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5693A -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65693A CN103965693A CN201310046537.7A CN201310046537A CN103965693A CN 103965693 A CN103965693 A CN 103965693A CN 201310046537 A CN201310046537 A CN 201310046537A CN 103965693 A CN103965693 A CN 1039656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laser radiation
- forgery
- colour
- produ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及其应用,该防伪油墨由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温变颜料20~30、红外吸收材料5~20、着色剂1~5、树脂20~40、植物油5~10、助剂5~10、溶剂15~30;该防伪油墨可制成符合印刷标准的胶印油墨、号码油墨、照相凹印油墨、雕刻凹印油墨或丝网印刷油墨,用于包装材料或票据的防伪印刷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防伪力度大、制造容易、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油墨,尤其是涉及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有价证券、票据、名优商标等经常被不法分子伪造,这已经成为当今的一大公害,现有的防伪油墨均为单一防伪功能,技术含量低,易仿制。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犯罪分子的势头日益猖獗,加强防伪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仿冒难度势在必行。
中国专利CN101838486A公开了一种近红外线吸收防伪油墨,由市售的颜料、树脂、植物油、矿物油、填料剂助剂等与近红外吸收防伪材料混合、加工而成,可用于印刷各种证券、票据、商标等物质上起防伪功能,由于此专利采用一种近红外吸收防伪材料,因此,油墨在红外光谱下只有一个吸收峰值,防伪效果不够强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该防伪油墨由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温变颜料20~30、红外吸收材料5~20、着色剂1~5、树脂20~40、植物油5~10、助剂5~10、溶剂15~30。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伪油墨由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温变颜料25、红外吸收材料10、着色剂5、树脂35、植物油5、助剂5、溶剂15。
所述的温变颜料在30℃下变色。
所述的红外吸收材料的吸收波长为700~1200nm。
所述的红外吸收材料中含有钴元素、铁元素、锰元素或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树脂为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或环氧树脂。
所述的植物油选自亚麻油或大豆油。
所述的助剂选自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钡或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溶剂选自乙醇、正丁醇、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苯、二甲苯、丙酮或丁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温变颜料、红外吸收材料、着色剂、树脂、植物油、助剂、溶剂进行混合、分散、搅拌,然后轧制成各种印刷油墨,具体轧制操作可按照符合印刷指标要求的公知的加工油墨方法完成。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的应用,所述的防伪油墨可制成符合印刷标准的胶印油墨、号码油墨、照相凹印油墨、雕刻凹印油墨或丝网印刷油墨,用于包装材料或票据的防伪印刷中。
本发明的油墨在激光照射一定时间后,油墨会产生颜色的变化,可进一步进行防伪识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油墨在激光照射一定时间后,油墨会产生颜色的变化,防伪力度大大增强,难于仿造;
(2)制备本发明防伪油墨的各种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防伪特征检测方便;
(3)本发明的油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油墨混合使用,适用范围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该防伪油墨由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温变颜料25、红外吸收材料10、着色剂5、树脂35、植物油5、助剂5、溶剂15。
其中,温变颜料在30℃下变色。红外吸收材料的吸收波长为700~1200nm。红外吸收材料中含有钴元素。树脂为聚氨酯树脂。植物油为亚麻油。助剂为碳酸钙。溶剂为乙醇或正丁醇。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温变颜料、红外吸收材料、着色剂、树脂、植物油、助剂、溶剂进行混合、分散、搅拌,然后轧制成各种印刷油墨,具体轧制操作可按照符合印刷指标要求的公知的加工油墨方法完成。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的应用,防伪油墨可制成符合印刷标准的胶印油墨、号码油墨、照相凹印油墨、雕刻凹印油墨或丝网印刷油墨,用于包装材料或票据的防伪印刷中。
本发明的油墨在激光照射一定时间后,油墨会产生颜色的变化,可进一步进行防伪识别。
实施例2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该防伪油墨由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温变颜料20、红外吸收材料5、着色剂1、树脂30、植物油10、助剂10、溶剂24。
其中,温变颜料在30℃下变色。红外吸收材料的吸收波长为700~1200nm。红外吸收材料中含有铁元素。树脂为酚醛树脂。植物油为大豆油。助剂为碳酸镁。溶剂为醋酸乙酯或醋酸丁酯。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温变颜料、红外吸收材料、着色剂、树脂、植物油、助剂、溶剂进行混合、分散、搅拌,然后轧制成各种印刷油墨,具体轧制操作可按照符合印刷指标要求的公知的加工油墨方法完成。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的应用,防伪油墨可制成符合印刷标准的胶印油墨、号码油墨、照相凹印油墨、雕刻凹印油墨或丝网印刷油墨,用于包装材料或票据的防伪印刷中。
本发明的油墨在激光照射一定时间后,油墨会产生颜色的变化,可进一步进行防伪识别。
实施例3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该防伪油墨由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温变颜料23、红外吸收材料5、着色剂2、树脂40、植物油7、助剂8、溶剂15。
其中,温变颜料在30℃下变色。红外吸收材料的吸收波长为700~1200nm。红外吸收材料中含有锰元素。树脂为丙烯酸树脂。植物油为亚麻油或大豆油。助剂为硫酸钡。溶剂为甲苯或二甲苯。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温变颜料、红外吸收材料、着色剂、树脂、植物油、助剂、溶剂进行混合、分散、搅拌,然后轧制成各种印刷油墨,具体轧制操作可按照符合印刷指标要求的公知的加工油墨方法完成。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的应用,防伪油墨可制成符合印刷标准的胶印油墨、号码油墨、照相凹印油墨、雕刻凹印油墨或丝网印刷油墨,用于包装材料或票据的防伪印刷中。
本发明的油墨在激光照射一定时间后,油墨会产生颜色的变化,可进一步进行防伪识别。
实施例4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该防伪油墨由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温变颜料25、红外吸收材料20、着色剂5、树脂20、植物油7、助剂8、溶剂15。
其中,温变颜料在30℃下变色。红外吸收材料的吸收波长为700~1200nm。红外吸收材料中含有镍元素。树脂为环氧树脂。植物油为亚麻油或大豆油。助剂为氢氧化铝。溶剂为丙酮或丁酮。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温变颜料、红外吸收材料、着色剂、树脂、植物油、助剂、溶剂进行混合、分散、搅拌,然后轧制成各种印刷油墨,具体轧制操作可按照符合印刷指标要求的公知的加工油墨方法完成。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的应用,防伪油墨可制成符合印刷标准的胶印油墨、号码油墨、照相凹印油墨、雕刻凹印油墨或丝网印刷油墨,用于包装材料或票据的防伪印刷中。
本发明的油墨在激光照射一定时间后,油墨会产生颜色的变化,可进一步进行防伪识别。
实施例5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该防伪油墨由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温变颜料30、红外吸收材料7、着色剂3、树脂20、植物油5、助剂5、溶剂15。
其中,温变颜料在30℃下变色。红外吸收材料的吸收波长为700~1200nm。红外吸收材料中含有钴元素、铁元素、锰元素或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树脂为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或环氧树脂。植物油选自亚麻油或大豆油。助剂选自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钡或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几种。溶剂选自乙醇、正丁醇、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苯、二甲苯、丙酮或丁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温变颜料、红外吸收材料、着色剂、树脂、植物油、助剂、溶剂进行混合、分散、搅拌,然后轧制成各种印刷油墨,具体轧制操作可按照符合印刷指标要求的公知的加工油墨方法完成。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的应用,防伪油墨可制成符合印刷标准的胶印油墨、号码油墨、照相凹印油墨、雕刻凹印油墨或丝网印刷油墨,用于包装材料或票据的防伪印刷中。
本发明的油墨在激光照射一定时间后,油墨会产生颜色的变化,可进一步进行防伪识别。
Claims (10)
1.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其特征在于,该防伪油墨由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
温变颜料 20~30;
红外吸收材料 5~20;
着色剂 1~5;
树脂 20~40;
植物油 5~10;
助剂 5~10;
溶剂 15~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伪油墨由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
温变颜料 25;
红外吸收材料 10;
着色剂 5;
树脂 35;
植物油 5;
助剂 5;
溶剂 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变颜料在30℃下变色。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吸收材料的吸收波长为700~12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吸收材料中含有钴元素、铁元素、锰元素或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为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或环氧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油选自亚麻油或大豆油。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选自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钡或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选自乙醇、正丁醇、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苯、二甲苯、丙酮或丁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伪油墨可制成符合印刷标准的胶印油墨、号码油墨、照相凹印油墨、雕刻凹印油墨或丝网印刷油墨,用于包装材料或票据的防伪印刷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46537.7A CN103965693A (zh) | 2013-02-05 | 2013-02-05 |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及其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46537.7A CN103965693A (zh) | 2013-02-05 | 2013-02-05 |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及其应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65693A true CN103965693A (zh) | 2014-08-06 |
Family
ID=51235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46537.7A Pending CN103965693A (zh) | 2013-02-05 | 2013-02-05 |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及其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965693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74330A (zh) * | 2019-03-20 | 2019-05-21 | 江苏天顺印业有限公司 | 一种激光感应变色热转印膜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
CN110698909A (zh) * | 2019-10-16 | 2020-01-17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可随温度变色的油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4179549A (zh) * | 2021-12-15 | 2022-03-15 |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 具备防伪标识的防伪证卡及其制作方法 |
-
2013
- 2013-02-05 CN CN201310046537.7A patent/CN10396569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74330A (zh) * | 2019-03-20 | 2019-05-21 | 江苏天顺印业有限公司 | 一种激光感应变色热转印膜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
CN110698909A (zh) * | 2019-10-16 | 2020-01-17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可随温度变色的油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0698909B (zh) * | 2019-10-16 | 2022-04-15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可随温度变色的油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4179549A (zh) * | 2021-12-15 | 2022-03-15 |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 具备防伪标识的防伪证卡及其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43363B (zh) | 印刷多特性凹版特征的方法 | |
CN102555568B (zh) | 一种印刷防伪方法 | |
CN101225265B (zh) | 对不同波段红外光的吸收/反射具有明显反差的防伪油墨 | |
PH12014502777B1 (en) | Methods for printing tactile security features | |
CN103555057A (zh) | 一种耐水耐酸碱、纸张、塑料通用荧光水性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819961A (zh) | 一种醇溶型凹版光变、红外线防伪油墨 | |
CN103965693A (zh) |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及其应用 | |
CN105348920A (zh) | 一种二元荧光防伪环保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 |
JP2022534094A (ja) | セキュリティインク及び機械可読セキュリティ特徴 | |
CN102514408A (zh) | 使用无色荧光油墨印刷彩色防伪图像的方法 | |
CN101033347A (zh) | 红外紫外复合多彩防伪油墨 | |
CN103965694B (zh) | 一种低能激光照射后可产生烟雾的防伪油墨及其应用 | |
CN101475764A (zh) | 紫外变色成对雕刻凹印油墨及其应用方法 | |
CN103965679A (zh) | 一种多波段红外吸收防伪油墨及其应用 | |
CN102876126B (zh) | 雕刻凹版印刷机用凹印荧光红外配对油墨 | |
CN101838486A (zh) | 近红外吸收防伪油墨 | |
CN103113785A (zh) | 一种温变油墨生产工艺 | |
CN101475765A (zh) | 雕刻凹印上转换油墨 | |
CN105882184A (zh) | 一种在橘黄色印刷基材上显示隐藏红色、绿色和黄色图文信息的防伪方法 | |
CN103627251A (zh) | 一种防伪油墨 | |
CN107760106A (zh) | 具有多重防伪功能的深色油墨 | |
CN100432164C (zh) | 一种具有偏振效果的光学变色油墨 | |
WO2012136375A1 (de) | Sicherheitselement | |
CN110218485A (zh) | 一种红外吸收防伪油墨 | |
CN103102746A (zh) | 一种温变油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