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0421040C - 转印带装置以及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印带装置以及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1040C
CN100421040C CNB2005101068426A CN200510106842A CN100421040C CN 100421040 C CN100421040 C CN 100421040C CN B2005101068426 A CNB2005101068426 A CN B2005101068426A CN 200510106842 A CN200510106842 A CN 200510106842A CN 100421040 C CN100421040 C CN 10042104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printing unit
transfer printing
connector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068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55546A (zh
Inventor
冈崎哲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55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5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104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104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transf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0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 G03G2221/1609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da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transf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第一转印单元具有其中支撑有单色图像主转印辊的单色图像框架,第二转印单元具有其中支撑有多个彩色图像主转印辊的彩色图像框架,其中,第一转印单元和第二转印单元被联接使得它们围绕第一旋转凸轮和第二旋转凸轮的旋转轴可摆动。

Description

转印带装置以及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形成在图像承载件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或者转印带上的转印带装置,以及设置有该转印带装置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成像设备的研究活跃于两个方面,即转换为彩色成像以及增加速度。在成像设备的彩色化过程中,取代使用一个成像组件(image formingstation)的四元旋转处理系统,使用多个成像组件而使得可提高速度的串联式系统成为主流。
串联式成像设备设置有具有环形转印带以形成传输记录介质或者显影剂图像的传输路径的转印带装置以及对应于各个颜色沿着该传输路径平行设置的多个成像组件,并且可进行彩色成像以及单色(黑白)成像。
另外,在串联式成像设备中,可针对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成像模式和形成单色图像的单色成像模式设定不同的成像性能。
例如,串联式成像设备具有如下构造:其中,在单色成像模式下成像速度较快,在单色成像模式下增加成像批量(volume)。另外,如JP2000-242057A所公开的,串联式成像设备具有如下构造:其中,单色图像的图像承载件的直径制得大于彩色图像的图像承载件的直径,使得单色图像的图像承载件的可用时间周期等于彩色图像的图像承载件的可用时间周期。
这是因为,通常在单色图像装置中,单色成像的频率高于彩色成像的频率。包括在单色图像的成像组件中的单色图像的图像承载件既用于彩色成像也用于单色成像,因此,它的使用频率高于包括在彩色图像的成像组件中的彩色图像的图像承载件。由此,与彩色图像的图像承载件相比,即使使用寿命相同,单色图像的图像承载件的可使用时间周期也较短。
因而,可设定成像性能的规格,例如针对串联式成像设备的各个模式(model),改变单色成像模式中的成像速度。另外,为了设定在各个串联式成像设备中不同的成像性能的规格,通常根据成像设备的使用目的,针对各个装置中的彩色和单色成像组件并针对转印带装置设定规格。另一方面,设置在串联式成像设备中的转印带装置由紧绷拉抻转印带的多个辊体和支撑所述多个辊体的转印单元构成。转印单元由设置在转印带内的多个转印辊构成。转印辊设置成通过转印带面向各个成像组件的图像承载件,并且将形成在各个成像组件的图像承载件的表面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的外周表面或者转移到传输到转印带的外周表面上的记录介质。
近年来,提出具有如下构造的转印带装置,其中针对各个单色成像模式和彩色成像模式将单色图像转印辊以及多个彩色图像转印辊升高或者降低,改变各个模式下转印带和图像承载件之间的接触状态。如此,在单色成像模式下,降低单色图像转印辊使得转印带的外周表面仅接触单色图像承载件,而仅形成载单色图像承载件的表面上的显影剂图像被转印到转印带上。
另一方面,在彩色成像模式下,降低单色图像转印辊和多个彩色图像转印辊使得转印带的外周表面接触单色图像承载件和彩色图像承载件,而形成在单色图像承载件表面上的显影剂图像和形成在多个彩色图像承载件表面上的显影剂图像被彼此叠置地转印到转印带上。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转印带装置中,由于转印带被由所述转印单元支撑的多个辊体紧绷拉抻,从转印单元卸下转印带并且更换其的工序非常费时。因而,近年来,在如JP H8-69238A和JP 2004-109267A所公开的转印带装置中,采用如下的构造:其中第一转印单元和第二转印单元在所述多个辊体的轴向方向上由一平行轴彼此相联,使得它们可以摆动。
由此,通过摆动的第一转印单元或者第二转印单元使之成为V形,被紧绷拉抻的转印带松弛并且易于更换该转印带。
然而,在其中在各个成像模式下转印辊会被升高或者降低的转印带装置中,由于升高和降低转印辊的机构设置在转印单元内,因此难以简单地采用如JP H8-69238A和JP 2004-109267A所公开的结构的类型。即使采用这样的构造,必须当首先移去升高或者降低转印辊的结构后才可摆动转印单元,因此更换转印带的工序很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印带装置,其中即使设置有在各个成像模式下升高或者降低转印辊的结构,多个转印单元也以简单的结构相联并且可易于摆动,使得可改善转印带更换的可实施性;并且提供一种设置有该转印带装置的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转印带装置设置有由多个辊体紧绷拉抻并且形成其中将记录介质或者显影剂图像传输至面对在一个方向上平行设置的单色图像承载件和多个彩色图像承载件的传输路径的环形转印带。
这种转印带装置设置有一第一转印单元,该第一转印单元包括:所述辊体中的至少一个,可升高或者降低并且将形成在单色图像承载件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或者转印带的外周表面上的单色图像转印辊,设置有单色图像转印辊的单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以及设置有单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的第一联接件;一第二转印单元,该第二转印单元包括:除了包括在所述第一转印单元中的辊体的所述多个辊体中的至少一个,可升高或者降低并且将形成在所述多个彩色图像承载件中的每一个彩色图像承载件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或者转印带的外周表面上的多个彩色图像转印辊,设置有所述多个彩色图像转印辊的彩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以及设置有所述彩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的第二联接件;以及一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单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和所述彩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来升高或者降低转印辊,并且包括接收传递来的驱动力并且将该驱动力供应到单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和彩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的单个旋转轴。
另外,在转印带装置中,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联接于所述旋转轴使得它们可摆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设置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印带装置的成像设备的结构视图。
图2是显示该转印带装置的结构的前视图。
图3A、3B和3C是显示设置在该转印带装置中的旋转凸轮的结构的外部视图。
图4A、4B和4C是显示该转印带装置在各个模式下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5是显示该转印带装置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6A和6B是描述该转印带装置的结构的解释性视图。
图7A和7B是显示该转印带装置的摆动方式的解释性视图。
图8是显示设置在该转印带装置中的框架的联接的方式的解释性视图。
图9显示该转印带装置的构造的前视图。
图10是显示设置有该转印带装置的成像设备的构造的视图。
图11是设置在该转印带装置中的框架的一部分的构造被放大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描述转印带装置和成像设备。
图1是显示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转印带装置的成像设备的构造的视图。成像设备100根据从外部传来的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例如纸)上形成单色和彩色图像。由此,成像设备的100包括曝光单元E、感光鼓101A-101D(对应于本发明的图像承载件)、显影单元102A-102D、充电辊103A-103D、清洁单元104A-104D,转印带11、主转印辊13A-13D(对应于本发明的转印辊),辅助转印辊14,定影装置15、送纸路径F1、F2和F3,供纸盒16、手动供纸盘17以及出纸盘18。
成像设备100利用对应于共四种颜色,即黑色(K)和三种颜色:黄(W)、洋红(M)和青(Y)的各个色彩的图像数据进行成像,所述的三种颜色是通过对彩色图像进行色彩分解而获得的三种减法三原色(subtractive primarycolor)。感光鼓101A-101D、显影单元102A-102D、充电辊103A-103D、主转印辊13A-13D以及清洁单元104A-104D中各个部件中的四个设置对应于各种颜色,构成四个成像组件PA-PD。设置成像组件PA-PD使其平行于转印带11的移动方向,即次扫描方向(对应于本发明的固定(fixed)方向)。
充电辊103A-103D是将感光鼓101A-101D的表面充电至均匀的预定电势的接触充电器。使用充电刷的接触充电器或者使用充电负荷(chargingcharge)的非接触充电器可代替充电辊103A-103D使用。曝光单元E包括半导体激光器(未示出)、多棱镜4以及反射镜8,并且将分别根据各个颜色黑、青、洋红和黄的图像数据调制后的激光束照射到各个感光鼓101A-101D上。根据各个颜色黑、青、洋红和黄的图像数据在各个感光鼓101A-101D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102A-102D向其上已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01A-101D的表面上供应显影剂(调色剂),并且使得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各个显影单元102A-102D容纳有黑、青、洋红和黄各色调色剂图像,并使得形成在各个感光鼓101A-101D上的各色静电潜像显影为黑、青、洋红和黄各色调色剂图像。清洁单元104A-104D移除/回收显影/图像转印完成后残留在感光鼓101A-101D的表面上的调色剂。
设置在感光鼓101A-101D上的转印带11被紧绷拉抻在驱动辊11A和从动辊11B之间,并且形成其中传输调色剂图像的传输路径。转印带11的外周表面面向感光鼓101D、感光鼓101C、感光鼓101B以及感光鼓101A,顺序如上。主转印辊13A-13D设置为夹持感光带11并且面向感光鼓101A-101D。转印带11面向感光鼓101A-101D的位置是主转印位置
利用厚度为大约100μm-150μm的膜设置转印带11为环形,并且体电阻为1011-1012Ω·cm的水平。当转印带11的电阻值低于上述水平时,会从转印带11发生漏泄并且不可能保持充足的转印能量,并且当转印带11的电阻值高于上述水平时,在转印带11通过转印位置后就必须单独设置对转印带11放电的装置。
为了将承载在感光鼓101A-101D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11上,在恒定的电压控制之下,极性与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反的主转印偏压被施加到作为本发明的转印件的主转印辊13A-13D。由此,形成在感光鼓101A-101D上上的各色调色剂图像被顺序叠印并且转印到转印带11的外周表面上,在转印带11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
然而,当仅输入黑、青、洋红和黄的部分颜色的图像数据时,在四个感光鼓101A-101D中的仅对应于输入的图像数据的颜色的部分感光鼓上进行静电潜像和调色剂图像的形成。例如,当转印单色图像时,仅在对应于黑色的感光鼓101A上进行静电潜像的形成,并且仅黑色显影剂图像被转印到转印带11的外周表面上。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施加到转印带11上的主转印偏压的量恒定,无论是其中形成在彩色图像感光鼓101B-101D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以及形成在单色图像感光鼓101A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转印带11上的彩色图像转印,还是其中形成在单色图像感光鼓101A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转印带11的单色图像转印,对所有转转印辊13A-13D一直施加相等的主转印偏压。因而,所有的主转印辊13A-13D一直接触转印带11。如果它们没有一直接触,进行成像时施加到转印带11上的主转印偏压量会改变,并且转印到转印带11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精度也会变化。
在从开始将最初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11上直到完成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的时间间隔内,主转印偏压施加于所有的主转印辊13A-13D。这是因为当进行彩色图像转印或者当进行单色图像转印时,对与主转印辊13A-13D接触的转印带11一直施加相等的主转印偏压,直到完成将所有的调色剂图像都转印到转印带11上,由此,适当地保持进行彩色图像转印以及当进行单色图像转印时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精度。
例如,当转印彩色图像时,至少在从开始将形成在感光鼓101D的外周表面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11的时刻到完成转印形成在感光鼓101A的外周表面上的黑色调色剂图像的时刻的时间间隔内,主转印偏压一直施加于主转印辊13A-13D。并且,当转印单色图像时,至少在从开始将形成在感光鼓101A的外周表面上的黑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11的时刻到转印结束的时刻的时间间隔内,主转印偏压一直施加于主转印辊13A-13D。
利用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的轴构成主转印辊13A-13D,该轴的直径为8-10mm,其表面覆盖有导电弹性材料(例如EPDM或者聚氨酯泡沫),并且利用该导电弹性材料,高压均匀地施加到转印带11上。刷形中间转印件可用于代替转印辊,例如主转印辊13A-13D。
在不同于转印带11在感光鼓101A-101D的外周表面上的接触位置处的法线方向(normal direction)的一方向上分别将主转印辊13A-13D偏压向各个感光鼓101A-101D。
利用转印带11的旋转,使得在各个主转印位置处转印到转印带11的外周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被传输至面对辅助转印辊14的位置。在成像时,以预定的夹挤压力将辅助转印辊14压靠于转印带11的外周表面,转印带11的内周表面接触驱动辊11A的周边表面。当从供纸盒16或者手动供纸盘17供应的纸张在辅助转印辊14和转印带11之间通过时,极性与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反的高压施加于辅助转印辊14。由此,调色剂图像从转印带11的外周表面转印到纸张表面。
为了保持辅助转印辊14和转印带11的夹挤压力为预定值,辅助转印辊14或转印带11中的一个由硬质材料(例如金属)构成,并且另一个由软质材料,例如弹性辊(例如弹性橡胶辊或者泡沫树脂辊)构成。
在从感光鼓101A-101D附着到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中,没有被转印到纸张上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被清洁单元104A-104D回收,以便防止下面的工序中发生颜色混合。
其上已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被引导到定影装置15,并且由于在加热管15A和压力辊15B之间通过而受到热和压力。由此,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纸张的表面上。其上已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被出纸辊18A排出到出纸盘18中。
在成像设备100中,在大致垂直方向设置用于将存储在供纸盒16中的纸张在辅助辊14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送入或者经由定影装置15送出到出纸盘18的纸张传输路径F1。在纸张传输路径F1中设置将纸盒16中的纸张逐页载送到传输路径F1中的拾取辊16A,将载送出的纸张向上传输的传输辊R1,以预定定时引导在辅助转印辊14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传输的纸张的对齐辊19,以及将纸张排出到出纸盘18中的出纸辊18A。
另外,在从手动供纸盘17到对齐辊19的间隔中形成纸张传输路径F2,其中设置拾取辊17A和传输辊R2-R4。另外,在从出纸辊18A到对齐辊19在纸张传输路径F1中的上游侧的间隔中形成纸张传输路径F3,其中设置有传输辊R5和R6。
出纸辊18A制成在前向和反向方向上可旋转,并且当进行在纸张的一面形成图像的单面打印时,或者当进行在纸张的两面上形成图像的双面打印中在第二面上形成图像时,出纸辊18A在前向旋转方向上被驱动并且将纸张排出到出纸盘18中。另一方面,当在双面成像时进行对第一面成像时,当出纸辊18在前向旋转方向被驱动直至纸张后缘通过定影装置15之后,出纸辊18在夹持纸张后缘的状态下在反向旋转方向上被驱动,并且将纸张引导纸纸张传输路径F3中。由此,当进行双面成像时仅在一面上形成图像的纸张以前后面以及前缘和后缘反转的状态被引导至纸张传输路径F1。
对齐辊19以与转印带11的旋转同步的定时(timing),引导在辅助转印辊14和转印带11之间由供纸盒16或者手动供纸盘17供应的纸张或者经由纸张传输路径F3传输的纸张。由此,对齐辊19在感光鼓101A-101D和转印带11的操作开始的时刻停止旋转,并且在转印带11的旋转之前,所供应或者传输的纸张以前缘(leading edge)与对齐辊19接触的状态停止在纸张传输路径F1中的移动。此后,对齐辊19以在纸张的前缘以及形成在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前缘在辅助转印辊14和转印带11压靠在一起的位置处彼此面对的定时开始旋转。
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印带装置的结构的前视图。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带装置200中,主转印位置TA-TD设置面对被紧绷拉抻于驱动辊11A和从动辊11B的转印带11的环形移动路径中的下侧。另外,辅助转印辊14设置在与主转印辊13A相邻的位置处,在设置于在转印带11的移动方向(即箭头Q的方向)上最下游的主转印辊13A的下游侧。
这是为了通过缩短在最上游的主转印辊进行的主转印开始后、直到辅助转印辊14进行的辅助转印完成的时间来增加成像速度,并且实现尺寸紧凑的成像设备100,其构成为调色剂图像从转印带11向在大致垂直方向传送的纸张进行辅助转印。
在主转印位置TA-TD处,主转印辊13A-13D设置在转印带11的移动方向上的感光鼓101A-101D的下游侧上、夹入转印带11而不会接触感光鼓101A-101D的位置处。
主转印辊13A-13D轴向支撑在L形辊升降元件21A-21D的一端上。辊升降元件21A-21D在垂直于主转印辊13A-13D的轴向的方向上的截面是L形的,并且通过弯曲部分中的平行于主转印辊13A-13D的轴向方向的一轴而使得它可摆动。滑动件22A卡于辊升降元件21A中的上端(另一端)。
滑动件22A和22B接合第一旋转凸轮23A和第二旋转凸轮23B,两个旋转凸轮的圆周面设置在同一轴上,并且利用由于旋转凸轮23A和23B的旋转而引起的外周表面的位移以及弹簧24A和24B产生的在大致平行于箭头Q的方向的水平方向上的弹性力,使得滑动件22A和22B在水平方向上前后移动。利用滑动件22A和22B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辊升降元件21A-21D摆动,并且主转印辊13A在接近感光鼓101A-101D的位置以及远离其的位置之间独立移动(升高或者下降),并且另一方面,主转印辊13B-13D在这些位置之间作为一单体(single body)移动。
如图3A-3C所示,第一旋转凸轮23A和第二旋转凸轮23B分别具有预定的周边形状,并且通过接收来自单个驱动源(未示出)的驱动力而作为一单体旋转。图3A-3C显示了从顶部、前部和后部观看的第一和第二旋转凸轮23A和23B。
通过主转印辊13A-13D移动到对应于进行彩色图像转印(彩色成像模式)、单色图像转印(单色成像模式)以及处于待机时的位置处,改变转印带11的调色剂图像的传输路径的形状。这伴随着张紧辊25的垂直移位并且保持转印带11的抗拉强度,其中该张紧辊由一端由弹簧27卡住的杆26的另一端支撑,如图2所示。另外,张紧辊25固定(grounded)。张紧辊25和弹簧27包括在本发明的张紧机构中。
图4A-4C是显示本发明的转印带装置的在各个模式下的状态的后视图。当进行彩色成像的彩色成像模式下,由于在主转印位置TA-TD的所有位置处进行主转印,单色图像主转印辊13A和彩色图像主转印辊13B-13D都被降低至接近感光鼓101A-101D的下端位置处,如图4A所示。
当在进行单色成像的单色成像模式下,由于仅在主转印位置TA进行主转印,因此仅单色图像主转印辊13A被降低至接近感光鼓101A的下端位置处,如图4B所示。
当在进行不执行成像的待机处理的待机过程时,如图4C所示,所有的主转印辊13A-13D都被升高至远离转印带11的上端位置。
在进行单色成像过程中的转印带装置200中,如图4B所示,升高的主转印辊13B-13D被表示为升高到没有接触转印带11的程度,但是由于它们自身的重量,与图示相比,它们实际上降低得更多,因此主转印辊13B-13D接触转印带11。
辊升高件2A-21D以及滑动件22A和22B对应于本发明的转印件移动机构。
图5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转印带装置的结构的后视图。图5显示当转印彩色图像时的状态。导电件40设置在转印带装置200的背侧,以向各个转印辊13A-13D施加均等的主转印偏压。导电件40具有在箭头Q所示方向延伸的导线的形状,设置在滑动件22A和22B中,并且随着滑动件22A和22B的前后移动而移动。另外,导电件40向所连接的接触件40A-40D提供电力,其时,该导电件围绕第一旋转凸轮23A和第二旋转凸轮23B的旋转轴完全回转。
导电件40可围绕第一旋转凸轮23A和第二旋转凸轮23B的旋转轴完全回转,以便通过随着滑动件22A和22B的前后移动移动该导电件40而延伸及缩短该导电件40。另外,从连接到导电件40两端的电源装置(未示出)向导电件40提供电力。
在具有导电性的接触件40A-40D中,一个支撑端固定到处于主转印辊13A-13D上的滑动件22A和22B,另一自由端接触主转印辊13A-13D的轴,并且从导电件40向主转印辊13A-13D提供电力。接触件40A-40D由于在接触方向上产生的弹性力而一直接触主转印辊13A-13D。
图6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转印带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转印带装置200结构如下:转印带11被拉抻到第一转印单元70A以及第二转印单元70B,在该第一转印单元70A中,驱动辊11A、辊升高件21A、滑动件22A以及第一转印辊13A设置在单色图像框架50A中,在该第二转印单元70B中,驱动辊11B、辊升高件21B-21D、滑动件22B-22D以及第一转印辊13B-13D设置在彩色图像框架50B中。
如图6的放大部所示,在作为本发明的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的单色图像框架50A和彩色图像框架50B中,端51A和51B为键槽的形状。端51A和51B咬合在一起以联接到单色图像框架50A和彩色图像框架50B。
框架50A和50B的端51A和51B由弹性可变形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具有固定孔52A和52B以及分离孔53A和53B。当端51A和51B支撑第一旋转凸轮23A和第二旋转凸轮23B的旋转轴23C而使其旋转时,端51A和51B以旋转轴23C为轴联接单色框架50A和彩色框架50B。分离孔53A和53B具有引导槽54A和54B。
图7A和7B是描述该转印带装置的摆动的示意图。图7A显示了第一转印单元70A和第二转印单元70B的纵向方向平行于箭头Q所示的方向的平行状态。图7B显示了其中第一转印单元70A相对于第二转印单元70B摆动的状态,其中旋转轴23c作为旋转轴。第一转印单元70A在图7B的虚线所示的范围内摆动。
如图8所示,在平行状态下,单色框架50A和彩色框架50B以通过利用接合件60联接而使得单色框架50A和彩色框架50B不摆动的方式固定。接合件60由板61和螺纹件62构成。如图8所示,板61包括螺纹联接到带阶梯螺纹件(step screw)56的螺纹孔61A,以及螺纹联接到螺纹55的螺纹孔61B。在带阶梯螺纹件56中,如图8所示,从单色框架50A和彩色框架50B的外侧,具有螺纹槽的前边缘阶梯部螺纹联接到板61的螺纹孔61A,并且不具有螺纹槽并且直径大于前边缘的阶梯部的直径的阶梯部配合到分离孔53A和53B。从单色框架50A的外侧,螺纹件62螺纹联接于单色框架50A的螺纹孔55以及板61的螺纹孔61B。
当摆动第一转印单元70A时,螺纹件62可从单色框架50A和板61移去。此时,单色框架50B配合到分离孔53A中的带阶梯螺纹件56中,但是由于槽54A是可弹性变形的,当摆动时可经由槽54B移去带阶梯螺纹件56。相反,已经从带阶梯螺纹件56移出的单色框架50A经由槽54B重新配合到分离孔53a中的带阶梯螺纹件56。
因此,如果从板61移去螺纹件62,则第一转印单元70A可摆动。
利用单个板61接合单色框架50A一侧或者彩色框架50B一侧,但是可利用两个板61接合两侧。
带阶梯螺纹件56起到调节摆动的止动件的作用,使得在平行状态下,单色框架50A和彩色框架50B的纵向方向适当的联接,以便它们的纵向方向平行于箭头Q所示的方向。另外,在导电件40中,当单色框架50A摆动时,单色框架50A摆动并且完成旋转轴23C的一次全旋的位置发生弹性变形。
由此,设置在第一转印单元70A和第二转印单元70B中的辊11A和11B接触转印带11的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缩短至足以松弛紧绷的转印带11上的张紧力,并且使得转印带11易于从第一转印单元70A和第二转印单元70B移去,并且易于更换转印带11、第一转印单元70A和第二转印单元70B。
另外,由于利用接合件60保持了平行状态,在平行状态下,显影剂图像可被转印到转印带11上而不会引起第一转印单元50A摆动,可保证转印的精确性并且保持转印带的可移除性。
另外,由于第一转印单元70A朝向张紧辊25向转印带11作用张紧力的位置摆动,转印带11利用摆动与张紧辊25分离,并且张紧辊25停止向转印带11施加张紧力。由此,可更易于松弛紧绷的转印带,并且可更易于移除转印带11、第一转印单元70A和第二转印单元70B。
第一转印单元70A的摆动范围可为使转印带11上的张力松弛到易于从转印带11移去第一转印单元70A和第二转印单元70B的程度。
在如图6所示的平行状态下,其中彩色成像是在降低所有主转印辊13A-13D的情况下进行的,所有的主转印辊13A-13D的间隔设置为近似等于驱动辊11A的外周面的长度的整数倍。在本发明中,主转印辊的所有间隔设置为近似等于驱动辊11A的外周面的长度L。近似等于意味着还考虑了容差。
由此,易于在将形成在感光鼓101A-101D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并且叠印(对齐)在一起时进行调节。
这是因为,在本发明中,在用于转印形成在感光鼓101A-101D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各个主转印位置TA-TD处,转印定时是基于驱动辊11A的转数确定的,并且由此,可基于驱动辊11A的转数准确地设定转印定时,并且该转印定时不受驱动辊11A的旋转速度的影响。
在本发明中,主转印辊13A-13D设置的所有间隔近似等于驱动辊11A的外周面的长度的整数倍,但是可采用它们均以不以相等间隔设置、并且所设置的各个间隔可变化的结构,如间隔近似等于驱动辊11A的外周面的长度的整数倍。例如,如图7所示,可采用主转印辊13A和13B之间的间隔为驱动辊11A的外周面的长度的两倍(2L),并且主转印辊13B和13D之间的间隔为L的结构。
由此,如图8所示,可使用直径大于彩色感光鼓101B-101D的感光鼓101A作为单色图像的感光鼓,并且仅使用感光鼓101A作为长寿命的感光鼓。
这是因为在转印调色剂图像后,残留的保持在感光鼓101A-101D上的调色剂被清洁单元104A-104D清除,但是这样使得表面的感光层也随着残留的调色剂一起被清除(移除)。由此,感光鼓101A-101D使用的越多,它们的感光层越多地被移除,缩短了使用寿命。然而,外周面的长度越长,同一部位的使用频率更多地减小,由此增加了感光鼓的使用寿命。
由于单色感光鼓101A用于彩色成像和单色成像,因此,它的使用频率高于彩色感光鼓101B-101D。由此,即使当单色感光鼓101A和彩色感光鼓101B-101D的使用寿命相同,由于单色感光鼓101A的可使用时间周期缩短,延长单色感光鼓101A的使用寿命有效地使得其维护工作的周期(例如更换的时间)与彩色感光鼓101B-101D的周期相同。
另外,通过使得感光鼓101A的直径更大,可获得高速的单色成像。这是因为当外周面的长度变短,设置在感光鼓101A的外周面上的充电辊103A和清洁辊104A接触的面积变小,通过减小感光鼓101A的旋转速度而缩短了例如充电和移除残留的调色剂的工作性能并且由此可保证工作时间。
然而,相对于本发明的转印带装置200以及如上所述图7所示的转印带装置200,可采用其中仅有第一转印单元70A的结构不同而其它部分结构均相同的构造。因而,可实现在成像设备100的多个模式下共用转印带装置200的部件。另外,如上所述,可在所有模式下仅共用第二转印单元70B,并且根据该装置的目的(例如成像速度)而对各个模式仅改变第一转印单元70A。
由此,可减小由于转印带装置200的模式数量增加而引起的部件类型的数量增加。另外,由于第一联接单元和第二联接单元是通过单色框架50A和彩色框架50B联接在一起的,也可在转印带装置200的多个模式中共用组装方法。
由此,可增加转印带装置200和成像设备100的模式的数量,而不增加费用。
另外,由于第一转印单元70A和第二转印单元70B联接成使得它们可围绕第一旋转凸轮23A、第二旋转凸轮23B以及旋转轴23C摆动,因而不必另外设置一轴来联接并且摆动第一转印单元70A和第二转印单元70B,可简化转印带装置200的结构,并且可使第一转印单元70A相对于第二转印单元70B容易摆动。
另外,易于从第一转印单元70A和第二转印单元70B移除第一转印带,并且可改善更换转印带11、第一转印单元70A和第二转印单元70B的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由于第一旋转凸轮23A、第二旋转凸轮23B以及旋转轴23C设置在第二转印单元70B中,当联接第一转印单元70A和第二转印单元70B时,例如不必在将驱动结构结合到第一转印单元后进行复杂地操作将第一转印单元70A和第二转印单元70B联接起来,因此,可改善联接第一转印单元70A和第二转印单元70B的可操作性,并且可容易地装配转印带装置11。
另外,可在第一转印单元70A中设置第一旋转凸轮23A、第二旋转凸轮23B以及旋转轴23C,将其作为在第一转印单元70A中的驱动结构。
另外,如图11所示,可采用其中单色框架50A和彩色框架50B具有相同的形状的结构。例如,如图11所示,单色图像框架50A和彩色图像框架50B的端部51A和51B的键槽部方向均形成在同一方向上。由此,可联接单色图像框架50A和彩色图像框架50B,使得它们在垂直方向上匹配,并且可形成与如图9所示的转印带装置200同一类型的转印带装置200。另外,构成第一转印单元70A和70B的辊升降元件21A-21D和滑动件22A和22B等分别构成用于单色图像和彩色图像。
由此,可进一步共用部件,并且由于可减少由于转印带装置200的模式数量增加而引起的部件类型的数量增加cccc的问题,因此,可增加转印带装置200和成像设备100的模式数量,而不增加费用。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其中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转印带11并且随后被传送的结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采用其中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并且利用转印带11传送记录介质的结构。
最后,上述实施例应理解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前述实施例限制。另外,在所有符合本发明的等价物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变型应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 一种转印带装置,包括:
一环形转印带,其由多个辊体紧绷拉抻,并且形成其中记录介质或者显影剂图像被传输至面对沿一固定方向平行设置的单色图像承载装置和多个彩色图像承载装置的一传输路径;
一第一转印单元,所述第一转印单元包括:所述多个辊体中的至少一个辊体,可升高或者降低并且将形成在所述单色图像承载装置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或者所述转印带的外周表面上的一单色图像转印辊,设置有所述单色图像转印辊的一单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以及设置有所述单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的一第一联接件;
一第二转印单元,所述第二转印单元包括:所述多个辊体中除了包括在所述第一转印单元中的辊体以外的至少一个辊体,可升高或者降低并且将形成在所述多个彩色图像承载装置中的每一个彩色图像承载装置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或者所述转印带的外周表面上的多个彩色图像转印辊,设置有所述多个彩色图像转印辊的多个彩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以及设置有所述多个彩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的一第二联接件;以及
一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单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和所述多个彩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来升高或者降低所述转印辊,并且包括接收驱动力传递并且将该驱动力供应到所述单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和所述多个彩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的单个旋转轴;
其中,所述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在所述旋转轴处联接使得所述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可摆动;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具有预定的周边形状,并且包括由所述旋转轴支撑的一第一旋转凸轮和一第二旋转凸轮,所述第一旋转凸轮和第二旋转凸轮由于随着所述第一旋转凸轮和第二旋转凸轮的外周边表面的位移旋转而分别驱动所述单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和所述多个彩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联接使得所述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围绕所述旋转轴可摆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带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印单元或者所述第二转印单元中。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带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印单元中。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带装置,其中,还包括一张紧机构,该张紧机构允许经由所述第一转印单元和所述第二转印单元使得张力作用在所述转印带上面对设置所述单色图像承载装置以及所述多个彩色图像承载装置的位置,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转印单元和第二转印单元处于所述第一转印单元和第二转印单元的纵向方向平行于所述固定方向的平行状态中,并且在接近所述张紧机构允许张力作用在所述转印带上的位置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转印单元或者第二转印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转印单元或者所述第一转印单元摆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带装置,其中,还包括一接合件,其接合处于平行状态的所述第一联接件和所述第二联接件。
6.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一单色图像承载装置,其上形成有单色图像;
多个彩色图像承载装置,其上形成有彩色图像;
一转印带装置,包括:
一环形转印带,其由多个辊体紧绷拉抻,并且形成其中记录介质或者显影剂图像被传输至面对沿一固定方向平行设置的单色图像承载装置和多个彩色图像承载装置的一传输路径;
一第一转印单元,所述第一转印单元包括:所述多个辊体中的至少一个辊体,可升高或者降低并且将形成在所述单色图像承载装置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或者所述转印带的外周表面上的单色图像转印辊,设置有单色图像转印辊的单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以及设置有单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的一第一联接件;
一第二转印单元,所述第二转印单元包括:所述多个辊体中除了包括在所述第一转印单元中的辊体以外的至少一个辊体,可升高或者降低并且将形成在所述多个彩色图像承载装置中的每一个彩色图像承载装置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或者所述转印带的外周表面上的多个彩色图像转印辊,设置有所述多个彩色图像转印辊的多个彩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以及设置有所述多个彩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的一第二联接件;以及
一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单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和所述多个彩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来升高或者降低所述转印辊,并且包括接收传递的驱动力并且将该驱动力供应到所述单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和所述多个彩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的单个旋转轴,
其中,所述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联接于所述旋转轴使得所述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可摆动;并且,
其中,在形成于所述单色图像承载装置上的单色显影剂图像以及分别形成在所述多个彩色图像承载装置上的多个彩色显影剂图像被转印到所述转印带上以后,所述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具有预定的周边形状,并且包括由所述旋转轴支撑的一第一旋转凸轮和一第二旋转凸轮,所述第一旋转凸轮和第二旋转凸轮由于随着所述第一旋转凸轮和第二旋转凸轮的外周边表面的位移旋转而分别驱动所述单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和所述多个彩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联接使得所述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围绕所述旋转轴可摆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印单元或者所述第二转印单元中。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印单元中。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还包括一张紧机构,该张紧机构允许经由所述第一转印单元和所述第二转印单元使得张力作用在所述转印带上面对设置所述单色图像承载装置以及所述多个彩色图像承载装置的位置,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转印单元和第二转印单元处于所述第一转印单元和第二转印单元的纵向方向平行于所述固定方向的平行状态中,并且在接近所述张紧机构允许张力作用在所述转印带上的位置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转印单元或者第二转印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转印单元或者所述第一转印单元摆动。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还包括一接合件,其接合处于平行状态的所述第一联接件和所述第二联接件。
11.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一单色图像承载装置,其上形成有单色图像;
多个彩色图像承载装置,其上形成有彩色图像;
一转印带装置,包括:
一环形转印带,其由多个辊体紧绷拉抻,并且形成其中记录介质或者显影剂图像被传输至面对沿一固定方向平行设置的单色图像承载装置和多个彩色图像承载装置的一传输路径;
一第一转印单元,所述第一转印单元包括:所述多个辊体中的至少一个辊体,可升高或者降低并且将形成在所述单色图像承载装置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或者所述转印带的外周表面上的单色图像转印辊,设置有单色图像转印辊的单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以及设置有单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的一第一联接件;
一第二转印单元,所述第二转印单元包括:所述多个辊体中除了包括在所述第一转印单元中的辊体以外的至少一个辊体,可升高或者降低并且将形成在所述多个彩色图像承载装置中的每一个彩色图像承载装置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或者所述转印带的外周表面上的多个彩色图像转印辊,设置有所述多个彩色图像转印辊的多个彩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以及设置有所述多个彩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的一第二联接件;以及
一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单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和所述多个彩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来升高或者降低所述转印辊,并且包括接收传递的驱动力并且将该驱动力供应到所述单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和所述多个彩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的单个旋转轴,
其中,所述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联接于所述旋转轴使得所述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可摆动;并且,
其中,在形成于所述单色图像承载装置上的单色显影剂图像以及分别形成在所述多个彩色图像承载装置上的多个彩色显影剂图像被转印到由所述转印带传送的记录介质上;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具有预定的周边形状,并且包括由所述旋转轴支撑一第一旋转凸轮和一第二旋转凸轮,所述第一旋转凸轮和第二旋转凸轮由于随着所述第一旋转凸轮和第二旋转凸轮的外周边表面的位移旋转而分别驱动所述单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和所述多个彩色图像转印件移动机构,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联接使得所述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围绕所述旋转轴可摆动。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印单元或者所述第二转印单元中。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印单元中。
14.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还包括一张紧机构,该张紧机构允许经由所述第一转印单元和所述第二转印单元使得张力作用在所述转印带上面对设置所述单色图像承载装置以及所述多个彩色图像承载装置的位置,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转印单元和第二转印单元处于所述第一转印单元和第二转印单元的纵向方向平行于所述固定方向的平行状态中,并且在接近所述张紧机构允许张力作用在所述转印带上的位置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转印单元或者第二转印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转印单元或者所述第一转印单元摆动。
15.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还包括一接合件,其接合处于平行状态的所述第一联接件和所述第二联接件。
CNB2005101068426A 2004-09-28 2005-09-26 转印带装置以及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104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2452/04 2004-09-28
JP2004282452A JP3992704B2 (ja) 2004-09-28 2004-09-28 転写ベル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5546A CN1755546A (zh) 2006-04-05
CN100421040C true CN100421040C (zh) 2008-09-24

Family

ID=36099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0684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1040C (zh) 2004-09-28 2005-09-26 转印带装置以及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92001B2 (zh)
JP (1) JP3992704B2 (zh)
CN (1) CN10042104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49335B1 (en) 2005-11-11 2017-08-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785613B2 (ja) * 2006-05-15 2011-10-05 株式会社東芝 転写ベル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820737B2 (ja) * 2006-11-22 2011-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263209B2 (ja) * 2006-12-15 2009-05-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ベルト転写装置
JP4548468B2 (ja) * 2007-09-28 2010-09-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ベルト搬送装置
JP4661916B2 (ja) * 2008-07-25 2011-03-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DE102008061929B4 (de) * 2008-12-12 2011-08-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N.Y.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Andruckwalzen
US8929774B2 (en) 2010-12-09 2015-01-06 Ricoh Company, Ltd. Bel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same
JP5696930B2 (ja) * 2010-12-09 2015-04-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04437B2 (ja) * 2010-12-09 2015-04-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62794B2 (ja) * 2011-09-12 2013-12-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95002B1 (ja) * 2011-09-15 2012-12-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41193B2 (ja) * 2011-11-08 2016-12-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112781B2 (ja) * 2012-06-01 2017-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08469B2 (ja) * 2016-04-14 2020-06-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00056B2 (ja) * 2017-07-18 2022-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8533A (ja) * 1995-11-14 1997-05-27 Tec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74355A (ja) * 1996-04-09 1997-10-21 Tec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75985A (ja) * 1999-03-25 2000-10-06 Minolta Co Ltd ベルト搬送装置
US6173141B1 (en) * 1997-07-01 2001-01-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forming color images by the superimposition of visualized latent images having drive means for simultaneously driving at least a recording medium conveying means and a source of black visualized latent images
JP2002365928A (ja) * 2001-06-06 2002-12-20 Fujitsu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転写ユニット
US6731895B2 (en) * 2001-03-23 2004-05-04 Minolta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imple transfer belt tension mechanism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24126B2 (ja) 1995-09-07 1998-03-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装置
JP2000242057A (ja) 1999-02-24 2000-09-0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997051B2 (ja) 2000-10-31 2007-10-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転写装置及び該装置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9267A (ja) 2002-09-13 2004-04-08 Sharp Corp ベル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61840B2 (en) * 2003-10-08 2009-07-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ransfer endless belt device applied 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060838B2 (ja) * 2004-09-28 2008-03-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転写ベル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474865B2 (en) * 2005-09-27 2009-01-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contaminant from blade for cleaning transfer belt surface
KR100655935B1 (ko) * 2006-01-17 2006-1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 구동제어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8533A (ja) * 1995-11-14 1997-05-27 Tec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74355A (ja) * 1996-04-09 1997-10-21 Tec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6173141B1 (en) * 1997-07-01 2001-01-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forming color images by the superimposition of visualized latent images having drive means for simultaneously driving at least a recording medium conveying means and a source of black visualized latent images
JP2000275985A (ja) * 1999-03-25 2000-10-06 Minolta Co Ltd ベルト搬送装置
US6731895B2 (en) * 2001-03-23 2004-05-04 Minolta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imple transfer belt tension mechanism
JP2002365928A (ja) * 2001-06-06 2002-12-20 Fujitsu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転写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992704B2 (ja) 2007-10-17
CN1755546A (zh) 2006-04-05
US20060067746A1 (en) 2006-03-30
US7392001B2 (en) 2008-06-24
JP2006098538A (ja) 200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1040C (zh) 转印带装置以及成像设备
CN100419589C (zh) 转印带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97422A (zh) 转印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458482B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01968617A (zh) 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79347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50916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無端ベルト支持機構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6397033B1 (en) Belt conveyor with regulation member to regulate movement of conveyor bel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therewith
US10139755B2 (en) Developing device with side by side developing section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ame
US2011030548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416422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373750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081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897948B2 (en) Transfer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US934826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at least one screen to form a toner image
CN101934950B (zh) 纸张排出装置以及成像设备
JP200214896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88108A (ja)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20146052A1 (en) Imaging system
JP6003597B2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848330B2 (ja) 転写装置
JP20002983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駆動システム
JP3927183B2 (ja) 転写装置
JP2008309817A (ja) 駆動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542350B1 (ko) 칼라 화상형성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