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0520A - 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30520A CN102830520A CN2012103198072A CN201210319807A CN102830520A CN 102830520 A CN102830520 A CN 102830520A CN 2012103198072 A CN2012103198072 A CN 2012103198072A CN 201210319807 A CN201210319807 A CN 201210319807A CN 102830520 A CN102830520 A CN 1028305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panel
- signal lines
- signal line
- signal
- resist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1265 semifinished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00—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i.e. testing of parts without further processing to modify the parts as such;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1L22/10—Measuring as part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L22/14—Measuring as part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electrical parameters, e.g. resistance, deep-levels, CV, diffusions by electrical mea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70—Testing, e.g. accelerated lifetime t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组信号线路、一第二组信号线路及多个第一电阻元件。第一组信号线路包括沿一第一方向平行设置的多条第一信号线,其中这些第一信号线相互电性连接。第二组信号线路包括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的多条第二信号线,其中这些第二信号线跟这些第一信号线平行且交替设置。每一第二信号线至少连接一第一电阻元件,其中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小于60微米,且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之间的一电阻差介于30欧姆~30000欧姆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相邻信号线路调整为不同电气特性的显示面板及其半成品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平面显示器具有轻薄短小以及不占据空间等优点,因此平面显示器已成为目前市场的主流产品,其中平面显示器会配置有显示面板,以通过显示面板来显示影像。一般而言,显示面板在制造过程中以及出厂之前,会对显示面板进行电性检测以及点亮检测,以确保显示面板的质量。其中,电性检测在显示面板的线路完成即可进行,以确认所形成的线路是否有瑕疵。
在进行电性检测时,会将检测信号输入显示面板的线路中,并且量测各线路的电性变化,以判断线路是否有断路或短路的情况。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以及显示面板的分辨率的提高,显示面板的线路跟着增加,以致于线路的线宽与线距会缩小。然而,在线路的线距过短的情况下,检测装备无法准确地量测单线的电性变化,以致于无法正确地对显示面板的线路进行电性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其通过配置电阻元件来调整各信号线路的电气特性彼此不同,也即不同信号线路的电性变化会不同,借此可准确量测相邻线中单线的状态。
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区以及位于显示区之外的一周边区,且显示区包括多组排列的多个像素区。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组信号线路(circuit)、一第二组信号线路及多个第一电阻元件。第一组信号线路设置于显示区与周边区内,且包括沿一第一方向平行设置的多条第一信号线,其中这些第一信号线相互电性连接。第二组信号线路设置于显示区与周边区内,且包括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的多条第二信号线,其中这些第二信号线跟这些第一信号线平行且交替设置。这些第一电阻元件设置于周边区内,且每一第二信号线至少连接一第一电阻元件,其中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小于60微米(μm),且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之间的一电阻差介于30欧姆~30000欧姆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像素结构,配置于相应的这些像素区内。每一像素结构包括一显示元件及一主动元件。主动元件电性连接显示元件,且对应地电性连接这些第二信号线其中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元件包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组信号线路包括一电源线路(Power linecircuit)。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像素结构,配置于相应的这些像素区内。每一像素结构包括一主动元件及一透明像素电极。透明像素电极电性连接主动元件,且对应地电性连接这些第二信号线其中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一接垫与多个第二接垫,位于周边区内,并且分别电性连接这些第一信号线与这些第二信号线。
本发明也提出一种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适于对一显示面板的半成品进行电性检测。显示面板包括一基板、一第一组信号线路、一第二组信号线路及多个第一电阻元件。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以及位于显示区之外的一周边区,且显示区包括多组排列的多个像素区。第一组信号线路设置于显示区与周边区内,且第一组信号线路包括沿一第一方向平行设置的多条第一信号线,其中这些第一信号线相互电性连接。第二组信号线路设置于显示区与周边区内,且第二组信号线路包括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的多条第二信号线,其中这些第二信号线跟这些第一信号线平行且交替设置。这些第一电阻元件设置于周边区内,每一第二信号线至少连接一第一电阻元件,其中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小于60微米(μm),且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之间的一电阻差介于30欧姆~30000欧姆之间。检测方法包括:分别对第一组信号线路与第二组信号线路输入一第一检测信号与一第二检测信号;以及依序检测这些第二信号线的这些第二检测信号的电性变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分别输入第一检测信号与第二检测信号至第一组信号线路与第二组信号线路之前,还包括电性连接一外部电阻元件至每一第二信号线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像素结构,配置于相应的这些像素区内。检测方法还包括:借由多组信号线路来驱动这些像素结构;以及检测这些像素结构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之间的电阻差介于50欧姆~1000欧姆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之间的电阻差介于100欧姆~500欧姆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一第一桥接线,位于周边区内,用以电性连接这些第一信号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一第二桥接线,位于周边区内,且第一桥接线与第二桥接线分别位于显示区的相对两侧,其中第一桥接线电性连接每一第一信号线的一第一端,而第二桥接线电性连接每一第一信号线的一第二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二电阻元件,位于周边区内,并且分别串联相应的第二信号线,其中第一电阻元件与第二电阻元件分别电性连接第二信号线的相对两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实质上等于第二电阻元件的电阻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一第三组信号线路及多个第三电阻元件。第三组信号线路设置于显示区与周边区内,第三组信号线路包括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的多条第三信号线,其中这些第三信号线跟这些第一信号线平行且交替设置。这些第三电阻元件设置于周边区内,每一第三信号线至少连接第三电阻元件,其中第一信号线与第三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小于60微米(μm),且第一信号线路与第三信号线路之间的电阻差介于30欧姆~30000欧姆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路与第三信号线路之间的电阻差介于50欧姆~1000欧姆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路与第三信号线路之间的电阻差介于100欧姆~500欧姆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第四电阻元件,位于周边区内,并且分别串联相应的第三信号线,且第三电阻元件与第四电阻元件分别电性连接第三信号线的相对两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三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实质上等于第四电阻元件的电阻值。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半成品的部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半成品的部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半成品的部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半成品的部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半成品的部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半成品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半成品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10A及图10B分别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检测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母板 10:基板
100、100a、100b、100c:显示面板区域/显示面板
110:显示区 120:周边区
130:第一组信号线路 131、133、135、137:第一信号线
131a:第一端 131b:第二端
140:第二组信号线路 141、143、145、147:第二信号线
150:第三组信号线路 151、153、155、157:第三信号线
510:第四组信号线路 511、513、515、517:第四信号线
1010、1020、1030:波形 APX:像素区
BC1:第一桥接线 BC2:第二桥接线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LD1:有机电激发光元件 P11~P14:第一接垫
P21~P24:第二接垫 P31~P34:第三接垫
PE:透明像素电极 PX1、PX2:像素结构
R1:第一电阻元件 R2:第二电阻元件
R3:第三电阻元件 R4:第四电阻元件
R5:第五电阻元件 T1~T3:晶体管
VDD:电源线 VG:栅极线
VS:数据线 S810、S820、S910、S92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以及其半成品的部分示意图。请参照图1,一般而言,在制作显示面板时,母板1上会分为多个区块用于制作显示面板,每一个区块于切割后即对应为基板10。每一个基板10对应一个完整的显示面板(为了便于说明,以下以显示面板100来说明),并且在进行切割后(如图1中的虚线表示切割线),每一显示面板100仍保有基板10,也即基板10可以是显示面板100的基板。并且,在显示面板100完成装配封装之前,显示面板100仍属于半成品的阶段(也即为显示面板100的半成品)。以上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具有显示区110以及位于显示区110之外的周边区120,也即基板10具有显示区110及周边区120。并且,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组信号线路130、第二组信号线路140及多个第一电阻元件R1。显示面板100还可包括第三组信号线路150、第一桥接线BC1、多个第一接垫(如P11~P14)与多个第二接垫(如P21~P24)。
第一组信号线路(circuit)130设置于显示区110与周边区120内,并且第一组信号线路130包括沿第一方向D1平行设置的多条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其中这些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相互电性连接。第二组信号线路140设置于显示区110与周边区120内,并且第二组信号线路140包括沿第一方向D1平行设置的多条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其中这些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跟这些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平行且交替设置,并且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与相邻的第二信号线之间(如141、143、145、147)的间距小于60微米(μm)。
这些第一电阻元件R1设置于周边区120内,并且每一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连接至少一第一电阻元件R1,但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一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可连接多个第一电阻元件R1,且对应同一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的这些第一电阻元件R1可以为相互串联或相互并联,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一电阻元件R1电性连接相应的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的同一端,但在其它实施例中,这些第一电阻元件R1电性连接相应的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的两端的其中之一即可,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第三组信号线路140可设置于显示区110内,并且第三组信号线路150包括沿第二方向D2平行设置的多条第三信号线(如151、153、155、157),其中这些第三信号线(如151、153、155、157)与这些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这些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交错而在显示区110内形成多组排列的多个像素区APX。第三组信号线路140可选择性于第一组信号线路(circuit)130与第二组信号线路140测试之前制作,或是测试完毕后制作,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这些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可选择以位于周边区120或显示区110内第一桥接线BC1电性连接,或是选择以显示面板100外的电路装置连接,以使这些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的电气特性更一致。此外,周边区120内可选择性设置多个第一接垫(如P11~P14)与多个第二接垫(如P21~P24),并且分别电性连接这些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与这些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例如第一接垫P11电性连接第一信号线141,第二接垫P21电性连接第二信号线131。这些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与这些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可以通过电性耦合感应方式检测,或是通过上述的这些第一接垫(如P 11~P 14)与这些第二接垫(如P21~P24)电性接触检测。
由于每一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连接一第一电阻元件R1,因此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的电阻值会不同于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的电阻值,也即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与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之间会有一电阻差。例如第一信号线具有一第一电阻值,第二信号线与第一电阻元件具有一第二电阻值,第一电阻值与第二电阻值之间即会有前述的电阻差。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定第一电阻元件R1的电阻值,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与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之间的电阻差例如是可介于30欧姆~30000欧姆之间,但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与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之间的电阻差较佳是可介于50欧姆~1000欧姆之间。或者,可设定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与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之间的电阻差更佳是介于100欧姆~500欧姆之间,此可依据本领域技术人员而定,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由于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的电阻值不同于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的电阻值,因此在输入第一检测信号至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且输入第二检测信号至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后,从这些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所检测到的电性变化会与这些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的电性变化有显著的差异。例如,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在发生短路或断路所引起的电压准位的变化会不同于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在发生短路或断路所引起的电压准位的变化。其中,输入至这些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的第二检测信号的电性变化可逐条信号线依序检测,但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由于本发明的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跟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之间具有足够的电阻差,因此在检测时,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比较不会受到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的干扰,因此在检测时可以有较明显的检测信号。图10A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二信号线(如141)跟第一信号线(如131)之间具有足够的电阻差,图示检测时的检测信号,当第二信号线(如141)发生断路(open)时点A的检测信号,以及当第二信号线(如143)与邻近的第一信号线(如133)发生短路(short)时点B的检测信号。图10B为本发明的一比较例,第二信号线跟第一信号线之间没有电阻差,图示检测时的检测信号,当第二信号线发生断路时点A的检测信号,以及当第二信号线与邻近的第一信号线(如133)发生短路时点B的检测信号。其中,图10A与图10B的水平轴可以是标示扫描的方向。
在图10A与图10B中,波形1010为对应理想的检测信号,波形1020及1030分别为一实际量测到的检测信号。很明显地,如图10A的波形1020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跟相邻的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之间具有足够的电阻差,不论发生断路或是短路均有较明显的检测信号,因此上述的断路或短路的缺陷可以更轻易地检测出来,进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相对地,如图10B的波形1030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二信号线跟第一信号线之间没有电阻差,不论发生断路或是短路检测信号均比较不明显,容易发生误判或者是无检测信号的情况,造成上述的断路或短路的缺陷无法正常检测出来,因而造成产品的合格率无法提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以有机发光显示器为例,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可以为电源线(Power line),也即第一组信号线路130可包括一电源线路。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可以为栅极线,也即第二组信号线路140可包括一栅极线路。此时,第三信号线(如151、153、155、157)可以为数据线,也即第三组信号线路150可包括一数据线路。或者,第二组信号线路140第三组信号线路150可以互换,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可以为数据线,也即第二组信号线路140可包括一数据线路,此时第三信号线(如151、153、155、157)可以为栅极线,也即第三组信号线路150可包括一栅极线路。上述为举例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以液晶显示器为例,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可以为共通电压线(Common line),也即第一组信号线路130可包括一共通电压线路。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可以为栅极线,也即第二组信号线路140可包括一栅极线路。此时,第三信号线(如151、153、155、157)可以为数据线,也即第三组信号线路150可包括一数据线路。或者,第二组信号线路140第三组信号线路150可以互换,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可以为数据线,也即第二组信号线路140可包括一数据线路,此时第三信号线(如151、153、155、157)可以为栅极线,也即第三组信号线路150可包括一栅极线路。上述为举例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此外,若第三组信号线路150与第一组信号线路130的线距过近时,则可参照上述第一组信号线路130与第二组信号线路140的电路配置说明,利用配置电阻元件来区隔第三组信号线路150与第一组信号线路130的电气特性,在此则不再赘述。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半成品的部分示意图。请参照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a大致相同于显示面板100,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显示面板100a还包括第二桥接线BC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桥接线BC2位于周边区120内,并且第一桥接线BC1与第二桥接线BC2皆电性连接这些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但分别位于显示区110的相对两侧。换言之,第一桥接线BC1电性连接每一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的第一端(如131a),而第二桥接线BC2电性连接每一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的第二端(如131b)。借此,可提高这些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的电气特性的一致性。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半成品的部分示意图。请参照图1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b大致相同于显示面板100,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显示面板100b还包括多个第二电阻元件R2。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二电阻元件R2位于周边区120内,并且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二接垫(如P21~P24)串联相应的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换言之,每一第一电阻元件R1与相应的第二电阻元件R2分别电性连接同一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的相对两端。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考虑电阻电容负载的平衡,第一电阻元件R1的电阻值实质上可等于第二电阻元件R2的电阻值,以在显示面板100b的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为双端输入时,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两端所输入的驱动信号可以为相同。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阻元件R2位于周边区120内,但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电阻元件R2可位于显示面板100b外,并且在显示面板100b切割后,第二电阻元件R2可配置于显示面板100b外的辅助基板上,以平衡显示面板100b的电阻电容负载,其中辅助基板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印刷电路板(PCB)。
由于每一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串联相应的第一电阻元件R1及相应的第二电阻元件R2,因此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的电阻值会不同于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的电阻值,因此这些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所检测到的第一检测信号的电性变化会不同于这些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的第二检测信号的电性变化。
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半成品的部分示意图。请参照图3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对照图4所示结构与图3所示结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母板1上还包括多个第三电阻元件R3。这些第三电阻元件R3位于显示面板100b外,也即第三电阻元件R3相对于显示面板100b而言为外部电阻元件,并且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电阻元件R1串联相应的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并且,通过设定第三电阻元件R3的电阻值,可进一步区隔这些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的电气特性与这些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的电气特性。此外,这些第三电阻元件R3是位于显示面板100b外,因此在显示面板100b切割后,这些第三电阻元件R3不会影响至显示面板100b的电阻电容负载的平衡。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半成品的部分示意图。请参照图3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c大致相同于显示面板100b,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显示面板100c还包括一第四组信号线路510、多个第四电阻元件R4、多个第五电阻元件R5及多个第三接垫(如P31~P34)。第四组信号线路510设置于显示区110与周边区120内,并且第四组信号线路510包括沿第一方向平行D1设置的多条第四信号线(如511、513、515、517)。其中,这些第四信号线(如511、513、515、517)跟这些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平行且交替设置,并且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与相邻的第二信号线之间(如141、143、145、147)的间距小于60微米。
这些第四电阻元件R4设置于周边区120内,并且每一第四信号线(如511、513、515、517)连接一第四电阻元件R4,但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一第四信号线(如511、513、515、517)可连接多个第四电阻元件R4,且对应同一第四信号线(如511、513、515、517)的这些第四电阻元件R4可以为相互串联或相互并联,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五电阻元件R5位于周边区120内,并且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三接垫(如P31~P34)串联相应的第四信号线(如511、513、515、517),其中每一第三接垫(如P31~P34)电性连接相应的第四信号线(如511、513、515、517)。换言之,每一第四电阻元件R4与相应的第五电阻元件R5分别电性连接同一第四信号线(如511、513、515、517)的相对两端。并且,为了考虑电阻电容负载的平衡,第四电阻元件R4的电阻值实质上可等于第五电阻元件R5的电阻值,以在显示面板100c的第四信号线(如511、513、515、517)为双端输入时,两端的驱动信号可以为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电阻元件R5位于周边区120内,但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五电阻元件R5可位于显示面板100c外,并且在显示面板100c切割后,第五电阻元件R5可配置于显示面板100c外的辅助基板,以平衡显示面板100c的电阻电容负载,其中辅助基板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印刷电路板(PCB)。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定第四电阻元件R4及第五电阻元件R5的电阻值,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与第四信号线(如511、513、515、517)之间的电阻差可介于30欧姆~30000欧姆之间,但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与第四信号线(如511、513、515、517)之间的电阻差较佳是可介于50欧姆~1000欧姆之间。或者,可设定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与第四信号线(如511、513、515、517)之间的电阻差更佳是介于100欧姆~500欧姆之间,此可依据本领域技术人员而定,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四信号线(如511、513、515、517)的相对两端分别电性连接相应的第四电阻元件R4及第五电阻元件R5。但在不考虑电阻电容负载的平衡的情况下,可省略配置第五电阻元件R5,也即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一第四信号线(如511、513、515、517)可仅电性连接相应的第四电阻元件R4,并且可通过设定第四电阻元件R4的电阻值,使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与第四信号线(如511、513、515、517)之间形成电阻差。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的示意图。以有机发光显示器的显示面板为例,请参照图1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像素区APX配置有一像素结构PX1。每一像素结构PX1包括多个主动元件(在此以晶体管T1、T2为例)、电容C1及显示元件(在此以有机电激发光元件LD1为例)。晶体管T1的漏极接收相应的源极驱动电压VS,晶体管T1的栅极接收相应的栅极驱动电压VG。晶体管T2的漏极接收系统电压VDD,晶体管T2的栅极电性连接晶体管T1的源极。电容C1电性连接于晶体管T2的栅极与源极之间。有机电激发光元件LD1的阳极电性连接晶体管T2的源极,有机电激发光元件LD1的阴极电性连接接地电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可以为电源线VDD,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可以为栅极线VG,第三信号线(如151、153、155、157)可以为数据线VS。此时,数据线VS的驱动电压可通过相应的第三信号线(如151、153、155、157)来传送,也即晶体管T1的漏极对应地电性连接第三信号线(如151、153、155、157)的其中之一,栅极线VG的驱动电压可通过相应的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来传送,也即晶体管T1的栅极对应地电性连接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的其中之一。此外,在一变化实施例中,栅极线VG与数据线VS可以互换。
由于有机电激发光元件LD1的制造方式整合于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及第三信号线(如151、153、155、157)的制作中,因此在形成信号线(如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及第三信号线)时,可同时形成有机电激发光元件LD1。在本发明的一变化实施例中,在对信号线(如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及第三信号线)进行电性检测之后,可对有机电激发光元件LD1进行点亮检测。
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的示意图。以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面板为例,请参照图1及图7,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像素区APX配置有一像素结构PX2。每一像素结构PX2包括晶体管T3及透明像素电极PE。晶体管T3的漏极接收相应的源极驱动电压VS,晶体管T3的栅极接收相应的栅极驱动电压VG,晶体管T3的源极电性连接透明像素电极PE。并且,假设显示面板100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例,则透明像素电极PE的电压准位可决定液晶的转动角度,也即透明像素电极PE的电压准位可决定每一像素所显示的亮度,但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如131、133、135、137)可以为共通电压线Vcom(未图标),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可以为栅极线,第三信号线(如151、153、155、157)可以为数据线。此时,栅极线VG的驱动电压可通过相应的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来传送,也即晶体管T3的栅极对应地电性连接第二信号线(如141、143、145、147)的其中之一。数据线VS的驱动电压可通过相应的第三信号线(如151、153、155、157)来传送,也即晶体管T3的漏极对应地电性连接第三信号线(如151、153、155、157)的其中之一,并且当晶体管T3导通时,透明像素电极PE对应地电性连接至第三信号线(如151、153、155、157)的其中之一。此外,在一变化实施例中,栅极线VG与数据线VS可以互换。
依据上述,可汇整一显示面板的半成品的检测方法,以检测上述图1至图5的实施例所形成的显示面板。图8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半成品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8,在本实施例中,会分别对一第一组信号线路与一第二组信号线路输入一第一检测信号与一第二检测信号(步骤S810),其中第一组信号线路包括多条第二信号线。接着,依序检测这些第二信号线的这些第二检测信号的电性变化(步骤S820),以检测这些第二信号线的状态。
再者,依据图6实施例的说明,若显示元件与信号线路可同时形成,则可另外对信号线路及像素结构进行点亮检测。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半成品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8及图9,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半成品的检测方法还包括步骤S910及S920。在步骤S910中,会借由上述多组信号线路来驱动显示面板中的这些像素结构。在步骤S920中,会检测这些像素结构的状态。
其中,上述步骤S810、S820、S910及S920的顺序为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并且,上述步骤S810、S820、S910及S920的细节可参照图1至图7实施例的说明,在此则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及其半成品的检测方法,在第一组信号线路与第二组信号线路的线距过短或过近时,第二组信号线路的多条第二信号线可电性连接对应的第一电阻元件或电性连接对应的第一电阻元件及第二电阻元件,以使第一组信号线路的电气特性不同于第二组信号线路,因此可通过电气特性的不同区分量测的结果为对应第一组信号线路或第二组信号线路,借此可以更精准地检测出断路或短路缺陷,大幅地提高线路缺陷检测能力,进而大幅地提高产品合格率。并且,第一组信号线路的多条第一信号线可通过至少一桥接线电性连接,以致这些第一信号线的电气特性会更加一致。此外,在每一第二信号线的相对应端分别电性连接对应的第一电阻元件及第二电阻元件时,可平衡显示面板的电阻电容负载。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相关技术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多种变更及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当以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Claims (3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一显示区以及位于该显示区之外的一周边区,且该显示区包括多组排列的多个像素区,该显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组信号线路,设置于该显示区与该周边区内,该第一组信号线路包括沿一第一方向平行设置的多条第一信号线,且该些第一信号线相互电性连接;
一第二组信号线路,设置于该显示区与该周边区内,该第二组信号线路包括沿该第一方向平行设置的多条第二信号线,该些第二信号线跟该些第一信号线平行且交替设置;以及
多个第一电阻元件,设置于该周边区内,每一第二信号线至少连接该第一电阻元件,其中该第一信号线与该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小于60微米,且该第一信号线与该第二信号线之间的一电阻差介于30欧姆~30000欧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信号线与该第二信号线之间的该电阻差介于50欧姆~1000欧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信号线与该第二信号线之间的该电阻差介于100欧姆~500欧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像素结构,配置于相应的该些像素区内,其中每一像素结构包括:
一显示元件;以及
一主动元件,电性连接该显示元件,且对应地电性连接该些第二信号线其中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元件包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信号线路包括一电源线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像素结构,配置于相应的该些像素区内,其中每一像素结构包括:
一主动元件;以及
一透明像素电极,电性连接该主动元件,且对应地电性连接该些第二信号线其中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桥接线,位于该周边区内,用以电性连接该些第一信号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桥接线,位于该周边区内,且该第一桥接线与该第二桥接线分别位于该显示区的相对两侧,该第一桥接线电性连接每一第一信号线的一第一端,而该第二桥接线电性连接每一第一信号线的一第二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接垫与多个第二接垫,位于该周边区内,并且分别电性连接该些第一信号线与该些第二信号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电阻元件,分别串联相应的该第二信号线,且该第一电阻元件与该第二电阻元件分别电性连接该第二信号线的相对两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阻元件位于该周边区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实质上等于该第二电阻元件的电阻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三组信号线路,设置于该显示区与该周边区内,该第三组信号线路包括沿该第一方向平行设置的多条第三信号线,该些第三信号线跟该些第一信号线平行且交替设置;以及
多个第三电阻元件,设置于该周边区内,每一第三信号线至少连接该第三电阻元件,其中该第一信号线与该第三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小于60微米,且该第一信号线路与该第三信号线路之间的电阻差介于30欧姆~30000欧姆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信号线与该第三信号线之间的该电阻差介于50欧姆~1000欧姆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信号线与该第三信号线之间的该电阻差介于100欧姆~500欧姆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四电阻元件,分别串联相应的该第三信号线,且该第三电阻元件与该第四电阻元件分别电性连接该第三信号线的相对两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四电阻元件位于该周边区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实质上等于该第四电阻元件的电阻值。
20.一种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适于对一显示面板的半成品进行电性检测,该显示面板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以及位于该显示区之外的一周边区,且该显示区包括多组排列的多个像素区;
一第一组信号线路,设置于该显示区与该周边区内,该第一组信号线路包括沿一第一方向平行设置的多条第一信号线,且该些第一信号线相互电性连接;
一第二组信号线路,设置于该显示区与该周边区内,该第二组信号线路包括沿该第一方向平行设置的多条第二信号线,该些第二信号线跟该些第一信号线平行且交替设置;以及
多个第一电阻元件,设置于该周边区内,每一第二信号线至少连接该第一电阻元件,其中该第一信号线与该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小于60微米,且该第一信号线与该第二信号线之间的一电阻差介于30欧姆~30000欧姆之间;
该检测方法包括:
分别对该第一组信号线路与该第二组信号线路输入一第一检测信号与一第二检测信号;以及
依序检测该些第二信号线的该些第二检测信号的电性变化。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别输入该第一检测信号与该第二检测信号至该第一组信号线路与该第二组信号线路之前,还包括电性连接一外部电阻元件至每一第二信号线路。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像素结构,配置于相应的该些像素区内,该检测方法还包括:
借由该多组信号线路来驱动该些像素结构;以及
检测该些像素结构的状态。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信号线与该第二信号线之间的该电阻差介于50欧姆~1000欧姆之间。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信号线与该第二信号线之间的该电阻差介于100欧姆~500欧姆之间。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还包括一第一桥接线,位于该周边区内,用以电性连接该些第一信号线。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还包括一第二桥接线,位于该周边区内,且该第一桥接线与该第二桥接线分别位于该显示区的相对两侧,该第一桥接线电性连接每一第一信号线的一第一端,而该第二桥接线电性连接每一第一信号线的一第二端。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二电阻元件,位于该周边区内,并且分别串联相应的该第二信号线,且该第一电阻元件与该第二电阻元件分别电性连接该第二信号线的相对两端。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实质上等于该第二电阻元件的电阻值。
29.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还包括:
一第三组信号线路,设置于该显示区与该周边区内,该第三组信号线路包括沿该第一方向平行设置的多条第三信号线,该些第三信号线跟该些第一信号线平行且交替设置;以及
多个第三电阻元件,设置于该周边区内,每一第三信号线至少连接该第三电阻元件,其中该第一信号线与该第三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小于60微米,且该第一信号线路与该第三信号线路之间的电阻差介于30欧姆~30000欧姆之间。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信号线路与该第三信号线路之间的该电阻差介于50欧姆~1000欧姆之间。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信号线路与该第三信号线路之间的该电阻差介于100欧姆~500欧姆之间。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第四电阻元件,位于该周边区内,并且分别串联相应的该第三信号线,且该第三电阻元件与该第四电阻元件分别电性连接该第三信号线的相对两端。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实质上等于该第四电阻元件的电阻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23477A TWI470332B (zh) | 2012-06-29 | 2012-06-29 | 顯示面板及其檢測方法 |
TW101123477 | 2012-06-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30520A true CN102830520A (zh) | 2012-12-19 |
CN102830520B CN102830520B (zh) | 2015-08-05 |
Family
ID=47333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19807.2A Active CN102830520B (zh) | 2012-06-29 | 2012-08-31 | 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08111B1 (zh) |
CN (1) | CN102830520B (zh) |
TW (1) | TWI470332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13517A (zh) * | 2015-11-23 | 2016-04-20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可调整驱动信号的显示器及其调整方法 |
CN107085332A (zh) * | 2017-06-27 | 2017-08-2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8305589A (zh) * | 2016-12-28 | 2018-07-20 | 矽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的驱动模块及驱动方法 |
CN108648672A (zh) * | 2018-07-03 | 2018-10-1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探头模块及点灯测试系统 |
CN109188743A (zh) * | 2018-11-14 | 2019-01-11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86928B (zh) * | 2012-11-16 | 2015-06-01 | Au Optronics Corp | 顯示面板及其檢測方法 |
TWI552319B (zh) | 2014-05-23 | 2016-10-0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裝置 |
KR102379183B1 (ko) * | 2014-12-30 | 2022-03-25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평판 표시 패널 |
TWI762218B (zh) * | 2021-02-25 | 2022-04-2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驅動電路檢測系統 |
WO2024036636A1 (zh) * | 2022-08-19 | 2024-02-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基板和电子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62485A (ja) * | 1995-03-20 | 1996-10-11 | Nec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JPH09113923A (ja) * | 1995-10-23 | 1997-05-02 | Kyocera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H1039329A (ja) * | 1996-07-25 | 1998-02-13 | Advanced Display:Kk | 液晶表示装置のマトリクス型アレイ基板およびその製法 |
JPH10268273A (ja) * | 1997-03-24 | 1998-10-09 | Hitachi Ltd | 液晶表示基板 |
JPH1115015A (ja) * | 1997-06-20 | 1999-01-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液晶パネルとその検査方法 |
JP2003005219A (ja) * | 2001-06-27 | 2003-01-0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TWI352963B (en) * | 2006-11-08 | 2011-11-21 |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 Active device array substrate having electrostatic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68794A (ja) * | 1997-03-26 | 1998-10-09 | Sharp Corp | 表示パネル |
US6337722B1 (en) * | 1997-08-07 | 2002-01-08 | Lg.Philips Lcd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havin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evention circuitry |
TWI239403B (en) * | 2003-08-26 | 2005-09-11 |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 A combining detection circuit for a display panel |
TWI232946B (en) | 2004-03-15 | 2005-05-21 |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 Measuring method of the driving circuit |
TWI287685B (en) | 2006-08-31 | 2007-10-01 | Au Optronics Corp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and test method therefor |
TWI421568B (zh) | 2008-09-12 | 2014-01-01 | Au Optronics Corp | 主動陣列基板、液晶顯示面板及製造液晶顯示面板之方法 |
TW201020608A (en) | 2008-11-20 | 2010-06-01 |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its inspection circuit and inspection method |
TWI424236B (zh) * | 2010-04-01 | 2014-01-21 | Au Optronics Corp | 顯示面板 |
TWI421577B (zh) * | 2010-07-29 | 2014-01-01 | Au Optronics Corp | 液晶顯示面板 |
CN101969043B (zh) | 2010-08-25 | 2012-10-03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
TW201216235A (en) * | 2010-10-05 | 2012-04-16 | Au Optronics Corp | Pixel structure, pixel array and display panel |
TWI457674B (zh) * | 2011-04-13 | 2014-10-21 | Au Optronics Corp | 畫素陣列、畫素結構及畫素結構的驅動方法 |
-
2012
- 2012-06-29 TW TW101123477A patent/TWI470332B/zh active
- 2012-08-31 CN CN201210319807.2A patent/CN102830520B/zh active Active
- 2012-09-12 US US13/610,918 patent/US8508111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62485A (ja) * | 1995-03-20 | 1996-10-11 | Nec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JPH09113923A (ja) * | 1995-10-23 | 1997-05-02 | Kyocera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H1039329A (ja) * | 1996-07-25 | 1998-02-13 | Advanced Display:Kk | 液晶表示装置のマトリクス型アレイ基板およびその製法 |
JPH10268273A (ja) * | 1997-03-24 | 1998-10-09 | Hitachi Ltd | 液晶表示基板 |
JPH1115015A (ja) * | 1997-06-20 | 1999-01-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液晶パネルとその検査方法 |
JP2003005219A (ja) * | 2001-06-27 | 2003-01-0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TWI352963B (en) * | 2006-11-08 | 2011-11-21 |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 Active device array substrate having electrostatic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13517A (zh) * | 2015-11-23 | 2016-04-20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可调整驱动信号的显示器及其调整方法 |
CN105513517B (zh) * | 2015-11-23 | 2018-09-0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可调整驱动信号的显示器及其调整方法 |
CN108305589A (zh) * | 2016-12-28 | 2018-07-20 | 矽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的驱动模块及驱动方法 |
CN108305589B (zh) * | 2016-12-28 | 2022-12-30 | 矽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的驱动模块及驱动方法 |
CN107085332A (zh) * | 2017-06-27 | 2017-08-2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7085332B (zh) * | 2017-06-27 | 2020-05-2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8648672A (zh) * | 2018-07-03 | 2018-10-1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探头模块及点灯测试系统 |
CN109188743A (zh) * | 2018-11-14 | 2019-01-11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US11967259B2 (en) | 2018-11-14 | 2024-04-23 |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the display panel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30520B (zh) | 2015-08-05 |
TW201400958A (zh) | 2014-01-01 |
US8508111B1 (en) | 2013-08-13 |
TWI470332B (zh) | 2015-0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30520B (zh) | 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 | |
KR101934439B1 (ko) | 본딩 불량 검출이 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105741722B (zh) | 显示面板及其数据线检测方法 | |
US20050270059A1 (en) | Display apparatus and inspection method | |
CN100428003C (zh) | 液晶显示面板及测试其的探针 | |
JP6257192B2 (ja) | アレイ基板およびその検査方法なら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 |
CN102968946B (zh) | 显示面板的检测电路 | |
CN103309065B (zh) | 显示面板的测试线路及其测试方法 | |
CN104280908A (zh) | 一种检测电路和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2122478B (zh) | 显示器及其接合阻抗的检测系统以及检测方法 | |
KR102477989B1 (ko) | 표시 장치 및 본딩 저항 검사 방법 | |
CN101726877A (zh) | 平面显示面板及其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与点亮测试方法 | |
CN101515430B (zh) | 显示面板及其线路检查方法 | |
CN101846709A (zh) | 柔性电路板线路短路测试板及测试方法 | |
KR101416882B1 (ko) | 프로브 검사장치의 프로브 핀 컨텍 체크 시스템 | |
US9159259B2 (en) | Testing circuits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the testing method thereof | |
JP2012173598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102222274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JP6370057B2 (ja) | アレイ基板およびアレイ基板の検査方法 | |
JP5944121B2 (ja) | 回路基板検査装置および回路基板検査方法 | |
KR101600392B1 (ko) | 액정표시패널의 검사장치 및 검사방법 | |
CN203773185U (zh) | 阵列基板、液晶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9073695A (zh) | 基板的配线路径的检查方法及检查系统 | |
TWI610207B (zh) | 檢測方法 | |
KR20080009996A (ko) | 표시패널모듈용 검사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