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2773A -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602773A TW201602773A TW104116560A TW104116560A TW201602773A TW 201602773 A TW201602773 A TW 201602773A TW 104116560 A TW104116560 A TW 104116560A TW 104116560 A TW104116560 A TW 104116560A TW 201602773 A TW201602773 A TW 20160277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or
- signal
- wirings
- wiring
-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07—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for displaying colours or for displaying grey scales with a specific pixel layout, e.g. using sub-pixe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02F1/13318—Circuits comprising a photodetector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36—Matrix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27—Through-hole 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 to the active element through an insulation layer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09—Crosstalk reduction, i.e. to reduce direct or indirect influences of signals directed to a certain pixel of the displayed image on other pixels of said image, inclusive of influences affecting pixels in different frames or fields or sub-images which constitute a same image, e.g. left and right images of a stereoscopic displa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根據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複數個第1~第3配線、像素電極、顯示層、及控制部。第1配線於第1方向延伸且排列於第2方向。第2、第3配線於第2方向延伸且排列於第1方向。像素電極經由開關元件而與第1、第2配線連接。顯示層執行光學特性之變化或發光之光學動作。第1配線包含第1、第2組。第2配線包含第1色配線。第3電極包含第1對向配線與第2對向配線。控制部執行:第1動作,其選擇第1組中包含之第1配線,且將第1極性之第1色圖像信號供給至第1色配線;第2動作,其選擇第2組中包含之第1配線,且將第2極性之第2色圖像信號供給至第1色配線;及於第1、第2動作之間之第3動作。
Description
本申請案享有於2014年5月23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號2014-106820之優先權之權益,該申請案之全部內容以參照之形式併入本文。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已開發出一種使用有液晶或有機EL等之顯示裝置。於顯示裝置中,除執行顯示動作之外,還存在執行例如觸控輸入之檢測等非顯示動作之情形。例如,為降低消耗電力,亦存在暫停顯示動作之情形。於執行非顯示動作之情形時,亦期望維持高品質之顯示。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複數個第1配線、複數個第2配線、複數個開關元件、複數個像素電極、複數個第3配線、顯示層、複數個第1濾色器、複數個第2濾色器、及控制部。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於第1方向延伸且排列於與上述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上述複數個第2配線於上述第2方向延伸且排列於上述第1方向。上述複數個開關元件之各者與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之任一者及上述複數個第2配線之任一者電性連接。上述複數個像素電極之各者與上述複數個開關元件之各者電性連接。上述複數個第3配線於上述
第2方向延伸且排列於上述第1方向。上述顯示層根據提供至上述複數個像素電極之電氣信號而執行光學特性之變化、與發光之至少任一者之光學動作。上述複數個第1濾色器為第1色。上述複數個第2濾色器為第2色。上述第2色之可見度高於上述第1色之可見度。上述控制部電性連接於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上述複數個第2配線、及上述複數個第3配線。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包含:第1組,其包含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之一部分;及第2組,其配置於上述第1組之上述第2方向之附近,且包含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之另一部分。上述複數個第2配線包含第1色配線、及於上述第1方向上位於上述第1色配線之附近之第2色配線。上述複數個開關元件包含複數個第1開關、複數個第2開關、複數個第3開關、及複數個第4開關。上述複數個第1開關之各者電性連接於上述第1組中包含之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之各者、及上述第1色配線。上述複數個第2開關之各者電性連接於上述第2組中包含之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之各者、及上述第1色配線。上述複數個第3開關之各者電性連接於上述第1組中包含之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之各者、及上述第2色配線。上述複數個第4開關之各者電性連接於上述第2組中包含之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之各者、及上述第2色配線。上述複數個像素電極包含複數個第1像素電極、複數個第2像素電極、複數個第3像素電極、及複數個第4像素電極。上述複數個第1像素電極之各者與複數個第1開關之各者電性連接。上述複數個第2像素電極之各者與複數個第2開關之各者電性連接。上述複數個第3像素電極之各者與複數個第3開關之各者電性連接。上述複數個第4像素電極之各者與複數個第4開關之各者電性連接。上述複數個第3配線包含:第1對向配線,其於投影至包含上述第1方向及上述第2方向之平面時,與上述複數個第1像素電極及上述複數個第2像素電極重疊;及第2對向配線,其於投影至上述平面時,與上述複數個第3像素電極及上述複數個第4像素電極重疊。於
投影至上述平面時,上述複數個第1濾色器之至少一部分與上述複數個第1像素電極及上述複數個第2像素電極重疊。於投影至上述平面時,上述複數個第2濾色器之至少一部分與上述複數個第3像素電極及上述複數個第4像素電極重疊。上述控制部於第1顯示期間,執行第1動作,其係依序選擇上述第1組中包含之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並將以上述第1對向配線為基準之第1極性之第1色圖像信號供給至上述第1色配線,且將上述第2極性之第3色圖像信號供給至上述第2色配線;於上述第1顯示期間之後之第2顯示期間,執行第2動作,其係依序選擇上述第2組中包含之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並將以上述第1對向配線為基準之與上述第1極性相反之第2極性之第2色圖像信號供給至上述第1色配線,且將上述第2極性之第4色圖像信號供給至上述第2色配線;及於上述第1顯示期間與上述第2顯示期間之間之非顯示期間,執行第3動作,其與上述第1動作及上述第2動作不同。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一對基板、液晶層、複數個像素電極、共通電極、彩色濾光片層、及控制部。上述液晶層設置於上述一對基板之間。上述複數個像素電極以矩陣狀配置於一基板上。上述共通電極設置於任一基板上,且與上述以矩陣狀配置之複數個像素電極對向而配置。上述彩色濾光片層具備與各像素行對向之色行。上述控制部對各像素電極施加像素信號。上述彩色濾光片層之色行係於像素行方向上反覆設置有至少3色者。上述控制部於供給在相鄰之像素行間使極性彼此反轉之像素信號之狀態下,進而僅對至少對應於1色之像素行,供給於在第1顯示期間施加像素信號之第1像素列、與並排設置於該第1像素列且在第1顯示期間後之第2顯示期間施加像素信號之第2像素列之間亦使極性反轉之像素信號。
10‧‧‧第1基板
10u‧‧‧第1基板部
11‧‧‧開關元件
11g‧‧‧閘極
11i‧‧‧閘極絕緣膜
12‧‧‧半導體層
12a‧‧‧第1部分
12b‧‧‧第2部分
12c‧‧‧第3部分
13‧‧‧層間絕緣膜
15a‧‧‧第1連接部
15b‧‧‧第2連接部
15c‧‧‧第1連接導電部
15d‧‧‧第2連接導電部
17‧‧‧第3連接導電部
18‧‧‧第1配向膜
20‧‧‧第2基板
20u‧‧‧第2基板部
25‧‧‧彩色濾光片層
27‧‧‧遮光層
28‧‧‧第2配向膜
30‧‧‧顯示層
35‧‧‧像素
35a‧‧‧第1色像素
35b‧‧‧第2色像素
35c‧‧‧第3色像素
51‧‧‧第1偏光層
52‧‧‧第2偏光層
55‧‧‧背光源部
60‧‧‧控制部
61‧‧‧第1驅動電路
62‧‧‧第2驅動電路
63‧‧‧控制電路
65‧‧‧檢測電路
△V1‧‧‧電位變動
△V2‧‧‧電位變動
110‧‧‧顯示裝置
111‧‧‧顯示裝置
119‧‧‧顯示裝置
121‧‧‧顯示裝置
122‧‧‧顯示裝置
123‧‧‧顯示裝置
180‧‧‧框體
210‧‧‧驅動裝置
310‧‧‧電子機器
CL‧‧‧共用線
CL1‧‧‧共用線
CL2‧‧‧共用線
CLN‧‧‧共用線
CLj‧‧‧共用配線
CLj+1‧‧‧共用配線
CLa‧‧‧第1對向配線
CLb‧‧‧第2對向配線
COM‧‧‧共用電位
D1‧‧‧第1方向
D2‧‧‧第2方向
D3‧‧‧第3方向
D4‧‧‧第4方向
D5‧‧‧第5方向
DT1‧‧‧第1顯示期間
DT2‧‧‧第2顯示期間
E‧‧‧電場
F1‧‧‧第1濾色器
F2‧‧‧第2濾色器
F3‧‧‧第3濾色器
F4‧‧‧第4濾色器
G3‧‧‧間隙
GL‧‧‧閘極線
GL1‧‧‧閘極線
GL2‧‧‧閘極線
GLn‧‧‧閘極線
GLi‧‧‧閘極線
GLi-2‧‧‧閘級線
GLi-1‧‧‧閘級線
GLi+1‧‧‧閘級線
GLi+2‧‧‧閘級線
GLN‧‧‧非選擇閘極電位
GND‧‧‧接地電位
GP1‧‧‧第1組
GP2‧‧‧第2組
Gt1‧‧‧第1閘極線
Gt2‧‧‧第2閘極線
Gt3‧‧‧第3閘極線
Gt4‧‧‧第4閘極線
Gt5‧‧‧第5閘極線
Gt6‧‧‧第6閘極線
I1‧‧‧第1絕緣層
I2‧‧‧第2絕緣層
L1‧‧‧第1配線
L2‧‧‧第2配線
L3‧‧‧第3配線
L4‧‧‧第4配線
L5‧‧‧第5配線
NDT‧‧‧非顯示期間
OP1‧‧‧第1動作
OP2‧‧‧第2動作
OP3‧‧‧第3動作
OP4‧‧‧第4動作
PDT‧‧‧顯示前期間
PT‧‧‧極性
Pix1‧‧‧像素電極
Pix2‧‧‧像素電極
Pix3‧‧‧像素電極
Pix4‧‧‧像素電極
Pix5‧‧‧像素電極
Pix6‧‧‧像素電極
Px‧‧‧像素電極
Px1‧‧‧第1像素電極
Px2‧‧‧第2像素電極
Px3‧‧‧第3像素電極
Px4‧‧‧第4像素電極
Px5‧‧‧第5像素電極
Px6‧‧‧第6像素電極
Px6‧‧‧第7像素電極
Px8‧‧‧第8像素電極
Pxs‧‧‧部分
RL‧‧‧檢測線
RL1‧‧‧檢測線
RL2‧‧‧檢測線
RLM‧‧‧檢測線
S1‧‧‧第1源極放大器
S2‧‧‧第2源極放大器
S3‧‧‧第3源極放大器
S4‧‧‧第4源極放大器
S5‧‧‧第5源極放大器
S6‧‧‧第6源極放大器
SEL1‧‧‧第1選擇器
SEL2‧‧‧第2選擇器
SELB‧‧‧選擇器信號
SELG‧‧‧選擇器信號
SELR‧‧‧選擇器信號
SL‧‧‧信號線
SL1‧‧‧信號線
SL2‧‧‧信號線
SLa‧‧‧第1色配線
SLm‧‧‧信號線
SLb‧‧‧第2色配線
SLc‧‧‧第3色配線
SS‧‧‧源極信號
SW1‧‧‧第1開關
SW2‧‧‧第2開關
SW3‧‧‧第3開關
SW4‧‧‧第4開關
SW5‧‧‧第5開關
SW6‧‧‧第6開關
SW7‧‧‧第7開關
SW8‧‧‧第8開關
Sig1‧‧‧信號線
Sig2‧‧‧信號線
SigC1‧‧‧第1色像素信號
SigC2‧‧‧第2色像素信號
SigC3‧‧‧第3色像素信號
SigC4‧‧‧第4色像素信號
SigC5‧‧‧第5色像素信號
SigC6‧‧‧第6色像素信號
SigC7‧‧‧第7色像素信號
SigC8‧‧‧第8色像素信號
SigL1‧‧‧第1色最後信號
SigL2‧‧‧第2色最後信號
SigC3‧‧‧第3色最後信號
SigP1‧‧‧第1色顯示前信號
SigP2‧‧‧第2色顯示前信號
SigL3‧‧‧第3色顯示前信號
TSVCOM‧‧‧偵測信號
Uf‧‧‧上表面
p1‧‧‧第1邊界部
p2‧‧‧第2邊界部
p3‧‧‧第3邊界部
圖1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模式性立體圖。
圖2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模式圖。
圖3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4(a)及圖4(b)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5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動作之模式圖。
圖6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動作之模式圖。
圖7係例示參考例之顯示裝置之動作之模式圖。
圖8(a)~圖8(c)係例示顯示裝置之特性之模式圖。
圖9係例示顯示裝置之特性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0係例示顯示裝置之模式圖。
圖11(a)及圖11(b)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另一顯示裝置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2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另一顯示裝置之模式圖。
圖13(a)~圖13(c)係例示第2實施形態之另一顯示裝置之模式圖。
圖14係例示第3實施形態之電子裝置之模式性立體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再者,揭示終究僅為一例,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維持發明之主旨而適當變化可容易想到之內容當然係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者。又,圖式中,為使說明更加明確,存在將各部之寬度、厚度、形狀等與實際之態樣相比模式性表示之情形,但終究為一例而並非限定本發明之解釋者。
又,於本說明書與各圖中,對於已給出之圖中與先前所述者相同之要素標註同一符號,適當省略詳細之說明。
圖1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模式性立體圖。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10包含複數個第1配線L1(例如閘極線GL)、複數個第2配線L2(例如信號線SL)、及複數個第3配線L3(例如共用線CL)。
複數個第1配線L1之各者於第1方向D1延伸。複數個第1配線L1排列於第2方向D2上。第2方向D2與第1方向D1交叉。於本實施形態中,第2方向D2相對於第1方向D1垂直,但亦可採用以垂直以外之狀態而交叉之構成。
複數個第2配線L2之各者於第2方向D2延伸。複數個第2配線L2排列於第1方向D1上。
複數個第3配線L3之各者於第2方向D2延伸。複數個第3配線L3排列於第1方向D1上。
將包含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之平面設為X-Y平面。將相對於X-Y平面垂直之方向設為Z軸方向。X-Y平面內之1個方向為X軸方向。X-Y平面內之1個方向為Y軸方向。Y軸方向相對於X軸方向垂直。於本例中,第1方向D1相對於X軸方向平行。第2方向D2相對於Y軸方向平行。再者,該X軸與Y軸亦可採用以垂直以外之角度而交叉之構成。
又,設置有複數個第4配線(例如檢測線RL)。複數個第4配線L4於Z軸方向上,與第1~第3配線L1~L3隔開。複數個第4配線L4之各者於第3方向D3延伸。第3方向D3相對於X-Y平面平行,且相對於第2方向D2交叉。複數個第4配線L4排列於第4方向D4。第4方向相對於X-Y平面平行,且與第3方向D3交叉。於本例中,第3方向D3相對於X軸方向平行,第4方向D4相對於Y軸方向平行。
複數個閘極線GL包含例如第1閘極線GL1、第2閘極線GL2、及第n閘極線GLn。閘極線GL之數量為n。n為2以上之任意之整數。例如,n為1920。
複數個信號線SL包含例如第1信號線SL1、第2信號線SL2、及第m信號線SLm。信號線SL之數量為m。m為2以上之整數。例如,m為1080×3。即,例如,於由子像素即紅像素、綠像素及藍像素之組而形成1個要素(像素)之情形時,要素之數量為1080。與沿第1方向排列之複數個像素之數量對應而設置信號線SL。於實施形態中,m為任意。
複數個共用線CL包含例如第1共用線CL1、第2共用線CL2、及第N共用線CLN。共用線CL之數量為N。N為2以上之整數。
複數個檢測線RL包含例如第1檢測線RL1、第2檢測線RL2、及第M檢測線RLM。檢測線RL之數量為M。M為2以上之整數。
於本例中,於閘極線GL與檢測線RL之間配置有信號線SL及共用線CL。於實施形態中,該等線之配置(第5方向D5上之配置)可實施種種變化。
如下所述,使用複數個閘極線GL、複數個信號線SL、及複數個共用線CL進行圖像之顯示。又,使用複數個共用線CL與複數個檢測線RL進行觸控輸入檢測。實施形態中,於不執行觸控動作之情形時,亦可省略檢測線RL。
圖2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模式圖。
如圖2所例示,於顯示裝置110中,設置有複數個開關元件11、複數個像素電極Px、及顯示層30。複數個開關元件11之各者與複數個第1配線L1(閘極線GL)之任一者、及複數個第2配線L2(信號線SL)之任一者電性連接。
開關元件11包含閘極11g與半導體層12。半導體層12包含第1部分12a與第2部分12b。閘極11g與複數個閘極線GL之1者電性連接。半導體層12之第1部分12a與複數個信號線SL之1者電性連接。
各像素電極Px與開關元件11之半導體層12之第2部分12b電性連接。如此1個像素電極Px連接於1個開關元件11,藉此複數個像素電極
Px作為整體遍及第1方向D1與第2方向D2而配置成矩陣狀。
再者,於如此配置成矩陣狀之像素電極Px中,將排列於第1方向D1上之複數個像素電極Px之排稱為像素列。又,將排列於第2方向D2上之像素電極Px之排稱為像素行。
顯示層30根據提供至複數個像素電極Px之電氣信號而執行光學動作。光學動作包含光學特性之變化與發光之至少任一者。如下所述,顯示層30設置於一對基板間。
於使用液晶層作為顯示層30之情形時,光學動作包含光學特性之變化。光學特性包含例如雙折射率、旋光性、散射性、光反射率及光吸收率之至少任一者。例如,藉由提供至像素電極Px之電氣信號而使顯示層30(液晶層)之液晶配向變化,使有效之雙折射率變化。亦可使旋光性、散射性、光反射率及光吸收率之至少任一者變化。
例如,於使用發光層(例如有機發光層)作為顯示層30之情形時,光學動作包含發光(光之發射)。即,顯示層30執行光學特性之變化與發光之至少任一者之光學動作。
如圖2所例示,於顯示裝置110中設置有控制部60(驅動裝置210)。
控制部60包含第1驅動電路61、第2驅動電路62、及控制電路63。第1驅動電路61與複數個閘極線GL電性連接。第2驅動電路62與複數個信號線SL及複數個共用線CL電性連接。控制電路63與第1驅動電路61及第2驅動電路62電性連接。對控制電路63取得之電氣信號(包含圖像信號)進行適當之信號處理。將經信號處理後之電氣信號供給至第1驅動電路61及第2驅動電路62。
藉由閘極線GL、信號線SL、開關元件11、像素電極Px及共用線CL而控制複數個像素35之顯示層30(例如液晶層)之光學動作。藉此進行顯示。於該顯示動作中,例如共用線CL係作為像素電極Px之對向
電極(亦稱為共通電極)而使用。即,經由開關元件11而對像素電極Px供給電氣信號,控制複數個像素電極Px之各者之電位。藉由像素電極Px與共用線CL所產生之電場而使液晶之配向變化,進行顯示。
又,本實施形態中,於控制部60進而設置有檢測電路65。檢測電路65與檢測線RL電性連接。於檢測動作中,例如,藉由第2驅動電路62與檢測電路65而檢測形成於複數個共用線CL之各者與複數個檢測線RL之各者之間的電容。
更具體而言,藉由複數個檢測線RL與複數個共用線CL而檢測對顯示裝置110之觸控輸入。於檢測動作中,例如,顯示裝置110之監視者(使用者)之手指或輸入構件(例如輸入筆等)等與顯示裝置110接觸或接近。藉由檢測線RL與共用線CL所形成之電氣電容因上述之接觸或接近而變化。藉由檢測該電氣電容之變化而檢測觸控輸入。再者,觸控輸入包含與檢測線RL接觸之接觸、及與檢測線RL隔開但靠近之接近(懸停)。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中,共用線CL(第3配線L3)作為用於顯示之對向電極而使用,並且亦作為用於觸控檢測之對向電極而使用。
如圖2所示,複數個第1配線L1(閘極線GL)包含第1組GP1與第2組GP2。如下所述,例如,依序掃描第1組GP1中包含之第1配線L1,且於對應於第1組GP1之像素35中進行顯示。其後,依序掃描第2組GP2中包含之第1配線L1,且於對應於第2組GP2之像素35中進行顯示。複數個組之數量為例如為2以上100以下,例如為20左右。該值為一例,於實施形態中,組之數量為任意。如下所述,例如,於2個組之掃描之間執行非顯示動作。
第1組GP1包含複數個第1配線L1之一部分(例如,第(i-2)閘極線GLi-2、及第(i-1)閘極線GLi-1等,i為3以上之整數)。
第2組GP2與第1組GP1於第2方向上鄰接而配置。第2組GP2包含
複數個第1配線L1之另一部分(例如,第i閘極線GLi、及第(i+1)閘極線GLi+1等)。
複數個第2配線L2(信號線SL)包含第1色配線SLa。第1色配線SLa係對應於第1色之信號線SL。第1色例如為紅(R)、綠(G)及藍(B)之任一者。於本例中,第1色為藍色。第1色配線SLa例如係對應於(連接於)藍色像素之信號線SL。
複數個開關元件11包含複數個第1開關SW1、及複數個第2開關SW2。
第1開關SW1之各者與屬於第1組GP1之第1配線L1之任一者及第1色配線SLa以彼此不重複之方式電性連接。
第2開關SW2之各者與第2組GP2之第1配線L1之任一者及第1色配線SLa以彼此不重複之方式電性連接。
複數個像素電極Px包含複數個第1像素電極Px1、及複數個像素電極Px2。
各第1像素電極Px1與複數個第1開關SW1之任一者以彼此不重複之方式電性連接。
各第2像素電極Px2與複數個第2開關SW2之任一者以彼此不重複之方式電性連接。
複數個第3配線L3(共用線CL)包含第1對向配線CLa。如下所述,第1對向配線CLa於投影至X-Y平面(包含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之平面)時,與複數個第1像素電極Px1及複數個第2像素電極Px2重疊。
進而,複數個第2配線L2(信號線SL)進而包含第2色配線SLb。第2色配線SLb係對應於第2色之信號線SL。第2色與第1色不同,例如為紅、綠及藍之任一者。於本例中,第2色為紅色。第2色配線SLb例如係對應於(連接於)紅色像素之信號線SL。第2色配線SLb於第1方向D1上,配置於第1色配線SLa之附近。如下所述,於第1色配線SLa與第2
色配線SLb之間設置有狹縫(間隙)。第1色配線SLa藉由狹縫而與第2色配線SLb隔開。
複數個開關元件11進而包含複數個第3開關SW3、及複數個第4開關SW4。
第3開關SW3之各者與屬於第1組GP1之第1配線L1之任一者及第2色配線SLb以彼此不重複之方式電性連接。
第4開關SW4之各者與屬於第2組GP2之第1配線L1之任一者及第2色配線SLb以彼此不重複之方式電性連接。
複數個像素電極Px包含複數個第3像素電極Px3與複數個第4像素電極Px4。
各第3像素電極Px3與複數個第3開關SW3之任一者以彼此不重複之方式電性連接。
各第4像素電極Px4與複數個第4開關SW4之任一者以彼此不重複之方式電性連接。
於本例中,複數個第2配線L2(信號線SL)進而包含第3色配線SLc。第3色配線SLc係對應於(連接於)第3色之信號線SL。第3色與第1色不同,與第2色亦不同。第3色例如為紅、綠及藍之任一者。於本例中,第3色為綠色。第3色配線SLc例如係對應於(連接於)綠色像素之信號線SL。第3色配線SLc於第1方向D1上配置於第1色配線SLa之附近。例如,第1色配線SLa配置於第2色配線SLb與第3色配線SLc之間。
複數個開關元件11進而包含複數個第5開關SW5與複數個第6開關SW6。
複數個第5開關SW5之各者與屬於第1組GP1之第1配線L1之任一者及第3色配線SLc以彼此不重複之方式電性連接。
複數個第6開關SW6之各者與屬於第2組GP2之第1配線L1之任一者及第3色配線SLc以彼此不重複之方式電性連接。
複數個像素電極Px進而包含複數個第5像素電極Px5與複數個第6像素電極Px6。
各第5像素電極Px5與複數個第5開關SW5之任一者以彼此不重複之方式電性連接。
各第6像素電極Px6與複數個第6開關SW6之任一者以彼此不重複之方式電性連接。
如圖2所例示,例如,複數個像素35包含第1色像素35a、第2色像素35b、及第3色像素35c。於實施形態中,複數個色之組合可變化。亦可設置4色以上之像素35。以下,對設置有3色之像素35之情形之例進行說明。
圖3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模式性剖視圖。
如圖3所示,於顯示裝置110中,設置有第1基板部10u、第2基板部20u、及顯示層30。於顯示裝置110中,設置有複數個像素35。圖3中例示1個像素35之部分。
於第1基板部10u,設置有例如第1基板10、閘極線GL(第1配線L1)、開關元件11、信號線SL(第2配線L2)、共用線CL(第3配線L3)、及像素電極Px。
閘極線GL及信號線SL於X-Y方向延伸而設置於第1基板部10u之上表面。於本例中第1基板10為透光性。又,作為開關元件11,使用TFT。開關元件11包含半導體層12。半導體層12包含第1部分12a(例如源極)、第2部分12b(例如汲極)、及第3部分12c(例如通道)。第3部分12c配置於第1部分12a與第2部分12b之間。開關元件11進而包含閘極11g與閘極絕緣膜11i。於第3部分12c與閘極11g之間,設置有閘極絕緣膜11i。於本例中,信號線SL之一部分(第1連接部15a)與第1部分12a電性連接。又,第1連接部15a藉由第1連接導電部15c而與第1部分12a電性連接。另一方面,於第2部分12b上,設置有第2連接導電部15d。
於第2連接導電部15d上,設置有第2連接部15b。
於第1連接部15a(信號線SL)與半導體層12之間、第1連接導電部15c與半導體層12之間、第2連接部15b與半導體層12之間、及第2連接導電部15d與半導體層12之間,設置有層間絕緣層13。
於本例中,共用線CL設置於信號線SL等之第2金屬層上。於共用線CL與信號線SL之間,設置有第1絕緣層I1。第1絕緣層I1設置於複數個信號線SL與複數個共用線CL之間。
於共用線CL上,設置有像素電極Px。於本例中,像素電極Px包含帶狀之1個或複數個部分Pxs。複數個部分Pxs於X-Y平面內相互隔開。於本例中,像素電極Px藉由第3連接導電部17而與第2連接部15b電性連接。
共用線CL及像素電極Px之任一者均使用透光性之導電層。本實施形態中,使用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銦錫)。於像素電極Px與共用線CL之間,設置有第2絕緣層I2。該第2絕緣層I2之厚度充分小於液晶層之厚度。再者,亦可採用IPS(In Plane Switching,共平面切換型)等其他橫向電場模式或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TN(Twisted Nematic,扭轉向列)、ECB(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電控雙折射)等縱向電場模式。
於本例中,於像素電極Px上設置有第1配向膜18。
第2基板部20u於Z軸方向上,與第1基板部10u隔開。於本例中,第2基板部20u包含第2基板20、彩色濾光片層25、第2配向膜28、及檢測線RL(第4配線L4)。檢測線RL與開關元件11及複數個像素電極Px隔開。
於本例中,第2基板20為透光性。檢測線RL為透光性。本實施形態中,採用包含ITO之透過性之導電膜作為檢測線RL,但亦可採用金屬細線作為檢測線RL。彩色濾光片層25包含紅著色層、綠著色層及
藍著色層。紅著色層、綠著色層及藍著色層之各者對應於複數個像素35之各者而配置。彩色濾光片層25之色亦可為4色以上。
於第1基板部10u與第2基板部20u之間,設置有包含具有複數個液晶分子之液晶層之顯示層30。
又,夾持一對基板10、20而設置有第1偏光層51與第2偏光層52。又,背光源部55與第1偏光層51對向而設置。
於本例中,像素電極Px包含帶狀之複數個部分Pxs。藉由對像素電極Px施加信號,於像素電極Px與共用線CL之間產生「橫向邊緣電場」。藉由該橫向邊緣電場而使顯示層30(液晶層)之液晶分子之指向矢(長軸)之方向於X-Y平面內變化。藉由指向矢之方向之變化而使該部位之顯示層30之雙折射率及旋光性之至少任一者變化。
藉由該顯示層30之光學特性之變化而使自背光源部55出射之光之穿透率變化。即,光之該像素之穿透率根據提供至像素電極Px之電氣信號(圖像信號)而變化。而且,通過該顯示層30而使亮度變化後之光自顯示裝置110之上表面Uf出射。藉此進行顯示。
另一方面,藉由複數個檢測線RL與複數個共用線CL而檢測對顯示裝置110之上表面Uf之觸控輸入。於檢測動作中,液晶顯示裝置110之監視者(使用者)之手指或輸入構件(輸入筆)等與液晶顯示裝置110接觸或接近。藉由檢測線RL與共用線CL所形成之電氣電容因上述之接觸或接近而變化。藉由檢測該電氣電容之變化而檢測觸控輸入。
圖4(a)及圖4(b)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模式性剖視圖。
該等圖係將顯示裝置沿X-Z平面切斷後之剖視圖。圖4(a)係對應於第1組GP1之位置之剖視圖。圖4(b)係對應於第2組GP2之位置之剖視圖。於該等圖中,省略檢測線RL。
如圖4(a)及圖4(b)所示,於顯示裝置110中,設置有彩色濾光片層25。於本例中,彩色濾光片層25設置於第2基板部20u上。例如,於彩
色濾光片層25與顯示層30之間配置有第2配向膜28(圖4中未圖示)。於實施形態中,彩色濾光片層25之Z軸方向之位置為任意。例如,彩色濾光片層25亦可設置於第1基板部10u。
彩色濾光片層25進而包含第1色之複數個第1濾色器F1、第2色之複數個第2濾色器F2、及第3色之第3濾色器F3。
各濾色器F1~F3於像素行方向延伸而設置,於第1濾色器F1之一側設置有第2濾色器F2,於第1濾色器F1之另一側設置有第3濾色器F3,且該等第1濾色器F1~第3濾色器F3之組合並排設置於第2方向D2上。又,各濾色器F1~F3介隔顯示層30而與第1基板部10u之像素電極Px之像素行對向。即,圖4(a)所示,於投影至X-Y平面時,複數個第1濾色器F1之至少一部分與複數個第1像素電極Px1重疊。如圖4(b)所示,於投影至X-Y平面時,複數個第1濾色器F1之至少一部分與複數個第2像素電極Px2重疊。
如圖4(a)所示,於投影至X-Y平面時,複數個第2濾色器F2之至少一部分與複數個第3像素電極Px3重疊。如圖4(b)所示,於投影至X-Y平面時,複數個第2濾色器F2之至少一部分與複數個第4像素電極Px4重疊。
如圖4(a)所示,於投影至X-Y平面時,複數個第3濾色器F3之至少一部分與複數個第5像素電極Px5重疊。如圖4(b)所示,於投影至X-Y平面時,複數個第2濾色器F2之至少一部分與複數個第6像素電極Px6重疊。
第1~第3濾色器F1~F3係沿第1方向D1反覆設置。
控制部60對各色配線SLa~SLc供給色圖像信號,藉此控制各像素電極電位,執行顯示層30之光學動作。藉由實施該等動作而進行具有所需之色之所需之顯示。
再者,第2色之可見度高於第1色之可見度。第3色之可見度高於
第1色之可見度。第3色與第2色不同。於本實施形態中,採用藍色作為第1色,採用紅色作為第2色,且採用綠色作為第3色。
彩色濾光片層25包含第1邊界部p1、第2邊界部p2、及第3邊界部p3。遮光層27(例如黑矩陣)以與第1邊界部p1、第2邊界部p2及第3邊界部p3之各者重疊之方式而設置。
如圖4(a)及圖4(b)所示,例如,於相鄰之第3配線L3(共用線CL)之間,設置有間隙G3(狹縫)。狹縫於第2方向D2延伸。
間隙G3於投影至X-Y平面時,與第1邊界部p1、第2邊界部p2及第3邊界部p3之至少任一者重疊。於本實施形態中,間隙G3與包含第1色之第1像素電極Px1與第2像素電極Px2之像素行、和包含第2色之第3像素電極Px3與第4像素電極Px4之像素行之間之區域(例如第1邊界部p1)重疊。
再者,間隙G3於投影至X-Y平面時,亦可與第1色之第1像素電極Px1和第2色之第3像素電極Px3之間之區域(例如第3邊界部p3)重疊。
即,如圖4(a)與圖4(b)所示,包含於複數個第3配線L3之第1對向配線CLa於投影至X-Y平面時,與複數個第1像素電極Px1、第2像素電極Px2、複數個第5像素電極Px5、及複數個第6像素電極Px6重疊。又,如圖4(a)與圖4(b)所示,包含於複數個第3配線L3之第2對向配線CLb於投影至X-Y平面時,與複數個第3像素電極Px3、及第4像素電極Px4重疊。第1對向配線CLa例如係第j共用配線CLj(j為1以上之整數)。第2對向配線CLb例如係第j+1共用配線CLj+1。
於本例中,第1對向配線CLa於投影至X-Y平面時,與複數個第5像素電極Px5重疊。第2對向配線CLb於投影至X-Y平面時,與複數個第6像素電極Px6重疊。
於本例中,進而設置有複數個第5配線L5。複數個第5配線L5之各者於第2方向D2延伸。複數個第5配線L5之各者設置於複數個第3配
線L3上。複數個第5配線L5之各者之電阻低於複數個第3配線L3之各者之電阻。第5配線L5成為第3配線L3之輔助配線。
如已說明般,使用透光性之導電材料作為第3配線L3。另一方面,對於第5配線L5,使用低電阻之材料(金屬等)。藉此,可降低第3配線L3之有效之電阻。可抑制串擾之產生。
複數個第5配線L5之至少任一者於投影至X-Y平面時,與複數個第2配線L2重疊。於本例中,複數個第5配線L5於投影至X-Y平面時,與第2邊界部p2或第3邊界部p3重疊。
以下,對顯示裝置110之動作之例進行說明。於以下之例中,於顯示裝置110中,執行顯示動作及觸控輸入之檢測動作。
圖5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動作之模式圖。
圖5係例示顯示裝置110之動作之時序圖。圖5之橫軸為時間。圖5中,顯示有檢測信號TSVCOM、選擇器信號SELR、SELG及SELB、以及源極信號SS。檢測信號TSVCOM係於檢測動作中供給至共用線CL之AC(Alternating Current)信號(交流信號)。於第2驅動電路62中設置有紅色信號線選擇器、綠色信號線選擇器、及藍色信號線選擇器(未圖示)。該等選擇器電性連接於信號線SL,藉由對該選擇器依序供給選擇器信號,使分時供給有各色之信號之信號線與各色之信號線依序接通/斷開,藉此成為對各信號線供給該色之信號者。選擇器信號SELR、SELG及SELB係分別供給至紅色信號線選擇器、綠色信號線選擇器、及藍色信號線選擇器之信號。源極信號SS係供給至信號線SL之信號。該等信號藉由控制部60而被供給。圖5中,例示有源極信號SS之極性PT。於本實施形態中,極性PT係以共用線CL之電位為基準時之源極信號SS之信號。
再者,作為極性PT,亦可採用以接地電位為基準者。
如圖5所示,於1圖框期間內設置有第1顯示期間DT1、第2顯示期
間DT2及非顯示期間NDT。第2顯示期間DT2係第1顯示期間DT1之後之期間。非顯示期間NDT係第1顯示期間DT1與第2顯示期間DT2之間之期間。於本例中,進而設置有顯示前期間PDT。顯示前期間PDT設置於非顯示期間NDT之後段部分。或者,顯示前期間PDT亦可把握為非顯示期間NDT與第2顯示期間DT2之間之期間。
再者,於該1圖框期間內,交替設置有顯示期間DT與非顯示期間NDT,藉由自第1像素列向第n像素列推進閘極信號之掃描,使各顯示期間內成為顯示及觸控檢測之對象之像素列之組依序移行。
控制部60於第1顯示期間DT1,實施第1動作OP1。於第1動作OP1中,於對應於第1組GP1之像素35中進行顯示。即,向對應於第1組GP1之像素35中寫入用於顯示之資訊。
控制部60於第2顯示期間DT2,實施第2動作OP2。於第2動作OP2中,於對應於第2組GP2之像素35中進行顯示。即,向對應於第2組GP2之像素35中寫入用於顯示之資訊。
控制部60於非顯示期間NDT,執行與第1動作OP1及第2動作OP2不同之第3動作OP3。
又,控制部60於顯示前期間PDT,執行第4動作OP4。關於第4動作OP4,將於下文敍述。
於第3動作OP3中,控制部60例如將交流信號作為檢測信號TSVCOM而供給至共用線CL。於交流信號中,反覆為高電壓、及電壓較該高電壓低之低電壓。該交流信號包含例如複數個脈波。藉由該信號而於共用線CL與檢測線RL之間形成電容,且藉由檢測該電容及其變化而進行觸控檢測。即,於第3動作OP3中,控制部60檢測各共用線CL與檢測線RL之間之電容,並且藉由與任一者之檢測線RL接近之物體(監視者、使用者或操作者等)而檢測基於該檢測線RL與共用線CL之間之電容之變化的電流之變化。再者,於第3動作OP3中,選擇
器信號為低位準狀態(非選擇狀態),源極信號SS例如為接地電位GND。
於第1動作OP1及第2動作OP2中,將選擇器信號依序設定為高位準狀態(選擇狀態),且供給對應於所需之圖像資料之圖像信號作為源極信號SS。此時,本實施形態中,第1動作OP1中之對應於藍色之源極信號SS之極性PT為正。於第1動作OP1中,對應於紅色之源極信號SS之極性PT為負。第1動作OP1中之對應於綠色之源極信號SS之極性PT為負。第2動作OP2中之對應於藍色之源極信號SS之極性PT為負。第2動作OP2中之對應於紅色之源極信號SS之極性PT為正。第2動作OP2中之對應於綠色之源極信號SS之極性PT為正。如此,於實施形態中,極性PT反轉。
以下,對第1動作OP1及第2動作OP2之例進一步進行說明。
圖6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動作之模式圖。
圖6中例示有顯示裝置110之信號之極性。
如圖6所示,對第1組GP1執行第1動作OP1(第1顯示動作),其後,執行第3動作OP3(非顯示動作)。其後,對第2組GP2執行第2動作OP2(第2顯示動作)。於第3動作OP3與第2動作OP2之間亦可實施下述之第4動作OP4。
於第1動作OP1中,控制部60於朝第2組GP2之方向依序選擇相對於屬於第1組GP1之像素之閘極線GL(將閘極線GL選擇屬於該第1組GP1之像素列之期間設為第1顯示期間DT1),並且依序選擇包含於第1組GP1之複數個第1配線L1(參照圖2)。此處,控制部60將第1色圖像信號SigC1(參照圖5)供給至第1色配線SLa。第1色圖像信號SigC1於以第1對向配線CLa之電位為基準時為第1極性。於圖6之例中,第1極性為正「+」。
同樣地,控制部60於第1顯示期間DT1,進而將第2極性(本實施
形態中為負)之第3色圖像信號SigC3(參照圖5)供給至第2色配線SLb。
第2極性於以第1對向配線CLa之電位為基準時為與第1極性相反之極性。於本例中,第2極性為負「-」。例如,第1極性及第2極性針對每一圖框週期相互替換。
同樣地,控制部60於第1顯示期間DT1,進而將第2極性(本實施形態中為負)之第5色圖像信號SigC5(參照圖5)供給至第3色配線SLc。
又,於第2動作OP2中,控制部60於遠離第1組GP1之方向依序選擇相對於屬於第2組GP2之像素之閘極線GL(將閘極線GL選擇屬於該第2組GP2之像素列之期間設為第2顯示期間DT2),並且依序選擇包含於第2組GP2之複數個第1配線L1(參照圖2),將第2色圖像信號SigC2(參照圖5)供給至第1色配線SLa。第2色圖像信號SigC2為第2極性。
又,控制部60於第2顯示期間DT2,進而將第1極性(例如正)之第4色圖像信號SigC4(參照圖5)供給至第2色配線SLb。
又,控制部60於第2顯示期間DT2,進而將第1極性之第6色圖像信號SigC6(參照圖5)供給至第3色配線SLc。
若詳細敍述伴隨針對每一像素行之顯示期間之信號供給之狀態,則於某圖框期間之第1動作OP1中,向對應於第1組GP1之藍色像素(第1像素電極Px1)供給正極性之第1色圖像信號SigC1。於第1動作OP1之後,執行非顯示動作之第3動作OP3。繼而,於第3動作OP3之後之第2動作OP2中,向對應於第2組GP2之藍色像素(第2像素電極Px2)供給負極性之第2色圖像信號SigC2。如此,本實施形態中,於非顯示動作之前後之顯示動作中,供給至像素35之信號之極性反轉。
同樣地,向對應於第1組GP1之紅色像素(第3像素電極Px3)供給負極性之第3色圖像信號SigC3。於第2動作OP2中,向對應於第2組GP2之紅色像素(第4像素電極Px4)供給負極性之第4色圖像信號
SigC4。
同樣地,向對應於第1組GP1之綠色像素(第5像素電極Px5)供給負極性之第5色圖像信號SigC5。於第2動作OP2中,向對應於第2組GP2之綠色像素(第6像素電極Px6)供給負極性之第6色圖像信號SigC6。
即,在屬於第1組GP1之像素中,圖像信號之極性(以共用線CL為基準時之極性)沿第1方向D1(X軸方向)交替變化。即,在限於屬於第1組GP1之像素之驅動狀態下而言,於該第1組GP1中進行V線反轉(行反轉)驅動。
同樣地,在屬於第2組GP2之像素中,圖像信號之極性(以共用線CL為基準時之極性)亦沿第1方向D1(X軸方向)而交替變化。在限於屬於第2組GP2之像素之驅動狀態下而言,於該第2組GP2中進行V線反轉(行反轉)驅動。
而且,本實施形態中,對應於第1組GP1之區域中之極性、與對應於第2組GP2之區域中之極性於全色中相互替換。如此,將行反轉驅動、且以並非顯示期間之非顯示期間(遮沒期間)為界進而使極性反轉之驅動稱為例如「分割V線反轉」驅動。
亦可謂於該分割V列驅動中,控制部60於對特定之像素電極Px供給於相鄰之像素行間使極性彼此反轉之像素信號之狀態下,進而供給於在第1顯示期間DT1施加像素信號之第1像素列之像素電極之組(本實施形態中為第1組GP1)、與並排設置於該第1像素列且於第1顯示期間後之第2顯示期間DT2施加像素信號之第2像素列(本實施形態中為第2組GP2)之間亦使極性反轉之像素信號。
圖7係例示參考例之顯示裝置之動作之模式圖。
圖7中例示有參考例之顯示裝置119中之信號之極性。顯示裝置119中之第1基板部10u及第2基板部20u之構成與顯示裝置110相同。顯
示裝置119之動作與顯示裝置110之動作不同。以下,對顯示裝置119之動作進行說明。
如圖7所示,於顯示裝置119中,於各色之像素中,由第1動作OP1與第2動作OP2而供給至像素電極之信號之極性相同。即,於顯示裝置119中,於第1組GP1及第2組GP2之各者中,進行V線反轉(行反轉)驅動。而且,對應於第1組GP1之區域之極性與對應於第2組GP2之區域之極性相同。
根據發明者之實驗而發現,於顯示裝置119中若執行第1顯示期間DT1~非顯示期間NDT~第2顯示期間DT2之驅動,則會產生若干之顯示不均勻性,另一方面可知,於本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10中,於執行非顯示動作(第3動作OP3)之情形時,亦可獲得較顯示裝置119均勻之顯示。即,於本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10中,可獲得高品質之顯示。
以下,對於顯示裝置119中產生之顯示之不均勻性之例進行說明。
圖8(a)~圖8(c)係例示顯示裝置之特性之模式圖。
圖8(a)中例示有顯示裝置119中產生之顯示之不均勻性。圖8(b)係顯示裝置119之一部分區域之剖視圖。圖8(c)中例示有顯示裝置119之電位。
如圖8(a)所例示,設置有第1閘極線Gt1~第6閘極線Gt6、及複數個信號線SL。以下,對藉由行反轉驅動而將正極性之信號寫入至像素電極Px之例進行說明。圖8(a)中,省略開關元件11。作為信號線SL,著眼於第1信號線Sig1與第2信號線Sig2。
如圖8(a)所例示,於第1閘極線Gt1與第1信號線Sig1之交叉位置上,設置有像素電極Pix1。於第2閘極線Gt2與第1信號線Sig1之交叉位置上,設置有像素電極Pix2。於第2閘極線Gt2與第2信號線Sig2之
交叉位置上,設置有像素電極Pix3。於第3閘極線Gt3與第2信號線Sig2之交叉位置上,設置有像素電極Pix4。於第4閘極線Gt4與第2信號線Sig2之交叉位置上,設置有像素電極Pix5。於第5閘極線Gt5與第2信號線Sig2之交叉位置上,設置有像素電極Pix6。
於本例中,如圖8(b)所例示,於像素電極Pix2與像素電極Pix3之間之區域,配置有共用線CL之間隙G3。即,第1共用線CL1於投影至X-Y平面時,與像素電極Pix2重疊。第2共用線CL2於投影至X-Y平面時,與像素電極Pix3重疊。間隙G3於投影至X-Y平面時,與信號線SL(於本例中,為第2信號線Sig2)重疊。
如圖8(a)所例示,向對應於第1信號線Sig1之像素電極Px(例如像素電極Pix1及像素電極Pix2等)供給用於相同灰階(第1灰階)之顯示之信號。如圖8(b)所例示,對像素電極Pix3及像素電極Pix6供給用於第1灰階之顯示之信號。繼而,對像素電極Pix4及像素電極Pix5供給用於第2灰階之顯示之信號。例如,用於第2灰階之顯示之信號之大小大於用於第1灰階之顯示之信號之大小。於像素電極Px與對向電極(共用配線CL)之間之電位差較小時,設為暗顯示(常暗)。第2灰階之亮度亮於第1灰階之亮度。
可知,於進行如此顯示之情形時,有時例如在對應於像素電極Pix3之像素35中,變得較應顯示之亮度(第1灰階)亮,在對應於像素電極Pix6之像素35中,變得較應顯示之亮度(第1灰階)暗。即,產生顯示之不均勻性。即,產生縱串擾。
根據發明者之研究而推定,該不均勻性之原因在於,於像素電極Px與信號線SL之間形成電容,且藉由該電容而使像素電極Px之電位變動。
圖8(c)中例示有信號線SL之電位、及像素電極Px之電位。於圖8(c)中橫軸為時間。於圖8(c)中,顯示共用線CL之共用電位COM。
如圖8(c)所例示,第1信號線Sig1之電位係與第1灰階對應之電位。另一方面,於選擇第3閘極線Gt3及第4閘極線Gt4時,第2信號線Sig2之電位係與第2灰階對應之電位(較第1灰階高之電位)。再者,因顯示行反轉驅動下之狀態,故於Sig1與Sig2上極性反轉。
如圖8(c)所例示,像素電極Pix1及Pix2設定為所需之電位。相對於此,於像素電極Pix3中,寫入至所需之第1灰階之電位之後,於選擇第3閘極線Gt3及第4閘極線Gt4之期間,向較特定之電位(第2灰階之電位)低之電位變動。認為此原因在於,像素電極Pix3之電位藉由像素電極Pix3與第2信號線Sig2之間之耦合而向較像素電極Pix3之電位低之側(相對於共用配線之電位更遠之側)變動。即,於像素電極Pix3中,產生電位變動△V1。因此認為,在對應於像素電極Pix3之像素中,變得較所需之亮度亮。
相反,如圖8(c)所例示,於像素電極Pix6中,像素電極Pix6之電位藉由傳送應供給至像素電極Pix6之信號之第2信號線Sig2與像素電極Pix4及Pix5之間之耦合而變動(被拉至像素電極Pix4、Pix5之負電位側)。因此,於像素電極Pix6中,產生電位變動△V2。電位變動△V2係與電位變動△V1相反方向之電位變動。因此認為,於像素電極Pix6中,變得較所需之亮度暗。如此,於顯示裝置119中,藉由形成於像素電極Px與信號線SL之間之電容耦合,使像素電極Px之電位(電位之時間性平均值)變動,其結果,產生顯示之不均勻性。如圖8(b)所例示,該電容主要產生於設置有共用線CL之間隙G3之場所。即認為,因該電容而導致之顯示之不均勻性係於對包含複數個信號線SL之組設置有1個共用線CL之情形時、更詳細而言於與信號線SL平行地配置有共用線CL之情形時特異產生之現象。
考慮嘗試藉由使用例如針對上下左右之每一像素使極性反轉之點反轉驅動或針對排列於第2方向D2之每一像素列使極性反轉之線反
轉驅動而抑制此種顯示之不均勻性。然而,該等方法中,消耗電力增大。
本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10中,於第1組GP1及第2組GP2之各者中進行V線反轉驅動,進而於第1組GP1與第2組GP2中,使信號線SL之電位(像素電極Px之電位)反轉。藉由於非顯示期間之前後使極性反轉而於非顯示期間前後使信號線SL之電位得以平均化。該結果,可抑制顯示之不均勻性(例如縱串擾)。藉此,可提供高品質之顯示。
進而可知,於顯示裝置119中,因於像素電極Px與信號線SL之間產生之電容亦會產生顯示之不均勻性。
圖9係例示顯示裝置之特性之模式性剖視圖。
如圖9所示,於顯示裝置119中,於共用線CL之間隙G3之位置,產生有信號線SL之電場E。存在藉由該電場E而產生顯示之不均勻之情形。
例如,於顯示面之一部分區域進行第1灰階之顯示,於其他區域進行第2灰階之顯示。於第1灰階之顯示中,例如,信號線SL之電位與共用線CL之共用電位COM(例如0伏)相同。例如,於第2灰階之顯示中,例如,信號線SL之電位為5伏。該情形時,進行第2灰階之顯示之信號線SL之電位對顯示層30之光學動作造成影響。例如,信號線SL與像素電極Px之間產生之電場施加至顯示層30。於使用液晶作為顯示層30之情形時,該電場E作用於液晶。因此,在對應於間隙G3之部分例如產生漏光。
再者,於開關元件11中,例如,藉由源極-閘極間電容而分割電壓。藉此,寫入結束後之像素電極Px之電位低於寫入時之信號線SL之電位。信號線SL之中心電位高於像素電極Px之中心電位。信號線SL之中心電位高於共用線CL之中心電位。
實施形態中,於第1組GP1及第2組GP2之各者中,進行V線反轉
驅動,進而,於第1組GP1與第2組GP2中,使信號線SL之電位(像素電極Px之電位)反轉。藉此,可抑制顯示之不均勻性(上述漏光)。
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10中,於執行非顯示動作(例如輸入動作或顯示暫停等)之情形時,亦可抑制顯示之不均勻性。其結果,可提供高品質之顯示。
若進行行反轉驅動(V線反轉驅動),則如上所述,產生縱串擾,從而存在顯示變得不均勻之情形。而且,如上所述,存在於像素電極Px與信號線SL之間形成寄生電容之情形。例如,若將共用線CL沿信號線SL分割,則於共用線CL彼此之狹縫部,藉由信號線SL與像素電極Px之間之寄生電容而產生串擾。藉由此種串擾而導致顯示變得不均勻。
例如,於點反轉驅動或線反轉驅動中,消耗電力增大。相對於此,於行反轉驅動中,可維持較低之消耗電力。於行反轉驅動中,將對應於狹縫之部分設定為藍色像素。藍色之可見度較紅色或綠色低。因此,於藍色中,難以察覺顯示之不均勻性。
於實施形態中,在對應於紅色像素之信號線SL、及對應於綠色像素之信號線SL中,於共用線CL上未設置狹縫。而且,在對應於可見度較低之藍色像素之信號線SL之部分,設置有共用線CL之狹縫。藉此,即便產生因狹縫而產生之不均勻性亦可難以察覺。進而,於藍色像素中,於第1組GP1與第2組GP2中,使信號之極性反轉。藉此,可進行更均勻之顯示。
另一方面,於未設置狹縫之紅色像素及綠色像素中,可抑制串擾,故而顯示均勻。
本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10中,可抑制由極性反轉引起之像素電位之變動所導致之亮度之變動。
進而,如圖5所例示,於顯示裝置110中,於第3動作OP3(非顯示
動作)內實施第4動作OP4。於第4動作OP4中,將與第2動作OP2相同極性之信號(預充電信號)供給至信號線SL。
於未進行預充電之情形時,於顯示裝置110中,自第3動作OP3(非顯示動作)立即過渡至第2動作OP2(顯示動作),但伴隨該等動作之過渡,信號線SL之電位與共用線CL之電位之至少任一者成為急地變化者。該結果為,於信號線SL與共用線CL之間形成電容。而且,存在由於該電容而導致於其後之信號線SL之電位之變化中產生時間延遲之情形。為消除該不良,於第2動作OP2之前之顯示前期間PDT,執行用於顯示之準備動作(預充電)。藉此,不會產生如上所述之時間延遲,從而可進一步抑制顯示之不均勻性。
此時,使預充電信號之極性與第2動作OP2中之信號為相同極性。藉此,可提高顯示之均勻性。
更具體而言,控制部60於顯示前期間PDT,進而實施第4動作OP4。於第4動作OP4中,將第2極性(例如負極性)之第1色顯示前信號SigP1(參照圖5)供給至第1色配線SLa。同樣地,將第1極性(例如正極性)之第2色顯示前信號SigP2供給至第2色配線SLb。同樣地,將第1極性(例如正極性)之第3色顯示前信號SigP3供給至第3色配線SLc。
此時,作為該預充電信號,於第1動作OP1中,亦可使用與最後供給之(寫入之)信號對應之信號。
更具體而言,第1組GP1中包含之複數個第1配線L1包含最靠近第2組GP2之最後之第1配線L1(第(i-1)閘極線GLi-1,參照圖2)。此時,控制部60於選擇最後之第1配線L1((第(i-1)閘極線GLi-1)時,對第1色配線SLa供給第1色最後信號SigL1(最後之1H之信號,參照圖5)。繼而,於第4動作OP4之時序,再次對第1色配線SLa供給第1色最後信號SigL1(最後之1H之信號,參照圖5)。
同樣地,於選擇最後之第1配線L1((第(i-1)閘極線GLi-1)時,對第
2色配線SLb供給第2色最後信號SigL2(最後之1H之信號,參照圖5)。繼而,於第4動作之時序,再次對第2色配線SLb供給第2色最後信號SigL2(最後之1H之信號,參照圖5)。
同樣地,於選擇最後之第1配線L1((第(i-1)閘極線GLi-1)時,對第3色配線SLc供給第3色最後信號SigL3。繼而,於第4動作OP4之時序,再次對第3色配線SLc供給第3色最後信號SigL3。
再者,於第4動作OP4之時序供給之信號亦可採用使極性與最後信號反轉後之信號。
換言之,亦可謂於該驅動中,控制部60於第1顯示期間DT1,實施第1動作OP1,其係依序選擇屬於第1組GP1之第1配線(閘極線GL),並將以第3配線(共用線CL)之電位為基準之第1極性之色圖像信號Sig供給至各色配線SLa、SLb、SLc;於第2顯示期間DT2,實施第2動作OP2,其係依序選擇屬於第2組GP2之第1配線(閘極線GL),並將以第3配線(共用線CL)之電位為基準之電位、且與第1極性相反之第2極性之色圖像信號Sig供給至各色配線SLa、SLb、SLc;及於非顯示期間NDT,實施第3動作OP3,其與第1動作及第2動作不同;於成為非顯示期間NDT之後段之期間之顯示前期間PDT,實施第4動作OP4,其係將第2極性之第1色顯示前信號供給至第1色配線SLa,將第1極性之第2色顯示前信號供給至第2色配線SLb,且將第1極性之第3色顯示前信號供給至第3色配線SLc。
藉由實施此種第4動作OP4(例如,用於顯示之準備動作,即,對信號線SL之預充電),可進一步抑制顯示之不均勻性。
圖10係例示顯示裝置之模式圖。
圖10中例示有設置於顯示裝置110之控制部60之第2驅動電路62。
如圖10所示,設置有第1源極放大器S1~第6源極放大器S6。第1源極放大器S1及第4源極放大器S4輸出例如紅色像素用之信號。第2源
極放大器S2及第5源極放大器S5輸出例如綠色像素用之信號。第3源極放大器S3及第6源極放大器S6輸出例如藍色像素用之信號。
於本例中,設置有第1選擇器SEL1與第2選擇器SEL2。例如,來自1個源極放大器之輸出藉由該等選擇器而切換,且供給至複數個信號線SL之各者。
進行反轉驅動之像素電極Px(例如藍色用)、與不進行反轉驅動之像素電極Px(例如紅色用及綠色用)電性連接於互不相同之源極放大器。若於1個源極放大器中存在使極性反轉之情形與不反轉之情形,則電壓之切換需要時間。藉由設置其他源極放大器而可減少電壓切換之次數,從而可進行高速之驅動。
如此,於顯示裝置110中,控制部60包含電性連接於第1色配線SLa之第1源極放大器S1、及電性連接於第2色配線SLb之第2源極放大器S2。控制部60進而包含電性連接於第3色配線SLc之源極放大器(第3源極放大器S3)。如此,藉由設置獨立之源極放大器而可進行高速之驅動。
圖11(a)及圖11(b)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其他顯示裝置之模式性剖視圖。
該等圖中例示有本實施形態之其他顯示裝置111。
圖11(a)及圖11(b)中例示有與圖4(a)及圖4(b)中所例示之剖面不同之剖面。圖11(a)係對應於第1組GP1之部分之剖視圖。圖11(b)係對應於第2組GP2之部分之剖視圖。除圖11(a)及11(b)中例示之構成以外,與圖4(a)及圖4(b)中例示之構成相同。即,於顯示裝置111中,設置有第1~第3濾色器F1~F3。
而且,如圖11(a)及圖11(b)所例示,於顯示裝置111中,進而設置有第4濾色器F4。第4濾色器F4為與第1濾色器F1不同之色。第1濾色器F1為藍色,第4濾色器F4例如為白色。第4濾色器亦可為綠色或黃
色。
複數個像素電極Px進而包含第7像素電極Px7與第8像素電極Px8。第7像素電極Px7及第8像素電極Px8經由開關元件11(該等圖中未圖示)而電性連接於第1色配線SLa。
如圖11(a)所示,於投影至X-Y平面時,第7像素電極Px7與第4濾色器F4重疊。如圖11(b)所示,於投影至X-Y平面時,第8像素電極Px8與第4濾色器F4重疊。第7像素電極Px7及第8像素電極Px8係對應於第4色之像素電極Px。
圖12係例示第1實施形態之其他顯示裝置之模式圖。
圖12中例示有本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11之構成及動作。
如圖12所例示,進而設置有第(i-3)閘極線GLi-3及第(i+2)閘極線GLi+2(i為4以上之整數)。第(i-3)閘極線GLi-3包含於第1組GP1。第(i+2)閘極線GLi+2包含於第2組GP2。
第7像素電極Px7電性連接於與包含於第1組GP1之閘極線GL(於本例中,為第(i-1)閘極線GLi-1)、及第1色配線SLa連接之開關元件11(第7開關SW7)。第8像素電極Px8電性連接於與包含於第2組GP2之閘極線GL(於本例中,為第(i+2)閘極線GLi+2)、及第1色配線SLa連接之開關元件11(第8開關SW8)。
如此,於第1色配線SLa上,除電性連接有第1像素電極Px1(藍色)及第2像素電極Px2(藍色)之外,亦可進而電性連接有第7像素電極Px7(第4色)及第8像素電極Px8(第4色)。
即,於第1色配線SLa上,除設置有第1色之像素電極Px之外,亦可設置第4色之像素電極Px。
例如,於顯示裝置111中,設置有第1色之複數個第1濾色器F1。複數個開關元件11包含第7開關SW7與第8開關SW8。第7開關SW7電性連接於第1組GP1中包含之複數個第1配線L1之任一者(於本例中,
為第(i-1)閘極線GLi-1)與第1色配線SLa。
第8開關SW8電性連接於第2組GP2中包含之複數個第1配線L1之任一者(於本例中,為第(i+2)閘極線GLi+2)與第1色配線SLa。
複數個像素電極Px包含第7像素電極Px7與第8像素電極Px8。
第7像素電極Px7與第7開關SW7電性連接。
第8像素電極Px8與第8開關SW8電性連接。
於投影至X-Y平面時,複數個第1濾色器F1之至少一部分與複數個第1像素電極Px1及複數個第2像素電極Px2重疊。
複數個第1濾色器F1與第7像素電極Px7及第8像素電極Px8不重疊。於本例中,第4濾色器F4與第7像素電極Px7及第8像素電極Px8重疊。
此時,控制部60使第7像素電極Px7之極性與第1像素電極Px1之極性相同。而且,控制部60使第8像素電極Px8之極性與第2像素電極Px2之極性相同。
例如,控制部60於第1動作OP1中,選擇包含於第1組GP1之複數個第1配線L1之任一者,進而,將第1極性(例如正極性)之第7色圖像信號SigC7供給至第1色配線SLa。
控制部60於第2動作OP2中,選擇包含於第2組GP2之複數個第1配線L1之任一者,進而,將第2極性(例如負極性)之第8色圖像信號SigC8供給至第1色配線SLa。
該情形時,亦可抑制顯示之不均勻性(縱串擾及漏光之至少任一者)。於顯示裝置111中,亦可抑制顯示之不均勻性,從而可提供高品質之顯示。
於實施形態中,設置有包含含有第1色、第2色及第3色之複數個像素35之顯示層30。而且,設置有驅動複數個像素35之控制部60。控制部60使複數個像素35之整體進行行反轉驅動。控制部60於第1顯示
期間與第2顯示期間之間,使第1~第3色之像素之任一者之極性反轉。例如,控制部60使第1色之像素之極性反轉。第1色之可見度低於第2色之可見度,且低於第3色之可見度。
控制部60於V遮沒之前後,使第1~第3色之像素之任一者之極性反轉。
圖13(a)~圖13(c)係例示第2實施形態之其他顯示裝置之模式圖。
圖13(a)~圖13(c)中例示有本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21~123之動作。該等圖中例示有第3動作OP3之源極信號SS。
例如圖13(a)所例示,於第1動作OP1中,第1像素電極Px1之電位為第1色圖像信號SigC1之電位。而且,第1對向配線CLa(共用線CL)設定為共用電位COM。共用電位COM例如為接地電位GND、或接近於接地電位GND之電位。另一方面,閘極線GL之非選擇狀態之電位設定為非選擇閘極電位GLN。非選擇閘極電位GLN例如為包含於第1組GP1之複數個第1配線L1之非選擇時之電位。非選擇閘極電位GLN例如亦可為包含於第2組GP2之複數個第1配線L1之非選擇時之電位。
於圖13(a)所示之顯示裝置121中,控制部60於第3動作OP3中,使信號線SL(例如第1色配線SLa)之電位低於第1像素電極Px1之電位(第1色圖像信號SigC1)。具體而言,於本例中,將信號線SL(例如第1色配線SLa)之電位設定於第1像素電極Px1之電位(第1色圖像信號SigC1)、與第1對向配線CLa(共用線CL)之電位(共用電位COM)之間。
於圖13(b)所示之顯示裝置122中,控制部60於第3動作OP3中,使信號線SL(例如第1色配線SLa)之電位為第1對向配線CLa(共用線CL)之電位(共用電位COM)以下。於本例中,信號線SL(例如第1色配線SLa)之電位與第1對向配線CLa(共用線CL)之電位(平均之電位)相同。
於圖13(c)所示之顯示裝置123中,控制部60於第3動作OP3中,使
信號線SL(例如第1色配線SLa)之電位低於第1對向配線CLa(共用線CL)之電位(共用電位COM)。例如,將信號線SL(例如第1色配線SLa)之電位設定於第1對向配線CLa之電位、與非選擇閘極電位GLN之間。
於顯示裝置121中,於第3動作OP3(例如觸控輸入之檢測期間)中,信號線SL之電位位於圖像顯示用之信號之大致中心。於本例中,驅動電路變得簡單。
於顯示裝置122中,第3動作OP3中之信號線SL之電位較顯示裝置121低,為接地電位GND(或共用電位COM)。該情形時,驅動電路亦變得簡單。
於顯示裝置123中,第3動作OP3中之信號線SL之電位較顯示裝置122低。寫入時(例如第1動作OP1及第2動作OP2)之像素電極Px因開關元件11之電容分割而變得低於信號線SL之電位。即,信號線SL之電位高於像素電極Px之電位。此時,考慮信號線SL與像素電極Px之間之電容耦合及產生之電場,第3動作OP3中之信號線SL之電位設定為低於寫入時之信號線SL之電位。藉此,可使第3動作OP3中之信號線SL之電位、與像素電極Px之電位之差較小。藉此,例如可進一步抑制顯示之不均勻性。
亦可將關於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之構成及動作、與關於第2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動作加以組合而實施。
圖14係例示第3實施形態之電子裝置之模式性立體圖。
如圖14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電子機器310包含顯示裝置110。作為顯示裝置,亦可使用關於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顯示裝置及其變化。於本例中,電子機器310進而包含將顯示裝置110收納於內部之框體180。作為電子機器310,可使用例如行動電話、可攜式資訊終端、個人電腦、及各種資訊機器等。
本實施形態之電子機器310藉由使用第1及第2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而可提供高品質之顯示。
根據實施形態,可提供高品質之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實施形態中顯示使共用線CL沿信號線SL而於Y方向延伸之構成,但亦可採用使該共用線CL以與閘極線GL相同之方式於X方向延伸之構成。該情形時,檢測線RL成為沿Y方延伸者。
再者,於本申請案說明書中,「垂直」及「平行」不僅指嚴格的垂直及嚴格的平行,亦包含例如製造步驟中之偏差等,只要為實質上垂直及實質上平行即可。
以上,一面參照具體例,一面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具體例。例如,關於顯示裝置中包含之配線、開關元件、顯示層、絕緣層、控制部、選擇器及電路、以及電子機器中包含之框體等各要素之具體的構成,只要本領域技術人員藉由自公知之範圍適當選擇而可同樣地實施本發明,且可取得相同之效果,則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
又,將各具體例之任2個以上之要素於技術上可能之範圍組合而成者,只要包含本發明之要旨,則亦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
以作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上述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為基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適當地設計變更而實施之所有的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只要包含本發明之要旨,亦屬於本發明之範圍。
於本發明之思想之範疇,只要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則可想到各種變更例及修正例,關於其等變更例及修正例,可瞭解亦屬於本發明之範圍。
例如,對上述各實施形態,本領域技術人員適當地進行構成要素之追加、刪除或設計變化後,或進行步驟之追加、省略或條件變化後,只要具備本發明之要旨,則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
又,關於由本實施形態中敍述之態樣而帶來之其他作用效果,根據本說明書記載而可明確者,或本領域技術人員可適當想到者,認為當然係由本發明帶來。
110‧‧‧顯示裝置
CL‧‧‧共用線
CL1‧‧‧共用線
CL2‧‧‧共用線
CLN‧‧‧共用線
D1‧‧‧第1方向
D2‧‧‧第2方向
D3‧‧‧第3方向
D4‧‧‧第4方向
D5‧‧‧第5方向
GL‧‧‧閘極線
GL1‧‧‧閘極線
GL2‧‧‧閘極線
GLn‧‧‧閘極線
L1‧‧‧第1配線
L2‧‧‧第2配線
L3‧‧‧第3配線
L4‧‧‧第4配線
RL‧‧‧檢測線
RL1‧‧‧檢測線
RL2‧‧‧檢測線
RLM‧‧‧檢測線
SL‧‧‧信號線
SL1‧‧‧信號線
SL2‧‧‧信號線
SLm‧‧‧信號線
Claims (15)
- 一種顯示裝置,其具備:複數個第1配線,其等於第1方向延伸且排列於與上述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複數個第2配線,其等於上述第2方向延伸且排列於上述第1方向;複數個開關元件,其等分別與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之任一者及上述複數個第2配線之任一者電性連接;複數個像素電極,其等分別與上述複數個開關元件之各者電性連接;複數個第3配線,其等於上述第2方向延伸且排列於上述第1方向;顯示層,其根據提供至上述複數個像素電極之電氣信號而執行光學特性之變化、與發光之至少任一者之光學動作;第1色之複數個第1濾色器;較上述第1色之可見度高之第2色之複數個第2濾色器;及控制部,其電性連接於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上述複數個第2配線、及上述複數個第3配線;且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包含:第1組,其包含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之一部分;及第2組,其配置於上述第1組之上述第2方向之附近且包含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之另一部分;上述複數個第2配線包含:第1色配線;及第2色配線,其於上述第1方向上位於上述第1色配線之附近; 上述複數個開關元件包含:複數個第1開關,其等分別電性連接於上述第1組中包含之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之各者、及上述第1色配線;複數個第2開關,其等分別電性連接於上述第2組中包含之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之各者、及上述第1色配線;複數個第3開關,其等分別電性連接於上述第1組中包含之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之各者、及上述第2色配線;及複數個第4開關,其等分別電性連接於上述第2組中包含之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之各者、及上述第2色配線;上述複數個像素電極包含:複數個第1像素電極,其等分別與複數個第1開關之各者電性連接;複數個第2像素電極,其等分別與複數個第2開關之各者電性連接;複數個第3像素電極,其等分別與複數個第3開關之各者電性連接;及複數個第4像素電極,其等分別與複數個第4開關之各者電性連接;上述複數個第3配線包含:第1對向配線,其於投影至包含上述第1方向及上述第2方向之平面時,與上述複數個第1像素電極及上述複數個第2像素電極重疊;及第2對向配線,其於投影至上述平面時,與上述複數個第3像素電極及上述複數個第4像素電極重疊;且於投影至上述平面時,上述複數個第1濾色器之至少一部分與上述複數個第1像素電極及上述複數個第2像素電極重疊, 於投影至上述平面時,上述複數個第2濾色器之至少一部分與上述複數個第3像素電極及上述複數個第4像素電極重疊,上述控制部於第1顯示期間,執行第1動作,其係依序選擇上述第1組中包含之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並將以上述第1對向配線為基準之第1極性之第1色圖像信號供給至上述第1色配線,且將第2極性之第3色圖像信號供給至上述第2色配線;於上述第1顯示期間之後之第2顯示期間,執行第2動作,其係依序選擇上述第2組中包含之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並將以上述第1對向配線為基準之與上述第1極性相反之上述第2極性之第2色圖像信號供給至上述第1色配線,且將上述第2極性之第4色圖像信號供給至上述第2色配線;及於上述第1顯示期間與上述第2顯示期間之間之非顯示期間,執行第3動作,其與上述第1動作及上述第2動作不同。
-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進而具備複數個第4配線,該等複數個第4配線係在相對於上述平面垂直之方向上與上述第1~第3配線、上述開關元件及上述複數個像素電極隔開,並在相對於上述平面平行且相對於上述第2方向交叉之第3方向上延伸而排列在相對於上述平面平行且與上述第3方向交叉之第4方向上;上述顯示層設置於上述複數個像素電極與上述複數個第4配線之間,上述控制部於上述第3動作中,偵測上述複數個第4配線之至少任一者與上述複數個第3配線之至少任一者之間流過之電流。
- 如請求項2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檢測基於由接近於上述複數個第4配線之上述至少任一者之物體所引起的上述複數個第4配線之上述至少任一者、與上述複數個第3配線之上述至少任 一者之間之電容之變化而產生的上述電流之變化。
-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於上述非顯示期間與上述第2顯示期間之間之顯示前期間,進而實施第4動作,其係將上述第2極性之第1色顯示前信號供給至上述第1色配線。
- 如請求項4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1組中包含之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包含最靠近上述第2組之最後之第1配線;上述控制部於選擇上述最後之第1配線時將第1色最後信號供給至上述第1色配線,上述第1色顯示前信號係與上述第1色最後信號對應之信號。
-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於上述非顯示期間與上述第2顯示期間之間之顯示前期間,進而實施第4動作,其係將上述第2極性之第2色顯示前信號供給至上述第2色配線。
-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進而具備較上述第1色之上述可見度高且與上述第2色不同之第3色之複數個第3濾色器,上述複數個第2配線進而包含於上述第1方向上位於上述第1色配線之附近之第3色配線,上述第1色配線係配置於上述第2色配線與上述第3色配線之間,上述複數個開關元件進而包含:複數個第5開關,其等分別電性連接於上述第1組中包含之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之各者、及上述第3色配線;複數個第6開關,其等分別電性連接於上述第2組中包含之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之各者、及上述第3色配線;上述複數個像素電極進而包含:複數個第5像素電極,其等分別與複數個第5開關之各者電性 連接;及複數個第6像素電極,其等分別與複數個第6開關之各者電性連接;於投影至上述平面時,上述複數個第3濾色器之至少一部分與上述複數個第5像素電極及上述複數個第6像素電極重疊,上述控制部於上述第1動作中,依序選擇上述第1組中包含之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進而將上述第1極性之第5色圖像信號供給至上述第3色配線;於上述第2動作中,依序選擇上述第2組中包含之上述複數個第1配線,進而將上述第1極性之第6色圖像信號供給至上述第3色配線。
- 如請求項7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於上述非顯示期間與上述第2顯示期間之間之顯示前期間,進而實施第4動作,其係將上述第2極性之第3色顯示前信號供給至上述第3色配線。
-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進而具備較上述第1色之上述可見度高且與上述第2色不同之第3色之複數個第3濾色器;上述複數個第2配線進而包含於上述第1方向上位於上述第1色配線之附近之第3色配線,上述控制部包含電性連接於上述第3色配線之源極放大器。
-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包含:第1源極放大器,其電性連接於上述第1色配線;及第2源極放大器,其電性連接於上述第2色配線。
-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進而具備複數個第5配線,其等於上述第2方向延伸, 上述複數個第5配線之各者電性連接於複數個第3配線之任一者,上述複數個第5配線之各者之電阻低於上述複數個第3配線之各者之電阻。
- 一種顯示裝置,其具備:一對基板;液晶層,其設置於上述一對基板之間;複數個像素電極,其等以矩陣狀配置於一基板上;共通電極,其設置於任一基板上,且與上述以矩陣狀配置之複數個像素電極對向而配置;彩色濾光片層,其具備與各像素行對向之色行;及控制部,其對各像素電極施加像素信號;上述彩色濾光片層之色行係於像素行方向上反覆設置有至少3色者,上述控制部於供給在相鄰之像素行間使極性彼此反轉之像素信號之狀態下,進而僅對至少對應於1色之像素行,供給於在第1顯示期間施加像素信號之第1像素列、與並排設置於上述第1像素列且在第1顯示期間後之第2顯示期間施加像素信號之第2像素列之間亦使極性反轉之像素信號。
- 如請求項12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彩色濾光片層至少為紅色、綠色及藍色,藉由上述控制部而驅動之與其他色不同之色為藍色。
- 如請求項12之顯示裝置,其中於上述第2顯示期間前亦對上述3色進行預充電,上述極性係與上述第1顯示期間相同之極性,或 使上述第1顯示期間之極性反轉後之極性。
- 一種電子機器,其具備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06820A JP2015222346A (ja) | 2014-05-23 | 2014-05-23 |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02773A true TW201602773A (zh) | 2016-01-16 |
TWI533120B TWI533120B (zh) | 2016-05-11 |
Family
ID=54556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16560A TWI533120B (zh) | 2014-05-23 | 2015-05-22 |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24645B2 (zh) |
JP (1) | JP2015222346A (zh) |
KR (1) | KR101681832B1 (zh) |
CN (1) | CN105093733B (zh) |
TW (1) | TWI53312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84838B2 (ja) * | 2014-06-26 | 2018-02-28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タッチ式入力装置 |
JP2016161860A (ja) * | 2015-03-04 | 2016-09-05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 |
WO2017126603A1 (ja) | 2016-01-20 | 2017-07-2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一体型表示装置 |
US10310682B2 (en) * | 2016-04-18 | 2019-06-04 |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
JP2017198914A (ja) * | 2016-04-28 | 2017-11-02 | Tianma Japan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CN110720117B (zh) * | 2017-06-02 | 2021-10-12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US10802636B2 (en) | 2018-06-15 | 2020-10-13 | Lg Display Co., Ltd. | Touch display device, data driver circuit, and method of driving controller |
JP2020095106A (ja) * | 2018-12-11 | 2020-06-18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JP2021043378A (ja) * | 2019-09-12 | 2021-03-18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CN110649045B (zh) * | 2019-10-31 | 2022-08-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JP7419309B2 (ja) * | 2021-09-08 | 2024-01-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3050605A1 (en) * | 2001-11-23 | 2003-06-1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GB0216904D0 (en) * | 2002-07-20 | 2002-08-28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US7623202B2 (en) * | 2003-12-11 | 2009-11-24 |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KR20050113907A (ko) * | 2004-05-31 | 2005-12-0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
JP2006154545A (ja) * | 2004-11-30 | 2006-06-15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KR20070043314A (ko) * | 2005-10-21 | 2007-04-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JP4938685B2 (ja) * | 2005-11-30 | 2012-05-2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部材の駆動方法 |
JP4793281B2 (ja) * | 2007-02-21 | 2011-10-1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
JP5046226B2 (ja) * | 2007-04-02 | 2012-10-10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 画像表示装置 |
KR101439169B1 (ko) * | 2007-12-31 | 2014-09-1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
JP2010033038A (ja) * | 2008-06-30 | 2010-02-12 | Nec Electronics Corp | 表示パネル駆動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
CN101620841A (zh) * | 2008-06-30 | 2010-01-06 | 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JP5306784B2 (ja) * | 2008-11-18 | 2013-10-02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JP5661015B2 (ja) | 2011-09-30 | 2015-01-28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5953242B2 (ja) * | 2013-01-28 | 2016-07-20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CN103293810B (zh) | 2013-05-28 | 2016-01-20 |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像素配置方法 |
JP2015206985A (ja) | 2014-04-23 | 2015-11-19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6434717B2 (ja) | 2014-05-13 | 2018-12-05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
2014
- 2014-05-23 JP JP2014106820A patent/JP2015222346A/ja active Pending
-
2015
- 2015-05-11 US US14/708,856 patent/US982464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05-20 KR KR1020150070584A patent/KR101681832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05-22 TW TW104116560A patent/TWI53312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5-05-22 CN CN201510264584.8A patent/CN10509373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93733A (zh) | 2015-11-25 |
KR101681832B1 (ko) | 2016-12-01 |
CN105093733B (zh) | 2018-04-20 |
TWI533120B (zh) | 2016-05-11 |
US20150339988A1 (en) | 2015-11-26 |
JP2015222346A (ja) | 2015-12-10 |
KR20150135120A (ko) | 2015-12-02 |
US9824645B2 (en) | 2017-1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33120B (zh) |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 |
CN107885397B (zh) | 具有内置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TWI582746B (zh) | 顯示裝置及具備顯示裝置之電子機器 | |
CN105044999B (zh) |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器件 | |
US9214125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20150049041A1 (en) | Display/touch temporal separation | |
JP2018136495A (ja) | 表示ドライバ及び表示装置 | |
JP2012053173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US9891748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sensor | |
TW201314335A (zh) | 像素防護線及多閘極線組態 | |
JP6302741B2 (ja) | 表示装置 | |
KR101752780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 |
KR102270257B1 (ko) | 표시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의 구동방법 | |
JP5789354B2 (ja)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JP2010102217A (ja)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KR101686093B1 (ko) | 시야각 제어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 |
KR102437757B1 (ko) | 액정 표시패널 및 액정 표시장치 | |
KR20090119164A (ko) | 액정 표시장치의 구동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 |
JP2007122030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20080054940A (ko) |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 |
JP2016151713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20090117427A (ko) | 액정 표시장치의 구동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