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061147A - 含氟共聚物 - Google Patents

含氟共聚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1147A
CN101061147A CNA2005800398770A CN200580039877A CN101061147A CN 101061147 A CN101061147 A CN 101061147A CN A2005800398770 A CNA2005800398770 A CN A2005800398770A CN 200580039877 A CN200580039877 A CN 200580039877A CN 101061147 A CN101061147 A CN 101061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inated copolymer
weight
fluorine
ether
terminal hydrox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398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贺淳
金吉山
铃木胜美
榎田贵司
小金敬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ma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ma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ma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mate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61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11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4/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 C08F214/18Monomers containing fluorine
    • C08F214/184Monomers containing fluorine with fluorinated vinyl eth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含氟共聚物,该含氟共聚物是通式CF2=CFORfCH2OH(式中,Rf为碳原子数1~25的氟亚烷基、氟烷基醚基或氟烷氧基氟烷基醚基)所示的具有末端羟基的含氟乙烯基醚与除此之外的含氟不饱和单体的至少一种的共聚物。该含氟共聚物中,熔融粘度(230℃)为0.1~100g/10分钟的高分子量化合物不溶解于溶剂,适合用于熔融成型用途,而低分子量、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0℃以上、数均分子量Mn为1000以上的化合物可以溶解于溶剂,适合用于涂层剂用途等。该含氟共聚物是具有高透光率且低折射率,并且无需进行表面处理或使用粘合剂等,其本身与各种基材具有良好的粘合性。

Description

含氟共聚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氟共聚物。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对各种基材的粘合性、透光性、低折射率性等优异的含氟共聚物。
背景技术
含氟共聚物通过使作为含氟单体的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三氟氯乙烯、全氟(低级烷基乙烯基醚)等进行共聚反应获得,从弹性体领域至树脂领域具有各种特性,特别是由于是含氟物质,在高温下具有热稳定性或在极低温下具有韧性和软质性,并且耐化学试剂性优异,化学性非常稳定,另外非粘合性、摩擦特性、电学等各种特性均优异等,具备非常优异的特性。
基于上述各种特性,含氟共聚物在半导体、汽车、建筑、电气·电子部件、食品领域等各种领域中均可有效应用,但是含氟共聚物价格高,对于如何以少量的使用量发挥其特征,与其它聚合物等的层合以及复合,人们进行了广泛活跃地探讨研究。但是,含氟树脂其表面能量低,因此存在着难以与其它聚合物、金属、玻璃等基材粘合的问题。
含氟共聚物与其它基材粘合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a)对基材的表面进行喷砂处理等物理性粗面处理,利用使含氟共聚物与基材的锚固效果的方法;
(b)对含氟树脂进行钠蚀刻、等离子体处理、光化学处理等表面处理,化学·物理化学性地活化表面的方法;
(c)使用粘合剂的方法等。
但是上述(a)、(b)的方法中,需要进行粘合的前处理步骤,步骤复杂,产率差,并且基材的种类或形状受到限定,所得层合体的外观还容易出现着色或划伤等各种问题。
关于上述(c)的方法,对于很多粘合剂进行了研究,在使用烃系的粘合剂时,其本身的耐热性不足,因此,在应用于需要在高温下进行熔融成型或熔融加工的含氟共聚物时,粘合剂热分解,发生剥离或着色等,另外,耐油性、耐化学试剂性、耐候性不足,因此在环境变化下无法保持粘合力。
关于上述之外的方法,还有人提出了使用将极性官能团配置在主链末端的含氟共聚物的方法等,这种情况是使用该共聚物作为底漆,与要粘合的基材掺混,作为粘合剂使用的方法,并不是将含氟共聚物本身与目标基材直接粘合的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76394号公报
还有人提出了使用在含氟共聚物的支链末端配置极性官能团的含氟弹性体的方法,但是为了向支链末端导入极性官能团而使用的单体是特殊且价格高的全氟系的含极性官能团的单体,由此不可避免地导致所得含氟共聚物价格昂贵。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4,138,426号说明书
还有人公开了一种TFE/CF2=CFO(CF2)3COOCH3(摩尔比95.7/4.3)共聚物作为含离子交换基团的含氟共聚物的前体,但该含氟共聚物不溶解于有机溶剂。
专利文献3:专利第3,450,5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透光率且低折射率、并且无须表面处理或使用粘合剂等、其本身对各种基材具有良好的粘合性的含氟共聚物。
解决课题的手段
所述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含氟共聚物实现,所述含氟共聚物是具有0.1~68%重量具有末端羟基的含氟乙烯基醚与99.9~32%重量除此之外的含氟不饱和单体的至少一种的共聚物,其中所述具有末端羟基的含氟乙烯基醚如通式所示:
CF2=CFORfCH2OH
(式中,Rf为碳原子数1~25的氟亚烷基、氟烷基醚基或氟烷氧基氟烷基醚)。
使上述具有末端羟基的含氟乙烯基醚共聚得到的含氟共聚物中,共聚30%重量以下、优选0.1~20%重量的含氟乙烯基醚的共聚物是高分子化合物,可以熔融成型,但不溶解于有机溶剂。另一方面,共聚30~68%重量、优选35~67%重量含氟乙烯基醚得到的共聚物是低分子化合物,可以溶解于有机溶剂,因此可以用作涂料用途,但不适合熔融成型用途。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含氟共聚物是使30%重量以下、优选0.1~20%重量具有末端羟基的含氟乙烯基醚共聚得到的高分子量共聚物,熔融粘度(230℃)为0.1~100g/10分钟,例如在180~280℃这样比较低的加工温度下即可以进行熔融加工,在波长250~650nm下的透光率为70%以上,较高,或者在波长400~800nm下的透光率为90%以上,较高,另外在589nm下的折射率为1.36以下、优选1.35以下,较低,并且不需要进行表面处理或使用粘合剂等,其本身与各种基材具有良好的粘合性,因此,在与各种基材形成多层结构体(层合体)或复合体中可以有效应用。
该含氟共聚物是使30~68%重量、优选35~67%重量具有末端羟基的含氟乙烯基醚共聚得到的低分子量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0℃以上,且数均分子量Mn为1,000以上、优选1,000~300,000,粘合性优异,并且可以溶解于有机溶剂,因此涂布性优异,容易形成薄膜。
关于本发明中使用的共聚成分-含末端羟基的氟乙烯基醚(A)CF2=CFORfCH2OH、以及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4中所记载的含末端羟基氟乙烯基化合物(B)CH2=CFCF2RfCH2OH,它们在共聚时可以见到有以下的不同。
(1)主链骨架中导入了CF2CFO的化合物(A)的共聚物有利于实现低折射率。另外,主链与Rf基团经由O结合,因此Rf基团并不限于位阻大的支链,可以避免由于支链引起的结构性不稳定的因素,由此可以推定其具有热稳定性。
(2)主链骨架中导入了CH2基团的化合物(B)的共聚物中,容易由主链骨架部分发生脱HF反应,热学稳定性或耐化学试剂性差。另外,如果增加F含量则很难实现一定的光学特性(折射率为1.36以下)。
(3)为了抑制结晶性,从光学特性上优选支链结构具有分支,使Rf基团为六氟环氧丙烷基,这在光学特性方面有利。具有分支的一方形成非晶物质,这成为表达可以溶解于溶剂的可溶性的原因之一。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329281号公报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具有末端羟基的含氟乙烯基醚优选使用通式所示的含氟乙烯基醚:
CF2=CF[OCF2CF(CF3)]bO(CF2)aO[CF(CF3)CF2O]cCF(CF3)CH2OH
(式中,a为1~10的整数,b+c为0~8的整数)。所述具有末端羟基的含氟乙烯基醚通过将通式
CF2=CF[OCF2CF(CF3)]bO(CF2)aO[CF(CF3)CF2O]cCF(CF3)COOR
(式中,R为烷基、芳烷基或芳基,a为1~10的整数,b+c为0~8的整数)所示的具有末端酯基的含氟乙烯基醚的酯基进行还原反应来制备。
上述通式中,Rf基为碳原子数1~25的氟亚烷基、氟烷基醚基或氟烷氧基烷基的具有末端羟基的含氟乙烯基醚例如有以下的化合物。
CF2=CFOCF2CH2OH
CF2=CFO(CF2)2CH2OH
CF2=CFO(CF2)3CH2OH
CF2=CFO(CF2)4CH2OH
CF2=CFOCF2CF(CF3)OCF2CH2OH
CF2=CFOCF2CF(CF3)O(CF2)2CH2OH
CF2=CFOCF2CF(CF3)O(CF2)3CH2OH
CF2=CFOCF2CF(CF3)O(CF2)4CH2OH
CF2=CFOCF2CF(CF3)OCF2CF(CF3)OCF2CH2OH
CF2=CFOCF2CF(CF3)OCF2CF(CF3)O(CF2)2CH2OH
CF2=CFOCF2CF(CF2)OCF2CF(CF3)O(CF2)3CH2OH
CF2=CFOCF2CF(CF3)OCF2CF(CF3)O(CF2)4CH2OH
CF2=CFOCF2CF(CF3)CF2CF(CF3)CF2CH2OH
CF2=CFOCF2CF(CF3)CF2CF(CF3)(CF2)2CH2OH
CF2=CFOCF2CF(CF3)CF2CF(CF3)(CF2)3CH2OH
CF2=CFOCF2CF(CF3)CF2CF(CF3)(CF2)4CH2OH
CF2=CFOCF2CF2OCF(CF3)CH2OH
CF2=CFOCF2CF(CF3)OCF2CF2OCF(CF3)CH2OH
这些具有末端羟基的含氟乙烯基醚以占共聚物的0.1~68%重量的比例共聚,如果以比该比例高的比例共聚,则虽然粘合性提高,但耐热性变差,而如果不是用上述成分共聚,则特别是粘合性变差。
与这些具有末端羟基的含氟乙烯基醚共聚的、除此之外的含氟不饱和单体有通式所示的化合物:
R1R2C=CR3R4
R1、R2、R3、R4:为相同或不同的基团,分别为氢原子、氯原子、氟原子、碳原子数1~24的氟烷基、氟烷基醚基或氟烷氧基氟烷基醚基,其中至少一个为氟原子或含氟基团,例如有四氟乙烯、六氟丙烯、三氟氯乙烯、偏氟乙烯、氟乙烯、全氟(甲基乙烯基醚)、全氟(乙基乙烯基醚)、全氟(丙基乙烯基醚)、2,2,3,3,3-五氟丙基乙烯基醚、下述含氟烷氧基氟烷基醚基的化合物等,
CF2=CFO(CF2)3OCF3
CF2=CFOCF(CF3)CF2OCF3
CF2=CFOCF(CF3)CF2OC3F7
CF2=CFOCF(CF3)CF2OCF(CF3)C4F9
优选使用四氟乙烯、偏氟乙烯、全氟(低级烷基乙烯基醚)。
为形成高分子量化合物,这些含氟不饱和单体以占生成共聚物中的70%重量以上、优选80~99.9%质量的比例共聚,使用上述优选的三种含氟不饱和单体时,生成的含氟共聚物中可以使用下述比例的共聚组成:四氟乙烯为10~85%重量份,优选20~80%重量份;低级烷基为甲基、乙基或丙基的全氟(低级烷基乙烯基醚)、特别是全氟(乙基乙烯基醚)为3~50%重量,优选5~40%重量;偏氟乙烯为7~85%重量,优选10~74.9%重量。
关于上述共聚物,如果四氟乙烯的共聚比例比上述少,则含氟共聚物的特征之一的耐化学试剂性受到限定,而共聚比例比上述高,则形成高熔点、高熔融粘度,加工性变差。对于全氟(乙基乙烯基醚),如果共聚比例比上述少,则透明性变差,而比上述高的共聚比例的共聚物难以制备。对于偏氟乙烯,如果共聚比例比上述少,则形成高熔点、高熔融粘度,加工性变差,无法获得软质的成型体,而比上述高的共聚比例的共聚物则其耐化学试剂性受到限制。
为了形成低分子量的含氟共聚物,含氟不饱和单体以占生成的共聚物中的70~32%重量、优选65~33%重量的比例与30~68%重量、优选35~67%重量的含氟乙烯基醚共聚形成共聚物时,优选四氟乙烯单独或者与比其量少的偏氟乙烯结合使用。
含氟共聚物的制备可以按照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等任意的聚合方法进行,优选采用容易使来自聚合原料的杂质含量降低的溶液聚合法、溶液悬浮聚合法,考虑到产率,则优选采用乳液聚合法。
采用溶液聚合法、溶液悬浮聚合法时,聚合反应溶剂优选使用氯氟碳、氢氯碳、氢氟碳、氢氯氟碳等氯化和/或氟化碳,全氟(2-正丁基四氢呋喃)、全氟己烷等全氟化合物,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醇类或烃类。
采用溶液悬浮聚合法时,与水不具有或缺乏混合性的溶剂中加入水所得可以作为聚合反应的溶剂使用。该溶剂与水的混合比例可以根据聚合温度、聚合压力、燃料单体的加入量等任意改变,从除去聚合热量或使共聚组成均匀的角度考虑,优选按照重量使约0.1~10倍量、优选约1~5倍量的水与溶剂共存。
该共存的水为NaOH、KOH、NaHCO3、NaKCO3、Na2CO3、K2CO3、Na2HPO4·12H2O、K2HPO4、(NH4)2HPO4、氨水等,优选使用溶解碱金属盐化合物的碱水溶液。添加该碱水溶液的反应体系根据反应条件、组成比等与聚合反应的进展情况一起变为酸性,难以使聚合反应进展下去,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聚合反应的中途再次追加碱水溶液。这样,优选聚合反应体系保持在pH5~12的范围内。
乳液聚合法中,可以将向乳化剂和pH调节剂中加入水所得作为聚合溶剂使用。
聚合引发剂可以根据聚合方法进行选择,通常使用有机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无机过氧化物等,考虑到所得含氟共聚物的耐热性或耐化学试剂性等,优选有机过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可以使用二酰基过氧化物、过氧碳酸酯、过氧化酯等,优选异丁酰过氧化物、月桂酰过氧化物、硬脂酰过氧化物、过氧琥珀酸、过氧二碳酸二正丙基酯、过氧碳酸二异丙酯、过氧二碳酸双(4-叔丁基环己基)酯等自由基引发剂或双(七氟丁酰)过氧化物、五氟丁酰过氧化物等含氟自由基引发剂。在水性介质中进行溶液悬浮聚合或乳液聚合等时,优选使用过硫酸铵、过硫酸钠、过硫酸钾等水溶性过硫酸盐。
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根据反应中使用的聚合溶剂、聚合条件、聚合温度等而不同,不能一概而论,通常在相对于用于聚合反应的单体总摩尔量只加入约为0.01~20%mol,优选约0.1~10%mol的量时添加。也有由于反应条件或组成比而使聚合反应难以进展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聚合反应的中途再次追加聚合引发剂。
链转移剂例如可以根据需要添加甲醇、乙醇、2-丙醇、正己烷、环己烷、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甲烷、乙酸乙酯、丙酮等,进行分子量的调节。通过链转移剂进行分子量的调节可以使更多的含氟乙烯基醚共聚,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希望获得可溶解于有机溶剂的低分子量含氟共聚物。
对聚合温度没有特别限定,约在0~100℃、优选约5~6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聚合压力是在约0.1~10MPa·G、优选约0.2~5MPa·G的范围内进行反应。反应终止后由反应混合物中减压馏去反应溶剂,再根据需要进行离子交换水洗涤和干燥等,由此可以得到规定的含氟共聚物。
所得含氟共聚物是高分子化合物,在应用于熔融成型用途中时,熔点为230℃以下、优选100~210℃,表示熔融粘度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30℃)为0.1~100g/10分钟,优选1~80g/10分钟。高于该熔点,则不得不将成型温度设定过高,在与各种基材层合或复合时,过量的热施加到基材上,根据基材的种类,可能发生分解或发泡。另外,熔体流动速率的值低于上述值,则依然不得不将成型温度设定过高,这样,熔体流动速率高,难以进行成型,并且在强度或伸长度等方面难以发挥高分子化合物的特性。所述含氟共聚物不溶解于溶剂。
上述制备的高分子量含氟共聚物根据所使用的成型温度下的熔融粘度值,通过采取压缩成型、挤出成型、流延成型、吹塑成型、注射成型、浇铸成型等成型方法,以及作为二次加工的切削加工、焊接加工、熔融加工等加工方法,可以加工成薄膜、片、管、软管、棒状、块状、带状、瓶状、罐状等各种成型体。
通过与聚丙烯酸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等各种聚合物共挤出加工,可以形成多层薄膜、多层片、多层管、多层软管、多层棒状、多层块状、多层瓶状等各种形状的多层结构体或复合体。
这些成型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的成型机、例如挤出成型机、压缩成型机、注射成型机、吹塑成型机等,为了成型多层结构体,还可以使用多层共挤出成型法、多层吹塑成型法、多层注射成型法等成型方法,特别是在多层管或多层棒状等的成型中优选使用多层共挤出成型法。
成型条件根据含氟共聚物或者与其一起在多层结构体或复合体的形成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的熔融粘度而不同,在挤出成型或吹塑成型中,优选将料筒温度设定为熔融粘度为1~50g/10分钟的值时的温度,例如可以以约180~280℃作为优选的成型温度范围。热塑性树脂也可以使用含氟共聚物,该含氟共聚物是含氟不饱和单体与不饱和羧酸、其盐或烷基酯的共聚物。
通过将该含氟共聚物薄膜熔融压缩在作为耐热性树脂的聚酰亚胺树脂或作为无机基材的金属或玻璃等上,可以制成多层结构体。熔融压缩时的温度为所使用的含氟共聚物的熔点以上、优选约120~260℃。
含氟共聚物是具有末端羟基的含氟乙烯基醚以30~68%重量,优选35~67%重量共聚的低分子量含氟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0℃以上、优选21~50℃,数均分子量Mn为1,000以上、优选1,000~300,000的含氟共聚物可以溶解于有机溶剂,因此适合用于涂料用途等中。具有羟基的含氟乙烯基醚的共聚比例低于上述数值,则无法得到所希望的有机溶剂可溶性,而高于上述比例的共聚是难以制备共聚物的。
该低分子量含氟共聚物溶解于作为聚合反应溶剂中使用的例如各种有机溶剂,例如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乙二醇、乙二醇一丙基醚等一元或多元醇类,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酮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丁酯等乙酸酯类,苯、甲苯、二甲苯等芳族烃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等非质子性极性溶剂,全氟苯、全氟(2-丁基四氢呋喃)、三氯三氟乙烷等卤化物等至少一种,所得的溶液在各种树脂成型品、合成纤维制品、半合成纤维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等基材上流延,使溶剂干燥,由此可以形成多层结构体或复合体。干燥温度根据使用的溶剂种类而不同,通常约为30~260℃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低分子量含氟共聚物的有机溶剂溶液的涂布性也优异,因此可以容易地形成薄膜,涂料是使用浓度约为1~20%重量、优选约2~10%重量的溶液,按照辊涂法、流延法、浸泡法、旋涂法等通常使用的方法进行,可以形成熔融成型中难以实现的厚度为数微米以下的薄膜。对适合涂层的基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有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乙酰基纤维素、聚烯烃、聚酰胺、聚氯乙烯等的塑料薄膜或片。在上述基材上形成涂膜,可以得到多层结构体或复合体。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只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
实施例1
将带搅拌机、内容量为3L的SUS316制的高压釜脱气至真空,加入2300g全氟(2-正丁基四氢呋喃),然后进行高压釜的脱气、氮置换,再分别加入330g(49.4%mol)四氟乙烯[TFE]、520g(36.0%mol)全氟(乙基乙烯基醚)[FEVE]、60g(14.0%mol)偏氟乙烯[VbF]、10g(0.5%mol)CF2=CFO(CF2)3CH2OH[FHBVE],加热至35℃,高压釜的内压为0.92MPa·G。接着通过定量泵导入作为引发剂的异丁酰过氧化物的(CF3CF2CHCl/CClF2CF2CHClF)溶液,引发聚合,聚合反应进行至内压为0.62MPa·G。
然后,通过真空泵,一边将高压釜内进行搅拌、减压,一边完全除去溶剂或未反应单体。其中所述真空泵之前与用于冷却捕集溶剂和未反应单体的捕集器相连。将由高压釜中取出的聚合物用离子交换水进行洗涤,然后用离心过滤器回收聚合物,减压干燥,得到280g为白色粉末状的含氟共聚物,含氟共聚物的组成为TFE/FEVE/VdF/FHBVE=70/18/11/1%重量。
对所得含氟共聚物测定共聚物组成比,以及硬度、熔点、熔融粘度、透光率、折射率、熔融成型性、粘合性等。
共聚物组成比:通过19F-NMR和红外吸收光谱仪测定
硬度:为了对含氟共聚物的软质性进行比较,按照JIS K7215测定25℃下的D硬度
熔点:使用セイコ-インスツルメント公司制备的DSC220C型,对试样进行加热,温度程序为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由30℃升温至300℃,然后以10℃/分钟的冷却速度冷却至30℃,再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至300℃,以此时的吸热峰的顶点温度Tm作为熔点
熔融粘度:使用东洋精机制作所制造的熔体指数测定仪,将所得共聚物装入内径为9.5mm的料筒中,在230℃的温度保持5分钟,然后在5kg的活塞加重下通入到内径为2.095mm、长度为8.00mm的孔板中,测定挤出时的挤出重量
透光率:使用日本分光制造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于厚度100μm的薄膜以波长300nm、450nm和650nm进行测定
折射率:使用阿贝折射率仪,在25℃、波长589nm下对厚度100μm的薄膜进行测定
熔融成型性:使用サ-モプラステイツク工业制造的TP-30挤出机,在以下所示条件下进行2mm直径的管、1mm直径的棒和厚度0.5mm的薄膜的成型,可确认成型良好的评价为○,可见熔体破裂、尺寸不稳定等问题以及无法成型的评价为×
  成型品出口一例温度设定   熔融加热内部温度设定   原料氟树脂喂料一侧温度设定
  D   C4   C3   C2   C1
  230℃   220℃   200℃   170℃   150℃
粘合性: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尼龙-12、聚氨酯弹性体[热塑生PU](ユニマテツク制品アイアンラバ-U801)和TFE/FEVE/VdF/甲基丙烯酸(70/18/11/1%重量)共聚物(含氟四元共聚物)的各基材上熔融压缩含氟共聚物,通过划1mm见方的共100个方格进行的划格法、划格带测试法进行粘合性的评价,评价按照以下评价标准打分,0~2分判定为×、3~7分判定为△、8~10分判定为○
·评价分数标准(黑色部位表示缺损部分)
Figure A20058003987700151
10分       8分       6分       4分       2分      0分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在脱气后加入的各成分中,将CF2=CFO(CF2)3CH2OH[FHBVE]变更为60g,聚合温度为45℃,除此之外进行同样的操作。所得290g白色粉末状含氟共聚物的组成为TFE/FEVE/VdF/FHBVE=70/14/11/5%重量。
实施例3
实施例1中,将脱气后加入的原料变更为225g(34.1%mol)四氟乙烯[TFE]、645g(65.3%mol)全氟(乙基乙烯基醚)[FEVE]、78g(18.5%mol)偏氟乙烯[VdF]、40g(2.2%mol)CF2=CFO(CF2)3CH2OH[FHBVE],除此之外进行同样的操作。得到的270g白色粉末状的含氟共聚物的组成为TFE/FEVE/VdF/FHBVE=53/27/16/4%重量。
实施例4
实施例1中,将脱气后加入的原料变更为50g(6.6%mol)四氟乙烯[TFE]、645g(39.6%mol)全氟(乙基乙烯基醚)[FEVE]、250g(51.8%mol)偏氟乙烯[VdF]、40g(1.9%mol)CF2=CFO(CF2)3CH2OH[FHBVE],除此之外进行同样的操作。得到的270g白色粉末状的含氟共聚物的组成为TFE/FEVE/VdF/FHBVE=30/24/45/1%重量。
实施例5
实施例1中,在脱气后加入成分中,将FHBVE成分变更为75gCF2=CFO(CF2)2OCF(CF3)CH2OH[FHPEVE],除此之外进行同样的操作。得到的270g白色粉末状的含氟共聚物的组成为TFE/FEVE/VdF/FHPEVE=70/18/11/1%重量。FHPEVE按照下述参考例合成。
参考例
向安装有具备冷凝管的蒸馏器、具有大型搅拌片的搅拌机、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5L容量玻璃制反应容器中加入1656g(12.0mol)预烧结的碳酸钾和1500g氟油(NOKクリユ-バ-制备的バリエルタJ100),将内部用氮置换,然后在室温下缓慢加入1357g(3.03mol)2,2’-(全氟乙烯)二氧基二(2,3,3,3-四氟丙酸二甲酯)(99.5g%GC)
CH3OOCCF(CF3)O(CF2)2OCF(CF3)COOCH3
接着将反应容器内的温度迅速地升温至180℃以上。
随着乙烯化反应的进展开始回流,在蒸馏器的回流器部温度超过130℃时回收馏出物。加热至反应器内不再回流,得到1090g(收率59%)全氟-2-(2-乙烯基氧基乙氧基)丙酸甲酯(GC纯度61.2%)
CF2=CFO(CF2)2OCF(CF3)COOCH3
使用安装有填充了狄克松填料(3mm直径)的蒸馏塔(长度300mm、直径25mm)、温度计、用于导入氮的毛细管以及真空泵的蒸馏装置,对1060g上述粗制的全氟-2-(2-乙烯基氧基乙氧基)丙酸甲酯(GC纯度61.2%)实施蒸馏纯化,得到418.9g(蒸馏时的收率为62.61%)沸点为93.6~93.8℃/21kPa的纯化物。该纯化物的结构通过1H-NMR和19F-NMR确认,可知与公知的全氟-2-(2-乙烯基氧基乙氧基)丙酸甲酯为同一物质。
向安装了回流冷凝器、搅拌片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280g(0.73mol)上述纯化的全氟-2-(2-乙烯基氧基乙氧基)丙酸甲酯和500ml无水乙醇,将反应容器在冰浴中冷却。以内部温度10℃为上限,一边注意发热情况,一边小心地分多次添加24.9g(0.73mol)NaBH4,缓慢升温至室温,在室温下搅拌8小时以上。
再次在冰浴中冷却,一边注意发热、发泡,一边缓慢滴加200g10%盐酸。再加入1700ml水,通过分液漏斗分取分离为两层的下层,将该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得到267.8g(收率68%)1H,1H-全氟-2-(2-乙烯基氧基乙氧基)丙醇(GC纯度64.0%)
CF2=CFO(CF2)2OCF(CF3)CH2OH。
使用上述蒸馏装置,对256g上述粗制的1H,1H-全氟-2-(2-乙烯基氧基乙氧基)丙醇进行蒸馏纯化,得到158.2g(蒸馏时的收率为96%)沸点为95.6~95.8℃/18.2kPa的纯化物(GC纯度96.5%)。
实施例6
实施例4中,在脱气后加入的成分中,将FHBVE成分变更为75g CF2=CFO(CF2)2OCF(CF3)CH2OH[FHPEVE],除此之外进行同样的操作。得到的280g白色粉末状的含氟共聚物的组成为TFE/FEVE/VdF/FHPEVE=30/23/46/1%重量。
实施例7
实施例3中,脱气后加入的成分中,将FHBVE成分变更为375gCF2=CFO(CF2)2OCF(CF3)CH2OH[FHPEVE],除此之外进行同样的操作。得到的白色粉末状的含氟共聚物的组成为TFE/FEVE/VdF/FHPEVE=53/28/16/3%重量。
比较例1
实施例1中,在脱气后将初期加入的成分中不加入CF2=CFO(CF2)3CH2OH[FHBVE],除此之外进行同样的操作。得到的270g白色粉末状的含氟共聚物的组成为TFE/FEVE/VdF=70/19/11%重量。
比较例2
实施例1中,脱气后初期加入的原料变更为225g(34.9%mol)四氟乙烯[TFE]、645g(46.3%mol)全氟(乙基乙烯基醚)[FEVE]、78g(18.9%mol)偏氟乙烯[VbF],除此之外进行同样的操作。得到的280g白色粉末状的含氟共聚物的组成为TFE/FEVE/VdF=55/29/17%重量。
所得测定或评价结果如下述表1所示。
                                                表1
测定·评价项目 实施例 比较例
1 2 3 4 5 6 7 1 2
共聚物组成TFE    (%重量)FEVE   (%重量)VdF    (%重量)FHBVE  (%重量)FHPEVE (%重量)硬度肖氏硬度D(25℃)熔点Tm     (℃)熔融粘度MFR(230℃)(g/10分钟)透光率250nm  (%)450nm  (%)650nm  (%)折射率(25℃)、589nm熔融成型性2mm直径管1mm直径棒0.5mm厚的薄膜粘合性PMMA尼龙12热塑性聚氨酯含氟四元共聚物 7018111-5717438593941.35○○○○○○○ 7014115-56162208291921.35○○○○○○○ 5327164-40120507683851.35○○○○○○○ 3024451-35110407784901.37○○○○○○○ 701811-15517058592951.35○○○○○○○ 302346-133108377885911.36○○○○○○○ 532816-339118308191921.35○○○○○○○ 701911--47179148191921.35○○○△×△△ 552917--38115357583841.35○○○○△△△
实施例8
将带搅拌机、内容量为500mL的SUS316制的高压釜脱气至真空,加入330g全氟(2-正丁基四氢呋喃),然后进行高压釜的脱气、氮置换,再分别加入20g(53%mol)四氟乙烯[TFE]、50g(47%mol)CF2=CFO(CF2)3CH2OH[FHBVE],加热至50℃,高压釜的内压为0.62Mpa·G。接着通过定量泵导入作为引发剂的异丁酰过氧化物(CF3CF2CHCl/CClF2CF2CHClF)溶液,引发聚合,进行20小时聚合反应,至内压为0.30Mpa·G。
将所得浆加入到正己烷中,过滤、干燥,得到210g含氟共聚物。该含氟共聚物的组成为TFE/FHBVE=38/62%重量。对所得含氟共聚物进行数均分子量Mn、玻璃化转变温度、折射率、溶解性、透光率、粘合性和涂布性的测定和评价。
共聚物组成比:按照上述方法
数均分子量Mn:使用Shodex GPC KD805+KD-803+KD-G,通过THF洗脱液进行GPC测定
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通过セイコ-インスツルメント公司制备的DSC220C型测定
折射率:按照上述方法
溶解性:制备MEK或C6F6的5%重量溶液,振荡24小时,然后目视判定,溶解则评价为○、部分溶解的评价为△、未溶解的评价为×
透光率:按照上述方法
波长400~800nm下的透光率为95%以上的评价为○、80~95%的评价为△、80%以下的评价为×
粘合性:将MEK或C6F6的5%重量溶液通过流延法涂布在聚碳酸酯板(厚度2mm)上,干燥、除去溶剂,在所得的涂膜上用切刀切成1mm面积的100个方格,用透明胶带进行10次剥离实验,计数残留的方格数,95个以上的评价为○、80~95个的评价为△、80个以下的评价为×
涂布性:涂布性良好的评价为○、溶液发生凝胶化无法涂布的评价为×
实施例9
在实施例8中,将脱气后加入的原料变更为36g(60%mol)四氟乙烯[TFE]、82g(40%mol)CF2=CFO(CF2)2OCF(CF3)CH2OH[FHVEPA],将聚合温度变更为45℃。所得220g含氟共聚物的组成为TFE/FHVEPA=35/65%重量。
实施例10
实施例8中,将脱气后加入的原料变更为20g(42%mol)四氟乙烯[TFE]、5g(16%mol)偏氟乙烯[VdF]、68g(42%mol)CF2=CFO(CF2)2OCF(CF3)CH2OH[FHVEPA]。得到的230g含氟共聚物的组成为TFE/VdF/FHVEPA=31/6/63%重量。
实施例11
实施例8中,将脱气后加入的原料变更为20g(54%mol)四氟乙烯[TFE]、58g(46%mol)CF2=CFO(CF2)2OCF(CF3)CH2OH[FHVEPA],将反应溶剂变更为250g乙酸乙酯。得到的35g含氟共聚物的组成为TFE/FHVEPA=33/67%重量。
比较例3
实施例8中,将脱气后加入的原料变更为24g(60%mol)四氟乙烯[TFE]、60g(40%mol)全氟(甲基乙烯基醚)[FMVE]。得到的40g含氟共聚物的组成为TFE/FMVE=53/47%重量。
以上的实施例8~11和比较例3中得到的测定、评价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测定·评价项目 实-8 实-9 实-10 实-11 比-3
共聚物组成TFE    (%重量)VdF    (%重量)FHVEPA (%重量)FHBVE  (%重量)FMVE   (%重量)数均分子量MnTg     (℃)折射率 (nD25)溶解性MEKC6F6透光性粘合性涂布性 386286,000391.340○○○○○ 356585,000421.337○○○○○ 3166385,000221.360○○○○○ 336715,000401.338○○○○○ 5347无法测定01.340××○--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高分子量含氟共聚物具有以下几个大的特征:实质上不会损害可见光区域的优异的透光性或低折射率性,具有良好的熔融加工性,并且与各种基材的粘合性均优异,因此可以有效地用于薄膜、片、管、软管、棒状、块、带状、瓶状、罐状等各种成型材料或各种基材的层合材料或复合材料,所得成型体、层合体、复合体适合用于药液管、燃料软管、防反射膜等耐化学试剂性、高透光性、低光折射性、低介电性等所要求的用途中。由低分子量含氟共聚物的有机溶剂溶液可以容易地形成在熔融成型中较难实现的薄膜,因此可以用于薄膜形成的用途。

Claims (20)

1.含氟共聚物,该含氟共聚物是0.1~68%重量具有末端羟基的含氟乙烯基醚与99.9~32%重量除此之外的含氟不饱和单体的至少一种的共聚物,其中所述具有末端羟基的含氟乙烯基醚如通式所示:
CF2=CFORfCH2OH
式中,Rf为碳原子数1~25的氟亚烷基、氟烷基醚基或氟烷氧基氟烷基醚基。
2.权利要求1的含氟共聚物,其中含氟乙烯基醚是通式所示的具有末端羟基的含氟乙烯基醚:
CF2=CF[OCF2CF(CF3)]bO(CF2)aO[CF(CF3)CF2O]cCF(CF3)CH2OH
式中,a为1~10的整数,b+c为0~8的整数。
3.权利要求1的含氟共聚物,其中含氟不饱和单体是通式所示的化合物:
R1R2C=CR3R4
式中,R1、R2、R3和R4为相同或不同的基团,分别为氢原子、氯原子、氟原子、碳原子数1~24的氟烷基、氟烷基醚基或氟烷氧基氟烷基醚基,其中至少一个为氟原子或含氟基团。
4.权利要求1的含氟共聚物,其中具有末端羟基的含氟乙烯基醚以30%重量以下的比例共聚。
5.权利要求4的含氟共聚物,其中具有末端羟基的含氟乙烯基醚以0.1~20%重量的比例共聚。
6.权利要求4的含氟共聚物,其中熔融粘度(230℃)为0.1~100g/10分钟。
7.权利要求6的含氟共聚物,该含氟共聚物的熔点为260℃以下。
8.权利要求6的含氟共聚物,该含氟共聚物在波长250~650nm下的透光率为70%以上。
9.成型体,该成型体由权利要求6的含氟共聚物熔融成型而得到。
10.多层结构体或复合体,该多层结构体或复合体含有权利要求6的含氟共聚物和基材。
11.权利要求1的含氟共聚物,其中具有末端羟基的含氟乙烯基醚以30~68%重量共聚。
12.权利要求11的含氟共聚物,其中具有末端羟基的含氟乙烯基醚以30~67%重量共聚。
13.权利要求11的含氟共聚物,其中该含氟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0℃以上,数均分子量Mn为1,000以上。
14.权利要求13的含氟共聚物,其中该含氟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Mn为1,000~300,000。
15.权利要求13的含氟共聚物,该含氟共聚物在波长250~650nm下的透光率为70%以上。
16.权利要求13的含氟共聚物,该含氟共聚物在589nm下的折射率为1.36以下。
17.权利要求13的含氟共聚物的有机溶剂溶液。
18.权利要求17的含氟共聚物有机溶剂溶液,该有机溶剂溶液可以用作涂层剂。
19.薄膜,该薄膜由权利要求18的含氟共聚物有机溶剂溶液形成。
20.多层结构体或复合体,该多层结构体或复合体是在基材上形成权利要求19的薄膜而得到的。
CNA2005800398770A 2004-11-25 2005-11-18 含氟共聚物 Pending CN1010611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39859 2004-11-25
JP339859/2004 2004-11-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1147A true CN101061147A (zh) 2007-10-24

Family

ID=36497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398770A Pending CN101061147A (zh) 2004-11-25 2005-11-18 含氟共聚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38171B2 (zh)
EP (1) EP1818345A4 (zh)
JP (1) JPWO2006057203A1 (zh)
CN (1) CN101061147A (zh)
WO (1) WO200605720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0221B (zh) * 2008-01-08 2012-07-04 优迈特株式会社 含氟弹性体
CN111406077A (zh) * 2017-09-27 2020-07-10 阿科玛股份有限公司 卤代烯烃和卤代共聚单体的共聚物
TWI719988B (zh) * 2015-06-03 2021-03-01 日商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氟氧化亞烷基的聚合物改性膦酸衍生物、包括該衍生物的表面處理劑、用該表面處理劑進行處理的物品以及用該表面處理劑進行處理的光學物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42765B2 (en) * 2006-12-21 2010-11-30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Crosslinkable vinyl fluoride copolymers
JP5263149B2 (ja) * 2007-02-21 2013-08-14 旭硝子株式会社 積層シート
US8288492B2 (en) 2007-10-23 2012-10-1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Difunctional oligomers of perfluoro(methyl vinyl ether)
US8366680B2 (en) 2008-12-12 2013-02-05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Resettable drive mechanism for a medication delivery device and medication delivery device
US8138274B2 (en) 2009-12-08 2012-03-20 Le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fluorosilicon polymer
KR102688973B1 (ko) * 2019-04-17 2024-07-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면 코팅재, 필름, 적층체, 표시 장치 및 물품
BR112022004448A2 (pt) * 2019-09-20 2022-06-21 Daikin Ind Ltd Copolímero contendo flú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31740A (en) 1977-04-20 1978-12-2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Alkyl perfluoro-ω-fluoroformyl esters and their preparation
JPS5885832A (ja) * 1981-11-18 1983-05-23 Asahi Glass Co Ltd 7,7−ジヒドロ−7−ヒドロキシ−パ−フルオロ(3−オキサ−ヘプテン−1)
US4486319A (en) * 1982-09-27 1984-12-04 Armco, Inc. Microporous ionomer polymer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US6221516B1 (en) * 1988-10-20 2001-04-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Radiation image storage panel
JP2881837B2 (ja) 1989-09-05 1999-04-12 旭硝子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共重合体
US5093446A (en) * 1990-01-31 1992-03-03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Hydroxy containing fluorovinyl compounds and polymers thereof
US5059720A (en) * 1990-01-31 1991-10-2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Hydroxy containing fluorovinyl compounds and polymers thereof
EP0639208A1 (en) * 1992-05-07 1995-02-22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erfluoroelastomers with enhanced properties
JPH06248028A (ja) * 1993-02-26 1994-09-06 Asahi Glass Co Ltd 含フッ素弾性共重合体
AU686814B2 (en) * 1994-06-09 1998-02-12 Daikin Industries, Ltd. Fluoroolefin, fluoropolymer, and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polymer
JP3450597B2 (ja) 1995-06-26 2003-09-29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フッ素樹脂成形体
JPH10259216A (ja) * 1996-05-30 1998-09-29 Asahi Glass Co Ltd 含フッ素共重合体の成形体
WO1997045467A1 (fr) 1996-05-30 1997-12-04 Asahi Glass Company Ltd. Articles moules en copolymere fluore
US5780552A (en) * 1996-09-13 1998-07-1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luoropolymers having core/shell structure with functional units in the shell
JPH10329281A (ja) 1997-06-02 1998-12-15 Daikin Ind Ltd 透光性複合材
US6312814B1 (en) * 1997-09-09 2001-11-0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luoropolymer laminate
JPH11202325A (ja) * 1998-01-08 1999-07-30 Seiko Instruments Inc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167397B1 (en) 1999-03-11 2006-05-17 Daikin Industries, Ltd. Fluorinated allyl ether polymer
US20040019176A1 (en) 2000-08-29 2004-01-29 Takayuki Araki Curable fluoropolymer,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same, and antireflection film
JP3896837B2 (ja) 2001-12-11 2007-03-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積層樹脂成形体、多層成形品及び含フッ素樹脂成形品
JP4161616B2 (ja) 2002-05-30 2008-10-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成形体及び固体高分子電解質型燃料電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0221B (zh) * 2008-01-08 2012-07-04 优迈特株式会社 含氟弹性体
TWI719988B (zh) * 2015-06-03 2021-03-01 日商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氟氧化亞烷基的聚合物改性膦酸衍生物、包括該衍生物的表面處理劑、用該表面處理劑進行處理的物品以及用該表面處理劑進行處理的光學物品
CN111406077A (zh) * 2017-09-27 2020-07-10 阿科玛股份有限公司 卤代烯烃和卤代共聚单体的共聚物
CN111406077B (zh) * 2017-09-27 2024-07-05 阿科玛股份有限公司 卤代烯烃和卤代共聚单体的共聚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057203A1 (ja) 2006-06-01
EP1818345A4 (en) 2009-08-05
EP1818345A1 (en) 2007-08-15
JPWO2006057203A1 (ja) 2008-06-05
US20080108769A1 (en) 2008-05-08
US7538171B2 (en) 2009-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3619C (zh) 制备氟聚合物的无乳化剂水乳液聚合方法
JP6363071B2 (ja) テトラフルオロエチレンコポリマー
EP2927248B1 (en) Production method for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aqueous dispersion
US6927265B2 (en) Melt-processible thermoplastic fluoropolymers having improved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EP1951662A1 (en) Fluorinated surfactants for use in making a fluoropolymer
EP1537152B1 (en) Fluoroelastomers having low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solvent resistance
WO2007120346A2 (en) Fluorinated surfactants for making fluoropolymers
CN1173883A (zh) 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的无定形共聚物
WO2008001895A1 (fr)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élastomère contenant du fluor
CN1854181A (zh) 用含氟共聚物制造的层压软管
CN100343292C (zh) 含氟单体的非水聚合
JP2015516024A (ja) 変色を低減させるためのフッ素化ポリマー樹脂の前処理およびフッ素化の利用
JPWO2017209133A1 (ja) フッ素樹脂の製造方法
CN101061147A (zh) 含氟共聚物
JPWO2014112592A1 (ja) エチレン−テトラフルオロエチレン共重合体乾燥物、ペレットおよび成形物の製造方法
EP3397664B1 (en) Copolymers of perfluorotrivinyltriazine compounds and methods for synthesizing the copolymers
US20090247691A1 (en) Fluorine-containing copolymer
JP4144463B2 (ja) 含フッ素共重合体及びその造粒物の製造方法
JP2004244504A (ja) 含フッ素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206953A (zh) 含氟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310973C (zh) 多峰含氟聚合物及其生产方法
EP1752477A1 (en) Fluorocopolymer,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molded object
JP6402095B2 (ja) 変色を低減させるための溶融押出し成形および酸素源への曝露を利用するフッ素化ポリマー樹脂処理
WO2008024601A1 (en) Solvent slurry process for producing high solids fluoropolymers
EP3898817A1 (en) Composition including curable fluoropolymer and curative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