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405304B -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outing flexible circuit conductors - Google Patents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outing flexible circuit conductor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05304B
TW405304B TW087115684A TW87115684A TW405304B TW 405304 B TW405304 B TW 405304B TW 087115684 A TW087115684 A TW 087115684A TW 87115684 A TW87115684 A TW 87115684A TW 405304 B TW405304 B TW 4053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hinge
mobile phone
hole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7115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chael P Murray
Steven C Emmert
Original Assignee
Motorol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orola Inc filed Critical Motorola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053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0530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0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2Pivotal connections incorporat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leaf spring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06F1/1658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internal components, e.g. disc drive or any other functional modu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9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locking or maintaining the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in a fixed position, e.g. latching mechanism at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in a laptop or for the screen protective cover of a PD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3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signal or power between the different housings, e.g. details of wired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ssage of cab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5/00Flexible or 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i.e. the rotation angle being limited
    • H01R35/02Flexible line connectors without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80/00Electrical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1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telephon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05304 五、發明說明(1) 發明領域 f發明與用以訂定導體路線之裝置有關。特別是與含 有改良的用以訂定可撓性電路導體之裝置的電子器具有 關。 _ 發明背景 電子裝置的尺寸與重量不斷地在縮小與減輕,特別是 那些手提的電子器具。其中之一的例子就是手提的通訊 裝置,像是呼叫器或是行動電話。 、的縮小以及重量的減輕,給使用者提供了方便 夕越】的電子器具就越容易摸帶,也就越可以運用在 更二的地方。輕巧的電子器具是為了易攜帶而生( 含有具尺寸的技巧之-,就是提供不只-個内 外殼元件相折::二提:一個可移動的、可與另-個 放狀態時的尺卄·联p ^ ^ ^ j 4電子态具處於存 折疊之外嗖展門卽ί 該電子器具時’只要將此互相 Μ Κ又展開即可。這類 ^ ^ 塾=式或鉗外框型式之折疊式行;電J括:具鉸鍵鍵 在使用這類電子器且的日士後 — 離的折疊外殼元件中的操作‘路二/藏在這些相互分 舉個例子,隱藏在鉸鏈鍵墊蓋备頊能夠相互溝通。 麥克風或天線,就必須與主外殼;之^話的鍵墊蓋中之 電氣上有所連接。接性電路 主無線電電路,在 物),已經發展到在—撓性基〇撓性帶或撓 電信號。 吏用金屬導線來傳達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 5頁 因為電+哭g ϋ 個外殼不斷地在縮小,所以,如何在多 的課I這意=勻====-個持續性 路跡線,以便::,性電路必須擁有更多的導線或電 的增加將導致益增多的信號。然而’導線數 撓性帶將元件寬度的增加。而越來越寬的 w出額外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訂定外超元 /么路線以及如何將線路終止在印刷線路板(PWB)A上。 2人戶:知的鉗外框行動電話的設言十中,個鉸鏈 佈在;卜‘之ί ί:外殼間’而提供*撓性的,可將撓物 , a〗的筒體。此種行動電話的外表,使用了一 不動的外殼以及一個提供給可移動外殼在其上轉 站f Z *!轴、’以便為撓物佈線。用了這麼多的元件,會 .且、變得複雜,也因此而增加了行動電話的製造成 …*更何况在動用了這麼多的元件之後,該撓性電路在 從儿性筒體到外殼之間的那一段,卻仍然是露在外面 ^。因為這一段是外露的’所以撓性電路還是會有受到 才貝害亚影響行動電話外觀之虞。 撓性π在電氣上必須終止在印刷線路板上。像零插力 (ZIF)連接器這類的連接器已經發展成:在播媸匕,可 承接挽,帶的尾端’在電氣上,可將pWB上之導線輿撓 物上之導線或電路跡線連接在一起。不過,該z丨F連接 态上之導電線間的可允許空間,會因為製造容差而有所 限制。現今導線間距的典型極限為〇. 5 〇毫米。當連接器 之撓物擁有非常大量的電路跡镍眭,連接器將會過大而
D:\Program F11es\Patent\54653. ptd 第 6 頁 ^〇53〇q
五、發明說明(3) f得不實用。-個擁有30條電路跡線之撓性帶,需要 個超過15毫米寬的連接器。^ ^ ^南要— f夕k對—個擁有許多小電子裝 置之PWB而舌,這樣寬度的連接 的。更何況,要在-個小尺寸的;而被谷納 寬的撓性帶,在機構上是不可能的\ 固15毫未 具:U們而要一改良的佈置撓性電路元件路線的器 圖式之簡要描述 本發明所具有的輯彳4 -共彳Μ 4η > β * H “击 我們相化是全新的-將詳細地 申味專利範圍中。藉著參考下列配有附圖之描 ^ 我們可以透徹地了解本發明其他尚有的目標與好 處,附圖中相同的數字代表相同的元件;其中· 圖1是行動電話在打開狀態時的鳥瞰圖;. 圖2是圖1之行動電話在關闔狀態時的鳥瞰圖; 圖3是行動電話頂外殼的頂視分解鳥瞰圖; 圖4是行動電話頂外殼的底視分解鳥瞰圊; 圖5疋頂外殼沿著圖i之線5_5,切下去所視之剖面圖; 圖6是頂外殼沿著圖!之線",切下去所視之剖面圖; 圖7是圖1之行動電話的底外殼的第一分解圖; 圖8是圖1之行動電話的底外殼的第二分解圖; 圖9是沿著圖2之線9-9’切下去所視之剖面圖; 圖10是沿著圖2之線10-10’切下去所視之剖面圖; 圖11是行動電話沿著圖2之線u_u,切下去所視之剖 面圖;
五、發明說明(4) 圖12是使用者手持行動電話的遠景圖,其中,使用者 的手指貼合在該手指放置窩; 圖1 3是行動電話天線的分解圖; 圖1 4是該天線的剖面圖; 圖1 5是牽索鉤在收縮狀態時之剖面圖 圖1 6是牵索鉤在展開狀態時之剖面圖 圖1 7是牽索鉤在收縮狀態時之剖面圖 圖1 8是牽索鉤在展開狀態時之剖面圖; 圖1 9是圖1之行動電話的第一部份分解圖; 圖2 0是圖1 9之行動電話的第二部份分解圖; 圖2 1是沿著圖2 0之線2 1 - 2 Γ切下來所視之剖面圖 圖2 2是沿著圖1 9之線2 2 - 2 2 ’切下來所視之剖面圖 圖2 3是沿著圖1 9之線2 3 - 2 3 ’切下來所視之剖面圖 圖2 4是本發明所使用之可撓性電路元件的正面與反面 的平面圖; 圖2 5是圖1之行動電話的細部圖; 圖2 6是圖1之行動電話的細部圖; 圖2 7是圖1行動電話所使用之開關組件的第一具體實 施例的等角圖; 圖2 8是圖2 7之開關組件的反面等角圖; 圖2 9是圖2 7之開關組件的頂視圖; 圖30是圖27之開關組件的前視圖; 圖3 1是圖1行動電話所使用之開關組件的第二具體實 施例的等角圖;
D:\Program F i1es\Patent\54653. ptd 第8頁
五、發明說明(5)
地說明了鉸鏈的邵份;
頂視烏峨圖, 圖3 9是圖3 6之爪狀突指二度空間之側面圖; 圖40是圖1之折疊型器具在關闔狀態時之組裝、片斷 頂視鳥瞰圖; 圖41是圖1折疊式裝置之頂外殼沿著線4丨_ 41切下來的 支解剖面圖; 圖42是本發明之行動電話及充電基座45〇〇的分解圖; 圖43是本發明之充電基座4500的頂視圖; 圖4 4是本發明之行動電話1 〇 〇以闔上的姿態,位於充 電基座4500中的頂視圖; 圖4 5是本發明之行動電話1 〇 〇以打開的姿態,位於充 電基座4500中的頂視圖; 圖4 6是圖44本發明之行動電話與充電基座,沿著線 46- 46切下來的剖面圖; 圖47是圖44本發明之行動電話與充電基座,沿著線 47- 47切下來的剖面圖;
五、發明說明(6)~ ^5^04 ~~'' 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詳細描述 翻至圖1,其顯示的是處於關闔狀態之行動電話1〇〇的 鳥瞰圖。行動電話100包含一頂外殼1〇2以及—底外殼 108, ·’該頂外殼包含背部104與前部1〇6,該底外殼則"包 含别部11 0與背部11 2。該底外殼的背部包含—第—導槽 11 3,此導槽在後面將有更為詳細的描述圖示。該底外曰 殼最好在行動電話的侧面與背面丨丨7分別另外地^含一 開關組件11 4以及一可沿伸出去的天線丨丨6。我們也提供 出一連接器11 8,以通作為資料的致能輸出/入戋點煙、 器的埠口。指示器120,像是發光二極體(L E D)所作 成之指示燈,被合併在行動電話鉸鏈的關節處。最後, 頂外殼的背部1 04包含一具有手指放置窩丨24之頂面丨22 c 轉看圖2 ’處於打開狀態之行動電話丨〇 〇顯示出,頂外 殼102是以鉸鏈與底外殼1〇8相連接。頂外殼的前部1〇6 包含一被規限在底面2 0 3中之聽件2 02以及一位於頂外殼 孔眼中之透鏡204。底外殼的前部110包含—第一欽鍵$ 狀郎2 0 6以及一第二鉸鏈肘狀節2 0 8 ’此二肘狀節與項外 殼102之第二较鏈肘狀節210連接在一起。有關鉸鍵的操 作,我們在後面將有更詳細的圖形描述β μ 圖3與圖4分別是頂外殼102的分解頂視鳥瞰圖與分解 底視鳥瞰圖。頂外殼1 0 2包括背部1 〇 4、一撓性電路元件 316、一底盤320、一揚聲器342、一具有黏著襯裏之電 發光板3 4 4、一有顯示區域3 4 7之顯示器3 4 6、前部丨〇 6%以 及透鏡204。
D:\ProgramFiles\Patent\54653.ptd 第 10 頁 _ 祕 80 4 五、發明說明(7) 者#104的邊界為第一尾 側邊3 08以及第一 m1n向 弟尾% 3 0 6、第一 1 04 ίΛ ^ - — 1邊^。圖3清楚地顯示出,在背部 尾端It”30 6處’有多個接頭312。這些沿著第二 型A f夫辟次端羅列之接頭31 2,也可以採用較長之單一 p式C未;,,員不)。圖4清楚地顯示出,背部1〇4在其第一 尾端304處尚含有一媒頭+甘够 ’、 31(1#$八古夕有接|33,在其第一與第二側邊308、 、 有夕個接頭30 7-像是在第一側邊上之接頭309 以及第二側邊31 0上之接頭3 11。 回到圖3,底盤320由表面322、表面32 3、第一側邊 324以及第二側邊326所共同形成;另外還有一揚 圈328。表面322上有多個接頭33〇,沿著第一與第二°侧面 324與326的邊上,則有多個扣件33 2。這些扣件332包 括:位於第一側邊324上之扣件334和336以及位於第二 側$326上之扣件338和340(在圖4中會看得較清楚)。這 些第一以及第二側邊324與32R的扣件332,其扣接面可 以採用不相同的高度。 前部106的邊界為第一尾端348、第二尾端35〇、第一 側邊3 5 2以及第二側邊354。圖4清楚地顯示出,前部丨〇 6 界定了其上具有多個孔洞374之聽件20 2,以及一開口 356。圖3則清楚地顯示出,前部另在其第一尾端348 上含有第二鉸鏈肘狀節210、第二尾端35 0上含有導槽 3 6 4 (或稱之為凸緣),以及沿著第一與第二側面3 5 2與 3 54的邊上含有多個接頭358。這些接頭包括有,位於第 一側邊3 5 2上之接頭3 6 0以及位於第二側邊3 5 4上之接頭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第11頁 五、發明說明(8) 405304 -- 362。第二鉸鏈肘狀節21〇形成一裝鉸鏈3 76用之凹槽370 以及凹槽之孔眼3 6 9。 頂外殼1 0 2可用如下的方式力π以組合。將撓性電路元件 316置於底盤320的表面322之上,並讓該多個接頭插 穿過該多個孔洞318,以便能對正且固定。揚聲器342則 放置在%聲器護圈328中’錯以固定並與挽性電路元件、 316相連接。電發光板344黏至底盤3 2 0的表面323之上, 顯不3 4 6隨即置於接合處。 撓性電路元件316、揚聲器342,電發光板,以及顯示 器346 ’底盤320,均放置於前部1〇4。底盤320與前部 1 04是由柔順材料所作成,二者的尺寸相合並藉由接頭 307與扣件332的互相唾合而適切地咬合在一起。孽如, 如圖5 (其為圖1之行動電話沿著線5 _5切下去之剖面圖) 所示’接頭3 0 9嚙合位於第一側邊3 〇 8上之扣件3 3 4,接頭 3 11則嚙合位於第二側邊3 1 〇上之扣件3 3 8。 回到圖3及圖4,將透鏡204放在前部1〇6的開口 356的 周圍,並固接於其上。將背部丨04的第二尾端3〇6引往前 部106的第二尾端350,讓該多個接頭312可插進槽364之 中。將背部104的第一尾端304引往前部1〇6的第一尾端 348,讓接頭313與第二鉸鏈肘狀節21〇的邊緣372相人❶ 底盤3 2 0 ° 、前部106,以及背部1〇4均是由柔順材料所作成,三者 的尺寸相合並藉由接頭313的克服邊緣3 72以及該多個接 頭3 5 8的嚙合扣件3 3 2,而得以互相適切地咬合在一起。
405304
譬如’如圖6 (其為圖1之行動電話沿著線6 _ 6,切下去之 剖面圖)中所示,接頭3 6 0咬合著扣件336,接頭362咬合 著扣件340。 13 五、發明說明(9) 故’背部104與前部106是藉著該多個接頭3丨2、接頭 313、槽364以及孔眼369,而能固接在一起。另外,背部 104是藉著該多個接頭307以及一部份的扣件332而接上 底盤320 ;前部1〇4則是藉著該多個接頭358以及一部份 的扣件3 3 2而接上底盤320。 現在參考圖7,該圖是行動電話1〇〇之底外殼1〇8的分 解圖,此圖將底外殼108的元件一一地顯示出來。底外殼 108包含前部11〇、一含有許多按鍵722之鍵墊72〇 '邏輯 板718、底盤710、收發器板702、電池7〇6以及背部T 112。底外殼108尚包含一振動器組件、一資料埠口蓋 730以及指示器720。 ' 1 前部110界定了底外殼1〇8的頂面740,並提供出可嚙 合頂外殼102的結構。在第一尾端7 36處,有第一鉸鏈肘 狀節2 0 6與第三较鏈肘狀節208。該頂面740有許多鍵洞 742鍵墊上的按鍵722會通過這些鍵洞透出來;這些鍵 洞742的大小及位置可適切地承接按鍵722。在第二尾端 7 38處,有一可讓連接器ns進出之孔眼744 ^當行動電話 100折疊關上的時候,底外殼108的頂面74〇的形狀剛可 與頂外殼1 0 2相合。 該含有按鍵722之鍵墊720,最好是由單模所作成以便 防污防潮。按鍵7 2 2的形式可以任意地安排規劃,包括
D:\Program F i1es\Patent\54653. ptd 第13頁 五'發明說明(10) 匕$數量與尺寸都是可以變更的;圖示之構形僅只是作 為說明之用。按鍵720置於金屬圓點之上,在按這些鍵 的時候,它會提供出一種噶噠的感覺。 一 鍵塾720配置在底外殼1〇8的裏面、邏輯板718的旁 邊邏輯板718通常包含一印刷線路板(pwb)746,該線辟 板上固接著像是積體電路748這樣的電子元件。邏輯板 7,18為行動電話1〇〇提供出電子方面的功能。因之,一般 來說’邏輯板718包含有處理器或其他可控制达立歲 f、定時、人機介面以及系統介面功能之控]制°器曰。處邏輯 = 7^8的子系統包含一可產生時間信號之時脈電路、— -音處理器、一電池監視器。該電池監視器包含内部再 充電控制、儲存資料用之記憶體以及輸出/入控制。 ,樣地,收發器板702控制著無線電的射頻操=作。 發益,702 —般包含有發射器、功率放大器、接收器' ,工器或天線開關、濾波器、解調器、調變器以及頻 :器。謂中可以看到,收發器板7〇2之電路部份, 不一或多個的射頻屏蔽712給遮蓋住‘這是為了要摒 周圍電路所產生的電磁干擾。 “ 本不粑用之具體實施例的電池70 6是一個裝在—個宏 器内、無法替換、可再充電之電池。將電池7〇6上之 接益708插入邏輯板718上之適型容 電連通於行動電話1⑽中其他的電子元件。可:有另7外06 -種作法’那就是’電池7〇6可藉由,譬如,#下面 以及切斷電池70 6的連接,而被替換。為縮小行動電話
五、發明說明(11) =0量的都尺///具體實施例所選擇的是實體尺寸及错存 η:可移動的電池70 6。如果電池是可移 7的,那麼它京尤必須被裝在-個保護 此將限制了健存電池小單元之可用空間的』 2膠喊之不可移動電池,可以使儲存”。皇 空間達到最大,並因而使電池7〇6的儲電能力早;之j用 振動器™包含有馬細、突指 圓弧外殼753。為了要提供無聲響的警示以取代可. 鈴音調或兩種方式並存,該受到邏輯板718控制之行動 電話1〇〇會在要提出警示的時候,開啟馬達75〇以轉動突 指752。該突指752的不平衡形狀會在轉動的時候產生振 動感,提醒著使用者有電話進來或是有其他的狀況。振 動器馬達750配置在振動器托架751之上。振動器托架、 751則放在一或多個的軸套之上並由之卡住;如此,振 動器組件就安固在連接器118的頂端了(在圖8中可看、 出)。於是,振動器組件728可以在不佔據邏輯板71 8的 空間之下,被包含在底外殼108之中。 資料埠口蓋7 3 0與成形於前部11 〇之隙縫7 4 4相合,以 便蓋住並保護連接器Π 8。為免資料埠口蓋7 3 0掉落遺 失,我們可以用牽索或其他的裝置將其固定住。 一對螺絲705將收發器板702、底盤710、邏輯板71 8以 及鍵墊7 2 0固定於前部11 〇。該螺絲7 0 5的頭部與收發器板 7 02的金屬孔眼756貼合,本體則穿過底盤710的金屬孔眼 754。同樣地,邏輯板718的切口758以及鍵塾的切口
--- 405304__ 五、發明說明(12) 7 6 0均與螺絲7 0 5貼合。前部11 〇包含有可承接螺絲7 〇 5 並將其固定住之螺紋座762。 第二對螺絲704則將背部11 2、底盤71 0以及邏輯板718 夹在一起。螺絲704先穿過背部112與底盤710的軸套 764 ;然後’螺紋部的尾端再插進邏輯板718的孔洞766 中;這樣’行動電話的組裝即告完成。 彦部1 1 2的外表面7 9 0最好是輕微凸面並引出波狀外形 邊緣792的。外部790以及波狀外形邊緣792的功用,在 45中會有較詳細的描述。 現在芩考圖9,其顯示的是底外殼沿著圖2中之線9-9, 切下^所看到的剖面圖。圖9說明底外殼2 〇 8的元件是如 何被牢牢地固定在底外殼1〇8之中的。圖9顯示出:邏輯 板718、底盤71〇以及收發器板7〇2是被配置在底外殼1〇8 之中。 底盤7 10包含扣合的接頭,這些接頭與前部11〇中與之 相對應的接頭以及底盤1〇8的背部112 ,互相嚙合。看圖 9的右側,底盤71〇含有一個與前部丨1〇内表面9〇6之接頭 M4互相嚙合之接頭9〇2。同樣地,底盤71〇另有一個與 背。Η 1 2内表面91 2之接頭91 0互相嚙合之接頭9 〇 8。看圖 y的左側,底盤710含有一個與前部11()内表面9〇6之接頭 6互相嚙合之接頭914以及一個與背部丨12内表面912之 接頭9 2 0互相嚙合之接頭918。這些接頭,有一些可以在 圖7與圖8中看到。就如圖7中可看到的,底盤7 ) 〇另外含 有個與月部11 2之接頭7 7 2互相嚙合之接頭7 7 ,以及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第16頁 -4J53(H____ 五'發明說明(13) —個與背部112之接頭776互相嚙合之接頭774。在圖8中 可看到’底盤710另外含有一個與前部1丨〇之接頭782互 相嚙合之接頭780,以及一個與前部11〇之接頭786互相 喊合之接頭784。這些接頭穩穩地將底盤71〇固定在底外 殼1 08之中。 再參考圖9,特別是圖9的右側;為了要卡住邏輯板 718,底盤710的點928與邏輯板718的第一點930是互相 咬住的。最好該點928就是接頭902的一部份,這樣邏輯 板718就會施一個第一方向(圖9的向下方向)的力給接 頭9 0 2 ’而這個力就剛好與前部11()的接頭9〇4所施予的 第二方向(圖9的向上方向)的力相反。反作用力使所 有的元件緊緊地卡在一起。同樣地,底盤71〇的點93〇與 收發器板7 0 2的點9 3 2也是互相咬住的。再一次地,最好 該點9 3 0就是接頭9 〇 8的一部份,這樣,收發器板7 〇 2就 會加一個第一方向的力給接頭9 〇 8,而這個力就剛好與 背部11 2的接頭9 1 〇所施予的第一方向的力相反。在圖9 的左側’底盤71 〇利用相同的方法來咬合邏輯板7 1 8以及 收發器板702。 這種將前部、背部、收發器板以及邏輯板咬合在一起 的方法’使所有的部件都可鎖在定位;這減少了組裝底 外殼1 0 8所需的螺絲用量。螺絲會增加製造成本以及增 加組件的重量,所以這種扣合的設計是比較好的。 為了進一步地撐住組裝在底外殼1〇8中之各部件,我 們將收發器板的射頻屏蔽71 2與背部11 2的内表面91 2貼
D:\Program F i1es\Patent\54653. ptd 第17頁 卫、赞明說明(14) ‘7^人起士’接合點為點940以及點942。相類似地,邏輯 板718 έ有突起部942、944以及946,它們分为輯 :i〇的聊、糊以及臟貼合。在我’二與= ;J體貧施例t ’鍵墊720是被夾在突起部;广 間的,為的是要將其固定住。 使口點之 在,們所示範的具體實施例中,還有一件事必 ,那就是圖9這個剖面圖所示範的固接結構是 於曰〃 ^電路100尾端與頂外殼102此二部份的連結冑 於仃 夕威1士02對著底外殼i 08的開上關下,以及潛藏在該連接 兩外殼用之鉸鏈組件中的額外力量,這個區域將會 到特別強大的破壞力。圖中所示範的這個 = :該含有作為連結頂外議用之第—欽鍵財狀 第二鉸鏈肘狀節208之前部11〇。 ”
現在參考圖1 〇,其顯示的是圖2中之底外殼1 〇 8沿著線 10-10’切下來所看到的剖面圖。圖10顯示收發器^ ' 702、底盤710、邏輯板ns以及鍵墊72〇,在底外殼 部11 〇與背部1 1 2之間的位置關係。圖丨〇中,螺絲7〇5在 穿過了金屬孔眼756與754之後’固定於螺紋座762上。 底盤7 1 0的點1 0 〇 2與1 0 〇 4,分別地與背部丨1 2内表面9 j 2 之點1 0 0 6與1 0 0 8接合。就如圖1 〇中所明示的,點1 〇 〇 2與 點1 0 0 4是在金屬孔眼7 5 6的外表面。使用這種方法,底盤 7 1 0可藉著螺絲7 0 5以及與背部1 1 2的互相咬合所產生出 來的扭力及橫向抗力,保持在定位D 回去參考圖1,我們在行動電話1 〇 〇的頂外殼丨〇 2的頂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第18頁 __Λ^ίίά _ 五、發明說明(15) ' "' 表面122上’規劃了手指放置窩124。一般來說,手扑 置窩124是當使用者將行動電話1〇〇如圖2般打開來與曰& 人通訊的時候,提供來放置並貼合使用者手指之用\言
樣的貼合可確保使用者在頂表面1 2 2上的施力點是在、南S 當的、可增加聽音度的位置上。根據此描述所代表的音 義’手指放置窩124也可以說成手指凹穴、凹窩、凹 或接合部。 ° 免 行動電話1 00是尺寸非常小的手提通訊裝置。頂外殼 102的長度大約是7. 6厘米,底外殼108的長度則大約2 8. 7厘米。聽件202是一概呈橢圓形的盤狀物,其長、&寬 分別是大約3 1毫米以及2 0毫米。由圖2可看出,此行動 電話所能提供出來的頂外殼的最大打開角度0大約是 160度。當然,隶大角度不一定非得“ο度不可,但最好 大約是在150到170度之間。 一 本具體實施例中之手指放置寫124是一個凹槽’在圖i 中是以等高線的方式表現。與此凹面所不同的,頂面 122疋一大致滑順平坦的略帶弧狀的表面。手指放置窩 1 24就是位在這大致平坦的表面之上,並且大概是位在 頂外殼1 0 2的第一與第二兩側邊之間的中心位置。 手指放置窩124之凹槽規範一大致平滑之輪廓。圖}中 手扣放置窩124之第一條等高線與第二等高線顯示出此 凹槽具有一個平滑或圓邊。而剩下的等高線則可表現出 此凹槽往下凹進去的深度。在此具體實施例中,每出現 一條該剩下的等高線,代表向下凹〇 ·丨5毫米,所以此具
五、發明說明(16) 4 31 體實施例中之手指放置窝的最深 為剩下的等高線共有五條卜此凹槽的ί大以2 大約0.5至2.D毫米的範圍。 取大冰度取好是 正如本具體實施例所顯示,手指放置窩丨 :上呈現出橢圓形。我们也可以說這樣的 < 由一個橢圓球體或是手指所摁印出來的。此處的千!: 置寫m的長、寬大約是28毫来以及19毫米此處故”指放 的大小正好可以與人的手指貼合二= 者放置手指。#果手指放置窩124的縱 的縱轴互相垂直,那更好了。另外,手指放置寫12二02 =論在縱或橫的方向,大致上都是對稱的:我們的必 f ’其他外形的手指放置窩124,像是由球體所押 製出”圓形’也是可以被接受的,只要它是合宜的: 圖1,1是圖1之處於關闔狀態之行動電話丨〇 〇,沿著線 11 11,切下來的剖面圖。此圖可看到手指放置窩丨24的 =陷形狀,以及背部;[04為了維持強度,它那與其他區 域所擁有的大致相同的厚度。本具體實施例之手指放置 窩124是位在頂面122上,其與聽件2〇2有位差。頂外殼 i〇2尚含有揚聲器342,其位於聽件202的外側。因此, 手指放置窩124輿揚聲器;U2也有一段位差,並非在揚聲 器;j42的正後方。 從圖11中還可以看到底外殼丨〇8有一個前凸的結構 1102。此突起部丨1〇2的一個面,與頂外殼1〇2的— 個相類似突出結構(雖然要小得多)的一個面2丨〇4相貼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第 20 頁 五、發明說明(17) 405804----------- 合。有了這兩個突起的結構,再配合頂、底外殼丨〇 2、 1 0 8的尺寸及樣式’則當行動電話處於關闔狀態時,二 外殼之間會留有一個空隙1108。有了這個空隙,按鍵 722就可以穿出鍵孔742外’(像是按鍵111〇之穿過鍵孔 1112)將其一部份露在底外殼的表面之上;又因為 有了這一段露在表面外的部份,使得觸按按鍵變得較為 容易,不像那些按鍵與外殼表面齊平的行動電話,在按 鍵下去以後,也不知道是否為有效的觸按。 就如圖1 2所示,手指放置窩丨24就是供使用者貼放手 指之用。如果沒有該手指放置窩丨24,那麼在那全麸近 乎平坦滑順的頂外殼1 02平面上,將幾乎沒有可讓手指 貼合施力的地方,這樣一來使用者就無法貼近聽件 20 2 ,聽音度就會降低。手指放置窩〗24有一個近乎平滑 的外圍,這有助於引導使用者的手指到適於施力的位 置。另外,由於手指放置寓124的縱軸垂直於頂外殼1〇2 的縱軸,所以,使用者的手指也很容易因手指放置窩 1 24而被引導到第一與第二側邊兩者之間的中心點位置。 故,有了手指放置窩124,使用者可以將他(她)的 手指置放在頂面122的正確位置上。+指放置窩124提供 出舒適的手指貼合’並拉近了耳朵與聽件2〇2之間的距 離;聽音度因而增加。& 了手指咬合力,手指放置窩 1 24可以在頂面1 22上另加一個豎起的部 <分。這個豎起的 部份最好有一個如較佳具體實施例中所描述的概呈平滑 的邊緣與輪廓。
五、發明說明(18) 圖13是天線116的分解圖。天線丨16,可稱之為天線組 件,包含有天線帽1 300、螺旋線圈13〇2、襯套13〇4、同 軸電纜1 306、作為接地面之基板丨3〇8、墊圈丨3丨〇以及嫘 絲1312。 天線帽1 3 0 〇是一個内有螺紋襯套丨3丨6的罩子1 314。罩 子1314開口的周邊有一圈接合用之嚙合邊1318。罩子 3 1 4的大小剛好可塞入螺紋線圈丨3 〇 2。天 用柔勃且耐用的材料作成,最好是塑膠。 〜使 襯套1304的組成份子包括:—具有線圈用螺紋之圓柱 邓伤1 320、一具有帽蓋用螺紋之圓柱部份1 322、一圓柱 HI324以及一具有凹口 1 328之圓柱部份1 326。圓柱部 ^古2〇的直控小於圓柱部份1322的直徑,圓柱部份1324 的直径則是小於圓柱部份1 326的直徑。概套13〇4還有一 個通過縱軸軸心的套子133〇,此套子有螺絲用螺紋 1 3 3 2。本具體實施例之襯套13〇4是由圓柱部丨32〇、 1322、1324以及1326所構成,並且是可導電的。 此處之同軸電纜1 3 0 6,提供5〇歐姆的阻抗,1包含一 =引線U34、同車由勒·1 336以及一與同轴引線咖和同 相連接之連接器1 338。基板m8本身有一個洞 1 340,底側是接地面1 335。螺絲1312具有 圈1310的材質最好是尼龍的、非導電的。此且體圹 :::線圈1302是一四分之一波長之單極子:、據心:: 上接地面1 334以及同軸電纜1 3 0 6 ,使得夭砼彳,$ 半波偶極子。 <吏传天、線116成為—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第 22 頁 五、發明說明(19)405304 ' — 組裝的時候,首先將襯套13〇4緊貼基板13〇8 ,同時讓 套子1 3 3 0上的洞對準孔洞1 3 4 0。接著,將螺絲丨3丨2穿過 墊圈1310與基板1308的孔洞1340 ’旋入套子1330之中, 藉著螺絲1 3 1 2的螺紋1 3 4 2與套子的螺紋1 3 3 2的互相嚙 合’螺絲1312可固接於襯套13〇4之中,如此一來襯套 1 3 0 4與基板1 3 0 8就被固貼在一起。然後,我們將同軸引 線1 334焊接到圓柱部份1 326的底部,同軸鞘1 3 3 6焊接到 接地面1 335 ;接著再將圓柱部份〗3 2〇旋入螺旋線圈 1302 ’藉由圓柱部份1320上的螺紋,兩者固接在一起, 如此一來螺旋線圈1 3 0 2在電氣上就與同軸引線丨334連接 在一起。 者部11 〇與前部11 2分別有一個擴孔1 3 3 6以及1 3 3 8,當 者部11 0與前部11 2兩部份對合在一起的時候,此二擴孔 會合併形成孔洞1340。首先,將襯套1304巢入擴孔 1338。同軸電纜1306佈在前部112中,稍後再用連接器 1 338將其連至收發器(未顯示)。當背部n〇與前部112 接合的時候,襯套1 304的凹口 1 328會對齊背部11{)的小鍵 1 342 ;如此,背與前部11()、112所形成的孔洞134〇就可 抓牢襯套1 3 0 4。 、在背部110與前部112固定在一起之後,天線帽13〇〇的 概套用螺紋1316與圓柱部份1 322的帽蓋用螺紋是互相嗜 合固接在一起的。旋轉天線帽13〇〇,直到它的嚙合圓邊 1318與底外殼ι〇8的嚙合圓邊14〇4 (圖14)已貼合為止。 圖14是天線Π6的剖面圖。就如圖14中之非斷面圖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第23頁 -1-~~--------- 五、發明說明(20) 1410所示,在喊合圓邊wig的四周最好有卡牢凹口 1406 »卡牢凹口 14〇6可以稱為鎖定凹口。背部11(]的嚙 合圓邊1 404有小與卡牢凹口 14〇6相同且可與之相合之卡 牢凹口1408。本具體實施例之卡牢凹口丨4〇4與14〇6的形 式疋類似大家所熟知的棘齒狀。它們的咬合將可確保卡 牢凹口140 6與1408在天線帽1300安裝完畢後,不會移動。 圖15-18顯示的是行動電話的牽索鉤15〇4。行動電 話100包含由底外殼1〇8在尾端151〇處界定之牽索鉤15〇〇 及槽1 5 0 2 ^在關闔狀態時,尾端丨5丨〇形成行動電話丨◦ 〇 的頂末端。牽索鉤1 504,它典型地包含一由帆布或其他 適合的材質作成之繩索,它可以附結於牽索鉤15〇〇並形 成圈以便於攜帶行動電話100。牽索鉤1504可稱為腕 帶。 牽索鉤1 5 0 0可藉由滑動,成為伸展或内縮位置。本具 體實施例之牽索鉤1 500可沿著7軸15〇6方向移動但χ 軸1 508方向則不行;圖中的實線是牽索鉤15〇〇内縮時的 位置,虛線則是牽索鉤1 5 〇 0,伸展開時的位置。 我們可以將底外殼1 08 ,沿著槽1 502邊緣的外表面部 份,作成有一個切角1 6 04,以使得處在内縮位置之牽索 鉤1 5 0 0可以因切角1 6 04所提供出來的額外空間而被抓 住。所以,雖然牽索鉤15〇〇在沒有使用的時候是收起來 的,但我們卻可輕易地使用指尖或插鞘儀器,將它抓住 並拉出來。 從底外殼108的前部110的内表面1714「長」出導軌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第24頁 -4Λ43Λ4____ 五、發明說明(21) 1 70 0、導執1 702、止動肋1 706、止動肋1 708、夹肋1710 以及夾肋1 7 1 2。這些部件的材質都與前部11 〇所用的材 質相同’同為塑膠或是聚碳酸酯混合材質。它們全都位 於底外殼的裹面’使用者是無法看見的。大致上互相平 行的導軌1700與1702,做出了軌道1704 ;軌道的第一端 是個開口,接引著槽1 5 〇 2,軌道的第二端是止動肋 1706,軌道的中心則有止動肋17〇8。夾肋171〇是導軌 1700凸在軌道1704中之突起物,同樣地,夾肋丨712則是 導軌1702凸在執道1704中之突起物。 牵索鉤1 50 0應使用耐用的材質,最好是金屬,像不銹 鋼之類的。'本具體實施例之牽索鉤丨5 〇 〇是一大致作成四 方形狀的細棒,·該四方形的長寬各約5. 6毫米以及4. 2毫 米:棒子的直徑大約是0.71毫求。此處,牵索鉤丨5〇〇也 可稱為牽索環,它圍出了一個洞,使得牽索丨5 〇 4 (圖j 5 i可藉著穿過此洞,綁在它的上s。棒子在作成四方形 k,其相遇的兩端必須留有一些空隙。 牵索鉤1 5 0 0位在導轨丨70 0與17〇2所形成的軌道17〇4 中,並圍繞止動肋1 708。導執17〇〇與17〇2所提供出來的 空間,適足以讓此呈圈圈狀之牽索鉤15〇〇安合在軌道 1^4中。總之,牽索鉤15〇〇是被卡在導軌17〇〇、導軌 ?2、止動肋1 70 6以及止動肋17〇8之間的,並且只能沿 ::軸15〇6的方向移動,xm5〇8方向則無法移動。如 果我們將牽索鉤1 5 0 0往下推,它蚀合4i£ w p r m 匕就會抵到止動肋1 7 0 6 , 成為内縮的狀態。而如果將夕付卜如 木肘匕彺上拉,則會抵到止動肋
D·'Program Fi1es\Patent\54653. ptd 第25頁
1 7 Ο 8,成為伸展的狀態。 本具體實施例之導軌1 700與1 702的長度均是大約3. 7 毫米,兩軌之間的距離則大約是4. 5毫米(稍大於牽索鉤 1500的寬度)。夾肋171〇與1712之間的距離大約是3.8 毫米(稍小於牽索鉤1500的寬度)。止動肋1708的長度 大約是2.5毫米。止動肋1708與止動肋1706之間的距離 大約是1.9毫米,這使得牽索鉤1500的可移動長度成為 大約1.2毫米《從内表面1714所延伸出來的導執1700與 1702、止動肋1706與1708以及夾肋1710與1712,它們的 尚度大致上都是相同的;這個高度也與牵索鉤丨5 〇 〇細棒 的直徑大致相同,同為大約〇. 75毫米。 圖1 5與1 6是行動電話1 0 0的剖面圖,其分別地顯示出 牽索鉤1 5 0 〇的内縮時位置以及伸展時位置。就如圖中所 看到的,有一部份的牽索鉤1 5 0 0是被補捉在止動肋 1706、止動肋1708、前部110的内面Π14以及電路板718 所圍成的區域之中。邏輯板718是一個配置於底外殼log 中之基板(或印刷線路板P C Β )。組裝的時候,我們 必須先將牽索鉤1500從前部110的内部,以橫繞止動肋 1708的方式,插穿過槽1502 ;然後才將邏輯板718置於 前部110之中。這時,該已置於前部110中之邏輯板718 就會緊抵著轨道1704的頂端,藉以將牵索鉤1500捕捉在 其中。背部11 2與前部11 〇是固接在一起的,這使得邏輯 板718可以抵住軌道1 704。 圖17與18是前部11〇連同牽索鉤1 500的剖面圖;其分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第 26 頁 405304 五、發明說明(23) 別地顯不出牽索鉤1 5 0 0的内縮時位置以及伸展時位置。 就如圖1 7所看到的,夹肋1 71 0與1 7 1 2可將處於内縮狀態 的牽索鉤1 500壓卡在轨道17〇4當中。此處,位在夾肋 1710與1712周圍附近的牽索鉤15〇〇,會因空間的變小, 文=輕微的壓縮而凹下。故,當牽索鉤15〇〇處於内縮狀 態時,如果有一個不是太大的外力施於其上,它仍可保 持在内縮的位置而不會有所移動。譬如,如果將行動電 話1〇〇倒著放,牽索鉤1 500會因為被夾肋171〇與1712夾 住而仍維持在内縮的位置。 就如圖18所示,夾肋ι710與17丨2的大小與位置剛好可 以支撐處在伸展狀態之牽索鉤15〇〇。故,當牽索鉤15〇〇 處於伸展狀態時,如果有一個不是太大的外力施於其 上,匕仍可保持在伸展的位置而不會有所移動。譬如, 如果將行動電話100右側朝上放置,牵索鉤15〇〇會因為 夾肋1710與1712的支#而仍維持在伸展的位置。 所以,雖然牽索鉤1 5 〇 〇有足夠的軟度,可以在被施予 較強的力量(像是人的手指的施力)後,移動成為内縮 或伸展的狀態;但是,牽索鉤丨5 0 0與夹肋丨7丨〇、丨7丨2也 有足夠的勁度,可以在承受到較弱的力量(像是重力) 的時候,仍維持在内縮狀態或伸展狀態。這也就是說, 牽索鉤1 5 0 0可以適度地被夹制在内縮位置或適度地被撐 在伸展位置。 當牽索鉤1 5 0 0被完全地拉出去的時候,它與夾肋丨71〇 以及1 7 1 2之間會有一些距離,不會互相接觸。譬如,當
屈厶304 - 五、發明說明(24) 我們把牵索1504結在牽索鉤15〇〇上,將行動電話11Q提 起來帶著走的時候,牽索鉤1 50 0是不會碰觸到夾肋1710 與1712的。在此,牽索鉤15〇〇完全接靠著止動肋17〇8。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當牽索鉤〗5 〇〇處於内縮狀態時, 八頂端與端面1510有大約丨,2毫米的距離。所以,雖然 處於内縮狀態之牽索鉤1500大致上是與端面1510齊平 的,但是實際上並非完全平高。為了要能夠抓住牽索鉤 1510,在它的内面與切角面16〇4之間,留有大約1. i毫 米的空隙。當牵索鉤1 5 〇 〇處於内縮狀態時,其本體的大 部份都藏在底外殼1 08中,從外面是看不到的。當牵索鉤 1500被拉出來成為伸展狀態時,其内面與端面151〇間會 有大約1. 6耄米的空隙’與切角面1 6 〇 4則會有大約2. 3毫 米的空隙。 · 牵索鉤1500可以隨著外殼結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狀 (U形,馬蹄形,三角形,等等)。我們必須了解,其 移動的方式也是可以有變化的(譬如,部份地轉動,等 等)。我們也可以好好地設計牽索鉤1 5 0 0、止動肘17〇6 與1 708的大小與位置,使牵索鉤1 5 0 0與端面1510能百分 之百的齊平。最後’我們要知道是:像這樣的器件是可 以使用在任何電子裝置或通訊裝置中的—像是呼叫器或 收音機。 現在’參考圖19以及圖2〇 ’我們在頂外殼1〇2與底外殼 1 0 8之間’規劃了一撓性電路元件3 1 6。底外殼1 〇 8是内 含有第一電子電路一包括發射器、接收器以及控制器之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第 28 頁
405304
第一外殼。底外殼108有前置面2202以及一在尾端2206 處’觔置面2202上之第一鉸鏈肘狀節206。前置面2202 界定了第一鉸鏈孔2207。本具體實施例之第一鉸鏈孔 =07疋第一鉸鏈肘狀節2〇6的内孔。前置面mm在鄰接 著第一鉸鏈孔2207處’界定了槽2208。第一鉸鏈肘狀節 206是一有槽之第一鉸鏈部件。 軸221 〇沿著軸2212在第一鉸鏈肘狀節2〇6處從底外殼 中延伸出來。軸2210包括界定了軸膛2215和軸承面 2216之筒體2214。筒體2214適可插入第一鉸鏈孔22〇7。 軸2210的一邊有轴槽2218。軸槽2218沿著筒體22丨4的一 側b伸,其沿伸的長度以在組裝底外殼1 〇 8與頂外殼1 〇 2 時,可讓撓性電路元件316通過軸槽的長度為準。 本具體實施例之軸22 1 0與底外殼丨〇8是兩個分開的部 件。在其他的具體實施例中,底外殼1〇8與轴221〇是壓 鑄成一個組件的。壓鑄為單一組件的好處在於,可以減 少零件數以及簡化組裝過程。我們也可以將軸承面2216 做成是有槽的;在組裝行動電話時,該槽適可承接部份 的橈性電路元件3 1 6。 軸221 0的末端2211是一個 之軸膛2215的末端則是一個 彎曲度的内表面。在撓性電 後,内表面的曲率及曲狀剛 部份的形態相符;這使得撓 2215當中。這種將内表面彎 彎曲的外表面。在軸2 2 1 0内 相對應於外表面並具有相同 路元件3 1 6插入軸槽2 21 8之 好與撓性電路元件31 6彎曲 性電路元件3 1 6可夾持在軸膛 成與撓物的形狀相符的方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頁 ^05304 五、發明說明(26) 法’可使軸膛221 5所需的長度降至最低,並因而使得轴 2210的長度減至最短。這使得行動電話的寬度變窄,變 得更小’更易於攜帶。 頂外殼102是内含有第二電子電路—包括像是顯示器 346以及揚聲器342之第一外殼。頂外殼1〇2含有一與第 一欽鏈肘狀節206以及軸2210對齊並可繞著轴2212旋轉 之第二较鏈肘狀節2210。該第二鉸鏈肘狀節2210是為鉸 鍵部件的第二部份,它與第一鉸鏈肘狀節共同形成一個 较鏈結構。第二鉸鏈肘狀節2 2 1 0的側邊2 2 2 2做出了第二 欽鍵孔2223並有一個開口端2224。第二鉸鏈肘狀節2210 的内部有一個可旋轉嚙合於軸221〇軸承面2218之旋轉面 2226 °轴2210的大小適可插入第二鉸鏈孔2223。第二鉸 鏈肘狀節210有一個最接近第二電子電路之第二鉸鏈肘 狀節槽2 22 8 ’此槽有寬度。當頂外殼1〇2對著底外殼丨〇8 開上關下時’内部旋轉面2226是繞著軸承面2216旋轉的 轴槽2218與底外殼108的槽22〇8是互相對齊的,這樣 才有辦法將撓性電路元件31 6從頂外殼丨〇2延拉到底外殼 108。將第一電子電路與第二電子電路連接起來之撓性 電路το件316 ’其走動的路線是:從頂外殼1〇2中出來, 穿過了第二鉸鏈肘狀節槽2228、第二鉸鏈肘狀節2丨〇的 開口端2224、轴槽2218以及槽2208 ’最後來到底外殼 1 08。為了要把撓性電路元件31 6規劃在可移動的兩=殼 元件之間,我們可以將從第二鉸鏈肘狀節21〇之開口端^ 2 2 24延伸出來之撓性電路元件316塞到孔或第二鉸鏈肘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ptd 第 30 頁 五'發明說明(27) 狀節槽2228中。捷 有槽的那一面以及 後,將軸2210置於 咬合軸承面2216。 此結構中,頂外 的。此結構另外還 〜那個可讓撓性電 。這個軸使撓性電 露在外面;這可保 污染 性電路元件繼續延伸穿過軸承面2216 軸2210的軸腔2215以及槽2208。最 第二鉸鏈孔2223以便内部旋轉面2226 设102繞著旋轉的軸承面是靜止不動 有一個靜止不動的元件,那就是:轴 路元件通過並將之延拉至底外殼的東西 路元件不會任意移動並使其不致於曝 護撓性電路元件;使其不會遭受損害或 卜’軸承面、槽、軸以及撓性電路元件的隱藏在鉸 砵ί I二改善了行動電話100的外觀,給了它-個較為 乂:,樣。還有,零件的數量以及製造的成本也較先 月J ’!·生電路以及軸承面分離成兩個部份的設計,有 降低。 圖21是圖2 0沿著線21 — 21,切下來從侧面所看到的截 面圖圖2 2疋圖1 9沿著線2 2 — 2 2,切下來從側面所看到 的戴面圖。圖23則是圖19沿著線23 — 23,切下來從側面 所f到的截面圖。這些圖說明了撓性電路元件31 6在頂 外殼1 0 2與底外殼1 〇 8之間的配置路徑。圖2丨中可看出, 撓=電路元件31 β延伸穿過第二鉸鏈肘狀節槽2 2 2 8,並 在第二鉸鏈孔2223中繞了 一圈半。在其他的應用中,我 們可以將繞圈取代為拉直的、非曲狀的。在圖2 2中可看 到軸承面2216咬合著内部旋轉面2 2 26。在圖22中也可以
405304 五、發明說明(28) 看到位在軸承面之一側的槽221 8。在圖23中可以 軸2210插在第一鉸鏈肘狀節2〇6之中 從軸2210的軸膛2215中延伸出來,诵、^ 件 22〇8後,進入底外殼108β申出來丨過轴槽2218以及槽 圖22也顯不出頂外殼102的凹口 25〇6。凹口 妗 鉸鍵/狀節槽2228的槽寬,這使得換性電路曰元件 316的插入與配置變得較為容易。 根據本發明,軸2210含有一第一組保持機構, 鏈孔220.7則含有與第一組保持機構配合對應之第二組保 持機構;第二組保持機構與第一組保持機構互相咬合以 防止軸2210發生徑向變形。看圖23,第—組保持機二是 一或多個肋一像是配置在軸221〇外表面26〇8之肋26〇2與 肋2604。與第一組保持機構配合對應之第二組保持機構 則是一或多個凹槽—像是位在第一鉸鏈孔22〇7内表面 2616上之凹槽2612與凹槽2614。肋咬合住凹槽以防止徑 向變形《肋保持了轴槽2218的開口位置,使得軸221〇不 致於夾到撓性電路元件316 ^最好是,在軸承面2216 處,有肋可以貼合頂外殼102以保護軸2210不會從第一 鉸鏈孔2 2 0 7中掉出來。 另外的作法則是’我們可以再加一些肋在軸221〇的外 表面來產生一些壓力,以便軸221〇可以壓合於第一鉸鏈 財狀節206 °當組裝進行到將撓物穿過軸221〇的步驟 時’這種壓合可以讓轴221〇保持在定位。 根據本發明,撓性電路元件3 1 6要被修改為可輕易地
第32頁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405304 五、發明說明(29) 在頂外设102以及底外殼1〇8之間穿梭。圖24描述了一部 份的撓性電路元件316。撓性電路元件316,一般也可以 之稱為挽性帶或挽物。 撓性電路元件316包含一具有本體27〇4之撓性基板 2702。本體2704擁有長2706以及寬2708。基板是由聚醯 亞銨L塑膠或是其他任何具有良好介電性質、良好可曲 性與彈性之合適的材質所作成的。撓性電路元件31 6另 外有一個終端部份2710,該終端部份包括:一由本體 2704所延伸出來之薄片2712以及一同樣是由本體27〇4所 延伸出來之引片2714。 為了要能夠傳遞信號,我 性基板2 7 0 2上,配置了多條 稱之為電路跡線的導線,是 向來配置的。它們的寬度以 撓性電路元件製造容差的限 子信號用之導線以及電源線 及間距是為〇 · 〇 〇 5英吋。 們在撓性電路元件3 1 6的撓 的導線2718 ;這些我們也可 沿著本體2704的長2 70 6的方 及兩兩之間的距離,因受到 制而有其極限。傳遞數位電 以及地線,它們典型的寬度 墊個位在薄片2712上之終端 這些終㈣片’我們就有能夠將導線 連接器是撓性電路元件316的導線 的電路,二者之間電連通的橋標。 言如,在像行動電話100這樣的電 像是底外殼m這樣的含有第—操作電路^ =二有 以及像是頂外殼1G2這樣的含有第二操作電路之第^
405304 五 '發明說明(30) '~~~------- 设。該第一操作雷& h Λ . 理写(式直你沾^路包3 了譬如,發射器、接收器、處 ° ^'制器)、記憶體以及給該電子琴且供 用之電池。該第二操作電路包含了 •如,=;34供 電子器具另外還包;-像= ΐ=';π上ί:將第-外殼與第二外殼連結起來並 的槽:二: g 穿 槽220 8,撓性電路元 316仵以佈置於頂外殼1〇2與底外殼1〇8之間。 28(lt ίΓ-5及圖26 ’我們可以看到,含有印刷線路板 写280^:Γ乍!路2m上’有一連接器28 02。該連接 = 2802界疋了 一連接孔28〇6,且含有多個用以將盆安裝 接::η之插針2812,以及含有多個配置在該連 接孔2806上,與插針2812等數量之連接墊2814 ^ 縮小連接器2802的尺寸以便連帶縮小使用該 γ子n具的尺寸’那些插"及連㈣的針與;以8(3及2 ΐ與=的距離要做到盡可能的小,以期連接器能有 取小的見度。這些插針與連接墊的寬度以及它們各自之 間的距離是被製造連接器2802時之製造容差所決定的。 連接孔2806有一個預定的,與撓性電路元件316之薄月 2712的長度相吻合的咬合深度。這個咬合深度的业型 為3毫米》 八 連接器2802就是設計來承接並夾住像撓性電路元件 316這樣的撓性帶之用的。連接器28〇2含有一可開上(圖 25)及關下(圖26) #蓋子2818 ;當蓋子2818關汗上的時
D:\Program FiJes\Patent\54653. ptd 第 34 頁 405304 五、發明說明(31) 候,便可將撓性電路元件3 1 6給夹住。在組裝的時候, 我們先將撓性電路元件穿過槽2 2 0 8,然後將薄片2 712插 入連接孔2806 ’最後才把蓋子2818蓋上以便將薄片2712 夾在連接器2802中。薄片2712的結構恰可與連接孔2806 互相咬合。這也就是說,薄片2712的長與寬恰可插入並 夾在連接孔2806中,並且薄片上的終端墊片272〇也能與 連接孔2806中之連接墊2814連接的很好。 ' 為了要將撓性電路元件316佈置在頂外殼1〇2與底外殼 108之間,挽性電路元件316必須要穿過第二鉸鏈肘狀 槽2228以及槽2208。引片2714可以很輕易地插入第二鉸 鏈肘狀節槽2228以及槽2208並從另一端拉出; 性電路元件3 1 6可以隨之輕易铋捅巩埜土 70 〇?〇〇 α 易地通過第二鉸鏈肘狀節槽 =28以及槽22G8:撓性電路元件31 6的最大寬度m6小 於第一鉸鏈肘狀即槽2228以及槽22 〇8的槽寬。 為了要最小化該撓性電路元件316之 我們將終端墊片2720轉向朝t 4· & + +度 竹朝果,大致垂直於掊,降φ _ 件316的導線2718。藉著將M H971Q ^生電路疋 符有肿潯片2712以及终端執j4970n 轉向朝東而與導線2718呈言备植w· + 片2720 大λ直角,撓性電路元件316的最 大=度2 8 2 6將會被縮減到等於薄片的長度加取
Lm電路跡線(即導線2718)的-配 的和;其中,薄片的長产也〜μ ± 旧〜配置見度 P w Β接線器件的咬合二声、疋道、接益2802或其他任何 間隔則是決定於撓性帶的f ^ 718線與線間的所需 …的寬度被最小化。這〜w換性電路元件 们果疋很重要的;因為,我
D: \Program Fi I es\Patent\54653. ptd 405304 五、發明說明(32) 們在設計槽2 2 0 8的槽寬時,就是將它設定成恰可讓撓性 電路元件316從其中通過。所以’如果撓物的寬度被最 小化,代表著槽寬也可被設計成最窄;如此一來,行動 電話1 0 0的尺寸必是同一種撓性電路元件配置情況中, 尺寸最小的;而它的寬度最後則僅受到撓性電路元件在 外设間配置的情況所支配。 雖然,此用以說明之具體實施例已選擇使用了九十度 角’但是其他合適的角度仍然是可以選用的。現在的課 題是:如何配置撓性基板270 2上的導線2718,以期撓性 電路元件的本體2704的寬度可以最小。以前的設計採用 的是扇形展開技術,這種技術是:先將導線沿著撓性帶 的長度方向配線’然後沿著變寬的區域將其拉至位在撓 =帶尾端的終端墊片。就如圖2 4中所看到的,位在撓性 帶尾端的終端墊片佔去的寬度,遠較那些具有相同數 目、沿 本示 2724、 另外, 中僅在 多個穿 導線電 實施例 終端墊 現在 者撓物本體 範用之具體 第二面2726 該多個終端 第一面2724 透元件之透 連通至位在 的作法外, 片2720 ;撓 參考圖27、 配置的導線佔 實施例之撓性 以及配置在兩 墊片2720,在 上有配置。撓 通孔2 7 2 8,可 第一面2724上 我們也可以兩 性帶也可以不 圖28 、圖29以 去的覓度,要大得多。 電路元件316,有第一面 面上之多條導線2718。 本示範用之具體實施例 性電路元件3 1 6還含有 把位在第二面2 726上之 之终端塾片。除本具體 面均配置導線2718以及 僅僅是兩層而已。 及圖30,圖中所示的是 405304 五、發明說明(33) 一個開關組件31 〇〇,該組件含有第— 關3104,第三開關3106,搖桿31〇8二】關31〇2,第二開 3110。該第一開關3102,第二開關31=選擇致動器 3106是大致相同的單刀單擲暫動開關 乂及第二開關 搖桿3108以及選擇致動器311〇,我們^藉著用手來移動 第一·開關31 02包含本體3112、第一貞°以致動這些開關 及支承板3116。本體3112内含一些開覺致動器31 Μ以 覺致動器3114被壓下(或其他可使装零件。當第一觸 會致動開關。在本說明用之具體實^ =的方法)時, 覺致動器3114會暫時地接合第—開關3 士第厂觸 通。本體包含有像是彈簧這樣的偏置 成電連 覺致動電朝外頂出’使其再回到原先正常的斷開::觸 置。第一開關3102可以是預設接合型或是其他類 要是合用的)的開關。支承板3116所提供出來的平面/,、 可方便我們將第一開關3102作平面式的安裝。安裝墊因 此包含一電接觸區域3118以及一電接觸區域312〇供與— 印刷電路板3122作電氣接觸。 "~ 第二開關31 04包含本體3128、第二觸覺致動器313〇以 及支承板3132。第三開關3106包含本體3136、第三觸覺 致動器3138以及支承板3140。本具體實施例所用之開關 基本上是相同的’都屬於標準「離開架」型的開關。適 用於SMT (平面安裝技術)的「離開架」型開關是: 觸覺致動KSS微型開關;位於明尼蘇達州.伊登普萊里市 的ITT Schadow公司有提供這種開關。其他種類的開關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第37頁 五、發明說明(34) 其實也是可以。使用這種非訂做 關,可以降低開關組件_中二;;架」J準型開 話,的整體製造成本。 電子…像是行動電 这為:3=ΪΓ10°能有最小的伯據空間,我們將 k —個開關錯開排列。第二開關3丨04 3102。第三開關3106則在第一門關nQ靠t第開關 μ 開關3102 與第二開關3104 Γ在第一開關_與第二開關_的 ί ΪΓ二二V開關的本體3112與第二開關31〇4的 本體128 ’位在搖桿3108、選擇致動器311〇虫第三開關 3j〇6之間。其他任何合適的放置方式也是可以的,只要 $二個開關不是作直線排列。利用上述交錯排列的方 式去開,組件31 GG的高度(關中由右至左的尺寸)可 到,小;這使得所有使用此開關組件31〇〇之電子器 :的尺寸’得以縮小,開關交錯排列的方式也使得 我們只需用一個手指或拇指,就可 與選擇致動器3110。 勿也縣控搖梓3108 ,桿3108有第一搖桿臂3152,第二搖桿臂3154以及一 ^ 3撐條3 1 58之中心環3丨Μ。搖桿3 1〇8配置在第一開關 3 02與第二開關31〇4的附近,並且要可以旋轉致 m第二開關31。"之任何一個。為了要做到這 f:::’,桿可繞著撑條3158的周圍旋轉。稽條”58 =攸中心壤3156延伸出來的,它是一個旋轉樞轴,可咬 «於支撐它的物件一像是印刷電路板3丨2 2中之孔洞。
D:\ProgramFiIes\Patent\54653.ptd 第 38 頁 本示範用之具體實施例之搖桿3丨08包含第一手指面 316^0以及第二手指面3162 ^此二手指面非常適於^指或 拇指的貼合,此乃為使用者可便於驅動搖桿3丨〇8之用。 搖桿3 108會因為第一搖桿臂3丨52的引動,而繞著撐條 3 1 58的周圍,從中間位置(在圖} _圖4中可看到)旋轉 到與第一開關31 0 2的第一觸覺開關3 11 4接合的第一位置 上;也會因為第二搖桿臂31 54的引動,而繞著撐條3158 的周圍’從中間位置旋轉到與第二開關3 1〇4的笫Γ觸謦 開關313。接合的第二位置上。 弟一觸覺 第一搖桿臂31 52包含第一接合部件3164,從此部件所 ,的位置我們可看出,其存在是為了接合第一觸覺致動 = 3114之用。第二搖桿臂3154包含第二接合部件3166, 從此部件所處的位置我們可看出,其存在是為了接合第 二觸覺致動器31 30之用。該第一接合部件3 164與第:接 «部件3 1 6 6可以是任何尺寸及形狀—只要是合宜的。這 些接合部件所應有的尺寸與形狀,是以搖桿臂所需的移 動距離(從中間位置旋轉到與觸覺致動器相接合的位置 )以及開關組件31 00的零件相對之間所需的容許差,為 其選用標準所選擇出來的。 ‘ 選擇致動器3110包含本體3 170延伸體3 172。延伸體 3Π2終止於手指面3168。第一開關31〇2與第二開關3丨〇4 才隔的二間恰形成一大小適足以承接選擇致動器延 伸體31 72之凹槽3174。同樣地,第一搖桿臂3152、第二 搖桿臂3154以及搖桿3108之中心環3156所共同形成的槽 五、發明說明(36) 3176,其大小亦恰足以承接選擇致動器““的延伸體 3172。槽3176與凹槽3174是對齊的,為的是希望只要手 =貼合延伸體3172的手指面3168,我們就可以滑行致 關3二6。所以’按壓手指面3168可致動選擇致 動器3110可在凹槽3174與槽3176中滑 5 ί:二觸覺致動器3138。就如圖中所示,選擇致 合部件3178 ’從此部件所處的位置我們 i =丄;了接合第三觸覺致動器3138之用。 ί = = :量,與上述的 選擇考量,是相同的 Η牛3166的尺寸與形狀的 第f S 2 :8是位在搖桿31 °8的 特合:輕鬆的單指操作。們: 致動器的我 以,它們的手指面也是毗連在:有什麼插隙。所 快速而正確地致動我們想要致動使得我們可以 們使用起來更加的枝_ #如, =關。這讓我 的表單系統或電子電話薄的時候: 呆控無線電話 減小開關組件3 1 0 〇的整體尺寸。。,的開關結構也會 現在參考圖31、圖32以及圖3 是本發明開關組件之第二』實3施:中=關組件_ 括第-開關32〇2、第二開關32〇4 J開^牛3m包 及第二開關3 2 0 6。開 405304 ~----- 五、發明說明(37) 此:=3200另外含有搖桿3208以及選擇致動器3210。這 .二^的刼作及建構方式,—般來說,與圖27 一 的各相對應元件,是相同的。 y 二d:件32 〇—° f外還包含—用以將第-開關32°2、第 3]广。:持』二Ϊ三開關3206 '搖桿3208以及選擇致動器 =以及兩個致動器維持在定位,其發生位置上誤差 二比?個別地放置這些元件發生位置上誤差的 b 、。化改善了操作開關組件320 0的觸感的—致 组件方I 3212,組合一個完整的電子器具’在開關 、.且件方面所需要的零件的總數將由圖27具體實施例中之 二個致動器)減少為圖31具體實施例 。這降低了製造的成本、浪費以及時間❶如果 ^裝時,開關组件讓是以平面式的方式安裝於印刷線 ^ β P w Β ),那麼我們就可以將整個開關組件32〇〇 虽作疋一個元件,一整個直接地固接於PWB。如果我 們使用自動機器來組裝,那麼安放該開關組件的工作= 可以由自動機器工具一像是真空工具來代勞。 托座3212界定了 -個孔3214,此孔的大小適可承接搖 桿3208的撐條3216。孔3214的一部份或全部,圍繞著撐 條3216 ;如此,搖桿3208才可繞著撐條32丨6的周g旋牙 轉。在這種方式之下,搖桿3208的第—搖桿臂測以及 第一搖桿臂3222就可分別地致動第一開關32〇2以及 開關3204 $ 一
D:\Program F i1es\Patent\54653. ptd 第 41 頁 五、發明說明(38) 本說明用之具體實施例之托座3212包含第一座肩3226 =及第二座肩3228,其分別地作為第—搖桿们22〇以及 第一搖桿臂3222的移動界限。它們的存在可避免因為搖 =2 0 8按壓的太用力所導致的搖桿臂對開關損害的現象 發生。 現在參考圖34 ’它是行動電話通訊系統37〇〇的方塊 圖。行動電話通訊系統3700包括—遠方收發器37〇2以及 個的行!電話一像是行動電話3704。遠方收發器 2傳达以及接收位在一固定地理區中之行動電話的射 頻(R F )信號。 —行動電話3704就是在該地理區中之某一個行動電話, 匕的型式可以疋如圖1所示的那樣。行動電話包括 天線3706、接收器3708、發射器3710、解調|§3712、杵 制器37丨4以及使用者介面3716,這些部件全都放在外^ 3 70 1之中。外殼3701可以是多外殼的,像是圖丄中所描 述的頂外殼102以及底外殼108。針對R F信號的接收, 订動電話3 704會透過天線3706來偵知尺F信號。與天線 370 6相連接之接收器37〇8,則將該已偵知的RbF j言號轉 換成中頻信號。解調器3712解調該中頻信號,將Rp:信 ,所攜帶過來的資料還原出來並送至控制器37丨4。控^ 器3 71 4將此資料轉換成我們可辨識的資訊或聲音,然後 我們就可透過使用者介面371 6來使用這些資訊或聲音'。 使用者介面3716將所接收到的資訊或聲音傳達給使; 者。典型地,使用者介面3716包括了顯示器346D'按鍵
405304
720、揚聲器342 話另外還包含記 針對行動電話 發器3702 ,使用 至控制器3 71 4。 憶體、時脈產生 3 71 4把使用者介 遞至發射器3710 號。發射器3710 便發射至遠方收 。行動電 至遠方收 的資料傳 理器、記 控制器 式化並傳 F調制信 線3706以 、麥克風734以及開關組件114 憶體3726。 通話器3704的將射頻信號發射 者介面3716會先將使用者輸入 控制器3714典型地包括有微處 器以及功率放大器控制電路。 面3714所傳來的資訊,予以格 ’在發射器3710中又轉換成R 再將該R F調制信號傳遞給天 發器3702 。 開關組件114最好是圖27與圖31所述的那一種開關型 式。開關組件114包括捲上紅373 0、捲下紐m4以及 擇鈕3736。這些按鈕其實就是上面已敘述過之該含 一搖桿臂與第二搖桿臂之搖桿,以及選擇致動器。這些 按鈕致動第一開關、第二開關以及第三開關,以便送出 適合的電子信號給控制器3714。當這些按紐配上控制哭 3714後,我們就可以使用這些按鈕來對儲存在記憶體 3726中之表單系統或電子電話薄,執行按鈕名稱^ 示的動作。 可儲存及讀取資料用之記憶體37 26是配置在外殼37〇1 中的三詳細地說,該記憶體就是用來儲存表單系統以及 電話薄裏的資訊。儲存在電子電話薄裏的資料包括人名 以及此人的電話號碼以及可能的其他的資訊。我們使用 按鍵720將資料輸入。當我們輸入資料時,此正在輸入
五、發明說明(40) =資料會顯示在顯示器346上;隨後在使用電話薄的 的資料亦會顯示。利用按鍵72Q來輸人搜尋要 記憶體3726中早先所健存進來的資料可以被 本發明之控制器3714會接受搖桿與選擇致動器的驅 t次2應出應有的動作—不論是有關於記憶體3726中儲 。料的控制或是‘有關於顯示器346上資料的顯示。控 二益典型地是微處理器或微控制器,其可接受儲存在其 致^程式指令或軟體的命令,做出應有的動作。開關的 j動,將根據軟體中所下的定義而被解譯出某種動作. ,些由開關所致動出來的動作可以針對不同的應用像 疋表單系統或電子電話薄),由設計者自訂。 —現在參考圖35之鉸鏈376 ;當我們組裝行動電話時, 二是用來連結圖i頂外殼1〇2之前部1〇6與底外殼1〇8之前 ° 10之用。鉸鏈376具有一個靜止不動的部件(在 ,用之具體實施例中就是爪狀突指38〇2 )、一個可移動 P件(在本έ兒明用之具體實施例中就是隨動件3 8 〇 4 )以 及個彈黃3806。示於圖35及36之爪狀突指3802,以縱 軸3 90 2為中心,大致呈圓筒狀。爪狀突指38〇2最好是使 Ζ由杜邦公司所生產的Delrin® 1〇〇縮醛樹脂或其他適 同的材質鑄壓而成的。爪狀突指38 0 2是由兩個不同的必 要部份:頭部3808與罐形器3810 ,沿著軸39〇2接合 的。 碩部3 8 0 8通常是圓筒狀的,本具體實施例所採用的長
五、發明說明(41) 度以及直徑大約是4毫米。 3814所構成的。本體是由本細12及叉指 眚心— aa * 以轴3902為轴心的圓盤狀 貫〜體,它的一端緊連著罐 u 又指38U。又指3814是—凸=381G U則緊連者 徑等於本體難的圓=接f,它是-個直 垂直於本細2鄰接端之會m角部份而有-個 表面3 904 會聚面。又指3814的遠末端是 乂Π是為①狀突指3802的-端。本說明用之且體實 要!^: 3904是呈「Y」形或是其他合宜的形:―只 接的時候,這個形狀的平面與凹型式的連 觸面積’可確保爪狀突指動在組裝後 不會移動就可以了;像是「+」护。 罐:器_概呈圓筒狀且是;空:它的一端是封閉 端則是—個開°。本具體實施例之罐形器測 的長度大約,’外徑大約是6毫米,内徑則大約是 ill桕二。。罐形杰3810封閉的那一端有—個大致平坦的 二 6與之連接,此圓形面的直徑稍大於頭部3 8 0 8 、從。罐形器3810在其相對頭部3808那一開口端的周 圍’使用了 _個型材3817。型材3817界定了爪狀突指 3802的另外—端。型材3817是由一對18〇。對稱、有波 狀輪廓的支承面3818與38丨9所構成的,支承面3818與 Μ巧有稍微地向下以及向内彎曲,以便鉸鏈376在動作 的時候’二個支承面的磨損可降至最低。 為了能了解的更透徹’我們將型材38丨7自罐形器381〇
111D:\ProgramFiles\Patent\54653.ptd 第 45 頁
405304 五、發明說明(42) 開口端的圓形周圍取下,然後將支承面3 8丨8以及3 8丨9映 射為二度空間的圖形(看圖39 ),此圖的橫座標為長 度’縱座標為高度。支承面3818以及3819均概呈斜坡形 並包含有角度線段4202與4203,以及曲線線段42 04與 4 20 5。角度線段4202以稍小於90。的仰角Θ1,從橫轴 向上延伸’最後接合於曲線線段42 04。曲線線段大致呈 凹向下的形狀,並包含一手臂段(此部份大約是以3 〇。 的仰角Θ 2延伸出去)以及一半徑大約1毫米的弧形段; 弧形段的一端連接至手臂段,另一端則連接至角度線段 42〇3。角度線段4203以大約30。的俯角θ3從曲線線段 4 2 0 4向下延伸,最後接合於曲線線段4 2 〇 5。曲線線段 4 2 0 5是一個大致呈凹向上’半徑大約〇. 1毫米之弧線 段,它的一端與角度線段4203相連,另一端則與支承面 3819的角度線段4202相連。 示於圖35以及37之隨動件3804通常是圓筒形的。隨動 件3 8 0 4最好是由加潤滑油浸製的塑膠,像是鐵氟龍浸製 的尼龍或其他合適的碳氟化合物浸製的聚醯亞銨,鑄壓 成形的;這樣以後就可以不用給鉸鏈376上潤滑油。隨 動件3804有三個不同的必要部份:本體3 82〇、臂部3824 以及頭部3824。 本體3820是由一中空圓柱體側接了一通常是長方的實 u體所組成的。本g兑明用之具體貫施例之本體3 8 2 〇的長 度大約疋11宅米’命度Η大約是5毫求,寬度則大約是 7毫米。本體3820的一端是平坦的前置面4〇〇2 ;另外一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第 46 頁 五、發明說明(43)' 端,也是隨動件3804的一端,是被一平坦的後置面3826 j及一向内直至圓柱形内表面383〇的圓形開口 3828所界 定。本說明用之具體實施例之開口3828以及内表面3830 的直徑大約是4. 5毫米,内表面383 0的長度則大約是1〇 毫米。本體3820的中空部份有一個半圓柱狀的外表面 3832 ’此外表面綿延於前置與後置面4〇〇2、3826之間, 並且界疋了本體3820的頂中面、頂左面、左側、底左面 以及底中面。沿著本體382〇的左側,有個一成形在外表 面3832之上的脊3834 ,此脊概呈半圓形,綿延於前置^ 後置面4002、3826之間。本體3820的實心部份已與平^ 的外表面3836互相連接;外表面38 36也是綿延於前置與 後置面4002、3826之間並且界定了本體3820的底右面、 右側以及頂右面。沿著本體3820的底右面,有一個成形 在外表面3836之上的脊3838,此脊概呈半圓形,綿延於 則置與後置面40 0 2、3826之間,其長度即為本體382〇的 長L。 隨動件3804的臂部3822是從本體3820的右側,橫向延 伸出來的。臂部3822通常是一長方體,長方體的前置面 40 04與本體38 20的前置面4〇〇2共平面;長方體的頂及底 面3840、3842則是從前置面4〇〇4,以垂直於前置面4〇〇4 的方向,向後延伸出去,其延伸的長度,在本具體實施 例中大約是4毫米。頂面3840與外表面3832共平面於本體 3820的頂中面處;底面3842則是與本體382〇底右面的那 一外表面3836共平面。臂部3822的右側面3844,垂直延 第47頁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405304 五 '發明說明(44) 伸於前置、頂以及底面4004、3840以及3842之間,它大 致平行於本體3820右侧的那一外表面383 6並且,在本具 體實施例中與之相距大約2毫米。脊3846,大致上是半 圓形的,其延伸橫跨頂面3840,其所處位置是在頂面 3840最靠近本體3820頂中面之外表面3832處。脊3848, 大致上是半圓形的,其延伸橫跨底面38 42,其所處位置 是在底面3842最靠近右側面3844的底緣處。脊3850,大 致上是半圓形的,其延伸橫跨頂面3840,其所處位置是 在右側面3 8 4 4的頂緣處。在本說明用具體實施例中,脊 3850的半徑約略大於脊3834 ’3838,3846以及3848的半 徑。脊3834,3838 ’3846 ’3848以及3850都沒有斜度, 使用它們是為了使隨動件3 8 0 4的外表面具有一致性。 在隨動件3804本體3820的前置面4002處,接合了隨動 件38 04的頭部3824。頭部3824有桿部4006以及指部 4008、4010。桿4006概呈圓筒狀,它的長度,在本具體 實施例中大約是4毫米。桿4006的一端與前置面4〇〇2相 接合,另外一端則是一圓頂4011,該圓頂也界定了隨動 件3804的另外一端。桿4006的功能是,可將欽鏈376對 齊圖2中之旋轉轴211。桿400 6位於手指4008與4010之間。 手指4008與4010的一端接合於前置面4002,且分別地 從桿4 0 0 6相對的兩側橫向延伸出來;它們的另外一端則 分別是鈍尖頭4 0 1 2與4 0 1 4。在本具體實施例中,手指 4008與4010的長度大約是3毫米。尖頭4012形成在手指 4008之平面4016與手指4008之彎曲面4〇2〇的交會處,尖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第48頁 405304 五、發明說明(45) 頭4014則是形成在手指4010之平面4018與手指4010之彎 曲面4022的交會處;其中,彎曲面4020與4022彼此是相 對的。平面40 16與4018是以大致垂直於前置面4002的方 向,從前置面4 0 0 2處開始延伸,最後分別地延伸至尖頭 4012、4014。彎曲面4020、4022則是分別地從尖頭 4012、4014處開始延伸,直至前置面4002。彎曲面 4020、4022首先彎曲的角度是大約40°角(此角度是弯 曲面4020、4022分別與平面4016、4018所夾的角),這 一段的彎曲面4 0 2 0、4 0 2 2分別地被定義為第一彎曲部份 40 24、4026 ;接下來的彎曲面4020、40 22的角度就幾乎 與前置面4 0 0 2垂直(只比垂直角稍小),這一段的弯曲 面4 0 2 0、4 0 2 2則分別地被定義為第二彎曲部份4 〇 2 8、 4030。如上所述的這樣的手指4008與4010,是不會對稱 於尖頭4012與4014的。本具體實施例之手指4〇〇8與4〇1〇 疋彼此之間互相的180 的對稱於桿4006。在手指4008 方面,平面4016大約是沿著桿4006的四分之三高度的地 方延伸’彎曲面4 0 2 0的第二彎曲部份4 〇 2 8則大致與桿 4 006的底部齊平。在手指4010方面,平面4〇18大約是沿 者桿4006的四分之一南度的地方延伸,彎曲面4022的第 二弯曲部份4 0 3 0則大致與桿4 0 0 6的頂部齊平。 彈簧3 8 0 6是螺旋狀的。它的外徑稍小於隨動件3 § 〇 4的 圓形開口3828與圓柱形内表面3830的直徑。在本說明用 之具體實施例彈簧3 8 0 6是由外徑大約4毫米、長度 大約1 6毫米、有1 2個線圈以及彈簧剛度大約每毫米5 6
405304 五、發明說明(46) -- 牛頓之高強鋼線或其他合適的 ^ ^ ^ u ^ L ΛΛ , 的材質所構成的。彈簧380 6 的末縞疋封閉且磨光的(亦g 細护钫鈕q7R眭吐人1 P,破弄得很平),這樣在 組裝叙鍵3 7 6時’接合可以變得較容易。 為了容納鉸鏈3 7 6,圖1中了5 AL + , 肘狀節21〇擁有凹离370以及^设1(\2的前部106的欽鍵 qRQ „ qQ,0 β 久圖 Μ 之孔 3852,3854 與 @ V太二,形的’成形在鉸鏈肘狀節21°的- 6” 具體/施例中,孔3852的直㈣ ? Λ伸’界定了鉸鏈肘狀節21。的圓柱 形内表面—大約有7毫求長。孔3854,是圓形的,成形 在鉸鏈肘狀節210的另外一端。+ 士 & 风办 ,,丄 _ % 在本說明用之具體實施 歹1 孔54的直住大約是4. 5毫米丨孔3854向内沿 ΐ: = 了二鏈Λ狀上21°的環形内表面-大約有1毫米 、哲”广~ 、體,成形在鉸鏈肘狀節210的前部( J ί I f孔⑽的後面’它界定了鉸鏈肘狀節21°的 内表面3 8 5 9,形狀是丰圓知;犯 ... 疋千圓柱形—稍微超過半圓柱。凹窩 370的、一端與孔3854交叉,另一端被内壁編〇分害卜與孔 385 2为開。本具體實施例之凹窩37〇的直徑大約是6毫 米,長度大約是17毫求。因為凹窩37q的直徑稍大於孔 3854的直徑,所以在孔3854的周圍、凹窝37〇中,會形 士:圓形的内壁386 1。凹窩370是由塑膠注模 出來的(前部106的豆他邱份本 u #伤也疋如此)。為了確保凹窩 3 7 0直徑大小的一致,我們必須在凹高3?〇成形後,將四 窩370圍繞並成形於其上的注模工具,以垂直旋轉轴2ΐι 的方向,將其通過孔36 9從凹寫370中拉出來。藉由這樣 HSIlfelll
D:\ProgramFiles\Patent\54653.ptcl 第 50 頁 -4〇删4__ 五、發明說明(47) ' —- 的作法’凹窩3 7 0就會有一致性的形狀,這也就是說· 如果我們以垂直旋轉轴211的方向,在凹窩37〇的任一處 往下切’不管是切在何處,最後我們所看到的橫切面$ 將會是相同的。這個具一致性的凹窩370形狀,是一個 賴微有一點斜角的半圓柱形,斜角是將注模工具引出時 之所需。 " 、 為要容納鉸鏈376 ’圖1底外殼1〇8的前部11〇的较鏈財 狀節208與210,分別有插槽3862與軸3864。插槽3862是 一凹型連接器,其形成在鉸鏈肘狀節208面對鉸鏈肘狀節 206的那一個表面的襄面。在本說明用之具體實施例11 中\插槽3862的深度大約是3毫米,其形狀可承接並固 疋 Y」形又指’或其他合適形的叉指。軸3864是一凸 型連接器,其女裝在狡鏈肘狀節21〇面對鉸鏈肘狀節2〇8 的那一個表面的上面。軸3 8 64是圓柱形的,在本具體實 施例中’它的直徑大約是6毫米。 以下將描述(配以圖35 — 37 )如何將鉸鏈376組裝到 前部106與11〇。首先,要先將鉸鏈376的本身組裝好。 第一步’彈簧3806插入隨動件3804 :將彈簧3806的一 端,如線3872所描繪的一般,插入隨動件38〇4本體382 〇 的圓形開口3828内。第二步,安放爪狀突指38〇2於隨動 件3804之上 •將爪狀突指3 8 0 2的罐形器3 8 1 〇,如線3 8 7 6所描繪的一 般,安放在隨動件3804的頭部3824之上;安放的時候, 頭部3824的桿4006的圓頂4011要插入罐形器381〇的開口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第51頁 五、發明說明(48) Μ ’並讓手指4008、4010的尖頭4012、4014分別地咬合 罐形器3810的支承面3818、3819的彎曲弧段4205。 接下來’要將鉸鏈376插入前部1〇6的凹窩370之中。 先將鉸鏈376之彈簧3806露出來的那一端,通過孔3 6 9伸 到凹窩370之内’並先以大約3〇。的角度貼上内壁 386 0 ’就如線3874所描繪的那樣。然後再利用工具將鉸 鍵376往内壁3860的方向推,以期基本上能將彈簧38〇6 的所有部份都壓進隨動件3804的主體3820當中。待彈簧 3 8 0 6被壓進去後’我們再以非直線的移動方式,將爪狀 突指3802以及隨動件3804通過孔369往凹窩370裏面塞, 直到隨動件3804之本體3820的外表面3832與鉸鏈肘狀節 21 0的内表面3 8 5 9並列毗連,以及爪狀突指3 8 〇 2之頭部 3808的叉指3814對準了孔3854為止。一旦较鏈376到達 以上所述的定位的時候,我們就將鉸鏈2 7 6放鬆,讓仍 處於壓縮狀態的彈簧3 8 0 6得以回彈至正常狀態,而回彈 所產生的回彈力將會使爪狀突指38 02之頭部3808的叉指 3 81 4通過孔3 8 5 4,就如線3 8 7 0所繪的一般。鉸鏈3 7 6 — 旦塞進前部1 0 6並裝妥之後,我們就會看到隨動件3 8 〇 4 之本體3820的實心長方體部份以及隨動件38〇4之手臂 3822部份’超出了孔39而露在凹寫的外面,我們也會看 到爪狀突指3 8 0 2頭部3 8 0 8的叉指3 8 1 4從鉸鏈肘狀節21 0 的一端伸出,而伸到孔3 8 5 4的外面;另外,爪狀突指 3802頭部3808的本體3812會緊緊地與開口3854的内表面 貼合;該已置於凹窩370中之爪狀突指38〇2的罐形器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第 52 頁 40¾¾¾^ 五、發明說明(49) 3810,它的表面3906也會與凹窩370的圓内壁3861貼合。 最後,將前部1 0 6裝接至前部11 0。前部1 〇 6是以如圖2 中那樣的張開角度,接上前部11〇的。將前部以與前 部11〇成㊀角(大約是160° )的方式,引往前部no, 直到鉸鏈肘狀節2 0 6的軸3 8 6 4餵入了孔3 8 5 2之中,就如線 3866所描繪的一般。一旦孔3852與軸3864咬合住了,我 們就去壓縮鉸鏈376,以便爪狀突指3802的又指3814能 夠缩進鉸鏈肘狀節2 1 0。接著,把前部1 〇 6移動成水平, 以便鉸鏈肘狀節2 1 0可以整個放進鉸鏈肘狀節2 〇 6與2 0 8 之間,並讓孔3854對齊插槽3862。然後,放鬆對鉸鏈 376的壓縮,此時叉指3814就會移穿過孔3854而與插槽 3 8 6 2配接在一起,就如線3 8 6 8所描繪'的一'般。此咬合一 旦確實,叉指3814就會被鎖定在插槽3862内,以致於爪 狀突指3802變成為固定不動。组裝完畢後的鉸鏈376與 前部106、110,示於圖41。 現在,配合著圖35—40,將鼓鍵376的運作情形重點 式的描述一下。當圖1之行動電話100處在如圖2所示之 打開狀態時,如圖38所示,由於隨動件3804在凹窩370 中的朝爪狀突指3 8 0 2的軸向位移,使得我們可以明顯地 看到鉸鏈376所露出的幾圈的彈簧3 8 06線圈;此時,隨 動件3804的手指4008、4010的尖頭4012、4014則分別地 靜止在支承面3818、3819的弧狀彎曲段42 05的點4214、 4216上,如圖39所示。 在行動電話1 0 0從打開狀態變動到關闔狀態(如圖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第 53 頁 _AQ5304 _______ 五、發明說明(50) 1所示)的過程當中,爪狀突指38 〇2始终是靜止不動 的’而隨動件3804卻會在凹窩370 t.沿著轉.動軸211移 動,手指4008、4010的尖頭4012、4014會分別地掃過支 承面3818、3819。變動過程開始於將前部1〇6以相對於 前部11 0而言的順時針方向,往下關,這個動作將導致 尖頭4012與尖頭4014開始分別地從支承面3818的彎曲段 4205中與支承面3819的彎曲段4205中,往外移動;另 外,手指40 0 8與4010的彎曲面4020與40 2 2則開始分別地 接觸到’並「騎上」’支承面3818的角度段42〇3與支承 面3 8 1 9的角度段4 2 0 3 ;最後,致使隨動件3 8 0 4開始朝著 凹窩370的内壁3860、壓縮著彈簧3806的方向移動。接 下來’手指40 08與4010的彎曲面40 20與4022將繼續分別 地「驰騁」在支承面3818的角度段4203上與支承面3819 的角度段4 2 0 3上,隨動件3 8 0 4也因此繼續地朝著凹窩 3 70的内壁386 0、壓縮著彈簧38 06的方向移動,直到手指 40 08的彎曲面40 2 0與手指4010的彎曲面4022分別地移動 到支承面3818彎曲段4204的弧形頂點與支承面3819彎曲 段4 2 0 4的弧形頂點為止。一旦尖頭4 〇 1 2與尖頭4 〇 1 4,分 別地通過了支承面38 18彎曲段4204的弧形頂點與支承面 3819彎曲段4204的弧形頂點後,隨動件就開始朝著爪狀 犬指3 8 0 2移動’彈簧3 8 0 6則開始被放鬆。當前部1 〇 6被 我們引動到與前部11 〇並置在一起的時候,尖頭4 〇 1 2與 尖頭4014的位置分別地是在支承面381 8的點42 10上以及 支承面3819的點4212上(看圖39)。點4210的位置是在
D:\ProgramFiles\Patent\54653.ptd 第 54 頁 405304 五'發明說明(51) 支承面3818彎曲段4204的手臂部份、極為靠近支承面 3818角度段42 02的地方。點4212的位置則是在支承面 3819彎曲段4204的手臂部份、極為靠近支承面3819角度 段4202的地方。當尖頭4〇12與尖頭4014分別地落在點 4210以及點4212上時,彈簧3806仍有一部份地壓縮而預 載了一些力量,如此它才有能力保持前部1〇6與丨的上 下並排緊靠。尖頭4 01 2與4 01 4的不對稱,是為了讓它們 本身在手指4008與4010越來越靠近支承面3818與3819的 角度段4202的時候,不會有滑進到支承面3818與38丨9的 角度段4202中’以致於「鎖住」了鉸鏈376的機會存 在。當這二個極為接近角度段的點被設計成互相對稱的 時候,它們可以使得前部1 〇 6相對於前部11 〇的轉動角達 到最大。將隨動件3804的手指400 8與4010設計成互相對 稱’以及將爪狀突指38 02的支承面381 8與3819設計成互 相對稱,都是有必要的;因為這樣的設計可以便磨損降 至最低,延長鉸鏈3 76的使用壽命。 、 此刻,前部106已與前部110並置,行動電話1〇〇已處 在如圖1所示之關闔的狀態。鉸鏈3 7 6的位置情況,如圖 40中可看到的,由於隨動件38〇4軸向位移地遠離爪狀突 指380 2,我們可以發現彈簧38〇6已經看太不到了, 件3804則是非常的接近凹窩37〇的内壁386〇。 將行動電話1 00從圖1所示之關闔狀態變動到如圖2 示之打開狀態,基本上只要將前述的步驟倒轉過 可 以了。說得詳細一點,當我們將前部丨〇6逆時針的轉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_ptd 第 55 頁 405304
405304 五、發明說明(53) 會有要繞著轉動軸211旋轉的傾向。一旦隨動件3804旋 轉起來,它就會在頂外殼1 〇 2的1 0 4部份與1 〇 6部份之間 引發碰撞而產生可讓人聽見的卡答噪音。圖35與37中之 隨動件 3804 的肋 3834、3838、3846、3848 以及 3850,以 及如前所述的凹窩370直徑的一致,都是為了要限制隨 動件3804只沿著轉動轴211的直線方向運動,以防止這 樣的碰撞發生。詳細地,如圖41 ’該分別位在隨動件 3804之臂部3822的底面3842及頂面3840之肋3 848與 3850,緊緊地頂住了頂外殼102的背部1〇4與前部1〇6的 内表面。當行動電話1 0 0正在開上或關下的時候,肋 3 848與3850的存在,將可使得隨動件3804不致於在内部 繞著轉動軸211旋轉,進而消弭了卡答噪音發生的可能 性。從背部1 04中有向下沿伸出一個肋4402,此肋緊靠 者臂部3822的右表面3844 ’其目的就是為了將较鍵376 保持在同一直線上,並引導隨動件3804沿著轉動輛211 移動。 雖然本特別之發明具體實施例已經示範、描述完畢, 並且最好是使用它;但是,針對它作些修改仍然是可以 的。譬如,爪狀突指3802是可移動,而隨動件38〇4是靜 止不動的。我們也必須了解爪狀突指380 2與隨動件38〇4 間的介面可以選擇鍍模的爪狀突指配置、非對稱的單一 手指配置或其他相類似的配置。雖然在我們的示範裏, 鉸鏈3 7 6是應用在行動電話1 0 0當中,但是必須知道較鍵 3 76也是可以應用在其他折疊式的器具當中的,包括像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第 57 頁 --肩 M04 五、發明說明(54) 疋呼·叫器、膝上電腦、個人叙办。丄 話、益结蕾每… 位助理器、地面通訊電 提及;’此轡動、.’等等。所以,只要是變更(類似上面 變”後仍符合本發明之精神及範圍的作 句被涵盍在篇後所附的專利範圍中。 見^看圖42、行動電話1〇〇與充電基座4 5〇〇的分解 圖。:如稍後的詳細說明可知道的,該新款充電基座 ’結構可使行動電話1〇〇落入充電基座45〇〇中;該 二f之槽的形狀(再加上重力的幫忙),可引導行動電 :洛入適當的位置。該充電基座最好包含一形狀大致盥 灯動電話1〇〇之底外殼108的形狀相符合之凹槽區45〇2 ;、 並最好^約有7。的傾斜角—雖然我們也可以視行動電 話的重i、行動電話以及充電基座的材質的磨擦係數, 以及其他的因素來決定出該角度。充電基座45〇〇包含第 一充電接點4504以及第二充電接點45〇6 ,此二接點將充 電電流提供給行動電話中與之相對應的充電接點。充電 基座4500另外包含一具有斜邊4512之第一側壁451〇,以 及具有相類似的斜邊4 51 5之第二側壁4 51 4 ;斜邊是用來 引導行動電話100進入凹槽區4502之用。在靠近充電基 座車父下端處’有第一導頭4516以及第二導頭4518 ’它們 可咬合行動電話中與之相對應的導槽。導頭與導槽的運 作情形’在圖4 6中會有詳地描述。最後,第一後壁部份 4520以及第二後壁部份4522,連同天線槽4524,共同構 成了當行動電話的背面越過後壁部份之後’可用以承接 行動電話之凹槽。雖然圖中後壁的中心部份稍稍的躲在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405304 五'發明說明(55) 第一與第二後壁 以併入一個單— 運作的情況是 中的導引元件, 直緊接在 第二導頭 導槽互相 份4520以 可以一 部份的後面 的、延伸在 ,充電基座 以確保行動 一起。最希 導頭與 及第二 後壁部 槽之間 一及第 充電凹 基座中 接點( ,能分別地 連接;當行 及第二後壁 的互相連接,將可強 二充電接點緊觸在一 槽後,它 ,毋須藉 充電基座 就會如圖4 4 著重力來保 的)的互相 ,但是根據本發明,我們可 充電基座背面的後壁部份。 中的導引元件咬合行動電話 電話與充電基座的充電接點 望的是,該充電基座的第〜 與行動電話中的第一導槽以 動電話100的後端越過第— 部份4522時,這些導頭與導 迫行動電話的充電接點與第 起。當行動電話的後端落進 所示的一般’被固定在充電 持充電接點(自己的)與充電 接觸。 ^新型充電基座4500的形狀與底外殼背部112的形狀 非常相合,使得行動電話可輕易的插入充電基座。詳細 地說,當波狀外形邊緣792與凹槽區42〇5接觸在一起以 外表面WO與中央後壁部份4523接觸在一起後,該包含 了中央後壁部份4523之後壁部份就會給行動電話提供 一個傾斜度。因為凹槽區4205大致上是呈傾斜狀的;、 仃動電話置於凹槽區與中央後壁部份之上時,其 斜的,所以,此時的行動電話就會滑向充電基座的導 再詳細一點的說,因為行動電話1〇〇背部112的 。 790與波狀外形邊緣792是略顯凹狀的,所以行動電^ 1〇〇在沿著凹槽區移動的時候,其有接觸到的部份只在
D:\Program Fi1es\Patent\54653. ptd 第59頁 五、發明說明(56) 波狀外形邊緣的接觸駄 形邊緣的整個寬度要:::個接觸點通常是比波狀外 槽區滑動時之摩擦力。相^=低行動電話100沿著凹 後壁部份4523有一此Λ ,以、,因為充電基座的中央 呈凸面的,所以行動電話;:電話的外表面79〇是 時候’其有接觸的部份口在:央後壁部份「騎」動的 是,行動電話大致上是::ί表面790的接觸點上。於 壁部份的接觸點滑動的接觸點以及中央後 行動電話滑動進入充電美座”=視曲率的大小以及 或後壁的高度的傾斜度以及/ 側辟的合Π電話的時候不是對得很準,充電基座 η二?斜邊曰有助於行動電話的導入凹槽區,而側壁則 通系是將位在凹槽區的行動電話予以對齊。 、 在圖44中也可以明顯的看到,當電話在充 電的時候,指示燈120是明顯可見的,便於我們:道: 動電話在充電時的充電狀況。當該可折疊的行動電話置 放在襯衫口袋的時候,指示燈1 2 〇也是明顯可見的,便 於我們知道行動電話的狀況^指示燈丨2 〇可以是,'孽 如’多顏色的發光二極體,可以提供出使用中、户°遊、 未提供服務,或其他為無線電通訊工業界所熟知^狀 悲。如彳于動電話處於打開情況的圖4 5所示,在打開狀雜 時’我們仍然可以看得到指示燈1 2 0顯示著行動電"話的 充電狀況。因為燈管通常位在鉸鏈肘狀節的中央並符合
第60頁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_4toMl 五、發明說明(57)
鉸鏈肘節的曲率順著肝铲4M 開還是閣上的,』以不論行動電話是打 12〇。 逋話益的剛面都可以看得到指示燈 現在回頭來看圖46,該圖是圖4〇 所看到的斷面圖,從此圖中 =線46 : 46切下來 一導頭4516與行動電話之第二導 二2之第 相對應的導頭與導槽,在形 連=在起。互 可以使行動電話與充電互相配對的,如此方 一導頭4516的形狀大致上呈現先窄後寬—從狹窄部份 490 2延伸到寬廣部份49〇4。該與之 =狀則大致上呈現先寬後窄—從寬廣部份卿;2 狭窄部份4908。當第一導頭的狹窄部份49〇2 ^ 的狭窄部份49〇8移動的時候,導頭與導槽有助於在= 基座中之行動電話,正確地定位在可被充電的位 如圖5 0所述。, 現在看圖47,此圖是圖44沿著線47一47的斷面圖,從 ^圖中可看到本發明之充電接點的配置狀況。詳細地 說,充電用接觸件5002具有一在接觸孔5〇〇8處穿過凹槽 25006之接觸部份5004。接觸部份5〇〇4與接觸用螺辞 _相接觸,以便充電基座可充電給行動電 地’接觸用螺絲5 0 1 0的頭部是曝露在外的,以方便充電 基座進行充電。最好是在邏輯板718上有焊上一塊接觸板 5012。接觸板5012的運用,使我們省去了使用額外充電 接點的需要一這個額外的接點其實是一個將行動電話固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 ptd 第61頁 的保持 從前 線的方 的佈線 鏈之樞 在外殼 於是, 受到損 雖然 是,修 將所有 其中。 它來充當充電 絲套的需要; 焊入塑膠外殼 且設計的較該 浪縮。邏輯板 裁槽50 14來定 在前以及後外 可知,本發明 。該器具使用 了較少的元件 有溝槽的軸承 ,並且完全地 動電話的時候 連接點 此螺絲 中的。 螺絲套 是組裝 位在前 殼。 提供了 了較少 就提供 面,讓 維持住 ,撓性 _AJ053Q4· 五、發明說明(58) 定好的螺絲,以 去了使用螺紋螺 度的南度且都是 焊在邏輯板上, 動電話的體積更 的’並且靠一個 力量作用 面的敘述 法及器具 以及使用 轴面。_ 元件之間 在使用行 害的。 本發明特 改是被允 符合本發 之用。接觸板也省 套通常具有一定程 因為接觸板5012是 為小,所以可使行 在前部1 0 6當中 外殼之中,讓螺絲 可訂定撓性導體路 的元件就完成了物 出可作為兩外殼鉉 撓性帶可以被規劃 了挽物的不外露β 帶是看不到且不會 別的具體實施例已經示範且描述了,但 許的。所以,篇後所附之專利範圍意圖 明精神及範圍之變更和修正,都涵蓋在
D·\Program F i1es\Patent\54653. ptd 第 62 頁

Claims (1)

  1. 405304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種電子器具,包含: 一第一外殼,該外殼界定第一 鉸鏈孔附近之槽; 几以及在第一 一第二外殼,該外殼界定了有内部轉 鉸鏈孔,該第一鉸鉍a .儿# ^ . 衣面之弟一 孔;以及 鏈孔 者一個轴對齊於該第二鉸鏈 :軸體’該軸體在第一鉸鏈孔處,從 出來並且同轴於該轴’其尺寸適可插入該第-欽二孔 =轴體的:端有—轴承面,當該第 以孔, 的路線。 卜外殼之間訂定繞性電路元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電子, 外殼與該軸槽,鑄型為單一組件。 ”中’該第―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 另外p令一大,丨、、奋_^ 电于器具其中,該軸體 、可插入該第一鉸鏈孔之芮^ , 沿著該筒體之一側延伸出一在組 问肢,該軸槽 足以讓該可撓性電路元件穿過該軸样之县声。卜 4·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子器具,装 、又 該軸體發生徑向變形,該軸體另外包含_;、,為防止 組,而該第一鉸鏈孔則包含一與該第一 f持邛件 應且可被其咬合之第二保持部件組“持部件組相對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電子器具,其中,該第—
    4 六、申請專利範圍 ~ ------ 、 ::::ί ^含—或多個配置在該軸體外表兩之浙 之凹槽以防止该軸體發生徑向變形。 或多個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電子哭且, 多個肋條貼合第二々k Μ ” 2士 D。” ” T,該一或 中。 —卜议以保持該軸體在該第一鉸鏈孔^之 線7之;Π:動之外殼元件間訂定可撓性電路元件路 線之=法,该方法包含之步驟: 兀件路 鍅,含有第一鉸鏈部份及第二鉸鏈部份之鉸 .Sx x鏈部份具有槽與軸,該軸體包含軺膛以及 有槽之軸承面,該筮_分Μ Η + 腹Μ及 表面之開孔;第-叙鏈4份界定了-具有内部轉動 將該可撓性電路 將該可繞性電路 以及通過該槽;以及 元件插入該第二鉸鏈部份之開孔; 元件延伸通過該有槽之軸承面與轴腔 置該轴體於該開孔之内 車由承面 。 以便該内部轉動表面咬合該 鄰 8·如ϋ膏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另外包含: 界疋第鉸鏈孔於該第一鲛鏈部份中,該第 近該槽;以及 一鉸鏈孔 將該軸體插入該第一鉸鏈孔 對齊該槽。 以便該有槽輛承面的槽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步驟,另外包含:
    —405M4- 六、申請專利範圍 在該有槽軸承面之槽附近的該軸體外表面上,提供保 持部件; 在該槽附近的該第一鉸鏈孔之内表面上,提供相對應 的保持部件;以及 當該軸體插入孔洞時,將該保持部件與該相對應之 保持部件對齊。
    D:\Program Files\Patent\54653.ptd 第65頁
TW087115684A 1997-10-15 1998-09-21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outing flexible circuit conductors TW40530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8/950,990 US6011699A (en) 1997-10-15 1997-10-15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outing flexible circuit conductor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05304B true TW405304B (en) 2000-09-11

Family

ID=25491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7115684A TW405304B (en) 1997-10-15 1998-09-21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outing flexible circuit conductors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011699A (zh)
KR (1) KR100339968B1 (zh)
CN (1) CN1114336C (zh)
BR (1) BR9803501A (zh)
CA (1) CA2250482C (zh)
GB (1) GB2335089B (zh)
TW (1) TW4053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82594B (zh) * 2008-11-10 2013-01-11 E Ten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環形天線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93789B2 (ja) * 1997-05-20 2003-04-07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情報処理端末
US6352434B1 (en) 1997-10-15 2002-03-05 Motorola, Inc. High density flexible circuit elemen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FI112759B (fi) * 1998-03-18 2003-12-31 Nokia Corp Teleskooppipuhelin
USD434402S (en) * 1998-04-22 2000-11-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ellular phone
US6321070B1 (en) * 1998-05-14 2001-11-20 Motorola,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speaker assembly
GB9811662D0 (en) * 1998-05-29 1998-07-29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therefor
US6439905B2 (en) 1998-05-29 2002-08-27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loop and helical turn
JP2944641B1 (ja) * 1998-06-22 1999-09-06 静岡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保持器具
GB2344921A (en) * 1998-12-18 2000-06-21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Frame urging electrical contact between display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GB2346759B (en) * 1999-02-12 2003-06-18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Radiotelephone
US6389302B1 (en) * 1999-04-28 2002-05-14 Ericsson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au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to vibrate via piezo-ceramic vibrators
USD428403S (en) * 1999-06-29 2000-07-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ellular phone
JP3439163B2 (ja) * 1999-08-27 2003-08-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携帯型電子機器
CN101188325B (zh) 1999-09-20 2013-06-05 弗拉克托斯股份有限公司 多级天线
JP2001119460A (ja) 1999-10-20 2001-04-27 Fujitsu Ltd 折りたたみ型携帯電話機及びフレキシブルケーブル
USD432510S (en) * 1999-11-19 2000-10-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ellular phone
USD429488S (en) * 1999-11-19 2000-08-15 Motorola, Inc. Radiotelephone housing
USD425503S (en) * 1999-11-19 2000-05-23 Motorola, Inc. Radiotelephone housing
USD429228S (en) * 1999-11-19 2000-08-08 Motorola, Inc. Radiotelephone housing
USD429709S (en) * 1999-11-19 2000-08-22 Motorola, Inc. Radiotelephone housing
USD431539S (en) * 1999-12-06 2000-10-03 Wen-Yuan Kuo Telephone
US6249431B1 (en) * 1999-12-06 2001-06-19 C. C. & L Company Limited Desktop item
ES2246226T3 (es) 2000-01-19 2006-02-16 Fractus, S.A. Antenas miniatura rellenadoras de espacio.
KR100389991B1 (ko) * 2000-02-23 2003-07-04 모토로라 인코포레이티드 휴대형 절첩식 무선 통신 기기
JP3739641B2 (ja) * 2000-04-19 2006-01-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折りたたみ型携帯機
JP3448547B2 (ja) 2000-05-12 2003-09-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携帯電話機
GB2368999B (en) * 2000-07-14 2004-08-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 portable radio device
JP4637332B2 (ja) * 2000-08-04 2011-02-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携帯無線装置
CN1592321A (zh) * 2000-08-04 2005-03-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折叠式便携蜂窝电话
KR100381438B1 (ko) * 2000-08-24 2003-04-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폴더 구동장치
CN2440301Y (zh) * 2000-09-12 2001-07-25 英业达集团(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信号传输的连接构造
US6351629B1 (en) * 2000-09-12 2002-02-26 Dieceland Technologies Corp. Compact modular wireless telephone
US7194291B2 (en) * 2001-06-26 2007-03-20 Gregory Kim Protective mask of mobile phone
GB2369519B (en) * 2000-11-22 2004-07-14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Housing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7027844B2 (en) * 2000-12-29 2006-04-11 Vertu Limited Mobile telephone
US7454014B2 (en) * 2000-12-29 2008-11-18 Vertu Limited Device with a loudspeaker and an ear piece cover
US6965789B2 (en) * 2000-12-29 2005-11-15 Vertu Limited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006349B2 (en) * 2000-12-29 2006-02-28 Vertu Limited Casing
US6678539B1 (en) * 2001-01-22 2004-01-13 Lu Sheng-Nan Mobile phone cover hinge
KR20020065702A (ko) * 2001-02-07 2002-08-14 에스케이텔레텍주식회사 폴더형 이동통신단말기
US6477041B2 (en) * 2001-02-13 2002-11-05 Intel Corporation Computer assembly with captivated screw carrier
KR100413601B1 (ko) * 2001-03-08 2003-12-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폴더가 구비된 이동 단말기
US6462942B1 (en) * 2001-05-31 2002-10-08 Palm Inc. Attachment device for handheld computers
JP2002368440A (ja) * 2001-06-06 2002-12-20 Toshiba Corp 折り畳み型電子機器とそのフレキシブル基板
JP2003046275A (ja) * 2001-07-31 2003-02-14 Fujitsu Ltd 携帯機器
TW520809U (en) 2001-09-28 2003-02-11 Molex Inc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EP1444751B1 (en) * 2001-10-16 2007-06-13 Fractus, S.A. Loaded antenna
US9755314B2 (en) 2001-10-16 2017-09-05 Fractus S.A. Loaded antenna
US7136681B2 (en) * 2001-10-31 2006-11-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arrier and patterning for controlling current distribu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20030132293A1 (en) * 2002-01-11 2003-07-17 Hand Held Products, Inc. Transaction terminal including raised surface peripheral to touch screen
JP2003229938A (ja) * 2002-02-04 2003-08-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折畳式携帯電話装置
AT410742B (de) * 2002-02-26 2003-07-25 Akg Acoustics Gmbh Kontaktierung für elektrostatische mikrofonwandler
US8060167B2 (en) * 2002-07-19 2011-11-15 Panasonic Corporation Portable wireless machine
JP4150621B2 (ja) * 2002-09-20 2008-09-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携帯型無線機および当該無線機のシャーシ
JP4070574B2 (ja) * 2002-10-21 2008-04-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機
US7505581B2 (en) * 2002-12-06 2009-03-17 Lg Electronics Inc. Folder type mobile terminal
KR100464979B1 (ko) * 2002-12-12 2005-0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부 조립장치
KR100496960B1 (ko) * 2002-12-12 2005-06-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부 조립장치
JP2006510321A (ja) 2002-12-22 2006-03-23 フラクタス・ソシエダッド・アノニマ 移動通信デバイス用のマルチバンド・モノポール・アンテナ
US7423592B2 (en) 2004-01-30 2008-09-09 Fractus, S.A. Multi-band monopole antenna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s
US6856792B2 (en) * 2002-12-30 2005-02-15 Motorola, Inc. Self operating opening mechanism for use in a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KR100677298B1 (ko) * 2003-05-12 2007-02-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커버 교체장치
USD528109S1 (en) * 2003-11-26 2006-09-12 Motorola, Inc. Audio pod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050201550A1 (en) * 2004-03-10 2005-09-15 Yang Yuri Closeable radio communications device providing an acousitic chamber
JP4364699B2 (ja) * 2004-03-30 2009-11-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折畳み式電子装置
TWI272822B (en) * 2004-04-30 2007-02-01 Benq Corp Flip-flop electronic device
US7395095B2 (en) * 2004-05-28 2008-07-01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7180756B2 (en) * 2004-06-21 2007-02-20 Motorola, Inc. Latch mechanism
US7394650B2 (en) * 2004-06-30 2008-07-01 Molex Incorporated Hing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060023411A1 (en) * 2004-07-27 2006-02-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wing hinge apparatus and portable terminal with the same
JP2006186655A (ja) * 2004-12-27 2006-07-13 Sony Corp 携帯端末装置
US7362585B2 (en) 2005-02-11 2008-04-2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Frame for a device mounted above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JP4511408B2 (ja) * 2005-04-18 2010-07-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表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KR100703353B1 (ko) * 2005-05-30 2007-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렌즈 어셈블리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US7414855B1 (en) * 2005-10-05 2008-08-19 Kyocera Wireless Corp. Modular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interchangeable outer housing assembly
KR100751940B1 (ko) * 2005-10-21 2007-08-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슬라이드 모듈 및 그 슬라이드 모듈을 갖는 휴대 단말기
CN1959135B (zh) * 2005-11-04 2011-06-2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及应用该铰链结构的折叠式电子装置
DE102005053288B4 (de) * 2005-11-08 2010-09-30 Palm, Inc. (n.d.Ges. d. Staates Delaware), Sunnyvale Mobilfunkgerät
JP4676322B2 (ja) * 2005-11-30 2011-04-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
DE102006004981B4 (de) * 2006-02-01 2008-01-24 Carl Freudenberg Kg Gelenk und Verwendung eines Gelenkes
US7787618B2 (en) 2006-03-29 2010-08-31 Nokia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7773041B2 (en) 2006-07-12 2010-08-10 Apple Inc. Antenna system
US8738103B2 (en) 2006-07-18 2014-05-27 Fractus, S.A. Multiple-body-configuration multimedia and smartphone multifunction wireless devices
US7809412B2 (en) * 2006-07-31 2010-10-05 Motorola Mobility,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single seam hinge
USD580425S1 (en) * 2006-12-22 2008-11-11 Panasonic Corporation Telephone handset
US7595759B2 (en) * 2007-01-04 2009-09-29 Apple Inc.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isolated antennas
US8350761B2 (en) 2007-01-04 2013-01-08 Apple Inc. Antennas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US7889139B2 (en) * 2007-06-21 2011-02-15 Apple Inc.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able grounding
US7672142B2 (en) * 2007-01-05 2010-03-02 Apple Inc. Grounded flexible circuits
KR100800713B1 (ko) * 2007-01-29 2008-0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0866232B1 (ko) * 2007-02-02 2008-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
US8125791B2 (en) * 2007-05-23 2012-02-28 Kyocera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7612725B2 (en) 2007-06-21 2009-11-03 Apple Inc. Antennas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nductive bezels
US7911387B2 (en) * 2007-06-21 2011-03-22 Apple Inc.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tennas
US9838059B2 (en) 2007-06-21 2017-12-05 Apple Inc. Handheld electronic touch screen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876274B2 (en) 2007-06-21 2011-01-25 Apple Inc. Wireless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D580426S1 (en) * 2007-08-31 2008-11-11 Panasonic Corporation Telephone handset
JP4279334B1 (ja) * 2007-12-05 2009-06-17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装置及びアンテナ装置
CN101463861B (zh) * 2007-12-21 2011-03-30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及应用铰链机构的电子装置
JP4637925B2 (ja) * 2008-03-28 2011-02-23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7933123B2 (en) 2008-04-11 2011-04-26 Apple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wo-piece housing
US8106836B2 (en) 2008-04-11 2012-01-31 Apple Inc. Hybrid antenna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8102319B2 (en) * 2008-04-11 2012-01-24 Apple Inc. Hybrid antenna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1610653B (zh) * 2008-06-17 2011-09-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通信单元
CN201238309Y (zh) * 2008-08-13 2009-05-13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
US7825345B1 (en) 2008-08-26 2010-11-02 Kano Yoshio W Reversely mounted tactile switch assembly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therewith
JP4421663B1 (ja) * 2008-09-10 2010-02-24 株式会社東芝 プリント配線板、電子機器
JP4489133B2 (ja) * 2008-09-10 2010-06-23 株式会社東芝 プリント配線板、電子機器
JP5358152B2 (ja) * 2008-10-03 2013-12-04 任天堂株式会社 手持ち型情報処理装置
US8625305B2 (en) * 2008-10-31 2014-01-07 Kyocera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ic device
CN101888761A (zh) * 2009-05-11 2010-11-1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翻盖型电子装置
US8397370B2 (en) * 2009-09-08 2013-03-19 Apple Inc. Methods for designing an antenna using an oversized antenna flex
US8270914B2 (en) * 2009-12-03 2012-09-18 Apple Inc. Bezel gap antennas
US9172139B2 (en) * 2009-12-03 2015-10-27 Apple Inc. Bezel gap antennas
US9160056B2 (en) 2010-04-01 2015-10-13 Apple Inc. Multiband antennas formed from bezel bands with gaps
CN102348347A (zh) * 2010-08-04 2012-02-08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壳体
US8947303B2 (en) 2010-12-20 2015-02-03 Apple Inc. Peripheral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 members with gaps and dielectric coatings
US8279623B2 (en) * 2010-12-22 2012-10-0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Apparatus for vibrating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5488448B2 (ja) * 2010-12-22 2014-05-1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
KR101801186B1 (ko) * 2011-02-25 2017-1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US9166279B2 (en) 2011-03-07 2015-10-20 Apple Inc. Tunable antenna system with receiver diversity
US9246221B2 (en) 2011-03-07 2016-01-26 Apple Inc. Tunable loop antennas
US9350069B2 (en) 2012-01-04 2016-05-24 Apple Inc. Antenna with switchable inductor low-band tuning
US9223352B2 (en) * 2012-06-08 2015-12-29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CN207586791U (zh) * 2014-09-30 2018-07-06 苹果公司 便携式计算系统
TWI558049B (zh) * 2015-01-14 2016-11-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電路防護之電子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CN204425606U (zh) * 2015-01-29 2015-06-24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扬声器及移动通信终端
US9608475B1 (en) * 2015-09-08 2017-03-28 Apple Inc. Wireless charger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DE112017001004T5 (de) * 2016-02-26 2018-11-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Verbindungselement, Leistungsversorgungsvorrichtung, elektronisches Gerät und System
US10754391B2 (en) * 2016-08-08 2020-08-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xial cam hinge
KR102426694B1 (ko) * 2017-05-02 2022-07-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2145545B (zh) * 2020-10-20 2025-01-28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US11347262B2 (en) * 2020-10-26 2022-05-31 Dell Products L.P. Display chassis cover design for narrow border portable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CN112560628B (zh) * 2020-12-07 2024-04-12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侧边指纹识别机构及移动终端
US12206196B2 (en) * 2022-06-30 2025-01-21 Neurotronics, Llc Respiratory effort belt connector system
US20240120086A1 (en) * 2022-10-10 2024-04-11 Kopp Dennis A Portable Telemedicine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57675A (en) * 1970-11-16 1974-12-31 H Schwab Mixtures of two chromogenic compounds
BE785791A (fr) * 1971-07-03 1973-01-03 Hoechst Ag Procede d'impression a l'aide de colorants de dispersion avec fixage continu
US3857625A (en) * 1973-07-16 1974-12-31 Rixson Firemark Electrical connector hinge
US3999826A (en) * 1975-06-30 1976-12-28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onnector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US4255640A (en) * 1979-10-19 1981-03-10 Litton Systems, Inc. Door mounted oven controls
US4471493A (en) * 1982-12-16 1984-09-11 Gte Automatic Electric Inc. Wireless telephone extension unit with self-contained dipole antenna
JPS59135959A (ja) * 1983-01-25 1984-08-04 Fujitsu Ltd 電話機等における送受話器の折りたたみ機構
JPS59135960A (ja) * 1983-01-25 1984-08-04 Fujitsu Ltd 電話機等における折りたたみ型送受話器のフツクスイツチ切替装置
US4845772A (en) * 1988-06-13 1989-07-04 Motorola, Inc. Portable radiotelephone with control switch disabling
US4825395A (en) * 1986-05-29 1989-04-2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pparatus with torsionally stressed conductors routed through a hollow articulated hinge
JPS6343223U (zh) * 1986-09-04 1988-03-23
US4802605A (en) * 1987-04-02 1989-02-07 Gmi Engineering & Management Institute Hinge for cable routing
JPS643966U (zh) * 1987-06-26 1989-01-11
JPS6489845A (en) * 1987-09-30 1989-04-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Electric appliance
US5014346A (en) * 1988-01-04 1991-05-07 Motorola, Inc. Rotatable contactless antenna coupler and antenna
US4961126A (en) * 1988-07-04 1990-10-02 Casio Computer Co., Ltd. Structure of a device casing
US4897873A (en) * 1988-11-04 1990-01-30 Motorola, Inc. Multipurpose hinge apparatus for foldable telephones
JP2663591B2 (ja) * 1988-12-12 1997-10-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回転部の接続構造
US4959887A (en) * 1989-05-16 1990-10-02 Apple Computer, Inc. Center pivot cover
FR2664438B1 (fr) * 1990-07-04 1994-07-22 Alcatel Radiotelephone Dispositif forme de deux elements articules autour d'une charniere et relies par une liaison electrique.
JP2856263B2 (ja) * 1990-09-07 1999-02-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JPH04117849A (ja) * 1990-09-07 1992-04-17 Fujitsu Ltd カード式電話機
GB2260571B (en) * 1991-03-28 1995-09-27 Motorola Inc Hinge apparatus for foldable radiotelephones
US5259019A (en) * 1991-04-08 1993-11-0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pparatus providing for a curved device with hinged cover
KR960006945B1 (ko) * 1991-05-06 1996-05-25 모토로라 인코퍼레이티드 절첩식 무선 전화기용 자동래칭 힌지 샤프트를 구비한 힌지 장치
CA2109204C (en) * 1992-03-11 1996-04-09 Paul John Kudrna Hinge assembly
US5170173A (en) * 1992-04-27 1992-12-08 Motorola, Inc. Antenna coupling apparatus for cordless telephone
US5581440A (en) * 1992-09-18 1996-12-03 Ast Research, Inc. Rotatable bushing for reducing bending stress in electrical cable
SG70987A1 (en) * 1995-05-09 2000-03-2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conductors
GB2331188A (en) * 1997-04-25 1999-05-12 Daewoo Telecom Ltd Cable and hinge containing cable for laptop comput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82594B (zh) * 2008-11-10 2013-01-11 E Ten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環形天線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9990037130A (ko) 1999-05-25
CA2250482C (en) 2002-03-26
CN1221312A (zh) 1999-06-30
GB9822064D0 (en) 1998-12-02
CN1114336C (zh) 2003-07-09
GB2335089B (en) 2002-02-06
BR9803501A (pt) 1999-11-03
CA2250482A1 (en) 1999-04-15
US6011699A (en) 2000-01-04
GB2335089A (en) 1999-09-08
KR100339968B1 (ko) 2002-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05304B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outing flexible circuit conductors
JP4302135B2 (ja) カードアダプタ
US6180903B1 (en) Tact Switch
JP2003338769A (ja) 携帯無線端末装置
US20090209131A1 (en) Backward compatible connector system
WO2014039102A1 (en) Compliant mount for connector
US8507812B2 (en) Switch assembly and earphone set with the same
TWI233136B (en) Multiple switching device
JP4560052B2 (ja) 携帯デバイス接続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EP1939992A2 (en) Jack
KR100356005B1 (ko) 전기 회로를 포함하는 장치들 사이의 전기적 접속에 관련된 장치
JP2007512678A (ja) 電子装置用ヒンジコネクタ
JP2011199766A (ja) 携帯端末装置
CN1319217C (zh) 用于便携式电话机的压接触型连接器及其连接结构
CN201051535Y (zh) 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隐藏式天线结构
CN213636366U (zh) 电子装置
CN222146658U (zh) 一种插头折叠充电器
KR20040023700A (ko) 힌지용 커넥터 및 이 커넥터에 접속되는 회로 기판
CN216477952U (zh) 便携风扇
JPWO2003053028A1 (ja) 車載ホルダ
KR101271724B1 (ko) 슬라이딩 타입 이동단말기
KR100800434B1 (ko) 이동단말기
KR200180446Y1 (ko) 외부장치와 연결 가능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WO2021093638A1 (zh) 充电宝、租借终端及充电宝租借系统
CN205039100U (zh) 微小按键结构和蓝牙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