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841528B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1528B
CN102841528B CN201210205963.6A CN201210205963A CN102841528B CN 102841528 B CN102841528 B CN 102841528B CN 201210205963 A CN201210205963 A CN 201210205963A CN 102841528 B CN102841528 B CN 1028415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rotating body
magnetic flux
heating rotating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059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1528A (zh
Inventor
森口元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841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15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15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15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axial heat part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03G15/2057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relating to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heat element and layers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包括:加热旋转体、加压旋转体、感应线圈、以及具有迂回芯部和磁通遮蔽部件的磁性体芯部。感应线圈产生用于使加热旋转体发热的磁通。迂回芯部的居里温度比加热旋转体变为使被转印材料T定影的定影温度时的迂回芯部的温度高并且比加热旋转体达到其耐热温度的情况下的迂回芯部的温度低。磁通遮蔽部件被配置为接近或者抵接于迂回芯部并被迂回芯部围绕其周围。另外,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该定影装置。能够更加进一步抑制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加热旋转体的非通过纸张部的温度过度地上升。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能够减小热容量的带方式的定影装置受到关注。另外,近年,具有快速加热和高效率加热的可能性的电磁感应加热(IH,inductionheating)方式受到关注。
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中存在以下技术:为了抑制纸张通过的通过纸张区域(第一区域)的外侧的区域(非通过纸张区域,第二区域)的温度过度地上升,而与被运送(通过)到定影装置的纸张(被转印材料)的宽度(与纸张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纸张的宽度:通过纸张宽度)相应地调整非通过纸张区域和通过纸张区域的加热旋转体的发热量。
另外,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中具有如下的定影装置,其包括:加热旋转体、加压旋转体、产生用于使加热旋转体发热的磁通的感应线圈、以及在达到所述居里温度时导磁率下降的通过磁性材料形成的磁性体芯部。
在如上述那样的、具有在达到居里温度时导磁率下降的磁性体芯部的定影装置中,在由于纸张不通过而温度上升的加热旋转体的非通过纸张区域中,当磁性体芯部变为居里温度以上的情况下,磁性体芯部的导磁率下降。由此,认为能够抑制加热旋转体的温度过度地上升。
但是,在具有在达到上述居里温度时导磁率下降的磁性体芯部的定影装置中,与使用磁通遮蔽部件或消磁线圈来降低或者遮蔽由感应线圈产生的磁通的情况相比,存在加热旋转体的温度在非通过纸张区域中上升的可能性。因此,期待着能够进一步抑制加热旋转体的温度过度地上升的定影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包括磁性体芯部,能够进一步抑制加热旋转体的温度过度地上升。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包括所述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包括:加热旋转体;加压旋转体,所述加压旋转体被配置为与所述加热旋转体对置,并在所述加压旋转体与所述加热旋转体之间形成定影压印部;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从所述加热旋转体的外表面离开预定距离并沿所述外表面配置,并且产生用于使所述加热旋转体发热的磁通;以及包括迂回芯部和磁通遮蔽部件的磁性体芯部,所述迂回芯部的居里温度比所述加热旋转体变为使被转印材料定影的定影温度时的所述迂回芯部的温度高,并且比所述加热旋转体变为其耐热温度的情况下的所述迂回芯部的温度低,所述磁通遮蔽部件被配置为接近或者抵接于所述迂回芯部并被所述迂回芯部围绕其周围。
本发明的其他的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载像体,在所述载像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器,所述显影器将形成在所述载像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转印部,所述转印部将形成在所述载像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转印材料上;以及上述的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将被转印到所述被转印材料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被转印材料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各构成要素的配置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定影装置的各构成要素的截面图;
图3是从纸张的运送方向观察图2所示的定影装置的图;
图4A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中央芯部未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通过中央芯部的磁通的截面图;
图4B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中央芯部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通过中央芯部的磁通的截面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定影装置的各构成要素的截面图;
图6是从纸张的运送方向观察图5所示的定影装置的图;
图7A是用于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拱形芯部未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通过拱形芯部的磁通的截面图;
图7B是用于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拱形芯部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通过拱形芯部的磁通的截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定影装置的各构成要素的截面图;
图9A是用于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的侧方芯部未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通过侧方芯部的磁通的截面图;
图9B是用于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的侧方芯部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通过侧方芯部的磁通的截面图;
图10A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变形方式的中央芯部未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通过中央芯部的磁通的截面图;
图10B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变形方式的中央芯部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通过中央芯部的磁通的截面图;
图11A是用于说明在第二变形方式的中央芯部未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通过中央芯部的磁通的截面图;
图11B是用于说明在第二变形方式的中央芯部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通过中央芯部的磁通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图1来说明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1的整体结构。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各构成要素的配置的图。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包括装置主体M。装置主体M包括:图像形成部GK和供排纸部KH。图像形成部GK基于图像信息在薄片状的作为被转印材料的纸张T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供排纸部KH将纸张T供应给图像形成部GK,并且排出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T。装置主体M的外形由作为筐体的壳体BD构成。
图像形成部GK包括:作为载像体(感光体)的感光鼓2、带电部10、作为曝光单元的激光扫描单元4、显影器16、调色剂盒5、调色剂供应部6、鼓清洁部11、除电器12、作为转印部的转印辊8、以及定影装置9。
供排纸部KH包括供纸盒52、纸张T的运送路径L、校准辊对80、以及排纸部50。
以下,详细地说明图像形成部GK以及供排纸部KH的各部分构成。
首先,说明图像形成部GK。在图像形成部GK中,按照如图1中箭头所示的从感光鼓2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的顺序,由带电部10进行带电、由激光扫描单元4进行曝光、由显影器16进行显影、由转印辊8进行转印、由除电器12进行除电,以及由鼓清洁部11进行清洁。
感光鼓2是圆筒形状的部件,作为感光体或者载像体发挥功能。感光鼓2能够以在与运送路径L中的纸张T的运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在图1所示的箭头的方向上旋转。在感光鼓2的表面上能够形成静电潜像。
带电部10被配置成与感光鼓2的表面对置。带电部10使感光鼓2的表面一致地带负(负极性)电或者带正(正极性)电。
激光扫描单元4作为曝光单元发挥功能,并被配置为与感光鼓2的表面分离。
激光扫描单元4能够基于从PC(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信息,通过扫描曝光感光鼓2的表面来在感光鼓2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器16被配置成与感光鼓2的表面对置。显影器16使用单色(通常是黑色)的调色剂对感光鼓2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在感光鼓2的表面上形成单色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器16包括被配置为与感光鼓2的表面对置的显影辊17和调色剂搅拌用的搅拌辊18等。
调色剂盒5与显影器16对应而设置,容纳对显影器16供应的调色剂。
调色剂供应部6与调色剂盒5以及显影器16对应设置。调色剂供应部6对显影器16供应容纳在调色剂盒5中的调色剂。
转印辊8使感光鼓2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T。转印辊8能够在与感光鼓2抵接的状态下旋转。
在感光鼓2和转印辊8之间形成转印压印部N。在转印压印部N中,感光鼓2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T。除电器12被配置为与感光鼓2的表面对置。鼓清洁部11被配置为与感光鼓2的表面对置。
定影装置9对构成转印到纸张T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进行熔融以及加压,使调色剂定影到纸张T上。后面详细叙述定影装置9。
接着,说明供排纸部KH。在装置主体M的下部配置有容纳纸张T的供纸盒52。在供纸盒52中配置有以层叠状态载置纸张T的载置板60。被载置在载置板60上的纸张T被盒供纸部51送出到运送路径L。盒供纸部51包括由向前输送滚轮61和供纸辊对63构成的重送防止机构。向前输送滚轮61用于输出载置板60上的纸张T。供纸辊对63用于将纸张T一张一张地送到运送路径L。
在装置主体M的上部设置有排纸部50。排纸部50通过第三辊对53将纸张T排出到装置主体M的外部。后面详细叙述排纸部50。
运送纸张T的运送路径L包括:第一运送路径L1、第二运送路径L2、第三运送路径L3、以及返回运送路径Lb。第一运送路径L1是从盒供纸部51到转印压印部N的运送路径。第二运送路径L2是从转印压印部N到定影装置9的运送路径。第三运送路径L3是从定影装置9到排纸部50的运送路径。返回运送路径Lb是将在第三运送路径L3中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运送的纸张进行正反面翻转并返回到第一运送路径L1的运送路径。
另外,在第一运送路径L1的中途设置有第一合流部P1。在第三运送路径L3的中途设置有第一分支部Q1。第一分支部Q1是返回运送路径Lb从第三运送路径L3分支的分支部。第一分支部Q1包括第一辊对54a以及第二辊对54b。第一辊对54a的一个辊也被兼用作第二辊对54b的一个辊。
在第一运送路径L1的中途(详细地说,是第一合流部P1和转印压印部N之间)配置有用于检测纸张T的传感器(未图示)和校准辊对80。校准辊对80是用于纸张T的歪斜(斜向供纸)修正和匹配图像形成部GK中的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和纸张T的运送的定时的辊对。
在第三运送路径L3的纸张运送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排纸部50。排纸部50被配置在装置主体M的上部。排纸部50通过第三辊对53将在第三运送路径L3中运送的纸张T排出到装置主体M的外部。
在排纸部50的开口侧形成有排纸堆积部M1。排纸堆积部M1被设置在装置主体M的上面(外表面)。此外,在各运送路径的预定位置上设置有纸张检测用的传感器(未图示)。
接着,详细说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特征部分的定影装置9涉及的构成。图2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定影装置9的各构成要素的截面图。图3是从纸张T的运送方向D1观察图2所示的定影装置9的图。图4A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中央芯部73未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通过中央芯部73的磁通的截面图。图4B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中央芯部73达到了居里温度的情况下,通过中央芯部73的磁通的截面图。此外,在图3中,通过双点划线来示出侧方芯部76。
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9包括:加热旋转体9a、被压接(抵接)于加热旋转体9a的作为加压旋转体的加压辊9b、以及加热单元70。
加热旋转体9a在从其旋转轴J1侧观察的情况下呈环状。加热旋转体9a能够在第一周方向R1上旋转。通过使用后述的加热单元70,加热旋转体9a通过利用了电磁感应的电磁感应加热而发热。
加热旋转体9a包括:定影侧辊92、以覆盖定影侧辊92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的加热旋转带93。
如图2所示,定影侧辊92是圆筒状。定影侧辊92能够以与和第一周方向R1正交的方向D2平行的第一旋转轴J1为中心在第一周方向R1上旋转。定影侧辊92在第一旋转轴J1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将与第一周方向R1的切线正交的正交方向或者第一旋转轴J1方向称为“纸张宽度方向D2”。纸张宽度方向D2和第一旋转轴J1方向几乎一致。
定影侧辊92包括:定影侧辊主体921、以及与第一旋转轴J1同轴的轴部件922。定影侧辊主体921包括:圆筒状的金属部件和形成于金属部件的外周面的弹性层。
定影侧辊92的轴部件922从定影侧辊主体921的两端部分别突出于第一旋转轴J1方向的外侧。定影侧辊92的轴部件922被定影装置9的壳体和其他的部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持。由此,定影侧辊92能够以第一旋转轴J1为中心旋转。
如图2所示,加热旋转带93在从其旋转轴J1侧观察的情况下呈环状(无端带状)。加热旋转带93能够在第一周方向R1上旋转。加热旋转带93被以覆盖定影侧辊92的外周面的方式沿着定影侧辊92的外周面配置。定影侧辊92的外周面抵接于加热旋转带93的内周面。加热旋转带93具有耐热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旋转带93的基材由镍等强磁性材料形成。加热旋转带93被配置在由后述的加热单元70的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通过的区域,并且其基材由强磁性材料构成,从而形成由加热单元70的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的磁路。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沿着形成磁路的加热旋转带93通过(被引导)。另外,加热旋转带93还包括:基材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弹性层和弹性层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脱模层。
由于后述的感应线圈71产生的通过加热旋转带93的磁通而产生的电磁感应而在加热旋转带93中产生涡电流(感应电流)。通过涡电流在加热旋转带93中流动,从而由于加热旋转带93具有的电阻而在加热旋转带93中产生焦耳热。
加压辊9b是圆筒状。加压辊9b被配置在加热旋转体9a的垂直方向下方侧并且与定影侧辊92对置。加压辊9b能够以与纸张宽度方向D2平行的第二旋转轴J2为中心在第二周方向R2上旋转。加压辊9b在第二旋转轴J2方向上延伸。
加压辊9b被配置为其外周面与加热旋转带93的外周面(外表面)抵接。加压辊9b被配置为经由加热旋转带93压按定影侧辊92。加压辊9b在与定影侧辊92之间夹有加热旋转带93的一部分,从而与加热旋转带93形成定影压印部F。定影压印部F插入纸张T并且运送纸张T。
加压辊9b包括:加压辊主体941、与第二旋转轴J2同轴的轴部件942。加压辊主体941包括:圆筒状的金属部件、在金属部件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弹性层、以及在弹性层的外周面形成的脱模层。
加压辊9b的轴部件942上连接有旋转驱动加压辊9b的旋转驱动部(未图示)。通过该旋转驱动部,加压辊9b在第二周方向R2上被以预定速度旋转驱动。而且,与加压辊9b的外周面抵接的加热旋转带93从动于加压辊9b的旋转而旋转。通过加热旋转带93的旋转,与加热旋转带93的内周面抵接的定影侧辊92从动于加热旋转带93的旋转而旋转。
被运送到定影压印部F的纸张T在通过定影装置9的通过纸张区域(第一区域)内而被运送的情况下,其调色剂图像被定影。所谓“通过纸张区域”(第一区域)是指在纸张T被运送到定影压印部F的情况下,被运送到定影压印部F的纸张T被加热旋转带93和加压辊9b夹着并通过的区域。另外,从通过纸张区域观察,纸张宽度方向D2的外侧的纸张T不通过的区域称为“非通过纸张区域”(第二区域)。非通过纸张区域与多种尺寸的纸张T相对应而被形成。
如图3所示,作为纸张宽度方向D2的长度最大(最大宽度)的纸张T被运送到定影压印部F的情况下的通过纸张区域,设定最大通过纸张区域901。最大通过纸张区域901针对每个打印机1分别设定。最大通过纸张区域901的纸张宽度方向D2的外侧的区域是最大非通过纸张区域901d。
具体地说,在加热旋转带93的外周面上形成(设定)有加热侧最大通过纸张区域901a,作为加热旋转带93的最大通过纸张区域901。在加压辊9b的外周面上与加热旋转带93的加热侧最大通过纸张区域901a对应地形成(设定)有加压侧最大通过纸张区域901b,作为加压旋转体9b的最大通过纸张区域901。加热侧最大通过纸张区域901a的与纸张宽度方向D2平行的方向的长度称为“最大通过纸张宽度W1”。
另外,作为在纸张宽度方向D2的长度最小(最小宽度)的纸张T被运送到定影压印部F的情况下的通过纸张区域,设定最小通过纸张区域903。最小通过纸张区域903的纸张宽度方向D2的外侧的区域是最小非通过纸张区域903d。
具体地说,在加热旋转带93的外周面上形成(设定)有加热侧最小通过纸张区域903a,作为加热旋转带93的最小通过纸张区域903。在加压辊9b的外周面上与加热旋转带93的加热侧最小通过纸张区域903a相对应地形成(设定)有加压侧最小区域903b。将加热侧最小通过纸张区域903a的与纸张宽度方向D2平行的方向的长度称为“最小通过纸张宽度W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9中,作为纸张宽度方向D2的长度比最大宽度短并且比最小宽度长的中间(中间宽度)的纸张T被运送到定影压印部F的情况下的通过纸张区域,设定中间通过纸张区域902(加热侧中间通过纸张区域902a,加压侧中间区域902b)。中间通过纸张区域902的纸张宽度方向D2的外侧的区域是中间非通过纸张区域902d。将加热侧中间通过纸张区域902a的与纸张宽度方向D2平行的方向的长度称为“中间通过纸张宽度W2”。此外,纸张T的通过纸张区域不限定于此,能够与各种尺寸的纸张T对应地适当设定。
说明加热单元70。如图2及图3所示,加热单元70包括:感应线圈71和磁性体芯部72。感应线圈71被配置为从加热旋转带93的外周面离开预定距离,并且沿着加热旋转带93的外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感应线圈71形成为预先卷绕线材后的形状。感应线圈71被以其长度方向与纸张宽度方向D2平行的方式配置在加热单元70中,此外,也可以使感应线圈71形成为在俯视(从图2以及图3的上方观察的情况)中,将线材卷绕为在纸张宽度方向D2上长的形状。
感应线圈71的纸张宽度方向D2的长度比加热旋转带93的长度长。感应线圈71被配置为与加热旋转带93的垂直方向的上方侧的大约半周的外周面对置。感应线圈71被以围绕在纸张宽度方向D2上延伸的中央区域718的方式配置。中央区域718是在位于加热旋转带93的垂直方向的最上方的部分(运送方向D1中的大致中央)的上方侧没有配置感应线圈71的线材的纸张宽度方向D2上的长的区域。
在感应线圈71被配置到加热单元70时,以成为以下的配置的方式形成感应线圈71。即,感应线圈71的内周边缘(配置有线材711A的部位)围绕中央区域718。构成感应线圈71的线材在纸张宽度方向D2上延伸。另外,构成感应线圈71的线材从感应线圈71的内周边缘沿着加热旋转带93的周方向排列。感应线圈71的外周边缘(配置有线材711B的部位)与加热旋转带93的外周面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应线圈71被固定在由耐热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的支持部件77之上。
感应线圈71被与未图示的感应加热用电路部连接。感应线圈71被感应加热用电路部施加交流电流。感应线圈71通过被感应加热用电路部施加交流电流,产生用于使加热旋转带93发热的磁通。例如,感应线圈71被施加频率为30kHz左右的交流电流。
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被向磁路引导,所述磁路是由加热旋转带93以及磁性体芯部72(后述)形成的磁通的路径。
以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在环绕方向R3上进行环绕的方式由加热旋转带93以及磁性体芯部72(后述)形成磁路。所谓环绕方向R3是通过感应线圈71的内周边缘711A的内侧和外周边缘711B的外侧并且围绕感应线圈71的线材的部分的环绕方向。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通过磁路。
由感应加热用电路部(未图示)施加交流电流,所以由于交流电流向正或者向负的周期性的变化,从而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的大小以及方向发生变化。由于该磁通的变化而在加热旋转带93中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
如图2所示,磁性体芯部72构成在环绕方向R3上环绕的磁路。磁性体芯部72被配置在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通过的区域,并且被形成为以强磁性材料作为主体。因此,磁性体芯部72构成作为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的路径的磁路。
磁性体芯部72包括:作为第一芯部的中央芯部73、一对侧方芯部76、以及作为第二芯部的多个拱形芯部74。中央芯部73、拱形芯部74以及侧方芯部76被构成为以例如烧结作为强磁性材料的铁氧体粉末而成形的磁性体芯为主体。
另外,中央芯部73、拱形芯部74以及侧方芯部76的居里温度被设定得比加热旋转带93(定影装置9)达到使纸张T定影的定影温度时的芯部的温度高,并且比加热旋转体9a(加热旋转带93)达到耐热温度时的芯部的温度低。具体地说,假设加热旋转带93的定影温度(能够将调色剂定影到纸张T的温度)为160度,那么加热旋转带93变为定影温度(160℃)时的磁性体芯部72(中央芯部73)的温度是120℃。另外,加热旋转带93的耐热温度是240℃。当超过该耐热温度(240℃)时,构成加热旋转带93的弹性层的弹性下降,构成加热旋转带93的弹性层从加热旋转带93的基层剥落以及发生破损的可能性增高。而且,加热旋转带93在耐热温度(240℃)时的磁性体芯部72(中央芯部73)的温度是190℃。因此,磁性体芯部72(中央芯部73)的居里温度优选设定为120℃和190℃之间的温度。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性体芯部72(中央芯部73)的居里温度被设定为160℃。
在中央芯部73、拱形芯部74以及侧方芯部76的居里温度比加热旋转带93变为定影温度时的芯部的温度高的情况下,在预热时,在加热旋转体9a的温度达到定影温度之前,中央芯部73、拱形芯部74以及侧方芯部76的温度不会达到居里温度。由此,在中央芯部73、拱形芯部74以及侧方芯部76达到居里温度之前,能够使加热旋转体9a的温度迅速地上升到定影温度。
另外,在中央芯部73、拱形芯部74以及侧方芯部76的居里温度比加热旋转体9a变为耐热温度时的芯部的温度低的情况下,在加热旋转体的温度达到耐热温度之前,中央芯部73、拱形芯部74以及侧方芯部76的温度达到居里温度。并且,感应中央芯部73、拱形芯部74以及侧方芯部76的磁通的功能消失。由此,在加热旋转体9a达到耐热温度之前,能够可靠地抑制加热旋转体9a的温度过度地上升。
各芯部的居里温度的设定能够通过例如选择在形成磁性体芯时的铁氧体粉末组成来恰当地设定。
如图2所示,在纸张宽度方向D2上观察的情况下,作为第一芯部的中央芯部73被配置在加热旋转体9a的纸张T的运送方向D1的大致中央的垂直方向的上方侧。即,中央芯部73被配置在中央区域718。
在纸张宽度方向D2观察的情况下,中央芯部73被配置在后述的拱形芯部74和加热旋转体9a之间。中央芯部73被与后述的拱形芯部74分体构成。中央芯部73被配置为从加热旋转体9a的外周面离开预定距离并且之间不隔着感应线圈71。中央芯部73的下侧的面与加热旋转体9a的上方侧的外周面对置。在感应线圈71的内周边缘711A的附近,中央芯部73被配置在比后述的拱形芯部74更靠近加热旋转体9a的位置上。
如图3所示,中央芯部73在最小非通过纸张区域903d中在纸张宽度方向D2上延伸。中央芯部73是在纸张宽度方向D2上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中央芯部73的容积形成得比后述的拱形芯部74小,因此与拱形芯部74相比热容量设定得小。
如图2所示,中央芯部73在磁路的环绕方向R3上形成拱形芯部74和加热旋转体9a之间的磁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芯部73被固定在支持部件77上。
另外,磁性体芯部72包括:迂回芯部78和磁通遮蔽部件79。迂回芯部78是中央芯部73的一部分。在中央芯部73的内部配置有磁通遮蔽部件79。
如图2所示,在从纸张宽度方向D2观察的情况下,磁通遮蔽部件79被配置在中央芯部73的大致中央。磁通遮蔽部件79被配置为在中央芯部73的内部接近或者抵接于后述的迂回芯部78。磁通遮蔽部件79被配置为在中央芯部73的内部,由后述的迂回芯部78围绕其周围。磁通遮蔽部件79被配置于当迂回芯部78没有感应磁通的功能的情况下,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的位置上。
磁通遮蔽部件79呈在纸张宽度方向D2上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如图3所示,在从纸张T的运送方向D1观察的情况下,在中央芯部73的内部,与中央芯部73同样地,磁通遮蔽部件79在最小通过纸张区域903的外侧的最小非通过纸张区域903d中沿纸张宽度方向D2延伸。
磁通遮蔽部件79被由非磁性并且导电率高的部件形成。作为磁通遮蔽部件79例如能够使用无氧化铜等。
迂回芯部78是中央芯部73中磁通遮蔽部件79的外侧的磁通遮蔽部件79的周边的部分。换言之,迂回芯部78是在中央芯部73的内部避开磁通遮蔽部件79并且强磁性材料连续的部分。
在迂回芯部78未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迂回芯部78通过引导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的功能使得磁通迂回(通过),以避开磁通遮蔽部件79。因为磁通避开磁通遮蔽部件79而通过迂回芯部78,所以磁通遮蔽部件79不会降低或者遮蔽通过磁路的磁通(参照图2、图4A)。
另一方面,在迂回芯部78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迂回芯部78引导磁通的功能消失。由此,在迂回芯部78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迂回芯部78不使磁通迂回。也就是说,在迂回芯部78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迂回芯部78的导磁率下降,迂回芯部78引导磁通的功能消失,从而磁通不会绕开磁通遮蔽部件79。
在迂回芯部78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不向迂回芯部78迂回的磁通通过磁通遮蔽部件79。通过磁通贯穿(通过)磁通遮蔽部件79而在磁通遮蔽部件79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磁通遮蔽部件79产生与贯穿的磁通相反方向的磁通。磁通遮蔽部件79通过产生抵消交错磁通(垂直的贯穿磁通)的方向的磁通来降低或者遮蔽通过磁路的磁通(参照图4B)。
作为第二芯部的多个拱形芯部74被配置为隔着中央芯部73以及构成感应线圈71的线材与加热旋转带93的外周面对置。多个拱形芯部74被配置为离开中央芯部73以及感应线圈71。多个拱形芯部74在中央芯部73以及感应线圈71的上方侧的外方,沿着加热旋转带93的周面,并从纸张T的运送方向D1的下游侧直到上游侧而被一体地形成,且呈拱状延伸。拱形芯部74包括水平部742和倾斜部743。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多个拱形芯部74被形成为在纸张宽度方向D2上的预定位置沿着磁路的环绕方向R3与中央芯部73并排。多个拱形芯部74在磁路的环绕方向R3中形成相对于感应线圈71与加热旋转带93相反侧(感应线圈71的外侧)的磁路。
另外,多个拱形芯部74被配置为在纸张宽度方向D2上离开预定距离。多个拱形芯部74在纸张宽度方向D2上离开从而形成在环绕方向R3上环绕的多个磁路。
如图2所示,作为第一芯部的一对侧方芯部76在磁路的环绕方向R3形成加热旋转体9a和拱形芯部74之间的磁路。一对侧方芯部76被配置为在磁路的环绕方向R3上与多个拱形芯部74并排。
一对侧方芯部76被配置在感应线圈71的外周边缘711B的附近。一对侧方芯部76被配置为从加热旋转带93的外周面离开预定距离,并且不隔着构成感应线圈71的线材与加热旋转带93的外周面对置。侧方芯部76的加热旋转带93侧的端部在感应线圈71的外周边缘711B的附近,被配置在比拱形芯部74更靠近加热旋转体9a的位置上。
一对侧方芯部76是在纸张宽度方向D2上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一对侧方芯部76在纸张宽度方向D2上具有与最大通过纸张区域901大致相同的长度。
接着,说明包含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9的打印机1的动作。首先,在打印机1的电源处于ON的状态下,打印机1的接收部(未图示)接收图像形成指示信息,所述图像形成指示信息是基于例如打印机1的外部配置的操作部(未图示)被操作而产生的。
接着,打印机1开始印刷动作。
然后,在向驱动控制部(未图示)开始供应电力之后,旋转驱动部(未图示)旋转驱动加压辊9b。伴随着加压辊9b被旋转驱动,加热旋转体9a从动而旋转。
接着,定影装置9开始发热动作。这时,从感应加热用电路部(未图示)向感应线圈71施加交流电流。感应线圈71产生用于使加热旋转体9a发热的磁通。
如图2所示,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被引导向加热旋转体9a。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并被引导到加热旋转体9a的磁通通过作为磁路的加热旋转体9a、侧方芯部76、拱形芯部74以及中央芯部73。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以及图3所示,中央芯部73在最小非通过纸张区域903d中在纸张宽度方向D2上延伸。在中央芯部73的内部配置有磁通遮蔽部件79。磁通遮蔽部件79在纸张宽度方向D2上的长度与中央芯部73大致相同,且在最小非通过纸张区域903d中在纸张宽度方向D2上延伸。
在纸张T的通过纸张区域中,因为未配置中央芯部73,所以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被引导到作为磁路的加热旋转体9a、侧方芯部76以及拱形芯部74。另外,在纸张T的非通过纸张区域中,如图4A所示,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绕开磁通遮蔽部件79被引导到中央芯部73的迂回芯部78。
而且,由于通过磁路的磁通的大小和方向变化,在加热旋转体9a中由于电磁感应而产生涡电流(感应电流)。在通过纸张区域以及非通过纸张区域中,涡电流在加热旋转体9a中流动,从而由于加热旋转体9a所具有的电阻而产生焦耳热。
接着,通过加热旋转体9a的旋转,加热旋转体9a的由于电磁感应加热(IH)而发热的部分依次被朝向由定影装置9的加热旋转体9a和加压辊9b形成的定影压印部F移动。定影装置9控制感应加热用电路部(未图示)以使得在定影压印部F变为预定的温度。
然后,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T被导入定影装置9的定影压印部F。在定影压印部F,构成被转印到纸张T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熔融,并且调色剂被定影到纸张T上。
在纸张T通过的通过纸张区域中,纸张T接触加热旋转体9a的外周面,从而从加热旋转体9a带走热。另一方面,在纸张T不通过的非通过纸张区域中,纸张T不接触加热旋转体9a的外周面。因此,存在加热旋转体9a的温度过度地上升的情况。特别是在尺寸小的纸张T被连续印刷的情况下,非通过纸张区域跨越宽的范围,在该宽范围的非通过纸张区域中加热旋转体9a的温度容易过度地上升。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的那样,中央芯部73、拱形芯部47以及侧方芯部76在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引导磁通的功能消失。也就是说,在中央芯部73、拱形芯部47以及侧方芯部76在非通过纸张区域中,当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不具有引导磁通的功能。
由此,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不被引导到中央芯部73、拱形芯部47以及侧方芯部76。因此,与中央芯部73、拱形芯部47以及侧方芯部76具有引导磁通的功能的情况相比,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的环的形状变大,不能高效地引导磁通。由此,在加热旋转体9a的温度上升的非通过纸张区域中,使加热旋转体9a发热的效率下降。因此,在非通过纸张区域中,加热旋转体9a的温度过度地上升的情况被抑制。
而且,被配置在中央芯部73的内部的磁通遮蔽部件79被配置为接近或者抵接于迂回芯部78。磁通遮蔽部件79被配置在当迂回芯部78不具有感应磁通的功能的情况下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的位置上。而且,在迂回芯部78达到居里温度时,迂回芯部78的引导磁通的功能消失。在迂回芯部78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如图4B所示,不向迂回芯部78迂回的磁通要通过磁通遮蔽部件79。
当各种尺寸的纸张T的非通过纸张区域的迂回芯部78的温度达到居里温度时,在非通过纸张区域中,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要通过配置在中央芯部73的内部的磁通遮蔽部件79。由此,与磁通遮蔽部件79的面垂直的磁通贯穿磁通遮蔽部件79而引起的感应电流使磁通遮蔽部件79产生与贯穿的磁通方向相反的磁通。通过使磁通遮蔽部件79产生抵消交错磁通(垂直的贯穿磁通)的方向的磁通,可降低或者遮蔽通过磁路的磁通。因此,只有要通过磁通遮蔽部件79的磁通的一部分通过磁通遮蔽部件79(也存在不通过的情况)。
这样,在非通过纸张区域中,磁通遮蔽部件79在中央芯部73(迂回芯部)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或者遮蔽贯穿的磁通。因此,在非通过纸张区域中,与纸张T的各种尺寸对应地通过磁通遮蔽部件79降低或者遮蔽磁通。由此,在非通过纸张区域中,能够进一步抑制加热旋转体9a的温度过度地上升的情况。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例如,达到以下的效果。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包括:加热旋转体9a、加压辊9b、产生用于使加热旋转体9a发热的磁通的感应线圈71、以及磁性体芯部72,其中磁性体芯部72包括:迂回芯部78,其居里温度比加热旋转体9a使纸张T定影的定影温度时的温度高并且比加热旋转体9a变为其耐热温度的情况下的温度低;以及磁通遮蔽部件79,被配置为接近或者抵接于迂回芯部78并且被迂回芯部围绕其周围。
因此,在迂回芯部78的温度未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迂回芯部78能够引导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使加热旋转体9a高效地发热。另一方面,在迂回芯部78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迂回芯部78的引导磁通的功能消失。由此,磁通遮蔽部件79能够降低或者遮蔽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加热旋转体9a的温度过度地上升的情况。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磁通遮蔽部件79被配置在中央芯部73的内部。因此,能够抑制定影装置9的大型化。
另外,中央芯部73的加热旋转带93侧的端部被配置在接近加热旋转体9a的位置。而且,中央芯部73与拱形芯部74相比热容量小。因此,中央芯部73的温度容易追随加热旋转体9a的温度。由此,中央芯部73的温度在加热旋转体9a的温度上升的情况下追随加热旋转体9a的温度上升,高效地被升高到居里温度。因此,能够高效地抑制加热旋转体9a的温度过度地上升。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磁通遮蔽部件79被配置在中央芯部73内部的与最小非通过纸张区域903d对应的位置。因此,能够在各种尺寸的纸张T的非通过纸张区域中,抑制加热旋转体9a的温度过度地上升。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磁性体芯部72的居里温度被设定为加热旋转带93的温度变为定影装置9中的定影温度时的磁性体芯部72的温度以上。因此,在中央芯部73、拱形芯部74以及侧方芯部76的居里温度为定影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在预热时,在加热旋转体9a的温度达到定影温度之前,中央芯部73、拱形芯部74以及侧方芯部76的温度不会达到居里温度。由此,能够使加热旋转体9a的温度迅速地上升。因此,能够使加热旋转体9a的温度高效地上升到定影温度。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作为本发明的打印机1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实施方式。此外,在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中,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付以相同的符号而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
图5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定影装置9的各构成要素的截面图。图6是从纸张T的运送方向D1观察图5所示的定影装置9的图。图7A是用于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拱形芯部74未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通过拱形芯部74的磁通的截面图。图7B是用于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拱形芯部74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通过拱形芯部74的磁通的截面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主要存在以下不同点:取代将磁通遮蔽部件79配置在中央芯部73的内部,以及将迂回芯部78设置在中央芯部73的内部,而将磁通遮蔽部件79A配置在作为第二芯部的拱形芯部74的内部,以及将迂回芯部78A设置在拱形芯部74的内部。
如图5以及图6所示,磁通遮蔽部件79A被配置在加热旋转体9a的上方侧,并且被配置在相对于中央芯部73与加热旋转体9a相反的那侧。磁通遮蔽部件79A被配置在拱形芯部74的内部并接近或者抵接于迂回芯部78A。磁通遮蔽部件79A被配置为在拱形芯部74的内部被后述的迂回芯部78A围绕其周围。磁通遮蔽部件79A被配置在当迂回芯部78A不具有感应磁通的功能的情况下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的位置上。
磁通遮蔽部件79A是长方体形状。磁通遮蔽部件79A被与多个拱形芯部74相对应地设置多个。多个磁通遮蔽部件79A被配置在多个拱形芯部74的内部。磁通遮蔽部件79A被配置为在最小非通过纸张区域903d中在纸张宽度方向D2上并排。
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在拱形芯部74中具有迂回芯部78A。迂回芯部78A是在拱形芯部74中磁通遮蔽部件79A的外侧的周边的部分。换言之,迂回芯部78A是在拱形芯部74的内部避开磁通遮蔽部件79A并且强磁性材料连续的部分。
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在迂回芯部78A未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如图7A所示,由于迂回芯部78A的引导磁通的功能而通过迂回芯部78A。由此,加热旋转体9a发热到期望的温度。
另一方面,在迂回芯部78A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迂回芯部78A的导磁率下降,因此如图7B所示,迂回芯部78A的引导磁通的功能消失。由此,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不绕开磁通遮蔽部件79A。在迂回芯部78A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不向迂回芯部78A迂回的磁通通过磁通遮蔽部件79A。而且,磁通遮蔽部件79A降低或者遮蔽贯穿的磁通。由此,在非通过纸张区域中,能够抑制加热旋转体9a的温度过度地上升。这样,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能够达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作为本发明的打印机1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第三实施方式。此外,在对第三实施方式的说明中,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付以相同的符号,而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
图8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定影装置9的各构成要素的截面图。图9A是用于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的侧方芯部76未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通过侧方芯部76的磁通的截面图。图9B是用于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的侧方芯部76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通过侧方芯部76的磁通的截面图。
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主要存在以下不同点:取代将磁通遮蔽部件79配置在中央芯部73的内部,以及将迂回芯部78设置在中央芯部73的内部,而将磁通遮蔽部件79B配置在作为第一芯部的侧方芯部76的内部,以及将迂回芯部78B设置在侧方芯部76的内部。
如图8所示,磁通遮蔽部件79B被配置为在侧方芯部76的内部接近或者抵接于迂回芯部78B。磁通遮蔽部件79B被配置为在侧方芯部76的内部被后述的迂回芯部78B围绕其周围。磁通遮蔽部件79B被配置在当迂回芯部78B不具有感应磁通的功能的情况下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的位置上。
磁通遮蔽部件79B是长方体形状。磁通遮蔽部件79B被与一对侧方芯部76对应地隔着加热旋转体9a在纸张T的运送方向D1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设置一对。磁通遮蔽部件79B在纸张宽度方向D2上的长度与一对侧方芯部76大致相同。磁通遮蔽部件79在最小非通过纸张区域903d中在纸张宽度方向D2上延伸。
磁通遮蔽部件79B被配置在侧方芯部76的上部。磁通遮蔽部件79B的上表面抵接于拱形芯部的下表面。磁通遮蔽部件79B被配置为使得侧方芯部76的加热旋转体9a侧的部分成为迂回芯部78B。
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在侧方芯部76中形成迂回芯部78B。迂回芯部78B是在侧方芯部76中磁通遮蔽部件79B的加热旋转体9a侧的外侧的磁通遮蔽部件79B的周边的部分。换言之,迂回芯部78B是在侧方芯部76的内部避开磁通遮蔽部件79B并且强磁性材料连续的部分。
如图9A所示,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在迂回芯部78B未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由于迂回芯部78B的感应磁通的功能而通过迂回芯部78B。由此,加热旋转体9a发热到期望的温度。
另一方面,在迂回芯部78B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如图9B所示,迂回芯部78B的引导磁通的功能消失。由此,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不绕开磁通遮蔽部件79B。因此,不向迂回芯部78B迂回的磁通通过磁通遮蔽部件79A。而且,磁通遮蔽部件79B降低或者遮蔽贯穿的磁通。由此,能够抑制在非通过纸张区域中,加热旋转体9a的温度被过度地升高。这样,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能够达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以上,针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前述的实施方式而能够以各种的方式实施。例如,可以以图10A以及图10B所示的第一变形方式,或者以如图11A以及图11B所示的第二变形方式那样构成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中央芯部73以及磁通遮蔽部件79。图10A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变形方式的中央芯部73A未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通过中央芯部73A的磁通的截面图。图10B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变形方式的中央芯部73A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通过中央芯部73A的磁通的截面图。图11A是用于说明在第二变形方式的中央芯部73B未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通过中央芯部73B的磁通的截面图。图11B是用于说明在第二变形方式的中央芯部73B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通过中央芯部73B的磁通的截面图。
如图10A以及图10B所示的第一变形方式那样,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在中央芯部73A的内部,可以将磁通遮蔽部件79C配置得接近纸张T的运送方向D1的下游侧的端部。在中央芯部73A中的磁通遮蔽部件79C的周边形成迂回芯部78C。迂回芯部78C是避开磁通遮蔽部件79C并且强磁性材料连续的部分。
另外,如图11A以及图11B所示的第二变形方式那样,可以将中央芯部73B分割成上部件731以及下部件732这两个部件来构成,并且以通过上部件731以及下部件732夹着磁通遮蔽部件79D的方式来构成。在该情况下,因为能够将中央芯部73B分割从而夹着磁通遮蔽部件79D,所以制造变得容易。而且,可以在中央芯部73B的内部,在中央芯部73B和磁通遮蔽部件79D之间设置空间部733。在中央芯部73B中的磁通遮蔽部件79D以及空间部733的周边形成迂回芯部78D。迂回芯部78D是避开磁通遮蔽部件79D并且强磁性材料连续的部分。迂回芯部78D是在迂回芯部78D未达到居里温度的情况下,引导由感应线圈71产生的磁通并使其绕开磁通遮蔽部件79D以及空间部733的部分。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将磁通遮蔽部件79配置在磁性体芯部72中的与最小非通过纸张区域903d对应的位置上,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将磁通遮蔽部件79配置在磁性体芯部72中的与最大非通过纸张区域901d对应的位置上,还可以覆盖通过纸张区域以及非通过纸张区域的整体而配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除打印机以外,可以是复印机、传真、或者它们的复合机等。薄片状的被转印材料不限定为纸张,例如,可以是薄膜片。

Claims (5)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加热旋转体;
加压旋转体,所述加压旋转体被配置为与所述加热旋转体对置,并在所述加压旋转体与所述加热旋转体之间形成定影压印部;
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从所述加热旋转体的外表面离开预定距离并沿所述外表面配置,并且产生用于使所述加热旋转体发热的磁通;以及
磁性体芯部,所述磁性体芯部包括迂回芯部和磁通遮蔽部件,
所述定影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迂回芯部的居里温度比所述加热旋转体变为使被转印材料定影的定影温度时的所述迂回芯部的温度高,并且比所述加热旋转体变为其耐热温度的情况下的所述迂回芯部的温度低,
所述磁通遮蔽部件被配置为接近或者抵接于所述迂回芯部并被所述迂回芯部围绕其周围,
所述磁性体芯部包括第一芯部,所述第一芯部从所述加热旋转体的外表面离开预定距离并且不隔着所述感应线圈与所述加热旋转体的外表面对置,
所述磁通遮蔽部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芯部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磁性体芯部包括第二芯部,所述第二芯部隔着所述感应线圈与所述加热旋转体的外表面对置,
所述第一芯部被配置在比所述第二芯部更靠近所述加热旋转体的位置上。
3.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加热旋转体;
加压旋转体,所述加压旋转体被配置为与所述加热旋转体对置,并在所述加压旋转体与所述加热旋转体之间形成定影压印部;
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从所述加热旋转体的外表面离开预定距离并沿所述外表面配置,并且产生用于使所述加热旋转体发热的磁通;以及
磁性体芯部,
所述定影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磁性体芯部包括迂回芯部和磁通遮蔽部件,
所述迂回芯部的居里温度比所述加热旋转体变为使被转印材料定影的定影温度时的所述迂回芯部的温度高,并且比所述加热旋转体变为其耐热温度的情况下的所述迂回芯部的温度低,
所述磁通遮蔽部件被配置为接近或者抵接于所述迂回芯部并被所述迂回芯部围绕其周围,
所述磁性体芯部包括:
第一芯部,所述第一芯部从所述加热旋转体的外表面离开预定距离并且不隔着所述感应线圈与所述加热旋转体的外表面对置;以及
第二芯部,所述第二芯部隔着所述第一芯部和所述感应线圈与所述加热旋转体的外表面对置,
所述磁通遮蔽部件被配置在所述第二芯部的内部。
4.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加热旋转体;
加压旋转体,所述加压旋转体被配置为与所述加热旋转体对置,并在所述加压旋转体与所述加热旋转体之间形成定影压印部;
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从所述加热旋转体的外表面离开预定距离并沿所述外表面配置,并且产生用于使所述加热旋转体发热的磁通;以及
磁性体芯部,
所述定影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磁性体芯部包括迂回芯部和磁通遮蔽部件,
所述迂回芯部的居里温度比所述加热旋转体变为使被转印材料定影的定影温度时的所述迂回芯部的温度高,并且比所述加热旋转体变为其耐热温度的情况下的所述迂回芯部的温度低,
所述磁通遮蔽部件被配置为接近或者抵接于所述迂回芯部并被所述迂回芯部围绕其周围,
所述定影装置,包括:
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是被形成在所述加热旋转体的外表面,并且在被转印材料被运送到所述定影压印部的情况下所述被转印材料通过的区域;以及
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被形成在所述加热旋转体的外表面,并且从所述第一区域观察时作为与所述被转印材料的运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正交方向的外侧的区域,
所述磁通遮蔽部件被配置在所述磁性体芯部中的与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位置上。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载像体,在所述载像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器,所述显影器将形成在所述载像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转印部,所述转印部将形成在所述载像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转印材料上;以及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将被转印到所述被转印材料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被转印材料上。
CN201210205963.6A 2011-06-21 2012-06-14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415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37611A JP5396435B2 (ja) 2011-06-21 2011-06-21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37611 2011-06-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1528A CN102841528A (zh) 2012-12-26
CN102841528B true CN102841528B (zh) 2016-01-06

Family

ID=47361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596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41528B (zh) 2011-06-21 2012-06-14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67975B2 (zh)
JP (1) JP5396435B2 (zh)
CN (1) CN10284152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93960B2 (en) 2019-01-31 2022-04-05 Ingersoll-Rand Industrial U.S., Inc.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n impedance of loa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75648B2 (ja) * 2008-07-30 2013-04-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ITSA20080021A1 (it) * 2008-08-06 2010-02-06 Gerardo Acocella Metodo ed apparato per controllare un sistema di sospensione semi-attivo per motociclo
JP6136498B2 (ja) * 2013-04-12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0996419B (zh) * 2019-12-11 2022-09-16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感应加热装置和半导体加工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7797A (zh) * 2006-11-24 2008-05-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261485A (zh) * 2007-03-07 2008-09-10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定影方法
CN101382766A (zh) * 2007-08-31 2009-03-11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转动发热体、温度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66985B1 (en) * 2003-10-17 2012-03-21 Panasonic Corporation Fixing apparatus
JP2008122771A (ja) * 2006-11-14 2008-05-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49850A (ja) * 2007-03-29 2008-10-16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50972A (ja) 2007-12-19 2009-07-0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50840B2 (ja) * 2007-12-25 2012-10-1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23106B2 (ja) * 2008-02-20 2011-02-0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7797A (zh) * 2006-11-24 2008-05-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261485A (zh) * 2007-03-07 2008-09-10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定影方法
CN101382766A (zh) * 2007-08-31 2009-03-11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转动发热体、温度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93960B2 (en) 2019-01-31 2022-04-05 Ingersoll-Rand Industrial U.S., Inc.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n impedance of load
US11828779B2 (en) 2019-01-31 2023-11-28 Ingersoll-Rand Industrial U.S., Inc.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n impedance of loa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1528A (zh) 2012-12-26
JP2013003529A (ja) 2013-01-07
JP5396435B2 (ja) 2014-01-22
US8867975B2 (en) 2014-10-21
US20120328339A1 (en) 201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3643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69159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26137A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N103019077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470329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841528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55649B (zh)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334081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37693A (ja) 加熱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51627A (ja) 加熱装置
JP550415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26019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27478B2 (ja) 画像加熱装置
JP2005056595A (ja)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478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11144A (ja) 発熱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6853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830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08263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9273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21921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68283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48543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9360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42459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