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261480B -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61480B
TWI261480B TW094110777A TW94110777A TWI261480B TW I261480 B TWI261480 B TW I261480B TW 094110777 A TW094110777 A TW 094110777A TW 94110777 A TW94110777 A TW 94110777A TW I261480 B TWI261480 B TW I2614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light
pixel
layer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10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05714A (en
Inventor
Tadashi Yamada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605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05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1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148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8Dummy elements, i.e. elements having non-functional featur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 H10K71/13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 H10K71/135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using ink-jet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1261480 ⑴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 本發明是有關顯示裝置、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電子 . 機器。 _ 【先前技術】
以有機EL裝置爲代表的自發光型顯示裝置,不需要 φ 背光能形成薄型化的顯示裝置而深受注目。此種有機EL 裝置’例如揭示於日本專利文獻1,於顯示區域內條紋狀 配列紅色(R ),綠色(G ),藍色(B )之各色的副畫素 - (顯示的最小單位),以3個副畫素爲1畫素而做全彩顯 示。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 252083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揭示於上述日本專利文獻1的顯示裝置,於顯示區域 內利用各共通的畫素構成一樣地進彳了全彩顯不。此種構成 適合於像是電視在顯示區域之亮度的時間積分値不必按照 畫素就能進行略一定顯示的情形,但相反地,在顯示區域 內的見度的時間積分値於每一^畫素進彳了不同的顯不時,會 產生如以下的問題。就是,產生1 )有關亮度的時間積分 値很大的色的畫素,比其他色更易促進亮度劣化、2 )有 關亮度的時間積分値很大的色的畫素,亮度劣化相對性快 -4- (2) 1261480 速,全體白平衡崩壞,易變色或產生 色顯示的區域存在全彩用的3色的副 "單色顯示部分的亮度劣化變快速等的P -本發明是有鑑於上述情形的發明 -全解決上述問題,並且提昇顯示品質 .顯示裝置。而本發明以提供能效率良 高品質的顯示裝置的方法爲目的。進 φ 備能顯示此種高品質的顯示裝置的電: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 爲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顯示 . 畫素所構成的顯示區域之顯示裝置, 以顯示第1發光波長範圍的第1畫素 區域,與以顯示該第1發光波長範圍 軺圍的弟2畫素群所構成的第2顯示 Φ 前述第1顯示區域與前述第2顯示區 成不具備發光功能的非發光畫素爲其 第1發光波長範圍與第2發光波長範 長範圍,並不是兩範圍完全不同就好 ~ 含另一方的範圍除外。 & 像這樣,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係 顯示區域的第1畫素群與第2顯示區 相同,就是可發光的色彩範圍(種類 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域,至少 燒痕、3 )若在欲單 畫素,開口率降低, ,目的在提供一能完 進而提昇品質壽命的 好的製造可顯示此種 而,本發明以提供具 F機器爲目的。 裝置,係具備以複數 前述顯示區域,具備 群所構成的第1顯示 不同的第2發光波長 區域,另一方面,在 域之邊界區域,被形 特徴。再者,意思是 圍是互相不在同一波 ,其中一方的範圍包 發光波長範圍在第1 域的第2畫素群並不 )不同。因而,具備 分割爲可顯示的色彩 -5- (3) 1261480 各不相同的第1顯不區域與第2顯示區域,就能提高顯示 區域的設計自由度。 而此時’在顯示區域之中的特定區域配設必要的色彩 、能發光的畫素’且能於該區域排除不必要色彩之畫素的緣 Λ 故,形成整體能提昇開口率。就是,習知構成,例如在單 、色顯示的區域也一樣地配置全彩顯示用之畫素的緣故,無 法免除因具備有關不必要色彩之畫素的開口率降低,但本 φ 發明能排除有關不必要色彩的畫素,解決此問題。 而像這樣’僅藉由必要色彩的畫素構成特定顯示區域 ’藉此與如習知在顯示區域全體配置全彩用之畫素的情形 ' 相比,即使減低相當於1畫素的亮度,還是可得到與該習 - 知同程度的面亮度,因而,也會減低相當於1畫素的亮度 劣化,減低耗電力,以及提高亮度壽命。 而本發明之顯示裝置,解像度也會提昇。就是,相較 於如習知在顯示區域全體配置全彩用之畫素的情形,可令 Φ 特定區域內之必要色彩的畫素數量增大,以及有助於解像 度的提昇。 更在本發明之顯示裝置,於第1顯示區域與第2顯示 區域之邊界區域形成不具備發光功能的非發光畫素的緣故 Ν ,於該邊界區域難以產生不理想顯示。就是,製造上有精 、 度的問題,但難以在邊界區域按設計形成畫素構成的情形 時,採用如本發明的非發光畫素,就不會受到製造上精度 的左右,而能使邊界區域的反差提昇。 再者,構成前述第1顯示區域的第1畫素與構成前述 -6 - (4) 1261480 第2顯示區域的第2畫素,分別以由複數功能層所形成積 層體所構成,在前述第1顯示區域與前述第2顯示區域之 邊界區域形成不具備前述功能層的非發光畫素。藉由此種 - 構成,確實實現上述非發光晝素。 -加上前述邊界區域,連前述顯示區域的外周部也能形 -成前述非發光畫素。就是,除第1顯示區域與第2顯示區 域之邊界區域外,連顯示區域的外周部,如上述,難以按 φ 設計形成畫素構成之情形的緣故’連在該外周部的畫素也 構成非發光畫素爲佳。再者,顯示區域的外周部,包含形 成在顯示區域之最外部的畫素,與比這數個畫素(1畫素 - 〜1 〇畫素左右,理想爲3畫素〜5畫左右)更內側的畫素 〇 再者,在本發明之顯示裝置,採用如以下的構成,就 能實現更加提昇顯示品質提昇或者提昇製造效率。 第一、構成前述畫素的功能層的積層構造,在前述第 φ 1畫素與前述第2畫素可形成各不相同。如本發明,於每 一發光色使顯示區域分割化的構成,若使每一分割構成畫 素之功能層的積層構造的區域不同,就能實現如以下的效 果。就是,一般如果發光色不同,進行發光所需要的電能 不同的緣故,於各色的畫素分別有理想的構成,但如習知 在顯示區域全域配設全彩用的畫素時,必需因應於各色旳 圖案而使畫素構成不同,非常浪費時間。然而,在本發明 ,使顯不區域分割化的緣故’每各顯示區域使功能層的積 層構造不同即可,就能簡單地實現適於各色的積層構造。 -7- (5) 1261480 進而,像這樣,於每一區域使功能層不同,就能採用適於 其畫素之發光色的積層構造,進而有助於發光效率的提昇 外,也可得提高亮度壽命。 胃第二、前述第1畫素群以能顯示複數種色光的畫素所 > 構成,另一方面,前述第2畫素群以能顯示1種色光的畫 -素所構成。此時,在第1顯示區域可2色以上顯示,另一 方面,在第2顯示區域可單色顯示。而特別是與在第2顯 φ 示區域具備如習知的全彩顯示用的畫素的情形相比,能實 現開口率提昇、解像度提昇、亮度壽命提昇。再者,具體 上’以至少包含可發出特定色光的副畫素,以及可發出與 * 此不同的色光的副畫素的畫素而構成前述第1畫素群,另 - 一方面,以包含可發出特定色光之只1種的副畫素的畫素 而構成前述第2畫素群,就能實現上述構成。 第三、前述第1畫素群以能全彩顯示的畫素所構成, 另一方面,前述第2畫素群以能單色顯示的畫素所構成。 • 具體上’以包含能發出紅色光的副畫素、以及能發出綠色 光的副畫素、以及能發出藍色光的副畫素的畫素而構成前 述第1畫素群,另一方面,以包含由能發出紅色光的副畫 素、以及可發出綠色光的副畫素、以及可發出藍色光的副 * 畫素之中選擇的1或者2的副畫素的畫素而構成前述第2 - 畫素群。而具備如上述的複數種副畫素時,各種副畫素分 別以同一大小所構成。此時,根據形成於顯示區域的副畫 素的數量來調整開口率,開口率的設計就很容易。再者, 以長方形狀構成副畫素,以包含複數該長方形狀之副畫素 -8- (6) 1261480 的正方形狀構成畫素爲佳。 第四、具有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的功能層,可採用具備 ~ 陰極、陽極、以及形成在該陰極及陽極之間而成的有機 ' EL層。而前述第1畫素群是以包含可發出藍色光的副畫 - 素的第1畫素所構成,另一方面,前述第2畫素群是以包 .. 含發出紅色光的副畫素,且不包含可發出藍色光的副畫素 ^ 的第2畫素所構成,進而,構成前述第1畫素之功能層的 φ 陰極是包含氟化鋰,另一方面,構成前述第2畫素之功能 層的陰極是不包含氟化鋰而構成該顯示裝置。成爲發光功 能層的有機EL層,發光效率於每一發光色各不相同。特
- 別是,發出紅色光的有機EL層與發出藍色光的有機EL . 層,發光效率會因陰極構成的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以配 置適合於各個有機EL層的陰極構成爲佳。具體上,於陰 極包含氟化鋰,就能提昇藍色的有機EL層的發光效率, -另一方面,紅色的有機EL層的發光效率會稍微降低。於 φ 是,如本發明使顯示區域分割化時,於該分割化的每一顯 示區域使陰極構成不同就很容易,具體上,有關由包含藍 色的副畫素的第1畫素所形成的顯示區域、以及由包含紅 色的副畫素且不包含藍色的副畫素的第2畫素所形成的顯 ^ 示區域,就很容易使各畫素的陰極構成不同,進而很容易 - 提昇發光效率。 再者’如上述,作爲功能層而具備有機EL層時,前 述第1畫素群是以包含可發出紅色光的副畫素、以及可發 出綠色光的副畫素、以及可發出藍色光的副畫素的第1畫 -9- (7) 1261480 素所構成,另一方面,前述第2畫素群是以只包含可 紅色光的副畫素的第2畫素所構成,進而構成前述第 ' 素之功能層的陰極是包含氟化鋰,另一方面,構成前 ' 2畫素之功能層的陰極是不包含氟化鋰,而構成該顯 - 置。此時,也能如上述同樣地很容易使各畫素的陰極 •- 不同,以及很容易提昇發光效率。而具體的陰極構成 . 構成前述第1畫素之功能層的陰極具有氟化鋰與弼、 φ 複合構造,另一方面,構成前述第2畫素之功能層的 具有鈣與鋁的複合構造。 其次,欲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製 - 法,係具備以複數畫素構成的顯示區域,前述顯示區 > 具備以顯示第1發光波長範圍的第1畫素群所構成的 顯示區域,與以顯示與該第1發光波長範圍不同的第 光波長範圍的第2畫素群所構成的第2顯示區域而構 • 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於基板上形成具備對應於前述 φ 的開口部之堤部(bank )形成工程,及對由前述堤部 成的前述開口部形成供具體實現各畫素的發光之功能 功能層形成工程;前述功能層形成工程,包含使構成 功能層的功能材料溶解或者分散於溶媒而做成液狀組 ^ 的工程,及使做成的液狀組成物以液滴吐出法對前述 - 部選擇吐出的吐出工程,及使吐出的液狀組成物乾燥 程,於前述吐出工程,對位於前述第1顯示區域與前 2顯示區域之邊界區域的前述開口部,不選擇性地吐 述液狀組成物爲其特徵。 發出 1畫 述第 示裝 構成 ,係 鋁的 陰極 造方 域, 第1 2發 成之 畫素 所構 層的 則述 成物 開口 的工 述第 出前 -10 - (8) 1261480 像這樣,在第〗顯示區域與第2顯示區域之邊界區域 ,不選擇性地吐出液狀組成物,很適合形成有關上述之本 發明的顯示裝置的非發光畫素。就是,在第1顯示區域與 - 第2顯示區域所吐出的液狀組成物之組成不同的緣故,使 -用液滴吐出法時,液滴的吐出易於邊界區域產生不安定, _ 功能層之膜厚變得不均勻是起因於該吐出不安定,產生使 製造的顯示裝置之反差降低的不當情形。於是,如上述, φ 不對該邊界區域的開口部進行液狀組成物的吐出,而形成 非發光畫素,進行防止乃至抑制所製造的顯示裝置的反差 降低。 - 於前述吐出工程,藉由使液滴吐出頭掃描於特定方向 、 而對前述開口部吐出前述液狀組成物;於該掃描途中對於 位在前述邊界區域的開口部,不選擇性地吐出前述液狀組 成物。若使用液滴吐出頭進行液狀組成物的吐出,其噴墨 頭之掃描途中,產生必需切換在邊界區域所吐出的液狀組 φ 成物的種類,但該液狀組成物之切換時,會得到上述之吐 出不安定的緣故,若不在位於該邊界區域的開口部吐出液 狀組成物’就能防止乃至抑制如上述所製造的顯示裝置產 生反差降低的不當情形。 而於前述吐出工程,除了前述邊界區域以外,對於位 在前述顯示區域外周部的開口部也不選擇性地吐出前述液 ;ι犬組成物。就是’除了第1顯示區域與第2顯示區域之邊 界區域以外’在顯示區域的外周部如上述也有畫素構成難 以按設計形成的情形,在該外周部的畫素也以形成非發光 -11 - 1261480 Ο) 畫素不吐出液狀組成物爲佳。再者,顯示區域的外周部是 包括形成在顯示區域之最外部的畫素,與比這數畫素(1 畫素〜1 〇畫素左右,理想爲3畫素〜5畫素左右)更內側 的畫素。 其次’本發明之電子機器係具備上述顯示裝置爲其特 徵’若根據此種電子機器,於其顯示部以高壽命提供高品 質的顯示。 【實施方式】 [用以實施發明的最佳形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一實施形態的有機EL 裝置,及其有機EL裝置之製造方法邊參照圖面邊說明。 再者,於各圖中,欲在各層或各構件在圖面上形成可辨識 程度的大小,各層或各構件均爲不同比例。 (有機EL裝置) 第1圖是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有機EL裝置的配線構造 的說明圖,第2圖是本實施形態之有機EL裝置的平面模 式圖,第3圖、第4圖及第5圖是放大表示畫素之構成的 平面模式圖,第6圖、第7圖及第8圖是本實施形態之有 機EL裝置的顯示區域的剖面模式圖。 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有機E L裝置,係具有 :分別配線複'數掃描線1 〇 1、於對掃描線1 0 1所交叉的方 向所延伸的複數訊號線1 〇 2、以及於對訊號線1 0 2而並列 -12- (10) 1261480 的方向所延伸的複數電源線1 〇 3的構成,在掃描線1 ο 1及 訊號線1 02的各交點附近設置單位顯示區域ρ。 ' 於訊號線1 02連接具備移位暫存器、位準偏移器、視 - 頻線及類比開關的資料側驅動電路1 0 4。而於掃描線1 〇 1 ' 連接具備移位暫存器及位準偏移器的掃描側驅動電路1 0 5 〇 更於單位顯示區域Ρ的各個,係設有:經由掃描線 φ 1 〇 1而使掃描訊號供給於閘極電極之開關用的薄膜電晶體 122,與經由該開關用的薄膜電晶體122保持由訊號線102 所供給的畫素訊號的保持電容cap,與藉由該保持電容 cap所保持的畫素訊號被供給到閘極電極的驅動用之薄膜 . 電晶體123,與經由此驅動用薄膜電晶體123而電氣連接 於電源線1 〇3時由該電源線1 03流入驅動電流的畫素電極 (電極)111,與被夾入此畫素電極111及陰極(對向電 •極)12之間的有機EL層1 10。藉由電極1 1 1與對向電極 φ 12、有機EL層1 10構成發光元件。 若掃描線1 〇 1被驅動而開關用之薄膜電晶體1 22成爲 Ο N,此時的訊號線1 〇 2的電位被保持於保持電容c a ρ,因 應於該保持電容cap的狀態而決定驅動用的薄膜電晶體 1 2 3的〇 N · 0 F F狀態。並經由驅動用的薄膜電晶體1 2 3的 ~ 通道,由電源線1 〇 3對畫素電極1 1 1流入電流,更經由有 機EL層1 1 〇對陰極1 2流入電流。在有機EL層1 1 〇因應 於流入的電流量產生發光。 本實施形態之有機EL裝置,係如第6圖〜第8圖所 -13- (11) 1261480 示’具備:由玻璃等製成的透明基板2 ;與具備被矩陣狀 配置的發光元件而形成於基板2上的發光元件部1 1 ;與形 成於發光元件部1 1上的陰極1 2。在此,藉由發光元件部 1 1與陰極1 2構成顯示元件1 0。基板2是屬於例如玻璃等 的透明基板,如第2圖所示,區劃爲位於基板2之中央的 顯示區域2a ;與位於基板2之周緣而圍住顯示區域2a的 非顯不區域2 c。 顯示區域2a是屬於藉由被矩陣狀配置的發光元件所 形成的區域,以紅色(R )、綠色(G )、藍色(B )之各 色均可發光的點(副畫素)作爲顯示之最小驅動單位而具 有複數個,該各點是構成第1圖所示的單位顯示區域P。 而在本實施形態是在顯示區域2a進行全彩顯示的第1顯 示區域2 1 ;與進行單色顯示的第2顯示區域22 ;與該等 第1顯示區域21與第2顯示區域22之邊界區域,具有實 際上無法顯示的虛顯示區域23所構成。 在第1顯示區域21也如第3圖所示,複數配列由可 發出紅色(R )光的R點A1 ;與可發出綠色(G )光的G 點A2 ;與可發出藍色(B )光的B點A3之不同的3色點 所形成的畫素A。並在第2顯示區域2 2,也如第4圖所示 ,複數配列以包含3個可發出紅色(R )光的R點A 1所構 成的畫素A ’。再者,於虛顯示區域2 3,也如第5圖所示 ,複數配列以包含3個不具備發光功能之N點(非發光點 )A4所構成的畫素(非發光畫素)B。 就是,在顯示區域2 a,畫素A,A ’以特定配列被配置 -14- (12) 1261480 ,該畫素A與畫素A’是可發光的波長範圍不同,畫素A 是可全彩之波長範圍(大約爲3 8 0nm〜 780nm左右)的發 光,畫素A’是可紅色之波長範圍(大約爲5 80nm〜7 80nm ' )的發光。並利用以特定圖案包含複數畫素A的第1畫素 群所構成的顯示區域,作爲可全彩顯示的第1顯示區域2 1 \ 所構成,另一方面,利用以特定圖案包含複數畫素 A ’的 . 第2畫素群所構成的顯示區域,作爲可紅色顯示的第2顯 Φ 示區域22所構成。再者,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各點 (副畫素)A1、A2、A3分別爲同一長方形狀,且以同一 面積所構成,各畫素A,A’分別以略正方形狀所構成。 - 回到第2圖,在非顯示區域2c配線有前述的電源線 _ 1 〇 3 ( 1 0 3 R、1 0 3 G、1 0 3 B )。在顯示區域 2 a的兩側配置 前述的掃描側驅動電路1 〇5。更在掃描側驅動電路1 05的 兩側,設置連接於掃描側驅動電路1 0 5的驅動電路用控制 •訊號配線1 〇 5 a與驅動電路用電源配線1 〇 5 b。在顯示區域 φ 2a的圖示上側配置製造途中或出貨時進行顯示裝置的品質 、缺陷檢查的檢查電路1 〇 6。 第6圖是第1顯示區域2 1的剖面構成圖,該第1顯 示區域21係如上述,以3種點(副畫素)a 1、A2、A3所 ^ 構成。
- 在第1顯示區域2 1,係於基板2上依序積層形成TFT 等之電路等的電路元件部1 4、形成有機EL層1 1 0的發光 元件部Π及陰極1 2而構成,由有機e L層1 1 0發射到基 板2側的光,會透過電路元件部1 4及基板2射出到基板2 -15- (13) 1261480 的下側(觀測者側),同時由有機EL層1〗0發射到基板 2之相反側的光,會經由陰極1 2被反射,透過電路元件部 1 4及基板2射出到基板2的下側(觀測者側)。 在電路元件部1 4,於基板2上形成由矽氧化膜製成的 基礎保護膜2c,在此基礎保護膜2c上形成由多結晶矽製 成的島狀半導體膜1 4 1。在半導體膜1 4 1利用高濃度磷離 子注入法形成源極區域1 4 1 a及汲極區域1 4 1 b。未導入前 B 述磷離子的部分成爲通道區域141c。 而形成覆蓋前述基礎保護膜2c及半導體膜141之透 明閘極絕緣膜142,在閘極絕緣膜142上形成由Al、Mo、 > Ta、Ti、W等製成的閘極電極143 (掃描線101 ),在閘 _ 極電極1 43及閘極絕緣膜1 42上形成透明的第1層間絕緣 膜144a與第2層間絕緣膜144b。閘極電極143是設於對 應半導體膜141之通道區域141c的位置。而貫通第1、第 2層間絕緣膜144a、144b,形成分別連接於半導體膜141 φ 之源極、汲極區域1 4 1 a、1 4 1 b的接觸孔1 4 5,1 4 6。 並於第2層間絕緣膜144b上,係由ITO等製成的透 明畫素電極11 1被圖案化成特定形狀所形成’其中一方的 接觸孔1 4 5被連接於此畫素電極1 1 1。而另一方的接觸孔 1 46被連接於電源線1 03。像這樣,在電路元件部1 4形成 被連接於各畫素電極1 1 1的驅動用之薄膜電晶體1 23 ° 發光元件部1 1係以積層在複數畫素電極1 1 1…上之各 個的有機EL層1 10 ;與具備於各畫素電極1 Π及有機EL 層1 1 0之間而區劃爲各有機EL層1 1 0的堤部Π 2爲主體 -16- (14) 1261480 所構成。在有機el層110上配置陰極12。藉由該等 電極111、有機EL層110及陰極12構成發光元件。 ' ,畫素電極π 1是藉由例如ITO所形成,圖案形成平 - 之略矩形狀。以將此各畫素電極1 1 1…隔間的形式而 • 堤部1 1 2。 .. 堤部11 2係如第6圖所示,具備積層位於基板2 第1隔壁部的無機物堤部層(第1堤部層)1 1 2a ;和 φ 開基板2形成位置的第2隔壁部的有機物堤部層(第 部層)1 1 2 b的構成。無機物堤部層1 1 2 a係藉由例如 或S i Ο 2等所形成,有機物堤部層1 1 2 b係藉由例如丙 • 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等所形成。 . 無機物、有機物堤部層1 1 2 a、1 1 2b係以疊置於 電極111之周緣部上的方式被形成。平面上,畫素 1 1 1的周圍與無機物堤部層1 1 2a以部分性重疊的方式 -置的構造。而有機物堤部層1 1 2b也是同樣,以與畫 .φ 極1 1 1的一部分平面式重疊的方式被配置。而無機物 層112a也比有機物堤部層112b的緣端更突出於畫素 1 1 1之中央側的方式被形成。像這樣,無機物堤部層 之各第1積層部(突出部)112e是被形成在畫素電極 的內側,藉此設有對應於畫素電極1 1 1之形成位置的 開口部 1 1 2 c。 而在有機物堤部層1 1 2b,形成上部開口部1 1 2d 上部開口部1 1 2d係以對應於畫素電極1 1 1的形成位 下部開口部1 1 2c的方式被設置。上部開口部11 2d, 畫素 在此 面視 具備 側之 與離 2堤 Ti02 烯酸 畫素 電極 被配 素電 堤部 電極 112a 111 下部 。此 置及 係如 -17- (15) (15)
1261480 第6圖所示,開口比下部開口部1 1 2 c更寬,比畫素 1 1 1還窄的被形成。而上部開口部i 1 2 d之上部的位濯 素電極1 1 1的端部,也有以略同一位置的方式被形域 形。此時,如第6圖所示,有機物堤部層n 2b的J: 口部1 1 2d的剖面爲傾斜的形狀。像這樣,在堤部1 成連通下部開口部1 1 2c及上部開口部11 2d的開口部 而在堤部1 1 2形成呈現親液性的區域;與呈現指 的區域。呈現親液性的區域,係爲無機物堤部層i i 第1積層部112e及畫素電極111的電極面illa,| 域是藉由以氧爲處理氣體的電漿處理,被親液性地_ 理。而呈現撥液性的區域,是在上部開口部1 1 2d 及有機物堤部層1 1 2的上面1 1 2 f,該等區域是藉由B 化甲烷、四氟甲烷,或者四氟化碳爲處理氣體的電绪 而使表面被氟化處理(撥液性處理)。 另一方面,有機EL層110係由:被積層在畫 1 1 1上的電洞注入/輸送層1 10a ;與鄰接而形成於 入/輸送層110a上的發光層ll〇b所構成。 電洞注入/輸送層110a係具有對發光層110b 洞的功能,同時於電洞注入/輸送層1 1 0 a內部輸 的功能。此種電洞注入/輸送層1 1 〇a設於畫素電 與發光層110b之間,藉此提昇發光層110b的發光 壽命等的元件特性。而在發光層1 1 Ob,再結合由電 /輸送層H 〇a被注入的電洞,與由陰極1 2被注入 :電極 [與畫 S的情 :部開 12形 1 12g Γ液性 2a的 ^等區 丨面處 丨壁面 L四氟 ί處理 :電極 [洞注 ί入電 :電洞 i ill :率、 丨注入 f電子 -18- (16) 1261480 ,進行發光。 電洞注入/輸送層1 1 〇 a係由:位於下部開口部1 1 2 c 內而形成在畫素電極面111a上的平坦部110al;與位於上 -部開口部11 2d內而形成在無機物堤部層之第1積層部 . 1 1 2e上的周緣部1 1 0a2所構成。而電洞注入/輸送層 . 1 1 0a是依構造在畫素電極1 1 1上,且僅形成在無機物堤部 層1 1 2 a之間(下部開口部1 1 2 c )(也有僅形成在於前述 φ 記載的平坦部的形態)。 而發光層U〇b係橫跨於電洞注入/輸送層110a的平 坦部1 10al及周緣部1 l〇a2上所形成,在平坦部1 l〇al上 • 的厚度爲50nm〜80nm的範圍。發光層1 1 〇b係具有發出 、 紅色(R)光的紅色發光層Π Ob 1、發出綠色(G )光的綠 色發光層ll〇b2、以及發出藍色(b)光的藍色發光層 110b3的3種’各發光層ii〇bl〜li〇b3是被配置成平面視 之條紋狀。 再者’電洞注入/輸送層形成材料,係使用例如亞乙 基二氧硫代酚等之聚噻吩衍生物與聚苯乙烯磺酸等的混合 物。而發光層1 10b的材料例如於(聚)對亞苯乙烯撑衍 生物、聚亞苯擦衍生物、聚亞苯撐衍生物、聚乙稀基昨哩 、聚噻吩衍线、紫蘇稀系色素、香豆素系色素、鹼性蕊 香紅系色素、⑤者等高分子材料摻雜紅熒烯、紫蘇烯、9 ’ 1 0-一本基恩、四本基丁二烯、耐綸紅、香豆素6、哇吖 酮等而使用。 11的全面,與畫素電極 陰極1 2係形成於發光元件部 -19- (17) 1261480 1 1 1成對,而達到對有機EL層1 1 0流入電流的作 陰極1 2在該第1顯示區域2 1積層氟化鋰層1 2 a ' 12b、及鋁層12c所構成。此時,在接近發光層這 極,設置功函數低的爲佳,特別於此形態達成直接 - 光層110b而對發光層nob注入電子的作用。 % 形成陰極12的鋁層12c係使由發光層1 l〇b發 反射於基板2側,除鋁外,由銀、鋁與銀的積層膜 成爲佳。更於錦層1 2 c上設置由S i Ο、S i Ο 2、S i N 的防氧化用的保護層亦可。再者,於第1顯示區域 成陰極1 2的各層之層厚,係氟化鋰層1 2 a爲約5 r * 層12b爲約5nm、鋁層12c爲約200nm。 . 在第6圖所示的發光元件部1 1上,實際在有機 置具備密封部。此密封部係例如於基板2的周圍環 佈密封樹脂,更藉由密封罐加以密封,藉此所形成 ,密封樹脂係由熱硬化樹脂或者紫外線硬化樹脂等所 .φ 特別以熱硬化樹脂之其中一種的環氧樹脂形成爲佳 封部係以防止形成在陰極1 2或者發光元件部1 1內 層的氧化爲目的而設置。而亦可在前述密封罐的內 置吸收水、氧等的收氣劑,吸收入侵到密封罐之內 或者氧。 ' 另一方面,第7圖係第2顯示區域22的剖面 ,僅藉由紅色的點(副畫素)A1所構成。再者, 顯示區域22,第6圖所示的第1顯示區域2 1係與 1 10b的構成及陰極12的構成不同,其他的剖面構 用。此 、鈣層 側的陰 接觸發 出的光 等所形 等製成 21構 im、金丐 EL裝 狀地塗 。前述 形成, 。此密 的發光 側,設 部的水 構成圖 在第2 發光層 成同樣 -20- (18) 1261480 的緣故省略說明。 就是,在第2顯示區域2 2,係以3個紅色點A1構成 1個畫素,於各點A 1係配置發出紅色(R )光的紅色發光 -層llObl。而在第1顯示區域21,如第6圖所示,於陰極 - 1 2的發光層Π 〇b側形成供提高發光效率的氟化鋰層1 2a _ ,但有關該第2顯示區域2 2,並未形成氟化鋰層1 2 a。此 乃因氟化鋰層12a屬於發光層110中以提昇發出藍色(B φ )光的藍色發光層1 10b3之發光效率爲目的而設的功能層 。再者,構成第2顯示區域22之陰極12的各層的層厚, 係鈣層12b約爲5nm、鋁層12c約爲200nm。 - 而第8圖是虛顯示區域2 3的剖面構成圖,僅藉由非 • 發光點(副畫素)A4所構成。再者,在虛顯示區域2 3, 發光層1 1 〇b的構成與第6圖所示的第1顯示區域2 1相異 ’其他的剖面構成相同的緣故,省略說明。第8圖是虛顯 示區域2 3的剖面構成圖,僅藉由非發光點(副畫素)A4 φ 所構成。再者,在虛顯示區域2 3,發光層1 1 〇b的構成與 第6圖所示的第丨顯示區域2丨相異,其他的剖面構成相 同的緣故,省略說明。 就是’在虛顯示區域23,以3個非發光點A4構成1 - 個畫素(非發光畫素),於各點A4未配設如第1顯示區 -域21或第2顯示區域22的發光層n〇b。在此,該虛顯示 區域2 3的陰極1 2的構成,是與第1顯示區域21相同, 以氯化鋰層12a、鈣層12b、鋁層12(:所構成,但該陰極 的構成未特別限定,如第2顯示區域22地以鈣層12 b •21 - (19) 1261480 及鋁層1 2c所構成之外,僅以鋁層1 2c所構成亦可。 再者,如第9圖所示,於虛顯示區域2 3形成發光層 1 l〇b,另一方面,可成爲未形成驅動用之薄膜電晶體123 的構成。連此種構成,也不會在電極間產生發光驅動電壓 的緣故,各點(副畫素)A4則可成爲非發光點所構成。 而形成薄膜電晶體1 2 3,且形成發光層,以控制電路而不 流入電流的方式所形成亦可。 B 若藉由具有如以上的構成的本實施形態之有機EL裝 置,顯示區域2 a就能藉由可全彩顯示的第1顯示區域2 1 ;與只能單色顯示的第2顯示區域2 2所構成。此時,並 ' 不是在顯示區域2 a的全域配設全彩用的畫素,而在特定 . 區域(第2顯示區域22 )配設必要色可發光的畫素,而且 由於可在該區域2 2排除不必要之色的畫素,故可成爲全 體而提昇開口率。而只藉由此種必要色的畫素構成特定區 域(第2顯示區域22 ),藉此與如習知在顯示區域2a全 φ 體配置全彩用的畫素的情形相比,即使減低相當於1畫素 的亮度,還可得到與該習知同程度的面亮度,因而,相當 於1畫素的亮度劣化也會減低,也能減低耗電力,進而也 能提高亮度壽命。 具體上,如第10圖所示,壽命提昇。第10圖是有關 本實施形態之有機E L裝置的第2顯示區域2 2的亮度(實 施例),與以全彩顯示用的畫素構成顯示區域之全部時的 亮度(比較例),而表示其時間變化的座標圖。再者,縱 軸是表示相當於1畫素的面亮度(cd/ m2 )、橫軸是表示 -22- (20) 1261480 時間(h 〇 u r )。 如第1 0圖所示,若根據本實施形態的有機E L裝置, 有關實施例及比較例的有機E L裝置,以在1畫素得到初 期値300cd/m2之面亮度的方式進行畫素設定時,亮度爲 初期値之8 0 %的時間,對於在比較例爲8 0 0 〇時間,在實 施例爲40000時間。就是藉由本實施形態之構成的導入, 亮度的劣化時間約爲5倍。 B 而在本實施形態的有機E L裝置,解像度也會提昇。 就是,與在顯示區域2a全體配置全彩用的畫素的情形相 比,可增大特定區域(第2顯示區域2 2 )內之必要色的畫 * 素數量,提昇解像度。 - 更在本實施形態的有機EL裝置,於分割顯示區域2a 所構成的第1顯示區域21與第2顯示區域2 2,使構成各 個畫素的功能層的積層構造不同。具體上,使陰極1 2的 構成成爲在第1顯示區域21包含氟化鋰層12a,在第2顯 φ 示區域22不含氟化鋰層12a的構成,提高在各區域的發 光效率。在此,針對在第2顯示區域2 2含與不含氟化鋰 層1 2 a的情形,測定各個亮度的經時變化。結果表示於第 30圖。於第30圖中,C1是表示不含氟化鋰層12a時的亮 度經時變化,C 2是表示含氟化鋰層1 2 a時的亮度經時變 化,了解到在第2顯示區域2 2不含氟化鋰層i 2 a,亮度壽 命會大幅地提昇。 更在本實施形態的有機EL裝置,於第1顯示區域2 ! 與第2顯不區域22的邊界區域形成不具備發光功能的虛 -23- (21) 1261480 顯示區域2 3。該虛顯示區域2 3,如上述,是以非發光點 (副畫素)A4所構成,實際上不進行發光顯示的構成。 於該邊界區域,在製造上,晝素構成難以如設計被形成的 个青形,其結果,會有在該邊界區域產生反差降低的問題。 因而,如本實施形態地配設虛顯示區域2 3,此種反差降低 就難以產生。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係以第1顯不區域21作爲全 B 彩顯示用,以第2顯示區域22作爲單色顯示用所構成’ 但例如以第1顯示區域21作爲全彩顯示用’以第2顯示 區域22作爲二色顯示用,或者以第1顯示區域2 1作爲二 - 色顯示用,以第2顯示區域22作爲單色顯示用所構成亦 _ 可。藉此,就能構成具有許多變化的顯示區域2a。在此, 於單色顯示用使用白色發光材料進行白色發光亦可。 而在本實施形態,於第1顯示區域2 1與第2顯示區 域22的邊界區域形成虛顯示區域23,但也可在例如顯示 φ 區域2a的外周部形成同樣的虛顯示區域。就是,連顯示 區域2a的外周部,也有畫素構成難以如設計被形成的情 形,其結果,會有產生反差降低的問題,在該外周部配設 虛顯示區域,此種反差降低就難以產生(參照第2 6圖及 第28圖)。 (有機EL裝置之製造方法) 其次,針對製造上述有機E L裝置的方法參照圖面做 說明。 -24- (22) 1261480 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係具有:(1 ) 程、(2 )電洞注入/輸送層形成工程、(3 ) 工程、(4 )陰極形成工程及(5 )密封工程等 * 此所說明的製造方法爲其中一例,可配合需要 。 工程’或者除去上述工程的一部份。 . 再者,(2 )電洞注入/輸送層形成工程 層形成工程是以使用液滴吐出裝置(噴墨裝置 φ 出法(噴墨法)施行。 (1 )堤部形成工程 - 在堤部形成工程,如第1 1圖所示,於基 . 位置形成堤部1 1 2。堤部1 1 2具有形成無機物 當作第1堤部層,形成有機物堤部層1 1 2b當 層的構造。 (1 ) — 1 無機物堤部層U 2a之形成 首先,如第1 1圖所示,在基板上的特定 機物堤部層112a。形成無機物堤部層112a的 第2層間絕緣膜144b及畫素電極1 1 1上。再 間絕緣膜1 4仏是被形成在配置薄膜電晶體、 號線等的電路元件部1 4上。無機物堤部層i ! Si 〇2、Ti〇2等的無機物材料所構成。該等材料 CVD法、塗佈法、濺鍍法、蒸鍍法等所形成。 物堤部層1 12a的膜厚係50nm〜2〇Onm的範圍 堤部形成工 發光層形成 。再者,在 追加其他的 、(3 )發光 )的液體吐 板2的特定 堤部層112a 作第2堤部 位置形成無 位置,是在 者,第2層 掃描線、訊 2 a是以例如 .是利用例如 進而,無機 爲佳,尤以 -25- (23) 1261480 1 5 0 n m爲佳。 無機物堤部層11 2 a是在層間絕緣層1 4 4及畫素電極 1 1 1的全面形成無機物膜,其後利用微影法等使無機物膜 ~ 圖案化,藉此以具有開口部的形式所形成。此開口部是對 < 應於畫素電極1 1 1的電極面1 1 1 a的形成位置,如第1 1圖 •所示地作爲下部開口部1 1 2 c而設置。再者,無機物堤部 層1 1 2a係以與畫素電極1 1 1的周緣部一部分重疊的方式 φ 被形成,藉此控制發光層1 1 〇之平面性的發光區域。 (1 ) 一 2 有機物堤部層1 1 2b之形成 ^ 其次,形成當作第2堤部層的有機物堤部層1 1 2b。 - 具體上,如第1 1圖所示,在無機物堤部層1 1 2a上形 成有機物堤部層1 1 2b。構成有機物堤部層1 1 2b的材料, 可用丙烯酸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等之具有耐熱性、耐溶劑 个生的材料。利用微影技術等進行圖案化而形成使用該等材 ♦ 料的有機物堤部層11 2b。再者,圖案化時,在有機物堤部 層1 1 2 b形成上部開口部1 1 2d。上部開口部1 1 2d是設於對 應電極面11 1 a及下部開口部1 1 2c的位置,具有全畫素共 通的圖案所形成。 上部開口部1 1 2d,係如第1 1圖所示,比形成在無機 '物堤部層1 1 2a的下部開口部1 1 2c還寬廣的形成爲佳。進 而,有機物堤部層1 1 2b係剖面形狀以錐狀爲佳,在有機 物堤部層Π 2b的最底面,形成比畫素電極1 1 1的寬幅還 窄,在有機物堤部層Π 2b的最上面,形成大致與畫素電 -26- (24) 1261480 極Π1的寬幅同一寬幅所形成爲佳。 藉此,圍住無機物堤部層1 1 2a的下部開口部1 1 2C的 第1積層部Π 2e,係爲比有機物堤部層11 2b更突出於畫 素電極1 11的中央側的形式。像這樣,藉由連通形成在有 機物堤部層U 2b的上部開口部1 1 2d、形成在無機物堤部 層1 12a的下部開口部U2c,形成貫通無機物堤部層1 12a 及有機物堤部層Π 2b的開口部1 1 2g。 B 被形成的堤部1 1 2、及畫素電極1 11的表面,係藉由 電漿處理施以適當的表面處理爲佳,具體上是進行堤部 1 1 2表面的撥液化處理、及畫素電極1 1 1的親液化處理。 • 畫素電極1 1 1的表面處理可藉由使用氧氣體的〇2電漿處 _ 理施行,例如以電漿功率100kW〜800kW、氧氣體流量 50ml / min 〜100ml / min、板搬送速度 0.5mm / Sec 〜 10mm/ Sec、基板溫度7(TC〜90 °C的條件進行處理,就能 令包含畫素電極U 1表面的區域親液化。而藉由此02電 φ 漿處理,也能同時進行畫素電極1 1 1表面的洗淨、及功函 數的調整。其次,堤部1 1 2的表面處理,可藉由使用四氟 甲烷的 CF4電漿處理施行,例如以電漿功率100k W〜 800kW、四氟化甲烷氣體流量50ml/ min〜100ml/ min、 基板搬送速度〇.5mm/Sec〜10mm/Sec、基板溫度70°C 〜9 0 °C的條件進行處理,就能令堤部1 1 2的上部開口部 112d及上面112f撥液化。 (2 )電洞注入/輸送層形成工程 -27- (25) 1261480 其次,在發光元件形成工程,先於晝素電極111上形 成電洞注入/輸送層。 在電洞注入/輸送層形成工程,藉由使用例如噴墨裝 置作爲液滴吐出裝置,將包含電洞注入/輸送層形成材料 '的液狀組成物吐出於電極面1 1 1 a上。然後進行乾燥處理 •及熱處理,在畫素電極ni上及無機物堤部層112a上形 成電洞注入/輸送層1 1 〇 a。再者,在此,也有電洞注入/ # 輸送層1 1 〇a未被形成在第1積層部1 1 2e上的情形,就是 ’也有只在畫素電極1 1 1上形成電洞注入/輸送層的形態 〇 ' 利用噴墨法的製造方法如以下所示。即,如第12圖 # 所示’由形成在噴墨頭Η 1的複數噴嘴吐出包含電洞注入 /輸送層形成材料的液狀組成物。在此使噴墨頭掃描,藉 此於每個畫素塡充組成物,但也可藉由掃描基板2。再者 ’在本實施形態,對第2圖所示的基板2而言,噴墨頭於 # 圖示上下方向進行掃描。 利用噴墨頭的吐出係如以下所示。即,使形成在噴墨 頭Η 1的吐出噴嘴η 2與電極面1 1 1 a相對而配置,由噴嘴 H2吐出液狀組成物。在畫素電極1 1 1的周圍形成區劃下 邰開口邰1 1 2 C的堤1 1 2,使噴墨頭Η 1與位於此下部開口 " 部112c內的畫素電極面111a相對,一邊使該噴墨頭H1 與基板2相對移動,一邊由吐出噴嘴η 2將被控制在相當 於1滴之液量的液狀組成物的液滴1 1 〇c吐出到電極面 1 1 1 a 上。 -28- (26) 1261480 本工程所用的液狀組成物,可採用使例如亞乙 硫代酚(PEDOT )等的聚噻吩衍生物與聚苯乙烯 P S S )等的混合物溶解於極性溶媒的組成物。極性 如舉例有:異丙醇(I p a )、正丁醇、r 一 丁內酯 甲基卩比咯院酮(NMP) 、1,3 —二甲基一2 —乙撑 d m i )及其衍生物、乙酸卡必醇酯、丁基卡必醇酯 二醇酯類等。 _ 更具體的組成舉例表示有:PEDOT/PSS混 PEDOT/PSS - 1 : 20 ) : 12.52 重量 %、IPA: 10 重 NMP : 27.48重量%、DMI : 50重量%的物質。再 ‘述液狀組成物的粘度以1 m P a · S〜2 0 m P a · S程度 ,尤以4mPa· S〜15mPa· S程度爲佳。 藉由使用上述的液狀組成物,在吐出噴嘴Η 2 生堵塞,可安定吐出。再者,電洞注入/輸送層形 也可封紅(R )、綠(G )、藍(Β )的各發光層] φ ll〇b3使用相同的材料,亦可在每個發光層改變。 被吐出的組成物的液滴1 1 0c,是擴散到被親液 電極面111a及第1積層部ii2e上,塡充於下部、 口部1 12c、1 12d內。假設第1組成物滴1 l〇c偏離 吐出位置而吐到上面1 1 2 f上,上面1 1 2 f也不會因 成物滴U 0c而被濕潤,彈開的第1組成物滴1 1 〇c 到下部、上部開口部1 1 2 c、1 1 2 d內。 吐到電極面1 1 1 a上的組成物的量,是根據下 部開口部11 2c、1 1 2d的大小、所形成的電洞注入 基二氧 磺酸( 溶媒例 、N — 硫脲( 等的乙 合物( 量%、 者,上 爲佳, 不會產 成材料 1 Obi 〜 處理的 上部開 特定的 第1組 會滾入 部、上 /輸送 -29- (27) 1261480 層的厚度、液狀組成物中的電洞注入/輸送層形成材料的 濃度等被決定。而液狀組成物的液滴1 1 0c不只1次,也 可分數次吐出到同一電極面1 1 1 a上。此時,各次的液狀 組成物的量可爲相同,也可爲每次改變液狀組成物。進而 _ ,不光是電極面llla的同一處所,也可每次在電極面 . 1 1 1 a內之不同的處所吐出前述液狀組成物。 有關噴墨頭的構造,可採用如第2 2圖所示的噴墨頭 φ Η。進而,有關基板與噴墨頭的配置,如第23圖地加以配 置爲佳。弟22圖中’付號Η7爲支撑前述噴墨頭Η1的支 撐基板,在此支撐基板Η7上具備複數噴墨頭Η1。噴墨頭 - Η1的油墨吐出面(與基板相對的面),係沿著噴墨頭的 . 長度方向,列狀且於噴墨頭的寬幅方向隔著間隔以2列設 置複數(例如1列1 8 0噴嘴,合計3 6 0噴嘴)吐出噴嘴。 而此噴墨頭Η1是使吐出噴嘴向著基板側,同時對X軸( 或者Υ軸)以特定角度傾斜的狀態略沿著X軸方向而列 φ 狀地於Υ方向隔著特定間隔以2列配列的狀態複數(在第 22圖是1列6個,合計12個)定位於平面視之略矩形狀 的支撐板20而被支撐。 而於第2 3圖中,符號1 1 1 5是載置基板2的台面,符 ' 號1116是於圖中X軸方向(主掃描方向)引導台面1115 - 的導軌。而噴墨頭Η是經由支撐構件1 1 1 1而藉由導軌 1113於圖中 Υ軸方向(副主掃描方向)移動,進而,噴 墨頭Η可於圖中Θ軸方向旋轉,使噴墨頭Η 1對主掃描方 向傾斜特定角度。像這樣,使噴墨頭對掃描方向傾斜而配 -30- (28) 1261480 置,藉此就能令噴嘴間距對應於畫素間距。而藉由傾斜角 度調整,對任何的畫素間距都可對應。 弟2 3圖所不的基板2 ’是在母基板配置複數晶片的構 造。即’ 1晶片的區域是相當於1個顯不裝置。在此是形 '成3個顯示區域2 a,但不限於此。例如對基板2上之左側 •的顯示區域2 a塗佈組成物時,經由導軌1 1 1 3使噴墨頭Η 移動至圖中左側,同時經由導軌1 1 1 6使基板2移動至圖 φ 中上側,邊掃描基板2邊進行塗佈。其次,使噴墨頭η移 動至圖中右側並對基板之中央的顯示區域2 a塗佈組成物 。對位在右端的顯示區域2 a也與前述同樣。再者,第2 2 - 圖所示的噴墨頭Η及第23圖所示的噴墨裝置,不光是用 . 在電洞注入/輸送層形成工程,也用在發光層形成工程。 其次,進行如第1 3圖所示的乾燥工程。就是,吐出 後的第1組成物進行乾燥處理,使含於第1組成物的溶媒 蒸發,形成電洞注入/輸送層1 1 〇a。若進行乾燥處理,含 φ 於液狀組成物的溶媒蒸發,主要是接近無機物堤部層1 1 2a 及有機物堤部層112b時所引起,與溶媒一倂蒸發,濃縮 電洞注入/輸送層形成材料而析出。藉此,如第1 3圖所 示,在第1積層部1 1 2 e上形成由電洞注入/輸送層形成 ' 材料製成的周緣部1 1 0a2。此周緣部1 1 0a2係密貼於上部 •開口部1 12d的壁面(有機物堤部層1 12b ),其厚度在接 近電極面1 1 1 a的這側變很薄,遠離電極面1 1 1 a的這側’ 即接近有機物堤部層112b的這側變很厚。 而與此同時,藉由乾燥處理,在電極面1 1 1 a上也會 -31 - (29) 1261480 弓丨起 '浴媒的蒸發,藉此在電極面1 1 1 a上形成由電洞注入 /輸达層形成材料製成的平坦部n〇al。在電極面nia上 ’ ί容ί某的蒸發速度大致很均勻的緣故,電洞注入/輸送層 •的形成材料’在電極面1 1 1 a上均勻地被濃縮,藉此形成 .均句厚度的平坦部n〇al。像這樣,形成由周緣部n〇a2 ,及平坦部1 1〇al製成的電洞注入/輸送層1 10a。再者,未 形成在周緣部1 1 〇 a 2,而是僅在電極面1 1 1 a上形成電洞注 入/輸送層的形態亦可。 上述的乾燥處理,例如在氮環境氣中,在室溫下壓力 例如爲1 3 3 · 3 P a ( 1 T 〇 r r )左右進行。壓力過低的話,組成 • 物的液滴1 1 〇c形成繃沸很不理想。而溫度爲室溫以上的 . 話’極性溶媒的蒸發速度昇高,無法形成平坦的膜。乾燥 處理後,在氮中,理想是真空中,施行以2 0 (TC加熱1 〇分 鐘左右的熱處理,除去殘存在電洞注入/輸送層ll〇a內 的極性溶媒或水爲佳。 (3 )發光層形成工程 發光層形成工程是由發光層形成材料吐出工程及乾燥 工程所形成。 , 與前述的電洞注入/輸送層形成工程同樣,藉由噴墨 • 法將發光層形成用的液狀組成物吐出到電洞注入/輸送層 1 1 0a上。然後,對吐出的液狀組成物進行乾燥處理(及熱 處理),於電洞注入/輸送層1 l〇a上形成發光層1 l〇b。 於第1 4圖表示利用噴墨法含有發光層形成用材料的 -32- (30) 1261480 液狀組成物的吐出工程。如圖所示,使噴墨頭Η 5與基板 2相對性移動,由形成於噴墨頭的吐出噴嘴Η 6吐出含有 各色(例如在此爲藍色(Β ))發光層形成材料的液狀組 成物。 '於吐出時,使位在下部、上部開口部1 1 2 c、1 1 2 d內 • 的電洞注入/輸送層1 1 0a面對吐出噴嘴,邊相對性移動 噴墨頭Η 5與基板2邊吐出液狀組成物。由吐出噴嘴Η 6 φ 被吐出的液量被控制在相當於1滴的液量。像這樣由吐出 噴嘴吐出被液量控制的液滴,此液滴吐出到電洞注入/輸 送層1 l〇a上。 ' 在本實施形態,如第2圖所示,在第1顯示區域21 • 與第2顯示區域22,由於各色的點圖案不同,在各個區域 ,吐出形態變不相同。 在第1顯示區域21,如第1 5圖所示,以不使滴在基 板2上的液狀組成物滴丨丨〇 e乾燥,進行含有不同色的發 # 光層形成材料的液狀組成物滴1 1 Of及1 1 0g的吐出配置。 另一方面,在第2顯示區域22,吐出配置含有紅色發光層 形成材料的液狀組成物ll〇g。就是,在本實施形態,藉由 噴墨法進行吐出工程的緣故,對特定的點,選擇性地進行 ' 特定色的吐出。 ‘ 被吐出的各液狀組成物1 1 0 e〜1 1 0 g,如第1 5圖所示 ’擴大到電洞注入/輸送層1 1 〇a上,塡滿下部、上部開 口部1 12c、1 12d內。在其中一方,在被撥液處理的上面 1 12f,各液狀組成物滴丨10e〜1 1〇g偏離特定的吐出位置 -33- (31) 1261480 而吐出到上面H 2f上,上面1 1 2f也不會因液狀組成物滴 1 10e〜1 l〇g而濕潤,液狀組成物滴UOe〜1 10g會滾入到 下部、上部開口部1 1 2c、1 1 2d內。 再者,在第1顯示區域2 1與第2顯示區域22的邊界 '部,如上述形成虛顯示區域2 3,構成該虛顯示區域2 3的 •非發光點A4 (參照第5圖),具有以堤部1 12圍住的開 口部11 2 g,但在該非發光點A4不吐出液滴,因而不會形 成發光層。 如上述,在第1顯示區域21吐出含紅色、綠色、藍 色之各色發光層形成材料的液狀組成物,另一方面,在第 ' 2顯示區域22吐出含紅色之發光層形成材料的液狀組成物 ' 。此時,假設以連續形成第1顯示區域21與第2顯示區 域22時,在兩者的邊界有可能會產生色混合,或由噴墨 頭的吐出變慢,但如本實施形態地形成虛顯示區域23,而 配置非發光點A4,就能防止乃至抑制發生因該混合或吐 ® 出慢的顯示不良。再者,於該非發光點A4,以與此平面 式重疊的方式設置遮光部爲佳。 用於本實施形態的發光層形成材料,除了聚芴系高分 子衍生物以外,可在(聚)對亞苯乙烯撑衍生物、聚亞苯 撐衍生物、聚乙烯基咔唑、聚噻吩衍生物、紫蘇烯系色素 、香豆素系色素、鹼性蕊香紅系色素、或者上述高分子中 摻雜有機E L材料而使用。例如可藉由摻雜紅熒燏、紫蘇 烯、9,1 0 —二苯基蒽、四苯基丁二烯、耐綸紅、香豆素6 、哇吖酮等使用。而爲了不使該等發光層形成材料溶解且 -34- (32) 1261480 分散的溶媒,在每一色發光層使用同一種類的溶媒。 其次,進行乾燥處理。在第1顯示區域2 1,使上述各 色用的液狀組成物1 1 〇 e〜1 1 0 g配置在特定位置且結束之 '後,一倂進行乾燥處理,藉此形成發光層1 l〇bl〜1 10b 3。 •即,藉由乾燥使含於液狀組成物滴1 1 〇e〜11 0g的溶媒蒸 _ 發,形成如第1 6圖所示的紅色(R )發光層1 1 Ob 1、綠色 (G)發光層 110b2、藍色(B)發光層 110b3。再者,於 φ 第16圖圖面表示發出紅、綠、藍光的發光層爲各一個, 但第2圖或其他圖會更清楚,原本發光元件是形成矩陣狀 ,形成圖未表示的多數發光層(對應於各色)。 • 另一方面,在第2顯示區域22配置紅色用的液狀組 • 成物1 1 〇g且結束之後,一倂進行乾燥處理,藉此形成發 光層n 〇b 1。即,藉由乾燥使含於液狀組成物滴1】〇g的溶 媒蒸發,形成如第1 7圖所示的紅色(R )發光層1 1 0 b 1。 再者,在虛顯示區域23,如第18圖所示,並未全部形成 φ 發光層ll〇b。 如以上的液狀組成物的乾燥,藉由真空乾燥進行爲佳 ,若舉具體例,可藉由在氮環境氣中,室溫下壓力爲 133.3Pa ( ITorr )左右的條件進行。壓力過低,液狀組成 物繃沸很不理想。而,溫度爲室溫以上的話,溶媒蒸發速 度提局’發光層形成材料會大量附著於上部開口部丨丨2 d 壁面很不理想。 其次’上述乾燥處理結束時,使用加熱板等的加熱手 段進行發光層ll〇b的退火處理爲佳。此退火處理是以令 -35- (33) 1261480 各有機EL層的發光特性採取最大限的共通溫度 進行。 像這樣,在畫素電極1 1 1上形成電洞注入 1 1 〇a及發光層1 10b。 • ( 4 )陰極形成工程 其次,如第19圖、第20圖及第21圖所示 鲁 顯不區域2 1與第2顯不區域2 2,分別形成與書 陽極)1 1 1成對的陰極1 2。 即,有關第1顯示區域21,如第1 9圖所示 • 各色發光層1 l〇b及有機物堤部層1 12b的基板2 - 全面,先形成氟化鋰層1 2 a之後,依序形成鈣層 層12c。再者,由該等金屬材料製成的各層,以 濺鍍法、CVD法等形成爲佳,尤以蒸鍍法形成時 因熱產生發光層11 〇b損傷的這點上很理想。 9 另一方面,有關第2顯示區域22,如第20 在包含發光層ll〇b及有機物堤部層112b的基板 域全面,先形成鈣層1 2 b之後,形成鋁層1 2 c。 也以蒸鍍法、濺鍍法、CVD法等形成爲佳,尤以 ^ 成時,在防止因熱產生發光層1 1 Ob損傷的這點 - 〇 再者,有關虛顯示區域23,與第1顯示區每 ,如第2 1圖所示,在包含電洞注入/輸送層1 1 I 物堤部層1 1 2b的基板2上的區域全面,先形成 與時間而 /輸送層 ,在第1 素電極( ,在包含 上的區域 12b及鋁 蒸鍍法、 ,在防止 圖所示, 2上的區 此時各層 蒸鍍法形 上很理想 $ 2 1相同 及有機 氟化鋰層 -36- (34) 1261480 12a之後,依序形成錦層12b及銘層12c。再者,由該等 金屬材料製成的各層,以蒸鍍法、濺鍍法、C V D法等形成 爲佳。 藉此,於第1顯示區域2 1、第2顯示區域2 2及虛顯 1 示區域23的全體,積層陰極12。並在第1顯示區域21, • 形成對應於紅色、綠色、藍色之各色的有機EL元件,在 第2顯示區域22形成對應於紅色的有機EL元件,另一方 φ 面,在虛顯示區域23,實際上不形成有機EL元件。再者 ,也可在陰極1 2上設置供防止氧化的Si02、SiN等的保 護層。 (5 )密封工程 最後,形成有機EL元件的基板2與另外準備的密封 基板,一起經由密封樹脂而密封。例如將由熱硬化樹脂或 者紫外線硬化樹脂製成的密封樹脂塗佈在基板2的周緣部 ’且在密封樹脂上配置密封基板。密封工程是在氮、氬、 氦等之不活性氣體環境中進行爲佳。若在大氣中進行,當 在陰極1 2產生氣泡孔等缺陷時,水或氧等會由此缺陷部 分侵入陰極1 2,陰極1 2有被氧化之虞很不理想。 此後,在基板2的配線連接陰極1 2,同時在設於基板 2上或者外部的驅動1C (驅動電路)連接電路元件部14 的配線,藉此完成本實施形態的有機EL裝置。 如以上,藉由使用噴墨裝置的液滴吐出法,在第1顯 示區域與第2顯示區域的邊界區域,不選擇性地吐出液狀 -37- (35) 1261480 組成物,就能適當形成有關上述之本實施形態的有機EL 裝置的非發光點A4。就是,在第1顯示區域21與第2顯 示區域2 2所吐出的液狀組成物的組成不同的緣故,使用 '液滴吐出法時,液滴的吐出在邊界區域易造成不安定,功 ' 能層膜厚變得不均是起因於該吐出不安定,產生使製造的 -顯示裝置之反差降低的不當情形。於是,如上述,對該邊 界區域的開口部11 2g進行液狀組成物的吐出,形成非發 # 光點A4的話,就能防止乃至抑制所製造的顯示裝置之反 差降低下。 再者,在上述實施形態,噴墨頭在第2圖所示的基板 * 2的圖示上下方向進行掃描,但噴墨頭也可在該圖示左右 - 方向進行掃描。此時,第1顯示區域21與第2顯示區域 22的邊界區域之中,在與該掃描方向交叉的方向(就是, 在第2圖,於縱向延伸的邊界線方向)形成虛顯示區域2 3 亦可。 • 而在顯示區域2a的外周部形成虛顯示區域23亦可( 參照第26圖及第28圖)。就是,在顯示區域2a的外周 部,也於乾燥工程中,溶媒的乾燥速度,就該外周部來看 ,比顯示區域內側更快的緣故,會有畫素構成難以如設計 被形成的情形,其結果,會有產生反差降低的問題,但在 •該外周部配設虛顯示區域23,就能防止乃至抑制此種反差 降低的情形(參照第2 6圖及第2 8圖)。 (電子機器) -38- (36) (36)
1261480 其次,針對使用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的電子機器 首先,針對將與上述實施形態之有機EL裝置11 構成的顯示裝置用於儀錶面板的顯示部的實施形態{i 。第24圖是模式表示配備於儀錶面板的顯示部用| 構成的平面圖,第25圖是模式表示同一顯示部用3 構成的剖面圖。 該顯示部是以在具備TFT等的基板2及密封玻两 間挾持有機EL層的構成的顯示本體部3 1爲主體所本 在該顯示本體部3 1的中央部配設顯示面32。而具命 於基板2的可撓性基板4與配設在該可撓性基板4」 料線驅動I C 5的外部連接部3 3,被連接在上述顯示;z 3 1,在該外部連接部3 3的端部配設外部連接端子6。 再者,於基板2構成電晶體陣列,具備資料保f ’同時內裝掃描驅動器。而在可撓性基板4形成資米 控制線、電源線等,資料線驅動1C係具備對各點 素)供給資料的功能。而外部連接端子6是由圖未f 外部控制基板接收控制訊號,由電源基板接收電源0 另一方面,第2 6圖是在所搭載的顯示部,表开 示區域之構成的說明圖。在第2圖所示的有機EL髮 是由可彩色顯示的範圍不同的2個顯示區域所構成, 顯示部的顯示區域2 a,是由只能紅色之單色顯示的糸] 示區域22a,與只能藍色之單色顯示的藍色顯示區每 說明 樣的 說明 板的 板的 3之 成, 連接 的資 體部 電路 線及 副畫 示的 端子 該顯 置, 但本 色顯 22b -39- (37) 1261480 ,與能全彩顯示的全彩顯示區域2 1所構成。在此,在各 顯示區域的邊界區域構成虛顯示區域2 3,形成任何顯示都 不進行的區域,就是不具備發光層的畫素區域。 再者,在該虛顯示區域2 3,於其寬幅方向形成3個畫 素(就是9個點(副畫素))。而該顯示部的顯示區域2a ,全體包含5 60x5 60的畫素,在1畫素包含3個點(副畫 素),在該顯示區域2a的外周部也形成虛畫素區域23。 II 如以上的構成的顯示部,是如第27圖所示,供安裝 於儀錶面板部5 00所使用。具體上是以將可撓性基板4組 裝於儀錶面板部500內部的形式而安裝。紅色顯示區域 • 22a是供作爲進行速度顯示的速率顯示部7 1使用,於汽車 使用時,經常亮燈顯示,另一方面,藍色顯示區域22b是 供作爲顯示駕駛上必要的資訊的必要資訊顯示部72所使 用,對應輸出該資訊的定時而亮燈顯示。進而,全彩顯示 區域2 1是供作爲全彩顯示來自汽車導航系統的汽車導航 # 資訊’或來自車載之攝影機的外部資訊等附加所需要的資 訊的任意資訊顯示部74所使用。 其次,針對將與上述實施形態之有機EL裝置同樣的 構成的顯示裝置用於家電製品之顯示部的實施形態做說明 。第2 8圖是模式表示配備於冰箱的顯示面板的構成的平 面圖’第2 9圖是表示其使用形態的平面圖。再者,基板 _成等與應用於上述儀錶面板相同的緣故,省略說明。 應用於本實施形態的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域2a,是由可 t彩顯示的全彩顯示區域2 1,與只能橙色之單色顯示的橙 •40- (38) 1261480 色顯示區域22c,與只能紅色之單色顯示的紅色顯示區域 22d所搆成。再者,橙色顯示區域22c是以由紅色的點( 副畫素)2個’與綠色的點(副畫素)1個而形成的畫素 所構成。而在顯示區域2 a的周邊部,構成虛畫素區域2 3 〇 •如以上的構成的顯示面板,是如第2 9圖所示,供安 裝於冰箱的顯示部5 5 0所使用。具體上,紅色顯示區域 ® 22d是供作爲顯示冰箱內溫度其他運轉狀況的運轉狀況顯 示部7 7所使用,另一方面,橙色顯示區域2 2 c是供作爲 顯示服務資訊的服務資訊顯示部7 6使用,本實施形態爲 • 顯示每天更換食譜的形態。進而,全彩顯示區域2 1是供 • 作爲顯示附加於上述服務資訊之畫像資訊的畫像顯示部75 使用。 若根據如以上的電子機器,除顯示變化增加外,具備 有關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的緣故,可提供高壽命高品質的顯 鲁示。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本實施形態之有機EL裝置之電路圖。 [第2圖]同一平面構成圖。 [第3圖]有關第1顯示區域的畫素的平面構成圖。 [第4圖]有關第2顯示區域的畫素的平面構成圖。 [第5圖]有關虛顯示區域的畫素的平面構成圖。 [第6圖]表示第1顯示區域的剖面構成的圖。 -41 ^ (39) 1261480 [第7圖]表示第2顯示區域的剖面構成的圖。 [第8圖]表示虛顯示區域的剖面構成的圖。 [第9圖]表示虛顯示區域之一變形例的剖面構成的圖 〇 [第1 〇圖]針對實施例的亮度的經時變化與比較例的亮 p的經時變t戶斤示自勺®標圖° [第1 1圖]說明有關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的工程圖。 [第1 2圖]說明有關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的工程圖。 ® [第1 3圖]說明有關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的工程圖。 [第1 4圖]說明有關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的工程圖。 . [第1 5圖]說明有關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的工程圖。 [第1 6圖]針對有關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說明有關第1 顯示區域的工程圖。 [第1 7圖]針對有關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說明有關第2 顯示區域的工程圖。 φ [第1 8圖]針對有關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說明有關虛顯 示區域的工程圖。 [第1 9圖]針對有關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說明有關第1 顯示區域的工程圖。 [第20圖]針對有關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說明有關第2 顯示區域的工程圖。 [第2 1圖]針對有關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說明有關虛顯 示區域的工程圖。 [第22圖]有關實施形態的噴墨頭的平面構成圖。 -42- (40) 1261480 [第2 3圖]有關實施形態的噴墨裝置的平面構成圖° [第24圖]表示構成安裝於電子機器的顯示部的基板之 一例的平面圖。 [第2 5圖]表示構成第2 4圖所示的顯示部的基板的剖 面構成的剖面圖。 [第26圖]針對第24圖所示的顯示部表示顯示區域的 構成圖平面圖。 • [第27圖]表示電子機器之一例的平面圖。 [第2 8圖]表不構成安裝於電子機器的顯示部的基板之 —變形例的平面圖。 ' [第29圖]表示電子機器之一例的平面圖。 • [第3〇圖]表示於第2顯示區域因氟化鋰層的有無,亮 度之經時變化不同的座標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❿2…基板 2a···顯示區域 21…第1顯示區域 22…第2顯示區域 23…虛顯示區域 1 l〇b _··發光層(功能層) -43-

Claims (1)

  1. (1) 1261480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顯示裝置,係具備以複數畫素構成的顯示區域 之顯示裝置,其特徵爲: 前述顯示區域,具備以顯示第1發光波長範圍的第1 畫素群所構成的第1顯示區域,與以顯示與該第1發光波 長範圍不同的第2發光波長範圍的第2畫素群所構成的第 2顯示區域, 另一方面,在前述第1顯示區域與前述第2顯示區域 之邊界區域,被形成不具備發光功能的非發光畫素。 2 . —種顯示裝置,係具備以複數畫素構成的顯示區域 之顯示裝置,其特徵爲: 前述顯示區域,具備以顯示第1發光波長範圍的第1 畫素群所構成的第1顯示區域,與以顯示與該第1發光波 長範圍不同的第2發光波長範圍的第2畫素群所構成的第 2顯示區域, 另一方面,構成前述第1顯示區域的第1畫素與構成 前述第2顯示區域的第2畫素,係以由分別的複數的功能 層構成的層積體所構成的’ 在前述第1顯示區域與前述第2顯示區域之邊界區域 ,被形成不具備前述功能層的非發光畫素°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除了前述邊界區域以外’在前述顯示區域的外周部也 被形成前述非發光畫素。 4 . 一種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係具備以複數畫素構成 -44- (2) 1261480 的顯不區域’前述顯示區域,具備以顯示第1發光波長範 圍的第1畫素群所構成的第1顯示區域,與以顯示與該第 1發光波長範圍不同的第2發光波長範圍的第2畫素群所 構成的第2顯示區域而構成之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 > 徵爲: •於基板上形成具備對應於前述畫素的開口部之堤部( bank )形成工程,及對由前述堤部所構成的前述開口部形 # 成供具體實現各畫素的發光之功能層的功能層形成工程; 前述功能層形成工程,包含使構成前述功能層的功能 材料溶解或者分散於溶媒而做成液狀組成物的工程,及使 - 做成的液狀組成物以液滴吐出法對前述開口部選擇吐出的 ' 吐出工程,及使吐出的液狀組成物乾燥的工程, 於前述吐出工程,對位於前述第1顯示區域與前述第 2顯示區域之邊界區域的前述開口部,不選擇性地吐出前 述液狀組成物。 ♦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其 中 於前述吐出工程,藉由使液滴吐出頭掃描於特定方向 而對前述開口部吐出前述液狀組成物;於該掃描途中對於 位在前述邊界區域的開口部’不選擇性地吐出前述液狀組 成物。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之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 ,其中 於前述吐出工程’除了前述邊界區域以外’對於位置 -45- (3) 1261480 在前述顯示區域外周部的開口部也不選擇性地吐出前述液 狀組成物。 7. —種電子機器,其特徵爲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1〜3 項之任一項之顯示裝置。
    -46-
TW094110777A 2004-07-23 2005-04-04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26148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15329A JP2006038987A (ja) 2004-07-23 2004-07-23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05714A TW200605714A (en) 2006-02-01
TWI261480B true TWI261480B (en) 2006-09-01

Family

ID=35656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10777A TWI261480B (en) 2004-07-23 2005-04-04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49351B2 (zh)
JP (1) JP2006038987A (zh)
KR (1) KR100645485B1 (zh)
CN (1) CN100521843C (zh)
TW (1) TWI26148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5965B (zh) * 2017-12-28 2020-02-21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致發光顯示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22629B2 (en) * 2000-08-18 2004-11-2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101119180B1 (ko) * 2006-01-23 2012-03-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발생 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244898B1 (ko) * 2006-06-28 2013-03-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7525021B2 (en) 2007-02-28 2009-04-28 Pioneer Hi-Bred Internaitonal, Inc. Soybean variety XB17U07
DE602008003128D1 (de) * 2007-07-12 2010-12-02 Nxp Bv Integrierte schaltungen auf einem wafe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integrierter schaltungen
JP5053956B2 (ja) * 2008-06-20 2012-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
KR101613865B1 (ko) * 2009-03-26 2016-04-20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및 그 제작 방법
KR101094300B1 (ko) * 2009-10-12 2011-12-19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조명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015843B1 (ko) 2009-10-29 2011-02-23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조명 장치
WO2013190847A1 (ja) * 2012-06-20 2013-12-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852256A4 (en) * 2012-06-20 2016-04-27 Pioneer Cor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O2014030354A1 (ja) * 2012-08-23 2014-02-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有機el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6052050B2 (ja) * 2013-05-14 2016-12-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2139577B1 (ko) * 2013-10-24 2020-07-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280423B1 (ko) * 2014-09-16 2021-07-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JP2016063197A (ja) * 2014-09-22 2016-04-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5206620B (zh) * 2015-08-27 2017-02-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JP2017146463A (ja) * 2016-02-17 2017-08-2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2651858B1 (ko) * 2016-07-04 2024-03-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패널
CN108364988A (zh) * 2018-02-27 2018-08-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5132748A (zh) * 2019-04-29 2022-09-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127158A1 (ja) * 2021-12-29 2023-07-06 シャープディスプレイ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2190A (ja) 1997-11-10 1999-05-2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4675005B2 (ja) 2000-08-18 2011-04-20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電子機器
US6822629B2 (en) 2000-08-18 2004-11-2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4042409B2 (ja) 2000-11-27 2008-02-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
JP3628997B2 (ja) 2000-11-27 2005-03-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720198B2 (en) * 2001-02-19 2004-04-1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020122049A1 (en) 2001-03-02 2002-09-05 Eastman Kodak Company Light-producing display having spaced apart tiles
JP4841751B2 (ja) * 2001-06-01 2011-12-2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有機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JP4251801B2 (ja) 2001-11-15 2009-04-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El表示装置およびel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3705264B2 (ja) 2001-12-18 2005-10-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3748406B2 (ja) * 2001-12-18 2006-02-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表示装置
JP4075425B2 (ja) * 2002-03-20 2008-04-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装置、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有機el装置の製造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SG130013A1 (en) * 2002-07-25 2007-03-2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Method of fabricat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100508002B1 (ko) * 2002-09-03 2005-08-17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노즐코팅을 이용한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제조 방법
JP2004184702A (ja) 2002-12-03 2004-07-02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4351272A (ja) * 2003-05-27 2004-12-16 Seiko Epson Corp 薄膜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及び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7246912B2 (en) * 2003-10-03 2007-07-24 Nokia Corporation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ing syste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5965B (zh) * 2017-12-28 2020-02-21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致發光顯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38987A (ja) 2006-02-09
CN100521843C (zh) 2009-07-29
CN1725916A (zh) 2006-01-25
TW200605714A (en) 2006-02-01
KR100645485B1 (ko) 2006-11-14
US20060017371A1 (en) 2006-01-26
KR20060044931A (ko) 2006-05-16
US7449351B2 (en) 2008-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61480B (en)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228018B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ic device
US9818941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6864639B2 (en)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4355913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の製造方法
GB2546002B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GB2575195A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JP2011049002A (ja) 塗布装置
US7294960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HIL/HTL specific to each RGB pixel
JP2009081097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432358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770557B2 (ja) 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発光装置
CN100490213C (zh) 滤色片基板的制造方法、电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TWI285063B (en) Display device
JP4788144B2 (ja)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9238708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957318B2 (ja) 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6041003A (ja) 表示装置、電子機器
JP2006038986A (ja) 表示装置、電子機器
JP2007225856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
JP2006216477A (ja) 有機el装置、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JP4438793B2 (ja) 有機el装置
JP2007207593A (ja)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3214396A (ja) 機能膜の形成方法、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JP2006313657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