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4999B -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器件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44999B CN105044999B CN201510194809.7A CN201510194809A CN105044999B CN 105044999 B CN105044999 B CN 105044999B CN 201510194809 A CN201510194809 A CN 201510194809A CN 105044999 B CN105044999 B CN 1050449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line
- color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signal
- wi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101100191136 Arabidopsis thaliana PCMP-A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
- 101100048260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UBX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100422768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SUL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40 col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22778 POC1 centriolar protein homolog A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710125073 POC1 centriolar protein homolog 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095796 Caenorhabditis elegans sig-7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739577 Homo sapiens Selenocysteine-specific elongation factor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2769 POC1 centriolar protein homolog B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710125069 POC1 centriolar protein homolog B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7498 Selenocysteine-specific elongation factor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8 in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05 input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8 ti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25 zinc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3—Display of colour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14—Control of polarity reversal in general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97—Special arrangements with multiplexing or demultiplexing of display data in the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in a pre-processing circuitry delivering display data to said drivers or in the matrix panel, e.g. multiplexing plural data signals to one D/A converter or demultiplexing the D/A converter output to multiple colum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09—Crosstalk reduction, i.e. to reduce direct or indirect influences of signals directed to a certain pixel of the displayed image on other pixels of said image, inclusive of influences affecting pixels in different frames or fields or sub-images which constitute a same image, e.g. left and right images of a stereoscopic display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19—Reducing feedthrough effects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i.e. voltage changes on the scan electrode influencing the pixel voltage due to capacitive coupling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23—Compensation for problems related to R-C delay and attenuation in electrodes of matrix panels, e.g. in gate electrodes or on-substrate video signal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例,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配线、第二配线、电极层、像素电极、显示层和控制器。第一配线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在第二方向上排布。第二配线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在第一方向上排布。电极层在一包含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平面内设置,并具有开口。第二配线包括第一颜色的第一信号线以及与第一信号线最靠近的第一颜色的第二信号线。控制器执行第一操作,将第一极性的信号供应至第一和第二信号线。控制器执行第二操作,将第二极性的信号供应至第一和第二信号线。
Description
交叉相关申请
本申请是基于2014年4月23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4-089254并要求其优先权;其全文结合在此引作参考。
技术领域
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大体上涉及显示装置以及电子器件。
背景技术
已经开发了采用液晶、有机EL等的显示装置。例如,执行这样一种显示操作,在其中,液晶层的光学特性通过设定像素电极和公用电极的电位而被改变。对于这种显示装置而言期待高品质的显示。
发明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立体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图2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图3是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图4A和图4B是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图5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
图6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
图7A至图7C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参考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
图8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参考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
图9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
图10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
图11A和图11B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
图12A至图12D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
图13A至图13H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
图14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图15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图16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图17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并且
图18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一个实施例,显示装置包括多个第一配线、多个第二配线、多个开关元件、多个像素电极、电极层、显示层、多个第一颜色的第一颜色过滤器、以及控制器。第一配线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排布。第二配线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上排布。每个开关元件相应地电连接至一个所述第一配线以及一个所述第二配线。像素电极对应地电连接至开关元件。电极层在包含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平面内布置。电极层具有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开口在与平面交叉的方向上穿透所述电极层。显示层基于施加至像素电极的电信号执行发光或者改变光学特性至少之一的光学操作。控制器电连接至第一配线、第二配线、以及电极层。第一配线包括第一组以及第二组。第一组包括一部分第一配线。第二组包括另一部分第一配线,并且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一组相邻。像素电极包括多个第一颜色电极。每个第一颜色电极与一个第一颜色过滤器在投影到所述平面上观察时相互重叠。第二配线包括多个第一颜色配线。第一颜色配线包括第一信号线,以及第一颜色配线中最接近第一信号线的第二信号线。开关元件包括多个第一开关、多个第二开关、多个第三开关、多个第四开关。第一开关相应地电连接至包含在第一组中的第一配线。每个第一开关电连接至第一信号线。第二开关相应地电连接至包含在第二组中的第一配线。每个第二开关电连接至第一信号线。第三开关相应地电连接至包含在第一组中的第一配线。每个第三开关电连接至第二配线。第四开关相应地电连接至包含在第二组中的第一配线。每个第四开关电连接至第二信号线。第一颜色电极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极,其中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第一开关;多个第二像素电极,其中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第二开关;多个第三像素电极,其中所述第三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第三开关;以及多个第四像素电极,其中所述第四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第四开关。至少一部分开口以及至少一部分第一信号线在投影到所述平面上观察时相互重叠。第四像素电极、第三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第一像素电极以及至少一部分电极层在投影到所述平面上观察时相互重叠。所述控制器在第一显示间隔中执行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为依次选择包含在所述第一组中的第一配线、将第一图像信号供应至所述第一信号线、并将第三图像信号供应至所述第二信号线。第一图像信号具有令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一极性。第三图像信号具有令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一极性。控制器在第一显示间隔之后的第二显示间隔中执行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为依次选择包含在所述第二组中的第一配线、将第二图像信号供应至第一信号线、并将第四图像信号供应至第二信号线。第二图像信号具有令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二极性。第二极性与第一极性相反。第四图像信号具有令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二极性。
根据一个实施例,显示装置包括多个第一配线、多个第二配线、多个开关元件、多个像素电极、电极层、显示层、多个第一颜色的第一颜色过滤器、以及控制器。第一配线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排布。第二配线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上排布。每个开关元件电连接至所述第一配线之一以及所述第二配线之一。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开关元件。电极层在包含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平面中布置。电极层包括多个开口,所述开口在与所述平面交叉的方向上穿过所述电极层。显示层基于施加至像素电极的电信号执行发光或者改变光学特性至少之一的光学操作。控制器电连接至第一配线、第二配线、以及电极层。第一配线包括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组包括一部分第一配线。第二组包括另一部分第一配线,并且与第一组在第二方向上相邻。像素电极包括多个第一颜色电极。每个第一颜色电极和一个第一颜色过滤器在投影到所述平面上观察时相互重合。第二配线包括多个第一颜色配线,所述第一颜色配线包含第一信号线。开关元件包括多个第一开关以及多个第二开关。第一开关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一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每个第一开关电连接至第一信号线。第二开关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二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每个第二开关电连接至第一信号线。第一颜色电极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极,其中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第一开关;以及多个第二像素电极,其中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第二开关。至少一部分开口以及至少一部分第一信号线在投影到所述平面上观察时相互重叠。第二像素电极、第一像素电极以及至少一部分电极层在投影到所述平面上观察时相互重叠。控制器在显示第一帧的间隔的第一显示间隔中执行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为依次选择在所述第一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并将第一信号供应至第一信号线。第一信号具有令电极层为基准的第一极性。控制器在显示第一帧的间隔的第二显示间隔中执行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为依次选择在所述第二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并将第二信号供应至第一信号线。第二显示间隔是在第一显示间隔之后。第二信号具有令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二极性。第二极性与第一极性相反。控制器在显示第二帧的间隔的第三显示间隔中执行第三操作,所述第三操作为依次选择在所述第一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并将第三信号供应至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帧是所述第一帧之后的下一帧。第三信号具有令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一极性。控制器在显示第二帧的间隔的第四显示间隔中执行第四操作,所述第四操作为依次选择在所述第二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并将第四信号供应至第一信号线。第四显示间隔是在第三显示间隔之后。第四信号具有令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二极性。
现在将参照附图说明各实施例。
附图是示意性的或概念性的;并且各部分的厚度和宽度之间的关系、各部分之间的尺寸比例等并不必是与其实际值一致。此外,在各附图中各尺寸和/或比例被不同地示出,即使同一部分被示出的话。
在本申请的附图和说明书中,在图中类似描述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按需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意性立体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10包括多个第一配线L1(例如,栅线GL)、多个第二配线L2(例如,信号线SL)、以及电极层EL(例如,公用电极CL)。
所述多个栅线GL中的每个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所述多个栅线GL在第二方向D2上排布。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交叉。在实例中,第二方向D2垂直于第二方向D1。
所述多个信号线SL中的每个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所述多个信号线SL在第一方向D1上排布。
公用电极CL沿着包含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的平面延伸。如下描述的多个开口G3在公用电极CL中设置。如下所述,公用电极CL可以为多个第三配线L3(公用线),所述多个第三配线L3(公用线)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D1上排布。
包含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的平面取为X-Y平面。与X-Y平面垂直的方向取为Z轴方向。在X-Y平面中的一个方向为X轴方向。在X-Y平面中的一个方向为Y轴方向。Y轴方向垂直于X轴方向。在实例中,第一方向D1平行于X轴方向。第二方向D2平行于Y轴方向。
多个栅线GL例如包括第一栅线GL1、第二栅线GL2、以及第n栅线GLn。栅线GL的数量为n。n是不小于2的整数。例如,n是1920。在实施例中,n任取。
多个信号线SL例如包括第m信号线SLm。信号线SL的数量为m。m为不小于2的整数。例如,m为1080×3。换句话说,例如,在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的组被用作为一个组元的情况中,组元的数量为1080。信号线SL根据沿着X轴方向排布的多个像素的数量而设。在实施例中,m任取。
例如,多个信号线SL被划分成多个组。所述多个组中的每个组包括彼此相邻的多个信号线SL。例如,在一个组中包含的信号线SL的数量为不小于2的整数。
例如,公用电极CL以及由多个信号线SL构成的每组在投影到X-Y平面上观察时重叠。
图2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如图2所示,多个开关元件11、多个像素电极Px、以及显示层30在显示装置110中设置。所述多个开关元件11中的每个开关元件与所述多个栅线GL之一和所述多个信号线SL之一电连接。
在实施例中,电连接的状态包括两个导体直接接触的状态以及电流在其中插入有附加导体的两个导体之间流动的状态。此外,电连接的状态包括这样一种状态,其可以形成电流在其中插入有元件(例如,开关元件等)的两个导体之间流动的状态。
例如,开关元件11包括栅极11g以及半导体层12。半导体层12包括第一半导体部分12a以及第二半导体部分12b。栅极11g电连接至所述多个栅线GL中的一个。半导体层12的第一半导体部分12a电连接至所述多个信号线SL中的一个。
所述多个像素电极Px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多个开关元件11。例如,一个像素电极Px电连接至开关元件11的半导体层12的第二半导体部分12b。
显示层30基于施加至所述多个像素电极Px的电信号执行光学操作。所述光学操作包括发光或改变光学特性至少之一。例如,如下所述,多个像素电极Px在显示层30与公用电极CL之间设置。
在液晶层被用作为显示层30的情况中,光学操作包括改变光学特性。光学特性例如包括双折射率、旋光度、散光度、光反射系数或光吸收率至少之一。例如,显示层30(液晶层)的液晶取向由于施加至像素电极Px的电信号而改变;并且有效的双折射率发生改变。旋光度、散光度、光反射系数或光吸收率至少之一可以改变。
例如,在发光层(例如,有机发光层)被用作为显示层30的情况中,光学操作包括发光(光的发出)。换句话说,显示层30执行发光或改变光学特性至少之一的光学操作。
例如,显示层30被用作为负载电容。在实例中,储能电容器Cs与显示层30并联地设置。储能电容器Cs可以按需设置并可以省略。
多个像素35在显示装置110中设置。至少一个开关元件11以及至少一个像素电极Px在所述多个像素35中的每个中设置。换句话说,多个开关元件11相应地在多个像素35中设置。多个像素电极Px相应地在多个像素35中设置。
如图2所示,控制器60(驱动器件210)在显示装置110中设置。
例如,控制器60包括驱动电路61(第一驱动电路61)、驱动电路62(第二驱动电路62)、以及控制电路63。第一驱动电路61电连接至多个栅线GL。第二驱动电路62电连接至公用电极CL以及多个信号线SL。控制电路63电连接至第一驱动电路61和第二驱动电路62。执行由控制电路63所获取的电信号(包括图像信号)的合适的信号处理。为执行信号处理的电信号被供应至第一驱动电路61和第二驱动电路62。
如图2所示,所述多个栅线GL包括第一组GP1和第二组GP2。如下所述,例如,通过依次扫描在所述第一组GP1中包含的栅线GL来执行与第一组GP1对应的像素35上的显示。随后,通过依次扫描在所述第二组GP1中包含的栅线GL来执行与第二组GP2对应的像素35上的显示。例如,多个组的数量不小于2且不超过100,例如大约为20。该值是一个示例;并且在实施例中组的数量任取。如下所述,例如,在两个组的扫描之间可以执行非显示操作。
第一组GP1包括所述多个栅线GL中的一部分(例如,第(i-2)栅线GL(i-2)、第(i-1)栅线GL(i-1)等,其中i是不小于3的整数)。
第二组GP2被设置成在Y轴方向上与第一组GP1相邻。第二组GP2包括所述多个栅线GL中的另一部分(例如,第i栅线LG(i)、第(i+1)栅线GL(i+1)等)。
所述多个第一颜色配线SC1中的每个例如是与第一颜色对应的信号线SL。第一颜色例如是红色(R)、绿色(G)或蓝色(B)之一。在实例中,第一颜色为蓝色。
所述多个第一颜色配线SC1包括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第二信号线SL2在X轴方向上与第一信号线SL1隔开。第二信号线SL2是这样一种信号线,该信号线最靠近信号线SL中的与第一颜色对应的第一信号线SL1。
所述多个第二颜色配线SC2中的每个例如是与第一颜色不同的第二颜色对应的信号线SL。在实例中,第二颜色为绿色。所述多个第二颜色配线SC2包括第三信号线SL3以及第四信号线SL4。
第三信号线SL3设置成在X轴方向上紧挨着(相邻于)第一信号线SL1。例如,第三信号线SL3在X轴方向上最靠近所述多个信号线SL的第一信号线SL1。例如,第三信号线SL3在第一信号线SL1与第二信号线SL2之间设置。
第四信号线SL4在X轴方向上与第二信号线SL2相邻(设置成紧挨着第二信号线)。例如,第四信号线SL4在X轴方向上最靠近所述多个信号线SL的第二信号线SL2。例如,第二信号线SL2在第三信号线SL3与第四信号线SL4之间设置。
所述多个第三配线SC3是与第三颜色对应的信号线SL。第三颜色与第一颜色不同并与第二颜色不同。在实例中,第三颜色为红色。例如,与红色像素对应的每个信号线SL在与蓝色像素对应的一信号线SL和与绿色像素对应的一信号线SL之间设置。例如,所述多个第三颜色配线SC3包括第五信号线SL5。第五信号线SL5在第三信号线SL3与第二信号线SL2之间设置。
所述多个开关元件11包括多个第一至第十开关SW1至SW10。
所述多个第一开关SW1中的每个电连接至第一信号线SL1;并且所述多个第一开关SW1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一组GP1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
所述多个第二开关SW2中的每个电连接至第一信号线SL1;并且所述多个第二开关SW2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二组GP2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
所述多个第三开关SW3中的每个电连接至第二信号线SL2;并且所述多个第三开关SW3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一组GP1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
所述多个第四开关SW4中的每个电连接至第二信号线SL2;并且所述多个第四开关SW4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二组GP2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
所述多个第五开关SW5中的每个电连接至第三信号线SL3;并且所述多个第五开关SW5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一组GP1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
所述多个第六开关SW6中的每个电连接至第三信号线SL3;并且所述多个第六开关SW6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二组GP2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
所述多个第七开关SW7中的每个电连接至第四信号线SL4;并且所述多个第七开关SW7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一组GP1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
所述多个第八开关SW8中的每个电连接至第四信号线SL4,并且所述多个第八开关SW8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二组GP2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
所述多个第九开关SW9中的每个电连接至第五信号线SL5,并且所述多个第九开关SW9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一组GP1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
所述多个第十开关SW10中的每个电连接至第五信号线SL5;并且所述多个第十开关SW10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二组GP2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
所述多个像素电极Px包括多个第一颜色电极Pc1、多个第二颜色电极Pc2、以及多个第三颜色电极Pc3。第一至第三颜色电极Pc1至Pc3为分别与第一至第三颜色对应的像素电极Px。
所述多个第一颜色电极Pc1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极Px1、多个第二像素电极Px2、多个第三像素电极Px3、以及多个第四像素电极Px4。
所述多个第一像素电极Px1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一开关SW1。所述多个第二像素电极Px2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二开关SW2。所述多个第三像素电极Px3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三开关SW3。所述多个第四像素电极Px4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四开关SW4。
所述多个第二颜色电极Pc2包括多个第五像素电极Px5、多个第六像素电极Px6、多个第七像素电极Px7、以及多个第八像素电极Px8。
所述多个第五像素电极Px5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五开关SW5。所述多个第六像素电极Px6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六开关SW6。所述多个第七像素电极Px7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七开关SW7。所述多个第八像素电极Px8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八开关SW8。
所述多个第三颜色电极Pc3包括多个第九像素电极Px9以及多个第十像素电极Px10。
所述多个第九像素电极Px9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九开关SW9。所述多个第十像素电极Px10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十开关SW10。
所述公用电极CL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至第十像素电极Px1至Px10的每个的至少一部分在投影到X-Y平面(包含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的平面)上观察时重叠。
在如图2所示的实例中,多个像素35包括第一颜色像素35a、第二颜色像素35b、以及第三颜色像素35c。在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颜色的组合改型是可行的。可以设置具有四个或更多个颜色的像素35。
图3是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如图3所示,第一基板单元10u、第二基板单元20u以及显示层30在显示装置110中设置。多个像素35在显示装置110中设置。图3示出了一个像素35的一部分。
例如,TFT(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被用作为第一基板单元10u。例如,第一基板10、栅线GL(第一配线L1)、开关元件11、信号线SL(第二配线L2)、公用电极CL(电极层EL)、以及像素电极Px在第一基板单元10u中设置。第一基板单元10u在X-Y平面中延伸。
在实例中,TFT被用作为开关元件11。开关元件11包括半导体层12。半导体层12包括第一半导体部分12a、第二半导体部分12b、以及第三半导体部分12c。第二半导体部分12b在X-Y平面中与第一半导体部分12a隔开。第三半导体部分12c在第一半导体部分12a与第二半导体部分12b之间设置。第一半导体部分12a被用作为开关元件11的源极或漏极中的一个。第二半导体部分12b被用作为源极或漏极中的另一个。第三半导体部分12c用作为开关元件11的通道部分。
开关元件11还包括栅极11g以及栅极绝缘膜11i。栅极绝缘膜11i在第三半导体部分12c与栅极11g之间设置。在实例中,第三半导体部分12c在栅极11g上设置。在实例中,开关元件11具有底栅结构。在实施例中,开关元件11可以具有顶栅结构。
信号线SL电连接至第一半导体部分12a。在实例中,信号线SL的一部分(第一连接部分15a)电连接至第一半导体部分12a。在实例中,第一连接部分15a通过第一连接导电部分15c电连接至第一半导体部分12a。
另一方面,第二连接导电部分15d在第二半导体部分12b上设置。第二连接部分15b在第二连接导电部分15d上设置。
夹层绝缘层13在第一连接部分15a(信号线SL)与半导体层12之间、在第一连接导电部分15c与半导体层12之间、在第二连接部分15b与半导体层12之间、并且在第二连接导电部分15d与半导体层12之间设置。
在实例中,公用电极CL在信号线SL等上设置。第一绝缘层I1在公用电极CL与信号线SL之间设置。第一绝缘层I1在多个信号线SL与公用电极CL之间设置。
像素电极Px在公用电极CL上设置。在实例中,像素电极Px具有梳状结构;并且像素电极Px包括具有带结构的多个部分Pxs。所述多个部分Pxs在X-Y平面中彼此相互隔开。像素电极Px电连接至第二连接部分15b。在实例中,像素电极Px通过第三连接导电部分17电连接至第二连接部分15b。
公用电极CL或像素电极Px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包括透光的导电层。例如,公用电极CL或像素电极Px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含有以下至少一种元素的氧化物,所述元素选自In、Sn、Zn和Ti。公用电极CL和像素电极Px例如包括ITO(铟锡氧化物)等。例如,透光的薄金属层可以被用作为公用电极CL和像素电极Px。如下所述,补充配线可以在公用电极CL上设置。
第二绝缘层I2在公用电极CL与像素电极Px之间设置。在实例中,公用电极CL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多个像素电极Px之一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多个信号线SL之一的至少一部分之间设置。第二绝缘层I2在以上提到的公用电极CL的至少一部分与以上提到的所述多个像素电极Px之一的至少一部分之间设置。
在实例中,第一取向膜18在像素电极Px上设置。
第二基板单元20u在Z轴方向上与第一基板单元10u隔开。在实例中,第二基板单元20u包括第二基板20、着色层25、以及第二取向膜28。着色层25在第二基板20与第一基板单元10u之间设置。第二取向膜28在着色层25与第一基板单元10u之间设置。
在实例中,第二基板20是透光的。
着色层25例如包括红色着色层、绿色着色层、蓝色着色层等。红色着色层、绿色着色层和蓝色着色层设置成相应地对应于多个像素35。着色层25可以具有四种或更多种颜色。
显示层30在第一基板单元10u与第二基板单元20u之间设置。例如,显示层30在第一取向膜18与第二取向膜28之间设置。
在实例中,设置第一偏光层51和第二偏光层52。第一基板单元10u在第一偏光层51与第二偏光层52之间设置。第二基板单元20u在第一基板单元10u与第二偏光层52之间设置。
在实例中,进一步设置背光单元55。第一偏光层51、第一基板单元10u、显示层30、以及第二基板单元20u在背光单元55与第二偏光层52之间设置。背光单元55发光。光透过第一偏光层51、第一基板单元10u、显示层30、第二基板单元20u、以及第二偏光层52,并射到显示装置110外。
“横向电场”在像素电极Px与公用电极CL之间产生。横向电场是这样一种电场,其具有与X-Y平面平行的分量。显示层30(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指向矢(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在X-Y平面内由于横向电场而改变。例如,双折射率或旋光度至少之一由于指向矢的方向变化而改变。换句话说,出现光学特性的改变。光学特性的改变通过采用偏光层被转换成透光度的改变。
自背光层55发出的光的透光度由于光学特性的改变而改变。根据施加至像素电极Px的电信号(图像信号),光的透光度改变、也就是说亮度改变。亮度发生改变的光从显示装置110的上表面Uf射出。因而,实现了显示。
控制器6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第一基板单元10u中设置。控制器6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包含在显示装置的驱动器件210中(参见图2)。驱动器件21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包含在控制器60中。
图4A和图4B是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这些附图是剖视图,其中,显示装置在X-Y平面中被剖切。图4A是在与第一组GP1对应的位置获得的剖视图。图4B是在与第二组GP2对应的位置获得的剖视图。
在如图4A和图4B所示的实例中,着色层25在第二基板单元20u中设置。例如,第二取向膜28(图4A和4B中未示出)在着色层25与显示层30之间设置。在实施例中,着色层25在Z轴方向上的位置是任取的。例如,着色层25可以在第一基板单元10u中设置。
着色层25例如包括第一至第三颜色过滤器F1至F3。
也就是说,显示装置110还包括第一颜色的多个第一颜色过滤器F1、第二颜色的多个第二颜色过滤器F2、以及第三颜色的第三颜色过滤器F3。
第二颜色的能见度高于第一颜色的能见度。第三颜色的能见度高于第一颜色的能见度。第三颜色与第二颜色不同。例如,第一颜色是蓝色。第二颜色是绿色;并且第三颜色是红色。第二颜色可以是红色;并且第三颜色可以是绿色。此后,第二颜色是绿色;并且第三颜色是红色。
多个第一颜色过滤器F1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多个像素电极的一部分在投影到X-Y平面上观察时重叠。
如图4A和图4B所示,多个第一颜色电极Pc1和多个第一颜色过滤器F1中的一个在投影到X-Y平面上观察时重叠。
多个第二颜色过滤器F2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多个像素电极的一部分在投影到X-Y平面上观察时重叠。
如图4A和图4B所示,多个第二颜色电极Pc2和多个第二颜色过滤器F2中的一个在投影到X-Y平面上观察时重叠。多个第三颜色电极Pc3和多个第三颜色过滤器F3中的一个在投影到X-Y平面上观察时重叠。
第一至第三颜色过滤器F1至F3沿着X轴方向重复地设置。
例如,多个信号线SL中的与第一颜色对应的信号线SL(第一颜色配线SC1)是这样的信号线SL,该信号线经由开关元件11电连接至多个第一颜色电极Pc1之一。
类似地,与第二颜色对应的信号线SL(第二颜色配线SC2)是这样的信号线SL,该信号线经由开关元件11电连接至多个第二颜色电极Pc2之一。与第三颜色对应的信号线SL(第三颜色配线SC3)是这样的信号线SL,该信号线经由开关元件11电连接至多个第三颜色电极Pc3之一。
例如,与第一颜色对应的图像信号从控制器60被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第一像素电极Px1、第二像素电极Px2、第三像素电极Px3、以及第四像素电极Px4的电位被控制;并且执行显示层30的光学操作。此时,第一颜色的光的亮度由透过第一颜色过滤器F1的光控制。
与第二颜色对应的图像信号从控制器60被供应至第三信号线SL3和第四信号线SL4;第五像素电极Px5、第六像素电极Px6、第七像素电极Px7、以及第八像素电极Px8的电位被控制;并且执行显示层30的光学操作。此时,第二颜色的光的亮度由透过第二颜色过滤器F2的光控制。
与第三颜色对应的图像信号从控制器60被供应至第五信号线SL5;第九像素电极Px9和第十像素电极Px10的电位被控制;并且执行显示层30的光学操作。此时,第三颜色的光的亮度由透过第三颜色过滤器F3的光控制。
通过完成这些操作来执行具有期望颜色的期望显示。
着色层25包括位于第一颜色过滤器F1与第二颜色过滤器F2之间的第一边界部分p1、位于第一颜色过滤器F1与第三颜色过滤器F3之间的第二边界部分p2、以及位于第二颜色过滤器F2与第三颜色过滤器F3之间的第三边界部分p3。
在实例中,设置遮光层27(例如,黑基体)。遮光层27具有在投影到X-Y平面上观察时与第一边界部分p1、第二边界部分p2和第三边界部分p3重叠的部分。因而,可以抑制漏光;并且获得更高品质的显示。例如,遮光层27和多个信号线SL的至少一个在投影到X-Y平面上观察时重叠。
例如,如图4A和图4B所示,多个开口G3(槽)在电极层EL(公用电极CL)中设置。开口G3在与X-Y平面交叉的方向(例如,Z方向)上穿透电极层EL(公用电极CL)。多个开口G3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一信号线SL1的至少一部分在投影到X-Y平面上观察时重叠。在实例中,多个开口G3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信号线SL2的至少一部分也重叠。例如,每个所述开口G3沿着信号线SL设置。
开口G3和第一边界部分p1、第二边界部分p2或第三边界部分p3中的至少一个在投影到X-Y平面上观察时重叠。例如,开口G3和第一像素电极Px1与第五像素电极Px5之间的区域(例如,第一边界部分p1)在投影到X-Y平面上观察时重叠。
如图4A和图4B所示,公用电极CL和每个第一至第十像素电极Px1至Px10的至少一部分在投影到X-Y平面上观察时重叠。
因而,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开口G3在信号线SL(第二配线L2)上的电极层EL(公用电极CL)的一部分中设置。因而,例如,可以增加显示装置的产量。例如,在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存在异物进入公用电极CL与信号线SL之间的情况。例如,由于异物,在公用电极CL与信号线SL之间出现短路;并且显示装置的产量降低。在显示装置110中,因为开口G3在信号线上的公用电极CL的一部分中设置,所以即使在异物出现的情况中在公用电极CL与信号线SL之间也不容易出现短路。因而,可以增加显示装置的产量。
另一方面,不利的是在位于信号线上的公用电极CL的所有部分上设置开口。例如,通过增加开口在X-Y平面中的面积,公用电极CL的电阻增加;并且显示装置的驱动功耗增加。
另外,例如,公用电极CL被用作为屏蔽,来屏蔽信号线SL与像素电极Px等之间的电场。例如,如果在公用电极CL中出现太多的开口,则信号线SL与像素电极Px之间的耦联变大。出现显示的均匀性不期望地降低的情况。例如,在开口在与绿色对应的信号线上设置时,出现显示的不均匀度显著明显的情况。
有利的是,开口在位于信号线上的公用电极CL的一些部分中设置。例如,有利的是,开口在与蓝色对应的信号线上设置。
在实例中,设置多个补充配线L5。所述多个补充配线L5中的每个在Y轴方向上延伸。所述多个补充配线L5中的每个电连接至公用电极CL。所述多个补充配线L5中的每个的电阻低于公用电极CL的电阻。
如上所述,透光的导电材料被用作为公用电极CL。另一方面,补充配线L5包括具有低电阻的材料(例如,金属)。因而,公用电极CL的有效电阻可以降低。可以抑制串扰的出现。
多个信号线SL和多个补充配线L5中的至少一个在投影到X-Y平面上观察时重叠。在实例中,在投影到X-Y平面上观察时,多个补充配线L5和第二边界部分p2重叠,或者多个补充配线L5和第三边界部分p3重叠。
现在将说明显示装置110的操作的实例。
图5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
图5是时序图,示出了显示装置110的操作。水平轴为时间。选择器信号SELR、SELG、以及SELB和源极信号SS在图5中示出。红色信号线选择器、绿色信号线选择器、以及蓝色信号线选择器(未示出)被设置。这些选择器电连接至信号线SL。选择器信号SELR、SELG、以及SELB是分别供应至红色信号线选择器、绿色信号线选择器、以及蓝色信号线选择器的信号。源极信号SS是供应至信号线SL的信号。这些信号由控制器60供应。源极信号SS的极性PT在图5中示出。例如,极性PT是公用电极CL的电位被用作为基准时源极信号SS的信号。
如图5所示,设置第一显示间隔DT1和第二显示间隔DT2。第二显示间隔DT2是第一显示间隔DT1之后的间隔。非显示间隔NDT可以在第一显示间隔DT1与第二显示间隔DT2之间设置。例如,如下所述的非显示操作(检测操作OPT)可以在非显示间隔NDT中执行。
控制器60在第一显示间隔DT1中执行第一操作OP1。在第一操作OP1中,执行在与第一组GP1对应的像素35上的显示。换句话说,用于显示的信息被写到与第一组GP1对应的像素35。
控制器60在第二显示间隔DT2中执行第二操作OP2。在第二操作OP2中,执行在与第二组GP2对应的像素35上的显示。换句话说,用于显示的信息被写到与第二组GP2对应的像素35。
在第一操作OP1和第二操作OP2中,选择器信号依次被设定至高状态(选中的状态);并且与期望的图像对应的图像信号作为源极信号SS被供应。
在实施例中,此时,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的且与蓝色对应的源极信号SS的极性PT例如在第一操作OP1中为正。在第二操作OP2中,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的且与蓝色对应的源极信号的极性PT例如为负。因而,在实施例中,极性PT针对蓝色像素被颠倒/被逆转。
另一方面,在第一操作OP1和第二操作OP2中,供应至第三信号线SL3的且与绿色对应的源极信号SS的极性PT例如为正。
类似地,在第一操作OP1和第二操作OP2中,供应至第五信号SL5的且与红色对应的源极信号SS的极性PT例如为负。
换句话说,所供应的信号在彼此相邻的红色信号线与绿色信号线之间具有不同的极性。对于红色和绿色而言,供应至信号线SL的信号在第一操作OP1与第二操作OP2之间具有相同的极性。另一方面,对于蓝色信号线SL而言,信号的极性在第一操作OP1与第二操作OP2之间被颠倒/被逆转。
现在将进一步说明第一操作OP1和第二操作OP2的实例。
图6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
图6示出了显示装置110的信号的极性。
如图6所示,第一操作OP1(第一显示操作)针对第一组GP1被执行;并且随后,第二操作OP2(第二显示操作)针对第二组GP2被执行。
在第一操作OP1中,控制器60依次选择在第一组GP1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参见图2)并将第一图像信号Sig1(参见图5)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另外,第三图像信号Sig3被供应至第二信号线SL2。
在公用电极CL的电位被用作为基准时,第一图像信号Sig1和第三图像信号Sig3具有第一极性。在图6的实例中,第一极性为正(“+”)。
在第二操作OP2中,控制器60依次选择在第二组GP2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参见图2)并将第二图像信号Sig2(参见图5)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另外,第四图像信号Sig4被供应至第二信号线SL2。
在公用电极CL的电位被用作为基准时,第二图像信号Sig2和第四图像信号Sig4具有第二极性。第二极性是第一极性的颠倒极性。在实例中,第二极性为负(“-”)。例如,第一极性和第二极性在每帧期间互换。
例如,对于一个帧而言,具有正极性的第一图像信号Sig1在第一操作OP1中被供应至与第一组GP1对应的蓝色像素(第一像素电极Px1)。在第一操作OP1之后的第二操作OP2中,具有负极性的第二图像信号Sig2被供应至与第二组GP2对应的蓝色像素(第二像素电极Px2)。
因而,在实施例中,供应至与蓝色对应的信号线SL的信号的极性在第一操作OP1与第二操作OP2之间被颠倒/被逆转。因而,如下所述的显示的不一致性被抑制;并且可以获得高品质的显示。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对于与蓝色像素相邻的绿色像素执行如下的操作。
在第一操作OP1中,控制器60依次选择在第一组GP1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参见图2)并将第五图像信号Sig5供应至第三信号线SL3。另外,第七图像信号Sig7被供应至第四信号线SL4。在公用电极CL的电位被用作为基准时,第五图像信号Sig5具有第一极性。在公用电极CL的电位被用作为基准时,第七图像信号Sig7具有第二极性。
在第二操作OP2中,控制器60依次选择在第二组GP2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参见图2)并将第六图像信号Sig6供应至第三信号线SL3。另外,第八图像信号Sig8被供应至第四信号线SL4。在公用电极CL的电位被用作为基准时,第六图像信号Sig6具有第一极性。在公用电极CL的电位被用作为基准时,第八图像信号Sig8具有第二极性。
例如,对于一个帧而言,具有正极性的第五图像信号Sig5在第一操作OP1中被供应至与第一组GP1对应的绿色像素(第五像素电极Px5)。在第二操作OP2中,具有正极性的第六图像信号Sig6被供应至与第二组GP2对应的绿色像素(第六像素电极Px6)。因而,供应至与绿色对应的信号线SL的信号的极性在第一操作OP1与第二操作OP2之间相同。
如图6所示,针对与蓝色像素相邻的红色像素执行以下的操作。
在第一操作OP1中,控制器60依次选择在第一组GP1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参见图2)并且将第九图像信号Sig9供应至第五信号线SL5。例如,在公用电极CL的电位被用作为基准时,第九图像信号Sig9具有第二极性。
在第二操作OP2中,控制器60依次选择在第二组GP2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参见图2)并且将第十图像信号Sig10供应至第五信号线SL5。例如,在公用电极CL的电位被用作为基准时,第十图像信号Sig10具有第二极性。
例如,对于一个帧而言,具有负极性的第九图像信号Sig9在第一操作OP1中被供应至与第一组GP1对应的红色像素(第九像素电极Px9)。在第二操作OP2中,具有负极性的第十图像信号Sig10被供应至与第二组GP2对应的红色像素(第十像素电极Px10)。因而,被供应至与红色对应的信号线的信号的极性在第一操作OP1与第二操作OP2之间相同。
在实例中,具有相互不同极性的信号被供应至与绿色像素对应的信号线(例如,第三信号线SL3)并被供应至同与绿色像素对应的信号线相邻的与红色像素对应的信号线(例如,第五信号线SL5)。
在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10中,具有相互不同极性的图像信号被供应至与红色像素对应的多个信号线中的两个最靠近的信号线(例如,第三信号线SL3和第四信号线SL4)。例如,对于红色像素,图像信号的极性沿着X轴方向每列发生改变。
类似地,具有相互不同极性的信号被供应至与绿色像素对应的多个信号线中的两个最靠近的信号线。例如,同样对于绿色像素,图像信号的极性每列发生改变。
另一方面,与蓝色像素对应的多个信号线包括与蓝色像素对应的多个信号线中彼此相互最靠近的具有同一极性的信号所供应至的信号线。例如,在第一操作OP1中,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与供应至第二信号线SL2的图像信号的极性相同。例如,对于蓝色像素,图像信号的极性沿着X轴方向每两列发生改变。然而,极性可以每三列或每四列发生改变。
因而,与蓝色像素对应的多个信号线例如每两列被逆转。因而,如下所述的显示的不均匀性被抑制;并且可以获得高品质的显示。
例如,在开口G3在显示装置中设置的情况下,显示的均匀性可能变差。相反地,在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显示的不均匀性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的操作被抑制。
现在将说明在参考例的显示装置中出现的显示不均匀性的实例。
图7A至图7C是示意图,示出了参考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
第一基板单元10u、第二基板单元20u等也在显示装置119a中设置。与针对显示装置110描述结构类似的结构适用于显示装置119a的结构。显示装置119a的操作与显示装置110的操作不同。
对于显示装置119a中的多个信号线SL的每个而言,在第一操作OP1中供应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与在第二操作OP2中供应的图像信号的极性相同。
图7A示出了在显示装置119a中出现的显示的不均匀性。图7B是显示装置119a的一部分区域的剖视图。图7C示出了显示装置119a的电位。
如图7A所示,设置第一至第六栅线Gt1至Gt6以及多个信号线SL。现在将说明这样一个实例,其中,具有正极性的信号通过列逆转驱动被写到像素电极Px。在图7A中未示出开关元件11。信号线SL中的第一信号线S1和第二信号线S2被关注。
如图7A所示,像素电极Pix1在第一栅线Gt1与信号线S1之间的交叉位置设置。像素电极Pix2在第二栅线Gt2与信号线S1之间的交叉位置设置。像素电极Pix3在第二栅线Gt2与信号线S2之间的交叉位置设置。像素电极Pix4在第三栅线Gt3与信号线S2之间的交叉位置设置。像素电极Pix5在第四栅线Gt4与信号线S2之间的交叉位置设置。像素电极Pix6在第五栅线Gt5与信号线S2之间的交叉位置设置。
在如图7B所示的实例中,公用电极CL的开口G3在像素电极Pix2与像素电极Pix3之间的区域内设置。开口G3和信号线SL(在实例中,信号线S2)在投影到X-Y平面中观察时重叠。
如图7A所示,具有同一灰度(第一灰度)的用于显示的信号被供应至与信号线S1对应的像素电极Px。如图7B所示,具有第一灰度的用于显示的信号被供应至像素电极Pix3和像素电极Pix6。具有第二灰度的用于显示的信号被供应至像素电极Pix4和像素电极Pix5。例如,具有第二灰度的用于显示的信号的幅值大于具有第一灰度的用于显示的信号的幅值。在像素电极Px与公用电极CL之间的电位差小时,执行暗显示(常暗)。第二灰度的亮度比第一灰度的亮度更亮。
例如,在执行这样的显示时,发现存在与像素电极Pix3对应的像素35的亮度比应当显示的亮度(第一灰度)更亮的情况;并存在与像素电极Pix6对应的像素35的亮度比应当显示的亮度(第一灰度)更暗的情况。换句话说,出现显示的不均匀性。换句话说,出现垂直串扰。
根据发明人的研究,推断出在像素电极Px与信号线SL之间产生电容;并且不均匀性由像素电极Px的电位由于电容而波动造成。
图7C示出了信号线SL的电位以及像素电极Px的电位。图7C的水平轴为时间。公用电极CL的公用电位COM在图7C中示出。
如图7C所示,信号线S1的电位对应于第一灰度。另一方面,在第三栅线Gt3和第四栅线Gt4被选择时,信号线S2的电位为对应于第二灰度的电位(高于第一灰度的电位)。由于列逆转驱动的状态,所以极性在信号线S1与信号线S2之间被逆转。
如图7C所示,像素电极Pix1和Pix2被设定至期望的电位。相反地,在第一灰度的期望电位被写到像素电极Pix3之后,电位波动为这样的电位,该电位低于在第三栅线Gt3和第四栅线Gt4被选择的间隔中规定的电位(第二灰度的电位)。考虑到造成这的原因是,像素电极Pix3的电位由于像素电极Pix3与信号线S2之间的耦联而波动更低造成的。换句话说,在像素电极Pix3上出现电位波动ΔV1。因此,考虑到,与像素电极Pix3对应的像素比期望的亮度更亮。
相反地,在如图7C所示的像素电极Pix6上,在应被供应的信号被供应至像素电极Pix6时,由于像素电极Pix4和Pix5与信号线S2的耦联,像素电极Pix6的电位波动(被朝向像素电极Pix4和Pix5的负电位侧推动)。因此,在像素电极Pix6上出现电位波动ΔV2。电位波动ΔV2是在电位波动ΔV1的颠倒方向上的电位波动。因此,考虑到,像素电极Pix6比期望的亮度更暗。
因而,在显示装置119a中,像素电极Px的电位(电位的时域平均)由于在像素电极Px与信号线SL之间产生的电容耦联而波动;并且因此,出现显示的不均匀性。如图7B所示,电容主要出现在公用电极CL的开口G3被设置的部位。换句话说,由电容造成的显示的不均匀性仅仅在开口G3为包括多个信号线SL的组所设置的情况中才出现。
此外,在显示装置119a中,发现显示的不均匀性也由于在像素电极Px与公用电极CL之间出现的电容而出现。
例如,电场E由信号线SL在公用电极CL的开口G3的位置产生。存在显示的不均匀性由于电场而出现的情况。
可以想到例如采用点逆转驱动或线逆转驱动来抑制这种显示不均匀性的企图。然而,这些方法使得功耗增加。
在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10中,供应至信号线的信号的极性在第一操作OP1与第二操作OP2之间根据开口G3设置的位置而改变。在实例中,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的信号的极性被改变。因而,例如,第一信号线SL1的电位在一个帧内被平均。因而,显示的不均匀性被抑制;并且可以提供高品质的显示。
图8是示意图,示出了参考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
图8示出了参考例的显示装置119b。第一基板单元10u、第二基板单元20等也在显示装置119b中设置。与关于显示装置110描述的结构类似的结构适用于显示装置119b的结构。显示装置119b的操作不同于显示装置110的操作。
例如,在显示装置119b的第一操作OP1中,供应至第二至第五信号线SL2至SL5中的每个信号线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与显示装置110的第一操作OP1相同。另外,例如,在显示装置119b的第二操作OP2中,供应至第二至第五信号线SL2至SL5中的每个信号线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与显示装置110的第二操作OP2相同。对于蓝色像素而言,所供应的图像信号的极性在第一操作OP1与第二操作OP2之间被改变。
例如,在显示装置119b的第一操作OP1中,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为第二极性。例如,在在显示装置119b的第二操作OP2中,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为第一极性。因而,对于供应至与蓝色像素对应的信号线的信号的极性而言,显示装置119b的操作与显示装置110的操作不同。在显示装置119b中,对于与蓝色对应的信号线,所供应的信号的极性在沿X轴方向彼此相邻的信号线之间是不同的。换句话说,例如,供应至与蓝色像素对应的信号线的信号的极性沿着X轴方向每列发生改变。
存在在这种显示装置119b的操作中显示的均匀性变差的情况。例如,如图8所示,第一像素电极Px1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为负。第五像素电极Px5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为正。第九像素电极Px9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为正。因而,供应至与在第一组GP1中包含的栅线GL相连的像素电极的信号的极性沿着X轴方向每列发生改变。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例如,第十像素电极Px10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为负。第四像素电极Px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为负。第八像素电极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也为负。因而,供应至与在第二组GP2中包含的栅线GL相连的像素电极的信号的极性沿着X轴方向每三列发生改变。
因而,在显示装置119b中,出现信号的极性每列逆转的模块(block);并且出现信号的极性每三列逆转的模块。因而,例如,由于在信号极性中出现的偏差,观察到模块单元的不均匀度;并且显示的均匀性变差。
相反地,例如,在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10中,供应至与蓝色像素对应的信号线的信号的极性沿着X轴方向每两列发生改变(以两列的周期逆转)。例如,换句话说,第一信号线SL1的信号的极性与第二信号线SL2的信号的极性相同。因而,可以抑制信号的极性的偏差;抑制显示的不均匀性;并且获得高品质的显示。
图9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
图9示出了显示装置111的信号的极性。
在如图9所示的显示装置111中,例如,第一颜色为红色;第二颜色为蓝色;并且第三颜色为绿色。着色层25还包括第四颜色的多个第四颜色过滤器F4。第四颜色与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不同。例如,第四颜色为白色(W)。与显示装置110的结构类似的结构适用于显示装置111。
在实例中,第二颜色过滤器F2(蓝色过滤器)的至少一部分和多个第五像素电极Px5的一部分在投影到X-Y平面上观察时重叠。第四颜色过滤器F4(白色过滤器)的至少一部分和在Y轴方向上排布的像素电极Px与多个第五像素电极Px重叠。例如,蓝色像素(重叠第二颜色过滤器F2的像素电极)和白色像素(重叠第四颜色过滤器F4的像素电极)沿着Y轴方向交替地设置。因而,多个第四颜色过滤器F4可以在实施例中设置。在实施例中,多个第四颜色过滤器F4的布置结构按需调整。例如,绿色像素和白色像素可以沿着Y轴方向交替地设置。
同样在显示装置111中,供应至与第一颜色对应的信号线的图像信号的极性在第一操作OP1与第二操作OP2之间被改变。因而,显示的不均匀性得到抑制。
对于与第一颜色对应的多个信号线,所供应的信号的极性沿着X轴方向每两列逆转。对于与第二颜色对应的多个信号线,所供应的信号的极性沿着X轴方向每列逆转。因而,信号的极性的偏差得到抑制;并且显示的不均匀性得到抑制。
图10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
图10示出了显示装置112的信号的极性。第四颜色过滤器F4也在显示装置112中设置。在实例中,第一颜色过滤器F1为蓝色;并且第四颜色过滤器F4为白色。与显示装置110的结构类似的结构适用于显示装置112的结构。
在显示装置112中,多个像素电极Px包括多个第四颜色电极Pc4,从而多个第四颜色电极Pc4和多个第四颜色过滤器F4中的一个在投影到X-Y平面上观察时重叠。多个信号线SL包括多个第四颜色配线SC4。所述多个第四颜色配线SC4中的每个经由多个开关元件11中的一个电连接至多个第四颜色电极Pc4中的一个。
多个第四颜色配线SC4包括第六信号线SL6。第六信号线SL6在第一信号线SL1与第二信号线SL2之间设置。在实例中,第六信号线SL6在第二信号线SL2与第五信号线SL5之间设置。第六信号线SL6对应于第四颜色。
例如,与白色对应的信号线相应地在与蓝色对应的多个信号线之间的区域中设置。在实例中,与白色对应的信号线相应地在与蓝色对应的信号线和与红色对应的信号线之间的区域中设置。例如,与白色对应的信号线可以在与红色对应的信号线和与绿色对应的信号线之间设置。在实施例中,针对与白色对应的信号线的布置结构可以直线各种不同的改型。
多个开关元件11还包括多个第十一开关SW11。多个第十一开关SW11相应地电连接至在第一组GP1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并且,多个第十一开关SW11中的每个电连接至第六信号线SL6。
多个第四颜色过滤器Pc4还包括多个第十一像素电极Px11。多个第十一像素电极Px11相应地电连接至多个第十一开关SW11。
例如,在第一操作OP1中,控制器60依次选择在第一组GP1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并将第十一图像信号Sig11供应至第六信号线SL6。例如,在公用电极CL的电位被用作为基准时,第十一图像信号Sig11具有第一极性。
在第二操作OP2中,控制器60依次选择在第二组GP2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并且将具有在在公用电极CL的电位被用作为基准时的第一极性的图像信号供应至第六信号线SL6。
同样,在显示装置112中,供应至与第一颜色对应的信号线的图像信号的极性在第一操作OP1与第二操作OP2之间被改变。因而,显示的不均匀性得到抑制。
对于与第一颜色对应的多个信号线,所供应的信号的极性沿着X轴方向每两列逆转。对于与第二颜色对应的多个信号线,所供应的信号的极性沿着X轴方向每列逆转。因而,信号的极性的偏差得到抑制;并且显示的不均匀性得到抑制。可以获得高品质的显示。
第二实施例
图11A和图11B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
图11A和图11B是时序图,示出了显示装置113的操作。水平轴为时间。与关于显示装置110描述的结构类似的结构适用于显示装置113的结构。
图11A示出了显示装置113的第一帧FR1的操作。图11B示出了显示装置113的第二帧FR2的操作。第二帧FR2是第一帧FR1之后的下一帧。
如图11A所示,显示装置113的控制器60在显示第一帧FR1的间隔中执行第一操作OP1和第二操作OP2。第一操作OP1和第二操作OP2与关于显示装置110描述的操作类似。
如图11A所示,在显示第一帧FR1的间隔的第一显示间隔DT1中,显示装置113的控制器60执行第一操作OP1;并且在与第一组GP1对应的像素35上的显示被执行。
在显示第一帧FR1的间隔的第二显示间隔DT2中,控制器60执行第二操作OP2;并且在与第二组GP2对应的像素35上的显示被执行。
如图11B所示,在显示第二帧FR2的间隔的第三显示间隔DT3中,显示装置113的控制器60执行第三操作OP3;并且在与第一组GP1对应的像素35上的显示被执行。
在显示第二帧FR2的间隔的第四显示间隔DT4中,控制器60执行第四操作OP4;并且在与第二组GP2对应的像素35上的显示被执行。
图12A至图12D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
图12A示出了显示装置113的第一帧FR1的操作。
如图12A所示,在第一操作OP1中,控制器60依次选择在第一组GP1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将具有第一极性的第一图像信号Sig1(第一信号)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并将具有第一极性的第五图像信号Sig5(第五信号)供应至第三信号线SL3。在实例中,第一极性为正;并且第二极性为负。
在第二操作OP2中,控制器60依次选择在第二组GP2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将具有第二极性的第二图像信号Sig2(第二信号)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并将具有第一极性的第六图像信号Sig6(第六信号)供应至第三信号线SL3。
图12B示出了显示装置113的第二帧FR2的操作。如图12B所示,在第三操作OP3中,控制器60依次选择在第一组GP1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将具有第一极性的第一图像信号Sig1(第三信号)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并将具有第二极性的第五图像信号Sig5(第七信号)供应至第三信号线SL3。
在第四操作OP4中,控制器60依次选择在第二组GP2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将具有第二极性的第二图像信号Sig2(第四信号)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并将具有第二极性的第六图像信号Sig6(第八信号)供应至第三信号线SL3。
因而,同样在显示装置113中,供应至与蓝色对应的信号线的图像信号的极性在第一操作OP1与第二操作OP2之间发生改变。供应至与蓝色对应的信号线的图像信号的极性在第三操作OP3与第四操作OP4之间发生改变。
供应至与蓝色对应的信号线(第一信号线SL1)的图像信号的极性在第一帧FR1与第二帧FR2之间相同。例如,换句话说,供应至与蓝色对应的信号线的图像信号的极性每两帧逆转(以第一逆转周期)。在实例中,第一逆转周期为两帧。第一逆转周期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帧。
供应至与绿色对应的信号线(第三信号线SL3)的图像信号的极性在第一帧FR1与第二帧FR2之间是不同的。例如,换句话说,供应至与绿色对应的信号线的图像信号的极性每帧逆转(以第二逆转周期)。在实例中,第二逆转周期为一个帧。第二逆转周期与第一逆转周期不同。
因而,供应至与第一颜色对应的信号线的图像信号的极性的逆转时域周期不同于供应至与第二颜色对应的信号线的图像信号的极性的逆转时域周期。因而,图像信号的极性的偏差在时域得到抑制(被平均化)。
例如,关注图像信号于第一操作OP1被供应至的像素电极,如图12A所示,供应正信号的像素电极以及供应负信号的像素电极沿着X轴方向每次三个地交替布置。另一方面,在如图12B所示的下一个帧的第三操作OP3中,供应正信号的像素电极以及供应负信号的像素电极沿着X轴方向每次一个地交替布置。在第二帧FR2中,图像信号的极性的偏差得到抑制。因而,图像信号的极性的偏差在时域上得到抑制。显示的不均匀性得到抑制;并且获得高品质的显示。
图12C示出了显示装置113的第三帧FR3的操作。第三帧FR3是第二帧FR2之后的下一帧。如图12C所示,在第三帧FR3中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不同于在第二帧FR2中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的图像信号的极性。在第三帧FR3中供应至第三信号线SL3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不同于在第二帧FR2中供应至第三信号线SL3的图像信号的极性。
图12D示出了显示装置113的第四帧FR4的操作。第四帧FR4是第三帧FR3之后的下一帧。如图12D所示,在第四帧FR4中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与在第三帧FR3中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的图像信号的极性相同。在第四帧FR4中供应至第三信号线SL3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与在第三帧FR3中供应至第三信号线SL3的图像信号的极性相同。
在实例中,具有与针对第一至第四帧FR1至FR4所示极性相同极性的图像信号通过控制器60被反复地供应至信号线SL。因而,图像信号的极性的偏差在时域上得到抑制;并且显示的不均匀性得到抑制。
图13A至图13H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
图13A至图13H分别示出了显示装置114针对第一至第八帧FR1至FR8的操作。第一至第八帧FR1至FR8在显示装置的操作中是依次连贯的。
与关于显示装置110描述的结构类似的结构适用于显示装置114。在显示装置114中,多个栅线GL还包括第三组GP3。第三组GP3是除了在第一组GP1中包含的那部分多个栅线GL以及在第二组GP2中包含的那部分多个栅线GL以外的那部分。在实例中,第三组GP3在Y轴方向上与第一组GP1相邻。第一组GP1在第二组GP2与第三组GP3之间设置。
多个开关元件11还包括多个第十二开关SW12。多个第十二开关SW12相应地电连接至在第三组GP3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并且多个第十二开关SW12中的每个电连接至第一信号线SL1。
多个第一颜色电极Pc1还包括多个第十二像素电极Px12。多个第十二像素电极Px12相应地电连接至多个第十二开关SW12。公用电极CL的一部分和多个第十二像素电极Px12的至少一部分在投影到X-Y平面上观察时重叠。
如图13A所示,显示装置114执行第一操作OP1和第二操作OP2。显示装置114中的第一操作OP1和第二操作OP2与关于显示装置113描述的第一操作OP1和第二操作OP2类似。
第一帧FR1包括第五显示间隔DT5。第五显示间隔DT5不同于第一显示间隔DT1和第二显示间隔DT2。在实例中,第五显示间隔DT5是第一显示间隔DT1之前的间隔。
在第五显示间隔DT5中,控制器60执行第五操作OP5。在第五操作OP5中,控制器60依次选择在第三组GP3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并将具有公用电极CL的电位作为基准时的第二极性的第十二图像信号Sig12(第九信号)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
如图13B所示,显示装置114执行第三操作OP3和第四操作OP4。显示装置114中的第三操作OP3和第四操作OP4类似于关于显示装置113描述的第三操作OP3和第四操作OP4。
第二帧FR2包括第六显示间隔DT6。第六显示间隔DT6不同于第三显示间隔DT3和第四显示间隔DT4。在实例中,第六显示间隔DT6是第三显示间隔DT3之前的间隔。
在第六显示间隔DT6中,控制器60执行第六操作OP6。在第六操作OP6中,控制器60依次选择在第三组GP3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并将具有公用电极CL的电位作为基准时的第一极性的第十二图像信号Sig12(第十信号)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
因而,对于第十二像素电极Px12,供应至第一帧FR1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不同于供应至第二帧FR2的图像信号的极性。另一方面,如上所述,例如,对于第一像素电极Px1或第二像素电极Px2,在第一帧FR中供应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与在第二帧FR2中供应的图像信号的极性相同。
因而,例如,设置使得供应的信号在第一帧FR1与随后的第二帧FR2之间具有相同极性的像素电极;并且设置使得供应的信号在第一帧FR1与随后的第二帧FR2之间具有逆转的极性的像素电极。因而,在极性被逆转之前的时间平均被减小。例如,可以减小闪变噪音等的影响;并且可以获得高品质的显示。
在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十二图像信号Sig1至Sig12相应地供应至第一至第十二像素电极Px1至Px12。例如,在第一帧FR1中第一图像信号Sig1的值可以与在第二帧FR2中第一图像信号Sig1的值不同。
如图13C和图13D所示,供应至第一像素电极Px1和第二像素电极Px2的图像信号的极性在第三帧FR3与第四帧FR4之间逆转。另一方面,供应至第十二像素电极Px12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不会逆转。
如图13E和图13F所示,供应至第一像素电极Px1和第二像素电极Px2的图像信号的极性在第五帧FR5与第六帧FR6之间不会逆转。另一方面,供应至第十二像素电极Px12的图像信号的极性逆转。
如图13G和图13H所示,供应至第一像素电极Px1和第二像素电极Px2的图像信号的极性在第七帧FR7与第八帧FR8之间逆转。另一方面,供应至第十二像素电极Px12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不会逆转。
因而,使得供应的图像信号的极性在一个帧与下一个帧之间逆转的像素电极与使得供应的图像信号的极性在一个帧与下一个帧之间不会逆转的像素电极依次互换(转向)。在实例中,互换每两帧被执行。因而,对于一个像素电极,在极性被逆转之前的时间平均被减小。然而,在实施例中,互换被执行的周期并不限于两帧。
在显示装置114中,图像信号的极性的偏差得到抑制;并且闪变噪音等的影响可以被减少。可以获得高品质的显示。
第三实施例
图14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图14示出了显示装置115。与关于显示装置110描述的结构类似的结构适用于显示装置115。在显示装置115中,类似于显示装置110的描述,控制器60执行第一操作OP1和第二操作OP2。
在如图14所示的显示装置115中,多个信号线SL包括第一部分P1。第一部分P1包括第一信号线SL1、第一相邻线SLn1、以及第二相邻线SLn2。第一相邻线SLn1与第一信号线SL1相邻。第二相邻线SLn2与第一信号线SL1相邻。第一信号线SL1在第一相邻线SLn1与第二相邻线SLn2之间设置。第一相邻线SLn1例如是第三信号线SL3。多个信号线SL包括除了第一部分P1以外的第二部分P2。
驱动电路62包括第一选择器SEL1和多个源极放大器So。在实例中,驱动电路62还包括第二选择器SEL2。
第一选择器SEL1电连接至在第一部分P1中包含的多个信号线SL的每个。第二选择器SEL2电连接至在第二部分P2中包含的多个信号线SL的每个。
多个源极放大器So中的每个电连接至第一选择器SEL1。另外,多个源极放大器So中的每个电连接至第二选择器SEL2。
例如,第一显示间隔DT1包括第一间隔T1和第二间隔T2。第二间隔T2是第一间隔T1之后的间隔。
在第一间隔T1中,第一选择器SEL1将在第一部分P1中包含的多个信号线SL相应地电连接至多个源极放大器So。因而,在第一间隔T1中,多个源极放大器So相应地将图像信号供应至在第一部分P1中包含的多个信号线SL。例如,在第一间隔T1中,控制器60将第一图像信号Sig1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将与第一图像信号Sig1不同的图像信号供应至第一相邻线SLn1,并将与第一图像信号Sig1不同的第二相邻图像信号供应至第二相邻线SLn2。
在第二间隔T2中,第二选择器SEL2将在第二部分P2中包含的多个信号线SL相应地电连接至多个源极放大器So。因而,在第二间隔T2中,多个源极放大器So相应地将图像信号供应至在第二部分P2中包含的多个信号线SL。
换句话说,在第一间隔T1中,图像信号被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和与第一信号线SL1相邻的信号线。例如,图像信号大致同时地被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和与第一信号线SL1相邻的信号线。例如,图像信号大致同时地被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和与第一信号线SL1相邻的信号线。因而,例如,显示的不均匀性可以得到抑制。
例如,在显示装置115中,供应至第一像素电极Px1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与供应至在X轴方向上同第一像素电极Px1相邻的像素电极Px(例如,第五像素电极Px5)的图像信号的极性相同。另一方面,供应至第二像素电极Px2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与在X轴方向上同第二像素电极Px2相邻的像素电极Px(例如,第六像素电极Px6)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不同。因此,在将图像信号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的时序与将图像信号供应至同第一信号线SL1相邻的信号线的时序不同的情况中,由于在与第一信号线SL1和相邻的信号线相连的像素电极之间的电容耦联可以出现显示的不均匀。例如,在这种情况中,在第一操作OP1中的在与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一相邻线SLn1相连的像素电极之间的电容耦联与在第二操作OP2中的在与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一相邻线SLn1相连的像素电极之间的电容耦联不同。因而,可以出现显示的不均匀。
相反地,例如,在显示装置115中,图像信号被同时地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和与第一信号线SL1相邻的信号线。因此,例如,可以抑制显示的不一致性。
例如,在显示操作中,多个源极放大器So逐帧逆转供应至信号线Sl的图像信号的极性。因此,例如,设置成彼此相邻的源极放大器So被设计成具有相互不同极性的信号被供应至一个帧。
多个第一颜色配线SC1还包括第七信号线SL7。第七信号线SL7在X轴方向上与第一信号线SL1隔开。在实例中,第七信号线SL7是多个信号线SL中的与蓝色对应的信号线SL,其在X轴方向上与第一信号线SL1相邻。对于与蓝色对应的多个信号线SL而言,所供应的图像信号的极性沿着X轴方向每两列逆转。
多个开关元件11还包括多个第十三开关SW13。多个第十三开关SW13相应地电连接至在第一组GP1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并且所述多个第十三开关SW13中的每个电连接至第七信号线SL7。
多个第一颜色电极Pc1还包括多个第十三像素电极Px13。多个第十三像素电极Px13相应地电连接至多个第十三开关SW13。
第一操作OP1包括在显示间隔DT1中依次选择在第一组GP1中包含的多个栅线GL并将第十三图像信号供应至第七信号线SL7的操作。例如,第十三图像信号的极性是令公用电极CL作为基准的第二电极。
多个源极放大器So包括第一源极放大器So1和第二源极放大器So2。例如,第一选择器SEL1将第一源极放大器So1切换至电连接至第一信号线SL1的状态。第一源极放大器So1适于将图像信号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另外,例如,第一选择器SEL1将第二源极放大器So2切换至电连接至第七信号线SL7的状态。第二源极放大器So2适于将图像信号供应至第七信号线SL7。第一源极放大器So1和第二源极放大器So2彼此相邻。例如,第二源极放大器So2是所述多个源极放大器So中最靠近第一源极放大器So1的那个源极放大器So。
因而,在显示装置115中,彼此相邻设置的源极放大器So在一帧中供应具有相互不同极性的图像。因而,诸如驱动电路62等的电路的设计容易。
图15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图15示出了显示装置116。同样在显示装置116中,多个信号线SL包括第一部分P1和第二部分P2。驱动电路62包括第一选择器SEL1、第二选择器SEL2、多个源极放大器So等。显示装置116的第一选择器SEL1与多个源极放大器So之间的连接与显示装置115的不同。除此以外,与关于显示装置115描述的结构类似的结构适用于显示装置116。
同样在显示装置116中,彼此相邻设置的源极放大器So针对一个帧供应具有相互不同极性的信号。因而,诸如驱动电路62等的电路的设计是容易的。例如,图像信号被同时地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和与第一信号线SL1相邻的信号线。因而,例如,可以抑制显示的不均匀性。
图16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图16示出了显示装置117。同样在显示装置117中,多个信号线SL包括第一部分P1和第二部分P2。驱动电路62包括第一选择器SEL1、第二选择器SEL2、多个源极放大器So等。
在显示装置117中,多个信号线SL包括第三部分P3。第三部分P3是多个信号线SL的除了第一部分P1和第二部分P2以外的那部分。驱动电路62还包括第三选择器SEL3。
第三选择器SEL3电连接至在第三部分P3中包含的多个信号线SL的每个。多个源极放大器So的每个电连接至第三选择器SEL3。
第一显示间隔DT1还包括第三间隔T3。例如,第三间隔T3是第二间隔T2之后的间隔。
在第三间隔T3中,第三选择器SEL3将多个源极放大器So相应地电连接至在第三部分P3中包含的多个信号线SL。因而,在第三间隔T3中,多个源极放大器So相应地将图像信号供应至在第三部分P3中包含的多个信号线SL。除此以外,与关于显示装置115描述的结构类似的结构适用于显示装置117的结构。
除此以外,同样在显示装置117中,彼此相邻设置的源极放大器So针对一个帧供应具有彼此相互不同极性的信号。例如,图像信号被同时地供应至第一信号线SL1和与第一信号线SL1相邻的信号线。因而,例如,可以抑制显示的不均匀性。
第四实施例
图17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图17是示意性立体图,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如图17所示,多个第一配线L1(栅线GL)、多个第二配线L2(信号线SL)、以及电极层EL(公用电极CL)也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18中设置。
显示装置118还包括多个第四配线L4(例如,检测线RL)。在显示装置117中,公用电极CL可以被认为是在Y轴方向上延伸且在X轴方向上排布的多个第三配线L3(公用线)。除此以外,显示装置117的结构类似于关于根据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描述的结构。
多个开口G3在公用电极CL中设置。多个开口G3在Y轴方向上延伸并且在X轴方向上彼此隔开。公用电极CL由多个开口G3分成彼此隔开的多个部分。这些分开的多个部分在Y轴方向上延伸并且在X轴方向上彼此隔开。换句话说,分开的多个部分可以被认为是多个第三配线L3。
多个检测线RL在与X-Y平面垂直的方向(Z轴方向)上与第一至第三配线L1至L3隔开。多个检测线RL中的每个在X轴方向上延伸。多个检测线RL在Y轴方向上排布。
例如,多个第三配线L3包括第一公用线CL1、第二公用线CL2、以及第N公用线CLN。第三配线L3的数量为N。N为不小于2的整数。在实施例中,N任取。
多个检测线RL例如包括第一检测线RL1、第二检测线RL2、以及第M检测线RLM。检测线RL的数量为M。M是不小于2的整数。在实施例中,M任取。
在实例中,信号线SL和第三配线L3在栅线GL与检测线RL之间设置。在实施例中,对于这些线的(沿Z轴方向)排布结构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改型。
例如,采用多个第三配线L3和多个检测线RL执行输入(例如,触摸式输入)。
例如,多个检测线RL在第二基板20与第二偏光层52之间设置。对于显示装置110的上表面Uf的接触式输入由多个检测线RL和多个第三配线L3检测到。
检测线RL例如是透光的。检测线RL包括氧化物(例如,ITO等),所述氧化物具有选自In、Sn、Zn、以及Ti的至少一种元素。透光的薄金属层可以用作为检测线RL。
例如,检测电路65还可以在控制器60中设置。检测电路65电连接至检测线RL。在检测操作中,例如,在多个第三配线L3的每个与多个检测线RL的每个之间产生的电容由第二驱动电路62和检测电路65检测。第三配线L3可以用作为这种检测的对立电极,同时用作为用于显示的对立电极。
例如,针对显示装置118的触摸式输入由多个检测线RL和多个第三配线L3检测到。例如,在检测操作中,输入构件(例如,输入笔等)、显示装置118的观察者(使用者)的手指等与显示装置118接触或靠近显示装置118。由检测线RL和第三配线L3(公用电极CL)所产生的电容由于上述接触或靠近而发生变化。通过检测电容的变化来检测接触输入。例如,静电-电容型检测被执行。显示装置110例如是具有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例如,显示装置118可以在第一显示间隔DT1与第二显示间隔DT2之间的非显示间隔NDT中执行检测操作OPT。在检测操作OPT中,例如,控制器60供应交流电信号作为检测信号TSVCOM。对于交流信号而言,高电压以及绝对值小于高电压的绝对值的低电压被重复。触摸式检测通过该信号以及检测线RL的信号被执行。换句话说,在检测操作OPT中,控制器60检测在多个检测线RL中的至少一个与多个第三配线L3中的至少一个之间流动的电流。例如,控制器60基于以下方式检测电流的变化,所述方式为基于由于物体(观察者、使用者、操作者等)接近所述多个检测线RL中的至少一个而造成的在多个检测线RL中的至少一个与多个第三配线L3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电容变化。在检测操作OPT中,源极信号SS例如是接地电位GND。
因而,同样在具有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中,与信号线的位置对应的开口G3在公用电极CL中设置。同样在这种情况中,可以通过与关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描述的用于驱动像素电极的方法类似的方式来抑制显示的不一致性。
第五实施例
图18是示意性立体图,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电子器件。
如图18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子器件310包括显示装置110。显示装置以及关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描述的显示装置的改型可以被用作为显示装置。在实例中,电子器件310还包括具有内部的壳体180,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中容纳显示装置110。例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个人电脑、各种不同的信息装置等可以用作为电子器件310。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子器件310中,可以通过采用根据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来提供高品质的显示。
根据各实施例,可以提供高品质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器件。
在本申请的申请文件中,“垂直”和“平行”不仅指的是严格垂直和严格平行,还例如包括由于制造工艺等造成的变动。大致垂直和大致平行也是足够采用的。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参照具体实例得到描述。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具体实例。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类似地通过以下方式来实践本发明,如合适地选择在显示装置中包含的部件的特定构造,例如配线、开关元件、显示层、绝缘层、控制器、选择器和电路、以及在电子器件中包含的壳体等;并且这种实践是在本发明的同样效果可以获得程度的范围内。
此外,具体实例的任何两个或多个部件可以在技术可行的程度上被组合,并且被包含在本发明的由其包含支承的范围内。
而且,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如上所述的显示装置和电子器件可实现的所有显示装置和电子器件也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使得本发明的精神得到包含。
各种不同的其它改型和改进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精神下想到,并且应当理解,这些改型和改进也是被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尽管已经描述了特定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由实例所体现,并且不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际上,在此所描述的新颖的实施例能够以各种不同其它方式来实施;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在所述实施例形式中的各种不同的省略、替代和改变也是可行的。权利要求书和其等价物被认为涵盖了可能落入到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的那些形式或改型。
Claims (17)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多个第一配线;
多个第二配线;
多个开关元件,每个所述开关元件电连接至所述第一配线之一和所述第二配线之一;
多个像素电极,所述多个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开关元件;
电极层,其布置一平面中具有多个开口;
显示层,所述显示层基于施加至所述像素电极的电信号执行光学操作;
多个第一颜色的第一颜色过滤器;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至所述第一配线、所述第二配线、和所述电极层,
所述第一配线包含:
第一组,所述第一组具有所述第一配线的一部分;以及
第二组,所述第二组具有所述第一配线的另一部分并且与所述第一组相邻,
所述像素电极包含多个第一颜色电极,每个所述第一颜色电极和所述第一颜色过滤器之一在投影到所述平面上观察时重叠,
所述第二配线包含多个第一颜色配线,
所述第一颜色配线包含:
第一信号线;以及
所述第一颜色配线中的最靠近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二信号线,
所述开关元件包含:
多个第一开关,所述多个第一开关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一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每个所述第一开关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线;
多个第二开关,所述多个第二开关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二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每个所述第二开关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线;
多个第三开关,所述多个第三开关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一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每个所述第三开关电连接至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
多个第四开关,所述多个第四开关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二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每个所述第四开关电连接至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颜色电极包含:
多个第一像素电极,所述多个第一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
多个第二像素电极,所述多个第二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
多个第三像素电极,所述多个第三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第三开关;以及
多个第四像素电极,所述多个第四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第四开关,
所述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一信号线的至少一部分在投影到所述平面上观察时重叠,
所述第四像素电极、所述第三像素电极、所述第二像素电极、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和所述电极层的至少一部分在投影到所述平面上观察时重叠,
所述控制器在第一显示间隔中执行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为依次选择在所述第一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将第一图像信号供应至所述第一信号线、并将第三图像信号供应至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图像信号具有以所述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一极性,所述第三图像信号具有以所述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一极性,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显示间隔之后的第二显示间隔中执行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为依次选择在所述第二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将第二图像信号供应至所述第一信号线、并将第四图像信号供应至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图像信号具有以所述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二极性,所述第二极性是所述第一极性的逆转,所述第四图像信号具有以所述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二极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颜色的多个第二颜色过滤器,其中所述第二颜色与所述第一颜色不同,
所述像素电极还包含多个第二颜色电极,所述第二颜色电极在投影到所述平面上观察时与所述第二颜色过滤器之一重叠,
所述第二配线还包含多个第二颜色配线,
所述第二颜色配线包含:
所述第二配线中的最靠近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三信号线;以及
所述第二配线中的最靠近所述第二信号线的第四信号线,
所述开关元件还包含:
多个第五开关,所述多个第五开关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一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每个所述第五开关电连接至所述第三信号线;
多个第六开关,所述多个第六开关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二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所述第六开关电连接至所述第三信号线;
多个第七开关,所述多个第七开关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一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每个所述第七开关电连接至所述第四信号线;以及
多个第八开关,所述多个第八开关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二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每个所述第八开关电连接至所述第四信号线,
所述第二颜色电极包含:
多个第五像素电极,所述多个第五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第五开关;
多个第六像素电极,所述多个第六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第六开关;
多个第七像素电极,所述多个第七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第七开关;以及
多个第八像素电极,所述多个第八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第八开关,
所述第八像素电极、所述第七像素电极、所述第六像素电极、所述第五像素电极、和所述电极层的一部分在投影到所述平面上观察时重叠;
所述第一操作包含在所述第一显示间隔中进行这样的操作,所述操作为依次选择在所述第一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将第五图像信号供应至所述第三信号线、并将第七图像信号供应至所述第四信号线,所述第五图像信号具有以所述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一极性,所述第七图像信号具有以所述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二极性,
所述第二操作包含在所述第二显示间隔中进行这样的操作,所述操作为依次选择在所述第二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将第六图像信号供应至所述第三信号线、并将第八图像信号供应至所述第四信号线,所述第六图像信号具有以所述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一极性,所述第八图像信号具有以所述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二极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颜色的多个第三颜色过滤器,所述第三颜色不同于所述第一颜色和所述第二颜色,
所述像素电极还包含多个第三颜色电极,所述多个第三颜色电极在投影到所述平面上观察时与所述第三颜色过滤器重叠,
所述第二配线包含多个第三颜色配线,
所述第三颜色配线包含第五信号线,所述第五信号线在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设置,
所述开关元件还包含多个第九开关,所述多个第九开关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一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每个所述第九开关电连接至所述第五信号线,
所述第三颜色电极包含多个第九像素电极,所述多个第九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第九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四颜色的第四颜色过滤器,所述第四颜色不同于所述第一颜色、所述第二颜色、和所述第三颜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极还包含多个第四颜色电极,所述第四颜色电极在投影到所述平面上观察时与所述第四颜色过滤器之一重叠,
所述第二配线还包含第四颜色配线,
所述第四颜色配线包含第六信号线,所述第六信号线在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设置,
所述开关元件还包含多个第十一开关,所述多个第十一开关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一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每个所述第十一开关电连接至所述第六信号线,并且
所述第四颜色电极还包含多个第十一像素电极,所述多个第十一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第十一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配线包含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含:
所述第一信号线;
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相邻的第一相邻线;以及
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相邻的第二相邻线,
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第一相邻线与所述第二相邻线之间设置,
所述控制器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含:
第一选择器,所述第一选择器电连接至所述第二配线;以及
多个源极放大器,每个所述源极放大器电连接至所述第一选择器,
所述第一选择器在所述第一显示间隔的第一间隔中将所述源极放大器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一部分中包含的第二配线,并且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间隔中将所述第一图像信号供应至所述第一信号线、将与所述第一图像信号不同的图像信号供应至所述第一相邻线、并将与所述第一图像信号不同的另一图像信号供应至所述第二相邻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颜色配线还包含第七信号线,所述第七信号线与所述第一信号线隔开,
所述开关元件还包含多个第十三开关,所述多个第十三开关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一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每个所述第十三开关电连接至所述第七信号线,
所述第一颜色电极还包含多个第十三像素电极,所述多个第十三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第十三开关,
所述第一操作包含在所述第一显示间隔中进行这样的操作,所述操作为依次选择在所述第一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并将具有第二极性的第十三图像信号供应至所述第七信号线,
所述源极放大器包含:
第一源极放大器,所述第一源极放大器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
第二源极放大器,所述第二源极放大器电连接至所述第七信号线,并且
所述第一源极放大器和所述第二源极放大器彼此相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隔开,并且
所述电极层包含多个第三配线,所述多个第三配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四配线,所述多个第四配线在与所述平面垂直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三配线隔开,
所述第四配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显示间隔与所述第二显示间隔之间的非显示间隔中检测在至少一个所述第四配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配线之间流动的电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基于以下因素来检测所述电流的变化,即由于物体接近至少一个所述第四配线而造成的至少一个所述第四配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配线之间的电容变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是蓝色。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补充配线,
每个所述补充配线电连接至所述电极层,
每个所述补充配线的电阻低于所述电极层的电阻。
14.一种电子器件,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的显示装置。
15.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多个第一配线;
多个第二配线;
多个开关元件,每个所述开关元件电连接至所述第一配线之一和所述第二配线之一;
多个像素电极,所述多个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开关元件;
电极层,其布置在一平面中具有多个开口;
显示层,所述显示层基于供应至所述像素电极的电信号执行光学操作;
第一颜色的多个第一颜色过滤器;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至所述第一配线、所述第二配线、和所述电极层,
所述第一配线包含:
第一组,所述第一组具有一部分所述第一配线;以及
第二组,所述第二组具有另一部分所述第一配线并与所述第一组相邻,
所述像素电极包含多个第一颜色电极,每个所述第一颜色电极和所述第一颜色过滤器之一在投影到所述平面上观察时重叠,
所述第二配线包含多个第一颜色配线,
所述第一颜色配线包含第一信号线,
所述开关元件包含:
多个第一开关,所述多个第一开关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一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每个所述第一开关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
多个第二开关,所述多个第二开关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二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每个所述第二开关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线,
所述第一颜色电极包含:
多个第一像素电极,所述多个第一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以及
多个第二像素电极,所述多个第二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
所述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一信号线的至少一部分在投影到所述平面上观察时重叠,
所述第二像素电极、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和所述电极层的至少一部分在投影到所述平面上观察时重叠,
所述控制器在显示第一帧的间隔的第一显示间隔中执行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为依次选择在所述第一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并将第一信号供应至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具有以所述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一极性,
所述控制器在显示第一帧的间隔的第二显示间隔中执行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为依次选择在所述第二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并将第二信号供应至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显示间隔是在所述第一显示间隔之后,所述第二信号具有以所述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二极性,所述第二极性是所述第一极性的逆转,
所述控制器在显示第二帧的间隔的第三显示间隔中执行第三操作,所述第三操作为依次选择在所述第一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并将第三信号供应至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帧是所述第一帧之后的下一帧,所述第三信号具有以所述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一极性,
所述控制器在显示第二帧的间隔的第四显示间隔中执行第四操作,所述第四操作为依次选择在所述第二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并将第四信号供应至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四显示间隔是在所述第三显示间隔之后,所述第四信号具有以所述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二极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颜色的多个第二颜色过滤器,所述第二颜色不同于所述第一颜色,
所述像素电极还包含多个第二颜色电极,所述第二颜色电极在投影到所述平面上观察时与所述第二颜色过滤器之一重叠,
所述第二配线还包含多个第二颜色配线,
所述第二颜色配线包含所述第二颜色配线中的最靠近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三信号线,
所述开关元件还包含:
多个第五开关,所述多个第五开关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一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每个所述第五开关电连接至所述第三信号线;以及
多个第六开关,所述多个第六开关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二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每个所述第六开关电连接至所述第三信号线,所述第二颜色电极包含:
多个第五像素电极,所述多个第五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第五开关;以及
多个第六像素电极,所述多个第六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第六开关,
所述第六像素电极、所述第五像素电极、和所述电极层的一部分在投影到所述平面上观察时重叠,
所述第一操作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显示间隔中进行这样的操作,所述操作为依次选择在所述第一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并将第五信号供应至所述第三信号线,所述第五信号具有以所述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一极性,
所述第二操作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显示间隔中进行这样的操作,所述操作为依次选择在所述第二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并将第六信号供应至所述第三信号线,所述第六信号具有以所述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一极性,
所述第三操作还包括在所述第三显示间隔中进行这样的操作,所述操作为依次选择在所述第一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并将第七信号供应至所述第三信号线,所述第七信号具有以所述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二极性,
所述第四操作还包括在所述第四显示间隔中进行这样的操作,所述操作为依次选择在所述第二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并将第八信号供应至所述第三信号线,所述第八信号具有以所述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二极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线还包含第三组,所述第三组包含除了在所述第一组中包含的那部分第一配线以及在所述第二组中包含的那部分第一配线以外的另一部分第一配线,
所述开关元件还包含多个第十二开关,所述多个第十二开关相应地电连接至在所述第三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每个所述第十二开关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线,
所述第一颜色电极还包含多个第十二像素电极,所述多个第十二像素电极相应地电连接至所述第十二开关,
所述第十二像素电极和所述电极层的一部分在投影到所述平面上观察时重叠,
所述控制器还在显示第一帧的间隔的第五显示间隔中执行第五操作,所述第五操作为依次选择在所述第三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并将第九信号供应至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五显示间隔不同于所述第一显示间隔和所述第二显示间隔,所述第九信号具有以所述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二极性,并且
所述控制器还在显示第二帧的间隔的第六显示间隔中执行第六操作,所述第六操作为依次选择在所述第三组中包含的第一配线并将第十信号供应至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六显示间隔不同于所述第三显示间隔和所述第四显示间隔,所述第十信号具有以所述电极层作为基准的第一极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89254A JP2015206985A (ja) | 2014-04-23 | 2014-04-23 |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2014-089254 | 2014-04-2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44999A CN105044999A (zh) | 2015-11-11 |
CN105044999B true CN105044999B (zh) | 2017-11-10 |
Family
ID=54335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94809.7A Active CN105044999B (zh) | 2014-04-23 | 2015-04-22 |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器件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721519B2 (zh) |
JP (1) | JP2015206985A (zh) |
CN (1) | CN10504499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34717B2 (ja) | 2014-05-13 | 2018-12-05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JP2015222346A (ja) | 2014-05-23 | 2015-12-10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2016206302A (ja) | 2015-04-17 | 2016-12-08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
CN104977748B (zh) | 2015-07-17 | 2018-06-0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
KR102485387B1 (ko) * | 2016-01-20 | 2023-01-0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TWI581157B (zh) * | 2016-04-20 | 2017-05-01 |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顯示裝置 |
WO2018181266A1 (ja) * | 2017-03-30 | 2018-10-0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
JP7248458B2 (ja) * | 2019-03-08 | 2023-03-29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93593A (zh) * | 2008-01-21 | 2009-07-2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电光学装置、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2376287A (zh) * | 2010-08-24 | 2012-03-14 | 索尼公司 | 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02367601A1 (en) * | 2002-01-15 | 2003-09-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display |
KR101423235B1 (ko) * | 2008-01-04 | 2014-07-2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화소 구동 회로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
JP5661015B2 (ja) | 2011-09-30 | 2015-01-28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6094855B2 (ja) * | 2012-09-27 | 2017-03-15 |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素子、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携帯機器 |
JP6434717B2 (ja) | 2014-05-13 | 2018-12-05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
2014
- 2014-04-23 JP JP2014089254A patent/JP2015206985A/ja active Pending
-
2015
- 2015-04-20 US US14/690,659 patent/US9721519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4-22 CN CN201510194809.7A patent/CN105044999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6-14 US US15/622,435 patent/US2017027847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93593A (zh) * | 2008-01-21 | 2009-07-2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电光学装置、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2376287A (zh) * | 2010-08-24 | 2012-03-14 | 索尼公司 | 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310792A1 (en) | 2015-10-29 |
CN105044999A (zh) | 2015-11-11 |
JP2015206985A (ja) | 2015-11-19 |
US20170278472A1 (en) | 2017-09-28 |
US9721519B2 (en) | 2017-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44999B (zh) |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器件 | |
TWI533120B (zh) |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 |
CN103310746A (zh) |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
KR101688314B1 (ko) |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 |
JP6385228B2 (ja) | 表示装置 | |
US10210827B2 (en) | Driving substrat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5869584A (zh) | 显示装置 | |
US11164897B2 (en) | Display device | |
TW201314335A (zh) | 像素防護線及多閘極線組態 | |
KR101557243B1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US9715859B2 (en) | LCD panel of dot inversion mode | |
CN106502008A (zh) |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液晶显示方法 | |
KR102270257B1 (ko) | 표시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의 구동방법 | |
KR101686093B1 (ko) | 시야각 제어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 |
US10002579B2 (en) | Display device | |
KR102437757B1 (ko) | 액정 표시패널 및 액정 표시장치 | |
JP2022157571A (ja) | 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 |
JP2006003623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