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21140Y - 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721140Y CN2721140Y CN 200420053378 CN200420053378U CN2721140Y CN 2721140 Y CN2721140 Y CN 2721140Y CN 200420053378 CN200420053378 CN 200420053378 CN 200420053378 U CN200420053378 U CN 200420053378U CN 2721140 Y CN2721140 Y CN 2721140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me
- fire
- cigarette
- negative pressure
- vertical se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装置,是楼房内发生火灾时用负压来引烟排烟的安全防火设备装置。它由竖排烟通道和各引烟自动门联接,形成火灾烟气排出的专用通道。风机口接入竖排烟通道,利用流体空吸原理使通道内产生负压来吸引高温毒烟进入通道向大气排放。排烟通道口和安全出口分开设置,形成人和烟的流向分离而各行其道。每层楼均安装烟火探测器、报警器,火灾时由电控装置发讯报警并启动风机和打开自动门引烟排烟。动力电源专项设置、测控采用蓄电式直流电源屏蔽敷设确保供电。本实用新型简单易行,可在火灾第一时间及时排烟,快速、可靠。烟气被引离安全通道能有效避免疏散人员窒息中毒伤亡并可减缓灾情、降低经济损失。广泛适用于各种楼房、公共场所及高层建筑物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相对封闭式建筑物内发生火灾的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设备装置,尤其是一种负压引烟疏导排出的安全防火装置。
背景技术:目前各式相对封闭的建筑物,例如商场、超市、学校、公寓、歌舞厅、写字楼、高层建筑等,通常都采用设置消防器材和设置安全通道、安全出口的安全防火措施。但是,从世界各地发生火灾后的实际报道来看,当火灾发生后,大火、浓烟及有害气体便自然向上、向四处扩散,烟气首先会封闭人行通道、楼梯道和“安全通道”、“安全出口”等,致使现场人员无路逃生,在慌乱和烟火弥漫之中更无法寻找消防器材进行灭火。热量的积累使火情迅速加剧,等到消防人员赶到现场时,浓烟大火使消防人员也难以进入。由于现场严重缺氧,大部分遇难人员是被高温有害气体窒息中毒而身亡的,越是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后果就越严重。事实表明,现行的安全防火措施尚有待完善。鉴于目前各式楼房、建筑物,就其整体空间而言,大多数都是相对封闭的,空间和通道均为人的需要而设计,没有给突发火灾烟气留出出路通道。人不给烟留道,烟也不给人留路,一旦发生火灾,由于烟气没有出路,便会在建筑物内迅速扩散,首先占据人行安全通道,并逐渐充满整个建筑空间,使人无路可逃。事实表明:防火如治水,必须尊重自然、疏导为上。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装置,是楼房内发生火灾时用风机生成负压通过竖排烟通道来引烟疏导排出的设备装置。在楼房的安全通道出口两边设置竖排烟通道,各楼层上部设置引烟口和引烟自动门,各楼层引烟口由引烟自动门和竖排烟通道相联接,形成火灾烟气外排的专用通道。并设置用来产生负压的电动风机。所说的电动风机,就是本实用新型的上风机和下风机。上风机设置在楼房的最上层或者说楼顶位置,下风机设置在楼房的地面或者说最底层的位置。也就是在楼房最高层的部位设有上风机,在楼房最底层的部位设有下风机,上风机和下风机均向竖排烟通道内的上方出口送出高速气流。依据流体力学的空吸原理,风机送出的高速气流会使竖排烟通道内产生负压,该负压可将火灾生成的大量烟气和热量快速吸引汇集至竖排烟通道内,并集中向上排放到楼房以外的大气中去。在排烟的同时还能带走大量的热量并自然置换进入新鲜的空气,烟气、热量的减少和定向引出将大大减缓灾情蔓延;置换进入的新鲜空气可有效改善火灾现场尤其是人行安全通道的空气质量。这就给火灾现场人员的疏散自救和外部人员的进入抢救创造了有利条件,争取到宝贵的时间。本实用新型所述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装置的竖排烟通道入口,设置在安全通道出口方位的两边,并且引烟口位置较高,能形成烟流的气场分布和人员疏散流相互分离。这样可将烟气流向上、向两边引开,使其远离人员疏散的安全通道及出口,使人员、烟气各行其道,有效减少烟气对人的损害,从而达到有利于人员疏散、减少人员伤亡的目的。时间就是生命,本装置可在火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及时引烟、排热,既可减少人员伤亡又可降低经济损失,而其重点是保护人身的生命安全。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将竖排烟通道设置在安全通道出口的两边,以利人员烟气分离和分流;依据流体的空吸原理利用风机气流产生负压来吸引烟气进入竖排烟通道并集中定向排入大气;在竖排烟通道外部设置风机可避免风机受热损坏。
本实用新型所述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装置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它包括有上风机、下风机、竖排烟通道、引烟自动门、烟火探测器、火灾报警器、电控装置组成。各引烟自动门安装在各楼层的上部分别和竖排烟通道相联通。当火灾发生的瞬间,烟火探测器探测到火情后,立刻将信号送到电控装置,电控装置发讯启动上风机、下风机,接通报警器,并同时打开相关引烟自动门。依据流体力学的空吸原理及实验证明:在竖排烟通道底部的下风机装有联动风门,同时开启后即刻向竖排烟通道内送风,自下而上的风流可使通道内各引烟自动门处产生负压;在竖排烟通道出口部位的上风机不设风门,上风机的送风口插入竖排烟通道内,向排烟出口送出的高速气流也可使竖排烟通道内产生负压,各楼层引烟口处均有负压产生。这时被打开的火警引烟自动门的负压可及时地吸引高温烟气向竖排烟通道中快速流动,并由竖排烟通道集中向上排入大气。火灾高温有毒烟气有了顺畅的集中流向,便会大大减少向四处的扩散。由于竖排烟通道入口方位设置在安全通道出口方位的两边,且引烟口位置较高,可形成烟流的气场分布和人员疏散流相互分离。这样可将火灾烟气流向上、向两边引开,使其远离人员疏散的安全通道及出口,使人员、烟气各行其道,因而可大大减轻烟气对人行安全通道的有害污染,同时被自然置换进入的新鲜空气,能为现场人员利用安全通道进行疏散自救创造有利条件、赢得宝贵的时间。本装置的风机电源要求专门敷设,以避免火灾事故停电;探测器、报警器、自动门、电控装置采用蓄电式直流电源,导线屏蔽敷设,以确保火灾现场控制系统的可靠供电。视建筑物面积的大小,可在其不同位置安装数套本装置。上风机、下风机中的任一台均可使竖排烟通道内产生负压,互为后备保险之用。下风机装风门可起到万一下风机出现故障时起密闭风机口的作用,上风机不用装风门。在空间不许可的情况下可只装一台,装置依然有效。万一两台风机均停电失灵,只要确保直流电控系统能打开引烟自动门,本装置仍然可以靠热空气上升的自然引力进行排烟。竖排烟通道仅留上口直通大气,其它部位均封闭,以保持通道内的有效负压。竖排烟通道向上的排烟口直通大气,这样有利于排烟畅通无阻而不殃及和损害左邻右舍。各引烟自动门平时常闭,只有当某楼层探测到火灾烟温讯号后才自动开启该引烟自动门,这样可使通道内保持最大的负压值以提高排烟速度。楼层排烟口可向内续接引烟管道。
本实用新型所述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装置的效果是结构简单,实施方便,不影响建筑物的固有结构。自控系统反应迅速,可在火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及时排烟、排热,排烟快速、可靠、高效。排烟、排热的同时会自然引入置换新鲜空气来改善安全通道的空气质量,为现场人员的疏散自救创造有利条件并能赢得宝贵的时间,可有效减少人身窒息中毒伤亡,并能减缓灾情漫延、降低经济损失。广泛适用于商场、超市、学校、公寓、歌舞厅、写字楼等公共场所及高层建筑物上。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3、图4是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装置的安装位址示意图。1-下风机 2-竖排烟通道 3-引烟自动门 4-排烟出口 5-上风机 6-烟火探测器 7-火灾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2、3、4,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装置详细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装置,是由下风机1、竖排烟通道2、引烟自动门3、排烟出口4、上风机5、烟火探测器6、火灾报警器7及电控装置、蓄电式直流电源组成。在每层楼的上部与竖排烟通道2相联接的位置设置有楼层引烟口,在楼层引烟口上装有引烟自动门3,在安全通道出口的两边设置竖排烟通道2,竖排烟通道2联接各引烟自动门3,组成各楼层烟气通往竖排烟通道的专用通路,烟气由排烟出口4向上直接排入大气。竖排烟通道2内除了排烟出口4以外其余均应密闭。引烟自动门3上装有直流电磁锁。烟火探测器6和火灾报警器7安装在各楼层的顶部适当靠近安全通道出口处。当某楼层烟火探测器6探测到的火灾信号后立即传送至电控装置,由电控装置发讯自动打开直流电磁锁来开启该楼层的引烟自动门3,同时接通火灾报警器7报警,并启动下风机1和上风机5。下风机1及其风门开启后向竖排烟通道2内送风,自下而上的风流可使竖排烟通道2内各引烟自动门3处产生负压;上风机5不设风门,其送风口斜插入竖排烟通道2内,送风口斜向上方指向排烟出口4,这样可以使气流在竖排烟通道2内整体产生较大的负压值。火灾产生的高温有毒烟气,沿楼层的上部扩散流动,被引烟自动门3处的负压吸引进入竖排烟通道2内,并通过排烟出口4向上排入大气。图中未示出的电控装置、蓄电式直流电源安装在一层值班室,值班室也装有报警器以便监控;装置的交、直流电缆要防火屏蔽敷设;下风机1和上风机5的动力电源供电系统应单独专项设置,以确保可靠供电并要定期试运转。下风机1和上风机5中的任意一台出现故障时,另一台仍可使竖排烟通道2内产生负压,以确保本装置的可靠性。万一两台风机均失灵,只要确保直流电控系统能打开引烟自动门3,靠热空气向上的自然引力,本装置仍然可以发挥引烟排烟的作用。
参照附图2和附图3,附图2和附图3是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装置的安装位址示意图。图中竖排烟通道2选置在人行安全通道出口位置的两边,以使人员和烟气流相分离、各行其道,利于人员逃生。图2中由于位置限制等原因而未装下风机1,竖排烟通道2设在楼内。图3中竖排烟通道2设在楼外面内走廊的两边。在原有建筑物改造时,可在其外表面选址,另行安装竖排烟通道2;在新建时可将竖排烟通道2设计为建筑物的一部分,最好设计出两个安全通道出口,有利人员疏散。
附图4是一个六层商场的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装置安装位置示意图。参照附图4,选用4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装置,安装在四边适宜位置,和安全通道出口拉开一定距离,有利于人流烟流的分离分流。由于位置限制,附图4中,下侧的两个竖排烟通道2只设下风机1;左、右两侧的竖排烟通道2只设上风机5。烟火探测器6和火灾报警器7分别安装在四面墙的顶部。每套装置的基本结构如附图1所示,它是由竖排烟通道2分别联接六层的引烟自动门3组成各楼层的烟气通往排烟出口4的引烟外排的专用通道。排烟出口4上部直通大气,其余部分均密闭。各引烟自动门3分别设置在六个楼层的上部,自动门上装有直流电磁锁,平时常闭。当烟火探测器6探测到火灾信号后由电控装置发讯开锁,打开该楼层的引烟自动门3,同时接通火灾报警器7报警并启动下风机1和上风机5。如前所述,下风机1和上风机5送出的高速气流使各竖排烟通道2内产生负压,各引烟自动门3处均有负压产生。火灾的高温有毒烟气,顺着楼层的上部扩散流动,被该引烟自动门3处的负压吸引进入竖排烟通道2内,通过竖排烟通道2的排烟出口4向上排入大气中。火灾报警器7分别安装在各楼层靠近人行安全通道出口处,用于报警并兼为疏散人员用声光引导出路。图中未示出的电控装置、蓄电式直流电源安装在一层值班室,室内也装有报警器。交、直流电缆防火屏蔽敷设,风机的动力电源供电系统单独专项设置,确保可靠供电并规定每周试转一次。
Claims (3)
1、一种楼房用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装置,它是由下风机(1)、竖排烟通道(2)、引烟自动门(3)、排烟出口(4)、上风机(5)、烟火探测器(6)、火灾报警器(7)及电控装置、蓄电式直流电源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楼房安全通道出口的两边设置竖排烟通道(2),在楼房的底层位置设置有下风机(1),在楼房的顶层位置设置有上风机(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装置,其特征在于下风机(1)的送风口接入竖排烟通道(2)内;上风机(5)的送风口也接入竖排烟通道(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引烟自动门(3)分别装置在各楼层的上部并和竖排烟通道(2)相联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20053378 CN2721140Y (zh) | 2004-08-26 | 2004-08-26 | 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20053378 CN2721140Y (zh) | 2004-08-26 | 2004-08-26 | 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721140Y true CN2721140Y (zh) | 2005-08-31 |
Family
ID=35011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42005337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21140Y (zh) | 2004-08-26 | 2004-08-26 | 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721140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115341A1 (zh) * | 2009-04-07 | 2010-10-14 | Shen Fuchang | 负压引烟防火灾楼宇结构 |
CN105605723A (zh) * | 2016-02-02 | 2016-05-25 | 蔚经涛 | 消防安全通风方法及其装置 |
-
2004
- 2004-08-26 CN CN 200420053378 patent/CN2721140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115341A1 (zh) * | 2009-04-07 | 2010-10-14 | Shen Fuchang | 负压引烟防火灾楼宇结构 |
US8986088B2 (en) | 2009-04-07 | 2015-03-24 | Fuchang Shen | Negative-pressure smoke-guiding fireproof building structure |
CN105605723A (zh) * | 2016-02-02 | 2016-05-25 | 蔚经涛 | 消防安全通风方法及其装置 |
CN105605723B (zh) * | 2016-02-02 | 2019-05-28 | 蔚经涛 | 消防安全通风方法及其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215035U (zh) | 楼房防火救生间 | |
EP3730190A1 (en) | Fire evacuation room | |
CN205743588U (zh) | 一种安全通道防火门 | |
CN102367135A (zh) | 防火防水疏散逃生电梯 | |
CN206319911U (zh) | 一种隧道火灾预警排烟装置 | |
CN116236712B (zh) | 一种高层建筑火警时人员安全转移救援舱 | |
CN208124551U (zh) | 一种防烟楼梯间或前室加压送风余压值控制装置 | |
CN102080457A (zh) | 应急通风楼房 | |
CN201710830U (zh) | 柔性高楼逃生通道储存箱 | |
CN202321849U (zh) | 防火防水疏散逃生电梯 | |
CN2706702Y (zh) | 引风排烟安全防火装置 | |
CN2721140Y (zh) | 负压引烟安全防火装置 | |
CN102296863A (zh) | 楼房防火救生间 | |
CN201276861Y (zh) | 一种安全屋 | |
CN207538559U (zh) | 楼房住宅火灾自救安全屋 | |
CN206829746U (zh) | 火灾避难柜 | |
CN210217035U (zh) | 一种应用于建筑消防排烟的环状管网系统 | |
CN210832413U (zh) | 一种建筑消防浓烟快速排风装置 | |
CN203915808U (zh) | 一种设计无障碍消防逃生通道 | |
CN207286462U (zh) | 一种楼内防火逃生通气道 | |
CN207041763U (zh) | 一种建筑消防排烟系统 | |
CN112933464B (zh) | 一种建筑火灾防烟导流水幕系统及防烟方法 | |
CN109675218B (zh) |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时期家用避难舱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9451172U (zh) | 火灾/烟雾灾害时期的家用应急自救避难舱 | |
KR20180111072A (ko) | 다층 건물의 비상계단을 이용한 환기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