部分2的材料是聚丙烯树脂材料(PP),但是这并非是必然的。泵部分5的材料可以是任何材料,只要其能够提供扩张和收缩功能并且能够通过容积变化改变显影剂容纳部分的内压即可。示例包括形成较薄的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材料)、聚苯乙烯、聚酯、聚乙烯材料。替代地,可以使用诸如橡胶的其它能够扩张和收缩的材料。
另外,如图10中的(a)所示,泵部分5的开口端部侧设置有与上凸缘部分3a相连的连接部分5b。在此,连接部分5b是螺丝。另外,如图10中的(b)所示,另一个端部部分侧设置有往复构件结合部分5c,所述往复构件结合部分5c与往复构件5相结合,以便与将在下文描述的往复构件6同步地移动。
(往复构件)
图11示出了往复构件6。图11中的(a)是当从上位置斜向观察时的往复构件6的透视图,(b)是当从下位置斜向观察时的往复构件6的透视图。
如图11中的(b)所示,往复构件6设置有与设置在泵部分5上的往复构件结合部分5c相结合的泵结合部分6a,以便如上所述改变泵部分5的容积。而且,如图11中的(a)和(b)所示,当组装容器时,往复构件6设置有装配在上述凸轮槽2b(图5)中的结合伸出件6b。结合伸出件6b设置在从泵结合部分6a的附近延伸的臂6c的自由端部部分处。通过将在下文描述的盖7的往复构件保持部分7b(图12)防止往复构件6围绕臂6c的轴线P(图5中的(b))旋转移动。因此,当容器体2接收来自驱动接收部分2d的驱动并且通过驱动齿轮9而与凸轮槽20n成一体旋转时,往复构件6因装配在凸轮槽2b中的结合伸出件6b和盖7的往复构件保持部分7b的功能而沿着箭头An和B的方向往复运动。与该操作一起,通过往复构件6的泵结合部分6a和往复构件结合部分5c结合的泵部分5沿着箭头An和B的方向扩张和收缩。
(盖)
图12示出了盖7。图12中的(a)是当从上位置斜向观察时盖7的透视图,(b)是当从下位置斜向观察时盖7的透视图。
如图69中的(b)所示设置盖24,以保护往复构件38和/或泵部分2,并且改进外观。更为详细地,如图5中的(b)所示,盖7通过机构(未示出)设置成与上凸缘部分3a和/或下凸缘部分3b等成一体,以便覆盖凸缘部分3、泵部分5和往复构件6的全部。另外,盖7设置有引导槽7a,以便由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插入引导件8e(图3中的(a))引导。另外,盖7设置有往复构件保持部分7b,用于如上所述管制围绕往复构件6的轴线P(图5中的(b))的旋转移动。
(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操作)
按照操作顺序参照图13、14、15、16和17,将详细描述将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操作。图13中的(a)-(b)至图16示出了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部分的附近。具体地,图13中的(a)至图16是局部截面的透视图,(b)是局部截面的正视图,(c)是(b)的俯视平面图,(d)示出了下凸缘部分3b和显影剂接收部分11之间的关系。图17是与如图13至图16所示的将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操作有关的每个元件的操作的时间图。安装操作是直到显影剂变得能够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供应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为止的操作。
图13示出了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第一结合部分3b2和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之间的连接开始位置(第一位置)。
如图13中的(a)所示,显影剂供应容器1沿着箭头A方向插入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
首先,如图13中的(c)所示,挡板4的第一止动件部分4b接触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第一挡板止动件部分8a,使得挡板4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位置是固定的。在这种状态中,凸缘部分3的下凸缘部分3b和上凸缘部分3a以及挡板4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因此通过挡板4的显影剂密封部分4a确保密封排放开口3a4。如图13中的(b)所示,开口密封件3a5的连接部分3a6由挡板4所遮挡。
如图13中的(c)所示,挡板4的支撑部分4d能够沿着箭头C和D的方向移动,因为下凸缘部分3b的管制肋状件3b3不会进入到支撑部分4d中。如上所述,第一止动件部分4b倾斜,使得相对于支撑部分4d的角α(图9中的(a))是锐角,并且对应地第一挡板止动件部分8a也是倾斜的。在这个示例中,倾角α大约为80度。因此,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沿着箭头A方向进一步插入时,第一止动件部分4b从第一挡板止动件部分8a接收沿着箭头B方向的反作用力,使得支撑部分4d沿着箭头D方向移动。即,挡板4的第一止动件部分4b沿着保持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第一挡板止动件部分8a相结合的状态的方向移动,因此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确保保持挡板4的位置。
另外,如图13中的(d)所示,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和下凸缘部分3b的第一结合部分3b2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它们开始相互结合。因此,显影剂接收部分11保持在初始位置中,在所述初始位置中,所述显影剂接收部分11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间隔开。更加具体地,如图13中的(b)所示,显影剂接收部分11与形成在开口密封件3a5的部分上的连接部分3a6间隔开。如图13中的(b)所示,显影剂接收口11a通过主组件挡板15而处于密封状态中。另外,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驱动齿轮9和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驱动接收部分2d没有相互连接,即,处于非传动状态中。
在这个示例中,显影剂接收部分11和显影剂供应容器1之间的距离为大约2mm。当距离太小时,即,例如不超过大约1.5mm时,在设置于显影剂接收部分11上的主组件密封件13的表面上沉积的显影剂可能因气流而飞散,所述气流因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和拆卸操作而局部产生,飞散的显影剂可能沉积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下表面上。另一方面,距离太大,则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从间隔开的位置运动到连接位置所需的冲程较大,结果使得成像设备的尺寸变大。或者,下凸缘部分3b的第一结合部分3b2的倾角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和拆卸方向陡峭,结果增加了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所需的负荷。因此,考虑主组件等的规格,适当地确定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部分11之间的距离。如上所述,在这个示例中,第一结合部分3b2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和拆卸方向的倾角为大约40度。同样的内容应用于以下实施例。
然后,如图14中的(a)所示,显影剂供应容器1沿着箭头A方向进一步插入。如图14中的(c)所示,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对于挡板4沿着箭头A方向运动,这是因为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保持挡板4的位置。此时,如图14中的(b)所示,通过挡板4暴露出开口密封件3a5的连接部分3a6的一部分。而且,如图14中的(d)所示,下凸缘部分3b的第一结合部分3b2与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直接结合,使得结合部分11b通过第一结合部分3b2而沿着箭头E的方向移动。因此,显影剂接收部分11抵抗推压构件12的推压力(箭头F)沿着箭头E方向移动至图14中的(b)示出的位置,使得显影剂接收口11a与主组件挡板15间隔开,从而开始启封。在此,在图14的位置中,显影剂接收口11a和连接部分3a6相互间隔开。而且,如图14中的(c)所示,下凸缘部分3b的管制肋状件3b3进入到挡板4的支撑部分4d,使得支撑部分4d不能沿着箭头C或者箭头D的方向移动。即,通过管制肋状件3b3限制支撑部分4d的弹性变形。
然后,如图15中的(a)所示,显影剂供应容器1沿着箭头A的方向进一步插入。然后,如图15中的(c)所示,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对于挡板4沿着箭头A方向移动,这是因为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保持挡板4的位置。此时,形成在开口密封件3a5的部分上的连接部分3a6完全从挡板4暴露。另外,排放开口3a4没有从挡板4暴露,使得其仍然由显影剂密封部分4a密封。
而且,如上所述,下凸缘部分3b的管制肋状件3b3进入到挡板4的支撑部分4d,借此,支撑部分4d不能沿着箭头C或者箭头D的方向移动。此时,如图15中的(d)所示,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直接结合的结合部分11b到达第一结合部分3b2的上端侧。显影剂接收部分11抵抗推压构件12的推压力(箭头F)沿着箭头E方向移动至图15中的(b)所示的位置,使得显影剂接收口11a完全与主组件挡板15间隔开而启封。
此时,在具有显影剂接收口11a的主组件密封件13紧密接触开口密封件3a5的连接部分3a6的状态中建立连接。换言之,通过显影剂接收部分11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第一结合部分3b2直接结合,显影剂接收部分11能够沿着竖直方向从下侧接近显影剂供应容器1,所述竖直方向与安装方向交叉。因此,上述结构能够避免在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方向的下游侧中的端面Y(图5中的(b))处的显影剂污染,在显影剂接收部分11沿着安装方向接近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传统结构中发生所述显影剂污染。将在下文描述传统结构。
继而,如图16中的(a)所示,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沿着箭头A的方向进一步插入至显影剂接收设备8时,显影剂供应容器1与前述内容类似沿着箭头A的方向相对于挡板4运动,直到抵达供应位置(第二位置)为止。在这个位置中,驱动齿轮9和驱动接收部分2d相互连接。通过驱动齿轮9沿着箭头Q的方向旋转,容器体2沿着箭头R的方向旋转。结果,泵部分5因往复构件6与容器体2的旋转有关的往复运动而往复运动。因此,凭借上述泵部分5的往复运动通过排放开口3a4和显影剂接收口11a将显影剂容纳部分2c中的显影剂从贮存部分3a3供应至子料斗8c中。
另外,如图16中的(d)所示,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抵达关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供应位置时,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通过与下凸缘部分3b的第一结合部分3b2成结合关系而与第二结合部分3b4相结合。并且,结合部分11b处于由推压构件12的沿着箭头F的方向的推压力而被推压到第二结合部分3b4中的状态。因此,稳定地保持显影剂接收部分11沿着竖直方向的位置。而且,如图16中的(b)所示,由挡板4启封排放开口3a4,并且排放开口3a4和显影剂接收口11a相互流体连通。
此时,显影剂接收口11a在开口密封件3a5上滑动,以便在保持主组件密封件13和形成在开口密封件3a5上的连接部分3a6之间的紧密接触状态的同时与排放开口3a4连通。因此,减少了从排放开口3a4下落并且飞散到除了显影剂接收口11a之外的位置的显影剂的数量。因此,因显影剂飞散而造成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污染较少。
(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拆卸操作)
主要参照图13至图16和图17,将描述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拆卸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操作。图17是与如图13至16所示的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拆卸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有关的每个元件的操作的时间图。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是上述安装操作的反向操作。因此,按照从图16至图13的顺序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拆卸显影剂供应容器1。拆卸操作(移除操作)是针对能够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取出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状态的操作。
处于图16中示出的供应位置中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的显影剂的数量减小,有助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更换的消息显示在设置于成像设备100的主组件中的显示器(未示出)上(图1)。操作者准备新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打开设置在图2示出的成像设备100中的主组件中的更换盖40,并且沿着图16中的(a)示出的箭头B的方向抽取显影剂供应容器1。
在这种处理中,如上所述,挡板4的支撑部分4d因下凸缘部分3b的管制肋状件3b3的限制而不能沿着箭头C的方向或者箭头D的方向移动。因此,如图16中的(a)所示,当在拆卸操作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趋于沿着箭头B的方向运动时,挡板4的第二止动件部分4c抵靠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第二挡板止动件部分8b,使得挡板4不会沿着箭头B的方向移动。换言之,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对于挡板4运动。
此后,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被拉向图15中示出的位置时,如图15中的(b)所示挡板4密封排放开口3a4。此外,如图15中的(d)所示,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相对于拆卸方向从下凸缘部分3b的第二结合部分3b4移动到第一结合部分3b2的下游侧向边缘。如图15中的(b)所示,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主组件密封件13在开口密封件3a5上从开口密封件3a5的排放开口3a4滑动至连接部分3a6,并且保持与连接部分3a6的连接状态。
与前述内容类似,如图15中的(c)所示,支撑部分4d与管制肋状件3b3结合,使得其不能沿着图中的箭头B的方向移动。因此,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从图15中的位置取出至图13的位置时,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对于挡板4运动,这是因为挡板4不能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移动。
继而,将显影剂供应容器1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抽出到图14中的(a)示出的位置。然后,如图14中的(d)所示,结合部分11b因推压构件12的推压力在第一结合部分3b2上向下滑动至第一结合部分3b2的大体中间点的位置。因此,设置在显影剂接收部分11上的主组件密封件13与开口密封件3a5的连接部分3a6向下间隔开,从而释放显影剂接收部分11和显影剂供应容器1之间的连接。在此时,显影剂基本沉积在开口密封件3a5的连接部分3a6上,显影剂接收部分11已经与所述连接部分3a6相连。
继而,将显影剂供应容器1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抽出至图13中的(a)示出的位置。然后,如图13中的(d)所示,结合部分11b因推压构件12的推压力而在第一结合部分3b2上向下滑动抵达相对于第一结合部分3b2的拆卸方向的上游侧向边缘。因此,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释放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显影剂接收口11a由主组件挡板15所密封。借此,避免异物等通过显影剂接收口11a进入并且避免子料斗8c(图4)中的显影剂从显影剂接收口11a飞散。挡板4移动到开口密封件3a5的已经与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主组件密封件13相连的连接部分3a6,以便遮挡沉积有显影剂的连接部分3a6。
此外,在上述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中,显影剂接收部分11由第一结合部分3b2引导,并且在完成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间隔开的间隔操作之后,挡板4的支撑部分4d与管制肋状件3b3脱离开,以便能够弹性变形。适当地选择管制肋状件3b3和/或支撑部分4d的构造,使得在结合关系释放的位置基本与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没有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时挡板4进入的位置相同。因此,当沿着图13中的(a)示出的箭头B的方向进一步抽取显影剂供应容器1时,挡板4的第二止动件部分4c抵靠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第二挡板止动件部分8b,如图13的(c)所示。借此,挡板4的第二止动件部分4c沿着第二挡板止动件部分8b的锥形表面在箭头C的方向上移动(弹性变形),使得挡板4变得能够连同显影剂供应容器1一起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沿着箭头B的方向移动。即,当完全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取出显影剂供应容器1时,挡板4返回到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没有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时所占据的位置。因此,通过挡板4确保密封排放开口3a4,并且因此,显影剂不会从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拆卸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飞散。即使显影剂供应容器1再次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其也能够被安装而不会引发任何问题。
图17示出了将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操作(图13-16)的流程和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拆卸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的流程。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时,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第一结合部分3b2相结合,借此,显影剂接收口向显影剂供应容器移动。另一方面,当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拆卸显影剂供应容器1时,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第一结合部分3b2相结合,借此,显影剂接收口离开显影剂供应容器移动。
如在前文所述,根据这个示例,能够简化用于通过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移动而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连接和隔开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机构。更具体地,用于使得整个显影装置向上运动的驱动源和/或驱动传动机构不是必需的,并且因此能够避免使得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复杂化和/或因增加零件的数量而增加成本。
在传统结构中,需要大空间来避免在向上和向下运动中干扰显影装置,但是根据本示例,这种大空间不是必需的,使得能够避免扩大成像设备的尺寸。
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情况下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类似地,利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情况下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间隔和再密封。
在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和拆卸操作中,这个示例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能够使用下凸缘部分3b的结合部分3b2、3b4致使显影剂接收部分11沿着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向上连接和向下间隔开。利用简单且节省空间的结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足够小,并且因此,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相对于安装方向的下游侧端面Y(图5中的(b))的显影剂污染足够小。另外,防止了因主组件密封件13在下凸缘部分3b的伸出部分3b5和滑动表面4i(挡板的下表面)上滑动导致的显影剂污染。
而且,根据这个示例,在将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操作中,在显影剂接收部分11连接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之后,排放开口3a4从挡板4暴露,使得排放开口3a4和显影剂接收口11a能够相互连通。换言之,通过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结合部分3b2、3b4来控制每个步骤的定时,并且因此,在不受到操作者操作方式影响的条件下,能够利用简单且方便的结构来确保抑制显影剂的飞散。
另外,在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拆卸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中,在密封排放开口3a4以及显影剂接收部分11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间隔开之后,挡板4能够遮挡开口密封件3a5的显影剂沉积部分。换言之,能够通过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结合部分3b2和3b4控制拆卸操作中的每个步骤的定时,因此能够抑制显影剂飞散,并且能够防止显影剂沉积部分暴露于外部。
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通过另一种机构间接建立连接部分和被连接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因此难以以高准确度控制连接关系。
然而,在这个示例中,能够通过连接部分(显影剂接收部分11)和被连接部分(显影剂供应容器1)之间的直接结合来建立连接关系。更加具体地,能够易于通过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下凸缘部分3b的第一和第二结合部分3b2和3a4以及排放口3a4之间的沿着安装方向的位置关系控制显影剂接收部分11和显影剂供应容器1之间的连接的定时。换言之,定时可以在三个元件的公差内偏离,并且因此能够实施非常高准确度的控制。因此,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和拆卸操作中,能够确保实施将显影剂接收部分11连接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连接操作和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间隔开的间隔操作。
能够通过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和下凸缘部分3b的第二结合部分3b4的位置控制显影剂接收部分11沿着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的移动量。与前述内容类似,移动量的误差可在两个元件的公差内偏离,并且因此能够实施非常高准确度的控制。因此,例如能够便捷地控制主组件密封件13和排放开口3a4之间的紧密接触状态(密封压缩量等),使得能够确保将从排放开口3a4排放的显影剂供给到显影剂接收口11a中。
【实施例2】
参照图19至32,将描述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部分不同之处在于显影剂接收部分11、挡板4、下凸缘部分3b的构造和结构,相应地,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和拆卸操作部分不同。实施例2中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结构基本相同。在这个示例中,与前述实施例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个实施例中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显影剂接收部分)
图19示出了实施例2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图19的(a)是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透视图,图19的(b)是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截面图。
如图19中的(a)所示,实施例2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设置有锥形部分11c,用于防止在相对于连接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连接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部分处发生失准,并且从锥形部分11c连续的端面基本是环形。如将在下文描述的那样,防止失准锥形部分11c与设置在挡板4上的防止失准锥形结合部分4g(图21)相结合。设置防止失准锥形部分11c,以防止显影剂接收口11a和挡板4的挡板开口4f(图21)之间因成像设备内部的驱动源振动和/或零件变形造成失准。将在下文描述防止失准锥形部分11c和防止失准锥形结合部分4g之间的结合关系(接触关系)的细节。适当地选择主组件密封件13的材料和/或构造以及尺寸(诸如宽度和/或高度等),使得能够防止与设置在将在下文描述的挡板4的挡板开口4f周围的紧密接触部分4h的构造有关的显影剂泄漏,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中主组件密封件13连接到挡板4。
(下凸缘)
图20示出了实施例2中的下凸缘部分3b。图20中的(a)是下凸缘部分3b的透视图(向上方向),图20的(b)是下凸缘部分3b的透视图(向下方向)。在这个实施例中的下凸缘部分3b设置有遮挡部分3b6,用于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没有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时遮挡将在下文描述的挡板开口4f。遮挡部分3b6的设置与上述实施例1的下凸缘部分3b不同。在这个实施例中,遮挡部分3b6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方向设置在下凸缘部分3b的下游侧中。
而且在这个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类似,下凸缘部分3b设置有结合部分3b2和3b4,所述结合部分3b2和3b4能够如图20所示与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图19)相结合。
在这个示例中,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中,结合部分3b2和3b4中的第一结合部分3b2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向显影剂供应容器1移动,使得设置在显影剂接收部分11中的主组件密封件13与将在下文描述的挡板4相连。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中,第一结合部分3b2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向显影剂供应容器1移动,使得形成在显影剂接收部分11中的显影剂接收口11a与挡板开口4f(连通口)相连。
另外,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中,第一结合部分3b2引导显影剂接收部分11离开显影剂供应容器1,从而断开显影剂接收部分11和挡板4的挡板开口4f之间的连接状态。
另一方面,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中,第二结合部分3b4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对于挡板4的运动中保持挡板4和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主组件密封件13之间的连接状态,使得排放开口3a4与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显影剂接收口11a流体连通。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中,第二结合部分3b4在下凸缘部分3b相对于挡板4的运动中保持显影剂接收口11a和挡板开口4f之间的连接状态,使得排放开口3a4与挡板开口4f流体连通。
另外,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的情况中,第二结合部分3b4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对于挡板4的运动中保持显影剂接收部分11和挡板4之间的连接状态,使得再密封排放开口3a4。
(挡板)
图21至图25示出了实施例2中的挡板4。图21中的(a)是挡板4的透视图,图21的(b)图解了挡板4的修改示例1,图21的(c)图解了挡板4和显影剂接收部分11之间的连接关系,图21的(d)是与图21的(c)类似的视图。
如图21的(a)所示,实施例2的挡板4设置有挡板开口(连通口)4f,所述挡板开口4f能够与排放开口3a4连通。此外,挡板4设置有:包围挡板开口4f的外侧的紧密接触部分(伸出的部分,伸出件)4h,位于紧密接触部分4h更外侧的防止失准锥形结合部分4g。紧密接触部分4h具有伸出高度,使得其低于挡板4的滑动表面4i,并且挡板开口4f的直径为大约Φ2mm。出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原因选择尺寸,并且因此为了简化起见将省略解释。
挡板4在相对于挡板4的纵向方向的基本中央部分处设置有凹陷部,作为在拆卸操作中在挡板4的支撑部分4d沿着方向C移动时用于收回支撑部分4d的收回空间(图26的(c))。凹陷构造和支撑部分4d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一止动件部分4b和显影剂补充设备8的第一挡板止动件部分8a之间的重叠量,使得挡板4能够顺畅地与显影剂接收设备8相结合以及分离开。
参照图22至图24,将描述挡板4的构造。图22的(a)示出了显影剂供应容器1与将在下文描述的显影剂接收设备8相结合的位置(与图27一样的位置),并且图22的(b)示出了显影剂供应容器1完全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位置(与图31相同的位置)。
如图22所示,支撑部分4d的长度D2设置为使其大于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移动量D1(D1≦D2)。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中,移动量D1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对于挡板的移动量。即,其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在以下状态中(图22的(a))的移动量,在所述状态中,挡板4的止动件部分(保持部分)4b和4c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挡板止动件部分8a和8b相结合。利用这种结构,能够减小在安装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处理中下凸缘3b的管制肋状件3b3和挡板4的支撑部分4d之间的干扰。
另一方面,对于D2小于D1的情况而言,挡板4的支撑部分4d可以设置有被管制的伸出件(伸出件)4k,所述伸出件4k如图23所示与管制肋状件3b3确定地结合,以便防止支撑部分4d和管制肋状件3b3之间发生干扰。利用这种结构,不受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中移动量D1和挡板4的支撑部分4d的长度D2之间的尺寸关系的影响,显影剂供应容器1能够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另一方面,当使用图23中示出的结构时,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尺寸仅仅增大了被管制的伸出件4k的高度D4。图23是当D1>D2时用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挡板4的透视图。因此,如果位于成像设备100的主组件内部的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位置相同,则如图24所示,横截面面积比这个实施例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横截面面积大S,因此需要对应的更大空间。上述内容应用于上述实施例1和在下文描述的实施例。
图21中的(b)示出了挡板4的修改示例1,与这个实施例的挡板4不同,在所述修改示例中防止失准锥形结合部分4g分成多个部分。在其它方面中,大体上提供了等效性能。
参照图21的(c)和图21的(d),将描述挡板4和显影剂接收部分11之间的结合关系。
图21中的(c)示出了实施例2中的挡板4的防止失准锥形结合部分4g和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防止失准锥形部分11c之间的结合关系。
如图21中的(c)和图21中的(d)所示,构成了挡板4的紧密接触部分4h和防止失准锥形结合部分4g的角线与挡板开口4f的中心R(图21中的(a))相距的距离是L1、L2、L3、L4。类似地,如图21中的(c)所示,构成了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防止失准锥形部分11c的角线与显影剂接收口11a的中心R(图19)相距的距离是M1、M2、M3。挡板开口4f的中心和显影剂接收口11a中心二者的位置设定成相互对准。在这个实施例中,角线的位置选择为满足L1<L2<M1<L3<M2<L4<M3。如图21中的(c)所示,在与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显影剂接收口11a的中心R相距距离M2处的角线抵靠挡板4的防止失准锥形结合部分4g。因此,即使挡板4和显影剂接收部分11之间的位置关系因设备的主组件的驱动源振动和/或零件精确度而或多或少有所偏离,锥形表面也引导防止失准锥形结合部分4g和防止失准锥形部分相互对准。因此,能够抑制开口4f的中心轴和显影剂接收口11a的中心轴之间的偏离。
类似地,图21的(d)示出了根据实施例2的挡板4的防止失准锥形结合部分4g和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防止失准锥形部分11c之间的结合关系的修改示例。
如在图21中的(d)所示,这个修改示例的结构与图21中的(c)示出的结构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角线的位置关系是L1<L2<M1<M2<L3<L4<M3。在这个修改示例中,在防止失准锥形结合部分4g的远离挡板开口4f的中心R的位置L4处的角线抵靠锥形部分11c的锥形表面。而且在这种情况中,能够类似地抑制挡板的中心轴和显影剂接收口11a的中心轴的偏离。
参照图25,将描述挡板4的修改示例2。图25的(a)示出了挡板4的修改示例2,图25的(b)和图25的(c)示出了修改示例2中的挡板4和显影剂接收部分11之间的连接关系。
如图25中的(a)所示,修改示例2的挡板4在紧密接触部分4h中设置有防止失准锥形结合部分4g。其它构造与本实施例中挡板4(图21中的(a))的那些构造相同。设置紧密接触部分4h以控制主组件密封件13的压缩量(图19中的(a))。
在这个修改示例中,如图25中的(b)所示,构成挡板4的紧密接触部分4h和防止失准锥形结合部分4g的角线与挡板开口4f的中心R相距的距离定义为L1、L2、L3、L4(图25中的(a))。类似地,构成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防止失准锥形部分11c的角线与显影剂接收口11a(图19)的中心R相距的距离是M1、M2、M3(图21,25)。
如图25中的(b)所示,角线的位置关系满足L1<M1<M2<L2<M3<L3<L4。如图25中的(c)所示,角线的位置关系可以是M1<L1<L2<M2<M3<L3<L4。与图21中的(a)示出的挡板4和显影剂接收部分11之间的关系类似,通过由防止失准锥形结合部分4g和防止失准锥形部分11c的对准功能,能够防止开口4f和显影剂接收口11a二者的中心轴线之间出现失准。在这个示例中,挡板4的防止失准锥形结合部分4g呈单调直线锥形,但是锥形表面部分也可以是弯曲的,即,可以是弓形。而且,所述锥形表面可以是连续的锥形,所述连续锥形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切断部分。相同的内容也应用于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对应于防止失准锥形结合部分4g的防止失准锥形部分11c的构造。
利用这种结构,当主组件密封件13(图19)和挡板4的紧密接触部分4h相互接触时,显影剂接收口11a的中心和挡板开口4f的中心对准,因此能够将显影剂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顺畅地排放到子料斗8c中。如果在挡板开口4f和显影剂接收口11a具有小直径(例如分别为Φ2mm和Φ3mm)时所述显影剂接收口11a和挡板开口4f的中心位置偏离即使1mm,则有效开口面积仅仅为预期面积的一半,因此不能预期顺畅排放显影剂。使用这个示例的结构,能够将挡板开口4f和显影剂接收口11a之间的偏离抑制到0.2mm或者更小(大约为零件的公差),因此能够确保有效的通过开口面积。因此能够顺畅地排放显影剂。
(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操作)
参照图26至图31和32,将描述将这个实施例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操作。图26示出了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插入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时的位置,而且挡板4还没有与显影剂接收设备8相结合。图27示出了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挡板4与显影剂接收设备8相结合的位置(对应于实施例1的图13)。图28示出了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挡板4从遮挡部分3b6暴露的位置。图29示出了在连接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处理中的位置(对应于实施例1的图14)。图30示出了显影剂供应容器1已经与显影剂接收部分11相连接的位置(对应于实施例1的图15)。图31示出了这样的位置,在所述位置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完全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并且显影剂接收口11a、挡板开口4f和排放开口3a4流体连通,从而使得能够供应显影剂。图32是与如图27至图31所示与将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操作有关的每个元件的操作的时间图。
如图26中的(a)所示,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沿着图中的箭头A方向向显影剂接收设备8插入。在此时,如图26中的(b)所示,挡板4的挡板开口4f和紧密接触部分4h由下凸缘的遮挡部分3b6所遮挡。借此,防止操作者接触被显影剂污染的挡板开口4f和/或紧密接触部分4h。
另外,如图26中的(c)所示,在插入操作中,挡板4的支撑部分4d的相对于安装方向设置在上游侧中的第一止动件部分4b抵靠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插入引导件8e,使得支撑部分4d沿着附图中的箭头C方向移动。另外,如图26中的(d)所示,下凸缘部分3b的第一结合部分3b2和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没有相互结合。因此,如图26中的(b)所示,通过推压构件12的沿着箭头F的方向的推压力将显影剂接收部分11保持在初始位置中。另外,通过主组件挡板15密封显影剂接收口11a,使得防止异物等通过显影剂接收口11a进入并且防止显影剂从子料斗8c(图4)飞散通过显影剂接收口11a。
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沿着箭头A方向插入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的如图27中的(a)所示的位置时,挡板4与显影剂接收设备8相结合。即,如图27中的(c)所示,与实施例1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类似,从插入引导件8e释放挡板4的支撑部分4d并且所述支撑部分4d因弹性恢复力而沿着图中的箭头D方向移动。因此,挡板4的第一止动件部分4b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第一挡板止动件部分8a相互结合。然后,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插入处理中,通过已经在实施例1中描述的支撑部分4d和管制肋状件3b3之间的关系保持挡板4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不动。在此时,挡板4和下凸缘部分3b之间的位置关系从图26中示出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如图27中的(b)所示,挡板4的挡板开口4f保持被下凸缘部分3b的遮挡部分3b6所遮挡,并且排放开口3a4保持由挡板4密封。
而且在这个位置中,如图27中的(d)所示,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没有与下凸缘部分3b的第一结合部分3b2相结合。换言之,如图27中的(b)所示,显影剂接收部分11保持在初始位置中,并且因此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间隔开。因此,显影剂接收口11a由主组件挡板15所密封。挡板开口4f的中央轴线与显影剂接收口11a的中央轴线基本共轴。
然后,显影剂供应容器1沿着箭头A的方向进一步插入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的图28中的(a)示出的位置。此时,由于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保持挡板4的位置,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对于挡板4运动,所以紧密接触部分4h(图25)和挡板4的挡板开口4f通过遮挡部分3b6暴露。在此,此时挡板4仍然密封排放开口3a4。另外,如图28的(d)所示,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位于下凸缘部分3b的第一结合部分3b2的底端部分附近。因此,显影剂接收部分11保持在如图28中的(b)所示的初始位置,并且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间隔开,而且因此,显影剂接收口11a由主组件挡板15所密封。
然后,显影剂供应容器1沿着箭头A的方向进一步插入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图29的(a)示出的位置。在此时,与前述类似,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保持挡板4的位置,并且因此如图29中的(b)所示,显影剂供应容器1沿着箭头A的方向相对于挡板4运动。如图29中的(b)所示,在此时,挡板4仍然密封排放开口3a4。在此时,如图29中的(d)所示,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基本位于下凸缘部分3b的第一结合部分3b2的中间部分中。因此,如图29中的(b)所示,在通过与第一结合部分3b2相结合的安装操作中,显影剂接收部分11沿着图中的箭头E方向向暴露出的挡板开口4f和紧密接触部分4g(图25)运动。因此,如图29中的(b)所示,已经由主组件挡板15密封的显影剂接收口11a开始逐渐开启。
然后,显影剂供应容器1沿着箭头A的方向进一步插入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至图30中的(a)示出的位置。然后,如图30中的(d)所示,通过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和第一结合部分3b2之间的直接结合,显影剂供应容器1沿着图中的箭头E的方向移动到第一结合部分3b2的上端部,所述方向是与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换言之,如图30中的(b)所示,显影剂接收部分11沿着图中的箭头E方向,即,沿着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使得主组件密封件13在与挡板4的紧密接触部分4h(图25)紧密接触的状态中与挡板4相连接。在此时,如上所述,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防止失准锥形部分11c和挡板4的防止失准锥形结合部分4g相互结合(图21中的(c)),因此显影剂接收口11a和挡板开口4f相互流体连通。另外,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沿着箭头E的方向移动,主组件挡板15还与显影剂接收口11a进一步间隔,因此显影剂接收口11a被完全启封。在此,还在此时,挡板4仍然密封排放开口3a4。
在这个实施例中,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的启动时间在挡板4的挡板开口4f和紧密接触部分4h确定暴露出之后,但是这并不是必然的。例如,其可以在完全暴露之前,只要在显影剂接收部分11抵达连接到挡板4的位置附近,即,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处于第一结合部分3b2的上端部附近之前,挡板开口4f和紧密接触部分4h被遮挡部分3b6完全露出即可。然而,为了确保显影剂接收部分11和挡板4相互连接,在这个实施例中,理想的是在挡板4的挡板开口4f和紧密接触部分4h被遮挡部分3b6露出之后显影剂接收部分11如上所述移动。
继而,如图31中的(a)所示,显影剂供应容器1沿着箭头A的方向进一步插入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然后,如图31中的(c)所示,与前述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1沿着箭头A的方向相对于挡板4运动并且抵达供应位置。
在此时,如图31中的(d)所示,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相对于下凸缘部分3b移动到第二结合部分3b4的相对于安装方向的下游端,并且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位置保持在其与挡板4相连接的位置处。此外,如图31中的(b)所示,挡板4启封排放开口3a4。换言之,排放开口3a4、挡板开口4f和显影剂接收口11a相互流体连通。另外,如图31中的(a)所示,驱动接收部分2d与驱动齿轮9相啮合,使得显影剂供应容器1能够接收来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驱动。设置在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的检测机构(未示出)检测显影剂供应容器1处于能够供应的预定位置(位置)中。当驱动齿轮9沿着图中的箭头Q的方向旋转时,容器体2沿着箭头R的方向旋转,并且通过上述泵部分5的操作而将显影剂供应到子料斗8c中。
如上所述,在保持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方向的位置的状态中,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主组件密封件13与挡板4的紧密接触部分4h相连。另外,通过此后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对于挡板4运动,排放开口3a4、挡板开口4f和显影剂接收口11a相互流体连通。因此,与实施例1相比,保持形成显影剂接收口11a的主组件密封件13和挡板4之间的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方向的位置关系,因此主组件密封件13没有在挡板4上滑动。换言之,在将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操作中,从在显影剂接收部分11和显影剂供应容器1之间开始连接到显影剂可供应状态,在显影剂接收部分11和显影剂供应容器1之间没有发生沿着安装方向的直接滑动拖拉作用。因此,除了上述实施例的有利效果之外,能够防止因抽取显影剂供应容器1可能导致的显影剂污染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主组件密封件13。另外,能够防止因拖拉致使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主组件密封件13磨损。因此,能够抑制因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主组件密封件13磨损导致的耐用性降低和因磨损导致的主组件密封件13的密封性能降低。
(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拆卸操作)
参照图26至图31和图32,将描述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移除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操作。图32是与如图27至图31所示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拆卸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有关的每个元件的操作的时间图。与实施例1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移除操作(拆卸操作)与安装操作相反。
如上所述,在图31的(a)的位置中,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的显影剂量减小时,操作者沿着图中的箭头B的方向拆卸显影剂供应容器1。如上所述,挡板4的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位置由支撑部分4d和管制肋状件3b3之间的关系所保持。因此,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对于挡板4运动。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运动到图30中的(a)所示的位置时,如图30中的(b)所示由挡板4密封排放开口3a4。即,在这个位置中,没有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供应显影剂。另外,因密封的排放开口3a4,显影剂没有因拆卸操作造成的振动等而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通过排放开口3a4飞散。显影剂接收部分11保持与挡板4相连,因此显影剂接收口11a和挡板仍然相互连通。
然后,如图28中的(d)所示,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运动到图28中的(a)示出的位置时,沿着推压构件12的箭头F的方向的推压力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沿着第一结合部分3b2在箭头F的方向移动。借此,如图28中的(b)所示,挡板4和显影剂接收部分11相互间隔开。因此,在抵达这个位置的过程中,显影剂接收部分11沿着箭头F方向(向下)移动。因此,即使显影剂处于填塞在显影剂接收口11a附近的状态下,显影剂也因拆卸操作而导致的振动等容纳在子料斗8c中。借此,防止显影剂飞散到外部。此后,如图28中的(b)所示,显影剂接收口11a由主组件挡板15所密封。
然后,当将显影剂供应容器1移除到图27中的(a)所示的位置时,由下凸缘部分3b的遮挡部分3b6遮挡挡板开口4f。更加具体地,作为唯一被污染部分的挡板开口4f和紧密接触部分4h的附近被遮挡部分3b6遮挡。因此,操纵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操作者看不见挡板开口4f和紧密接触部分4h的附近。另外,防止操作者无意碰触被显影剂污染的挡板开口4f和紧密接触部分4h的附近。而且,挡板4的紧密接触部分4h低于滑动表面4i成阶梯状。因此,当遮挡部分3b6遮挡挡板开口4f和紧密接触部分4h时,遮挡部分3b6的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方向的下游侧端面X(图20中的(b))没有被沉积在挡板开口4f和紧密接触部分4h上的显影剂污染。
而且,在上述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中,完成了由结合部分3b2、3b4实施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间隔操作,并且此后,挡板4的支撑部分4d与管制肋状件3b3分离开,以便能够弹性变形。因此,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释放挡板4,使得其变得能够连同显影剂供应容器1一起移动(可运动)。
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运动到到图26的(a)的位置时,挡板4的支撑部分4d接触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插入引导件8e,借此,其沿着图中的箭头C的方向移动,如图26中的(c)所示。借此,挡板4的第二止动件部分4c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第二挡板止动件部分8b脱离,使得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下凸缘部分3b和挡板4一体地沿着箭头B的方向移动。通过使得显影剂供应容器1沿着箭头B的方向进一步运动离开显影剂接收设备8,将显影剂供应容器1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完全取出。这样取出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挡板4返回到初始位置,因此即使再安装显影剂接收设备8也不会出现问题。如上所述,遮挡部分3b6没有遮挡挡板4的挡板开口4f和紧密接触部分4h,并且因此,操纵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操作者看不见被显影剂污染的部分。因此,通过遮挡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唯一被显影剂污染的部分,取出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看起来像未用过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
图32示出了将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操作(图26-31)和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拆卸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的流程。当将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时,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第一结合部分3b2相结合,借此,显影剂接收口向显影剂供应容器移动。另一方面,当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拆卸图像材料供应容器1时,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第一结合部分3b2相结合,借此显影剂接收口离开显影剂供应容器移动。
如上所述,根据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这个实施例,除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有利效果之外还能够提供以下有利效果。
这个实施例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部分11以及显影剂供应容器1通过挡板开口4f相互连接。并且,通过连接,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防止失准部和挡板4的防止失准锥形结合部分4g相互结合。通过这种结合的对准功能,确保启封排放开口3a4,并且因此能够使得显影剂的排放量稳定。
在实施例1的情况中,形成在开口密封件3a5的一部分中的排放开口3a4在挡板4上运动并且变得与显影剂接收口11a流体连通。在这种情况中,在挡板4没有覆盖排放开口3a4之后在完成与显影剂接收口11a相连的过程中,显影剂可能进入到存在于显影剂接收部分11和挡板4之间的缝隙中,结果少量显影剂飞散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然而,根据这个示例,在完成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显影剂接收口11a和挡板4的挡板开口4f之间的连接(连通)之后挡板开口4f和排放开口3a4相互连通。为此,在显影剂接收部分11和挡板4之间不存在缝隙。另外,挡板和显影剂接收口11a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能够避免由进入到显影剂接收部分11和挡板4之间的间隙的显影剂造成的污染以及因在开口密封件3a5的表面上拖拉主组件密封件13而导致显影剂污染。所以,从减小显影剂污染的观点来看这个实施例优于实施例1。另外,与挡板4遮挡开口密封件3a5的显影剂污染染色部分的实施例1相似,通过提供遮挡部分3b6,遮挡作为唯一被显影剂污染的部分的挡板开口4f和紧密接触部分4h,使得显影剂污染染色部分没有暴露到外侧。因此,与实施例1类似,操作者从外部看不到被显影剂污染的部分。
而且,如上所述,相对于实施例1,连接侧(显影剂接收部分11)和被连接侧(显影剂供应容器1)直接结合,以便在它们之间建立连接关系。更加具体地,能够通过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下凸缘部分3b的第一结合部分3b2和第二结合部分3b4、和挡板4的挡板开口4f之间的相对于安装方向的位置关系便捷地控制显影剂接收部分11和显影剂供应容器1之间的连接定时。换言之,定时可以在三个元件的公差内发生偏差,并且因此,能够实施非常高准确度的控制。因此,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和拆卸操作中,能够确保实施将显影剂接收部分11连接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连接操作和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间隔开的间隔操作。
能够通过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和下凸缘部分3b的第二结合部分3b4的位置,来控制显影剂接收部分11沿着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移动量。与上述内容类似,移动量的偏差可以在两个元件的公差内偏离,并且因此能够实时非常高准确度的控制。因此,例如,能够便捷地控制主组件密封件13和挡板4之间的紧密接触状态,使得能够确保将从开口4f排放的显影剂供给到显影剂接收口11a中。
【实施例3】
参照图33、34,将描述实施例3的结构。图33的(a)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第一结合部分3b2周围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3中的(b)是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4中的(a)-(c)是图解了拆卸操作中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运动的示意图。图34中的(a)的位置对应于图15、30的位置,图34中的(c)的位置对应于图13、28的位置、图34中的(b)的位置位于上述位置之间并且对应于图14、29的位置。
如图33中的(a)所示,在这个示例中,第一结合部分3b2的结构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结构部分不同。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和/或实施例2中的结构基本相似。在这个示例中,用与前述实施例1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个实施例中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如图33中的(a)所示,在用于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向上运动的结合部分3b2、3b4上方,设置有用于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向下运动的结合部分3b7。在此,包括第一结合部分3b2和第二结合部分3b4的用于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向上运动的结合部分称作下结合部分。另一方面,在这个实施例中设置的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向下运动的结合部分3b7称作上结合部分。
显影剂接收部分11和包括第一结合部分3b2和第二结合部分3b4的下结合部分之间的结合关系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并且因此在此省略对其的描述。将描述显影剂接收部分11和包括结合部分3b7的上结合部分之间的结合关系。
如果例如极其快速地拆卸显影剂供应容器1(尽管实际上不能快速拆卸),则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显影剂接收部分11可能不会被第一结合部分3b引导并且在延迟的定时降低,结果显影剂以实际上不会引发任何问题的程度轻微污染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下表面、显影剂接收部分11和/或主组件密封件13。这已经被证实。
借此,通过使得实施例3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设置有上结合部分3b7,在这个方面改进了显影剂供应容器1。当拆卸显影剂供应容器1时,显影剂接收部分11抵达接触第一结合部分的区域。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中,即使极其快速地取出显影剂供应容器1,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也与上结合部分3b7相结合并且由此被引导,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沿着图中的箭头F的方向主动运动。上结合部分3b7沿着取出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方向(箭头B)越过第一结合部分3b2延伸至上游侧。更加特别地,上结合部分3b7的自由端部分3b70位于第一结合部分3b2的自由端部分3b20的相对于取出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方向(箭头B)的上游。
与实施例2类似,在拆卸显影剂供应容器1时显影剂接收部分11向下运动的开始定时在用挡板4密封排放开口3a4之后。通过图33中的(a)示出的上结合部分3b7的位置来控制运动开始定时。如果在用挡板4密封排放开口3a4之前显影剂接收部分11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间隔开,则显影剂可能在拆卸期间因振动等从排放开口3a4飞散在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因此,优选的是,在用挡板4确定地密封排放开口3a4之后间隔开显影剂接收部分11。
使用这个实施例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中能够确保显影剂接收部分11与排放开口3a4间隔开。另外,利用这个示例的结构,能够通过上结合部分3b7确保显影剂接收部分11运动,而不使用用于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向下运动的推压构件12。因此,如上所述,即使在快速拆卸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情况中,上结合部分3b7也确保引导显影剂接收部分11,使得能够在预定定时实施向下运动。因此,即使在快速拆卸过程中也能够防止显影剂污染显影剂供应容器1。
利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结构,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过程中,显影剂接收部分11抵抗推压构件12的推压力运动。因此,在安装中操作者所需的操纵力相应增加,并且相反,在拆卸中,借助于推压构件12的推压力能够顺畅拆卸。使用这个示例,如图3中的(b)所示,可不必为显影剂接收设备8提供用于向下推压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构件。在这个情况中,没有提供推压构件12,并且因此不受是否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安装或者拆卸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影响,所需的操作力是相等的。
另外,不受设置推压构件12的影响,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和拆卸操作中,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能够沿着与安装和拆卸方向交叉的方向连接以及间隔开。换言之,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沿着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和拆卸方向的方向与显影剂接收部分11相连以及间隔开的情况相比,防止显影剂污染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方向的下游侧端面Y(图5中的(b))。另外,能够防止由主组件密封件13在下凸缘部分3b的下表面上拖拉引致的显影剂污染。
从在这个示例安装和拆卸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过程中抑制操纵力的最大值的角度来看,省略推压构件12是理想的。另一方面,从减小拆卸中的操纵力的角度或者从确保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初始位置的角度来看,显影剂接收设备8理想地设置有推压构件12。能够根据主组件和/或显影剂供应容器的规格在它们之间进行适当地选择。
【比较示例】
参照图35,将描述比较示例。图35中的(a)是在安装之前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截面图,图35的(b)和(c)是在将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处理期间的截面图,图35的(d)是在将显影剂供应容器1连接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后的截面图。在这个比较示例的描述中,用与前述实施例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个实施例中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并且为了简化起见,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在比较示例中,与实施例1或者2相比,显影剂接收部分11固定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并且不能沿着向上或者向下的方向运动。换言之,显影剂接收部分11和显影剂供应容器1沿着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和拆卸方向相对于彼此连接以及间隔开。因此,为了防止显影剂接收部分11与实施例2中的设置在下凸缘部分3b的相对于安装方向的下游侧的遮挡部分3b6相干扰,例如,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上端如图35中的(a)所示比遮挡部分3b6低。另外,为了提供与实施例2的挡板4和主组件密封件13之间的压缩状态等效的压缩状态,比较示例的主组件密封件13沿着竖直方向比实施例2的主组件密封件13长。如上所述,主组件密封件13由弹性构件或者泡沫构件等制成,因此即使在安装和拆卸操作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供应容器1之间发生干扰,如图35中的(b)和图35中的(c)所示,该干扰也因弹性变形而不会阻碍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和拆卸操作。
已经使用比较示例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实施例1-3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实施了关于排放量和可操作性以及显影剂污染的实验。在实验中,用预定量的预定显影剂填充显影剂供应容器1,并且显影剂供应容器1一次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此后,实施显影剂供应操作至1/10的填充量,并且测量供应操作期间的排放量。然后,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取出显影剂供应容器1,并且观察显影剂对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污染。此外,检查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和拆卸操作期间诸如操纵力和操作感觉的可操作性。在实验中,实施例3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以实施例2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为基础。针对每种情况实施五次实验,以进行可靠地评估。
表格1示出了实验和评估的结果
表格1
防止显影剂污染:
E:即使在极端条件下使用也几乎不存在任何污染;
G:在正常条件下使用中几乎不存在任何污染;
F:在正常使用中略微污染(实际上不会引发问题);和
N:在正常使用中被污染(实际上会引发问题)。
排放性能:
G:每单位时间的排放量充分;
F:70%(基于G情况)(实际上不会引发问题);和
N:小于50%(基于G情况)(实际上会引发问题)。
可操作性:
G:所需力小于20N,操作感觉良好;
F:所需力是20N或者更大,操作感觉良好;和
N:所需力为20N或者更大,操作感觉不好。
就在供应操作之后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取出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或者显影剂接收设备8被显影剂污染的水平而言,在比较示例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沉积在主组件密封件13上的显影剂转移到下凸缘部分3b的下表面上和/或挡板4的滑动表面4i(图35)上。另外,显影剂沉积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端面Y(图5中的(b))上。因此,在这种状态中,如果操作者无意碰触沉积有显影剂的部分,则显影剂将污染操作者的手指。另外,大量显影剂飞散在显影剂接收设备8上。对于比较示例的结构,当从图35的(a)示出的位置沿着图中的安装方向(箭头A)安装显影剂供应容器1时,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主组件密封件13的上表面首先接触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相对于安装方向的下游侧中的端面Y(图5中的(b))。此后,如图35中的(c)所示,在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主组件密封件13的上表面与下凸缘部分3b的下表面以及挡板4的滑动表面4i相接触的状态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沿着箭头A的方向移动。因此,因拖拉而造成的显影剂污染留在接触部分上,并且显影剂污染暴露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外侧并且飞散开,结果污染显影剂接收设备8。
已经证实,与比较示例相比,实施例1-实施例3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的显影剂污染水平得到极大改进。在实施例1中,通过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暴露出已经由挡板4遮挡的开口密封件3a5的连接部分3a6,并且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主组件密封件13沿着与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连接到暴露出的部分。对于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结构,挡板开口4f和紧密接触部分4h没有被遮挡部分3b6遮挡,并且,在排放开口3a4和挡板开口4f之间即将对准之前,显影剂接收部分11沿着与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在实施例中向上)移动,以便与挡板4相连。因此,能够防止显影剂污染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方向的下游端面Y(图5中的(b))。另外,在实施例1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中,在挡板4中遮挡形成在被显影剂污染的开口密封件3a5上的、待与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主组件密封件13连接的连接部分3a6。因此,从外侧看不见取出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开口密封件3a5的连接部分3a6。另外,能够防止沉积在取出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开口密封件3a5的连接部分3a6上的显影剂飞散。类似地,在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中,在遮挡部分3b6中遮挡在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连接中被显影剂污染的挡板4的紧密接触部分4h和挡板开口4f。因此,不能从外部看见被显影剂污染的挡板4的紧密接触部分4h和挡板开口4f。另外,能够防止沉积在挡板4的紧密接触部分4h和挡板4的挡板开口4f上的显影剂飞散。
在快速拆卸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情况中检查显影剂污染的水平。对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结构,看见轻微的显影剂污染水平,对于实施例3的结构,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或者显影剂接收部分11上看不见显影剂污染。这是因为即使快速拆卸实施例3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也能够通过上结合部分3b7在预定定时确保向下引导显影剂接收部分11,并且因此,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运动定时没有发生偏差。已经证实的是,针对在快速拆卸过程中的显影剂污染水平,实施例3的结构优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结构。
检查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供应操作期间的排放性能。对于这种检查而言,测量每单位时间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排放的显影剂的排放量,并且检查可重复性。结果表明在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每单位时间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排放的排放量充足并且可重复性卓越。对于实施例1和比较示例,在一种情况中每单位时间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排放的排放量是充足,而在另一种情况中为70%。当在供应操作中观察显影剂供应容器1时,显影剂供应容器1在操作期间因振荡而有时从安装位置沿着拆卸方向略微偏移。实施例1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多次安装和拆卸,并且每次检查连接状态,并且在五次情况中的一次情况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排放开口3a4的位置和显影剂接收口11a的位置偏移,结果使得开口连通区域相对较小。认为每单位时间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排放的排放量相对较小。
从现象和结构来看,应当理解的是,在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即使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位置略微偏移,也通过防止失准锥形部分11c和防止失准锥形结合部分4g之间的结合效应的对准功能,挡板开口4f和显影剂接收口11a相互连通而没有发生失准。因此认为排放性能(每单位时间的排放量)稳定。
检查可操作性。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用于将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力略微高于比较示例中的安装力。这是因为如上所述,显影剂接收部分11抵抗向下推压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推压构件12的推压力向上移动。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的操纵力大约为8N-15N,这并不是问题。对于实施例3的结构,针对不具有推压构件12的结构检查安装力。在此时,安装操作中的操纵力基本与比较示例中的操纵力相等并且大约为5N-10N。测量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中的拆卸力。结果表明拆卸力小于在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情况中的安装力并且为大约5N-9N。如上所述,这是因为显影剂接收部分11凭借推压构件12的推压力而向下运动。与前述内容类似,当在实施例3中没有设置推压构件12时,在安装力和拆卸力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并且大约为6N-10N。
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的任何一种中,操作感觉均无问题。
通过在前述内容中所述的检查,已经证实的是从防止显影剂污染的观点来看,这个实施例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比比较示例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好很多。
另外,这些实施例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均解决了传统显影剂供应容器中所存在的多种问题。
在这个实施例的显影剂供应容器中,与传统技术相比,能够简化用于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并且使其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连的机构。更加特别地,不需要用于使得整个显影装置向上运动的驱动源或者驱动传动机构,并且因此没有使得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复杂化,并且能够避免因增加零件的数量而增加成本。在传统技术中,为了避免当整个显影装置上下运动时对显影装置造成干扰,需要大空间,但是在本发明中能够防止成像设备尺寸变大。
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类似地,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隔开和重新密封。
另外,对于这个实施例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能够通过包括第一结合部分3b2和第二结合部分3b4的结合部分确保控制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和拆卸操作中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沿着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和拆卸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的定时。换言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部分11能够在不依赖操作者操作的情况下相对于彼此连接以及间隔开。
【实施例4】
参照附图,将描述实施例4。在实施例4中,显影剂接收设备和显影剂供应容器的结构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结构部分不同。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中基本相同。在这个实施例的描述中,用与实施例1和2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这个实施例中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并且为了简化起见省略了对其的详细描述。
(成像设备)
图36和图37图解了包括显影剂接收设备的成像设备的示例,显影剂供应容器(所谓的调色剂盒)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显影剂接收设备。成像设备的结构基本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结构相同,除了显影剂供应容器的零件和显影剂接收设备的零件的结构有所不同之外,并且因此,为了简化起见,将省略共用零件的详细描述。
(显影剂接收设备)
参照图38、39和40,将描述显影剂接收设备8。图3是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示意性透视图。图39是当从图38的后侧观察时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示意性透视图。图40是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示意性截面图。
显影剂接收设备8设置有安装部分(安装空间)8f,显影剂供应容器1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安装部分。而且,提供了显影剂接收部分11,用于接收通过排放开口(开口)1c(图43)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排放的显影剂。显影剂接收部分11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沿着竖直方向运动(移动)。如图40所示,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上端面设置有主组件密封件13,所述主组件密封件13在中央部分处具有显影剂接收口11a。主组件密封件13包括弹性构件、泡沫构件等,并且主组件密封件13与将在下文描述的设置有用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排放开口1c的开口密封件(未示出)紧密接触,以便防止显影剂从排放开口1c和/或显影剂接收口11a泄漏。
为了尽可能防止显影剂污染安装部分8f,显影剂接收口11a的直径理想地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排放开口3a4的直径基本相同或者略微更大。这是因为如果显影剂接收口11a的直径小于排放开口1c的直径,则排放自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显影剂沉积在显影剂接收口11a的上表面上,并且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期间沉积的显影剂转移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下表面上,结果受到显影剂的污染。另外,转移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上的显影剂可能飞散到安装部分8f,结果显影剂污染安装部分8f。相比之下,如果显影剂接收口11a的直径远远大于排放开口1c的直径,则从显影剂接收口11a飞散的显影剂沉积在排放开口1c的附近的区域较大。即,被显影剂污染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区域较大,这是不优选的。在这种情况下,显影剂接收口11a的直径和排放开口1c的直径之间的差优选地基本为0至大约2mm。
在这个示例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排放开口1c的直径为大约Φ2mm(针孔),因此显影剂接收口11a的直径为大约
如图40所示,通过推压构件12向下推压显影剂接收部分11。当显影剂接收部分11向上运动时,其必须抵抗推压构件12的推压力运动。
在显影剂接收设备8下方,设置了用于暂时贮存显影剂的子料斗8c。如图40所示,在子料斗8c中,设置有:供给螺杆14,用于将显影剂供给到显影剂料斗部分201a(图36)中,所述显影剂料斗201a是显影装置201的一部分;和开口8d,所述开口8d与显影剂料斗部分201a流体连通。
显影剂接收口11a闭合,以便在没有安装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状态中防止异物和/或灰尘进入到子料斗8c中。更加具体地,在显影剂接收部分11离开上侧的状态中,显影剂接收口11a由主组件挡板15闭合。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中,显影剂接收部分11从图43中的位置朝向显影剂供应容器1向上运动(箭头E)。借此,显影剂接收口11a和主组件挡板15相互间隔开,以便启封显影剂接收口11a。在这种打开状态中,显影剂通过排放开口1c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排放出,使得由显影剂接收口11a接收的显影剂能够运动到子料斗8c。
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侧表面设置有结合部分11b(图4,19)。结合部分11b与设置在将在下文描述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上的结合部分3b2、3b4直接结合(图8和20),从而被引导,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向显影剂供应容器1升高。
如图38所示,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部分8f设置有定位引导件(保持构件)8l,所述保持构件8l具有L状形状,以便固定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位置。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部分8f设置有插入引导件8e,用于沿着安装和拆卸方向引导显影剂供应容器1。通过定位引导件81和插入引导件8e,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方向被确定为是箭头A的方向。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方向是与箭头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箭头B)。
显影剂接收设备8设置有驱动齿轮9(图39),所述驱动齿轮9作为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显影剂供应容器1,并且显影剂接收设备8还设置有锁定构件10(图38)。
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部分8f时,锁定构件10被锁定部分18锁定(图44),所述锁定部分18作为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驱动输入部分。
如在图38中所示,锁定构件10松动地装配在形成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部分8f中的伸长的孔部分8g中,并且能够相对于安装部分8f沿着图中的上下方向运动。锁定构件10是圆杆构造形式并且考虑到便捷插入将在下文描述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锁定部分18(图44)中,其在自由端部处设置有锥形部分10d。
锁定构件10的锁定部分10a(能够与锁定部分18相结合的结合部分)与图39中示出的轨道部分10b相连。轨道部分10b的侧部由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引导部分8j保持并且能够沿着图中的上下方向运动。
轨道部分10b设置有齿轮部分10c,所述齿轮部分10c与驱动齿轮9相结合。驱动齿轮9与驱动马达500相连。通过控制装置600实施控制而使得设置在成像设备100中的驱动马达500的旋转运动方向周期性反向,锁定构件10沿着伸长孔8g在图中的上下方向上往复运动。
(显影剂接收设备的显影剂供应控制)
参照图41和图42,将描述由显影剂接收设备8实施的显影剂供应控制。图41是图解了控制装置600的功能和结构的框图,图42是图解了供应操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在这个示例中,限制暂时聚集在料斗8c中的显影剂的量(显影剂水平高度),使得显影剂不会因将在下文描述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抽吸操作而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反向流入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为此,在这个示例中,提供显影剂传感器8k(图40),以便检测容纳在料斗8g中的显影剂的量。如图41所示,控制装置600根据显影剂传感器8k的输出控制驱动马达500的运转/非运转,借此,不会有超出预定量的显影剂容纳在料斗8c中。
将描述控制流程。首先,如图42所示,显影剂传感器8k检查料斗8c中容纳的显影剂量。当辨别由显影剂传感器8k检测到的容纳的显影剂量小于预定量时,即,当显影剂传感器8k没有检测到显影剂时,致动驱动马达500,以执行显影剂供应操作预定时间段(S101)。
当辨别由显影剂传感器8k检测到的容纳的显影剂量达到预定量时,即,由于显影剂供应操作,当显影剂传感器8k检测到显影剂时,停用驱动马达500以停止显影剂供应操作(S102)。到停止供应操作为止,完成一系列显影剂供应步骤。
每当因成像操作消耗显影剂而使得容纳在料斗8c中的显影剂量变得小于预定量时,重复实施显影剂供应步骤。
在这个示例中,排放自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显影剂暂时贮存在料斗8c中,然后供应到显影装置中,但是还能够应用显影剂接收设备的以下结构。
具体地,在低速成像设备100的情况中,要求主组件紧凑并且成本较低。在这种情况中,理想的是,将显影剂直接供应至显影装置201,如图43所示。更加具体地,省略了上述料斗8c,并且将显影剂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直接供应到显影装置201a中。图43示出了使用双成分类型的显影装置201作为显影剂接收设备的示例。显影装置201包括:搅拌腔室,显影剂供应到所述搅拌腔室中;和显影剂腔室,其用于将显影剂供应到显影辊201f,其中,搅拌腔室和显影剂腔室皆设置有螺杆201d,所述螺杆201d可沿着使得沿着彼此相反的方向供给显影剂的方向旋转。搅拌腔室和显影剂腔室在相对的纵向端部部分处相互连通,并且双成分显影剂在两个腔室中循环。搅拌腔室设置有磁力传感器201g,用于检测显影剂的调色剂内含物,并且根据磁力传感器201g的检测结果,控制装置600控制驱动马达500的运转。在这种情况中,供应自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显影剂是非磁性的调色剂或者非磁性的调色剂与磁性载体。
在图43中没有示出显影剂接收部分,但是在省略料斗8c并且将显影剂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直接供应至显影装置201的情况中,显影剂接收部分11设置在显影装置201上。显影装置201中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布置可以适当地确定。
在这个示例中,如将在下文描述的那样,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的显影剂几乎不会仅仅通过重力作用通过排放开口1c排放,但是显影剂通过泵部分2的排放操作来排放,因此能够抑制排放量的变化。所以,将在下文描述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能够用于图8的没有料斗8c的示例。
(显影剂供应容器)
参照图44和45,将描述根据这个实施例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图44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示意性透视图。图45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示意性截面图。
如图44所示,显影剂供应容器1具有容器体1a(显影剂排放腔室),其作为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用图45中的附图标记1b表示显影剂容纳空间,在显影剂容纳空间中,显影剂容纳在容器体1a中。在这个示例中,作为显影剂容纳部分的显影剂容纳空间1b是容器体1a中的空间与泵部分5中的内空间的总和。在这个示例中,显影剂容纳空间1b容纳调色剂,所述调色剂是体积平均粒径为5μm-6μm的干燥粉末。
在这个示例中,泵部分是容量发生变化的排量式泵部分5。更加具体地,泵部分5具有风箱状扩张和收缩部分5a(风箱状部分,扩张和收缩构件),所述风箱状扩张和收缩部分5a能够因接收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驱动力而收缩和扩张。
如图44和45所示,这个示例的风箱状泵部分5被折叠以提供周期性地交替设置的顶部和底部,而且能够收缩和扩张。在使用这个示例中的风箱状泵部分5时,能够减小与扩张和收缩量有关的容量改变的变化,并且因此能够完成稳定的容量改变。
在这个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空间1b的整个容量是480cm3,其中(在扩张和收缩部分5a的自由状态中)泵部分2的容量为160cm3,并且在这个示例中,从自由状态的长度沿着泵部分(2)的扩张方向实施泵送操作。
泵部分5的扩张和收缩部分5a的扩张和收缩导致的体积变化量是15cm3,并且在泵部分5最大扩张时的总体积为495cm3。
用240g的显影剂填充显影剂供应容器1。通过控制装置600控制用于驱动图43中示出的锁定构件10的驱动马达500,以提供90cm3/s的体积变化速度。鉴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所需的排放量来适当地选择体积变化量和体积变化速度。
这个示例中的泵部分5是风箱状泵,但是如果显影剂容纳空间1b中的空气量(压力)能够变化则能够使用另一种泵。例如,泵部分5可以是单轴偏心螺旋泵。在这种情况中,需要用于单轴偏心螺旋泵的抽吸和排放的开口,并且这种开口除了上述过滤器之外还需要其它过滤器等,以防止显影剂通过所述开口泄漏出来。另外,单轴偏心螺旋泵需要非常高的转矩运转,并且因此增加成像设备的主组件100的负荷。因此,风箱状泵是优选的,因为其不存在这种问题。
显影剂容纳空间1b可以仅仅位于泵部分5的内空间中。在这种情况中,泵部分5与显影剂容纳空间1b同时实施功能。
通过焊接使得泵部分5的连接部分5b和容器体1a的连接的部分1i统一成一整体,以防止显影剂泄漏,即,保持显影剂容纳空间1b的密闭性能。
显影剂供应容器1设置有作为驱动输入部分(驱动力接收部分、驱动连接部分、结合部分)的锁定部分18,所述锁定部分18可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驱动机构结合并且从驱动机构接收用于驱动泵部分5的驱动力。
更加特别地,能够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锁定构件10相结合的锁定部分18安装到泵部分5的上端部。如图44所示,锁定部分18在中央部分处设置有锁定孔18a。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安装部分8f(图38)时,锁定构件10插入到锁定孔18a中,使得它们结合成一体(提供了小游隙,以便于插入)。如图44所示,锁定部分18和锁定构件10之间的沿着作为扩张和收缩部分5a的扩张和收缩方向的箭头P方向和箭头q方向的相对位置固定。优选的是,使用注射成形方法或者吹塑法将泵部分5和锁定部分18模制成一整体。
以这种方式与锁定构件10基本成一体的锁定部分18接收来自锁定构件10的驱动力,所述驱动力用于扩张和收缩泵部分2的扩张和收缩部分5a。结果,利用锁定构件10的竖直运动,泵部分5的扩张和收缩部分5a扩张和收缩。
泵部分5作为气流产生机构,用于通过由作为驱动输入部分的锁定部分18接收的驱动力交替重复地产生经由排放开口1c进入到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气流和流到显影剂供应容器外侧的气流。
在这个实施例中,使用圆杆锁定构件10和圆孔锁定部分18,以便基本使得它们成一整体,但是如果能够相对于扩张和收缩部分5a的扩张和收缩方向(箭头p方向和箭头q方向)固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则能够使用另一种结构。例如,锁定部分18是杆状构件,并且锁定构件10是锁定孔;锁定部分18和锁定构件10的横截面构造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或者另一种多边形,或者可以是椭圆形、星形或者另一种形状。或者能够使用另一种已知锁定结构。
容器体1a的底部端部部分设置有上凸缘部分1g,所述上凸缘部分1g构成由显影剂接收设备8保持而不能旋转的凸缘。上凸缘部分1g设置有排放开口1c,所述排放开口1c用于允许从显影剂容纳空间1b将显影剂排放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外部。将在下文详细描述排放开口1c。
如图45所示,在容器体1a的下部分中朝向排放开口1c形成斜面1f,容纳在显影剂容纳空间1b中的显影剂因重力在斜面1f上向下滑向排放开口1c附近。在这个实施例中,斜面1f的倾角(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设定在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的状态中相对于水平表面的角度)大于调色剂(显影剂)的静止角。
对于排放开口1c的外周部分的构造而言,如图46所示,排放开口1c和容器体1a的内侧之间的连接部分的构造可以是平坦的(图45中的1w),或者如图46所示,排放开口1c可以与斜面1f相连。
图45示出的平坦构造沿着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高度的方向提供了高空间效率,并且图46中示出的与斜面1f相连的构造减小了残留的显影剂,这是因为残留在斜面1f上的显影剂下落到排放开口1c。如上所述,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地选择排放开口1c的外周部分的构造。
在这个实施例中,使用在图45中示出的平坦构造。
显影剂供应容器1仅仅通过排放开口1c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外侧流体连通,并且除了排放开口1c之外基本被密封。
参照图38和45,将描述用于开启和闭合排放开口1c的挡板机构。
弹性材料的开口密封件(密封构件)3a5通过结合到上凸缘部分1g的下表面而固定,从而包围排放开口1c的周边以防止显影剂泄漏。开口密封件3a5设置有圆形的排放开口(开口)3a4,其与前述实施例类似用于将显影剂排放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提供了一种挡板4,其用于密封排放开口3a4(排放开口1c),使得将开口密封件3a5压缩在上凸缘部分1g的下表面之间。以这种方式,开口密封件3a5粘在上凸缘1g的下表面上,并且如将在下文所述那样由上凸缘部分1g和挡板4夹持。
在这个示例中,排放开口3a4设置在与上凸缘部分1g不成一体的开口密封件3a5上,但是排放开口3a4还可以直接设置在上凸缘部分1g(排放开口1c)上。而且在这种情况中,为了防止显影剂泄漏,理想的是由上凸缘部分1g和挡板4夹持开口密封件3a5。
在上凸缘部分1g下方,安装有通过挡板4构成凸缘的下凸缘部分3b。与图8或者图20中示出的下凸缘类似,下凸缘部分3b包括结合部分3b2、3b4,所述结合部分3b2、3b4能够与显影剂接收部分11(图4)相结合。具有结合部分3b2和3b4的下凸缘部分3b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并且省略其描述。
与图9或者图21中示出的挡板类似,挡板4设置有由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挡板止动件部分所保持的止动件部分(保持部分),使得显影剂供应容器1能够相对于挡板4运动。具有止动件部分(保持部分)的挡板4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并且省略其描述。
在安装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操作中,挡板4通过与形成在显影剂接收设备8上的挡板止动件部分相结合的止动件部分固定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然后,显影剂供应容器1开始相对于固定挡板4的相对运动。
此时,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结合部分3b2首先与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直接结合,以便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向上运动。借此,显影剂接收部分11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或者与挡板4的挡板开口4f)紧密接触,并且启封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显影剂接收口11a。
此后,在安装操作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结合部分3b4与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合部分11b直接结合,并且在保持上述紧密接触状态的同时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对于挡板4运动。借此,启封挡板4,并且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排放开口1c和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显影剂接收口11a相互对准。在此时,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上凸缘部分1g由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定位引导件8l所引导,使得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侧表面1k(图44)抵接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止动件部分8i。结果,确定显影剂供应容器1沿着安装方向(A方向)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位置(图52)。
以这种方式,通过定位引导件8l引导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上凸缘部分1g,并且在完成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插入操作时,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排放开口1c和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显影剂接收口11a相互对准。
当完成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插入操作时,开口密封件3a5(图52)密封排放开口1c和显影剂接收口11a之间,以便防止显影剂泄漏到外侧。
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插入操作中,锁定构件109插入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锁定部分18的锁定孔18a中,使得它们成一整体。
此时,通过定位引导件8l的L状部分确定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沿着与安装方向(A方向)垂直的方向(图38中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作为定位部分的凸缘部分1g还用于防止显影剂供应容器1沿着上下方向运动。
(泵部分5的往复方向)
在此之前的操作是一系列针对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步骤。通过操作者关闭前盖板40,完成安装步骤。
用于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拆卸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步骤与在安装步骤中的步骤相反。
更加具体地,应用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为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和拆卸操作的步骤。更加具体地,在此应用通过实施例1结合图13-17描述的步骤或者通过实施例2结合图26-29描述的步骤。
在这个示例中,以预定的周期交替重复容器体1a(显影剂容纳空间1b)的内压力低于环境压力(外部空气压力)的状态(减压状态,负压状态)和内压力高于环境压力的状态(压缩状态,正压状态)。在此,环境压力(外部空气压力)是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所处的环境条件下的压力。因此,通过改变容器体1a的压力(内压力)而经由排放开口1c排放显影剂。在这个示例中,其在0.3秒的周期内在480-495cm3之间改变(往复)。
容器体1a的材料优选使得其提供足够的刚性,以便避免塌缩或者极端扩张。
鉴于此,这个示例应用了聚苯乙烯树脂材料作为显影剂容器体1a的材料,并且应用聚丙烯树脂材料作为泵部分2的材料。
就用于容器体1a的材料而言,例如还可以使用其它树脂材料,诸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材料)、聚酯、聚乙烯、聚丙烯,只要它们针对压力具有足够的耐用性。替代地,它们可以是金属。
就泵部分2的材料而言,如果材料能够充分扩张和收缩而通过体积改变改变显影剂容纳空间1b中的空间的内压,则可以使用任何材料。实施例包括形成较薄的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材料)、聚苯乙烯、聚酯、聚乙烯材料。替代地,能够使用诸如橡胶的其它可扩张和可收缩材料。
如果针对泵部分5b和容器体1a适当地调整厚度,则所述泵部分5b和容器体1a可以通过注射成型方法、吹塑方法等用同样的材料一体成型。
在这个示例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仅仅通过排放开口1c与外界流体连通,并且因此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1除了排放开口1c之外基本上与外界密封。即,通过泵部分5对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部进行压缩和减压而经由排放开口1c排放显影剂,并且因此封闭性能是理想的,以便保持稳定的排放性能。
另一方面,存在这样的倾向,即,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运输期间(空运)和/或长期未使用期间,容器的内压力可能因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而急剧变化。例如,当在高海拔地区中使用设备时,或者当保存在低环境温度条件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被转移到高环境温度房间时,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部可能较之环境压力而增压。在这种情况中,容器可能变形,并且/或者当启封容器时显影剂可能飞溅。
鉴于此,在这个示例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设置有直径为的开口,并且开口设置有过滤器。过滤器是可从日本的Nitto Denko Kabushiki Kaisha获得的TEMISH(注册商标),其设置有防止显影剂泄漏到外部但却允许空气在容器的内部和外部之间通过的性能。在此,在这个示例中,尽管采取这种措施,也能够忽略其对泵部分5经由排放开口1c实施的抽吸操作和排放操作的影响,并且因此,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密闭性能保持有效。
(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排放开口)
在这个示例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排放开口1c的尺寸选择为使得沿着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用于将显影剂供应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方向,仅仅通过重力不能充分排放显影剂。排放开口1c的开口尺寸如此小,以至于仅仅通过重力不能充分从显影剂供应容器排放显影剂,并且因此,在下文中开口称作针孔。换言之,确定开口的尺寸,使得基本阻塞排放开口1c。这预期在以下几点是有利的:
1)显影剂不会轻易从排放开口1c泄漏出;
2)能够抑制在打开排放开口1c时过度排放显影剂;和
3)能够主要依赖于泵部分实施的排放操作来排放显影剂。
本发明人研究了不足以仅仅通过重力充分排放调色剂的排放开口1c的尺寸。将描述验证实验(测量方法)和标准。
制备预定容积的长方体容器,其中在底部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排放开口(圆形),并且用200g显影剂填充长方体容器;然后,密封填充口,并且塞紧排放开口;在这种状态中,充分摇动容器,以使得显影剂变松散。长方体容器具有1000cm3的容积,其长度为90mm,宽度为92mm并且高度为120mm。
此后,在排放开口向下指向的状态中尽快启封排放开口,并且测量通过排放开口排放的显影剂的量。此时,除了排放开口之外完全密封长方体容器。另外,在24摄氏度和55%的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实施验证实验。
使用这些处理,在改变显影剂种类和排放开口尺寸的同时测量排放量。在这个示例中,当排放的显影剂量不超过2g时,量可以忽略不计,并且因此此时排放开口的尺寸被认为不足以仅仅通过重力充分排放显影剂。
在表格1中示出了在验证实验中使用的显影剂。显影剂种类是单成分磁性调色剂、用于双成分显影剂显影装置的非磁性调色剂以及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混合物。
就代表显影剂性能的性能值而言,针对表示流动性的静止角以及表示使得显影剂层松散的容易度的流动性能量实施测量,流动性能量通过粉末流动性分析装置(可从Freeman Technology获得的粉末流变仪FT4)测量。
表格2
参照图47,将描述针对流动性能量的测量方法。在此,图47是用于测量流动性能量的装置的示意图。
粉末流动性分析装置的原理是叶片在粉末样本中运动,并且测量叶片在粉末中运动所需的能量,即,流动性能量。叶片是螺旋桨式,并且当其旋转时,所述叶片同时沿着旋转轴线方向运动,并且因此,叶片的自由端部螺旋运动。
螺旋桨式的叶片51由SUS(类型=C210)制成并且其直径为48mm,而且顺畅地沿着逆时针方向扭转。更加具体地,从48mm×10mm的叶片的中心,旋转轴沿着相对于叶片的旋转平面的法线方向旋转,叶片在相对的最外边缘部分处的扭转角(与旋转轴相距24mm的位置)是70°,并且与旋转轴相距12mm的位置处的扭转角是35°。
流动性能量是当螺旋旋转叶片51进入到粉末层并且在粉末层中前进时的旋转转矩和竖直负荷的总和随着时间积分而提供的总能量。由此获得的值表示显影剂粉末层松散的容易度并且大流动性能量意味着较小的容易度,而小流动性能量意味着更大的容易度。
在这种测量中,如图12所示,在作为装置的标准零件的筒体容器53中填充显影剂T直到70mm的粉末表面水平高度(在图47中为L2)为止,所述筒体容器53的直径为50mm(容量=200cc,L1(图47)=50mm)。根据测量的显影剂的松密度调整填充量。作为标准零件的直径为的叶片54前进到粉末层中,并且显示出从深度10mm前进至深度30mm所需的能量。
测量时的设定条件是:叶片51的旋转速度(末端速度=叶片的最外边缘部分的圆周速度)是60mm/s:叶片沿着竖直方向进入到粉末层的叶片前进速度使得在前进期间形成在叶片51的最外边缘部分的轨迹和粉末层表面之间的角θ(螺旋角)是10°:沿着垂直方向前进到粉末层中的前进速度为11mm/s(叶片沿着竖直方向在粉末层中前进的叶片前进速度=(叶片的转速))x tan(螺旋角度×π/180);并且在温度为24摄氏度并且相对湿度为55%的条件下实施测量。
当测量显影剂流动性能量时显影剂的松密度接近当用于验证显影剂排放量和排放开口尺寸之间关系的实验时的松密度,松密度发生较小变化并且稳定,并且更加具体地调整为0.5g/cm3。
以这种方式利用流动性能量的测量来实施针对显影剂的验证实验(表格2)。图48是示出了针对相应显影剂排放开口的直径和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从图48中示出的验证结果已经证实的是,如果排放开口的直径不超过4mm(开口面积为12.6mm2(圆周率=3.14)),那么通过排放开口排放的排放量对于每种显影剂A-E而言不超过2g。当排放开口的直径超过4mm时,排放量急剧增加。
当显影剂(0.5g/cm3的松密度)的流动性能量不小于4.3×10-4kg·m2/s2(J)并且不超过4.14×10-3kg·m2/s2(J)时排放开口的直径优选地不超过4mm(开口面积为12.6mm2)。
就显影剂的松密度而言,已经在验证实验中使得显影剂变得足够松散和充分流态化,并且因此,松密度低于在正常使用条件(放置状态)下期望的松密度,即,在比正常使用条件下更易于排放显影剂的条件下实施测量。
针对在图48的结果中排放量最大的显影剂A实施验证实验,其中,容器中的填充量在30-300g范围内变化,而排放开口的直径Φ恒定为4mm。在图49中的(b)中示出了验证结果。从图49中的结果可知,已经验证的是,即使显影剂的填充量发生变化,通过排放开口的排放量也几乎不会发生变化。
从上述可知,已经验证,不受显影剂的种类或者松密度状态的影响,通过使得排放开口的直径不超过4mm(面积为12.6mm2),在排放开口向下状态(向显影剂接收设备201中供应的假定供应姿态)中,仅仅因重力作用不能够通过排放开口充分排放显影剂。
另一方面,排放开口1c的尺寸的下限值优选使得待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供应的显影剂(单成分磁性调色剂,单成分非磁性调色剂,双成分非磁性调色剂或者双成分磁性载体)能够至少通过排放开口。更加特别地,排放开口优选地大于容纳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的显影剂的粒径(在调色剂的情况中为体积平均粒径,在载体的情况中为数量平均粒径)。例如,在供应显影剂包括双成分非磁性调色剂和双成分磁性载体的情况中,优选地是排放开口大于较大粒径,即,双成分磁性载体的数量平均粒径。
具体地,在供应显影剂包括体积平均粒径为5.5μm的双成分非磁性调色剂和数量平均粒径为40μm的双成分磁性载体的情况中,排放开口1c的直径优选地不小于0.05mm(开口面积为0.002mm2)。
然而,如果排放开口1c的尺寸太接近显影剂的粒径,则用于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排放理想量所需的能量,即,使得泵部分5运转所需的能量较大。这可能对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制造构成限制。当使用注射成型方法使得排放开口1c形成在树脂材料零件中时,形成排放开口1c的部分的金属模具零件的耐用性必须较高。根据前述内容,排放开口1c的直径优选地不小于0.5mm。
在这个示例中,排放开口1c的构造是圆形的,但是这并不是必然的。如果开口面积不超过对应于4mm直径的开口面积的12.6mm2,则能够使用正方形、矩形、椭圆或者直线和曲线的组合等。
然而,在具有相同开口面积的构造中圆形排放开口具有最小的圆周边缘长度,该边缘因显影剂沉积而被污染。因此,在挡板5的打开和闭合操作中显影剂飞散量较小,并且因此减小了污染。另外,利用圆形排放开口,排放期间的阻力也较小,并且排放性能较高。因此,排放开口1c的构造优选地是圆形,其在达到排放量和防止污染的平衡方面表现卓越。
根据上述内容,排放开口1c的尺寸优选地使得在排放开口1c指向下的状态(向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供应的假定供应姿态)中仅仅通过重力作用不能充分排放显影剂。更加具体地,排放开口1c的直径不小于0.05mm(开口面积为0.002mm2)并且不超过4mm(开口面积为12.62mm)。此外,排放开口1c的直径优选地不小于0.5mm(开口面积为0.2mm2)并且不超过4mm(开口面积为12.6mm2)。在这个示例中,根据前述验证,排放开口1c是圆形并且开口直径ф为2mm。
在这个示例中,排放开口1c的数量是一个,但是其并非是必然的,可以是多个排放开口1c,开口面积的总开口面积满足上述范围。例如,替代直径为2mm的一个显影剂接收口8a,可以应用直径均为0.7mm的两个排放开口3a。然而,在这种情况中,每单位时间排放的显影剂排放量趋于减小,并且因此直径为2mm的一个排放开口1c是优选的。
(显影剂供应步骤)
参照图50-53,将描述由泵部分实施的显影剂供应步骤。图50是泵部分5的扩张和收缩部分5a收缩的示意性透视图。图51是泵部分5的扩张和收缩部分5a扩张的示意性透视图。图52是泵部分5的扩张和收缩部分5a收缩的示意性截面图。图53是泵部分5的扩张和收缩部分5a扩张的示意性截面图。
在这个示例中,如将在下文描述的那样,通过驱动转换机构来实施旋转力的驱动转换,使得交替重复抽吸步骤(通过排放开口3a的抽吸操作)和排放步骤(通过排放开口3a的排放操作)。将描述抽吸步骤和排放步骤。
将描述使用泵的显影剂排放原理。
泵部分5的扩张和收缩部分5a的操作原理如前文所述。简言之,如图45所示,扩张和收缩部分5a的下端连接到容器体1a。显影剂供应设备8的定位引导件8l通过下端部处的上凸缘部分1g防止容器体1a沿着箭头p方向和箭头q方向(图44)运动。因此,与容器体1a相连的扩张和收缩部分5a的下端部的竖直位置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是固定的。
另一方面,扩张和收缩部分5a的上端部通过锁定部分18与锁定构件10相结合,并且通过锁定构件10的竖直运动而沿着箭头p方向和箭头q方向往复运动。
因为泵部分5的扩张和收缩部分5a的下端部固定,因此位于其上方的部分扩张和收缩。
将描述泵部分5的扩张和收缩部分5a的扩张和收缩操作(排放操作和抽吸操作)以及显影剂排放。
(排放操作)
首先,将描述通过排放开口1c实施的排放操作。
随着锁定构件10的向下运动,扩张和收缩部分5a的上端部沿着p方向移动(扩张和收缩部分的收缩),借此实施排放操作。更加特别地,利用排放操作,减小了显影剂容纳空间1b的容积。此时,除了排放开口1c之外密封容器体1a的内部,并且因此,直到排放显影剂为止,显影剂基本堵塞或者闭合排放开口1c,使得显影剂容纳空间1b中的容积减小,以便增加显影剂容纳空间1b的内压力。因此,显影剂容纳空间1b的容积减小,使得显影剂容纳空间1b的内压力增加。
然后,显影剂容纳空间1b的内压力变得高于料斗8c中的压力(基本等同于环境压力)。因此,如图52所示,由于压差(相对于环境压力的压差)通过气压推出显影剂T。因此,将显影剂T从显影剂容纳空间1b排放到料斗8c中。图52中的箭头表示施加到显影剂容纳空间1b中的显影剂T的力的方向。
此后,显影剂容纳空间1b中的空气还与显影剂一起被排放,并且因此,显影剂容纳空间1b的内压力减小。
(抽吸操作)
将描述通过排放开口1c的抽吸操作。
随着锁定构件10的向上运动,泵部分5的扩张和收缩部分5a的上端部沿着p方向移动(扩张和收缩部分扩张),使得实施抽吸操作。更加特别地,显影剂容纳空间1b的容积随着抽吸操作而增加。此时,除了排放开口1c之外密封容器体1a的内部,并且排放开口1c被显影剂堵塞而且基本闭合。因此,随着显影剂容纳空间1b的体积增加,显影剂容纳空间1b的内压力减小。
显影剂容纳空间1b的内压力此时变得低于料斗8c中的内压力(基本等同于环境压力)。因此,如图53所示,料斗8c中的上部分中的空气因显影剂容纳空间1b和料斗8gc之间的压差经由排放开口1c进入显影剂容纳空间1b中。图53中的箭头表示施加到显影剂容纳空间1b中的显影剂T的力的方向。图53中的椭圆Z示意性示出了从料斗8c抽吸的空气。
此时,从显影剂接收装置8侧的外部吸入空气,并且因此,能够使得排放开口1c附近中的显影剂变得松散。更加特别地,进入到存在于排放开口1c附近的显影剂粉末中的空气减小了显影剂粉末的松密度并使其流动化。
以这种方式,通过显影剂T的流动,显影剂T不会堆积或者堵塞在排放开口3a处,使得能够在将在下文描述的排放操作中通过排放开口3a顺畅地排放显影剂。因此,通过排放开口1c排放的显影剂T的量(每单位时间)能够长时间基本保持恒定的水平。
(显影剂容纳部分的内压变化)
针对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压变化实施验证实验。将描述验证实验。
填充显影剂,使得用显影剂填充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的显影剂容纳空间1b;并且当泵部分5在15cm3的体积变化范围内扩张和收缩时测量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压变化。使用压力计(可从Kabushiki Kaisha KEYENCE获得的AP-C40)测量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压,所述压力计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连。
图54示出了在用显影剂填充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挡板4打开的状态中并且因此在与外界空气连通的状态中当泵部分5扩张和收缩时的压力变化。
在图54中,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显影剂供应容器1相对于环境压力(基准(0))的相对压力(+是正压侧,-是负压侧)。
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压因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容积增加而相对于外界环境压力变为负时,通过压差经由排放开口1c吸入空气。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压因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容积减小而相对于外界环境压力为正时,因压差将压力施加到内部显影剂。此时,对应于排放的显影剂和空气内压减小。
通过验证实验,已经证实的是,通过增加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容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压相对于外界环境压力为负,并且通过压差吸入空气。另外,已经证实的是,通过减小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容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压相对于外界环境压力为正,并且将压力施加到内侧显影剂,从而排放显影剂。在验证实验中,负压力的绝对值是1.3kPa,正压力的绝对值是3.0kPa。
如前述内容所述,对于这个示例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结构,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压力因泵部分5的抽吸操作和排放操作而在负压和正压之间交替转换,并且适当地排放显影剂。
如前文所述,在这个示例中,提供了一种简单且便捷的泵,其能够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抽吸操作和排放操作,借此,能够在通过空气提供使得显影剂变松效果的同时稳定地通过空气排放显影剂。
换言之,利用该示例的结构,即使排放开口1c的尺寸极其小,也能够确保高排放性能,而同时又没有将大应力施加到显影剂,这是因为在因流动化而松密度较小的状态中显影剂能够通过排放开口1c。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利用排量式泵部分5的内侧作为显影剂容纳空间,并且因此当通过增加泵部分5的容积来减小内压力时,能够形成额外的显影剂容纳空间。因此,即使在用显影剂填充泵部分5的内部时,也能够通过使得空气进入到显影剂粉末中而减小松密度(显影剂能够流动化)。因此,能够将显影剂在比现有技术具有更高密度的情况下填充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
在前述内容中,泵部分5中的内部空间用作显影剂容纳空间1b,但是在替代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允许空气通过但是防止调色剂通过的过滤器,以隔开泵部分5和显影剂容纳空间1b。然而比上述实施例构造优选的地方在于,当泵5的容积增加时,能够提供额外的显影剂容纳空间。
(抽吸步骤中的显影剂松散效果)
已经在通过抽吸步骤中经由排放开口1c抽吸操作来验证显影剂松散效果。当经由排放开口1c通过抽吸操作实现的显影剂松散效果显著时,在后续排放步骤中低排放压力(泵的小容积变化)足以立即开始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排放显影剂。该验证证明显著增强了这种示例的结构中的显影剂松散效果。这将详细描述。
图55中的(a)和图56中的(a)是示出了在验证实验中使用的显影剂供应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图55中的(b)和图56中的(b)是示出了显影剂供应容器中发生的现象的示意图。图55的系统与这个示例类似,并且显影剂供应容器C设置有显影剂容纳部分C1和泵部分P。通过泵部分P的扩张和收缩操作,交替实施通过显影剂供应容器C的排放开口(这个示例(未示出)的排放开口1c)的抽吸操作和排放操作,以便将显影剂排放到料斗H中。另一方面,图56的系统是比较示例,其中,泵部分P设置在显影剂接收设备侧中,并且通过泵部分P的扩张和收缩操作,交替实施将空气供应到显影剂容纳部分C1中的空气供应操作和从显影剂容纳部分C1抽吸空气的抽吸操作,以便将显影剂排放到料斗H中。在图55和图56中,显影剂容纳部分C1具有相同的内容积,料斗H具有相同的内容积,并且泵部分P具有相同的内容积(容积变化量)。
首先,将200g的显影剂填充到显影剂供应容器C中。
然后,鉴于运输之后的状态摇动显影剂供应容器C15分钟,并且此后将其连接到料斗H。
操作泵部分P,并且测量抽吸操作中的内压力的峰值作为在排放步骤中立即启动显影剂排放所需的抽吸步骤的条件。在图55的情况中,泵部分P的操作的启动位置对应于显影剂容纳部分C1的480cm3的容积,并且在图56的情况中,泵部分的P的操作的启动位置对应于料斗H的480cm3的容积。
在图56的结构的实验中,事先用200g的显影剂填充料斗H,以便形成与图55的结构的空气体积条件相同的空气体积条件。通过压力计(可从Kabushiki Kaisha KEYENCE获得的AP-C40)来测量显影剂容纳部分C1和料斗H的内压,所述压力计连接到显影剂容纳部分C1。
作为验证结果,根据与图55中示出的这个示例类似的系统,如果在抽吸操作时内压力的峰值(负压)的绝对值至少为1.0kPa,则能够在后续排放步骤中立即启动显影剂排放。另一方面,在图56示出的比较示例系统中,除非抽吸操作时内压力的峰值(正压)的绝对值至少为1.7kPa,否则不能在后续排放步骤中立即启动显影剂排放。
已经证实的是,使用类似于示例的图55的系统,随着泵部分P的容积增加来实施抽吸,并且因此显影剂供应容器C的内压力(负压侧)能够低于环境压力(容器外界的压力),使得显影剂抽吸效果明显较高。这是因为如图55中的(b)所示,随着泵部分P的扩张,显影剂容纳部分C1的容积增加提供了显影剂层T的上部空气层的减压状态(相对于环境压力)。为此,沿着由于减压而增加显影剂层T的体积的方向施加力(波浪线箭头),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得显影剂层变得松散。而且,在图55的系统中,通过降压从外侧将空气吸入到显影剂供应容器C1中(白色箭头),而且当空气抵达空气层R时还分解了显影剂层T,因此这是非常好的系统。作为在实验中使得显影剂供应容器C中的显影剂变得松散的证据,已经证实的是在抽吸操作中,整个显影剂的表观体积增加(显影剂的水平高度增加)。
在图56中示出的比较示例的系统的情况中,通过将空气供应到显影剂供应容器C直到达到正压为止(高于环境压力)的空气供应操作来升高显影剂供应容器C的内压力,因此显影剂聚结而且无法获得显影剂分解效果。这是因为如图56中的(b)所示,从显影剂供应容器C的外侧强制供给空气,因此位于显影剂层T上方的空气层R相对于环境压力变为正。为此,沿着由于压力(波浪线箭头)而减小显影剂层T的体积的方向施加力,因此显影剂层T压实。实际上,已经证实了这样现象,即,在这个比较示例中,在抽吸操作时,显影剂供应容器C中的整个显影剂的表观体积增加。因此,对于图56的系统存在这样的倾向,即,显影剂层T的压实使得不能适当地实施后续的显影剂排放步骤。
为了防止显影剂层T因空气层R的压力而压实在一起,考虑将具有过滤器等的通风装置设置在对应于空气层R的位置处,从而减小压力升高。然而,在这种情况中,过滤器等的流动阻力导致空气层R的压力升高。即使消除压力升高,也不能提供如上所述由空气层R的压力减小状态导致的松散效果。
从上述内容,已经证实通过应用这个示例的系统,随着泵部分的体积增加而经由排放开口实施抽吸操作的功能的意义。
如上所述,通过重复交替实施泵部分2的抽吸操作和排放操作,能够通过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排放开口1c排放显影剂。即,在这个示例中,排放操作和抽吸操作没有并行或者同时实施而是交替重复实施,因此能够使得排放显影剂所需的能量最小化。
另一方面,在显影剂接收设备分别包括空气供应泵和抽吸泵的情况中,必须控制两个泵的操作,并且另外不易于快速地交替切换空气供应和抽吸。
在这个示例中,一个泵对于高效排放显影剂是有效的,因此能够简化显影剂排放机构的结构。
在前述内容中,交替重复泵的排放操作和抽吸操作,以便有效排放显影剂,但是在替代结构中,排放操作或者抽吸操作暂时停止并且然后继续。
例如,泵的排放操作不单调地实施,而是压缩操作可以在中途停止并且然后继续以排放。这同样应用于抽吸操作。只要排放量和排放速度足够,就可以以多阶段形式实施每种操作。仍然必需的是在多阶段排放操作之后实施抽吸操作,并且重复它们。
在这个示例中,减小显影剂容纳空间1b的内压力,以通过排放开口1c抽吸空气,使得显影剂松散。另一方面,在上述传统示例中,通过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外侧将空气供给到显影剂容纳空间1b中而使得显影剂松散,但是此时,显影剂容纳空间1b的内压力处于压缩状态,导致显影剂聚结。这个示例是优选的,因为显影剂在显影剂不会轻易聚结的减压状态中松散。
而且根据这个示例,与实施例1和2相似,能够简化用于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而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连接和分离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机构。更加特别地,用于使得整个显影装置向上运动的驱动源和/或驱动传动机构不是必需的,并且因此,能够避免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变复杂和/或因增加零件数量而增加成本。
在传统结构中,需要大空间以避免在向上和向下运动中与显影装置相干扰,但是根据这个示例,这种大空间不是必需的,使得可避免成像设备的尺寸扩大。
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情况下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来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类似地,利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情况下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间隔和再密封。
【实施例5】
参照图57、58,将描述实施例5的结构。图57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示意性透视图,并且图58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示意性截面图。在这个示例中,泵的结构不同于实施例4的结构,并且其它结构与实施例4中的结构基本相同。在这个实施例的描述中,用与实施例4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这个示例中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并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这个示例中,如图57、58所示,使用柱塞型泵替代在实施例4中的风箱状排量式泵。更加具体地,这个示例的柱塞型泵包括内筒体部分1h和外筒体部分6,所述外筒体部分6在内筒体部分1h的外表面的外侧延伸并且能够相对于内筒体部分1h运动。外筒体部分36的上表面设置有锁定部分18,所述锁定部分18与实施例4类似通过结合而固定。更加具体地,固定到外筒体部分36的上表面的锁定部分18接收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锁定构件10,借此它们大体成一整体,外筒体部分36能够连同锁定构件10一起沿着上下方向运动(往复运动)。
内筒体部分1h与容器体1a相连,并且其内部空间用作显影剂容纳空间1b。
为了防止空气通过内筒体部分1h和外筒体部分36之间的间隙泄漏(为了通过保持密闭性能而防止显影剂泄漏),密封构件(弹性密封件7)通过结合而固定在内筒体部分1h的外表面上。弹性密封件37被压缩在内筒体部分1h和外筒体部分35之间。
因此,通过使得外筒体部分36沿着箭头p方向和箭头q方向相对于不可动地固定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容器体1a(内筒体部分1h)往复运动,显影剂容纳空间1b中的容积能够改变(增加和减小)。即,能够使得显影剂容纳空间1b的内压在负压状态和正压状态之间重复交替。
因此,同样在这个示例中,一个泵足以实施抽吸操作和排放操作,并且因此能够简化显影剂排放机构的结构。另外,通过经由排放开口的抽吸操作,能够在显影剂容纳供应容器中提供减压状态(负压状态),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得显影剂松散。
在这个示例中,外筒体部分36的构造是筒状,但是也可以是诸如矩形截面的另一种形式。在这种情况中,优选地是内筒体部分1h的构造符合外筒体部分36的构造。泵并不局限于柱塞型泵,而可以是活塞型泵。
当使用这个示例的泵时,需要密封结构以防止显影剂通过位于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间隙泄漏出,从而导致结构复杂并且需要大驱动力来驱动泵部分,并且因此实施例4是优选的。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设置有与实施例4类似的结合部分,并且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能够简化用于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而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连接和分离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机构。更加具体地,用于使得整个显影装置向上运动的驱动源和/或驱动传动机构不是必需的,并且因此,能够避免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复杂和/或因增加零件数量而增加成本。
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情况下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类似地,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情况下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隔开和重新密封。
【实施例6】
参照图59、60,将描述实施例6的结构。图59是外观的透视图,其中根据这个实施例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泵部分38处于扩张状态中,图60是外观的透视图,其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泵部分38处于收缩状态中。在这个示例中,泵的结构与实施例4的泵的结构不同,其它结构基本与实施例4的结构基本相同。在这个实施例的描述中,用与实施例4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个实施例中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这个示例中,如图59、60所示,替代实施例4的具有折叠部分的风箱状泵,使用没有折叠部分的能够扩张和收缩的膜状泵部分38。泵部分38的膜状部分由橡胶制成。泵部分12的膜状部分的材料可以是诸如树脂膜而非橡胶的柔性材料。
膜状泵部分38与容器体1a相连,并且其内部空间作为显影剂容纳空间1b。与前述实施例类似,膜状泵部分38的上部分设置有通过结合固定到该上部分的锁定部分18。因此,泵部分38能够通过锁定构件10(图38)的竖直运动交替地重复扩张和收缩。
以这种方式,同样在这个示例中,一个泵足以实施抽吸操作和排放操作,并且因此能够简化显影剂排放机构的结构。另外,通过经由排放开口的抽吸操作,能够在显影剂供应容器中提供减压状态(负压状态),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得显影剂变松散。
在这个示例的情况中,如图61所示,优选的是比膜状部分具有更高刚度的板状构件39安装到泵部分38的膜状部分的上表面,并且锁定构件18设置在板状构件39上。利用这种结构,能够抑制泵部分38的容积变化量因仅仅泵部分38的锁定部分18附近的变形而减小。即,能够提高泵部分38针对锁定构件10的竖直运动的可跟随性,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实施泵部分38的扩张和收缩。因此,能够提高显影剂的排放性能。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设置有与实施例4类似的结合部分,并且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能够简化用于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而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连接和分离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机构。更加具体地,用于使得整个显影装置向上运动的驱动源和/或驱动传动机构不是必需的,并且因此能够避免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复杂和/或因增加零件的数量而增加成本。
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来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类似地,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能够在最小化被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隔开和重新密封。
【实施例7】
参照图62-64,将描述实施例7的结构。图62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外观的透视图,图63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截面透视图,图64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局部截面图。在这个示例中,结构与实施例4中的结构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显影剂容纳空间的结构,而其它结构基本相同。在这个实施例的描述中,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个实施例中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如图62、63所示,这个示例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包括两个部件,即,包括容器体1a和泵部分5的部分X以及包括筒体部分24的部分Y。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部分X的结构基本与实施例4的结构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显影剂供应容器的结构)
在这个示例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与实施例4对比,筒体部分24由连接部分14c连接到部分X的侧部(形成有排放开口1c的排放部分),如图63所示。
筒体部分(显影剂容纳可旋转部分)24在其一个纵向端部处具有闭合端部,而在与部分X的开口相连的另一个端部处具有开口端,并且位于其间的空间是显影剂容纳空间1b。在这个示例中,容器体1a的内部空间、泵部分5的内部空间和筒体部分24的内部空间都是显影剂容纳空间1b,并且因此能够容纳大量显影剂。在这个示例中,作为显影剂容纳可旋转部分的筒体部分24具有圆形的横截面构造,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圆形形状。例如,只要在显影剂供给操作期间没有阻碍旋转运动,显影剂容纳可旋转部分的横截面构造可以是非圆形构造,诸如多边形构造。
筒体部分(显影剂供给腔室)24的内部设置有螺旋供给伸出件(供给部分)24a,当筒体部分24沿着由箭头R表示的方向旋转时螺旋供给伸出件24a具有将容纳在其中的内部显影剂向部分X(排放开口1c)供给的功能。
另外,筒体部分24的内部设置有:接收和供给构件(供给部分)16,其用于接收由供给伸出件24a供给的显影剂,并且通过筒体部分24沿着箭头R的方向的旋转而将显影剂供应到部分X侧(旋转轴线基本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和运动构件,其从筒体部分24的内部直立。接收和供给构件16设置有:板状部分16a,其用于舀起显影剂;倾斜的伸出件16b,其用于将由板状部分16a舀上来的显影剂向部分X供给(引导),倾斜的伸出件16b设置在板状部分16a的相应侧部上。板状部分16a设置有通孔16c,用于允许显影剂沿着两个方向通过,以便提高显影剂的搅拌性能。
另外,作为驱动输入机构的齿轮部分24b在筒体部分24的另一个纵向端部处(相对于显影剂的供给方向)通过结合而固定在外表面上。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时,齿轮部分24b与驱动齿轮(驱动部分)9相啮合,所述驱动齿轮9作为设置在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的驱动机构。当将旋转力从驱动齿轮9输入到作为驱动力接收部分的齿轮部分14b时,筒体部分24沿着箭头R的方向旋转(图63)。齿轮部分24b并不限制本发明,只要其能够使得筒体部分24旋转,可以使用诸如带或者摩擦轮的驱动输入机构。
如图64所示,筒体部分24的一个纵向端部(相对于显影剂供给方向的下游端部)设置有作为连接管的连接部分24c,用于与部分X相连。上述倾斜的伸出件16b延伸至连接部分24c的附近。因此,尽可能防止由倾斜的伸出件16b供给的显影剂再次落向筒体部分24的底侧,使得将显影剂适当地供应至连接部分24c。
筒体部分24如上所述旋转,但是相反,容器体1a和泵部分5通过凸缘部分1g连接到筒体部分24,使得容器体1a和泵部分5不能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旋转(沿着筒体部分24的旋转轴线方向不可旋转并且沿着旋转运动方向不可运动),与实施例4相似。因此,筒体部分24能够相对于容器体1a旋转。
环状弹性密封件25设置在筒体部分24和容器体1a之间,并且在筒体部分24和容器体1a之间被压缩预定量。借此,在筒体部分24旋转期间防止显影剂在此泄漏。另外,能够保持结构、封闭性能,并且因此在没有发生损耗的情况下将由泵部分5实施的松散和排放效果施加到显影剂。除了排放开口1c之外,显影剂供应容器1没有用于使得内部和外部之间基本流体连通的开口。
(显影剂供应步骤)
将描述显影剂供应步骤。
当操作者将显影剂供应容器1插入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时,与实施例4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锁定部分18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锁定构件10锁定,并且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齿轮部分24b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驱动齿轮9相啮合。
此后,通过用于旋转的另一个驱动马达(未示出)使得驱动齿轮9旋转,并且通过上述驱动马达500沿着竖直方向驱动锁定构件10。然后,筒体部分24沿着箭头R方向旋转,借此,通过供给伸出件24a将其中的显影剂供给到接收和供给构件16。另外,通过使得筒体部分24沿着方向R旋转,接收和供给构件16舀取显影剂,并且将其供给到连接部分24c。与实施例4类似,通过泵部分5的扩张和收缩操作从排放开口1c排放从连接部分24c供给到容器体1a的显影剂。
设有一系列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步骤和显影剂供应步骤。在此,更换显影剂供应容器1,操作者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取出显影剂供应容器1,并且插入和安装新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
在具有如在实施例4-实施例6中那样沿着竖直方向较长的显影剂容纳空间1b的竖直容器的情况中,如果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容积增加以增加填充量,则显影剂因显影剂的重量而集中到排放开口1c附近。结果,毗邻排放开口1c的显影剂趋于被压实,从而导致难以通过排放开口1c抽吸和排放。在这种情况中,为了通过排放开口1c的抽吸使得压实的显影剂变松散或者通过排放来排放显影剂,必须通过增加泵部分5的容积的改变量来增强显影剂容纳空间1b的内压(负压/正压)。然后,必须增加用于驱动泵部分5的驱动力,并且成像设备100的主组件的负荷可能过大。
然而,根据这个实施例,容器体1a和泵部分5的部分X以及筒体部分24的部分Y沿着水平方向布置,并且因此在容器体1a中的排放开口1c上方的显影剂层的厚度能够比图44中的结构的厚度薄。通过这样做,显影剂不会轻易地因重力而被压实,并且因此能够稳定地排放显影剂,而同时不会对成像设备100的主组件造成负荷。
如所述,利用这个示例的结构,筒体部分24的设置有效完成了大容量显影剂供应容器1,而没有对成像设备的主组件造成负荷。
以这种方式,而且在这个示例中,一个泵足以实施抽吸操作和排放操作,并且因此能够简化显影剂排放机构的结构。
筒体部分24中的显影剂供给机构并不限制本发明,并且显影剂供应容器1可以振动或者摆动,或者可以是另一种机构。具体地,能够使用图65的结构。
如图65所示,筒体部分24本身基本不能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运动(具有略微游隙),并且供给构件17设置在筒体部分中以替代供给伸出件24a,所述供给构件17通过相对于筒体部分24旋转而有效地供给显影剂。
供给构件17包括轴部分17a和固定到轴部分17a的柔性供给叶片17b。供给叶片17b在自由端部部分处设置相对于轴部分17a的轴向方向倾斜的倾斜部分S。因此,其在搅拌筒体部分24中的显影剂的同时能够将显影剂向部分X供给。
筒体部分24的一个纵向端部表面设置有作为旋转驱动力接收部分的联接部分24e,并且联接部分24e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联接构件(未示出)操作相连,借此能够传递旋转力。联接部分24e与供给构件17的轴部分17a同轴相连,以便将旋转力传递到轴部分17a。
通过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联接构件(未示出)施加的旋转力,使得固定到轴部分17a的供给叶片17b旋转,从而将筒体部分24中的显影剂在搅拌的同时向部分X供给。
然而,对于图65中示出的修改示例,在显影剂供给步骤中施加到显影剂的应力趋于较大,并且驱动转矩也较大,为此,实施例的结构是优选的。
因此,同样在这个示例中,一个泵足以实施抽吸操作和排放操作,并且因此能够简化显影剂排放机构的结构。另外,通过经由排放开口的抽吸操作,能够在显影剂供应容器中提供减压状态(负压状态),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得显影剂变得松散。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设置有与实施例4类似的结合部分,并且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能够简化用于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而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连接和分离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机构。更加具体地,用于使得整个显影装置向上运动的驱动源和/或驱动传动机构不是必需的,并且因此能够避免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复杂和/或因增加零件的数量而增加成本。
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情况下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来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类似地,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情况下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隔开和重新密封。
【实施例8】
参照图66-68,将描述实施例8的结构。图66的(a)是当沿着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方向观察时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正视图,(b)是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内部的透视图。图67的(a)是整个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透视图,(b)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排放开口21a附近的局部放大视图,(c)-(d)是图解了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安装部分8f的状态的正视图和截面图。图68的(a)是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透视图,(b)是图解了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部的局部截面图,(c)是凸缘部分21的截面图,(d)是图解了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截面图。
在上述实施例4-7中,通过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锁定构件10(图28)竖直运动而使得泵扩张而收缩。在这个示例中,与实施例1-3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1仅仅接收来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旋转力。在其它方面中,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类似,并且因此用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个实施例中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并且为了简化起见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具体地,在这个示例中,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输入的旋转力转换成沿着泵的往复运动的方向的力,并且将转换力传递到泵部分5。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显影剂接收设备8和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结构。
(显影剂接收设备)
参照图66,将描述显影剂接收设备8。
显影剂接收设备8设置有安装部分(安装空间)8f,显影剂供应容器1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安装部分。如图66中的(b)所示,显影剂供应容器1能够沿着箭头A表示的方向安装至安装部分8f。因此,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纵向方向(旋转轴线方向)基本与箭头A的方向相同。箭头A的方向基本与图68中的(b)的将在下文描述的由X表示的方向平行。另外,从安装部分8f拆卸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方向与箭头A的方向相反(箭头B的方向)。
如图66中的(a)所示,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部分8f设置有旋转管制部分(保持机构)29,用于当安装显影剂供应容器1时通过抵接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凸缘部分21(图67)来限制凸缘部分21沿着旋转运动方向的运动。而且,如图66中的(b)所示,安装部分8f设置有管制部分(保持机构)30,用于当安装显影剂供应容器1时通过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凸缘部分21锁定而管制凸缘部分21沿着旋转轴线方向的运动。旋转轴线方向管制部分30因与凸缘部分21干扰而弹性变形,并且之后,在解除与凸缘部分21(图67中的(b))的干扰时,其弹性地恢复,以锁定凸缘部分21(树脂材料卡锁机构)。
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部分8f设置有显影剂接收部分11,用于接收通过将在下文描述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排放开口(开口)21a(图68中的(b))排放的显影剂。与上述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类似,显影剂接收部分11能够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沿着竖直方向运动(移动)。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上端面设置有主组件密封件13,所述主组件密封件13具有位于其中央部分中的显影剂接收口11a。主组件密封件13由弹性构件、泡沫构件等制成,并且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具有排放开口3a4的开口密封件3a5(图7中的(b))紧密接触,借此防止通过排放开口3a4排放的显影剂泄漏到包括显影剂接收口11a的显影剂供给路径之外。或者,其与具有挡板开口4f的挡板4(图25中的(a))紧密接触,以便防止显影剂通过排放开口21a、挡板开口4f和显影剂接收口11a泄漏。
为了尽可能地防止显影剂污染安装部分8f,显影剂接收口11a的直径理想地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排放开口21a的直径基本相等或者略微更大。这是因为如果显影剂接收口11a的直径小于排放开口21a的直径,则排放自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显影剂沉积在显影剂接收口11a的上表面上,并且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期间,沉积的显影剂转移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下表面上,结果受到显影剂污染。另外,转移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上的显影剂可能飞散到安装部分8f,结果,显影剂污染安装部分8f。相反,如果显影剂接收口11a的直径远远大于排放开口21a的直径,则从显影剂接收口11a飞散的显影剂沉积在排放开口21a附近的区域较大。即,被显影剂污染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区域较大,这是不优选的。在这种情况下,显影剂接收口11a的直径和排放开口21a的直径之间的差优选地基本为0至大约2mm。
在这个示例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排放开口21a的直径大约为ф2mm(针孔),并且因此显影剂接收口11a的直径为大约
此外,显影剂接收部分11被推压构件12(图3和图4)向下推压。当显影剂接收部分11向上运动时,其必须抵抗推压构件12的推压力运动。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显影剂接收设备8下方,设置有子料斗8c,用于暂时贮存显影剂。在子料斗8c中设置有:供给螺杆14,其用于将显影剂供给到显影剂料斗部分201a中,所述显影剂料斗部分201a是显影装置201的一部分;和开口8d,所述开口8d与显影剂料斗部分201a流体连通。
显影剂接收口11a闭合,以便防止异物和/或灰尘在没有安装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状态中进入到子料斗8c中。更加具体地,在显影剂接收部分11向上侧离开的状态中显影剂接收口11a由主组件挡板15所闭合。显影剂接收部分11从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间隔开的位置朝向显影剂供应容器1向上运动(箭头E)。借此,显影剂接收口11a和主组件挡板15相互间隔开,使得显影剂接收口11a打开。利用这种打开状态,通过排放开口21a或者挡板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排放并且由显影剂接收口11a接收的显影剂能够运动到子料斗8c。
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侧表面设置有结合部分11b(图3和图4)。结合部分11b与设置在将在下文描述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上的结合部分3b2、3b4(图8或者图20)直接结合,从而被引导,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向显影剂供应容器1升高。
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部分8f设置有插入引导件8e,用于沿着安装和拆卸方向引导显影剂供应容器1,并且通过插入引导件8e(图3和图4),使得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方向沿着箭头A。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方向是与箭头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箭头B)。
如图66中的(a)所示,显影剂接收设备8设置有驱动齿轮9,所述驱动齿轮9作为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显影剂供应容器1。驱动齿轮9通过驱动齿轮系接收来自驱动马达500的旋转力,并且用于将旋转力施加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1设定在安装部分8f中。
如图66所示,驱动马达500由控制装置(CPU)600控制。
在这个示例中,驱动齿轮9能够单向旋转,以便简化对驱动马达500的控制。控制装置600仅仅控制驱动马达500的开(操作)和关(非操作)。与通过沿着正向和反向使得驱动马达500(驱动齿轮9)周期性旋转来提供正向和反向的驱动力的结构相比,这简化了用于显影剂补充设备8的驱动机构。
(显影剂供应容器)
参照图67和68,将描述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结构,显影剂供应容器1是显影剂供应系统的构成元件。
如图67中的(a)所示,显影剂供应容器1包括显影剂容纳部分20(容器体),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20具有用于容纳显影剂的中空的筒状内空间。在这个示例中,筒体部分20k和泵部分20b作为显影剂容纳部分20。此外,显影剂供应容器1在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相对于纵向方向(显影剂供给方向)的一个端部处设置有凸缘部分21(不可旋转部分)。显影剂容纳部分20能够相对于凸缘部分21旋转。
在这个示例中,如图68中的(d)所示,作为显影剂容纳部分的筒体部分20k的总长L1大约为300mm,外径R1为大约70mm。泵部分20b的总长L2为大约50mm(在使用中其在可扩张范围中最大程度扩张的状态),并且设置有凸缘部分21的齿轮部分20a的区域的长度L3为大约20mm。作为显影剂排放部分的排放部分21h的区域的长度L4为大约25mm。泵部分20b的最大外径R2为大约65mm(在其沿着直径方向在使用中在可扩张范围中最大程度扩张的状态),并且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容纳显影剂的总容积容量是1250cm3。在这个示例中,显影剂能够容纳在筒体部分20k和泵部分20b中并且另外容纳在排放部分21h中,即,它们作为显影剂容纳部分。
如图67和68所示,在这个示例中,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状态中,筒体部分20k和排放部分21h沿着水平方向基本成直线。即,与沿着竖直方向的长度相比,筒体部分20k沿着水平方向具有足够长的长度,并且相对于水平方向的一个端部部分与排放部分21h相连。为此,与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状态中筒体部分20k位于排放部分21h的上方的情况相比,能够顺畅地实施抽吸和排放操作。这是因为存在于排放开口21a上方的调色剂的量非常小,并且因此,较少地压缩位于排放开口21a附近的显影剂。
如图67中的(b)所示,凸缘部分21设置有中空的排放部分(显影剂排放腔室)21h,用于暂时贮存已经从显影剂容纳部分20内部(显影剂容纳腔室的内部)供给的显影剂(如果需要参见图33中的(b)和(c))。排放部分21h的底部部分设置有小排放开口21a,用于允许将显影剂排放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外部,即,用于将显影剂供应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排放开口21a的尺寸如上所述。
排放部分21h的内部(显影剂排放腔室的内部)的底部部分的内形状类似向排放开口21a会聚的漏斗,以尽可能地减小留在其中的显影剂的量(如果需要参见图68中的(b)和(c))。
另外,如图67所示,与上述实施例1或者2相似,凸缘部分21设置有结合部分3b2、3b4,所述结合部分3b2、3b4能够与可移动设置在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相结合。结合部分3b2、3b4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或者2的那些结合部分相似,并且因此,省略其描述。
此外,与上述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类似,凸缘部分21在其中设置有挡板4,用于打开和关闭排放开口21a。挡板4的结构和显影剂供应容器1在安装和拆卸操作中的运动与上述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类似,并且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凸缘部分21构造成使得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部分8f时,其基本静止。
更加具体地,如图67中的(c)所示,通过设置在安装部分8f中的旋转运动方向管制部分29管制(防止)凸缘部分21围绕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旋转轴线沿着旋转方向旋转。换言之,保持凸缘部分21,使得其基本不能通过显影剂接收设备8旋转(尽管能在游隙中旋转)。
而且,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中,设置在安装部分8f中的旋转轴线方向管制部分30锁定凸缘部分21。更加具体地,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的过程中,凸缘部分21接触旋转轴线方向管制部分30,以使得旋转轴线方向管制部分30弹性变形。之后,凸缘部分21抵靠内壁部分28a(图67的(d)),所述内壁部分28a是设置在安装部分8f中的止动件,借此完成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步骤。此时,基本与完成安装同时地,解除凸缘部分21的干扰,使得释放管制部分30的弹性变形。
结果,如图67中的(d)所示,旋转轴线方向管制部分30与凸缘部分21的边缘部分(作为锁定部分)锁定,使得基本防止(管制)沿着旋转轴线方向(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旋转轴线方向)的运动。此时,在游隙内能够进行轻微的可忽略的运动。
如上所述,在这个示例中,由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旋转轴线方向管制部分30保持凸缘部分21,使其不会沿着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旋转轴线方向运动。而且,由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旋转运动方向管制部分29保持凸缘部分21,使其不会沿着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旋转运动方向旋转。
当操作者从安装部分8f取出显影剂供应容器1时,旋转轴线方向管制部分30因凸缘部分21而发生弹性变形,而从凸缘部分21释放。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旋转轴线方向基本与齿轮部分20a的旋转轴线方向同轴(图68)。
因此,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状态中,基本防止设置在凸缘部分21中的排放部分21h沿着轴线方向和旋转运动方向运动(允许在游隙内运动)。
另一方面,显影剂容纳部分20在旋转运动方向上不受显影剂接收设备8限制,并且因此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20能够在显影剂供应步骤中旋转。然而,凸缘部分21基本防止显影剂容纳部分20沿着旋转轴线方向运动(允许在游隙内运动)。
(泵部分)
参照图68和69,将针对泵部分(可往复运动的泵)20b进行描述,在所述泵部分20b中,其容积能够随着往复运动而变化。图69中的(a)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截面图,其中泵部分20b在显影剂供应步骤的操作中扩张至最大程度,并且图69中的(b)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截面图,其中泵部分20b在显影剂供应步骤中压缩至最大程度。
这个示例的泵部分20b作为抽吸和排放机构,用于通过排放开口21a交替重复抽吸操作和排放操作。
如图68中的(b)所示,泵部分20b设置在排放部分21h和筒体部分20k之间,并且固定地连接到筒体部分20k。因此,泵部分20b可与筒体部分20k一体地旋转。
在这个示例的泵部分20b中,能够将显影剂容纳在其中。泵部分20b中的显影剂容纳空间具有使得显影剂在抽吸操作中流动化的重要功能,如将在下文所描述的那样。
在这个示例中,泵部分20b是树脂材料的排量式泵(风箱状泵),其中,其容积随着往复运动而变化。更加特别地,如图68中的(a)-(b)所示,风箱状泵包括周期性交替的顶部和底部。泵部分20b通过接收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驱动力交替地重复压缩和扩张。在这个示例中,由扩张和收缩引起的泵部分20b的容积变化是15cm3(cc)。如图68中的(d)所示,泵部分20b的总长L2(在操作中扩张和收缩范围内的最大程度的扩张状态)是大约50mm,并且泵部分20b的最大外径(在操作中扩张和收缩范围内的最大状态)R2为大约65mm。
利用该泵部分20b,在预定周期(在这个示例中大约为0.9秒)中交替并且重复地产生高于环境压力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显影剂容纳部分20和排放部分21h)的内压以及低于环境压力的内压。环境压力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压力。结果,能够通过小直径排放开口21a(直径为大约2mm)有效地排放排放部分21h中的显影剂。
如图68中的(b)所示,在排放部分21h侧端部压靠在设置于凸缘部分21的内表面上的环状密封构件27上的状态中,泵部分20b连接到相对于所述泵部分20b能够旋转的排放部分21h。
借此,泵部分20b在密封构件27上旋转滑动,并且因此显影剂不会从泵部分20b中泄漏出来,而且在旋转期间保持密闭性能。因此,通过排放开口21a适当地吸入和排放空气,并且在供应操作期间适当地改变显影剂供应容器1(泵部分20b、显影剂容纳部分20以及排放部分21h)的内压。
(驱动传动机构)
将描述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驱动接收机构(驱动输入部分、驱动力接收部分),用于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接收使得供给部分20c旋转的旋转力。
如图68中的(a)所示,显影剂供应容器1设置有齿轮部分20a,所述齿轮部分20a作为驱动接收机构(驱动输入部分、驱动力接收部分),所述驱动接收机构能够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驱动齿轮9(作为驱动部分、驱动机构)相啮合(驱动连接)。齿轮部分20a固定到泵部分20b的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因此,齿轮部分20a、泵部分20b和筒体部分20k能够整体旋转。
因此,从驱动齿轮9输入到齿轮部分20a的旋转力传递到筒体部分20k(供给部分20c)和泵部分20b。
换言之,在这个示例中,泵部分20b作为驱动传动机构,用于将输入到齿轮部分20a的旋转力传递到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供给部分20c。
为此,这个示例的风箱状泵部分20b由树脂材料制成,所述树脂材料在不会对扩张和收缩操作造成负面影响的限制内具有抵抗围绕轴线扭转或者扭转的高性能。
在这个示例中,齿轮部分20a设置在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一个纵向端部(显影剂供给方向)处,即,在排放部分21h侧端部处,但是这不是必然的,并且例如,其可以设置在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中,即,最靠后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中,驱动齿轮9设置在对应位置处。
在这个示例中,齿轮机构应用为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驱动输入部分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驱动器之间的驱动连接机构,但是并非是必然的,而且例如能够使用已知的联接机构。更加特别地,在这种情况中,结构可以使得非圆形的凹部设置在一个纵向端部部分的底部表面中(图68中的(d)的右手侧端面)作为驱动输入部分,并且对应地,具有对应于凹部的构造的伸出件作为用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驱动器,使得它们相互驱动连接。
(驱动转换机构)
将描述用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驱动转换机构(驱动转换部分)。
显影剂供应容器1设置有凸轮机构,用于将由齿轮部分20a接收的用于使得供给部分20c旋转的旋转力转换成沿着泵部分20b的往复运动方向的力。即,在示例中,将描述使用凸轮机构作为驱动转换机构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个示例,并且还能够使用诸如实施例9之后的其它结构等。
在这个示例中,一个驱动输入部分(齿轮部分20a)接收用于驱动供给部分20c和泵部分20b的驱动力,并且由齿轮部分20a接收的旋转力转换成显影剂供应容器1侧中的往复运动力。
因为这种结构,所以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设置有两个独立的驱动输入部分的情况相比,简化了用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驱动输入机构的结构。另外,由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单个驱动齿轮接收驱动,并且因此,还简化了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驱动机构。
在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接收往复力的情况中,存在这样的倾向,即,显影剂接收设备8和显影剂供应容器1没有适当地驱动连接,并且因此不能驱动泵部分20b。更加特别地,当从成像设备100中取出显影剂供应容器1并且然后再次安装时,泵部分20b可能不适当地往复运动。
例如,当在泵部分20b从正常长度压缩的状态中输入到泵部分20b的驱动停止时,泵部分20b在取出显影剂供应容器时自然恢复到正常长度。在这种情况中,尽管成像设备100侧的驱动输出部分的止动位置保持不变,用于泵部分20b的驱动输入部分的位置在取出显影剂供应容器1时变化。结果,没有适当地建立成像设备100侧的驱动输出部分和显影剂供应容器1侧的泵部分20b驱动输入部分之间的驱动连接,并且因此泵部分20b不能往复运动。因而,没有进行显影剂供应,迟早不能成像。
当用户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位于设备的外部的同时改变泵部分20b的扩张和收缩状态时可能类似地出现这样的问题。当用新的显影剂供应容器更换显影剂供应容器1时类似地出现这种问题。
这个示例的结构基本不会出现这种问题。这将详细描述。
如图68和69所示,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筒体部分20k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轮伸出件20d,所述凸轮伸出件20d作为沿着圆周方向基本以规则的间隔间隔开的可旋转部分。更加特别地,两个凸轮伸出件20d布置在筒体部分20k的外表面上的径向相对的位置处,即,位于大约180°相对的位置中。
凸轮伸出件20d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一个。然而,存在这样的倾向,即,在泵部分20d扩张或者收缩时通过拖拉在驱动转换机构等中产生力矩,并且因此干扰顺畅的往复运动,因此优选的是,多个凸轮伸出件设置为保持与将在下文描述的凸轮槽21b的构造的关系。
另一方面,与凸轮伸出件20d结合的凸轮槽21b形成在凸缘部分21的内表面的整个周长上,并且其作为随动件部分。参照图70,将描述凸轮槽21b。在图70中,箭头An表示筒体部分20k的旋转运动方向(凸轮伸出件20d的运动方向),箭头B表示泵部分20b的扩张方向,箭头C表示泵部分20b的压缩方向。在图40中,箭头An表示筒体部分20k的旋转运动方向(凸轮伸出件20d的运动方向),箭头B表示泵部分20b的扩张方向,而箭头C表示泵部分20b的压缩方向。在此,角度α形成在凸轮槽21c和筒体部分20k的旋转运动方向An之间,而角度β形成在凸轮槽21d和旋转运动方向A之间。另外,沿着凸轮槽的泵部分20b的扩张和收缩方向B、C的振幅(=泵部分20b的扩张和收缩的长度)为L。
如图70所示,图70以展开图示出了凸轮槽21b,从筒体部分20k侧向排放部分21h侧倾斜的槽部分21c以及从排放部分21h侧向筒体部分20k侧倾斜的槽部分21d交替地连接。在这个示例中,凸轮槽21c、21d的角度之间的关系为α=β。
因此,在这个示例中,凸轮伸出件20d和凸轮槽21b作为向泵部分20b传动的驱动传动机构。更加特别地,凸轮伸出件20d和凸轮槽21b作为用于将由齿轮部分20a从驱动齿轮300接收的旋转力转换成沿着泵部分20b的往复运动方向的力(沿着筒体部分20k的旋转轴线方向的力)并且用于将该力传递到泵部分20b的机构。
更加特别地,筒体部分20k通过从驱动齿轮9输入到齿轮部分20a的旋转力而随着泵部分20b旋转,并且凸轮伸出件20d因筒体部分20k的旋转而旋转。因此,通过与凸轮伸出件20d相结合的凸轮槽21b,泵部分20b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图68的X方向)连同筒体部分20k一起往复运动。箭头X方向基本与图66和67的箭头M方向平行。
换言之,凸轮伸出件20d和凸轮槽21b转换从驱动齿轮9输入的旋转力,使得交替重复泵部分20b扩张的状态(图69中的(a))和泵部分20b收缩的状态(图69中的(b))。
因此,在这个示例中,泵部分20b随着筒体部分20k旋转,并且因此当筒体部分20k中的显影剂在泵部分20b中运动时,能够通过泵部分20b的旋转来搅拌显影剂(使得显影剂变松散)。在这个示例中,泵部分20b设置在筒体部分20k和排放部分21h之间,并且因此能够对供给到排放部分21h的显影剂实施搅拌作用,这进一步有利。
而且,如上所述,在这个示例中,筒体部分20k连同泵部分20b一起往复运动,并且因此筒体部分20k的往复运动能够搅拌(松散)筒体部分20k内部的显影剂。
(驱动转换机构的设定条件)
在这个示例中,驱动转换机构实施驱动转换,使得因筒体部分20k的旋转而供给到排放部分21h的显影剂的量(每单位时间)大于通过泵作用从排放部分21h排放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排放量(每单位时间)。
这是因为如果泵部分20b的显影剂排放能力高于供给到排放部分21h的供给部分20c的显影剂供给能力,则存在于排放部分21h中的显影剂的量逐渐减小。换言之,避免延长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将显影剂供应至显影剂接收设备8所需的时间。
在这个示例的驱动转换机构中,由供给部分20c供给至排放部分21h的显影剂供给量是2.0g/s,并且由泵部分20b排放的显影剂的排放量是1.2g/s。
另外,在这个示例的驱动转换机构中,驱动转换使得泵部分20b在筒体部分20k一次完整旋转时往复运动多次。这出于以下原因。
在筒体部分20k在显影剂接收设备8内部旋转的结构的情况中,优选的是,以使得筒体部分20k始终稳定旋转所需的输出设定驱动马达500。然而,从尽可能减小成像设备100消耗的能量的角度来看,优选地是最小化驱动马达500的输出。根据筒体部分20k的旋转转矩和旋转频率计算驱动马达500所需的输出,并且因此为了减小驱动马达500的输出,最小化筒体部分20k的旋转频率。
然而,在这个示例的情况中,如果减小筒体部分20k的旋转频率,则减小每单位时间泵部分20b的运转次数,并且因此减小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排放的显影剂的量(每单位时间)。换言之,有可能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排放的显影剂量不足以快速地满足成像设备100的主组件所需的显影剂供应量。
如果增加泵部分20b的容积变化量,则能够增加泵部分20b的每个单位周期的显影剂排放量,并且因此能够满足成像设备100的主组件的要求,但是这样做可能会引发以下问题。
如果增加泵部分20b的容积变化量,则在排放步骤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压(正压)的峰值增加,并且因此增加了泵部分20b往复运动所需的负荷。
为此,在这个示例中,泵部分20b在筒体部分20k的每次完整旋转中运转多个周期。借此,与泵部分20b在筒体部分20k每次完整旋转中运转一个周期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排放量,而同时又不会增加泵部分20b的容积变化量。对应于显影剂的排放量的增加,能够减小筒体部分20k的旋转频率。
就筒体部分20k的每次完整旋转多个周期运转的效果实施验证试验。在试验中,显影剂填充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并且测量显影剂排放量和筒体部分20k的旋转转矩。然后,根据筒体部分20k的旋转转矩和筒体部分20k的预设旋转频率计算用于使得筒体部分20k旋转所需的驱动马达500的输出(=旋转转矩×旋转频率)。试验条件是:在筒体部分20k的每次完整旋转中泵部分20b的运转次数是两次,筒体部分20k的旋转频率是30rpm,泵部分20b的容积变化是15cm3。
作为验证试验的结果,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排放的显影剂排放量是大约1.2g/s。筒体部分20k的旋转转矩是0.64N·m(正常状态的平均转矩),并且作为计算结果驱动马达500的输出为大约2W(马达负荷(W)=0.1047×旋转转矩(N·m)×旋转频率(rpm),其中,0.1047是单位转换系数)。
实施比较试验,其中,在筒体部分20k每一次完整旋转中泵部分20b的运转次数是一次,筒体部分20k的旋转频率是60rpm,其它条件与上述试验相同。换言之,显影剂排放量与上述试验相同,即,为大约1.2g/s。
作为比较试验的结果,通过计算,筒体部分20k的旋转转矩(正常状态的平均转矩)为0.66N·m,并且驱动马达500的输出为大约4W。
从这些试验已经证实的是,在筒体部分20k每次完整旋转中泵部分20b优选地实施多次周期操作。换言之,已经证实的是,通过这样作,能够在筒体部分20k的低旋转频率条件下保持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排放性能。利用这个示例的结构,驱动马达500的所需输出可以较低,并且因此能够减小成像设备100的主组件的能量消耗。
(驱动转换机构的位置)
如图68和69所示,在这个示例中,驱动转换机构(由凸轮伸出件20d和凸轮槽21b构成的凸轮机构)设置在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外侧。更加特别地,驱动转换机构布置在与筒体部分20k、泵部分20b和凸缘部分21的内侧空间间隔开的位置处,使得驱动转换机构不会接触容纳在筒体部分20k、泵部分20b和凸缘部分21内侧的显影剂。
借此,能够避免当在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内侧空间中设置驱动转换机构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加特别地,问题在于由于显影剂进入驱动转换机构的发生滑动运动的部分,显影剂的颗粒经受热量和压力,以致变软并且因此它们聚结成块(粗颗粒),或者它们进入转换机构中,结果转矩增加。能够避免发生该问题。
(通过泵部分排放显影剂的显影剂排放原理)
参照图69,将描述泵部分供应显影剂的显影剂供应步骤。
在这个示例中,如将在下文描述的那样,通过驱动转换机构实施旋转力的驱动转换,使得交替重复实施抽吸步骤(通过排放开口21a的抽吸操作)和排放步骤(通过排放开口21a的排放操作)。将描述抽吸步骤和排放步骤。
(抽吸步骤)
首先,将描述抽吸步骤(通过排放开口21a的抽吸操作)。
如图69中的(a)所示,通过上述驱动转换机构(凸轮机构)使得泵部分20b沿着由箭头ω表示的方向扩张而实施抽吸操作。更加特别地,通过抽吸操作,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能够容纳显影剂的部分(泵部分20b、筒体部分20k和凸缘部分21)的容积增加。
在此时,除了排放开口21a之外,基本封闭地密封显影剂供应容器1,并且显影剂T基本堵塞排放开口21a。因此,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压力随着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能够容纳显影剂T的部分的容积增加而减小。
此时,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压力低于环境压力(外部空气压力)。为此,显影剂供应容器1外侧的空气因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侧和外侧之间的压差通过排放开口21a进入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
此时,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外侧吸入空气,并且因此能够使得位于排放开口21a附近中的显影剂T变松散(流动化)。更加特别地,通过浸入到存在于排放开口21a附近中的显影剂粉末的空气,减小了显影剂粉末T的松密度并且使得显影剂流动化。
因为通过排放开口21a将空气吸入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结果,尽管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容积增加,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压在环境压力(外部空气压力)附近发生变化。
以这种方式,通过使得显影剂T流动化,显影剂T不会压实或者阻塞在排放开口21a中,使得将在下文描述的排放操作中能够通过排放开口21a顺畅地排放显影剂。因此,能够将通过排放开口3a排放显影剂T的排放量(每单位时间)长期维持在基本恒定的水平。
(排放步骤)
如图69中的(b)所示,通过上述驱动转换机构(凸轮机构)使得泵部分20b沿着由箭头γ表示的方向压缩来实施排放操作。更加特别地,通过排放操作,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能够容纳显影剂的部分(泵部分20b、筒体部分20k和凸缘部分21)的容积减小。此时,除了排放开口21a之外,基本封闭地密封显影剂供应容器1,并且排放开口21a基本被显影剂T堵塞,直到排放显影剂为止。因此,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压力随着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能够容纳显影剂T的部分的容积减小而升高。
因为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压高于环境压力(外部空气压力),所以显影剂T因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侧和外侧之间的压差而被推出,如图69的(b)所示。即,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将显影剂T排放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
此后,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的空气也随着显影剂T一起被排放,并且因此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压减小。
如上所述,根据这个示例,能够使用一个往复运动型泵有效地实施显影剂的排放,并且因此能够简化用于显影剂排放的机构。
(凸轮槽的设定条件)
参照图71-76,将描述凸轮槽21b的设定条件的修改示例。图71-76是凸轮槽3b的展开图。参照图71-76的展开图,将描述当凸轮槽21b的构造发生变化时对泵部分20b的操作条件的影响。
在此,在图71-76-41中的每一个中,箭头A表示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旋转运动方向(凸轮伸出件20d的运动方向);箭头B表示泵部分20b的扩张方向;并且箭头C表示泵部分20b的压缩方向。另外,用于压缩泵部分20b的凸轮槽21b的槽部分表示为凸轮槽21c,并且用于使得泵部分20b扩张的槽部分表示为凸轮槽21d。而且,形成在凸轮槽21c和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旋转运动方向An之间的角度为α;形成在凸轮槽21d和旋转运动方向An之间的角度为β;并且凸轮槽在泵部分20b的扩张和收缩方向B、C上的振幅(泵部分20b的扩张和收缩长度)为L。
首先,将描述泵部分20b的扩张和收缩长度L。
当扩张和收缩长度L缩短时,例如,泵部分20b的容积变化量减小,并且因此减小了相对于外部空气压力的压差。因而,减小了施加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的显影剂的压力,结果,减小了每个循环周期(一次往复运动,即,泵部分20b的一次扩张和收缩操作)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排放显影剂的排放量。
从这个考虑,如果选择振幅L′以便在角度α和β恒定的条件下满足L′<L,则如图71所示,与图70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在泵部分20b往复运动一次时显影剂的排放量。相反,如果L′>L,则能够增加显影剂排放量。
就凸轮槽的角度α和β而言,当增大角度时,例如,如果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转速恒定,则当显影剂容纳部分20旋转恒定时间时凸轮伸出件20d的运动距离增加,因此结果是泵部分20b的扩张和收缩速度增加。
另一方面,当凸轮伸出件20d在凸轮槽21b中运动时,从凸轮槽21b接收的阻力较大,并且因此结果是使得显影剂容纳部分20旋转所需的转矩增加。
为此,如图72所示,如果选择凸轮槽21d的凸轮槽21d的角度β′,以便满足α′>α以及β′>β,而不改变扩张和收缩长度L,则泵部分20b的扩张和收缩速度能够比图70的结构增加。结果,能够增加在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每次旋转的泵部分20b的扩张和收缩操作次数。而且,因为通过排放开口21a进入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空气的流速增加,所以增强了存在于排放开口21a附近的显影剂的松散效果。
相反,如果选择满足α′<α以及β′<β,则能够减小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旋转转矩。当使用具有高流动性的显影剂时,例如,泵部分20b的扩张趋于使得通过排放开口21a进入的空气吹走存在于排放开口21a附近的显影剂。结果,显影剂可能不能充分聚集在排放部分21h中,并且因此减小了显影剂排放量。在这种情况中,通过根据这种选择减小泵部分20b的扩张速度,能够抑制显影剂的吹走,并且因此能够提高排放能力。
如果,如图73所示,选择凸轮槽21b的角度,以便满足α<β,则与压缩速度相比能够增加泵部分20b的扩张速度。相反,如图70所示,如果角度α>角度β,则与压缩速度相比能够减小泵部分20b的扩张速度。
当显影剂处于高压实状态中时,例如,泵部分20b的在泵部分20b的压缩冲程中的操作力大于在其扩张冲程中的操作力。结果,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旋转转矩趋于在泵部分20b的压缩冲程中更高。然而,在这种情况中,如果如图73所示构造凸轮槽21b,则与图70的结构相比能够增强泵部分20b的扩张冲程中的显影剂松散效果。另外,在压缩冲程中凸轮伸出件20d从凸轮槽21b接收的阻力较小,并且因此能够抑制泵部分20b的压缩中的旋转转矩的增加。
如图74所示,可以在凸轮槽21c、21d之间设置基本平行于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旋转运动方向(图中的箭头A)的凸轮槽21e。在这个情况中,在凸轮伸出件20d在凸轮槽21e运动中的同时凸轮没有实施功能,并且因此能够提供泵部分20b不实施扩张和收缩操作的步骤。
通过这样做,如果提供了泵部分20b在扩张状态中静止的处理,则显影剂松散效果提高,此后在显影剂总是位于排放开口21a附近的排放的初始阶段中,在静止期间保持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的减压状态。
另一方面,在排放的最后部分中,在排放部分21h中没有贮存足够的显影剂,因为显影剂供应容器1内部的显影剂量较少,并且因为存在于排放开口21a附近的显影剂被通过排放开口21a进入的空气吹走。
换言之,显影剂排放量趋于逐渐减小,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中,通过在扩张状态的静止期间凭借旋转显影剂容纳部分20继续供给显影剂,也能够用显影剂充分填充排放部分21h。因此,能够保持稳定的显影剂排放量直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变空为止。
另外,在图70的结构中,通过使得凸轮槽的扩张和收缩长度L更长,能够增加泵部分20b的每个循环周期的显影剂排放量。然而,在这种情况中,增加泵部分20b的容积变化量,并且因此还增加了相对于外部空气压力的压差。因此,还增加了驱动泵部分20b所需的驱动力,并且因此存在这样的倾向,即,显影剂接收设备8所需的驱动负荷过大。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增加泵部分20b的每个循环周期的显影剂排放量而同时不会导致产生这种问题,选择凸轮槽21b的角度,以便满足α>β,借此,如图75所示,与扩张速度相比能够增加泵部分20b的压缩速度。
对于图75的结构实施验证试验。
在试验中,显影剂填充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1具有图75中示出的凸轮槽21b;按照压缩操作然后扩张操作的顺序实施泵部分20b的容积变化,以便排放显影剂;并且测量排放量。试验条件是:泵部分20b的容积变化量是50cm3,泵部分20b的压缩速度为180cm3/s,并且泵部分的扩张速度为60cm3/s。泵部分20b运转的循环周期是大约1.1秒。
在图70的结构的情况中测量显影剂排放量。然而,泵部分20b的压缩速度和扩张速度为90cm3/s,并且泵部分20b的容积变化量以及泵部分20b的一次循环周期与图75中的示例相同。
将描述验证试验的结果。图77中的(a)示出了在泵部分50b的容积变化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压变化。在图77中的(a)中,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相对于环境压力(基准(0))的相对压力(+是正压侧,-是负压侧)。实线和虚线分别用于具有图75的凸轮槽21b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具有图70的凸轮槽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
在泵部分20b的压缩操作中,在两个示例中,随着时间流逝,内压升高并且在完成压缩操作时达到峰值。此时,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的压力相对于环境压力(外部空气压力)在正范围内变化,并且因此内部显影剂增压,并且通过排放开口21a排放显影剂。
随后,在两个示例中,在泵部分20b的扩张操作中,泵部分20的容积增加,以减小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压。此时,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的压力从相对于环境压力(外部空气压力)的正压变化至负压,并且压力持续施加到内侧显影剂直到通过排放开口21a吸入空气为止,并且因此通过排放开口21a排放显影剂。
即,在泵部分20b的容积变化中,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处于正压状态中时,即,当内侧显影剂增压时,排放显影剂,并且因此在泵部分20b的容积变化中显影剂排放量随着压力的时间积分量而增加。
如图77中的(a)所示,完成泵部分2b的压缩操作时的峰值压力对于图75的结构是5.7kPa,而对于图70的结构是5.4kPa,并且尽管泵部分20b的容积变化量相同,在图75的结构中更高。这是因为通过加快泵部分20b的压缩速度,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部急剧加压,并且显影剂立即集中到排放开口21a,结果,通过排放开口21a排放显影剂时的排放阻力变大。因为排放开口21a在两个示例中具有小的直径,所以趋势明显。因为如图77中的(a)所示在两个示例中泵部分的一个循环周期所需的时间相等,所以压力的时间积分量在图75中的示例中更大。
以下表格3示出了泵部分20b的每个循环周期操作的显影剂排放量的测量数据。
表格3
显影剂排放量(g) | |
图67 | 3.4 |
图72 | 3.7 |
图73 | 4.5 |
如表格3所示,在图75的结构中的显影剂排放量为3.7g,并且在图70的结构中为3.4g,即,在图75的结构的情况中更大。根据这些结果和图77的(a)的结果,已经证实的是泵部分20b的每个循环周期的显影剂排放量随着压力的时间积分量而增加。
根据上述内容,能够通过与扩张速度相比使得泵部分20b的压缩速度更高而且使得泵部分20b的压缩操作中的峰值如图75所示更高而增加泵部分20b的每个循环周期的显影剂排放量。
将描述用于增加泵部分20b的每个循环周期的显影剂排放量的另一种方法。
利用图76中示出的凸轮槽21b,与图74的情况类似,基本平行于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旋转运动方向的凸轮槽21e设置在凸轮槽21c和凸轮槽21d之间。然而,在图76中示出的凸轮槽21b的情况中,凸轮槽21e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处,使得在泵部分20b的循环周期中,在泵部分20b的压缩操作之后,在压缩泵部分20b的状态中停止泵部分20b的操作。
对于图76的结构,类似地测量显影剂排放量。在针对此的验证试验中,泵部分20b的压缩速度和扩张速度为180cm3/s,而其它条件与图75的示例相同。
将描述验证试验的结果。图77的(b)示出了在泵部分2b的扩张和收缩操作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压变化。实线和虚线分别用于具有图76的凸轮槽21b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具有图75的凸轮槽的显影剂供应容器。
而且在图76的情况中,在泵部分20b的压缩操作期间内压随着时间流逝而升高,并且在完成压缩操作时达到峰值。此时,与图75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的压力在正范围内变化,并且因此排放内侧显影剂。图41中的示例中的泵部分20b的压缩速度与图75的示例的压缩速度相等,并且因此在完成泵部分2b的压缩操作时的峰值压力是5.7kPa,这等同于图76示例。
继而,当在压缩状态中泵部分20b停止时,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压逐渐降低。这是因为由泵部分2b的压缩操作产生的压力在泵部分2b的操作停止之后仍然保持不变,并且通过压力排放内侧显影剂和空气。然而,与在完成压缩操作之后立即启动扩张操作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内压保持在更高的水平,并且因此,在此期间排放更大量的显影剂。
当在此之后启动扩张操作时,与图40的示例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压减小,并且排放显影剂,直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的压力变为负为止,因为连续挤压内侧显影剂。
在如图77中的(b)所示比较压力的时间积分值时,其在图76的情况中更大,因为在这些示例中泵部分20b的单位循环周期中的持续时间相等的条件下在泵部分20b的静止期间保持高内压。
如表格3所示,测量的泵部分20b每个循环周期的显影剂排放量在图76的情况中为4.5g,并且大于图75中的情况(3.7g)。根据表格3的结果和图77中的(b)示出的结果,已经证实的是泵部分20b的每个循环周期的显影剂排放量随着压力的时间积分量增加。
因此,在图76的示例中,在压缩操作之后,在压缩状态中停止泵部分20b的操作。为此,在泵部分2b的压缩操作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的峰值压力高,而且压力保持在尽可能高的水平,借此能够进一步增加泵部分20b的每个循环周期的显影剂排放量。
如在前述内容所描述的那样,通过改变凸轮槽21b的构造,能够调整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排放能力,并且因此,这个实施例的设备能够响应显影剂接收设备8所需的显影剂量以及响应使用的显影剂的性能等。
在图70-76中,交替实施泵部分20b的排放操作和抽吸操作,但是可以暂时半途停止排放操作和/或抽吸操作,并且可以在预定时间之后继续排放操作和/或抽吸操作。
例如,可能的替代方案是不单调实施泵部分20b的排放操作,而是泵部分的压缩操作半途暂时停止,并且然后实施压缩操作以实施排放。这同样应用于抽吸操作。而且,排放操作和/或抽吸操作可以是多步骤类型,只要显影剂排放量和排放速度令人满意即可。因此,即使在排放操作和/或抽吸操作分成多步骤时,情况仍然是排放操作和抽吸操作交替重复。
如在前述内容所述,同样在这个实施例中,一个泵足以实施抽吸操作和排放操作,并且因此能够简化显影剂排放机构的结构。另外,通过经由排放开口的抽吸操作,能够在显影剂供应容器中提供减压状态(负压状态),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得显影剂变得松散。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由单个驱动输入部分(齿轮部分20a)接收用于使得供给部分(螺旋伸出件20c)旋转的驱动力和用于使得泵部分(风箱状泵部分20b)往复运动的驱动力。因此,能够简化显影剂供应容器的驱动输入机构的结构。另外,通过设置在显影剂接收设备中的单个驱动机构(驱动齿轮300),驱动力施加到显影剂供应容器,并且因此能够简化用于显影剂接收设备的驱动机构。而且,能够应用简单和便捷的机构来相对于显影剂接收设备定位显影剂供应容器。
利用示例的结构,通过显影剂供应容器的驱动转换机构转换从显影剂接收设备接收的用于使得供给部分旋转的旋转力,借此,泵部分能够适当往复运动。换言之,在显影剂供应容器接收来自显影剂接收设备的往复运动力的系统中,确保泵部分的恰当驱动。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凸缘部分21设置有与实施例1和2类似的结合部分3b2、3b4,并且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能够简化用于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而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连接以及间隔开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机构。更加特别地,用于使得整个显影装置向上运动的驱动源和/或驱动传动机构不是必需的,并且因此能够避免使得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复杂化和/或因增加零件数量而增加成本。
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情况下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能够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类似地,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情况下能够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间隔和重新密封。
【实施例9】
参照图78((a)和(b)),将描述实施例9的结构。图78中的(a)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示意性透视图,图78的(b)是图解了泵部分20b扩张的状态的示意性截面图,(c)是管制构件56周围的示意性透视图。在这个示例中,用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这个示例中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这个示例中,与实施例8显著不同,驱动转换机构(凸轮机构)与泵部分20b一起设置在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旋转轴线方向分隔筒体部分20k的位置中。其它结构基本与实施例8的结构类似。
如图78中的(a)所示,在这个示例中,利用旋转将显影剂向排放部分21h供给的筒体部分20k包括筒体部分20k1和筒体部分20k2。泵部分20b设置在筒体部分20k1和筒体部分20k2之间。
作为驱动转换机构的凸轮凸缘部分19设置在对应于泵部分20b的位置处。凸轮凸缘部分19的内表面设置有凸轮槽19a,所述凸轮槽19a如实施例8中一样在整个周长上延伸。另一方面,筒体部分20k2的外表面设置了作为驱动转换机构的凸轮伸出件20d并且与凸轮槽19a锁定在一起。
另外,显影剂接收设备8设置有与旋转运动方向管制部分29(图66)类似的部分,所述旋转运动方向管制部分29作为用于凸轮凸缘部分19的保持部分,以便防止旋转。而且,显影剂接收设备8设置有与旋转运动方向管制部分30(图66)类似的部分,所述部分作为用于凸轮凸缘部分19的保持部分,以便防止旋转。
因此,当将旋转力输入到齿轮部分20a时,泵部分20b与筒体部分20k2一起沿着方向ω和γ方向往复运动。
如上所述,同样在这个实施例中,一个泵足以实施抽吸操作和排放操作,并且因此简化了显影剂排放机构的结构。另外,通过经由排放开口的抽吸操作,能够在显影剂供应容器中提供减压状态(负压状态),并且因此能够使得显影剂有效松散。
另外,同样在泵部分20b布置在分隔筒体部分的位置处的情况中,如实施例8中一样,泵部分20b能够通过接收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旋转驱动力往复运动。
在此,从泵部分20b的泵送作用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贮存在排放部分21h中的显影剂的角度来看,实施例8的泵部分20b与排放部分21h直接相连的结构是优选的。
另外,这个实施例需要额外的凸轮凸缘部分(驱动转换机构)19,该额外的凸轮凸缘部分19必须由显影剂接收设备8基本保持静止。而且,这个实施例在显影剂接收设备8中需要额外结构,用于限制凸轮凸缘部分19沿着筒体部分20k的旋转轴线方向运动。因此,鉴于该复杂化,使用凸缘部分21的实施例8的结构是优选的。
这是因为在实施例8中,显影剂接收设备8保持凸缘部分21,以使得显影剂接收设备侧和显影剂供应容器侧直接连接的部分(对应于实施例2中的显影剂接收口11a和挡板开口4f的部分)基本不能运动,并且凸轮机构中的构成驱动转换机构的一个设置在凸缘部分21上。即,以这种方式简化驱动转换机构。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凸缘部分21设置有与实施例1和2中的那些结合部分类似的结合部分3b2、3b4,并且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能够简化用于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而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连接并且间隔开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机构。更加特别地,用于使得整个显影装置向上运动的驱动源和/或驱动传动机构不是必需的,并且因此能够避免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复杂化和/或避免因增加零件的数量而追加成本。
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来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类似地,利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隔开和重新密封。
【实施例10】
参照图79,将描述实施例10的结构。在这个示例中,用与前述实施例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这个实施例中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这个示例与实施例5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驱动转换机构(凸轮机构)相对于针对显影剂供给方向设置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上游端部处,并且使用搅拌构件20m供给筒体部分20k中的显影剂。其它结构与实施例8中的结构基本类似。
如图79所示,在这个示例中,搅拌构件20m设置在筒体部分2kt中作为供给部分,并且相对于筒体部分20k旋转。搅拌构件20m通过由齿轮部分20a接收的旋转力而相对于不可旋转地固定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筒体部分20k而旋转,借此,在搅拌显影剂的同时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将显影剂向排放部分21h供给。更加特别地,搅拌构件20m设置有轴部分和固定到轴部分的供给叶片部分。
在这个示例中,作为驱动输入部分的齿轮部分20a设置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图79中的右手侧),并且齿轮部分20a与搅拌构件20m同轴地连接。
另外,与齿轮部分20a结合成一体的中空凸轮凸缘部分21i设置在显影剂供应容器的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图79中的右手侧),以便与齿轮部分20a同轴旋转。凸轮凸缘部分21i设置有凸轮槽21b,所述凸轮槽21b在内表面中在整个内周长上延伸,并且凸轮槽21b与两个凸轮伸出件20d相结合,所述两个凸轮伸出件20d分别设置在筒体部分20k的外表面上的基本径向相对的位置处。
筒体部分20k的一个端部部分(排放部分21h侧)固定到泵部分20b,并且泵部分20b在其一个端部部分处(排放部分21h侧)固定到凸缘部分21。它们通过焊接方法固定。因此,在其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状态中,泵部分20b和筒体部分20k相对于凸缘部分21基本不可旋转。
而且在这个示例中,与实施例8类似,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上时,显影剂接收设备8防止凸缘部分21(排放部分21h)沿着旋转运动方向和旋转轴线方向运动。
因此,当将旋转力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输入到齿轮部分20a时,凸轮凸缘部分21i连同搅拌构件20m一起旋转。结果,由凸轮凸缘部分21i的凸轮槽21b驱动凸轮伸出件20d,使得筒体部分20k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往复运动,以便使得泵部分20b扩张和收缩。
以这种方式,通过搅拌构件20m的旋转,将显影剂供给到排放部分21h,并且通过泵部分20b的抽吸和排放操作经由排放开口21a最终排放排放部分21h中的显影剂。
如上所述,同样在这个实施例中,一个泵足以实施抽吸和排放操作,并且因此简化了显影剂排放机构的结构。另外,通过经由排放开口的抽吸操作,能够在显影剂供应容器中提供减压状态(负压状态),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得显影剂松散。
另外,在这个示例的结构中,与实施例8-9类似,能够通过由齿轮部分20a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接收的旋转力实施设置在筒体部分20k中的搅拌构件20m的旋转操作和泵部分20b的往复运动。
在这个示例的情况中,在筒体部分20t处在显影剂供给步骤中施加到显影剂的应力趋于相对较大,并且驱动转矩相对较大,而且从这个角度来看,实施例8和实施例6的结构是优选的。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凸缘部分21设置有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那些结合部分类似的结合部分3b2、3b4,并且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能够简化用于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而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连接并且间隔开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机构。更加特别地,用于使得整个显影装置向上运动的驱动源和/或驱动传动机构不是必需的,并且因此能够避免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复杂化和/或避免因增加零件的数量而增加成本。
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来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类似地,利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能够在最小化被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隔开和重新密封。
【实施例11】
参照图80((a)-(d)),将描述实施例11的结构。图80的(a)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示意性透视图,(b)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放大截面图,并且(c)-(d)是凸轮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在这个示例中,用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这个实施例中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除了泵部分20b因显影剂接收设备8而不可旋转之外,这个示例与实施例8基本相同。
在这个示例中,如图80的(a)和(b)所示,中继部分20f设置在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泵部分20b和筒体部分20k之间。中继部分20f在其外表面上相互基本径向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凸轮伸出件20d,并且其一个端部(排放部分21h侧)连接并且固定到泵部分20b(焊接方法)。
泵部分20b的另一个端部(排放部分21h侧)固定到凸缘部分21(焊接方法),并且在其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状态中,其基本不可旋转。
密封构件27被压缩在筒体部分20k和中继部分20f之间,并且筒体部分20k成一整体,以便能够相对于中继部分20f旋转。如将在下文描述的那样,筒体部分20k的外周部分设置有旋转接收部分(伸出件)20g,用于接收来自凸轮齿轮部分7的旋转力。
另一方面,凸轮齿轮部分7设置成筒状以便覆盖中继部分20f的外表面。凸轮齿轮部分22与凸缘部分21相结合以便基本静止(允许在游隙的限制内运动),并且相对于凸缘部分21可旋转。
如图80中的(c)所示,凸轮齿轮部分22设置有:齿轮部分22a,其作为驱动输入部分,用于接收来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旋转力;和与凸轮伸出件20d相结合的凸轮槽22b。另外,如图80中的(d)所示,凸轮齿轮部分22设置有旋转结合部分(凹部)7c,所述旋转结合部分7c与旋转接收部分20g相结合,以便连同筒体部分20k一起旋转。因此,通过上述结合关系,允许旋转结合部分(凹部)7c沿着旋转轴线方向相对于旋转接收部分20g运动,而且其能够沿着旋转运动方向整体旋转。
将描述在这个示例中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显影剂供应步骤。
当齿轮部分22a接收来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驱动齿轮9的旋转力,并且凸轮齿轮部分22旋转时,凸轮齿轮部分22连同筒体部分20k一起旋转,因为通过旋转结合部分7c与旋转接收部分20g成结合关系。即,旋转结合部分7c和旋转接收部分20g用于将由齿轮部分22a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接收的旋转力传递到筒体部分20k(供给部分20c)。
另一方面,与实施例8-10类似,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时,凸缘部分21由显影剂接收设备8不可旋转地支撑,并且因此固定到凸缘部分21的泵部分20b和中继部分20f也是不可旋转的。另外,显影剂接收设备8防止凸缘部分21沿着旋转轴线方向运动。
因此,当凸轮齿轮部分22旋转时,在凸轮齿轮部分22的凸轮槽22b和中继部分20f的凸轮伸出件20d之间产生凸轮功能。因此,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输入到齿轮部分22a的旋转力被转换成使得中继部分20f和筒体部分20k沿着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旋转轴线方向往复运动的力。结果,泵部分20b与中继部分20f和筒体部分20k的往复运动相关地扩张和收缩,从而实施泵操作,所述泵部分20b固定到凸缘部分21的相对于往复运动方向的一个端部位置处(图80中的(b)中的左侧)。
以这种方式,随着筒体部分20k的旋转,通过供给部分20c将显影剂供给到排放部分21h,并且能够通过泵部分20b的抽吸和排放操作经由排放开口21a最终排放排放部分21h中的显影剂。
如上所述,同样在这个实施例中,一个泵足以实施抽吸和排放操作,并且因此简化了显影剂排放机构的结构。另外,通过经由排放开口的抽吸操作,能够在显影剂供应容器中提供减压状态(负压状态),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得显影剂松散。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接收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旋转力被同时传递并且转换成使得筒体部分20k旋转的力和使得泵部分20b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扩张和收缩操作)的力。
因此,同样在这个实施例中,与实施例8-10类似,通过接收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旋转力,能够实施筒体部分20k(供给部分20c)的旋转操作和泵部分20b的往复运动。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凸缘部分21设置有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那些类似的结合部分3b2、3b4,并且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能够简化用于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而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连接并且间隔开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机构。更加特别地,用于使得整个显影装置向上运动的驱动源和/或驱动传动机构不是必需的,并且因此能够避免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复杂化和/或避免因增加零件的数量而增加成本。
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来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类似地,利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隔开和重新密封。
【实施例12】
参照图81的(a)和(b),将描述实施例12。图81中的(a)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示意性透视图,(b)是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放大的截面图。在这个示例中,用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这个实施例中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这个示例与实施例8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将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驱动齿轮9接收的旋转力转换成用于使得泵部分20b往复运动的往复力,并且然后将往复力转换成旋转力,借此使得筒体部分20k旋转。
在这个示例中,如图81中的(b)所示,中继部分20f设置在泵部分20b和筒体部分20k之间。中继部分20f分别在基本径向相对的位置处包括两个凸轮伸出件20d,并且其一个端部侧(排放部分21h侧)通过焊接方法连接并且固定到泵部分20b。
泵部分20b的另一个端部(排放部分21h侧)固定到凸缘部分21(焊接方法),并且在其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状态中,其基本不能旋转。
密封构件27被压缩在筒体部分20k的一个端部部分和中继部分20f之间,并且筒体部分20k成一整体,使得其能够相对于中继部分20f旋转。筒体部分20k的外周部分分别在基本径向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凸轮伸出件20i。
另一方面,筒状凸轮齿轮部分22设置成覆盖泵部分20b和中继部分20f的外表面。凸轮齿轮部分22被结合,使得其不能相对于凸缘部分21沿着筒体部分20k的旋转轴线方向运动,但是其可以相对于凸缘部分21旋转。凸轮齿轮部分22设置有:作为驱动输入部分的齿轮部分22a,其用于接收来自显影剂补充设备8的旋转力;和与凸轮伸出件20d相结合的凸轮槽22a。
而且,提供了一种凸轮凸缘部分19,其覆盖中继部分20f的外表面和筒体部分20k的外表面。当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部分8f时,凸轮凸缘部分19基本不能运动。凸轮凸缘部分19设置有凸轮伸出件20i和凸轮槽19a。
将描述在这个示例中的显影剂供应步骤。
齿轮部分22a接收来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驱动齿轮300的旋转力,借此凸轮齿轮部分22旋转。然后,因为凸缘部分21保持泵部分20b和中继部分20f不可旋转,所以在凸轮齿轮部分22的凸轮槽22b和中继部分20f的凸轮伸出件20d之间产生凸轮功能。
更加特别地,将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输入到齿轮部分7a的旋转力转换成使得中继部分20f沿着筒体部分20k的旋转轴线方向往复运动的往复运动力。结果,相对于往复运动方向在一个端部处固定到凸缘部分21的泵部分20b(图81中的(b)的左侧)与中继部分20f的往复运动相关地扩张和收缩,从而实施泵操作。
当中继部分20f往复运动时,凸轮功能在凸轮凸缘部分19的凸轮槽19a和凸轮伸出件20i之间作用,借此将沿着旋转轴线方向的力转换成沿着旋转运动方向的力,并且将力传递到筒体部分20k。结果,筒体部分20k(供给部分20c)旋转。以这种方式,利用筒体部分20k的旋转,通过供给部分20c将显影剂供给到排放部分21h,并且通过泵部分20b的抽吸和排放操作经由排放开口21a最后排放排放部分21h中的显影剂。
如上所述,同样在这个实施例中,一个泵足以实施抽吸操作和排放操作,并且因此简化了显影剂排放机构的结构。另外,通过经由排放开口的抽吸操作,能够在显影剂供应容器中提供减压状态(负压状态),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得显影剂松散。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将接收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旋转力转换成使得泵部分20b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扩张和收缩操作)的往复运动力,并且然后将该力转换成使得筒体部分20k旋转的力并且传递所述力。
因此,同样在这个示例中,与实施例11类似,通过接收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旋转力,能够实施筒体部分20k(供给部分20c)的旋转操作和泵部分20b的往复运动。
然而,在这个示例中,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输入的旋转力转换成往复运动力并且然后转换成沿着旋转运动方向的力,结果,使得驱动转换机构复杂化,并且因此不需要再转换的实施例8-11是优选的。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凸缘部分21设置有与实施例1和2中的那些类似的结合部分3b2、3b4,并且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能够简化用于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而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连接并且间隔开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机构。更加特别地,用于使得整个显影装置向上运动的驱动源和/或驱动传动机构不是必需的,并且因此能够避免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复杂化和/或避免因增加零件数量而增加成本。
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来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类似地,利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隔开和重新密封。
【实施例13】
参照图82的(a)-(b)和图83的(a)-(d),将描述实施例13。图82中的(a)是显影剂供应容器的示意性透视图,(b)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放大截面图,图83的(a)-(d)是驱动转换机构的放大视图。在图83的(a)-(d)中,齿圈60和旋转结合部分8b示出为总是处于顶部位置,以更好地图解其操作。在这个示例中,用与前述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这个实施例中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这个示例中,与前述示例形成对比,驱动转换机构应用了斜齿轮。
如图82中的(b)所示,中继部分20f设置在泵部分20b和筒体部分20k之间。中继部分20f设置有结合伸出件20h,所述结合伸出件20h与将在下文描述的连接部分62相结合,
泵部分20b的另一个端部(排放部分21h侧)固定到凸缘部分21(焊接方法),并且在其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状态中,其基本不能旋转。
密封构件27被压缩在筒体部分20k的排放部分21h侧端部和中继部分20f之间,并且筒体部分20k成一整体,以便能够相对于中继部分20f旋转。筒体部分20k的外周部分设置有旋转接收部分(伸出件)20g,用于从将在下文描述的齿圈60接收旋转力。
另一方面,筒状齿圈60设置为覆盖筒体部分20k的外表面。齿圈60能够相对于凸缘部分21旋转。
如图82中的(a)和(b)所示,齿圈60包括用于将旋转力传递到将在下文描述的斜齿轮61的齿轮部分60a和用于与旋转接收部分20g结合以便与筒体部分20k一起旋转的旋转结合部分(凹部)60b。因此,通过上述结合关系,允许旋转结合部分(凹部)60b沿着旋转轴线方向相对于旋转接收部分20g运动,但是其能够沿着旋转运动方向整体旋转。
在凸缘部分21的外表面上,斜齿轮61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凸缘部分21旋转。而且,斜齿轮61和结合伸出件20h由连接部分62连接。
将描述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显影剂供应步骤。
当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齿轮部分20a接收来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驱动齿轮9的旋转力而使得筒体部分20k旋转时,齿圈60随着筒体部分20k旋转,因为筒体部分20k通过接收部分20g与齿圈60相结合。即,旋转接收部分20g和旋转结合部分60b用于将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输入到齿轮部分20a的旋转力传递到齿圈60。
另一方面,当齿圈60旋转时,旋转力从齿轮部分60a传递到斜齿轮61,使得斜齿轮61旋转。斜齿轮61的旋转通过连接部分62转换成结合伸出件20h的往复运动,如图83中的(a)-(d)所示。借此,具有结合伸出件20h的中继部分20f往复运动。结果,泵部分20b与中继部分20f的往复运动相关地扩张和收缩,以便实施泵操作。
以这种方式,随着筒体部分20k的旋转,通过供给部分20c将显影剂供给到排放部分21h,并且通过泵部分20b的抽吸和排放操作经由排放开口21a最终排放排放部分21h中的显影剂。
如上所述,同样在这个实施例中,一个泵足以实施抽吸操作和排放操作,并且因此简化了显影剂排放机构的结构。另外,通过经由排放开口的抽吸操作,能够在显影剂供应容器中提供减压状态(负压状态),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得显影剂松散。
另外,同样在这个示例中,与实施例8-12类似,通过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接收的旋转力来实施泵部分20b的往复运动和筒体部分20k(供给部分20c)的旋转操作。
然而,在使用斜齿轮的情况中,零件的数量较大,并且从这个角度来看实施例8-实施例12是优选的。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凸缘部分21设置有与实施例1和2中的那些类似的结合部分3b2、3b4,并且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能够简化用于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而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连接并且间隔开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机构。更加特别地,用于使得整个显影装置向上运动的驱动源和/或驱动传动机构不是必需的,并且因此,能够避免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复杂化和/或避免因增加零件的数量而增加成本。
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来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类似地,利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隔开和重新密封。
【实施例14】
参照图84((a)和(b)),将描述实施例14的结构。图84中的(a)是驱动转换机构的放大透视图,(b)-(c)是当从顶部观察时的放大视图。在这个示例中,用与前述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这个实施例中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在图84的(b)和(c)中,齿圈60和旋转结合部分60b示意性地示出为位于顶部,以为了便于阐释操作。
在这个实施例中,与那些实施例显著不同,驱动转换机构包括磁体(磁场产生装置)。
如图84所示(如果需要参见图83),斜齿轮61设置有长方体状磁体63,并且中继部分20f的结合伸出件20h设置有杆状磁体64,所述杆状磁体64具有指向磁体63的磁极。长方体状磁体63在其一个纵向端部处具有N极而在另一个端部处具有S极,并且其定向随着斜齿轮61的旋转而改变。杆状磁体64在毗邻容器的外侧的一个纵向端部处具有S极而在另一个端部处具有N极,并且其能够沿着旋转轴线方向运动。磁体64由于形成在凸缘部分21的外周表面中的伸长引导槽而不能旋转。
对于这种结构,当磁体63通过斜齿轮61旋转而旋转时,面向磁体的磁极更换,因此交替重复磁体63和磁体64之间的吸引和排斥。结果,固定到中继部分20f的泵部分20b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如上所示,同样在这个实施例中,一个泵足以实施抽吸和排放操作,并且因此简化了显影剂排放机构的结构。另外,通过经由排放开口的抽吸操作,能够在显影剂供应容器中提供减压状态(负压状态),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得显影剂松散。
另外,同样在这个示例的结构中,与实施例8-13类似,能够通过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接收的旋转力来实施泵部分20b的往复运动和供给部分20c(筒体部分20k)的旋转操作。
在这个示例中,斜齿轮61设置有磁体,但是这不是必然的,并且可以应用磁力(磁场)的另一种使用方式。
从驱动转换的确定性的角度来看,实施例8-13是优选的。在容纳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的显影剂是磁性显影剂(单成分磁性调色剂,双成分磁性载体)的情况中,存在这样的倾向,即,显影剂被截留在容器的毗邻磁体的内壁部分中。因而,留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的显影剂的数量可能较大,并且从这个角度,实施例5-10中的结构是优选的。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凸缘部分21设置有与实施例1和2中的那些类似的结合部分3b2、3b4,并且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能够简化用于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而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连接并且间隔开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机构。更加特别地,用于使得整个显影装置向上运动的驱动源和/或驱动传动机构不是必需的,并且因此,能够避免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复杂化和/或避免因增加零件的数量而增加成本。
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来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类似地,利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隔开和重新密封。
【实施例15】
参照图85的(a)-(c)以及图86的(a)-(b),将描述实施例15。图85中的(a)是图解了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部的示意图,(b)是在显影剂供应步骤中泵部分20b扩张至最大程度的状态的截面图,(c)是在显影剂供应步骤中在泵部分20b压缩至最大程度的状态中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截面图。图86的(a)是图解了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部的示意图,(b)是筒体部分20k的后端部分的透视图,(c)是管制构件56周围的示意性透视图。在这个示例中,用与前述实施例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这个实施例中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这个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泵部分20b设置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前端部分中并且泵部分20b不具有将从驱动齿轮9接收的旋转力传递到筒体部分20k的功能。更加特别地,泵部分20b设置在驱动转换机构的驱动转换路径的外侧,即,设置在驱动传动路径的外侧,所述驱动传动路径从接收来自驱动齿轮9(图66)的旋转力的联接部分20s(图86中的(b))延伸至凸轮槽20n。
这种结构考虑到以下事实而应用:对于实施例8的结构,在将从驱动齿轮9输入的旋转力通过泵部分20b传递到筒体部分20k之后,所述旋转力被转换成往复运动力,并且因此泵部分20b总是在显影剂供应步骤操作中接收旋转运动力。因此存在这样的倾向,即,在显影剂供应步骤中,泵部分20b沿着旋转运动方向扭转,结果使得泵功能恶化。这将详细描述。
如图85中的(a)所示,泵部分20b的一个端部部分(排放部分21h侧)的开口部分固定到凸缘部分21(焊接方法),并且当容器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时,泵部分20b因凸缘部分21而基本不旋转。
另一方面,凸轮凸缘部分19设置成覆盖凸缘部分21的外表面和/或筒体部分20k,并且凸轮凸缘部分15作为驱动转换机构。如图85所示,凸轮凸缘部分19的内表面分别在径向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凸轮伸出件10a。另外,凸轮凸缘部分19固定到泵部分20b的闭合侧(与排放部分21h侧相反)。
另一方面,筒体部分20k的外表面设置有凸轮槽20n,所述凸轮槽20n作为驱动转换机构,所述凸轮槽20n在整个周长上延伸,并且凸轮伸出件19a与凸轮槽20n相结合。
而且,在这个实施例中,与实施例8不同,如图86中的(b)所示,筒体部分20k的一个端面(相对于显影剂供给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有非圆形(这个实施例中为矩形)的阳联接部分20s,其作为驱动输入部分。另一方面,显影剂接收设备8包括非圆形(矩形)的阴联接部分,其用于与阳联接部分20s驱动联接,以便施加旋转力。与实施例8类似,阴联接部分由驱动马达500驱动。
另外,与实施例5类似,通过显影剂接收设备8防止凸缘部分21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和沿着旋转运动方向运动。另一方面,筒体部分20k通过密封构件27与凸缘部分21相连,并且筒体部分20k能够相对于凸缘部分21旋转。密封构件27是滑动类密封件,其在不影响使用泵部分20b供应显影剂的范围内防止空气(显影剂)进入筒体部分20k和凸缘部分21之间以及防止空气(显影剂)从此泄漏出,并且允许筒体部分20k旋转。
将描述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显影剂供应步骤。
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并且然后筒体部分20k接收来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阴联接部分的旋转力,借此凸轮槽20n旋转。
因此,凸轮凸缘部分19通过与凸轮槽20n结合的凸轮伸出件19a而相对于凸缘部分21和筒体部分20k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往复运动,而显影剂接收设备8防止筒体部分20k和凸缘部分21沿着旋转轴线方向运动。
因为凸轮凸缘部分19和泵部分20b相互固定,所以泵部分20b随着凸轮凸缘部分19往复运动(箭头ω方向和箭头γ方向)。结果,如图85中的(b)和(c)所示,泵部分20b与凸轮凸缘部分19的往复运动相关地扩张和收缩,从而实施泵操作。
如上所述,同样在这个实施例中,一个泵足以实施抽吸和排放操作,并且因此简化了显影剂排放机构的结构。另外,通过经由排放开口21a的抽吸操作,能够在显影剂供应容器中提供减压状态(负压状态),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得显影剂松散。
另外,同样在这个示例中,与上述实施例8-14类似,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将接收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旋转力转换成操作泵部分20b的力,使得能够适当地操作泵部分20b。
另外,将接收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旋转力转换成往复运动力而不使用泵部分20b,借此防止泵部分20b因沿着旋转运动方向的扭转而被损坏。因此,不必增加泵部分20b的强度,并且泵部分20b的厚度可以较小,其材料可以是低廉的一种。
此外对于这个示例的结构,如在实施例8-实施例14中那样,泵部分20b没有设置在排放部分21h和筒体部分20k之间,而是设置在排放部分21h的远离筒体部分20k的位置处,并且因此能够减小留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的显影剂量。
如在图86中的(a)所示,作为可用的替代方案,泵部分20b的内空间没有用作显影剂容纳空间,并且过滤器65分隔泵部分20b和排放部分21h。在此,过滤器具有使得空气轻易地通过但是调色剂基本不会通的性能。利用这种结构,当压缩泵部分20b时,没有向风箱状部分的凹部中的显影剂施加应力。然而,图85的(a)-(c)的结构从以下角度来看是优选的:在泵部分20b的扩张冲程中,能够形成额外的显影剂容纳空间,即,提供了能够供显影剂运动通过的额外空间,使得易于使显影剂变得松散。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凸缘部分21设置有与实施例1和2中的那些类似的结合部分3b2、3b4,并且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能够简化用于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而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连接并且间隔开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机构。更加特别地,用于使得整个显影装置向上运动的驱动源和/或驱动传动机构是不必需的,并且因此,能够避免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复杂化和/或避免因增加零件的数量而增加成本。
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来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类似地,利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隔开和重新密封。
【实施例16】
参照图87((a)和(b)),将描述实施例16的结构。图87中的(a)-(c)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放大截面图。在图87中的(a)-(c)中,除了泵之外的结构基本与图85和86中示出的结构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这个示例中,泵不具有交替的峰部折叠部分和底部折叠部分,但是其具有膜状泵部分38,所述膜状泵部分38能够扩张和收缩而基本没有折叠部分,如图87所示。
在这个实施例中,膜状泵部分38由橡胶制成,但是这不是必然的,可使用诸如树脂膜的柔性材料。
对于这种结构,当凸轮凸缘部分19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时,膜状泵部分38连同凸轮凸缘部分19一起往复运动。结果,如图87中的(b)和(c)所示,膜状泵部分38与凸轮凸缘部分19沿着箭头ω和箭头γ的方向的往复运动相关而扩张和收缩,从而实施泵操作。
如上所述,同样在这个实施例中,一个泵38足以实施抽吸和排放操作,并且因此简化了显影剂排放机构的结构。另外,通过经由排放开口21a的抽吸操作,能够在显影剂供应容器中提供减压状态(负压状态),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得显影剂松散。
另外,同样在这个示例中,与上述实施例8-15类似,将接收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旋转力转换成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操作泵部分38的力,使得能够适当地操作泵部分38。
另外,在这示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凸缘部分21设置有与实施例1和2中的那些类似的结合部分3b2、3b4,并且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能够简化用于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而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连接并且间隔开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机构。更加特别地,用于使得整个显影装置向上运动的驱动源和/或驱动传动机构不是必需的,并且因此能够避免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复杂化和/或避免因增加零件数量而增加成本。
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来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类似地,利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隔开和重新密封。
【实施例17】
参照图88((a)和(b)),将描述实施例17的结构。图88的(a)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示意性透视图,(b)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放大的截面图,(c)-(e)是驱动转换机构的示意性放大图。在这个示例中,用与前述实施例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这个实施例中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这个示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相比,泵部分沿着垂直于旋转轴线的方向往复运动。
(驱动转换机构)
在这个示例中,如图88中的(a)-(e)所示,在凸缘部分21的上部分处,即,在排放部分21h处,风箱状类型的泵部分21f被连接。另外,通过结合将作为驱动转换部分的凸轮伸出件21g固定到泵部分21f的顶端部分。另一方面,在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一个纵向端面处,形成能够与凸轮伸出件21g相结合的凸轮槽20e并且其作为驱动转换部分。
如图88中的(b)所示,显影剂容纳部分20固定,以便在排放部分21h侧端部压缩设置在凸缘部分21的内表面上的密封构件27的状态中能够相对于排放部分21h旋转。
而且在这个实施例中,随着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由显影剂接收设备8支撑排放部分21h的两侧(相对于垂直于旋转轴线方向X的方向相对的端面)。因此,在显影剂供应操作期间,排放部分21h基本没有旋转。
而且在这个示例中,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部分8f设置有显影剂接收部分11(图40或者图66),用于接收经由将在下文描述的排放开口(开口)21a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排放的显影剂。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构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那些结构类似,并且因此省略其描述。
另外,与上述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凸缘部分21设置有能够与显影剂接收部分11结合的结合部分3b2和3b4,所述显影剂接收部分11可移动地设置在显影剂接收设备8上。结合部分3b2、3b4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那些类似,并且因此省略其描述。
在此,凸轮槽20e的构造是如图88的(c)-(e)所示的椭圆形构造,并且沿着凸轮槽20e运动的凸轮伸出件21g与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旋转轴线相距的距离(沿着直径方向的最小距离)变化。
如图88中的(b)所示,提供了板状隔离壁32并且板状隔离壁32将由螺旋伸出件(供给部分)20c供给的显影剂从筒体部分20k供给到排放部分21h。隔离壁32将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一部分基本分成两个部分,并且能够与显影剂容纳部分20一体旋转。隔离壁32设置有倾斜的伸出件32a,所述伸出件32a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旋转轴线方向倾斜。倾斜伸出件32a与排放部分21h的入口部分相连。
因此,与筒体部分20k的旋转相关,通过隔离壁32舀取从供给部分20c供给的显影剂。此后,随着筒体部分20k的进一步旋转,显影剂因重力而在隔离壁32的表面上向下滑动,并且由倾斜伸出件32a供给到排放部分21h侧。倾斜伸出件32a设置在隔离壁32的侧部中的每一个上,使得在筒体部分20k的每旋转半圈时将显影剂排放到排放部分21h中。
(显影剂供应步骤)
将描述在这个示例中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供应显影剂的显影剂供应步骤。
当操作者将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时,显影剂接收设备8防止凸缘部分21(排放部分21h)沿着旋转运动方向和沿着旋转轴线方向运动。另外,泵部分21f和凸轮伸出件21g固定到凸缘部分21,并且类似地被防止沿着旋转运动方向和沿着旋转轴线方向运动。
并且,通过从驱动齿轮9(图67和图68)输入到齿轮部分20a的旋转力,显影剂容纳部分20旋转,并且因此凸轮槽20e也旋转。另一方面,被固定而不能旋转的凸轮伸出件21g经由凸轮槽20e接收力,使得输入到齿轮部分20a的旋转力转换成使得泵部分21f大体竖直往复运动的力。在此,图88中的(d)图解了以下状态:泵部分21f最大程度扩张,即,凸轮伸出件21g位于凸轮槽20e的椭圆和长轴La之间的交叉点处(图88中的(c)中的点Y)。图88中的(e)图解了以下状态:泵部分21f最大程度收缩,即,凸轮伸出件21g处于凸轮槽20e的椭圆和短轴La之间的交叉点处(图53中的(c)中的点Z)。
以预定的周期交替重复图88的(d)的状态和图88的(e)的状态,使得泵部分21f实施抽吸和排放操作。这能够顺畅地排放显影剂。
利用筒体部分20k的这种旋转,通过供给部分20c和倾斜伸出件32a将显影剂供给到排放部分21h,并且通过泵部分21f的抽吸和排放操作经由排放开口21a将排放部分21h中的显影剂最终排放。
如上所示,同样在这个实施例中,一个泵足以实施抽吸和排放操作,并且因此简化了显影剂排放机构的结构。另外,通过经由排放开口的抽吸操作,能够在显影剂供应容器中提供减压状态(负压状态),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得显影剂松散。
另外,同样在这个示例中,与实施例8-16类似,能够通过齿轮部分20a接收来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旋转力而实施泵部分21f的往复运动和供给部分20c(筒体部分20k)的旋转操作。
因为在这个示例中,泵部分21f设置在排放部分21h的顶部处(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状态中),与实施例8相比,能够最小化不可避免地留在泵部分21f上的显影剂的量。
在这个示例中,泵部分21f是风箱状泵,但是其可以由在实施例13中描述的膜状泵替代。
在这个示例中,通过粘合剂材料将作为驱动传动部分的凸轮伸出件21g固定到泵部分21f的上表面,但是凸轮伸出件21g不必固定到泵部分21f。例如,可以使用已知的卡钩结合,或者可以组合使用圆杆状凸轮伸出件21g和具有与凸轮伸出件21g相结合的孔的泵部分3f。利用这种结构,能够提供类似的有利效果。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凸缘部分21设置有与实施例1和2中的那些类似的结合部分3b2、3b4,并且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能够简化用于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而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连接并且间隔开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机构。更加特别地,用于使得整个显影装置向上运动的驱动源和/或驱动传动机构不是必需的,并且因此能够避免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复杂化和/或避免因增加零件的数量而增加成本。
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来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类似地,利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隔开和重新密封。
【实施例18】
参照图89-91,将描述实施例18的结构。图89中的(a)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示意性透视图,(b)是凸缘部分21的示意性透视图,(c)是筒体部分20k的示意性透视图,图90中的(a)-(b)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放大的截面图,而图91是泵部分21f的示意图。在这个示例中,用与前述实施例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这个示例中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这个示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相比,将旋转力转换成向前操作泵部分21f的力,而没有将旋转力转换成用于向后操作泵部分的力。
在这个示例中,如图89-91所示,风箱式泵部分21f设置在凸缘部分21的毗邻筒体部分20k的侧部处。筒体部分20k的外表面设置有齿轮部分20a,所述齿轮部分20a在整个周长上延伸。在筒体部分20k的毗邻排放部分21h的端部处,用于通过筒体部分20k的旋转抵靠泵部分21f而压缩泵部分21f的两个压缩伸出件20l分别设置在径向相对的位置处。压缩伸出件20l在相对于旋转运动方向的下游侧处的构造倾斜而逐渐压缩泵部分21f,以便在抵靠泵部分21f时减小撞击。另一方面,压缩伸出件20l在相对于旋转运动方向的上游侧处的构造是垂直于筒体部分20k的端面的表面,以便基本与筒体部分20k的旋转轴线方向平行,使得泵部分21f因其弹性恢复力而即刻扩张。
与实施例13类似,筒体部分20k的内部设置有板状隔离壁32,用于将由螺旋伸出件20c供给的显影剂供给到排放部分21h。
同样在这个示例中,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部分8f设置有显影剂接收部分11(图40或者图66),用于接收通过将在下文描述的排放开口(开口)21a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排放的显影剂。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构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中的那些结构类似,并且因此省略其描述。
另外,与上述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凸缘部分21设置有结合部分3b2和3b4,所述显影剂结合部分3b2和3b4能够与显影剂接收部分11相结合,所述显影剂接收部分11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显影剂接收设备8上。结合部分3b2、3b4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类似,并且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另外,同样在这个示例中,凸缘部分21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部分8f时基本静止(不能旋转)。因此,在显影剂供应期间,凸缘部分21基本不旋转。
将描述这个示例中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供应显影剂的显影剂供应步骤。
在将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后,作为显影剂容纳部分20的筒体部分20k因从驱动齿轮300输入到齿轮部分20a的旋转力而旋转,使得压缩伸出件2l旋转。在此时,当压缩伸出件2l抵靠泵部分21f时,泵部分21f沿着箭头γ方向压缩,如图90中的(a)所示,使得实施排放操作。
另一方面,当筒体部分20k的旋转继续直到泵部分21f从压缩伸出件2l释放时,泵部分21f因自恢复力而沿着箭头ω方向扩张,如图90中的(b)所示,使得其恢复到原始形状,借此实施抽吸操作。
交替重复图90中的(a)和(b)示出的状态,借此泵部分21f实施抽吸和排放操作。顺畅地排放显影剂。
在以这种方式随着筒体部分20k的旋转,由螺旋伸出件(供给部分)20c和倾斜伸出件(供给部分)32a将显影剂供给到排放部分21h(图88)。最终通过泵部分21f的排放操作经由排放开口21a排放排放部分21h中的显影剂。
如上所述,同样在这个实施例中,一个泵足以实施抽吸和排放操作,并且因此简化了显影剂排放机构的结构。另外,通过经由排放开口的抽吸操作,能够在显影剂供应容器中提供减压状态(负压状态),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得显影剂松散。
另外,同样在这个示例中,与实施例8-17类似,能够通过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接收的旋转力来实施泵部分21f的往复运动和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旋转操作。
在这个示例中,泵部分21f通过接触到压缩伸出件201而被压缩,并且当其从压缩伸出件20l释放时通过泵部分21f的自恢复力而扩张,但是结构可以是相反的。
更加特别地,当泵部分21f接触压缩伸出件21时,它们被锁定并且随着筒体部分20k的旋转,迫使泵部分21f扩张。随着筒体部分20k的进一步旋转,泵部分21f释放,借此泵部分21f因自恢复力(恢复弹性力)而恢复到原始形状。从而,交替重复抽吸操作和排放操作。
在这个示例的情况中,泵部分21f的自恢复力可能因长期重复实施泵部分21f的扩张和收缩而减弱,并且从这个角度来看,实施例8-17的结构是优选的。或者,通过应用图91的结构,能够避免这种可能性。
如图91所示,压缩板20q固定到泵部分21f的毗邻筒体部分20k的端面。在凸缘部分21的外表面和压缩板20q之间,设置有作为推压构件的弹簧20r,其覆盖泵部分21f。弹簧20r通常沿着扩张方向推压泵部分21f。
利用这种结构,能够在释放压缩伸出件201和泵部分之间的接触时有助于泵部分21f自恢复,即使在长期重复泵部分21f的扩张和收缩时也能够确保实施抽吸操作。
在这个示例中,作为驱动转换机构的两个压缩伸出件201设置在径向相对的位置处,但是这不是必然的,并且例如其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三个。另外,替代一个压缩伸出件,可以应用以下结构作为驱动转换结构。例如,筒体部分20k的与泵部分21f相对的端面的构造不是如在这个示例中相对于筒体部分20k的旋转轴线的垂直表面,而是相对于旋转轴线倾斜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中,倾斜表面作用在泵部分21f上,以便等效于压缩伸出件。在另一个替代方案中,轴部分沿着旋转轴线方向从筒体部分20k的与泵部分21f相对的端面处的旋转轴线向泵部分21f延伸,并且设置了相对于轴部分的旋转轴线倾斜的旋转斜盘(盘)。在这种情况中,旋转斜盘作用在泵部分21f上,并且因此,其等效于压缩伸出件。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凸缘部分21设置有与实施例1和2类似的结合部分3b2、3b4,并且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能够简化用于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而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连接和间隔开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构。更加特别地,用于使得整个显影装置向上运动的驱动源和/或驱动传动机构不是必需的,并且因此能够避免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复杂化和/或避免因增加零件的数量而增加成本。
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来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类似地,利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隔开和重新密封。
【实施例19】
参照图92((a)和(b)),将描述实施例19的结构。图92中的(a)和(b)是示意性图解了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截面图。
在这个示例中,泵部分21f设置在筒体部分20k处,并且泵部分21f连同筒体部分20k一起旋转。另外,在这个示例中,泵部分21f设置有重物20v,借此泵部分21f随着旋转往复运动。这个示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7的那些结构类似(图88),并且通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对应元件来省略其详细描述。
如图92中的(a)所示,筒体部分20k、凸缘部分21和泵部分21f作为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显影剂容纳空间。泵部分21f连接到筒体部分20k的外周部分,并且泵部分21f的行为作用于筒体部分20k和排放部分21h。
将描述这个示例的驱动转换机构。
筒体部分20k的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面设置有联接部分(矩形构造伸出件)20s,所述联接部分20s作为驱动输入部分,并且联接部分20s接收来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旋转力。在泵部分21f的相对于往复运动方向的一个端部的顶部上,固定有重物20v。在这个示例中,重物20v作为驱动转换机构。
因此,随着筒体部分20k和泵部分21f的整体旋转,泵部分21f通过重物20v的重力而沿着上下方向扩张和收缩。
更加特别地,在图92的(a)的状态中,重物处于高于泵部分21f的位置,并且泵部分21f沿着重力的方向(白箭头)因重物20v而收缩。在此时,通过排放开口21a排放显影剂(黑箭头)。
另一方面,在图92的(b)的状态中,重物位于低于泵部分21f的位置处,并且泵部分21f沿着重力的方向(白箭头)因重物20v而扩张。在此时,通过排放开口21a实施抽吸操作(黑箭头),借此使得显影剂变得松散。
如上所述,同样在这个实施例中,一个泵足以实施抽吸和排放操作,并且因此简化了显影剂排放机构的结构。另外,通过经由排放开口的抽吸操作,能够在显影剂供应容器中提供减压状态(负压状态),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得显影剂松散。
另外,同样在这个示例中,与实施例8-18类似,能够通过接收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旋转力来实施泵部分21f的往复运动和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旋转操作。
在这个示例中,泵部分21f围绕筒体部分20k旋转,并且因此,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安装部分8f所需的空间相对较大,结果增大了装置的尺寸,并且从此角度来看,实施例8至实施例18的结构是优选的。
另外,在示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凸缘部分21设置有与实施例1和2中的结合部分类似的结合部分3b2、3b4,并且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能够简化用于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而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连接和间隔开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构。更加特别地,用于使得整个显影装置向上运动的驱动源和/或驱动传动机构不是必需的,并且因此能够避免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复杂化和/或避免因增加零件的数量而增加成本。
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来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类似地,利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隔开和重新密封。
【实施例20】
参照图93-95,将描述实施例20的结构。图93的(a)是筒体部分20k的透视图,(b)是凸缘部分21的透视图。图94的(a)和(b)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局部截面透视图,(a)示出了可旋转挡板打开的状态,(b)示出了可旋转挡板关闭的状态。图95是图解了泵部分21f的操作定时以及可旋转挡板的打开和关闭定时之间的关系的时间图。在图95中,收缩是泵部分21f的排放步骤,扩张是泵部分21f的抽吸步骤。
在这个示例中,与前述实施例形成对比,提供了用于在泵部分21f的扩张和收缩操作期间分离排放腔室21h和筒体部分20k的机构。
排放部分21h的内部作为用于接收从将在下文描述的筒体部分20k供给的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这个示例的在其它方面中的结构基本与实施例17中的那些结构相同(图88),并且将通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对应元件而省略其描述。
如图93中的(a)所示,筒体部分20k的一个纵向端面作为可旋转挡板。更加特别地,筒体部分20k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面设置有用于将显影剂排放到凸缘部分21的连通开口20u,并且设置有闭合部分20h。连通开口20u具有扇状。
另一方面,如图93中的(b)所示,凸缘部分21设置有用于从筒体部分20k接收显影剂的连通开口21k。连通开口21k具有与连通开口20u类似的扇状构造,并且除了连通开口的部分闭合,以便提供闭合部分21m。
图94的(a)-(b)图解了图93的(a)示出的筒体部分20k和图93的(b)示出的凸缘部分21已经组装的状态。连通开口20u和连通开口21k的外表面相互连接以便压缩密封构件27,并且筒体部分20k能够相对于静止凸缘部分21旋转。
利用这种结构,当筒体部分20k因由齿轮部分20a接收的旋转力而相对旋转时,筒体部分20k和凸缘部分21之间的关系在连通状态和非通道连续状态之间交替切换。
即,随着筒体部分20k的旋转,筒体部分20k的连通开口20u与凸缘部分21的连通开口21k对准(图94中的(a))。随着筒体部分20k的进一步旋转,筒体部分20k的连通开口20u变得与连通开口21k不对准,使得凸缘部分21闭合,借此将情况切换成非连通状态(图94中的(b)),在所述状态中,凸缘部分21分离,以便基本密封凸缘部分21。
由于以下原因提供了这种隔离机构(可旋转挡板),其用于至少在泵部分21f的扩张和收缩操作中隔离排放部分21h。
通过泵部分21f收缩使得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压高于环境压力而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排放显影剂。因此,如果如前述实施例8-18那样没有设置隔离机构,则内压发生变化的空间并不局限于凸缘部分21的内空间,而是包括筒体部分20k的内空间,并且因此泵部分21f的容积变化量必须较大。
这是因为在泵部分21f刚收缩至其结束之后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空间的容积与泵部分21f即将开始收缩之前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内空间的容积的比率受到内压的影响。
然而,当提供了隔离机构时,空气不会从凸缘部分21运动到筒体部分20k,并且因此足以改变凸缘部分21的内空间的压力。即,在相同内压值的条件下,当内空间的初始容积较小时,泵部分21的容积变化量可以较小。
在这个示例中,更加具体地,由可旋转挡板分离开的排放部分21h的容积是40cm3,并且泵部分21f的容积变化(往复运动距离)是2cm3(在实施例5中为15cm3)。即使对于这种小容积变化,与实施例5相似,也能够通过充分抽吸和排放效应来供应显影剂。
如前所述,在这个示例中,与实施例5-19中的结构相比,能够最小化泵部分21f的容积变化量。结果,能够缩小泵部分21f的尺寸。另外,能够使得泵部分21f往复运动通过的距离(容积变化量)更小。提供这种隔离机构在以下情况中尤为有效:筒体部分20k的容量较大,以使得显影剂供应容器1中的显影剂填充量较大。
将描述这个示例中的显影剂供应步骤。
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并且凸缘部分21固定的状态中,将驱动从驱动齿轮300输入到齿轮部分20a,借此,筒体部分20k旋转,并且凸轮槽20e旋转。另一方面,通过凸轮槽20e使得凸轮伸出件21g运动,所述凸轮伸出件21g固定到泵部分21f,所述泵部分21f由具有凸缘部分21的显影剂接收设备8不可旋转地支撑。因此,随着筒体部分20k的旋转,泵部分21f沿着上下方向往复运动。
参照图95,将描述在这种结构中泵送操作(泵部分21f的抽吸操作和排放操作)的定时以及可旋转挡板的打开和闭合定时。图95是当筒体部分20k旋转一整圈时的时间图。在图95中,收缩意味着泵部分21f的收缩操作(泵部分21f的排放操作),扩张意味着泵部分21f的扩张操作(泵部分21f的抽吸操作)。另外,停止意味着泵部分21f的静止状态。另外,打开意味着可旋转挡板的打开状态,闭合意味着可旋转挡板的闭合状态。
如图95所示,当连通开口21k和连通开口20u相互对准时,驱动转换机构转换输入到齿轮部分20a的旋转力,使得泵部分21f的泵送操作停止。更加具体地,在这个示例中,结构使得当连通开口21k和连通开口20u相互对准时,从筒体部分20k的旋转轴线至凸轮槽20e的半径距离是恒定不变的,使得即使在筒体部分20k旋转时泵部分21f也不会操作。
此时,可旋转挡板处于打开位置中,并且因此从筒体部分20k将显影剂供给到凸缘部分21。更加特别地,随着筒体部分20k的旋转,通过隔离壁32舀取显影剂,并且之后显影剂因重力在倾斜伸出件32a上向下滑动,使得显影剂经由连通开口20u和连通开口21k运动至凸缘21。
如图95所示,当建立连通开口21k和连通开口20u没有对准的非连通状态时,驱动转换机构转换输入到齿轮部分20b的旋转力,使得实施泵部分21f的泵送操作。
即,随着筒体部分20k的进一步旋转,连通开口21k和连通开口20u之间的旋转相位关系改变,使得由止动部分20h闭合连通开口21k,结果隔离开凸缘3的内空间(非连通状态)。
此时,随着筒体部分20k的旋转,在保持非连通状态(可旋转挡板处于闭合位置中)的状态中泵部分21f往复运动。更加特别地,通过使得筒体部分20k旋转,凸轮槽20e旋转,并且从筒体部分20k的旋转轴线至凸轮槽20e的半径距离变化。借此,泵部分21f通过凸轮功能实施泵送操作。
此后,随着筒体部分20k的进一步旋转,连通开口21k和连通开口20u之间的旋转相位再次对准,使得在凸缘部分21中建立连通状态。
在重复这些操作的同时实施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供应显影剂的显影剂供应步骤。
如上所述,同样在这个实施例中,一个泵足以实施抽吸和排放操作,并且因此简化了显影剂排放机构的结构。另外,通过经由排放开口21a的抽吸操作,能够在显影剂供应容器中提供减压状态(负压状态),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得显影剂松散。
另外,同样在这个示例中,通过齿轮部分20a接收来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旋转力,能够实施筒体部分20k的旋转操作和泵部分21f的抽吸和排放操作。
而且,根据示例的结构,能够减小泵部分21f的尺寸。而且,能够减小容积变化量(往复运动距离),结果能够减小使得泵部分21f往复运动所需的负荷。
而且,在这个示例中,没有使用额外的结构来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接收用于使得可旋转挡板旋转的驱动力,而是使用用于供给部分(筒体部分20k,螺旋伸出件20c)的接收的旋转力,并且因此简化了隔离机构。
如上所述,泵部分21f的容积变化量并不取决于包括筒体部分20k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所有容积,但是其可以通过凸缘部分21的内容积来进行选择。因此,例如,在当制造具有不同显影剂填充容量的显影剂供应容器时改变筒体部分20k的容积(直径)的情况中,能够期望降低成本。即,包括泵部分21f的凸缘部分21可以用作共用单元,其与不同种类的筒体部分2k组装在一起。通过这样做,不需要增加金属模具的种类数量,从而减少制造成本。另外,在这个示例中,在筒体部分20k和凸缘部分21之间的非连通状态期间,泵部分21f往复运动一个周期,而且与实施例8类似,泵部分21f可以往复运动多个周期。
而且,在这个示例中,在泵部分的整个收缩操作和扩张操作期间,排放部分21h被隔离,但是这不是必然的,并且以下是替代方案。如果能够缩小泵部分21f的尺寸,并且能够减小泵部分21f的容积变化量(往复运动距离),则可以在泵部分的收缩操作和扩张操作期间略微打开排放部分21h。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凸缘部分21设置有与实施例1和2类似的结合部分3b2、3b4,并且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能够简化用于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而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连接和间隔开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构。更加特别地,用于使得整个显影装置向上运动的驱动源和/或驱动传动机构不是必需的,并且因此能够避免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复杂化和/或避免因增加零件的数量而增加成本。
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来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类似地,利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隔开和重新密封。
【实施例21】
参照图96-98,将描述实施例21的结构。图96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局部截面透视图。图97中的(a)-(c)是图解了隔离机构(止动阀35)的操作的局部截面。图98是示出了泵部分21f的泵送操作(收缩操作和扩张操作)的定时和将在下文描述的止动阀35的打开和闭合定时的时间图。在图98中,收缩意味着泵部分21f的收缩操作(泵部分21f的排放操作),扩张意味着泵部分21f的扩张操作(泵部分21f的抽吸操作)。另外,停止意味着泵部分21f的静止状态。另外,打开意味着止动阀35的打开状态,闭合意味着止动阀35闭合的状态。
这个示例与上述实施例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止动阀35应用为用于在泵部分21f的扩张和收缩冲程中使得排放部分21h和筒体部分20k之间分离开的机构。这个示例中的其它方面中的结构基本与实施例12中的那些结构相同(图85和86),并且将通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对应元件而省略其描述。在这个示例中,与图85和86中示出的实施例15的结构相比,提供了在图88中示出的实施例17的板状隔离壁32。
在上述实施例20中,应用使用筒体部分20k的旋转的隔离机构(可旋转挡板),但是在这个示例中,应用使用泵部分21f的往复运动的隔离机构(止动阀)。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96所示,排放部分3h设置在筒体部分20k和泵部分21f之间。壁部分33设置在排放部分3h的筒体部分20k侧,并且排放开口21a设置在壁部分33的图中左侧部分处。提供了作为用于打开和关闭形成在壁部分33中的连通口33a(图97)的隔离机构的止动阀35和弹性构件(密封件)34。止动阀35固定到泵部分20b的一个内端部(与排放部分21h相对),并且在泵部分21f的扩张和收缩操作中沿着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旋转轴线方向往复运动。密封件34固定到止动阀35,并且随着止动阀35的运动而运动。
参照图97的(a)-(c)(在需要时参见图97),将描述显影剂供应步骤中的止动阀35的操作。
图97在(a)中图解了泵部分21f的最大程度的扩张状态,其中止动阀35与设置在排放部分21h和筒体部分20k之间的壁部分33间隔开。此时,随着筒体部分20k的旋转,通过倾斜伸出件32a经由连通口33a将筒体部分20k中的显影剂供给到排放部分21h中。
此后,当泵部分21f收缩时,状态变为如图97中的(b)所示。在此时,密封件34接触壁部分33,以便闭合连通口33a。即,排放部分21h变得与筒体部分20k隔离。
当泵部分21f进一步收缩时,泵部分21f变得如图97中的(c)所示程度最大地收缩。
在从图97中的(b)示出的状态至图97中的(c)示出的状态的期间,密封件34保持接触壁部分33,并且因此排放部分21h加压至高于环境压力(正压),使得通过排放开口21a排放显影剂。
此后,在泵部分21f从图97中的(c)示出的状态扩张至图97中的(b)示出的状态的扩张操作期间,密封件34保持接触壁部分33,并且因此排放部分21h的内压减小至低于环境压力(负压)。因此,通过排放开口21a实施抽吸操作。
当泵部分21f进一步扩张时,其返回到图97中的(a)示出的状态。在这个示例中,重复前述操作,以便实施显影剂供应步骤。以这种方式,在这个示例中,使用泵部分的往复运动而使得止动阀35运动,并且因此在泵部分21f的收缩操作(排放操作)的初始阶段期间以及在扩张操作(抽吸操作)的最后阶段期间止动阀打开。
将详细描述密封件34。密封件34接触壁部分33,以便确保排放部分21h的密封性能,并且随着泵部分21f的收缩操作而被压缩,并且因此优选地是具有密封性能和柔性。在这个示例中,作为具有这种性能的密封材料,使用可从日本Kabushiki Kaisha INOACCorporation的聚氨酯泡沫(商标为MOLTOPREN,SM-55,其厚度为5mm)。密封材料在泵部分21f的最大程度的收缩状态中的厚度为2mm(压缩量为3mm)。
如上所述,泵部分21f实现的用于排放部分21h的容积变化(泵功能)基本限制于在密封件34接触壁部分33之后直到其压缩至3mm为止的时间段,但是泵部分21f在止动阀35限制的范围内工作。因此,即使在使用这种止动阀35时,也能够稳定地排放显影剂。
如上所示,同样在这个实施例中,一个泵足以实施抽吸和排放操作,并且因此简化了显影剂排放机构的结构。另外,通过经由排放开口的抽吸操作,能够在显影剂供应容器中提供减压状态(负压状态),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得显影剂松散。
另外,同样在这个示例中,与实施例8-实施例20类似,通过齿轮部分20a接收来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旋转力,能够实施筒体部分20k的旋转操作以及泵部分21f的抽吸和排放操作。
而且,与实施例20类似,能够减小泵部分21f的尺寸,而且,能够减小泵部分21f的容积变化量。期望能够通过泵部分的共用结构降低成本的优势。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用于使得止动阀35运转的驱动力特别地没有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接收,而是利用了用于泵部分21f的往复运动力,使得能够简化隔离机构。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凸缘部分21设置有与实施例1和2类似的结合部分3b2、3b4,并且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能够简化用于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而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连接和间隔开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构。更加特别地,用于使得整个显影装置向上运动的驱动源和/或驱动传动机构不是必需的,并且因此能够避免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复杂化和/或避免因增加零件的数量而增加成本。
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来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类似地,利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隔开和重新密封。
【实施例22】
参照图99((a)和(b)),将描述实施例22的结构。图99中的(a)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部分截面透视图,并且(b)是凸缘部分21的透视图,(c)是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截面图。
这个示例与前述实施例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缓冲部分23设置为使得排放腔室21h和筒体部分20k之间分离开的机构。这个示例中的其它方面中的结构基本与实施例17中的那些结构相同(图88),并且将通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对应的元件来省略其描述。
如图99中的(b)所示,缓冲部分23不可旋转地固定到凸缘部分21。缓冲部分23设置有向上打开的接收口23a和与排放部分21h流体连通的供应口23b。
如图99中的(a)和(c)所示,该凸缘部分21安装到筒体部分20k,使得缓冲部分23位于筒体部分20k中。筒体部分20k相对于凸缘部分21可旋转地连接到凸缘部分21,所述凸缘部分21由显影剂接收设备8不能运动地支撑。连接部分设置有环形密封件,以便防止空气或者显影剂泄漏。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如图99中的(a)所示,倾斜伸出件32a设置在隔离壁32上,以便向缓冲部分23的接收口23a供给显影剂。
在这个示例中,直到完成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显影剂供应操作为止,随着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旋转通过隔离壁32和倾斜伸出件32a经由接收口23a将显影剂容纳部分20中的显影剂供给到缓冲部分23中。
因此,如图99中的(c)所示,缓冲部分23的内侧空间保持填充满显影剂。
结果,填充缓冲部分23的内空间的显影剂基本堵塞了空气从筒体部分20k朝向排放部分21h运动,使得缓冲部分23作为隔离机构。
因此,当泵部分21f往复运动时,至少排放部分21h能够与筒体部分20k隔离开,并且因此能够缩小泵部分的尺寸,而且能够减小泵部分的容积变化。
如上所述,同样在这个实施例中,一个泵足以实施抽吸和排放操作,并且因此简化了显影剂排放机构的结构。另外,通过经由排放开口的抽吸操作,能够在显影剂供应容器中提供减压状态(负压状态),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得显影剂松散。
另外,同样在这个示例中,与实施例8-实施例21类似,通过接收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旋转力能够实施泵部分21f的往复运动和供给部分20c(筒体部分20k)的旋转操作。
而且,与实施例20-实施例21类似,能够缩小泵部分的尺寸,并且能够减小泵部分的容积变化量。期望能够通过泵部分的共用结构降低成本的优势。
而且,在这个示例中,显影剂用作隔离机构,并且因此能够简化隔离机构。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凸缘部分21设置有与实施例1和2类似的结合部分3b2、3b4,并且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能够简化用于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而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连接和间隔开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构。更加特别地,用于使得整个显影装置向上运动的驱动源和/或驱动传动机构不是必需的,并且因此,能够避免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复杂化和/或避免因增加零件的数量而增加成本。
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来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类似地,利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隔开和重新密封。
【实施例23】
参照图100-101,将描述实施例23的结构。图100的(a)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透视图,(b)是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截面图,图101是喷嘴部分47的截面透视图。
在这个示例中,与前述实施例比相比,喷嘴部分47连接到泵部分20b,并且将曾经抽吸到喷嘴部分47中的显影剂通过排放开口21a排放。在其它方面中,结构基本与实施例14中的结构相同,并且将通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对应元件来省略其详细描述。
如在图100的(a)所示,显影剂供应容器1包括凸缘部分21和显影剂容纳部分20。显影剂容纳部分20包括筒体部分20k。
在筒体部分20k中,如图100中的(b)所示,作为供给部分的隔离壁32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在整个区域上延伸。隔离壁32的一个端面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在不同位置处设置有多个倾斜伸出件32a,并且将显影剂从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供给到另一个端部(毗邻凸缘部分21的侧部)。倾斜伸出件32a类似地设置在隔离壁32的另一个端面上。另外,在毗邻的倾斜伸出件32a之间,提供了允许显影剂通过的通孔32b。通孔32b用于搅拌显影剂。如在前述实施例中那样,供给部分的结构可以是筒体部分20k中的供给部分(螺旋伸出件20c)和用于将显影剂供给到凸缘部分21的隔离壁32的组合。
将描述包括泵部分20b的凸缘部分21。
凸缘部分21通过小直径部分49和密封构件48可旋转地连接到筒体部分20k。在容器安装到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状态中,凸缘部分21由显影剂接收设备8不可运动地保持(不允许旋转操作和往复运动)。
另外,如图66中的(a)所示,在凸缘部分21中,提供了供应量调整部分(流速调整部分)52,所述供应量调整部分52接收供给自筒体部分20k的显影剂。在供应量调整部分52中,提供了一种喷嘴部分47,所述喷嘴部分47从泵部分20b向排放开口21a延伸。另外,通过驱动转换机构将由齿轮部分20a接收的旋转驱动力转换成往复运动力,以便竖直驱动泵部分20b。因此,随着泵部分20b的容积变化,喷嘴部分47抽吸供应量调整部分52中的显影剂,并且通过排放开口21a排放显影剂。
将描述在这个示例中用于驱动传动到泵部分20b的结构。
如上所述,当设置在筒体部分20k上的齿轮部分20a接收来自驱动齿轮9的旋转力时筒体部分20k旋转。另外,将旋转力通过设置在筒体部分20k的小直径部分49上的齿轮部分42传递到齿轮部分43。在此,齿轮部分43设置有与齿轮部分43一起旋转的轴部分44。
轴部分44的一个端部由壳体46可旋转地支撑。轴44在与泵部分20b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偏心凸轮45,并且偏心凸轮45通过传递到其的旋转力沿着与轴44的旋转轴线相距的距离改变的轨道旋转,使得向下推动泵部分20b(减小容积)。借此,通过排放开口21a排放喷嘴部分47中的显影剂。
当从偏心凸轮45释放泵部分20b时,其因其恢复力(泵扩张)而恢复到其原始位置。通过使得泵部分恢复(容积增加),经由排放开口21a实施抽吸操作,并且能够使得存在于排放开口21a附近的显影剂松散。
通过重复这种操作,通过泵部分20b的容积变化来有效排放显影剂。如上所述,泵部分20b可以设置有诸如弹簧的推压构件,以便有助于恢复(或者向下推动)。
将描述中空锥形喷嘴部分47。喷嘴部分47在其外周中设置有开口53,并且喷嘴部分47在其自由端部处设置有用于朝向排放开口21a喷射显影剂的喷射出口54。
在显影剂供应步骤中,至少喷嘴部分47的开口53能够位于在供应量调整部分52中的显影剂层中,借此,能够将由泵部分20b产生的压力有效施加到供应量调整部分52中的显影剂。
即,供应量调整部分52中的显影剂(在喷嘴47周围)作为关于筒体部分20k的隔离机构,使得将泵部分20b的容积变化的效果施加于限制范围,即,在供应量调整部分52内。
利用这种结构,与实施例20-22的隔离机构类似,喷嘴部分47能够提供类似的效果。
如上所述,同样在这个实施例中,一个泵足以实施抽吸和排放操作,并且因此简化了显影剂排放机构的结构。另外,通过经由排放开口的抽吸操作,能够在显影剂供应容器中提供减压状态(负压状态),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使得显影剂松散。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与实施例5-19类似,通过接收自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旋转力,实施显影剂容纳部分20(筒体部分20k)的旋转操作和泵部分20b的往复运动。与实施例20-22类似,泵部分20b和/或凸缘部分21可以具有共有的优势。
在这个示例中,与实施例20-21不同,显影剂没有在隔离机构上滑动,能够避免对显影剂造成损坏。
另外,在这个示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凸缘部分21设置有与实施例1和2类似的结合部分3b2、3b4,并且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能够简化用于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11移动而相对于显影剂供应容器1连接和间隔开显影剂接收设备8的显影剂接收部分11的结构。更加特别地,用于使得整个显影装置向上运动的驱动源和/或驱动传动机构不是必需的,并且因此,能够避免成像设备侧的结构复杂化和/或避免因增加零件的数量而增加成本。
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安装操作来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连接。类似地,利用显影剂供应容器1的拆卸操作,能够在最小化显影剂污染的条件下实施显影剂供应容器1和显影剂接收设备8之间的隔开和重新密封。
【比较示例】
参照图102,将描述比较示例。图102的(a)是图解了空气供给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50中的状态的截面图,并且图102的(b)是图解了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50排放空气(显影剂)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02的(c)是图解了从贮存部分123将显影剂供给到料斗8c中的状态的截面图,并且图102的(d)是图解了从料斗8c将空气吸入到贮存部分123中的状态的截面图。在这个比较示例的描述中,前述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这个实施例中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并且为了简化起见,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这个比较示例中,用于实施抽吸和排放操作的泵部分,更加具体地,排量式泵部分122没有设置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50侧,而是设置在显影剂接收设备180侧。
比较示例的显影剂供应容器150对应于图44的结构(实施例8),从所述结构移除泵部分5和锁定部分18,并且作为与泵部分5相连的连接部分的容器体1a的上表面闭合。即,显影剂供应容器150设置有容器体1a、排放开口1c、上凸缘部分1g、开口密封件(密封构件)3a5和挡板4(在附图102中省略)。
另外,这个比较示例的显影剂接收设备180对应于在图38和40中示出的显影剂接收设备8(实施例8),从显影剂接收设备8移除锁定构件10和用于驱动锁定构件10的机构,并且替代它们,添加泵部分、贮存部分和阀机构等。
更加具体地,显影剂接收设备180包括:排量式风箱状泵部分122,用于实施抽吸和排放;贮存部分123,所述贮存部分123定位在显影剂供应容器150和料斗8c之间,以便暂时贮存已经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50排放的显影剂。
对于贮存部分123而言,连接有:供应管部分,其用于与显影剂供应容器150相连;和供应管部分127,其用于与料斗8c相连。另外,泵部分122通过设置在显影剂接收设备180中的泵驱动机构实施往复运动(扩张和收缩操作)。
而且,显影剂接收设备180设置有:阀125,所述阀125设置在位于贮存部分123和显影剂供应容器150侧的供应管部分126之间的连接部分中;和阀124,所述阀124设置在贮存部分123和料斗8c侧供应管部分127之间的连接部分中。阀124、125是电磁阀,通过设置在显影剂接收设备180中的阀驱动机构打开和关闭所述电磁阀。
将描述比较示例的结构中的显影剂排放步骤,所述结构在显影剂接收设备180侧上包括泵部分122。
如图102的(a)所示,操作阀驱动机构,以便关闭阀124以及打开阀125。在这种状态中,通过泵驱动机构收缩泵部分122。此时,泵部分122的收缩操作增加了贮存部分123的内压,使得将空气从贮存部分123供给到显影剂供应容器150中。结果,毗邻显影剂供应容器150中的排放开口1c的显影剂变松散。
继而,如图102的(b)所示,泵驱动机构扩张泵部分122,而阀124保持关闭,并且阀125保持打开。在此时,通过泵部分122的扩张操作,贮存部分123的内压减小,使得显影剂供应容器150内侧的空气层的压力相对升高。通过贮存部分123和显影剂供应容器150之间的压差,将显影剂供应容器150中的空气排放到贮存部分123中。利用这种操作,连同空气一起将显影剂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50的排放开口1c排放并且暂时贮存在贮存部分123中。
然后,如图102中的(c)所示,操作阀驱动机构,以便打开阀124以及关闭阀125。在这种状态中通过泵驱动机构收缩泵部分122。在此时,泵部分122的收缩操作增加了贮存部分123的内压,以便将显影剂从贮存部分123供给和排放到料斗8c中。
然后,如图102中的(d)所示,通过泵驱动机构扩张泵部分122,而阀124保持打开,并且阀125保持关闭。此时,通过泵部分122的扩张操作,贮存部分123的内压减小,使得从料斗8c将空气吸入到贮存部分123中。
通过重复图102的(a)-(d)的步骤,能够通过显影剂供应容器150的排放开口1c排放显影剂供应容器150中的显影剂,而同时使得显影剂流动化。
然而,对于比较示例的结构,需要图102的(a)-(b)所示的阀124和125以及用于控制打开和关闭阀的阀驱动机构。换言之,比较示例要求使得阀的打开和关闭控制变得复杂。而且,显影剂可能咬合在阀和阀座之间,结果,产生作用于显影剂的应力,这可能导致形成聚结块。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就不能够适当地打开和关闭阀,结果,不能预期显影剂排放的长期稳定性。
另外,在比较示例中,通过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50的外侧供应空气,显影剂供应容器150的内压升高,从而趋于使得显影剂聚结,并且因此,如上述验证实验所示,显影剂的松散效果非常小(图55和图56之间的比较)。因此,实施例1-实施例23优于比较示例,因为能够在显影剂充分松散之后从显影剂供应容器排放显影剂。
另外,可以考虑替代泵122使用单轴偏心泵400,以通过转子401的正反旋转而实施抽吸和排放,如图103所示。然而,在这种情况中,从显影剂供应容器150排放的显影剂通过在这种泵的转子401和定子402之间滑动而可能被施加应力,结果产生显影剂聚结使得图像质量下降。
前述实施例的结构优于比较示例,因为能够简化显影剂排放机构。与图103的比较示例相比,在前述实施例中能够减小施加到显影剂的应力。
尽管已经参照在此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其并不受限于所陈述的细节,并且本申请旨在覆盖处于本发明的目的或者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这种修改方案或者变型方案。
【工业应用】
根据本发明,能够简化用于通过使得显影剂接收部分移动而将显影剂接收部分连接到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机构。另外,使用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操作能够适当地建立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接收设备之间的连接状态。
Claims (11)
1.一种显影剂供应容器,其用于通过显影剂接收部分供应显影剂,所述显影剂接收部分形成显影剂接收开口并且能够沿着与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显影剂接收设备中,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能够拆卸地安装到所述显影剂接收设备,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包括:
显影剂容纳部分,其用于容纳显影剂;
排放开口,其定位和构造成允许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中的显影剂向所述显影剂接收开口排放;
结合部分,伴随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操作,所述结合部分能够与所述显影剂接收部分相结合,以使得所述显影剂接收开口向所述排放开口移动,以建立所述显影剂接收开口和所述排放开口之间的连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供应容器,其中,所述结合部分使得所述显影剂接收开口沿着与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供应容器,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还包括:形成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中的开口;挡板,所述挡板用于伴随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和拆卸操作打开和闭合所述开口,
其中,所述结合部分包括:
第一结合部分,用于伴随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操作使得所述显影剂接收开口向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移动,以便建立所述排放开口和所述显影剂接收开口之间的连通状态,和
第二结合部分,用于伴随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操作当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相对于所述挡板运动时保持所述排放开口和所述显影剂接收开口之间的连通状态,以便使得所述开口与所述排放开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剂供应容器,其中,所述第一结合部分沿着与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剂供应容器,其中,所述挡板包括保持部分,伴随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操作,所述保持部分由所述显影剂接收设备所保持,以便允许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相对于所述挡板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剂供应容器,其中,所述挡板包括支撑部分,该支撑部分用于能够移动地支撑所述保持部分,并且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包括:
管制部分,所述管制部分通过管制伴随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操作的所述支撑部分的弹性变形并且通过在完成由所述结合部分实施的所述显影剂接收开口的间隔操作之后允许所述支撑部分发生弹性变形,维持所述显影剂接收设备保持所述保持部分的保持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剂供应容器,其中所述排放开口设置在所述挡板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供应容器,还包括移除结合部分,用于伴随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拆卸操作使得所述显影剂接收开口沿着与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间隔开的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剂供应容器,其中,所述移除结合部分伴随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拆卸操作使得所述显影剂接收开口移动,以便实施所述显影剂接收开口的重新密封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剂供应容器,其中,所述移除结合部分使得所述显影剂接收开口沿着与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的拆卸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11.一种显影剂供应系统,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接收设备,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能够拆卸地安装到所述显影剂接收设备,
所述系统还包括显影剂接收开口,用于从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接收所述显影剂,
其中,所述显影剂接收开口能够伴随所述显影剂供应容器的安装操作向所述排放开口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82963.5A CN108762018A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82969.2A CN108762019A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71336.1A CN108873650B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71326.8A CN108873649A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82965.4A CN108710275A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610467083.4A CN106019897B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82962.0A CN108776425A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71327.2A CN108594610B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26137 | 2011-06-06 | ||
JP2011-126137 | 2011-06-06 | ||
PCT/JP2012/065062 WO2012169657A1 (ja) | 2011-06-06 | 2012-06-06 | 現像剤補給容器およ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71327.2A Division CN108594610B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71326.8A Division CN108873649A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82965.4A Division CN108710275A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82963.5A Division CN108762018A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71336.1A Division CN108873650B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82962.0A Division CN108776425A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82969.2A Division CN108762019A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610467083.4A Division CN106019897B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33141A CN103733141A (zh) | 2014-04-16 |
CN103733141B true CN103733141B (zh) | 2018-06-22 |
Family
ID=47296204
Famil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82963.5A Pending CN108762018A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71336.1A Active CN108873650B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610467083.4A Active CN106019897B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82965.4A Pending CN108710275A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71326.8A Pending CN108873649A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280036697.7A Active CN103733141B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82962.0A Pending CN108776425A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71327.2A Active CN108594610B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82969.2A Pending CN108762019A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5)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82963.5A Pending CN108762018A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71336.1A Active CN108873650B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610467083.4A Active CN106019897B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82965.4A Pending CN108710275A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71326.8A Pending CN108873649A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82962.0A Pending CN108776425A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71327.2A Active CN108594610B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N201810582969.2A Pending CN108762019A (zh) | 2011-06-06 | 2012-06-06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Country Status (22)
Country | Link |
---|---|
US (16) | US11137714B2 (zh) |
EP (6) | EP4202555B1 (zh) |
JP (7) | JP6083954B2 (zh) |
KR (8) | KR102356867B1 (zh) |
CN (9) | CN108762018A (zh) |
AU (1) | AU2012267805A1 (zh) |
BR (6) | BR122015013206B1 (zh) |
CA (3) | CA3223147A1 (zh) |
DE (1) | DE112012002369B4 (zh) |
EA (2) | EA033822B1 (zh) |
ES (1) | ES2936989T3 (zh) |
HK (8) | HK1255543A1 (zh) |
HU (1) | HUE061058T2 (zh) |
MX (3) | MX336982B (zh) |
MY (1) | MY185742A (zh) |
PL (1) | PL2720088T3 (zh) |
PT (1) | PT2720088T (zh) |
RS (1) | RS64024B1 (zh) |
RU (5) | RU2698477C2 (zh) |
TW (7) | TWI810031B (zh) |
WO (1) | WO2012169657A1 (zh) |
ZA (1) | ZA20130875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G179020A1 (en) | 2010-06-11 | 2012-04-27 | Ricoh Co Ltd |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 removable device,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9207574B2 (en) * | 2011-03-31 | 2015-12-08 | Ricoh Company, Ltd. | Powder material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and powder material replenishing method |
JP6083954B2 (ja) | 2011-06-06 | 2017-02-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JP6137882B2 (ja) | 2013-03-11 | 2017-05-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6021699B2 (ja) | 2013-03-11 | 2016-11-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JP6091270B2 (ja) * | 2013-03-19 | 2017-03-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装置 |
JP6180140B2 (ja) | 2013-03-19 | 2017-08-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6021701B2 (ja) * | 2013-03-19 | 2016-11-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US9244382B2 (en) * | 2013-06-25 | 2016-01-2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6150661B2 (ja) * | 2013-08-12 | 2017-06-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装置 |
JP6320082B2 (ja) * | 2014-02-28 | 2018-05-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234293B2 (ja) * | 2014-03-25 | 2017-11-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MX2021000039A (es) * | 2014-08-01 | 2023-01-03 | Canon Kk | Cartucho de toner, mecanismo de suministro de toner y obturador. |
US20160091825A1 (en) * | 2014-09-25 | 2016-03-31 | Fuji Xerox Co., Ltd. | Powder container device |
US20160091824A1 (en) * | 2014-09-29 | 2016-03-3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er supply cartridge |
JP6610870B2 (ja) * | 2014-12-17 | 2019-11-2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550845B2 (ja) * | 2015-03-27 | 2019-07-3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粉体収容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584228B2 (ja) | 2015-08-27 | 2019-10-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6566787B2 (ja) * | 2015-08-27 | 2019-08-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6639156B2 (ja) * | 2015-08-31 | 2020-02-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6316368B2 (ja) * | 2016-10-05 | 2018-04-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CN206249008U (zh) * | 2016-11-23 | 2017-06-13 |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碳粉匣 |
JP6532498B2 (ja) * | 2017-04-24 | 2019-06-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7039226B2 (ja) | 2017-09-21 | 2022-03-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JP7268127B2 (ja) * | 2017-09-21 | 2023-05-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7009133B2 (ja) | 2017-09-21 | 2022-01-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7230247B2 (ja) * | 2017-09-21 | 2023-02-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JP7005249B2 (ja) * | 2017-09-21 | 2022-01-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JP7247393B2 (ja) * | 2017-09-21 | 2023-03-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JP7051347B2 (ja) * | 2017-09-21 | 2022-04-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JP7254896B2 (ja) * | 2017-09-21 | 2023-04-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7230248B2 (ja) * | 2017-09-21 | 2023-02-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7005250B2 (ja) * | 2017-09-21 | 2022-01-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7009132B2 (ja) * | 2017-09-21 | 2022-01-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JP7000091B2 (ja) * | 2017-09-21 | 2022-01-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JP7005366B2 (ja) * | 2018-01-30 | 2022-01-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受入れ装置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JP6552663B2 (ja) * | 2018-03-27 | 2019-07-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6862388B2 (ja) * | 2018-04-19 | 2021-04-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CN108614399B (zh) * | 2018-07-17 | 2023-07-07 | 北京新晨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 粉筒增压装置及粉筒 |
KR20200025325A (ko) * | 2018-08-30 | 2020-03-10 |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 탄성력을 이용하여 토너를 충전할 수 있는 토너 카트리지 |
EP3680720B1 (en) * | 2019-01-14 | 2022-05-18 | Jiangxi Kilider Technology Co., Ltd. |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
KR102541857B1 (ko) | 2019-01-16 | 2023-06-09 |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 스프링 오거를 구비하는 현상제 카트리지 |
JP2019152877A (ja) * | 2019-05-20 | 2019-09-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7341772B2 (ja) * | 2019-07-30 | 2023-09-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289751B2 (ja) * | 2019-07-31 | 2023-06-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KR20210024938A (ko) * | 2019-08-26 | 2021-03-08 |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 화상형성장치의 현상 카트리지 장착 구조 |
CN110658704A (zh) * | 2019-09-04 | 2020-01-07 | 江西凯利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方法 |
ES2950816T3 (es) * | 2019-09-17 | 2023-10-13 | Canon Kk | Cartucho de tóner y aparato de formación de imágenes |
JP7362382B2 (ja) | 2019-09-17 | 2023-10-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カートリッジ、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TWI788636B (zh) * | 2020-03-06 | 2023-01-01 |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碳粉匣 |
JP7379223B2 (ja) * | 2020-03-12 | 2023-11-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供給装置 |
JP7413094B2 (ja) * | 2020-03-12 | 2024-01-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受け入れ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TWI727779B (zh) * | 2020-05-01 | 2021-05-11 |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於碳粉匣之連動機構 |
CN112180702B (zh) * | 2020-11-04 | 2025-03-11 | 中山万拓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粉筒 |
CN113031415B (zh) * | 2021-03-24 | 2025-02-28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碳粉筒 |
CN113031414B (zh) * | 2021-03-24 | 2025-03-07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碳粉筒 |
CN113156784B (zh) * | 2021-04-12 | 2025-02-28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碳粉筒 |
CN113281973B (zh) * | 2021-04-16 | 2025-03-07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碳粉筒 |
CN115407629B (zh) | 2021-05-26 | 2025-01-24 | 北京新晨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墨粉供应容器的连杆装置和安装输送装置 |
EP4350445A1 (en) | 2021-05-26 | 2024-04-10 | Beijing Xintron Office Equipment Co., Ltd. | Detent device for toner supply container, rotating disc, and mounting and conveying device |
CN115616878A (zh) | 2021-07-15 | 2023-01-17 | 北京新晨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墨粉供给器出粉口的开关装置 |
CN113917815B (zh) * | 2021-11-01 | 2024-03-22 | 广州众诺微电子有限公司 | 粉盒及打印机 |
US12197146B2 (en) | 2021-12-07 | 2025-01-14 | General Plastics Industrial Co., Ltd. | Powder container coupling mechanism |
JP7497478B2 (ja) * | 2022-01-12 | 2024-06-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7423832B2 (ja) * | 2022-01-12 | 2024-01-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CN114571350B (zh) * | 2022-05-07 | 2022-08-02 | 成都泰美克晶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晶片用滚磨设备 |
TWI831497B (zh) * | 2022-12-01 | 2024-02-01 |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填充碳粉匣之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59605A (ja) * | 1992-08-05 | 1994-03-04 | Brother Ind Ltd | 粉体回収装置 |
JPH09160366A (ja) * | 1995-12-14 | 1997-06-20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0333426A (ja) * | 1997-06-04 | 1998-12-18 | Ricoh Co Ltd | 回転型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322973A (zh) * | 2000-05-08 | 2001-11-21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调色剂容器 |
CN101750939A (zh) * | 2008-11-27 | 2010-06-23 | 株式会社理光 | 粉体补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JP2011008144A (ja) * | 2009-06-29 | 2011-01-13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トナー補給機構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0692A (en) | 1871-01-03 | Improvement in reversible plows | ||
JPH0813462B2 (ja) * | 1988-06-28 | 1996-02-14 | 株式会社松井製作所 | 樹脂材料の圧力スイング式熱風乾燥方法及び装置 |
JP3072117B2 (ja) | 1990-07-03 | 2000-07-3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自動原稿給送装置 |
JPH0621051U (ja) * | 1992-08-17 | 1994-03-18 | ミノルタカメラ株式会社 | トナ−シャッタ−装置 |
JP2887046B2 (ja) | 1993-06-25 | 1999-04-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補給装置とそれに使用される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
JP3387596B2 (ja) | 1993-12-28 | 2003-03-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剤受け入れ装置 |
KR0158371B1 (ko) * | 1994-03-18 | 1999-03-20 | 켄지 히루마 | 현상제 재충전 기구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현상제 용기 |
DE4420990A1 (de) | 1994-06-16 | 1995-12-21 | Hilti Ag | Behälter für Bohr- und Meisselwerkzeuge |
JPH08110692A (ja) | 1994-10-13 | 1996-04-30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031829B2 (ja) | 1994-10-18 | 2000-04-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US5734953A (en) | 1995-02-17 | 1998-03-31 | Ricoh Company, Ltd. | Detachable toner supply and processing assembly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a shutter mechanism for toner flow control |
JP3452296B2 (ja) | 1995-02-17 | 2003-09-2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EP0736818A1 (en) | 1995-04-03 | 1996-10-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supply method, toner accommodation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H08286940A (ja) | 1995-04-17 | 1996-11-01 | Hitachi Ltd | 自動評価システム |
KR100227914B1 (ko) | 1995-10-11 | 1999-11-01 | 이토가 미찌야 |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토너보급장치, 및 그에 탑재된 토너용기 |
JP3471992B2 (ja) | 1995-10-26 | 2003-12-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補給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H11692A (ja) | 1997-06-11 | 1999-01-06 | Nippon Gesuido Jigyodan | オキシデーションディッチの運転制御方法 |
FR2767393B1 (fr) | 1997-08-18 | 2001-09-28 | Ricoh Kk | Dispositif et procede d'alimentation, recipient de developpateur, et appareil de formation d'image |
JP3495914B2 (ja) | 1998-06-24 | 2004-02-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補給容器及びトナー補給装置なら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トナー補給方法 |
JP3450757B2 (ja) | 1998-09-22 | 2003-09-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補給容器 |
CA2300651C (en) | 1999-03-17 | 2002-12-1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container and toner replenishing mechanism |
TW517179B (en) | 1999-03-29 | 2003-01-11 | Canon Kk | Developer replenishing contain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3450741B2 (ja) | 1999-03-29 | 2003-09-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補給容器 |
JP3445202B2 (ja) | 1999-03-29 | 2003-09-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補給容器 |
EP1184739B1 (en) | 2000-09-04 | 2010-06-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riving force receiving member and driving mechanism |
JP3907408B2 (ja) | 2000-12-28 | 2007-04-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PT2051145E (pt) | 2001-02-19 | 2013-10-31 | Canon Kk | Recipiente de fornecimento de pó de impressão e sistema de fornecimento de pó de impressão |
EP1233311B1 (en) | 2001-02-19 | 2012-08-2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supply container |
JP2003030985A (ja) | 2001-07-11 | 2003-01-3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半導体記憶装置の電源制御回路 |
JP3997112B2 (ja) * | 2002-05-24 | 2007-10-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装置 |
JP4422956B2 (ja) | 2002-10-16 | 2010-03-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機構 |
JP4323852B2 (ja) | 2003-04-11 | 2009-09-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補給容器の製造方法 |
JP4208645B2 (ja) | 2003-06-03 | 2009-01-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4256731B2 (ja) * | 2003-07-30 | 2009-04-22 | 株式会社東芝 | 現像剤補給装置 |
JP4343625B2 (ja) | 2003-08-29 | 2009-10-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4109177B2 (ja) * | 2003-09-30 | 2008-07-02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トナー供給装置およびシャッタ構造 |
JP4693393B2 (ja) | 2003-11-19 | 2011-06-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装置 |
DE602005018463D1 (de) * | 2004-03-18 | 2010-02-04 | Dainippon Toryo Kk | Umweltbelastungsfreie rostfeste pigmentzusammensetzung |
JP4456957B2 (ja) | 2004-08-06 | 2010-04-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006426B2 (ja) | 2004-09-08 | 2007-11-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107141A (ja) * | 2004-10-05 | 2006-04-20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生成支援装置及び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
JP4636853B2 (ja) | 2004-11-12 | 2011-02-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供給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579655B2 (ja) | 2004-11-12 | 2010-11-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459025B2 (ja) * | 2004-11-12 | 2010-04-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供給容器 |
US7450890B2 (en) | 2004-11-12 | 2008-11-1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having a shutter cleaning feature |
RU2407049C2 (ru) | 2004-11-24 | 2010-12-20 |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 Контейнер подачи проявителя |
JP4134061B2 (ja) | 2005-02-14 | 2008-08-1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れが装着される画像形成装置 |
US8190068B2 (en) | 2005-03-04 | 2012-05-2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with mounting attitude regulation and drive receiving member rotation suppression features |
EP2428850B1 (en) * | 2005-03-04 | 2013-09-2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and developer supply system |
JP4368331B2 (ja) * | 2005-04-27 | 2009-11-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ボトル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0549860C (zh) * | 2005-06-07 | 2009-10-14 | 株式会社理光 | 墨粉容器和成像装置 |
DE202006020942U1 (de) | 2005-06-07 | 2011-03-10 | Ricoh Co., Ltd. | Tonerbehälter und Bilderzeugungsvorrichtung |
JP4347331B2 (ja) | 2005-11-08 | 2009-10-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WO2007100141A1 (ja) | 2006-02-28 | 2007-09-0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粉体充填装置、粉体充填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4368356B2 (ja) * | 2006-03-27 | 2009-11-1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トナー容器離脱方法 |
JP4984619B2 (ja) | 2006-04-13 | 2012-07-2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4355715B2 (ja) | 2006-05-23 | 2009-11-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ES2784735T3 (es) | 2006-05-23 | 2020-09-30 | Canon Kk | Sistema de suministro de revelador |
JP2008112109A (ja) | 2006-10-31 | 2008-05-15 | Optrex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の電圧印加方法 |
US8050597B2 (en) | 2006-11-09 | 2011-11-01 | Ricoh Company, Limited | Toner container having a gear portion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5130784B2 (ja) | 2007-05-15 | 2013-01-30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092544B2 (ja) | 2007-05-29 | 2012-12-0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9036952A (ja) * | 2007-08-01 | 2009-02-19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445022B2 (ja) * | 2008-01-28 | 2010-04-07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トナー供給装置およびシャッタ構造 |
JP5281837B2 (ja) * | 2008-07-17 | 2013-09-04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曲率半径測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5143674B2 (ja) * | 2008-08-29 | 2013-02-1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トナー受入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645703B2 (ja) * | 2008-08-29 | 2011-03-09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収容容器 |
JP5078847B2 (ja) | 2008-11-13 | 2012-11-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KR101052818B1 (ko) | 2008-11-18 | 2011-07-29 | 세메스 주식회사 |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장치에서의 정비 방법 |
JP5359248B2 (ja) * | 2008-12-17 | 2013-12-0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311029B2 (ja) | 2009-02-16 | 2013-10-09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3869665B (zh) | 2009-03-30 | 2018-02-02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CN104238313B (zh) * | 2009-03-30 | 2019-06-07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BR112012008152B1 (pt) | 2009-09-04 | 2020-09-29 | Ricoh Company, Limited | Recipiente de toner e aparelho de formação de imagem |
JP5483101B2 (ja) * | 2009-09-04 | 2014-05-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126137A (ja) | 2009-12-17 | 2011-06-30 | Canon Inc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EP2378374B1 (en) | 2010-04-01 | 2019-09-25 | Ricoh Company, Ltd. | Powder container, powder supply assemb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5836736B2 (ja) * | 2010-09-29 | 2015-12-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777469B2 (ja) | 2010-09-29 | 2015-09-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JP5660378B2 (ja) | 2011-01-20 | 2015-01-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083954B2 (ja) | 2011-06-06 | 2017-02-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JP5836704B2 (ja) | 2011-08-29 | 2015-12-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JP5950611B2 (ja) | 2012-02-17 | 2016-07-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US10303324B2 (en) | 2014-02-10 | 2019-05-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configured to display three dimensional (3D) virtual spa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electronic device |
JP6507876B2 (ja) | 2015-06-17 | 2019-05-08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292180B2 (ja) | 2015-06-25 | 2018-03-14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9160366A (zh) | 2018-10-30 | 2019-01-08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新野县供电公司 | 一种输电线路架设用收放线装置 |
-
2012
- 2012-06-04 JP JP2012126954A patent/JP6083954B2/ja active Active
- 2012-06-06 EP EP22208215.8A patent/EP4202555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6-06 TW TW111131535A patent/TWI810031B/zh active
- 2012-06-06 BR BR122015013206-1A patent/BR122015013206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2-06-06 TW TW108111335A patent/TWI722406B/zh active
- 2012-06-06 DE DE112012002369.2T patent/DE112012002369B4/de active Active
- 2012-06-06 CA CA3223147A patent/CA3223147A1/en active Pending
- 2012-06-06 CN CN201810582963.5A patent/CN108762018A/zh active Pending
- 2012-06-06 EA EA201791465A patent/EA033822B1/ru unknown
- 2012-06-06 CN CN201810571336.1A patent/CN108873650B/zh active Active
- 2012-06-06 MY MYPI2013702359A patent/MY185742A/en unknown
- 2012-06-06 RS RS20230178A patent/RS64024B1/sr unknown
- 2012-06-06 KR KR1020217024634A patent/KR102356867B1/ko active Active
- 2012-06-06 CN CN201610467083.4A patent/CN106019897B/zh active Active
- 2012-06-06 KR KR1020137034597A patent/KR101981815B1/ko active Active
- 2012-06-06 TW TW106132662A patent/TWI663464B/zh active
- 2012-06-06 BR BR122015013207-0A patent/BR122015013207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2-06-06 PL PL12797466.5T patent/PL2720088T3/pl unknown
- 2012-06-06 CN CN201810582965.4A patent/CN108710275A/zh active Pending
- 2012-06-06 CN CN201810571326.8A patent/CN108873649A/zh active Pending
- 2012-06-06 BR BR122015013202-9A patent/BR122015013202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2-06-06 KR KR1020227002660A patent/KR102496069B1/ko active Active
- 2012-06-06 TW TW113115564A patent/TW202435014A/zh unknown
- 2012-06-06 CN CN201280036697.7A patent/CN103733141B/zh active Active
- 2012-06-06 RU RU2017129879A patent/RU2698477C2/ru active
- 2012-06-06 BR BR122015013213A patent/BR122015013213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2-06-06 BR BR112013031300-5A patent/BR112013031300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2-06-06 CA CA3087462A patent/CA3087462C/en active Active
- 2012-06-06 EP EP24208293.1A patent/EP4492152A3/en active Pending
- 2012-06-06 PT PT127974665T patent/PT2720088T/pt unknown
- 2012-06-06 EA EA201391799A patent/EA028327B1/ru unknown
- 2012-06-06 EP EP22208214.1A patent/EP4180875A1/en active Pending
- 2012-06-06 EP EP23172494.9A patent/EP4235312A3/en active Pending
- 2012-06-06 EP EP23172493.1A patent/EP4235311A3/en active Pending
- 2012-06-06 KR KR1020187032637A patent/KR102074408B1/ko active Active
- 2012-06-06 EP EP12797466.5A patent/EP2720088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6-06 KR KR1020217003811A patent/KR102288083B1/ko active Active
- 2012-06-06 CN CN201810582962.0A patent/CN108776425A/zh active Pending
- 2012-06-06 TW TW110105981A patent/TWI777420B/zh active
- 2012-06-06 MX MX2013014343A patent/MX336982B/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2-06-06 RU RU2013158314A patent/RU2628667C2/ru active
- 2012-06-06 ES ES12797466T patent/ES2936989T3/es active Active
- 2012-06-06 KR KR1020237003699A patent/KR20230020027A/ko active Pending
- 2012-06-06 CN CN201810571327.2A patent/CN108594610B/zh active Active
- 2012-06-06 TW TW112123923A patent/TWI843616B/zh active
- 2012-06-06 WO PCT/JP2012/065062 patent/WO201216965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6-06 TW TW101120307A patent/TWI608313B/zh active
- 2012-06-06 CN CN201810582969.2A patent/CN108762019A/zh active Pending
- 2012-06-06 MX MX2016001512A patent/MX358302B/es unknown
- 2012-06-06 BR BR122015013212A patent/BR122015013212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2-06-06 KR KR1020197014194A patent/KR102145341B1/ko active Active
- 2012-06-06 AU AU2012267805A patent/AU201226780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2-06-06 KR KR1020207023150A patent/KR102215788B1/ko active Active
- 2012-06-06 HU HUE12797466A patent/HUE061058T2/hu unknown
- 2012-06-06 CA CA 2837690 patent/CA2837690A1/en active Pending
-
2013
- 2013-11-21 ZA ZA2013/08759A patent/ZA201308759B/en unknown
- 2013-11-25 US US14/088,760 patent/US11137714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2-06 MX MX2018009150A patent/MX2018009150A/es unknown
-
2014
- 2014-07-03 HK HK18114533.5A patent/HK1255543A1/zh unknown
- 2014-07-03 HK HK16114572A patent/HK1226491A1/zh unknown
- 2014-07-03 HK HK18116010.2A patent/HK1256899A1/zh unknown
- 2014-07-03 HK HK18116011.1A patent/HK1256900A1/zh unknown
- 2014-07-03 HK HK19100240.7A patent/HK1257879A1/zh unknown
- 2014-07-03 HK HK18116009.5A patent/HK1256898A1/zh unknown
- 2014-07-03 HK HK19100248.9A patent/HK1257887A1/zh unknown
- 2014-07-03 HK HK18116012.0A patent/HK1256901A1/zh unknown
-
2017
- 2017-01-18 JP JP2017006548A patent/JP2017068285A/ja active Pending
- 2017-12-08 US US15/835,986 patent/US10514654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2-08 US US15/836,182 patent/US10209667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2-08 US US15/835,856 patent/US10295957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2-08 US US15/836,212 patent/US10289061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2-08 US US15/835,947 patent/US10289060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3-29 JP JP2018064329A patent/JP6587708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1-29 US US16/260,175 patent/US10520881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1-29 US US16/260,179 patent/US10520882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1-29 US US16/260,363 patent/US10496032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1-29 US US16/260,669 patent/US10488814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1-29 US US16/260,694 patent/US10496033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8-08 RU RU2019125147A patent/RU2720537C1/ru active
- 2019-09-12 JP JP2019165856A patent/JP2019207441A/ja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04-09 RU RU2020113205A patent/RU2743278C1/ru active
-
2021
- 2021-02-10 RU RU2021103103A patent/RU2755875C1/ru active
- 2021-07-29 JP JP2021124511A patent/JP7150949B2/ja active Active
- 2021-08-10 US US17/398,112 patent/US11687027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9-22 JP JP2022151350A patent/JP2022171980A/ja active Pending
- 2022-12-06 US US18/075,708 patent/US11906926B2/en active Active
- 2022-12-06 US US18/075,552 patent/US11860569B2/en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1-03 US US18/402,858 patent/US20240231270A9/en active Pending
- 2024-02-16 JP JP2024022085A patent/JP2024040514A/ja active Pending
- 2024-12-18 US US18/985,514 patent/US20250116962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59605A (ja) * | 1992-08-05 | 1994-03-04 | Brother Ind Ltd | 粉体回収装置 |
JPH09160366A (ja) * | 1995-12-14 | 1997-06-20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0333426A (ja) * | 1997-06-04 | 1998-12-18 | Ricoh Co Ltd | 回転型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322973A (zh) * | 2000-05-08 | 2001-11-21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调色剂容器 |
CN101750939A (zh) * | 2008-11-27 | 2010-06-23 | 株式会社理光 | 粉体补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JP2011008144A (ja) * | 2009-06-29 | 2011-01-13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トナー補給機構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33141B (zh)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
CN104238312B (zh)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
CN103229110B (zh) | 显影剂供给容器、显影剂供给系统以及成像设备 | |
CN103250102B (zh)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
CN104460266B (zh) | 显影剂供给装置 | |
CN102378941B (zh)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
CN105164589B (zh)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
JP2019056847A (ja)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
CN106483797A (zh)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
JP2004101718A (ja) | 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029305A (ja)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931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