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83247C - 向/从记录介质写入或再生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向/从记录介质写入或再生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83247C CN100583247C CN200410059374A CN200410059374A CN100583247C CN 100583247 C CN100583247 C CN 100583247C CN 200410059374 A CN200410059374 A CN 200410059374A CN 200410059374 A CN200410059374 A CN 200410059374A CN 100583247 C CN100583247 C CN 10058324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defect
- defect block
- information
- wri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83—Methods for assignment of alternate areas for defective area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20/10935—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a time constraint must be met
- G11B2020/10944—Real-tim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for ensuring seamless playback of AV data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83—Methods for assignment of alternate areas for defective areas
- G11B2020/1893—Methods for assignment of alternate areas for defective areas using linear replacement to relocate data from a defective block to a non-contiguous spare area, e.g. with a secondary defect list [SDL]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83—Methods for assignment of alternate areas for defective areas
- G11B2020/1896—Methods for assignment of alternate areas for defective areas using skip or slip replacement to relocate data from a defective block to the next usable block, e.g. with a primary defect list [PDL]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向/从记录介质写入或再生数据的方法,所述记录介质包括用于管理缺陷区的缺陷管理区,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将要写入的数据是否是实时数据;以及当数据是实时数据时,执行把数据像原来一样写入遇到的缺陷块上或跳过缺陷块并把数据写入下一正常块上。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向/从记录介质写入或再生数据的装置以及该记录介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记录介质,并且尤其涉及用于向/从光记录介质写入或再生数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光记录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OM)、一次性写入多次读出存储器(WORM)和允许反复写入的可重写存储器。ROM类型的光记录介质还包括致密盘只读存储器(CD-ROM)和数字多媒体盘只读存储器(DVD-ROM)。WORM类型的光记录介质还包括可记录的致密盘(CD-R)和可记录的数字多媒体盘(DVD-R)。可重写类型的光记录介质还包括可重写致密盘(CD-RW)和可重写的数字多媒体盘(DVD-RW,DVD-RAM和DVD+RW)。
对于可重写光记录介质,信息向可重写光记录介质的反复记录和从光记录介质的反复回放改变了被形成用来在光盘上写入数据的记录层的初始混合比率。这种变化会恶化光记录介质性能,引起数据信息的记录/回放(R/P)中的错误。光盘的恶化区形成了光记录介质的格式化、写入和回放中的缺陷区。而且,可重写光记录介质中的缺陷区也可能由表面上的刮伤、制造中的灰尘和缺陷而引起。
为防止数据向/从由上述任何原因形成的缺陷区的R/P,需要管理缺陷区。因此,在光记录介质的引入区和引出区设置用于管理光记录介质的缺陷区的缺陷管理区(DMA),如图1所示。而且,数据区按组来管理,每一组都包括用于实际记录数据的用户区和用于在用户区出现缺陷的情况下使用的备用区。
典型地,一个盘(例如DVD-RAM)有4个DMA,两个在引入区,两个在引出区。由于管理缺陷区是重要的,同一数据被保存在所有的四个DMA中以进行数据保护。各个DMA包括两个块共32个扇区,每个块由16个扇区构成。各个DMA的第一块(DDS/PDL块)包括盘定义结构(DDS)和主要缺陷列表(PDL),并且第二块(SDL块)包括次要缺陷列表(SDL)。
尤其,PDL代表主要缺陷数据存储区,SDL代表次要缺陷数据存储区。PDL存储在制造期间产生的及在格式化如初始化或再初始化期间识别出的所有缺陷扇区的项。各个项包括相应于缺陷扇区的扇区序号和项类型。
另一方面,SDL以块来布置并且保存初始化后产生的缺陷区或在初始化期间不能进入PDL的缺陷区的项。SDL的各个项包括一个存储具有缺陷扇区的块的第一扇区的扇区序号的区,及一个保存备用块的第一扇区的扇区序号的区。数据区中的缺陷区(即缺陷扇区或缺陷块)分别通过滑移替代(slipping replacement)或线性替代(linearreplacement)来用新的扇区或块替代。
当缺陷区或扇区列入PDL时使用滑移替代。如图2A所示,如果对应于用户区中的扇区的缺陷扇区m和n被记录在PDL中,这种缺陷扇区被下一个可利用的扇区来替代。通过用随后的扇区来替代缺陷扇区,数据被写入正常扇区。结果,数据被写入的用户区滑移并占据与缺陷扇区同等数量的备用区。
当缺陷区或块被记录在SDL中时使用线性替代。如图2B所示,如果对应于用户区或备用区中的扇区的缺陷扇区m和n被记录在SDL上,这种缺陷块被备用区中的正常块来替代,并且要被记录在缺陷块中的数据被记录在分配的备用区。为达到这种替代,指定给缺陷块的物理扇区序号(PSN)保留下来,而逻辑扇区序号(LSN)与要被记录的数据一起被移动到替代块。线性替代对数据的非实时处理是有效的。
图3是光盘记录/回放装置涉及写入操作的部分视图。光盘R/P装置包括:把数据写入到光盘并从光盘回收的光拾取器;传递或移动光拾取器的拾取器控制器;处理并把输入数据传送到光拾取器或者接收并处理经光拾取器再现的数据的数据处理器;控制各部的接口和微处理器(micom)。
而且主机可以连接于光盘R/P装置的接口以在二者之间传送命令和数据。这种主机可以是任何一种个人计算机并管理光盘记录/回放(R/P)装置。
参考图3,当提供要被写入的数据时,主机向装置提供写入命令用于数据向/从光记录介质的R/P。写入命令包括指定写入位置的逻辑块地址(LBA)和告知数据大小的传送长度。然后主机把要被写入的数据提供到用于向/从光记录介质R/P数据的装置。一接收到数据,用于数据的R/P的装置从指定LBA开始写入数据。此时,R/P装置利用表示光记录介质上的缺陷的PDL和SDL,不在缺陷区上写入数据。
即,在PDL上列出的物理扇区在写入期间被跳过。如图4A所示,在SDL上列出的物理块sb1kA和sb1kB在写入时用指定给备用区的替代块sb1kC和sb1kD替代。而且在数据写入或回放期间,如果存在没有列在SDL上的缺陷块或存在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很高的块,该块被视为缺陷块。从而,在备用区中定位替代块,缺陷块的数据被再次写入替代块,并且缺陷块的第一扇区序号和替代块的第一扇区序号被列在SDL项中。
参考图4A,对于文件1,代表具有以通用盘格式(UDF)文件形式写入上面的文件信息的信息控制块(ICB)中的开始位置和文件大小的部分的概念上的表达在图4B中表示出来。当文件1从位置“A”开始时,文件1中的缺陷块sb1kB用备用区的备用块sb1kD替代。因此逻辑扇区的数目保留,对于文件1的扇区大小是“N”。
为了通过用在备用区指定的替代块替代列在SDL上的缺陷块来写入数据,光拾取器必须被移动到备用区并被返回到用户区。但是,移动和返回所需时间周期会干扰实时记录。因此,提出许多用于实时记录的缺陷区管理方法。一种是跳过方法,其中在使用SDL时不执行线性替代,但遇到的缺陷块的数据被写入缺陷块后面的好的块上,象滑移替代一样。结果,由于光拾取器不需要在光拾取器每次碰到缺陷块时都移动到备用区,实时记录中的光拾取器的移动时间可被减少。
此时,缺陷块保留LSN和PSN。但是,从主机看,光盘中的逻辑扇区的数目是固定的。因此,从主机看,跳过引起了LSN的损失,其等于跳过的块的数目,因为即使数据不被写在缺陷块上,LSN也被分配给跳过的缺陷区。例如,即使100个扇区的数据被传送来用于从主机写入,如果在该区中有一个缺陷块,那么仅84个扇区被写入(1块=16个扇区)。
因此,对于图4C中的文件1,大小可表示为UDF文件系统的ICB中的N或N-L,如图4D所示。L代表文件1被写入的区中被跳过的缺陷扇区的数目。如图4C所示,文件1的数据从位置“A”被写入“M”个扇区,直到遇到缺陷块。缺陷块被跳过,文件1被继续写入。但是,由于缺陷块sb1kB保留LSN而不把数据写在缺陷块sb1kB上,在主机发出命令把数据写入N个扇区上时,光盘R/P装置仅把数据写入N-L个扇区,因为缺陷块sb1kB的LSN不能使用。
随后,如果文件1大小是用N来代表,如图4D中的第一种情况,实际文件大小和写入文件大小不同,引起文件管理器管理文件中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如果文件1大小是用N-L来代表,如第二种情况,则发生LSN的不一致。例如,如果文件3是在图4C中的文件2被擦除后新写入的,主机的文件管理器将产生命令来从C-L位置开始写入文件3的数据,这里L是带有缺陷的扇区的数目。结果原来写入的文件1的数据将被破坏。因此,当实时数据根据前述方法被写入时,文件管理器可在文件管理中出错。
而且,不能使用在实时记录期间由缺陷区保留的LSN,并且不能记录相应于这些LSN的数据量。因此,实际上造成盘容量的降低。这是因为响应于来自主机的写入命令,数据被写入固定的单元而不管在数据被写入的区中是否存在缺陷块或缺陷扇区。
发明内容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向/从记录介质写入或再生数据的方法,所述记录介质包括用于管理缺陷区的DMA(缺陷管理区),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将要写入的数据是否是实时数据;以及当数据是实时数据时,执行把数据像原来一样写入遇到的缺陷块上或跳过缺陷块并把数据写入下一正常块上。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向/从记录介质写入或再生数据的装置,所述记录介质包括用于管理缺陷区的DMA(缺陷管理区),所述装置包括:拾取器单元,用于把数据写入到记录介质或从记录介质读出数据;控制器,用于确定将要写入的数据是否是实时数据,以及当数据是实时数据时,用于控制拾取器单元执行把数据像原来一样写入遇到的缺陷块上或跳过缺陷块并把数据写入下一正常块上。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记录介质,包括:用于管理缺陷区的缺陷管理区;以及在其中记录实时数据的数据区,其中数据区中的缺陷块被跳过且数据被记录在下一正常块中或者数据被记录在缺陷块中而不重新分配缺陷块。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目的和特征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出,并且其它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阅读下面的描述后会变得更明显,或者可从本发明的实践中领会。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由后附权利要求来实现和达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参考下面的附图来具体描述,其中相同的序号表示相同的部件,这里:
图1是相关技术中可重写光盘的结构;
图2A是相关技术中的滑移替代;
图2B是相关技术中的线性替代;
图3是相关技术中在光盘上R/P数据的装置的框图;
图4A是在使用SDL时通过线性替代来在光盘上写入数据时的状态;
图4B用于图4A所示的文件的UDF文件系统的写入状态的概念表示;
图4C是在使用SDL时通过跳过来在光盘上写入数据时的状态;
图4D是用于图4C所示的文件的UDF文件系统的写入状态的概念表示;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用于向/从光记录介质实时R/P数据的方法和用于管理文件的方法中跳过新遇到的缺陷块的流程图;
图6A是在新遇到的缺陷块在图5中被跳过后一旦完成写入命令时关于缺陷块的信息就被提供给主机的状态;
图6B是把光盘上的缺陷信息返回图5中的主机的要求读出数据的结构;
图6C是用于图6A所示的文件的UDF文件系统的写入状态的概念表示;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用于向/从光记录介质实时R/P数据的方法和用于管理文件的方法中跳过新遇到的缺陷块的另一个流程图;
图8A是在图7中遇到新的缺陷块时写入命令结束并且关于缺陷块的信息被提供给主机的状态;
图8B是把光盘上的缺陷信息返回图7中的主机的要求读出数据的结构;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用于向/从光记录介质实时R/P数据的方法和用于管理文件的方法中象原来一样在新遇到的缺陷块上写入的流程图;
图10A是数据通过图9中的实时记录数据的方法被写入的状态;
图10B表示在图10A所示的文件上UDF文件系统的写入状态的概念表示;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用于向/从光记录介质实时R/P数据的方法和用于管理文件的方法;
图12是数据通过实时记录数据的方法被写入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将具体参考附图中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如果提供用于实时写入的数据,主机提前提供要求关于缺陷区的信息的信号给向/从光盘进行数据R/P的装置。主机利用从R/P装置返回的关于缺陷区的信息产生写入命令来写入数据。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如果提供用于实时写入的数据,主机提前提供用于实时记录的命令。然后当从R/P装置返回在对应于该命令的块内关于缺陷区的信息时,主机提供新的写入命令来写入数据。
本发明还包括处理在数据写入期间新遇到的缺陷块的方法。在一个方法中,缺陷块被跳过并且数据被写入在缺陷块后面的好块上。另一个方法是,如果遇到新的缺陷块就结束写入命令并且从主机接收新的写入命令来继续数据的写入。而且还有一个方法是,象原来一样在缺陷块上写入数据。这些处理新遇到的缺陷块的方法可应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将在下面解释。
第一实施例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用于向/从光记录介质实时R/P数据的方法和用于管理文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当提供用于实时记录的数据时(步骤501),在主机提供写入命令之前,主机给向/从光盘R/P数据的装置提供要求关于盘的缺陷区的信息的控制信号(步骤502)。作为辅助信号,要求关于缺陷区的信息的控制信号可以以类似地方式被提供给用于返回PDL信息的命令类型,也可以不被提供。
一接收到来自主机的控制信号,R/P装置返回关于列在DMA上的缺陷区的信息(步骤503)。被返回主机的关于缺陷区的信息可以是列在SDL和PDL上的缺陷块和缺陷扇区的位置信息,或是列在SDL上的缺陷块的位置信息。如图6A所示,块sb1kA和sb1kB是列在SDL中的缺陷块并且这些缺陷块的位置信息被微计算机返回主机。
微计算机可把列在SDL上的缺陷块的第一扇区的PSN转换为LSN以用作缺陷块的位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返回主机的LSN和15个随后的扇区被确定为是有缺陷的。而且,通过设置预定的信号,在主机提供预定的信号给R/P装置时,关于缺陷区的信息可被返回主机,即使不执行实时写入。
主机参考返回的关于缺陷区的信息和现存的文件结构产生写入命令。写入命令与实时数据一起被传送给R/P装置(步骤504和505)。即主机产生写入命令从而数据不被写入列在SDL上的缺陷区上,也不被写入新遇到的缺陷区上。
参考图6A作为示例,如果响应于来自主机的请求,关于盘的缺陷区的信息在位置“A”被返回主机,主机获知缺陷区。因此,主机把相关的数据与用于在从位置“A”开始的接下来的M个扇区中写入数据的命令一起提供给R/P装置。然后R/P装置如写入命令所指示的一样从位置“A”开始写入数据(步骤506)。此时,写入命令可以是提前指示数据要被写入的位置的命令或者是包括要被指定的位置的写入命令。
如果找到具有高的错误可能性的缺陷块,即使缺陷块不列在SDL上,该新的缺陷块可被跳过并且数据将被写在缺陷块之后的好块上。另一种情况是,如图8A所示,写入命令在一发现新的缺陷块时被终止,将从主机接收新的写入命令以写入数据。最后,在一发现新的缺陷时,数据也可与原来一样被简单地写在新的缺陷块上,如图10A所示。
例如,假设形成新的EEC块的时间周期是足够的,当遇到新的缺陷块,尤其是带有物理标识(PID)错误的缺陷块时,该块可被跳过而不在那里写入数据,如图6A和8A所示。但是,如果形成新的EEC块的时间周期是不足够的,数据将被与原来一样写入在缺陷块上,如图10A所示。
图5和6表示跳过新遇到的缺陷块和在新遇到的缺陷块后面的好块上写入数据的示例。具体地说,如果在写入命令指定的位置处写入数据期间遇到新的缺陷块(步骤507),微计算机跳过该块并且把数据写入在跳过的块之后的下一个可利用的好块上(步骤508)。此后,微计算机确定来自主机的写入命令是否已经被终止(步骤509)。如果写入命令未被终止,在写入命令指定的位置写入数据的同时,处理返回步骤506以进行检查缺陷块的处理。如果写入命令被终止,在写入命令期间被跳过的缺陷块的信息被返回主机(步骤510)。在步骤510,如果没有缺陷块,代表好的状态的信息被返回主机。
而且,通过预定的协议或信号,而不是通过命令,在写入数据期间主机可要求写入的当前状态。从而,一产生信号,R/P装置将提供所要求的信息给主机。如果没有协议,在完成写入命令后,关于写入的信息被提供给主机。
在各种方法之一中关于缺陷块的信息可被返回主机。在一种方法中,利用如图6B所示的要求读出数据返回该信息。当完成写入命令时,微计算机把命令执行报告返回主机。此时,通过把该信息记录到要求读出数据的辅助区将关于被跳过的缺陷块的信息返回。
例如,R/P装置根据来自主机的写入命令通过跳过方法把数据实时写入,如图6A所示,直到写入命令终止。此时,R/P装置把代表错误等存在的检查状态(CHECK CONDITION Status)提供给主机。一接收到检查状态,主机把要求读出命令传送给R/P装置以要求错误代码。从而R/P装置把要求读出数据返回到主机,如图6B所示。
即,关于跳过的缺陷块的信息从要求读出数据的附加区中的第15个字节开始被写入并被返回主机。这种可能性是因为要求读出数据的字节长度可变化并且由于信息的附加引起的附加长度可被写入在第7字节附加读出长度上。因此,本发明利用但是保持现有的要求读出数据来返回关于缺陷区的信息。
由于每次写入命令终止时R/P装置把关于在执行命令期间被跳过的缺陷块的信息返回主机,跳过的块的数目改变。因此,从第15字节开始,该信息可以以3或4字节为单元被写入在要求读出数据上。而且写入在要求读出数据上的关于各个缺陷块的信息包括跳过的块中第一扇区的LSN。如果在执行一个写入命令期间发现两个缺陷块,两个LSN被写入在要求读出数据的附加区并被返回主机。然后主机把返回主机的LSN和此后的15个扇区当作有缺陷的。
参考图5,在R/P装置提供报告给主机后,作出文件的写入是否完成的判定(步骤511)。如果写入未完成,处理继续到步骤504,并且提供新的写入命令来完成文件的写入。
如图6A所示,如果第二个写入命令在位置“B”开始,主机已经获知关于列在SDL上的缺陷块sb1kA和sb1kB的信息。因此,主机提供写入命令使得数据不被写入在缺陷扇区sb1kA和sb1kB上。例如,将对从位置“D”开始并且不包括缺陷块sb1kA的P个扇区写入数据的写入命令与要被写入的数据一起提供。此时,写入命令可以是用于从位置“D”开始对P个扇区写入数据的命令或用于从现有文件的任何空闲区开始写入数据的命令。但是,写入命令不包括缺陷区,导致由于缺陷区引起的写入命令的分段。
因此,主机必须产生和提供很多写入命令来完成一个文件的写入。但是,即使写入命令被缺陷区分割,本发明可容易地与现有系统组合而无需明显的变化。每次写入命令根据前述的处理被完成,微计算机提供命令执行报告给主机。这些报告的大多数包括代表好的状态的信息,因为写入命令排除了缺陷区从主机来提供。
一完成文件的写入,如图6C所示,主机参考关于被返回的缺陷区的位置信息写入一个ICB,代表光盘上UDF文件系统中文件的开始位置和大小(步骤512)。如果以图6A中的文件1为示例,文件1从位置“A”开始被写入H个扇区,这里遇到一个新的缺陷块。新的缺陷块被跳过并且文件1从位置“G”开始被写入T个扇区。在从位置“D”对文件l写入P个扇区并通过提前提供关于列在SDL上的缺陷块sb1kA和sb1kB的信息而从位置“E”开始的对文件1的U个扇区的写入后完成文件1的写入。
最终,文件1的ICB被分为具有开始位置“A”和大小H的子文件、具有开始位置“G”和大小T的子文件、具有开始位置“D”和大小P的子文件和具有开始位置“E”和大小U的子文件。即在文件1的写入区中出现的缺陷区sb1kA、sb1kB和sb1kE不被写入在ICB上。结果不会产生写入文件的大小与实际文件的大小之间的不一致和由于缺陷区引起的LSN的不一致。结果由于这种不一致而使文件管理器出现的错误也被排除。
而且,这种ICB可在保持现有UDF文件系统的同时来产生。即使在现有系统中,一个文件通常通过移向空闲区而不是连续地被写入,导致文件的分段。类似地,ICB简单地把一个文件分段。本发明把缺陷区当作生成ICB时的区的移动引起的跳过区,从而与现有文件系统不产生冲突。而且,由于缺陷区保持LSN而不被写入ICB上,在写入期间可通过线性替代使用缺陷区。通过用备用区中的备用块来替代写入期间遇到的缺陷块,线性替代允许使用盘的整个用户区。从而盘的使用效率提高。由于主机在进行实时记录控制时盘结构是未知的状态中接收关于盘的缺陷的信息,主机上的负载可被减小。
图7是表示通过响应于写入命令在写入期间跳过未列在SDL上的新遇到的缺陷块向/从光介质实时R/P数据的另一个方法的流程图。由于与图5中的步骤501到506相同,关于步骤601到606的解释将被省略。
参考图8A,当在写入命令指定的位置写入数据期间遇到带有高错误发生可能性的缺陷块时(步骤607),微计算机强迫停止写入命令并把关于缺陷块的信息返回主机(步骤608)。一接收到关于缺陷块的信息,主机提供新的命令从而数据可从缺陷块之后的下一个好块开始被写入(步骤609)。一接收到新的写入命令,R/P装置在命令指定的位置即在好块上写入数据。
关于缺陷区的信息可以以各种方法被提供给主机,一种方法是通过利用要求读出数据,如图8B所示。例如R/P装置继续从位置“A”开始写入H个扇区的实时数据,如图8A所示,直到遇到缺陷块sb1kE。此时,装置把检查状态(CHECK CONDITION Status)返回主机。一接收到检查状态,主机传送要求读出命令给R/P装置以要求错误代码。从而R/P装置把要求读出数据返回主机,如图6B所示。
要求读出数据具有15个字节,其中第8、第9、第10和第11字节被保留用于缺陷信息的传送。由于R/P装置在每次遇到缺陷块时停止写入命令并把关于缺陷区的信息返回主机,缺陷信息被写入在要求读出数据的保留的第8到第11字节上并被返回主机。
例如,数据根据写入命令被记录其上的扇区序号(写入的扇区序号)可被写入在第8和第9字节上,并且连续的缺陷扇区序号可别写入在第10和第11字节上。连续的缺陷扇区序号被返回以防止主机产生和提供在同样连续的缺陷扇区上写入数据的命令。如果在写入期间遇到缺陷可能性高的块,微计算机把写入的扇区序号和缺陷块的16个扇区当作连续的缺陷扇区序号并把它返回主机。这是因为如果缺陷扇区在写入期间被遇到,缺陷扇区所属的整个块被视为有缺陷的并被列在SDL上。
从微计算机一接收到带有在其上被写入的缺陷信息的要求读出数据,主机参考写入的扇区序号和缺陷扇区序号提供新的写入命令。具体地说,利用来自微计算机的缺陷信息,新的写入命令包括缺陷扇区或块之后的下一个好块的第一扇区序号的LBA。因此,从主机一接收到新的写入命令,R/P装置中的微计算机继续从指定位置即缺陷块之后的好块开始写入数据。
每次在向光盘上写入数据期间遇到缺陷区时,R/P装置和主机重复前述的处理。如果来自主机的写入命令正常结束(步骤610),即如果在执行写入命令期间没有遇到缺陷块,微计算机把好的状态返回主机(步骤611)。通过预定的协议或信号而不是命令,主机可要求数据写入期间的写入的当前状态。从而一产生信号,R/P装置将提供要求的信息给主机。如果没有协议,在写入命令终止后微计算机把关于写入的缺陷信息提供给主机。
当一个文件的写入完成后(步骤612),参考在R/P装置中光盘上提供的缺陷信息,主机写出ICB,代表UDF文件系统中文件的开始位置和大小(步骤613)。图8A所示的文件1的ICB示例如图6C所示被写出。即微计算机从位置“A”开始写入H个扇区的文件1,此处遇到一个缺陷块。然后微计算机停止写入命令,把缺陷信息返回主机,从主机接收新的写入命令,并继续从位置“G”开始写入T个扇区的文件1的数据。文件1的写入在从位置“D”对文件1写入P个扇区、并通过提前提供关于列在SDL上的缺陷块sb1kA和sb1kB的信息而从位置“E”开始的对文件1的U个扇区的写入后完成。
最终,文件1的ICB被分为具有开始位置“A”和大小H的子文件、具有开始位置“G”和大小T的子文件、具有开始位置“D”和大小P的子文件和具有开始位置“E”和大小U的子文件。即在文件1的写入区中出现的缺陷区sb1kA、sb1kB和sb1kE不被写入在ICB上。结果是不产生写入文件的大小与实际文件的大小之间的不一致和由于缺陷区引起的LSN的不一致。结果是由于这种不一致而使文件管理器出现的错误也被排除。
图9是表示在响应于写入命令写入期间一遇到没有列在SDL中的缺陷块时通过与原来一样在缺陷块上写入的向/从光记录介质实时R/P数据的另一种方法的流程图。由于与图5中的步骤501到505相同,关于步骤701到705的解释将被省略。
根据该方法,即使在写入命令指定的位置写入数据期间遇到错误可能性高的缺陷块,数据可象原来一样简单地被写入在缺陷块上(步骤706)。如图10A所示,数据继续象原来一样被写入在新遇到的缺陷块上,直到终止执行来自主机的写入命令。因此,当在写入数据“M”个扇区后终止写入命令时(步骤507),R/P装置把好的状态的命令执行报告提供给主机(步骤508)。尽管好的状态被返回主机,微计算机增加关于SDL中的缺陷块的在下一个写入期间要被返回主机的信息。
类似于先前的方法,通过预定的协议或信号,而不是命令,主机可要求写入数据期间的写入的当前状态。因此一产生信号,R/P装置将提供要求的信息给主机。如果没有协议,在执行写入命令之后,微计算机提供关于写入的缺陷信息给主机。
如果用户要求或文件写入没有完成,主机继续产生并提供写入命令。由于图10A的缺陷块sb1kA和sb1kB被列在SDL上,产生写入命令使得数据不被写入在缺陷块sb1kA和sb1kB上。例如主机可产生写入命令以从不包括缺陷块sb1kA的位置“D”写入P个扇区的数据,并把写入命令与相关数据一起传送给R/P装置。写入命令可以是对从位置“D”开始的P个扇区来写入数据的命令或是用于从现有文件的任何空闲区开始写入数据的命令。但是,写入命令不包括缺陷区,导致由于缺陷区引起的写入命令的分段。
每次写入命令结束时微计算机提供命令执行报告给主机。这些命令执行报告的大多数代表好的状态,因为写入命令从主机产生时排除了缺陷区。
一完成文件的写入(步骤709),如图6C所示,主机参考关于被返回的缺陷区的位置信息写入一个ICB,代表光盘上UDF文件系统中文件的开始位置和大小(步骤710)。与相关技术中的不考虑缺陷区而以“N”或“N-L”代表文件的大小不同,本发明中,如果缺陷块被列在SDL上,代表文件大小的扇区数目被缺陷块分开地写入。如果在两个或多个连续写入命令内没有缺陷块列在SDL上,这些连续的写入命令被视为是连续的。相应于这些连续的写入命令的扇区被增加来作为连续写入命令被写入。
图10A所示的扇区Q、R和S是这种连续写入命令的示例。如果以图10A中的文件1作为示例,文件1的ICB通过被分为具有开始位置“A”和大小M的子文件、具有开始位置“D”和大小P的子文件和具有开始位置“E”和大小Q+R+S的子文件而被写入。在文件1的写入区中出现的缺陷区sb1kA和sb1kB不被写入在ICB上。图10B表示图10A的文件1的ICB。结果是不会产生写入文件的大小与实际文件的大小之间的不一致和由于缺陷区引起的LSN的不一致。结果是由于这种不一致而使文件管理器出现的错误也被排除。
第二实施例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中在SDL上列出的缺陷块被返回主机,并且如果产生实时数据,主机产生和传送实时写入命令给R/P装置。一接收到写入命令,R/P装置在写入数据之前确定写入命令指定的写入区中的SDL上列出的缺陷块的存在。如果缺陷块存在,R/P装置把缺陷块的位置信息返回主机,并接收来自主机的新的写入命令以写入数据。文件系统以返回的缺陷块为单位而被管理。
当提供要被实时写入的数据时,主机把要被写入在光盘上的数据与用于控制实时记录的命令一起提供给R/P装置(步骤801)。为了管理文件,在把数据在写入命令所指定的位置处写入之前,R/P装置检查列在SDL上的缺陷块的存在(步骤802)。如果至少一个缺陷块被列在SDL上,缺陷块的位置信息被返回主机(步骤803)。
例如参考图12,用于写入文件1的数据的实时写入命令从位置“A”开始有N1个扇区。微计算机检查列在N1个扇区中SDL上的任何缺陷块的存在。当块sb1kA和sb1kB列在SDL上时,微计算机把关于这些缺陷块的位置信息返回主机。尽管位置信息可通过各种方法被返回,在优选实施例中,缺陷块的位置信息利用参考图6B或8B解释的要求读出数据被提供给主机。
即如图12所示,一接收到用于从位置“A”开始的N1个扇区上写入数据的实时写入命令,R/P装置中的微计算机检查在N1个扇区中的SDL上列出的缺陷块的存在。如果缺陷块存在,装置把检查状态(CHECK CONDITION Status)返回主机。一接收到检查状态,主机提供要求读出命令给R/P装置来要求错误代码。从而R/P装置象图6B或8B所示一样把要求读出数据返回主机。R/P装置可以如图8B所示的一样返回N1个扇区的第一缺陷块sb1kA的位置信息或返回如图6B所示的写入命令指定的区内的所有缺陷块sb1kA和sb1kB的位置信息。
因此,从微计算机一接收到具有缺陷块位置信息的要求读出数据,主机产生新的写入命令,即,使得数据不被写入缺陷块上的命令。新的写入命令被传送到R/P装置(步骤804)。写入命令可以是用于从位置“D”开始对P个扇区写入数据的命令或用于从现有文件的任何空闲区开始写入数据的命令。由于主机可对一个文件提供很多写入命令,用于一个文件的写入命令可被分割。
如果新的写入命令是用于从位置“A”开始对M个扇区写入数据的命令,如图12所示,R/P装置开始从位置“A”写入数据(步骤805)。如果遇到没有列在SDL上的新的缺陷块如sb1kE,参考第一实施例解释的方法将类似地可用于第二实施例。因此,新遇到的缺陷块可如图5和7所示被跳过,或者数据可象图9所示一样被写入在缺陷块上。
当完成了写入命令时,即数据被写入M个扇区(步骤806),微计算机给主机提供命令执行报告(步骤807)。而且通过预定的协议或信号,而不是命令,主机可要求数据写入期间的写入的当前状态。从而,一产生信号,R/P装置将提供要求的信息给主机。如果没有协议,在写入命令的执行结束后,R/P装置提供关于写入的缺陷信息给主机。
以图12的文件1为示例,在完成在M个扇区上写入数据的写入命令后,一个文件的写入未完成。因此主机继续提供写入命令给R/P装置。因为主机具有关于列SDL上的缺陷块sb1kA和sb1kB的信息,主机提供新的写入命令使得数据不被写入在缺陷块sb1kA和sb1kB上。即,提供用于从位置“D”开始对P个扇区写入数据的命令。如果在写入命令中没有缺陷块,象R扇区和S扇区一样,每次写入命令完成时,好的状态将被返回主机。
根据前述的处理写入文件一完成(步骤808),如图10B所示,主机参考返回的缺陷块的位置信息写入代表光盘上的UDF文件系统中文件的开始位置和大小的ICB(步骤809)。图12中的文件1的ICB通过被分为具有开始位置“A”和大小M的子文件、具有开始位置“D”和大小P的子文件和具有开始位置“E”和大小Q+R+S的子文件而被写入。在文件1的写入区中的缺陷区sb1kA和sb1kB不被写入在ICB上。如果遇到并跳过新的缺陷块sb1kE,新的缺陷块sb1kE也不被写入在ICB上。
结果是不会产生写入文件的大小与实际文件的大小之间的不一致和由于缺陷区引起的LSN的不一致。结果,由于这种不一致而使文件管理器出现的错误也被排除。而且在保留现有UDF文件系统的同时可产生这种ICB。即使在现有的系统中,一个文件通常通过移向空闲区而不是连续地被写入,导致文件的分段。类似地,ICB简单地把一个文件分段。本发明把缺陷区当作生成ICB时的区的移动引起的跳过区,从而与现有文件系统不产生冲突。而且,由于缺陷区保持LSN而不被写入ICB上,在写入期间可通过线性替代使用缺陷区。通过用备用区中的备用块来替代写入期间遇到的缺陷块,线性替代允许使用盘的整个用户区。从而盘的使用效率提高。由于主机在进行实时记录控制时盘结构是未知的状态中接收关于盘的缺陷的信息,主机上的负载可被减小。
本发明参考主机和用于向/从光盘记录/回放数据的装置进行了描述。当仅提供R/P装置而没有主机时,如盘播放器,R/P装置中的微计算机直接控制上述过程。因此,具有DMA上写入的关于缺陷区的信息,R/P装置中的微计算机读出关于缺陷块的信息和关于当前文件结构的信息以提供写入命令。即,写入命令在实时记录期间将数据写入当前文件结构而不将数据写入缺陷区。在这种情况下,该命令可与提供给主机的命令不同。
ICB写出也由微计算机来进行,这里代表文件大小的扇区数目被缺陷块分开地写入,并且对两个或多个连续写入命令增加写入命令中的扇区数目,如图10B所示。另一方面,在从光盘回放数据期间,主机或盘播放器参考前述文件结构提供读出命令,从而数据将不从缺陷区被读出。
总之,根据本发明用于向/从光记录介质实时R/P数据的方法和用于管理其文件的方法具有如下的优点。由于在提供实时数据时主机通过提供信号给R/P装置来要求关于缺陷区的信息使得控制数据写入,主机可提供写入命令使得基于从R/P装置返回的关于缺陷区的信息,数据不被写入在缺陷区。另一种情况是,由于主机通过提供写入命令给R/P装置来控制数据写入,R/P装置对其响应返回关于缺陷区的信息,主机可提供一写入命令使得基于从R/P装置返回的关于缺陷区的信息,数据不被写入在缺陷区上。
而且在进行实时记录时,不会发生实际文件大小与写入文件大小的不同或LSN的不一致。由于缺陷区保持为ICB上的空闲区,同时缺陷区保持LSN,通过允许在下一个线性替代中使用缺陷区而提高了效率。而且,由于ICB通过把缺陷区当作通过移动而引起的跳过区而被写入,不会与现有文件系统发生冲突,从而保持与现有UDF文件系统的可互换性。最后,由于在实时记录控制期间,主机在盘结构未知的状态中接收缺陷信息,主机的负载可被减小。
前述的实施例仅是示例并不构成对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教导可容易地被应用于其它类型的装置。本发明的描述意在示例本发明,而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可进行许多替代、修改和变化。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向/从记录介质写入或再生数据的方法,所述记录介质包括用于管理缺陷区的缺陷管理区DMA,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将要写入的数据是否是实时数据;以及
当数据是实时数据时,执行跳过DMA的缺陷管理信息中列出的缺陷块并将数据写入下一正常块上,但是不跳过缺陷管理信息中未列出的新缺陷块。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输出遇到的缺陷块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该信息被输出至主机设备。
4.如权利要求2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遇到的缺陷块的信息,记录文件信息。
5.如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文件信息被记录在文件系统中。
6.如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文件信息包括记录的数据的开始位置和大小信息。
7.如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至少在遇到的缺陷块被跳过且数据被记录在下一正常块中时,文件信息的大小信息不包括遇到的缺陷块。
8.如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文件信息的开始位置和大小信息分别参考缺陷块而记录。
9.如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至少在数据被记录在遇到的缺陷块中时,文件信息的大小信息包括遇到的缺陷块。
10.如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不管是否存在缺陷块都记录文件信息的开始位置。
11.一种用于向/从记录介质写入或再生数据的装置,所述记录介质包括用于管理缺陷区的缺陷管理区DMA,所述装置包括:
拾取器单元,用于把数据写入到记录介质或从记录介质读出数据;
控制器,用于确定将要写入的数据是否是实时数据,以及当数据是实时数据时,控制该拾取器单元执行跳过DMA的缺陷管理信息中列出的缺陷块并将数据写入下一正常块上,但是不跳过缺陷管理信息中未列出的新缺陷块。
12.如权利要求11的装置,其中控制器输出或接收遇到的缺陷块的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2的装置,其中控制器是主机设备,主机设备接收遇到的缺陷块的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2的装置,其中控制器响应于遇到的缺陷块的信息而控制文件信息的记录。
15.如权利要求14的装置,其中文件信息被记录在文件系统中。
16.如权利要求15的装置,其中文件信息包括记录的数据的开始位置和大小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6的装置,其中,至少在遇到的缺陷块被已跳过且数据被记录在下一正常块中时,文件信息的大小信息不包括遇到的缺陷块。
18.如权利要求17的装置,其中文件信息的开始位置和大小信息分别参考缺陷块而记录。
19.如权利要求16的装置,其中,至少在数据已被记录在遇到的缺陷块中时,文件信息的大小信息包括遇到的缺陷块。
20.如权利要求19的装置,其中,不管是否存在缺陷块都记录文件信息的开始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9980030607 | 1998-07-29 | ||
KR30607/1998 | 1998-07-29 | ||
KR10-1998-0031783A KR100407931B1 (ko) | 1998-07-29 | 1998-08-04 | 실시간기록/재생시의파일관리방법및실시간데이터기록방법및그광기록/재생매체 |
KR31783/1998 | 1998-08-04 | ||
KR33312/1998 | 1998-08-17 | ||
KR10-1998-0033312A KR100418870B1 (ko) | 1998-08-17 | 1998-08-17 | 광기록매체및실시간데이터기록/재생방법과파일관리방법 |
KR10-1998-0034724A KR100418871B1 (ko) | 1998-08-26 | 1998-08-26 | 광기록매체의실시간기록/재생및파일관리방법 |
KR34724/1998 | 1998-08-26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424341A Division CN100456377C (zh) | 1998-07-29 | 1999-07-15 | 向/从光记录介质写入或再生数据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67440A CN1567440A (zh) | 2005-01-19 |
CN100583247C true CN100583247C (zh) | 2010-01-20 |
Family
ID=36571498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98012270A Expired - Lifetime CN1137482C (zh) | 1998-07-29 | 1999-07-15 | 实时记录/回放数据的方法及管理其文件的方法 |
CNB0314243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6377C (zh) | 1998-07-29 | 1999-07-15 | 向/从光记录介质写入或再生数据的方法 |
CN2004100593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3247C (zh) | 1998-07-29 | 1999-07-15 | 向/从记录介质写入或再生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CNB0313131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9715C (zh) | 1998-07-29 | 1999-07-15 | 向/从光记录介质记录或再生数据的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98012270A Expired - Lifetime CN1137482C (zh) | 1998-07-29 | 1999-07-15 | 实时记录/回放数据的方法及管理其文件的方法 |
CNB0314243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6377C (zh) | 1998-07-29 | 1999-07-15 | 向/从光记录介质写入或再生数据的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3131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9715C (zh) | 1998-07-29 | 1999-07-15 | 向/从光记录介质记录或再生数据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6) | US6625094B1 (zh) |
EP (4) | EP1345223A3 (zh) |
JP (5) | JP2002521787A (zh) |
KR (1) | KR100407931B1 (zh) |
CN (4) | CN1137482C (zh) |
AU (1) | AU4657199A (zh) |
BR (1) | BR9906652B1 (zh) |
DE (1) | DE69927349T2 (zh) |
HK (2) | HK1061299A1 (zh) |
WO (1) | WO200000718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447807B1 (en) * | 1998-07-28 | 2013-03-1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ecording data in th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
KR100407931B1 (ko) * | 1998-07-29 | 2004-03-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실시간기록/재생시의파일관리방법및실시간데이터기록방법및그광기록/재생매체 |
JP3370953B2 (ja) * | 1999-06-25 | 2003-01-27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
US6839504B1 (en) * | 1999-09-30 | 2005-01-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system controller |
JP4114318B2 (ja) * | 2000-12-26 | 2008-07-0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ータ記録方法、データ記録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
JP4784030B2 (ja) * | 2001-09-21 | 2011-09-2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再生装置、記録方法、再生方法 |
CN101383174B (zh) * | 2002-01-22 | 2012-11-1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和再现方法 |
US7123556B2 (en) * | 2002-01-22 | 2006-10-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ulti-layere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with spare defect management areas |
US6854022B1 (en) * | 2002-02-22 | 2005-02-08 |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 Disk drive using rotational positio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to facilitate write verify operations |
US6711628B1 (en) * | 2002-02-22 | 2004-03-23 |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 Disk drive aborting a write command before a last target sector reached if an abnormal condition detected and selecting a second command according to a rotational positioning optimization algorithm |
JP3984096B2 (ja) * | 2002-05-08 | 2007-09-26 | 株式会社東芝 | 交替処理方法及び交替処理装置 |
JP4073261B2 (ja) * | 2002-06-26 | 2008-04-09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書換可能な記憶媒体における欠陥管理装置および欠陥管理方法 |
CN100407327C (zh) * | 2002-09-17 | 2008-07-30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记录介质的缺陷检测电路与方法 |
US7076604B1 (en) | 2002-12-24 | 2006-07-11 |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 Disk drive employing a disk command data structure for tracking a write verify status of a write command |
US7643390B2 (en) * | 2003-02-21 | 2010-01-05 | Lg Electronics Inc. | Write-onc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def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
EP1644930A2 (en) * | 2003-06-23 | 2006-04-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arching for writable are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pdating record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ntegrated circuit, and write-on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
JP2007527077A (ja) * | 2003-06-30 | 2007-09-20 |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 レコードキャリアにデータを記録する方法及びレコーダ |
KR101057998B1 (ko) * | 2003-12-05 | 2011-08-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기록 장치, 기록 방법 및 그 기록 방법을 수행하는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컴퓨터 판독가능한 기록매체 |
KR101009343B1 (ko) * | 2004-02-24 | 2011-01-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기록 방법, 호스트 장치, 기록/재생 장치, 광 기록 정보저장 매체 및 그 방법을 수행하는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컴퓨터 판독가능한 기록매체 |
US20100020650A1 (en) * | 2004-07-08 | 2010-01-28 | Yoshitaka Mitsui | Recording apparatus |
KR100716987B1 (ko) * | 2004-11-12 | 2007-05-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정보 저장 매체, 기록/재생 장치 및 기록/재생 방법 |
KR20070003513A (ko) | 2005-06-30 | 2007-01-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기록매체 및 기록매체 기록/재생방법 및 장치 |
KR20070025768A (ko) * | 2005-09-05 | 2007-03-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 기록 기기 및 그 정보 기록 방법 |
JP2007080358A (ja) * | 2005-09-13 | 2007-03-29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
JP4957061B2 (ja) * | 2006-04-21 | 2012-06-2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及び記録制御方法 |
US8472111B2 (en) | 2006-06-13 | 2013-06-25 | The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ep ultraviolet optical microscopy |
US7916291B2 (en) * | 2006-06-13 | 2011-03-29 | The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pectroscopy |
US9081193B2 (en) | 2006-06-13 | 2015-07-14 | The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 Interferometric systems and methods |
US20090002788A1 (en) * | 2007-06-29 | 2009-01-01 | Allen Keith Bates | Verification of data storage hologram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49326A (en) * | 1986-12-10 | 1990-08-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system using optical disks having an error correction function |
US4308935A (en) * | 1979-12-27 | 1982-01-05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Autonomous elevator cab operation |
US4406000A (en) * | 1981-03-31 | 1983-09-20 | Discovision Associates | Tracking system for optical record medium |
JPS6060550A (ja) | 1983-09-13 | 1985-04-08 | Mitsubishi Petrochem Co Ltd | トランスアミナ−ゼ活性の測定法 |
JPS61208673A (ja) * | 1985-03-12 | 1986-09-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JPS636628A (ja) * | 1986-06-27 | 1988-01-12 | Hitachi Ltd | 情報記録制御方式 |
JPS63239621A (ja) * | 1987-03-27 | 1988-10-05 | Sony Corp | 診断機能付光デイ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
US5590349A (en) * | 1988-07-11 | 1996-12-31 | Logic Devices, Inc. | Real time programmable signal processor architecture |
JPH0223417A (ja) | 1988-07-13 | 1990-01-2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情報記録方式と情報記録媒体 |
JPH02139768A (ja) | 1988-08-31 | 1990-05-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記録再生装置 |
US5130969A (en) * | 1989-02-15 | 1992-07-14 | Sony Corporation | Apparatus having defective sector compensation coupled with analog information mode and digital information mode recording/reproducing capability |
US5075804A (en) * | 1989-03-31 | 1991-12-24 | Alps Electric Co., Ltd. | Management of defect areas in recording media |
JPH03194774A (ja) * | 1989-12-25 | 1991-08-26 | Hitachi Ltd | 外部記憶装置の不良ブロック交替処理方式 |
US5212676A (en) * | 1990-02-07 | 1993-05-18 | Roland Corporation |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having correction techniques using event and state information |
US5271018A (en) * | 1990-04-27 | 1993-12-14 | Next,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dia defect management and media addressing |
JPH0428061A (ja) | 1990-05-24 | 1992-01-3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情報記録媒体と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JP2776006B2 (ja) * | 1990-07-06 | 1998-07-1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US5241531A (en) * | 1990-11-07 | 1993-08-31 |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 Storage medium having read/write storage region and read-only storage region and a method for managing defective sectors in the storage medium |
JP2887949B2 (ja) * | 1991-06-27 | 1999-05-1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情報再生装置、dma記録方法及びdma検証方法 |
US5303219A (en) * | 1991-09-09 | 1994-04-1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Reclamation of dust contaminated sectors i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
JP2790265B2 (ja) * | 1992-03-06 | 1998-08-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記録方法 |
EP0532356B1 (en) * | 1991-09-13 | 2000-03-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of recording data and information regarding defects |
JP3247896B2 (ja) | 1991-09-19 | 2002-01-21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ヒドロキシアパタイトの製造方法 |
JPH05114247A (ja) | 1991-10-19 | 1993-05-07 | Ricoh Co Ltd | 光磁気デイスク装置 |
JP3231831B2 (ja) | 1992-04-16 | 2001-11-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ディスクの不良セクタ判定方法 |
JPH05342759A (ja) | 1992-06-15 | 1993-12-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ィスク装置 |
JPH065001A (ja) | 1992-06-19 | 1994-01-14 | Sony Corp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EP0606499B1 (en) * | 1992-07-31 | 2001-10-17 | Sony Corporatio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c recording |
JPH0660550A (ja) | 1992-08-13 | 1994-03-04 | Ricoh Co Ltd | ディスク装置 |
JPH06103577A (ja) * | 1992-09-22 | 1994-04-15 | Hitachi Maxell Ltd | 書換型光ディスクのデータ記録方法 |
JPH06162670A (ja) * | 1992-11-26 | 1994-06-10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式 |
US5740349A (en) * | 1993-02-19 | 1998-04-14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iably storing defect information in flash disk memories |
DE69424078T2 (de) * | 1993-02-19 | 2000-10-05 | Canon K.K., Tokio/Tokyo | Datenwiedergabeverfahren und Datenwiedergabegerät |
US5999505A (en) * | 1993-03-26 | 1999-12-07 | Sony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for continuously and discontinuously processing recorded data and recording medium therefor |
JP3453843B2 (ja) * | 1993-06-08 | 2003-10-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装置 |
SG144685A1 (en) * | 1993-06-08 | 2008-08-2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Optical disk,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tion apparatus |
JPH0757397A (ja) * | 1993-08-13 | 1995-03-03 | Ricoh Co Ltd | 光学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JPH0773602A (ja) * | 1993-09-02 | 1995-03-17 | Fujitsu Ltd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US5541903A (en) * | 1993-10-21 | 1996-07-30 | Sony Corporation | System for accessing a disc drive with defect information |
JP3132701B2 (ja) * | 1993-11-05 | 2001-02-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記録方法 |
US5504868A (en) * | 1994-03-01 | 1996-04-02 | Adaptec, Incorporated | SCSI command descriptor block parsing state machine |
US5848438A (en) * | 1994-03-03 | 1998-12-08 | Cirrus Logic, Inc. | Memory mapping defect management technique for automatic track processing without ID field |
US6025966A (en) * | 1994-03-03 | 2000-02-15 | Cirrus Logic, Inc. | Defect management for automatic track processing without ID field |
JPH07254229A (ja) | 1994-03-16 | 1995-10-03 | Ricoh Co Ltd | ディスク装置 |
JPH07262699A (ja) | 1994-03-22 | 1995-10-13 | Teac Corp | ディスク装置 |
US5818654A (en) * | 1994-06-13 | 1998-10-06 | Seagate Technology, Inc. |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managing defective headerless sectors |
JPH0845246A (ja) * | 1994-07-29 | 1996-02-16 | Sony Corp | 記録媒体、再生方法、記録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
US5896364A (en) | 1994-11-08 | 1999-04-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both serial data and random data recording areas |
JPH08212708A (ja) | 1994-11-08 | 1996-08-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装置 |
JP2915307B2 (ja) | 1994-12-19 | 1999-07-0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光ディスクの情報記録制御方法 |
JPH08249659A (ja) | 1995-03-13 | 1996-09-27 | Hitachi Electron Eng Co Ltd | 光ディスクの欠陥検査方法 |
MY112041A (en) * | 1995-04-21 | 2001-03-3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A method for managing defects in a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a device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using said method |
EP0845780A4 (en) | 1995-08-18 | 1999-06-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DIUM |
US5721726A (en) * | 1995-11-30 | 1998-02-24 | Motorola, Inc. | Transmission load control for multichannel HDLC TDM line |
US5623470A (en) * | 1995-12-28 | 1997-04-2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Reallocation of defective recording areas on CD-R or CD-E media |
JPH09231682A (ja) | 1996-02-21 | 1997-09-05 | Toshiba Corp |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方法 |
USRE38611E1 (en) | 1996-03-18 | 2004-10-0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ethod for substituting defective recording of discoid recording medium and discoi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evice |
JP3113201B2 (ja) * | 1996-03-25 | 2000-11-27 | 株式会社東芝 | 交替処理方法 |
JP3113200B2 (ja) * | 1996-03-25 | 2000-11-27 | 株式会社東芝 | 交替処理方法 |
JPH09259537A (ja) * | 1996-03-25 | 1997-10-03 | Toshiba Corp | 交替領域を持つ情報記録ディスク |
JP3029400B2 (ja) * | 1996-03-25 | 2000-04-04 | 株式会社東芝 | 交替処理方法 |
JP2848809B2 (ja) * | 1996-03-25 | 1999-01-20 | 株式会社東芝 | 交替処理方法 |
JPH09282802A (ja) | 1996-04-12 | 1997-10-31 | Sony Corp |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 |
JP3867335B2 (ja) * | 1996-05-10 | 2007-01-1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記録媒体、インストール動作管理方法 |
JP3784889B2 (ja) | 1996-07-12 | 2006-06-14 |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多値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再生装置 |
DE69733975T2 (de) * | 1996-09-30 | 2006-05-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 Aufzeichnungsverfahren zur Aufzeichnung audiovisueller Daten auf einer Platte und Informationsverarbeitungssystem |
JPH10125006A (ja) * | 1996-10-18 | 1998-05-15 | Sony Corp | 信号記録装置および信号記録方法 |
JP3178794B2 (ja) | 1996-12-09 | 2001-06-2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情報記憶媒体の複写制御方法及び情報記憶媒体の複写装置 |
KR100228796B1 (ko) * | 1996-12-31 | 1999-11-01 | 윤종용 | 디펙섹터가 포함되는 임의 데이타구간의 데이타 리드/라이트 제어방법 |
WO1998036414A1 (fr) * | 1997-02-14 | 1998-08-20 | Sony Corporation | Procede d'enregistrement/reproduction de donnees et dispositif associe |
JP3707222B2 (ja) * | 1997-12-18 | 2005-10-1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処理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処理方法 |
US6526476B2 (en) * | 1998-02-27 | 2003-02-25 | Stmicroelectronics N.V. | Defective data sector management system |
KR100294883B1 (ko) * | 1998-03-19 | 2001-07-12 | 윤종용 | 결함 관리를 위한 부가 정보가 기록되는 매체 및 결함 관리방법 |
SG103868A1 (en) | 1998-04-20 | 2004-05-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efect management method and method of recording data |
TW444188B (en) * | 1998-05-01 | 2001-07-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Recording medium for storing real time recording/reproduction inform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in real time and file operat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
US6212647B1 (en) * | 1998-06-02 | 2001-04-03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Systems and methods to perform defect management to block addressable storage media |
KR100429179B1 (ko) * | 1998-07-01 | 2004-06-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광기록매체의결함영역관리장치및그방법 |
KR100437756B1 (ko) * | 1998-07-14 | 2004-09-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광기록매체및그결함영역관리방법과그포맷팅방법 |
JP2000040305A (ja) * | 1998-07-21 | 2000-02-08 | Fujitsu Ltd | 記録媒体及び記憶装置 |
EP1447807B1 (en) * | 1998-07-28 | 2013-03-1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ecording data in th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
KR100407931B1 (ko) * | 1998-07-29 | 2004-03-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실시간기록/재생시의파일관리방법및실시간데이터기록방법및그광기록/재생매체 |
KR100459161B1 (ko) * | 1998-11-20 | 2005-01-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광기록매체및광기록매체의스페어영역할당과결함영역관리방법 |
US6160778A (en) * | 1999-03-08 | 2000-12-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
-
1998
- 1998-08-04 KR KR10-1998-0031783A patent/KR100407931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9
- 1999-07-15 EP EP03013357A patent/EP1345223A3/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9-07-15 EP EP05000722A patent/EP1524666A3/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9-07-15 BR BRPI9906652-1A patent/BR9906652B1/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9-07-15 CN CNB998012270A patent/CN113748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7-15 JP JP2000562903A patent/JP2002521787A/ja active Pending
- 1999-07-15 CN CNB031424341A patent/CN10045637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7-15 CN CN200410059374A patent/CN10058324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7-15 CN CNB031313124A patent/CN124971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7-15 EP EP03013358A patent/EP1347453A3/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9-07-15 DE DE69927349T patent/DE69927349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7-15 EP EP99929939A patent/EP102770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7-15 WO PCT/KR1999/000375 patent/WO2000007186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9-07-15 AU AU46571/99A patent/AU4657199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9-07-28 US US09/362,375 patent/US662509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
- 2003-04-16 JP JP2003112115A patent/JP2004005942A/ja active Pending
- 2003-07-07 US US10/613,090 patent/US721859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7-07 US US10/613,113 patent/US706501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
- 2004-01-23 JP JP2004015663A patent/JP2004119014A/ja active Pending
- 2004-06-14 HK HK04104277.2A patent/HK1061299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6-14 HK HK05102541.5A patent/HK1069666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6-30 JP JP2004193208A patent/JP2004311020A/ja active Pending
- 2004-07-23 US US10/896,984 patent/US717724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3-07 JP JP2006061043A patent/JP485510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5-09 US US11/430,025 patent/US759926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4-27 US US11/790,858 patent/US753910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83247C (zh) | 向/从记录介质写入或再生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0481242C (zh) | 用于缺陷管理信息的数据结构 | |
CN100446092C (zh) | 光记录介质 | |
RU2306620C2 (ru) | Способ записи/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писи/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и оптический носитель записи | |
JP4191853B2 (ja) | 光記録媒体の記録再生方法 | |
US7333407B2 (en) | Defect area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cal storage medium | |
CN100456380C (zh) | 用于在盘上记录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CN1890718B (zh) | 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 |
KR100418871B1 (ko) | 광기록매체의실시간기록/재생및파일관리방법 | |
US2007007085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a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 |
KR100418870B1 (ko) | 광기록매체및실시간데이터기록/재생방법과파일관리방법 | |
CN100412978C (zh) | 记录方法与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696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696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7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