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64912A - 线缆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缆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64912A CN104464912A CN201310422681.6A CN201310422681A CN104464912A CN 104464912 A CN104464912 A CN 104464912A CN 201310422681 A CN201310422681 A CN 201310422681A CN 104464912 A CN104464912 A CN 1044649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ar
- assembly
- braid
- cable
- protective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组件及其装配方法,所述线缆组件包括用于传输信号的线材、包覆于线材外的保护层、包覆于保护层外的编织层及包覆于编织层外的外被,所述线缆组件还包括一设置在保护层与编织层之间的套环,所述套环设有相互断开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套环呈半封闭状,在所述套环被安装至保护层与编织层之间的过程中,所述套环受力驱动第一端与第二端相互靠近,使得套环的外径小于编织层的内径,而被压入编织层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组件及其装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传输高速信号的线缆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信号频率和传输速率不断提高,以及空间的电磁波愈来愈复杂,这就对作为传输媒质的线缆要求越来越高。在一般技术中,线缆组件包括用于传输信号的线材、包覆于线材外的铝箔层、包覆于铝箔层外的编织层及包覆于编织层外的外被。然而,这种信号传输线由于采用普通铝箔包裹,其结构不稳定,线材稍有弯曲及移动,线缆结构就受到影响,从而很难达到高速信号传输的质量需求,不良率高,不适于工业化大量的生产。因此设计者又考虑在线缆内部增加一内环,所述内环套设在线缆的编织层与铝箔层之间。然而该种内环结构的内环直径是固定的,对内环尺寸的精度要求非常严格。在制造时,若内环直径过大会与编织层干涉,太小会与铝箔层干涉,造成装配困难。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问题的线缆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传输性能稳定、信号传输质量高、易于制造以及更易于装配的线缆组件。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组件,其包括用于传输信号的线材、包覆于线材外的保护层、包覆于保护层外的编织层及包覆于编织层外的外被,所述线缆组件还包括一设置在保护层与编织层之间的套环,所述套环设有相互断开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套环呈半封闭状,在所述套环被安装至保护层与编织层之间的过程中,所述套环受力驱动第一端与第二端相互靠近,使得套环的外径小于编织层的内径,而被压入编织层内。
具体实施结构如下:
所述线材包括若干根芯线、包覆在各芯线外侧的内绝缘层。
所述保护层为铝箔或锡箔材质制成。
所述套环为金属材质制成。
所述套环的内径大于保护层的外径。
所述第一端设有若干第一突出部及间隔设置在两相邻第一突出部之间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端设有若干第二突出部及间隔设置在两相邻第二突出部之间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突出部与第二凹槽配合,所述第二突出部与第一凹槽配合。
所述第一、第二突出部呈V形,且所述第一、第二凹槽也呈V形。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传输性能稳定、信号传输质量高、易于制造以及更易于装配的线缆组件的装配方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组件的装配方法,所述线缆组件包括用于传输信号的线材,包覆于线材外的保护层、包覆于保护层外的编织层及包覆于编织层外的外被,所述线缆组件还包括一设置在保护层与编织层之间的套环,所述套环设有相互断开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套环套设在保护层的前端,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套环呈半封闭状;
步骤二:将套环自保护层的前端向后移动至保护层与编织层之间,并使得套环受力驱动第一端与第二端相互靠近;
步骤三:提供一治具,所述治具作用于套环,在治具的作用下,上述相互靠近形成套环的外径小于编织层的内径,以使得所述套环被压入编织层内。
具体实施结构如下:
所述套环的内径大于保护层的外径。
所述第一端设有若干第一突出部及间隔设置在两相邻第一突出部之间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端设有若干第二突出部及间隔设置在两相邻第二突出部之间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突出部与第二凹槽配合,所述第二突出部与第一凹槽配合。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线缆组件及其装配方法,在线缆组件的编织层与保护层之间增加一套环结构,该套环设有相互断开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其内径不是固定的,如此设计不但减少了对套环内径尺寸的精度要求,使得套环更容易加工制造。而且相对于现有技术,在初始状态下,本设计的套环是半封闭状的,采用半封闭状的套环更容易将套环装配到线缆组件的编织层与保护层之间,不会出现装配时,套环与保护层发生干涉而磨坏或者弄皱保护层的情况。当所述套环被安装至保护层与编织层之间的过程中,所述套环受外力驱动第一端与第二端相互靠近,在最终状态,通过治具的作用,上述相互靠近形成套环的外径小于编织层的内径,以使得所述套环被压入编织层内。此外,通过治具将套环挤压至编织层与保护层之间后,所述套环对于内部的线材还可以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以使得线缆组件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外力传递到外被、编织层及套环上,进而保护线缆组件内部线材不会受损。
【附图说明】
图1是符合本发明的套环未安装至线缆组件的编织层与保护层之间的立体图。
图2是符合本发明的线缆组件的套环套设于保护层上的立体图。
图3是符合本发明的线缆组件的套环即将被压入编织层与保护层之间的立体图。
图4是符合本发明的线缆组件的分解图。
图5是图3所示的线缆组件的前视图。
图6是符合本发明线缆组件的套环在初始状态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缆组件100,其包括位于其中心的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一股用于传输信号的线材1、包覆于线材1外的保护层2、包覆于保护层2外的编织层3及包覆于编织层3外侧的外被4。所述保护层2为铝箔或锡箔材质。所述线缆组件100还包括设置在编织层3与保护层2之间的套环5。所述编织层3包括设于外被4内的水平部31及自水平部31外翻的扩散部32。
所述线材1包括若干根芯线(未图示)、包覆在芯线外侧的内绝缘层11。线材1的两端为可以连接至电连接器(未图示)的连接端12。
所述套环5为金属材质制成,其包括相互断开的第一端51与第二端52。在初始状态下,该套环5呈半封闭状,在所述套环5被安装至保护层2与编织层之间的过程中,所述套环5的第一端51与第二端52相互靠近,在最终状态下,通过外界治具的作用,上述相互靠近形成套环5的外径小于编织层3的内径,以使得所述套环5被压入编织层3内,此时所述套环5位于编织层3的水平部31与保护层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51设有若干呈V形的第一突出部511及间隔设置在两相邻第一突出部511之间的呈V形的第一凹槽512,所述第二端52设有若干呈V形的第二突出部521及间隔设置在两相邻第二突出部521之间的呈V形的第二凹槽522,所述第一突出部511与第二突出部521相互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凹槽512与第二凹槽522相互错开设置。所述第一突出部511与第二凹槽522配合,第二突出部521与第一凹槽512配合。所述第一突出部511、第二突出部521均设有一连接部513、523,所述第一凹槽512、第二凹槽522均设有一配合面514、524,所述连接部513、523可与相应的配合面514、524配合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套环5的第一端51与第二端52还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如所述第一端51可以设置为半圆状的突出部,所述第二端52可以设置为一半圆状的凹陷部用以与前述半圆状的突出部配接。在本实施例中,当套环5被压入编织层3内,处于编织层3的水平部与保护层2之间时,所述套环5为两端开口,且所述套环5的内径大于保护层2的外径。如此设计,使得套环5对于内部的线材1还可以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以使得线缆组件100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外力传递到外被4、编织层3及套环5上,进而保护线缆组件的内部线材1不会受损。
本发明进一步揭示了线缆组件100的装配方法,该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套环5套设在保护层2的前端,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套环5呈半封闭状;
步骤二:将套环5自保护层2的前端向后移动至保护层2与编织层3之间,并使得套环5受力驱动第一端51与第二端52相互靠近;
步骤三:提供一治具,所述治具作用于套环5,在治具的作用下,上述相互靠近形成套环5的外径小于编织层3的内径,以使得所述套环5被压入编织层3内。
本发明通过于线缆组件100的编织层3与保护层2之间增设一套环5结构,该套环5是半封闭状的,其内径不是固定的,如此设计不但减少了对套环5内径尺寸的精度要求,使得套环5更容易加工制造。而且相对于现有技术,在初始状态下,本设计的套环5是半封闭的,由于保护层2的前端至编织层3的水平部31有一段距离,若采用半封闭状的套环5必然更容易将套环5装配到线缆组件100的编织层3与保护层2之间。不会出现装配时,套环5与保护层2发生干涉而磨坏或者弄皱保护层2的情况。当所述套环5被安装至线缆组件100的保护层2与编织层3之间的过程中,所述套环5的第一端51与第二端52相互靠近,在最终状态下,通过治具的作用,相互靠近形成套环5的外径小于编织层3的内径,以使得所述套环5被压入编织层3内,此时所述套环5位于编织层3的水平部31与保护层2之间。通过治具将套环5挤压至水平部31与保护层2之间后,所述套环5对于内部的线材1可以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以使得线缆组件100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外力传递到外被4、编织层3及套环5上,进而保护线缆组件100内部线材1不会受损。本发明的线缆组件100尤其适用于高频连接器中,高频连接器对于信号传输及数据传输的质量要求极高,本设计提供的结构可以很好的保证传输性能稳定、信号传输质量高,易于制造且线缆组件100更易于装配,适于工业化大规模的生产制造。
Claims (10)
1.一种线缆组件,其包括用于传输信号的线材、包覆于线材外的保护层、包覆于保护层外的编织层及包覆于编织层外的外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组件还包括一设置在保护层与编织层之间的套环,所述套环设有相互断开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套环呈半封闭状,在所述套环被安装至保护层与编织层之间的过程中,所述套环受力驱动第一端与第二端相互靠近,使得套环的外径小于编织层的内径,而被压入编织层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包括若干根芯线、包覆在各芯线外侧的内绝缘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为铝箔或锡箔材质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为金属材质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的内径大于保护层的外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设有若干第一突出部及间隔设置在两相邻第一突出部之间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端设有若干第二突出部及间隔设置在两相邻第二突出部之间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突出部与第二凹槽配合,所述第二突出部与第一凹槽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突出部呈V形,且所述第一、第二凹槽也呈V形。
8.一种线缆组件的装配方法,所述线缆组件包括用于传输信号的线材,包覆于线材外的保护层、包覆于保护层外的编织层及包覆于编织层外的外被,所述线缆组件还包括一设置在保护层与编织层之间的套环,所述套环设有相互断开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其特征在于:该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套环套设在保护层的前端,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套环呈半封闭状;
步骤二:将套环自保护层的前端向后移动至保护层与编织层之间,并使得套环受力驱动第一端与第二端相互靠近;
步骤三:提供一治具,所述治具作用于套环,在治具的作用下,上述相互靠近形成套环的外径小于编织层的内径,以使得所述套环被压入编织层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组件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的内径大于保护层的外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组件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设有若干第一突出部及间隔设置在两相邻第一突出部之间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端设有若干第二突出部及间隔设置在两相邻第二突出部之间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突出部与第二凹槽配合,所述第二突出部与第一凹槽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22681.6A CN104464912A (zh) | 2013-09-17 | 2013-09-17 | 线缆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22681.6A CN104464912A (zh) | 2013-09-17 | 2013-09-17 | 线缆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64912A true CN104464912A (zh) | 2015-03-25 |
Family
ID=52910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22681.6A Pending CN104464912A (zh) | 2013-09-17 | 2013-09-17 | 线缆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46491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48274A (zh) * | 2019-05-15 | 2019-07-23 | 联基实业(江西)有限公司 | 降低阻抗的连接线及其制作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58209A (ja) * | 1998-08-10 | 2000-02-25 | Harness Syst Tech Res Ltd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CN2891361Y (zh) * | 2005-03-01 | 2007-04-1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CN101771202A (zh) * | 2008-12-26 | 2010-07-07 |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接地结构以及使用该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 |
JP2012009382A (ja) * | 2010-06-28 | 2012-01-12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シールド電線の端末構造及びシールド電線の端末処理方法 |
-
2013
- 2013-09-17 CN CN201310422681.6A patent/CN10446491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58209A (ja) * | 1998-08-10 | 2000-02-25 | Harness Syst Tech Res Ltd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CN2891361Y (zh) * | 2005-03-01 | 2007-04-1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CN101771202A (zh) * | 2008-12-26 | 2010-07-07 |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接地结构以及使用该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 |
JP2012009382A (ja) * | 2010-06-28 | 2012-01-12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シールド電線の端末構造及びシールド電線の端末処理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48274A (zh) * | 2019-05-15 | 2019-07-23 | 联基实业(江西)有限公司 | 降低阻抗的连接线及其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554034B2 (en) | Optical-electrical hybrid transmission cable | |
US20120008906A1 (en) | Optical-electrical hybrid transmission cable | |
CN202178112U (zh) | 光电混合传输线缆 | |
JP2017010747A (ja) | 伝送ケーブル | |
CN204144594U (zh) | 一种压接式微小型总线连接器 | |
JPWO2013051096A1 (ja) | 信号伝送ケーブル用中空コア体 | |
CN105321624A (zh) | 数据通信缆线 | |
CN201430223Y (zh) | 轴向挤压式同轴电缆连接器 | |
TWM569923U (zh) | 扁平線纜 | |
CN104464912A (zh) | 线缆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 |
CN202363141U (zh) | 多芯线电缆 | |
US20190058268A1 (en) | Connector arrangement | |
CN204143955U (zh) | 光伏电站用自承式数据传输电缆 | |
CN103597662A (zh) | 单芯电线 | |
CN203562237U (zh) | 一种加强型高速通信线缆 | |
CN201435239Y (zh) | 采煤机金属屏蔽带状橡套软电缆 | |
CN102024513B (zh) | 一种hdmi线材 | |
CN201247874Y (zh) | 射频同轴软电缆直式组装结构 | |
CN201262846Y (zh) | 航空航天热电偶用补偿导线 | |
CN203288342U (zh) | 一种复合电缆 | |
CN204516473U (zh) | 平行信号对usb3.1电缆 | |
CN203596450U (zh) | 一种用于高速数据连接器的铁壳结构 | |
CN201774116U (zh) | 挤压式同轴电缆连接器 | |
CN203871004U (zh) | 适用于电梯系统应用的数据网络电缆 | |
CN203592952U (zh) | 一种多股线系统用屏蔽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