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2309B - Image displ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Image display devic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52309B TWI652309B TW103110421A TW103110421A TWI652309B TW I652309 B TWI652309 B TW I652309B TW 103110421 A TW103110421 A TW 103110421A TW 103110421 A TW103110421 A TW 103110421A TW I652309 B TWI652309 B TW I65230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ass
- urethane resin
- group
- resin composition
- primer lay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含有將多元醇(a1)以及聚異氰酸酯(a2)反應所獲得的胺基甲酸酯樹脂(A),該多元醇(a1)係含有以通式(1)表示之多元醇(a1-1)、與選自包含芳香族聚酯多元醇(a1-2)及將環氧烷基加成於雙酚之聚醚多元醇(a1-3)之群組中1種以上之多元醇。該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係因造膜性良好且具有對於各種基材及上塗層等良好的密著性,故能夠利用作為各種基材用底漆。再者,使用該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所形成的塗膜因具有能夠使用於光學用途之範圍的高折射率,故亦能夠使用於光學薄膜等。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能夠使用於製造液晶電視和觸控面板等之影像顯示裝置等之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及底漆。
作為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迄今已知有溶劑系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水系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及無溶劑系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正被使用於薄膜和片材等的成形材料、接著劑、塗布劑等的各種用途。
又,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近年來正被研究適用於光學用途取向之薄膜或片材。作為前述光學用途,具體上能夠舉出液晶顯示器和觸控面板等的用途。前述液晶顯示器等的顯示裝置通常積層具備個別功能之光學薄膜所構成。作為此種光學薄膜,能夠使用抗反射膜、相位差膜、稜鏡透鏡片等。
作為能夠使用於製造該等光學薄膜等之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已知有例如以特定比例含有芳香族二羧酸及脂肪族二羧酸的酸成分和二醇成分反應所獲得的聚酯多元醇;以及使聚異氰酸酯反應所獲得,含有0.5~6重量%側鏈(pendant)羧基,並藉由氨等將該羧基中和的水性聚酯聚胺基甲酸酯樹脂(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但是前述水性聚酯聚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
無法形成能夠使用於光學用途之水準、具有大約1.55~1.65之高折射率性的薄膜等,有起因於和成為前述光學薄膜之載體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的折射率差異而產生干涉條紋的情形。又,由於前述水性聚酯聚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在造膜性方面稍嫌不佳的情形,而無法形成平滑的薄膜。
順帶一提前述光學用途係藉由積層複數種具
備各種功能之層於基材表面而獲得具備所期望之光學特性的光學薄膜。作為前述基材,隨著製品的多樣化而正在研究各種材質的基材,已知有例如通常為難附著性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等。
但是由於通常的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對於前述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有不具備能夠使用於光學用途之水準的密著性之情形,當長期間使用最終製品時,會導致從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的剝離等。
又當進一步藉由將和前述烯烴基材性質不同的上塗層等進行積層來製造光學元件時,由於要求能夠形成對於前述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及上塗層二者具備良好的密著性之層,習知的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則不易兼具該等性質。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昭61-36314號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具有能夠使用於光學用途之水準的高折射率、造膜性良好且與各種基材及上塗層等之密著性良好的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者等發現能夠藉由使用組合以通式(1)表示之多元醇(a1-1)、與選自包含芳香族聚酯多元醇(a1-2)及將環氧烷基加成於雙酚之聚醚多元醇(a1-3)之群組中1種以上作為使用於胺基甲酸酯樹脂之製造的多元醇而解決前述課題。
亦即,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含有將多元醇(a1)以及聚異氰酸酯(a2)反應所獲得的胺基甲酸酯樹脂(A),該多元醇(a1)含有以通式(1)表示之多元醇(a1-1)、與選自包含芳香族聚酯多元醇(a1-2)及將環氧烷基加成於雙酚之聚醚多元醇(a1-3)之群組中1種以上之多元醇;
[前述通式(1)中的R1個別獨立地表示具有脂肪族結構或芳香族結構之基,R2個別獨立地表示伸烷基]。
本發明之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能夠使用於具有媲美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之高折射率的薄膜製造,而且由於造膜性及密著性良好,能夠較佳地使用於例如使用於液晶顯示器和觸控面板等的影像顯示裝置、偏光板等之製造的光學薄膜和透鏡的製造。
本發明之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含有將含有以通式(1)表示之多元醇(a1-1)、與選自包含芳香族聚酯多元醇(a1-2)及將環氧烷基加成於雙酚之聚醚多元醇(a1-3)之群組中1種以上之多元醇的多元醇(a1)以及聚異氰酸酯(a2)反應所獲得的胺基甲酸酯樹脂(A)。
[前述通式(1)中的R1個別獨立地表示具有脂肪族結構或芳香族結構的官能基,R2個別獨立地表示伸烷基]。
作為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A),係使用將含有以通式(1)表示之多元醇(a1-1)、與選自包含芳香族聚酯多元醇(a1-2)及將環氧烷基加成於雙酚之聚醚多元醇
(a1-3)之群組中1種以上之多元醇的多元醇(a1)以及聚異氰酸酯(a2)反應所獲得之物。
作為使用於製造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A)之多元醇(a1-1),能夠舉出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多元醇。
[前述通式(1)中的R1個別獨立地表示具有脂肪族結構或芳香族結構之基,R2個別獨立地表示伸烷基]。
作為前述通式(1)中的R1,能夠舉例以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為首、具有環戊烯基、環己基等之脂肪族結構、具有芳基等的芳香族結構。又作為R2,能夠舉例碳原子數1個~5個的伸烷基,具體上能夠舉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等的伸烷基。
作為前述多元醇(a1-1),具體上能夠舉出雙苯氧基乙醇茀(通式(1)中的R1為芳基,R2為伸乙基)等。
前述多元醇(a1-1)係為了能夠獲得具備能夠使用於光學用途水準之高折射率的薄膜等,以相對於前述多元醇(a1)全體5質量%~85質量%的使用範圍為佳,較佳為10質量%~65質量%的範圍。
又,作為使用於製造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A)的芳香族聚酯多元醇(a1-2),能夠使用將聚羧酸和多元醇反應所獲得的聚酯多元醇。
作為前述聚羧酸,能夠使用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該等之酸酐等的芳香族聚羧酸。
作為前述多元醇,能夠使用例如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二乙二醇、新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等。
作為前述芳香族聚酯多元醇(a1-2),為了賦予本發明之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對於基材、特別是對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的良好密著性,以使用具有800~5,000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者為佳,較佳為使用具有1,000~3,000範圍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者。
前述芳香族聚酯多元醇(a1-2)相對於前述多元醇(a1)的總量,以5質量%~80質量%的範圍使用為佳,較佳為以10質量%~65質量%的範圍使用。
又,作為使用於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A)之製造的聚醚多元醇(a1-3),係使用將環氧烷基加成於雙酚之物。
前述聚醚多元醇(a1-3)係將環氧烷基加成於雙酚所具有之羥基的聚醚多元醇,能夠藉由以前述雙酚為起始劑並以熟知慣用的方法加成環氧烷基來製造。
作為前述雙酚,能夠使用例如雙酚A、雙酚F、雙酚S、雙酚AD、氟化雙酚A、氯化雙酚A、溴化雙酚A、4,4-雙(羥苯基)硫化物、雙(4-羥苯基)甲烷、雙(4-羥苯基)醚、雙(4-羥苯基)胺、三環[5,2,1,02.6]癸烷二酚等。其中特別是使用雙酚A,因賦予對於基材、特別是對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的良好密著性,而且獲
得能夠形成高折射率之塗膜的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而佳。
作為加成於前述雙酚所具有之羥基的環氧烷基,能夠使用例如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等,以使用選自包含環氧乙烷及環氧丙烷之群組中1種以上為佳。
前述環氧烷基係相對於1分子前述雙酚,以加成2莫耳~20莫耳為佳,因加成2莫耳~10莫耳能夠形成具有良好之造膜性而且具備對於基材、特別是對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之良好密著性的薄膜等而佳。
前述聚醚多元醇(a1-3)相對於前述多元醇(a1)全體,以5質量%~80質量%的範圍使用為佳,較佳為以10質量%~65質量%的範圍使用。
本發明係能夠使用前述芳香族聚酯多元醇(a1-2)及前述聚醚多元醇(a1-3)之任一者或組合二者作為前述多元醇(a1)。
作為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A),係使用在前述多元醇(a1-1)、前述芳香族聚酯多元醇(a1-2)及前述聚醚多元醇(a1-3)之總計為[多元醇(a1-1)/前述芳香族聚酯多元醇(a1-2)及前述聚醚多元醇(a1-3)之總計](質量比)=10/90~90/10的範圍使用所獲得的胺基甲酸酯樹脂,因獲得能夠形成具備能夠使用於光學用途水準之高折射率的薄膜等、造膜性良好的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而佳,較佳為使用在20/80~85/15範圍使用所獲得的胺基甲酸酯樹脂,更佳為使用在40/60~70/30範圍使用所獲得的胺基甲酸酯樹脂。
作為前述多元醇(a1),除了前述多元醇(a1-1)、前述芳香族聚酯多元醇(a1-2)及前述聚醚多元醇(a1-3)之外,根據需要能夠組合使用其它多元醇。
作為前述其它多元醇,例如若當使用水性媒介(B)作為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A)的溶劑時,從賦予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A)親水性基的觀點來看,能夠使用具有親水性基的多元醇。
作為前述具有親水性基的多元醇,能夠使用例如具有陰離子性基的多元醇、具有陽離子性基的多元醇、具有非離子性基的多元醇,而以使用具有陰離子性基的多元醇為佳。又作為前述具有親水性基的多元醇,亦能夠使用具有將前述之具有低分子量親水性基的多元醇與例如己二酸等各種聚羧酸反應所獲得之具有親水性基的聚酯多元醇等。
作為前述具有陰離子性基的多元醇,能夠使用例如2,2-二羥甲基丙酸、2,2-二羥甲基丁酸、2,2-二羥甲基戊酸等之具有羧基的多元醇;具有5-磺基間苯二甲酸、磺基對苯二甲酸、4-磺基苯二甲酸、5[4-磺苯氧基]間苯二甲酸等之具有磺酸基的多元醇。
前述陰離子性基係該等之一部分或全部藉由鹼性化合物等來中和,因展現良好的水分散性而佳。前述中和係可針對前述具有親水性基之多元醇的親水性基來進行,亦可針對使用該具有親水性基之多元醇來製造胺基甲酸酯樹脂(A)後的親水性基來進行。
作為中和前述陰離子性基時能夠使用的鹼性化合物,能夠使用例如氨、三乙胺、嗎啉、沸點為100℃以上的單乙醇胺、二乙基乙醇胺等的有機胺、和包含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鋰等的金屬氫氧化物等。前述鹼性化合物係從能夠提升所獲得之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之分散安定性的觀點來看,以鹼性化合物/陰離子性基=0.2~3.0(莫耳比)的範圍使用為佳,較佳為以0.6~1.5(莫耳比)之範圍使用。
又,作為前述具有陽離子性基的多元醇,能夠使用例如具有3級胺基的多元醇,具體而言能夠使用N-甲基-二乙醇胺、將1分子中具有2個環氧基的化合物與2級胺反應所獲得的多元醇等。
前述陽離子性基係其一部份或全部能以甲酸、乙酸、磷酸、丙酸、丁二酸、戊二酸、酒石酸、己二酸等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或亦可由二甲基硫酸、二乙基硫酸、氯化甲烷、氯化乙烷等的四級化劑來進行四級化。
前述具有陽離子性或陰離子性之親水性基的多元醇,相對於能夠使用於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A)製造之原料的前述多元醇(a1)總量,能夠在0.1質量%~25質量%的範圍使用。
又作為前述具有非離子性基的多元醇,能夠使用具有源自環氧乙烷之結構單元的聚伸烷基二醇等。
又作為與前述多元醇(a1)反應的聚異氰酸酯(a2),能夠單獨使用或合併2種以上使用例如伸苯基二
異氰酸酯、甲伸苯基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萘二異氰酸酯等的芳香族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離胺酸二異氰酸酯、環己烷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酸酯、二甲苯撐基二異氰酸酯、四甲基二甲苯撐基二異氰酸酯等之含有脂肪族或脂肪族環狀結構的二異氰酸酯等。其中特別是使用甲伸苯基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因能夠獲得對於基材、特別是對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具備良好之密著性、且能夠形成高折射率塗膜的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而為佳。
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A)係能夠藉由例如在無溶劑下或有機溶劑的存在下,將前述多元醇(a1)及前述聚異氰酸酯(a2)、及根據需要的鏈延長劑反應來製造。當使用前述有機溶劑時,在將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A)分散於水性媒介(B)中時,根據需要以藉由蒸餾等方法來除去前述有機溶劑為佳。
作為能夠使用於製造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A)時的有機溶劑,能夠單獨使用或使用2種以上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等的酮類;四氫呋喃、二烷等的醚類;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的乙酸酯類;乙腈等的腈類;二甲基甲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等。
前述多元醇(a1)及聚異氰酸酯(a2)的反應,係以例如相對於前述多元醇(a1)所具有之羥基,前述聚異氰酸酯(a2)所具有之異氰酸酯基的當量比例在0.8~2.5的範圍進行為佳,較佳為在0.9~1.5的範圍進行。
能夠使用於製造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A)時的鏈延長劑,係能夠以提高胺基甲酸酯樹脂(A)的分子量、提升所獲得之影像顯示裝置等之積層體的耐久性為目的來使用。
作為能夠使用於製造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A)時的鏈延長劑,係能夠使用聚胺、肼化合物、其它含活性氫原子之化合物等。
作為前述聚胺,能夠使用例如乙二胺、1,2-丙二胺、1,6-己二胺、哌、2,5-二甲基哌、異佛爾酮二胺、4,4’-二環己基甲烷二胺、3,3’-二甲基-4,4’-二環己基甲烷二胺、1,4-環己烷二胺等的二胺類、N-羥甲胺基乙胺、N-羥乙胺基乙胺、N-羥丙胺基丙胺、N-乙胺基乙胺、N-甲胺基丙胺、二伸乙三胺、二伸丙三胺、三伸乙四胺等。
作為前述肼化合物,係能夠使用例如肼、N,N’-二甲基肼、1,6-六甲基雙肼等。
作為前述其它含活性氫之化合物,係能夠使用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蔗糖、甲烯乙二醇、丙三醇、山梨醇等的二醇類;雙酚A、4,4’-二羥基聯苯、4,4’-二羥基聯苯醚、4,4’-二羥基聯苯碸、氫化雙酚A、氫醌等的苯酚類、及水等。
前述鏈延長劑係例如前述鏈延長劑所具有之胺基及含活性氫原子基的當量,相對於前述多元醇(a1)與聚異氰酸酯(a2)反應所獲得之胺基甲酸酯預聚物所具
有的異氰酸酯基當量,以在1.9以下(當量比)的範圍使用為佳,較佳為在0.3~1(當量比)的範圍使用。
前述鏈延長劑係能夠在前述多元醇(a1)和前述聚異氰酸酯(a2)反應時、或反應後使用。又,亦能夠將前述所獲得之胺基甲酸酯樹脂(A)分散於水性媒介(B)中而水性化時使用前述鏈延長劑。
作為以前述方法所獲得之胺基甲酸酯樹脂(A),為了獲得對於基材、特別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具備良好之密著性的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以使用具有10,000~200,000範圍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者為佳,較佳為使用具有20,000~100,000範圍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者。
又,製造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A)時,為了縮短前述多元醇(a1)及前述聚異氰酸酯(a2)等的反應時間,能夠組合使用反應觸媒。
作為前述反應觸媒,能夠使用例如3級胺觸媒、有機金屬觸媒。作為3級胺觸媒,能夠使用例如三乙二胺、五亞甲基二乙三胺、三乙胺、N,N-二甲基乙醇胺、乙基嗎啉等。作為有機金屬觸媒,能夠使用例如辛酸亞錫、二乙酸二丁錫、二月桂酸二丁錫、二順丁烯二酸二丁錫、碳酸氫鈉等。
作為以前述方法所獲得的胺基甲酸酯樹脂(A),雖然以使用如前述具有親水性基的胺基甲酸酯樹脂為佳,亦能夠使用不具有前述親水性基者作為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A)。在此情況下,以併用後述之界面活性劑
作為有助於胺基甲酸酯樹脂(A)之分散者為佳。還有,即便當使用具有親水性基之胺基甲酸酯樹脂作為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A)時,從更提升水分散安定性的觀點來看,亦可根據需要使用相同的界面活性劑。
作為前述界面活性劑,能夠使用例如聚氧乙
烯壬基苯基醚、聚氧乙烯月桂基醚、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聚氧乙烯山梨醇四油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的非離子界面活性劑;油酸鈉等的脂肪酸鹽、烷基硫酸酯鹽、烷基苯磺酸鹽、烷基磺基丁二酸鹽、萘磺酸鹽、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鹽、烷烴磺酸鈉鹽、烷基二苯基醚磺酸鈉鹽等的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烷基胺鹽、烷基三甲基銨鹽、烷基二甲基芐基銨鹽等的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其中特別從提升本發明之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之分散安定性的觀點來看,以使用陰離子性或非離子性的界面活性劑為佳。
當使用前述界面活性劑時,從防止底漆層之
耐水性低落的觀點看,相對於胺基甲酸酯樹脂(A)之總量以在0.5質量%~5質量%的範圍使用為佳。
作為將以前述方法所獲得之胺基甲酸酯樹脂
(A)分散至水性媒介(B)中的方法,能夠舉例以下的方法1及2。
[方法1]當使用具有親水性基之胺基甲酸酯
樹脂作為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A)時,藉由根據需要使用前述鹼性化合物等,將以前述方法所獲得之胺基甲酸酯樹脂所具有之親水性基的一部份或全部中和或4級化
者,與水性媒介(B)混合、攪拌,獲得胺基甲酸酯樹脂(A)的水分散體的方法。
[方法2]當使用不具有親水性基之胺基甲酸
酯樹脂作為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A)時,藉由在攪拌條件下混合以前述方法所獲得之胺基甲酸酯樹脂及後述之界面活性劑等之後,投入水性媒介(B)來乳化分散、或使用乳化機等來強制乳化分散而獲得胺基甲酸酯樹脂(A)的水分散體的方法。
當有機溶劑存在下進行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
(A)的製造時,在藉由前述方法1及2製造胺基甲酸酯樹脂(A)的水分散體後,根據需要以藉由蒸餾等方法除去前述有機溶劑為佳。
作為能夠使用於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A)之
溶劑的水性媒介(B),能夠舉出水、與水混合的有機溶劑、及該等的混合物。作為與水混合的有機溶劑,能夠舉例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等的醇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等的酮類;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等的聚伸烷基二醇;聚伸烷基二醇的烷基醚;N-甲基-2-吡咯啶酮等。本發明係可僅使用水,又亦可使用水及與水混合之有機溶劑的混合物,亦可僅使用與水混合的有機溶劑。從對於安全性和環境之負擔方面來看,以僅有水、或水及與水混合之有機溶劑的混合物為佳,特佳為僅有水。
上述方法1及2之任一情形,在將胺基甲酸
酯樹脂(A)分散於水性媒介(B)中時,均能夠根據需要使用均質機等的機械。
以前述方法所獲得的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
物,相對於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的總量,以含有5質量%~60質量%之範圍的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A)為佳,較佳為含有10質量%~40質量%之範圍。又,前述水性媒介(B)係以使用相對於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之總量,含有35質量%~85質量%之範圍者為佳,較佳為使用含有50質量%~85質量%之範圍者。
本發明之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能夠根據
需要使用造膜助劑、交聯劑、硬化促進劑、塑化劑、抗靜電劑、蠟、光安定劑、流動調整劑、染料、勻塗劑、流變控制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光觸媒性化合物、無機顏料、有機顏料、體質顏料等的各種添加劑等。
前述交聯劑從達成提升使用前述胺基甲酸酯
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之塗膜和底漆層的耐濕熱性的效果而言係以使用為佳,能夠使用選自包含例如三聚氰胺化合物、環氧化合物、唑啉化合物、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及異氰酸酯化合物之群組中1種以上。其中特別以使用三聚氰胺化合物、環氧化合物為佳。
作為前述三聚氰胺化合物,特佳為使用烷基化羥甲基三聚氰胺樹脂。
作為前述烷基化羥甲基三聚氰胺樹脂,能夠使用例如羥甲基化三聚氰胺樹脂與甲基醇或丁基醇等的低級醇(碳原子數1~6之醇類)反應所獲得者。具體而言係能夠使用含有亞胺基之烷基化羥甲基三聚氰胺樹脂和含有胺基之烷基化羥甲基三聚氰胺樹脂等。
作為前述羥甲基化三聚氰胺樹脂,能夠使用
例如縮合三聚氰胺和甲醛所獲得之含有胺基之羥甲基型三聚氰胺樹脂、含有亞胺基之羥甲基型三聚氰胺樹脂、三甲氧基羥甲基型三聚氰胺樹脂、六甲氧基羥甲基型三聚氰胺樹脂等,以使用三甲氧基羥甲基型三聚氰胺樹脂、六甲氧基羥甲基型三聚氰胺樹脂為佳。
前述烷基化羥甲基三聚氰胺樹脂係以相對於
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A)之質量,在3質量%~50質量%的範圍使用為佳,較佳為在3質量%~30質量%的範圍使用。
又,作為能夠使用於前述交聯劑的環氧化合
物,能夠使用例如雙酚A表氯醇型的環氧樹脂、乙烯基環氧丙基醚、聚乙二醇環氧丙基醚、丙三醇二環氧丙基醚、丙三醇三環氧丙基醚、1,6-己二醇環氧丙基醚、三羥甲基丙烷三環氧丙基醚、二環氧丙基苯胺、二胺環氧丙基胺、N,N,N’,N’-四環氧丙基-間二甲苯二胺、1,3-雙(N,N’-二胺環氧丙基胺基甲基)環己烷等。
其中特別是作為前述環氧化合物,若環氧當
量為100~300則因賦予耐久性而佳,具體而言較佳為使用1種或2種以上三羥甲基丙烷聚環氧丙基醚、或丙三醇三環氧丙基醚,更佳為使用三羥甲基丙烷三環氧丙基醚、或丙三醇三環氧丙基醚。
又作為前述環氧化合物,亦能夠使用具水解性矽烷基(silyl)的環氧化合物。
作為前述具水解性矽烷基的環氧化合物,能
夠使用例如3-環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環氧丙氧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環氧丙氧丙基甲基二環氧矽烷、3-環氧丙氧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2-(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2-(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
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係能夠適當地使
用於塗料、接著劑等。其中特別以使用於塗料為佳,較佳為使用作為底漆。
以前述方法所獲得之本發明的底漆係能夠使用於以影像顯示裝置為代表的各種積層體之製造。
作為本發明之積層體,能夠舉出基材表面具
有使用前述底漆所形成的底漆層,且前述底漆層表面具有使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所形成的光硬化層的積層體。
首先說明構成本發明之積層體的基材。
本發明之積層體至少藉由基材、底漆層、及光硬化層所構成。
作為前述基材層,能夠使用選自包含例如聚酯基材、丙烯酸基材、聚碳酸酯基材、聚烯烴基材、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基材、聚苯乙烯基材、聚胺基甲酸酯基材、環氧樹脂基材、聚氯乙烯基材及聚醯胺基材之群組中1種以上的塑膠基材,當使用於前述影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時,以使用選自包含聚酯基材、丙烯酸基材、聚碳酸酯基材及聚烯烴基材之群組中1種以上為佳,較
佳為使用聚酯基材,更佳為使用包含光穿透性良好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之基材。
前述基材亦可為板狀、球狀、薄膜狀、片狀
之任意形狀。作為前述基材的厚度,以10μm~200μm為佳。
又,作為前述基材,使用已預先單軸或雙軸
延伸者則因提升基材的強度及耐久性而佳。
又,構成前述積層體之底漆層係能夠藉由塗
布包含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的底漆於前述基材表面的一部份或全部,接著乾燥而形成。
作為塗布前述底漆於前述基材表面的方法,
能夠舉例噴霧法、簾流塗法、淋塗法、輥塗法、凹版印刷法、刷塗法、浸漬法等。
前述底漆係以將前述基材延伸之前塗布為
佳。已塗布前述底漆之基材然後根據需要進行延伸,因更進一步提升前述底漆層及前述基材的密著性而佳。
作為乾燥前述底漆而形成前述底漆層的方
法,亦可為例如常溫下熟化1日~10日左右的方法,但從能夠快速進行硬化的觀點來看,以50℃~250℃之溫度加熱1秒~600秒左右的方法為佳。又當使用在較高溫容易變形和變色的塑膠基材時,以在30℃~100℃左右之較低溫下進行熟化為佳。
作為前述底漆層,為了防止基材所具有之光
穿透性等光學特性之低落,以20nm~10,000nm的厚度為佳。
已於前述基材表面積層前述底漆層的元件,亦可捲取於輥等的狀態保管固定期間等。
又,構成前述積層體之光硬化層係積層於前述底漆層表面的一部份或全部之層,係藉由將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而形成之層。
作為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能夠使用例如含有乙烯酯樹脂及乙烯基單體者。
作為前述乙烯酯樹脂,能夠使用例如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環氧基(甲基)丙烯酸酯和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為前述聚酯(甲基)丙烯酸酯,能夠藉由例將多元醇及聚羧酸和具有聚合性不飽和雙鍵的化合物反應所製造。
作為前述多元醇,能夠使用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己二醇、二羥甲基環己烷、2,4,4-三甲基-1,3-戊二醇、二乙二醇、聚乙二醇、二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雙酚A、雙酚F、雙酚S、四溴雙酚A等。
又作為前述聚羧酸,能夠使用例如鄰苯二甲酸、四氫苯二甲酸酐、六氫苯二甲酸酐、四氯苯二甲酸、四溴苯二甲酸、丙二酸、丁二酸、己二酸、壬二酸、1,1,2-十二烷酸、亞甲基丁二酸、卡比酸(carbic acid)、氯橋酸(HET acid)等。
又作為前述具有聚合性不飽和雙鍵的化合物,能夠使用例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和(甲基)丙烯酸4羥丁酯等。
又作為能夠使用作為前述乙烯酯樹脂的環氧基(甲基)丙烯酸酯,能夠使用藉由將各種環氧化合物及不飽和一元酸反應所獲得者。
作為前述環氧化合物,能夠使用例如低分子量二醇等的環氧丙基醚、雙酚型的環氧化合物和酚醛型的環氧化合物。
作為前述雙酚型的環氧化合物,能夠使用例如藉由表氯醇和雙酚反應所獲得的化合物、藉由甲基表氯醇和雙酚反應所獲得的化合物、及藉由雙酚的環氧烷加成物和表氯醇等反應所獲得的化合物等。
作為能夠與前述環氧化合物反應的前述不飽和一元酸,能夠使用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桂皮酸、巴豆酸、順丁烯二酸單甲酯、順丁烯二酸單丙酯、順丁烯二酸單丁酯、山梨酸或順丁烯二酸單(2-乙基己酯)等。
又能夠使用作為前述乙烯酯樹脂的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能夠使用藉由將聚異氰酸酯和具有羥基之乙烯基單體反應所獲得者。
作為前述聚異氰酸酯,能夠舉例1,6-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甲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甲伸苯基二異氰酸酯、二甲苯撐基二異氰酸酯、萘二異氰酸酯、1,4-環己烷二異氰酸酯、4,4’-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氫化二甲苯撐基二異氰酸酯、降莰烯二異氰酸酯和該等之加成物等。又作為前述聚異氰酸酯,能夠使用將前述聚異氰酸酯和各種多元醇反應所獲得之具有異氰酸酯基的胺基甲酸酯預聚物。
作為含有能夠與前述聚異氰酸酯反應之羥基
的(甲基)丙烯酸酯,能夠使用例如(甲基)丙烯酸羥乙酯、(甲基)丙烯酸羥丙酯、丙三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為前述乙烯酯樹脂,為了保持塗布容易度
而以使用具有500~20,000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者為佳。
又作為能夠與前述乙烯酯樹脂組合使用的乙
烯基單體,能夠使用例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氯苯乙烯、二氯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三級丁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乙酸乙烯酯、苯二甲酸二芳酯、三聚氰酸三芳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三級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芐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氧基乙酯、乙二醇單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單乙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單丁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單己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單2-乙基己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單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單乙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單丁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單己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單2-乙基己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單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單乙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單丁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單己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單2-乙基己基醚(甲基)
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形成前述光硬化層的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
以相對於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全體,含有10質量%~70質量%範圍的前述乙烯酯樹脂為佳。又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以相對於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全體,含有20質量%~80質量%範圍的前述乙烯基單體為佳。
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以含有藉由光照
射來起始聚合的聚合起始劑為佳。
作為前述聚合起始劑,能夠使用例如二乙氧
基苯乙酮、2-羥基-2-甲基-1-苯基丙-1-酮、芐基二甲基酮縮醇、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丙基)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嗎啉基丙-1-酮、2-芐基-2-二甲胺基-1-(4-嗎啉基苯基)丁酮、寡{2-羥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2-羥基-1-{4-[4-(2-羥基-2-甲基丙醯基)芐基]苯基}-2-甲基丙-1-酮、安息香、安息香甲基醚、安息香乙基醚、安息香異丙基醚、安息香異丁基醚、二苯基酮、鄰苯甲醯基安息香酸甲酯、4-苯基二苯基酮、4-苯甲醯基-4’-甲基-二苯基硫化物、3,3’,4,4’-四(三級丁基過氧羰基)二苯基酮、2,4,6-三甲基二苯基酮、4-苯甲醯基-N,N-二甲基-N-[2-(1-氧基-2-丙烯氧基)乙基]苯甲銨溴化物、(4-苯甲醯基芐基)三甲基銨氯化物、2-異丙基硫雜蒽酮、4-異丙
基硫雜蒽酮、2,4-二乙基硫雜蒽酮、2,4-二氯硫雜蒽酮、1-氯-4-丙氧基硫雜蒽酮、2-(3-二甲胺基-2-羥基)-3,4-二甲基-9H-硫雜蒽酮-9-酮間氯化物、氧基-苯基-乙酸2-[2-氧基-2-苯基-乙醯氧基-乙氧基]乙酯、氧基-苯基-乙酸2-[2-羥基-乙氧基]乙酯、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膦氧化物、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膦氧化物等。
前述聚合起始劑係以相對於前述光硬化性樹
脂組成物之總量為0.1質量%~10質量%為佳。
作為形成前述光硬化層的方法,能夠藉由將
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布於前述底漆層表面的一部份或全部並硬化而形成。
作為將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布於前述
底漆層表面的方法,能夠舉例噴霧法、簾流塗法、淋塗法、輥塗法、刷塗法、浸漬法等。
作為硬化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方法,
能夠舉例照射紫外線等光線的方法。前述光照射係以大約0.2J/cm2~2J/cm2的能量範圍中進行為佳。
前述光硬化層係以大約0.01μm~0.5mm的厚
度為佳。
以前述方法所獲得之本發明的積層體係因不
會產生干涉條紋,故能夠適用於例如光學用薄膜和透鏡等的製造、以及觸控面板等之影像顯示裝置的製造。
以下,藉由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
在4口燒瓶中,置入287質量份乙二醇、481質量份新戊二醇、635質量份對苯二甲酸、635質量份間苯二甲酸、0.05質量份鈦酸四丁酯,藉由在氮氣流下、220℃反應24小時,獲得聚酯多元醇(PES-1)[酸價0.3、羥基價74.5]。
在4口燒瓶中,置入305質量份乙二醇、512質量份新戊二醇、335質量份己二酸、888質量份間苯二甲酸、0.05質量份鈦酸四丁酯,藉由在氮氣流下、220℃反應24小時,獲得聚酯多元醇(PES-2)[酸價0.2、羥基價111.9]。
將149質量份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和150質量份前述聚酯多元醇(PES-1)混合,於減壓下100℃進行脫水,冷卻至80℃後,加入357質量份甲基乙基酮並充分攪拌,加入26質量份2,2-二羥甲基丙酸,再加入111質量份甲伸苯基二異氰酸酯及0.2質量份辛酸錫並在75℃反應8小時。
確認前述反應後之異氰酸酯含量[相對於前述反應物總量之異氰酸酯基的質量比例]成為0.1質量%以下後,將前述反應物冷卻至50℃,加入20質量份三乙胺進行中和,加入2000質量份水。
接著,在減壓下40℃~60℃除去甲基乙基酮後,藉由加水來進行濃度調節,獲得25質量%非揮發成份的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PUD-1)。
混合180質量份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及120質量份前述聚酯多元醇(PES-2),在減壓下100℃進行脫水,冷卻至80℃後,加入11質量份1,4-丁二醇及395質量份甲基乙基酮並充分攪拌,加入26質量份2,2-二羥甲基丙酸,再加入147質量份甲伸苯基二異氰酸酯及0.2質量份辛酸錫並於75℃反應8小時。
確認前述反應後之異氰酸酯含量[相對於前述反應物總量之異氰酸酯基的質量比例]成為0.1質量%以下後,將前述反應物冷卻至50℃,加入20質量份三乙胺來進行中和,加入2000質量份水。
接著,在減壓下40℃~60℃除去甲基乙基酮後,藉由加水來進行濃度調節,獲得25質量%非揮發成分的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PUD-2)。
混合178質量份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及119質量份加成8莫耳環氧丙烷於雙酚A的二醇(羥基價=168),在減壓下100℃進行脫水,冷卻至80℃後,加入7.8質量份新戊二醇及393質量份甲基乙基酮並充分攪拌,加入30質量份2,2-二羥甲基丙酸,再加入153質量份甲伸苯基二異氰酸酯及0.2質量份辛酸錫並於75℃反應8小時。
確認前述反應後之異氰酸酯含量成為0.1質量%以下後,將前述反應物冷卻至50℃,加入23質量份三乙胺來進行中和,加入2000質量份水。
接著,在減壓下40℃~60℃除去甲基乙基酮後,藉由加水來進行濃度調節,獲得25質量%非揮發成分的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PUD-3)。
混合210質量份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及90質量份加成3莫耳環氧丙烷於雙酚A的二醇(羥基價=231),在減壓下100℃進行脫水,冷卻至80℃後,加入386質量份甲基乙基酮並充分攪拌,加入24質量份2,2-二羥甲基丙酸,接著加入148質量份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及0.2質量份辛酸錫並於75℃反應8小時。
確認前述反應後之異氰酸酯含量成為0.1質量%以下後,將前述反應物冷卻至50℃,加入18質量份三乙胺來進行中和,加入2000質量份水。
接著,在減壓下40℃~60℃除去甲基乙基酮後,藉由加水來進行濃度調節,獲得25質量%非揮發成分的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PUD-4)。
混合195質量份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及105質量份加成6莫耳環氧丙烷於雙酚A的二醇(羥基價=229),在減壓下100℃進行脫水,冷卻至80℃後,加入389質量份甲基乙基酮並充分攪拌,加入27質量份2,2-二羥甲基丙酸,接著加入150質量份甲伸苯基二異氰酸酯及0.2質量份辛酸錫並於75℃反應8小時。
確認前述反應後之異氰酸酯含量成為0.1質量%以下後,將前述反應物冷卻至50℃,加入20質量份三乙胺來進行中和,加入2000質量份水。
接著,在減壓下40℃~60℃除去甲基乙基酮後,藉由加水來進行濃度調節,獲得25質量%非揮發成分的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PUD-5)。
混合150質量份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及150質量份前述聚酯多元醇(PES-2)及150質量份加成6莫耳環氧丙烷於雙酚A的二醇(羥基價=229),在減壓下100℃進行脫水,冷卻至80℃後,加入559質量份甲基乙基酮並充分攪拌,加入41質量份2,2-二羥甲基丙酸,接著加入193質量份甲伸苯基二異氰酸酯及0.2質量份辛酸錫並於75℃反應8小時。
確認前述反應後之異氰酸酯含量成為0.1質量%以下後,將前述反應物冷卻至50℃,加入31質量份三乙胺來進行中和,加入2000質量份水。
接著,在減壓下40℃~60℃除去甲基乙基酮後,藉由加水來進行濃度調節,獲得25質量%非揮發成分的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PUD-6)。
混合77質量份加成2莫耳環氧丙烷於雙酚A的二醇(羥基價=325)及221質量份前述聚酯多元醇(PES-2),在減壓下100℃進行脫水,冷卻至80℃後,加入357質量份甲基乙基酮並充分攪拌,加入26質量份2,2-二羥甲基丙酸,接著加入111質量份甲伸苯基二異氰酸酯及0.2質量份辛酸錫並於75℃反應8小時。
確認前述反應後之異氰酸酯含量成為0.1質量%以下後,將前述反應物冷卻至50℃,加入20質量份三乙胺來進行中和,加入1600質量份水。
接著,在減壓下40℃~60℃除去甲基乙基酮後,藉由加水來進行濃度調節,獲得25質量%非揮發成分的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PUD’-1)。
將300質量份加成6莫耳環氧丙烷於雙酚A的二醇在減壓下100℃進行脫水,冷卻至80℃後,加入6.3質量份新戊二醇及398質量份甲基乙基酮並充分攪拌,加入28質量份2,2-二羥甲基丙酸,接著加入153質量份甲伸苯基二異氰酸酯及0.2質量份辛酸錫並於75℃反應8小時。
確認前述反應後之異氰酸酯含量成為0.1質量%以下後,將前述反應物冷卻至50℃,加入21質量份三乙胺來進行中和,加入1700質量份水。
接著,在減壓下40℃~60℃除去甲基乙基酮後,藉由加水來進行濃度調節,獲得25質量%非揮發成分的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PUD’-2)。
藉由混合50質量份UNIDIC V-4260(DIC股份有限公司製,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樹脂)、50質量份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及3質量份IRGACURE 184(BASF公
司製的光聚合起始劑),獲得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1)。
藉由混合50質量份UNIDIC V-5500(DIC股份有限公司製,環氧基丙烯酸酯樹脂)、50質量份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及3質量份IRGACURE 184(BASF公司製的光聚合起始劑),獲得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2)。
藉由混合100質量份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PUD-1)、5質量份BECKAMINE M-3(DIC股份有限公司製,三聚氰胺交聯劑)、185質量份離子交換水來調製底漆(P-1)。
在包含膜厚125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基材的表面,塗布前述底漆(P-1)成為乾燥時的膜厚為約1μm,藉由150℃加熱5分鐘,於前述基材表面形成底漆層。
在前述底漆層表面以15μm的塗布厚度塗布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1),藉由在該塗布面以高壓水銀燈為光源以照射強度0.5J/cm2照射紫外線,獲得前述基材表面具有底漆層、該底漆層表面具備光硬化層的積層體。
在包含膜厚125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基材的表面,塗布前述底漆(P-1)成為乾燥時的膜厚為約1μm,藉由150℃加熱5分鐘,於前述基材表面形成底漆層。
在前述底漆層表面以15μm的塗布厚度塗布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2),藉由在該塗布面以高壓水銀燈為光源以照射強度0.5J/cm2照射紫外線,獲得前述基材表面具有底漆層、該底漆層表面具備光硬化層的積層體。
藉由混合100質量份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PUD-1)、2質量份CR-5L(DIC股份有限公司製,環氧基交聯劑)、及168質量份離子交換水來調製底漆(P-2)。
在包含膜厚125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基材的表面,塗布前述底漆(P-2)成為乾燥時的膜厚為約1μm,藉由150℃加熱5分鐘,於前述基材表面形成底漆層。
在前述底漆層表面以15μm的塗布厚度塗布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1),藉由在該塗布面以高壓水銀燈為光源以照射強度0.5J/cm2照射紫外線,獲得前述基材表面具有底漆層、該底漆層表面具備光硬化層的積層體。
在包含膜厚125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基材的表面,塗布前述底漆(P-2)成為乾燥時的膜厚為約1μm,藉由150℃加熱5分鐘,於前述基材表面形成底漆層。
在前述底漆層表面以15μm的塗布厚度塗布
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2),藉由在該塗布面以高壓水銀燈為光源以照射強度0.5J/cm2照射紫外線,獲得前述基材表面具有底漆層、該底漆層表面具備光硬化層的積層體。
藉由混合100質量份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PUD-1)、4質量份CARBODILITE V-02-L2(日清紡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碳二醯亞胺交聯劑)、及162質量份離子交換水來調製底漆(P-3)。
在包含膜厚125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基材的表面,塗布前述底漆(P-3)成為乾燥時的膜厚為約1μm,藉由150℃加熱5分鐘,於前述基材表面形成底漆層。
在前述底漆層表面以15μm的塗布厚度塗布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1),藉由在該塗布面以高壓水銀燈為光源以照射強度0.5J/cm2照射紫外線,獲得前述基材表面具有底漆層、該底漆層表面具備光硬化層的積層體。
在包含膜厚125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基材的表面,塗布前述底漆(P-3)成為乾燥時的膜厚為約1μm,藉由150℃加熱5分鐘,於前述基材表面形成底漆層。
在前述底漆層表面以15μm的塗布厚度塗布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2),藉由在該塗布面以高壓水銀燈為光源以照射強度0.5J/cm2照射紫外線,獲得前述基材表面具有底漆層、該底漆層表面具備光硬化層的積層體。
藉由混合100質量份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PUD-2)、5質量份BECKAMINE M-3(DIC股份有限公司製,三聚氰胺交聯劑)、及185質量份離子交換水來調製底漆(P-4)。
在包含膜厚125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基材的表面,塗布前述底漆(P-4)成為乾燥時的膜厚為約1μm,藉由150℃加熱5分鐘,於前述基材表面形成底漆層。
在前述底漆層表面以15μm的塗布厚度塗布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1),藉由在該塗布面以高壓水銀燈為光源以照射強度0.5J/cm2照射紫外線,獲得前述基材表面具有底漆層、該底漆層表面具備光硬化層的積層體。
在包含膜厚125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基材的表面,塗布前述底漆(P-4)成為乾燥時的膜厚為約1μm,藉由150℃加熱5分鐘,於前述基材表面形成底漆層。
在前述底漆層表面以15μm的塗布厚度塗布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2),藉由在該塗布面以高壓水銀燈為光源以照射強度0.5J/cm2照射紫外線,獲得前述基材表面具有底漆層、該底漆層表面具備光硬化層的積層體。
藉由混合100質量份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PUD-3)、5質量份BECKAMINE M-3(DIC股份有限公司製,三聚氰胺交聯劑)、及185質量份離子交換水來調製底漆(P-5)。
在包含膜厚125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基材的表面,塗布前述底漆(P-5)成為乾燥時的膜厚為約1μm,藉由150℃加熱5分鐘,於前述基材表面形成底漆層。
在前述底漆層表面以15μm的塗布厚度塗布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1),藉由在該塗布面以高壓水銀燈為光源以照射強度0.5J/cm2照射紫外線,獲得前述基材表面具有底漆層、該底漆層表面具備光硬化層的積層體。
在包含膜厚125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基材的表面,塗布前述底漆(P-5)成為乾燥時的膜厚為約1μm,藉由150℃加熱5分鐘,於前述基材表面形成底漆層。
在前述底漆層表面以15μm的塗布厚度塗布
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2),藉由在該塗布面以高壓水銀燈為光源以照射強度0.5J/cm2照射紫外線,獲得前述基材表面具有底漆層、該底漆層表面具備光硬化層的積層體。
藉由混合100質量份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PUD-4)、5質量份BECKAMINE M-3(DIC股份有限公司製,三聚氰胺交聯劑)、及185質量份離子交換水來調製底漆(P-6)。
在包含膜厚125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基材的表面,塗布前述底漆(P-6)成為乾燥時的膜厚為約1μm,藉由150℃加熱5分鐘,於前述基材表面形成底漆層。
在前述底漆層表面以15μm的塗布厚度塗布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1),藉由在該塗布面以高壓水銀燈為光源以照射強度0.5J/cm2照射紫外線,獲得前述基材表面具有底漆層、該底漆層表面具備光硬化層的積層體。
在包含膜厚125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基材的表面,塗布前述底漆(P-6)成為乾燥時的膜厚為約1μm,藉由150℃加熱5分鐘,於前述基材表面形成底漆層。
在前述底漆層表面以15μm的塗布厚度塗布
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2),藉由在該塗布面以高壓水銀燈為光源以照射強度0.5J/cm2照射紫外線,獲得前述基材表面具有底漆層、該底漆層表面具備光硬化層的積層體。
藉由混合100質量份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PUD-5)、5質量份BECKAMINE M-3(DIC股份有限公司製,三聚氰胺交聯劑)、及185質量份離子交換水來調製底漆(P-7)。
在包含膜厚125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基材的表面,塗布前述底漆(P-7)成為乾燥時的膜厚為約1μm,藉由150℃加熱5分鐘,於前述基材表面形成底漆層。
在前述底漆層表面以15μm的塗布厚度塗布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1),藉由在該塗布面以高壓水銀燈為光源以照射強度0.5J/cm2照射紫外線,獲得前述基材表面具有底漆層、該底漆層表面具備光硬化層的積層體。
在包含膜厚125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基材的表面,塗布前述底漆(P-7)成為乾燥時的膜厚為約1μm,藉由150℃加熱5分鐘,於前述基材表面形成底漆層。
在前述底漆層表面以15μm的塗布厚度塗布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2),藉由在該塗布面以高壓水銀
燈為光源以照射強度0.5J/cm2照射紫外線,獲得前述基材表面具有底漆層、該底漆層表面具備光硬化層的積層體。
藉由混合100質量份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PUD-6)、5質量份BECKAMINE M-3(DIC股份有限公司製,三聚氰胺交聯劑)、及185質量份離子交換水來調製底漆(P-8)。
在包含膜厚125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基材的表面,塗布前述底漆(P-8)成為乾燥時的膜厚為約1μm,藉由150℃加熱5分鐘,於前述基材表面形成底漆層。
在前述底漆層表面以15μm的塗布厚度塗布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1),藉由在該塗布面以高壓水銀燈為光源以照射強度0.5J/cm2照射紫外線,獲得前述基材表面具有底漆層、該底漆層表面具備光硬化層的積層體。
在包含膜厚125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基材的表面,塗布前述底漆(P-8)成為乾燥時的膜厚為約1μm,藉由150℃加熱5分鐘,於前述基材表面形成底漆層。
在前述底漆層表面以15μm的塗布厚度塗布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2),藉由在該塗布面以高壓水銀燈為光源以照射強度0.5J/cm2照射紫外線,獲得前述基材表面具有底漆層、該底漆層表面具備光硬化層的積層體。
藉由混合100質量份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PUD’-1)、5質量份BECKAMINE M-3(DIC股份有限公司製,三聚氰胺交聯劑)、及185質量份離子交換水來調製底漆(P’-1)。
在包含膜厚125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基材的表面,塗布前述底漆(P’-1)成為乾燥時的膜厚為約1μm,藉由150℃加熱5分鐘,於前述基材表面形成底漆層。
在前述底漆層表面以15μm的塗布厚度塗布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1),藉由在該塗布面以高壓水銀燈為光源以照射強度0.5J/cm2照射紫外線,獲得前述基材表面具有底漆層、該底漆層表面具備光硬化層的積層體。
在包含膜厚125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基材的表面,塗布前述底漆(P’-1)成為乾燥時的膜厚為約1μm,藉由150℃加熱5分鐘,於前述基材表面形成底漆層。
在前述底漆層表面以15μm的塗布厚度塗布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2),藉由在該塗布面以高壓水銀燈為光源以照射強度0.5J/cm2照射紫外線,獲得前述基材表面具有底漆層、該底漆層表面具備光硬化層的積層體。
藉由混合100質量份前述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PUD’-2)、5質量份BECKAMINE M-3(DIC股份有限公司製,三聚氰胺交聯劑)、及185質量份離子交換水來調製底漆(P’-2)。
在包含膜厚125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基材的表面,塗布前述底漆(P’-2)成為乾燥時的膜厚為約1μm,藉由150℃加熱5分鐘,於前述基材表面形成底漆層。
在前述底漆層表面以15μm的塗布厚度塗布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1),藉由在該塗布面以高壓水銀燈為光源以照射強度0.5J/cm2照射紫外線,獲得前述基材表面具有底漆層、該底漆層表面具備光硬化層的積層體。
在包含膜厚125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基材的表面,塗布前述底漆(P’-2)成為乾燥時的膜厚為約1μm,藉由150℃加熱5分鐘,於前述基材表面形成底漆層。
在前述底漆層表面以15μm的塗布厚度塗布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2),藉由在該塗布面以高壓水銀燈為光源以照射強度0.5J/cm2照射紫外線,獲得前述基材表面具有底漆層、該底漆層表面具備光硬化層的積層體。在前述底漆層表面以15μm的塗布厚度塗布前述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UV-2),藉由在該塗布面以高
壓水銀燈為光源以照射強度0.5J/cm2照射紫外線,獲得前述基材表面具有底漆層、該底漆層表面具備光硬化層的積層體。
在包含膜厚125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基材的表面,塗布前述底漆(P-1)~(P-8)以及(P’-1)和(P’-2)中任一者成為乾燥時的膜厚為約1μm,藉由150℃加熱5分鐘,來製作包含前述基材表面積層底漆層之元件的試驗板。
在構成以前述方法所製成之試驗板的底漆層表面貼上Nichiban股份有限公司製之24mm寬的黏著膠帶。
接著將前述黏著膠帶朝垂直於前述底漆層之方向拉伸,依照下述評估基準,以目視評估將前述黏著膠帶從底漆層表面剝離時之前述底漆層表面的狀態。
◎:底漆層完全不會從構成試驗板之基材表面剝離。
○:極小部分底漆層從構成試驗板之基材表面剝離,但其剝離範圍相對於構成試驗板之薄膜全面積小於10%。
△:相對於構成試驗板之底漆層面積10%以上小於50%範圍的底漆層,從構成試驗板之基材表面剝離。
×:相對於構成試驗板之底漆層全面積50%以上範圍的底漆層從構成試驗板之基材表面剝離。
在構成實施例及比較例所獲得之積層體的光硬化層表面,貼上Nichiban股份有限公司製之24mm寬的黏著膠帶。
接著將前述黏著膠帶朝垂直於前述光硬化層的方向拉伸,依照下述評估基準,以目視評估將前述黏著膠帶從光硬化層表面剝離時之前述光硬化層表面的狀態。
◎:光硬化層完全不會從構成積層體之基材表面剝離。
○:極小部分光硬化層從構成積層體之基材表面剝離,但其剝離範圍相對於構成積層體之光硬化層全面積小於10%。
△:相對於構成積層體之光硬化層面積10%以上小於50%範圍的光硬化層,從構成積層體之基材表面剝離。
×:相對於構成積層體之光硬化層全面積50%以上範圍的光硬化層從構成積層體之基材表面剝離。
將前述所獲得之積層體投入溫度60℃、相對濕度90%的高溫恆濕器50小時。然後取出前述積層體,以與前述[底漆層及光硬化層之密著性(初期)<透明黏著膠帶剝離試驗>]同樣的方法評估底漆層及光硬化層的密著性。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所獲得的底漆塗布於聚丙烯基材表面成為乾燥後之膜厚為100μm,接著於室溫下乾燥24小時後,藉由進行150℃×5分鐘熱處理而形成塗膜。
藉由將所獲得之塗膜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DMF),個別調製構成前述塗膜之胺基甲酸酯樹脂之固體成分為10質量%之胺基甲酸酯樹脂的DMF溶液、20質量%之胺基甲酸酯樹脂的DMF溶液、及30質量%之胺基甲酸酯樹脂的DMF溶液。
使用數位折射率計RX-5000(ATAGO股份有限公司製)來測定前述3種胺基甲酸酯樹脂之DMF溶液的折射率,藉由將所獲得的測定值線形化,計算胺基甲酸酯樹脂之固體成分為100質量%時的折射率。
前述折射率為1.55~1.65之範圍能夠防止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PET)積層時的干涉條紋之產生,特別是大於1.57因防止前述干涉條紋之產生而被評估為特佳。此外,當前述折射率小於1.55時,則評估為非所謂具有能夠使用於光學用途之範圍的高折射率。
在包含膜厚125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的表面,塗布前述底漆成為乾燥時膜厚為約1μm,藉由150℃加熱5分鐘,前述基材表面形成底漆層。
○:目視觀察底漆層表面為透明。
△:目視觀察底漆層表面為透明但是能夠確認有裂痕。
×:目視觀察底漆層表面,顯現白化程度的裂痕,底漆層的一部份容易從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剝離。
Claims (2)
-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其係包含積層體的影像顯示裝置,該積層體在基材表面具有使用包含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的底漆所形成的底漆層,且在該底漆層表面具有使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所形成的上塗層,該影像顯示裝置之特徵係:該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為含有胺基甲酸酯樹脂(A)與水性媒介(B)之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該胺基甲酸酯樹脂(A)係將多元醇(a1)以及聚異氰酸酯(a2)反應所獲得者,該多元醇(a1)係含有以通式(1)表示之多元醇(a1-1)、與選自包含芳香族聚酯多元醇(a1-2)及將環氧烷基加成於雙酚之聚醚多元醇(a1-3)之群組中1種以上之多元醇,其中該水性媒介(B)僅為水、或為水與選自包含醇類、酮類、聚伸烷基二醇及聚伸烷基二醇的烷基醚之群組中之有機溶劑的混合物;
- 如請求項1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該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含有具有聚合性不飽和雙鍵之樹脂、及具有聚合性不飽和雙鍵之單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69064 | 2013-03-28 | ||
JP2013069064A JP6164456B2 (ja) | 2013-03-28 | 2013-03-28 | ウレタン樹脂組成物、プライマー、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43152A TW201443152A (zh) | 2014-11-16 |
TWI652309B true TWI652309B (zh) | 2019-03-01 |
Family
ID=51836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10421A TWI652309B (zh) | 2013-03-28 | 2014-03-20 | Image display device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164456B2 (zh) |
KR (1) | KR102033976B1 (zh) |
TW (1) | TWI65230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75907B (zh) | 2015-01-21 | 2019-11-01 | 日商Jsr股份有限公司 | 固體攝像裝置 |
WO2017110326A1 (ja) * | 2015-12-25 | 2017-06-29 |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 硬化性組成物、硬化物、オーバーコート膜、被覆フレキシブル配線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8473653B (zh) * | 2015-12-25 | 2021-10-15 | 日保丽公司 | 聚氨酯、固化性组合物、外涂膜以及柔性配线板及其制造方法 |
JP6882264B2 (ja) * | 2016-04-22 | 2021-06-02 | 日本ポリテック株式会社 | 硬化性組成物、該組成物を用いる硬化膜およびオーバーコート膜 |
ES2828359T3 (es) * | 2016-06-28 | 2021-05-26 |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 Separación destilativa de quetazina a partir de dispersiones de poliuretano |
JP6537078B2 (ja) * | 2017-07-05 | 2019-07-03 | 伊藤製油株式会社 | ポリオール組成物及び塗料組成物 |
WO2020137347A1 (ja) * | 2018-12-25 | 2020-07-02 |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 ポリウレタンの製造方法、硬化性組成物の製造方法、硬化物の製造方法、オーバーコート膜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レキシブル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
WO2020246221A1 (ja) * | 2019-06-04 | 2020-12-10 |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 ポリウレタン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レキシブル配線板用オーバーコート膜の製造方法 |
WO2020246154A1 (ja) * | 2019-06-04 | 2020-12-10 |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 ポリウレタン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レキシブル配線板用オーバーコート膜の製造方法 |
WO2021005912A1 (ja) * | 2019-07-08 | 2021-01-14 | 日本ポリテック株式会社 | ポリウレタン及び硬化性組成物 |
KR102379084B1 (ko) | 2021-09-30 | 2022-03-24 | 윤미라 | 자외선 경화형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외선 경화형 라미네이트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
EP4499752A1 (en) * | 2022-03-30 | 2025-02-05 | Basf Se | Easy flow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tpu)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2900B2 (ja) | 1984-07-30 | 1996-03-06 |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水性ポリエステルウレタン樹脂組成物 |
JPH11255859A (ja) * | 1998-03-13 | 1999-09-21 | Tadao Nakaya | ポリウレタン、眼鏡用レンズ材料、コンタクトレンズ材料、レンズ、ポリウレタンの製造方法 |
JP3846046B2 (ja) * | 1998-07-28 | 2006-11-15 |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 ポリウレタンの製造方法 |
JP2004029672A (ja) * | 2002-06-28 | 2004-01-29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防眩性シート |
JP2007119599A (ja) * | 2005-10-28 | 2007-05-17 | Toyo Ink Mfg Co Ltd | ウレタン粘着剤 |
JP2007140257A (ja) * | 2005-11-21 | 2007-06-07 | Toyo Ink Mfg Co Ltd | 積層体 |
JP2007136927A (ja) * | 2005-11-21 | 2007-06-07 | Toyo Ink Mfg Co Ltd | 積層体 |
JP5062878B2 (ja) * | 2007-02-19 | 2012-10-31 | 株式会社Adeka | ノンクロム処理金属材塗料用水系ポリウレタン樹脂組成物、及び該ポリウレタン樹脂組成物を含有する水系ノンクロム処理金属材用塗料 |
JP5119685B2 (ja) * | 2007-02-28 | 2013-01-16 |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ウレタン樹脂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ウレタン樹脂含有粘着剤 |
JP2010262005A (ja) * | 2009-04-30 | 2010-11-18 | Seiko Epson Corp | 光学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2905892A (zh) * | 2010-06-24 | 2013-01-30 | Sdc科技有限公司 | 高折射率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涂层组合物 |
JP2012092311A (ja) * | 2010-09-28 | 2012-05-17 | Dic Corp | プライマーコート剤及び積層体 |
CN103221875B (zh) * | 2010-11-10 | 2015-07-29 | Lg化学株式会社 | 光学元件 |
JP5861540B2 (ja) * | 2011-03-30 | 2016-02-16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抗アレルゲン性を有する化粧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6338782B (zh) * | 2011-09-30 | 2019-01-11 |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 水分散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水分散组合物的光学膜 |
JP2013177526A (ja) * | 2012-02-29 | 2013-09-09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白色系インク、記録装置 |
-
2013
- 2013-03-28 JP JP2013069064A patent/JP6164456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3-19 KR KR1020140032072A patent/KR102033976B1/ko active Active
- 2014-03-20 TW TW103110421A patent/TWI652309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40118788A (ko) | 2014-10-08 |
JP2014189746A (ja) | 2014-10-06 |
KR102033976B1 (ko) | 2019-10-18 |
JP6164456B2 (ja) | 2017-07-19 |
TW201443152A (zh) | 2014-1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52309B (zh) | Image display device | |
TWI636102B (zh) | 被覆劑及積層體 | |
CN105051112B (zh) | 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涂布剂及物品 | |
TWI647269B (zh) | Aqueous resin composition, laminated body using the sam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 |
TW201000317A (en) | Readily bondable polyester film | |
TWI526506B (zh) | Non-aqueous primer with plastic film with reactive energy ray hardening film, plastic film with hardening film with active energy line | |
JPWO2012114833A1 (ja) | 水性ウレタン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て得られるフィルム及び光学フィルム | |
JP5621642B2 (ja) | 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
CN108884200B (zh) | 聚氨酯树脂组合物、涂布剂及物品 | |
JP6988087B2 (ja) | 水性樹脂組成物、コーティング剤及び物品 | |
TW201627430A (zh) | 附有鋁薄膜的塑膠用底塗劑、附有鋁薄膜的塑膠及附有鋁薄膜的塑膠膜、以及模內成形用裝飾膜和插入成形用裝飾膜 | |
JP5590406B2 (ja) | 水性ウレタン樹脂組成物、コーティング剤、鋼板表面処理剤ならびに硬化物及び積層物 | |
CN106471027A (zh) | 紫外线固化性组合物 | |
JP6718203B2 (ja) | 水性樹脂組成物、コーティング剤及び物品 | |
JP2014224268A (ja) | 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
JP2014083800A (ja) | 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
JP2021017513A (ja) |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コーティング剤組成物、硬化物、積層体 | |
JP6464652B2 (ja) | 水性樹脂組成物、コーティング剤及び光学フィルム | |
JP6398535B2 (ja) | 水性樹脂組成物、コーティング剤及び物品 | |
CN114616284A (zh) | 层叠聚酯膜 | |
JP7369558B2 (ja) | 3次元成型品加飾用積層フィルム | |
WO2016117555A1 (ja) | 成型品加飾用積層フィルム及び加飾成形体 | |
TW202409214A (zh) | 積層膜 | |
JP2023145550A (ja) | 共重合体、硬化性重合体組成物、硬化物、積層体 | |
WO2016047414A1 (ja) | 水性樹脂組成物、コーティング剤及び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