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747512B - 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7512B
CN102747512B CN201210042213.1A CN201210042213A CN102747512B CN 102747512 B CN102747512 B CN 102747512B CN 201210042213 A CN201210042213 A CN 201210042213A CN 102747512 B CN102747512 B CN 1027475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nozzle
weft
nozzles
angle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422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47512A (zh
Inventor
北浩一
松山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dakom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47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7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47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75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03D47/3026Air supply systems
    • D03D47/3033Controlling the air supply
    • D03D47/304Controlling of the air supply to the auxiliary nozzl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03D47/3006Construction of the nozzles
    • D03D47/302Auxiliary nozz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方法和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对应织造状态精密地进行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的方法和装置。本发明的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方法,所述空气喷射式织机具有许多个副喷嘴和电磁开关阀,所述许多个副喷嘴沿着引纬路径配设,所述电磁开关阀是为了将压缩空气供给到副喷嘴而设置的多个电磁开关阀,且各自连接有1个以上副喷嘴,在所述多个电磁开关阀的每个,副喷嘴进行空气喷射,对纬纱进行引纬,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多个电磁开关阀中的至少1个,将与该电磁开关阀连接的所述1个以上副喷嘴中的至少1个作为1调整单位,由至少1个驱动器驱动,以相同角度量调整所述1调整单位所包含的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

Description

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一种空气喷射式织机中,特别是在具有沿着引纬路径配设的许多个副喷嘴,和为了向副喷嘴供给压缩空气而设置且各自连接有1个以上副喷嘴的多个电磁开关阀,在每个所述电磁开关阀,副喷嘴进行空气喷射,对纬纱进行引纬的空气喷射式织机中,用于调整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本申请中所谓的“喷射角度位置”是指,副喷嘴的轴线周围的空气喷射口相对于所述轴线的角度性位置,更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从上方看副喷嘴22,是连结所述轴线和空气喷射口(空气喷射口的中心)22a的直线相对于引纬方向形成的角度。
在空气喷射式织机中,除了射出纬纱的主喷嘴以外,沿着引纬路径配设有许多个副喷嘴。为了将压力空气供给到这些副喷嘴中,设置有多个电磁开关阀,在各电磁开关阀,通常连接有多个副喷嘴。在进行纬纱的引纬时,通过从主喷嘴喷射压力空气,使纬纱从主喷嘴被射出,朝着反供纱侧飞行,并且,随着上述电磁开关阀在预先设定的期间开或关,从副喷嘴中喷射压力空气,通过该从副喷嘴中喷射的压力空气,助推纬纱飞行。
在涉及的空气喷射式织机中,例如:随着换机等情况,为了使纬纱的飞行状态与变更后的织造条件相对应,有时需要调整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以往,该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操作一般是由操作人员手动操作。但是,由于该手动操作进行的调整操作是在每个副喷嘴进行机械性操作,因此非常费时费力。
于是,作为一种用于使上述的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操作变得容易,并且缩短所需时间的现有技术,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采用齿条小齿轮机构的技术。更具体地说,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现有技术是设置一个沿着引纬路径延长的齿条,且在该齿条机械性地连结各副喷嘴,并且,通过操作包含设置在齿条的供纱侧的小齿轮的转动机构,来使齿条朝供纱侧或反供纱侧运动,同时调整所有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
而且,专利文献1中还公开了,将所有的副喷嘴分为供纱侧和反供纱侧的2组,且设置沿着引纬路径的供纱侧和反供纱侧分别延长的2个齿条,通过由对应各齿条设置的转动机构操作各齿条,同时调整各组所包含的多个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3-15576号公报
但是,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在调整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时,只能同时且以相同的调整量调整所有副喷嘴或分为2组的供纱侧和反供纱侧的副喷嘴。因此,对于各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无法进行精密地调整。
由于只能通过手动操作进行调整,所以在织造中不能进行对应织造状态的各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另外,这里所谓的“织造状态”是指,纬纱的种类、织物组织、织机的旋转次数等的织造条件,或飞行的纬纱的前端到达引纬路径中的规定位置的时期,即到达时间等纬纱的飞行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出的,其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应织造状态对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进行精密调整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以下述空气喷射式织机为前提:具有多个副喷嘴和电磁开关阀,所述多个副喷嘴沿着引纬路径配设;所述电磁开关阀是为了将压缩空气供给到副喷嘴而设置的多个电磁开关阀,各自连接有1个以上副喷嘴,在每个所述电磁开关阀,副喷嘴进行空气喷射,对纬纱进行引纬。
所述空气喷射式织机中本发明的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方法的技术要点是,对于所述多个电磁开关阀中的至少1个,将与该电磁开关阀连接的所述1个以上副喷嘴中的至少1个作为1调整单位,由至少1个驱动器驱动,并以相同角度量调整所述1调整单位所包含的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
本发明的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装置,所述空气喷射式织机具有许多个副喷嘴和电磁开关阀,还具有通过检测传感器;所述许多个副喷嘴沿着引纬路径配设;所述电磁开关阀是为了将压缩空气供给到所述副喷嘴而设置的多个电磁开关阀,且各自连接有1个以上副喷嘴;所述通过检测传感器检测被引纬的纬纱的前端的通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喷射式织机中,以所述多个电磁开关阀中的至少1个的所述电磁开关阀作为对象,将与该对象的各所述电磁开关阀连接的所述副喷嘴中的至少1个设定为1调整单位,所述调整装置包括调整所述1调整单位所包含的所述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驱动器和控制装置,所述驱动器与所述1调整单位所包含的副喷嘴连结,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器的驱动,以相同角度量调整所述1调整单位所包含的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所述控制装置具有设定器、比较器以及驱动控制器;所述设定器设定关于纬纱的前端通过所述通过检测传感器的位置时的织机主轴的旋转角度的基准值;所述比较器对所述基准值和实际检测出纬纱时的所述旋转角度进行比较;作为该比较器的比较结果,当两者间产生偏差时,所述驱动控制器朝着消除该偏差的方向控制所述驱动器的驱动。
另外,根据所述的本发明的调整方法和调整装置,所述1调整单位是由与1个所述电磁开关阀连接的副喷嘴、且至少1个以上副喷嘴构成,所述1调整单位的副喷嘴的最少个数也可以是1个。
另一方面,作为所述调整方法,所述1调整单位还可以包含与1个所述电磁开关阀连接的多个副喷嘴。
同样,作为所述调整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也可具有驱动传递机构,所述驱动传递机构与作为所述1调整单位设定的连接在1个所述电磁开关阀的多个副喷嘴连结。
作为所述调整方法和调整装置,可以想到的有按照数据库中的预先设定,调整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情况。
因此,作为调整方法,预先设定数据库,所述数据库中包含为了在所述空气喷射式织机织造而能设定的与多个织造条件的各个对应的所述喷射角度位置,从所述数据库中选择与设定的织造条件对应的所述喷射角度位置,且基于该被选择的所述喷射角度位置驱动所述驱动器。
同样,作为所述调整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具有设定器和驱动控制器,所述设定器设定包含与为了织造而在织机中设定的多个织造条件的各个对应的所述喷射角度位置的数据库;所述驱动控制器从该设定器的数据库中选择与设定的织造条件对应的所述喷射角度位置,且基于该被选择的所述喷射角度位置控制所述驱动器的驱动。
而且,作为采用所述数据库的调整方法和调整装置,可以想到以下两种情况:在织机处于停止状态下进行调整的情况,和织机在织造中自动地进行调整的情况。
其中,前者是在织造准备阶段的初始设定中,对应由操作人员设定的织造条件调整所述喷射角度位置的情况,或在织造中途需要变更织造条件的设定值的情况下,以使织机停止的状态由操作人员进行设定值的变更时,随着该变更使所述喷射角度位置被调整的情况。
另一方面,后者是当所述空气喷射式织机是以在织造中自动变更织造条件的方式所设定的织机的情况下,对应该情况调整所述喷射角度位置,作为该调整方法,也可以是随着织造中的织造条件的转换,从所述数据库中选择与转换后的织造条件对应的所述喷射角度位置,并且,基于该被选择的所述喷射角度位置驱动所述驱动器。
同样,作为该调整装置,也可以是所述驱动控制器随着织造中织造条件的转换,从所述设定器的数据库中选择与转换后的织造条件对应的喷射角度位置。
特别是当所述空气喷射式织机为多色引纬织机,且所述织造条件是为了对纬纱种类不同的2种以上纬纱进行选择性引纬而设定的纬纱选择模式的情况下,作为此时的调整方法,也可在所述数据库中设定与被引纬的各纬纱分别对应的所述喷射角度位置,随着织造中纬纱的转换,基于与转换后的纬纱对应的所述喷射角度位置驱动所述驱动器。
同样,作为该调整装置,也可以对于所述设定器预先设定数据库,所述数据库中包含作为所述织造条件与被引纬的各纬纱分别对应的所述喷射角度位置,所述驱动控制器随着织造中纬纱的转换,从所述设定器的数据库中选择与转换后的纬纱对应的喷射角度位置。
在如上所述的调整方法和调整装置中,也可由传感器检测该调整是否正确地进行到设定的所述喷射角度位置,当所述喷射角度位置未成为设定值时,进行再调整。
具体地说,作为上述调整方法,也可检测所述喷射角度位置的变更后的所述喷射角度位置,并且,对其检测值和对应织造条件选择的所述喷射角度位置进行比较,当两者间产生偏差时,驱动所述驱动器,以消除该偏差。
同样,作为上述调整装置,也可以包括检测所述喷射角度位置的角度位置检测传感器,且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判别器,所述判别器对变更所述喷射角度位置后的所述角度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值和对应所述织造条件选择的所述喷射角度位置进行比较,所述驱动控制器基于所述判别器的比较结果,当被选择的所述喷射角度位置和所述角度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值之间产生偏差时,驱动所述驱动器,以消除该偏差。
本发明的调整方法和调整装置并不仅限于如上所述的对应织造条件的变更而变更所述喷射角度位置,还包含对应由传感器检测出的纬纱的飞行状态,调整所述喷射角度位置的情况。
作为该情况的调整方法,也可是所述空气喷射式织机包括检测被引纬的纬纱的前端通过的通过检测传感器,将基准值预先设定在设定器中,所述基准值是关于纬纱的前端通过所述通过检测传感器的位置时的织机主轴的旋转角度的值,对所述基准值和实际检测出纬纱时的所述旋转角度进行比较,当两者间产生偏差时,朝着消除该偏差的方向驱动所述驱动器。
同样,作为该情况的调整装置,空气喷射式织机也可包括所述通过检测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所述设定器、比较器以及驱动控制器;所述比较器对所述基准值和实际检测出纬纱时的所述旋转角度进行比较;作为该比较器的比较结果,当两者间产生偏差时,所述驱动控制器朝着消除该偏差的方向控制所述驱动器的驱动。
另外,这里所谓的“朝着消除偏差的方向驱动所述驱动器”是指,为了减少或消除所述偏差,驱动所述驱动器使副喷嘴转动,以使纬纱的前端通过所述通过检测传感器的位置的时间成为向基准值接近的纬纱的飞行状态。但是,该情况下驱动器的驱动量并不仅限于对应所述偏差,且通过1次驱动消除所述偏差,也可与偏差的方向对应,以预先设定的仅规定量驱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本发明,关于所述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将与电磁开关阀连接的副喷嘴中的1个以上副喷嘴作为1调整单位,以该单位驱动器能够调整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因此,能够对应织造状态进行精密地调整,实现与织造状态对应的最适合的引纬,能够提高织造性和织布的质量。
通过设置关于所述喷射角度位置的数据库,从所述数据库中选择与织造条件对应的所述喷射角度位置,且基于被选择的所述喷射角度位置驱动驱动器,以此在使织机停止状态下的织造条件的设定或随着变更进行的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中,操作人员仅设定织造所需的织造条件,就可对应地从所述数据库中选择与设定的织造条件对应的所述喷射角度位置,进行调整,因此,能够使操作人员的设定操作变得容易,并能够减轻调整操作所需的工序和时间。
在织造中变更织造条件(例如:用于对纬纱种类不同的2个以上纬纱进行选择性引纬的引纬模式)的空气喷射式织机中,随着该织造条件的变更,从所述数据库中选择与变更后的织造条件对应的所述喷射角度位置,基于该被选择的所述喷射角度位置驱动驱动器,自动调整所述喷射角度位置,因此,无须使织机停止,能够使所述喷射角度位置成为与织造中的各织造条件对应的最适合的喷射角度位置,在根据各织造条件进行的织造中能够进行最适合的引纬。
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检测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角度位置检测传感器,由所述角度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随着织造条件的变更被调整的所述喷射角度位置,且对其检测值和对应变更后的织造条件设定的喷射角度位置(设定值)进行比较,当两者间产生偏差时,驱动驱动器,以消除该偏差,能够使所述喷射角度位置确实地成为与织造条件对应的最适合的喷射角度位置。
通过设置检测纬纱的前端通过的通过检测传感器,对所述通过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值(实际检测出纬纱的时间的织机主轴的旋转角度)和关于纬纱的前端通过该传感器的位置的时间的织机主轴的旋转角度的基准值进行比较,当两者间产生偏差时,朝着消除该偏差的方向驱动驱动器,以此对应纬纱的飞行状态变更所述喷射角度位置,其结果,能够修正由于织造的进行或外界防碍等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纬纱的飞行状态,并能够保持适当的引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装置的主要部分和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装置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副喷嘴的结构和其支承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实施例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5(a)~(c)是通过驱动传递机构间接地驱动副喷嘴的结构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同时转动2个副喷嘴的结构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7是喷射角度位置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A-供纱体,B-供纱体,a-纬纱,b-纬纱,S1-纬纱选择信号,11-引纬装置,12-供纱体架,13-测长储纬装置,14-纱线卷绕臂,15-鼓筒,16-卡止销,17-操作器,21-主喷嘴,22-副喷嘴,22a-空气喷射口,22b-阶梯状部,23-弹力喷嘴,24-喷嘴架,25-筘架,26-轴承,31-纬纱探纬器,32-压力空气源,33-压力调整器,34-电磁开关阀,35-压力调整器,36-电磁开关阀,37-电磁开关阀,41-主轴,42-编码器,43-引纬控制装置,44-引纬控制部,45-纬纱选择信号发生部,46-输入·设定显示装置,51-DD电机(驱动器),51a-定子,51b-转子,61a-副喷嘴控制装置(控制装置),61b-副喷嘴控制装置(控制装置),61c-副喷嘴控制装置(控制装置),62-驱动控制器,63-设定器,64-判别器,65-比较器,71a-驱动传递机构,71b-驱动传递机构,71c-驱动传递机构,71d-驱动传递机构,72-小齿轮,73-齿条,74-AC电机(驱动器),75-小齿轮,76-蜗轮,77-蜗轮,78-齿槽。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作为本发明所适用的空气喷射式织机的一个例子,包括多色引纬装置的织机的主要部分。在图1中,表示了对2种纬纱(卷绕在供纱体A上的纬纱a、卷绕在供纱体B上的纬纱b)进行引纬的2色引纬装置11,该2色引纬装置11相当于本发明的多色引纬装置。
在图1的引纬装置11中,纬纱a和纬纱b是指,从各供纱体架12支承的供纱体A或B中被引出,导入例如鼓筒式测长储纬装置13的纱线卷绕臂14的内部,在呈静止状态的鼓筒15的外周面由卡止销16卡止的同时,通过纱线卷绕臂14的旋转运动被卷绕在鼓筒15的外周面上。以此,一次引纬所需长度的纬纱a和纬纱b被卷绕在鼓筒15的外周面上,并被储纬至纬纱引纬时。
测长储纬装置13(纱线卷绕臂14的旋转运动和卡止销16的进退运动)和引纬用主喷嘴21是由引纬控制装置43的引纬控制部44控制,基于引纬模式所规定的纬纱选择模式动作。
在引纬开始时间,与引纬控制部44选择的纬纱(图示例中的纬纱b)对应的卡止销16被操作器17驱动,从鼓筒15的外周面后退时,被卷绕在鼓筒15的外周的一次引纬所需长度的纬纱b在鼓筒15上呈可释放状态。接着,从鼓筒15被穿通到引纬用主喷嘴21中的纬纱b通过主喷嘴21进行的喷射动作,从鼓筒15上释放后被引纬。
与被选择的纬纱b对应的主喷嘴21在设定的引纬开始时间,开始将压力空气朝着经纱的开口喷射,并且,通过在设定的喷射期间持续喷射,将规定长度的纬纱b射出并引纬到开口内。通过该引纬动作,纬纱b沿着开口内的引纬路径飞行。另外,压力空气从压力空气源32被供给,由压力调整器33调整为适合引纬的空气压后,经电磁开关阀34被供给到主喷嘴21中。电磁开关阀34通过引纬控制部44的控制,基于引纬模式所规定的纬纱选择模式动作。
如上所述,图1的引纬装置11对应2色引纬,在3色以上引纬的情况下,供纱体、测长储纬装置13以及主喷嘴21等(除了后述的副喷嘴22、弹力喷嘴23、纬纱探纬器31)对应多色的数量(纬纱的根数)而设置,并通过引纬模式所规定的纬纱选择模式进行引纬动作。若是单色引纬,只需设置1个供纱体、1个测长储纬装置13以及1个主喷嘴21等。
在从主喷嘴21射出的纬纱b沿着开口内的引纬路径飞行的过程中,多个副喷嘴22将压力空气朝着引纬路径,即纬纱b的飞行方向接替地喷射,并且,将飞行中的纬纱b朝引纬方向助推。更具体地说,所述多个副喷嘴22沿着引纬路径间隔开地配置,而且,从供纱侧朝着反供纱侧,多个(图示例中为4个)一组与共用电磁开关阀36连接。这样,由与共用电磁开关阀36连接的多个副喷嘴22形成一个副喷嘴组。图中,副喷嘴组从最靠供纱侧开始,按顺序表示为G1、G2、G3······。
压力空气从压力空气源32被供给,由压力调整器35调整为适合的空气压后,经各电磁开关阀36被供给到各副喷嘴组的副喷嘴22中。在引纬时,各电磁开关阀36在引纬控制部44的控制下,在设定的喷射期间,将压力空气向对应的副喷嘴组的副喷嘴22供给,并且,使副喷嘴22喷射压力空气,将飞行中的纬纱b朝引纬方向助推。
当被助推的纬纱b的前端到达比位于最靠反供纱侧的副喷嘴22靠反供纱侧时,通过从弹力喷嘴23喷射压力空气,使纬纱b被赋予张力。由此,在比沿着引纬路径配置的副喷嘴(最靠反供纱侧的副喷嘴)22靠反供纱侧,间隔配置有弹力喷嘴23,而且,与副喷嘴22相同,在弹力喷嘴23连接有电磁开关阀37。
通过主喷嘴21、各副喷嘴组的副喷嘴22以及弹力喷嘴23的喷射动作,当纬纱b被正常引纬时,该纬纱b通过未图示的筘的打纬运动,在织布的织口被打纬,并被织入织布中,之后,在引纬侧被未图示的供纱刀切断,与主喷嘴21的内部的纬纱b分离。基于检测纬纱b到达的纬纱探纬器31输出的信号,由织机中未图示的主控制装置来判别引纬是否正常进行。图示例中的纬纱探纬器31配置在反供纱侧的未图示的经纱列的外侧(沿着引纬路径比弹力喷嘴23靠反供纱侧)。
为了检测主轴41的旋转角度,在主轴41连结有编码器42,编码器42产生织造中的主轴41的旋转角度的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到未图示的织机的主控制装置、和引纬控制装置43的引纬控制部44以及纬纱选择信号发生部45等中。
引纬控制装置43的纬纱选择信号发生部45基于来自编码器42的旋转角度把握织机的织造周期,并且,按照引纬模式所预先设定的纬纱选择模式,在每个织造周期选择纬纱(纬纱a或纬纱b),并在每个织造周期将与该选择的纬纱对应的纬纱选择信号S1输出到引纬控制部44中。引纬控制部44按照设定的控制值,在适当的旋转角度的基础上控制与被选择的纬纱对应的测长储纬装置13、主喷嘴21以及副喷嘴22等的动作,使其执行被选择的纬纱的引纬动作。
所述引纬控制装置43作为功能不同的模块的组合被构成。该引纬控制装置43也可组合由各模块构成的装置来实现,也可通过将规定的软件安装到计算机中,并使其执行该软件,来构成计算机的输入和输出机构、存储机构、运算控制机构以及软件协同动作的各模块,并通过这些模块的组合来实现。
为了对引纬控制装置43设定织造条件的数据等,输入·设定显示装置46与引纬控制装置43可通信地连接。
输入·设定显示装置46是显示装置,可构成为其显示画面的一部分兼作触摸屏式输入装置,通过对显示画面上的按钮进行触摸操作,可对各种数据进行输入设定、要求显示,或各种指示等。
在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装置11,除了上述的基本构成以外,还设有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装置。图示例中,如上所述的各副喷嘴组G1、G2、······由与对应的电磁开关阀36连接的4个副喷嘴22构成。另外,本实施例中,将所有的副喷嘴组作为调整对象的副喷嘴22所属的组,即成为调整对象的组,且将各副喷嘴组所包含的所有(4个)的副喷嘴22作为调整对象,将该各副喷嘴组的4个副喷嘴22设为1调整单位。所述调整装置作为驱动装置构成,所述驱动装置以相同角度量调整1调整单位所包含的所有的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
本实施例中,该驱动装置由设置在每1个副喷嘴22上的专用驱动器51,和作为控制装置的副喷嘴控制装置61a构成。作为驱动器51,采用了不使用齿轮等驱动传递机构而直接驱动驱动对象的直接型电机(以下称为“DD电机”)。副喷嘴控制装置61a的具体将在后记述,在每1调整单位,控制DD电机51的驱动,以相同角度量调整1调整单位所包含的所有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
而且,本实施例中,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是由所述驱动装置按照作为织造条件的纬纱选择模式,随着织造中的纬纱种类的转换而变更。
图2表示副喷嘴22和其支承结构。
副喷嘴22是笔直延长的中空的棒体,其基端开口且成为压力空气的供给口,其前端被封为袋状,且前端部的侧面形成有空气喷射口22a。该空气喷射口22a朝着与副喷嘴22的轴线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穿通。在比设有空气喷射口22a的前端部靠基端侧,各副喷嘴22朝着半径方向外侧形成为粗的阶梯状,在该粗的阶梯状部22b,由设置在每个副喷嘴22的专用喷嘴架24可转动地支承。通过使这样的专用喷嘴架24沿着引纬路径间隔开,并固定在筘架25,使各副喷嘴22沿着引纬路径配置。另外,在筘架25上支承有未图示的筘。
喷嘴架24中内置轴承26和DD电机51,所述轴承26可转动地支承副喷嘴22,所述DD电机51作为驱动源,使副喷嘴22转动。轴承26在喷嘴架24的内部与副喷嘴22同心地配置,内轮相对于副喷嘴22不可转动地被组装,且外轮相对于喷嘴架24不可转动地被组装。
DD电机51由定子51a和转子51b构成,所述定子51a在喷嘴架24的内部与副喷嘴22同心地配置,在外周面相对于喷嘴架24不可转动地被组装;所述转子51b与转子51a的内周面对向地设置,被固定在副喷嘴22的外周面上。因此,通过使转子51b转动驱动,来使副喷嘴22与转子51b一起转动,并以此使空气喷射口22a绕副喷嘴22的轴线转动,变更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各DD电机51与副喷嘴控制装置61a连接,从副喷嘴控制装置61a对定子51a供给励磁电流,使各DD电机51被转动驱动。
副喷嘴控制装置61a由驱动控制器62和设定器63构成。设定器63与输入·设定显示装置46可通信地连接。在设定器63中设定有数据库,该数据库是关于通过在该输入·设定显示装置46的输入操作被输入设定的各副喷嘴组的喷射角度位置,从输入·设定显示装置46被转送。该数据库中,以对应纬纱种类(纬纱a、纬纱b的各种)的形式设定有各副喷嘴组的喷射角度位置(具体地说,1调整单位的各副喷嘴组所包含的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
即该数据库中,以下述形式设定有例如:分别对应纬纱a、b,当被引纬的纬纱种类是纬纱a时,各副喷嘴组的喷射角度位置θ设为,副喷嘴组G1:θ=x1°、副喷嘴组G2:θ=x2°、副喷嘴组G3:θ=x3°······,当被引纬的纬纱种类是纬纱b时,副喷嘴组G1:θ=y1°、副喷嘴组G2:θ=y2°、副喷嘴组G3:θ=y3°······。
驱动控制器62与设定器63可通信地连接,且与引纬控制装置43的纬纱选择信号发生部45可通信地连接。在驱动控制器62连接有DD电机51。在织造中为了转换被引纬的纬纱而从纬纱选择信号发生部45在每个织造周期输出的纬纱选择信号S1也被输入到驱动控制器62中。以此,驱动控制器62从设定在设定器63的数据库中读取与来自纬纱选择信号发生部45的纬纱选择信号S1对应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设定值。接着,驱动控制器62按照从设定器63读取的设定值,对DD电机51供给励磁电流,驱动DD电机51。
上述的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装置采用下述步骤构成的方法调整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
(1)在织造准备阶段,由输入·设定显示装置46对设定器63设定上述内容的数据库。
(2)织造中,纬纱选择信号发生部45基于来自编码器42的主轴41的旋转角度(以下,称为“曲柄角度”)的信号,按照设定的纬纱选择模式,在每个织造周期将纬纱选择信号S1输出到引纬控制部44中。引纬控制部44基于纬纱选择信号S1,选择设定的多个引纬条件中的与被选择的纬纱对应的引纬条件,并按照该选择的引纬条件,驱动电磁开关阀34、36、37等,执行被选择的纬纱的引纬。另外,本实施例中,纬纱选择信号S1是在引纬结束后下一个织造周期开始(曲柄角度为0°)前(例如:曲柄角度为340°),从纬纱选择信号发生部45输出的。
(3)来自纬纱选择信号发生部45的纬纱选择信号S1,在每个织造周期还被输出到副喷嘴控制装置61a的驱动控制器62中。驱动控制器62随着纬纱选择信号S1的输入,从设定器63中读出与被选择的纬纱种类对应的各副喷嘴组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设定值。
(4)接着,驱动控制器62基于其读出的设定值,同时驱动对应的DD电机51,使各副喷嘴组的喷射角度位置(更具体地说,各副喷嘴组所包含的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成为所述设定值。具体地说,驱动控制器62计算现在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设定值与读出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设定值的角度差,对DD电机51的定子51a供给励磁电流,以使DD电机51的转子51b转动该角度差量的旋转角度,使DD电机51的转子51b、进而使副喷嘴22转动,将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变更为读出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设定值。
(5)通过DD电机51的转子51b的旋转驱动使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变更后,驱动控制器62将励磁电流作为保持电流的电平控制DD电机51的驱动,以保持变更后的喷射角度位置。
另外,根据上述(4)的由驱动控制器62进行的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的变更(驱动DD电机51)是在例如:纬纱选择信号S1发生后下一个织造周期的引纬开始时间之前结束。但是,由于纬纱选择信号S1是在每个织造周期被输出,因此,在对相同种类的纬纱连续引纬的纬纱选择模式时,会有被读出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设定值与上一次引纬相同的情况。该情况下,驱动控制器62判断所述角度差为零,并控制DD电机51的驱动,以使转子51b的旋转角度(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保持在现在的位置。
以上说明的一例的本发明的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装置中,上述实施例中,对应被引纬的纬纱种类变更喷射角度位置,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对应其他织造条件(织物组织、织机的旋转次数等)变更喷射角度位置。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例,在织造中同时进行多个织造条件转换的空气喷射式织机(例如:起绒织机)中,也可在每个可转换多个织造条件的织造模式变更喷射角度位置。该情况下,设定在数据库中的每个织造模式的喷射角度位置是考虑到所述的多个织造条件而设定的。
上述实施例中,随着纬纱选择信号S1的输入,驱动控制器62开始用于调整喷射角度位置的控制,喷射角度位置的变更是在下一个织造周期的引纬开始前结束,但是也可取代于此,以预先设定的曲柄角度变更喷射角度位置。该情况下,该曲柄角度(设定值)被设定在设定器63中,且来自编码器42的曲柄角度信号也被输出到驱动控制器62中(参照图1的虚线箭头),在曲柄角度到达设定在设定器中的设定值的时间,驱动控制器62开始用于调整喷射角度位置的控制,并调整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
在如上所述的驱动控制器62按照设定的曲柄角度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取代如上述实施例中同时变更成为调整对象的所有的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也可对应各副喷嘴22的喷射时间变更喷射角度位置。即,在如上述实施例的以副喷嘴组单位使多个副喷嘴组的副喷嘴22成为调整对象的情况下,由于各副喷嘴组的喷射开始时期不同,因此,也可对应各喷射开始时期,使调整时期不同。
而且,按照喷射角度位置的设定值在织造中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在调整了调整对象的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后进行检测,当调整后的喷射角度位置相对于设定的喷射角度位置产生位置偏移时,也可修正该位置偏移。另外,“产生位置偏移时”是指,由于外界防碍等影响造成控制问题、被经纱等其他部件卡住,或装置故障的原因,导致喷射角度位置未被调整至设定值,调整后的喷射角度位置和设定值之间产生偏差。
图3表示了能够修正上述位置偏移的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装置的副喷嘴控制装置61b,作为图1的实施例的副喷嘴控制装置61a的变形例。该调整装置中包括未图示的传感器(角度位置检测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各驱动器51或各副喷嘴22,检测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该副喷嘴控制装置61b除了具有图1的实施例中的副喷嘴控制装置61a的驱动控制器62、设定器63以外,还具有与上述角度位置检测传感器连接的判别器64。
该副喷嘴控制装置61b的判别器64还与驱动控制器62可通信地连接。在这样的副喷嘴控制装置61b中,在调整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后,该喷射角度位置由角度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出,该被检测出的喷射角度位置的检测值被输出到判别器64中。判别器64对所述检测值和从驱动控制器62中读出的设定值进行比较,并且,作为其比较结果,当两者间产生偏差时,将判别结果输出到驱动控制器62中。
更具体地说,采用以下步骤构成的方法,调整装置修正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的位置偏移。
(1)驱动控制器62在为调整喷射角度位置而转动驱动DD电机51之后,将从设定器63中读出的作为调整对象的各副喷嘴组的设定值(更具体地说,各副喷嘴组所包含的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设定值)输出到判别器64中。
(2)角度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并在DD电机51的转动驱动结束后的规定时间(例如:预先设定的曲柄角度),将表示其检测值的检测信号输出到判别器64中。
(3)判别器64在每个副喷嘴组对所述设定值和所述检测值进行比较,并且,当产生偏差(偏移)时,将表示该偏差量(旋转角度的偏移量)的偏差信号作为判别结果向驱动控制器62输出。当未产生偏移时,作为无偏差量(=0),将表示该偏差量=0的偏差信号输出到驱动控制器62中,或不将偏差信号输出到驱动控制器62中。
(4)当产生偏移时,驱动控制器62基于该偏差信号,对DD电机51的定子51a供给励磁电流,驱动DD电机51,以消除偏差量。更具体地说,使DD电机51的转子51b转动使偏差量=0的角度差量的旋转角度。
当未产生偏移时,驱动控制器62基于表示该偏差量=0的偏差信号,或基于无偏差信号的情况,控制DD电机51的驱动,使DD电机51的转子51b保持在现在的角度位置。
另外,在该图3的变形例中,上述记载中,对于各驱动器51或各副喷嘴22设置角度位置检测传感器,以检测各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基于各检测结果,进行关于修正对应的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的位置偏移的控制,但也可取代于此,将1调整单位所包含的多个副喷嘴22中的1个作为代表,设置角度位置检测传感器,以仅检测该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基于其检测结果,进行关于修正1调整单位所包含的所有副喷嘴22的上述位置偏移的控制。
图3的变形例中,在每次调整喷射角度位置时,判别是否产生位置偏移,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在每多次调整喷射角度位置时,判别是否产生位置偏移。
另外,上述说明的实施例中,随着织造条件的转换,在每个织造条件变更喷射角度位置,但也可取代于此,检测纬纱的飞行状态,并基于其检测结果变更喷射角度位置。
即,图1的实施例中,设想随着织造条件的转换,纬纱的飞行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并随着该织造条件的转换变更喷射角度位置。但是,即使从相同的供纱体(供纱体A、或供纱体B)释放并被引纬的纬纱中,由于随着织造的进行纬纱的释放阻力发生变化等原因,也可能产生纬纱的飞行状态的变化。因此,也可检测纬纱的飞行状态,并基于其检测结果调整喷射角度位置。另外,关于检测纬纱的飞行状态,若纬纱的飞行状态发生变化,则纬纱的前端通过引纬路径中的规定位置时的时间(曲柄角度)发生变化,因此,在引纬路径上(例如:中间的规定位置,或反供纱侧的规定位置)设置检测纬纱的前端通过(到达)的传感器,并根据该检测对飞行状态进行检测即可。
以下,基于图4对如上所述基于纬纱的飞行状态的检测结果调整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该实施例的调整装置除了副喷嘴控制装置以外,基本与图1的实施例相同,因此,图4中仅表示本实施例的副喷嘴控制装置61c,下面,以该副喷嘴控制装置61c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副喷嘴控制装置61c除了具有图1的实施例的副喷嘴控制装置61a的驱动控制器62、设定器63以外,还具有比较器65。该副喷嘴控制装置61c的比较器65与驱动控制器62、设定器63以及未图示的主控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
该实施例中,作为检测所述纬纱的前端通过(到达)的传感器(通过检测传感器),采用设置在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反供纱侧的经纱列外侧的纬纱探纬器(参照图1)31。该纬纱探纬器31(通过检测传感器)与所述主控制装置连接,检测被引纬的纬纱的前端到达该检测区域,并随着该检测结果将纬纱检测信号输出到所述主控制装置中。基于该纬纱检测信号,所述主控制装置计算纬纱的到达时间(实际的纬纱的到达时间(检测值)),将计算出的检测值输出到比较器65中。
另一方面,副喷嘴控制装置61c的设定器63中设定有目标的到达时间,即基准值,且设定有与该基准值和实际纬纱的到达时间(检测值)的偏差量对应的副喷嘴22的角度调整量。
副喷嘴控制装置61c的比较器65对应所述检测值的输入,从设定器63中读出所述基准值,并对所述检测值和所述基准值进行比较。作为其比较结果,当两者间产生偏差时,比较器65将表示该偏差量的偏差信号输出到驱动控制器62中。
更具体地说,采用以下步骤构成的方法,调整装置变更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
(1)通过检测传感器(纬纱探纬器31)检测出被引纬的纬纱的前端通过时,将表示该检测结果的检测信号输出到未图示的主控制装置中。
(2)主控制装置基于该检测信号,计算实际的纬纱的到达时间(检测值),并将计算出的检测值输出到比较器65中。
(3)比较器65对应检测值的输入,从设定器63中读出目标的到达时间(基准值),并对该读出的基准值和所述检测值进行比较。
(4)作为其比较结果,当所述基准值和所述检测值产生偏差时,比较器65将表示该偏差量的偏差信号输出到驱动控制器62中。当未产生偏差时,作为偏差量为无(=0),比较器65将表示该偏差量=0的偏差信号输出到驱动控制器62中,或不将该偏差信号输出到驱动控制器62中。
(5)当产生偏差时,驱动控制器62基于该偏差信号,朝着消除所述偏差的方向转动驱动DD电机51的转子51b,并变更喷射角度位置。具体地说,驱动控制器62从设定器63中读出与所述偏差量对应的角度调整量,并对DD电机51的定子51a供给励磁电流,并驱动DD电机51,以使DD电机51的转子51b转动该读出的角度调整量的旋转角度。
当未发生偏差时,驱动控制器62基于表示该偏差量=0的偏差信号,或基于没有偏差信号的情况,控制DD电机51的驱动,以使DD电机51的转子51b保持在现在的角度位置。
以上(1)~(5)的处理可在每次引纬时进行,也可以数次引纬后进行一次的进度定期地进行,还可在特别设定的时期进行。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的调整方法中,在设定器63中,将偏差量作为参数,设定与该偏差量对应的角度调整量,但也可将偏差量和调整前的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作为参数,设定与这些参数对应的角度调整量。例如:当所述偏差量为γ,调整前的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为θ1时,角度调整量为α,即使所述偏差量同样为γ,但调整前的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为θ2时,角度调整量为β。这样,喷射角度调整量的设定可更细致。
预先设定与偏差量对应的角度调整量,并对应计算出的偏差量驱动DD电机51,但也可取代于此,仅基于偏差方向调整仅规定的角度调整量。另外,这里所谓的偏差方向是指,相对于基准值的检测值的大小关系,是+(正)、-(负)的任意一种。该情况下,在设定器63中,取代所述的与偏差量对应的角度调整量,设定有仅规定的角度调整量。但是,设定在设定器63中的角度调整量也可对应偏差的方向(+、-)为不同的值。
具体地说,在所述(5)的控制中,当产生偏差时,驱动控制器62对应该偏差信号的输入,从设定器63中读出角度调整量,对DD电机51的定子51a供给励磁电流,并驱动DD电机51,以使DD电机51的转子51b朝着以偏差信号表示的与偏差方向对应的方向,转动读出的角度调整量的旋转角度。重复所述(1)~(4),和包含仅考虑偏差方向的本次对应(5)的处理,直到消除偏差为止。
上述说明中,在纬纱的前端到达设置在引纬路径的反供纱侧的纬纱探纬器31的配置位置的时间检测纬纱的飞行状态,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通过检测纬纱的前端到达纬纱宽度方向的引纬路径中间的规定位置(以下,称为“中间的规定位置”)的时间来进行。在该情况的检测中,取代反供纱侧的纬纱探纬器31,采用附设在测长储纬装置13的释放传感器、设置于中间的规定位置的专用传感器。
例如:在采用释放传感器的情况下,该释放传感器附设在图1的实施例中说明的测长储纬装置13,且检测卷绕在测长储纬装置13的鼓筒15上的纬纱每一卷的释放。更具体地说,在图1所示的测长储纬装置13的鼓筒15的外周面上,卷绕有一次引纬所需长度的纬纱,由卡止销16将纬纱卡止住。在引纬开始时,卡止销16从鼓筒15的外周面后退并解除纬纱的卡止,并且通过主喷嘴21进行喷射动作,以此使纬纱从鼓筒15上被释放,进行引纬。此时,释放传感器检测被释放的纬纱横穿释放传感器的传感器领域的次数,并将该信号向引纬控制装置43(引纬控制部44)等输出。以此,引纬控制装置43把握从鼓筒15上规定长度的纬纱被释放,并基于此情况,通过再次由卡止销16卡止纬纱,对规定长度的纬纱引纬。
在采用释放传感器的情况下,例如:若一次引纬所需长度的纬纱对于鼓筒15为4卷时,在实际的引纬中2卷量的纬纱被释放(检测)的时间相当于纬纱的前端部到达中间的规定位置。因此,基于来自释放传感器的信号,例如:主控制装置基于该曲柄角度计算该时间(检测值),并将该计算出的检测值输出到比较器65中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在设定器63中以曲柄角度设定有所述2卷量的纬纱被释放的时间的基准值,并且比较器65对所述基准值和所述检测值进行比较即可。
在采用专用传感器的情况下,以能够检测出纬纱的前端部的方式在中间的规定位置附近设置传感器,且在设定器63中以曲柄角度设定有纬纱的前端通过该传感器的位置的时间的基准值。基于来自该传感器的信号,与上述相同,例如主控制装置基于曲柄角度计算中间的规定位置的纬纱到达时间(检测值),比较器65对该检测值和所述基准值进行比较即可。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说明的实施例,还可以是如下的变形。
对于本发明作为前提的空气喷射式织机,所述实施例中,1个电磁开关阀36连接有多个(所述实施例中为4个)副喷嘴22,1个副喷嘴组由多个副喷嘴22构成,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在1个电磁开关阀36仅连接1个副喷嘴22。该情况下,虽然实际上未构成组,但也可以说,1个副喷嘴22相当于1个副喷嘴组。该情况下,1调整单位所包含的副喷嘴22的最多个数为1个。即,以1个单位进行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另外,在1个副喷嘴组由多个副喷嘴构成的情况下,其个数并不仅限于所述实施例的4个,也可以是3个以下,或5个以上。
所述实施例中,关于由与共用的电磁开关阀36连接的副喷嘴构成的副喷嘴组,是以所有的副喷嘴组作为所述调整对象的组,即,成为调整对象的副喷嘴22所属的组,调整各副喷嘴组所包含的所有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即,将织机上所有的副喷嘴22作为调整对象,但并不仅限于此,在本发明的调整装置中,将与至少1个电磁开关阀36连接的1个以上的副喷嘴作为调整对象即可。
例如:在以副喷嘴组单位设定1调整单位的情况下,由于位于最靠反供纱侧的副喷嘴组对于被引纬的纬纱的拉伸程度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也可将仅位于最靠反供纱侧的副喷嘴组,或包含该最靠反供纱侧的副喷嘴组的多个副喷嘴组,且数量比所有副喷嘴组少的副喷嘴组(例如:反供纱侧的3个副喷嘴组)作为调整对象的组,将成为该调整单位的各组所包含的副喷嘴22以副喷嘴组单位设为1调整单位。也可仅将位于最靠供纱侧的副喷嘴组、或仅将包含位于最靠供纱侧的副喷嘴组的多个副喷嘴组且数量比所有副喷嘴组少的副喷嘴组所包含的副喷嘴组22作为调整对象,而且,还可仅将位于织物宽度方向的中间的1个以上的副喷嘴组所包含的副喷嘴组22作为调整对象。
所述实施例中,在副喷嘴组是由多个副喷嘴22构成的空气喷射式织机中,1调整单位是由1个副喷嘴组所包含的所有副喷嘴组22构成,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将数量比构成1个副喷嘴组的多个副喷嘴22的总数少的副喷嘴22作为1调整单位。
例如:在构成1个副喷嘴组的副喷嘴22为4个的情况下,可将3个以下的多个副喷嘴22作为1调整单位,即使副喷嘴组是由多个副喷嘴22构成,也可仅将1个副喷嘴22作为1调整单位。
而且,所述实施例中,在将多个副喷嘴组作为调整对象的组的情况下,使作为调整对象的各副喷嘴组中的构成1调整单位的副喷嘴22的个数均为相同(4个),但并不仅限于此,对于一部分副喷嘴组,也可使与其他副喷嘴组构成1调整单位的副喷嘴22的个数不同。
所述实施例中,在1个副喷嘴组中,仅存在1个1调整单位,但并不仅限于此,在由多个副喷嘴22构成的副喷嘴组中,也可存在2个以上1调整单位。
例如:在由4个副喷嘴22构成的副喷嘴组中,也可以使供纱侧的2个和反供纱侧的2个分别作为1调整单位的模式,存在2个1调整单位。
所述实施例中,作为变更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的驱动装置的构成,采用了设置在每个副喷嘴22,并直接驱动副喷嘴22的DD电机51。但本发明的调整装置中的驱动装置并不仅限于此,也可采用驱动传递机构和通过驱动传递机构连结在副喷嘴22的其他驱动器(驱动电机或旋转式电磁铁等)74,间接驱动副喷嘴22。作为该情况下的驱动传递机构,有旋转齿轮、蜗轮、齿条小齿轮、带、链等,图5(a)~(c)中表示了具体的例子。
图5(a)中,表示了采用齿条小齿轮的驱动传递机构71a,和作为驱动器的AC电机74。将小齿轮72同心地固定在副喷嘴22的基端侧,并且,相对与该小齿轮72啮合的齿条73,使与AC电机74的输出轴同心地固定的小齿轮75与其啮合。通过驱动AC电机74,使副喷嘴22转动相当于AC电机74的输出轴的旋转量的量,并使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被调整。
图5(b)中,表示采用了蜗轮的驱动传递机构71b,和AC电机74。将蜗轮76同心地固定在副喷嘴22的基端侧,并相对该蜗轮76,使同心地固定在AC电机74的输出轴上的蜗轮77与其啮合。通过驱动AC电机74,使副喷嘴22转动相当于AC电机74的输出轴的旋转量的量,并使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被调整。
图5(c)中,也表示采用了蜗轮的驱动传递机构71c,和AC电机74。其与图5(b)所示的例是同样的构成,但取代蜗轮76,在副喷嘴22的基端侧的外周面上,形成与同心地固定在AC电机74的输出轴上的蜗轮77啮合的环形齿槽78。
以上实施例中,相对1个副喷嘴22设置1个驱动器(AC电机)74,但并不仅限于此,在1调整单位包含多个副喷嘴22的情况下,也可作为以下构成:由单独的驱动器74通过驱动传递机构驱动数量比1调整单位中的所有副喷嘴22少的多个副喷嘴22,或1调整单位中的所有副喷嘴22。
图6表示上述构成的一例。该图示的例中,驱动装置由单独的驱动器74驱动2个副喷嘴22、22,并由采用了齿条小齿轮的驱动传递机构71d和AC电机74构成。具体地说,在各副喷嘴22、22的基端侧分别同心地固定小齿轮72,并相对与该2个小齿轮72、72啮合的齿条73,使同心地固定在AC电机74的输出轴上的小齿轮75与其啮合。通过驱动AC电机74,使2个副喷嘴22、22同时转动相同角度量,并使2个副喷嘴22、22的喷射角度位置被调整。
所述实施例中,随着织造中(织机连续运转中)织造状态的变更,进行副喷嘴22、22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变更),但以上说明的采用了本发明的调整装置的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方法并不仅限于此,也可适用于在织造开始前的织造准备阶段或织造中途的织机停止状态下,进行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设定)的情况。该情况下,例如:在织造准备阶段,基于由操作人员设定的织造条件,自动设定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即可。在织造中途织机处于停止状态下,由操作人员变更了织造条件的设定时,也可随着该情况自动变更副喷嘴22的喷射角度位置。
另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所述实施例中记载的对2种纬纱进行引纬的空气喷射式织机,也可适用于对1种或3种以上的纬纱进行引纬的空气喷射式织机。

Claims (1)

1.一种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装置,所述空气喷射式织机具有许多个副喷嘴和电磁开关阀,还具有通过检测传感器;所述许多个副喷嘴沿着引纬路径配设;所述电磁开关阀是为了将压缩空气供给到所述副喷嘴而设置的多个电磁开关阀,且各自连接有1个以上副喷嘴;所述通过检测传感器检测被引纬的纬纱的前端的通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气喷射式织机中,以所述多个电磁开关阀中的至少1个的所述电磁开关阀作为对象,将与该对象的各所述电磁开关阀连接的所述副喷嘴中的至少1个设定为1调整单位,所述调整装置包括调整所述1调整单位所包含的所述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驱动装置,
该驱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驱动器和控制装置,所述驱动器与所述1调整单位所包含的副喷嘴连结,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器的驱动,以相同角度量调整所述1调整单位所包含的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设定器、比较器以及驱动控制器;所述设定器设定关于纬纱的前端通过所述通过检测传感器的位置时的织机主轴的旋转角度的基准值;所述比较器对所述基准值和实际检测出纬纱时的所述旋转角度进行比较;作为该比较器的比较结果,当两者间产生偏差时,所述驱动控制器朝着消除该偏差的方向控制所述驱动器的驱动。
CN201210042213.1A 2011-04-20 2012-02-22 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475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3893 2011-04-20
JP2011093893A JP2012224959A (ja) 2011-04-20 2011-04-20 空気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サブノズルの噴射角度位置の調整方法及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7512A CN102747512A (zh) 2012-10-24
CN102747512B true CN102747512B (zh) 2016-01-20

Family

ID=45808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4221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47512B (zh) 2011-04-20 2012-02-22 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514861A3 (zh)
JP (1) JP2012224959A (zh)
CN (1) CN1027475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91159B2 (ja) * 2012-11-16 2016-09-1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におけるサブノズルの配列選択装置
JP2014101594A (ja) * 2012-11-19 2014-06-05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条件設定装置
CN103757805B (zh) * 2014-01-28 2015-03-25 无锡精业丝普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引纬喷气织机用副喷嘴
CN104316018B (zh) * 2014-10-30 2017-03-15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喷口偏转角度检测装置
CN104499168B (zh) * 2014-12-19 2016-01-20 苏州盛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纬纱信号智能检测方法
JP6135731B2 (ja) * 2015-09-16 2017-05-3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における緯糸飛走状態監視方法
CN107254736B (zh) * 2017-07-26 2019-07-26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辅助喷嘴喷向角可调整的双层喷气接力引纬装置
JP7021896B2 (ja) * 2017-10-11 2022-02-17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緯糸飛走情報の設定方法
JP6969345B2 (ja) * 2017-12-15 2021-11-2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多色ウォータジェット織機による製織方法
CN110640541B (zh) * 2018-06-26 2021-07-30 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 喷淋冷却装置
CN109457371A (zh) * 2019-01-17 2019-03-12 王安俭 用于调节喷气织机中辅助喷嘴的喷射位置的设备及方法
JP7298537B2 (ja) * 2020-05-12 2023-06-2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のサブノズル噴射方向調整装置
CN114892324B (zh) * 2022-04-27 2023-07-25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喷气织布布面毛羽均匀度改善方法
EP4495307A1 (en) * 2023-07-18 2025-01-22 Picanol Fastening unit for a relay nozzl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4200A (zh) * 2009-08-19 2011-03-30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流体喷射式织机的引纬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83778U (zh) * 1976-12-14 1978-07-11
JPS5390663U (zh) * 1976-12-16 1978-07-25
NL7907050A (nl) * 1979-09-21 1981-03-24 Rueti Te Strake Bv Pneumatische weefmachine.
JPS58121385U (ja) * 1981-11-04 1983-08-1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空気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補助ノズルの噴射方向調整装置
JPS60143786U (ja) * 1984-03-03 1985-09-2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流体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補助ノズルの噴射角度調整装置
JPH0226959A (ja) * 1988-07-12 1990-01-29 Nissan Motor Co Ltd 空気噴射式織機の緯入れ制御方法
JPH0226958A (ja) * 1988-07-12 1990-01-29 Nissan Motor Co Ltd 空気噴射式織機の緯入れ方法
JP2671514B2 (ja) * 1989-07-26 1997-10-2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多色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入れ制御装置
JPH0525736A (ja) * 1991-07-10 1993-02-02 Tsudakoma Corp バルーンブレーカの回転制御装置
JPH06257034A (ja) * 1993-02-26 1994-09-13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入れ制御装置
JPH11152653A (ja) * 1997-11-21 1999-06-08 Tsudakoma Corp サブノズルの噴射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4200A (zh) * 2009-08-19 2011-03-30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流体喷射式织机的引纬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14861A2 (en) 2012-10-24
EP2514861A3 (en) 2016-09-21
CN102747512A (zh) 2012-10-24
JP2012224959A (ja) 201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7512B (zh) 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副喷嘴的喷射角度位置的调整装置
JP5836653B2 (ja) 空気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補助ノズルの噴射位置の調整方法及び装置
JP5592239B2 (ja) 空気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サブノズルの噴射期間設定方法
JP5544313B2 (ja) 空気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製織方法
JP2006070410A (ja) 織機における設定値の設定方法
JP6251581B2 (ja) 水噴射式織機用の緯入れ制御方法及び緯入れ制御装置
JP5154612B2 (ja) 織機の緯糸密度むら防止方法
EP3736363B1 (en) Weft insertion method and device in water jet loom
JP5826549B2 (ja) 織機における製織方法及び製織装置
JP2671508B2 (ja) 多色織機における織段発生防止方法
JP2014101593A (ja) 水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主軸の回転数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H0327155A (ja) 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織成条件設定方法
JP2013028870A (ja) 織機における製織方法及び製織装置
JP2005273076A (ja) 織機のスタート制御装置およびスタート制御方法
JP2015206137A (ja) 水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方法及び装置
JP5651310B2 (ja) 流体噴射式織機の緯入れ装置
JP2643124B2 (ja) ジエツ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織成条件設定方法
JP2003183950A (ja) 緯入れ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2544724B2 (ja) ジエツトル−ムにおける緯入れ方法
JP3387174B2 (ja) パイル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ミス検出方法
JP2006225796A (ja) 織機の緯糸密度むら防止方法
JP2011058147A (ja) タオル織機の緯入れ制御方法
JPH0586543A (ja) 流体噴射式織機
JPH0586541A (ja) 流体噴射式織機
JP2019196557A (ja) 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