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857919B - 抗炎症劑以及化妝品 - Google Patents

抗炎症劑以及化妝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57919B
TWI857919B TW113106233A TW113106233A TWI857919B TW I857919 B TWI857919 B TW I857919B TW 113106233 A TW113106233 A TW 113106233A TW 113106233 A TW113106233 A TW 113106233A TW I857919 B TWI857919 B TW I8579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fermentation
cornflower
artemisia
liqu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3106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23464A (zh
Inventor
岩竹美和
桑原浩誠
大戶信明
染谷高士
萩谷薫
川野辺弘子
佐藤勉
高橋昭仁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丸善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奧碧虹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秋田今野商店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丸善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奧碧虹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秋田今野商店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丸善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23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23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57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5791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06Fungi, e.g. yeasts
    • A61K36/062Ascomycot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8Asteraceae or Compositae (Aster or Sunflower family), e.g. chamomile, feverfew, yarrow or echinac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8Asteraceae or Compositae (Aster or Sunflower family), e.g. chamomile, feverfew, yarrow or echinacea
    • A61K36/282Artemisia, e.g. wormwood or sagebru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53Lamiaceae or Labiatae (Mint family), e.g. thyme, rosemary or lavend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96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8/97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from algae, fungi, lichens or plants; from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8/9728Fungi, e.g. yeas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96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8/97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from algae, fungi, lichens or plants; from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8/9783Angiosperms [Magnoliophyta]
    • A61K8/9789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61P17/16Emollients or protectives, e.g. against radi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61P17/18Antioxidants, e.g. antiradic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9/00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 A61P19/02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for joint disorders, e.g. arthritis, arthr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05Preparations for sensitiv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2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for chemically bleaching or whiten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8Anti-ageing prepa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5/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52Stabilizers
    • A61K2800/522Antioxidants; Radical scaveng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80Process related aspects concern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smetic composition or the storage or application thereof
    • A61K2800/85Products o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ermentation, e.g. yoghurt, beer, win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yc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rds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Gerontology & Geriatric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Cosme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含有艾屬(Artemisia)植物發酵液、百里香(Thymus vulgaris)發酵液、柏蜂草(Melissa officinalis)發酵液、及矢車菊(Centaurea cyanus)發酵液之至少任一者之發酵液作為有效成分的抗老化劑;含有艾屬植物發酵液、百里香發酵液、柏蜂草發酵液、及矢車菊發酵液之至少任一者之發酵液作為有效成分的抗氧化劑;含有艾屬植物發酵液、及柏蜂草發酵液之至少任一者之發酵液作為有效成分的抗炎症劑;含有艾屬植物發酵液、柏蜂草發酵液、及矢車菊發酵液之至少任一者之發酵液作為有效成分的美白劑;以及化妝品。

Description

抗炎症劑以及化妝品
本發明係關於含有植物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作為有效成分的抗老化劑、抗氧化劑、抗炎症劑、及美白劑、以及含有前述抗炎症劑、前述抗氧化劑、前述抗炎症劑、及前述美白劑之至少任一者的化妝品。
近年來,活性氧作為使生物成分氧化的因素已受到注目,其對生物體的不良影響已成為問題。活性氧為生物細胞內的能量代謝過程中所產生者,有超氧化物(superoxide)〔即,氧分子之以一電子還原所產生的超氧化物陰離子(・O 2 -)、過氧化氫(H 2O 2)、單重態氧(singlet oxygen)( 1O 2)、羥自由基(hydroxy radical)(・OH)〕等。此種活性氧對於吞噬細胞的殺菌機構為必須,於病毒、癌細胞的去除上發揮重要的作用。
然而,前述活性氧的過度生成會攻擊生物體內之構成膜及組織的生物體內分子,並誘發各種疾病。通常,於生物體內所產生且為其它活性氧的起始物質的超氧化物,藉由細胞內所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之觸媒作用被逐次消除。然而,於超氧化物之產生為過剩的情形,或SOD的作用降低的情形,超氧化物的消除變得不充分而超氧化物濃度變高。此被認為係引起類風濕關節炎、貝塞特氏病(Behcet's disease)等之組織傷害、心肌梗塞、中風、白內障、斑點、雀斑、皺紋、糖尿病、動脈硬化、肩膀僵硬、冷敏感性、皮膚的老化等的原因之一。
此等之中,由於皮膚會直接受到紫外線等的環境因子的刺激,為容易生成超氧化物的器官,因而藉由超氧化物濃度的上升,例如,有所謂將膠原蛋白等之生物組織分解、變性、或交聯,或將油脂類氧化而生成對細胞給予傷害的過氧化脂質而形成皮膚的皺紋,引起皮膚的彈力性降低等之老化、炎症、皮膚色素沉澱的問題(參照非專利文獻1)。因此,一般認為藉由阻礙・抑制活性氧或生物體內自由基的生成,可預防、治療或改善皺紋形成、彈力降低等之皮膚的老化、類風濕關節炎或貝塞特氏病等之組織傷害、心肌梗塞、中風、白內障、糖尿病、動脈硬化、肩膀僵硬、冷敏感性等之涉及活性氧的各種傷害。
因此,已嘗試由安全性的觀點為有利的天然物獲得活性氧消除物質、自由基消除物質、過氧化氫消除物質等,已於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蕓苔屬(Brassica)植物的萃取物(參照專利文獻1)、景天科(Crassulaceae)落地生根屬(Kalanchoe)植物的萃取物(參照專利文獻2)、黃花岩松的萃取物(參照專利文獻3)、甘藷幼葉的萃取物(參照專利文獻4)等確認了有效性。
又,炎症性疾病,例如,接觸性皮膚炎(皮疹)、乾癬、尋常性天疱瘡、其它伴隨皮膚粗糙的各種皮膚疾病等之原因及發症機構為各式各樣。就該原因而言,已知主要係由於玻尿酸酶(hyaluronidase)的活性的亢進所致者。
玻尿酸酶為玻尿酸的水解酵素。對生物體組織保留親和性的玻尿酸鹽,於含水系統中會經由紫外線、氧等而被分解,伴隨分子量的降低而保水效果亦減少。又,玻尿酸於生物內作為細胞間組織而存在,亦參與血管通透性。再者,玻尿酸酶存在於肥胖細胞(mast cell)中,但藉由其活性化而引起的脱顆粒而被游離,而進行作為炎症系化學媒介物的作用。據此,藉由阻礙玻尿酸酶的活性,保濕的強化及炎症的預防・減輕被期待。 就具有此種玻尿酸酶活性阻礙作用者,已知有例如,金錦香屬(Osbeckia)植物的萃取物(參照專利文獻5)、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萃取物(參照專利文獻6)等。
又,於皮膚中,黑色素亦有保護生物體免於紫外線傷害的功能,但過度生成或不均勻的蓄積成為皮膚黑化或斑點的原因。一般而言,黑色素係藉由在色素細胞中所生合成的酵素酪胺酸酶的作用,而經由自酪胺酸變化至多巴(dopa),自多巴變化至多巴醌(dopaquinone),然後5,6-二羥基吲哚酚等之中間體所形成者。因此,為了預防、治療或改善皮膚的顏色黑(皮膚色素沉著症)、斑點、雀斑等,考慮阻礙與黑色素的產生有關的酪胺酸酶之活性、或抑制黑色素的產生。
歷來,對於皮膚色素沉著症、斑點、雀斑等之預防、治療或改善,已進行將以氫醌等之化學合成品作為有效成分的美白劑作為外用的處置。然而,氫醌等之化學合成品,有皮膚刺激、過敏等副作用之虞。 因此,冀望有以安全性高的天然原料作為有效成分的美白劑之開發,就具有酪胺酸酶活性阻礙作用者而言,已知例如,藤茶萃取物(參照專利文獻7)、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萃取物(參照專利文獻8)等。又,就具有黑色素產生抑制作用者而言,已知例如,源自篦麻(Ricinus communis)根部的萃取物(參照專利文獻9)、源自屬於風毛菊(Saussurea)屬的植物的萃取物(參照專利文獻10)等。
又,皮膚之表皮及真皮係由表皮細胞、纖維母細胞及位於此等之細胞外而支持皮膚構造的膠原蛋白等之細胞外基質所構成。於年輕的皮膚中,藉由維持此等皮膚組織之相互作用的恆定性,而確保水分保持、柔軟性、彈力性等,維持皮膚於外觀上緊緻、有光澤而清新年輕的狀態。 然而,由於有紫外線(UV-A、UV-B)的照射、空氣顯著乾燥、過度的皮膚洗淨等之某種外的因子的影響,隨著老化進行,為細胞外基質之主要構成成分的膠原蛋白之產生量減少的同時,引起由於交聯所致的彈力降低。其結果,皮膚因保濕機能或彈力性降低,角質開始異常剝離,皮膚喪失緊緻或光澤,成為呈現粗糙、皺紋等之老化症狀。 如此伴隨皮膚的老化的變化,即,於皺紋、暗沉、質地的消失、彈力性的降低等可列舉各式各樣的因素,但與膠原蛋白、玻尿酸、彈性蛋白等之細胞外基質成分的減少及變性有關聯。因此,一般認為藉由促進膠原蛋白、玻尿酸等之產生,可改善皮膚的老化。
因此,具有膠原蛋白產生促進作用的物質於安全性的點已嘗試自有利的天然物取得。就具有膠原蛋白產生促進作用者而言,已有確認例如,楊桃葉萃取物(專利文獻11參照)、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inensis)萃取物(參照專利文獻12)等。
又,為天然保濕因子(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s)之主成分的胺基酸係源自透明角質顆粒(keratohyalin granule)的聚絲蛋白(filaggrin)於角質層內被分解而產生。此聚絲蛋白係於存在於角質層正下方的顆粒層的表皮角質細胞中表現為聚絲蛋白原(profilaggrin)。之後,立即磷酸化,蓄積於透明角質顆粒,經過去磷酸、水解而被分解為聚絲蛋白,移行至角質層,提高角蛋白絲(keratin filament)的凝集效率,參與角質細胞之內部構築已被報告(參照非專利文獻2)。 近年來,已報告此聚絲蛋白對於皮膚的水分保持為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及由於乾燥等之條件而聚絲蛋白的合成力降低,角質層中的胺基酸量降低(參照非專利文獻3)。 因此,期待於表皮角質細胞中通過促進聚絲蛋白原mRNA的表現,而藉由促進聚絲蛋白之合成,使角質層內之胺基酸量增大,可本質地改善角質層之水分環境。
就源自天然物的聚絲蛋白合成促進劑而言,已有提議例如,甘草萃取物(參照專利文獻13)、已知為天然植物中所含有的黃烷酮(flavanone)配糖體的甘草黃苷(liquiritin)(參照專利文獻14),又,作為源自天然物的聚絲蛋白原及聚絲蛋白蛋白產生促進劑之至少任一者之屬於柑橘屬(Citrus)的植物萃取物或酵母萃取物(參照專利文獻15)等。
表皮係藉由角化細胞之分裂與其之後的分化而不斷作出新的角質細胞,而具有保護皮膚免於外界的各種刺激的防禦機能。尤其,於角化細胞之分化過程中,自有棘層(stratum spinosum)至顆粒層有退化素(involucrin)等之蛋白質表現,藉由酵素轉麩醯胺酸酶-1(transglutaminase-1)之作用而被交聯,形成包封角化細胞的不溶性之細胞膜樣構造體的角化包膜(cornified envelope)(以下縮寫為「CE」),有助於角質細胞之細胞骨架及構造的安定性。 然而,由於各式各樣的因素,表皮中的轉麩醯胺酸酶-1之產生量減少時,CE形成為不完全的狀態,角化不正常地進行。一般認為其結果係成為呈現角質障壁機能及皮膚的保濕機能降低,皮膚粗糙或乾燥肌膚等之皮膚症狀。 因此,藉由提高角化細胞之表皮中的轉麩醯胺酸酶-1之產生,並促進CE之形成而將角化正常化,可抑制伴隨乾燥或紫外線等之外部刺激的皮膚障壁機能的降低,預防・改善皮膚的乾燥、皮膚粗糙等之各式各樣的皮膚症狀。
作為源自天然物的轉麩醯胺酸酶-1產生促進劑,已有提案檄樹(Morinda citrifolia)萃取物(參照專利文獻16)、蜂王漿萃取物(參照專利文獻17)等。
又,於皮膚細胞中,已知為水通道的水孔蛋白(aquaporin)於細胞膜上表現,負責將細胞間隙之以水為首的低分子物質攝入細胞內的任務。於人類,已知有13種類之水孔蛋白(AQP0~AQP12)的存在。一般認為於表皮細胞,主要有水孔蛋白3(Aquaporin 3;AQP3)存在,除了攝入水之外,亦負擔攝入參與水分保持作用的甘油或尿素等之低分子化合物的任務。
然而,因已暗示AQP3隨著老化而減少,且其為水分保持機能降低的一因子,因而一般認為藉由促進AQP3的表現,可控制由於老化所致的水分保持機能或障壁機能等(參照非專利文獻4)。作為具有AQP3表現促進作用者,已知有例如,來自楊桃的葉部的萃取物(參照專利文獻18)等。
歷來,一般認為皮膚的障壁機能僅為角層負責,但由於使存在於表皮顆粒層的緊密連接(tight junction)(以下縮寫為「TJ」)之構成蛋白質於基因層次上缺失時,皮膚的障壁機能會崩壞,因而近年來,認為TJ亦於皮膚的障壁機能上擔任重要的任務(參照非專利文獻5)。TJ不僅使鄰接的細胞彼此密著,而且藉由密封細胞與細胞之間隙間而控制物質的通透的結合裝置。構成TJ者為細胞膜蛋白質之密連蛋白(claudin)及緊連蛋白(occludin),一般認為此等之蛋白質構成TJ束(strand)的骨架,控制TJ之障壁機能(參照非專利文獻6)。由以上所述,密連蛋白、緊連蛋白的表現於某種原因而減少的情形,引起TJ構造上的破壞,失去作為物質透過障壁的機能,因而預期會成為乾燥肌膚、粗糙肌膚、異位性皮膚炎及各種感染症等之皮膚症狀的原因。
因此,一般認為藉由促進於表皮中密連蛋白及緊連蛋白的產生,促進表皮角化細胞的TJ形成,而可提高皮膚之障壁機能及水分保持機能,並可預防或改善前述皮膚症狀。基於此種想法,就藉由TJ形成促進作用而使皮膚障壁機能提升而言,已有提議源自天然物的黃連(Coptis Rhizome)萃取物(參照專利文獻19)、魚鱗雲杉(hondo spruce)萃取物(參照專利文獻20)等。
又近年來,已有指出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的參與為伴隨皮膚老化而誘導變化的因子。此MMPs之中,已知基質金屬蛋白酶-1(MMP-1)為分解皮膚之真皮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構成成分的膠原蛋白之酵素,但認為該表現藉由紫外線的照射而大幅增加,成為膠原蛋白減少・變性的一要素,且為皮膚皺紋的形成、彈力性降低等之主要因素。因此,阻礙MMP-1之活性於預防・改善皮膚老化症狀上為重要。
就具有此種MMP-1阻礙作用者而言,已知有例如,來自雲南歐李(Prunus cerasoides)的萃取物(參照專利文獻21)、來自薑科(Zingiberaceae)卡薩蒙納薑(Zingiber cassumunar)或桑科(Moraceae)森林榕(Ficus neriifolia)的萃取物(參照專利文獻22)等。
另一方面,雖已知有艾屬(Artemisia)植物以麴菌發酵的發酵液(參照專利文獻23)、百里香(Thymus vulgaris)以麴菌發酵的發酵液(參照專利文獻24),然而尚未知悉此等之植物發酵液具有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美白作用等之作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特開2003-81848號公報 [專利文獻2]    特開2005-29483號公報 [專利文獻3]    特開2006-321730號公報 [專利文獻4]    特開2007-8902號公報 [專利文獻5]    特開2003-55242號公報 [專利文獻6]    特開2003-12532號公報 [專利文獻7]    特開2002-370962號公報 [專利文獻8]    特開2004-83488號公報 [專利文獻9]    特開2001-213757號公報 [專利文獻10]  特開2002-201122號公報 [專利文獻11]  特開2002-226323號公報 [專利文獻12]  特開2003-146837號公報 [專利文獻13]  特開2002-363054號公報 [專利文獻14]  特開2003-146886號公報 [專利文獻15]  特開2001-261568號公報 [專利文獻16]  特開2010-090093號公報 [專利文獻17]  特開2009-184955號公報 [專利文獻18]  特開2009-191039號公報 [專利文獻19]  特開2007-176830號公報 [專利文獻20]  特開2007-176835號公報 [專利文獻21]  特開2003-176232號公報 [專利文獻22]  特開2003-176230號公報 [專利文獻23]  特開2011-140453號公報 [專利文獻24]  特開2011-130689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      「FRAGRANCE JOURNAL」臨時增刊 No.14、p156、1995年 [非專利文獻2] FRAGRANCE JOURNAL臨時增刊, vol.17, pp.14-19(2000) [非專利文獻3] Arch.Dermatol.Res., vol.288, pp.442-446(1996) [非專利文獻4] 「FRAGRANCE JOURNAL」, 2006年, Vol.34, No.10, p.19-23 [非專利文獻5] J.Cell Biol., vol.156, pp.1099-1111(2002) [非專利文獻6] 日本香妝品科學會誌, vol.31, pp.296-301(2007)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係以解決歷來的前述諸問題,達成以下之目的為課題。 即,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具有優異的抗老化作用,且安全性高的抗老化劑;具有優異的抗氧化作用,且安全性高的抗氧化劑;具有優異的抗炎症作用,且安全性高的抗炎症劑;及具有優異的美白作用,且安全性高的美白劑。 又,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具有選自由優異的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及美白作用所組成的群組的至少一種之作用,且安全性高的化妝品。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就用以解決前述課題之手段而言,係如以下。即, <1>一種抗老化劑,其特徵為含有艾屬植物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百里香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柏蜂草(Melissa officinalis)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及矢車菊(Centaurea cyanus)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之至少任一者之發酵液作為有效成分。 <2>一種抗氧化劑,其特徵為含有艾屬植物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百里香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柏蜂草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及矢車菊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之至少任一者之發酵液作為有效成分。 <3>一種抗炎症劑,其特徵為含有艾屬植物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及柏蜂草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之至少任一者之發酵液作為有效成分。 <4>一種美白劑,其特徵為含有艾屬植物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柏蜂草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及矢車菊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之至少任一者之發酵液作為有效成分。 <5>一種化妝品,其特徵為含有選自由前述<1>記載之抗老化劑、前述<2>記載之抗氧化劑、前述<3>記載之抗炎症劑、及前述<4>記載之美白劑所組成的群組之至少一種。
[發明之效果] 若依據本發明,可解決歷來的前述諸問題,達成前述目的,提供具有優異的抗老化作用且安全性高的抗老化劑、具有優異的抗氧化作用且安全性高的抗氧化劑、具有優異的抗炎症作用且安全性高的抗炎症劑、及具有優異的美白作用且安全性高的美白劑。 又,本發明可提供具有選自由優異的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及美白作用所組成的群組的至少一種之作用,且安全性高的化妝品。
(抗老化劑、抗氧化劑、抗炎症劑、及美白劑) <抗老化劑>本發明之抗老化劑係含有艾屬植物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以下,有時稱為「艾屬植物發酵液」)、百里香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以下,有時稱為「百里香發酵液」)、柏蜂草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以下,有時稱為「柏蜂草發酵液」)、及矢車菊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以下,有時稱為「矢車菊發酵液」)之至少任一者之發酵液作為有效成分,因應需要,進一步含有其它成分。
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前述百里香發酵液、前述柏蜂草發酵液、及前述矢車菊發酵液係具有選自由基質金屬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活性阻礙作用、玻尿酸合成酵素3(hyaluronan synthase 3;HAS3)mRNA表現促進作用、I型膠原蛋白產生促進作用、密連蛋白-1 mRNA表現促進作用、密連蛋白-4 mRNA表現促進作用、緊連蛋白mRNA表現促進作用、轉麩醯胺酸酶-1(transglutaminase-1;TGM-1)mRNA表現促進作用、水孔蛋白3(Aquaporin 3;AQP3)mRNA表現促進作用、及聚絲蛋白mRNA表現促進作用所組成的群組之至少一種之作用,利用此等之作用,可使用作為抗老化劑之有效成分。
因此,前述抗老化劑係具有選自由MMP-1活性阻礙作用、玻尿酸合成酵素3 mRNA表現促進作用、I型膠原蛋白產生促進作用、密連蛋白-1 mRNA表現促進作用、密連蛋白-4 mRNA表現促進作用、緊連蛋白mRNA表現促進作用、轉麩醯胺酸酶-1 mRNA表現促進作用、水孔蛋白3 mRNA表現促進作用、及聚絲蛋白mRNA表現促進作用所組成的群組之至少一種之作用。
關於發揮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前述百里香發酵液、前述柏蜂草發酵液、及前述矢車菊發酵液所具有的MMP-1活性阻礙作用、玻尿酸合成酵素3 mRNA表現促進作用、I型膠原蛋白產生促進作用、密連蛋白-1 mRNA表現促進作用、密連蛋白-4 mRNA表現促進作用、緊連蛋白mRNA表現促進作用、轉麩醯胺酸酶-1 mRNA表現促進作用、水孔蛋白3 mRNA表現促進作用、及聚絲蛋白mRNA表現促進作用之至少任一者的物質之詳細內容雖不清楚,但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前述百里香發酵液、前述柏蜂草發酵液、及前述矢車菊發酵液具有此種優異的作用,並有用於作為抗老化劑係過去完全未曾知悉,且為本發明人等的新發現。
<抗氧化劑> 本發明之抗氧化劑係含有艾屬植物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艾屬植物發酵液)、百里香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百里香發酵液)、柏蜂草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柏蜂草發酵液)、及矢車菊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矢車菊發酵液)之至少任一者之發酵液作為有效成分,進一步因應需要,含有其它成分而成。
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前述百里香發酵液、前述柏蜂草發酵液、及前述矢車菊發酵液係具有二苯基-p-苦味酸基肼基(diphenyl-p-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消除作用,可利用此作用,使用作為抗氧化劑之有效成分。 因此,前述抗氧化劑為具有DPPH自由基消除作用者。
關於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前述百里香發酵液、前述柏蜂草發酵液、及前述矢車菊發酵液所具有之發揮DPPH自由基消除作用的物質的詳細內容雖不清楚,但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前述百里香發酵液、前述柏蜂草發酵液、及前述矢車菊發酵液具有此種優異的作用,且有用於作為抗氧化劑者係過去完全未曾知悉,且為本發明人等的新發現。
<抗炎症劑> 本發明之抗炎症劑係含有艾屬植物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艾屬植物發酵液)、及柏蜂草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柏蜂草發酵液)之至少任一者之發酵液作為有效成分,進一步因應需要,含有其它成分而成。
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及前述柏蜂草發酵液係具有玻尿酸酶活性阻礙作用,可利用此作用,使用作為抗炎症劑之有效成分。 因此,前述抗炎症劑為具有玻尿酸酶活性阻礙作用者。
關於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及前述柏蜂草發酵液所具有之發揮玻尿酸酶活性阻礙作用的物質的詳細內容雖不清楚,但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及前述柏蜂草發酵液具有此種優異的作用,且有用於作為抗氧化劑者係過去完全未曾知悉,且為本發明人等的新發現。
<美白劑> 本發明之美白劑係含有艾屬植物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艾屬植物發酵液)、柏蜂草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柏蜂草發酵液)、及矢車菊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矢車菊發酵液)之至少任一者之發酵液作為有效成分,進一步因應需要,含有其它成分而成。
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柏蜂草發酵液、及前述矢車菊發酵液係具有酪胺酸酶活性阻礙作用及黑色素產生抑制作用之至少一種之作用,可利用此作用,使用作為美白劑之有效成分。 因此,前述美白劑為具有酪胺酸酶活性阻礙作用及黑色素產生抑制作用之至少一種之作用者。
關於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前述柏蜂草發酵液、及前述矢車菊發酵液所具有之發揮酪胺酸酶活性阻礙作用及黑色素產生抑制作用之至少任一者的物質的詳細內容雖不清楚,但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前述柏蜂草發酵液、及前述矢車菊發酵液具有此種優異的作用,且有用於作為美白劑係過去完全未曾知悉,且為本發明人等的新發現。
<<艾屬植物發酵液>> 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係屬於艾屬的植物(以下,有時稱為「艾屬植物」)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
-艾屬植物- 使用作為前述發酵原料的前述艾屬植物為屬於菊科( Compositae)艾屬( Artemisia)的多年生草本,自古以來被利用作為食品及藥用原料。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之日本國內廣泛原生或栽培,可自此等之地域容易取得。
就前述艾屬植物之種類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加以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山地蒿( Artemisia montana(Nakai) Pamp.)、茵陳蒿( Artemisia capillarisThunbergii)、魁蒿( Artemisia princepsPampan.)、牡蒿( Artemisia japonicaThunb.)、中亞苦蒿( Artemisia absinthiumL.)、白苞蒿( Artemisia lactifloraWall.)、艾蒿( Artemisia maritimaL.)、豬毛蒿( Artemisia scopariaWaldst.et kit.)等。此等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二種以上。 就前述艾屬植物之取得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自自然界採取,亦可使用市售品。
就使用作為前述發酵原料的前述艾屬植物之使用部位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花、蕾、果實、果皮、種子、種皮、莖、葉、枝、枝葉等之地上部;根、根莖等之地下部等。此等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二種以上。此等之中,就前述艾屬植物之使用部位而言,地上部為較佳。
就使用作為前述發酵原料的前述艾屬植物之大小而言,若為前述麴菌之培養可能的大小,則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採取的原來的大小、切斷的期望的大小、微粉(粉末)化的大小等。
就使用作為前述發酵原料的前述艾屬植物之狀態而言,若為前述麴菌之培養可能的狀態即可,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採取的原來狀態、乾燥的狀態、粉碎的狀態、榨汁的狀態、萃取物的狀態等。此等之中,於前述麴菌容易作用的點,採取的原來狀態、粉碎的狀態、榨汁的狀態、萃取物的狀態為較佳,採取的原來狀態、粉碎的狀態為更佳。
就將前述艾屬植物作成乾燥的狀態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例如,於陽光下乾燥的方法、使用通常使用的乾燥機而進行乾燥的方法等。
就將前述艾屬植物作成前述粉碎的狀態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利用混合機、糖碾磨機(Sugar mill)、粉末碾磨機(Power mill)、噴射磨機(jet mill)、衝撃式粉碎機等進行粉碎的方法等。
就將前述艾屬植物作成前述榨汁的狀態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壓榨等。
就將前述艾屬植物作成前述萃取物之狀態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於植物之萃取上一般所使用的方法。
使用作為前述發酵原料的前述艾屬植物係於前述麴菌之接種前被滅菌者為較佳。就將前述艾屬植物滅菌的手段而言,未特別限制,可自習知的方法之中加以適當選擇。
-麴菌- 就使前述艾屬植物發酵的前述麴菌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米麴菌( Aspergillus oryzae)、醬油麴菌( Aspergillus sojae)等之黃麴菌;琉球麴菌( Aspergillus luchuensis)等之黑麴菌;河內白麴菌( Aspergillus kawauchii)等之白麴菌;此等之變異株等。此等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二種以上。此等之中,就前述麴菌而言,於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及美白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為優異的點,米麴菌( Aspergillus oryzae)為較佳。 就前述麴菌之取得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由自然界採取,亦可使用市售品。又,作為前述麴菌,可使用將米等作為原料的種麴,亦可使用後述的艾屬植物種麴,亦可使用以培養基(瓊脂培養基、液體培養基等)培養的麴菌。此等之中,於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及美白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為優異點,較佳為使用前述艾屬植物種麴。
就前述麴菌對使用作為前述發酵原料的前述艾屬植物的接種量而言,只要可將前述艾屬植物發酵的量即可,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於前述發酵原料為液體狀態的情形,較佳為1×10 3個/mL~1×10 8個/mL,於前述發酵原料為固體狀態的情形,較佳為1×10 3個/g~1×10 8個/g。
對前述艾屬植物接種前述麴菌之際,添加水為較佳。就前述水的添加量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相對於100質量份之前述艾屬植物,較佳為添加500質量份~5,000質量份,更佳為添加1,000質量份~4,000質量份,特佳為添加1,500質量份~3,000質量份。
就前述發酵(培養)之溫度而言,若為可利用前述麴菌的發酵的溫度之範圍內,則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20℃~40℃為較佳,25℃~35℃為更佳。前述發酵之溫度低於20℃時,無法使前述艾屬植物充分發酵,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及美白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變得不充分。又,超過50℃時,前述麴菌無法增殖。
就前述發酵(培養)之時間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10小時~40小時,更佳為20小時~30小時。若前述發酵之時間低於10小時,無法使前述艾屬植物充分發酵,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及美白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變得不充分。
就停止前述發酵(培養)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加熱的方法等。 就用以停止前述發酵的加熱溫度而言,若為前述麴菌無法生長的溫度,則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50℃以上,更佳為70℃以上,特佳為100℃~130℃。前述加熱溫度低於50℃時,有時無法停止前述發酵,超過130℃時,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及美白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變得不充分。 就用以停止前述發酵的加熱時間而言,若可作成前述麴菌無法生長的狀態,則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5分鐘以上,更佳為10分鐘~20分鐘。前述加熱時間低於5分鐘時,無法停止前述發酵,超過20分鐘時,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及美白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變得不充分。
又,停止前述發酵後之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較佳為經冷卻者。就冷卻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靜置於常溫、冷藏庫等的方法等。
就進行前述艾屬植物之利用前述麴菌的發酵的次數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為一次,亦可為複數次。
進行前述發酵複數次的情形,前述麴菌可僅進行初次接種,亦可僅進行數次接種,亦可於全部的次數進行接種,但較佳為僅進行初次接種。 進行複數次前述發酵的情形,發酵溫度及發酵時間可分別不同,亦可為相同。
--艾屬植物種麴-- 前述艾屬植物種麴係將前述艾屬植物使用作為種麴原料,將麴菌接種於該種麴原料,使充分量的孢子附生於該艾屬植物。藉由將其使用於前述發酵,可更有效率地且容易地獲得親膚性優異的艾屬植物發酵液的點為有利的。
使用作為前述種麴原料的前述艾屬植物係可使用與於前述-艾屬植物-記載者相同者,關於前述艾屬植物之使用部位、大小、狀態等之態樣亦相同。
就於前述艾屬植物種麴之製作中使用的前述麴菌而言,可使用與於前述-麴菌-記載者相同者。
就前述麴菌對使用作為前述種麴原料的前述艾屬植物的接種量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相對於100質量份之前述艾屬植物,較佳為接種5質量份~100質量份之懸浮於滅菌水的麴菌(1×10 3個/mL~1×10 8個/mL),更佳為接種10質量份~50質量份,特佳為接種20質量份~30質量份。前述麴菌相對於前述艾屬植物100質量份的接種量低於5質量份時,無法於前述艾屬植物附生充足量的孢子,超過100質量份時,因水分過多而異常繁殖。
接種前述麴菌於使用作為前述種麴原料的前述艾屬植物之際,較佳為添加水。就前述水之添加量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相對於100質量份之前述艾屬植物,較佳為添加10質量份~250質量份,更佳為添加20質量份~200質量份,特佳為添加30質量份~150質量份。前述水相對於100質量份之前述艾屬植物的添加量為低於10質量份時,有時無法附生充分量的孢子於前述艾屬植物。
就前述培養之溫度而言,若為前述麴菌可生長的溫度之範圍內,則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20℃~40℃,更佳為25℃~35℃。前述培養之溫度低於20℃時,有時無法附生充分量之孢子於前述艾屬植物。又,超過50℃時,有時前述麴菌無法增殖。
就前述培養之時間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80小時~210小時,更佳為100小時~190小時,特佳為120小時~170小時。若前述培養之時間低於80小時,有時無法附生充分量的孢子於前述艾屬植物,若超過210小時,有時孢子的發芽率會降低。
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可為含有前述麴菌之菌體者,亦可為去除前述麴菌之菌體者,但較佳為去除前述麴菌之菌體者。
就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之狀態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例如,可為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本身,亦可為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之純化物、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之濃縮物、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之稀釋物等。又,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可為再次將該艾屬植物發酵液之乾燥物與水或親水性溶媒等之溶媒混合或使溶解者。
就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之純化物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去除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中之固體成分(例如,前述艾屬植物之植物體、麴菌之菌體、渣等)的物等。 就前述去除的手段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過濾等。 就前述過濾之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自習知之方法之中,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
就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之稀釋物及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之濃縮物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艾屬植物發酵液調製成冀望的濃度之物等。 就前述稀釋之手段而言,未特別限制,可自習知方法之中,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 就前述濃縮之手段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減壓濃縮等。
就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之乾燥物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艾屬植物發酵液經乾燥之物等。 就前述乾燥之手段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冷凍乾燥等。
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只要為艾屬植物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即可,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於親膚性佳的觀點,較佳為接觸角為81°以下的艾屬植物發酵液,更佳為接觸角為78°以下的艾屬植物發酵液。
於本說明書中,接觸角係表示以下列所求得的值:使用動態接觸角・表面張力測定裝置(FTA1000 Falcon、First Ten Angstroms公司製),將測定試料滴加3μL於前述裝置之樣品台(sample stage)上,於溫度22℃、相對濕度20%之條件下,以液滴法進行測定,而以θ/2法求得的1,000ms之接觸角θ(°)的値。 前述接觸角係使用作為表示「潤濕」的指標,被定義為「指於靜止液體之自由表面與固體壁鄰接處,液面與固體面所形成的角(取於液之內部的角)」(參照理化學辭典 第4版、岩波書店股份有限公司)。前述接觸角係取決於液體分子間之凝集力與固體壁間之附著力的大小關係,於液體將固體弄濕(附著力大)情形為鋭角,未弄濕時為鈍角。因此,接觸角越小,越容易弄濕,即,因表示親膚性越佳,就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之接觸角的下限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
<<百里香發酵液>> 前述百里香發酵液為百里香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
-百里香- 作為前述發酵原料所使用的百里香( Thymus vulgarisLinne)係屬於薄荷科( Labiatae)百里香( Thymus)屬的多年生木本,為香料植物(herb)之一種,自古以來已被利用作為食用及藥用原料。作為別名,有木立百里香(Common thyme)等。原產地為地中海沿岸,但亦於日本國內亦自然生長或被栽培,可容易自此等之地域取得。 就前述百里香之取得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由自然界採取,亦可使用市售品。
就使用作為前述發酵原料的前述百里香之使用部位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花、蕾、果實、果皮、種子、種皮、莖、葉、枝、樹皮、幹、枝葉等之地上部;根、根莖等之地下部等。此等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二種以上。此等之中,就前述百里香之使用部位而言,較佳為地上部。
就使用作為前述發酵原料之前述百里香的大小而言,若為前述麴菌之能培養的大小,則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採取的原來的大小、切斷的期望的大小、微粉(粉末)化的大小等。
就使用作為前述發酵原料之前述百里香之狀態而言,若為前述麴菌之能培養的狀態,則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採取的原來狀態、乾燥的狀態、粉碎的狀態、榨汁的狀態、萃取物之狀態等。此等之中,於前述麴菌容易作用的點,較佳為採取的原來狀態、粉碎的狀態、榨汁的狀態、萃取物之狀態,更佳為採取的原來狀態、粉碎的狀態。
就將前述百里香作成乾燥的狀態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於陽光下乾燥的方法、使用通常使用的乾燥機而進行乾燥的方法等。
就將前述百里香作成前述粉碎的狀態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利用混合機、糖碾磨機、粉末碾磨機、噴射磨機、衝撃式粉碎機等而進行粉碎的方法等。
就將前述百里香作成前述榨汁的狀態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壓榨等。
就將前述百里香作成前述萃取物之狀態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於植物之萃取中一般使用的方法。
作為前述發酵原料所使用的前述百里香係於前述麴菌之接種前經滅菌者為較佳。就將前述百里香滅菌的手段而言,未特別限制,可自習知之方法中適當選擇。
-麴菌- 就使前述百里香發酵的前述麴菌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於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中記載者。此等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二種以上。此等之中,就前述麴菌而言,於抗老化作用及抗氧化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為優異的點,米麴菌( Aspergillus oryzae)為較佳。 就前述麴菌之取得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由自然界採取,亦可使用市售品。又,作為前述麴菌,可使用將米等作為原料的種麴,亦可使用後述的百里香種麴,亦可使用以培養基(瓊脂培養基、液體培養基等)培養的麴菌。此等之中,於抗老化作用及抗氧化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為優異的點,較佳為使用前述百里香種麴。
就前述麴菌對使用作為前述發酵原料的前述百里香的接種量而言,只要可將前述百里香發酵的量即可,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於前述發酵原料為液體狀態的情形,較佳為1×10 3個/mL~1×10 8個/mL,於前述發酵原料為固體狀態的情形,較佳為1×10 3個/g~1×10 8個/g。
將前述麴菌接種於前述百里香之際,較佳為添加水。就前述水之添加量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相對於100質量份之前述百里香,較佳為添加500質量份~5,000質量份,更佳為添加1,000質量份~4,000質量份,特佳為添加1,500質量份~3,000質量份。
就前述發酵(培養)之溫度而言,若為利用前述麴菌之可發酵的溫度的範圍內,則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20℃~40℃,更佳為25℃~35℃。前述發酵之溫度低於20℃時,無法使前述百里香充分發酵,抗老化作用及抗氧化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變得不充分。
就前述發酵(培養)之時間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10小時~40小時,更佳為20小時~30小時。若前述發酵之時間低於10小時,無法使前述百里香充分發酵,抗老化作用及抗氧化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變得不充分。
就停止前述發酵(培養)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加熱的方法等。 就用以停止前述發酵的加熱溫度而言,若為前述麴菌無法生長的溫度,則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50℃以上,更佳為70℃以上,特佳為100℃~130℃。若前述加熱溫度低於50℃,有時無法停止前述發酵,若超過130℃,抗老化作用及抗氧化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變得不充分。 就用以停止前述發酵之加熱時間而言,若可作成前述麴菌無法生長的狀態,則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5分鐘以上,更佳為10分鐘~20分鐘。若前述加熱時間低於5分鐘,有時無法停止前述發酵,超過20分鐘時,抗老化作用及抗氧化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變得不充分。
又,停止前述發酵後之前述百里香發酵液係較佳為經冷卻者。就冷卻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靜置於常溫、冷藏庫等的方法等。
就進行前述百里香之利用前述麴菌的發酵的次數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為一次,亦可為複數次。
進行複數次前述發酵的情形,前述麴菌可僅進行初次接種,亦可僅進行數次接種,亦可於全部的次數進行接種,但較佳為僅進行初次接種。 進行複數次前述發酵的情形,發酵溫度及發酵時間可各自為不同,亦可為相同。
--百里香種麴-- 前述百里香種麴係將前述百里香作為種麴原料而使用,將麴菌接種於該種麴原料,使於該百里香有充分量之孢子附生。藉由於前述發酵中使用,於可更有效率且容易獲得親膚性優異的百里香發酵液的點為有利的。
使用作為前述種麴原料的前述百里香係可使用與於前述-百里香-中記載相同者,於前述百里香之使用部位、大小、狀態等之態樣亦相同。
就於前述百里香種麴之製作所使用的前述麴菌而言,可使用與於前述-麴菌-記載之相同者。
就前述麴菌對使用作為前述種麴原料的前述百里香之接種量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相對於100質量份之前述百里香,較佳為對滅菌水接種5質量份~100質量份之懸浮的麴菌(1×10 3個/mL~1×10 8個/mL),更佳為接種10質量份~50質量份,特佳為接種20質量份~30質量份。前述麴菌相對於前述百里香100質量份之接種量低於5質量份時,有時無法於前述百里香有充分量之孢子附生,超過100質量份時,有時因水分過多而異常繁殖。
將前述麴菌接種於使用作為前述種麴原料的前述百里香之際,添加水為較佳。就前述水之添加量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相對於前述百里香100質量份,較佳為添加10質量份~250質量份,更佳為添加20質量份~200質量份,特佳為添加30質量份~150質量份。前述水相對於前述百里香100質量份之添加量為低於10質量份時,有時無法使充分量之孢子附生於前述百里香。
就前述培養之溫度而言,若為前述麴菌可生長的溫度之範圍內,則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20℃~40℃,更佳為25℃~35℃。前述培養之溫度低於20℃時,有時無法使充分量之孢子附生於前述百里香。又,超過50℃時,有時前述麴菌無法增殖。
就前述培養之時間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80小時~210小時,更佳為100小時~190小時,特佳為120小時~170小時。若前述培養之時間低於80小時,有時無法附生充分量之孢子於前述百里香,超過210小時時,有時孢子之發芽率會降低。
前述百里香發酵液可為含有前述麴菌之菌體者,亦可為將前述麴菌之菌體去除者,但較佳為去除前述麴菌之菌體者。
就前述百里香發酵液之狀態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例如,可為前述百里香發酵液本身,亦可為前述百里香發酵液之純化物、前述百里香發酵液之濃縮物、前述百里香發酵液之稀釋物等。又,前述百里香發酵液可為再次將該百里香發酵液之乾燥物混合或溶解於水、親水性溶媒等之溶媒中者。
就前述百里香發酵液之純化物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前述百里香發酵液中之固體成分(例如,前述百里香之植物體、麴菌之菌體、渣等)被去除之物等。 就前述去除之手段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過濾等。 就前述過濾之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自習知之方法之中,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
就前述百里香發酵液之稀釋物及前述百里香發酵液之濃縮物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百里香發酵液被調整成所冀望的濃度之物等。 就前述稀釋之手段而言,未特別限制,可自習知之方法之中,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 就前述濃縮之手段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減壓濃縮等。
就前述百里香發酵液之乾燥物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百里香發酵液經乾燥之物等。 就前述乾燥之手段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冷凍乾燥等。
前述百里香發酵液只要為百里香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即可,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於親膚性佳的點,較佳為接觸角為87°以下的百里香發酵液,更佳為接觸角為81°以下的百里香發酵液。
<<柏蜂草發酵液>> 前述柏蜂草發酵液係柏蜂草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
-柏蜂草- 使用作為前述發酵原料之柏蜂草( Melissa officinalisLinne)係屬於薄荷科( Labiatae)柏蜂草( Melissa)屬的多年生草本。為香料植物之一種,自古以來已被利用作為食用及藥用原料。作為別名,有檸檬香蜂草、西羊山薄荷等。原產地為南歐,已於日本國內中自然生長或被栽培,可容易自此等之地域取得。 就前述柏蜂草之取得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由自然界採取,亦可使用市售品。
就使用作為前述發酵原料的前述柏蜂草之使用部位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花、蕾、果實、果皮、種子、種皮、莖、葉、枝、枝葉等之地上部;根、根莖等之地下部等。此等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二種以上。此等之中,就前述柏蜂草之使用部位而言,較佳為地上部。
就使用作為前述發酵原料的前述柏蜂草之大小而言,若為前述麴菌之培養為可能的大小,則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採取的原來大小、切斷的期望的大小、經微粉(粉末)化的大小等。
就使用作為前述發酵原料的前述柏蜂草之狀態而言,若為前述麴菌之培養為可能的狀態,則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採取的原來狀態、乾燥的狀態、粉碎的狀態、榨汁的狀態、萃取物之狀態等。此等之中,於前述麴菌容易作用的點,較佳為採取的原來狀態、粉碎的狀態、榨汁的狀態、萃取物之狀態,更佳為採取的原來狀態、粉碎的狀態。
就將前述柏蜂草作成乾燥的狀態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於陽光下乾燥的方法、使用通常所使用的乾燥機而進行乾燥的方法等。
就將前述柏蜂草作成前述粉碎的狀態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利用混合機、糖碾磨機、粉末碾磨機、噴射磨機、衝撃式粉碎機等而粉碎的方法等。
就將前述柏蜂草作成前述榨汁的狀態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壓榨等。
就將前述柏蜂草作成前述萃取物之狀態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於植物之萃取中一般所使用的方法。
使用作為前述發酵原料的前述柏蜂草係較佳為於前述麴菌之接種前經滅菌者。就將前述柏蜂草進行滅菌的手段而言,未特別限制,可自習知之方法中適當選擇。
-麴菌- 就使前述柏蜂草發酵的前述麴菌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於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中記載者等。此等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二種以上。此等之中,就前述麴菌而言,於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及美白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為優異的點,較佳為米麴菌( Aspergillus oryzae)。 就前述麴菌之取得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由自然界採取,亦可使用市售品。又,作為前述麴菌,可使用以米等作為原料的種麴,亦可使用後述的柏蜂草種麴,亦可使用以培養基(瓊脂培養基、液體培養基等)培養的麴菌。此等之中,於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及美白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為優異的點,較佳為使用前述柏蜂草種麴。
就前述麴菌對使用作為前述發酵原料的前述柏蜂草之接種量而言,只要可將前述柏蜂草發酵的量即可,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於前述發酵原料為液體狀態的情形,較佳為1×10 3個/mL~1×10 8個/mL,於前述發酵原料為固體狀態的情形,較佳為1×10 3個/g~1×10 8個/g。
將前述麴菌接種於前述柏蜂草之際,添加水為較佳。就前述水之添加量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相對於前述柏蜂草100質量份,較佳為添加500質量份~5,000質量份,更佳為添加1,000質量份~4,000質量份,特佳為添加1,500質量份~3,000質量份。
就前述發酵(培養)之溫度而言,若為利用前述麴菌可發酵的溫度之範圍內,則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20℃~40℃,更佳為25℃~35℃。前述發酵之溫度低於20℃時,無法使前述柏蜂草充分發酵,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及美白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變得不充分。
就前述發酵(培養)之時間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10小時~40小時,更佳為20小時~30小時。若前述發酵之時間低於10小時,無法使前述柏蜂草充分發酵,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及美白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變得不充分。
就停止前述發酵(培養)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加熱的方法等。 就用以停止前述發酵之加熱溫度而言,若為前述麴菌無法生長的溫度,則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50℃以上,更佳為70℃以上,特佳為100℃~130℃。前述加熱溫度低於50℃時,有時無法停止前述發酵,超過130℃時,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及美白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變得不充分。 就用以停止前述發酵之加熱時間而言,若為可作成前述麴菌無法生長的狀態,則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5分鐘以上,更佳為10分鐘~20分鐘。若前述加熱時間低於5分鐘,有時無法停止前述發酵,超過20分鐘時,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及美白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變得不充分。
又,停止前述發酵後之前述柏蜂草發酵液係較佳為經冷卻者。就冷卻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靜置於常溫、冷藏庫等的方法等。
就進行前述柏蜂草之利用前述麴菌的發酵的次數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為一次,亦可為複數次。
進行複數次前述發酵的情形,前述麴菌可僅進行初次接種,亦可僅進行數次接種,亦可於全部的次數進行接種,但較佳為僅進行初次接種。 進行複數次前述發酵的情形,發酵溫度及發酵時間可各自為不同,亦可為相同。
--柏蜂草種麴-- 前述柏蜂草種麴係將前述柏蜂草使用作為種麴原料,接種麴菌於該種麴原料,使充分量之孢子附生於該柏蜂草者。藉由將其使用於前述發酵中,可更有效率且容易獲得親膚性優異的柏蜂草發酵液的點為有利的。
使用作為前述種麴原料的前述柏蜂草係可使用與於前述-柏蜂草-中記載相同者,關於前述柏蜂草之使用部位、大小、狀態等之態樣亦相同。
就於前述柏蜂草種麴之製作中使用的前述麴菌而言,可使用與於前述-麴菌-記載之相同者。
就前述麴菌對使用作為前述種麴原料的前述柏蜂草之接種量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相對於前述柏蜂草100質量份,較佳為接種5質量份~100質量份之懸浮於滅菌水的麴菌(1×10 3個/mL~1×10 8個/mL),更佳為接種10質量份~50質量份,特佳為接種20質量份~30質量份。前述麴菌相對於前述柏蜂草100質量份之接種量為低於5質量份時,有時無法使充分量之孢子附生於前述柏蜂草,超過100質量份時,有時因水分過多而異常繁殖。
將前述麴菌接種於使用作為前述種麴原料的前述柏蜂草之際,添加水為較佳。就前述水之添加量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相對於前述柏蜂草100質量份,較佳為添加10質量份~250質量份,更佳為添加20質量份~200質量份,特佳為添加30質量份~150質量份。前述水相對於前述柏蜂草100質量份之添加量為低於10質量份時,有時無法使充分量之孢子附生於前述柏蜂草。
就前述培養之溫度而言,若為前述麴菌可生長的溫度之範圍內,則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20℃~40℃,更佳為25℃~35℃。前述培養之溫度低於20℃時,有時無法使充分量之孢子附生於前述柏蜂草。又,超過50℃時,有時前述麴菌無法增殖。
就前述培養之時間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80小時~210小時,更佳為100小時~190小時,特佳為120小時~170小時。若前述培養之時間低於80小時,有時無法使充分量之孢子附生於前述柏蜂草,若超過210小時,有時孢子之發芽率會降低。
前述柏蜂草發酵液可為含有前述麴菌之菌體者,亦可為將前述麴菌之菌體去除者,但較佳為去除前述麴菌之菌體者。
就前述柏蜂草發酵液之狀態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例如,可為前述柏蜂草發酵液本身、前述柏蜂草發酵液之純化物、前述柏蜂草發酵液之濃縮物、前述柏蜂草發酵液之稀釋物等。又,前述柏蜂草發酵液可為將該柏蜂草發酵液之乾燥物再次混合或溶解於水或親水性溶媒等之溶媒者。
就前述柏蜂草發酵液之純化物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前述柏蜂草發酵液中之固體成分(例如,前述柏蜂草之植物體、麴菌之菌體、渣等)被去除之物等。 就前述去除之手段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過濾等。 就前述過濾之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自習知之方法之中,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
就前述柏蜂草發酵液之稀釋物及前述柏蜂草發酵液之濃縮物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柏蜂草發酵液被調製成冀望濃度之物等。 就前述稀釋之手段而言,未特別限制,可自習知之方法之中,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 就前述濃縮之手段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減壓濃縮等。
就前述柏蜂草發酵液之乾燥物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柏蜂草發酵液經乾燥之物等。 就前述乾燥之手段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冷凍乾燥等。
前述柏蜂草發酵液係只要為柏蜂草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即可,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於親膚性佳的點,較佳為接觸角為85°以下的柏蜂草發酵液,更佳為接觸角為79°以下的柏蜂草發酵液。
<<矢車菊發酵液>> 前述矢車菊發酵液為矢車菊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
-矢車菊- 使用作為前述發酵原料的矢車菊( Centaurea cyanusLinne)為屬於菊科( Compositae)矢車菊屬( Centaurea)的一年生草本,自古以來已被利用作為食用及藥用原料。作為別名,有cornflower、Centaurea、centaurea等。原產地雖為歐洲,但已於日本國內中自然生長或被栽培,可容易自此等之地域取得。 就前述矢車菊之取得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由自然界採取,亦可使用市售品。
就使用作為前述發酵原料的前述矢車菊之使用部位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花、蕾、果實、果皮、種子、種皮、莖、葉、枝、枝葉等之地上部;根、根莖等之地下部等。此等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二種以上。此等之中,就前述矢車菊之使用部位而言,地上部為較佳。
就使用作為前述發酵原料的前述矢車菊之大小而言,若為前述麴菌之培養為可能的大小,則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採取的原來大小、切斷的期望的大小、經微粉(粉末)化的大小等。
就使用作為前述發酵原料的前述矢車菊之狀態而言,若為前述麴菌之培養為可能的狀態,則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採取的原來狀態、乾燥的狀態、粉碎的狀態、榨汁的狀態、萃取物之狀態等。此等之中,於前述麴菌容易作用的點,較佳為採取的原來狀態、粉碎的狀態、榨汁的狀態、萃取物之狀態,更佳為採取的原來狀態、粉碎的狀態。
就將前述矢車菊作成乾燥的狀態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於陽光下乾燥的方法、使用通常所使用的乾燥機而進行乾燥的方法等。
就將前述矢車菊作成前述粉碎的狀態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利用混合機、糖碾磨機、粉末碾磨機、噴射磨機、衝撃式粉碎機等而粉碎的方法等。
就將前述矢車菊作成前述榨汁的狀態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壓榨等。
就將前述矢車菊作成前述萃取物之狀態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將於植物之萃取一般使用的方法,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
使用作為前述發酵原料的前述矢車菊係於前述麴菌之接種前經滅菌者為為較佳。就將前述矢車菊滅菌的手段而言,未特別限制,可自習知方法之中適當選擇。
-麴菌- 就使前述矢車菊發酵的前述麴菌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於前述<<艾屬植物發酵液>>中記載者等。此等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二種以上。此等之中,就前述麴菌而言,於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及美白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為優異的點,較佳為米麴菌( Aspergillus oryzae)。 就前述麴菌之取得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由自然界採取,亦可使用市售品。又,作為前述麴菌,可使用將米等作為原料的種麴,亦可為使用後述的矢車菊種麴,亦可為以培養基(瓊脂培養基、液體培養基等)培養的麴菌。此等之中,於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及美白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為優異的點,較佳為使用前述矢車菊種麴。
就前述麴菌對使用作為前述發酵原料的前述矢車菊之接種量而言,只要可將前述矢車菊發酵的量即可,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於前述發酵原料為液體狀態的情形,較佳為1×10 3個/mL~1×10 8個/mL,於前述發酵原料為固體狀態的情形,較佳為1×10 3個/g~1×10 8個/g。
將前述麴菌接種於前述矢車菊之際,添加水為較佳。就前述水之添加量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相對於前述矢車菊100質量份,較佳為添加500質量份~5,000質量份,更佳為添加1,000質量份~4,000質量份,特佳為添加1,500質量份~3,000質量份。
就前述發酵(培養)之溫度而言,若為利用前述麴菌可發酵的溫度之範圍內,則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20℃~40℃,更佳為25℃~35℃。前述發酵之溫度低於20℃時,無法使前述矢車菊充分發酵,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及美白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變得不充分。
就前述發酵(培養)之時間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10小時~40小時,更佳為20小時~30小時。若前述發酵之時間低於10小時,無法使前述矢車菊充分發酵,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及美白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變得不充分。
就停止前述發酵(培養)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加熱的方法等。 就用以停止前述發酵之加熱溫度而言,若為前述麴菌無法生長的溫度,則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50℃以上,更佳為70℃以上,特佳為100℃~130℃。前述加熱溫度低於50℃時,有時無法停止前述發酵,超過130℃時,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及美白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變得不充分。 就用以停止前述發酵之加熱時間而言,若為可作成前述麴菌無法生長的狀態,則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5分鐘以上,更佳為10分鐘~20分鐘。若前述加熱時間低於5分鐘,有時無法停止前述發酵,超過20分鐘時,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及美白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變得不充分。
又,停止前述發酵後之前述矢車菊發酵液較佳為經冷卻者。就冷卻的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靜置於常溫、冷藏庫等的方法等。
就進行前述矢車菊之利用前述麴菌的發酵的次數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為一次,亦可為複數次。
進行複數次前述發酵的情形,前述麴菌可僅進行初次接種,亦可僅進行數次接種,亦可於全部的次數進行接種,但較佳為僅進行初次接種。 進行複數次前述發酵的情形,發酵溫度及發酵時間可各自為不同,亦可為相同。
--矢車菊種麴-- 前述矢車菊種麴係使用前述矢車菊作為種麴原料,將麴菌接種於該種麴原料,而使充分量之孢子附生於該矢車菊。藉由將其使用於前述發酵中,可更有效率且容易獲得親膚性優異的矢車菊發酵液的點為有利的。
使用作為前述種麴原料的前述矢車菊係可使用與於前述-矢車菊-記載者相同者,關於前述矢車菊之使用部位、大小、狀態等之態樣亦相同。
就於前述矢車菊種麴之製作中使用的前述麴菌而言,可使用與於前述-麴菌-記載之相同者。
就前述麴菌對使用作為前述種麴原料的前述矢車菊的接種量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相對於前述矢車菊100質量份,較佳為接種5質量份~100質量份之懸浮於滅菌水的麴菌(1×10 3個/mL~1×10 8個/mL),更佳為接種10質量份~50質量份,特佳為接種20質量份~30質量份。前述麴菌相對於前述矢車菊100質量份的接種量低於5質量份時,有時無法使充分量之孢子附生於前述矢車菊,超過100質量份時,有時因水分過多而異常繁殖。
接種前述麴菌於使用作為前述種麴原料的前述矢車菊之際,添加水為較佳。就前述水之添加量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相對於前述矢車菊100質量份,較佳為添加10質量份~250質量份,更佳為添加20質量份~200質量份,特佳為添加30質量份~150質量份。前述水相對於前述矢車菊100質量份之添加量低於10質量份時,有時無法使充分量之孢子附生於前述矢車菊。
就前述培養之溫度而言,若為前述麴菌可生長的溫度之範圍內,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20℃~40℃,更佳為25℃~35℃。前述培養之溫度低於20℃時,有時無法使充分量之孢子附生於前述矢車菊。又,超過50℃時,有時前述麴菌無法增殖。
就前述培養之時間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較佳為80小時~210小時,更佳為100小時~190小時,特佳為120小時~170小時。若前述培養之時間低於80小時,有時無法使充分量之孢子附生於前述矢車菊,若超過210小時,有時孢子之發芽率會降低。
前述矢車菊發酵液可為含有前述麴菌之菌體者,亦可為將前述麴菌之菌體去除者,但較佳為去除前述麴菌之菌體者。
就前述矢車菊發酵液之狀態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例如,可為前述矢車菊發酵液本身、前述矢車菊發酵液之純化物、前述矢車菊發酵液之濃縮物、前述矢車菊發酵液之稀釋物等。又,前述矢車菊發酵液可為將該矢車菊發酵液之乾燥物再次混合或溶解於水或親水性溶媒等之溶媒者。
就前述矢車菊發酵液之純化物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前述矢車菊發酵液中之固體成分(例如,前述矢車菊之植物體、麴菌之菌體、渣等)經去除之物等。 就前述去除之手段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過濾等。 就前述過濾之方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自習知之方法之中,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
就前述矢車菊發酵液之稀釋物及前述矢車菊發酵液之濃縮物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矢車菊發酵液被調製成冀望濃度之物等。 就前述稀釋之手段而言,未特別限制,可自習知之方法之中,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 就前述濃縮之手段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減壓濃縮等。
就前述矢車菊發酵液之乾燥物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矢車菊發酵液經乾燥之物等。 就前述乾燥之手段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冷凍乾燥等。
前述矢車菊發酵液只要為矢車菊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即可,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於親膚性佳的點,較佳為接觸角為85°以下的矢車菊發酵液,更佳為接觸角為79°以下的矢車菊發酵液。
<<其它成分>> 就前述抗老化劑、抗氧化劑、抗炎症劑、及美白劑中的前述其它成分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賦形劑、防濕劑、防腐劑、強化劑、增黏劑、乳化劑、抗氧化劑、甘味料、酸味料、調味料、著色劑、香料、美白劑、保濕劑、油性成分、紫外線吸收劑、界面活性劑、增黏劑、醇類、粉末成分、色劑、水性成分、水、皮膚營養劑等。此等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二種以上。 就前述其它成分之含量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
-用途- 本發明之抗老化劑、抗氧化劑、抗炎症劑、及美白劑具有優異的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及美白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因而可適和使用於作為例如,醫藥品、類藥品(quasi‐drug)、化妝品、飲食品等,就其摻合量、用法、及劑型而言,可因應其使用目的而適當選擇。
就前述摻合量而言,可依前述發酵液之生理活性等而適當調整。又,前述抗老化劑、前述抗氧化劑、前述抗炎症劑、及前述美白劑可為前述發酵液本身。
就前述用法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經口用、非經口用、外用等之用法。此等之中以外用為較佳。
就前述劑型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錠劑、粉劑、膠囊劑、顆粒劑、萃取劑、及糖漿劑等之經口投予劑;注射劑、點滴劑、及栓劑等之非經口投予劑;化妝水、乳液、乳霜、軟膏、美容液、乳液、面膜、凝膠、脣膏、口紅、粉底、入浴劑、肥皂、沐浴乳、收斂劑、頭皮護理水、髮霜、髮液、髮蠟、洗髮液、潤絲精等之外用劑等。
又,本發明之抗老化劑、抗氧化劑、抗炎症劑、及美白劑亦可使用作為與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或美白作用之作用機構有關的研究之試藥。
本發明之抗老化劑、抗氧化劑、抗炎症劑、及美白劑適合適用於人類,但只要產生各自之作用效果即可,亦可適用於人類以外之動物(例如,小鼠、大鼠、倉鼠、狗、貓、牛、豬、猴等)。
(化妝品) 本發明之化妝品係含有選自由本發明之抗老化劑、抗氧化劑、抗炎症劑、及美白劑所組成的群組的至少一種,因應需要而進一步含有其它成分。
<抗老化劑、抗氧化劑、抗炎症劑、美白劑> 就前述化妝品中的選自由前述抗老化劑、前述抗氧化劑、前述抗炎症劑、及前述美白劑所組成的群組的至少一種之含量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但相對於前述化妝品之全體量,較佳為5體積%以上,更佳為20體積%以上。選自由前述抗老化劑、前述抗氧化劑、前述抗炎症劑、及前述美白劑所組成的群組的至少一種之含量低於5體積%時,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及美白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變得不充分。又,選自前述抗老化劑、前述抗氧化劑、前述抗炎症劑、及前述美白劑所組成的群組的至少一種之含量越多越佳,就其上限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又,前述化妝品可為選自由前述抗老化劑、前述抗氧化劑、前述抗炎症劑、及前述美白劑所組成的群組的至少一種本身。
<其它成分> 前述化妝品,進一步因應需要,於無損本發明之目的及作用效果的範圍內,可添加化妝品之製造上通常使用的各種主劑、助劑、其它成分。 就前述其它成分而言,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收斂劑、殺菌劑、抗菌劑、紫外線吸收劑、細胞賦活劑、油脂類、蠟類、烴類、脂肪酸類、醇類、酯類、界面活性劑、香料等。此等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二種以上。此等之成分與選自前述抗老化劑、前述抗氧化劑、前述抗炎症劑、及前述美白劑所組成的群組的至少一種併用的情形,有可能相乘地作用,帶來通常期待以上之優異的作用效果。 就前述化妝品中的前述其它成分之含量而言,只要無損本發明之效果即可,未特別限制,可因應目的而適當選擇。
<用途> 就前述化妝品之用途而言,未特別限制,可自一般的化妝品之中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化妝水、乳液、乳霜、軟膏、美容液、乳液、面膜、凝膠、脣膏、口紅、粉底、入浴劑、肥皂、沐浴乳等之皮膚化妝品;收斂劑、頭皮護理水、髮霜、髮液、髮蠟、洗髮液、潤絲精等之頭皮頭髪化妝品等。
前述化妝品可為將選自前述抗老化劑、前述抗氧化劑、前述抗炎症劑、及前述美白劑所組成的群組的至少一種,不妨礙其活性的方式,摻合於任意之化妝品,亦可為將選自前述抗老化劑、前述抗氧化劑、前述抗炎症劑、及前述美白劑所組成的群組的至少一種作為主成分的化妝品。又,前述化妝品可為選自前述抗老化劑、前述抗氧化劑、前述抗炎症劑、及前述美白劑所組成的群組的至少一種本身。
本發明之化妝品適合適用於人類,但只要產生各自之作用效果即可,亦可適用於人類以外之動物(例如,小鼠、大鼠、倉鼠、狗、貓、牛、豬、猴等)。
本發明之化妝品含有選自由前述抗老化劑、前述抗氧化劑、前述抗炎症劑、及前述美白劑所組成的群組的至少一種,因而使用於皮膚的情形,於發揮優異的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及美白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的點為有用的。
[實施例] 以下列舉製造例及試驗例而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完全未受限於此等之試驗例。
<製造例1:山地蒿發酵液1之調製> -種麴調製步驟- 以白金耳取麴菌(米麴菌( Aspergillus oryzae),菌株名:AOK1714,秋田今野商店股份有限公司製),懸浮於滅菌水50mL而製作麴菌溶液。使用Thoma血球計算盤(EKDS製)計算出前述麴菌溶液之菌數的結果,為1.0×10 5個/mL。 接著,將切斷成0.5cm~5cm的山地蒿(ALBION股份有限公司製)10g置入三角燒瓶中,加壓滅菌,於其中接種2mL之前述麴菌溶液,於30℃靜置培養168小時。培養結束後,於45℃乾燥24小時,獲得「山地蒿種麴」。
-發酵步驟- 使用粉碎機(糖碾磨機)而將山地蒿(ALBION股份有限公司製)粉碎,使通過2mm之網篩,獲得山地蒿粉碎物。於此山地蒿粉碎物50g中添加1,000mL之水,混合後,接種20mL之於前述種麴調製步驟獲得的山地蒿種麴(菌數:約1.0×10 6個/mL)。接著,於25℃前培養22小時。使用矽藻土將獲得的發酵液過濾,獲得「山地蒿發酵液1」。
<製造例2:山地蒿發酵液2之調製> 除了於前述製造例1中,將山地蒿種麴變更為以米作為原料的種麴( Aspergillus oryzae、白神白麴、秋田今野商店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有時稱為「米種麴」)以外,以與前述製造例1同樣之方法,獲得「山地蒿發酵液2」。
<比較製造例1:山地蒿萃取液之調製> 使用粉碎機(糖碾磨機)而將山地蒿(ALBION股份有限公司製)粉碎,使通過2mm之網篩,獲得山地蒿粉碎物。於此山地蒿粉碎物50g中添加水1,000mL,混合後,於25℃攪拌22小時。接著,使用矽藻土將獲得的攪拌物過濾,而獲得「山地蒿萃取液」。
(試驗例A-1:接觸角之測定) 將製造例1所獲得的山地蒿發酵液1、製造例2所獲得的山地蒿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1所獲得的山地蒿萃取液作為試驗試料,以下列之方法測量接觸角。 具體而言,使用動態接觸角・表面張力測定裝置(FTA1000 Falcon、First Ten Angstroms公司製),將各試驗試料各自滴加3μL至前述裝置之樣品台(鋁製),於溫度22℃、相對濕度20%之條件下,以液滴法進行測定。以θ/2法求得1,000ms之接觸角θ(°)。接觸角之測定係進行3次,求得其平均値。將結果示於下述表1。又,將各試驗試料之接觸角之測定時的液滴之一例示於圖1A~圖1C。
[表1]
  試驗試料 發酵 麴菌 接觸角θ(°)
製造例1 山地蒿發酵液1 山地蒿種麴 77.44
製造例2 山地蒿發酵液2 米種麴 80.02
比較製造例1 山地蒿萃取液 81.57
相對於比較製造例1所獲得的山地蒿萃取液,製造例1所獲得的山地蒿發酵液1及製造例2所獲得的山地蒿發酵液2係皆接觸角為小的,為81°以下,於親膚性優異者。再者,製造例1所獲得的山地蒿發酵液1係接觸角為78°以下,親膚性為更優異者。
(試驗例1-1:基質金屬蛋白酶-1(MMP-1)活性阻礙作用試驗) 將製造例1所獲得的山地蒿發酵液1、製造例2所獲得的山地蒿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1所獲得的山地蒿萃取液作為被驗試料使用,藉由將翁施及海德里希(Wunsch and Heidrich)法進行一部分改變的下述之試驗方法,試驗基質金屬蛋白酶-1(MMP-1)活性阻礙作用。
於附蓋試驗管,將各被驗試料溶解於含有20mmol/L氯化鈣0.1mol/L Tris-HCl緩衝液(pH7.1)中。接著,混合前述被驗試料之溶解液50μL、MMP-1(膠原蛋白酶(COLLAGENASE) 第IV型,來自溶組織芽胞梭菌(Clostridium histolyticum)、Sigma公司製)溶液50μL、及Pz-peptide(Pz-Pro-Leu-Gly-Pro-D-Arg-OH、BACHEM Feinchemikalien AG公司製)溶液400μL,於3℃使反應30分鐘後,添加25mmol/L檸檬酸溶液1mL並停止反應。又,此時之前述被驗試料的終濃度為下述表2所示的濃度。接著,添加乙酸乙酯5mL,並激烈震盪。將此於1,600×g離心分離10分鐘,測定乙酸乙酯層之波長320nm中的吸光度。
又,作為空白組,除了將MMP-1溶液(酵素溶液)變更為0.1mol/L Tris-HCl緩衝液(pH7.1)以外,進行與上述同樣的操作及吸光度的測定。
再者,作為對照組,除了將被驗試料之溶解液變更為不含被驗試料之含有20mmol/L氯化鈣的0.1mol/L Tris-HCl緩衝液(pH7.1)以外,進行與上述同樣的操作及吸光度的測定。
由獲得的吸光度之測定値,基於下述式1算出MMP-1活性抑制率。將結果示於下述表2。 <式1> MMP-1活性抑制率(%)={1-(C-D)/(A-B)}×100 於前述式1中,A~D各自表示以下。 A:於未添加被驗試料並添加酵素的波長320nm中的吸光度 B:於未添加被驗試料並未添加酵素的波長320nm中的吸光度 C:於添加被驗試料並添加酵素的波長320nm中的吸光度 D:於添加被驗試料並未添加酵素的波長320nm中的吸光度
[表2]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MMP-1活性抑制率 (%)
製造例1 山地蒿發酵液1 400 7.0
製造例2 山地蒿發酵液2 400 4.2
比較製造例1 山地蒿萃取液 400 1.5
(試驗例1-2:玻尿酸合成酵素3(HAS3)mRNA表現促進作用試驗) 使用製造例1所獲得的山地蒿發酵液1、製造例2所獲得的山地蒿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1所獲得的山地蒿萃取液作為被驗試料,藉由下述之試驗方法,試驗玻尿酸合成酵素3(HAS3)mRNA表現促進作用。
於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基礎培養基(HuMedia-KB2、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中,溶解各被驗試料,使終濃度成為下述表3所示濃度,而調製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 將正常人類新生兒表皮角化細胞(Normal Human Epidermal Keratinocytes;NHEK、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使用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增殖用培養基(HuMedia-KG2、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於37℃、5%CO 2之條件下培養至細胞會合(confluence)為止後,藉由胰蛋白酶處理而回收細胞。利用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增殖用培養基(HuMedia-KG2)將其調整成1.5×10 5細胞/mL。 接著,將2mL之前述NHEK(1.5×10 5細胞/mL)接種於35mm皿,於37℃、5%CO 2條件下培養一晩。培養結束後,基培養基交換成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基礎培養基(HuMedia-KB2),再培養24小時。培養結束後,將培養基交換成前述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2mL,於37℃、5%CO 2之條件下培養24小時。培養結束後,去除培養液,以RNA萃取用試藥(ISOGEN II(目錄號:311-07361)、Nippon Gene股份有限公司製)萃取總RNA,將各自之RNA量以分光光度計測定,使用純水將總RNA調製成200ng/μL。
又,作為對照組,除了將前述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2mL變更為不含被驗試料的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基礎培養基(HuMedia-KB2) 2mL以外,進行上述同樣之操作及吸光度之測定,以上述同樣之方法將總RNA調製成200ng/μL。
將前述各總RNA作為模板,測定玻尿酸合成酵素3(HAS3)mRNA及為內部標準的甘油醛-3-磷酸去氫酶(GAPDH)mRNA的表現量。mRNA的檢測係藉由使用即時PCR(Real-time PCR)裝置(Thermal Cycler DIce(註冊商標) Real Time System III、Takara Bio股份有限公司製)、及SYBR(註冊商標) PrimeScript(註冊商標) RT-PCR Kit(Perfect Real Time(目錄號:RR063A)、Takara Bio股份有限公司製的2步驟RT-PCR反應而進行。 未添加被驗試料及添加被驗試料之HAS3 mRNA的表現量係以GAPDH mRNA的表現量進行校正。由此校正值,基於下述式2算出HAS3 mRNA表現促進率。將結果示於下述表3。 <式2> HAS3 mRNA表現促進率(%)=A/B×100 於前述式2,A及B各自表示以下。 A:添加被驗試料時之校正値 B:未添加被驗試料時之校正値
[表3]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HAS3 mRNA表現促進率(%)
製造例1 山地蒿發酵液1 5 172.0
製造例2 山地蒿發酵液2 5 127.3
比較製造例1 山地蒿萃取液 5 125.3
(試驗例1-3:DPPH自由基消除作用試驗) 使用製造例1所獲得的山地蒿發酵液1、製造例2所獲得的山地蒿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1所獲得的山地蒿萃取液作為被驗試料,藉由下述之試驗方法,試驗DPPH自由基消除作用。
於乙醇溶液(富士軟片和光純藥股份有限公司製)中,溶解各被驗試料,並調製被驗試料溶液。 於150μmol/L DPPH(二苯基-p-苦味酸基肼基)乙醇溶液3mL中,添加前述被驗試料溶液3mL,立即將容器密栓並振盪,靜置30分鐘後,測定波長520nm之吸光度。又,此時之前述被驗試料的終濃度為下述表4所示的濃度。
又,作為空白組,除了將DPPH乙醇溶液變更成不含DPPH的乙醇溶液以外,進行與上述同樣的操作及吸光度的測定。
再者,作為對照組,除了將被驗試料溶液變更成不含被驗試料的乙醇溶液(富士軟片和光純藥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外,進行與上述同樣的操作及吸光度的測定。
由獲得的吸光度之測定値,基於下述式3算出DPPH自由基消除率。將結果示於下述表4。 <式3> DPPH自由基消除率(%)={A-(B-C)}/A×100 於前述式3,A~C各自表示以下。 A:於未添加被驗試料、添加DPPH之波長520nm中的吸光度 B:於添加被驗試料、添加DPPH之波長520nm中的吸光度 C:於未添加被驗試料、未添加DPPH之波長520nm中的吸光度
[表4]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DPPH自由基消除率 (%)
製造例1 山地蒿發酵液1 12.5 35.0
製造例2 山地蒿發酵液2 12.5 32.1
比較製造例1 山地蒿萃取液 12.5 29.7
(試驗例1-4:玻尿酸酶活性阻礙作用試驗) 使用製造例1所獲得的山地蒿發酵液1、製造例2所獲得的山地蒿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1所獲得的山地蒿萃取液作為被驗試料,藉由下述之試驗方法,試驗玻尿酸酶活性阻礙作用。
將各被驗試料溶解於0.1mol/L乙酸緩衝液(pH 3.5),調製被驗試料溶液。 於前述被驗試料溶液0.2mL中,添加玻尿酸酶溶液(Type IV-S(from bovine testis)、400 NF units/mL、SIGMA公司製)0.1mL,並於37℃反應20分鐘。接著,添加作為活性化劑之2.5mmol/L氯化鈣0.2mL,進一步於37℃反應20分鐘。於其中添加0.8mg/mL玻尿酸鈉溶液(from rooster comb)(富士軟片和光純藥股份有限公司製)0.5mL,並於37℃反應40分鐘。又,此時之前述被驗試料的終濃度為下述表5所示的濃度。接著,添加0.4mol/L氫氧化鈉0.2mL而停止反應,冷卻後,於各反應溶液中添加硼酸溶液0.2mL,煮沸3分鐘。冰冷後,添加6mL之p-DABA試藥(將p-二甲基胺基苯甲醛10g溶解於10N鹽酸12.5mL與乙酸87.5mL之混合液,以乙酸稀釋10倍者),於37℃反應20分鐘。接著,測定波長585nm中的吸光度。
又,作為空白組,除了將玻尿酸酶溶液(酵素溶液)變更為0.1mol/L乙酸緩衝液(pH 3.5)以外,進行與上述同樣的操作及吸光度的測定。
再者,作為對照組,除了將被驗試料溶液變更為不含被驗試料的0.1mol/L乙酸緩衝液(pH3.5)以外,進行與上述同樣的操作及吸光度的測定。
由獲得的吸光度之測定値,基於下述式4算出玻尿酸酶活性抑制率。將結果示於下述表5。 <式4> 玻尿酸酶活性抑制率(%)={1-(C-D)/(A-B)}×100 於前述式4,A~D係各自表示以下。 A:於未添加被驗試料且添加酵素的波長585nm中的吸光度 B:於未添加被驗試料且未添加酵素的波長585nm中的吸光度 C:於添加被驗試料且添加酵素的波長585nm中的吸光度 D:於添加被驗試料且未添加酵素的波長585nm中的吸光度
[表5]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玻尿酸酶 活性抑制率(%) IC 50(µg/mL)
製造例1 山地蒿發酵液1 400 67.7 320.6
製造例2 山地蒿發酵液2 400 66.4 317.2
比較製造例1 山地蒿萃取液 400 49.8 >400
(試驗例1-5:酪胺酸酶活性阻礙作用試驗) 使用製造例1所獲得的山地蒿發酵液1、製造例2所獲得的山地蒿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1所獲得的山地蒿萃取液作為被驗試料,藉由下述之試驗方法,試驗酪胺酸酶活性阻礙作用。
將各被驗試料溶解於25%DMSO溶液,調製被驗試料溶液。 於48孔盤中,添加Mcllvaine緩衝液(pH6.8)0.2mL、0.3mg/mL酪胺酸溶液0.06mL、及前述被驗試料溶液0.18mL,於37℃靜置10分鐘。於其中添加800單位/mL酪胺酸酶溶液(SIGMA公司製)0.02mL,進一步使於37℃反應15分鐘。反應結束後,測定波長475nm中的吸光度。又,此時之前述被驗試料之終濃度為下述表6所示的濃度。
又,作為空白組,除了將酪胺酸酶溶液(酵素溶液)變更為Mcllvaine緩衝液(pH6.8)以外,進行與上述同樣的操作及吸光度的測定。
再者,作為對照組,除了將被驗試料溶液變更為不含被驗試料的25%DMSO溶液以外,進行與上述同樣的操作及吸光度的測定。
由獲得的吸光度之測定値,基於下述式5算出酪胺酸酶活性抑制率。將結果示於下述表6。 <式5> 酪胺酸酶活性抑制率(%)={1-(C-D)/(A-B)}×100 於前述式5,A~D係各自表示以下。 A:於未添加被驗試料且添加酵素的波長475nm中的吸光度 B:於未添加被驗試料且未添加酵素的波長475nm中的吸光度 C:於添加被驗試料且添加酵素的波長475nm中的吸光度 D:於添加被驗試料且未添加酵素的波長475nm中的吸光度
[表6]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酪胺酸酶活性抑制率 (%)
製造例1 山地蒿發酵液1 400 5.7
製造例2 山地蒿發酵液2 400 9.5
比較製造例1 山地蒿萃取液 400 4.2
<製造例3:茵蔯蒿發酵液1之調製> 於前述製造例1之種麴調製步驟,除將山地蒿變更為茵蔯蒿( Artemisia capillarisThunbergii)(ALBION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外,以與前述製造例1之種麴調製步驟相同的方法調製「茵蔯蒿種麴」。 又,於前述製造例1之發酵步驟,除了將山地蒿變更為茵蔯蒿( Artemisia capillarisThunbergii)(ALBION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外,以與前述製造例1之發酵步驟相同之方法獲得「茵蔯蒿發酵液1」。
<製造例4:茵蔯蒿發酵液2之調製> 於前述製造例3,除了將茵蔯蒿種麴變更為米種麴( Aspergillus oryzae、白神白麴、秋田今野商店製股份有限公司)以外,以與前述製造例3相同之方法獲得「茵蔯蒿發酵液2」。
<比較製造例2:茵蔯蒿萃取液之調製> 於前述比較製造例1,除了將山地蒿變更為茵蔯蒿( Artemisia capillarisThunbergii)(ALBION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外,以與前述比較製造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茵蔯蒿萃取液」。
(試驗例A-2:接觸角之測定) 於前述試驗例A-1,除了將試驗試料變更為製造例3所獲得的茵蔯蒿發酵液1、製造例4所獲得的茵蔯蒿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2所獲得的茵蔯蒿萃取液以外,以與前述試驗例A-1相同之方法測定接觸角。將結果示於下述表7。又,將各試驗試料之接觸角之測定時之液滴的一例示於圖2A~圖2C。
[表7]
  試驗試料 發酵 麴菌 接觸角θ(°)
製造例3 茵蔯蒿發酵液1 茵蔯蒿種麴 77.50
製造例4 茵蔯蒿發酵液2 米種麴 79.58
比較製造例2 茵蔯蒿萃取液 87.75
相對於比較製造例2所獲得的茵蔯蒿萃取液,製造例3所獲得的茵蔯蒿發酵液1及製造例4所獲得的茵蔯蒿發酵液2係皆接觸角小,為81°以下,為親膚性優異者。再者,製造例3所獲得的茵蔯蒿發酵液1係接觸角為78°以下,親膚性更優異者。
(試驗例2-1:玻尿酸合成酵素3(HAS3)mRNA表現促進作用試驗) 於試驗例1-2,除了將被驗試料變更為製造例3所獲得的茵蔯蒿發酵液1、製造例4所獲得的茵蔯蒿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2所獲得的茵蔯蒿萃取液,並將被驗試料之終濃度變更為下述表8所示的濃度以外,以與試驗例1-2相同之方法,試驗玻尿酸合成酵素3(HAS3)mRNA表現促進作用。將結果示於下述表8。
[表8]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HAS3 mRNA表現促進率(%)
製造例3 茵蔯蒿發酵液1 20 38.7
製造例4 茵蔯蒿發酵液2 20 46.1
比較製造例2 茵蔯蒿萃取液 20 28.3
(試驗例2-2:I型膠原蛋白產生促進作用試驗) 使用製造例3所獲得的茵蔯蒿發酵液1、製造例4所獲得的茵蔯蒿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2所獲得的茵蔯蒿萃取液作為被驗試料,藉由下述之試驗方法,試驗I型膠原蛋白產生促進作用。
於含有0.25%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biosera公司製)的Dulbecco MEM、日水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製)中,溶解各被驗試料使終濃度成為如下述表9所示的濃度,而調製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 使用含有10%FBS的DMEM,將正常人類纖維母細胞(NB1RGB、購自RIKEN BRC),於37℃、5%CO 2之條件下培養至細胞會合後,藉由胰蛋白酶處理而回收細胞。藉由含有10%FBS的DMEM,將其調整為1.6×10 5細胞/mL。 接著,於96孔微量盤中,以每1孔各100μL接種前述NB1RGB(1.6×10 5細胞/mL),於37℃、5%CO 2之條件下培養一晩。培養結束後,將培養基與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100μL交換,於37℃、5%CO 2之條件下培養3日。培養結束後,藉由ELISA法測定各孔之培養基中之I型膠原蛋白量。
具體而言,將培養上清液90μL轉移至ELISA盤,並於4℃一晩,使吸附於盤後,捨棄溶液,以含有0.05% Tween-20的磷酸生理緩衝液(PBS-T)進行洗淨。之後,以含有1%FBS的磷酸生理緩衝液,進行封阻(blocking)操作。捨棄溶液,以含有0.05% Tween-20的磷酸生理緩衝液(PBS-T),進行洗淨,使抗人類膠原蛋白第I型抗體(兔IgG、Chemi-Con公司製)反應。捨棄溶液,以含有0.05%Tween-20的磷酸生理緩衝液(PBS-T),進行洗淨,使與HRP標識抗兔IgG抗體反應後,進行同樣的洗淨操作,並進行顯色反應。 第I型膠原蛋白量係使用標準品而進行上述ELISA,作成校正線,並算出。
又,作為對照組,除了將被驗試料溶液變更為不含被驗試料的0.25%FBS含有DMEM以外,進行上述同樣之操作及利用ELISA法的測定。
由獲得的測定値,基於下述式6算出第I型膠原蛋白產生促進率。將結果示於下述表9。 <式6> 第I型膠原蛋白產生促進率(%)=A/B×100 於前述式6,A及B各自表示以下。 A:添加被驗試料時之第I型膠原蛋白量 B:未添加被驗試料時之第I型膠原蛋白量
[表9]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I型膠原蛋白產生促進率 (%)
製造例3 茵蔯蒿發酵液1 100 72.9
製造例4 茵蔯蒿發酵液2 100 65.5
比較製造例2 茵蔯蒿萃取液 100 56.9
(試驗例2-3:密連蛋白-1 mRNA表現促進作用試驗) 使用製造例3所獲得的茵蔯蒿發酵液1、製造例4所獲得的茵蔯蒿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2所獲得的茵蔯蒿萃取液作為被驗試料,藉由下述之試驗方法,試驗密連蛋白-1 mRNA表現促進作用。
於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基礎培養基(HuMedia-KB2、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溶解各被驗試料使終濃度成為下述表10所示的濃度,而調至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 使用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增殖用培養基(HuMedia-KG2、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將正常人類新生兒表皮角化細胞(NHEK、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於37℃、5%CO 2之條件下培養至細胞會合為止後,藉由胰蛋白酶處理而回收細胞。藉由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增殖用培養基(HuMedia-KG2)將其調整為1.5×10 5細胞/mL。 接著,於35mm皿中接種2mL之前述NHEK(1.5×10 5細胞/mL),於37℃、5%CO 2條件下培養一晩。培養結束後,將培養基與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基礎培養基(HuMedia-KB2)交換,進一步培養24小時。培養結束後,將培養基與2mL之前述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交換,於37℃、5%CO 2之條件下培養24小時。培養結束後,去除培養液,以RNA萃取用試藥(ISOGEN II(目錄號:311-07361)、Nippon Gene股份有限公司製),萃取總RNA,以分光光度計測定各自之RNA量,使用純水而調製總RNA為200ng/μL。
又,作為對照組,除了將前述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2mL,變更為不含被驗試料的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基礎培養基(HuMedia-KB2) 2mL以外,進行上述同樣之操作及吸光度之測定,以上述同樣之方法將總RNA調製成200ng/μL。
將前述各總RNA作為模板,測定密連蛋白-1 mRNA及為內部標準的GAPDH mRNA的表現量。mRNA的檢測係藉由使用即時PCR裝置(Thermal Cycler DIce(註冊商標) Real Time System III、Takara Bio股份有限公司製)、及SYBR(註冊商標) PrimeScript(註冊商標) RT-PCR Kit(Perfect Real Time(目錄號:RR063A)、Takara Bio股份有限公司製)的2步驟即時PCR反應而進行。 未添加被驗試料及添加被驗試料密連蛋白-1 mRNA的表現量係以GAPDH mRNA的表現量進行校正。由此校正值,基於下述式7算出密連蛋白-1 mRNA表現促進率。將結果示於下述表10。 <式7> 密連蛋白-1 mRNA表現促進率(%)=A/B×100 於前述式7,A及B各自表示以下。 A:添加被驗試料時之校正値 B:未添加被驗試料時之校正値
[表10]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密連蛋白-1 mRNA 表現促進率 (%)
製造例3 茵蔯蒿發酵液1 20 739.6
製造例4 茵蔯蒿發酵液2 20 690.5
比較製造例2 茵蔯蒿萃取液 20 662.8
(試驗例2-4:密連蛋白-4 mRNA表現促進作用試驗) 使用製造例3所獲得的茵蔯蒿發酵液1、製造例4所獲得的茵蔯蒿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2所獲得的茵蔯蒿萃取液作為被驗試料,藉由下述之試驗方法,試驗密連蛋白-4 mRNA表現促進作用。
於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基礎培養基(HuMedia-KB2、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中,溶解各被驗試料使終濃度成為下述表11所示的濃度,調製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 使用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增殖用培養基(HuMedia-KG2、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將正常人類新生兒表皮角化細胞(NHEK、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於5%CO 2之條件下培養至細胞會合為止後,藉由胰蛋白酶處理而回收細胞。藉由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增殖用培養基(HuMedia-KG2)將其調整為1.5×10 5細胞/mL。 接著,於35mm皿中接種2mL之前述NHEK(1.5×10 5細胞/mL),並於37℃、5%CO 2條件下培養一晩。培養結束後,將培養基與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基礎培養基(HuMedia-KB2)交換,進一步培養24小時。培養結束後,將培養基與2mL之前述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交換,於37℃、5%CO 2之條件下培養24小時。培養結束後,去除培養液,以RNA萃取用試藥(ISOGEN II(目錄號:311-07361)、Nippon Gene股份有限公司製)萃取總RNA,以分光光度計測定各自之RNA量,使用純水而調製總RNA為200ng/μL。
又,作為對照組,除了將前述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2mL變更為不含被驗試料的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基礎培養基(HuMedia-KB2) 2mL以外,進行上述同樣之操作及吸光度之測定,以上述同樣之方法將總RNA調製成200ng/μL。
將前述各總RNA作為模板,測定密連蛋白-4 mRNA及為內部標準的GAPDH mRNA的表現量。mRNA的檢測係藉由使用即時PCR裝置(Thermal Cycler DIce(註冊商標) Real Time System III、Takara Bio股份有限公司製)、及SYBR(註冊商標) PrimeScript(註冊商標) RT-PCR Kit(Perfect Real Time(目錄號:RR063A)、Takara Bio股份有限公司製)的2步驟即時PCR反應而進行。 未添加被驗試料及添加被驗試料密連蛋白-4 mRNA的表現量係以GAPDH mRNA的表現量進行校正。由此校正值,基於下述式8算出密連蛋白-4 mRNA表現促進率。將結果示於下述表11。 <式8> 密連蛋白-4 mRNA表現促進率(%)=A/B×100 於前述式8,A及B各自表示以下。 A:添加被驗試料時之校正値 B:未添加被驗試料時之校正値
[表11]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密連蛋白-4 mRNA 表現促進率 (%)
製造例3 茵蔯蒿發酵液1 20 674.0
製造例4 茵蔯蒿發酵液2 20 734.6
比較製造例2 茵蔯蒿萃取液 20 487.6
(試驗例2-5:緊連蛋白mRNA表現促進作用試驗) 使用製造例3所獲得的茵蔯蒿發酵液1、製造例4所獲得的茵蔯蒿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2所獲得的茵蔯蒿萃取液作為被驗試料,藉由下述之試驗方法,試驗緊連蛋白mRNA表現促進作用。
於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基礎培養基(HuMedia-KB2、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中,溶解各被驗試料使終濃度成為下述表12所示的濃度,而調製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 使用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增殖用培養基(HuMedia-KG2、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將正常人類新生兒表皮角化細胞(NHEK、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於37℃、5%CO 2之條件下培養至細胞會合為止後,藉由胰蛋白酶處理而回收細胞。藉由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增殖用培養基(HuMedia-KG2)將其調整為1.5×10 5細胞/mL。 接著,於35mm皿中接種2mL之前述NHEK(1.5×10 5細胞/mL),於37℃、5%CO 2條件下培養一晩。培養結束後,將培養基與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基礎培養基(HuMedia-KB2)交換,進一步培養24小時。培養結束後,去除培養液,以RNA萃取用試藥(ISOGEN II(目錄號:311-07361)、Nippon Gene股份有限公司製)萃取總RNA,以分光光度計測定各自之RNA量,使用純水而調製總RNA為200ng/μL。
又,作為對照組,除了將前述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2mL變更為不含被驗試料的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基礎培養基(HuMedia-KB2) 2mL以外,進行上述同樣之操作及吸光度之測定,以上述同樣之方法將總RNA調製成200ng/μL。
將前述各總RNA作為模板,測定緊連蛋白mRNA及為內部標準的GAPDH mRNA的表現量。mRNA的檢測係藉由使用即時PCR裝置(Thermal Cycler DIce(註冊商標) Real Time System III、Takara Bio股份有限公司製)、及SYBR(註冊商標) PrimeScript(註冊商標) RT-PCR Kit(Perfect Real Time(目錄號:RR063A)、Takara Bio股份有限公司製)的2步驟即時PCR反應而進行。 未添加被驗試料及添加被驗試料緊連蛋白mRNA的表現量係以GAPDH mRNA的表現量進行校正。由此校正值,基於下述式9算出緊連蛋白mRNA表現促進率。將結果示於下述表12。 <式9> 緊連蛋白mRNA表現促進率(%)=A/B×100 於前述式9,A及B各自表示以下。 A:添加被驗試料時之校正値 B:未添加被驗試料時之校正値
[表12]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緊連蛋白mRNA 表現促進率 (%)
製造例3 茵蔯蒿發酵液1 20 707.9
製造例4 茵蔯蒿發酵液2 20 635.7
比較製造例2 茵蔯蒿萃取液 20 621.0
<製造例5:百里香發酵液1之調製> 於前述製造例1之種麴調製步驟,除了將山地蒿變更為百里香( Thymus vulgarisLinne)(ALBION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外,以與前述製造例1之種麴調製步驟相同的方法調製「百里香種麴」。 又,於前述製造例1之發酵步驟,除了將山地蒿變更為百里香( Thymus vulgarisLinne)(ALBION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外,以與前述製造例1之發酵步驟相同之方法,獲得「百里香發酵液1」。
<製造例6:百里香發酵液2之調製> 於前述製造例5,除了將百里香種麴變更為米種麴( Aspergillus oryzae、白神白麴、秋田今野商店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外,以與前述製造例5相同之方法,獲得「百里香發酵液2」。
<比較製造例3:百里香萃取液之調製> 於前述比較製造例1,除了將山地蒿變更為百里香( Thymus vulgarisLinne)(ALBION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外,以與前述比較製造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百里香萃取液」。
(試驗例A-3:接觸角之測定) 於前述試驗例A-1,除了將試驗試料變更為製造例5所獲得的百里香發酵液1、製造例6所獲得的百里香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3所獲得的百里香萃取液以外,以與前述試驗例A-1相同之方法,測定接觸角。將結果示於下述表13。又,將各試驗試料之接觸角測定時之液滴的一例示於圖3A~圖3C。
[表13]
  試驗試料 發酵 麴菌 接觸角θ(°)
製造例5 百里香發酵液1 百里香種麴 78.32
製造例6 百里香發酵液2 米種麴 82.77
比較製造例3 百里香萃取液 88.59
相對於比較製造例3所獲得的百里香萃取液,製造例5所獲得的百里香發酵液1及製造例6所獲得的百里香發酵液2係皆接觸角小,為87°以下,為親膚性優異者。再者,製造例5所獲得的百里香發酵液1係接觸角為81°以下,為親膚性更優異者。
(試驗例3-1:轉麩醯胺酸酶-1(TGM-1)mRNA表現促進作用試驗) 使用製造例5所獲得的百里香發酵液1、製造例6所獲得的百里香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3所獲得的百里香萃取液作為被驗試料,藉由下述之試驗方法,試驗轉麩醯胺酸酶-1(TGM-1)mRNA表現促進作用。
於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基礎培養基(HuMedia-KB2、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中,溶解各被驗試料使終濃度成為下述表14所示的濃度,而調製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 使用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增殖用培養基(HuMedia-KG2、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將正常人類新生兒表皮角化細胞(NHEK、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於37℃、5%CO 2之條件下培養至細胞會合為止後,藉由胰蛋白酶處理而回收細胞。藉由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增殖用培養基(HuMedia-KG2)將其調整為1.5×10 5細胞/mL。 接著,於35mm皿中接種2mL之前述NHEK(1.5×10 5細胞/mL),並於37℃、5%CO 2條件下培養一晩。培養結束後,將培養基與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基礎培養基(HuMedia-KB2)交換,進一步培養24小時。培養結束後,將培養基與2mL之前述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交換,於37℃、5%CO 2之條件下培養24小時。培養結束後,去除培養液,以RNA萃取用試藥(ISOGEN II(目錄號:311-07361)、Nippon Gene股份有限公司製)萃取總RNA,以分光光度計測定各自之RNA量,使用純水而調製總RNA為200ng/μL。
又,作為對照組,除了將前述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2mL變更為不含被驗試料的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基礎培養基(HuMedia-KB2) 2mL以外,進行上述同樣之操作及吸光度之測定,以上述同樣之方法將總RNA調製成200ng/μL。
將前述各總RNA作為模板,測定轉麩醯胺酸酶-1(TGM-1)mRNA及為內部標準的GAPDH mRNA的表現量。mRNA的檢測係藉由使用即時PCR裝置(Thermal Cycler DIce(註冊商標) Real Time System III、Takara Bio股份有限公司製)、及SYBR(註冊商標) PrimeScript(註冊商標) RT-PCR Kit(Perfect Real Time(目錄號:RR063A)、Takara Bio股份有限公司製)的2步驟即時PCR反應而進行。 未添加被驗試料及添加被驗試料之TGM-1 mRNA的表現量係以GAPDH mRNA的表現量進行校正。由此校正值,基於下述式10算出TGM-1 mRNA表現促進率。將結果示於下述表14。 <式10> TGM-1 mRNA表現促進率(%)=A/B×100 於前述式10,A及B各自表示以下。 A:添加被驗試料時之校正値 B:未添加被驗試料時之校正値
[表14]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TMG-1 mRNA 表現促進率(%)
製造例5 百里香發酵液1 20 625.0
製造例6 百里香發酵液2 20 586.4
比較製造例3 百里香萃取液 20 515.7
(試驗例3-2:水孔蛋白3(AQP3)mRNA表現促進作用試驗) 使用製造例5所獲得的百里香發酵液1、製造例6所獲得的百里香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3所獲得的百里香萃取液作為被驗試料,藉由下述之試驗方法,試驗水孔蛋白3(AQP3)mRNA表現促進作用。
於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基礎培養基(HuMedia-KB2、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中,溶解各被驗試料使終濃度成為下述表15所示的濃度,而調製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 使用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增殖用培養基(HuMedia-KG2、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將正常人類新生兒表皮角化細胞(NHEK、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於37℃、5%CO 2之條件下培養至細胞會合為止後,藉由胰蛋白酶處理而回收細胞。藉由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增殖用培養基(HuMedia-KG2)將其調整為1.5×10 5細胞/mL。 接著,於35mm皿中接種2mL之前述NHEK(1.5×10 5細胞/mL),於37℃、5%CO 2條件下培養一晩。培養結束後,將培養基與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基礎培養基(HuMedia-KB2)交換,進一步培養24小時。培養結束後,將培養基與2mL之前述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交換,於37℃、5%CO 2之條件下培養24小時。培養結束後,去除培養液,以RNA萃取用試藥(ISOGEN II(目錄號:311-07361)、Nippon Gene股份有限公司製)萃取總RNA,以分光光度計測定各自之RNA量,使用純水而調製總RNA為200ng/μL。
又,作為對照組,除了將前述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2mL變更為不含被驗試料的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基礎培養基(HuMedia-KB2) 2mL以外,進行上述同樣之操作及吸光度之測定,以上述同樣之方法將總RNA調製成200ng/μL。
將前述各總RNA作為模板,測定水孔蛋白3(AQP3)mRNA及為內部標準的GAPDH mRNA的表現量。mRNA的檢測係藉由使用即時PCR裝置(Thermal Cycler DIce(註冊商標) Real Time System III、Takara Bio股份有限公司製)、及SYBR(註冊商標) PrimeScript(註冊商標) RT-PCR Kit(Perfect Real Time(目錄號:RR063A)、Takara Bio股份有限公司製)的2步驟即時PCR反應而進行。 未添加被驗試料及添加被驗試料之AQP3 mRNA的表現量係以GAPDH mRNA的表現量進行校正。由此校正值,基於下述式11算出AQP3 mRNA表現促進率。將結果示於下述表15。 <式11> AQP3 mRNA表現促進率(%)=A/B×100 於前述式11,A及B各自表示以下。 A:添加被驗試料時之校正値 B:未添加被驗試料時之校正値
[表15]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AQP3 mRNA 表現促進率(%)
製造例5 百里香發酵液1 20 196.4
製造例6 百里香發酵液2 20 160.5
比較製造例3 百里香萃取液 20 145.7
(試驗例3-3:緊連蛋白mRNA表現促進作用試驗) 於試驗例2-5,除了將被驗試料變更為製造例5所獲得的百里香發酵液1、製造例6所獲得的百里香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3所獲得的百里香萃取液,將被驗試料之終濃度變更為下述表16所示的濃度以外,以與試驗例2-5相同之方法,試驗緊連蛋白mRNA表現促進作用。將結果示於下述表16。
[表16]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緊連蛋白mRNA 表現促進率 (%)
製造例5 百里香發酵液1 20 795.2
製造例6 百里香發酵液2 20 1023.7
比較製造例3 百里香萃取液 20 562.9
(試驗例3-4:DPPH自由基消除作用試驗) 於試驗例1-3,除了將被驗試料變更為製造例5所獲得的百里香發酵液1、製造例6所獲得的百里香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3所獲得的百里香萃取液,將被驗試料之終濃度變更為下述表17所示的濃度以外,以與試驗例1-3相同之方法,試驗DPPH自由基消除作用。將結果示於下述表17。
[表17]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DPPH自由基消除率 (%)
製造例5 百里香發酵液1 12.5 41.9
製造例6 百里香發酵液2 12.5 39.9
比較製造例3 百里香萃取液 12.5 36.4
<製造例7:柏蜂草發酵液1之調製> 於前述製造例1之種麴調製步驟,除了將山地蒿變更為柏蜂草( Melissa officinalisLinne)(ALBION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外,以與前述製造例1之種麴調製步驟相同的方法調製「柏蜂草種麴」。 又,於前述製造例1之發酵步驟,除了將山地蒿變更為柏蜂草( Melissa officinalisLinne)(ALBION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外,以與前述製造例1之發酵步驟相同之方法獲得「柏蜂草發酵液1」。
<製造例8:柏蜂草發酵液2之調製> 於前述製造例7,除了將柏蜂草種麴變更為米種麴( Aspergillus oryzae、白神白麴、秋田今野商店製股份有限公司)以外,以與前述製造例7相同之方法獲得「柏蜂草發酵液2」。
<比較製造例4:柏蜂草萃取液之調製> 於前述比較製造例1,除了將山地蒿變更為柏蜂草( Melissa officinalisLinne)(ALBION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外,以與前述比較製造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柏蜂草萃取液」。
(試驗例A-4:接觸角之測定) 於前述試驗例A-1,除了將試驗試料變更為製造例7所獲得的柏蜂草發酵液1、製造例8所獲得的柏蜂草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4所獲得的柏蜂草萃取液以外,以與前述試驗例A-1相同之方法測定接觸角。將結果示於下述表18。又,將各試驗試料之接觸角測定時之液滴的一例示於圖4A~圖4C。
[表18]
  試驗試料 發酵 麴菌 接觸角θ(°)
製造例7 柏蜂草發酵液1 柏蜂草種麴 77.09
製造例8 柏蜂草發酵液2 米種麴 80.16
比較製造例4 柏蜂草萃取液 86.53
相對於比較製造例4所獲得的柏蜂草萃取液,製造例7所獲得的柏蜂草發酵液1及製造例8所獲得的柏蜂草發酵液2係皆接觸角小,為85°以下,為親膚性優異者。再者,製造例7所獲得的柏蜂草發酵液1係接觸角為79°以,為親膚性更優異者。
(試驗例4-1:I型膠原蛋白產生促進作用試驗) 於試驗例2-2,除了將被驗試料變更為製造例7所獲得的柏蜂草發酵液1、製造例8所獲得的柏蜂草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4所獲得的柏蜂草萃取液,將被驗試料之終濃度變更為下述表19所示的濃度以外,以與試驗例2-2相同之方法,試驗I型膠原蛋白產生促進作用。將結果示於下述表19。
[表19]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I型膠原蛋白產生促進率 (%)
製造例7 柏蜂草發酵液1 1.56 94.4
製造例8 柏蜂草發酵液2 1.56 89.2
比較製造例4 柏蜂草萃取液 1.56 77.7
(試驗例4-2:水孔蛋白3(AQP3)mRNA表現促進作用試驗) 於試驗例3-2,除了將被驗試料變更為製造例7所獲得的柏蜂草發酵液1、製造例8所獲得的柏蜂草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4所獲得的柏蜂草萃取液,將被驗試料之終濃度變更為下述表20所示的濃度以外,以與試驗例3-2相同之方法,試驗水孔蛋白3(AQP3)mRNA表現促進作用。將結果示於下述表20。
[表20]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AQP3 mRNA 表現促進率(%)
製造例7 柏蜂草發酵液1 20 105.4
製造例8 柏蜂草發酵液2 20 135.7
比較製造例4 柏蜂草萃取液 20 97.7
(試驗例4-3:DPPH自由基消除作用試驗) 於試驗例1-3,除了將被驗試料變更為製造例7所獲得的柏蜂草發酵液1、製造例8所獲得的柏蜂草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4所獲得的柏蜂草萃取液,將被驗試料之終濃度變更為下述表21所示的濃度以外,以與試驗例1-3相同之方法,試驗DPPH自由基消除作用。將結果示於下述表21。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DPPH自由基消除率 (%)
製造例7 柏蜂草發酵液1 12.5 73.2
製造例8 柏蜂草發酵液2 12.5 72.2
比較製造例4 柏蜂草萃取液 12.5 69.6
(試驗例4-4:玻尿酸酶活性阻礙作用試驗) 於試驗例1-4,除了將被驗試料變更為製造例7所獲得的柏蜂草發酵液1、製造例8所獲得的柏蜂草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4所獲得的柏蜂草萃取液,將被驗試料之終濃度變更為下述表22所示的濃度以外,以與試驗例1-4相同之方法,試驗玻尿酸酶活性阻礙作用。將結果示於下述表22。
[表22]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玻尿酸酶活性抑制率 (%)
製造例7 柏蜂草發酵液1 100 71.9
製造例8 柏蜂草發酵液2 100 67.7
比較製造例4 柏蜂草萃取液 100 63.9
(試驗例4-5:酪胺酸酶活性阻礙作用試驗) 於試驗例1-5,除了將被驗試料變更為製造例7所獲得的柏蜂草發酵液1、製造例8所獲得的柏蜂草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4所獲得的柏蜂草萃取液,將被驗試料之終濃度變更為下述表23所示的濃度以外,以與試驗例1-5相同之方法,試驗酪胺酸酶活性阻礙作用。將結果示於下述表23。
[表23]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酪胺酸酶活性抑制率 (%)
製造例7 柏蜂草發酵液1 100 3.6
製造例8 柏蜂草發酵液2 100 2.6
比較製造例4 柏蜂草萃取液 100 -2
<製造例9:矢車菊發酵液1之調製> 於前述製造例1之種麴調製步驟,除了將山地蒿變更為矢車菊( Centaurea cyanusLinne)(ALBION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外,以與前述製造例1之種麴調製步驟相同的方法,調製「矢車菊種麴」。 又,於前述製造例1之發酵步驟,除了將山地蒿變更為矢車菊( Centaurea cyanusLinne)(ALBION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外,以與前述製造例1之發酵步驟相同之方法,獲得「矢車菊發酵液1」。
<製造例10:矢車菊發酵液2之調製> 於前述製造例9,除了將矢車菊種麴變更為米種麴( Aspergillus oryzae、白神白麴、秋田今野商店製股份有限公司)以外,以與前述製造例9相同之方法,獲得「矢車菊發酵液2」。
<比較製造例5:矢車菊萃取液之調製> 於前述比較製造例1,除了將山地蒿變更為矢車菊( Centaurea cyanusLinne)(ALBION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外,以與前述比較製造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矢車菊萃取液」。
(試驗例A-5:接觸角之測定) 於前述試驗例A-1,除了將試驗試料變更為製造例9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1、製造例10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5所獲得的矢車菊萃取液以外,以與前述試驗例A-1相同之方法測定接觸角。將結果示於下述表24。又,將各試驗試料之接觸角測定時之液滴的一例示於圖5A~圖5C。
[表24]
  試驗試料 發酵 麴菌 接觸角θ(°)
製造例9 矢車菊發酵液1 矢車菊種麴 78.52
製造例10 矢車菊發酵液2 米種麴 80.83
比較製造例5 矢車菊萃取液 86.96
相對於比較製造例5所獲得的矢車菊萃取液,製造例9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1及製造例10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2係皆接觸角小,為85°以下,為親膚性優異者。再者,製造例9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1係接觸角為79°以下,為親膚性更優異者。
(試驗例5-1:第I型膠原蛋白產生促進作用試驗) 於試驗例2-2,除了將被驗試料變更為製造例9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1、製造例10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5所獲得的矢車菊萃取液,將被驗試料之終濃度變更為下述表25所示的濃度以外,以與試驗例2-2相同之方法,試驗第I型膠原蛋白產生促進作用。將結果示於下述表25。
[表25]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I型膠原蛋白產生促進率 (%)
製造例9 矢車菊發酵液1 1.56 98.0
製造例10 矢車菊發酵液2 1.56 96.8
比較製造例5 矢車菊萃取液 1.56 85.3
(試驗例5-2:轉麩醯胺酸酶-1 mRNA表現促進作用試驗) 於試驗例3-1,除了將被驗試料變更為製造例9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1、製造例10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5所獲得的矢車菊萃取液,並將被驗試料之終濃度變更為下述表26所示的濃度以外,以與試驗例3-1相同之方法,試驗轉麩醯胺酸酶-1 mRNA表現促進作用。將結果示於下述表26。
[表26]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TMG-1 mRNA 表現促進率 (%)
製造例9 矢車菊發酵液1 20 178.0
製造例10 矢車菊發酵液2 20 156.3
比較製造例5 矢車菊萃取液 20 140.6
(試驗例5-3:聚絲蛋白mRNA表現促進作用試驗) 使用製造例9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1、製造例10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5所獲得的矢車菊萃取液作為被驗試料,藉由下述之試驗方法,試驗聚絲蛋白mRNA表現促進作用。
於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基礎培養基(HuMedia-KB2、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中,溶解各被驗試料使終濃度成為下述表27所示的濃度,而調製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 使用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增殖用培養基(HuMedia-KG2、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將正常人類新生兒表皮角化細胞(NHEK、倉敷紡績股份有限公司製),於37℃、5%CO 2之條件下培養至細胞會合為止後,藉由胰蛋白酶處理而回收細胞。藉由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增殖用培養基(HuMedia-KG2)將其調整為1.5×10 5細胞/mL。 接著,於35mm皿中接種2mL之前述NHEK(1.5×10 5細胞/mL),於37℃、5%CO 2條件下培養一晩。培養結束後,將培養基與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基礎培養基(HuMedia-KB2)交換,進一步培養24小時。培養結束後,將培養基與2mL之前述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交換,於37℃、5%CO 2之條件下培養24小時。培養結束後,去除培養液,以RNA萃取用試藥(ISOGEN II(目錄號:311-07361)、Nippon Gene股份有限公司製)萃取總RNA,以分光光度計測定各自之RNA量,使用純水而調製總RNA為200ng/μL。
又,作為對照組,除了將前述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2mL變更為不含被驗試料的正常人類表皮角化細胞基礎培養基(HuMedia-KB2) 2mL以外,進行上述同樣之操作及吸光度之測定,以上述同樣之方法將總RNA調製成200ng/μL。
將前述各總RNA作為模板,測定聚絲蛋白mRNA及為內部標準的GAPDH mRNA的表現量。mRNA的檢測係藉由使用即時PCR裝置(Thermal Cycler DIce(註冊商標) Real Time System III、Takara Bio股份有限公司製)、及SYBR(註冊商標) PrimeScript(註冊商標) RT-PCR Kit(Perfect Real Time(目錄號:RR063A)、Takara Bio股份有限公司製)的2步驟即時PCR反應進行。 未添加被驗試料及添加被驗試料之聚絲蛋白mRNA的表現量係以GAPDH mRNA的表現量進行校正。由此校正值,基於下述式12算出聚絲蛋白mRNA表現促進率。將結果示於下述表27。 <式12> 聚絲蛋白mRNA表現促進率(%)=A/B×100 於前述式12,A及B各自表示以下。 A:添加被驗試料時之校正値 B:未添加被驗試料時之校正値
[表27]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聚絲蛋白mRNA 表現促進率 (%)
製造例9 矢車菊發酵液1 20 159.8
製造例10 矢車菊發酵液2 20 136.8
比較製造例5 矢車菊萃取液 20 122.3
(試驗例5-4:水孔蛋白3(AQP3)mRNA表現促進作用試驗) 於試驗例3-2,除了將被驗試料變更為製造例9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1、製造例10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5所獲得的矢車菊萃取液,並將被驗試料之終濃度變更為下述表28所示的濃度以外,以與試驗例3-2相同之方法,試驗水孔蛋白3(AQP3)mRNA表現促進作用。將結果示於下述表28。
[表28]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AQP3 mRNA 表現促進率(%)
製造例9 矢車菊發酵液1 20 119.3
製造例10 矢車菊發酵液2 20 98.3
比較製造例5 矢車菊萃取液 20 78.1
(試驗例5-5:玻尿酸合成酵素3(HAS3)mRNA表現促進作用試驗) 於試驗例1-2,除了將被驗試料變更為製造例9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1、製造例10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5所獲得的矢車菊萃取液,並將被驗試料之終濃度變更為下述表29所示的濃度以外,以與試驗例1-2相同之方法,試驗玻尿酸合成酵素3(HAS3)mRNA表現促進作用。將結果示於下述表29。
[表29]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HAS3 mRNA表現促進率 (%)
製造例9 矢車菊發酵液1 20 145.0
製造例10 矢車菊發酵液2 20 170.0
比較製造例5 矢車菊萃取液 20 112.3
(試驗例5-6:密連蛋白-1 mRNA表現促進作用試驗) 於試驗例2-3,除了將被驗試料變更為製造例9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1、製造例10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5所獲得的矢車菊萃取液,並將被驗試料之終濃度變更為下述表30所示的濃度以外,以與試驗例2-3相同之方法,試驗密連蛋白-1 mRNA表現促進作用。將結果示於下述表30。
[表30]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密連蛋白-1 mRNA 表現促進率 (%)
製造例9 矢車菊發酵液1 5 98.2
20 158.3
製造例10 矢車菊發酵液2 5 101.5
20 184.5
比較製造例5 矢車菊萃取液 5 84.0
20 129.2
(試驗例5-7:密連蛋白-4 mRNA表現促進作用試驗) 於試驗例2-4,除了將被驗試料變更為製造例9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1、製造例10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5所獲得的矢車菊萃取液,並將被驗試料之終濃度變更為下述表31所示的濃度以外,以與試驗例2-4相同之方法,試驗密連蛋白-4 mRNA表現促進作用。將結果示於下述表31。
[表31]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密連蛋白-4 mRNA 表現促進率 (%)
製造例9 矢車菊發酵液1 5 138.8
20 141.2
製造例10 矢車菊發酵液2 5 82.9
20 85.6
比較製造例5 矢車菊萃取液 5 64.0
20 71.8
(試驗例5-8:緊連蛋白mRNA表現促進作用試驗) 於試驗例2-5,除了將被驗試料變更為製造例9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1、製造例10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5所獲得的矢車菊萃取液,並將被驗試料之終濃度變更為下述表32所示的濃度以外,以與試驗例2-5相同的方法,試驗緊連蛋白mRNA表現促進作用。將結果示於下述表32。
[表32]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緊連蛋白mRNA 表現促進率(%)
製造例9 矢車菊發酵液1 5 137.9
製造例10 矢車菊發酵液2 5 113.6
比較製造例5 矢車菊萃取液 5 108.3
(試驗例5-9:DPPH自由基消除作用試驗) 於試驗例1-3,除了將被驗試料變更為製造例9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1、製造例10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5所獲得的矢車菊萃取液,並將被驗試料之終濃度變更為下述表33所示的濃度以外,以與試驗例1-3相同之方法,試驗DPPH自由基消除作用。將結果示於下述表33。
[表33]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DPPH自由基消除率 (%) IC 50(µg/mL)
製造例9 矢車菊發酵液1 200 90.0 107.1
製造例10 矢車菊發酵液2 200 89.4 106.6
比較製造例5 矢車菊萃取液 200 81.3 123.0
(試驗例5-10:對B16黑色素瘤細胞的黑色素產生抑制作用試驗) 使用製造例9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1、製造例10所獲得的矢車菊發酵液2、及比較製造例5所獲得的矢車菊萃取液作為被驗試料,藉由下述之試驗方法,試驗對B16黑色素瘤細胞的黑色素產生抑制作用。
於含有10%FBS(biosera公司製)及1mmol/L茶鹼(theophylline)(富士軟片和光純藥股份有限公司製)的DMEM(日水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製)中,溶解各被驗試料,而調製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 使用含有10%FBS的DMEM,將B16黑色素瘤細胞,於37℃、5%CO 2之條件下培養至細胞會合為止後,藉由胰蛋白酶處理而回收細胞。將其藉由含有10%FBS及1mmol/L茶鹼的DMEM調整為2.4×10 5細胞/mL。 接著,於48孔盤中,每一孔各接種300μL之前述B16黑色素瘤細胞(2.4×10 5細胞/mL),於37℃、5%CO 2之條件下培養6小時。培養結束後,將培養基與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100μL交換,於37℃、5%CO 2之條件下培養3日。培養結束後,各自每一孔添加300μL之前述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於37℃、5%CO 2之條件下培養4日,又,此時之前述被驗試料之終濃度為下述表34所示的濃度。
培養結束後,自各孔去除培養基,添加2mol/L氫氧化鈉溶液200μL而藉由超音波破碎器將細胞破壞,測定波長475nm中的吸光度。 自測定的吸光度値,基於使用合成黑色素(SIGMA公司製)而作成的校正線而算出黑色素量。
又,為了測定細胞生存率,以與上述方法相同之方法,使用前述添加被驗試料培養基而培養B16黑色素瘤細胞後,去除培養基,以400μL之PBS緩衝液洗淨。接著,於各孔中添加200μL之中性紅(neutral red)溶解於含有10%FBS的DMEM溶液,終濃度0.05mg/mL,並培養2.5小時。培養結束後,去除中性紅溶液,添加200μL之乙醇・乙酸溶液(乙醇:乙酸:水=50:1:49(體積比))於各孔,並萃取色素。萃取後,測定波長540nm中的吸光度。
又,作為對照組,除了將被驗試料溶液變更為不含有被驗試料的含有10%FBS及1mmol/L茶鹼的DMEM以外,進行與上述同樣的操作及吸光度的測定。
由獲得的測定値,自基於下述式13算出的細胞生存率所校正的黑色素產生抑制率(%),基於下述式14而算出。將結果示於下述表34。 <式13> 細胞生存率(%)=(D/C)×100 於前述式13,C及D係各自表示以下。 C:於未添加被驗試料之波長540nm中的吸光度 D:於添加被驗試料之波長540nm中的吸光度 <式14> 黑色素產生抑制率(%)={1-(B/D)/(A/C)}×100 於前述式14,A~D係各自表示以下。 A:未添加被驗試料中的黑色素量 B:添加被驗試料中的黑色素量 C:於未添加被驗試料之波長540nm中的吸光度 D:於添加被驗試料之波長540nm中的吸光度
[表34]
  被驗試料 被驗試料的濃度 (μg/mL) 黑色素產生抑制率 (%)
製造例9 矢車菊發酵液1 100 24.3
200 32.7
製造例10 矢車菊發酵液2 100 18.8
200 26.0
比較製造例5 矢車菊抽出液 100 15.7
200 20.5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之抗老化劑、抗氧化劑、抗炎症劑、及美白劑為具有優異的抗老化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及美白作用之至少任一者之作用,且為安全性高的天然物系物,因而不限於化妝品、食品、醫藥品等領域而可廣泛利用。 本發明之化妝品係含有選自由本發明之前述抗老化劑、前述抗氧化劑、前述抗炎症劑、及前述美白劑所組成的群組之至少一種,因而可適合利用於化妝水、乳液、乳霜、軟膏、美容液、乳液、面膜、凝膠、脣膏、口紅、粉底、入浴劑、肥皂、沐浴乳等之皮膚化妝品;收斂劑、頭皮護理水、髮霜、髮液、髮蠟、洗髮液、潤絲精等之頭皮頭髪化妝品等。
圖1A係呈示製造例1之山地蒿( Artemisia montana(Nakai) Pamp.)發酵液1的接觸角的測定時之液滴之一例的照片。 圖1B係呈示製造例2之山地蒿發酵液2的接觸角的測定時之液滴之一例的照片。 圖1C係呈示比較製造例1之山地蒿萃取液的接觸角的測定時之液滴之一例的照片。 圖2A係呈示製造例3之茵蔯蒿(Artemisia capillaris)發酵液1的接觸角的測定時之液滴之一例的照片。 圖2B係呈示製造例4之茵蔯蒿發酵液2的接觸角的測定時之液滴之一例的照片。 圖2C係呈示比較製造例2之茵蔯蒿萃取液的接觸角的測定時之液滴之一例的照片。 圖3A係呈示製造例5之百里香發酵液1的接觸角的測定時之液滴之一例的照片。 圖3B係呈示製造例6之百里香發酵液2的接觸角的測定時之液滴之一例的照片。 圖3C係呈示比較製造例3之百里香萃取液的接觸角的測定時之液滴之一例的照片。 圖4A係呈示製造例7之柏蜂草發酵液1的接觸角的測定時之液滴之一例的照片。 圖4B係呈示製造例8之柏蜂草發酵液2的接觸角的測定時之液滴之一例的照片。 圖4C係呈示比較製造例4之柏蜂草萃取液的接觸角的測定時之液滴之一例的照片。 圖5A係呈示製造例9之矢車菊發酵液1的接觸角的測定時之液滴之一例的照片。 圖5B係呈示製造例10之矢車菊發酵液2的接觸角的測定時之液滴之一例的照片。 圖5C係呈示比較製造例5之矢車菊萃取液的接觸角的測定時之液滴之一例的照片。

Claims (2)

  1. 一種茵蔯蒿( Artemisia capillarisThunbergii)或山地蒿( Artemisia montana(Nakai) Pamp.)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之用途,其特徵在於,用於製備具有玻尿酸酶活性阻礙作用的抗炎症劑。
  2. 一種茵蔯蒿( Artemisia capillarisThunbergii)或山地蒿( Artemisia montana(Nakai) Pamp.)之藉由麴菌而得的發酵液之用途,其特徵在於,用於製備包含具有玻尿酸酶活性阻礙作用的抗炎症劑之化妝品。
TW113106233A 2019-03-29 2020-03-30 抗炎症劑以及化妝品 TWI8579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8953A JP2020164486A (ja) 2019-03-29 2019-03-29 抗老化剤、抗酸化剤、抗炎症剤、及び美白剤、並びに、化粧料
JP2019-068953 2019-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23464A TW202423464A (zh) 2024-06-16
TWI857919B true TWI857919B (zh) 2024-10-01

Family

ID=726690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3106233A TWI857919B (zh) 2019-03-29 2020-03-30 抗炎症劑以及化妝品
TW109110866A TW202102239A (zh) 2019-03-29 2020-03-30 抗老化劑、抗氧化劑、抗炎症劑、及美白劑、以及化妝品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0866A TW202102239A (zh) 2019-03-29 2020-03-30 抗老化劑、抗氧化劑、抗炎症劑、及美白劑、以及化妝品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2) JP2020164486A (zh)
KR (1) KR20210144725A (zh)
CN (1) CN113631227B (zh)
TW (2) TWI857919B (zh)
WO (1) WO20202039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613935B2 (ja) 2021-02-11 2025-01-15 月桂冠株式会社 フィラグリン増量剤
CN113230175B (zh) * 2021-05-28 2023-02-03 潍坊职业学院 一种含有梧桐提取物的化妆品以及梧桐提取物的提取方法
CN118217205B (zh) * 2024-04-01 2025-01-24 广东科誉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头发光泽的洗发香波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5064A (zh) * 2010-06-11 2013-03-20 李东柱 沐浴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20140109221A (ko) * 2013-03-05 2014-09-15 호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산쑥 에센셜 오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피부 재생용 화장료 및 피부 외용제 조성물
KR20160008100A (ko) * 2014-06-30 2016-01-21 명지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인진쑥 추출물 또는 이의 분획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조성물

Family Cites Families (4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04005A (ja) * 1983-11-08 1985-06-08 Kobayashi Kooc:Kk 美白化粧料
JPH06199647A (ja) * 1992-12-28 1994-07-19 Noevir Co Ltd 美白化粧料
JPH0930953A (ja) * 1995-07-21 1997-02-04 Noevir Co Ltd 皮膚外用剤
JP2001213757A (ja) 2000-01-28 2001-08-07 Maruzen Pharmaceut Co Ltd メラニン産生抑制剤および美白用化粧料
JP2001261568A (ja) 2000-03-16 2001-09-26 Kanebo Ltd プロフィラグリン及び/又はフィラグリン蛋白産生促進剤
JP3658548B2 (ja) 2000-10-24 2005-06-08 丸善製薬株式会社 美白化粧料
JP4658348B2 (ja) 2001-02-02 2011-03-23 丸善製薬株式会社 コラーゲン産生促進剤、コラゲナーゼ阻害剤、線維芽細胞増殖作用剤、エラスターゼ阻害剤、エストロゲン様作用剤、並びに皮膚化粧料
JP4813690B2 (ja) 2001-06-05 2011-11-09 丸善製薬株式会社 フィラグリン合成促進剤、角質層保湿機能改善・増強剤および角質層遊離アミノ酸量増加剤
JP2002370962A (ja) 2001-06-13 2002-12-24 Maruzen Pharmaceut Co Ltd 美白用化粧料および皮膚老化防止・改善用化粧料
JP5060690B2 (ja) 2001-07-06 2012-10-31 丸善製薬株式会社 サイクリックampホスホジエステラーゼ阻害剤
JP5058414B2 (ja) 2001-08-06 2012-10-24 丸善製薬株式会社 皮膚化粧料並びに飲食品
JP2003061612A (ja) * 2001-08-29 2003-03-04 Amano:Kk 健康食品用発酵液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95893B2 (ja) 2001-09-13 2012-12-12 丸善製薬株式会社 活性酸素消去剤
JP3709369B2 (ja) 2001-11-13 2005-10-26 丸善製薬株式会社 皮膚化粧料及び美容用飲食品
JP2003146886A (ja) 2001-11-14 2003-05-21 Noevir Co Ltd フィラグリン合成促進剤、及び角質層保湿機能改善剤,角質層柔軟化剤,角質層遊離アミノ酸増加剤
KR100645385B1 (ko) * 2005-10-05 2006-11-23 주식회사 안지오랩 비만 억제용 조성물
JP2003176232A (ja) 2001-12-12 2003-06-24 Maruzen Pharmaceut Co Ltd 皮膚外用剤及び飲食品
JP4202638B2 (ja) 2001-12-12 2008-12-24 丸善製薬株式会社 コラーゲン産生促進剤、エラスターゼ阻害剤、コラゲナーゼ阻害剤及び老化防止用皮膚化粧料
JP2004075645A (ja) * 2002-08-22 2004-03-11 Kanebo Ltd 化粧料
JP4610845B2 (ja) 2002-08-27 2011-01-12 丸善製薬株式会社 美白用化粧料及び美白用飲食品
JP2005029483A (ja) 2003-07-09 2005-02-03 Maruzen Pharmaceut Co Ltd 活性酸素消去剤、並びに化粧料及び飲食物
JP5147805B2 (ja) * 2004-03-15 2013-02-20 共栄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化粧料
JP2006321730A (ja) 2005-05-17 2006-11-30 Maruzen Pharmaceut Co Ltd 抗酸化剤及び抗老化剤、並びに皮膚化粧料及び飲食物
JP4722595B2 (ja) 2005-07-04 2011-07-13 丸善製薬株式会社 抗炎症剤、抗酸化剤及び美白剤、並びに皮膚化粧料
JP2007176835A (ja) 2005-12-27 2007-07-12 Pola Chem Ind Inc 皮膚バリア機能を向上させるための皮膚外用剤とその製造法
JP2007176830A (ja) 2005-12-27 2007-07-12 Pola Chem Ind Inc 皮膚バリア機能を向上させるための皮膚外用剤とその製造法
WO2007143851A1 (en) * 2006-06-16 2007-12-21 Kefiplant Inc. Fermented plant extracts, methods of production and uses
JP5235439B2 (ja) 2008-02-06 2013-07-10 丸善製薬株式会社 HMG−CoA還元酵素産生促進剤
JP2009191039A (ja) 2008-02-15 2009-08-27 Maruzen Pharmaceut Co Ltd ヒアルロン酸合成酵素3mRNA発現促進剤、アクアポリン3mRNA発現促進剤、セリンパルミトイルトランスフェラーゼmRNA発現促進剤及びラミニン5産生促進剤
US20110008273A1 (en) * 2008-03-11 2011-01-13 Shiseido Company, Ltd. Methods of skin whitening and of screening skin-spot-formation inhibiting and/or skin-spot removing factor
KR20090103823A (ko) * 2008-03-28 2009-10-01 마루젠세이야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항노화제, 피부외용제 및 음식품
JP5822423B2 (ja) * 2008-03-28 2015-11-24 丸善製薬株式会社 皮膚線維芽細胞増殖促進剤、トランスグルタミナーゼ−1産生促進剤、エラスターゼ活性阻害剤、mmp−1活性阻害剤、エストロゲン様作用剤、i型コラーゲン産生促進剤、及びuv−bダメージからの回復作用剤
JP5860579B2 (ja) 2008-10-10 2016-02-16 丸善製薬株式会社 フィラグリン産生促進剤、インボルクリン産生促進剤、及びトランスグルタミナーゼ−1産生促進剤
JP2011130689A (ja) 2009-12-24 2011-07-07 Kirin Kyowa Foods Co Ltd 抗酸化能を有する調味液、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当該調味液を含む飲食品
KR100995379B1 (ko) * 2009-12-30 2010-11-19 이동주 입욕제 조성물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11140453A (ja) * 2010-01-06 2011-07-21 Tadatoshi Karatsu 発酵薬草乾燥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発酵薬草粉末
JP2011162457A (ja) * 2010-02-05 2011-08-25 Maruzen Pharmaceut Co Ltd 植物発酵エキ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化粧料
KR20110114801A (ko) * 2010-04-14 2011-10-20 노옥희 메주,누룩을 주원료로 하고 곡류. 한약재, 과실류, 버섯류, 야채류, 수산물류를 부원료로 하여 특정 발효조를 이용한 발효효모의 제조방법
JP2011231030A (ja) * 2010-04-26 2011-11-17 Toyo Shinyaku Co Ltd 美白剤
KR101951782B1 (ko) * 2010-10-25 2019-02-25 (주)아모레퍼시픽 녹차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미백용 화장료 조성물
KR101167295B1 (ko) * 2011-02-22 2012-07-23 주식회사 사임당화장품 한방발효복합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인체 피부 노화 방지용 화장료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30085012A (ko) * 2012-01-18 2013-07-26 주식회사 엘지생활건강 발효물을 포함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433053B2 (ja) * 2014-09-10 2018-12-05 オリザ油化株式会社 皮脂腺細胞における脂質蓄積促進剤
KR101532003B1 (ko) * 2014-10-29 2015-06-26 재단법인 금산국제인삼약초연구소 발효 조성물을 함유하는 피부 항산화 기능성 화장품
CN108968018A (zh) * 2018-06-25 2018-12-11 贵州古香园酿造调味品有限公司 一种甜面酱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70835A (zh) * 2018-12-24 2019-02-22 湖北襄醉酒业有限公司 一种营养型南瓜白兰地酒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5064A (zh) * 2010-06-11 2013-03-20 李东柱 沐浴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20140109221A (ko) * 2013-03-05 2014-09-15 호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산쑥 에센셜 오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피부 재생용 화장료 및 피부 외용제 조성물
KR20160008100A (ko) * 2014-06-30 2016-01-21 명지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인진쑥 추출물 또는 이의 분획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조성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2239A (zh) 2021-01-16
CN113631227B (zh) 2024-05-17
JP2020164486A (ja) 2020-10-08
CN113631227A (zh) 2021-11-09
WO2020203933A1 (ja) 2020-10-08
KR20210144725A (ko) 2021-11-30
TW202423464A (zh) 2024-06-16
JP2023171950A (ja)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59471B1 (ko) 피부 노화 방지용 화장료 조성물
JP2021502953A (ja) ツボクサ不定根抽出物を有効成分として含有する皮膚美白及びシワ改善用化粧料組成物
TWI857919B (zh) 抗炎症劑以及化妝品
KR101825704B1 (ko) 커피 실버스킨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KR20190063549A (ko) 대나무 발효물을 함유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JP6437297B2 (ja) 特定の波長域を有する光を照射して栽培したセージの抽出物を含有する皮膚外用剤や内用剤
KR102721819B1 (ko) 녹차 뿌리 다당체를 함유하는 피부 보습 또는 피부 장벽 강화용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532001B1 (ko) 발효 조성물을 함유하는 피부 주름의 예방 또는 개선을 위한 화장품
KR102632084B1 (ko) 오이풀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항산화, 피부미백 및 피부주름 개선용 화장료 조성물
KR100564107B1 (ko) 피부노화방지 효능을 갖는 혼합 식물 추출물을 함유한화장료 조성물
KR102429214B1 (ko) 천연 복합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탈모 방지 및 발모 촉진용 조성물
JP2005029556A (ja) 皮膚老化防止剤
KR101207560B1 (ko) 빗죽이나무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KR20170137559A (ko) 복합 생약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피부 개선용 조성물
KR20220082974A (ko) 쥐눈이콩 복합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탈모 방지 및 발모 촉진용 조성물
JP2015221791A (ja) 特定の波長域を有する光を照射して栽培したクウシンサイの抽出物を含有する皮膚外用剤や内用剤。
KR102461354B1 (ko) 두피보호 및 모발개선용 헤어케어 화장료,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헤어케어 제품
KR102770354B1 (ko) 개암버섯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피부노화 개선 효과가 있는 피부 주름 개선용 조성물
KR102446610B1 (ko) 스코폴린, 스코폴레틴 및 진세노사이드가 증진된 인체세정용 조성물 및 이의 이용
JP6595195B2 (ja) 特定の波長域を有する光を照射して栽培したチコリの抽出物を含有する皮膚外用剤や内用剤
KR102006872B1 (ko) 한방 열매 발효오일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KR101967919B1 (ko) 누리장나무 추출물의 헥산 분획물 또는 누리장나무 추출물로부터 분리한 화합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피부주름의 예방, 개선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KR20170136923A (ko) 복합 생약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피부 개선용 조성물
KR20170137432A (ko) 복합 생약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피부 개선용 조성물
KR20230139637A (ko) 꾸지뽕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