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1202A - 接地结构以及使用该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接地结构以及使用该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71202A CN101771202A CN200910260864A CN200910260864A CN101771202A CN 101771202 A CN101771202 A CN 101771202A CN 200910260864 A CN200910260864 A CN 200910260864A CN 200910260864 A CN200910260864 A CN 200910260864A CN 101771202 A CN101771202 A CN 1017712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shell
- back side
- insert
- outside bra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6
- 239000002335 surface treatment lay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0106 Liquid crystal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977 Liquid-crystal polymers (LCP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734 Polyphenylene sulf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0069 polyphenylene sulf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22 bl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ZCDOYSPFYFSLEW-UHFFFAOYSA-N chromate(2-) Chemical compound [O-][Cr]([O-])(=O)=O ZCDOYSPFYFSLE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78 waterproof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369 Bras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906 Bronz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DMFGNRRURHSENX-UHFFFAOYSA-N beryllium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Be].[Cu] DMFGNRRURHSEN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1 br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74 bronz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KUNSUQLRTQLHQQ-UHFFFAOYSA-N copper tin Chemical compound [Cu].[Sn] KUNSUQLRTQLHQ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324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2—Screw-ring or screw-ca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9—Threaded ferrule or bolt operating in a direction parallel to the cable or wi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1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for shielded multiconductor cabl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21—Connection to outer conductor by action of a nu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接地结构将要连接至具有多个电缆导体、用于覆盖电缆导体的外部编织物以及用于覆盖外部编织物的外部覆盖物的电缆。这种接地结构包括:外部编织物的往回折叠在外部覆盖物上的折叠部分;弹性元件,其布置于折叠的外部编织物和外部覆盖物之间并且具有弹性以向外推压折叠的外部编织物;以及接地元件,其定位于折叠的外部编织物上且与之接触,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刮削和接触装置用于刮去外壳的表面处理层,从而在无需麻烦的操作之下以简单的方式获得电缆和外壳之间的接地,并且提供了使用这种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气和电子设备比如伺服马达、通讯器材等中使用的电连接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用来将电缆接地至外壳的简单构造的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通过电缆和外壳的电导通获得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接地触头如以下现有技术所描述的被带入与外壳的导通,并且电缆编织物连接至接地触头,从而获得电缆和外壳的电导通。
作为包括具有接地触头和外壳的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的示例,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No.H4-23,083(1992)(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9-115,617(1997)(专利文献2)以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164,127(专利文献3)结合于此。
专利文献1
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No.H4-23,083中公开的连接器包括圆筒外壳12、布置于圆筒外壳12中的绝缘体13、保持于绝缘体13中的触头11以及接地片30。接地片30具有将与外壳12相接触的向外突起的弹簧片36以及将与触头11之一相接触的向内突起片35以使得这个触头11电连接至外壳12。
专利文献1没有公开如何将电缆接地至外壳。而且,接地片30构造复杂并且组装连接器需要很麻烦的操作,因此会增大连接器的制造成本。
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9-115,617公开了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导电外壳1、都封闭在外壳1中的正面绝缘体2和背面绝缘体3、接地触头4、多个触头5以及钩销10,钩销10具有两个腿部15以及在其外圆周上形成有缺口19的头部16。在钩销10插入外壳1的孔11时,头部16压配合于孔11中以使得缺口19咬住孔11的内表面,从而稳固地保持钩销10。另一方面,钩销10的腿部15进入接地触头4的孔13并且由腿部15的弹性恢复力推压孔13的内表面,从而防止接地触头4移位。接地触头4通过钩销10电连接至外壳1。
专利文献2公开了接地触头和外壳的电导通,但是没有公开电缆编织物与外壳的电导通。
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164,127中公开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体22、保持于绝缘体22中的触头24、覆盖绝缘体22的外壳26以及接地片10,接地片10具有至少一个向内弯曲用于稳定地接触触头24之一的接触片12以及朝着外壳26弯曲用于引起弹性片14与外壳26的内表面相接触的弹性片14。这样,一个触头24通过接地片10电连接至外壳26。
同样,专利文献3没有公开如何将电缆接地至外壳28。接地片10也是构造复杂的,因此其将具有与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接地片30相同的缺点。
已经有客户需要其中电缆与外壳具有电导通的接地结构。此外,已经存在不具有接地触头的情况。因此,专利文献1至3中所公开的结构不能符合这种需要。
可以想象,电缆的编织物通过焊接直接连接至外壳。然而,通常,由于外壳比如通过铬酸盐处理覆盖有表面处理层,其阻碍了直接焊接,因此需要移除表面处理层,这是令人厌烦的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在是在看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之下完成的,并且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在无需麻烦的操作之下以简单的方式提供将电缆接地至外壳的接地结构,并且还提供一种使用这种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
本发明的目标能由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将要连接至具有多个电缆导体、用于覆盖所述电缆导体的外部编织物以及用于覆盖所述外部编织物的外部覆盖物的电缆的接地结构来完成,所述接地结构包括:所述外部编织物的往回折叠在所述外部覆盖物上的折叠部分;弹性元件,其布置于所述折叠的外部编织物和所述外部覆盖物之间并且具有弹性以向外推压所述折叠的外部编织物;以及接地元件,其定位于所述折叠的外部编织物上且与之接触,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刮削和接触装置用于刮去外壳的表面处理层。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地结构构造为使得,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结构中,所述弹性元件设有狭缝,并且所述接地元件的多个所述刮削和接触装置相对于所述电缆的中心对称地布置。
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地结构中,所述刮削和接触装置是大致三角形锥体。
而且,本发明的目标还能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本发明由将要连接至具有多个电缆导体、用于覆盖所述电缆导体的外部编织物以及用于覆盖所述外部编织物的外部覆盖物的电缆的电连接器来完成,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每个触头具有适合与连接目标接触的接触部、将要固定至至少一个绝缘体的固定部分、以及将要连接至电缆或基板的连接部分;用于布置和固定所述触头的所述至少一个绝缘体;以及布置来覆盖所述至少一个绝缘体的外壳;电连接器构造为使得弹性元件布置于所述外部编织物和所述外部覆盖物之间,并且接地元件布置于所述外部编织物上以使得所述外部编织物由所述弹性元件向外推压以将所述外部编织物带入与所述接地元件相接触,并且使得当与所述外部编织物相接触的所述接地元件插入所述外壳时,所述接地元件的接触和刮削装置刮去所述外壳的表面处理层以将所述电缆带入与所述外壳电导通。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构造为使得所述绝缘体由正面插入物和背面插入物构成,并且这些正面和背面插入物保持所述触头,所述外壳由正面外壳和背面外壳构成,并且所述正面外壳保持所述正面插入物和所述背面插入物并且设有安装于其上用来与配合连接器相配合的配合装置,并且所述背面外壳的一端固定至所述正面外壳,并且所述背面外壳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所述电缆的保持装置。
在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中,所述背面外壳是L形。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还包括:作为所述配合装置的结合环、具有用于固定所述背面外壳和所述正面外壳的配合装置的BS联接器、作为用于保持所述电缆的所述保持装置的电缆夹、以及夹紧螺母,其具有用来与所述背面外壳配合的配合装置,并且在所述夹紧螺母与所述背面外壳相配合时,所述夹紧螺母与所述电缆夹相配合以保持所述电缆。
从上述描述中能看到,接地结构以及使用该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能带来以下显著的作用和效果。
(1)如权利要求1所述,将要连接至具有多个电缆导体、用于覆盖所述电缆导体的外部编织物以及用于覆盖所述外部编织物的外部覆盖物的电缆的接地结构包括:所述外部编织物的往回折叠在所述外部覆盖物上的折叠部分;弹性元件,其布置于所述折叠的外部编织物和所述外部覆盖物之间并且具有弹性以向外推压所述折叠的外部编织物;以及接地元件,其定位于所述折叠的外部编织物上且与之接触,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刮削和接触装置用于刮去外壳的表面处理层。因此,电缆能在无需麻烦的操作之下以简单的方式接地至外壳。
(2)根据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地结构,所述弹性元件设有狭缝,并且所述接地元件的多个所述刮削和接触装置相对于所述电缆的中心对称地布置。因而,电缆能在无需麻烦的操作之下以简单的方式接地至外壳,并且能使得外部编织物、弹性元件和接地元件以很大的确定性彼此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地结构,所述刮削和接触装置是大致三角形锥体。因而,电缆能在无需麻烦的操作之下以简单的方式接地至外壳,并且能使得外部编织物、弹性元件和接地元件确定地彼此相接触。外壳的表面处理层能容易地移除。
(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是将要连接至具有多个电缆导体、用于覆盖所述电缆导体的外部编织物以及用于覆盖所述外部编织物的外部覆盖物的电缆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每个触头具有适合与连接目标接触的触头、将要固定至至少一个绝缘体的固定部分、以及将要连接至电缆或基板的连接部分;用于布置和固定所述触头的所述至少一个绝缘体;以及布置来覆盖所述至少一个绝缘体的外壳;其中弹性元件布置于所述外部编织物和所述外部覆盖物之间,并且接地元件布置于所述外部编织物上以使得所述外部编织物由所述弹性元件向外推压以将所述外部编织物带入与所述接地元件相接触,并且其中当与所述外部编织物相接触的所述接地元件插入所述外壳时,所述接地元件的接触和刮削装置刮去所述外壳的表面处理层以将所述电缆带入与所述外壳电导通。因而,电缆能在无需麻烦的操作之下以简单的方式接地至外壳,并且能使得外部编织物、弹性元件和接地元件可靠地彼此相接触。外壳的表面处理层能容易地移除。因此,能提供电连接稳定的电连接器。
(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构造为使得所述绝缘体由正面插入物和背面插入物构成,并且这些正面和背面插入物保持所述触头,所述外壳由正面外壳和背面外壳构成,并且所述正面外壳保持所述正面插入物和所述背面插入物并且设有安装于其上用来与配合连接器相配合的配合装置,并且所述背面外壳的一端固定至所述正面外壳,并且所述背面外壳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所述电缆的保持装置。因而,电缆能在无需麻烦的操作之下以简单的方式接地至外壳,并且能使得外部编织物、弹性元件和接地元件以极大的确定性彼此相接触。外壳的表面处理层能容易地移除,并且因此,能提供电连接稳定的电连接器。
(6)根据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背面外壳是L形。因而,电缆能在无需麻烦的操作之下以简单的方式接地至外壳,并且能使得外部编织物、弹性元件和接地元件可靠地彼此相接触。外壳的表面处理层能容易地移除,并且因此,能提供电连接稳定的电连接器。
(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包括:作为所述配合装置的结合环、具有用于固定所述背面外壳和所述正面外壳的配合装置的BS联接器、作为用于保持所述电缆的所述保持装置的电缆夹、以及夹紧螺母,其具有用来与所述背面外壳配合的配合装置,并且在所述夹紧螺母与所述背面外壳相配合时,所述夹紧螺母与所述电缆夹相配合以保持所述电缆。因而,电缆能在无需麻烦的操作之下以简单的方式接地至外壳,并且能使得外部编织物、弹性元件和接地元件以极大的确定性彼此相接触。外壳的表面处理层能容易地移除,并且因此,能提供电连接稳定的电连接器。
本发明的重要方面是将要连接至具有多个电缆导体、用于覆盖电缆导体的外部编织物以及用于覆盖外部编织物的外部覆盖物的电缆的接地结构,这种接地结构包括:所述外部编织物的往回折叠在外部覆盖物上的折叠部分;弹性元件,其布置于折叠的外部编织物和外部覆盖物之间并且具有弹性以径向向外推压折叠的外部编织物;以及接地元件,其定位于折叠的外部编织物上且与之接触,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刮削和接触装置用于刮去外壳的表面处理层。
换言之,为了在无需麻烦的操作之下以简单的方式将电缆接地至外壳,提供了:外部编织物的往回折叠在外部覆盖物上的折叠部分;弹性元件,其布置于折叠的外部编织物和外部覆盖物之间并且具有弹性以径向向外推压折叠的外部编织物;以及接地元件,其定位于折叠的外部编织物上且与之接触,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刮削和接触装置用于刮去外壳的表面处理层,以使得在与外部编织物相接触的接地元件插入外壳时,接地元件的刮削和接触装置刮去外壳的表面处理层以将电缆带入与外壳电导通。
结合附图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和权利要求,本发明将得到更完全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从配合侧看到的透视图;
图1B是电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其部件的电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3A是背面外壳、接地元件、弹性元件以及一部分电缆的透视图;
图3B是与电缆和接地元件相组合的弹性元件的平视图;
图3C是背面外壳、接地元件、弹性元件以及电缆的组合的截面图;
图4是触头的透视图;
图5A是正面插入物的透视图;
图5B是正面插入物的截面图;
图6A是背面插入物的透视图;
图6B是背面插入物的截面图;
图7A是插头外壳(正面外壳)的透视图;
图7B是插头外壳的截面图;
图8A是背面外壳的透视图;
图8B是背面外壳的截面图;
图9A是结合环的透视图;
图9B是结合环的截面图;
图10A是BS联接器的透视图;
图10B是BS联接器的截面图;
图11是电缆夹的透视图;
图12A是夹紧螺母的透视图;
图12B是夹紧螺母的截面图;并且
图13是保持环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图1A是电连接器从配合侧看到的透视图,并且图1B是电连接器的截面图。图2是电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按照组装步骤的顺序示出其部件。图3A是背面外壳、接地元件、弹性元件以及一部分电缆的透视图,并且图3B是与电缆和接地元件相组合的弹性元件的平视图,而图3C是背面外壳、接地元件、弹性元件以及电缆的组合的截面图。图4是触头的透视图。图5A是正面插入物的透视图,而图5B是正面插入物的截面图。图6A是背面插入物的透视图,而图6B是背面插入物的截面图。图7A是插头外壳(正面外壳)的透视图,并且图7B是插头外壳的截面图。图8A是背面外壳的透视图,而图8B是背面外壳的截面图。图9A是结合环的透视图,并且图9B是结合环的截面图。图10A是BS联接器的透视图,而图10B是BS联接器的截面图。图11是电缆夹的透视图。图12A是夹紧螺母的透视图,并且图12B是夹紧螺母的截面图。图13是保持环的透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包括多个触头、至少一个绝缘体、至少一个外壳、电缆40、弹性元件28以及接地元件30。更详细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是插座连接器,其至少包括多个插座触头、正面插入物14、背面插入物16、插头外壳(正面外壳)18、背面外壳20、结合环22、BS联接器24、电缆夹26、夹紧螺母32、弹性元件28、接地元件30以及保持环38。
在解释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部件之前,将先解释电缆40。所述电缆40具有由外部编织物402(其由外部覆盖物403进一步覆盖)覆盖的所需数量的电缆导体401。
将参照图1A至13解释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的部件。首先,将解释用来将电缆40接地至背面外壳20的接地结构,这是本发明的主题。用于构造接地结构的步骤如下。首先,电缆40的外部编织物402的一部分往回折叠在外部覆盖物403上。其次,将具有弹性的弹性元件28布置于折叠的外部编织物402与外部覆盖物403之间以使得折叠的外部编织物402由弹性元件28的弹性径向地向外推压。第三,将具有至少一个刮削和接触装置303的接地元件30布置于折叠的外部编织物402上以使得接地元件30与外部编织物402相接触。最后,接地元件30在第三步骤中获得的条件之下插入背面外壳20的通孔201以使得刮削和接触装置303刮去背面外壳20的表面处理层。这样,电缆40的所述外部编织物402被带入与接地元件30电导通,并且接地元件30变得与背面外壳20电导通,因此电缆40被带入与所述背面外壳20电导通,从而将所述电缆40接地至所述背面外壳20。
将解释弹性元件28。弹性元件28由金属制成并且通过已知技术的压力加工形成。由此形成所述弹性元件28的优选金属包括符合对于弹性、尺寸稳定性、导电性等要求的黄铜、铍铜、磷青铜等。所述弹性元件28定位于折叠的外部编织物402和外部覆盖物403之间以朝着接地元件30径向地向外推压外部编织物402。弹性元件28是大致圆柱形以形成用来接收电缆40的接收孔282并且具有给弹性元件提供弹性以使得其能径向地向外(朝着接地元件30)推压外部编织物402的V形狭缝281。狭缝281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是任意的,只要获得如上所述的作用并且可在考虑弹性、可用性、强度等之下适当地设计。虽然狭缝在所示实施例中大致是V形的,但是其可以是I、S或M形的。
将解释接地元件30。接地元件30由金属制成并且通过已知技术的机械加工和模铸形成。由此形成所述接地元件30的优选金属通常包括符合关于尺寸稳定性、导电性等要求的锌合金、铝合金等。接地元件30是大致圆柱形的以形成用来在其中接收折叠的外部编织物402(与所述电缆40一起)的接收孔301。接地元件30在一端设有凸缘302以及与之连续的突起303,作为所述刮削和接触装置。在所述接地元件30插入所述背面外壳20的通孔201时,突起303刮去背面外壳20的铬酸盐处理层以便与背面外壳20相接触(与之电导通)。所述突起303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是任意的,只要它们将接地元件30带入与背面外壳20电导通以获得上述作用,并且可以在考虑电导通、可用性、可加工性、强度等之下适当地设计。突起303在所示实施例中是大致三角形锥体,但是它们可以是大致圆形锥体或圆柱形柱。
然后将解释作为触头的插座触头12。插座触头12由金属制成并且通过已知技术的压力加工形成。由此形成所述插座触头12的优选金属包括符合关于尺寸稳定性、导电性等要求的黄铜、铍铜、磷青铜等。所述插座触头12主要包括适合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触头相接触的接触部分121、待由两个插入物14和16保持的固定部分122以及将连接至电缆的连接部分123。插座触头12是大致圆柱形的并且其接触部分121也是圆柱形的,用来接收配合连接器的配合触头。接触部分121的尺寸可适当地设计为获得与接收于接触部分121中的配合触头的稳定接触。触头12在固定部分122的帮助下稳固地保持于背面插入物16中,固定部分122作为矛状物咬住插入物16。固定部分122的形状和尺寸可在考虑用于触头的保持力、可用性和电连接器10的小型化等之下适当地设计。所述连接部分123适合于连接至电缆。连接部分123的形状可在考虑客户的要求、要连接的物体、连接方法等之下适当地设计。连接部分在所述实施例中通过压接连接至电缆40。
然后将解释正面插入物14。正面插入物14由电绝缘塑料通过已知技术的喷塑来形成。用于正面插入物14的材料可在考虑尺寸稳定性、可用性、制造成本等之下适当地选择,并且通常包括聚乙烯对苯二酸盐(PBT)、聚酰胺(66PA或46PA)、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聚亚苯基硫化物(PPS)等以及它们的组合。所述正面插入物14形成有插座触头12分别插入其中的插孔142。所述插孔142仅需要能分别保持插座触头12,并且插孔142的尺寸和形状可在考虑插座触头12的尺寸和形状之下适当地设计。所述正面插入物14如图5A所示在配合侧上形成有键槽141,用于相对于配合连接器定位连接器10。所述键槽141可适当地设计为使得插座触头12能分别连接至配合连接器的配合触头。而且,在配合侧上的每个插孔142中,如图5A所示设有锥形导向件143用来引导配合触头进入插孔142。此外,所述正面插入物14在与配合侧相反的一侧上设有配合突起144,用于相对于背面插入物16定位正面插入物14。所述配合突起144的形状和尺寸可在考虑功能(定位)、强度、在插入物啮合时的啮合能力、连接器的尺寸等之下适当地设计。
然后将解释背面插入物16。背面插入物16由电绝缘塑料通过已知技术的喷塑形成。用于背面插入物16的材料可在考虑尺寸稳定性、可用性、制造成本等之下适当地选择并且通常包括聚乙烯对苯二酸盐(PBT)、聚酰胺(66PA或46PA)、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聚亚苯基硫化物(PPS)等以及它们的组合。所述背面插入物16形成有所述插座触头12分别插入其中的插孔162。所述插孔162仅需要能保持插座触头12,并且插孔162的尺寸和形状可在考虑所述插座触头12的尺寸和形状之下适当地设计。所述背面插入物16如图6A所示在配合侧(所述正面插入物14一侧)上设有键槽161,用于相对于配合连接器定位连接器10。所述键槽161可适当地设计以使得所述插座触头12能连接至配合连接器的配合触头。而且,所述背面插入物16在配合侧上设有配合凹部164,用于相对于正面插入物14定位背面插入物16。所述配合凹部164的形状和尺寸可在考虑功能(定位)、强度、在插入物啮合时的啮合能力、连接器的尺寸等之下适当地设计。此外,所述背面插入物16在与配合侧相反的一侧上设有键凹部163,用于相对于插头外壳18定位背面插入物16。所述键凹部163的形状和尺寸可在考虑功能(定位)、强度、与插头外壳18相啮合时的啮合能力、连接器的尺寸等之下适当地设计。
然后将解释作为正面外壳的插头外壳18。插头外壳18由金属制成并且通过机械加工、模铸等已知技术形成。由此形成插头外壳18的优选金属通常包括锌合金、铝合金等,并且插头外壳18的金属可在考虑尺寸稳定性、可用性、制造成本等之下从这些合金中适当地选择。所述插头外壳18是大致圆柱形以形成用于将所述背面插入物16插入其中的配合孔181。所述配合孔181仅需要接收所述背面插入物16,并且可在考虑背面插入物16的尺寸、可用性、强度等之下适当地设计。所述插头外壳18在其外圆周上具有保持装置,用于保持结合环22。用于保持结合环22的保持装置是形成于插头外壳18的外圆周中的预定位置处的凹部182。形成于结合环22内侧的突起223插入凹部182,并且弹簧元件39插入在所述结合环22与插头外壳18的端面183之间。此外,支撑衬垫35装配在弹簧元件39上,用于限制所述弹簧元件39,并且保持环38装配于结合环22的内槽中。这样,稳固地保持结合环22。在此情况下,保持环38保持结合环22以允许其仅在预定的角度内旋转。而且,插头外壳18设有O形环36以提高插头外壳18和背面外壳20之间的防水性。而且,O形环36布置为接近连接器10的配合端以提高连接器10和配合连接器之间的防水性。此外,所述插头外壳18在内圆周上相应于所述背面插入物16的键凹部163的位置处设有键突起184,用于相对于所述背面插入物16定位插头外壳18。所述键突起184的形状和尺寸可在考虑功能(定位)、强度、在与背面插入物相啮合时的啮合能力、连接器的尺寸等之下适当地设计。
然后将解释结合环22。结合环22由金属制成并且通过机械加工、模铸等已知技术形成。由此形成结合环22的优选金属通常包括锌合金、铝合金等,并且结合环22的金属可在考虑尺寸稳定性、可用性、制造成本等之下从这些合金中选择。
所述结合环22是大致圆柱形的以形成用于接收所述插头外壳18的通孔221。结合环22保持于所述插头外壳18上以便可根据上述方法在预定角度内旋转。结合环22在其内部设有多个啮合突起222。在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相啮合时,啮合突起222插入设置于配合连接器的外壳中的大致R形凹部,并且与配合连接器的啮合由所述弹簧元件39的弹性保持,因此构成所谓的单致动锁闭装置。而且,结合环22在其内部相应于所述插头外壳18的凹部182的位置处设有突起223以使得突起223与凹部182啮合以保持所述插头外壳18。所述突起223的形状和尺寸可在考虑刚刚描述的功能、强度、在插头外壳18啮合时的啮合能力、连接器的尺寸等之下适当地设计。
然后将解释BS联接器24。BS联接器24由金属制成并且通过机械加工、模铸等已知技术形成。由此形成BS联接器24的优选金属包括锌合金、铝合金等,并且BS联接器24的金属可在考虑尺寸稳定性、可用性、制造成本等之下从这些合金中适当地选择。所述BS联接器24是大致圆柱形的以形成用于接收所述插头外壳18的通孔241。BS联接器在其内圆周中形成有阴螺纹242,其与所述背面外壳20螺旋地相啮合以形成用于配合所述背面外壳20的配合装置。换言之,所述BS联接器24与背面外壳20螺旋地相啮合以使得所述插头外壳18由所述BS联接器24和所述背面外壳20包围,从而将所述背面外壳20和所述插头外壳18稳定地彼此固定。
然后将解释背面外壳20。背面外壳20由金属制成并且通过机械加工、模铸等已知技术形成。由此形成背面外壳20的优选金属通常包括锌合金、铝合金等,并且背面外壳20的金属可在考虑尺寸稳定性、可用性、制造成本等之下从这些合金中适当地选择。所述背面外壳20用铬酸盐处理来进行表面处理用于防尘(耐风化)。所述背面外壳20是圆柱形的但是大致以L形弯曲以形成电缆插入其中的通孔201。所述背面外壳20在位于所述插头外壳18一侧的端部处在所述通孔201中形成有插入部分204,用于接收所述插头外壳18。所述插入部分204仅需要能接收所述插头外壳18,并且可在考虑所述插头外壳的尺寸、强度、可用性等之下适当地设计。所述背面外壳20在外圆周中的两端处形成有阳螺纹202和202,作为用于分别配合所述BS联接器24和所述夹紧螺母32的配合装置。而且,所述背面外壳20在内圆周中的两端处形成有啮合凹部203和203,用于防止所述电缆夹26和所述插头外壳18相对于背面外壳20旋转。
然后将解释电缆夹26。电缆夹26由电绝缘塑料通过已知技术的喷塑形成。用于电缆夹26的材料可在考虑尺寸稳定性、可用性、制造成本等之下适当地选择,并且通常包括聚乙烯对苯二酸盐(PBT)、聚酰胺(66PA或46PA)、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聚缩醛(POM)等以及它们的组合。在所述夹紧螺母32与所述背面外壳20螺旋地相啮合时所述电缆夹26用来保持电缆40。所述电缆夹26是大致圆柱形的以形成电缆40插入其中的孔。所述孔可在考虑强度、可用性等之下适当地设计以使得所述电缆能接收于其中。所述电缆夹26在接触所述背面外壳20的一侧上形成有凹部263并且在接触所述夹紧螺母32的一侧上形成有每个在一个位置处弯曲的多个梳齿262。所述凹部263适合与所述背面外壳20的啮合凹部203啮合以防止所述电缆夹26旋转,而所述梳齿262的弯曲部分由所述夹紧螺母32的推压部分323推压至所述电缆40以使得稳固地保持所述电缆40。为此,梳齿262由其间的狭缝形成或梳齿形成为细长的独立部分以给相应的齿提供弹性,并且另外梳齿262在它们的顶端处设有尖头突起264以提高电缆夹26的电缆保持力。所述梳齿262的形状和尺寸可在考虑上述功能、弹性、用于电缆40的保持力、可用性等之下适当地设计。
最后,将解释夹紧螺母32。夹紧螺母32由金属或塑料(所示实施例中为塑料)制成并且通过机械加工、模铸、注塑等已知技术形成。由此形成夹紧螺母32的优选材料通常包括锌合金、铝合金或聚乙烯对苯二酸盐(PBT)、聚酰胺(66PA或46PA)、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聚亚苯基硫化物(PPS)等以及它们的组合,并且夹紧螺母32的材料可在考虑尺寸稳定性、可用性、制造成本等之下从这些合金或塑料中适当地选择。所述夹紧螺母32是大致圆柱形的以形成电缆40插入其中的通孔321。夹紧螺母32在其内圆周中形成有阴螺纹322,其适合于与所述背面外壳20螺旋地相啮合,作为与所述背面外壳20的配合装置,并且另外形成有推压部分323,其推压所述电缆夹26的梳齿262以保持所述电缆40。所述推压部分323仅需要能推压所述电缆夹26的梳齿262以便稳固地保持所述电缆40并且可在考虑用于电缆40的保持力、可用性等之下适当地设计。
除了上面详细描述的部件以外,所述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包括衬套34、O形环36、保持环38以及弹簧元件39。O形环36、保持环38以及弹簧元件39已经在上面的描述中简要地解释。所述衬套34布置于所述电缆夹26内以便紧密地接触所述电缆40以提高防水性。
虽然根据本发明的接地结构已经在用于具有插座触头12、插头外壳18等的插座连接器的情况下详细描述,但是很显然,接地结构可用于具有插头触头、插座外壳等的插头连接器中。虽然已经描述了作为绝缘体的两个插入物,但是也可使用一个或三个插入物。而且,直板背面外壳可用来替代实施例中所描述的L形背面外壳。
本发明的应用示例是用于电气或电子设备比如伺服马达、通讯器材等的电连接器,并且更具体地具有使用电缆和外壳的简单构造的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
仅是为了证实,本发明的优点能总结为:确保电磁防护的接地连接可在组装连接器期间在现场无需进行特定警告和注意之下实现。
虽然本发明已经参照其优选实施例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到,形式和细节中的前述以及其它变化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下做出。
Claims (11)
1.一种接地结构,其将要连接至具有多个电缆导体、用于覆盖所述电缆导体的外部编织物以及用于覆盖所述外部编织物的外部覆盖物的电缆,所述接地结构包括:
所述外部编织物的往回折叠在所述外部覆盖物上的折叠部分,
弹性元件,其布置于所述折叠的外部编织物和所述外部覆盖物之间,并且具有弹性以向外推压所述折叠的外部编织物,以及
接地元件,其定位于所述折叠的外部编织物上且与之接触,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刮削和接触装置,用于刮去外壳的表面处理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结构,其中所述弹性元件设有狭缝,并且所述接地元件的所述刮削和接触装置相对于所述电缆的中心对称地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结构,其中所述刮削和接触装置是大致三角形锥体。
4.一种电连接器,其将要连接至具有多个电缆导体、用于覆盖所述电缆导体的外部编织物以及用于覆盖所述外部编织物的外部覆盖物的电缆,
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所需数量的触头,每个触头具有适合与连接目标接触的接触部分、将要固定至至少一个绝缘体的固定部分、以及将要连接至电缆或基板的连接部分,
用于布置和固定所述触头的所述至少一个绝缘体;以及
布置来覆盖所述至少一个绝缘体的外壳,
其中弹性元件布置于所述外部编织物和所述外部覆盖物之间,并且接地元件布置于所述外部编织物上,以使得所述外部编织物由所述弹性元件向外推压以将所述外部编织物带入与所述接地元件相接触,并且
其中当与所述外部编织物相接触的所述接地元件插入所述外壳时,所述接地元件的刮削和接触装置刮去所述外壳的表面处理层以将所述电缆带入与所述外壳电导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绝缘体由正面插入物和背面插入物构成,并且这些正面和背面插入物保持所述触头,
其中所述外壳由正面外壳和背面外壳构成,并且所述正面外壳保持所述正面插入物和所述背面插入物并且设有安装于其上用来与配合连接器相配合的配合装置,并且
其中所述背面外壳的一端固定至所述正面外壳,并且所述背面外壳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所述电缆的保持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背面外壳是L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包括:
作为所述配合装置的结合环,
具有用于固定所述背面外壳和所述正面外壳的配合装置的BS联接器,
作为用于保持所述电缆的所述保持装置的电缆夹,以及
夹紧螺母,其具有用来与所述背面外壳配合的配合装置,并且一旦所述夹紧螺母与所述背面外壳相配合,所述夹紧螺母与所述电缆夹相配合来保持所述电缆。
8.一种将要连接至电缆用来与电连接器一起使用的接地结构,所述电缆具有多个电缆导体、用于覆盖所述电缆导体的外部编织物以及用于覆盖所述外部编织物的外部覆盖物,并且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由绝缘材料形成的正面插入物;布置为邻近所述正面插入物且由绝缘材料形成的背面插入物;由金属制成的正面外壳,其具有用于插入所述背面插入物的配合孔;由金属制成的结合环,其具有用于接收所述正面外壳的通孔并且由设置于所述正面外壳上的保持装置保持;由金属制成的BS联接器,其具有用于接收所述正面外壳的通孔;由金属制成的背面外壳,其具有所述电缆插入其中的通孔并且具有与所述BS联接器配合的配合装置,用于在所述BS联接器与所述背面外壳通过所述配合装置配合时固定所述正面外壳和所述背面外壳;以及保持于所述正面插入物和所述背面插入物中并且连接至所述电缆的所需数量的触头,
所述接地结构包括:
所述外部编织物的往回折叠在所述外部覆盖物上的折叠部分,
弹性元件,其布置于所述折叠的外部编织物和所述外部覆盖物之间,并且具有弹性以向外推压所述折叠的外部编织物,以及
接地元件,其定位于所述折叠的外部编织物上且与之相接触,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刮削和接触装置,用于刮去外壳的表面处理层,从而在所述接地元件插入所述背面外壳的所述通孔时将电缆接地至背面外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地结构,还包括:大致圆柱形的夹紧螺母,其具有所述电缆插入其中的通孔并且具有与所述背面外壳配合的配合装置;由绝缘材料形成的大致圆柱形的电缆夹,其具有所述电缆插入其中的孔并且具有适合于由设置于所述夹紧螺母上的推压部分推压至所述电缆以使得稳固地保持所述电缆的多个梳齿;以及插入所述夹紧螺母和所述电缆夹之间的衬套。
10.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由绝缘材料形成的正面插入物;背面插入物,其布置为邻近所述正面插入物且由绝缘材料形成;由金属制成的正面外壳,其具有用于插入所述背面插入物的配合孔;由金属制成的结合环,其具有用于接收所述正面外壳的通孔并且由设置于所述正面外壳上的保持装置保持;由金属制成的BS联接器,其具有用于接收所述正面外壳的通孔;由金属制成的背面外壳,其具有电缆插入其中的通孔并且具有配合装置,在所述BS联接器通过所述配合装置与所述背面外壳相配合时,所述配合装置与所述BS联接器相配合用于固定所述正面外壳和背面外壳;所需数量的触头,它们保持于所述正面插入物和所述背面插入物中并且连接至具有多个电缆导体的所述电缆;用于覆盖所述电缆导体的外部编织物;以及用于覆盖所述外部编织物的外部覆盖物;以及用于将电缆接地至背面外壳的接地结构,
其中所述接地结构包括所述外部编织物的往回折叠在所述外部覆盖物上的折叠部分,
弹性元件,其布置于所述折叠的外部编织物和所述外部覆盖物之间并且具有弹性以向外推压所述折叠的外部编织物,以及接地元件,其定位于所述折叠的外部编织物上且与之相接触,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刮削和接触装置,用于刮去外壳的表面处理层,从而在所述接地元件插入所述背面外壳的所述通孔时将电缆接地至背面外壳。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地结构还包括:大致圆柱形的夹紧螺母,其具有所述电缆插入其中的通孔并且具有与所述背面外壳配合的配合装置;由绝缘材料形成的大致圆柱形的电缆夹,其具有所述电缆插入其中的通孔并且具有适合于由设置于所述夹紧螺母上的推压部分推压至所述电缆使得稳固地保持所述电缆的多个梳齿;以及插入所述夹紧螺母和所述电缆夹之间的衬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31679/2008 | 2008-12-26 | ||
JP2008331679A JP2010153268A (ja) | 2008-12-26 | 2008-12-26 | アース構造及び該アース構造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71202A true CN101771202A (zh) | 2010-07-07 |
Family
ID=42027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60864A Pending CN101771202A (zh) | 2008-12-26 | 2009-12-21 | 接地结构以及使用该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202852A3 (zh) |
JP (1) | JP2010153268A (zh) |
CN (1) | CN101771202A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81963A (zh) * | 2012-09-25 | 2013-0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相器、天线 |
CN103177832A (zh) * | 2011-12-22 | 2013-06-26 | 泰科电子荷兰公司 | 弹性套管和包括其的连接器 |
CN103891060A (zh) * | 2011-07-07 | 2014-06-25 | 伍德哈德工业有限公司 | 恶劣任务用插座连接器 |
CN104464912A (zh) * | 2013-09-17 | 2015-03-2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
CN104600507A (zh) * | 2013-10-30 | 2015-05-06 | 通贝国际有限公司 | 用于牺牲性附件的接地杆 |
CN105449436A (zh) * | 2015-06-29 | 2016-03-30 | 江苏赛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弯头连接器的新型结构及电气设备 |
CN109314319A (zh) * | 2016-07-22 | 2019-02-05 |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 同轴连接器和同轴电缆之间的联接器 |
CN109638531A (zh) * | 2018-10-23 | 2019-04-16 | 浙江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超六类屏蔽信息插座模块 |
CN110098531A (zh) * | 2018-01-30 | 2019-08-06 |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 插头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插座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043763A (ja) * | 2010-07-23 | 2012-03-01 | D D K Ltd | コンタクト及び該コンタクト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US10541503B2 (en) * | 2011-07-01 | 2020-01-21 | Atg R&D | Clamp ring |
DE202011103702U1 (de) * | 2011-07-26 | 2012-01-17 | Tyco Electronics Amp Italia S.R.L |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mit einem Kabelklemmabschnitt |
US8876359B2 (en) | 2012-05-09 | 2014-11-04 | Atg R&D Limited | Electrically isolating lamp assembly |
CN206806628U (zh) * | 2017-03-22 | 2017-12-26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US10446950B2 (en) | 2017-06-26 | 2019-10-15 | Delphi Technologies, Llc | Method for forming a shielded electrical terminal and an electrical terminal formed by said method |
DE102017128089B4 (de) | 2017-11-28 | 2019-08-14 |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 Geschirmter Rundsteckverbinder |
CN113302805B (zh) * | 2019-01-21 | 2023-09-01 | 索尼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 信号电缆 |
JP6813050B2 (ja) * | 2019-04-17 | 2021-01-1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付通信ケーブル、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
DE102021105894A1 (de) * | 2021-03-11 | 2022-09-15 |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 Bauteil zur Befestigung eines Kabels an einem Gehäusekörper |
CN218940221U (zh) * | 2022-10-19 | 2023-04-28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693929A (en) * | 1950-11-20 | 1953-07-08 | British Insulated Callenders |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termination of tubular textile braids |
US3435126A (en) * | 1967-01-04 | 1969-03-25 | Douglas L P Hamilton | Means securing a cable sheath to a grounding and supporting member |
JPS6471084A (en) * | 1987-09-09 | 1989-03-16 | Yokokawa Koku Denki Kk | Connector back shell structure |
US5083929A (en) * | 1990-04-17 | 1992-01-28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Grounding bulkhead connector for a shielded cable |
JPH0423083A (ja) | 1990-05-17 | 1992-01-27 | Yokogawa Medical Syst Ltd | 拡大補間処理回路 |
JP3054927B2 (ja) | 1995-08-11 | 2000-06-19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アース付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
JP2000100525A (ja) * | 1998-09-22 | 2000-04-07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249892B2 (ja) | 2000-11-27 | 2009-04-08 |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丸形コネクタ |
-
2008
- 2008-12-26 JP JP2008331679A patent/JP2010153268A/ja active Pending
-
2009
- 2009-12-02 EP EP09177698A patent/EP2202852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12-21 CN CN200910260864A patent/CN10177120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91060A (zh) * | 2011-07-07 | 2014-06-25 | 伍德哈德工业有限公司 | 恶劣任务用插座连接器 |
CN103891060B (zh) * | 2011-07-07 | 2016-11-16 | 伍德哈德工业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以及多导体导电线缆和插座连接器的组合装置 |
US10164352B2 (en) | 2011-12-22 | 2018-12-25 | Te Connectivity Nederland Bv | Resilient bushing and connector comprising same |
CN103177832A (zh) * | 2011-12-22 | 2013-06-26 | 泰科电子荷兰公司 | 弹性套管和包括其的连接器 |
CN102881963A (zh) * | 2012-09-25 | 2013-0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相器、天线 |
CN102881963B (zh) * | 2012-09-25 | 2015-07-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相器、天线 |
CN105098298A (zh) * | 2012-09-25 | 2015-11-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相器、天线 |
CN105098298B (zh) * | 2012-09-25 | 2018-1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相器、天线 |
CN104464912A (zh) * | 2013-09-17 | 2015-03-2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
CN104600507A (zh) * | 2013-10-30 | 2015-05-06 | 通贝国际有限公司 | 用于牺牲性附件的接地杆 |
CN104600507B (zh) * | 2013-10-30 | 2018-08-21 | 通贝国际有限公司 | 用于牺牲性附件的接地杆 |
CN105449436A (zh) * | 2015-06-29 | 2016-03-30 | 江苏赛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弯头连接器的新型结构及电气设备 |
CN105449436B (zh) * | 2015-06-29 | 2018-03-06 | 江苏赛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弯头连接器及电气设备 |
CN109314319A (zh) * | 2016-07-22 | 2019-02-05 |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 同轴连接器和同轴电缆之间的联接器 |
CN110098531A (zh) * | 2018-01-30 | 2019-08-06 |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 插头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插座 |
CN109638531A (zh) * | 2018-10-23 | 2019-04-16 | 浙江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超六类屏蔽信息插座模块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202852A2 (en) | 2010-06-30 |
JP2010153268A (ja) | 2010-07-08 |
EP2202852A3 (en) | 2010-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71202A (zh) | 接地结构以及使用该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 | |
EP1744409B1 (en) | A shielde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it with a shielded cable | |
JP5193888B2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8032622A (ja) | 同軸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 |
EP1548899A1 (en) | A shielded connector | |
JP2019062732A (ja) | 電気コンタクトデバイス、電気接続ユニット、および電気ケーブルを組み立てる方法 | |
CN102106044A (zh) | 连接器 | |
US11431126B2 (en) | Quick connect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 |
CN102044817A (zh) | 同轴连接器和带有天线的同轴连接器 | |
EP2209171A2 (en) | Incorrect fitting-preventing key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 |
US7064266B2 (en) | Shielded connector | |
CN101630781A (zh) | 同轴电缆连接器壳体 | |
CN101237093A (zh) | 电连接器 | |
JP2002280131A (ja) | 機器接続用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
CN105359350A (zh) | 具有连续性总线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 |
JP2010257725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1181199A (ja) | 嵌合構造及び該嵌合構造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 |
JP6762784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10504597A (zh) | 屏蔽连接器 | |
JP4249892B2 (ja) | 電気丸形コネクタ | |
US705990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laptop computer | |
JP2010033996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4167640B (zh) | 连接器装置 | |
JP5567868B2 (ja) | レセプタクル同軸コネクタ | |
JP7282449B2 (ja) | プラグおよびレセプタク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00707 |
|
C20 |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