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08275B - Email multicast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Email multicasting devic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308275B TWI308275B TW094129750A TW94129750A TWI308275B TW I308275 B TWI308275 B TW I308275B TW 094129750 A TW094129750 A TW 094129750A TW 94129750 A TW94129750 A TW 94129750A TW I308275 B TWI308275 B TW I30827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uffer
- customer
- quot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60—Business processes related to postal servi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7—Computer-aided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mailing [e-mai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8—Message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1308275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多重播送電子郵件的技術,且特別地, 係關於多重播送電子郵件而不會造成網路的擁塞之技術。 * 【先前技術】 ' 近年來,各種使用電子郵件來支援資料通訊之技術已 # 被提議。例如,日本先行公開專利案第09-5 1 3 53號掲示 一電子郵件伺服器,其依據接收終端的記憶體的剩餘量動 態地改變分佈作爲電子郵件之資料的量。電子郵件伺服器 預先取得終端裝置的記億體的剩餘量之資訊,且,在將電 子郵件傳送至終端裝置之前,比較電子郵件的資料量及終 端裝置的記憶體的剩餘量。如果後者較小,電子郵件伺服 器在諸如逗點及句點的每一間斷點分隔電子郵件,且,順 序地傳送所分割的電子郵件。當接收所分割的電子郵件時 • ,終端裝置藉由重構所分割的電子郵件而恢復原始電子郵 件。 日本先行公開專利案第2002-207669號揭示一郵件伺 服器,其控制由廣告主所分佈的廣告郵件的資料量。郵件 伺服器將廣告郵件自其爲廣告郵件的傳送者之廣告主傳送 至其爲廣告郵件的接收者之使用者終端。郵件伺服器在廣 告分佈條件下自各使用者終端上接收資訊,且將此資訊登 錄於其資料庫。當自廣告主接收廣告郵件時,郵件伺服器 參考廣告分佈條件下登錄於資料庫的資訊而調整各使用者 -5- (2) 1308275 @廣告郵件的資料量,且將此廣告郵件分佈至各使用者終 端。 然而,揭示於以上公告案之技術不能解決可由電子郵 ί牛的多重播送所造成之網路的擁塞的問題。 近年來,關於某一類型之資訊作爲電子郵件被傳送至 多個目的之資訊服務已被熟知》 " 提供此種資訊服務之傳送者將請求資訊服務之使用者 ® 的電子郵件位址預先登錄於其資料庫,且,如果欲分佈的 新資訊被準備,經由構成網際網路及/或行動訊包通訊網 路的節點將含有此資訊的電子郵件傳送至所登錄的電子郵 件位址。 於資訊服務中,因爲大量電子郵件係分佈於相對短時 間內,如果電子郵件的目的被集合於一區,過量負載被施 加至此區的網路,且因此,造成網路上的擁塞係可能的。 本發明已鑑於以上情況而製作,且提供一種電子郵件 • 多重播送裝置,其依據將被多重播送的電子郵件的數量動 態地改變電子郵件的分佈間隔。 【發明內容】 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包含 :數個緩衝區;緩衝相關資訊儲存機構,其儲存與表示分 佈時間間隔的間隔資料相關聯之每一緩衝區的緩衝區識別 符,佇列於緩衝區之電子郵件被傳送在分佈時間間隔;客 戶資訊儲存機構,其儲存與數個由客戶預先通知的電子郵 -6- (3) 1308275 件目的及緩衝區識別符相關聯之客戶請求電子郵件分佈的 客戶識別符;分佈請求接收機構,其接收將被多重播送作 爲電子郵件之郵件內容及客戶識別符;緩衝區辨識機構, 其自客戶資訊儲存機構讀出與由分佈請求接收機構所收到 的客戶識別符相關聯之緩衝區識別符,且辨識由緩衝區識 ' 別符所辨識的緩衝區;電子郵件產生機構,其自客戶資訊 ' 儲存機構讀出數個與由分佈請求接收機構所收到的客戶識 0 別符之電子郵件目的,且產生數個電子郵件,數個電子郵 件的每一者含有由分佈請求接收機構所收到的郵件內容及 數個電子郵件目的的一者;佇列機構,其將數個由電子郵 件產生機構所產生的電子郵件佇列於由緩衝區辨識機構所 識別之緩衝區;及電子郵件分佈機構,其自緩衝相關資訊 儲存機構讀出與由緩衝區辨識機構所讀出之緩衝區識別符 相關聯之間隔資料,且將數個由佇列機構所佇列之電子郵 件順序地分佈在由間隔資料所表示之時間間隔。 • 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之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 包含:數個緩衝區;緩衝相關資訊儲存機構,其儲存與表 示分佈時間間隔的間隔資料相關聯之每一緩衝區的緩衝區 識別符,佇列於緩衝區之電子郵件被傳送在分佈時間間隔 ;客戶資訊儲存機構,其儲存與緩衝區識別符相關聯之客 戶請求電子郵件分佈的客戶識別符;分佈請求接收機構, 其接收數個電子郵件目的、將被多重播送至數個電子郵件 目的之郵件內容及客戶識別符:緩衝區辨識機構,其自客 戶資訊儲存機構讀出與由分佈請求接收機構所收到的客戶 (4) 1308275 識別符相關聯之緩衝區識別符,且辨識由緩衝區識別符所 辨識的緩衝區;電子郵件產生機構,其產生數個電子郵件 ,數個電子郵件的每一者含有由分佈請求接收機構所收到 的郵件內容及由分佈請求接收機構所收到之數個電子郵件 目的的一者;佇列機構,其將數個由電子郵件產生機構所 產生的電子郵件佇列於由緩衝區辨識機構所識別之緩衝區 ' ;及電子郵件分佈機構,其自緩衝相關資訊儲存機構讀出 • 與由緩衝區辨識機構所讀出之緩衝區識別符相關聯之間隔 資料,且將數個由佇列機構所佇列之電子郵件順序地分佈 在由間隔資料所表示之時間間隔。 於以上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中,如果電子郵件已經 佇列於由緩衝區識別符所表示之緩衝區,緩衝區辨識機構 依據預定演算而辨識電子郵件未被佇列之另一緩衝區。 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之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 包含:數個緩衝區;間隔資料儲存機構,其儲存表示分佈 ® 時間間隔之間隔資料,佇列在每一緩衝區之電子郵件係在 分佈時間間隔與很多個電子郵件的範圍相關聯地傳送,分 佈時間間隔將被順序地分佈在由間隔資料所表示之時間間 隔:分佈請求接收機構,其接收數個電子郵件目的、將被 多重播送至數個電子郵件目的之郵件內容及客戶識別符; 區辨識機構,其獲得由分佈請求接收機構所收到的數個電 子郵件目的的每一者被定位之區的資料;電子郵件目的分 類機構,基於藉由區辨識機構所獲得之區資料,電子郵件 目的分類機構將在分佈區的基礎下由分佈請求接收機構所 (5) 1308275 收到之數個電子郵件目的而分類成數組;電子郵件產生機 構,其產生數個電子郵件,每—電子郵件含有由分佈請求 接收機構所收到的郵件內容及屬於由電子郵件目的分類機 構所分類之數個電子郵件目的的—組之電子郵件目的的— 者;佇列機構,其將數個由電子郵件產生機構所產生的電 ' 子郵件佇列於緩衝區;計數機構,其計算數個由佇列機構 v 佇列於緩衝區的電子郵件的數量;及電子郵件分佈機構, # 其自間隔資料儲存機構讀出與很多電子郵件的範圍相關聯 之間隔資料,由計數機構所計算的數量屬於許多電子郵件 ,且將數個由佇列機構所佇列之電子郵件在由間隔資料所 表示之時間間隔。 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電子郵件的分佈間隔可依據將 被多重播送之電子郵件的數量而動態地改變。 【實施方式】 • 現參說明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 於以下說明中,用辭"載體(carrier )"係關於管理行 動訊包通訊網路的集合體,且,用辭"客戶"係關於以由客 戶產生的郵件內容的多重播送而委託載體之集合體。客戶 具有由載體發出的客戶ID及密碼,且,客戶ID係對每一 客戶唯一的字元串。用辭”使用者"係關於已實施用於接收 由客戶產生的郵件內容的預定登錄程序之各體或集合體。 圖1係顯示依據本實施例之電子郵件分佈控制系統的 組態之示意圖。 -9- (6) 1308275 電子郵件分佈控制系統包含:網際網路及行動訊包通 訊網路。 網際網路係傳送使用TCP (傳輸控制協定)/IP (網際 網路協定)、及/HTTP (超文件傳送協定)及SMTP (簡 單郵件傳送協定)的資料之節點集,HTTP及SMTP是 ' TCP/IP的上層協定,且具有數個客戶終端1〇及電子郵件 ' 多重播送裝置20。 # 圖2係顯示客戶終端10的硬體組態之區塊圖。客戶 終端1〇係由各客戶所使用的電腦,且如圖所示,包含: 控制客戶終端10的操作之CPU1 1 ;使用作爲CPU1 1的工 作區之RAM12 ;儲存IPL (程式初載器)等之ROM13 ; 硬碟14、顯示器15、滑鼠16、鍵盤17、通訊介面18。 除了 OS (操作系統)(未顯示),硬碟14儲存分佈 請求控制程式14a。當 CPU11執行此程式同時使用 RAM12作爲工作區時,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請求功能被實現 •於客戶終端1 0。 圖3係顯示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的硬體組態之 區塊圖。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係由載體管理之電腦 ,且如圖所示,包含:CPU21 ; RAM22; ROM23;硬碟24 ;顯示器25;滑鼠26;鍵盤27;通訊介面28。 除了 OS外(未顯示)硬碟24儲存電子郵件多重播送 程式24a、緩衝相關資訊資料庫24b及客戶資訊資料庫 2 4 c 0 當CPU21執行電子郵件多重播送程式24a同時使用 -10· (7) 1308275 RAM22作爲工作區時,圖4所示之單元係邏輯地實現。特 別地,數個用於佇列電子郵件之緩衝區a至i被保留於 RAM22,且,CPU21作用如分佈請求接收單元5 1、緩衝 區識別單元52、電子郵件產生單元5 3、郵件佇列單元54 及分佈單元55。 ' 保留於RAM 22之緩衝區a至i分成三組:第一組緩 ' 衝區a至c,用於短間隔分佈;第二組緩衝區d至f,中 • 間隔分佈;第三組緩衝區g至i,用於長間隔分佈。佇列 於各緩衝區之電子郵件係在與緩衝相關資訊資料庫24b中 (後述)的緩衝區相關聯登錄之分佈間隔以順序地分佈至 網路。 現在,將說明由CPU21所實現之各單元的操作。 分佈請求接收單元51經由通訊介面28接收含有郵件 內容及客戶ID之分佈請求。緩衝區識別單元52辨識將指 定給客戶之緩衝區,此客戶係分佈請求的來源。電子郵件 # 產生單元53產生數個電子郵件,每一電子郵件含有含於 分佈請求中之郵件內容及目的資料。郵件佇列單元54由 電子郵件產生單元53產生的電子郵件佇列於由緩衝區識 別單元52所辨識之緩衝區。分佈單元55將佇列於緩衝區 之電子郵件順序地分佈在與緩衝區相關聯的分佈間隔。 緩衝相關資訊資料庫24b係數個記錄的集,每一記錄 係爲每一緩衝區而產生的。如圖5所示,構成資料庫之一 記錄具有三欄:"緩衝區";"分佈間隔";及"佔有狀態旗標 "。於"緩衝區”欄中,辨識保留於RAM22之緩衝區a至i -11 - (8) 1308275 的任一者的緩衝區識別符被儲存。於"分佈間隔"欄中, 間隔資料被儲存。間隔資料係表示分佈的佇列於緩衝區的 電子郵件的時間間隔之參數。於"佔有狀態旗標"欄中,佔 有狀態旗標被儲存。佔有狀態旗標係表示緩衝區是否被佔 有之資料。如果緩衝區被佔有,數値"1 "被儲存作爲佔有 ' 狀態旗標’且’如果緩衝區未被佔有,數値” 0 ’’係儲存作 ' 爲佔有狀態旗標。一旦緩衝區被佔有,佔有狀態不會重設 # 直到佇列於緩衝區之所有電子郵件的分佈被完成。 於圖5的緩衝相關資訊資料庫24b中,"0.1"的間隔資 料(最短分佈間隔)被設定用於屬於第一組之緩衝區a至 c ’ "0.2"的間隔資料(第二最短分佈間隔)被設定用於屬 於第二組的緩衝區d至f,及,"〇·5"的間隔資料(最長分 佈間隔)被設定用於屬於第三組的緩衝區g至i。藉此設 定各組的時間間隔如剛才所述及依據將被佇列的電子郵件 的數量而使用之緩衝區,即使電子郵件的數量係大且電子 • 郵件的目的集中在一區,擁塞在網路上的風險被降低,且 ,如果電子郵件的數量係小的,電子郵件的分佈可快速地 完成。詳細的分佈過程將後述。 客戶資訊資料庫24c係數個記錄的集,每一記錄係產 生用於各個客戶。如圖6所示,構成資料庫之一個記錄具 有三欄:”客戶”;"目的”;及”緩衝區"。於"客戶"欄中, 各客戶的客戶ID被儲存。於”目的”欄中,其爲電子郵件 的目的之數個使用者的行動號碼被儲存。於"緩衝區"欄中 ’可被佔有用於佇列電子郵件之緩衝區的緩衝區辨識被儲 -12- (9) 1308275 存。存在"客戶"及"目的"欄之資料係於目的登錄過程(後 述)中自客戶終端10獲得’且,存於,,緩衝區,,欄之資料 係於目的登錄過程中由存於”目的”欄的資料所決定。 現在,再次參考圖1。 行動訊包通訊網路係傳送使用簡化的TCP/IP及HTTP (TCP/IP的上層協定)的資料之節點集,且包含:網關伺 ' 服器30;切換40;基地台50;及行動通訊終端60。 Φ 網關伺服器30實施協定轉換以交換諸如電子郵件及 HTML (超文件置標語言)資料的資料於行動訊包通訊網 路及網際網路之間。 切換40係設於用作數個基地台50的切換中心之電腦 系統,且經由操作在此切換的權限下之基地台50而將所 接收的電子郵件傳送至行動通訊終端60。 基地台50係配置於具有例如,500米的半徑之每一無 線區,且實施與位於各無線區的行動通訊終端60之無線 •通訊。 行動通訊終端60包含:用於實施聲音通訊之聲音輸 入/輸出單元;用於實施與基地台50的無線通訊之無線通 訊單元;諸如液晶面板之顯示器;用於輸入圖形及文字之 操作單元;及用於控制以上單元之微電腦。行動通訊終端 60係連接至行動電話網路(未顯示)以及連接至圖1所示 之行動訊包通訊網路。且,行動通訊終端60具有用於瀏 覽文件資料(未顯示)的軟體(瀏覽器)’且可顯示經由 行動訊包通訊網路傳送之電子郵件。 -13- (10) 1308275 接著,將說明本實施例的操作。 本實施例的操作分成目的登錄過程及多重播送過程。 圖7係顯示目的登錄過程之流程圖。當客戶的客戶終 端10藉由指定網頁位址的URL (均勻資源定位器)接達 用於目的登錄過程之網頁位址時,此過程被啓動。 ' 當客戶終端1〇藉由指定網頁位址的URL而接達網頁 ' 位址時,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的CPU21自硬碟24 # 讀出由URL所辨識的HTML資料,且將此資料傳送至客 戶終端10(S100)。 當接收HTML資料時,客戶終端〗〇的CPU11基於 HTML資料(S110)致使顯示器15顯示目的登錄註冊螢 幕。此螢幕顯示訊息"這是目的登錄的位置,請輸入您的 客戶ID及密碼"’且輸入可輸入客戶id及密碼的欄。客 戶終端10的操作者輸入客戶的客戶ID及密碼於螢幕上之 輸入欄。 鲁 客戶終端10的CPU 11所輸入的客戶ID及密碼傳送 至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S120)。 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的CPU21基於自客戶終端 1〇接受的客戶ID及密碼而確認客戶,且,如果確認被完 成時’將目的號碼輸入螢幕的HTML資料傳送至客戶終端 10 ( S 1 30 ) 〇 虽接收HTML資料時,客戶終端1〇的CPU11基於 HTML資料(S14〇)致使顯示器15顯示目的號碼輸入螢 幕。此螢幕顯示訊息”請輸入將登錄爲電子郵件的目的的 (11) 1308275 行動號碼及可輸入行動號碼之數個輸入欄。客戶終端10 的操作者將已實施用於接收來自客戶的電子郵件的登錄程 序之使用者的行動號碼而輸入於輸入欄。 當輸入行動號碼時,客戶終端10的CPU11將輸入在 目的登錄註冊營幕上之所輸入的行動號碼及客戶ID傳送 ' 至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 ( S150)。 ' 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的CPU21將自客戶終端1〇 φ 接收的行動號碼及客戶ID而儲存於RAM22 ( S 1 60 )。 接著,CPU21參照存於硬碟24之客戶資訊資料庫24c 以決定包括於S160中存於RAM22的客戶ID之記錄是否 存在於資料庫(S170)。 如果S170的決定係否定的,CPU21增加新記錄至客 戶資訊資料庫24c ( S180 )。於新增記錄的"客戶"欄中, S160中存於RAM22之客戶ID被儲存,且,於相同記錄 的"目的"欄中,S160中存於RAM22的行動號碼被儲存( # S190)。 另一方面,如果決定S170係肯定的,CPU21辨識包 括客戶ID的記錄(S200 ),且更新存於以於S160中存於 RAM22的行動號碼辨識的記錄的”目的”欄之資料(S210) 〇 目的登錄過程因此被完成》 於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中,客戶資訊資料庫24 c 的更新係不斷地監視。如果新記錄被加至資料庫,或者, 如果現存記錄被更新,新增加或更新記錄被辨識,存於記 -15- (12) 1308275 錄的"目的”欄之行動號碼的數量被計算,以及,適合於所 計算的數量之緩衝區的緩衝區識別符被存於記錄的”緩衝 區’'欄。 於本實施例的例子中,如果存於"目的"欄之行動號碼 的數量小於5 00,屬於第一組之緩衝區a至c被指定;如 " 果數量係5 00或更大且小於1 000 ’屬於第二組的緩衝區d - 至f被指定;及,如果數量1〇〇〇或更大,屬於第三組的 • 緩衝區g至i被指定。因此,如果新增加或更新記錄的行 動號碼的數量係700,屬於第二組的緩衝區d至f的緩衝 區識別符係儲存於記錄的"緩衝區"欄。 圖8及9係顯示多重播送過程之流程圖。當客戶的客 戶終端10由指定網頁位址的URL用於多重播送請求而接 達網頁位址時,此過程被啓動。於以下說明,假設,客戶 的客戶終端10已經於上述登錄過程中登錄行動號碼於電 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 » ® 當客戶終端10由指定網頁位址的URL接達網頁位址 ,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的CPU21自硬碟24讀出由 URL辨識的HTML資料,且將此資料傳送至客戶終端1〇 (S300 )。 當接收HTML資料時,客戶終端10的CPU11基於 HTML資料致使顯示器15顯示多重播送請求註冊螢幕( S3 1 0 )。此螢幕顯示訊息"這是多重播送請求的位置,請 輸入您的客戶ID及密碼’且輸入可輸入的客戶id及密碼 的欄。客戶終端10的操作者將客戶的客戶ID及密碼輸入 -16- (13) 1308275 於螢幕上之輸入欄中。 客戶終端10的CPU11將所輸入的客戶ID及密碼傳 送至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S320)。 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〇的CPU21基於自客戶終端 1 〇收到的客戶ID及密碼而確認客戶,且,如果確認被完 成,將郵件內容輸入螢幕傳送至客戶終端1〇 (S330)。 • 當接收HTML資料時’客戶終端1〇的CPU11基於 鲁 HTML資料致使顯示器15顯示郵件內容輸入螢幕(S34〇 )。此螢幕顯示訊息”請輸入將被多重播送之郵件內容,,及 可輸入的郵件內容之輸入欄。客戶終端10的操作者使用 鍵盤27將郵件內容輸入於輸入攔。替代地,操作者可致 使客戶終端1 〇呼叫預備文件檔到輸入欄。 當郵件內容被輸入時,客戶終端10的CPU11將輸入 在多重播送請求註冊螢幕上之所輸入郵件內容及客戶ID 傳送至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 (S350)。 ® 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的CPU21將自客戶終端1〇 收到的郵件內容及客戶ID儲存於RAM22 ( S360)。 接著,CPU21參照存於硬碟24之客戶資訊資料庫24c 以辨識包括於S360中存於RAM22的客戶ID之記錄( S3 70 )。 當記錄被辨識時,CPU2 1讀出存於記錄的”緩衝區”之 緩衝區識別符且將它們寫入於RAM22(S 3 8 0 )。於本實 施例中,緩衝區a至c的緩衝區識別符的組、緩衝區d至 f的緩衝區識別符的組、或緩衝區g至i的緩衝區識別符 -17- (14) 1308275 的組被讀出及寫於RAM22 (見圖5 )。 接著,藉由參照存於緩衝相關資訊資料庫24b的"佔 有狀態旗標"檷之資料(S390) ,CPU21決定由寫於 RAM22的緩衝區識別符所辨識之每一緩衝區目前是否被佔 有。特別地,CPU21參照存於與寫於raM22的每一緩衝 區識別符相關聯的”佔有狀態旗標"欄之資料,且,如果欄 * 的資料係””,CPU2 1決定與此欄相關聯的緩衝區被佔有 # ,且,如果此欄的資料係”〇",CPU21決定與此欄相關聯 之緩衝區未被佔有。 如果於S390中決定有未被佔有的緩衝區,CPU21指 定緩衝區作爲用於佇列電子郵件之緩衝區(S400)。如果 有數個未被佔有緩衝區,CPU選擇此數個緩衝區的任何一 者。 另一方面,如果沒有未被佔有緩衝區,CPU21待命直 到與寫於RAM22的緩衝區識別符所辨識之任一緩衝區被 ® 釋出爲止’且指定首先釋出的緩衝區作爲用於佇列電子郵 件之緩衝區410括。 當緩衝區被指定時,CPU21辨識關於緩衝相關資訊資 料庫24b中所指定的緩衝區之記錄,且將存於所辨識的記 錄的"佔有狀態旗標"之資料自"0"更新至"1 " ( S420 )。 接著,CPU21讀出存於S3 70中辨識的記錄的"目的” 攔之行動號碼的一者(S430 )。 CPU21產生含有於S360中存於RAM22作爲主體之郵 件內容且含有於S430中讀出作爲目的的行動號碼之電子 -18- (15) 1308275 郵件(S440 ) ’且佇列此電子郵件於所指定的緩衝區( S4 5 0 ) 〇 CPU21決定是否有尙未被讀出於S370中辨識的記錄 的"目的"欄之行動號碼,且,如果目的係肯定時,回到 S43 0的過程。S43 0至S450的過程被重複,直到存於於 'S3 7〇中辨識的記錄的"目的"欄之所有行動號碼被讀出及每 ' 一電子郵件含有行動號碼的一者作爲目的之電子郵件被佇 # 列爲止。 當含有行動號碼之電子郵件被佇列時,CPU21辨識包 括於S380中讀出的緩衝區識別符之記錄於緩衝相關資訊 資料庫 24b ( S460 )。 CPU21讀出存於所辨識的記錄的"分佈間隔"欄之間隔 資料,且將此資料寫入RAM22 ( S470 )。 CPU21讀出首先已佇列於緩衝區之電子郵件且將此電 子郵件傳送至網路(S480 )。 Φ 如果緩衝區未傳送電子郵件,CPU21待命達由S470 中讀出的間隔資料所表示之時段(S490 )。 當由間隔資料所表示之時段過去時,CPU21回到 S480的過程。S480及S490的過程被重複,直到佇列於緩 衝區之所有電子郵件被傳送爲止。 如果佇列於緩衝區之電子郵件全都傳送時,CPU2 1將 佔有狀態旗標自數値”1"更新成數値"0”( S 5 00 ),且結束 本多重播送過程。 如上述,於本實施例中,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 -19- (16) 1308275 自各客戶接收其爲由客戶產生的郵件內容的目的之使用者 的行動號碼,且傳送適用於所收到的行動號碼的數量之分 佈間隔。如果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自客戶接收將被 多重播送之郵件內容,此裝置將每一電子郵件含有郵件內 容之電子郵件及由客戶所登錄的行動號碼佇列於緩衝區, 且在由與客戶相關聯的間隔資料所表示之時間間隔順序地 ' 傳送所佇列的電子郵件。因此,如果佇列的電子郵件的目 • 的被集中在一區時,此區的網路擁塞可被防止。 第二實施例 將說明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 於第一實施例的目的登錄過程中,電子郵件多重播送 裝置20將自各客戶終端10獲取的行動號碼儲存於其客戶 資訊資料庫24c,且,在自客戶終端1〇接收郵件內容的多 重播送請求之後,將此郵件內容的多重播送至由已自客戶 ® 終端10獲取的行動號碼所辨識之行動通訊終端。相對之 下,於本實施例中,每當客戶終端10請求電子郵件多重 播送裝置20多重播送電子郵件內容時,客戶終端1〇告知 其爲郵件內容的目的之使用者的行動號碼的電子郵件多重 播送裝置20。 本實施例的客戶終端1 0的硬體組態係相同如第一實 施例。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的硬體組態係相同如第 —實施例,除了存於硬碟24之客戶資訊資料庫24c的資 料組態之外。 -20- (17) 1308275 圖10係顯示客戶資訊資料庫24c的資料組態之示意 圖。構成資料庫的一記錄具有兩個欄:"客戶";及"緩衝 區",然而沒有"目的”欄。存於資料庫的欄中之資料係手 動地輸入如以下所述。 客戶通知由客戶及他們的客戶ID產生之郵件內容的 目的的大約數量的載體。已收到此通知之載體的操作者將 ' 新記錄加至客戶資訊資料庫24c,且輸入客戶ID於此記錄 # 的"客戶"欄。操作者亦輸入緩衝區識別符於此記錄的"緩 衝區"欄。如果目的的所通知數量係小於500,屬於第一組 之緩衝區a至c的緩衝區識別符被儲存於"緩衝區"欄;如 果數量係500或更大且小於1 000,屬於第二組的緩衝區d 至f被儲存;及,如果數量1 0 00或更大,屬於第三組的 緩衝區g至i的緩衝區識別符被儲存。 如上述,於本實施例中,因爲客戶資訊資料庫24c的 資料係手動地輸入,如第一實施例所述的目的登錄過程未 ® 被載出,且,僅多重播送過程被實施。 現在,將說明本實施例的操作》 圖11係顯示依據本實施例之多重播送過程的一部份 之流程圖。本實施例的多重播送過程係不同於第一實施例 ,其在於,S 3 60至S3 64的過程被實施於第一實施例的 S 3 60及S3 70的過程之間。 於S3 60中已自客戶終端10接收郵件內容及客戶ID 之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的CPU21將目的號碼輸入螢 幕傳送至客戶終端10( S361 )。 (18) 1308275 當接收HTML資料時,客戶終端10的CPU11基於 HTML資料致使顯示器15顯示目的號碼輸入螢幕(S362 )。此螢幕顯示訊息"請輸入其爲電子郵件的目的之使用 者的行動號碼"及可輸入行動號碼之數個輸入欖。客戶終 端10的操作者將已實施用於接收來自客戶的電子郵件之 登錄程序之使用者的行動號碼輸入於輸入欄。 ' 當行動號碼被輸入時,客戶終端10的CPU11將所輸 ® 入的行動號碼及輸入在目的登錄註冊螢幕上之客戶ID傳 送至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S363)。 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的CPU21將自客戶終端1 〇 接收之行動號碼及客戶ID而儲存於RAM22 ( S364 )。 S3 70的過程及後續步驟係相同如第一實施例。 如上述,於本實施例中,每當客戶終端1〇請求電子 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多重播送電子郵件內容時,客戶終 端10告知其爲郵件內容的目的之使用者的行動號碼的電 ® 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因此,客戶可將來自多重播送請 求的郵件內容的目的改變成另一目的,且,在目的的數量 小於或等於已預先通知給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的數 量之條件下,網路的擁塞可被防止。 第三實施例 將說明本的第三實施例。 於以上實施例中,緩衝區係依據目的的數量而分成三 組,且,如果屬於佇列電子郵件所需的某一組之緩衝區全 -22- (19) 1308275 被佔有,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的CPU21待命直到此 些緩衝區的任一者被釋出且將電子郵件佇列於所釋出的緩 衝區爲止。相對之下,於本實施例中,如果屬於佇列電子 郵件所需的某一組之緩衝區全被佔有,屬於另一組的緩衝 區取大地被指定作爲用於佇列電子郵件之緩衝區。本實施 例的客戶終端10及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的硬體組態 係相同如第一實施例。 • 現在,將說明本實施例的操作。 本實施例的操作分成目的登錄過程及多重播送過程, 且,目的登錄過程相同如第一實施例。因此,以下將僅說 明多重播送過程》 圖12係顯示多重播送過程的一部份之流程圖。本實 施例的多重播送過程不同於第一實施例,其在於S411至 S414的過程被實施以取代第一實施例的S410的過程。 如果於S3 90中決定沒有未被佔有的緩衝區,電子郵 ® 件多重播送裝置20的CPU21決定除了由讀出於S380的 緩衝區識別符所辨識的緩衝區之外之緩衝區是否被佔有( S411 )。 如果於S3 90中決定沒有未被佔有的緩衝區,電子郵 件多重播送裝置20的CPU2 1決定除了由於S380讀出緩 衝區識別符所辨識的緩衝區外之緩衝區是否被佔有(S411 )。例如,如果屬於第一組的緩衝區a至c的緩衝區識別 符於S3 80被讀出,決定屬於第二組的緩衝區d至f及屬 於第三組的緩衝區g至i是否被佔有。 -23- (20) 1308275 如果於S41 1決定任一緩衝區未被佔有,CPU21指定 —緩衝區作爲用於佇列電子郵件之緩衝區(S412)。接著 ,CPU21辨識包括緩衝相關資訊資料庫24b上的緩衝區的 緩衝區識別符之記錄,且以與於S3 80讀出的緩衝區識別 符相關儲存之間隔資料而更新存於記錄的"分佈間隔"欄之 間隔資料(S413)。當更新操作被完成時,CPU21前進至 - S 4 2 0的過程。 Φ 另—方面’如果S4 11中決定沒有未被佔有的緩衝區 ,CPU2 1實施如第一實施例的S410之相同過程,也就是 說,CPU21待命直到由於S380寫於RAM22的緩衝區識別 符所辨識之任一緩衝區被釋出爲止,且指定首先釋出的緩 衝區作爲用於佇列電子郵件之緩衝區(S414) »當緩衝區 被指定時,CPU21前進至S420的過程。 S420至S5 00的過程係相同如第一實施例,除了 CPU21以原始資料更新於S413更新的間隔資料以及將佔 • 有狀態旗標自"1"更新成"0"。 如上述,於本實施例中,如果屬於已被指定至客戶的 某一組之緩衝區全被佔有,屬於另一組的緩衝區被取代地 使用。然而,佇列於替代緩衝區之電子郵件的多重播送被 實施在由與已被指定給客戶的緩衝區而不是與正在使用的 緩衝區相關聯的間隔資料所表示之時間間隔。因此,依據 本實施例,緩衝區可被有效地使用,且,網路上的擁塞可 被防止。 -24- (21) 1308275 第四實施例 將說明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客戶終端]0的硬體組態係相同如第一實 施例。另一方面,本實施例的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 的硬體組態不同於第一實施例,其在於,電子郵件多重播 ' 送裝置20的硬碟24儲存緩衝區可用性資料庫及間隔資料 • 資料庫(未顯示),以取代客戶資訊資料庫24c及緩衝相 # 關資訊資料庫24b。 圖13係顯示緩衝區可用性資料庫的資料組態之示意 圖。構成資料庫之一個記錄具有兩欄:"緩衝區":及"佔 有狀態旗標”。於”緩衝區"欄中,緩衝區a至i的任一者的 緩衝區識別符被儲存。於"佔有狀態旗標"欄中,表示緩衝 區之數値"1"被佔有或表示緩衝區未被佔有之數値” ”被儲 存。 圖14係顯示間隔資料資料庫的資料組態之示意圖。 • 構成資料庫之一個記錄具有兩欄:"分佈間隔";及"電子 郵件數量"。於"分佈間隔"欄中,"0.1"、"0·2”及”0.5"的間 隔資料係分別地儲存。於"電子郵件數量"欄中,電子郵件 的數量被儲存,當電子郵件被多重播送在由與資料庫中的 電子郵件數量相關聯的間隔資料所表示之時間間隔時’此 數量不會造成網路上的擁塞。 於本實施例中,當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的 CPU21執行電子郵件多重播送程式24a同時使用RAM22 作爲工作區時,圖1 5所示的單元被邏輯地實現。特別地 -25- (22) 1308275 ,用於佇列電子郵件之數個緩衝區a至i被保留ί ,且,CPU21作用如分佈請求接收單元51、緩 單元52、電子郵件產生單元53、郵件佇列單元 單元55、區辨識單元56、郵件目的分類單元57 器58。 ' 在以上單元中,因爲分佈請求接收單元51、 ' 別單元52、電子郵件產生單元53、郵件佇列單元 # 佈單元55的操作被說明於第一實施例,僅區辨I 、郵件目的分類單元57及計數器58的操作將被置 區辨識單元56自行動訊包通訊網路獲得表 動通訊終端60的區之區資料。郵件目的分類單元 定位各終端的區而分類其爲電子郵件的目的之使 動通訊終端的行動號碼。計數器58計算藉由郵 類單元57基於一區接著一區之行動號碼的數量。 現在,將說明本實施例的操作。 • 本實施例的操作分成電子郵件佇列過程及電 佈過程。 圖1 6係顯示電子郵件佇列過程之流程圖。 客戶終端10藉由指定網頁位址的URL而接達用 求登錄過程之網頁位址時,此過程被啓動。 當客戶終端1〇由指定網頁位址的URL接達 時,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的CPU21自硬碟 由URL所辨識的HTML資料且將此資料傳送至 1 0 ( S600 )。 令 RAM22 衝區識別 5 4、分佈 、及計數 緩衝區識 :54及分 我單元56 兌明。 示定位行 :57依據 用者的行 件目的分 子郵件分 當客戶的 於分佈請 網頁位址 24讀出 客戶終端 -26- (23) 1308275 當接收HTML資料時,客戶終端10的CPU11基於 HTML資料致使顯示器15顯示目的登錄註冊螢幕(S610 )。此螢幕顯示訊息"請輸入將被多重播送的郵件內容及 將被登錄作爲郵件內容的目的之行動號碼、可輸入的郵件 內容之輸入欄 '及可輸入行動號碼之數個輸入欄。不像以 上實施例’客戶ID及密碼不需被輸入。客戶終端1〇的操 * 作者將郵件內容及行動號碼輸入於螢幕上之輸入欄。 ® 當郵件內容及行動號碼被輸入時,客戶終端10的 CPU11將所輸入的郵件內容及行動號碼傳送至電子郵件多 重播送裝置20 ( S620 )。 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20的CPU21將自客戶終端10 收到的郵件內容及行動號碼存於RAM22(S630 )。 接著,CPU21自行動訊包通訊網路獲取具有存於 RAM22的行動號碼之行動通訊終端的區資料(S64〇)。 當區資料被獲得時,基於此區資料之CPU21將存於 ® RAM22的行動號碼基於一區接著一區而分類成數組( S650 ) 〇 CPU21選擇一組行動號碼作爲處理目標(S660 )。 CPU21亦選擇未被佔有的一緩衝區(S670),且將與緩衝 區相關聯之佔有狀態旗標自數値"〇 "更新成數値” 1 "( S 6 8 0 )° CPU21自所選擇的此組行動號碼選擇—行動號碼( S 690 ),且產生含有行動號碼作爲目的且含有此郵件內容 作爲主體之電子郵件(S700 )。 -27- (24) 1308275 CPU21將所產生的電子郵件佇列於選擇於S670之緩 衝區(S710)。 CPU21決定是否有仍未被讀出的行動號碼,且,如果 此決定爲肯定,回到S690的過程。S690至S710的過程 被重複’直到於S660中所選擇的處理目標之所有行動號 碼被讀出且每一電子郵件含有此些行動號碼的一者作爲目 的之電子郵件被佇列爲止。 當含有屬於所選的組的行動號碼之電子郵件被佇列時 ’ CPU21選擇另一組行動號碼作爲處理目標且重複S660 的過程及後續步驟。 當郵件佇列過程被完成時,CPU21啓動電子郵件分佈 過程。 圖17係顯示電子郵件分佈過程之流程圖。此過程係 並行地實施用於佇列電子郵件的各緩衝區,而爲了解說方 便起見,以下將說明用於一個緩衝區之過程實施。 CPU21計算佇列於其爲處理目標的緩衝區之電子郵件 的數量(S720),且自小於500、500或更大及小於1〇〇〇 與1 00 0或更大的三個範圍中決定所計算的數量所屬之範 圍(S730 )。 CPU21辨識與決定於S730的範圍相關聯之記錄於間 隔資料資料庫,讀出存於記錄的"分佈間隔"欄之間隔資料 ,且將間隔資料寫入RAM22 ( S740 )。 CPU21讀出首先已被佇列於緩衝區之電子郵件且將此 電子郵件傳送至網路(S75 0 )。 -28- (25) 1308275 如果緩衝區中有未送出電子郵件,CPU21待命達由 S740所讀出的間隔資料所表示之時段(S760 ) » 當由間隔資料所表示之時段過去時,CPU21回到 S750的過程。S750及S760的過程被重複,直到佇列於緩 衝區之所有電子郵件被傳送爲止。 ' 如果佇列於緩衝區之電子郵件全都傳送,CPU21將佔 ' 有狀態旗標自數値更新成數値"〇" ( S 7 70 ),且結束本 # 電子郵件多分佈過程。 如上述,於本實施例中,目前定位其爲電子郵件的目 的之使用者的每一行動通訊終端60之區的資料被獲得, 且基於所辨識的區,定址至每一行動通訊終端60之電子 郵件係_於一區接著一區而分類成數組且佇列於不同緩衝 區。佇列於緩衝區之電子郵件係基於緩衝區而計算,也就 是說,基於分佈區而計算’且’所計算的電子郵件被分佈 在適合用於所計算的數量之時間間隔。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顯示電子郵件分佈控制系統的組態之示意圖; 圖2係顯示客戶終端的硬體組態之示意圖; 圖3係顯示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的硬體組態之示意 圖; 圖4係顯示由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所實現的邏輯組 態之示意圖; 圖5係顯示緩衝相關資訊資料庫的資料結構之示意圖 -29- 1308275
圖6係顯示客戶資訊資料庫的資料結構之示意圖; 圖7係顯示目的登錄過程之流程圖; « 8係顯示多重播送過程的一部份之流程圖; 圖9係顯示多重播送過程的一部份之流程圖; 圖10係顯示客戶資訊資料庫的資料組態之示意圖; 圖11係顯示多重播送過程的一部份之流程圖; 圖12係顯示多重播送過程的一部份之流程圖; 圖13係顯示緩衝區可用性資料庫的資料組態之示意 圖; 圖14係顯示間隔資料資料庫的資料組態之示意圖; 圖15係顯示由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所實現的邏輯 組態之示意圖; 圖16係顯示電子郵件佇列過程之流程圖;及 圖17係顯示電子郵件分佈過程之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TCP :傳輸控制協定 IP :網際網路協定 HTTP :超文件傳送協定 SMTP :簡單郵件傳送協定 IPL :程式初載器 OS :操作系統 a至i :緩衝區 -30- (27) 1308275 HTML :超文件置標語言 URL :均勻資源定位器 I 〇 :客戶終端 II :中央處理單元 1 2 :隨機接達記憶體 • 1 3 :唯讀記憶體 • 14 :硬碟 Φ 14a :分佈請求控制程式 1 5 :顯示器 16 :滑鼠 1 7 :鍵盤 1 8 :通訊介面 20: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 21 :中央處理單元 22 :隨機接達記億體 • 23 :唯讀記憶體 24 :硬碟 24a :電子郵件多重播送程式 24b :緩衝相關資訊資料庫 24c :客戶資訊資料庫 2 5 :顯示器 2 6 :滑鼠 27 :鍵盤 2 8 :通訊介面 -31 (28) 1308275 30 : 40 : 50 : 51 : 52 : 53 : 54 : φ 55 : 56 : 57 : 58 : 60 : 網關伺服器 切換 基地台 分佈請求接收單元 緩衝區識別單元 電子郵件產生單元 郵件佇列單元 分佈單元 區辨識單元 郵件目的分類單元 計數器 行動通訊終端
-32
Claims (1)
- (1) \ 1308275 十、申請專利範圍 第941 29750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如年> 8月Ϊ3旧修正1. 一種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包含: 數個緩衝區; 目的號碼接收機構,其自客戶接收表示多個電子郵件 目的之資料,該客戶欲將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至該等電子郵 件目的; 分佈時間間隔決定機構,其根據該多個電子郵件目的 ,決定佇列於緩衝區之電子郵件被傳送的分佈時間間隔; 電子郵件目的接收機構,其自該客戶接收該等電子郵 件目的上的資料; 郵件內容接收機構,其自該客戶接收該客戶欲多重播 送作爲電子郵件之郵件內容; 電子郵件產生機構,其產生含有所接收到的郵件內容 之電子郵件,該等電子郵件被定址至該等電子郵件目的; 佇列機構,其將所產生的電子郵件佇列於該等緩衝區 的其中一者;以及 電子郵件分佈機構,其以所決定的時間間隔,分佈每 一佇列之電子郵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 更包含: 1308275 緩衝相關資訊儲存機構,其儲存與表示分佈時間間隔 的間隔資料相關聯之每一緩衝區的識別符; 緩衝區辨識機構,其定義與所決定之分佈時間間隔相 關聯之緩衝區;以及 客戶資訊儲存機構,其儲存該等電子郵件目的和與該 客戶之客戶識別符相關聯的辨識出之緩衝區的識別符,其 中: 除了該電子郵件內容以外,該電子郵件內容接收機構 自該客戶接收該客戶之客戶識別符; 該電子郵件產生機構自具有所接收到之客戶識別符的 該客戶資訊儲存機構讀出所儲存之該等電子郵件目的上的 資料,且產生含有該郵件內容並定址至所讀出之電子郵件 目的之電子郵件;以及 該佇列機構自具有所接收到之客戶識別符的該客戶資 訊儲存機構讀出所儲存的緩衝區識別符,並將所產生的電 子郵件佇列於辨識出之緩衝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 更包含: 緩衝相關資訊儲存機構,其儲存與表示分佈時間間隔 的間隔資料相關聯之每一緩衝區的識別符; 緩衝區辨識機構,其辨識與所決定之分佈時間間隔相 關聯之緩衝區;以及 客戶資訊儲存機構,其儲存與該客戶之客戶識別符相 關聯的辨識出之緩衝區的識別符;其中: (3) 1308275 除了該電子郵件內容以外,該電子郵件內容接收機構 自該客戶接收該客戶之客戶識別符;以及 該佇列機構自具有所接收到之客戶識別符的該客戶資 訊儲存機構讀出所儲存的緩衝區識別符,並將所產生的電 子郵件佇列於辨識出之緩衝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置, 更包含: 區辨識機構,其獲得每一電子郵件目的所定位的區資 料; 電子郵件目的分類機構,其基於所獲得之該等電子郵 件目的之區資料,在分佈區的基礎下,將該等電子郵件目 的分類成數組;以及 計數機構,其針對每一分類之組,計算所產生之電子 郵件的數量,其中: 該分佈時間間隔決定機構係針對每一分類之組,根據 計算出之電子郵件的數量來決定分佈時間間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電子郵件多重播送裝 置, 其中若該辨識出之緩衝區已具有佇列之電子郵件,則 該分佈時間間隔決定機構根據預定演算法來選擇另一空的 緩衝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252921A JP4381932B2 (ja) | 2004-08-31 | 2004-08-31 | 電子メール同報配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629108A TW200629108A (en) | 2006-08-16 |
TWI308275B true TWI308275B (en) | 2009-04-01 |
Family
ID=35056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4129750A TWI308275B (en) | 2004-08-31 | 2005-08-30 | Email multicasting device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90700B2 (zh) |
EP (1) | EP1630738A1 (zh) |
JP (1) | JP4381932B2 (zh) |
KR (2) | KR100855444B1 (zh) |
CN (1) | CN100471178C (zh) |
TW (1) | TWI30827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052650A (ja) * | 2005-08-18 | 2007-03-01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電子メール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20070123217A1 (en) * | 2005-11-30 | 2007-05-31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Display of secure messages o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
TW200729053A (en) * | 2006-01-20 | 2007-08-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nding and auditing mails |
CN101212421B (zh) * | 2006-12-31 | 2011-12-2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推送电子邮件的方法和系统 |
US7949355B2 (en) * | 2007-09-04 | 2011-05-24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ttachments to messages sent to a mobile device |
US8254582B2 (en) | 2007-09-24 | 2012-08-28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essage attachment handling functions on a mobile device |
US20090089390A1 (en) * | 2007-09-28 | 2009-04-02 | Fein Gene S | Method and System in a Multicomputer Data Transferring Environment for Scheduling Message Sending Using Communication Devices |
KR101148978B1 (ko) | 2010-05-12 | 2012-05-22 | 주식회사 아데나 | 개꼬시래기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자외선차단용 화장료 조성물 |
CN103324727B (zh) * | 2013-06-26 | 2017-04-05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分享控制方法及系统 |
JP6459652B2 (ja) * | 2015-03-09 | 2019-01-3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配信システム及び配信方法 |
WO2017063031A1 (en) * | 2015-10-16 | 2017-04-20 | Kasada Pty Ltd | Dynamic cryptographic polymorphism (dcp) system and meth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37162A (en) * | 1995-04-06 | 1999-08-10 | Exactis.Co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 volume e-mail delivery |
JP3490548B2 (ja) | 1995-08-04 | 2004-01-2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電子メールシステム |
JPH0991358A (ja) * | 1995-09-28 | 1997-04-04 | Fujitsu Ltd | 情報提供装置および方法 |
JP3781213B2 (ja) * | 1996-06-20 | 2006-05-3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子メールシステム、コンピユータ装置及び着信通知方法 |
TW401548B (en) | 1996-12-20 | 2000-08-11 | Sony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E-mai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E-mail, sending program supplying medium, receiving program supplying medium |
JP3148152B2 (ja) * | 1997-06-27 | 2001-03-1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電子メールシステムを用いた同報メールの配送方法 |
JPH1168833A (ja) * | 1997-08-13 | 1999-03-09 | Ricoh Co Ltd | ネットワーク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H11146011A (ja) | 1997-11-11 | 1999-05-28 | Nec Corp | 電子メールシステム及び電子メールサーバ及び通信端末 |
JPH11261627A (ja) * | 1998-03-09 | 1999-09-24 | Fujitsu Ltd | 電子メール配信装置 |
US6311210B1 (en) * | 1998-12-17 | 2001-10-30 | At&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 electronic mail message to a receiving party |
US6850968B1 (en) * | 2000-02-01 | 2005-02-01 | Service Co. | Reduction of network server loading |
US6681255B1 (en) * | 2000-04-19 | 2004-01-20 | Icplanet Corporation | Regulating rates of requests by a spider engine to web sites by creating instances of a timing module |
JP2001350702A (ja) | 2000-06-06 | 2001-12-21 | Seiko Epson Corp | 電子メール配信方法および電子メール配信装置 |
US6961757B2 (en) * | 2000-08-28 | 2005-11-0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cstrial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e-mail data to a terminal via a relay center by multiplexing and broadcasting e-mail data with broadcasting program data |
JP2002099487A (ja) * | 2000-09-22 | 2002-04-05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電子メール配信装置 |
JP2002207669A (ja) | 2001-01-12 | 2002-07-26 | Fujitsu Ltd | 情報配信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
US6591273B2 (en) * | 2001-03-02 | 2003-07-08 | Ge Financial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cure electronic distribution, archiving and retrieval |
US7058687B2 (en) * | 2001-04-03 | 2006-06-06 | Sendmail, Inc. | E-mail system with methodology for accelerating mass mailings |
JP2003044409A (ja) | 2001-07-30 | 2003-02-14 | Takuo Momose | コンテンツ配信装置、およびコンテンツ配信プログラム |
JP2004172983A (ja) | 2002-11-20 | 2004-06-17 | Ntt Docomo Inc | メールサーバ、移動通信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
EP1579338A4 (en) | 2002-11-25 | 2007-03-14 | Nokia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INITIATED GROUP MESSAGING |
JP2004193732A (ja) | 2002-12-09 | 2004-07-08 | Seiko Epson Corp | 電子メール配信システム、電子メール配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
US7219131B2 (en) * | 2003-01-16 | 2007-05-15 | Ironport Systems, Inc. | Electronic message delivery using an alternate source approach |
US20040243679A1 (en) * | 2003-05-28 | 2004-12-02 | Tyler Joshua Rogers | Email management |
US7111047B2 (en) * | 2003-08-08 | 2006-09-19 | Teamon Systems, Inc. | Communications system providing message aggregation features and related methods |
US7395314B2 (en) * | 2003-10-28 | 2008-07-01 | Mindshare Design,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overning the performance of high volume electronic mail delivery |
US8271681B2 (en) * | 2004-02-25 | 2012-09-18 | Teamon Systems, Inc. |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hierarchical queue structure for email message delivery and related methods |
-
2004
- 2004-08-31 JP JP2004252921A patent/JP438193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8-25 CN CNB2005100928001A patent/CN10047117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8-30 KR KR1020050079736A patent/KR10085544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5-08-30 US US11/215,143 patent/US759070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8-30 TW TW094129750A patent/TWI30827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8-31 EP EP05018892A patent/EP1630738A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7
- 2007-07-26 KR KR1020070074902A patent/KR20070082077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471178C (zh) | 2009-03-18 |
KR20070082077A (ko) | 2007-08-20 |
CN1744585A (zh) | 2006-03-08 |
US20060053206A1 (en) | 2006-03-09 |
TW200629108A (en) | 2006-08-16 |
JP4381932B2 (ja) | 2009-12-09 |
KR20060050782A (ko) | 2006-05-19 |
KR100855444B1 (ko) | 2008-09-01 |
US7590700B2 (en) | 2009-09-15 |
EP1630738A1 (en) | 2006-03-01 |
JP2006072529A (ja) | 2006-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02985B1 (en) | Device independent message distribution platform | |
KR20070082077A (ko) | 이메일 멀티캐스팅 장치 | |
US7529801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ple instant messaging login sessions | |
CN1201535C (zh) | 具有多个接口能力的消息应用 | |
EP1965347A1 (en) | Server, advertisement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program | |
CN1186908C (zh) | 在网络系统中传递消息的方法以及网络系统 | |
JPH06216935A (ja) | 電子メールシステム | |
CN1574693A (zh) | 存在管理装置 | |
JP4007893B2 (ja) | サーバ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
EP1513302B1 (en) | Real-time messaging in collaborative network environments | |
JP2004213653A (ja) | 移動端末へのマルチメディアコンテンツ配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KR100954142B1 (ko) | 정보 배신 방법, 서버 및 프로그램 기록매체 | |
KR100955468B1 (ko) | 멀티미디어 메시징 서비스 메시지들의 멀티캐스트 배포를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 |
JPWO2009019790A1 (ja) | メッセージ配信システム、メッセージ配信方法、端末およびサーバ | |
JP2004282610A (ja) | 情報配信システム、情報配信方法及び情報配信プログラム | |
CN1726482A (zh) | 用于用户发起的群消息传送的系统和方法 | |
JP2001292175A (ja) | スケーラブル且つ普及型の通知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JP2014130465A (ja) | 新着記事通知装置、新着記事通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7117444B1 (ja)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 |
JP2002304347A (ja) | 広告方法及び広告装置 | |
WO2006037264A1 (en) | Central information issuing platform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inbox | |
GB2403116A (en) | Generating video signals from SMS data | |
KR100612224B1 (ko) | 게시물 주소 생성/전송 방법 및 시스템 | |
KR20000030838A (ko) | 전자메일 시스템 | |
JP2009258859A (ja) | メールマガジン配信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