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0491U - 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10491U TWM510491U TW104207797U TW104207797U TWM510491U TW M510491 U TWM510491 U TW M510491U TW 104207797 U TW104207797 U TW 104207797U TW 104207797 U TW104207797 U TW 104207797U TW M510491 U TWM510491 U TW M510491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ayer
- shielding
- touch panel
- transmissiv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隨著觸控技術的發達,越來越多電子產品,如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等,均採用觸控面板,以供使用者直接通過觸碰螢幕上顯示的圖案來起到下達指令的作用。
目前的單片玻璃觸控面板係直接在保護玻璃上製作感測電極層。當感測電極層的材料直接鍍在保護玻璃上,並與保護玻璃共同經過各道微影蝕刻製程後,此材料在保護玻璃的表面會發生結晶現象,使得保護玻璃的強度不足,而無法耐衝擊。為了解決此強度不足的問題,部份製造者在保護玻璃的表面上塗佈透光光阻材料,以阻隔感測電極層與保護玻璃。
保護玻璃的表面上通常還設有遮蔽層(Black Matrix),遮蔽層通常設置於透光光阻材料遠離保護玻璃的一側。當含有遮蔽層材料的溶液塗佈於透光光阻材料上時,表面張力會使得遮蔽層材料邊緣不規則地內縮,且溶劑揮發後,溶液內的固態物質會在內縮邊緣結晶而出現亮邊。同樣的,前述透光光阻材料也會和遮蔽層材料類似,因邊緣不規則內縮而產生亮邊,尤其是在遮蔽層的襯托下,透光光阻材料產生的亮邊
會更為明顯。
所以,當遮蔽層與透光光阻層並存時,容易在觸控面板邊緣產生多道亮邊,該些亮邊會導致觸控面板邊緣出現色差等外觀不良,且多道亮邊的存在會使得該色差尤為明顯。
有鑑於此,本創作之一目的在於改善觸控面板邊緣色差等外觀不良。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方式,一種觸控面板包含一保護蓋板、一透光阻隔層、一遮光層以及一觸控感應層。保護蓋板具有相鄰接的一內表面以及一蓋板側面。內表面具有相鄰接的一第一部份以及一第二部份。透光阻隔層覆蓋保護蓋板之內表面之第一部份。透光阻隔層具有一周邊區域以及一中央區域。周邊區域圍繞中央區域。透光阻隔層具有遠離中央區域之一透光側面。遮光層覆蓋透光阻隔層之周邊區域。遮光層具有一遮光外側面。透光側面與遮光外側面係實質對齊的,且透光側面與遮光外側面相對蓋板側面內縮並露出內表面之第二部份。觸控感應層係位於中央區域上,且透光阻隔層隔開保護蓋板與觸控感應層。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由於透光阻隔層的透光側面與遮光層的遮光外側面係相對於保護蓋板的蓋板側面有內縮,且二者實質對齊,故可減少透光阻隔層與遮光層不規則內縮產生多道亮邊所導致的色差,從而解決先前技術所存在的色差等外觀不良問題。
以上所述僅係用以闡述本創作所欲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及其產生的功效等等,本創作之具體細節將在下文的實施方式及相關圖式中詳細介紹。
100‧‧‧保護蓋板
110‧‧‧內表面
111‧‧‧第一部份
112‧‧‧第二部份
120‧‧‧外表面
130‧‧‧蓋板側面
200、200a、200b、200c‧‧‧透光阻隔層
210、210a、210b‧‧‧中央區域
220、220a、220b‧‧‧周邊區域
221、221a、221b‧‧‧透光側面
222c‧‧‧透光材料塊
223c‧‧‧鏤空區
300‧‧‧遮光層
310‧‧‧遮光外側面
320‧‧‧遮光內側面
400、400a‧‧‧附著層
500‧‧‧觸控感應層
510‧‧‧電極區
520‧‧‧走線區
600‧‧‧可撓性電路板
700‧‧‧控制電路
d1、d2‧‧‧間距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結構示意圖;第2圖繪示第1圖的局部放大圖;第3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之步驟流程圖;第4圖繪示依據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結構示意圖;第5圖繪示第4圖之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第6圖繪示第5圖之觸控面板的俯視示意圖;第7圖繪示依據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結構示意圖;第8圖繪示第7圖之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第9圖所示繪示第8圖之觸控面板的俯視示意圖;第10圖繪示依據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俯視示意圖;以及第11圖繪示依據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俯視示意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創作之複數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熟悉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應當瞭解到,在本創作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並非必要的,因此不應用以限制本創作。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另外,為了便於讀者觀看,圖式中各元件的尺寸並非依實際比例繪示。
第1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觸控面板包含保護蓋板100、透光阻隔層200、遮光層300以及觸控感應層500。
保護蓋板100具有內表面110、外表面120以及蓋板側面130。外表面120可為使用者觸控操作面。另外,還可在外表面120上設置防髒汙、防指紋、抗刮或抗眩等功能層。內表面110與外表面120係相背對的。蓋板側面130鄰接內表面110與外表面120,更具體地說,蓋板側面130垂直地鄰接於內表面110與外表面120之間。內表面110具有相鄰接的第一部份111以及第二部份112。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部份112為內表面110靠近蓋板側邊130的邊緣區域,而第一部份111為內表面110的中間區域,且第二部份112圍繞第一部份111。外表面120、內表面110及蓋板側面130均為經過化學或物理強化的表面,以提升對保護蓋板100下方的透光阻隔層200、遮光層300以及觸控感應層500的保護效果。
透光阻隔層200覆蓋保護蓋板100的內表面110之第一部份111,且無覆蓋第二部份112。透光阻隔層200具有中央區域210以及周邊區域220。周邊區域220圍繞中央區域210。遮光層300覆蓋周邊區域220,而觸控感應層500至少覆蓋中央區域210,透光阻隔層200在保護蓋板100上的投影面積大於觸控感應層500在保護蓋板100上的投影面積。換句話說,觸控感應層500係位於中央區域210上,故透光阻隔層200的中央區域210可隔開保護蓋板100與觸控感應層500。應瞭解到,本文所定義的中央區域210為透光阻隔層200上與觸控感應層500相接觸的區域,而周邊區域220為透光阻隔層200上與遮光層300相接觸的區域。
當透光阻隔層200和遮光層300覆蓋到內表面110的第二部份112時,使用者從保護蓋板100的外表面120上方觀看此觸控面板時,會察覺透光阻隔層200與遮光層300在第二部份112的區域有亮邊等明顯的色差。經研究發現,造成此問題的原因係因為透光阻隔層200與遮光層300在塗佈後,在第二部份112會發生不規則內縮的現象,而這兩者的不規則內縮會造成使用者容易察覺到亮邊等色差。因此,本創作實施方式提出以下技術方案來解決此問題。
進一步來說,可參閱第2圖,第2圖繪示第1圖的局部放大圖。於本創作實施方式中,透光阻隔層200具有遠離中央區域210的透光側面221。更具體地說,透光側面221係周邊區域220上最遠離中央區域210的部位。遮光層300具有遮光外側面310。透光側面221與遮光外側面310係實質對齊的,而
使肉眼不易察覺二者的邊界。透光側面221與遮光外側面310比蓋板側面130更靠近中央區域210,而相對蓋板側面130內縮並露出內表面110之第二部份112。具體來說,透光阻隔層200之透光側面221與遮光層300之遮光外側面310係被圖案化成規律的圖案而露出內表面110之第二部份112。
由於透光側面221與遮光外側面310不僅相對蓋板側面130內縮,且還係實質對齊的,故這兩者係規則內縮,而非不規則內縮的,因此,當使用者從外表面120上方觀看觸控面板時,也不容易察覺觸控面板邊緣的色差,從而可解決上述透光阻隔層200與遮光層300不規則內縮所導致多道亮邊的色差問題。
應瞭解到,於本說明書全文中,透光側面221與遮光外側面310「規律的圖案」及「實質對齊」之敘述除了涵蓋兩者完全對齊的實施方式外,只要肉眼無法察覺二者邊界之色差,則透光側面221與遮光外側面310「規律的圖案」及「實質對齊」之敘述亦可涵蓋透光側面221與遮光外側面310相差一極小間距,或是兩者呈規律漸變的圖案等實施方式。
如第2圖所示,於部份實施方式中,遮光層300具有遮光內側面320。遮光外側面310與遮光內側面320係相背對的。遮光外側面310比遮光內側面320更遠離中央區域210。更具體地說,遮光外側面310係遮光層300上最遠離中央區域210的部位,而遮光內側面320係遮光層300上最靠近中央區域210的部位。如第2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透光側面221與遮光層300的遮光外側面310係完全對齊的。換句話說,透光側
面221與遮光外側面310在內表面110上的投影之形狀相同且尺寸亦相同。又換句話說,不會有部份之透光側面221相對於遮光外側面310外凸,或相對於遮光外側面310內縮。如此一來,當使用者從保護蓋板100的外表面120上方觀看此觸控面板時,使用者不易察覺到二者的色差。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如第2圖所示,透光側面221至蓋板側面130在X方向上的距離,與遮光外側面310至蓋板側面130在X方向上的距離相等,以利透光側面221與遮光外側面310完全對齊,且均相對蓋板側面130內縮。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透光阻隔層200為透光耐温材料的鍍層或塗層,其材質包含透明高分子彈性材料,包含塑膠聚合物(Plastic polymer)和高彈體(Elastomer),例如聚酰亞胺(Polyimid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透光光阻等。換句話說,透光阻隔層200包含透明高分子彈性結構。透光阻隔層200的周邊區域220可藉由曝光顯影的方式,而圖案化成規律的圖案,使得透光側面221能夠實質對齊遮光外側面310。
更具體地說,可先在保護蓋板100的內表面110上整面的塗佈透光阻隔層200,再藉由光罩圖案的設計,來定義周邊區域220的圖案,並移除位於第二部份112上的透光阻隔層200。舉例來說,可藉由光罩圖案的設計,來定義透光側面221的形狀及尺寸,而使透光側面221與遮光外側面310實質對齊,如第2圖所示。應瞭解到,上述曝光顯影的方式僅為使透光側面221與遮光外側面310實質對齊的一種範例而已,並
非用以限制本創作。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遮光層300的材質可包含不透光光阻,例如黑色或棕色等深色系顏色光阻,遮光層300可藉由曝光顯影的方式,而圖案化成規律的圖案。更具體地說,可藉由光罩圖案的設計,來定義遮光層300的圖案。舉例來說,可藉由光罩圖案的設計,來定義遮光外側面310的形狀及尺寸,而使遮光外側面310與透光側面221實質對齊,如第2圖所示。應瞭解到,上述曝光顯影的方式僅為將遮光層300圖案化的一種範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
前述透光阻隔層200之透光側面221與遮光層300之遮光外側面310係被圖案化成規律的圖案,於部份實施方式中,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可如第3圖所示之步驟流程圖所示。
在步驟S1中,可先提供保護蓋板100。接著,在步驟S2中,在保護蓋板100的內表面110上整面的形成透光阻隔層200(例如將透光阻隔層200的材料溶液塗佈在內表面110上)。接著,在步驟S3中,透過曝光顯影的方式圖案化透光阻隔層200,使透光阻隔層200之透光側面221被圖案化成規律的圖案而暴露出保護蓋板100之第二部份112。接著,在步驟S4中,在透光阻隔層200和第二部份112上整面性的形成遮光層300(例如將遮光層300的材料溶液塗佈於透光阻隔層200和第二部份112上)。接著,在步驟S5中,透過曝光顯影的方式圖案化遮光層300,使遮光層300之遮光外側面310被圖案化成規律的圖案,並暴露出第二部份112。透光阻隔層200之透光側
面221與遮光層300之遮光外側面310實質對齊,如此一來,即使當透光阻隔層200形成於第二部份112上時,邊緣發生不規則內縮,及遮光層300形成於透光阻隔層200上時邊緣發生不規則內縮,但由於透光阻隔層200與遮光層300整面形成後,還會被進一步地圖案化成規律的圖案,去除掉因不規則內縮產生的亮邊,並且透光阻隔層200之透光側面221與遮光層300之遮光外側面310實質對齊,故當使用者從外表面120上方觀看觸控面板時,也不容易察覺透光阻隔層200的形狀缺陷。另外,因保護蓋板100具有一定的厚度,且保護蓋板100的厚度遠大於透光阻隔層200和遮光層300的厚度,保護蓋板100的邊緣會產生均勻陰影,合理設置第二部份112之寬度,亦即,透光側面221或遮光外側面310在內表面110上的投影與蓋板側面130在內表面110上的投影之間定義的間距,該間距範圍較佳為150微米至350微米,可使得該陰影進一步遮蔽透光側面221與遮光外側面310之邊界,改善觸控面板之外觀。
以上僅為圖案化透光阻隔層200和遮光層300的一種方式而已,另外還可以用印刷、雷射蝕刻、轉印等方式來實現。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因透光阻隔層200和遮光層300均相對蓋板側面130內縮而露出第二部份112,為避免第二部份112漏光,接著,在步驟S6中,在保護蓋板100之內表面110的第二部份112形成附著層400。最後,在步驟S7中,至少在透光阻隔層200的中央區域210上形成觸控感應層500,而形成觸控面板。
因此,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如第2圖所示,觸控面板還可以包含附著層400,附著層400至少覆蓋內表面110的第二部份112。附著層400與遮光層300係同色系的,但二者的性質完全不同,附著層400的黏度大於遮光層300的黏度以較不易發生不規則內縮的現象;而遮光層300材料需考慮其塗布更加均勻及形成後表面更加平坦,以提高觸控感應層500的走線區520線路的可靠性,故其黏度較低,且溶液包含的顆粒較小。進一步來說,附著層400的顏色與遮光層300的顏色相同。舉例來說,附著層400與遮光層300均可為黑色或棕色等深色系顏色。於部份實施方式中,附著層400的黏度比遮光層300的黏度高,故附著層400相較於遮光層300來說,在保護蓋板110的第二部份112較不易發生不規則內縮的現象,以利接觸內表面110的第二部份112與蓋板側面130的交界處,而完整地覆蓋內表面110的第二部份112,進而防止光線穿透內表面110的第二部份112。附著層400的黏度較佳大於等於1000厘泊(CPS),遮光層300材料的黏度範圍通常為為4厘泊(CPS)至30厘泊(CPS)。舉例來說,遮光層300材料通常包含不透明光阻,而附著層400可包含油墨或絕緣膠,如黑色油墨或棕色油墨,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可通過塗佈再固化形成。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部份遮光層300、部份觸控感應層500與透光阻隔層200的部份周邊區域220係夾設於附著層400與保護蓋板100之間。換句話說,附著層400可將部份觸控感應層500、部份遮光層300與部份周邊區域220,覆蓋在保護蓋板100的內表面110上。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如第1圖所示,觸控面板可進一步包含可撓性電路板600以及控制電路700。控制電路700係電性連接於可撓性電路板600上。可撓性電路板600電性連接觸控感應層500,以將觸控感應層500所感應到的觸控訊號傳遞給控制電路700。更具體地說,觸控感應層500可包含電極區510以及走線區520。走線區520圍繞電極區510或至少位於電極區510一側。電極區510係設置於透光阻隔層200的中央區域210上,且電極區510可包含複數透明導電圖案於其中,此透明導電圖案的材質可為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或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但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走線區520係設置於遮光層300上,使用者從外表面120上方觀看觸控面板時,走線區520可被遮光層300所遮蔽,因此,走線區520中可不必採用透光元件,故於部份實施方式中,走線區520可包含複數金屬導線於其中,此金屬導線的材質可為銅或銀,但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電極區510中的透明導電圖案係電性連接走線區520中的金屬導線,而走線區520中的金屬導線係電性連接可撓性電路板600。如此一來,當電極區510中的透明導電圖案感應到觸控訊號時,此觸控訊號可藉由走線區520中的金屬導線傳遞給可撓性電路板600,再藉由可撓性電路板600傳遞給控制電路700。
第4圖繪示依據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結構示意圖。第5圖繪示第4圖之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如第4及5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係在於透光阻隔層200a與遮光層300的相對的尺寸不同。具體來
說,透光阻隔層200a包含中央區域210a與圍繞中央區域210a的周邊區域220a。周邊區域220a包含遠離於中央區域210a的透光側面221a。透光側面221a相對於遮光外側面310係內縮的。換句話說,透光側面221a比遮光外側面310更靠近中央區域210a。又換句話說,透光側面221a至中央區域210a在X方向上的距離,比遮光外側面310至中央區域210a在X方向上的距離短。應瞭解到,透光側面221a相對於遮光外側面310內縮的尺寸,係足夠小到肉眼無法察覺色差。
進一步來說,如第6圖所示,本圖繪示第5圖之觸控面板的俯視示意圖。當俯視觀察觸控面板時,透光側面221a在內表面110上的投影與遮光外側面310在內表面110上的投影之形狀相同,而尺寸不同。更具體地說,遮光外側面310在內表面110上的投影圍繞透光側面221a在內表面110上的投影,且遮光外側面310在內表面110上的投影與透光側面221a在內表面110上的投影定義間距d1。此間距d1可小於等於0.01毫米,以使肉眼無法察覺色差。雖然於此實施方式中,透光側面221a不與遮光外側面310完全對齊,但由於透光側面221a在內表面110上的投影形狀與遮光外側面310在內表面110上的投影形狀相同,故透光側面221a的各個位置與遮光外側面310對應位置之間的間距相等,因此,相對於遮光外側面310而言,透光側面221a係整體均勻地內縮的,且間距較小,故當使用者觀看觸控面板時,也不容易察覺色差。
第4至6圖所示實施方式的其他元件與第1及2圖相同,故在此不重複敘述。
第7圖繪示依據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結構示意圖。第8圖繪示第7圖之觸控面板的局部放大圖。如第7及8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係在於透光阻隔層200b與遮光層300的相對的尺寸不同。具體來說,透光阻隔層200b包含中央區域210b與圍繞中央區域210b的周邊區域220b。周邊區域220b包含遠離於中央區域210b的透光側面221b。透光側面221b相對於遮光外側面310係外凸的。換句話說,透光側面221b比遮光外側面310更遠離中央區域210b。又換句話說,透光側面221b至中央區域210b在X方向上的距離,比遮光外側面310至中央區域210b在X方向上的距離長。瞭解到,透光側面221b相對於遮光外側面310外凸的尺寸,係足夠小到肉眼無法察覺色差。
進一步來說,如第9圖所示,本圖繪示第8圖之觸控面板的俯視示意圖。當俯視觀察觸控面板時,透光側面221b在內表面110上的投影與遮光外側面310在內表面110上的投影之形狀相同,而尺寸不同。更具體地說,透光側面221b在內表面110上的投影圍繞遮光外側面310在內表面110上的投影,且透光側面221b在內表面110上的投影與遮光外側面310在內表面110上的投影定義間距d2。此間距d2可小於等於0.01毫米,以使肉眼無法察覺色差。雖然於此實施方式中,透光側面221b不與遮光外側面310完全對齊,但透光側面221b的各個位置與遮光外側面310對應位置之間的間距相等,因此,相對於遮光外側面310而言,透光側面221b係整體均勻地外凸的,且間距較小,故當使用者觀看觸控面板時,也不容易察覺色差。
第7至9圖所示實施方式的其他元件與第1及2圖相同,故在此不重複敘述。
第10圖繪示依據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俯視示意圖。如第10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方式的透光阻隔層200c之周邊區域220c係被圖案化成與遮光層300交錯漸變的圖案。進一步來說,透光阻隔層200c的周邊區域220c具有複數透光材料塊222c以及鏤空區223c。透光材料塊222c與鏤空區223c係交錯排列的,且遮光層300覆蓋鏤空區223c。更具體地說,透光材料塊222c例如具有透光光阻,而鏤空區223c中則無透光光阻,而直接露出遮光層300。因此,當使用者俯視觀看觸控面板時,透光材料塊222c與遮光層300的遮光材料塊係交錯排列的,而不易察覺色差。於部份實施方式中,透光材料塊222c的材質為透光光阻,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如第10圖所示,鏤空區223c的面積係沿著特定方向漸變的。舉例來說,鏤空區223c的面積可沿著朝向中央區域(未繪示於本圖中,可參閱第8圖)的方向漸增,藉此可幫助混淆使用者的視覺,使得使用者更不易察覺色差。應瞭解到,此漸變形式僅為範例,而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任何能夠混淆使用者視覺的漸變形式,均涵蓋在本創作範圍內。應瞭解到,為利於圖式的清楚表達,第10圖未繪示出透光側面與遮光外側面,但於本實施方式中,無論透光阻隔層200c之周邊區域220c與遮光層300係呈現何種交錯漸變的圖案,周邊區域220c的透光側面與遮光層300之遮光外側面仍係實質
對齊的。
第11圖繪示依據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面板的俯視示意圖。如第11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附著層400a的位置與前述附著層400不同。進一步來說,至少部份附著層400a係夾設於透光阻隔層200的至少部份周邊區域220與保護蓋板100之間,而此部份的周邊區域220係夾設於此部份的附著層400a與至少部份遮光層300之間。換句話說,透光阻隔層200的周邊區域220係將附著層400a覆蓋於保護蓋板100的內表面110上,而遮光層300係覆蓋於此周邊區域220上。附著層400a至少覆蓋透光阻隔層200與遮光層300未覆蓋到的內表面110的第二部份112,且附著層400a接觸內表面110的第二部份112與蓋板側面130的交界處,而完整地覆蓋內表面110的第二部份112。
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保護蓋板
110‧‧‧內表面
111‧‧‧第一部份
112‧‧‧第二部份
120‧‧‧外表面
130‧‧‧蓋板側面
200‧‧‧透光阻隔層
210‧‧‧中央區域
220‧‧‧周邊區域
300‧‧‧遮光層
400‧‧‧附著層
500‧‧‧觸控感應層
510‧‧‧電極區
520‧‧‧走線區
600‧‧‧可撓性電路板
700‧‧‧控制電路
Claims (16)
- 一種觸控面板,包含:一保護蓋板,具有相鄰接的一內表面以及一蓋板側面,該內表面具有相鄰接的一第一部份以及一第二部份;一透光阻隔層,覆蓋該第一部份,且該透光阻隔層具有一周邊區域以及一中央區域,該周邊區域圍繞該中央區域,該透光阻隔層具有遠離該中央區域之一透光側面;一遮光層,覆蓋該透光阻隔層之該周邊區域,該遮光層具有一遮光外側面,該透光側面與該遮光外側面係實質對齊的,且該透光側面與該遮光外側面相對該蓋板側面內縮並露出該內表面之該第二部份;以及一觸控感應層,位於該中央區域上,且該透光阻隔層隔開該保護蓋板與該觸控感應層。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更包含一附著層,至少覆蓋該內表面的該第二部份,該附著層與該遮光層係同色系的,且該附著層的黏度大於該遮光層的黏度。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透光阻隔層之透光側面與該遮光層之遮光外側面係被圖案化成規律的圖案。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透光側面與該遮光外側面係完全對齊的。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透光側面或該遮光外側面在該內表面上的投影與該蓋板側面在該內表面上的投影定義一間距,該間距為150微米至350微米。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透光側面在該內表面上的投影與該遮光外側面在該內表面上的投影之形狀相同,而尺寸不同。
- 如請求項6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透光側面在該內表面上的投影圍繞該遮光外側面在該內表面上的投影。
- 如請求項6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遮光外側面在該內表面上的投影圍繞該透光側面在該內表面上的投影。
- 如請求項7或8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透光側面在該內表面上的投影與該遮光外側面在該內表面上的投影定義一間距,該間距為小於等於0.01毫米。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透光阻隔層的該周邊區域具有複數透光材料塊以及複數鏤空區,該些透光材料塊與該些鏤空區係交錯排列的,且該遮光層至少覆蓋該些鏤空區。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透光阻隔層包含透明高分子彈性結構。
- 如請求項2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至少部份之該遮光層及至少部份之該透光阻隔層係夾設於該附著層與該保護蓋板之間。
- 如請求項2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至少部份之該附著層係夾設於至少部份之該透光阻隔層與該保護蓋板之間,且該部份之該透光阻隔層係夾設於該部份之該附著層與至少部份之該遮光層之間。
- 如請求項2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附著層的黏度大於等於1000厘泊(CPS)。
- 如請求項14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附著層包含油墨或絕緣膠。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保護蓋板還包括與該內表面相背對的一外表面,該外表面、該內表面及該蓋板側面均為經過化學強化的表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96756.5A CN105988631B (zh) | 2015-03-05 | 2015-03-05 |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10491U true TWM510491U (zh) | 2015-10-11 |
Family
ID=548527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207797U TWM510491U (zh) | 2015-03-05 | 2015-05-20 | 觸控面板 |
TW104116094A TWI594154B (zh) | 2015-03-05 | 2015-05-20 |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16094A TWI594154B (zh) | 2015-03-05 | 2015-05-20 |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83707B2 (zh) |
JP (1) | JP6092442B2 (zh) |
KR (1) | KR101780337B1 (zh) |
CN (1) | CN105988631B (zh) |
TW (2) | TWM51049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94154B (zh) * | 2015-03-05 | 2017-08-01 |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
TWI822134B (zh) * | 2022-06-22 | 2023-11-11 |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74650B (zh) * | 2016-11-30 | 2020-04-0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3d玻璃盖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06603836B (zh) * | 2016-12-06 | 2022-03-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盖板及终端 |
CN111552406A (zh) * | 2020-04-28 | 2020-08-18 |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触控电极的制备方法 |
CN113703243B (zh) * | 2020-05-22 | 2024-08-13 | 川奇光电科技(扬州)有限公司 | 用于电子墨水屏的盖板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03241651A1 (en) * | 2003-06-13 | 2005-01-04 |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 Organic e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JP5451036B2 (ja) * | 2008-11-21 | 2014-03-26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0257205A (ja) * | 2009-04-24 | 2010-11-11 | Toshiba Mobile Display Co Ltd |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20110012841A1 (en) * | 2009-07-20 | 2011-01-20 | Teh-Zheng Lin | Transparent touch panel capable of being arranged before display of electronic device |
CN102023770B (zh) * | 2009-09-22 | 2013-02-27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电容式触控面板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TW201124766A (en) * | 2010-01-08 | 2011-07-16 | Wintek Corp |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panel |
JP2012088946A (ja) * | 2010-10-20 | 2012-05-10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加飾カバーガラス一体型タッチパネル |
KR101393778B1 (ko) * | 2010-11-22 | 2014-05-13 | (주)엘지하우시스 | 양면 점착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패널 표시장치 |
KR101793073B1 (ko) * | 2010-12-06 | 2017-11-0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
US9588265B2 (en) * | 2011-07-11 | 2017-03-07 |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 Color filter forming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TWI471774B (zh) * | 2011-09-30 | 2015-02-01 | Wintek Corp | 觸控裝置及觸控顯示裝置 |
US9259904B2 (en) * | 2011-10-20 | 2016-02-16 | Apple Inc. | Opaque thin film passivation |
TW201324269A (zh) * | 2011-12-12 | 2013-06-16 | Bay Zu Prec Co Ltd | 低色差觸控基板及其製造方法 |
US8982310B2 (en) * | 2011-12-15 | 2015-03-17 | Apple Inc. | Displays with light-curable sealant |
JP5888964B2 (ja) * | 2011-12-16 | 2016-03-22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 |
CN103376927A (zh) * | 2012-04-17 | 2013-10-30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触控屏及其制作方法 |
CN103425302A (zh) * | 2012-05-16 | 2013-12-04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TWI461984B (zh) * | 2012-07-12 | 2014-11-21 | Hannstouch Solution Inc | 可撓式觸控顯示面板 |
CN103576959A (zh) * | 2012-08-01 | 2014-02-12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
TWM445219U (zh) * | 2012-08-28 | 2013-01-11 | Henghao Technology Co Ltd | 觸控面板 |
JP5768031B2 (ja) * | 2012-10-22 | 2015-08-26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検知機能を有する表面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2041570B1 (ko) * | 2012-11-07 | 2019-11-0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
KR102036240B1 (ko) * | 2012-12-18 | 2019-10-2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스크린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영상표시장치 |
CN104182067B (zh) * | 2013-05-21 | 2017-12-01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JP6439689B2 (ja) * | 2013-06-17 | 2018-12-19 | 東レ株式会社 | 積層樹脂ブラックマトリクス基板の製造方法 |
CN104281292B (zh) * | 2013-07-01 | 2018-04-17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TWI562030B (en) * | 2013-07-02 | 2016-12-11 | Touch panel structure, method for forming touch panel structure and touch device thereof | |
JP6286912B2 (ja) * | 2013-07-26 | 2018-03-07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
JP2015026294A (ja) * | 2013-07-26 | 2015-02-05 | 株式会社ミクロ技術研究所 | 加飾カバーガラス、加飾カバーガラス一体型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TW201508579A (zh) * | 2013-08-29 | 2015-03-01 | Wintek Corp | 裝飾基板以及觸控面板 |
KR102175563B1 (ko) * | 2013-11-13 | 2020-11-06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터치 패널 |
JP6175368B2 (ja) * | 2013-12-26 | 2017-08-02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センサーパネル及びセンサー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KR20150087613A (ko) * | 2014-01-22 | 2015-07-30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터치센서 |
US10359871B2 (en) * | 2014-09-26 | 2019-07-23 | L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CN104331201A (zh) * | 2014-10-29 | 2015-02-04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电容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
US20170357347A1 (en) * | 2014-11-07 | 2017-12-14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Touch sensitive projection screen |
CN204667353U (zh) * | 2015-03-05 | 2015-09-23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 |
CN105988631B (zh) * | 2015-03-05 | 2019-02-19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US9959444B2 (en) * | 2015-09-02 | 2018-05-01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Fingerprint sensor under thin face-sheet with aperture layer |
US9653504B1 (en) * | 2015-11-03 | 2017-05-16 |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 Chip-scale packaged image sensor packages with black masking and associated packaging methods |
-
2015
- 2015-03-05 CN CN201510096756.5A patent/CN105988631B/zh active Active
- 2015-05-20 TW TW104207797U patent/TWM510491U/zh unknown
- 2015-05-20 TW TW104116094A patent/TWI594154B/zh active
-
2016
- 2016-02-25 KR KR1020160022673A patent/KR101780337B1/ko active Active
- 2016-03-03 JP JP2016041507A patent/JP6092442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3-04 US US15/060,629 patent/US9983707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94154B (zh) * | 2015-03-05 | 2017-08-01 |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
TWI822134B (zh) * | 2022-06-22 | 2023-11-11 |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組 |
US11846796B1 (en) | 2022-06-22 | 2023-12-19 |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 Backlight modul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94154B (zh) | 2017-08-01 |
JP2016162464A (ja) | 2016-09-05 |
KR20160108155A (ko) | 2016-09-19 |
US9983707B2 (en) | 2018-05-29 |
TW201633086A (zh) | 2016-09-16 |
US20160259440A1 (en) | 2016-09-08 |
JP6092442B2 (ja) | 2017-03-08 |
CN105988631A (zh) | 2016-10-05 |
CN105988631B (zh) | 2019-02-19 |
KR101780337B1 (ko) | 2017-09-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94154B (zh) |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 |
EP2597551A2 (en) | Touch panel having border without color differen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JP5880292B2 (ja) | 通知窓付き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 |
US20150114815A1 (en) |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KR20120111985A (ko) | 입력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TWM454579U (zh) | 觸控面板 | |
JP2013008272A (ja) | 加飾透明保護基板一体型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2242928A (ja) | 加飾透明保護基板一体型タッチパネル | |
CN105528568A (zh) | 指纹辨识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17126299A (ja) |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 |
CN204808358U (zh) | 指纹辨识装置 | |
JP6202079B2 (ja) | 通知窓付き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 |
JP6245509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およびタッチ位置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 |
TWI530840B (zh) | 觸控面板 | |
TWI472984B (zh) |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 |
TWI541692B (zh) | 觸控面板 | |
TWI486857B (zh) | 觸控模組 | |
CN204667353U (zh) | 触控面板 | |
KR20130128711A (ko) |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TWI457642B (zh) | 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 |
TW201525787A (zh) | 觸控面板、觸控顯示裝置及觸控面板之製造方法 | |
JP5880142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基板、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基板を備えた入出力装置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基板の製造方法 | |
KR20130008743A (ko) | 터치 패널 | |
KR20130008745A (ko) | 터치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 |
JP2018055360A (ja) | タッチパネ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