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65501B - 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65501B CN102365501B CN200980158369.2A CN200980158369A CN102365501B CN 102365501 B CN102365501 B CN 102365501B CN 200980158369 A CN200980158369 A CN 200980158369A CN 102365501 B CN102365501 B CN 1023655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controller
- conditioning device
- air conditioning
- window mach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2224 diss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287680 Garcinia dulc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6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condens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系统,一台或多台制冷空调装置的热源单元(1)、一台第一中继单元(3a)以及一台或多台第二中继单元(3b、3c)通过制冷剂配管相连接,第二中继单元(3b、3c)与一台或多台室内单元(2a~2d)通过水配管相连接,其中,经由传送线分别仅在热源单元(1)与第一中继单元(3a)间、第一中继单元(3a)与第二中继单元(3b、3c)间、第二中继单元(3b、3c)与室内单元(2a~2d)间进行通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空调装置,特别是涉及具备制冷剂回路和水回路这两者的制冷空调装置的运转的稳定性的提高。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具备水回路和制冷剂回路的制冷装置、空调装置(以下称为制冷空调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装置中,广泛地进行在硬件上构成如下的所谓的互锁(interlock)电路:对具有压缩机的热源单元输入水回路的泵驱动信号,在没有输入时不使压缩机运转。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278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用传送线连接了热源单元、第一中继单元、第二中继单元、室内单元的制冷空调装置中,由于传送线与热源单元-第一中继单元-第二中继单元-室内单元多级连接,因此在硬件上的互锁方面存在包括距离的问题也在内的变得极其复杂的问题。
另外,在具有制冷剂回路和水回路这两者的系统中,当共用通信介质时,担心系统变得大型化,通信协议变得复杂,另外,地址配置、通信流量成为问题。
本发明是在热源单元、第一中继单元以及第二中继单元通过制冷剂配管相连接、第二中继单元与室内单元通过水配管相连接的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系统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如下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系统:通过仅在热源单元与第一中继单元间、第一中继单元与第二中继单元间、第二中继单元与室内单元间经由传送线进行通信,能够确保信息传递的稳定性。
同时,得到一种如下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系统:通过仅在热源单元与第一中继单元间、第一中继单元与第二中继单元间、第二中继单元与室内单元间进行通信,在起动/停止时通过通信来规定各单元间的动作顺序,从而不需要复杂的硬件上的互锁电路,能够抑制制冷剂·水回路的压力。
另外,能够在热源单元与第一中继单元间、第一中继单元与第二中继单元间、第二中继单元与室内单元间通过不同的介质·工具进行通信,能够提高产品结构的自由度。而且,得到如下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系统:通过使用各自最佳的通信介质·工具,能够实现质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能够提高地址配置的自由度,能够减少通信流量。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系统中,该制冷空调装置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至少1台制冷空调装置的热源单元、1台第一中继单元、以及至少1台第二中继单元,通过水配管连接所述第二中继单元与至少1台室内单元,其中,经由传送线仅在所述热源单元与所述第一中继单元间、所述第一中继单元与所述第二中继单元间、所述第二中继单元与所述室内单元间分别进行通信。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通过仅在热源单元与第一中继单元间、第一中继单元与第二中继单元间、第二中继单元与室内单元间进行信息的通信,具有如下效果:信息传递的过程变得简单,能够确保动作的稳定性。另外,不需要复杂的硬件上的互锁电路,能够抑制制冷剂回路、水回路的压力。
另外,通过将单元间的通信设为不同的介质·工具,能够提高产品结构的自由度。而且,通过使用各自最佳的介质·工具,具有如下效果:能够实现质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能够提高地址配置的自由度,能够减少通信流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制冷空调装置的单元间的通信处理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制冷空调装置的通信和动作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另一信息传递系统的例子的概要结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又一信息传递系统的例子的概要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热源单元(热源侧单元或室外单元);2a~2d:室内单元(利用侧单元);3a:第一中继单元;3b:第二中继单元;3c:第二中继单元;4a:制冷剂配管;4b:制冷剂配管;4c:制冷剂配管;5a:水配管;5b:水配管;5c:水配管;5d:水配管;7:传送线;8:传送线;9a:传送线;9b:传送线;9c:传送线;9d:传送线;10:传送线;11:热源单元控制器;21a~21d:室内单元控制器;22a~22d:远程控制器;31a:第一中继控制器;31b:第二中继控制器;31c:第二中继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系统的概要结构图。如图1所示,热源单元(热源侧单元或室外单元)1、第一中继单元3a、第二中继单元3b、3c通过制冷剂配管4a~4c相连接而构成一个制冷剂回路系统。
另外,第二中继单元3b和多个室内单元(利用侧单元)2a、2b通过水配管5a、5b相连接而构成一个水回路系统,第二中继单元3c和多个室内单元(利用侧单元)2c、2d通过水配管5c、5d相连接而构成一个水回路系统。
热源单元1具备压缩机、四通阀等阀回路以及室外侧热交换器等,将作为系统所需的热加载到制冷剂来进行供给。
第一中继单元3a具备气液分离器、阀回路等,将输送的制冷剂分离为高压气体、中压液体、低压气体这三种,并作为制冷用、取暖用的热源来进行供给。
第二中继单元3b、3c具备制冷剂-水热交换器、切换阀、水泵等,从制冷用制冷剂、取暖用制冷剂将所需的热传递到水,使蓄积了所需的热量的水在水回路中循环。
室内单元2a~2d具备室内侧热交换器,从在水回路中循环的水将热量进行热交换传递到室内空气。
热源单元1是由热源单元控制器11来进行控制,第一中继单元3a是由第一中继控制器31a来进行控制。另外,第二中继单元3b、3c是分别由第二中继控制器31b、31c来进行控制,室内单元2a~2d是分别由室内单元控制器21a~21d来进行控制。
热源单元控制器11与第一中继控制器31a通过传送线7以能够相互传递信息的方式直接连接。第一中继控制器31a与第二中继控制器31b、31c通过传送线8以能够相互传递信息的方式直接连接。第二中继控制器31b、31c与室内单元控制器21a~21d通过传送线10以能够相互传递信息的方式直接连接。而且,室内单元控制器21a~21d分别与远程控制器22a~22d通过传送线9a~9d以能够相互传递信息的方式直接连接。此外,设上述传送线包含有线、无线中的任意概念。
设热源单元控制器11、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第二中继控制器31b、31c、室内单元控制器21a~21d、远程控制器22a~22d分别被附加唯一地址,通过手动设定或自动判别处理在系统起动时掌握有通信对象的地址。
图2是示出图1的制冷空调装置的各单元间的通信处理的方式的图。热源单元控制器11仅与第一中继控制器31a进行通信。第一中继控制器31a将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的运转/停止指令信息发送到热源单元控制器11,热源单元控制器11将热源单元控制器11的运转/停止状态信息发送到第一中继控制器31a。有时运转/停止指令信息中还包含取暖/制冷等的运转模式等的信息(以下相同)。另外,它们的通信中有定期地发送接收的情况、变化时发送接收的情况。
另外,热源单元控制器11将热源单元控制器11的能够运转/不能运转信息发送到第一中继控制器31a。不能运转信息是在由于热源机的主电源的降低、温度、压力传感器输入值的异常等而不能运转的情况等下被设定。
第一中继控制器31a仅与热源单元控制器11和第二中继控制器31b、31c进行通信。第二中继控制器31b、31c将第二中继控制器31a、31b的运转/停止指令信息发送到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第一中继控制器31a将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的运转/停止状态信息发送到第二中继控制器31b、31c。另外,第一中继控制器31a将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的能够运转/不能运转信息发送到第二中继控制器31b、31c。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的不能运转信息中包含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的主电源降低、温度、压力传感器输入值的异常等的情况和从热源单元控制器11接收到不能运转信息的情况。
第二中继控制器31b仅与第一中继控制器31a和室内单元控制器21a、21b进行通信。室内单元控制器21a、21b将室内单元控制器21a、21b的运转/停止指令信息发送到第二中继控制器31b,第二中继控制器31b将第二中继控制器31b的运转/停止状态信息发送到室内单元控制器21a、21b。
另外,第二中继控制器31b将第二中继控制器31b的能够运转/不能运转信息发送到室内单元控制器21a、21b。第二中继控制器31b的不能运转信息中包含第二中继控制器31b的主电源降低、温度、压力传感器输入值的异常等的情况和从第一中继控制器31a接收到不能运转信息的情况。
同样地,第二中继控制器31c仅与第一中继控制器31a和室内单元控制器21c、21d进行通信。
室内单元控制器21a仅与第二中继控制器31b和远程控制器22a进行通信。远程控制器22a将远程控制器22a的运转/停止等的设定信息发送到室内单元控制器21a,室内单元控制器21a将室内单元控制器21a的运转/停止信息发送到远程控制器22a。另外,室内单元控制器21a将室内单元控制器21a的能够运转/不能运转信息发送到远程控制器22a。此外,室内单元控制器21b、21c、21d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动作。
图3是表示热源单元控制器11、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第二中继控制器31b、31c、室内单元控制器21a~21d的动作中的从停止向运转变化时和从运转向停止变化时的通信·动作的处理的流程图。在图3中,步骤100至步骤113表示热源单元控制器11的处理,步骤120至步骤132表示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的处理,步骤140至步骤154表示第二中继控制器31b、31c的处理,步骤160至步骤172表示室内单元控制器21a~21d的处理。
(1)压缩机起动时的通信
根据图3,说明制冷空调装置的压缩机起动时的通信内容。说明从所有的室内单元2a~2d停止的状态起操作远程控制器22a来制冷空调装置开始运转的情况下的通信。首先,操作者操作远程控制器22a,进行运转模式、设定温度、风向、风速等的设定。远程控制器22a将所设定的信息通过传送线9a发送到室内单元控制器21a。
室内单元控制器21a实施步骤160至步骤172的处理。首先,在步骤161中,新接收通信,进行接收到的通信的解析处理。此处接收的通信是经由与第二中继控制器31b连接的传送线10的来自第二中继控制器31b的能够运转/不能运转信息、第二中继控制器31b的运转/停止状态信息、经由与远程控制器22a连接的传送线9a的来自远程控制器22a的运转/停止指令信息。
在解析处理实施后,在步骤162中,根据来自第二中继控制器31b的能够运转/不能运转信息、以及室内单元2a自身的电源状态、温度、压力传感器输入值等,判断室内单元2a是否能够运转,并进入步骤163。来自第二中继控制器31b的能够运转/不能运转信息中包含第二中继控制器31b、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热源单元控制器11中的某一个无法运转的情况。
在步骤163中,判断是否进行从停止向运转的变化,在进行变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64,在不进行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66。设该情况是从远程控制器22a接收到运转指令、从第二中继控制器31b接收到能够运转信息、室内单元2a自身也能够运转的情况,因此进入步骤164。
在步骤164中,进行运转指令、运转状态信息的更新,进入步骤165。在此,将室内单元控制器21a的运转指令信息、运转状态信息设为运转。
在步骤165中,使室内单元2a中的水回路的阀等进行动作,进入步骤166。在步骤166中,判断是否进行从运转向停止的变化,在进行变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67,在不进行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71。由于该情况下不进行变化,因此进入步骤171。在步骤171中,进行传感器输入的取入、致动器控制等的通常的处理,进入步骤172。在步骤172中,进行新发送通信的处理。在此,由于室内单元2a的运转指令信息、运转状态信息从停止变化为运转,因此将运转信息经由传送线10发送到第二中继控制器31b。
室内单元控制器21a在无法开始运转的情况下将不能信息返送给远程控制器22a。远程控制器22a在接收到不能信息的情况下,将显示内容变更为停止显示、或准备中显示、或错误显示等。另外,在处于不能运转的状态的情况下,不将由远程控制器22a设定的运转信息发送到第二中继控制器31b,由此能够抑制通信量的增加。
接着说明第二中继控制器31b的动作。第二中继控制器31b实施步骤140至步骤154的处理。首先,在步骤141中,进行新接收到的通信的解析处理。此处接收的通信是经由与第一中继控制器31a连接的传送线8的来自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的能够运转/不能运转信息、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的运转/停止状态信息、经由与室内单元控制器21a连接的传送线10的来自室内单元控制器21a、21b的运转/停止指令信息。
在解析处理实施后,在步骤142中,根据来自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的能够运转/不能运转信息、以及第二中继控制器31b自身的电源状态、温度、压力传感器输入值等,判断第二中继单元3b是否能够运转,进入步骤143。来自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的能够运转/不能运转信息中包含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热源单元控制器11中的某一个无法运转的情况。
在步骤143中,判断是否进行从停止向运转的变化,在进行变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44,在不进行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47。设该情况是从室内单元控制器21a接收到运转指令、从第一中继控制器31a接收到能够运转信息、第二中继单元3b自身也能够运转的情况,因此进入步骤144。在步骤144中,进行运转指令信息、运转状态信息的更新,进入步骤145。在此,将第二中继控制器31b的运转指令信息、运转状态信息设为运转。
在步骤145中,使第二中继单元3b中的水回路的阀等进行动作,使泵起动。之后,进入步骤146。在步骤146中,使第二中继单元3b中的制冷剂回路的阀等进行动作,进入步骤147。
在步骤147中,判断是否进行从运转向停止的变化,在进行变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48,在不进行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53。该情况是设为不变化而进入步骤153。在步骤153中,进行传感器输入的取入,致动器控制等的通常的处理,进入步骤154。在步骤154中进行新发送通信的处理。在此,由于第二中继单元3b的运转指令信息、运转状态信息从停止变化为运转,因此将运转信息经由传送线8发送到第一中继控制器31a。
接着说明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的动作。第一中继控制器31a实施步骤120至步骤132的处理。首先,在步骤121中,进行新接收到的通信的解析处理。此处接收的通信是经由与热源单元控制器11连接的传送线7的来自热源单元控制器11的能够运转/不能运转信息、热源单元控制器11的运转/停止状态信息、经由与第二中继控制器31b连接的传送线8的来自第二中继控制器31b的运转/停止指令信息。
在解析处理实施后,在步骤122中,根据来自热源单元控制器11的能够运转/不能运转信息、以及第一中继控制器31a自身的电源状态、温度、压力传感器输入值等,判断第一中继单元3a是否能够运转,进入步骤123。
在步骤123中,判断是否进行从停止向运转的变化,在进行变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24,在不进行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26。设该情况是从第二中继控制器31b接收到运转指令、从热源单元控制器11接收到能够运转信息、第一中继单元3a自身也能够运转的情况,因此进入步骤124。在步骤124中进行运转指令信息、运转状态信息的更新,进入步骤125。在此,将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的运转指令信息、运转状态信息设为运转。
在步骤125中,使第1中继单元3a中的制冷剂回路的阀等进行动作,进入步骤126。在步骤126中,判断是否进行从运转向停止的变化,在进行变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27,在不进行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31。由于该情况下不进行变化,因此进入步骤131。在步骤131中,进行传感器输入的取入、致动器控制等的通常的处理,进入步骤132。在步骤132中进行新发送通信的处理。在此,由于第一中继单元3a的运转指令信息、运转状态信息从停止变化为运转,因此将运转信息经由传送线7发送到热源单元控制器11。
接着说明热源单元控制器11的动作。热源单元控制器11实施步骤100至步骤113的处理。首先,在步骤101中,进行新接收到的通信的解析处理。此处接收的通信是经由与第一中继控制器31a连接的传送线7的来自第二中继控制器31b的运转/停止指令信息。
在解析处理实施后,在步骤102中根据热源单元控制器11自身的电源状态、温度、压力传感器输入值等,判断热源单元1是否能够运转,进入步骤103。
在步骤103中,判断是否进行从停止向运转的变化,在进行变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04,在不进行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07。设该情况是从第一中继控制器31a接收到运转指令、热源单元1自身也能够运转的情况,因此进入步骤104。在步骤104中进行运转指令信息、运转状态信息的更新,进入步骤105。在此,将热源单元控制器11的运转指令信息、运转状态信息设为运转。
在步骤105中,使热源单元1中的制冷剂回路的阀等进行动作,进入步骤106。在步骤106中,起动热源单元1中的压缩机,进入步骤107。在步骤107中,判断是否进行从运转向停止的变化,在进行变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08,在不进行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12。由于该情况下不进行变化,因此进入步骤112。在步骤112中,进行传感器输入的取入、致动器控制等的通常的处理,进入步骤113。在步骤113中进行新发送通信的处理。
(2)压缩机停止时的通信
接着,说明制冷空调装置的压缩机停止时的通信内容。说明从只有室内单元中的室内单元2a进行运转的状态起操作远程控制器22a来停止运转的情况下的通信。首先,操作者操作远程控制器22a,进行运转停止的操作。远程控制器22a将停止信息经由传送线9a发送到室内单元控制器21a,将显示变更为停止显示。
室内单元控制器21a在步骤161中进行新接收到的通信的解析处理。在解析处理实施后,在步骤162中判断室内单元2a是否能够运转,进入步骤163。
在步骤163中,判断是否进行从停止向运转的变化,在进行变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64,在不进行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66。该情况下进入步骤166。在步骤166中,判断是否进行从运转向停止的变化,在进行变更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67,在不进行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71。该情况下进入步骤167。
在步骤167中进行运转指令信息的更新,进入步骤168。在此,将室内单元控制器21a的运转指令状态设为停止。在步骤168中,判断第二中继控制器31b的运转状态是否为停止,在停止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69,在不是停止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71。由于该情况下不是停止,因此进入步骤171。在步骤171中,进行传感器输入的取入、致动器控制等的通常的处理,进入步骤172。在步骤172中进行新发送通信的处理。在此,由于室内单元2a的运转指令信息从运转变化为停止,因此将运转信息经由传送线10发送到第二中继控制器31b。
室内单元控制器21a由于运转指令信息是停止但运转状态信息仍为运转,因此在处于从运转向停止的变化中的状态下,反复进行该处理直到第二中继控制器31b的运转状态变为停止。
接着说明第二中继控制器31b的动作。第二中继控制器31b在步骤141中进行新接收到的通信的解析处理。在解析处理实施后,在步骤142中判断第二中继单元3b是否能够运转,进入步骤143。在步骤143中,判断是否进行从停止向运转的变化,在进行变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44,在不进行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47。该情况下进入步骤147。
在步骤147中,判断是否进行从运转向停止的变化,在进行变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48,在不进行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53。该情况下进入步骤148。此时,如果其它室内单元(本例中是2b)处于正在运转的状态,则即使室内单元2a变为停止,第二中继控制器3b的运转信息也不会变为停止,因此不会进行从运转向停止的变化。
在步骤148中进行运转指令信息的更新,进入步骤149。在此,将第二中继控制器31b的运转指令信息设为停止。在步骤149中,判断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的运转状态是否为停止,在停止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50,在不是停止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53。由于该情况下不是停止,因此进入步骤153。在步骤153中,进行传感器输入的取入、致动器控制等的通常的处理,进入步骤154。在步骤154中进行新发送通信的处理。在此,由于第二中继单元3b的运转指令信息从运转变化为停止,因此将运转信息经由传送线8发送到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第二中继控制器31b由于运转指令信息是停止但运转状态信息仍为运转,因此在从运转向停止的变化状态下,反复进行该处理直到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的运转状态变为停止。
接着说明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的动作。第一中继控制器31a在步骤121中进行新接收到的通信的解析处理。在解析处理实施后,在步骤122中判断第一中继单元3a是否能够运转,进入步骤123。在步骤123中,判断是否进行从停止向运转的变化,在进行变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24,在不进行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26。该情况下进入步骤126。
在步骤126中,判断是否进行从运转向停止的变化,在进行变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27,在不进行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31。该情况下进入步骤127。此时,如果其它第二中继控制器(本例中是31c)处于运转状态,则即使第二中继控制器31b变为停止,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的运转信息也不会变为停止,因此不会进行从运转向停止的变化。
在步骤127中进行运转指令信息的更新,进入步骤128。在此,将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的运转指令信息设为停止。在步骤128中,判断热源单元控制器11的运转状态是否为停止,在停止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29,在不是停止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31。由于该情况下不是停止,因此进入步骤131。在步骤131中,进行传感器输入的取入、致动器控制等的通常的处理,进入步骤132。在步骤132中进行新发送通信的处理。在此,由于第一中继单元3a的运转指令信息从运转变化为停止,因此将运转信息通过传送线7发送到热源单元控制器11。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由于运转指令信息是停止但运转状态信息仍为运转,因此在从运转向停止的变化状态下,反复进行该处理直到热源单元控制器11的运转状态变为停止。
接着说明热源控制器11的动作。热源控制器11在步骤101中进行新接收到的通信的解析处理。在解析处理实施后,在步骤102中判断热源单元1是否能够运转,进入步骤103。在步骤103中,判断是否进行从停止向运转的变化,在进行变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04,在不进行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07。该情况下进入步骤107。
在步骤107中,判断是否进行从运转向停止的变化,在进行变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08,在不进行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12。该情况下进入步骤108。在步骤108中进行运转指令信息的更新,进入步骤109。在此将热源单元控制器11的运转指令信息设为停止。在步骤109中,使热源单元1中的压缩机停止,进入步骤110。在步骤110中,使热源单元1中的制冷剂回路的阀等进行动作,进入步骤111。在步骤111中,进行运转状态信息的更新,进入步骤112。在此将热源单元控制器11的运转状态信息设为停止。在步骤112中,进行传感器输入的取入、致动器控制等的通常的处理,进入步骤113。在步骤113中进行新发送通信的处理。在此,由于热源单元1的运转指令信息、运转状态信息从运转变化为停止,因此将运转信息经由传送线7发送到第一中继控制器31a。
通过由第一中继控制器31a接收该通信(发送),第一中继控制器31a在步骤128中判断为热源单元控制器11处于停止,进入步骤129。在步骤129中使第1中继单元3a中的制冷剂回路的阀等进行动作,进入步骤130。在步骤130中,进行运转状态信息的更新,进入步骤131。在此将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的运转状态信息设为停止。之后,在步骤132中将第一中继控制器31a的运转状态信息发送到第二中继控制器31b。
通过由第二中继控制器31b接收该通信(发送),第二中继控制器31b在步骤149中判断为第一中继控制器31a处于停止,进入步骤150。在步骤150中使第二中继单元3b中的制冷剂回路的阀等进行动作,进入步骤151。在步骤151中,进行第二中继单元3b中的水回路的泵停止,使水回路的阀等进行动作,进入步骤152。在步骤152中进行运转状态信息的更新,进入步骤153。在此将第二中继控制器31b的运转状态信息设为停止。之后,在步骤154中将第二中继控制器31b的运转状态信息发送到室内单元控制器21a。
通过由室内单元控制器21a接收该通信(发送),室内单元控制器21a在步骤168中判断为第二中继控制器31b处于停止,进入步骤169。在步骤169中使室内单元21a中的水回路的阀等进行动作,进入步骤170。在步骤170中进行运转状态信息的更新,进入步骤171。在此将室内单元控制器21a的运转状态信息设为停止。之后,在步骤172中将室内单元控制器21a的运转状态信息发送到远程控制器22a。
在压缩机的起动过程中泵不动作的情况下,由于水不流动,因此水温急剧变化,与此相应地压缩机的高压压力急剧上升或低压急剧降低,有可能导致异常停止。但是,在本发明的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方法中,即使在发生了因暂时的噪声、流量增加导致的通信失败的情况下,也在压缩机的起动前泵必然起动着,必然能够在压缩机停止后使泵停止。因此,能够确保信息传递的稳定性,能够不使用硬件上的互锁。另外,通过用不同的介质·工具(包括硬件和软件)进行各单元间的通信,还能够提高产品结构的自由度。并且,通过使用各自最佳的介质·工具,能够实现质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能够提高地址配置的自由度,能够减少通信流量。
实施方式2
图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装置的结构。在图4所示的制冷空调装置中,热源主单元(室外主单元)1a、热源副单元(室外副单元)1b、1c、第一中继单元3a、第二中继单元3b、3c通过制冷剂配管4a、4b、4c、4d、4e相连接而构成一个制冷剂回路系统。此外,也可以设为不具有热源副单元的结构。
另外,第二中继单元3b和多个室内单元(利用侧单元)2a、2b通过水配管5a、5b相连接而构成一个水回路系统,第二中继单元3c和多个室内单元(利用侧单元)2c、2d通过水配管5c、5d相连接而构成一个水回路系统。
热源单元1a、1b、1c具备压缩机、四通阀等阀回路以及室外侧热交换器等,将作为系统所需的热加载到制冷剂来进行供给。
第一中继单元3a具备气液分离器、阀回路等,将输送的制冷剂分离为高压气体、中压液体、低压气体这三种,并作为制冷用、取暖用的热源进行供给。
第二中继单元3b、3c具备制冷剂-水热交换器、切换阀、水泵等,从制冷用制冷剂、取暖用制冷剂将所需的热传递到水,使蓄积了所需的热量的水在水回路中循环。
室内单元2a~2d具备室内侧热交换器,从循环的水将热量进行热交换传递到室内空气。
热源单元1a、1b、1c是分别由热源单元控制器11a、11b、11c进行控制,第一中继单元3a是由第一中继控制器31a进行控制。第二中继单元3b、3c是分别由第二中继控制器31b、31c进行控制。室内单元2a~2d是分别由室内单元控制器21a~21d进行控制。热源单元控制器11a、11b、11c与第一中继控制器31a通过传送线7以能够相互传递信息的方式直接连接。第一中继控制器31a与第二中继控制器31b、31c通过传送线8以能够相互传递信息的方式直接连接。第二中继控制器31b、31c与室内单元控制器21a~21d通过传送线10以能够相互传递信息的方式直接连接。另外,室内单元控制器21a~21d分别与远程控制器22a~22d通过传送线9a~9d以能够相互传递信息的方式直接连接。
图5是示出存在多个图4所示的制冷空调装置的系统的情况下的信息传递系统(通信系统)的图。某制冷剂系统的热源单元主控制器11a与另一制冷剂系统的热源单元主控制器11d通过传送线15相连接,传送线15上还连接有用于集中管理制冷空调装置的集中控制器51。
此外,以单点划线的框示出各个制冷剂系统(通过制冷剂配管、水配管连接的单元)。
在以往的制冷空调装置中,一般的情况是传送线7、8、10、12、13、14全部都由相同的工具·介质构成,还存在传送线9a~9h也通过与这些相同的工具·介质连接的情况。
作为这样将所有的传送线设为相同的工具·介质的结构的优点,有各个控制器只要装备一个发送接收电路即可、配线工程容易。但是,近年来由于系统的大规模化、功能的高度化,在这种系统中发生通信流量的增加、地址空间的占有的问题。关于通信流量,由于在同一总线上存在大量的控制器,因此通信流量与控制器台数成比例地增大。另外,为了在同一总线上进行通信,各个控制器需要持有不同的自己地址。例如在图5的系统的情况下,需要29个地址,但是在实际的制冷空调装置中,一般一个制冷剂系统的室内机台数更多。因此,实际通过集中控制器进行运转/停止、设定变更等的管理对象是室内机,但由于热源单元、中继单元的数量多,因此发生占有地址空间、连接台数受限的问题。
另外,在将所有的传送线设为相同的工具·介质的传送方式中,所有的控制器能够相互进行通信,另一方面,由于能够从多个不同的控制器接收不同的指令,因此需要构建用于避免产生控制的竞争、不匹配的通信协议。
图6是示出与图5同样地存在多个图4所示的制冷空调装置的情况下的信息传递系统(通信系统)的图,在此,示出了将传送线8、13由与其它传送线不同的工具·介质(包括软件、硬件)构成的情况下的例子。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能够将热源单元侧的通信总线与室内单元侧的通信总线分离。由此,能够大幅减少各个通信总线的通信流量。而且,关于占有的地址空间,在本例中热源单元侧为9个而室内单元侧为20个。在此,即使在热源单元侧和室内单元侧设定相同的地址,由于在热源单元侧是与第一中继控制器31a之间进行通信,在室内单元侧是与第二中继控制器31b、31c之间进行通信,因此作为系统也能够无问题地进行识别。因此,等效于增加能够设定的地址,能够应对控制器台数的增加,能够提高地址配置的自由度。另外,通过分离通信总线,还具有如下效果:通过限定能够通信的控制器,能够简化控制算法和通信协议。
此外,在图6中对热源单元主控制器11a、11d配置用于连接多个制冷剂系统的传送线15,对其连接集中控制器51,但是也可以对第一中继控制器31a、31d、或第二中继控制器31b、31c、31e、31f、或室内单元控制器21a~21h连接用于连接多个制冷剂系统的传送线和集中控制器。在连接到室内单元控制器的情况下,不需要将传送线连接至室外的热源单元,因此具有如下优点:缩短用于连接多个制冷剂系统的传送线的长度。另外,在连接到第一中继控制器或第二中继控制器的情况下也具有相同的优点,与此同时通过连接到与室内单元、热源单元不同的工具·介质的传送线,还具有如下效果:能够提高地址配置的自由度,能够减少通信流量。
关于图6,记载了在第一中继控制器与第二中继控制器之间使用与其它部分不同的通信介质。但是,针对第二中继控制器与第一中继控制器进行通信的情况以及第二中继控制器与室内机控制器进行通信的情况,通过采用不同的通信工具、介质(包括软件、硬件),还能够分离为热源单元控制器-第一中继控制器-第二中继控制器、以及第二中继控制器-室内单元控制器这两种不同的传送介质。这是所谓的网关方式,例如如果只有第二中继控制器实施传送的转换,则即使上述两种传送介质在物理上是相同的方式,作为系统也能够分离为两种,因此结构简单。
另外,这样各控制器具有固有的地址,用专用的通信工具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来构建系统,因此虽然控制器变为专用品,但是各副系统中只有控制器为专用品,结构部分还可以采用通用品。特别是,室内机是空气-水热交换器,基本上成为热交换器与鼓风机的组合,因此设计上的限制少,利用者的选择范围变大,从该意义上来讲设为能够分离控制器部和结构部是有效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信息传递系统能够利用于在热源侧具备制冷剂回路而在利用侧具备与上述制冷剂回路进行热交换的水回路的制冷装置、空调装置。
Claims (7)
1.一种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系统,该制冷空调装置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由热源单元控制器控制并且具备室外侧热交换器的至少1台制冷空调装置的热源单元、由第一中继控制器控制并且具备来自所述热源单元的制冷剂所通过的气液分离器的1台第一中继单元、以及由第二中继控制器控制并且具备来自所述第一中继单元的制冷剂所通过的制冷剂-水热交换器的至少1台第二中继单元,通过水配管连接所述第二中继单元与由室内单元控制器控制并且具备室内侧热交换器的至少1台室内单元,所述室内单元通过所述室内侧热交换器在由所述制冷剂-水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的水和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该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系统的特征在于,
经由传送线所述热源单元控制器仅与所述第一中继控制器进行通信,所述第一中继控制器仅与所述热源单元控制器和所述第二中继控制器进行通信,所述第二中继控制器仅与所述第一中继控制器和所述室内单元控制器进行通信,并且所述室内单元控制器仅与所述第二中继控制器和远程控制器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制冷空调装置起动/停止时,通过通信协议规定各单元间的动作顺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空调装置按照所述室内单元、所述第二中继单元、所述第一中继单元、所述热源单元的顺序进行起动动作,所述制冷空调装置按照所述热源单元、所述第一中继单元、所述第二中继单元、所述室内单元的顺序进行停止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至少使所述第一中继单元与所述第二中继单元之间的通信的工具或介质不同于其它单元间的通信的工具或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中继单元与所述第一中继单元进行通信的情况和所述第二中继单元与所述室内单元进行通信的情况中,通过不同的通信工具或介质进行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通信的各单元间,一方的单元具有的所述控制器的运转/停止指令信息被发送到另一方的单元,所述另一方的单元具有的所述控制器的运转/停止状态信息被发送到所述一方的单元。
7.一种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系统,该制冷空调装置具备多个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空调装置,该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系统的特征在于,
具备集中控制器,该集中控制器将各制冷空调装置的各热源单元的控制器、各第一中继单元的控制器、各第二中继单元的控制器、或各室内单元的控制器分别连接而进行集中管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9/056117 WO2010109627A1 (ja) | 2009-03-26 | 2009-03-26 | 冷凍空調装置の情報伝達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65501A CN102365501A (zh) | 2012-02-29 |
CN102365501B true CN102365501B (zh) | 2014-01-22 |
Family
ID=42780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58369.2A Active CN102365501B (zh) | 2009-03-26 | 2009-03-26 | 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21624B2 (zh) |
EP (1) | EP2413057B1 (zh) |
JP (1) | JP5258962B2 (zh) |
CN (1) | CN102365501B (zh) |
WO (1) | WO201010962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20085110A (ko) * | 2011-01-21 | 2012-07-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와, 이의 통신 장치 및 통신 방법 |
WO2012117441A1 (ja) * | 2011-03-01 | 2012-09-0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空調装置 |
CN104456861B (zh) * | 2013-09-22 | 2017-02-01 | 深圳市深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机房空调轮值系统及控制方法 |
JP6029775B2 (ja) * | 2013-12-18 | 2016-11-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リモコン給電方法 |
JP6217393B2 (ja) * | 2013-12-30 | 2017-10-2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システム |
CN108375163B (zh) * | 2016-11-10 | 2021-08-0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WO2019038827A1 (ja) * | 2017-08-22 | 2019-02-2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ハイドロユニットおよび伝送中継器 |
JP6968297B2 (ja) * | 2018-10-31 | 2021-11-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およ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の制御対象設定方法 |
US12117187B2 (en) | 2019-11-12 | 2024-10-1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Outdoor unit,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
CN112797598B (zh) * | 2020-12-30 | 2022-07-26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式空调的室内机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322388A (ja) * | 2002-05-02 | 2003-11-14 | Toshiba Kyaria Kk | 空気調和機 |
EP1780476A1 (en) * | 2004-07-01 | 2007-05-02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Hot-water supply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215867B (en) * | 1988-02-09 | 1992-09-02 | Toshiba Kk | Air conditioner system with control for optimum refrigerant temperature |
JPH05280818A (ja) * | 1992-04-01 | 1993-10-29 |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 多室冷暖房装置 |
JP3635665B2 (ja) * | 1992-05-28 | 2005-04-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H07127894A (ja) | 1993-11-05 | 1995-05-16 | Noritz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運転制御方法 |
JP4274250B2 (ja) * | 1996-03-28 | 2009-06-0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JPH11344240A (ja) * | 1998-06-02 | 1999-12-14 | Hitachi Ltd | 空気調和熱源装置 |
JP2000028208A (ja) * | 1998-07-09 | 2000-01-28 | Komatsu Ltd | 冷凍装置の制御装置 |
EP1548377B1 (en) * | 2003-12-24 | 2013-10-2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Refrigerating machine having refrigerant/water heat exchanger |
KR100640857B1 (ko) * | 2004-12-14 | 2006-11-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멀티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
JP2007046810A (ja) * | 2005-08-08 | 2007-02-22 | Sanden Corp | ブライン式冷却システム |
EP1936294B1 (en) * | 2006-09-20 | 2013-07-3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US8109327B2 (en) | 2006-10-23 | 2012-02-07 | Thermo King Corporation |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having heat exchange modules with indirect expansion cooling and in-tube electric heating |
JP4588056B2 (ja) * | 2007-08-24 | 2010-11-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調システム |
-
2009
- 2009-03-26 WO PCT/JP2009/056117 patent/WO201010962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3-26 US US13/254,390 patent/US9121624B2/en active Active
- 2009-03-26 CN CN200980158369.2A patent/CN102365501B/zh active Active
- 2009-03-26 EP EP09842241.3A patent/EP2413057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9-03-26 JP JP2011505750A patent/JP525896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322388A (ja) * | 2002-05-02 | 2003-11-14 | Toshiba Kyaria Kk | 空気調和機 |
EP1780476A1 (en) * | 2004-07-01 | 2007-05-02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Hot-water supply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65501A (zh) | 2012-02-29 |
EP2413057A4 (en) | 2012-12-26 |
EP2413057A1 (en) | 2012-02-01 |
EP2413057B1 (en) | 2017-09-13 |
JPWO2010109627A1 (ja) | 2012-09-20 |
WO2010109627A1 (ja) | 2010-09-30 |
US20110308263A1 (en) | 2011-12-22 |
US9121624B2 (en) | 2015-09-01 |
JP5258962B2 (ja) | 2013-08-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65501B (zh) | 制冷空调装置的信息传递系统 | |
CN105526647A (zh) | 多联机系统及其组网方法 | |
JP2005274117A (ja) | マルチエアコンの中央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動作方法 | |
WO2017138141A1 (ja) |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リモコン装置 | |
KR20090055670A (ko) |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시스템 | |
KR101348593B1 (ko) | 공조시스템에서의 실외기와 실내기간 통신시스템 | |
KR20090082727A (ko) | 설비기기 제어시스템 및 그 비상제어방법 | |
CN105276774A (zh) | 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JP2013185739A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101962628B1 (ko) | 멀티형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 |
KR101860920B1 (ko)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EP3327364B1 (en) | Transmission relay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 |
EP3139543B1 (en) | Setting of addresses in a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 |
JP4333995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20120033747A (ko)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JP5646303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202938541U (zh) | 一种风冷直冷机组 | |
CN1959260A (zh) | 多路空气调节系统 | |
JP3754168B2 (ja)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CN202938540U (zh) | 一种风冷冷热水机组 | |
KR20120098196A (ko)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US11585556B2 (en) | Network system | |
JP2000304330A (ja)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の運転モード切換方法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US20150153059A1 (en) | Air-conditioning system | |
CN114165898A (zh) | 中央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