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7093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37093A CN101237093A CNA2008100049313A CN200810004931A CN101237093A CN 101237093 A CN101237093 A CN 101237093A CN A2008100049313 A CNA2008100049313 A CN A2008100049313A CN 200810004931 A CN200810004931 A CN 200810004931A CN 101237093 A CN101237093 A CN 1012370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cable
- back casing
- connector
- ca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40)在被牵拉时也不易钩挂到包围工业设备及电子电气设备等的围栏等上、还带来电缆(40)的保持力提高、不会造成连接不良的电连接器(10)。在具备多个触点(14)、绝缘体(12)、插头壳体(16)、联接圈(20)、后壳体(18)、联接器(22)、电缆夹(24)和紧固螺母(26)的电连接器中,具有紧固螺母(24)的安装部(501),并且具有与安装部(501)连接设置的电缆(40)进入的电缆插入部(502),通过在电缆突出侧的外周上设置锥部(504)、或者在电缆插入部(502)上设置至少1个凸部(505)、或者设置锥部(504)和凸部(505)两者,将两个盖部件(50)通过安装机构安装在电缆突出侧,通过这样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工业设备及电子电气设备等中使用的带电缆的电连接器,涉及防止使用时的钩挂并且实现电缆的保持力强化的构造。
背景技术
对以往的电连接器进行说明。上述电连接器具备至少与电缆连接的多个触点、排列保持该触点的绝缘体、保持该绝缘体并且具有联接圈的保持机构的插头壳体、具有与对方连接器的卡合机构的联接圈、具有上述插头壳体进入的插入部并且具有与联接圈及紧固螺母的安装机构的后壳体、用来将该后壳体与上述插头壳体固定的联接器、保持上述电缆的电缆夹、和通过安装在上述后壳体上而用上述电缆夹保持上述电缆的紧固螺母。上述电缆被下述所示的专利文献1那样的构造保持。上述紧固螺母呈截面大致倒U字状。
在下述中,作为带电缆的电连接器,例示本申请人提出的专利文献1(特开2002-340235)和专利文献2(特愿2005-297219)。
【专利文献1】根据专利文献1的特开2002-340235的摘要,以提高防水电缆夹的防水效果为目的,公开了使电缆在夹主体的轴线方向上插通,并且在插通到圆筒状的橡胶套管和夹紧环中后,通过从夹紧环的外侧使紧固螺母螺合到夹主体上,组装防水电缆夹,将夹紧环的梳齿的前端朝向内侧弯曲,其前端推压插通在夹紧环中的电缆的周面,此外,使连结在夹主体的另一端上的后壳体(结线部保护盖)相对于夹主体绕主体的轴中心旋转规定的角度(例如45度)来卡合保持的构造的连接器。
【专利文献2】根据专利文献2的特愿2005-297219的摘要,以提供在与对方物的嵌合时即使在扭曲时前插入物也不会脱落或损伤、没有两个联接器的晃动及强度不足的圆型连接器为目的,公开了具备多个触点、前插入物、后插入物、呈大致圆筒形状的壳体、呈大致圆筒形状的前联接器、呈大致圆筒形状的后联接器、和呈大致圆筒形状的后壳体、在前插入物的嵌合侧前端设有锥部、在前联接器上设有向嵌合口的相反侧突出的突出部、在后联接器上设有向嵌合口方向突出的截面大致L字形状的延设部、配置为使突出部与延设部重叠的构造的圆型连接器。
在工业设备或电子电气设备等中使用的带电缆的电连接器常见的是作业者拿着上述电缆用手牵拉的情况。此外,工业设备或电子电气设备等的周围大多为了避免作业者的危险而将工业设备或电子电气设备等用围栏等包围。在上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以往技术所示那样的紧固螺母的形状中,上述电缆在被牵拉时钩挂到包围工业设备或电子电气设备等的周围的围栏等上的危险性较高,产生上述电缆松脱、造成连接不良的问题。
因此,即使钩挂上述电缆也不松脱的保持力的要求变得强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以往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上述电缆被牵拉时也不易钩挂在包围工业设备或电子电气设备等的周围的围栏等上、还带来上述电缆的保持力提高、不会造成连接不良的电连接器。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结构实现:一种电连接器,与对方连接器拆装,具备:多个触点14,与电缆40连接;绝缘体12,排列保持该触点14;联接圈20,具有与上述对方连接器的卡合机构;插头壳体16,保持上述绝缘体12并且具有与上述联接圈20的保持机构;后壳体18,具有该插头壳体16进入的插入部184;联接器22,具有用来将该后壳体18与上述插头壳体16固定的安装机构;电缆夹24,保持上述电缆40;以及紧固螺母26,具有与上述后壳体18的安装机构,并且通过安装在上述后壳体18上,来与上述电缆夹24保持上述电缆40;该电连接器具有上述紧固螺母26的安装部501,并且具有与上述安装部501连接设置的上述电缆40进入的电缆插入部502,将在电缆突出侧的外周上设有锥部504的两个盖部件50通过安装机构安装在上述电缆突出侧。
此外,上述目的还通过下述结构实现:一种电连接器,与对方连接器拆装,具备:多个触点14,与电缆40连接;绝缘体12,排列保持该触点14;联接圈20,具有与上述对方连接器的卡合机构;插头壳体16,保持上述绝缘体12并且具有与上述联接圈20的保持机构;后壳体18,具有该插头壳体16进入的插入部184;联接器22,具有用来将该后壳体18与上述插头壳体16固定的安装机构;电缆夹24,保持上述电缆40;以及紧固螺母26,具有与上述后壳体18的安装机构,并且通过安装在上述后壳体18上,来与上述电缆夹24保持上述电缆40;该电连接器具有上述紧固螺母26的安装部501,并且具有与上述安装部501连接设置的上述电缆40进入的电缆插入部502,将在该电缆插入部502上设有至少一个凸部505的两个盖部件50通过安装机构安装在上述电缆突出侧。
技术方案3所述的电连接器10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在各个上述盖部件50的上述电缆插入部502上设有至少一个凸部505。
此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电连接器10是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电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在两个盖部件50上,在上述电缆突出侧的外周上设有锥部504。
进而,技术方案5所述的电连接器10是在技术方案1、3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使上述锥部504的角度为5~45度。
技术方案6所述的电连接器10是在技术方案3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盖部件50上具有与上述后壳体18卡合的卡合凹部503。
此外,技术方案7所述的电连接器10是在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两个上述盖部件50的上述凸部505的间隔在安装有上述盖部件50的状态下比上述电缆40的直径小3.0~4.0mm。
发明的效果: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根据连接在电缆40上的电连接器10,能够得到如下的良好的显著的效果。
(1)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连接器10是与对方连接器拆装的电连接器,具备:多个触点14,与电缆40连接;绝缘体12,排列保持该触点14;联接圈20,具有与上述对方连接器的卡合机构;插头壳体16,保持上述绝缘体12并且具有与上述联接圈20的保持机构;后壳体18,具有该插头壳体16进入的插入部184;联接器22,具有用来将该后壳体18与上述插头壳体16固定的安装机构;电缆夹24,保持上述电缆40;紧固螺母26,具有与上述后壳体18的安装机构,并且通过安装在上述后壳体18上,来与上述电缆夹24保持上述电缆40;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紧固螺母26的安装部501,并且具有与上述安装部501连接设置的上述电缆40进入的电缆插入部502,将在电缆突出侧的外周上设有锥部504的两个盖部件50通过安装机构安装在上述电缆突出侧;所以即使上述电缆40被牵拉也不易钩挂到包围工业设备或电子电气设备等的围栏等上,上述电缆40不会松脱,不会带来连接不良。
(2)技术方案2所述的电连接器10是与对方连接器拆装的电连接器,具备:多个触点14,与电缆40连接;绝缘体12,排列保持该触点14;联接圈20,具有与上述对方连接器的卡合机构;插头壳体16,保持上述绝缘体12并且具有与上述联接圈20的保持机构;后壳体18,具有该插头壳体16进入的插入部184;联接器22,具有用来将该后壳体18与上述插头壳体16固定的安装机构;电缆夹24,保持上述电缆40;紧固螺母26,具有与上述后壳体18的安装机构,并且通过安装在上述后壳体18上,来与上述电缆夹24保持上述电缆40;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紧固螺母26的安装部501,并且具有与上述安装部501连接设置的上述电缆40进入的电缆插入部502,将在该电缆插入部502上设有至少1个凸部505的两个盖部件50通过安装机构安装在上述电缆突出侧;所以上述电缆40的保持力增加,上述电缆40不会松脱,不会带来连接不良。
(3)技术方案3所述的电连接器10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连接器10中,其特征在于,在各个上述盖部件50的上述电缆插入部502上设有至少1个凸部505,所以即使上述电缆40被牵拉也不易钩挂到包围工业设备或电子电气设备等的围栏等上,且上述电缆40的保持力提高,上述电缆40不会松脱,不会带来连接不良。
(4)技术方案4所述的电连接器10是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电连接器10中,其特征在于,在两个盖部件50上,在上述电缆突出侧的外周设有锥部504,所以即使上述电缆40被牵拉也不易钩挂到包围工业设备或电子电气设备等的围栏等上,且上述电缆40的保持力提高,上述电缆40不会松脱,不会带来连接不良。
(5)技术方案5所述的电连接器10是在技术方案1、3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10中,其特征在于,使上述锥部504的角度为5~45度,所以即使上述电缆40被牵拉也不易钩挂到包围周围的围栏等上。
(6)技术方案6所述的电连接器10是在技术方案3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10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盖部件50上具有与上述后壳体18卡合的卡合凹部503,所以能够可靠地通过各个上述盖部件50保持上述紧固螺母26及上述后壳体18,上述电缆40的保持力提高,上述电缆40不会松脱,不会带来连接不良。
(7)技术方案7所述的电连接器10是在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10中,其特征在于,两个上述盖部件50的上述凸部505的间隔在安装有两个上述盖部件50的状态下比上述电缆40的直径小3.0~4.0mm,所以即使上述电缆40被牵拉而钩挂到包围周围的围栏等上,上述电缆40也不会松脱,能够确保100N以上的保持力。
附图说明
图1(A)是从嵌合口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B)是从电缆突出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从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分解出两个盖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横剖视图。
图4(A)是电缆夹的立体图。图4(B)是紧固螺母的立体图。
图5(A)是电缆夹部分的部位被拆下、后壳体被插入电缆的状态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5(B)是安装了触点、装有接地板的状态的插入物的立体图。
图6是没有触点和绝缘体的状态下的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横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电连接器的横剖视图。
图8(A)是电缆夹部分的部位被拆下、后壳体被插入电缆的状态的另一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8(B)是安装了触点、装有接地板的状态的前及后插入物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图1到图8,对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A)是从嵌合口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B)是从电缆突出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分解出两个盖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横剖视图。图4(A)是电缆夹的立体图,图4(B)是紧固螺母的立体图。图5(A)是电缆夹的部分的部位被拆下、后壳体被插入电缆的状态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5(B)是安装了触点、装有接地板的状态的插入物的立体图。图6是没有触点和插入物的状态下的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横剖视图。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电连接器的横剖视图。图8(A)是电缆夹部分的部位被拆下、后壳体被插入电缆的状态的另一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8(B)是安装了触点、装有接地板的状态的前及后插入物的立体图。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至少具备多个触点14、插入物12、插头壳体16、后壳体18、联接圈20、联接器22、电缆夹24、紧固螺母26、和两个盖部件50。
基于图1到图6对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的结构部件进行说明。
首先,对作为本发明的重点的盖部件50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上述盖部件50有两个,通过两个上述盖部件50夹持上述后壳体18、上述紧固螺母26和上述电缆40。两个盖部件50由作为安装机构的螺栓和螺母固定。上述盖部件50是电绝缘性的塑料,通过公知技术的注射成形制作,作为其材质,考虑尺寸稳定性、加工性及成本等而适当选择,一般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66PA、46PA)、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或它们的合成材料。上述盖部件50至少具有上述电缆40进入的电缆插入部502、上述紧固螺母26插入的安装部501、和与上述后壳体18卡合的卡合凹部503。
在两个上述盖部件50卡合时,通过各个电缆插入部502、安装部501及卡合凹部503形成各个上述电缆40、上述紧固螺母26、及上述后壳体18进入的空间。各个电缆插入部502、安装部501及卡合凹部503的形状及大小只要各个上述电缆40、上述紧固螺母26、及上述后壳体18能进入就可以,考虑各个上述电缆40、上述紧固螺母26、及上述后壳体18的大小、保持力、尺寸稳定性、及加工性等而适当设计。
在作业时的处理时,为了使上述电缆40不松脱,在上述盖部件50上,在上述电缆突出侧的外周设置锥部504、或者在上述电缆插入部502上设置至少1个凸部505、或者设置上述锥部504和上述凸部505两者。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上述锥部504和上述凸部505两者。上述锥部504是为了使得上述电缆40在被作业者牵拉时不易钩挂在包围工业设备或电子电气设备等的围栏等上的部件。上述凸部505是通过与上述电缆夹24另外地通过两者的上述盖部件50的上述凸部505夹持上述电缆40来实现保持力的提高的部件。上述锥部504的大小、形状考虑上述作用、加工性及强度等而适当设计。上述凸部505的大小、形状考虑上述作用、保持力及加工性等而适当设计。此外,上述凸部505的数量考虑保持力而适当设计,但在本实施例中对置于各个上述盖部件50而设有两个。将上述锥部504的角度设为5~45度。如果超过45度则上述电缆40的钩挂变得容易。如果考虑较难钩挂及强度,则理想地,上述锥部504的角度优选为10~30度。
此外,两个上述盖部件50的上述凸部505的间隔在安装了两个上述盖部件50的状态下比上述电缆40的直径小3.0~4.0mm。如果为3.0mm以下则不能确保100N以上的保持力,如果为4.0mm以上则会损伤上述电缆40。
接着,对触点14进行说明。该触点14是金属制,通过公知技术的压力加工制作。作为上述触点14的材质,由于要求尺寸稳定性及导电性等,所以可以举出黄铜、铍铜、磷青铜等。上述触点14主要具有与对方连接器接触的接触部141、被插入物12保持的固定部142、和连接在电缆上的连接部143。上述触点14呈大致圆筒形,上述接触部141呈圆筒形状,以使其能够进入到对方连接器的触点中,其大小适当地设计,以使其能够进入到对方的触点中、进行稳定的接触。上述固定部142如图3所示,通过钩挂(矛状器具(ランス)142)保持在上述插入物12上。作为上述固定部142的矛状器具的形状及大小考虑保持力、加工性及电连接器10的小型化等而适当设计。上述连接部143是连接在电缆上的部分,上述连接部143的形状考虑规格、连接的物体及连接方法等而适当设计。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夹钳(压接)来连接电缆40。
接着,对插入物12进行说明。图3为了容易判断插入上述触点14的孔形状而做成了使上述触点14只有1根没有插入(安装)的图。上述插入物12是电绝缘性的塑料,通过公知技术的注射成形制作,作为其材质,考虑尺寸稳定性、加工性及成本等而适当选择,一般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66PA、46PA)、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或它们的合成材料。在上述插入物12上,具有插入上述触点14的插入孔121。上述插入孔121只要能够保持上述触点14就可以,大小及形状考虑上述触点14的大小及形状而适当设计。在上述插入物12的嵌合侧,如图5(B)所示,设有用来进行与对方连接器的定位的键槽123。上述键槽123适当地设计,以使预定的上述触点14能够与对方连接器的触点连接。此外,在上述插入孔121的大致中央,如图3所示,设有上述触点14的矛状器具142卡合(钩挂)的卡合凸部122。上述卡合凸部122的大小及形状只要能够保持上述触点14就可以,考虑保持力及加工性等而适当设计。
接着,对插头壳体(plug shell)16进行说明。该插头壳体16是金属制,通过公知技术的切削加工或模铸成型等制作,作为其材质,考虑尺寸稳定性、加工性及成本等而适当选择,一般可以举出锌合金或铝合金等。
上述插头壳体16呈大致圆筒形状,在其内侧形成有插入上述插入物12的嵌入孔161。上述嵌入孔161只要上述插入物12能够进入就可以,考虑上述插入物的大小、加工性及强度等而适当设计。通过上述插入物12和上述插头壳体16形成对方连接器进入的嵌合口11。此外,在上述插头壳体16的嵌合侧外周,在预定的位置上设有用来进行与对方连接器的定位的键槽164。在上述壳体16的外周,具有保持上述联接圈20的保持机构。作为该保持机构,在上述壳体18的外周的预定位置上设有凹部162,将保持环38插入到上述凹部162中,再将弹簧部件39及上述联接圈20插入到上述保持环38与上述插头壳体16的端面163之间,保持上述联接圈20。在此时的保持环38的保持中,进行保持以使上述联接圈20仅旋转一定角度。此外,在上述插头壳体16中,为了提高与上述后壳体18的防水性而配置有O形环32,进而,为了提高与对方物的防水性,在嵌合侧附近也配置有O形环32。
接着,对联接圈20进行说明。该联接圈20是金属制,通过公知技术的切削加工及压铸成形等制作,作为其材质,考虑尺寸稳定性、加工性及成本等而适当选择,一般可以举出锌合金或铝合金等。
上述联接圈20呈大致圆筒形状,在上述联接圈20上设有上述插头壳体16进入的插通孔201。上述联接圈20通过上述方法被保持在上述插头壳体16上,以使其仅旋转一定角度。在上述插通孔201的内侧设有多个卡合凸部202。作为对方连接器的卡合机构,是将上述卡合凸部202插入到设在对方连接器的壳体上的呈大致R形状的凹部中、并且通过上述弹簧部件39的弹性力与对方连接器卡合的所谓单触锁止。
接着,对联接器22进行说明。该联接器22是金属制,通过公知技术的切削加工及压铸成形等制作,作为其材质,考虑尺寸稳定性、加工性及成本等而适当选择,一般可以举出锌合金或铝合金等。上述联接器22呈大致圆筒形状,在上述联接器22上设有上述插头壳体16进入的插通孔221。在上述插通孔221的内周面上,作为与上述后壳体18的安装机构,具有与上述后壳体18螺合的阴螺纹部222。即,将上述联接器22与后壳体18螺合,并且通过上述联接器22和上述后壳体18夹持上述插头壳体16。通过这样,将上述后壳体18和上述插头壳体16固定。
接着,对后壳体18进行说明。该后壳体18是金属制,通过公知技术的切削加工及压铸成形等制作,作为其材质,考虑尺寸稳定性、加工性及成本等而适当选择,一般可以举出锌合金或铝合金等。上述后壳体18呈大致圆筒形状,具有插入电缆的贯通孔181。在上述贯通孔181内,在上述插头壳体16方向上,设有上述插头壳体16进入的插入部184。上述插入部184只要插头壳体16能够进入就可以,考虑上述插头壳体16的大小、强度及加工性等而适当设计。在上述后壳体18的两端,作为上述联接器22及上述紧固螺母26的安装机构而设有阳螺纹部182、182。此外,在上述后壳体18的两端,设有用来阻止上述电缆夹24与上述插头壳体16的旋转的卡合凹部183、183。
接着,对电缆夹24进行说明。该电缆夹24是电绝缘性的塑料,通过公知技术的注射成形制作,作为其材质,考虑尺寸稳定性、加工性及成本等而适当选择,一般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66PA、46PA)、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或它们的合成材料。上述电缆夹24是用来通过上述紧固螺母26螺合到上述后壳体18上来保持上述电缆40的部件。上述电缆夹24呈大致圆筒形状,具有插入电缆40的孔。该孔考虑强度及加工性等而适当设计,以使得上述电缆40能够插入。在上述电缆夹24上,在与上述后壳体18相接一侧设有凹部243,在与上述紧固螺母26相接一侧设有呈大致く字形状的多个梳齿242。上述凹部243是通过与上述后壳体18的卡合凹部183卡合来进行上述电缆夹24的旋转阻止的部件,上述梳齿242是通过用上述紧固螺母26的推压部263将弯折的部分向上述电缆40方向推压来保持上述电缆40的部件。为了该作用,通过在上述梳齿242之间设置缝隙带来弹性,并且通过在上述梳齿242的前端设置前端突起244,使向上述电缆的咬合性良好。上述梳齿242的形状、大小考虑上述作用、弹性、电缆40的保持力、以及加工性等而适当设计。
最后,对紧固螺母26进行说明。该紧固螺母26是金属制,通过公知技术的切削加工及压铸成形等制作,作为其材质,考虑尺寸稳定性、加工性及成本等而适当选择,一般可以举出锌合金或铝合金等。上述紧固螺母26呈大致圆筒形状,具有插入电缆40的嵌通孔261。在上述嵌通孔261的内周,作为与上述后壳体18的安装机构,设有用来与上述后壳体18螺合的阴螺纹部262,此外,设有通过推压上述电缆夹24来保持上述电缆40的推压部263。上述推压部263只要能够推压上述电缆夹24的梳齿242、保持上述电缆40就可以,考虑上述电缆40的保持力及加工性等而适当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上述部位以外,还具备套管36、接地板34、O形环32、保持环38、弹簧部件39及止动螺钉。上述O形环32、上述保持环38、和上述弹簧部件39如上所述。上述接地板34配置在上述插入物12与上述插头壳体16的预定位置之间,并且通过将上述接地板34的一端连接到上述电缆40上来得到上述电缆与上述插头壳体16的接地。上述套管36是通过配置在上述电缆夹24的内侧而与上述电缆40贴紧、用来提高防水性的部件。此外,上述止动螺钉是用来进行上述联接器22与上述紧固螺母26的安装后的旋转阻止的部件,在上述联接器22和上述紧固螺母26的预定的位置上设置阴螺纹部而螺合。
基于图7及图8对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点是代替销型的上述触点14而使用插座型的触点15、和通过使用上述触点15、代替上述插入物12而使用两个绝缘体(前插入物28和后插入物30)。以下,仅对变更的部位进行说明。
首先,对上述触点15进行说明。该触点15是金属制,通过公知技术的压力加工制作。作为上述触点15的材质,由于要求尺寸稳定性及导电性等,所以可以举出黄铜、铍铜、磷青铜等。上述触点15主要由与对方连接器接触的接触部151、保持在后插入物30上的固定部152和连接在电缆上的连接部153。上述触点15呈大致圆筒形,上述接触部151呈大致圆筒形,上述接触部151呈圆筒形状,以使对方连接器的触点能够进入,其大小适当地设计,以使对方的触点能够进入、进行稳定的接触。上述固定部152如图7所示,通过钩挂(矛状器具)保持在上述后插入物30上。作为上述固定部152的矛状器具的形状及大小考虑保持力、加工性及电连接器10的小型化等而适当设计。上述连接部153是连接在电缆上的部分,上述连接部153的形状考虑规格、连接的物体及连接方法等而适当设计。
接着,对上述前插入物28进行说明。图7为了容易判断插入上述触点15的孔形状而做成了使上述触点15只有1根没有插入(安装)的图。上述前插入物28是电绝缘性的塑料,通过公知技术的注射成形制作,作为其材质,考虑尺寸稳定性、加工性及成本等而适当选择,一般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66PA、46PA)、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或它们的合成材料。在上述前插入物28上,具有插入对方连接器的触点的插入孔281和插入上述触点15的插入孔282。上述插入孔281的大小及形状只要能够嵌入对方触点就可以,考虑对方触点的大小及前插入物28的强度等而适当设计。在插入对方触点的一侧实施倒角283以使得容易插入。
上述插入孔282只要上述触点15的前端部分能够进入就可以,大小及形状考虑上述触点15的大小及形状适当设计。上述插入孔282与上述插入孔281连通。
最后,对上述后插入物30进行说明。图7为了容易判断插入上述触点15的孔形状而做成了使上述触点15只有1根没有插入(安装)的图。上述后插入物30是电绝缘性的塑料,通过公知技术的注射成形制作,作为其材质,考虑尺寸稳定性、加工性及成本等而适当选择,一般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66PA、46PA)、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或它们的合成材料。
在上述后插入物30上设有插入上述触点15的安装孔301,在该安装孔301的预定的位置上设有与上述触点15的矛状器具152卡合的卡合凸部302。上述安装孔301的形状及大小只要能够插入上述触点15就可以,配合上述触点15,考虑上述电连接器10的小型化而适当设计。上述卡合凸部302的位置适当设计为,使其能够与上述触点15的矛状器具152卡合。以满足上述触点15的保持力的关系适当地设计矛状器具152和上述卡合凸部302。
使用上述中说明那样的两个盖部件50的带电缆的电连接器的构造只要具有上述电缆夹24和上述紧固螺母26,在怎样的结构中都能够使用。
工业实用性
作为本发明的应用例,应用到在工业设备或电子电气设备等中使用的带电缆的电连接器中,特别是有关防止使用时的钩挂并且实现电缆的保持力强化的构造。
Claims (7)
1、一种电连接器,与对方连接器拆装,具备:
多个触点,与电缆连接;
绝缘体,排列保持该触点;
联接圈,具有与上述对方连接器的卡合机构;
插头壳体,保持上述绝缘体并且具有与上述联接圈的保持机构;
后壳体,具有该插头壳体进入的插入部;
联接器,具有用来将该后壳体与上述插头壳体固定的安装机构;
电缆夹,保持上述电缆;
紧固螺母,具有与上述后壳体的安装机构,并且通过安装在上述后壳体上,来与上述电缆夹保持上述电缆;
其特征在于,
具有上述紧固螺母的安装部,并且具有与上述安装部连接设置的上述电缆进入的电缆插入部,将在电缆突出侧的外周上设有锥部的两个盖部件通过安装机构安装在上述电缆突出侧。
2、一种电连接器,与对方连接器拆装,具备:
多个触点,与电缆连接;
绝缘体,排列保持该触点;
联接圈,具有与上述对方连接器的卡合机构;
插头壳体,保持上述绝缘体并且具有与上述联接圈的保持机构;
后壳体,具有该插头壳体进入的插入部;
联接器,具有用来将该后壳体与上述插头壳体固定的安装机构;
电缆夹,保持上述电缆;
紧固螺母,具有与上述后壳体的安装机构,并且通过安装在上述后壳体上,来与上述电缆夹保持上述电缆;
其特征在于,
具有上述紧固螺母的安装部,并且具有与上述安装部连接设置的上述电缆进入的电缆插入部,将在该电缆插入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凸部的两个盖部件通过安装机构安装在上述电缆突出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各个上述盖部件的上述电缆插入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凸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两个盖部件上,在上述电缆突出侧的外周上设有锥部。
5、如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使上述锥部的角度为5~45度。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盖部件上具有与上述后壳体卡合的卡合凹部。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上述盖部件的上述凸部的间隔在安装有两个上述盖部件的状态下比上述电缆的直径小3.0~4.0m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18031/2007 | 2007-01-29 | ||
JP2007018031A JP2008186670A (ja) | 2007-01-29 | 2007-01-29 | 電気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37093A true CN101237093A (zh) | 2008-08-06 |
Family
ID=39729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0049313A Pending CN101237093A (zh) | 2007-01-29 | 2008-01-29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8186670A (zh) |
CN (1) | CN101237093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96526A (zh) * | 2012-03-02 | 2013-09-1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CN106256050A (zh) * | 2014-04-16 | 2016-12-21 | 浩亭电子有限公司 | 电缆出口 |
CN108432059A (zh) * | 2015-12-25 | 2018-08-21 | 京瓷株式会社 | 分支连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315420A1 (en) * | 2010-06-29 | 2011-12-29 | Larkin Kevin B | Cable Boot and Clamp Cable Mounting System |
JP5600521B2 (ja) * | 2010-08-25 | 2014-10-0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給電制御装置 |
JP6762784B2 (ja) * | 2016-07-11 | 2020-09-30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電気コネクタ |
JP6800782B2 (ja) * | 2017-03-10 | 2020-12-16 | オーム電機株式会社 | ケーブルクランプ |
JP6997270B2 (ja) * | 2020-09-09 | 2022-02-03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電気コネクタ |
-
2007
- 2007-01-29 JP JP2007018031A patent/JP2008186670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
- 2008-01-29 CN CNA2008100049313A patent/CN10123709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96526A (zh) * | 2012-03-02 | 2013-09-1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CN103296526B (zh) * | 2012-03-02 | 2015-10-07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CN106256050A (zh) * | 2014-04-16 | 2016-12-21 | 浩亭电子有限公司 | 电缆出口 |
CN108432059A (zh) * | 2015-12-25 | 2018-08-21 | 京瓷株式会社 | 分支连接器 |
CN108432059B (zh) * | 2015-12-25 | 2019-12-31 | 京瓷株式会社 | 分支连接器 |
US10530092B2 (en) | 2015-12-25 | 2020-01-07 | Kyocera Corporation | Branch connecto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8186670A (ja) | 2008-08-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37093A (zh) | 电连接器 | |
US7988476B2 (en) | Sealed plug assembly | |
EP2202852A2 (en) | Ground 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 |
CN102792530B (zh) | 壁式hf组件 | |
EP2209171A2 (en) | Incorrect fitting-preventing key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 |
US9645341B2 (en) | Cable assembly with connector having twist ability for aligning mating features | |
US20180323549A1 (en) | Hybrid plug connector | |
CN108448311A (zh) | 满足ip68防护等级的单芯弯角连接器 | |
EP2056412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10840639B1 (en) | Quick connect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 |
CN104124556A (zh) | 具有弹性锁闩的电连接器 | |
JP4550305B2 (ja) | 機器接続用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
JP5303348B2 (ja) | ロック構造及び該ロック構造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 |
JP5312175B2 (ja) | コネクタ | |
CN217087067U (zh) | 连接器转接装置和连接器组件 | |
CN107732563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JPH11204194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2011181199A (ja) | 嵌合構造及び該嵌合構造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 |
JP4335039B2 (ja) | 単体防水クリン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 |
US20100330841A1 (en) | Cable connector for terminat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bles | |
CN118077107A (zh) | 插接连接器模块和制造方法 | |
JP4249892B2 (ja) | 電気丸形コネクタ | |
JP2018010720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220107069U (zh) | 内置式保护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 | |
CN222705924U (zh) | 一种电摩线束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