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4453B - 電磁干擾抑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磁干擾抑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44453B TWI844453B TW112131725A TW112131725A TWI844453B TW I844453 B TWI844453 B TW I844453B TW 112131725 A TW112131725 A TW 112131725A TW 112131725 A TW112131725 A TW 112131725A TW I844453 B TWI844453 B TW I84445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urrent
- conversion circuit
-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output voltage
-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9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案為一種電磁干擾抑制方法,應用於包含第一及第二轉換電路之電源供應器中,第一轉換電路接收輸入電壓,並輸出第一輸出電壓,第二轉換電路接收第一輸出電壓,並輸出負載電流,該方法包含:於第一轉換電路接收的輸入電壓為直流電壓時,執行電磁干擾抑制動作;以及在電磁干擾抑制動作下,判斷負載電流是否大於預設電流及是否小於電流上限,於負載電流大於預設電流且小於電流上限時,控制第一輸出電壓為變動,且控制第一輸出電壓的峰對峰值在不同負載電流下不為零。
Description
本案為一種電源供應器領域,尤指一種電磁干擾抑制方法。
隨著資訊產業的快速發展,電源供應器已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電源供應器所接收的輸入電壓分為交流電和直流電。另外,電源供應器一般可分為兩個級別,即第一轉換電路及第二轉換電路,其中第二轉換電路可例如為諧振式轉換電路。
當第一轉換電路接收交流電能時,第一轉換電路的輸出電壓具有兩倍頻市電壓特性。為諧振式轉換電路的第二轉換電路為了調節第一轉換電路的輸出電壓,諧振式轉換電路的切換頻率在額定功率下約±6kHz的變化,這種頻率變動類似頻率抖動(frequency Jitter)的特性,這樣的特性可以使第二轉換電路產生的電磁干擾的頻率平均分散在±6kHz範圍(<150kHz),以及兩倍頻約±12kHz範圍(>150kHz),故能夠獲得較好的電磁干擾抑制特性。
然而,當第一轉換電路接收直流電能時,第一轉換電路的輸出電壓中不再出現兩倍頻市電壓。對應地第二轉換電路的切換頻率便僅以±0.2kHz的小幅度變化。由於這種頻率變動量很小,因此第二轉換電路所產生的電磁干擾的
頻率會集中於當下的切換頻率的N倍(N=1,2,3....),如此一來,由於沒有頻率抖動的特性,因此當第一轉換電路接收直流電能時,電源供應器的電磁干擾抑制效果極差。
因此,實有必要發展一種電磁干擾抑制方法,以解決先前技術所面臨之問題。
本案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磁干擾抑制方法,以解決傳統電源供應器在接收直流輸入電壓時,電源供應器的電磁干擾抑制效果極差之缺失。
為達上述目的,本案的一較佳實施例為一種電磁干擾抑制方法,應用於至少一電源供應器中,每一電源供應器包含第一轉換電路及第二轉換電路,第一轉換電路接收輸入電壓,並輸出第一輸出電壓及輸出電流,第二轉換電路以頻率調變進行控制,且接收第一輸出電壓及輸出電流,並輸出負載電流及第二輸出電壓,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包含:於至少一電源供應器之第一轉換電路接收的輸入電壓為直流電壓時,至少一電源供應器執行電磁干擾抑制動作;以及在電磁干擾抑制動作下,判斷負載電流是否大於預設電流及是否小於電流上限,且於判斷結果為負載電流小於預設電流或大於電流上限時,控制第一輸出電壓為固定,於負載電流大於預設電流且小於電流上限時,控制第一輸出電壓為變動,且控制第一輸出電壓的峰對峰值在不同負載電流下不為零。
為達上述目的,本案的另一較佳實施例為一種電磁干擾抑制方法,應用於至少一電源供應器中,每一電源供應器包含第一轉換電路及第二轉換電路,第一轉換電路接收輸入電壓,並輸出第一輸出電壓及輸出電流,第二轉換
電路以頻率調變進行控制,且接收第一輸出電壓及輸出電流,並輸出負載電流及第二輸出電壓,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包含:於至少一電源供應器之第一轉換電路接收的輸入電壓為直流電壓時,至少電源供應器執行電磁干擾抑制動作;以及在電磁干擾抑制動作下,判斷負載電流是否大於預設電流及是否小於電流上限,於負載電流大於預設電流且小於電流上限時,控制第一輸出電壓為變動,且控制第一輸出電壓的峰對峰值在不同負載電流下不為零。
1:電源供應器
2:第一轉換電路
3:第二轉換電路
Vin:輸入電壓
Vo1:第一輸出電壓
Io:輸出電流
IL:負載電流
IL_stop:預設電流
IL_max:電流上限
Vo2:第二輸出電壓
4:第一控制器
5:第二控制器
S1~S2:電磁干擾抑制方法的步驟
Vo1_ref:電壓參考值
△Vo1:峰對峰值
△fsw:變化量
第1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的步驟流程圖;第2圖為第1圖所示之電磁干擾抑制方法所應用的電源供應器的結構示意圖;第3圖為第1圖所示之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在控制第一輸出電壓為變動,且第一輸出電壓的峰對峰值在不同負載下為固定時,電源供應器的特性曲線圖;第4圖為第1圖所示之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在控制第一輸出電壓為變動,且第一輸出電壓的峰對峰值隨不同負載電流而線性改變的特性曲線圖;第5圖為第2圖所示之電源供應器的個數在複數個情況下時的連接示意圖;第6圖為讓複數個電源供應器的複數個第一轉換電路所輸出的複數個第一輸出電壓存在相位差時的電壓、電流時序示意圖。
第7圖為未讓複數個電源供應器的複數個第一轉換電路所輸出的複數個第一輸出電壓存在相位差及讓複數個電源供應器的複數個第一轉換電路
所輸出的複數個第一輸出電壓存在相位差時,電源供應器的電壓、電流時序示意圖。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式在本質上系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於限制本案。
請參閱第1圖、第2圖、第3圖及第4圖,其中第1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的步驟流程圖,第2圖為第1圖所示之電磁干擾抑制方法所應用的電源供應器的結構示意圖,第3圖為第1圖所示之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在控制第一輸出電壓為變動,且第一輸出電壓的峰對峰值在不同負載下為固定時,電源供應器的特性曲線圖,第4圖為第1圖所示之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在控制第一輸出電壓為變動,且第一輸出電壓的峰對峰值隨不同負載電流而線性改變的特性曲線圖。本實施例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可應用於如第2圖所示的電源供應器1中,其中電源供應器1包含第一轉換電路2及第二轉換電路3。第一轉換電路2接收輸入電壓Vin,並輸出第一輸出電壓Vo1及輸出電流Io,第二轉換電路3以頻率調變進行控制,且接收第一輸出電壓Vo1及輸出電流Io,並輸出負載電流IL及第二輸出電壓Vo2。由上可知,第一轉換電路2所輸出的第一輸出電壓Vo1及輸出電流Io即為第二轉換電路3所接收的輸入電壓及輸入電流。
請參閱第5圖,其為第2圖所示之電源供應器的個數在複數個情況下時的連接示意圖。本案所提及之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可不只應用於如第2圖所示的單一電源供應器1中,亦可應用於複數個電源供應器1中,其中複數個電源供應
器1的輸入端並聯電連接,即複數個電源供應器1的複數個第一轉換電路2的輸入端並聯連接。另外,複數個電源供應器1的輸出端為並聯電連接,即複數個電源供應器1的複數個第二轉換電路3的輸出端為並聯連接。
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轉換電路2可為但不限於升壓電路或降壓電路,第二轉換電路3可為諧振式轉換電路,例如LLC諧振式轉換電路或LCL諧振式轉換電路等。另外,電源供應器1更包含第一控制器4及第二控制器5,第一控制器4用以控制第一轉換電路2之運作,第二控制器5用以控制第二轉換電路3之運作,且第一控制器4及第二控制器5彼此相通訊。
本實施例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包含步驟如下。步驟S1,於電源供應器1之第一轉換電路2接收的輸入電壓Vin為直流電壓時,至少一電源供應器1執行電磁干擾抑制動作。由於在輸入電壓Vin為交流電壓時,電源供應器1之第二轉換電路3具有良好的電磁干擾抑制效果,因此本案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的電磁干擾抑制動作會於輸入電壓Vin為直流電壓時執行。
步驟S2,在電磁干擾抑制動作下,判斷負載電流IL是否大於預設電流IL_stop及是否小於電流上限IL_max,且於判斷結果為負載電流IL小於預設電流IL_stop或大於電流上限IL_max時,控制第一輸出電壓Vo1為固定,即第一輸出電壓Vo1的峰對峰值△Vo1為零(即第一輸出電壓Vo1等於電壓參考值Vo1_ref),於負載電流IL大於預設電流IL_stop且小於電流上限IL_max時,控制第一輸出電壓Vo1為變動,且控制第一輸出電壓Vo1的峰對峰值在不同負載電流IL下不為零。於一些實施例中,在步驟S2中,於負載電流IL大於預設電流IL_stop且小於電流上限IL_max時,可控制第一輸出電壓Vo1的峰對峰值△Vo1在不同負載電流IL下為固定,或控制第一輸出電壓Vo1的峰對峰值△Vo1隨不同負載電流IL
而線性改變。值得一提,本案所指第一輸出電壓Vo1的峰對峰值△Vo1為零是指理想情況下為零,然實際應用時,因第一轉換電路2為切換式電源轉換電路,故第一輸出電壓Vo1即便控制在固定輸出值時亦會存在微小漣波,此微小漣波在此忽略不考慮。
以下將針對本案之電磁干擾抑制方法的原理及步驟S2進一步說明。當輸入電壓Vin為直流電壓時,本案通過控制第一轉換電路2的第一輸出電壓Vo1為變動來調節第二轉換電路3所接收之輸入電壓。當負載(即負載電流IL)增加時,本案增加控制第一輸出電壓Vo1,而在負載減少時,本案則降低控制第一輸出電壓Vo1。更進一步說明,第一轉換電路2的第一輸出電壓Vo1連接到第二轉換電路3的輸入。由於第二轉換電路3以頻率調變進行控制,且第二轉換電路3所接收的輸入電壓(即第一輸出電壓Vo1)受到變化的影響,為了調整第二輸出電壓Vo2為定值,第二轉換電路3會相應地改變其切換頻率fsw。如果第一輸出電壓Vo1的變動量較大,則切換頻率fsw的變化也較大。相反,如果第一輸出電壓Vo1的變動量較小,則切換頻率fsw的變化也較小。
此外,在任何轉換電路的電磁干擾特性中(包括諧振轉換電路),可以觀察到以下情況,即當負載增加時,轉換電路產生的N階諧波能量也隨之增加。相反地,當負載減少時,轉換電路產生的N階諧波能量則減少。
這種物理特性在電磁干擾規範的限制可知。當負載增加時,產生的諧波能量會越接近最大限制值;反之,當負載減少時,產生的諧波能量則會遠離最大限制值。藉此,本案利用第一轉換電路2輸出的第一輸出電壓Vo1和第二轉換電路3的電磁干擾特性,根據不同的負載狀況,調整第一轉換電路2輸出的第一輸出電壓Vo1。當負載增加時,產生的諧波能量也會隨之增加,為了符合
規範限制,第一轉換電路2輸出的第一輸出電壓Vo1的變動量也會隨之增加。反之,當負載減小時,產生的諧波能量也會減少,因此可以通過第一轉換電路2輸出的第一輸出電壓Vo1使其變動量變小或保持不變。
因此當步驟S2控制第一輸出電壓Vo1為變動,且第一輸出電壓Vo1的峰對峰值△Vo1在不同負載電流IL下為固定時,則如第3圖所示,電源供應器1存在三個操作區間,即第I操作區間至第III操作區間。第I操作區間對應為負載電流IL小於預設電流IL_stop,其中預設電流IL_stop可等於電源供應器1產生的諧波能量在符合法規限制時的負載電流IL的最小值,而在第I操作區間中,第一轉換電路2輸出的第一輸出電壓Vo1被控制為固定。第II操作區間對應為負載電流IL大於預設電流IL_stop但小於電流上限IL_max,在第II操作區間中,第一轉換電路2輸出的第一輸出電壓Vo1被控制為變動,且第一輸出電壓Vo1的峰對峰值△Vo1在不同負載電流IL下為固定。此外,對應於峰對峰值△Vo1在不同負載電流IL下為固定,故第二轉換電路3切換頻率fsw的變化量△fsw在不同負載電流IL下也為固定。第III操作區間對應為負載電流IL大於電流上限IL_max,其中電流上限IL_max可為但不限於電源供應器1的最大額定輸出電流,而在第III操作區間中,第一轉換電路2輸出的第一輸出電壓Vo1被控制為固定。
另外,當步驟S2控制第一輸出電壓Vo1為變動,且第一輸出電壓Vo1的峰對峰值△Vo1隨不同負載電流IL而線性改變時,則如第4圖所示,電源供應器1存在三個操作區間,即第I操作區間至第III操作區間,其中第4圖所示的第I操作區間及第III操作區間的執行條件及電源供應器1的控制方式相似於第3圖所示的第I操作區間及第III操作區間的執行條件及電源供應器1的控制方式,於此不
再贅述。在第4圖中,第II操作區間對應為負載電流IL大於預設電流IL_stop但小於電流上限IL_max,在第II操作區間中,第一轉換電路2輸出的第一輸出電壓Vo1被控制為變動,且第一輸出電壓Vo1的峰對峰值△Vo1隨不同負載電流IL而線性改變。此外,對應於峰對峰值△Vo1隨不同負載電流IL而線性改變,故第二轉換電路3切換頻率fsw的變化量△fsw在不同負載電流IL也線性改變。此外,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輸出電壓Vo1的峰對峰值△Vo1等於負載電流IL與預設電流IL_stop的相減後乘上固定值。
於上述內容可知,本案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在電源供應器1之第一轉換電路2接收的輸入電壓Vin為直流電壓時,讓電源供應器1執行電磁干擾抑制動作,以在負載電流IL大於預設電流IL_stop且小於電流上限IL_max時,控制第一輸出電壓Vo1為變動,且控制第一輸出電壓Vo1的峰對峰值△Vo1在不同負載電流IL下不為零,例如第一輸出電壓Vo1的峰對峰值△Vo1在不同負載電流IL下為固定,或第一輸出電壓Vo1的峰對峰值△Vo1隨不同負載電流IL而線性改變,藉此進行電磁干擾抑制,反之,當負載電流IL小於預設電流IL_stop或大於電流上限IL_max而無電磁干擾抑制需求時,則控制第一輸出電壓Vo1為固定,如此一來,可提升電源供應器1的電磁干擾抑制效果。
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控制器5檢測負載電流IL的大小,並將檢測結果通知第一控制器4,使第一控制器4依據檢測結果中的電壓參考值Vo1_ref(圖第3圖或第4圖所示)控制第一轉換電路2的第一輸出電壓Vo1。
請參閱第6圖,其係為讓兩個電源供應器的兩個第一轉換電路所輸出的兩個第一輸出電壓存在相位差時,電源供應器的電壓、電流時序示意圖。於一些實施例中,當本案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應用如第5圖所示之複數個電源供
應器1中,可透過例如外部控制器(未圖示)或複數個電源供應器1內部控制器之間的互相通訊等讓複數個電源供應器1的複數個第一轉換電路2所輸出的複數個第一輸出電壓Vo1變動量存在相位差,使複數個第一轉換電路2所輸出的複數個輸出電流Io的電流漣波也存在相位差而相互抵消,如此一來,可避免複數個電源供應器1並聯連接時所加成的輸出電流Io漣波過大問題。另外,複數個電源供應器1的複數個第一轉換電路2所輸出的複數個第一輸出電壓Vo1的相位差為360°/N,N為電源供應器1的個數。如第6圖所示,當本案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應用兩個電源供應器1中時,則讓兩個電源供應器1的兩個第一轉換電路2所輸出的兩個第一輸出電壓Vo1(在第6圖中其中之一第一轉換電路2所輸出的第一輸出電壓標示為a,另一第一轉換電路2所輸出的第一輸出電壓標示為b)存在(360°/2)=180°的相位差,使得兩個第一轉換電路2所輸出的兩個輸出電流Io(在第6圖中其中之一第一轉換電路2所輸出的輸出電流Io標示為a1,另一第一轉換電路2所輸出的輸出電流Io標示為b1)也存在180°的相位差,因此兩個輸出電流Io的電流漣波會相互抵消(如第6圖中的Io總和(a1+b1))。
請參閱第7圖,其係為未讓複數個電源供應器的複數個第一轉換電路所輸出的複數個第一輸出電壓存在相位差及讓複數個電源供應器的複數個第一轉換電路所輸出的複數個第一輸出電壓存在相位差時,電源供應器的電壓、電流時序示意圖。在第7圖中,是以兩個並聯連接的電源供應器1為例來示範性說明,其中A1為第一個電源供應器1的第一轉換電路2所輸出的輸出電流Io的波形,A2為第二個電源供應器1的第一轉換電路2所輸出的輸出電流Io的波形,A3為第一個電源供應器1的第一轉換電路2所輸出的第一輸出電壓Vo1的波形,A4為第二個電源供應器1的第一轉換電路2所輸出的第一輸出電壓Vo1的波形,A5為第
一個電源供應器1的第一轉換電路2所輸出的輸出電流Io及第二個電源供應器1的第一轉換電路2所輸出的輸出電流Io兩者總和後的波形,T為未讓複數個電源供應器的複數個第一轉換電路所輸出的複數個第一輸出電壓存在相位差及讓複數個電源供應器的複數個第一轉換電路所輸出的複數個第一輸出電壓存在相位差的判斷點。由第7圖所示可知,當在T點以後,由於已讓兩個電源供應器1的兩個第一轉換電路2所輸出兩個第一輸出電壓Vo1存在180°相位差,故可使兩個第一轉換電路2所輸出的兩個輸出電流Io的電流漣波相互抵消。
當然於其他實施例中,前述電磁干擾抑制方法的步驟S2可改為:在電磁干擾抑制動作下,判斷負載電流IL是否大於預設電流IL_stop及是否小於電流上限IL_max,且於判斷結果為負載電流IL大於預設電流IL_stop且小於電流上限IL_max時,控制第一輸出電壓Vo1為變動,且控制第一輸出電壓Vo1的峰對峰值在不同負載電流IL下不為零,例如控制第一輸出電壓Vo1的峰對峰值△Vo1在不同負載電流IL下為固定,或控制第一輸出電壓Vo1的峰對峰值△Vo1隨不同負載電流IL而線性改變。
綜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種電磁干擾抑制方法,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在電源供應器之第一轉換電路接收的輸入電壓為直流電壓時,讓電源供應器執行電磁干擾抑制動作,以在負載電流大於預設電流且小於電流上限時,控制第一輸出電壓為變動,且控制第一輸出電壓的峰對峰值在不同負載電流下不為零,反之,當負載電流小於預設電流或大於電流上限而無電磁干擾抑制需求時,則控制第一輸出電壓為固定,如此一來,可提升電源供應器的電磁干擾抑制效果。
S1~S2:電磁干擾抑制方法的步驟
Claims (18)
- 一種電磁干擾抑制方法,應用於至少一電源供應器中,每一該電源供應器包含一第一轉換電路及一第二轉換電路,該第一轉換電路接收一輸入電壓,並輸出一第一輸出電壓及一輸出電流,該第二轉換電路以頻率調變進行控制,且接收該第一輸出電壓及該輸出電流,並輸出一負載電流及一第二輸出電壓,該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包含:於該至少一電源供應器之該第一轉換電路接收的該輸入電壓為一直流電壓時,該至少一電源供應器執行一電磁干擾抑制動作;以及在該電磁干擾抑制動作下,判斷該負載電流是否大於一預設電流及是否小於一電流上限,且於判斷結果為該負載電流小於該預設電流或大於該電流上限時,控制該第一輸出電壓為固定,於該負載電流大於該預設電流且小於該電流上限時,控制該第一輸出電壓為變動,且控制該第一輸出電壓的峰對峰值在不同該負載電流下不為零。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其中於該負載電流大於該預設電流且小於該電流上限時,控制該第一輸出電壓的峰對峰值在不同該負載電流下為固定。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其中於該負載電流大於該預設電流且小於該電流上限時,控制該第一輸出電壓的峰對峰值在不同該負載電流下而線性改變。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其中該電源供應器更包含一第一控制器及一第二控制器,該第一控制器用以控制該第一轉換電路之運 作,該第二控制器用以控制該第二轉換電路之運作,且該第一控制器及該第二控制器相通訊。
-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其中該第二控制器檢測該負載電流的大小,並將一檢測結果通知該第一控制器,使該第一控制器依據該檢測結果控制該第一轉換電路的該第一輸出電壓。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其中於控制該第一輸出電壓為變動,且該第一輸出電壓的峰對峰值隨不同該負載下而線性改變時,該第一輸出電壓的峰對峰值等於該負載電流與該預設電流的相減後乘上一固定值。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其中該第一轉換電路為一升壓電路或一降壓電路,該第二轉換電路為一諧振式轉換電路。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其中該至少一電源供應器包含複數個該電源供應器,複數個該電源供應器的輸入端並聯連接,複數個該電源供應器的輸出端並聯連接,且複數個該電源供應器的複數個該第一轉換電路所輸出的複數個該第一輸出電壓存在相位差。
- 如請求項8所述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其中該複數個該電源供應器的複數個該第一轉換電路所輸出的複數個該第一輸出電壓的相位差為360°/N,其中N為該電源供應器的個數。
- 一種電磁干擾抑制方法,應用於至少一電源供應器中,每一該電源供應器包含一第一轉換電路及一第二轉換電路,該第一轉換電路接收一輸入電壓,並輸出一第一輸出電壓及一輸出電流,該第二轉換電路以頻率調變 進行控制,且接收該第一輸出電壓及該輸出電流,並輸出一負載電流及一第二輸出電壓,該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包含:於該至少一電源供應器之該第一轉換電路接收的該輸入電壓為一直流電壓時,該至少一電源供應器執行一電磁干擾抑制動作;以及在該電磁干擾抑制動作下,判斷該負載電流是否大於一預設電流及是否小於一電流上限,於該負載電流大於該預設電流且小於該電流上限時,控制該第一輸出電壓為變動,且控制該第一輸出電壓的峰對峰值在不同該負載電流下不為零。
-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其中於該負載電流大於該預設電流且小於該電流上限時,控制該第一輸出電壓的峰對峰值在不同該負載電流下為固定。
-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其中於該負載電流大於該預設電流且小於該電流上限時,控制該第一輸出電壓的峰對峰值在不同該負載電流下而線性改變。
-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其中該電源供應器更包含一第一控制器及一第二控制器,該第一控制器用以控制該第一轉換電路之運作,該第二控制器用以控制該第二轉換電路之運作,且該第一控制器及該第二控制器相通訊。
-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其中該第二控制器檢測該負載電流的大小,並將一檢測結果通知該第一控制器,使該第一控制器依據該檢測結果控制該第一轉換電路的該第一輸出電壓。
-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其中於控制該第一輸出電壓為變動,且該第一輸出電壓的峰對峰值隨不同該負載下而線性改變時, 該第一輸出電壓的峰對峰值等於該負載電流與該預設電流的相減後乘上一固定值。
-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其中該第一轉換電路為一升壓電路或一降壓電路,該第二轉換電路為一諧振式轉換電路。
-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其中該至少一電源供應器包含複數個該電源供應器,複數個該電源供應器的輸入端並聯連接,複數個該電源供應器的輸出端並聯連接,且複數個該電源供應器的複數個該第一轉換電路所輸出的複數個該第一輸出電壓存在相位差。
- 如請求項17所述的電磁干擾抑制方法,其中該複數個該電源供應器的複數個該第一轉換電路所輸出的複數個該第一輸出電壓的相位差為360°/N,其中N為該電源供應器的個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2131725A TWI844453B (zh) | 2023-08-23 | 2023-08-23 | 電磁干擾抑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2131725A TWI844453B (zh) | 2023-08-23 | 2023-08-23 | 電磁干擾抑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844453B true TWI844453B (zh) | 2024-06-01 |
TW202510481A TW202510481A (zh) | 2025-03-01 |
Family
ID=92541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2131725A TWI844453B (zh) | 2023-08-23 | 2023-08-23 | 電磁干擾抑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844453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25367A (zh) * | 2007-06-14 | 2008-12-17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种部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
CN104377951A (zh) * | 2014-11-12 | 2015-02-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功率因素校正方法和装置、空调以及电器 |
CN105226953A (zh) * | 2015-09-23 | 2016-01-06 |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 抖频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978317A (zh) * | 2015-03-13 | 2016-09-28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开关电源装置的控制电路和开关电源装置 |
CN113162426A (zh) * | 2021-04-21 | 2021-07-23 | 深圳南云微电子有限公司 | 隔离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
US20210313875A1 (en) * | 2020-04-02 | 2021-10-07 | Stmicroelectronics S.R.L. | Method to control a variable frequency switching converter, and corresponding variable frequency converter apparatus |
-
2023
- 2023-08-23 TW TW112131725A patent/TWI844453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25367A (zh) * | 2007-06-14 | 2008-12-17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种部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
CN104377951A (zh) * | 2014-11-12 | 2015-02-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功率因素校正方法和装置、空调以及电器 |
CN105978317A (zh) * | 2015-03-13 | 2016-09-28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开关电源装置的控制电路和开关电源装置 |
CN105226953A (zh) * | 2015-09-23 | 2016-01-06 |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 抖频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US20210313875A1 (en) * | 2020-04-02 | 2021-10-07 | Stmicroelectronics S.R.L. | Method to control a variable frequency switching converter, and corresponding variable frequency converter apparatus |
CN113162426A (zh) * | 2021-04-21 | 2021-07-23 | 深圳南云微电子有限公司 | 隔离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104947B2 (ja) |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 |
CN103513685B (zh) | 具有自动补偿的电流模式电压调节器 | |
JP5273158B2 (ja) | Pfcコンバータ | |
US800426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a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 |
US8456875B2 (en) |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uniform current control method | |
US9158323B2 (en) | Power control circuit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employing the same | |
TWI496409B (zh) | 單相三線式電力控制系統及其電力控制方法 | |
US9287803B2 (en) | Inverter for converting direct current power into alternating current power and direct current bus voltage regul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application using the same | |
US8300437B2 (en) | Multi-output DC-to-DC conversion apparatus with voltage-stabilizing function | |
JP2013021861A (ja) | 電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CN112152441A (zh) | 具有断续导电模式和连续导电模式的功率因数校正器电路 | |
JP6824362B1 (ja) | 電力変換装置 | |
JP2001008452A (ja) | 電源装置 | |
WO2015052743A1 (ja) | 電力変換装置 | |
TWI844453B (zh) | 電磁干擾抑制方法 | |
WO2019150694A1 (ja) |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電力変換方法 | |
TW202510481A (zh) | 電磁干擾抑制方法 | |
EP4224995B1 (en) | Feedback-controlled switched converter for a led load | |
CN119519409A (zh) | 电磁干扰抑制方法 | |
TW201308859A (zh) | 具有過電流保護的電源供應器及其控制電路與過電流保護的方法 | |
TWI867701B (zh) | 諧振轉換器及其操作方法 | |
TWI783340B (zh) | 電壓控制方法 | |
US20250070655A1 (en) | Resonant convert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
US20240178740A1 (en) | Power converter with reduced power consumpt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
TWI422135B (zh) | 電源供應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