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0130B - 一种金属油墨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金属油墨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40130B CN101240130B CN200710048445.7A CN200710048445A CN101240130B CN 101240130 B CN101240130 B CN 101240130B CN 200710048445 A CN200710048445 A CN 200710048445A CN 101240130 B CN101240130 B CN 1012401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rolling
- oil
- metal ink
- latent im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Abstract
一种金属油墨的制作方法,涉及一种防伪印刷用油墨的制作方法,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单面印刷形成防伪潜影,使潜影易于被大众识别且无需借助特定仪器,防伪性能更强的金属油墨的制作方法,包括轧制基墨和搅拌步骤:a.轧制基墨步骤是,按配方投量将连接料、填料、表面活性剂和聚乙烯蜡称量准确,混合均匀后用三辊轧墨机轧制三遍制成基墨,轧制温度为35~38℃,轧制压力为4.0~5.0MPa;b.搅拌步骤是,按配方投量将金属颜料、基墨以及其它辅料称量准确,投入真空搅拌釜充分搅拌30~45分钟,制成印刷用金属油墨,真空搅拌釜的真空度控制在0.098~0.1MPa,搅拌温度35~40℃,搅拌速度100~150转/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印刷用油墨的制作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印刷防伪潜影的含有金属颜料的金属油墨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潜影是一种防伪技术,即将特定的图案在正常观察角度隐藏,而在特定观察条件下进行观察识别的技术,是防伪印刷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它具有隐蔽防伪性和易于识别的特点。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潜影技术是利用无色荧光油墨印刷,印刷图案在可见光下隐藏而在紫外光照射下清晰可见。但这种潜影需要借助特定的仪器(紫外光源),同时造假的技术门槛较低,已被造假者攻破,防伪的有效性较低。
另一种潜影技术是应用雕刻印刷在载体上印制线条交叉的图纹,隐形图纹在面对光源的条件下,旋转一定角度即可显示出来。虽然不需要特定的仪器,但对观察的角度有一定要求,大众识别存在一定困难,经常有人不能正常识别出隐形图纹,而且,造假者利用公知的技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模仿,防伪效果不理想。
还有一种利用凹印正背对印工艺实现的透视潜影,是通过设计将完整图案分离成套合的两部分,分别印制在载体的两面,进行精确套合与叠加,经正背对印双面一次印刷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这种潜影,在单面正常光线下观察时,不能被识别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而且需要在设计时将图案分离,在印刷时需要特殊的凹印机且印刷套印精度较高,实现透视潜影的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单面印刷形成防伪潜影,所印刷的潜影易于被大众识别并且识别时无需借助特定仪器,潜影印刷更容易,防伪性能更强的金属油墨的制作方法。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油墨的制作方法,包括轧制基墨和搅拌步骤:
a.轧制基墨步骤是,按配方投量将连接料、填料、表面活性剂和聚乙烯蜡称量准确,混合均匀后用三辊轧墨机轧制三遍制成基墨,轧制温度为35~38℃,轧制压力为4.0~5.0MPa;
b.搅拌步骤是,按配方投量将金属颜料、基墨以及其它辅料称量准确,投入真空搅拌釜充分搅拌30~45分钟,制成印刷用金属油墨,真空搅拌釜的真空度控制在0.098~0.1MPa,搅拌温度35~40℃,搅拌速度100~150转/分。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轧制基墨步骤中,基墨细度控制在10~15微米。
进一步而言,按所述制作方法制作的金属油墨质量指标为,细度10~15微米,粘度8~12帕·秒,在80℃烘箱条件下的干性为8~12分。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连接料为醇酸树脂油、高酸价酚醛树脂油、纯酚醛树脂油,填料为气相二氧化硅、透明碳酸钙,所述金属油墨的各成分重量百分比含量如下,
金属颜料 15~25%
醇酸树脂油 10~15%
高酸价酚醛树脂油 20~25%
纯酚醛树脂油 8~10%
气相二氧化硅 3~5%
透明碳酸钙 15~20%
表面活性剂 5~7%
聚乙烯蜡 6~8%
矿油 2~4%
干燥剂 0.3~0.5%。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金属颜料为片状银粉、片状铝粉、片状铜粉中任意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金属颜料为片状银粉、片状铝粉、片状铜粉中任意两种的混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金属颜料为片状银粉、片状铝粉、片状铜粉的混合物。
本发明将基墨和最后制成的金属油墨控制在10~15微米细度,一方面保证了金属油墨与承印物之间的附着力,使其中的金属颜料在正常情况下具有必要的金属光泽,提高印品的高档性和美观度,另一方面可在对光透视情况下,将隐含在基底图案中的潜影图案显示出来,而在正常情况下潜影图案隐藏在基底图案中不显示,实现防伪目的;通过上述方法制成的金属油墨可以通过线条之间的光遮挡效果,达到透视潜影在正常观察情况下不易被观察到,使透视潜影能够被隐藏在基底图案当中,而在对光透视观察情况下,构成透视潜影的线条密度大,使其形成“片”状将光线遮挡部分,透光性比基底图案差,从而使隐形的潜影图案被“透视”出来,使普通大众都能够不借助仪器很容易地将潜影识别出来。
如果采用普通的非金属颜料,构成潜影的线条密度太大,则易使线条糊成一片而分不出来,影响图案的清晰和美观;构成潜影的线条密度太小,则易使潜影图案的反光度提高而不能被隐藏在基底图案中,失去了防伪的目的。
可见,采用上述方法制作的金属油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可单面印刷形成防伪潜影,所印刷的潜影易于被大众识别并且识别时无需借助特定仪器,潜影印刷更容易,防伪性能更强,而且基底图案和潜影图案金属光泽性更高、更美观的优点,可适用于在各种钞票、证券、证照、票据等有价证券上单面印制防伪的透视潜影,也可以应用于具有一定透光性的塑料、橡胶、玻璃等载体上单面印制防伪的透视潜影。
附图说明
图1是利用本发明制作的金属油墨印制构成透视潜影的线条和构成基底图案的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是透视潜影线条,2是基底图案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金属油墨的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
片状银粉 15%
醇酸树脂油 12%
高酸价酚醛树脂油 25%
纯酚醛树脂油 8%
气相二氧化硅 3%
透明碳酸钙 19%
表面活性剂 5.5%
聚乙烯蜡 8%
矿油 4%
干燥剂 0.5%
金属油墨的制作按如下工艺:
1、按上述配方投量将醇酸树脂油、高酸价酚醛树脂油、纯酚醛树脂油、气相二氧化硅、透明碳酸钙、表面活性剂、聚乙烯蜡称量准确,混合均匀后用三辊轧墨机轧制三遍制成基墨。轧制的温度为38℃,轧制压力为4.0MPa。基墨的细度控制在10~15微米;
2、按上述配方将作为金属颜料的片状银粉、基墨及其它辅料称量准确,投入真空搅拌釜中充分搅拌30分钟,制成雕刻凹印印刷用的金属油墨。真空搅拌釜的真空度控制在0.098~0.1MPa,搅拌温度35~40℃,搅拌速度120转/分。雕刻凹印金属油墨的质量指标为:细度10~15微米,粘度8~12帕·秒,干性8~12分(80℃烘箱条件下)。
金属油墨制成后,利用雕刻凹印设计的软件生成由线条构成的基底图案和透视潜影图案,构成透视潜影图案的线条与构成图案的线条如图1所示排布,两者90°角交叉而不相互叠交,构成透视潜影图案的线条密度为每毫米7根。然后通过现有的雕刻凹印印刷工艺用金属油墨将透视潜影图案和基底图案一次性印制在载体(或称之为承印物)的一面上,载体可以是纸张,如钞票纸、证券纸、证照纸或票据纸,也可以是具有一定透光性的塑料、橡胶、玻璃等物品。
实施例2:金属油墨的成分及百分比含量如下:
片状铝粉 20%
醇酸树脂油 15%
高酸价酚醛树脂油 20%
纯酚醛树脂油 10%
气相二氧化硅 5%
透明碳酸钙 15%
表面活性剂 6.7%
聚乙烯蜡 6%
矿油 2%
干燥剂 0.3%
金属油墨的制作按如下工艺:
1、按上述配方投量将醇酸树脂油、高酸价酚醛树脂油、纯酚醛树脂油、气相二氧化硅、透明碳酸钙、表面活性剂、聚乙烯蜡称量准确,混合均匀后用三辊轧墨机轧制三遍制成基墨。轧制的温度为35℃,轧制压力为5.0MPa。基墨的细度控制在10~15微米;
2、按上述配方将作为金属颜料的片状银粉、基墨及其它辅料称量准确,投入真空搅拌釜中充分搅拌45分钟,制成雕刻凹印印刷用的金属油墨。真空搅拌釜的真空度控制在0.098~0.1MPa,搅拌温度35~40℃,搅拌速度100转/分。雕刻凹印金属油墨的质量指标为:细度10~15微米,粘度8~12帕·秒,干性8~12分(80℃烘箱条件下)。
实施例3:金属油墨的成分及百分比含量如下:
片状铜粉 24%
醇酸树脂油 10%
高酸价酚醛树脂油 24%
纯酚醛树脂油 8%
气相二氧化硅 3%
透明碳酸钙 16%
表面活性剂 5.6%
聚乙烯蜡 6%
矿油 3%
干燥剂 0.4%
金属油墨的制作按如下工艺:
1、按上述配方投量将醇酸树脂油、高酸价酚醛树脂油、纯酚醛树脂油、气相二氧化硅、透明碳酸钙、表面活性剂、聚乙烯蜡称量准确,混合均匀后用三辊轧墨机轧制三遍制成基墨。轧制的温度为36℃,轧制压力为4.5MPa。基墨的细度控制在10~15微米;
2、按上述配方将作为金属颜料的片状银粉、基墨及其它辅料称量准确,投入真空搅拌釜中充分搅拌40分钟,制成雕刻凹印印刷用的金属油墨。真空搅拌釜的真空度控制在0.098~0.1MPa,搅拌温度35~40℃,搅拌速度120转/分。雕刻凹印金属油墨的质量指标为:细度10~15微米,粘度8~12帕·秒,干性8~12分(80℃烘箱条件下)。
实施例4:金属油墨的成分及百分比含量如下:
片状银粉和片状铝粉 各12%
醇酸树脂油 10%
高酸价酚醛树脂油 24%
纯酚醛树脂油 8%
气相二氧化硅 3%
透明碳酸钙 16%
表面活性剂 5.6%
聚乙烯蜡 6%
矿油 3%
干燥剂 0.4%
金属油墨的制作按如下工艺:
1、按上述配方投量将醇酸树脂油、高酸价酚醛树脂油、纯酚醛树脂油、气相二氧化硅、透明碳酸钙、表面活性剂、聚乙烯蜡称量准确,混合均匀后用三辊轧墨机轧制三遍制成基墨。轧制的温度为38℃,轧制压力为4.2MPa。基墨的细度控制在10~15微米;
2、按上述配方将作为金属颜料的片状银粉、基墨及其它辅料称量准确,投入真空搅拌釜中充分搅拌40分钟,制成雕刻凹印印刷用的金属油墨。真空搅拌釜的真空度控制在0.098~0.1MPa,搅拌温度35~40℃,搅拌速度150转/分。雕刻凹印金属油墨的质量指标为:细度10~15微米,粘度8~12帕·秒,干性8~12分(80℃烘箱条件下)。
实施例5:金属油墨的成分及百分比含量如下:
片状银粉 5%
片状铜粉 12%
醇酸树脂油 12%
高酸价酚醛树脂油 22%
纯酚醛树脂油 10%
气相二氧化硅 5%
透明碳酸钙 18%
表面活性剂 5.6%
聚乙烯蜡 6%
矿油 4%
干燥剂 0.4%
金属油墨的制作按如下工艺:
1、按上述配方投量将醇酸树脂油、高酸价酚醛树脂油、纯酚醛树脂油、气相二氧化硅、透明碳酸钙、表面活性剂、聚乙烯蜡称量准确,混合均匀后用三辊轧墨机轧制三遍制成基墨。轧制的温度为38℃,轧制压力为4.5MPa。基墨的细度控制在10~15微米;
2、按上述配方将作为金属颜料的片状银粉、基墨及其它辅料称量准确,投入真空搅拌釜中充分搅拌40分钟,制成雕刻凹印印刷用的金属油墨。真空搅拌釜的真空度控制在0.098~0.1MPa,搅拌温度35~40℃,搅拌速度130转/分。雕刻凹印金属油墨的质量指标为:细度10~15微米,粘度8~12帕·秒,干性8~12分(80℃烘箱条件下)。
实施例6:用于在载体上单面印制透视潜影和基底图案的线条的金属油墨的成分及百分比含量如下:
片状银粉 2%
片状铜粉 3%
片状铝粉 12%
醇酸树脂油 12%
高酸价酚醛树脂油 22%
纯酚醛树脂油 10%
气相二氧化硅 5%
透明碳酸钙 18%
表面活性剂 5.6%
聚乙烯蜡 6%
矿油 4%
干燥剂 0.4%
金属油墨的制作按如下工艺:
1、按上述配方投量将醇酸树脂油、高酸价酚醛树脂油、纯酚醛树脂油、气相二氧化硅、透明碳酸钙、表面活性剂、聚乙烯蜡称量准确,混合均匀后用三辊轧墨机轧制三遍制成基墨。轧制的温度为37℃,轧制压力为4.0MPa。基墨的细度控制在10~15微米;
2、按上述配方将作为金属颜料的片状银粉、基墨及其它辅料称量准确,投入真空搅拌釜中充分搅拌45分钟,制成雕刻凹印印刷用的金属油墨。真空搅拌釜的真空度控制在0.098~0.1MPa,搅拌温度35~40℃,搅拌速度120转/分。雕刻凹印金属油墨的质量指标为:细度10~15微米,粘度8~12帕·秒,干性8~12分(80℃烘箱条件下)。
上述实施例4~6中,减少作为金属颜料的片状银粉含量可以节约成本。
Claims (3)
1.一种金属油墨的制作方法,包括轧制基墨和搅拌步骤,其特征在于:
a.轧制基墨步骤是,按配方投量将连接料、填料、表面活性剂和聚乙烯蜡称量准确,混合均匀后用三辊轧墨机轧制三遍制成基墨,轧制温度为35~38℃,轧制压力为4.0~5.0MPa;
b.搅拌步骤是,按配方投量将金属颜料、基墨以及其它辅料称量准确,投入真空搅拌釜充分搅拌30~45分钟,制成印刷用金属油墨,真空搅拌釜的真空度控制在0.098~0.1MPa,搅拌温度35~40℃,搅拌速度100~150转/分;
所述步骤a中,所述连接料为醇酸树脂油、高酸价酚醛树脂油、纯酚醛树脂油,填料为气相二氧化硅、透明碳酸钙,按下述配方的重量百分比投量轧制基墨,
金属颜料 15~25%
醇酸树脂油 10~15%
高酸价酚醛树脂油 20~25%
纯酚醛树脂油 8~10%
气相二氧化硅 3~5%
透明碳酸钙 15~20%
表面活性剂 5~7%
聚乙烯蜡 6~8%
矿油 2~4%
干燥剂 0.3~0.5%
所述步骤b中,其它辅料为上述配方中除金属颜料、基墨以外的其它成分;
所述金属颜料为片状银粉、片状铝粉、片状铜粉中任意一种或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油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轧制基墨步骤中,基墨细度控制在10~15微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金属油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所述制作方法制作的金属油墨质量指标为,细度10~15微米,粘度8~12帕·秒,在80℃烘箱条件下的干性为8~12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048445.7A CN101240130B (zh) | 2007-02-09 | 2007-02-09 | 一种金属油墨的制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048445.7A CN101240130B (zh) | 2007-02-09 | 2007-02-09 | 一种金属油墨的制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40130A CN101240130A (zh) | 2008-08-13 |
CN101240130B true CN101240130B (zh) | 2010-09-15 |
Family
ID=39931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048445.7A Active CN101240130B (zh) | 2007-02-09 | 2007-02-09 | 一种金属油墨的制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24013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81492B (zh) * | 2009-12-03 | 2012-07-04 | 天津天女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胶印金色或银色油墨的生产方法 |
CN102093781B (zh) * | 2011-01-27 | 2013-10-16 | 广东天龙油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水性金属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054936A (zh) * | 2018-01-19 | 2019-07-26 | 上海宝银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镜面银导电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19278A (zh) * | 2002-11-21 | 2004-08-11 | Ĭ��ר���ɷ�����˾ | 具有高亮度和高色度的闪光颜料 |
CN1732234A (zh) * | 2002-12-31 | 2006-02-08 | 恩格哈德公司 | 包含至少两种基质材料混合物的改进随角异色效应颜料 |
-
2007
- 2007-02-09 CN CN200710048445.7A patent/CN10124013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19278A (zh) * | 2002-11-21 | 2004-08-11 | Ĭ��ר���ɷ�����˾ | 具有高亮度和高色度的闪光颜料 |
CN1732234A (zh) * | 2002-12-31 | 2006-02-08 | 恩格哈德公司 | 包含至少两种基质材料混合物的改进随角异色效应颜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40130A (zh) | 2008-08-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40131B (zh) | 一种金属油墨 | |
JP2019048983A (ja) | 磁性又は磁化可能顔料粒子及び視覚効果層 | |
AU2013276860B2 (en) | Methods for printing tactile security features | |
CN105143363B (zh) | 印刷多特性凹版特征的方法 | |
CN102935769B (zh) | 一种安全制品及印制防伪标记的方法 | |
US20100024681A1 (en) | Machine-readable security element for security products | |
EP3174732A1 (en) | Processes for in-field hardening of optical effect layers produced by magnetic-field generating devices generating concave field lines | |
CN104151923A (zh) | Ir-吸收凹板墨 | |
CN101240130B (zh) | 一种金属油墨的制作方法 | |
TWI829917B (zh) | 安全性墨水以及機器可讀式安全性特徵 | |
GB2478537A (en) | Security documents | |
CA2279290C (en) | Printed matter producing reflective intaglio effect | |
CN101475764A (zh) | 紫外变色成对雕刻凹印油墨及其应用方法 | |
KR101131145B1 (ko) | 적외선 흡수 특성을 가지는 위조방지용 용지 | |
EP1389537A1 (en) | Forgery preventing printed matter having flip-flop or color flip-flop characteristic | |
CN101239561B (zh) | 一种单面印刷的透视潜影 | |
CN104773003B (zh) | 印有增强动态光变防伪效果图纹的承印物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7286753A (zh) | 遇水变色油墨、接装纸及制备方法 | |
CN101475765A (zh) | 雕刻凹印上转换油墨 | |
CN201416129Y (zh) | 一种黑水印防伪纸及其制备装置 | |
CN103965694A (zh) | 一种低能激光照射后可产生烟雾的防伪油墨及其应用 | |
CN103965693A (zh) |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及其应用 | |
CN107499013A (zh) | 一种安全制品及其制作方法 | |
CN208351811U (zh) | 多功能防转移防伪标识贴 | |
AU733183B2 (en) | Printed matter producing reflective intaglio effec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610000 No. 189, Golden Road, Wenjiang District, Sichuan, Chengdu Patentee after: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No. 189, Golden Road, Wenjiang District, Sichuan, Chengdu Patentee before: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