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97025B -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bs compositions with improved toughness properties - Google Patents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bs compositions with improved toughness properties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297025B TWI297025B TW092114201A TW92114201A TWI297025B TW I297025 B TWI297025 B TW I297025B TW 092114201 A TW092114201 A TW 092114201A TW 92114201 A TW92114201 A TW 92114201A TW I297025 B TWI297025 B TW I29702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ubber
- weight
- graft
- styrene
- acrylonitril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1/00—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1/04—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rubb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7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monomers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36/00
- C08F279/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monomers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36/00 on to polymers of conjugated dienes
- C08F279/04—Vinyl aromatic monomers and nitriles as the only mono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btained by polymerisation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23/00 - C08L53/00
- C08L55/02—ABS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L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08—Copolymers of styre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Description
[297025
五、發明說明(i) 相關專利申請之夺万象考 本專利申請案依35 U.S.C· §119 (a)-(d)主張,於2002 年5月28日提出申請之德國專利申請號1〇223646 ι的優先權。 5 10 15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0 發J3...所屬^技術頜a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製備具改良機械性能之二_,三_ 或夕板式AB S組成物之方法。 ABS組成物為兩相塑膠,製自單體,其可生成一種熱 塑性共聚物樹脂者,如:苯乙烯與丙烯腈,與至少一種接枝 聚合物,其可藉將一種或多種可生成樹脂之單體,如:那些 敘述於前者,在一種橡膠之存在下,如:丁二烯之均_或共 I物’用做接枝基材,進行聚合反應獲得。 ABS組成物多年來已被大量地用做熱塑性樹脂,以製 造各種類型之模塑物。 此處ABS組成物一詞(或ABS類型組成物)之涵意已 隨時日擴展’超越了以包括丙稀腈、丁二烯、與苯乙稀為 主之組成物,於本發明文中,亦包括組成物,其中這些成 份已完全地或部份地被類同成份所取代者。丙烯腈類同成 份之實例如··甲基丙烯腈、乙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醋、 或N-苯基馬來醯亞胺,苯乙烯類同成份之實例如:甲基 苯乙稀、氯苯乙浠、乙烯基甲苯、對-甲基苯乙浠、或第三 丁基苯乙烯,丁二烯之類同成份如:異戊二稀。 除了藉本體或溶液聚合反應法直接製備ABS組成物 計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v:- A7 B7 1297025 五、發明說明(Ο 外,使用由乳液聚合反應製得之接枝橡膠製備ABS組成 物,仍然十分重要,特別是製造高光澤之模塑組成物。 適合用做模塑組成物之ABS組成物,其製備習知地將 接枝橡膠粉末與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樹脂,或其他適合的 5 熱塑性樹脂組份,於如:内部捏合機、或擠塑機、或螺桿機 等單元中,進行混料。 由乳液聚合反應製得之接枝膠乳,習知地經由下列處 理步驟予以處理,包括:沉澱、清洗、與機械的與/或熱乾 燥,然而固相接枝膠乳之熱乾燥需要消耗高能量,而且由 10 於乾燥時連帶具有粉塵爆炸之風險,故需於具有特殊裝置 之乾燥機中進行,以致嚴重地限制了此法之獲利性。 除了經常使用之將粉末乾燥及隨後與熱塑性塑膠混料 併用之方法外,將熱塑性塑膠衝擊性改良之方法,其基於 在一螺桿擠塑機中,機械地將僅被部份脫水之橡膠膠乳直 15 接加至熱塑性聚合物,已被敘述於先前技術中(參見如:DE 2037784)。其他已開發之擠塑機法,則敘述於歐洲公開說 明書 EP 0534235 Al,EP 0665095 Al,EP 0735077 A1, EP 0735078 Al,EP 0734825 A1,與 EP 0734826 A1。 這些方法之一個特殊缺點為對橡膠/熱塑性塑膠混合 2〇 物造成高應力,因為於螺桿擠塑機中,具有高至1,〇〇〇秒 -1之高剪切速率。前述最後方法之另一缺點為其多階段之 操作程序,因需先予除水,而後將熔體混合,最後再於另 一步驟中,進行聚合物之殘餘除氣。由於螺桿機中之能量, 主要係經由螺桿以機械能量引入,故僅能有限程度地對經
1297025 五 5 10 15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0 發明說明(3) 由熱供應所引入之能量加以控制,以防止對聚合物造成熱 應力。 一種使用乳液接枝橡膠製造ABS組成物之新穎方 法,敘述於EP-A 867463,於此方法中ABS組成物之製造, 係將微含水份之接枝橡膠聚合物與熔融態之熱塑性樹脂 (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在特殊反應條件下,於捏合機 中進行混合。 然而使用敘述於EP-A 867463之方法製備二_,三-或 多模式ABS組成物,已發現於製備二模式系統時,得到具 有不適當韌性之ABS產物,特別是一種不適當之缺口衝擊 強度’例如:依EP-A 867463中實例1之所述。 發明概沭 因此本發明目的為提供一種方法,以製備具有改良的 機械性能,特別是改良的缺口衝擊強度,之二_,三·或多 模式ABS組成物,使用捏合機反應器。 此目的之達成可依本發明使用一種方法,其於一捏合 機反應器中製備二-,三-或多模式ABS系統,使用特殊的 顆粒尺寸與橡膠聚合物之數量比率,以合成接枝橡膠聚合 物,並維持接枝橡膠聚合物之特殊組成。 依本發明提供一種製備ABS類型熱塑性模塑組成物 之方法,其包括: A)由下者經乳液聚合反應,生成至少一種接枝橡膠A), (1)至少二種單體,選自群組包括:苯乙烯、α_甲基笨 計 線 1297025 A7 B7 (:/ν-τΛ w7 五、發明說明(4) 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與 N-苯基馬來醯亞胺, 於下者之存在下, (Π)至少一種橡膠膠乳,此橡膠膠乳之平均粒徑Αο為 5 < 200奈来; B) 由下者經乳液聚合反應,生成至少一種接枝橡膠B), (i) 至少二種單體,選自群組包括:苯乙烯、α -曱基苯 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與 Ν-苯基馬來醯亞胺, 1〇 於下者之存在下, (ii) 至少一種橡膠膠乳,此橡膠膠乳之平均粒徑d50為 - 200奈米; C) 由下者經游離基聚合反應,生成至少一種未含橡膠之熱 塑性聚合物樹脂C):至少二種單體,選自群組包括:苯乙 15 烯、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 酸甲酯、與Ν-苯基馬來醯亞胺; D) 生成接枝橡膠Α)與Β)之個別沉澱物; Ε)將接枝橡膠Α)與Β)之沉澱物脫水,以生成接枝橡膠Α) 與Β)之微含水份粉末,每種微含水份之粉末各自具有 2〇 含水量1至50重量%,以微含水份粉末之總重為基準; 與 F)將接枝橡膠Α)與Β)之微含水份粉末,於一捏合機反應 器中,與該未含橡膠之熱塑性聚合物樹脂C)相混合, 其中 計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297025
'Q A7 _·_B7_ 五、發明說明(5) a) 接枝橡膠之組份A)與B),各自經乳液聚合反應分別地 製備, b) 以模塑組成物中之橡膠總量為基準,源自接枝橡膠組 份A)之橡膠重量%含量,較源自接枝橡膠組份B)之橡 5 膠重量%含量至少5重量%,以至少7.5重量%為較佳, 並以至少10重量%為最佳,每個案例皆以100重量份 之接枝橡膠為基準,與 c) 所有包含於模塑組成物之橡膠顆粒,其總體之平均粒 徑d5〇具有數值$ 300奈米,以S 280奈米為較佳,並 10 以$260奈米為最佳。 依本發明,另外提供一種製備ABS類型熱塑性模塑組 成物之方法,其包括: A)由下者經乳液聚合反應,生成至少一種接枝橡膠, (i) 至少二種單體,選自群組包括:苯乙烯、α-曱基苯 15 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與 Ν-苯基馬來醯亞胺, 於下者之存在下, (ii) 至少一種橡膠膠乳,此橡膠膠乳之平均粒徑d50為 < 300奈米;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〇 B)由下者經乳液聚合反應,生成至少一種接枝橡膠, (i)至少二種單體,選自群組包括:苯乙烯、α-曱基笨 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與 Ν-苯基馬來醯亞胺, 於下者之存在下, 1297025 ⑩ A7 0 B7 五、發明說明(6 ) (ii)至少一種橡膠膠乳,此橡膠膠乳之平均粒徑d50為 2 300奈米; C) 由下者經游離基聚合反應,生成至少一種未含橡膠之熱 塑性聚合物樹脂:至少二種單體,選自群組包括:苯乙 5 烯、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曱基丙烯腈、甲基丙烯 酸曱酯、與Ν-苯基馬來醯亞胺; D) 生成接枝橡膠Α)與Β)之沉澱物; Ε)將接枝橡膠Α)與Β)之沉澱物脫水,以生成接枝橡膠Α) 與Β)之微含水份粉末,該微含水份粉末具有含水量1 10 至50重量%,以微含水份粉末之總重為基準;與 F)將接枝橡膠Α)與Β)之微含水份粉末,於捏合機反應器 中,與該未含橡膠之熱塑性聚合物樹脂C)相混合, 其中 a)接枝橡膠之組份Α)與Β),於單一之聚合反應製備, 15 b)以模塑組成物中之橡膠總量為基準,源自接枝橡膠組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份A)之橡膠重量%含量,較源自接枝橡膠組份B)之橡 膠重量%含量低〇至25重量%,以低2·5至20重量% 為較佳,並以低5至15重量%為最佳,每個案例皆以 100重量份之接枝橡膠為基準,與 2〇 c)所有包含於模塑組成物之橡膠顆粒,其總體之平均粒 徑d5〇具有數值- 300奈米,以2 320奈米為較佳,並 以- 340奈米為最佳。 依本發明亦提供ABS類型熱塑性模塑組成物,其可由 依本發明之一種方法獲得。 1297025
___B7 五、發明說明(7) 除非另外指明,所有的數目或示意,例如··用於說明書 與申請專利範圍中表示反應條件、成份數量等,被明瞭於 所有實例中藉”大約”一詞予以修飾。 於此處及於申請專利範圍中,”ABS組成物,,一詞(與類 5 似名稱,如:”ABS類型組成物,,)意指組成物,其包含丙烯 月月、丁一烯、與苯乙烯,及組成物,其中這些列舉成份已 全部或部份地被類同成份所取代。有關丙烯腈之類同成份 實例包括,但未受其侷限:曱基丙烯腈、乙基丙烯腈、甲基 丙烯酸甲酯、或N-苯基馬來醯亞胺。有關苯乙烯之類同成 10 份實例包括:甲基苯乙烯、氯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對_ 甲基苯乙烯、或第三丁基苯乙烯。一種丁二烯之類同成份 包括如:異戊二烯。 發明詳述 15 此種產物特別適合用於熱塑性樹脂系統之有效衝擊修 飾’適合的熱塑性樹脂系統包括如:那些包括乙烯基均聚物 者’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乙烯基氣化物,尤其是那 些包括乙稀I聚合物,其僅於分子量與/或化學組成與未含 橡膠之熱塑性聚合物樹脂C)相異(例如:苯乙烯/丙烯腈丘 20聚物,具有不同於C)之分子量,與/或丙烯腈含量與c)= 異)’與那些包含-種芳族聚碳酸醋、聚醋碳酸酿 或聚酿胺者。 因此本發明亦提供模塑組成物,其包括至少一種A B S 類型模塑組成物,其可依本發明之一種方法獲得者,以及
裝· 計 線
1297025
ίο 15 發明說明(〇 另外至少一種其他的聚合物組份,選自芳族聚碳酸酯、芳 族聚酯碳酸酯、聚酯、與聚醯胺。 一般而a,依本發明之模塑組成物可包括任何所欲數 里之接枝橡膠Α)與Β)與未含橡膠之熱塑性聚合物樹脂 C),只要是維持前述之參數。 組成物習知地包括接枝橡膠Α)與Β)於範圍5至95重 里份,以20至75重量份為較佳,以25至7〇重量份為最 佳,與未含橡膠之熱塑性聚合物樹脂c)於範圍95至5重 里份,以80至25重量份為較佳,以75至3〇重量份為最 仏(A) ’ Β)與C)重量份之加總為1〇〇)。 具有玻璃態轉移溫度之聚合物,習知地用做橡 膠。 此種聚合物之實例為丁二烯聚合物,例如:聚丁二烯或 丁二烯共聚物,其具有至多50重量%(以製備丁二烯聚合 物所使用單體之總量為基準)之一種或多種可與丁二烯共 聚合之單體(如:異戊二烯、苯乙烯、丙烯腈、甲基苯乙 烯、q-C4烷基苯乙烯、丙烯酸Ci_C8烷基酯、甲基丙烯酸 Ci-C8烷基酯、二丙烯酸伸烷基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 伸烷基乙二醇酯、與二乙烯基苯)、丙烯酸Ci_c8烷基酯或 甲基丙烯Ssl Ci-C8烧基醋之聚合物,如··聚丙烯酸正丁醋、 與I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與聚二甲基石夕氧燒。 車乂佳之橡膠為聚丁二烯、具有至多2〇重量%添加苯乙 稀之丁二烯/笨乙烯共聚物、與具有至多15重量。/。添加丙 烯腈之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 計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敦 20 1297025
發明說明(9) 5 10 15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t 20 依本發明使用之橡膠,習用地以乳液聚合反應製備, 此聚合反應為習知,並敘述於如^〇uben_Weyl,有機化學 之方法,大分子材料,部份丨,第674頁(1961年),Thieme 出版社,Stuttgart。 一種亦可使用之特殊改變,為所謂之接種聚合反應技 術,其中首先製備一種微細分割的丁二烯聚合物,而後藉 進一步與包含丁二烯之單體反應,再聚合至較大顆粒。 亦可首先使用習知方法製備一種微細分割之橡膠聚合 物,較佳者為^種微細分割之丁二烯聚合物,而後以習知 方法將此聚合物凝集,以製成所需之粒徑。 相關技術已被敘述(參見EP__PS 0029613、EP-PS 0007810、DD-PS 144415、DE-AS 1233131、DE-AS 1258076、DE-OS 2101650、與 US-PS 1379391)。 合成橡膠膠乳時可使用之乳化劑為習知之陰離子乳化 劑,例如:烷基硫酸鹽、烷基磺酸鹽、芳烷基磺酸鹽、飽和 或未飽和脂肪酸之肥皂、與鹼性、歧化或氫化之松香或妥 爾油酸,以使用具有羧基基團之乳化劑(如:Ci(rCl8脂肪 酸、歧化的松香酸、氫化的松香酸等之鹽類,及依DE-A 3639904與DE-A 3913509之乳化劑)為較佳。 於分別的聚合反應製備接枝橡膠A)與B)時,用於製 備接枝橡膠A)之橡膠膠乳,具有平均粒徑d5G為<2〇〇奈 米,以$ 190奈米為較佳,並以$ 180奈米為最佳。於單一 聚合反應同時製備接枝橡膠A)與B)之案例中,用於製備 接枝橡膠A)之橡膠膠乳,具有平均粒徑d5G為<300奈米, if 11 A7 1297025 __B7_ 1 五、發明說明(10) 以$ 290奈米為較佳,並以S 280奈米為最佳。 於分別的聚合反應製備接枝橡膠A)與B)之案例中, 用於製備接枝橡膠B)之橡膠膠乳,具有平均粒徑d5G為^ 200奈米,以^210奈米為較佳,並以^ 220奈米為最佳。 5 於單一聚合反應同時製備接枝橡膠A)與B)之案例中,用 於製備接枝橡膠B)之橡膠膠乳,具有平均粒徑d5G為g 300 奈米,以^310奈米為較佳,並以2 320奈米為最佳。 平均粒徑d5G之測定可使用超離心量測(參見:界· Scholtan,H. Lange: Kolloid Z. U. Z· Polymere 250,第 782 l〇 至 796 頁(1972 年))。 製備接枝橡膠A)與B)所進行之接枝聚合反應,可使 用一種程序,其中將單體混合物連續地加至特殊的橡膠膠 乳,並予聚合,就此以保持特定之單體:橡膠比率為較佳, 並使用習知方法將單體加至橡膠膠乳。 15 製造接枝橡膠組份A)與B),較佳者為聚合25至7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重量份,以30至60重量份為最佳,之至少包含二種選自 下列單體之混合物:苯乙烯、α -甲基苯乙烯、丙烯腈、曱 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與Ν-苯基馬來醯亞胺,於一 種橡膠膠乳之存在下,以30至75重量份為較佳,以40 2〇 至70重量份為最佳(每個案例皆以固體量為基準)。 這些接枝聚合反應所使用之單體,以苯乙烯與丙烯腈 之混合物,其重量比率90:10至50:50為較佳,以重量比 率65:35至75:25為最佳。 接枝聚合反應可另外使用分子量調節劑,其用量以 、 12 1297025
A B 0·〇5至2重量❶/。為較佳,以〇·ι至1重量%之用量為最佳(每 個案例皆以接枝聚合反應步驟之單體總量為基準)。 適合的分子量調節劑如:烷基硫醇,例如:正_十二烷硫 醇、與第三-十二烷硫醇、二聚的“_甲基笨乙烯、與萜品 5 油烯。 /、 〇σ 適合的引發劑為無機與有機過氧化物,例如:過氧化 氫、二-第三丁基過氧化物 '枯烯氫過氧化物、二環己基過 碳酸酯、第三丁基氫過氧化物、對-曱烷氫過氧化物,偶氮 引發劑,如:偶氮雙異丁基腈,無機過酸鹽類,如:錄、納 10 或鉀之過硫酸鹽、過磷酸鉀、與過硼酸鈉,以及氧化還原 系統。氧化還原系統通常包括一種有機氧化劑與一種還原 劑,反應介質中可另外存在重金屬離子(參見 Houben-Wey卜有機化學之方法,第14/1冊,第263至297 頁)。 5 1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ο 2 5^口反應之溫度於25°C至160°C,以40。〇至90°C為較 佳。適合的乳化劑為習知之陰離子乳化劑,例如··烷基硫酸 鹽、烷基磺酸鹽、芳烷基磺酸鹽、飽和或未飽和脂肪酸之 肥皂、與鹼性、歧化或氫化之松香或妥爾油酸,以使用具 有叛基基團之乳化劑(如··CwCμ脂肪酸、歧化的松香酸、 氫化的松香酸等之鹽類,及依DE_A 3639904與de_a 3913509之乳化劑)為較佳。 ~ 將使用至少二種單體,選自:苯乙烯、α_甲基苯乙烯、 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與Ν_苯基馬來醯 亞胺,進行游離基聚合反應獲得之產物,做為未含橡膠之
13 A7 1297025 a ___^B7_ 五、發明說明(12) 熱塑性聚合物樹脂C)。 較佳之聚合物樹脂C)為苯乙烯與丙烯腈之共聚物,其 重量比率為90:10至50:50,以重量比率80:20至65:35為 最佳。 5 較佳之聚合物樹脂C)具有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 20,000至200,000,或極限黏度[7?]為20至110毫升/公克 (25°C下於二曱基曱醯胺中測定)。此種樹脂為習知,並可 藉游離基聚合反應製備,例如:於乳液、懸浮、溶液、或本 體聚合反應,這些樹脂之製備細節敘述於如:DE-AS 1〇 2420358與DE-AS 2724360,經由本體或溶液聚合反應製 得之樹脂已証實特別適合。 組份A),B)與C)之混合係於一如EP-A 867463所敘 述之捏合機反應器中進行,經此,由膠乳形態沉澱之接枝 橡膠A)與B)被脫水至殘留水份含量為1至50重量%,以 15 5至50重量%為較佳,以10至40重量%為最佳,並於大 容積之捏合機反應器中,以微含水份粉末形態加至未含橡 膠之熱塑性聚合物樹脂C)之熔體中。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於此過程中,附著於接枝聚合物之程序水之蒸發、接 枝聚合物之溶融、接枝聚合物與未含橡膠之熱塑性聚合物 2〇 樹脂之摻合、與揮發性有機成份之移除,於單一程序空間 中同時發生。 沉殿之接枝橡膠之脫水,以機械地,如:藉壓除或離 心,進行為較佳。 將聚合物混合物熔融、加熱、與脫揮發份所需要之能 、 14 1297025 A7 B7 五、發明說明(13) 量,係經由轉子之揉捏動作予以機械地引入,以及經由捏 合機反應器外殼表面加熱地引入,引入混合物中機械能與 熱能之比率,以4:1至1:6為較佳,以2.5:1至1:4為最佳。 此方法以於一大容積,部份充填之具有轉動插入物之 5 捏合機反應器中進行為較佳,其中每公升操作空間之聚合 物處理量不超過5公斤/小時,混合物於操作空間之滯留時 間典型地為2至20分鐘。 可控制黏塑相混合之捏合機反應器,例如:由說明書 EP 0517068 Al,EP 460466 Bl,EP 058210 A1 或 1〇 JP-A-63-232828得知者,皆適合用於進行依本發明之方 法,較佳者為使用依照EP 0517068 A1之雙桿反應器。由 於在某些情況下,其加於轉子之機械應力與所需之驅動電 力,大幅超越傳統之此類設備,故也許需要對已商品化設 備之轉子加以強化,並且選用遠較傳統設備強力之驅動。 15 於一較佳實例中,微含水份之接枝聚合物經由供料螺 桿或擠料桿溝予以進料,接枝聚合物可進一步藉一擠濾機 或壓除螺桿,以機械方式部份地移除水份。於較佳的實例 中,將未含橡膠之熱塑性聚合物樹脂之熔體由捏合機反應 器輸入側之前端板片進料,此可防止接枝聚合物,其通常 2〇 為熱敏感,與熱的外殼表面接觸,而使接枝聚合物於進入 大容積捏合機反應器後,隨即包埋於未含橡膠之熱塑性聚 合物樹脂之熔體中,此外,由於在捏合機反應器之起始處, 其較長的喷射滯留時間可能產生的副產物,對混合產物所 造成之損害亦需避免。 計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5 1297025 A7 B7 _ 五、發明說明(Μ) 經脫水、除氣、與混料之ABS組成物,以經由進料對 面之前端板片或其鄰近處之卸料螺桿或齒輪泵浦,進行自 捏合機反應器卸料為較佳,藉此安排,反應器容積可最有 效地使用,可使用精於此方面技藝者所習知之方法,以將 5 熔體之篩濾與造粒與卸料機構相連接。 蒸汽可經由排氣口移出,排氣口以安置於接近產物卸 料處為較佳,而後使用理論上習知之方法予以冷凝。若將 排氣口安置於接近進料點時,由於粉末飛揚使得產率減少 之風險增加,於較佳之實例中,排氣口進一步藉一螺桿加 10 以清理,此可防止熔體進入蒸汽通道,而造成阻塞。 於較佳之實例中,將捏合機反應器所有與產物接觸之 表面進一步予以加熱,其結果為:令供應製程空間之能量得 到最大化,故可使程序操作至經濟上之合宜點。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此方法一般於係内部壓力為1 hPa至5,000 hPa下進 15 行,特別是10至2,000 hPa,但以於常壓下為較佳,選擇 地亦可添加惰性氣體。設備器壁之加熱溫度為150至350 °C,以180至300°C為較佳,以200至270°C為最佳。具有 轉動插入物之反應器,其比驅動電力為〇·〇1至1千瓦小 時/公斤乾燥聚合物熔體,以〇·〇5至0.5千瓦小時/公斤為 2〇 較佳,並以0.05至0.25千瓦小時/公斤為最佳。 依本發明製備之ABS類型模塑組成物,可與其他的聚 合物組份相混合,較佳者為選自芳族聚碳酸酯、芳族聚酯 碳酸酯、聚酯、與聚醯胺。 適合的熱塑性聚碳酸酯與聚酯碳酸酯為習知(參見 Γ297025 A7 B7 五、發明說明(15) 如:DE-A 1495626、DE-A 2232877、DE_A 2703376、DE-A 2714544、DE-A 3000610、DE-A 3832396、與 DE-A 3077934),並可由如:具式(IV)與(v)之二酚
15
裝 計 經 濟 部 智 慧 財 產 局 員 工 消 費 合 作 社 20 其中 A為一早鍵,Cl_c5-伸烷基、C2_C5-亞烷基、c5-cv環亞 烧基、-Ο-、-S…-so·、_s〇2、或 c〇_, R與R各自獨立地代表氫、甲基或鹵素,特別是氫 基、氣、或漠, R與R各自獨立地代表氫、i素,以氣或漠為較佳、cvc 之烧基α甲基或乙基為較佳、C5_C6之環烧基 環己基'較佳、C6_Ci〇之芳基,以苯基為較佳、或 “某2芳燒基,以笨基-CVC4·烧基為較佳,特別= 線
17 1297025 A7 B7 五、發明說明(16) m 為4至7之整數,以4或5為較佳, n 為〇或1, R與R4可個別選取每個X,並各自獨立地代表氫或ei_c6 之烷基,與 5 x 代表碳, 與碳酸鹵化物,以光氣為較佳,與/或與芳族二羧酸二鹵化 物,以苯二羧酸二鹵化物為較佳,進行反應,藉界面聚縮 反應或與光氣進行均相聚縮反應(所謂的吼咬法)製得,其 分子$可以習知方法,使用適量的習用鏈終止劑予以調整。 10 適合的具式(IV)與(v)之二酚,如:氫醌、間苯二酚、4,4,_ 二羥基二苯基、2,2-雙-(4-羥基苯基)_丙烷、2,4-雙-(4·羥基 苯基)-2-曱基丁烷、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 烧、2,2·雙-(4-經基-3,5-二氣苯基)_丙烧、2,2-雙-(4-經基 -3,5-二溴苯基)_丙院、1,1_雙_(4_羥基笨基)_環己烧、丨,^ 15 雙經基苯基)_3,3,5_三甲基環己烧、1,1_雙經基苯 基)-3,3-二甲基環己烷、ι,ι_雙_(4_羥基苯基)-3,3,5,5_四甲 基環己烷、或1,1-雙-(4-羥基苯基)-2,4,4-三甲基環戊烷。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較佳之具式(IV)二酚為2,2-雙羥基苯基)_丙烷與 1,1_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及較佳具式之酚為 20 雙-(4_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 亦可使用二齡之混合物。 適合的鏈終止劑,如:酚、對-第三丁基酚、長鏈之烷 基齡’例如:依DE-A 2842005之4-(1,3-四甲基丁基)盼、與 單烧基紛,與依DE-A 3506472,二烷基酚之烷基取代基具 297025 A7 B7 Γ3) 五、發明說明(π) 有總數8至20個碳原子者,如:對-壬基酚、2,5-二-第三丁 基酚、對-第三辛基酚、對-十二烷基酚、2-(3,5-二曱基庚 基)酚、與4-(3,5-二甲基庚基)酚。鏈終止劑之需用量,相 對於二酚(IV)與(V)之總量,一般為0.5至10莫耳。/〇。 5 適合的聚碳酸酯或聚酯碳酸酯可為直鏈或分枝,分枝 產物之獲得以加入0.05至2.0莫耳%,以所使用之二酚總 量為基準,之三官能化或高於三官能化之化合物,如那些 具有三個或多於三個酚之OH基團者。 適合的聚碳酸酯與聚酯碳酸酯可包含與芳族鍵結之鹵 1〇 素,以漠與/或氯為較佳,而以未含函素者為較佳。 藉如:超離心或光散色法測定,其具有平均分子量 (Mw,重量平均)10,000 至 200,000,以 20,000 至 80,000 為 較佳。 適合的熱塑性聚酯,較佳者為聚對苯二甲酸伸烷基 15 酯,亦即,反應產物製自芳族二羧酸、或其反應衍生物(如: 二甲基酯類或酐類)與脂肪族、環脂肪族、或芳脂肪族二 醇,與此類反應產物之混合物。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較佳之聚對苯二甲酸伸烷基酯可使用習知方法,製自 對苯二甲酸(或其反應衍生物)與具有2至10個碳原子之脂 2〇 肪族或環脂肪族二醇(合成材料手冊,第VIII冊,第695 頁起,Carl Hanser出版社,慕尼黑,1973年)。 於較佳的聚對苯二甲酸伸烷基酯中,其80至100莫耳 %,以90至100莫耳%為較佳,之二羧酸基團為對苯二甲 酸基團,與80至100莫耳%,以90至100莫耳%為較佳, 19 1297025
五、發明說明(1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之二醇基團為乙二醇基團與/或M_ 丁二醇基團。 較佳的聚對苯二曱酸伸烧基fi旨中,除乙二醇基團或 山丁二醇基團外,可包含〇至20莫耳%其他具有3至12 個奴原子之脂肪族二醇或具有6至12個碳原子之環脂肪族 二醇之基團’例如下列之基團:1,3·丙二醇、2·乙基-1,3-丙 二醇、新戊基乙二醇、Μ·戊二醇、…己二醇、M-環己 烧二甲醇、3_甲基-1,3-戊二醇、與3-甲基_1,6_戊二醇、2_ 乙基1,3-己一醇、2,2_二乙基_丨,3_丙二醇、2,5_己二醇、丨,4_ 二-(/S -羥基乙氧基)_笨、2,2_雙_(4_羥基環己基)_丙烷、2,4_ 二羥基-1,1,3,3-四甲基環丁烷、2,2_雙_(3_/3_羥基乙氧基笨 基)-丙烷與2,2-雙_(4_羥基丙氧基苯基)_丙烷(de_a 2407647 , 2407776 ,與 2715932)。 如 DE-A 1900270 與 US-A 3,692,744 中所敘述,聚對 苯二甲酸伸鎵拳聯可臂加入相對·少量之弘或各羥基醇或% 或4_鹼基羧酸予以分枝。;嵌崔分枝劑之實例為:苯均三酸、 偏笨三酸、三曱基醇乙烷、三甲基醇丙烷、與季戍四醇, 建議以酸組份為基準,勿使用超過丨莫耳%之分枝劑。 最佳的聚對苯二甲酸伸烷基酯為製自純粹的對笨二甲 酸與其反應衍生物(如:其二烷基酯)與乙二醇與/或i,4_ 丁 二醇,與這些聚對苯二甲酸伸烷基酯之混合物。 較佳的聚對苯二曱酸伸烷基酯亦可為共聚酯類,其製 自至少兩個前述之醇組份:最佳的共聚酯為聚對笨二甲酸 (乙二醇/1,4_ 丁二醇)酯。 較佳的適用聚對苯二甲酸伸烷基酯通常具有固有點产 5 10 15 20 20 1297025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1〇 0·4至1.5 dl/公克,以〇 5至i 3 dl/公克為較佳,以〇 6至 1.2 dl/公克為最佳,每個案例皆在25〇c下,於酚/鄰_二氣 苯(1:1重量份)中測定。 ' 適合的聚醯胺為習知之均聚醯胺、共聚醯胺、與這些 聚醯胺之混合物,其可為部份結晶與/或無定形聚醯胺。 適合的部份結晶聚醯胺為:聚醯胺6、聚醯胺6,6、與 這些組份之混合物與相對共聚物。其他可使用的部份結晶 聚醯胺為那些具有酸組份,其包括整體或部份的對苯二曱 酸與/或間笨二甲酸與/或辛二酸與/或癸二酸與/或壬二酸 與/或己二酸與/或環己烷二羧酸、一種二胺組份,其包括 整體或部份的間-與/或對_苯二甲基二胺與/或己二胺與/或 2,2,4-二曱基己二胺與/或異佛爾酮二胺,其組成理論上為 習知。 其他值得一提之聚醯胺為那些整體或部份地製自環上 具有7至12個碳原子之内醯胺,選擇地同用一個或多個前 述之起始組份。 最佳的部份結晶聚醯胺為聚醯胺6、與聚醯胺6,6、與 其混合物。習知產物可用做無定形聚醯胺,其可由下列之 一胺與二羧酸經聚縮合反應獲得,二胺如:乙二胺、己二 胺、癸乙二胺、2,2,4-與/或2,4,4-三甲基己二胺、間-與/或 對-笨二甲基二胺、雙-(4-胺基環己基)-甲烷、雙-(4-胺基環 己基)-丙烷、3,3,-二甲基-4,4,·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烷、3-胺 基甲基-3,5,5-三甲基環己胺、2,5-與/或2,6-雙-(胺基甲基)-原冰片烷與/或1,4-二胺基甲基環己烷,二羧酸如··草酸、 5 10 15 20 21 1297025 a at ⑩ B7 五、發明說明(20 ) 己二酸、壬二酸、癸烷二羧酸、十七烧二羧酸、2,2,4-與/ 或2,4,4-三甲基己二酸、間苯二曱酸與對苯二甲酸。 由數個單體經聚縮反應獲得之共聚物亦可適用,其他 的共聚物,其製備包括添加胺基羧酸,如:ε-胺基己酸、 5 ω -胺基十一院酸、與ω 胺基十二烧酸,或其内醯胺。 特別適合的無定形聚醯胺為聚醯胺製自:間苯二曱 酸、己二胺、與其他二胺,如:4,4’-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烧、 異佛爾酮二胺、2,2,4-與/或2,4,4-三曱基己二胺、2,5_與/ 或2,6-雙-(胺基甲基原冰片烯,或自間苯二甲酸、4,4’-10 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烷、與ε-己内醯胺,或自間苯二甲酸、 3,3’-二甲基-4,4’-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烷、與十二烷内醯胺, 或自對苯二甲酸與2,2,4-與/或2,4,爷三甲基己二胺之異構 混合物。 除了純粹的4,4’-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烧外,亦可使用位 15 置異構的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烧之混合物,其組成為:70至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99莫耳%之4,4’-二胺基異構物,1至30莫耳%之2,4’-二 胺基異構物,與0至2莫耳%之2,2,-二胺基異構物,與選 擇地相對縮合度較高的二胺,其可由技術級品質之二胺二 苯基甲烷經氫化獲得,至多有30%之間苯二甲酸可被對苯 20 二甲酸取代。 聚醯胺以具有相對黏度(在25°C下,於1重量。/。之間_ 甲酚溶液中測定)2·〇至5.0為較佳,以2.5至4.0為最佳。 依本發明之ABS類型模塑組成物與其他聚合物,以及 選擇地習知添加物之混合,係於習用之瀑合單元中進行, 22 1297025
五、發明說明(Μ 以於多輥磨機、混料擠塑機、或内部捏合機為較佳。 依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製備模塑物件之方法,其包括:(a) 提供一種依本發明製備之ABS類型模塑組成物;與〇)將 ABS類型組成物加入製模中,例如:經由注射模塑,自製 5 模移出後,模塑物件可選擇地予以進一步加工,如:拋光、 調色、與/或塗覆。 依本發明模塑組成物適合用於製造所有類型之模塑物 件’包括如:房屋組件、遮蓋物、板片等。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依本發明模塑組成物於製造模塑物 10 之用途,以及模塑物之本身。 計........·丨線丨«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297025
發明說明(22) 實例 本發明於下列實例中更詳細地說明,除非另予指明, 所陳述之份為重量份,並且總是相對於固體成份或可聚合 成份。 5 10 15 組份包括: 接枝橡膠A1 接枝橡膠膠乳係將50重量份之一種苯乙烯/丙烯腈 =73:27混合物,在50重量份(固體)具有平均粒徑七❹為128 奈米之聚丁二烯膠乳之存在下,進行游離基聚合反應獲 得,使用〇·5重量份硫代硫酸鉀做為引發劑。 接枝橡膠B1 接枝橡膠膠乳係將42重量份之一種苯乙稀/丙稀猜 計 =73:27混合物,在58重量份(固體)具有平均粒徑七❹為352 奈米之聚丁 一稀膠乳之存在下,進行游離基聚合反應獲 得,使用〇·5重量份硫代硫酸鉀做為引發劑。 線 接枯橡膠混合物A2/B2-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接枝橡膠膠乳係將40重量份之一種苯乙稀/丙浠腈 2〇 =73:27混合物,在60重量份(固體)之混合物,其包括具有 平均粒徑c^o為274奈米(45%)之聚丁二烯膠乳,與具有平 均粒徑d%為408奈米(55%)之聚丁二烯膠乳,之存在下, 進行游離基聚合反應獲得,使用一種包括抗壞血酸鈉與第 三丁基氫過氧化物之氧化還原系統做為引發劑。 24 1297025 A7 B7 10 五、發明說明(23 接枝橡膠混合物A2/B2-2 接枝橡膠膠乳之獲得類似接枝橡膠混合物A2/B2-1, 但使用一種混合物,其包括55%之具有平均粒徑d5〇為274 奈米之聚丁二烯膠乳,與45%之具有平均粒徑d5()為408 奈米(55%)之聚丁二烯膠乳。
聚合物樹脂C 無規之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之重量比 率為73:27),其具有一 Mw約85,000與Mw/Mn-1 $2,經游 離基溶液聚合反應獲得。 聚碳酸酯樹脂做為其他聚合物樹脂組份 直鏈芳族聚碳酸酯,製自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雙 酚A),具有相對黏度為1.26(在25°C下,於〇·5重量%之 15 二氯甲烷溶液形態中測定),相當於Mw為約25,000。 將接枝橡膠膠乳A1與B1以陳述於表1之比率相混合 (以固體量為基準),或使用未預先混合之接枝橡膠膠乳 A2/B2-1與A2/B2-2,隨後使用一種硫酸鎂/乙酸= 1:1之混 合物予以凝集,以水清洗,在依照EP-A 867463之實例1 2〇 離心後,於捏合機反應器中,將微含水份之粉末與聚合物 樹脂C之熔體相混合。 在此同時,經凝集及混合之接枝橡膠膠乳A1與B1之 微含水份粉末,與經凝集之接枝橡膠膠乳A2/B2-1,與經 凝集之接枝橡膠膠乳A2/B2-2,於一具空氣循環之70°C乾 計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5 :297025 A7 B7 五、發明說明(24) 燥箱中乾燥。 將製自Al,B1與C,於捏合機反應器中混合之產物, 及於循環空氣乾燥箱中乾燥之粉末A1與B1,與其他的苯 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合物樹脂C)在内部捏合機中進行混 5 料,以獲得產物,於每個案例中,具有橡膠含量為16重量 %,並加入2重量份之乙二胺-雙硬脂酸醯胺,與0·1重量 份之矽酮油,做為添加物(於每個案例中,皆以1〇〇重量份 、之聚合物為基準)。 將獲得之化合物,於240°C注射模製測試之樣品,並 10 依ISO 180/1A測定其於室溫(akRT)與_4〇°C (ak-4Gt)之缺口衝 擊強度(單位:千焦耳/平方公尺)。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得自A2/B2-1與C,及A2/B2-2與C,於捏合機反應 器中混合後之產物,與將A2/B2-1與A2/B2-2粉末於循環 空氣乾燥箱中乾燥後,進一步與與其他的苯乙烯/丙烯腈共 15 聚物(聚合物樹脂C),以及前述之聚碳酸酯樹脂,在一内 部捏合機中進行混料,獲得之產物,其於每個案例中,皆 具有接枝橡膠含量為24童量%,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C 之含量為33重量%,與聚碳酸酯樹脂之含量為43重量%, 並於每個案例中,加入〇·75重量份之四硬脂酸季戊四醇 2〇 酯,做為添加物(以1〇〇重量份之聚合物為基準)。 將獲得之化合物,於260°C注射模製測試之樣品,並 依ISO 180/1A測定其於-20°C (ak-2(r(:)之缺口衝擊強度(單位 千焦耳/平方公尺)。 由亦敘述於表1之韋刃性數值,可知:於捏合機反應器中 26 1297025 '© λ7 @ _Β7__ 五、發明說明(25) 製得之產物,具有與使用接枝橡膠粉末所製得產物可相匹 比之韌性性能,但需維持依本發明之參數。 若未維持依本發明之參數,則觀察到於捏合機反應器 中製得之產物,其缺口衝擊強度顯著地下降。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7 【297025 A7 B7 五、發明說明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 f 5 们(N卜<N — C\ 〇\ OO OO QO ^ Ο 球+ << 外w Jn ^ c^i: VO 〇 l〇 VO r-H t> 〇 v〇 m ir> r—H r—H t—H r-H t—< /^v ^ 黎ί It? Mi) Cd Τ\ v〇 —寸 On m Os α 卜 v〇 v〇 ^ H-奪· 一 令‘ Μ ^ ϊ<< oo <N O v〇 卜。寸m — ?*H r·-H £1 mW ^ PQ 〇轸 <1 S埤 14.8 9.4 4.0 -1.4 -6.8 i SS o m o in 〇 v〇 寸寸 £ φΐ f-H Uqu] < Z: 〇 〇 in 〇 寸寸to in v〇 ik 1 2 3 (比較) 4 (比較) 5 (比較) 敦5 ^ << ^ ΐ 2。一 -® <N ν〇 〇〇 〇〇卜 ονη 々 Λ . 敏 η ΐ Ssw ^ ft ^ CO寸 〇〇寸 △橡膠 Β/Α[%] (以100重量份之接枝橡 膠為基準) 〇 〇 —Η 1 Β2/Β2-2 (重量份) 100 Α2/Β2-1 (重量份) 100 6 7 (比較) 1297025 ⑩ A7 B7 五、發明說明(27) 雖然本發明為了解說之目的已詳述於前,但需明瞭此 細節僅為達此目的,其可被精於此方面技藝者,在不偏離 本發明之精義,與可能受限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下,而 作改變。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率(CNS)A4規格(210x297公釐)
Claims (1)
- [2^7025專利申請案第92114201號 1 A 一 ROC Patent Application No.92114201 C8修正後無劃線之申請專利範圍中文本替換頁-附件(二) Amended Claims in Chinese - Rnd (TT) (民國97年1月2曰送呈) (Submitted on January 2. ,2008) !)姆,正本I k塑組成物之方法,其包括: A) 由下者經乳液聚合反應,生成至少一種接枝橡膠 A) , ⑴至上一種单體,選自群組包括:苯乙稀、〇;-曱 基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曱基丙烯 酸甲酯、與Ν-苯基馬來醯亞胺, 於下者之存在下, (Η)至少一種橡膠膠乳,此橡膠膠乳之平均粒徑 d5〇 為<200 奈米; | 4 生成至少一種接枝橡膠 B) 由下者經乳液聚合反應 B) , ⑴至少二種單體,選自群組包括··苯乙稀、α-曱 | 訂 基苯乙烯、丙烯腈、曱基丙烯腈、曱基丙烯 酸曱酯、與Ν_苯基馬來醯亞胺, 於下者之存在下, (Η)至少一種橡膠膠乳,此橡膠膠乳之平均粒徑 d50為-200奈米; C) 由下者經游離基聚合反應,生成至少一種未含橡膠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之熱塑性聚合物樹脂C):至少二種單體,選自群組 包括:苯乙烯、α-曱基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稀 腈、甲基丙烯酸曱酯、與Ν-苯基馬來醯亞胺; D) 生成接枝橡膠Α)與Β)之個別沉澱物; E) 將接枝橡膠A)與B)之沉澱物脫水,以生成接枝橡 膠A)與B)之微含水份粉末,每種微含水份之粉末 -30 92223範圍·接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297025· A8 B8 C8 六、申請專-——一 、— 各自具有含水量1至50重量❶/°,以微含水份粉末 之總重為基準;與 F)將接枝橡膠A)與B)之微含水份粉末,於一捏合機 反應恭中,與該未含橡膠之熱塑性聚合物樹脂C) 相混合, 其中 a) 接枝橡膠之組份A)與B),各自經乳液聚合反應 分別地製備, b) 以模塑組成物中之橡膠總量為基準,源自接枝 橡膠組份A)之橡膠重量%含量,較源自接枝橡 膠組份B)之橡膠重量。/〇含量至少低5重量%,每 個案例皆以100重量份之接枝橡膠為基準,與 c) 所有包含於模塑組成物之橡膠顆粒,其平均粒 徑d50為$3〇〇奈米。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源自接枝橡膠 組份A)之橡膠重量%含量,以模塑組成物中之橡膠總 $為基準’較源自接枝橡膠組份B)之橡膠重量❽/〇含量 至少低7.5重量%,每個案例皆以1〇〇重量份之接枝橡 膠為基準。 3·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所有包含於模 塑組成物之橡膠顆粒,其平均粒徑45()為$28()奈米。 4·種模塑組成物,其係藉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 方法製得。 5·種製備ABS類型熱塑性模塑組成物之方法,其包括: _______________ -31- 本紙張尺^規格(210x297 ‘— -- 8 8 8 8 A B c D 1297025 ' 六、申請專利範圍 A) 由下者經乳液聚合反應,生成至少一種接枝橡膠, (I) 至少二種單體,選自群組包括:苯乙烯、α •甲 基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 酸甲酯、與Ν-苯基馬來醯亞胺, 於下者之存在下, (II) 至少一種橡膠膠乳,此橡膠膠乳之平均粒徑 d50為<300奈米; B) 由下者經乳液聚合反應,生成至少一種接枝橡膠, (i) 至少一種早體’選自群組包括:苯乙稀、甲 基本乙稀、丙烯腈、甲基丙浠腈、甲基丙稀 酸甲酯、與N-苯基馬來醯亞胺, 於下者之存在下, (ii) 至少一種橡膠膠乳,此橡膠膠乳之平均粒徑 d50為-300奈米; C) 由下者經游離基聚合反應,生成至少一種未含橡膠 之熱塑性聚合物樹脂:至少二種單體,選自群組包 括: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 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與Ν-苯基馬來醯亞胺;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D) 生成接枝橡膠八)與Β)之個別沉澱物; Ε)將接枝橡膠Α)與Β)之沉澱物脫水,以生成接枝橡 膠Α)與Β)之微含水份粉末,該微含水份之粉末具 有含水量1至50重量%,以微含水份粉末之總重 為基準;與 F)將接枝橡膠Α)與Β)之微含水份粉末’於“— ______ 32 - ____一 本紙張尺度適^ ^ 1297025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反應器中,與該未含橡膠之熱塑性聚合物樹脂C) 相混合, 其中 a) 接枝橡膠之組份A)與B),係於單一聚合反應中 製得, b) 以模塑組成物中之橡膠總量為基準,源自接枝 橡膠組份A)之橡膠重量%含量,較源自接枝橡 膠組份B)之橡膠重量%含量低0至25重量%, 每個案例皆以100重量份之接枝橡膠為基準, 與 c) 所有包含於模塑組成物之橡膠顆粒,其平均粒 徑(15〇為^300奈米。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其中源自接枝橡膠 組份A)之橡膠重量%含量,以模塑組成物中之橡膠總 量為基準,較源自接枝橡膠組份B)之橡膠重量%含量 低2.5至20重量%,每個案例皆以100重量份之接枝 橡膠為基準。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其中所有包含於模 塑組成物之橡膠顆粒,其平均粒徑d5G為-320奈米。 8. —種模塑組成物,其係藉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 方法製得。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模塑組成物,另外包括至 少一種聚合物組份,其係選自群組包括:芳族聚碳酸 酯、芳族聚酯碳酸酯、聚酯、聚醯胺、乙烯基均聚 -33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訂 4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297025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物,與乙晞基共聚物。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模塑組成物,另外包括至 少一種聚合物組份,其係選自群組包括:芳族聚碳酸 酯、芳族聚酯碳酸酯、聚酯、聚醯胺、乙烯基均聚 物,與乙烯基共聚物。 11. 一種製備模塑物件之方法,其包括: (a) 提供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模塑組成物;與 (b) 將該組成物加入一製模中。 12. —種模塑物件,其係藉由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 方法製得。 13. —種製備模塑物件之方法,其包括: (a) 提供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模塑組成物;與 (b) 將該組成物加入一製模中。 14. 一種模塑物件,其係藉由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 方法製得。 4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23646A DE10223646A1 (de) | 2002-05-28 | 2002-05-28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BS-Zusammensetzungen mit verbesserten Zähigkeitseigenschafte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412360A TW200412360A (en) | 2004-07-16 |
TWI297025B true TWI297025B (en) | 2008-05-21 |
Family
ID=29432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2114201A TWI297025B (en) | 2002-05-28 | 2003-05-27 |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bs compositions with improved toughness properties |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30225219A1 (zh) |
EP (2) | EP2584001B1 (zh) |
JP (1) | JP2005527680A (zh) |
KR (1) | KR100933619B1 (zh) |
CN (1) | CN100387650C (zh) |
AU (1) | AU2003232776A1 (zh) |
CA (1) | CA2487139A1 (zh) |
DE (1) | DE10223646A1 (zh) |
ES (2) | ES2497115T3 (zh) |
MX (1) | MXPA04011733A (zh) |
TW (1) | TWI297025B (zh) |
WO (1) | WO200309992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783170A1 (en) * | 2005-10-24 | 2007-05-09 |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 Thermoplastic molding composition comprising finely divided inert materials |
DE102006056523A1 (de) * | 2006-11-30 | 2008-06-05 |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fropfkautschuken, Pfropfkautschuke und thermoplastische Formmassen auf Basis dieser Pfropfkautschuke |
CN101570588B (zh) * | 2008-04-30 | 2010-09-29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峰分布abs的制备方法 |
CN101667006B (zh) * | 2009-09-25 | 2011-05-25 | 武汉科技学院 | 新型光学全息记录材料及制备方法 |
FR2969167B1 (fr) * | 2010-12-15 | 2013-01-11 | Arkema France | Composition thermoplastique modifiee choc amelioree |
KR101533136B1 (ko) * | 2011-12-14 | 2015-07-01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충격강도가 우수한 열가소성 abs 수지 조성물 |
KR20150056616A (ko) * | 2012-10-15 | 2015-05-26 | 아사히 가세이 케미칼즈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성형체 |
WO2015004112A1 (de) * | 2013-07-11 | 2015-01-15 | Styrolution Group Gmbh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thermoplastischen formmassen, sowie danach hergestellte thermoplastische formmassen |
US10815367B2 (en) * | 2013-12-18 | 2020-10-27 | Ineos Styrolution Group Gmbh | Mould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vinylaromatic copolymers for 3D printing |
KR102477525B1 (ko) | 2015-05-18 | 2022-12-14 | 이네오스 스티롤루션 그룹 게엠베하 | 가공성과 표면 품질의 우수한 특성 조합을 갖는 abs 성형 화합물 |
ES2860198T5 (es) | 2017-04-24 | 2024-04-26 | Ineos Styrolution Group Gmbh | Procedimiento mejorado para la preparación de copolímeros de injerto de AB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379391A (en) | 1921-05-24 | Vtiiicanizing-pad | ||
DE1495626B1 (de) | 1960-03-30 | 1971-06-09 | Bayer Ag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polyestern |
NL123047C (zh) | 1960-09-20 | |||
FR1580834A (zh) | 1968-01-04 | 1969-09-12 | ||
CA953838A (en) | 1970-01-14 | 1974-08-27 | Donald A. Bennett | Preparation of graft copolymers |
CA942446A (en) * | 1970-07-30 | 1974-02-19 | Walter Laber | Incorporating rubber into thermoplastics |
DE2232877B2 (de) | 1972-07-05 | 1980-04-10 | Werner & Pfleiderer, 7000 Stuttgart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estern |
CH578138A5 (zh) | 1973-02-28 | 1976-07-30 | Jylland Gummivarefabriken As | |
DE2407776A1 (de) | 1974-02-19 | 1975-09-04 | Licentia Gmbh | Schaltung zur regelung der betriebsspannung fuer die transistor-zeilenendstufe eines fernsehempfaengers |
DE2420358B2 (de) | 1974-04-26 | 1980-02-07 |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 Formmassen |
JPS5292295A (en) | 1976-01-29 | 1977-08-03 | Sumitomo Chem Co Ltd | Preparation of aromatic polyester |
IT1116721B (it) | 1976-04-02 | 1986-02-10 | Allied Chem | Copolimero bisfenolo a tereftalato carbonato lavorabili in massa fusa |
DE2715932A1 (de) | 1977-04-09 | 1978-10-19 | Bayer Ag | Schnellkristallisierende poly(aethylen/alkylen)-terephthalate |
DE2724360C3 (de) | 1977-05-28 | 1988-03-24 |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thermoplastischen Formmassen auf Basis von Vinylpolymerisaten |
IT1123508B (it) | 1978-07-31 | 1986-04-30 | Monsanto Co | Procedimento per l'innesto di particelle di gomma dienica in emulsione |
DE2842005A1 (de) | 1978-09-27 | 1980-04-10 | Bayer Ag | Polycarbonate mit alkylphenyl-endgruppen, ihre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
JPS5594930A (en) | 1979-01-10 | 1980-07-18 | Sumitomo Chem Co Ltd | Preparation of aromatic polyester by improved bulk polymerization process |
DD144415A1 (de) | 1979-06-20 | 1980-10-15 | Frans Steffers | Verfahren zum agglomerieren von butadien-copolymerisatlatices |
IT1127266B (it) | 1979-11-27 | 1986-05-21 | Montedison Spa | Procedimento per agglomerare lattici di gomme |
DE3506472A1 (de) | 1985-02-23 | 1986-08-28 |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 Neue polydiorganosiloxan-polycarbonat-blockcopolymere |
DE3639904A1 (de) | 1986-11-22 | 1988-06-01 | Bayer Ag | Bifunktionelle emulgatoren auf basis von perhydrobisphenolen und carbonsaeureanhydriden |
JPH0618618B2 (ja) | 1987-03-20 | 1994-03-16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撹拌装置 |
DE3832396A1 (de) | 1988-08-12 | 1990-02-15 | Bayer Ag | Dihydroxydiphenylcycloalkane, ihre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von hochmolekularen polycarbonaten |
DE3913509A1 (de) | 1989-04-25 | 1990-10-31 | Bayer Ag | Neue emulgatore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grobteiliger homodisperser polymerdispersionen unter verwendung dieser emulgatoren |
DE4018069A1 (de) | 1990-06-06 | 1991-12-12 | Bayer Ag | Selbstreinigender reaktor/mischer mit grossem nutzvolumen |
DE4118884A1 (de) | 1991-06-07 | 1992-12-10 | List Ag | Mischkneter |
DE4126425A1 (de) | 1991-08-09 | 1993-02-11 | Bayer Ag | Vollstaendig selbstreinigender reaktor/mischer mit grossem nutzvolumen |
DE4131872A1 (de) | 1991-09-25 | 1993-04-08 | Basf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schlagzaehmodifizierter thermoplaste |
DE4402394B4 (de) | 1994-01-27 | 2005-02-10 | Basf Ag | Verfahren zur Entwässerung von wasserfeuchtem Pfropfkautschuk |
US5817266A (en) * | 1994-01-27 | 1998-10-06 |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 Dewatering of water-moist graft rubber |
ES2112071T3 (es) * | 1995-03-27 | 1998-03-16 | Basf Ag | Procedimiento para la obtencion de termoplasticos. |
ES2117890T3 (es) | 1995-03-27 | 1998-08-16 | Basf Ag | Procedimiento para la obtencion de termoplasticos. |
ES2119524T3 (es) * | 1995-03-27 | 1998-10-01 | Basf Ag | Procedimiento para la obtencion de termoplastos. |
DE59600015D1 (de) | 1995-03-27 | 1997-08-28 | Basf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Thermoplasten |
DE19639592A1 (de) * | 1996-09-26 | 1998-04-02 | Basf Ag | Thermoplastische Formmassen |
DE19649255A1 (de) * | 1996-11-28 | 1998-06-04 | Bayer Ag | Thermoplastische Hochglanz-Formmassen vom ABS-Typ |
DE19713039A1 (de) * | 1997-03-27 | 1998-10-01 | Bayer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elastomermodifizierten Thermoplasten |
TWI230727B (en) * | 1999-03-25 | 2005-04-11 | Bayer Ag |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polycarbonate and grafted rubber having improved low-temperature toughness |
US6528583B1 (en) * | 2000-03-30 | 2003-03-04 | Bayer Corporation | Thermoplastic molding composition having improved dimensional stability and low gloss |
-
2002
- 2002-05-28 DE DE10223646A patent/DE10223646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
- 2003-05-15 ES ES03755102.5T patent/ES2497115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5-15 EP EP12190582.2A patent/EP2584001B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5-15 ES ES12190582T patent/ES2570141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5-15 MX MXPA04011733A patent/MXPA04011733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3-05-15 AU AU2003232776A patent/AU200323277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05-15 CN CNB038171228A patent/CN10038765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5-15 WO PCT/EP2003/005104 patent/WO2003099926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05-15 KR KR1020047019169A patent/KR10093361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3-05-15 EP EP03755102.5A patent/EP1511807B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5-15 CA CA002487139A patent/CA248713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05-15 JP JP2004508173A patent/JP2005527680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05-21 US US10/442,459 patent/US2003022521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05-27 TW TW092114201A patent/TWI29702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68694A (zh) | 2005-09-14 |
DE10223646A1 (de) | 2003-12-11 |
TW200412360A (en) | 2004-07-16 |
JP2005527680A (ja) | 2005-09-15 |
EP2584001B1 (de) | 2016-03-16 |
KR20050014840A (ko) | 2005-02-07 |
US20030225219A1 (en) | 2003-12-04 |
EP2584001A1 (de) | 2013-04-24 |
EP1511807A1 (de) | 2005-03-09 |
ES2570141T3 (es) | 2016-05-17 |
KR100933619B1 (ko) | 2009-12-23 |
MXPA04011733A (es) | 2005-07-14 |
EP1511807B1 (de) | 2014-06-25 |
CA2487139A1 (en) | 2003-12-04 |
AU2003232776A1 (en) | 2003-12-12 |
CN100387650C (zh) | 2008-05-14 |
ES2497115T3 (es) | 2014-09-22 |
WO2003099926A1 (de) | 2003-1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6791C (zh) | 热塑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型模塑组合物 | |
JP4181651B2 (ja) | Abs型の改良熱可塑性成形用組成物 | |
TW572913B (en) | Polymer compositions with improved constant properties | |
TWI297025B (en) |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bs compositions with improved toughness properties | |
TW201229141A (en) |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gglomerated rubber latices and the use thereof for the manufacture of polymer compositions | |
US5741853A (en) | ABS moulding compositions with improved properties | |
KR100821429B1 (ko) | 잔류 단량체 함량이 감소된 그라프트 고무 라텍스의 제조방법 | |
US5969041A (en) | High-impact ABS moulding compositions | |
US7074854B2 (en) | ABS moulding material with improved workability and a high lustre | |
JP2002520458A (ja) | 高性能グラフトゴム成分系熱可塑性成形用組成物 | |
TW483901B (en) | ABS moulding compositions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m and their use | |
TW559625B (en) | Thermoplastic molding compositions | |
KR20020027603A (ko) | 특정 그래프트 고무 성분을 기재로 한 열가소성 성형 조성물 | |
JP3565978B2 (ja) | Abs型の熱可塑性成形組成物 | |
KR100615494B1 (ko) | 높은 내충격성 abs 성형재 | |
KR100829336B1 (ko) | 개선된 일정한 특성을 갖는 중합체 조성물 | |
JP2002520459A (ja) | 特に高効率なグラフト化ポリマー成分をベースとする熱可塑性成形材料 | |
KR20010053163A (ko) | 내화성 폴리카르보네이트 abs 성형 재료 | |
MXPA02008730A (es) | Composiciones termoplasticas de moldeo a partir de componentes especificos de caucho de injerto. | |
JPH0867789A (ja) |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MXPA01000347A (en) | Thermoplastic moulding materials based on highly effective grafted rubber componen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