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4563B - 輸送設備 - Google Patents
輸送設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84563B TWI684563B TW106117136A TW106117136A TWI684563B TW I684563 B TWI684563 B TW I684563B TW 106117136 A TW106117136 A TW 106117136A TW 106117136 A TW106117136 A TW 106117136A TW I684563 B TWI684563 B TW I68456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 track
- carrier
- item
- patent applica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amework For Endless Conveyors (AREA)
- Chain Conveyers (AREA)
Abstract
一種輸送設備,包括一承載台以及一輸送軌道。承載台包括至少一承載台引導結構。輸送軌道包括一第一軌道、一第二軌道以及一轉向控制單元。第一軌道包括至少一第一傳動部件。第二軌道包括至少一第二傳動部件。轉向控制單元包括一第一引導槽、一第二引導槽以及一轉向部件,該第一引導槽至少部分平行於該第一軌道,該第二引導槽至少部分平行於該第二軌道,該轉向部件於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輸送設備,特別係有關於一種具有轉向功能之輸送設備。
習知之具有轉向功能的輸送線,必須使用頂升轉向單元(lift transfer units)和轉向輸送單元(Transverse conveyors)等設備單元來達成轉向的目的,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線體間的高低差來轉向。然而,習知之轉向設計,所需的步驟繁多,當有轉向需求時,主線傳輸都必須暫停,待轉向動作完成後,主線才能繼續輸送,因此降低了生產效率。
本發明係為了欲解決習知技術之問題而提供之一種輸送設備,包括一承載台以及一輸送軌道。承載台包括至少一承載台引導結構。輸送軌道包括一第一軌道、一第二軌道以及一轉向控制單元。第一軌道包括至少一第一傳動部件。第二軌道包括至少一第二傳動部件。轉向控制單元包括一第一引導槽、一第二引導槽以及一轉向部件,該第一引導槽至少部分平行於該第一軌道,該第二引導槽至少部分平行於該第二軌道,該轉向部件於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在一直行狀態下,該轉向部件處於該第一位置,該承載台引導結構進入
該第一引導槽後,經過該轉向部件上方,該承載台仍得以繼續於該第一軌道上進行輸送,在一分流狀態下,該轉向部件處於該第二位置,該承載台引導結構進入該第一引導槽後,被該轉向部件所引導,並進入該第二引導槽,使該承載台被分流至該第二軌道上進行輸送。該第一傳動部件沿該第一軌道設置,當該承載台於該第一軌道上時,該第一傳動部件移動該承載台,該第二傳動部件沿該第二軌道設置,當該承載台於該第二軌道上時,該第二傳動部件移動該承載台。
在一實施例中,該等承載台引導結構包括複數個承載台引導柱,該等承載台引導柱適於相對該承載台而旋轉。
在一實施例中,該等承載台引導柱設於該承載台之兩側。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軌道垂直於該第二軌道,該轉向部件位於該第一引導槽與該第二引導槽之間,該第一引導槽與該第二引導槽之間的夾角為90度,該承載台進行90度的轉向。
在一實施例中,該輸送設備更包括一支撐單元,該支撐單元設於該第一軌道之中,在該分流狀態下,該支撐單元支撐該承載台。
在一實施例中,該支撐單元包括一支撐滾珠。
在一實施例中,該承載台包括一第一半部以及一第二半部,在該分流狀態下,該支撐單元支撐該承載台之該第一半部,而該第二半部位於該第一半部與該轉向控制單元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軌道平行於該第二軌道。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引導槽包括一第一段部以及一第二段部,該第二引導槽包括一第三段部以及一第四段部,該第一段部平行於該第一軌道,該第四段部平行於該第二軌道,該第二段部平行於該第三段部,該轉向部件位於該第一段部與該第二段部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在該分流狀態下,該轉向部件處於該第二位置,該等承載台引導結構進入該第一段部後,被該轉向部件所引導,並進入該第二段部以及該第三段部,接著該承載台被該第二引導槽引導至該第四段部,而使該承載台被分流至該第二軌道上進行輸送。
在一實施例中,該輸送設備更包括一支撐單元,該支撐單元設於該第一軌道以及該第二軌道之間,在該分流狀態下,該支撐單元支撐該承載台。
在一實施例中,該支撐單元包括一支撐滾珠。
在一實施例中,該轉向控制單元更包括一第一分流導引柱以及一第二分流導引柱,該承載台包括一第一承載台導槽以及一第二承載台導槽,當該承載台於該第二段部以及該第三段部之間移動時,該第一分流導引柱以及該第二分流導引柱分別進入該第一承載台導槽以及該第二承載台導槽,藉此引導該承載台。
在一實施例中,當該承載台於該第二段部以及該第三段部之間移動時,該承載台沿一分流方向滑動,該分流方向與該第一軌道之間的夾角為45度。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二分流導引柱與該第三段部的一入口端位於同一直線上,該直線平行於該第一軌道。
在一實施例中,該轉向控制單元更包括一第三分流導引柱,在該分流方向上,該第二分流導引柱與該第三分流導引柱位於同一直線。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承載台導槽以及該第二承載台導槽的兩端均呈漸開結構。
應用本發明實施例之輸送設備,在承載台轉向時,主要的運輸軌道(如第一軌道及第二軌道)仍可持續運作,因此可提高生產效率。此外,相較於習知技術,由於本發明實施例之輸送設備的構造簡單,因此可提高可靠度。
T1、T2‧‧‧輸送設備
1‧‧‧承載台
101‧‧‧第一半部
102‧‧‧第二半部
11‧‧‧承載台引導結構
121‧‧‧第一承載台導槽
122‧‧‧第二承載台導槽
2‧‧‧輸送軌道
21‧‧‧第一軌道
211‧‧‧第一傳動部件
22‧‧‧第二軌道
221‧‧‧第二傳動部件
3‧‧‧轉向控制單元
31‧‧‧第一引導槽
311‧‧‧第一段部
312‧‧‧第二段部
32‧‧‧第二引導槽
321‧‧‧第三段部
322‧‧‧第四段部
33‧‧‧轉向部件
341‧‧‧第一分流導引柱
342‧‧‧第二分流導引柱
343‧‧‧第三分流導引柱
4‧‧‧支撐單元
W‧‧‧分流方向
θ‧‧‧夾角
第1A、1B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輸送設備,其處於直行狀態下。
第1C、1D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輸送設備,其處於分流狀態下。
第1E以及1F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轉向部件於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的局部放大圖。
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例之承載台的細部結構。
第3A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輸送設備,其處於直行狀態下。
第3B、3C、3D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輸送設備,其處於分流狀態下。
參照第1A圖,其係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輸送設備T1,包括一承載台1以及一輸送軌道2。參照第2圖,其係顯示承載台1的細部結構。承載台1包括至少一承載台引導結構11。再參照第1A、1B、1C以及1D圖,輸送軌道2包括一第一軌道21、一第二軌道22以及一轉向控制單元3。第一軌道21包括至少一第一傳動部件211。第二軌道22包括至少一第二傳動部件221。轉向控制單元3包括一第一引導槽31、一第二引導槽32以及一轉向部件33,該第一引導槽31至少部分平行於該第一軌道21,該第二引導槽32至少部分平行於該第二軌道22,該轉向部件33於一第一位置(第1A、1B圖)以及一第二位置(第1C、1D圖)之間移動。參照第1E以及1F圖,其係顯示轉向部件33於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的局部放大圖。在一直行狀態下,該轉向部件33處於該第一位置(第1B圖),該承載台引導結構11進入該第一引導槽31後,經過該轉向部件33上方,該承載台1仍得以繼續於該第一,軌道21上進行輸送。在一分流狀態下,該轉向部件33處於該第二位置(第1C、1D圖),該承載台引導結構進入該第一引導槽31後,被該轉向部件33所引導,並進入該第二引導槽32,使該承載台1被分流至該第二軌道22上進行輸送。
在此實施例中,該轉向部件33為可升降的引導擋牆。第一傳動部件211以及第二傳動部件221為皮帶。然而,上述揭露並未限制本發明。例如,第一傳動部件211以及第二傳動部件221亦可能為鏈帶或其他設計。
參照第2圖,在一實施例中,該等承載台引導結構
11包括複數個承載台引導柱,該等承載台引導柱適於相對該承載台1而旋轉。在此實施例中,該等承載台引導柱設於該承載台1之兩側。
參照第1A圖,在此實施例中,該第一軌道21垂直於該第二軌道22,該轉向部件33位於該第一引導槽31與該第二引導槽32之間,該第一引導槽31與該第二引導槽32之間的夾角為90度,該承載台1進行90度的轉向。
參照第1A圖,在此實施例中,該輸送設備T1更包括一支撐單元4,該支撐單元4設於該第一軌道21之中,在該分流狀態下,該支撐單元4支撐該承載台1,以降低摩擦力,使該承載台1順利進行轉向。具體而言,在一實施例中,該支撐單元4包括一支撐滾珠。參照第1C、1D圖,在一實施例中,該承載台1包括一第一半部101以及一第二半部102,在該分流狀態下,該支撐單元支撐3該承載台1之該第一半部101,而該第二半部102位於該第一半部101與該轉向控制單元3之間。
在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中,透過轉向控制單元3之設計,並利用第一傳動部件211所提供的分力,使該承載台1進行90度的轉向。
參照第3A圖,其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輸送設備T2,在此實施例中,該第一軌道21平行於該第二軌道22。在此實施例中,該第一引導槽31包括一第一段部311以及一第二段部312,該第二引導槽32包括一第三段部321以及一第四段部322,該第一段部311平行於該第一軌道21,該第四段部322平行於該第二軌道22,該第二段部312平行於該第三段部321,
該轉向部件33位於該第一段部311與該第二段部312之間。
參照第3A圖,在一直行狀態下,該轉向部件33處於該第一位置(第3A圖),該承載台引導結構11進入該第一引導槽31後,經過該轉向部件33上方,該承載台1仍得以繼續於該第一軌道21上進行輸送。
參照第3B、3C以及3D圖,在該分流狀態下,該轉向部件33處於該第二位置,該等承載台引導結構11進入該第一段部後311,被該轉向部件33所引導,並進入該第二段部312以及該第三段部321,接著該承載台1被該第二引導槽32引導至該第四段部322,而使該承載台1被分流至該第二軌道22上進行輸送。
參照第3B、3C以及3D圖,在此實施例中,該輸送設備T2同樣包括一支撐單元4,該支撐單元4設於該第一軌道21以及該第二軌道22之間,在該分流狀態下,該支撐單元4支撐該承載台1,以降低摩擦力,使該承載台1順利進行轉向。在一實施例中,該支撐單元4包括一支撐滾珠。
參照第3B、3C以及3D圖,在一實施例中,該轉向控制單元3更包括一第一分流導引柱341以及一第二分流導引柱342,該承載台1包括一第一承載台導槽121以及一第二承載台導槽122。當該承載台1於該第二段部312以及該第三段部321之間移動時,該第一分流導引柱341以及該第二分流導引柱342分別進入該第一承載台導槽121以及該第二承載台導槽122,藉此引導該承載台1。
參照第3B、3C以及3D圖,在一實施例中,當該承
載台1於該第二段部312以及該第三段部321之間移動時,該承載台1沿一分流方向W滑動,該分流方向W與該第一軌道21之間的夾角θ為45度。
參照第3B圖,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二分流導引柱342與該第三段部321的一入口端位於同一直線L上,該直線L平行於該第一軌道21。在一實施例中,該轉向控制單元3更包括一第三分流導引柱343,在該分流方向W上,該第二分流導引柱342與該第三分流導引柱343位於同一直線上。
參照第2圖,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承載台導槽121以及該第二承載台導槽122的兩端均呈漸開結構。藉此可順利讓該第一分流導引柱341、該第二分流導引柱342以及該第三分流導引柱343進入該第一承載台導槽121以及該第二承載台導槽122之中。
在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中,透過轉向控制單元3之設計,並利用第一傳動部件所提供的分力,使該承載台1進行45度的轉向。一般而言,應用本發明之實施例,承載台可進行45~90度的轉向動作。然,上述揭露並未限制本創作,承載台之轉向動作仍可視需要而適當設計。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輸送設備T1與第二實施例之輸送設備T2可以被整合於同一產線上使用。
應用本發明實施例之輸送設備,在承載台轉向時,主要的運輸軌道(如第一軌道及第二軌道)仍可持續運作,因此可提高生產效率。此外,相較於習知技術,由於本發明實施例之輸送設備的構造簡單,因此可提高可靠度。
雖然本發明已以具體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術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仍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T1‧‧‧輸送設備
1‧‧‧承載台
2‧‧‧輸送軌道
21‧‧‧第一軌道
211‧‧‧第一傳動部件
22‧‧‧第二軌道
221‧‧‧第二傳動部件
3‧‧‧轉向控制單元
31‧‧‧第一引導槽
32‧‧‧第二引導槽
33‧‧‧轉向部件
4‧‧‧支撐單元
Claims (19)
- 一種輸送設備,包括:一承載台,包括至少一承載台引導結構;以及一輸送軌道,包括:一第一軌道,包括至少一第一傳動部件;一第二軌道,包括至少一第二傳動部件;以及一轉向控制單元,包括一第一引導槽、一第二引導槽以及一轉向部件,該第一引導槽至少部分平行於該第一軌道,該第二引導槽至少部分平行於該第二軌道,該轉向部件於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在一直行狀態下,該轉向部件處於該第一位置,該承載台引導結構進入該第一引導槽後,經過該轉向部件上方,該承載台仍得以繼續於該第一軌道上進行輸送,在一分流狀態下,該轉向部件處於該第二位置,該承載台引導結構進入該第一引導槽後,被該轉向部件所引導,並進入該第二引導槽,使該承載台被分流至該第二軌道上進行輸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輸送設備,其中,該等承載台引導結構包括複數個承載台引導柱,該等承載台引導柱適於相對該承載台而旋轉。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輸送設備,其中,該等承載台引導柱設於該承載台之兩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輸送設備,其中,該第一軌道垂直於該第二軌道,該轉向部件位於該第一引導槽與 該第二引導槽之間,該第一引導槽與該第二引導槽之間的夾角為90度,該承載台進行90度的轉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輸送設備,其更包括一支撐單元,該支撐單元設於該第一軌道之中,在該分流狀態下,該支撐單元支撐該承載台。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輸送設備,其中,該支撐單元包括一支撐滾珠。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輸送設備,其中,該承載台包括一第一半部以及一第二半部,在該分流狀態下,該支撐單元支撐該承載台之該第一半部,而該第二半部位於該第一半部與該轉向控制單元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輸送設備,其中,該第一軌道平行於該第二軌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輸送設備,其中,該第一引導槽包括一第一段部以及一第二段部,該第二引導槽包括一第三段部以及一第四段部,該第一段部平行於該第一軌道,該第四段部平行於該第二軌道,該第二段部平行於該第三段部,該轉向部件位於該第一段部與該第二段部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輸送設備,其中,在該分流狀態下,該轉向部件處於該第二位置,該等承載台引導結構進入該第一段部後,被該轉向部件所引導,並進入該第二段部以及該第三段部,接著該承載台被該第二引導槽引導至該第四段部,而使該承載台被分流至該第 二軌道上進行輸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輸送設備,其更包括一支撐單元,該支撐單元設於該第一軌道以及該第二軌道之間,在該分流狀態下,該支撐單元支撐該承載台。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輸送設備,其中,該支撐單元包括一支撐滾珠。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輸送設備,其中,該轉向控制單元更包括一第一分流導引柱以及一第二分流導引柱,該承載台包括一第一承載台導槽以及一第二承載台導槽,當該承載台於該第二段部以及該第三段部之間移動時,該第一分流導引柱以及該第二分流導引柱分別進入該第一承載台導槽以及該第二承載台導槽,藉此引導該承載台。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輸送設備,其中,當該承載台於該第二段部以及該第三段部之間移動時,該承載台沿一分流方向滑動,該分流方向與該第一軌道之間的夾角為45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輸送設備,其中,該第二分流導引柱與該第三段部的一入口端位於同一直線上,該直線平行於該第一軌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輸送設備,其中,該轉向控制單元更包括一第三分流導引柱,在該分流方向上,該第二分流導引柱與該第三分流導引柱位於同一直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輸送設備,其中,該第一 承載台導槽以及該第二承載台導槽的兩端均呈漸開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輸送設備,其中,該第一傳動部件沿該第一軌道設置,當該承載台於該第一軌道上時,該第一傳動部件移動該承載台,該第二傳動部件沿該第二軌道設置,當該承載台於該第二軌道上時,該第二傳動部件移動該承載台。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輸送設備,其中,該第一傳動部件以及該第二傳動部件為皮帶或鏈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117136A TWI684563B (zh) | 2017-05-24 | 2017-05-24 | 輸送設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117136A TWI684563B (zh) | 2017-05-24 | 2017-05-24 | 輸送設備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00529A TW201900529A (zh) | 2019-01-01 |
TWI684563B true TWI684563B (zh) | 2020-02-11 |
Family
ID=65803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17136A TWI684563B (zh) | 2017-05-24 | 2017-05-24 | 輸送設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684563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332948A (ja) * | 1995-06-09 | 1996-12-17 | Daifuku Co Ltd | 搬送装置 |
JPH11296226A (ja) * | 1998-03-09 | 1999-10-29 | Jervis B Webb Internatl Co | 自動案内車両のための案内システム |
JP2001071895A (ja) * | 1999-09-06 | 2001-03-21 | Kawasaki Heavy Ind Ltd | 舵取り装置付の台車を用いた搬送設備 |
JP2002087250A (ja) * | 2000-09-14 | 2002-03-27 | Daifuku Co Ltd | 搬送設備 |
JP2006241684A (ja) * | 2005-02-28 | 2006-09-14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軌道系交通システムの分岐装置 |
CN102060193A (zh) * | 2003-10-17 | 2011-05-18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基板输送装置 |
-
2017
- 2017-05-24 TW TW106117136A patent/TWI684563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332948A (ja) * | 1995-06-09 | 1996-12-17 | Daifuku Co Ltd | 搬送装置 |
JPH11296226A (ja) * | 1998-03-09 | 1999-10-29 | Jervis B Webb Internatl Co | 自動案内車両のための案内システム |
JP2001071895A (ja) * | 1999-09-06 | 2001-03-21 | Kawasaki Heavy Ind Ltd | 舵取り装置付の台車を用いた搬送設備 |
JP2002087250A (ja) * | 2000-09-14 | 2002-03-27 | Daifuku Co Ltd | 搬送設備 |
CN102060193A (zh) * | 2003-10-17 | 2011-05-18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基板输送装置 |
JP2006241684A (ja) * | 2005-02-28 | 2006-09-14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軌道系交通システムの分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00529A (zh) | 2019-0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946101B (zh) | 输送设备 | |
WO2022034191A8 (en) | Track assembly for a storage system | |
US6494304B1 (en) | Production operation with power and free pallet conveyor | |
ATE384677T1 (de) | Übergabestation zum transportieren von skidrahmen von einem skidförderer zu einem anderen skidförderer einer skidförderline | |
CN109937184B (zh) | 空中输送系统和其中使用的中转输送装置以及输送方法 | |
JP2010159161A (ja) | 組付コンベア装置 | |
KR101407418B1 (ko) | 반송 시스템 | |
JP4891221B2 (ja) | 動く歩道、動くスロープ、またはエスカレータ | |
TWI684563B (zh) | 輸送設備 | |
GB2405627A (en) | Friction-drive carriage type conveyor | |
US9010525B2 (en) | Slat conveyor apparatus | |
KR101407417B1 (ko) | 반송 시스템 | |
US6588579B2 (en) | Conveyor system accessories | |
RU2476369C2 (ru) | Механизм движущегося ограждения для пассажирских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очных устройств с цепным приводом | |
AT505345A1 (de) | Transportanlage für mittlere distanzen | |
US2150320A (en) | Guiding means for conveyer chains | |
CN103287833B (zh) | 一种直角换向工位可调式生产线 | |
TW201006743A (en) | Transfer apparatus and automated storage | |
US10427889B2 (en) | Transmission equipment | |
CN203959273U (zh) | 随机式翻转装置 | |
DE59900112D1 (de) | Transportrolle für Förderbahnen in Anlagen zum Transport von Objekten | |
WO2020225178A1 (en) | Conveying system of an escalator | |
CN202358615U (zh) | 一种生产线传输系统 | |
DE4330183B4 (de) | Fördereinrichtung zum Transport von Plattformen | |
CN208361205U (zh) | 一种喷涂吊装运输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