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3480A - 无线接收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接收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43480A CN101043480A CNA2007100787981A CN200710078798A CN101043480A CN 101043480 A CN101043480 A CN 101043480A CN A2007100787981 A CNA2007100787981 A CN A2007100787981A CN 200710078798 A CN200710078798 A CN 200710078798A CN 101043480 A CN101043480 A CN 1010434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reference symbol
- value
- data symbols
- g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05 computa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20—Automatic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3—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with extension to other symbols
- H04L25/0232—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with extension to other symbols by interpolation between sounding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And Gai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接收机装置。当执行对数据码元的信道补偿时,使用当前帧本身的基准码元的信道估计值以及前一帧的基准码元的信道估计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根据当前帧本身的基准码元获取信道估计值时的AGC增益不同于前一帧的基准码元的帧的AGC增益,并且如果当前帧本身的基准码元的AGC增益与经受传输补偿的数据码元的AGC增益相同,则修正根据前一帧的基准码元的信道估计值,以消除AGC增益的差,接着将该修正的信道估计值用于对所述数据码元的信道补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自动增益控制功能的无线接收机装置。
背景技术
图1例示了用于无线电信传输系统的帧格式。
参照图1,一个帧由一个基准码元和五个数据码元组成,其中基准码元相对于数据码元以恒定间隔被时分复用。要注意的是,不必针对一个基准码元存在五个数据码元,其它组成也一样。术语“基准码元”对应于W-CDMA系统中的“导频码元”,而本说明书为了更一般的讨论而使用了术语“基准码元”。
无线接收机装置执行信道估计,并且通过补偿信道响应来解调数据码元。信道估计电路计算以恒定间隔接收的基准码元与已知基准模式之间的相关性,由此,执行信道估计。信道补偿电路利用信道估计值来补偿数据码元的信道响应。
这里,对于解调特定帧的数据码元的情况来说,利用根据同一帧的基准码元获取的信道估计值。或者,除了使用同一帧的基准码元之外还使用相邻帧的基准码元,使得能够改进信道估计精度。例如,可以通过对根据两个帧的相应基准码元获取的信道估计值进行平均来抑制噪声分量,由此改进信道估计精度。另选的是,即使在因多普勒效应而造成信道响应的变化量与帧长度相比变化更快的情况下,两个信道估计值的插值也使得可以高度准确地估计每一个数据码元位置处的信道估计值。
图2到图4是例示用于无线电信系统的无线接收机装置的构造的框图。
普通无线接收机装置配备有用于根据接收信号的电平(即,功率或电压)来改变增益的自动增益控制功能(AGC),并且包括天线10、AGC放大单元11、AGC控制单元12、A/D(模数)转换器13、信道估计单元14以及信道补偿单元15,如图2所示。要注意的是,AGC控制单元12、信道估计单元14以及信道补偿单元15被包括在信号处理单元16中,并且被设置用于利用DSP等来对数字信号进行数字处理。
AGC控制单元12在输入电平相对于特定目标电平较低时提高AGC放大单元11的增益(即,AGC增益),而在输入电平相对于所述目标电平较高时降低AGC增益,由此在A/D转换器13之前把接收信号电平控制得恒定,并且实现宽动态范围。
就这个部分中的AGC功能而言,通过数字处理来执行控制,以代替利用模拟AGC电压来执行控制,以便改进增益控制的精度。这种构造使得AGC增益相对于接收电平以步进方式改变。
图3是示出AGC控制单元12的内部构造的框图。
AGC控制单元12包括的输入电平测量单元17测量从A/D转换器13发送的数字化的接收信号的输入电平,并且将输入电平信息输入至AGC控制值计算单元18,在AGC控制值计算单元18中将目标电平设置为参数值,并且在此计算AGC控制值,以使输入电平接近于目标电平。计算出的AGC控制值被发送至AGC放大单元11,并被用于控制AGC放大单元11的AGC增益。
图4是示出信道估计单元14的内部构造的框图。
将来自A/D转换器13的数字化的接收信号输入至信道估计值计算单元20,信道估计值计算单元20接着利用基准码元来计算信道估计值。将计算出的信道估计值输入至补偿系数生成单元21,补偿系数生成单元21接着计算要提供给信道补偿单元15的信道补偿系数。用于计算信道补偿系数的方法包括上述内容。
利用常规信道估计的接收机装置包括专利文献1提出的接收机装置,专利文献1提出这样一种技术,该技术用于针对基准码元到下一个基准码元之间的每一个时段保持放大器的增益,并且按基准码元的正的多个定时来设置增益的更新定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No.2003-92561。
普通无线接收机装置的AGC功能在定时上与主信号异步地改变AGC增益。并且该AGC功能不考虑在执行信道补偿时AGC增益也被改变的事实,来解调数据码元。上述方法导致了这样的问题,即,如果AGC增益在要解调的数据码元与用于计算信道估计值的基准码元之间不同,则误码率特性会劣化。
而且,如果AGC增益在用于执行信道估计的多个基准码元之间不同,则因AGC增益的不同而造成的振幅波动效应增加了信道估计值,由此,如果照样通过对信道估计值进行平均化或线性插值来执行信道补偿,则将导致劣化误码率特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接收机装置,该无线接收机装置即使在AGC增益波动时也能够执行信道补偿而尽可能地不劣化数据误码率。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接收机装置包括:增益值获取单元,其用于获取放大单元的增益值;和信道补偿单元,其用于利用包括在数据帧中的基准码元来获取信道估计值,并且如果在获取所述信道估计值时所述放大单元的增益值不同于在使数据码元经受信道补偿情况下获取要经受信道补偿的数据码元时所述放大单元的增益值,则通过考虑所述增益值的差来执行信道补偿。
考虑了AGC增益的更新定时和更新前与更新后之间的AGC增益差,使得可以抑制因AGC增益的差而造成的接收信号的畸变,由此,使得能够实现高度准确的信道估计,从而改进数据误码率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例示了用于无线电信传输系统的帧格式;
图2是例示用于无线电信系统的无线接收机装置的构造的框图(部分1);
图3是例示用于无线电信系统的无线接收机装置的构造的框图(部分2);
图4是例示用于无线电信系统的无线接收机装置的构造的框图(部分3);
图5是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信道补偿方法的图(部分1);
图6是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信道补偿方法的图(部分2);
图7是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信道补偿方法的图(部分3);
图8是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信道补偿方法的图(部分4);
图9是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信道补偿方法的图(部分5);
图10是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信道补偿方法的图(部分6);
图11是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信道补偿方法的图(部分7);
图12是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信道补偿方法的图(部分8);
图13是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信道补偿方法的图(部分9);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接收机装置的示范构造;
图15是图14所示的AGC控制单元12a的内部构造图;
图16示出了信道估计单元14a的用于执行如图5到8所示的操作的内部构造;
图17示出了信道估计单元14a的用于实现图5和9的内部构造;
图18示出了信道估计单元14a的用于实现图6和10的内部构造;
图19示出了信道估计单元14a的用于实现图11到13的内部构造;以及
图20A到20C描述了信道补偿和AGC修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被设置成,通过避免因AGC增益差而造成的接收信号的畸变,使得能够实现高度准确的数据解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接收机装置被设置成,根据AGC增益是否存在变化来切换发送估计值的计算方法。所述无线接收机装置获悉更新AGC增益的定时和更新前的AGC增益值和更新后的AGC增益值,使得可以确定用于基准的帧,计算相对于该帧的AGC增益差,并且基于这些信息项来计算信道估计值,由此,能够执行高度准确的数据解调。
具体来说,对于改变AGC增益的情况来说,可以想到的是,利用信道补偿系数来执行信道补偿,以代替诸如对根据每一个帧的基准码元获取的信道估计值进行平均化或插值的处理,所述信道补偿系数是利用增益与数据码元的增益相同的基准码元获得的。这种方法对于仅偶尔执行AGC增益改变的情况(如AGC增益的更新周期非常长)来说是有效的,并且可以通过添加简单电路来实现。
图5到13是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信道补偿方法的图。
图5示出了在恒定AGC增益的情况下的信道补偿方法。这种情况获取一帧的基准码元,并获取前一帧的基准码元的信道估计值,并且和常规方法中一样,在针对特定帧的数据码元执行信道补偿时,使用这些值的平均值。
图6是描述在恒定AGC增益的情况下的信道补偿方法的另一示例的图。这种情况获取一帧的基准码元,并获取后一帧的基准码元的信道估计值,并且使用这些值的内插值。这种插值基于这样的考虑,即,该当前帧的基准码元与后一帧的基准码元之间存在的数据码元的信道估计大概是一个估计值向另一个估计值渐变的结果,根据这些基准码元获得的这些信道估计值处于两端。尽管不能测量估计值渐变的程度,但是,希望通过线性插值等来预测这种变化,以实现准确的信道补偿。
图7是描述AGC增益在要经受信道补偿的帧的帧首处变化的情况的图。对于解调特定帧的数据码元的情况来说,使用根据前一帧和当前帧的相应基准码元获得的发送估计值的平均值。因为前一帧和当前帧的相应基准码元的AGC增益不同,所以以当前帧作为基准,针对根据前一帧的基准码元计算出的信道估计值来修正AGC增益的差,接着仅执行平均化处理。这使得可以抑制噪声分量,由此高度准确地解调数据。这还使得可以几乎无延迟地解调数据,因为是利用根据时间上的前一基准码元获取的信道估计值来实现解调处理的。
还可以将图7所示方法应用至图8所示的利用插值的信道补偿方法。对特定帧的数据码元进行解调的情况适用根据当前帧与后一帧的相应基准码元获取的信道估计值之间的线性插值。如果当前帧和后一帧的相应基准码元的AGC增益不同,则以当前帧作为基准,针对根据后一帧的基准码元计算出的信道估计值来修正AGC增益的差,接着仅执行插值处理。这使得即使对于信道响应快速变化的情况而言,也可以高度准确地估计信道,由此,实现高精度的数据解调。
图7和8示出了AGC增益直接在基准码元之前改变的情况,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AGC增益在帧的中间变化的情况。
例如,如图9和10所示,对AGC增益的改变量进行修改,接着仅进行补偿。
即,图9所示情况利用特定帧的基准码元和前一帧的基准码元来获取相应信道估计值,求取这两个信道估计值的平均值,由此对当前帧的数据码元执行信道补偿。然而,如果该增益与接收基准码元时的增益相同,则照原样使用平均化的获取的信道补偿系数,然而,如果此后增益被改变,则按增益的改变量对信道补偿系数应用修正,接着执行针对数据码元的信道补偿。
类似的是,图10的利用特定帧的基准码元和后一帧的基准码元来获得信道估计值的情况用于插值,由此,对当前帧的数据码元执行信道补偿。然而,如果该增益与接收基准码元时的增益相同,则照原样使用插值的获取的信道补偿系数,然而,如果此后增益被改变,则按增益的改变量对信道补偿系数应用修正,接着执行针对数据码元的信道补偿。要注意的是,在后一帧的基准码元的信道估计中,增益已经改变,由此,还利用后一帧的基准码元对发送估计值应用了因增益改变而造成的修正。
要注意的是,如果已知改变AGC增益还将改变接收信号的相位的事实,则本发明的实施例除了能够修正与AGC增益的改变相关联的振幅之外,还能够修正相位变化量。
图11到13示出了其它信道补偿方法。
如图11到13所示,如果针对两个基准码元的AGC增益不同,则可想到的方法是不执行诸如对根据帧的相应基准码元获取的信道估计值进行平均化和插值的处理。即,仅利用信道估计值执行对数据码元的信道补偿,该信道估计值利用在与要解调的数据码元相同增益的条件下的基准码元。这种方法使得能够通过添加简单电路来实现。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将多个基准码元按相同方法复用于单个帧情况下的处理。它还可以应用于类似地将多个基准码元分布于三个或更多个帧情况下的处理。
本发明的实施例特征在于,为常规接收机装置安装了AGC增益修正功能,而用于平均化和插值的信道估计电路或计算处理电路等可以由与常规技术相同的电路来应用。而且,在另一实施例中,如果AGC增益不同,则通过使诸如平均化、插值等的计算处理无效,并且使用利用了在与要解调的数据的增益相同的条件下的基准码元的信道估计值,就可以防止因AGC增益功能而造成的劣化。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增大的电路尺寸不会造成材料上的问题。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接收机装置的示范构造。
如图14所示,对与图2中相同的组件指配了相同的标号。天线10处接收的信号在AGC放大单元11处被放大,接着在A/D转换单元13处从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信号处理单元16处理数字信号。AGC控制单元12a首先测量从A/D转换单元13输出的接收信号的振幅电平,并且判断该振幅电平是否合适。如果该振幅电平被判断为不合适,则AGC控制单元12a控制AGC放大单元11的增益,以使数字接收信号(即,A/D转换单元13的输出)的振幅电平达到合适的值。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被设置成,使得AGC控制单元12a向信道估计单元14a输入增益改变的定时和提供给AGC放大单元11的增益值。
信道估计单元14a从A/D转换单元13的输出中提取基准码元,将其与基准码元的预定模式比较,并且计算信道估计值。信道估计单元14a接着参照从AGC控制单元12a发送的增益改变的定时和增益值,并且计算要提供给信道补偿单元15的信道补偿系数。为了计算信道补偿系数,应用针对图5到13描述的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例如,如果信道估计单元14a已经采用了通过计算两个帧的相应基准码元的信道估计值的平均值来获取信道补偿系数的方法,则它根据AGC控制单元12a提供的增益的改变定时,来判断获得用于计算信道估计值的基准码元时的增益,并且,如果两个基准码元是在不同增益的条件下获得的,则利用从AGC控制单元12a获得的增益值,对根据一个基准码元获得的信道估计值应用AGC修正,以使其与要经受信道补偿的数据码元的增益相匹配,由此计算信道补偿系数。另选的是,信道估计单元14a仅利用使用在与要经受信道补偿的数据码元的增益相同的增益的条件下获得的基准码元的信道估计值来获取信道补偿系数。如果两个基准码元是在相同增益的条件下获得的,而数据码元是在不同增益的条件下获得的,则按利用从AGC控制单元12a获得的增益值的AGC修正来应用利用两个基准码元获得的信道估计值,以获取信道补偿系数,由此执行对前述数据码元的信道补偿。
这种处理在信道估计单元14a通过对根据两个基准码元获得的信道估计值进行插值来获取信道补偿系数的情况下是类似的。即,信道估计单元14a根据AGC控制单元12a提供的增益的改变定时,来判断获得用于计算信道估计值的基准码元时的增益,并且,如果两个基准码元是在不同增益的条件下获得的,则利用从AGC控制单元12a获得的增益值,对根据一个基准码元获得的信道估计值应用AGC修正,以使其与要经受信道补偿的数据码元的增益相匹配,由此计算信道补偿系数。另选的是,信道估计单元14a仅利用使用在与要经受信道补偿的数据码元的增益相同的增益的条件下获得的基准码元的信道估计值来获取信道补偿系数。如果两个基准码元是在相同增益的条件下获得的,而数据码元是在不同增益的条件下获得的,则按利用从AGC控制单元12a获得的增益值的AGC修正来应用利用两个基准码元获得的信道估计值,以获取信道补偿系数,由此执行对前述数据码元的信道补偿。
信道补偿单元15利用从信道估计单元14a获得的信道补偿系数来执行对数据码元的信道补偿。要注意的是,在利用基于如图10或13所示后来引入的基准码元的信道估计值来执行对数据码元的信道补偿的情况下必需存储该数据码元。由此,信道补偿单元15被设置成,包括能够存储一帧大小或更大的数据码元的存储器等。信道估计单元14a被设置成,向信道补偿单元15通知增益改变的定时,而信道补偿单元15被设置成,如果增益改变,则停止信道补偿处理,直到从信道估计单元14a输入最新近计算的信道补偿系数(其是针对所述增益改变而计算的)为止,并且在存储器中累积数据码元。接着,信道补偿单元15在重新输入了信道补偿系数时,从存储器中读取所述数据码元并执行信道补偿。
图15是图10所示的AGC控制单元12a的内部构造图。
如图15所示,对与图3中相同的组件指配了相同的标号。当输入电平测量单元17测量到接收信号的输入振幅电平时,将该测量值输入至AGC控制值计算单元18a,作为输入电平信息。在图15所示构造中,AGC控制值计算单元18a不仅向AGC放大单元输出AGC控制值,而且向信道估计单元发送AGC控制信息。AGC控制信息包括AGC增益、增益改变定时等。
图16示出了信道估计单元14a的用于执行图5到8所示操作的内部构造。
如图16所示,对与图4相同的组件指配了相同的标号。当在信道估计值计算单元20处计算出信道估计值时,将该信道估计值输入至AGC修正单元25。AGC修正单元25已经从AGC控制单元获得了AGC控制信息,并且基于该AGC控制信息来修正信道估计值。一种用于修正的方法可以是诸如将输入信道估计值乘以逆增益等的处理。即,当大增益向小增益变化时,AGC修正用于将两者转化成相同增益的情况,由此可以应用任何实现了这种功能的方法。将AGC修正信道估计值输入至补偿系数生成单元21,并且基于该AGC修正信道估计值,通过平均化处理或插值处理来计算信道补偿系数。将计算出的信道补偿系数发送给信道补偿单元。
要注意的是,在图16所示的构造中,补偿系数生成单元21通过对两个基准码元的相应信道估计值进行平均化或插值的方法来生成信道补偿系数。
图17示出了信道估计单元14a的用于实现图5和9的内部构造。
如图17所示,对与图4相同的组件指配了相同的标号。对于图9的情况来说,没有修正信道估计值本身,而是修正了用于对数据码元执行的信道补偿的信道补偿系数。由此,将AGC修正单元25a安装在补偿系数生成单元21的后级处。AGC修正单元25a接收AGC增益改变的定时和改变之后的AGC增益,作为AGC信息。如果AGC增益的改变定时是在处理基准码元之后,并且还是处理数据码元的定时,则在补偿系数生成单元21处获取的信道补偿系数不是要经受信道补偿的数据码元的增益,由此,通过把改变后的增益与改变前的增益之比乘以信道补偿系数等的方法来修正信道估计值,并且将修正后的信道估计值发送给信道补偿单元。
图5的情况不需要AGC修正,由此,AGC修正单元25a将输入照原样传递至输出,或者按将信道补偿系数乘“1”。
要注意的是,在图17所示的构造中,补偿系数生成单元21通过对两个基准码元的信道估计值进行平均化的方法来生成信道补偿系数。
图18示出了信道估计单元14a的用于实现图6和10的内部构造。
如图18所示,对与图16和17中相同的组件指配了相同的标号。图18所示构造是图16和17所示构造的组合。图10的情况需要对信道估计值的AGC修正和对信道补偿系数的AGC修正。由此,图18所示构造配备有用于修正信道估计值的AGC修正单元25,并且配备有用于修正信道补偿系数的AGC修正单元25a。和图16的情况一样,AGC修正单元25通过根据AGC增益的改变乘以逆增益来修正信道估计值。
和图17的情况一样,AGC修正单元25a通过把改变后的增益与改变前的增益之比乘以信道补偿系数等的方法来修正信道补偿系数,并且将修正后的信道补偿系数发送给信道补偿单元。要注意的是,如果增益在数据码元的位置处改变,则增益改变后的数据码元的信道补偿需要改变之后(post-change)的信道估计值,由此,还将增益改变定时信息发送至发送补偿单元,以使其在增益改变到获取信道补偿系数的时段将数据码元存储在存储器中。
图6的情况不需要AGC修正,由此,AGC修正单元25和25a不操作而将输入照原样传递至输出,或者将输入乘“1”后输出。
要注意的是,在图18所示的构造中,补偿系数生成单元21通过对两个基准码元的相应信道估计值进行插值的方法来生成信道补偿系数。
图19示出了信道估计单元14a的用于实现图11到13的内部构造。
如图19所示,对与图4中相同的组件指配相同的标号。图19的情况不需要AGC修正,利用在与要经受信道补偿的数据码元相同增益的条件下获得的信道估计值来执行信道补偿。由此,将AGC控制信息输入至补偿系数生成单元21,补偿系数生成单元21接着根据AGC控制信息获得增益改变的定时,在增益改变之前利用输入的信道估计值执行对数据码元的信道补偿,而在增益改变之后,使信道补偿单元利用紧随增益改变之后获得的信道估计值来执行对增益改变之后的数据码元的信道补偿。对于这种情况,将增益改变时间也发送给信道补偿单元。
图20A到20C描述了信道补偿和AGC修正。
这里,在说明AGC修正的处理内容之前示出了信道补偿的概念。
这里,将基准发送码元定义为rTX,而将基准接收码元定义为rRX。将数据发送码元定义为dTX,而将数据接收码元定义为dRX。同时,将信道响应定义为c,而将AGC增益定义为a。
在图20A所示的帧构造中,所考虑的是,根据基准信号(1)和基准信号(2)来解调数据信号(3)。在这种情况下,为简单起见,忽略噪声分量,公式[1]到[3]可以成立:
rRX(1)=a(1)*c(1)rTX(1) [1]
rRX(2)=a(2)*c(2)rTX(2) [2]
dRX(3)=a(3)*c(3)dTX(3) [3]
同时,考虑忽略因定时差而造成的信道变化量,通过按公式[4]进行平均以便抑制噪声分量,来执行信道估计:
c(3)=(c(1)+c(2))/2 [4]
大致来说,“信道估计”对应于根据已知基准发送码元rTX和已知基准接收码元rRX来估计信道响应c。同时,“信道补偿”对应于根据已知数据接收码元dRX和信道估计结果c来推导数据发送码元dTX的估计值。
作为示例,参照图20B,对不存在AGC增益差的情况下的信道估计进行说明。因为AGC增益相等,所以公式[5]成立:
a(1)=a(2)=a(3) [5]
而且,公式[1]和[2]允许导出a(1)*c(1)和a(2)*c(2),而公式[4]和[5]利用公式[6]获得a(3)*c(3):
a(3)*c(3)={a(1)*c(1)+a(2)*c(2)}/2 [6]
也就是说,公式[3]和[6]使得可以导出数据发送码元dTX的估计值。
作为示例,参照图20C,对存在AGC增益差的情况下的信道估计进行说明。
AGC增益对于每一个码元都是不同的,由此,公式[7]成立:
a(1)≠a(2)=a(3) [7]
而且,公式[1]和[2]允许导出a(1)*c(1)和a(2)*c(2),而公式[4]和[7]利用公式[8]获得a(3)*c(3):
a(3)*c(3)={(a(3)/a(1))*a(1)*c(1)+a(2)*c(2)}/2 [8]
也就是说,实际上通过比较公式[8]和[6]可以明白,将基准信号(1)乘以(a(3)/a(1))的处理对应于AGC修正单元处的“AGC修正”处理。
要注意的是,线性插值的情况可以被认为与通过如上所述的平均化处理的信道补偿相同。
Claims (9)
1、一种无线接收机装置,其包括用于放大接收信号的受控于恒定增益控制部的放大单元,所述无线接收机装置包括:
增益值获取单元,其用于获取所述放大单元的增益值;和
信道补偿单元,其用于利用数据帧中包括的基准码元来获取信道估计值,并且如果在获取所述信道估计值时所述放大单元的增益值不同于在使数据码元经受信道补偿情况下获取要经受信道补偿的数据码元时所述放大单元的增益值,则通过考虑所述增益值的差来执行信道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收机装置,其中
利用在增益值不同于在获取所述数据码元时所述放大单元的增益值的条件下获取的基准码元的信道估计值,不被用于对所述数据码元的信道补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收机装置,其中
在利用包含要经受数据补偿的数据码元的数据帧中的基准码元并利用前一帧的基准码元的信道估计值执行对数据码元的信道补偿的情况下,通过对利用在增益值不同于获取所述数据码元时所述放大单元的增益值的条件下获取的基准码元的信道估计值添加基于增益值差的修正,来执行对所述数据码元的信道补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接收机装置,其中
对所述数据码元的所述信道补偿,是利用基于特定基准码元的信道估计值以及基于其它基准码元获取的修正信道估计值的平均值来执行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收机装置,其中
在利用包含要经受信道补偿的数据码元的数据帧中的基准码元并利用后一帧的基准码元的信道估计值执行对所述数据码元的信道补偿的情况下,通过对利用在增益值不同于获取所述数据码元时所述放大单元的增益值的条件下获取的基准码元的信道估计值添加基于增益值差的修正,来执行对所述数据码元的信道补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接收机装置,其中
对所述数据码元的所述信道补偿,是利用基于特定基准码元获取的信道估计值以及基于其它基准码元获取的修正信道估计值的插值来执行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收机装置,其中
如果在获取所述基准码元时所述放大单元的增益值不同于在获取要经受信道补偿的数据码元时所述放大单元的增益值,则在基于增益值差修正用于所述数据码元的信道补偿的补偿系数之后,执行信道补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收机装置,其中
所述增益值除了包括信号的振幅变化量之外,还包括信号的相位旋转量作为信息。
9、一种用于无线接收机装置的信道补偿方法,所述无线接收机装置包括用于放大接收信号的受控于增益恒定控制部的放大单元,所述信道补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放大单元的增益值;和
利用数据帧中包括的基准码元来获取信道估计值,并且如果在获取所述信道估计值时所述放大单元的增益值不同于在使数据码元经受信道补偿情况下获取要经受信道补偿的数据码元时所述放大单元的增益值,则通过考虑所述增益值的差来执行信道补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050643 | 2006-02-27 | ||
JP2006050643 | 2006-02-27 | ||
JP2006050643A JP4673237B2 (ja) | 2006-02-27 | 2006-02-27 | 無線受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43480A true CN101043480A (zh) | 2007-09-26 |
CN101043480B CN101043480B (zh) | 2010-04-14 |
Family
ID=38016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07879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43480B (zh) | 2006-02-27 | 2007-02-27 | 无线接收机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616718B2 (zh) |
EP (1) | EP1826971B1 (zh) |
JP (1) | JP4673237B2 (zh) |
KR (1) | KR100821829B1 (zh) |
CN (1) | CN101043480B (zh) |
DE (1) | DE602006003523D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65837B (zh) * | 2007-12-21 | 2013-02-27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处理共同增益值的方法及系统 |
WO2016106490A1 (en) * | 2014-12-29 | 2016-07-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for symbol compensation and receiver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077816B2 (en) * | 2007-09-04 | 2011-12-13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 Fast predictive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or dynamic range redu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ceiver |
US8218684B2 (en) * | 2008-01-15 | 2012-07-10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 adaptive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 reference for HSDPA and WCDMA |
US8428538B2 (en) * | 2008-07-09 | 2013-04-23 |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 Channel estimator |
EP2192735A1 (en) | 2008-11-28 | 2010-06-02 | Sony Corporation |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improved equalization performance |
US8817588B2 (en) * | 2009-10-28 | 2014-08-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lexing data and referenc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5438605B2 (ja) * | 2010-06-25 | 2014-03-12 | 日本放送協会 | Mimo伝送路特性測定装置及びmimo擬似伝送路装置 |
US8908555B2 (en) | 2010-09-27 | 2014-12-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Technique for channel estim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phase discontinuity |
US9844011B2 (en) | 2013-09-16 | 2017-12-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handling AGC and TPC scaling |
JP6163083B2 (ja) * | 2013-11-11 | 2017-07-12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
US10129058B2 (en) * | 2016-09-16 | 2018-11-13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based automatic gain control |
KR102595898B1 (ko) | 2016-12-27 | 2023-10-30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이의 채널 추정 방법 |
US12075417B2 (en) * | 2019-03-13 | 2024-08-2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lurality of antenna remote units in sidelink-suppor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84813B2 (ja) * | 2000-02-18 | 2009-06-24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Ofdm用受信装置 |
JP2002044172A (ja) * | 2000-07-26 | 2002-02-0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位相補正回路および位相補正回路を備えた携帯無線端末 |
JP3794617B2 (ja) * | 2000-09-07 | 2006-07-05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Cdma移動通信方式における移動局のセルサーチ方法、並びに、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FI113513B (fi) * | 2001-03-05 | 2004-04-30 | Nokia Corp | Referenssiarvon määrittäminen pakettkytkentäiseen tiedonsiirtoverkkoon yhteydessä olevan vastaanottimen AGC-ohjausta varten |
US7027530B2 (en) * | 2001-04-11 | 2006-04-11 |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ximizing receiver performance utilizing mid-packet gain changes |
JP2003092561A (ja) * | 2001-09-18 | 2003-03-28 | Sony Corp |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
JP3594019B2 (ja) * | 2002-03-06 | 2004-11-2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自動振幅制御回路 |
US20040001539A1 (en) * | 2002-06-26 | 2004-01-01 | Sankaran Sundar G. | Training using overhead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JP4382672B2 (ja) * | 2002-11-22 | 2009-12-16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通信信号を復号する方法、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 |
US7295517B2 (en) * | 2002-11-27 | 2007-11-13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quality metric generation within a packet-based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
AU2003269739A1 (en) * | 2003-03-28 | 2004-10-18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fdm symbol timing synchronization |
US7277685B2 (en) * | 2003-04-17 | 2007-10-02 |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 Automatic gain control of multiple antenna OFDM receiver |
US6859505B2 (en) * | 2003-07-01 | 2005-02-22 | Motorola, Inc.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use in determining pilot-to-data power ratio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KR20050066562A (ko) * | 2003-12-26 | 2005-06-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화 방식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프레임 프리앰블 구성 방법 및 그 프리앰블을 이용한프레임 동기 획득 및 셀 검색 방법 |
JP2006042025A (ja) * | 2004-07-28 | 2006-02-09 | Casio Comput Co Ltd | Ofdm信号復調回路及びofdm信号復調方法 |
JP5013743B2 (ja) * | 2005-05-10 | 2012-08-29 | 日本放送協会 | Mimo受信装置 |
JP4342477B2 (ja) * | 2005-05-31 | 2009-10-14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受信装置 |
CN1719751A (zh) * | 2005-07-19 | 2006-01-11 | 凯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时分双工移动通信系统中突发接收自动增益控制的方法 |
US20070230635A1 (en) * | 2006-04-03 | 2007-10-04 | Leif Wilhelmss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ception with cooperation between agc and digital baseband |
-
2006
- 2006-02-27 JP JP2006050643A patent/JP467323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5-23 US US11/438,342 patent/US761671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5-30 EP EP06252790A patent/EP1826971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6-05-30 DE DE602006003523T patent/DE602006003523D1/de active Active
-
2007
- 2007-02-23 KR KR1020070018339A patent/KR10082182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7-02-27 CN CN2007100787981A patent/CN10104348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65837B (zh) * | 2007-12-21 | 2013-02-27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处理共同增益值的方法及系统 |
WO2016106490A1 (en) * | 2014-12-29 | 2016-07-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for symbol compensation and receiver |
US10341157B2 (en) | 2014-12-29 | 2019-07-0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for symbol compensation and receiv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43480B (zh) | 2010-04-14 |
EP1826971A1 (en) | 2007-08-29 |
EP1826971B1 (en) | 2008-11-05 |
DE602006003523D1 (de) | 2008-12-18 |
JP4673237B2 (ja) | 2011-04-20 |
KR100821829B1 (ko) | 2008-04-14 |
US7616718B2 (en) | 2009-11-10 |
JP2007235205A (ja) | 2007-09-13 |
US20070201587A1 (en) | 2007-08-30 |
KR20070089061A (ko) | 2007-08-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43480A (zh) | 无线接收机装置 | |
CN1082757C (zh) | 用于数字通信接收机的相干检测器和相干检测方法 | |
CN1187927C (zh) | 估计干扰功率的无线接收机 | |
CN1180553C (zh) | 信道预测设备和方法、cdma接收设备和方法、cdma收发方法 | |
CN1713552A (zh) | 发射设备 | |
CN1647475A (zh) | 无线通信系统的频率定时控制环路 | |
CN1168576A (zh) | 与接收信号的估计延迟成比例地控制步长的自适应均衡器 | |
CN1517718A (zh) | 带有定位功能的移动终端及定位方法 | |
CN1145550A (zh) | 直流偏差补偿装置 | |
CN1116753C (zh) | 线性预测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2255717B (zh) | 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修正的方法和装置 | |
CN1266569A (zh) | Cdma接收设备和cdma收发设备 | |
CN1341296A (zh) | 接收装置和增益控制方法 | |
CN1531296A (zh) | 频率校正方法和用于校正长期变化的装置 | |
CN1166094C (zh) | 便携式终端 | |
CN1122359C (zh) |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和方法及接收装置 | |
CN1394401A (zh) | 有用波对干扰波功率比测定电路及有用波对干扰波功率比测定方法 | |
CN1926778A (zh) | Cdma接收装置和方法 | |
CN1086873C (zh) | 合成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通信装置 | |
CN1179498C (zh) | 无线接收装置和无线接收方法 | |
CN1692573A (zh) | 阵列天线接收装置 | |
CN1461543A (zh) | 帧同步装置和帧同步方法 | |
CN1592094A (zh) | 用于无线通信移动站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 | |
CN101373971A (zh) | 模数转换器的增益误差估计方法及其增益误差估计模块 | |
CN1423434A (zh) | 接收ofdm信号的接收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14 Termination date: 201802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