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2266A - 顯示裝置及電子設備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及電子設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532266A TW201532266A TW103144841A TW103144841A TW201532266A TW 201532266 A TW201532266 A TW 201532266A TW 103144841 A TW103144841 A TW 103144841A TW 103144841 A TW103144841 A TW 103144841A TW 201532266 A TW201532266 A TW 20153226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ixel
- sub
- light
- display device
- colo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9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044 organic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651 chrom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25 hole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777 magnes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platinum Chemical compound [Pt]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38 stim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Chromium Chemical compound [Cr]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9015 Mg-Ag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75 calc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QDOXWKRWXJOMAK-UHFFFAOYSA-N dichromium tr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r]O[Cr]=O QDOXWKRWXJOMA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34 so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316 A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148 Al-L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Calcium Chemical compound [Ca]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DGAQECJNVWCQMB-PUAWFVPOSA-M Ilexoside XXIX Chemical compound C[C@@H]1CC[C@@]2(CC[C@@]3(C(=CC[C@H]4[C@]3(CC[C@@H]5[C@@]4(CC[C@@H](C5(C)C)OS(=O)(=O)[O-])C)C)[C@@H]2[C@]1(C)O)C)C(=O)O[C@H]6[C@@H]([C@H]([C@@H]([C@H](O6)CO)O)O)O.[Na+] DGAQECJNVWCQMB-PUAWFVPOSA-M 0.000 description 1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Magnesium Chemical compound [Mg]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61 M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4205 SiNX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4298 Si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1 calc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420 cer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4 chrom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423 chrom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9 magnes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67 nitr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1 othe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BMMGVYCKOGBVEV-UHFFFAOYSA-N oxo(oxoceriooxy)cerium Chemical compound [Ce]=O.O=[Ce]=O BMMGVYCKOGBVE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97 plati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68 polyami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798 recomb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15 recomb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925 ruthe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WOCIAKWEIIZHES-UHFFFAOYSA-N ruthenium(iv)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Ru]=O WOCIAKWEIIZH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8 so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MZLGASXMSKOWSE-UHFFFAOYSA-N tantalum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Ta]#N MZLGASXMSKOWS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87 thermosetting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tungsten Chemical compound [W]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1 tungst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7 tungst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the areas of the RGB subpixels being differen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在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上排列之複數個像素。各像素包含:一第一子像素;一第二子像素,其經安置以在該第一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一子像素;一第三子像素,其經安置以在該第二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一子像素及該第二子像素之至少一者;及一光屏蔽部分,其經安置以對應於其上安置該第三子像素之位置,以便限制該第三子像素在該第一方向上之一視角。
Description
本申請案主張2014年2月4日申請之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案JP 2014-019533之權利,該案之全部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在一個像素中包含複數個子像素之顯示裝置及一種使用此一顯示裝置之電子設備。
條紋陣列結構及三角形(delta)陣列結構已知為顯示裝置中之像素陣列結構,其中使用有機電致發光(EL)元件或類似物。作為另一結構,已知在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11-249334號中揭示之像素陣列結構。
三角形陣列結構有利於像素之寬開口以達成長壽命及寬視角。然而,難以避免在像素之列方向及行方向上之線圖案之鋸齒感。另一方面,在其中採用條紋陣列結構之情況中,可避免鋸齒感。然而,用於一個像素中之色彩分離之子像素之總長度變長,且開口比率減小,且接著,亮度及壽命劣化。
因此,如在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11-249334號中所揭示,提出一種像素陣列結構,其中實現一高解析度且確保該開口比率。在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11-249334號中揭示之該像素
陣列結構中,一第一子像素及一第二子像素形成於一個像素中之一行上,且一第三子像素形成於鄰近於該第一子像素及該第二子像素之兩列上,且因此改良該開口比率。在此像素陣列結構中,該第三子像素在該列方向上之一開口寬度大於該第一子像素及該第二子像素之開口寬度。
然而,在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11-249334號中揭示之該像素陣列結構中,由於該第三子像素之該開口寬度不同於該第一子像素及該第二子像素在該列方向上之開口寬度,故視角特性劣化。作為一實際現象,在全色發射(白光發射)時發生色彩變化中之一變化。此現象隨著一像素間距變小表現得更明顯,且自一顯示面板之正面觀察之一影像之色調與以一角度觀察之一影像之一色調彼此不同。因此,相較於其中各色彩之子像素之該等開口寬度相同之該條紋陣列結構及該三角形陣列結構,視角特性劣化。此現象明顯見於高於2000ppi之一高解析度面板,且其近年來已成為一主要問題,其中期望一高解析度顯示器。特定言之,用於一取景器或一頭戴式顯示器中之一顯示面板之解析度已達到高於2000ppi之範圍,且用於此應用之一顯示面板降低該面板之品質已變得明顯。
可期望提供其中可達成一寬開口及一寬視角兩者之一顯示裝置及一電子設備。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在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上排列之複數個像素。各像素包含:一第一子像素;一第二子像素,其經安置以在該第一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一子像素;一第三子像素,其經安置以在該第二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一子像素及該第二子像素之至少一者;及一光屏蔽部分,其經安置以對應於其上安置該第三子像素之位置,以便限制該第三子像素在該第一方向上之一視角。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其包含一顯示裝置,在該顯示裝置上在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上排列複數個像素。各像素包含:一第一子像素;一第二子像素,其經安置以在該第一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一子像素;一第三子像素,其經安置以在該第二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一子像素及該第二子像素之至少一者;及一光屏蔽部分,其經安置以對應於其上安置該第三子像素之位置,以便限制該第三子像素在該第一方向上之一視角。
在根據本發明之該顯示裝置或該電子設備中,藉由該光屏蔽部分限制該第三子像素在一第一方向上之一視角。
根據本發明中之一顯示裝置及一電子設備,由於一第三子像素在一第一方向上之一視角被該光屏蔽部分限制,故可達成寬開口及寬視角兩者。
此處描述之效應不一定受限於此,且可為在本發明中描述之任意效應。
1‧‧‧顯示裝置
1A‧‧‧顯示裝置
1B‧‧‧顯示裝置
2‧‧‧像素
2A‧‧‧像素
2B‧‧‧第三子像素
2B-1‧‧‧第一像素區域
2B-2‧‧‧第二像素區域
2G‧‧‧第二子像素
2R‧‧‧第一子像素
2W‧‧‧第四子像素
10B‧‧‧第三發光元件
10G‧‧‧第二發光元件
10R‧‧‧第一發光元件
11‧‧‧第一基板
12‧‧‧平坦絕緣膜
12A‧‧‧連接孔
14‧‧‧下電極
15‧‧‧電極間絕緣膜
16‧‧‧有機層
16A‧‧‧電洞注入層
16B‧‧‧電洞傳輸層
16C‧‧‧發光層
16D‧‧‧電子傳輸層
16E‧‧‧電子注入層
17‧‧‧上電極
21‧‧‧第二基板
23‧‧‧彩色濾光器
23A‧‧‧彩色濾光器
23B‧‧‧第三彩色濾光器
23G‧‧‧第二彩色濾光器
23R‧‧‧第一彩色濾光器
23W‧‧‧第四彩色濾光器
24‧‧‧光屏蔽部分
24A‧‧‧光屏蔽部分
24-1‧‧‧第一光屏蔽部件
24-2‧‧‧第二光屏蔽部件
24-3‧‧‧第三光屏蔽部件
24-4‧‧‧第四光屏蔽部件
25‧‧‧色彩邊界
30‧‧‧中間層
31‧‧‧保護膜
32‧‧‧樹脂層
71‧‧‧顯示部分
72‧‧‧耳鉤部分
110‧‧‧顯示區域
120‧‧‧信號線驅動電路
120A‧‧‧信號線
130‧‧‧掃描線驅動電路
130A‧‧‧掃描線
140‧‧‧像素驅動電路
211‧‧‧相機主體部分
212‧‧‧可交換成像透鏡單元
213‧‧‧手柄部分
214‧‧‧監視器
215‧‧‧取景器
Cs‧‧‧電容器
DG‧‧‧間隙
GND‧‧‧第二電力供應線
L1‧‧‧光學距離
LB‧‧‧第三色彩光
LG‧‧‧第二色彩光
LMB-H‧‧‧寬度
LMB-V‧‧‧寬度
LR‧‧‧第一色彩光
Lsubpix1-H‧‧‧開口寬度
Lsubpix1-V‧‧‧開口寬度
Lsubpix2-H‧‧‧開口寬度
Lsubpix2-V‧‧‧開口寬度
Lsubpix3-H‧‧‧開口寬度
Lsubpix3-V‧‧‧開口寬度
Lsubpix3-V1‧‧‧開口寬度
Lsubpix3-V2‧‧‧開口寬度
Lsubpix4-H‧‧‧開口寬度
Lsubpix4-V‧‧‧開口寬度
MC1‧‧‧諧振器結構
P1‧‧‧反射表面
P2‧‧‧半透反射表面
Tr1‧‧‧驅動電晶體
Tr2‧‧‧寫入電晶體
Vcc‧‧‧第一電力供應線
X‧‧‧橫向方向/第二方向/刺激值
Y‧‧‧垂直方向/第一方向/刺激值
Z‧‧‧厚度方向/刺激值
圖1係圖解說明在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中之一顯示裝置之一實例之一平面圖;圖2係圖解說明在圖1中圖解說明之顯示裝置中之一像素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陣列結構之一實例之一平面圖;圖3係圖解說明在圖1中圖解說明之顯示裝置中之用於一個像素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平面圖;圖4係圖解說明在圖1中圖解說明之顯示裝置中之一發光元件之一陣列結構之一實例之一平面圖;圖5係圖解說明在圖1中圖解說明之顯示裝置中之一像素之一剖面結構之一實例之一剖面圖;
圖6係圖解說明在圖1中圖解說明之顯示裝置之一電路組態之一實例之一方塊圖;圖7係圖解說明在圖1中圖解說明之顯示裝置中之一像素之一驅動電路之一實例之一電路圖;圖8係圖解說明在圖1中圖解說明之顯示裝置中之一像素之一發光元件之一剖面結構之一實例之一剖面圖;圖9係圖解說明在圖1中圖解說明之顯示裝置中之一像素之一發光元件之一剖面結構之另一實例之一剖面圖;圖10係圖解說明在圖1中圖解說明之顯示裝置中之一像素之一設計實例之一平面圖;圖11係圖解說明在圖10中圖解說明之設計實例中之一像素在一橫向方向上之視角特性之一特性圖;圖12係圖解說明在圖10中圖解說明之設計實例中之一像素在一垂直方向上之視角特性之一特性圖;圖13係圖解說明在一光屏蔽部分之一寬度在圖10中圖解說明之設計實例中較大之一情況中,一像素在一垂直方向上之視角特性之一特性圖;圖14係圖解說明在一光屏蔽部分之一寬度在圖10中圖解說明之設計實例中較小之一情況中,一像素在一垂直方向上之視角特性之一特性圖;圖15係圖解說明作為圖10中圖解說明之設計實例之一比較實例,在未提供光屏蔽部分之一情況中,一像素在一垂直方向上之視角特性之一特性圖;圖16係圖解說明在第一實施例之一第一修改實例中之一顯示裝置中之一像素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陣列結構之一實例之一平面圖;
圖17係圖解說明在一第二修改實例中之一顯示裝置中之一像素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陣列結構之一實例之一平面圖;圖18係圖解說明在一第三修改實例中之一顯示裝置中之一像素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陣列結構之一實例之一平面圖;圖19係圖解說明在圖18中圖解說明之顯示裝置中之用於一個像素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平面圖;圖20係圖解說明在一第四修改實例中之一顯示裝置中之一像素之一剖面結構之一實例之一剖面圖;圖21係圖解說明在一第五修改實例中之一顯示裝置中之一像素之一剖面結構之一實例之一剖面圖;圖22係圖解說明在一第二實施例中之一顯示裝置中之一像素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陣列結構之一實例之一平面圖;圖23係圖解說明在圖22中圖解說明之顯示裝置中之用於一個像素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平面圖;圖24係圖解說明在圖22中圖解說明之顯示裝置中之一發光元件之一陣列結構之一實例之一平面圖;圖25係圖解說明在圖22中圖解說明之顯示裝置中之一第三子像素在一垂直方向上之視角特性之一說明圖;圖26係圖解說明在一第三實施例中之一顯示裝置之一實例之一平面圖;圖27係圖解說明在圖26中之顯示裝置中之一像素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陣列結構之一第一實例之一平面圖;圖28係圖解說明在圖27中之第一實例中之用於一個像素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平面圖;圖29係圖解說明在圖27中之第一實例中未提供光屏蔽部分之僅一彩色濾光器之一陣列結構之一實例之一平面圖;
圖30係圖解說明在圖26中之顯示裝置中之一像素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陣列結構之一第二實例之一平面圖;圖31係圖解說明在圖30中之第二實例中之用於一個像素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平面圖;圖32係圖解說明在圖30中之第二實例中未提供光屏蔽部分之僅一彩色濾光器之一陣列結構之一實例之一平面圖;圖33係圖解說明作為一顯示裝置至一電子設備之一第一應用實例之一頭戴式顯示器之一組態實例之一外觀圖;圖34係圖解說明作為一顯示裝置至一電子設備之一第二應用實例之一相機之一組態實例之一前側外觀圖;圖35係圖解說明作為顯示裝置至一電子設備之第二應用實例之相機之一組態實例之一後側外觀圖;圖36係圖解說明顯示裝置之另一組態實例之一平面圖;及圖37係圖解說明在圖36中之顯示裝置中之一像素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陣列結構之一實例之一平面圖。
在下文中,將參考圖式詳細描述本發明之實施例。將按以下順序作出描述。
1.第一實施例(其中一光屏蔽部分安置於一個像素中之一中央部分中之一實例)
1.1組態(圖1至圖9)
1.2特定設計實例(圖10至圖14)
1.3效應
1.4修改實例
1.4.1第一修改實例(圖16)
1.4.2第二修改實例(圖17)
1.4.3第三修改實例(圖18及圖19)
1.4.4第四修改實例(圖20)
1.4.5第五修改實例(圖21)
2.第二實施例(其中一光屏蔽部分安置於一個像素中除一中央部分以外之一位置中之一實例)(圖22至圖25)
2.1組態
2.2作用及效應
3.第三實施例(一四色型顯示裝置之一實例)(圖26至圖32)
3.1一像素之一陣列結構之第一實例
3.2一像素之一陣列結構之第二實例
4.一顯示裝置至一電設備之應用實例(圖33至圖35)
4.1第一應用實例(圖33)
4.2第二應用實例(圖34及圖35)
5.其他實施例(圖36及圖37)
1.第一實施例
1.1組態
一顯示裝置1之整體組態
圖1圖解說明在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中之一顯示裝置1之一平面組態之一實例。顯示裝置1用於一電視機或類似物中且具有其中複數個像素2在一顯示區域110中之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上安置成一矩陣形狀之一組態。
像素2之各者包含一第一子像素2R、一第二子像素2G及一第三子像素2B。第一子像素2R及第二子像素2G經安置以在第一方向上鄰近於彼此。第三子像素2B經安置以在第二方向上鄰近於第一子像素2R及第二子像素2G兩者。
在本實施例中,將以第一方向作為顯示表面中之一垂直方向(Y
方向)且第二方向作為顯示平面中之一橫向方向(X方向)來描述像素2之一陣列結構。顯示平面意謂平行於圖1中之一薄片表面之一平面(XY平面)。另外,舉例而言,在圖1中,將以垂直於薄片表面之一方向作為Z方向(即,像素2之一厚度方向作為Z方向)來作出描述。
子像素之排列不限於圖解說明之實例,但舉例而言,第一子像素2R及第二子像素2G可反向安置。即,第一子像素2R可經安置以鄰近於第二子像素2G之下側。
像素2之陣列結構
各像素2包含發射一預定色彩光之一發光元件及透射一預定色彩光之一彩色濾光器23。圖2圖解說明顯示裝置1中之像素2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陣列結構之一實例。圖3圖解說明用於一個像素之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組態之一實例。圖4圖解說明像素2之發光元件之陣列結構之一實例。圖5圖解說明像素2之剖面結構之一實例。
第一子像素2R包含發射一第一色彩光LR之一第一發光元件10R(圖4及圖5)及透射來自第一發光元件10R之第一色彩光LR之一第一彩色濾光器23R(圖2、圖3及圖5)。第二子像素2G包含發射一第二色彩光LG之一第二發光元件10G(圖4及圖5)及透射來自第二發光元件10G之第二色彩光LG之一第二彩色濾光器23G(圖2、圖3及圖5)。第三子像素2B包含:一第三發光元件10B(圖4及圖5),其發射具有短於第一色彩光LR及第二色彩光LG之一波長之一第三色彩光LB;及一第三彩色濾光器23B(圖2、圖3及圖5),其透射來自第三發光元件10B之第三色彩光LB。
第一發光元件10R發射(例如)一紅色光作為第一色彩光LR。第二發光元件10G發射(例如)一綠色光作為第二色彩光LG。第三發光元件10B發射(例如)一藍色光作為第三色彩光LB。除下文描述之一有機EL元件以外,第一發光元件10R、第二發光元件10G及第三發光元件10B
之各者亦可由一無機EL元件、一半導體雷射或一發光二極體(LED)形成。
在各像素2中,一光屏蔽部分24提供為一黑色基質(black matrix)。光屏蔽部分24經安置以對應於其上安置子像素2B之位置,以便限制第三子像素2B在第一方向(Y方向)上之視角。如在圖2及圖3中圖解說明,光屏蔽部分24由一第一光屏蔽部件24-1及一第二光屏蔽部件24-2製成。第一光屏蔽部件24-1提供於第一方向上之鄰近像素之一邊界部分上。第二光屏蔽部件24-2提供於一個像素中之第三子像素2B中之中央部分上。以此方式,在一個像素中,一第一像素區域2B-1及一第二像素區域2B-2形成於第三子像素2B中,其中第二光屏蔽部件24-2作為邊界。
較佳地,第一發光元件10R、第二發光元件10G及第三發光元件10B之平面形狀係對應於其上安置彩色濾光器23及光屏蔽部分24之位置之一形狀,如在圖4中圖解說明。較佳地,在一個像素中,在對應於其上提供第二光屏蔽部件24-2之位置之部分處分割第三發光元件10B。在第二方向上,第三發光元件10B之一寬度與光屏蔽部分24之一寬度可彼此不同。第一發光元件10R、第二發光元件10G及第三發光元件10B(發光表面)可包含一發光層16C及一下電極14(反射表面)。
光屏蔽部分24由與一黑著色劑混合且其之光學密度係一或更高之一黑樹脂膜或使用薄膜干涉之一薄膜濾光器形成。較佳地,使用黑樹脂膜,此係因為其可廉價且容易地形成光屏蔽部分24。薄膜濾光器藉由將由金屬、金屬氮化物或金屬氧化物製成之一薄膜積層為一或多個層而形成,且使用薄膜干涉衰減光。特定言之,可包含其中交替積層鉻及氧化鉻(III)(Cr2O3)之一膜作為薄膜濾光器。
彩色濾光器23由(例如)與色素混合之樹脂形成。藉由選擇色素,
可調整光透射率,使得標定色彩之波長帶中之光透射率係高的且其他波長帶中之光透射率係低的。
如在圖5中圖解說明,發光元件10R、10G及10B提供於一第一基板11上。光屏蔽部分24及彩色濾光器23提供於一第二基板21上。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21由玻璃、一矽(Si)晶圓、樹脂或類似物形成。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21經安置以彼此對置,其中發光元件10R、10G、10B及光屏蔽部分24及彩色濾光器23至內側,且由一樹脂層32及一保護膜31製成之一中間層30提供於兩個基板之間。
如在圖5中圖解說明,關於第一子像素2R及第三子像素2B,以第一彩色濾光器23R與第三彩色濾光器23B之一色彩邊界25作為一邊界,在第二方向上相互執行一色彩分離。類似地,關於第二子像素2G及第三子像素2B,以第二彩色濾光器23G與第三彩色濾光器23B之色彩邊界25作為一邊界,在第二方向上相互執行一色彩分離。類似地,關於第一子像素2R及第二子像素2G,以第一彩色濾光器23R與第二彩色濾光器23G之色彩邊界25作為一邊界,在第一方向上相互執行一色彩分離。
以此方式,在第一子像素2R及第二子像素2G中,藉由彩色濾光器23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兩者上執行色彩分離。即,藉由彩色濾光器23,在像素之間及子像素之間執行色彩分離。有鑑於此,關於第一子像素2R及第二子像素2G,在第一方法及第二方向兩者上藉由彩色濾光器23限制視角。
另一方面,第三子像素2B具有其中在第二方向上藉由彩色濾光器23執行色彩分離而非在第一方向上執行色彩分離之一組態。即,關於第三子像素2B,在第二方向上藉由彩色濾光器23限制視角而非在第一方向上限制視角。關於第三子像素2B,藉由光屏蔽部分24限制第一方向上之視角。以此方式,改良在未執行色彩分離之方向上之視
角特性。
在圖2中,LBM-H指示光屏蔽部分24在橫向方向上之一寬度,且LBM-V指示光屏蔽部分24在垂直方向上之一寬度。Lsubpix1-H指示第一子像素2R在橫向方向上之一開口寬度且Lsubpix1-V指示第一子像素2R在垂直方向上之一開口寬度。Lsubpix2-H指示第二子像素2G在橫向方向上之一開口寬度且Lsubpix2-V指示第二子像素2G在垂直方向上之一開口寬度。
另外,Lsubpix3-H指示第三子像素2B在橫向方向上之一開口寬度且Lsubpix3-V指示第三子像素2B在垂直方向上之一開口寬度。此處,第三子像素2B之開口寬度指示第三子像素2B之第一像素區域2B-1及第二像素區域2B-2之開口寬度之各者。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光屏蔽部分24提供於第一方向上之第三子像素2B中之中央部分上及一個像素之邊界部分上,故第一像素區域2B-1及第二像素區域2B-2之各者在垂直方向上之開口寬度Lsubpix3-V之大小相同。
在第二方向上,較佳地,光屏蔽部分24之寬度小於第三子像素2B之開口寬度。舉例而言,較佳地,光屏蔽部分24具有以分離第三子像素2B之色彩之方向(第二方向)作為主軸之一基本矩形形狀,且如在公式1中圖解說明,較佳地,主軸之長度小於第三子像素2B之開口寬度。
LBM-H<Lsubpix3-H……(公式1)
另外,如在下文公式2中圖解說明,較佳地,第一子像素2R之開口寬度及第二子像素2G之開口寬度大於第三子像素2B在其中執行色彩分離之方向上之開口寬度。
Lsubpix3-H<Lsubpix1-H Lsubpix3-H<Lsubpix2-H……(公式2)
由於光提取減少,故較佳地,光屏蔽部分24不安置於彩色濾光
器23R、23G及23B之各者之邊界部分(色彩邊界25)上。如上文描述,較佳地,在一個像素中,可在對應於其上提供第二光屏蔽部件24-2之位置之部分處分割第三發光元件10B(圖4)。在一個像素中分割第三發光元件10B之原因係避免以下現象:自第三發光元件10B發射之光在第二光屏蔽部分24-2處被反射,干涉顯示面板之單元,且接著產生一意外峰值。
像素2及發光二極體之一驅動電路之組態
圖6圖解說明顯示裝置1之一電路組態之一實例。圖7圖解說明顯示裝置1中之像素2之一驅動電路之一實例。顯示裝置1係用作一有機EL電視機設備之一裝置,其包含作為發光元件10R、10G及10B之有機元件且(例如)包含在顯示區域110附近之一信號線驅動電路120及一掃描線驅動電路130(其等係用於影像顯示之驅動器)。
在顯示區域110中,提供一像素驅動電路140。圖7圖解說明像素驅動電路140之一實例。像素驅動電路140係形成於下文描述之下電極14之一下層上之一主動型驅動電路。即,像素驅動電路140包含一驅動電晶體Tr1及一寫入電晶體Tr2、電晶體Tr1與Tr2之間的一電容器(保持電容)Cs及在一第一電力供應線(Vcc)與一第二電力供應線(GND)之間串聯連接至驅動電晶體Tr1之發光元件10R(或10G或10B)。驅動電晶體Tr1及寫入電晶體Tr2由一般薄膜電晶體形成,且其之一組態不特定限制,即,可為(例如)一反交錯結構(所謂的一底部閘極型)或可為一交錯結構(一頂部閘極型)。
在像素驅動電路140中,複數個信號線120A安置於一行方向上且複數個掃描線130A安置於一列方向上。各信號線120A及各掃描線130A之一交叉對應於發光元件10R、10G及10B之任一者(子像素)。各信號線120A連接至信號線驅動電路120,且經由信號線120A將一影像信號自信號線驅動電路120供應至寫入電晶體Tr2之一源極電極。各掃
描線130A連接至掃描線驅動電路130,且經由掃描線130A將一掃描信號自掃描線驅動電路130循序供應至寫入電晶體Tr2之一閘極。
圖8圖解說明發光元件10R、10G及10B之一剖面組態。發光元件10R、10G及10B係發光元件,其中包含像素驅動電路140之驅動電晶體Tr1之一有機層16、一平坦絕緣膜12、作為一陽極之下電極14、一電極間絕緣膜15及下文描述之發光層16C及作為一陰極之一上電極17分別按上述順序自第一基板11側沈積。驅動電晶體Tr1經由提供於平坦絕緣膜12上之連接孔12A電連接至下電極14。
發光元件10R、10G及10B藉由一保護膜31覆蓋,且接著藉由接合於保護膜31之整個表面上方之第二基板21密封,其中樹脂層32在第二基板21與保護膜31之間。保護膜31由氮化矽(SiNx)、氧化矽、金屬氧化物或類似物形成。樹脂層32由(例如)熱固性樹脂或紫外線可固化樹脂形成。上述中間層30由保護膜31及樹脂層32形成。
平坦絕緣膜12使其上形成像素驅動電路140之第一基板11之表面平坦化,且較佳地,平坦絕緣膜12由具有一高圖案精確性之一材料形成,此係因為在其上提供一精細連接孔12A。作為用於平坦絕緣膜12之形成材料,舉例而言,可包含諸如聚醯胺之一有機材料或諸如氧化矽(SiO2)之一無機材料。
下電極14亦用作一反射層,且可期望,反射率儘可能高以增強光發射效率。特定言之,在其中下電極14用作一陽極之一情況中,可期望,下電極14由具有一改良的電洞注入性質之一材料形成。可包含單個金屬元素或金屬元素之一合金(諸如鉻(Cr)、金(Au)、鉑(Pt)、鎳(Ni)、銅(Cu)、鎢(W)或銀(Ag))作為下電極14之實例,該單個金屬元素或金屬元素之合金在一沈積方向上具有等於或大於100nm且等於或小於1000nm之一厚度(在下文中,簡稱為厚度)。諸如氧化銦錫(ITO)之一透明導電膜可提供於下電極14之表面上。具有一高反射率但歸因
於表面上存在氧化物膜或一低功函數而具有一電洞注入阻障之一問題之一材料(諸如鋁(Al)合金)可藉由提供一適當電洞注入層而用作下電極14。
電極間絕緣膜15係用於確保下電極14與上電極17之間的絕緣且將發光區域製作為一所要形狀,且(例如)由光敏樹脂形成。僅圍繞下電極14提供電極間絕緣膜15,且下電極14自電極間絕緣膜15曝露之區域係發光區域。有機層16及上電極17亦提供於電極間絕緣膜15上,但發光僅自發光區域發生。
有機層16具有其中一電洞注入層16A、一電洞傳輸層16B、發光層16C、一電子傳輸層16D及電子注入層16E按順序自下電極14沈積之一組態。在上文中,若需要,可提供除發光層16C以外的層。有機層16可根據發光元件10R、10G及10B之各自發射色彩具有一不同組態。電洞注入層16A係用於增強電洞注入效率且防止洩漏之一緩衝層。電洞傳輸層16B係用於增強至發光層16C之電洞轉移效率之一層。發光層16C係在施加電位且發生電子與電洞之間的一重組時發射光之一層。電子傳輸層16D係用於增強至發光層16C之電洞轉移效率之一層。電子注入層16E係用於增強電子注入效率之一層。
上電極17之厚度係約10nm,且由鋁(Al)、鎂(Mg)、鈣(Ca)或鈉(Na)之一合金形成。在上文中,由於在薄膜狀態下導電性係高的且吸收率係小的,故鎂及銀之合金(Mg-Ag合金)係較佳的。Mg-Ag合金之Mg:Ag比不特定限制,但可期望處於依據一膜厚度之約20:1至1:1之一範圍中。另外,上電極17之材料可為鋁(Al)及鋰(Li)之一合金(Al-Li合金)。
上電極17亦具有一半透反射層之一功能。即,發光元件10R、10G及10B包含一諧振器結構MC1,且藉由下電極14與上電極17之間的諧振器結構MC1使在發光層16C處產生之光諧振。諧振器結構MC1
使在發光層16C處產生之光諧振且自一半透反射表面P2提取,其中下電極14與有機層16之間的界面作為一反射表面P1,一中間層18與電子注入層16E之間的界面作為半透反射表面P2,且有機層16作為一諧振部分。以此方式,若包含諧振器結構MC1,則在發光層16C處產生之光被多倍干涉,自半透反射表面P2側提取之光之一光譜之一半值寬度減小,且接著,可增大峰值強度。即,在正向方向上之光發射強度增大,且因此,可改良光發射之色彩純度。
在反射表面P1與半透反射表面P2之間,存在其上所提取光發射強度變為最大之一位置(一諧振表面)。較佳地,反射表面P1與半透反射表面P2之間的一光學距離L1滿足一預定條件,以便增強提取效率。
發光元件10R、10G及10B可為其中(如在圖9中圖解說明)不包含半透反射表面P2且在發光層16C處產生之光在反射表面P1處被反射且在所反射光與在發光層16C處產生之光之間被干涉之元件。
1.2特定設計實例
在本實施例中之顯示裝置1中,藉由改變光屏蔽部分24之橫向方向上之大小(寬度),可調整其中未執行色彩分離之方向上之視角特性。舉例而言,藉由減小光屏蔽部分24之寬度,第三子像素2B之垂直方向上之視角特性可變為寬角,且可組合第一子像素2R與第二子像素2G之視角特性。可調整橫向方向上之視角特性,使得第一子像素2R之第一彩色濾光器23R及第二子像素2G之第二彩色濾光器23G之寬度與第三子像素2B之第三彩色濾光器23B之寬度變得彼此不同。
圖10圖解說明在本實施例中之像素2之一設計實例。各部分之尺寸如下。
一個像素之間距:9.9μm
LBM-H:3.0μm
LBM-V:0.8μm
Lsubpix1-H:6.1μm
Lsubpix2-H:6.1μm
Lsubpix3-H:3.8μm
Lsubpix1-V:4.95μm
Lsubpix2-V:4.95μm
Lsubpix3-V:4.15μm
舉例而言,在其中發光元件10R、10G及10B與彩色濾光器23之間的一間隙DG(圖5)與子像素之開口寬度之間的一關係係1:1之一窄間距像素中,較佳地,第一子像素2R在橫向方向上之開口寬度Lsubpix1-H及第二子像素2G在橫向方向上之開口寬度Lsubpix2-H分別為第三子像素2B在橫向方向上之開口寬度Lsubpix3-H之1至3倍,如下文描述。
1<Lsubpix1-H<Lsubpix3-H<3
1<Lsubpix2-H<Lsubpix3-H<3
歸因於顯示面板之單元中之干涉,相較於發射波長長於第三色彩光LB之波長之光之第一子像素2R及第二子像素2G,發射波長短的第三色彩光LB之第三子像素2B在一低角度側(小於20度)中具有一高光提取效率,且因此視角特性並不太好。為控制特性,藉由減小第三子像素2B在橫向方向上之開口寬度,第一子像素2R、第二子像素2G及第三子像素2B之各者之視角特性彼此一致,且因此,改良色彩變化。
若光屏蔽部分24在橫向方向上之寬度LBM-H減小,則第三子像素2B在垂直方向上之視角增大(橫向方向上之視角不受影響)。在本實施例中之像素結構中,由於開口寬度Lsubpix3-V小於開口寬度Lsubpix1-V及Lsubpix2-V,故需要藉由減小LMB-H來增大第三子像素2B之視角特性。若LMB-H之值係作為自公式(3)獲得之值,則各子像素在垂直方向上之視
角特性彼此一致,且因此,改良色彩變化。在實際使用中,值無需完全滿足公式(3),而可為實質上滿足公式(3)之一值。
LBM-H=Lsubpix3-H×Lsubpix3-V/Lsubpix1-V LBM-H=Lsubpix3-H×Lsubpix3-V/Lsubpix2-V……公式(3)
圖11圖解說明在圖10中之設計實例中像素2在橫向方向上之視角特性。圖12圖解說明在圖10中之設計實例中像素2在垂直方向上之視角特性。在圖11及圖12中,圖解說明白色三倍刺激值X、Y及Z。刺激值X對應於藉由第一子像素2R發射之第一色彩光LR。刺激值Y對應於藉由第二子像素2G發射之第二色彩光LG。刺激值Z對應於藉由第三子像素2B發射之第三色彩光LB。
如在圖10中圖解說明之設計實例中,藉由使LBM-V變為0.8μm,視角特性中之三倍刺激值X、Y及Z彼此一致(如在圖12中圖解說明),且可見視角特性之色彩變化減小。另外,在橫向方向上之視角特性中,藉由使第三子像素2B之開口寬度小於第一子像素2R及第二子像素2G之開口寬度(如在圖11中圖解說明),三倍刺激值X、Y及Z彼此一致,視角特性之色彩變化減小。
接著,在圖13及圖14中圖解說明在其中光屏蔽部分24之寬度值LBM-H被改變之一情況中,像素2在垂直方向上之視角特性。圖13圖解說明在其中在圖10中圖解說明之設計實例中光屏蔽部分24之寬度LBM-H較大(LBM-H=3.8μm)之一情況中之視角特性,且圖14圖解說明在其中在圖10中圖解說明之設計實例中光屏蔽部分24之寬度LBM-H較小(LBM-H=0.8μm)之一情況中之視角特性。
在圖13中,可見第三子像素2B在垂直方向上之視角特性(刺激值Z)藉由使光屏蔽部分24之寬度LBM-H變大而變小。另外,自圖14可見,第三子像素2B在垂直方向上之視角特性(刺激值Z)藉由使光屏蔽部分24之寬度LBM-H變小而變寬。以此方式,由於藉由改變光屏蔽部
分24之寬度LBM-H而改變限制視角之像素寬度,故可調整視角特性。藉由調整作為一設計參數的光屏蔽部分24之寬度LBM-H,可根據像素間距(開口寬度)或發光元件10R、10G及10B與彩色濾光器23之間的間隙DG之值來設定一最佳設計值。
1.3效應
如上文描述,根據本實施例,藉由光屏蔽部分24限制第三子像素2B在第一方向(Y方向)上之視角。因此,可達成寬開口及寬視角兩者。
圖15圖解說明作為在相對於圖10中圖解說明之設計實例之一比較實例在未提供光屏蔽部分24之一情況中(LBM_H及LBM_V=0)像素2在垂直方向上之視角特性。在比較實例之結構中,由於不存在光屏蔽部分24,故第三子像素2B在垂直方向上之開口寬度增大。有鑑於此,在垂直方向上之視角特性中,在白色顯示時以相對於顯示表面之一角度觀察之一影像中,第三子像素2B之刺激值Z相對增大,且藍色中之色彩變化發生。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之像素2之陣列結構中,由於光屏蔽部分24提供於第三子像素2B中,故可控制第三子像素2B之視角特性(刺激值Z),且可減小色彩變化。另外,在橫向方向上之視角特性中,藉由使第三子像素2B(其之波長在橫向方向上短)之開口寬度小於其他子像素之開口寬度,各像素在橫向方向上之視角特性可彼此一致,且接著,可改良色彩變化。以此方式,可達成寬開口(長壽命)及寬視角兩者,同時保持極好的可見度。
本文中描述之效應僅係實例且不限於此,且可存在其他效應。下文描述之其他實施例及修改實例的情況相同。
1.4修改實例
1.4.1第一修改實例
圖16圖解說明一第一修改實例中之像素2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
一陣列結構之一實例。如在圖16中圖解說明,光屏蔽部分24之平面形狀可為一實質上橢圓形。
1.4.2第二修改實例
圖17圖解說明一第二修改實例中之像素2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陣列結構之一實例。如在圖17中圖解說明,光屏蔽部分24之平面形狀可為一實質上圓形。
光屏蔽部分24之平面形狀不限於矩形、橢圓形或圓形,而可採用任何其他任意平面形狀。
1.4.3第三修改實例
圖18圖解說明一第三修改實例中之像素2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陣列結構之一實例。圖19圖解說明用於一個像素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組態之一實例。如在圖18及圖19中圖解說明,光屏蔽部分24之第一光屏蔽部件24-1在橫向方向上之一寬度LBM-H1與第二光屏蔽部件24-2在橫向方向上之一寬度LBM-H2可彼此不同。
1.4.4第四修改實例
圖20圖解說明一第四修改實例中之像素2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陣列結構之一實例。如在圖20中圖解說明,相對於在圖5中圖解說明之剖面結構,樹脂層32可自中間層30省略。
1.4.5第五修改實例
圖21圖解說明一第五修改實例中之像素2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陣列結構之一實例。如在圖21中圖解說明,相對於在圖5中圖解說明之剖面結構,其中在一厚度方向(Z方向)上提供光屏蔽部分24之位置可不同。在圖5中圖解說明之剖面結構中,光屏蔽部分24提供於對置於中間層30之側上。然而,如在圖21中圖解說明,光屏蔽部分24可提供於中間層30附近之一側上。
2.第二實施例(其中光屏蔽部分24安置於一個像素中除一中央部分以
外之一位置中之一實例)
2.1組態
在本實施例中,像素2之一陣列結構(尤其其上安置光屏蔽部分24之一位置)不同於上述第一實施例中之顯示裝置1中之陣列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關於除像素2之陣列結構(尤其其上安置光屏蔽部分24之位置)以外的部分之組態及作用可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中之組態及作用。另外,可採用其中組合本實施例中之修改實例與第一實施例之組態。
圖22圖解說明本實施例中之像素2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陣列結構之一實例。圖23圖解說明本實施例中之用於一個像素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組態之一實例。圖24圖解說明像素2之一發光元件之一陣列結構之一實例。
在本實施例中之像素2之陣列結構中,光屏蔽部分24之第二光屏蔽部件24-2提供於不同於在第一方向上之第三子像素2B中之中央部分之一位置上。有鑑於此,在一個像素中,第三子像素2B中之第一像素區域2B-1及第二像素區域2B-2之大小(開口之大小)彼此不同,其中第二光屏蔽部件24-2作為邊界。以此方式,第一像素區域2B-1之視角特性與第二像素區域2B-2之視角特性彼此不同。在圖22中,Lsubpix3-V1指示第一像素區域2B-1在垂直方向上之開口寬度。Lsubpix3-V2指示第二像素區域2B-2在垂直方向上之開口寬度。
在本實施例中,較佳地,第一發光元件10R、第二發光元件10G及第三發光元件10B之平面形狀係根據如在圖24中圖解說明其上安置彩色濾光器23及光屏蔽部分24之位置之形狀。較佳地,在一個像素中,可在對應於其上提供第二光屏蔽部件24-2之位置之部分處分開第三發光元件10B。在第二方向上,第三發光元件10B之寬度與光屏蔽部分24之寬度可彼此不同。第一發光元件10R、第二發光元件10G及
第三發光元件10B可分別包含發光層16C(發光表面)及下電極14(反射表面)。
2.2作用及效應
圖25圖解說明本實施例中之第三子像素2B在垂直方向上之視角特性。在圖25之左圖中,單獨圖解說明第三子像素2B中之第一像素區域2B-1及第二像素區域2B-2之各者之視角特性。在圖25之左圖中,圖解說明整個第三子像素2B之視角特性。
可藉由使光屏蔽部分24之位置自一個像素之中央部分移位且在一個像素中改變第三子像素2B在垂直方向上之開口寬度來調整視角特性。由於整個第三子像素2B之視角特性係垂直寬像素(第二像素區域2B-2)之視角特性與窄像素(第一像素區域2B-1)之視角特性之總和,故可在整個視角特性上提供一拐點(如在圖25中之右圖中圖解說明),且可細微調整視角特性。
3.第三實施例(一四色型顯示裝置1A之一實例)
圖26係圖解說明本實施例中之顯示裝置1A之一平面組態之一實例之一圖。本實施例中之顯示裝置1A具有其中具有一四色子像素之複數個像素2A(其中一第四子像素2W添加至第一子像素2R、第二子像素2G及第三子像素2B)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安置成矩陣形狀之一組態。
在本實施例中,除關於像素2A之陣列結構、作用及效應之部分以外的組態可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中之組態。
在本實施例中之顯示裝置1A中,第四子像素2W經安置以在第二方向(X方向)上鄰近於第一子像素2R。第三子像素2B經安置以在第二方向(X方向)上鄰近於第二子像素2G且在第一方向(Y方向)上鄰近於第四子像素2W。
不限於安置子像素之所圖解說明之實例,舉例而言,第四子像
素2W及第三子像素2B可反向安置。即,第三子像素2B可經安置以在第二方向(X方向)上鄰近於第一子像素2R,且第四子像素2W可經安置以在第二方向(X方向)上鄰近於第二子像素2G。
在下文中,將參考圖27至圖29及圖30至圖32描述像素2A之陣列結構之一第一實例及一第二實例。各像素2A包含發射一色彩光之發光元件及透射一色彩光之彩色濾光器23A。第四子像素2W包含發射一第四色彩光之一第四發光元件及透射來自第四發光元件之第四色彩光之一第四彩色濾光器23W。第四子像素2W之第四發光元件係發射(例如)一白色光之一元件。
3.1像素2A之一陣列結構之第一實例
圖27圖解說明像素2A之彩色濾光器部分之陣列結構之第一實例。圖28圖解說明在圖27中圖解說明之第一實例中之用於一個像素之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組態之一實例。圖29圖解說明在圖27中圖解說明之第一實例中之僅彩色濾光器23A之一陣列結構之一實例,其中省略光屏蔽部分24A。
光屏蔽部分24A圍繞第四子像素2W安置,以便包含第一子像素2R及第三子像素2B之邊界部分。光屏蔽部分24A限制第三子像素2B在第一方向上之視角且限制第四子像素2W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之視角。
光屏蔽部分24A由第一光屏蔽部件24-1、第二光屏蔽部件24-2、第三光屏蔽部件24-3及第四光屏蔽部件24-4形成。第一光屏蔽部件24-1提供於在第一方向上鄰近於彼此之像素之邊界部分上。第二光屏蔽部件24-2提供於一個像素中之第三子像素2B及第四子像素2W之邊界部分上。第三光屏蔽部件24-3提供於在第二方向上鄰近於彼此之像素之邊界部分上。第四光屏蔽部件24-4提供於一個像素中之第一子像素2R及第四子像素2W之邊界部分上。
在圖27中,Lsubpix4-H指示第四子像素2W在橫向方向上之開口寬度且Lsubpix4-V指示第四子像素2W在垂直方向上之開口寬度。
如在圖29中圖解說明,第一彩色濾光器23R及第二彩色濾光器23G具有實質上相同大小。另外,第三子像素2B及第四彩色濾光器23W具有實質上相同大小。較佳地,第三彩色濾光器23B及第四彩色濾光器23W在橫向方向上之寬度小於第一彩色濾光器23R及第二彩色濾光器23G在橫向方向上之寬度。
3.2像素2A之一陣列結構之第二實例
圖30圖解說明像素2A之一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陣列結構之一第二實例。圖31圖解說明在圖30中圖解說明之第二實例中之用於一個像素之彩色濾光器部分之一組態之一實例。圖32圖解說明在圖30中圖解說明之第二實例中之僅彩色濾光器23A之一陣列結構之一實例,其中省略光屏蔽部分24A。
亦在第二實例中,類似於上述第一實例,光屏蔽部分24A圍繞第四子像素2W安置,以便包含第一子像素2R及第三子像素2B之邊界部分。類似於第一實例,光屏蔽部分24A由第一光屏蔽部件24-1、第二光屏蔽部件24-2、第三光屏蔽部件24-3及第四光屏蔽部件24-4形成。
在圖30中,Lsubpix4-H指示第四子像素2W在橫向方向上之開口寬度且Lsubpix4-V指示第四子像素2W在垂直方向上之開口寬度。
在第二實例中,如在圖32中圖解說明,第一彩色濾光器23R、第二彩色濾光器23G、第三彩色濾光器23B及第四彩色濾光器23W之大小彼此不同。較佳地,第三彩色濾光器23B及第四彩色濾光器23W在橫向方向上之寬度小於第一彩色濾光器23R及第二彩色濾光器23G在橫向方向上之寬度。
4.一顯示裝置至一電設備之應用實例
在上述各實施例中之顯示裝置1及1A可安裝於各種領域中執行一
影像(或視訊)之顯示之電設備上。
4.1第一應用實例
圖33係圖解說明其上應用顯示裝置1或1A之一頭戴式顯示器之一外觀圖之一圖。舉例而言,頭戴式顯示器具有一耳鉤部分72以用於在一玻璃狀顯示部分71之兩側上安裝於使用者之頭部,且由上述各實施例中之顯示裝置1或1A組態顯示部分71。藉由將根據本發明之顯示裝置1或1A應用至頭戴式顯示器之顯示部分71,可達成寬開口及寬視角兩者,且因此,可促成頭戴式顯示器之適銷性改良。
4.2第二應用實例
圖34及圖35係圖解說明應用顯示裝置1或1A之一成像設備(一透鏡交換型及單透鏡反射型數位相機)之外觀圖之圖。如在圖34中圖解說明,成像設備在一相機主體部分(相機主體)211之右前側上具有一可交換成像透鏡單元(可交換透鏡)212,且在相機主體之左前側上具有一手柄部分213以供使用者握住。如在圖35中圖解說明,一監視器214提供於相機主體部分211之後表面之實質中央上。如在圖35中圖解說明,一取景器(一目鏡窗)215提供於監視器214之上部上。一攝影師可藉由看向取景器215而視覺辨識自成像透鏡單元212導出之一對象之一光學影像來判定一圖框。取景器215由上述各實施例中之顯示裝置1或1A組態。藉由將根據本發明之顯示裝置1或1A應用至成像設備之取景器,可達成寬開口及寬視角兩者,且因此,可促成頭戴式顯示器之適銷性改良。
根據本發明之技術極大促成尤其上述應用實例中之電子設備。然而,根據本發明之技術可應用至各種電設備,不限於上述應用實例。
5.其他實施例
根據本發明之技術不限於實施例之各者中之描述,且可作出各
種修改。
舉例而言,在上述實施例之各者中,以第一方向作為顯示平面中之垂直方向(Y方向)且以第二方向作為顯示平面中之橫向方向(X方向)來描述像素之陣列結構。然而,像素之陣列結構可以第一方向作為橫向方向(X方向)且以第二方向作為垂直方向(Y方向)。
舉例而言,在圖1及圖2中圖解說明之第一實施例中之顯示裝置1之像素2之陣列結構可具有在圖36及圖37中圖解說明之顯示裝置1B之陣列結構。即,如在圖36及圖37中圖解說明之顯示裝置1B中,陣列結構可為其中第一子像素2R及第二子像素2G經安置以在橫向方向(X方向)上鄰近於彼此且第三子像素2B經安置以在垂直方向(Y方向)上鄰近於第一子像素2R及第二子像素2G兩者之一結構。
另外,本發明技術可具有如下一組態。
(1)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在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上排列之複數個像素,其中各像素包含:一第一子像素;一第二子像素,其經安置以在該第一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一子像素;一第三子像素,其經安置以在該第二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一子像素及該第二子像素之至少一者;及一光屏蔽部分,其經安置以對應於其上安置該第三子像素之位置,以便限制該第三子像素在該第一方向上之一視角。
(2)根據上文(1)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子像素經安置以在該第二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一子像素及該第二子像素兩者,且該光屏蔽部分包含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該第一部分提供於該第一方向上之該等鄰近像素之一邊界部分上,該第二部分提供於一個像素中之該第三子像素內。
(3)根據上文(2)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屏蔽部分在該第二方向上之一寬度小於該第三子像素之一開口寬度。
(4)根據上文(2)或(3)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子像素包含透射一
第一色光之一第一彩色濾光器,該第二子像素包含透射一第二色光之一第二彩色濾光器,該第三子像素包含透射一第三色光之一第三彩色濾光器,藉由該第一彩色濾光器及該第二彩色濾光器於該第一方向上在該第一子像素及該第二子像素上相互執行一色彩分離且於該第二方向上在該第三子像素上執行一色彩分離,且藉由該第三彩色濾光器於該第二方向上在該第一子像素及該第二子像素上執行一色彩分離。
(5)根據上文(2)至(4)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部分及該第二部分之大小彼此不同。
(6)根據上文(2)至(5)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部分提供於該第一方向上之該第三子像素中之一中央部分上。
(7)根據上文(2)至(5)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部分提供於不同於該第一方向上之該第三子像素中之該中央部分之一位置上。
(8)如上文(7)之顯示裝置,其中在一個像素中,一第一像素區域及一第二像素區域形成於該第三子像素中,其中該第二部分作為一邊界,且該第一像素區域之視角特性及該第二像素區域之視角特性彼此不同。
(9)根據上文(2)至(8)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屏蔽部分具有一矩形、一橢圓形或一圓形。
(10)根據上文(2)至(9)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子像素包含發射該第一色光之一第一發光元件,該第二子像素包含發射該第二色光之一第二發光元件,該第三子像素包含發射該第三色光之一第三發光元件,且在一個像素中,在對應於其上提供該第二部分之該位置之該部分處分割該第三發光元件。
(11)根據上文(10)之顯示裝置,其中在該第二方向上,該第三發光元件之一寬度與該光屏蔽部分之一寬度彼此不同。
(12)根據上文(1)至(11)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自該第一子像
素發射該第一色彩光,自該第二子像素發射該第二色彩光,自該第三子像素發射一波長短於該第一色彩光及該第二色彩光之波長之該第三色彩光,且在該第二方向上,該第三子像素之一開口寬度小於該第一子像素之一開口寬度及該第二子像素之一開口寬度。
(13)根據上文(1)之顯示裝置,其中各像素進一步包含經安置以在該第二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一子像素之一第四子像素,該第三子像素經安置以在該第二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二子像素且經安置以在該第一方向上鄰近於該第四子像素,且該光屏蔽部分圍繞該第四彩色濾光器安置,以便包含該第一子像素及該第三子像素之一邊界部分。
(14)根據上文(13)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屏蔽部分限制該第三子像素在該第一方向上之該視角且限制該第四子像素在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上之該視角。
(15)一種電子設備,其包含:一顯示裝置,其中複數個像素在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上排列,其中各像素包含:一第一子像素;一第二子像素,其經安置以在該第一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一子像素;一第三子像素,其經安置以在該第二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一子像素及該第二子像素之至少一者;及一光屏蔽部分,其經安置以對應於其上安置該第三子像素之位置,以便限制該第三子像素在該第一方向上之一視角。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各種修改、組合、子組合及更改可取決於設計要求及其他因素而發生,前提是其等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或其之等效物之範疇內。
1‧‧‧顯示裝置
2‧‧‧像素
2B‧‧‧第三子像素
2G‧‧‧第二子像素
2R‧‧‧第一子像素
110‧‧‧顯示區域
X‧‧‧橫向方向/第二方向/刺激值
Y‧‧‧垂直方向/第一方向/刺激值
Z‧‧‧厚度方向/刺激值
Claims (15)
-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複數個像素,其等在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上排列,其中各像素包含:一第一子像素,一第二子像素,其經安置以在該第一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一子像素,一第三子像素,其經安置以在該第二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一子像素及該第二子像素之至少一者,及一光屏蔽部分,其經安置以對應於其上安置該第三子像素之位置,以便限制該第三子像素在該第一方向上之一視角。
-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子像素經安置以在該第二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一子像素及該第二子像素兩者,且其中該光屏蔽部分包含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該第一部分提供於該第一方向上之該等鄰近像素之一邊界部分上,該第二部分提供於一個像素中之該第三子像素內。
- 如請求項2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屏蔽部分在該第二方向上之一寬度小於該第三子像素之一開口寬度。
- 如請求項2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子像素包含透射一第一色彩光之一第一彩色濾光器,其中該第二子像素包含透射一第二色彩光之一第二彩色濾光器, 其中該第三子像素包含透射一第三色彩光之一第三彩色濾光器,其中藉由該第一彩色濾光器及該第二彩色濾光器於該第一方向上在該第一子像素及該第二子像素上且於該第二方向上在該第三子像素上相互執行一色彩分離,且其中藉由該第三彩色濾光器於該第二方向上在該第一子像素及該第二子像素上執行一色彩分離。
- 如請求項2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部分及該第二部分之該等大小彼此不同。
- 如請求項2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部分提供於該第一方向上之該第三子像素中之一中央部分上。
- 如請求項2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部分提供於不同於該第一方向上之該第三子像素中之該中央部分之一位置上。
- 如請求項7之顯示裝置,其中在一個像素中,一第一像素區域及一第二像素區域形成於該第三子像素中,其中該第二部分作為一邊界,且其中該第一像素區域之視角特性與該第二像素區域之視角特性彼此不同。
- 如請求項2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屏蔽部分具有一矩形、一橢圓形或一圓形。
- 如請求項2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子像素包含發射該第一色彩光之一第一發光元件,其中該第二子像素包含發射該第二色彩光之一第二發光元 件,其中該第三子像素包含發射該第三色彩光之一第三發光元件,且其中在一個像素中,可在對應於其上提供該第二部分之該位置之該部分處分割該第三發光元件。
- 如請求項10之顯示裝置,其中,在該第二方向上,該第三發光元件之一寬度與該光屏蔽部分之一寬度彼此不同。
-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自該第一子像素發射該第一色彩光,其中自該第二子像素發射該第二色彩光,其中自該第三子像素發射一波長短於該第一色彩光及該第二色彩光之波長之該第三色彩光,且其中,在該第二方向上,該第三子像素之一開口寬度小於該第一子像素之一開口寬度及該第二子像素之一開口寬度。
-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各像素進一步包含一第四子像素,該第四子像素經安置以在該第二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一子像素,其中該第三子像素經安置以在該第二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二子像素且經安置以在該第一方向上鄰近於該第四子像素,且其中該光屏蔽部分圍繞該第四彩色濾光器安置,以便包含該第一子像素與該第三子像素之一邊界部分。
- 如請求項13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屏蔽部分限制該第三子像素在該第一方向上之該視角且限制該第四子像素在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上之該視角。
- 一種電子設備,其包括:一顯示裝置,其中複數個像素在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上排列,其中各像素包含:一第一子像素,一第二子像素,其經安置以在該第一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一子像素,一第三子像素,其經安置以在該第二方向上鄰近於該第一子像素及該第二子像素之至少一者,及一光屏蔽部分,其經安置以對應於其上安置該第三子像素之位置,以便限制該第三子像素在該第一方向上之一視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19533 | 2014-02-04 | ||
JP2014019533A JP2015146304A (ja) | 2014-02-04 | 2014-02-04 |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32266A true TW201532266A (zh) | 2015-08-16 |
TWI661547B TWI661547B (zh) | 2019-06-01 |
Family
ID=53731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44841A TWI661547B (zh) | 2014-02-04 | 2014-12-22 | 顯示裝置及電子設備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10297654B2 (zh) |
JP (1) | JP2015146304A (zh) |
KR (1) | KR102448651B1 (zh) |
CN (4) | CN110010664B (zh) |
TW (1) | TWI66154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381274A1 (en) * | 2015-06-25 | 2016-12-29 |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 Image Sensing Module |
CN106941107B (zh) * | 2016-01-05 | 2019-09-27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管芯基板及其应用显示装置 |
US10256222B2 (en) * | 2016-01-05 | 2019-04-09 | Innolux Corporation | Light emitting diode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applying the same |
KR102568789B1 (ko) | 2016-03-10 | 2023-08-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기 컬러 필터를 포함하는 컬러 필터 어레이, 상기 컬러 필터 어레이를 포함하는 이미지 센서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TWI584463B (zh) * | 2016-05-20 | 2017-05-2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畫素結構以及顯示方法 |
KR102600694B1 (ko) * | 2016-10-28 | 2023-11-09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백색 발광 영역을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2512900B1 (ko) * | 2018-02-05 | 2023-03-2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TW202415137A (zh) * | 2018-08-09 | 2024-04-01 | 美商凱特伊夫公司 | 具有光耦合及轉換層的發光二極體與形成像素之方法 |
US10937836B2 (en) * | 2018-09-13 | 2021-03-02 |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Pixel arrangement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
JP7281895B2 (ja) * | 2018-12-06 | 2023-05-26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撮像素子および電子機器 |
KR102679757B1 (ko) * | 2018-12-13 | 2024-06-28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
KR20200106589A (ko) | 2019-03-04 | 2020-09-1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표시 장치의 제조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
CN110136625A (zh) * | 2019-05-17 | 2019-08-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0473900B (zh) * | 2019-08-27 | 2021-08-24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518052B (zh) | 2019-08-29 | 2022-02-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0896097B (zh) * | 2019-11-13 | 2022-05-13 | 清华大学 | 一种全色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US11557635B2 (en) * | 2019-12-10 | 2023-01-17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mask assembly,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device |
KR102785979B1 (ko) | 2020-01-21 | 2025-03-2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패널 |
JP7512669B2 (ja) * | 2020-05-12 | 2024-07-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2021179492A (ja) * | 2020-05-12 | 2021-11-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WO2022009257A1 (ja) * | 2020-07-06 | 2022-01-1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CN112102727B (zh) * | 2020-09-28 | 2022-08-3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JP2022171000A (ja) * | 2021-04-30 | 2022-11-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KR20230035992A (ko) * | 2021-09-06 | 2023-03-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
CN113889519B (zh) * | 2021-09-29 | 2025-03-11 |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像素排布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掩膜版组件和显示装置 |
US20230269967A1 (en) * | 2022-02-22 | 2023-08-24 |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WO2024053902A1 (ko) * | 2022-09-08 | 2024-03-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 제어 물질을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전자 장치 |
KR20240104547A (ko) * | 2022-12-28 | 2024-07-05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발광 표시 장치 |
WO2024252856A1 (ja) * | 2023-06-07 | 2024-12-12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0702B2 (ja) * | 1987-11-18 | 1994-02-09 |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1993011455A1 (en) * | 1991-11-29 | 1993-06-10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US6100858A (en) * | 1997-09-30 | 2000-08-08 | Infineon Technologies North America Corp. | Alphanumeric display with 21-dot matrix format |
US7119870B1 (en) * | 1998-11-27 | 2006-10-10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particular drain lines and orientation control window |
KR100878280B1 (ko) * | 2002-11-20 | 2009-01-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4색 구동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에 사용하는 표시판 |
KR100973810B1 (ko) * | 2003-08-11 | 2010-08-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4색 액정 표시 장치 |
JP2005183352A (ja) * | 2003-11-24 | 2005-07-07 | Toyota Industries Corp | 照明装置 |
US7480022B2 (en) * | 2003-12-10 | 2009-01-20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GB2410600A (en) | 2004-01-30 | 2005-08-03 |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
JP4584614B2 (ja) * | 2004-04-20 | 2010-11-24 |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6234849A (ja) * | 2005-02-21 | 2006-09-07 |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該液晶表示装置に用いられる駆動方法 |
JP4717533B2 (ja) * | 2005-07-06 | 2011-07-06 |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 表示装置 |
KR20070111610A (ko) * | 2006-05-18 | 2007-11-22 |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
JP2008225179A (ja) * | 2007-03-14 | 2008-09-25 | Sony Corp |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
TWI359626B (en) * | 2007-03-22 | 2012-03-01 | Au Optronics Corp |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
KR20080111939A (ko) * | 2007-06-20 | 2008-12-24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
JP5262180B2 (ja) * | 2008-02-26 | 2013-08-1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
JP5173493B2 (ja) * | 2008-02-29 | 2013-04-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
JP5339270B2 (ja) * | 2008-02-29 | 2013-11-13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2009300748A (ja) * | 2008-06-13 | 2009-12-24 | Hitachi Displays Ltd | 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KR101290013B1 (ko) * | 2008-10-07 | 2013-07-30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다중 뷰 영상표시장치 |
JP2010169704A (ja) * | 2009-01-20 | 2010-08-05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4877363B2 (ja) * | 2009-06-29 | 2012-02-15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
JP5501030B2 (ja) * | 2010-02-26 | 2014-05-21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電子機器 |
JP5650918B2 (ja) * | 2010-03-26 | 2015-01-07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画像表示装置 |
KR20110129531A (ko) | 2010-05-26 | 2011-12-02 |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의 화소배열구조 |
JP5459142B2 (ja) * | 2010-08-11 | 2014-04-0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有機el装置、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KR101257734B1 (ko) * | 2010-09-08 | 2013-04-24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
JP5766422B2 (ja) * | 2010-10-05 | 2015-08-19 | 株式会社Joled | 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694026B2 (ja) * | 2011-03-25 | 2015-04-01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KR101339000B1 (ko) * | 2011-12-14 | 2013-12-09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
KR101904467B1 (ko) * | 2012-07-25 | 2018-10-0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KR20140082480A (ko) * | 2012-12-24 | 2014-07-0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나안용 입체 표시 장치 |
KR102096051B1 (ko) * | 2013-03-27 | 2020-04-0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JP2016054227A (ja) * | 2014-09-03 | 2016-04-1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撮像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
JP2016085365A (ja) * | 2014-10-27 | 2016-05-19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JP2016139070A (ja) * | 2015-01-29 | 2016-08-04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
2014
- 2014-02-04 JP JP2014019533A patent/JP2015146304A/ja active Pending
- 2014-12-22 TW TW103144841A patent/TWI661547B/zh active
-
2015
- 2015-01-14 KR KR1020150006813A patent/KR102448651B1/ko active Active
- 2015-01-15 US US14/597,596 patent/US10297654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1-28 CN CN201910089820.5A patent/CN110010664B/zh active Active
- 2015-01-28 CN CN202010449912.2A patent/CN111599842B/zh active Active
- 2015-01-28 CN CN201510042518.6A patent/CN104821327B/zh active Active
- 2015-01-28 CN CN202010450062.8A patent/CN111599843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6-28 US US16/021,634 patent/US11476317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5-08 US US16/406,381 patent/US12035579B2/en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4-12 US US18/634,307 patent/US20240349551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10664B (zh) | 2023-08-25 |
US20150221710A1 (en) | 2015-08-06 |
CN111599842B (zh) | 2025-01-24 |
CN104821327A (zh) | 2015-08-05 |
CN111599843B (zh) | 2023-11-07 |
JP2015146304A (ja) | 2015-08-13 |
CN110010664A (zh) | 2019-07-12 |
CN104821327B (zh) | 2020-06-23 |
TWI661547B (zh) | 2019-06-01 |
CN111599843A (zh) | 2020-08-28 |
US11476317B2 (en) | 2022-10-18 |
US20240349551A1 (en) | 2024-10-17 |
US20180308915A1 (en) | 2018-10-25 |
US12035579B2 (en) | 2024-07-09 |
CN111599842A (zh) | 2020-08-28 |
US20190267443A1 (en) | 2019-08-29 |
US10297654B2 (en) | 2019-05-21 |
KR102448651B1 (ko) | 2022-09-29 |
KR20150091981A (ko) | 2015-08-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035579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ic apparatus | |
US10490776B2 (en) |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TW201306349A (zh) | 顯示單元及其製造方法 | |
US11489016B2 (en) |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ubpixel having one-stack organic light emitting layer and subpixel having two-stack organic light emitting layer | |
US20170236880A1 (en) |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11261791B (zh) | 显示装置 | |
US20230329030A1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 |
KR102716010B1 (ko) | 표시장치 | |
KR20190140241A (ko) | 표시장치 | |
JP6492403B2 (ja) | 有機el装置、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 |
JP7050772B2 (ja) |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KR20200061624A (ko) | 표시장치 | |
CN114156301A (zh) | 显示装置 | |
US11315981B2 (en) |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KR102618977B1 (ko) | 표시장치 | |
KR20210082065A (ko) | 발광표시패널 및 이를 이용한 발광표시장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