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15035U - 楼房防火救生间 - Google Patents
楼房防火救生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215035U CN202215035U CN201120154513XU CN201120154513U CN202215035U CN 202215035 U CN202215035 U CN 202215035U CN 201120154513X U CN201120154513X U CN 201120154513XU CN 201120154513 U CN201120154513 U CN 201120154513U CN 202215035 U CN202215035 U CN 2022150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re
- building
- window
- proof lifesaving
- refractory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楼房防火救生间,该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要点是,楼房防火救生间设置在办公楼或住宅楼内,由具有耐火性能且气密性良好的墙体、地面、房顶、门、窗、逃生门等组成。楼房防火救生间还配备有与楼房防火救生间相连通的消防专用供氧通风供电供水系统、消防专用楼梯间。当外界发生火险时,关闭防火门、防火窗,楼房防火救生间则与外界火险环境彻底隔绝,消防专用供氧通风系统为楼房防火救生间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空气,防火救生间内的人员既能在救生间内常驻避险,也可以打开逃生门经消防专用楼梯间及时逃生至地面的安全地带。本实用新型的楼房防火救生间,适合各种办公楼、住宅楼、学校、医院、科研单位等楼房的人员遇火险时避险逃生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房防火救生间。更具体地说,楼房防火救生间涉及一种设置于楼层中的消防建筑物。楼房防火救生间由防火救生间及与该救生间相连通的供氧通风系统、逃生门、消防专用楼梯间组成。它是在楼房发生火灾时,供楼层人员在楼房防火救生间中紧急避险、能保证人员生命安全的一种避险逃生处所。具有耐火性能且气密性良好的防火救生间及与该救生间相连通的供氧通风系统、逃生门、消防专用楼梯间经有序连接后,能保证楼房防火救生间成为与外界火险环境隔绝的气密性良好而且有良好空气通路的房间,当发生火险时,外面的有毒有害气体进不到楼房防火救生间,火烧不着,人烤不着,与防火救生间相连通的供氧通风系统能保证防火救生间内始终有源源不断的清新空气流通,因而处在楼房防火救生间中的人员能安然无恙,住在楼房中的居民还可以打开逃生门经消防专用楼梯间及时逃生至地面的安全地带。
楼房防火救生间,适合各种办公楼、住宅楼等楼房的人员遭遇火险时避险逃生使用。
背景技术现代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楼房救火是国际性难题,无论是逃生还是消防救援都很有难度。据统计,大多被烧死的人其实是死于吸入的有毒气体而窒息。
目前,国内外火险频发,尤其是高层建筑物发生火险时救援困难导致的伤亡惨重。究其原因,就是目前国内外所有高层建筑物都没有设置楼房防火救生间和与楼房防火救生间相连通的供氧通风系统以及可与外界火险彻底隔绝的消防专用楼梯间。
现在,各种办公楼、住宅楼、学校、医院、科研单位等楼房存在的共同缺陷在于:1、楼房空间大,防火门防火窗多,防火门防火窗与防火门防火窗框空隙大,难以关闭严实,楼房难以与外界火险环境彻底隔绝,有时甚至是来不及将所有防火门防火窗关闭,有毒有害烟气就已经窜进了楼房内;2、楼房防火门防火窗不能耐火,尤其是玻璃防火门防火窗遇火险时,极易发生玻璃爆裂:3、楼房没有设置专用的供氧通风系统,即使关闭防火门防火窗,因为缺乏源源不断的新鲜空气(清新空气)流通及废气排出系统,时间一长,人也会活活被憋死在楼房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设置于楼房中的能与外界火险环境彻底隔绝的具有耐火性能且气密性良好的楼房防火救生间及与该救生间相连通的供氧通风系统、逃生门、消防专用楼梯间,遇火险发生时,外面的火焰及有毒烟气不能进入防火救生间,防火救生间内始终有源源不断的清新空气流通,废气又能被及时排出,确保身处楼房防火救生间内的人员能安然无恙。
现对本实用新型的楼房防火救生间及与该救生间相连通的供氧通风系统、逃生门、消防专用楼梯间分述如下。
一种楼房防火救生间,它是设置于在办公楼或住宅楼内的具有防火避险逃生功能的房间,其技术要点在于:所述的楼房防火救生间由具有耐火性能而且气密性良好的墙体、地面、房顶、防火门、防火逃生门 组成,在墙体上分别设置有防火门、防火逃生门,楼房防火救生间分为不设置防火窗和对外设置防火窗两种类型,楼房防火救生间配备有与楼房防火救生间相连通的消防专用供氧通风系统、消防专用楼梯间,楼房防火救生间内设置有支进风管、支进风口、支排风口、支排风管,当外界发生火灾时,关闭防火门、防火窗后,楼房防火救生间可以隔绝外界的火焰和有毒烟气,消防专用供氧通风系统通过楼房防火救生间内设置的支进风管、支进风口、支排风口、支排风管确保楼房防火救生间内有源源不断的清新空气流通,楼房防火救生间内的人员既能在楼房防火救生间内常驻避险,也可以打开逃生门经消防专用楼梯间及时逃生至地面的安全地带。
楼房防火救生间配备有一套消防专用供氧通风系统,其技术要点在于:消防专用供氧通风系统由主进风口、主进风管、支进风管、进风口闸门、支进风口、支排风口、排风口闸门、支排风管、主排风管、主排风口组成,主进风口设置于远离建筑物的地面,主排风口设置于楼层的顶部并高于楼房的顶层,主进风口与主进风管相连接,支进风管的一端连接主进风管,另一端与设置于各楼层中的楼房防火救生间中的支进风口相连接,主排风口与主排风管相连接,支排风管的一端连接主排风管,另一端与设置于各楼层中的楼房防火救生间中的支排风口相连接,当关闭楼房防火救生间的防火门、防火窗时,从主进风口至主进风管至支进风管至支进风口至楼房防火救生间至支排风口至支排风管至主排风管至主排风口之间形成与外界隔绝的气密性良好的空气通路,消防专用供氧通风系统既可以实现自然通风,也可以实现动力强制通风。
一种楼房节能防火救生间,其技术要点在于:所述的楼房节能防火救生间的墙体、地面、房顶上均设置有耐火保温层。
楼房防火救生间根据需要可以配置一套楼房高智能防火控制系统,其技术要点在于:楼房高智能防火控制系统由烟感探测器、楼房视频监控装置、火警自动报警装置、动力通风自动启动装置、支进风管、支排风管管道烟感控制装置、总控室自动操控装置组成,烟感探测器设置于楼房中、楼房防火救生间内,一旦发生火情,楼房高智能防火控制系统即能实现楼房火险视频输出、现场自动报警、向119火警台自动报警、动力通风装置自动启动;当楼房防火救生间窜入浓烟时,防火控制系统则自动关闭该楼房防火救生间的进风管闸门和排风管闸门;所述的楼房防火救生间的进风口闸门、排风口闸门与楼房防火救生间中的防火门还可实施机械或智能联动,开启防火门即自动关闭进风口闸门、排风口闸门,关闭防火门即自动开启进风口闸门、排风口闸门;所述的楼房防火救生间的逃生门与防火门实行电器连锁,即只有先关闭楼房防火救生间的防火门以后,才能开启楼房防火救生间的逃生门。
一种设置有防火窗的楼房防火救生间,其技术要点在于:所述的防火窗为耐火隔热窗,耐火隔热窗或为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或为耐火隔热卷帘或为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耐火隔热卷帘与玻璃窗复合的双重耐火隔热窗,当为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耐火隔热卷帘与玻璃窗复合的双重耐火隔热窗时,玻璃窗位于楼房防火救生间的窗户内侧,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或耐火隔热卷帘位于楼房防火救生间的窗户外侧,所述的玻璃窗最好为常闭状态,常闭状态的玻璃窗的气密性良好,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或耐火隔热卷帘可以通过预 先设置的烟感或温感自动感应控制装置、室内手动遥控装置、总控制室集中控制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实施关闭和开启。
一种楼房防火救生间,其技术要点在于:楼房防火救生间还配备有与楼房防火救生间相连通的消防专用供电供水系统,在所述的楼房防火救生间的防火门或防火窗户的上沿还设置有自来水喷淋装置,在防火门或防火窗户的下沿还设置有排水水槽,排水水槽经排水管与下水管道相连通,自来水喷淋装置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烟感或温感自动感应控制装置、室内手动遥控装置、总控制室集中控制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实施开启和关闭。
一种楼房防火救生间,其技术要点在于:所述的消防专用楼梯间从楼层底部至楼层顶部为全封闭烟囱式建筑,消防专用楼梯间顶层出口直达楼顶,消防专用楼梯间底层出口设置在火险发生时有毒烟尘及坠落物不可及之处的安全空旷地带,安全距离最好不小于50米,消防专用楼梯间在各楼层间除在楼房防火救生间之间的隔墙上设置有逃生门,在消防专用通风供电线管建筑通道的隔墙上设置有检修门之外,不另设置任何可对外通风的门,最好不设置可对外采光的窗户,如果确有必要设置可对外采光的窗户时,该窗户为耐火隔热窗,耐火隔热窗或为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或为耐火隔热卷帘或为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耐火隔热卷帘与玻璃窗复合的双重耐火隔热窗,当为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耐火隔热卷帘与玻璃窗复合的双重耐火隔热窗时,玻璃窗位于消防专用楼梯间的窗户内侧,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或耐火隔热卷帘位于消防专用楼梯间的窗户外侧,所述的玻璃窗最好为常闭状态,常闭状态的玻璃窗的气密性良好,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或耐火隔热卷帘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烟感或温感自动感应控制装置、室内手动遥控装置、总控制室集中控制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实施关闭和开启。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楼房防火救生间及与该救生间相连通的供氧通风系统、逃生门、消防专用楼梯间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楼房内设置的防火救生间能耐火,火灾发生时,救生间外烈焰熊熊,救生间内凉风习习,从工作地点或从生活地点到达救生间是“零”距离,楼房防火救生间就是一个价值无法估量的生命和贵重物品的保险箱。
2、防火救生间能防烟防毒,防火救生间的防火门、防火窗能耐火、能防水、能隔热,关严门窗后,防火救生间的气密性良好,发生火灾时,外界火焰或有毒有害气体无法进入防火救生间。
3、防火救生间配备有一套与外界火焰烟气彻底隔绝的、独立安全的、全天候的、靠自然通风、因而它能不受断电和机械故障影响的供氧排风系统,在防火救生间内任何时候都有源源不断的清新空气流通,确保火灾发生时楼内所有人员的呼吸安全。
4、消防专用楼梯间、消防专用供氧排风供电供水系统从楼层底部至楼层顶部为全封闭烟囱式建筑,其底层安全出口和防火救生间的自然供氧排风系统的进风口设置在火灾发生时有毒烟尘及坠落物不可及之处的安全空旷地带,其顶部出口设置于楼房的顶部,在各楼层间不设置任何可对外界通风的门、窗,可以保证火灾发生时火焰及有毒烟气没有任何途径侵入防火救生间、消防专用楼梯间、消防专用供氧排风供电供水系统。
5、防火救生间在与消防专用楼梯间的隔墙上设置有逃生门,使楼房中的居民在火灾发生时,既可在防火救生间内常驻避险,也可以打开逃生门经消防专用步行楼梯或消防专用电梯安全而且从容地撤离至地面的安全地带。
附图说明
图1楼房防火救生间平面图。
图2楼房防火救生间室内通风示意图。
图3双层金属防火窗、玻璃窗复合配置俯视图。
图4双层金属防火窗正立面图。
图5楼房防火救生间、消防专用楼梯间底层出口纵剖视图。
图5-1消防专用供氧通风供电供水系统A-A剖面图。
图6楼房防火救生间、逃生门、消防专用楼梯间、日常用楼梯间总体设置平面图。
图中:1.墙体,2.地面,3.房顶,4.防火门,5.防火窗,6.双层金属防火窗,7.观察孔,8.玻璃窗,9.主进风口,10.主进风管,11.支进风管,12.进风口闸门,13.支进风口,14.支排风口,15.排风口闸门,16.支排风管,17.主排风管,18.主排风口,19.鼓风机,20.排风机,21.供电线,22.电话线,23.互联网宽带,24.自来水管,25.消防专用供氧通风供电供水系统安检通道,26.安装检修门,27.地平线,28.地下通道,29.逃生门,30.消防专用楼梯间,31.日常用防盗门,32.日常用楼梯间,33.楼房防火救生间,34.消防专用楼梯间底层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的楼房防火救生间,它是设置于在办公楼或住宅楼内的具有防火避险逃生功能的房间,其技术要点在于:所述的楼房防火救生间由具有耐火性能而且气密性良好的墙体1、地面2、房顶3、防火门4、防火逃生门29组成,在墙体1上分别设置有防火门4、防火逃生门29,本实施例的楼房防火救生间对外设置有防火窗5,楼房防火救生间配备有与楼房防火救生间相连通的消防专用供氧通风系统25、消防专用楼梯间30,楼房防火救生间内设置有支进风管11、进风口闸门12、支进风口13、支排风口14、排风口闸门15、支排风管16,当外界发生火灾时,关闭防火门4、防火窗5后,楼房防火救生间可以隔绝外界的火焰和有毒烟气,消防专用供氧通风系统25通过楼房防火救生间内设置的支进风管11、支进风口13、支排风口14、支排风管16确保楼房防火救生间内有源源不断的清新空气流通,楼房防火救生间内的人员既能在楼房防火救生间33内常驻避险,也可以打开逃生门29经消防专用楼梯间30及时逃生至地面的安全地带。
楼房防火救生间配备有一套消防专用供氧通风系统,其技术要点在于:消防专用供氧通风系统25由主进风口9、主进风管10、支进风管11、进风口闸门12、支进风口13、支排风口14、排风口闸门15、支排 风管16、主排风管17、主排风口18组成,主进风口9设置于远离建筑物的地面,主排风口18设置于楼层的顶部并高于楼房的顶层,主进风口9与主进风管10相连接,支进风管11的一端连接主进风管10,另一端与设置于各楼层中的楼房防火救生间中的支进风口13相连接,主排风口18与主排风管17相连接,支排风管16的一端连接主排风管17,另一端与设置于各楼层中的楼房防火救生间中的支排风口14相连接,当关闭楼房防火救生间的防火门4、防火窗5时,从主进风口9至主进风管10至支进风管11至支进风口13至楼房防火救生间33至支排风口14至支排风管16至主排风管17至主排风口18之间形成与外界隔绝的气密性良好的空气通路,消防专用供氧通风系统25既可以实现自然通风,也可以实现动力强制通风。
一种楼房节能防火救生间,其技术要点在于:所述的楼房节能防火救生间的墙体1、地面2、房顶3上均设置有耐火保温层。
楼房防火救生间根据需要可以配置一套楼房高智能防火控制系统,其技术要点在于:楼房高智能防火控制系统由烟感探测器、楼房视频监控装置、火警自动报警装置、动力通风自动启动装置、支进风管、支排风管管道烟感控制装置、总控室自动操控装置组成,烟感探测器设置于楼房中、楼房防火救生间内,一旦发生火情,楼房高智能防火控制系统即能实现楼房火险视频输出、现场自动报警、向119火警台自动报警、动力通风装置自动启动;当楼房防火救生间窜入浓烟时,防火控制系统则自动关闭该楼房防火救生间的进风管闸门12和排风管闸门15;所述的楼房防火救生间的进风口闸门12、排风口闸门15与楼房防火救生间中的防火门4还可实施机械或智能联动,开启防火门4即自动关闭进风口闸门12、排风口闸门15,关闭防火门4即自动开启进风口闸门12、排风口闸门15;所述的楼房防火救生间的逃生门29与防火门4实行电器连锁,即只有先关闭楼房防火救生间的防火门4以后,才能开启楼房防火救生间的逃生门29。
一种设置有防火窗的楼房防火救生间,其技术要点在于:所述的防火窗5为耐火隔热窗,耐火隔热窗或为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6或为耐火隔热卷帘或为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6、耐火隔热卷帘与玻璃窗8复合的双重耐火隔热窗,当为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6、耐火隔热卷帘与玻璃窗8复合的双重耐火隔热窗时,玻璃窗8位于楼房防火救生间的窗户内侧,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6或耐火隔热卷帘位于楼房防火救生间的窗户外侧,所述的玻璃窗8最好为常闭状态,常闭状态的玻璃窗8的气密性良好,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6或耐火隔热卷帘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烟感或温感自动感应控制装置、室内手动遥控装置、总控制室集中控制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实施关闭和开启。
一种楼房防火救生间,其技术要点在于:楼房防火救生间还配备有与楼房防火救生间相连通的消防专用供电供水系统,在所述的楼房防火救生间的防火门4或防火窗5的上沿还设置有自来水喷淋装置,在防火门4或防火窗5的下沿还设置有排水水槽,排水水槽经排水管与下水管道相连通,自来水喷淋装置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烟感或温感自动感应控制装置、室内手动遥控装置、总控制室集中控制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实施开启和关闭。
一种楼房防火救生间,其技术要点在于:所述的消防专用楼梯间30从楼层底部至楼层顶部为全封闭烟 囱式建筑,消防专用楼梯间30顶层出口直达楼顶,消防专用楼梯间30底层出口34设置在火险发生时有毒烟尘及坠落物不可及之处的安全空旷地带,本实施例的安全距离大于50米,消防专用楼梯间30在各楼层间除在楼房防火救生间之间的隔墙上设置有逃生门29,在消防专用供氧通风供电供水系统通道25的隔墙上设置有安装检修门26之外,不另设置任何可对外通风的门,最好不设置可对外采光的窗户,如果确有必要设置可对外采光的窗户时,该窗户为耐火隔热窗,耐火隔热窗或为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或为耐火隔热卷帘或为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耐火隔热卷帘与玻璃窗复合的双重耐火隔热窗。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耐火隔热卷帘与玻璃窗复合的双重耐火隔热窗的设置方法和控制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耐火隔热卷帘的关闭和开启的方法与楼房防火救生间的防火窗5相同。
Claims (7)
1.一种楼房防火救生间,它是设置于在办公楼或住宅楼内的具有防火避险逃生功能的房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房防火救生间由具有耐火性能而且气密性良好的墙体、地面、房顶、防火门、防火逃生门组成,在墙体上分别设置有防火门、防火逃生门,楼房防火救生间分为不设置防火窗和对外设置防火窗两种类型,楼房防火救生间配备有与楼房防火救生间相连通的消防专用供氧通风系统、消防专用楼梯间,楼房防火救生间内设置有支进风管、支进风口、支排风口、支排风管,当外界发生火灾时,关闭防火门、防火窗后,楼房防火救生间可以隔绝外界的火焰和有毒烟气,消防专用供氧通风系统通过楼房防火救生间内设置的支进风管、支进风口、支排风口、支排风管确保楼房防火救生间内有源源不断的清新空气流通,楼房防火救生间内的人员既能在楼房防火救生间内常驻避险,也可以打开逃生门经消防专用楼梯间及时逃生至地面的安全地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房防火救生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防专用供氧通风系统由主进风口、主进风管、支进风管、进风口闸门、支进风口、支排风口、排风口闸门、支排风管、主排风管、主排风口组成,主进风口设置于远离建筑物的地面,主排风口设置于楼层的顶部并高于楼房的顶层,主进风口与主进风管相连接,支进风管的一端连接主进风管,另一端与设置于各楼层中的楼房防火救生间中的支进风口相连接,主排风口与主排风管相连接,支排风管的一端连接主排风管,另一端与设置于各楼层中的楼房防火救生间中的支排风口相连接,当关闭楼房防火救生间的防火门、防火窗时,从主进风口至主进风管至支进风管至支进风口至楼房防火救生间至支排风口至支排风管至主排风管至主排风口之间形成与外界隔绝的气密性良好的空气通路,消防专用供氧通风系统既可以实现自然通风,也可以实现动力强制通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房防火救生间,它还包括一种楼房节能防火救生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房节能防火救生间的墙体、地面、房顶上均设置有耐火保温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房防火救生间,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种楼房高智能防火控制系统,所述的楼房高智能防火控制系统由烟感探测器、楼房视频监控装置、火警自动报警装置、动力通风自动启动装置、支进风管、支排风管管道烟感控制装置、总控室自动操控装置组成,烟感探测器设置于楼房中、楼房防火救生间内,一旦发生火情,楼房高智能防火控制系统即能实现楼房火险视频输出、现场自动报警、向119火警台自动报警、动力通风装置自动启动;当楼房防火救生间窜入浓烟时,防火控制系统则自动关闭该楼房防火救生间的进风管闸门和排风管闸门;所述的楼房防火救生间的进风口闸门、排风口闸门与楼房防火救生间中的防火门还可实施机械或智能联动,开启防火门即自动关闭进风口闸门、排风口闸门,关闭防火门即自动开启进风口闸门、排风口闸门;所述的楼房防火救生间的逃生门与防火门实行电器连锁,即只有先关闭楼房防火救生间的防火门以后,才能开启楼房防火救生间的逃生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房防火救生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火窗为耐火隔热窗,耐火隔热窗或为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或为耐火隔热卷帘或为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耐火隔热卷帘与玻璃窗复合的双重耐火隔热窗,当为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耐火隔热卷帘与玻璃窗复合的双重耐火隔热窗时,玻璃窗位于楼房防火救生间的窗户内侧,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或耐火隔热卷帘位于楼房防火救生间的窗户外侧,所述的玻璃窗最好为常闭状态,常闭状态的玻璃窗的气密性良好,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或耐火隔热卷帘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烟感或温感自动感应控制装置、室内手动遥控装置、总控制室集中控制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实施关闭和开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房防火救生间,其特征在于,楼房防火救生间还配备有与楼房防火救生间相连通的消防专用供电供水系统,在所述的楼房防火救生间的防火门或防火窗户的上沿还设置有自来水喷淋装置,在防火门或防火窗户的下沿还设置有排水水槽,排水水槽经排水管与下水管道相连通,自来水喷淋装置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烟感或温感自动感应控制装置、室内手动遥控装置、总控制室集中控制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实施开启和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房防火救生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防专用楼梯间从楼层底部至楼层顶部为全封闭烟囱式建筑,消防专用楼梯间顶层出口直达楼顶,消防专用楼梯间底层出口设置在火险发生时有毒烟尘及坠落物不可及之处的安全空旷地带,消防专用楼梯间在各楼层间除在楼房防火救生间之间的隔墙上设置有逃生门,在消防专用通风供电线管建筑通道的隔墙上设置有检修门之外,不另设置任何可对外通风的门,最好不设置可对外采光的窗户,如果确有必要设置可对外采光的窗户时,该窗户为耐火隔热窗,耐火隔热窗或为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或为耐火隔热卷帘或为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耐火隔热卷帘与玻璃窗复合的双重耐火隔热窗,当为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耐火隔热卷帘与玻璃窗复合的双重耐火隔热窗时,玻璃窗位于消防专用楼梯间的窗户内侧,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或耐火隔热卷帘位于消防专用楼梯间的窗户外侧,所述的玻璃窗最好为常闭状态,常闭状态的玻璃窗的气密性良好,双层金属耐火隔热窗或耐火隔热卷帘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烟感或温感自动感应控制装置、室内手动遥控装置、总控制室集中控制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实施关闭和开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54513XU CN202215035U (zh) | 2011-05-05 | 2011-05-05 | 楼房防火救生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54513XU CN202215035U (zh) | 2011-05-05 | 2011-05-05 | 楼房防火救生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215035U true CN202215035U (zh) | 2012-05-09 |
Family
ID=46014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15451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15035U (zh) | 2011-05-05 | 2011-05-05 | 楼房防火救生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215035U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96863A (zh) * | 2011-05-05 | 2011-12-28 | 郭卫康 | 楼房防火救生间 |
CN103938910A (zh) * | 2013-01-20 | 2014-07-23 | 吴超然 | 一种建筑 |
CN103933685A (zh) * | 2013-01-20 | 2014-07-23 | 吴旭榕 | 一种建筑的供气系统 |
CN103938909A (zh) * | 2013-01-20 | 2014-07-23 | 吴旭榕 | 一种建筑 |
WO2014110983A1 (zh) * | 2013-01-20 | 2014-07-24 | Wu Xurong | 一种具有供气管道的建筑 |
CN107237400A (zh) * | 2017-07-31 | 2017-10-10 | 安徽意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除烟防火消防楼梯间 |
CN108507116A (zh) * | 2018-03-30 | 2018-09-07 | 南京理工大学 | 一种应用于电缆舱的分布式排烟装置 |
CN108625700A (zh) * | 2018-05-08 | 2018-10-09 | 李双凤 | 一种房屋建筑防火方法 |
CN108868200A (zh) * | 2018-07-09 | 2018-11-23 | 朱国红 | 火灾暂避室 |
CN111174343A (zh) * | 2020-02-07 | 2020-05-19 | 青岛海纳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 室内防结露除湿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2562243A (zh) * | 2020-12-01 | 2021-03-26 | 哈尔滨蜜国郎物业有限公司 | 火灾报警系统 |
SE2251049A1 (en) * | 2022-09-12 | 2024-03-13 | Aaf Infrastructure Ab | A ventilation system module, building comprising such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the same |
-
2011
- 2011-05-05 CN CN201120154513XU patent/CN20221503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96863A (zh) * | 2011-05-05 | 2011-12-28 | 郭卫康 | 楼房防火救生间 |
CN103938910A (zh) * | 2013-01-20 | 2014-07-23 | 吴超然 | 一种建筑 |
CN103933685A (zh) * | 2013-01-20 | 2014-07-23 | 吴旭榕 | 一种建筑的供气系统 |
CN103938909A (zh) * | 2013-01-20 | 2014-07-23 | 吴旭榕 | 一种建筑 |
WO2014110983A1 (zh) * | 2013-01-20 | 2014-07-24 | Wu Xurong | 一种具有供气管道的建筑 |
CN107882404A (zh) * | 2013-01-20 | 2018-04-06 | 吴超然 | 一种建筑 |
CN107989451A (zh) * | 2013-01-20 | 2018-05-04 | 吴超然 | 一种建筑 |
CN107237400A (zh) * | 2017-07-31 | 2017-10-10 | 安徽意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除烟防火消防楼梯间 |
CN108507116A (zh) * | 2018-03-30 | 2018-09-07 | 南京理工大学 | 一种应用于电缆舱的分布式排烟装置 |
CN108507116B (zh) * | 2018-03-30 | 2023-11-03 | 南京理工大学 | 一种应用于电缆舱的分布式排烟装置 |
CN108625700A (zh) * | 2018-05-08 | 2018-10-09 | 李双凤 | 一种房屋建筑防火方法 |
CN108625700B (zh) * | 2018-05-08 | 2021-08-17 | 湖南赋安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房屋建筑防火方法 |
CN108868200A (zh) * | 2018-07-09 | 2018-11-23 | 朱国红 | 火灾暂避室 |
CN111174343A (zh) * | 2020-02-07 | 2020-05-19 | 青岛海纳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 室内防结露除湿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2562243A (zh) * | 2020-12-01 | 2021-03-26 | 哈尔滨蜜国郎物业有限公司 | 火灾报警系统 |
CN112562243B (zh) * | 2020-12-01 | 2022-03-25 | 北京星度科技有限公司 | 火灾报警系统 |
SE2251049A1 (en) * | 2022-09-12 | 2024-03-13 | Aaf Infrastructure Ab | A ventilation system module, building comprising such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the same |
WO2024058691A1 (en) * | 2022-09-12 | 2024-03-21 | Aktiebolaget Bostäder I Borås | A ventilation system module, building comprising such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the sam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215035U (zh) | 楼房防火救生间 | |
US11839779B2 (en) | Fire evacuation room | |
CN102296863B (zh) | 楼房防火救生间 | |
CN109237674B (zh) | 基于人工智能地下避难走廊防烟、防护和冷源系统及方法 | |
CN102367135A (zh) | 防火防水疏散逃生电梯 | |
CN102091389B (zh) | 楼房防火防震救生舱 | |
JP6189404B2 (ja) | ビル火災救命システムおよびビル火災救命システムの使用方法 | |
CN102080457A (zh) | 应急通风楼房 | |
CN205460552U (zh) | 一种呼吸系统及包含此系统的避难间 | |
CN112007294B (zh) | 一种逃生防火安全柜 | |
CN202321849U (zh) | 防火防水疏散逃生电梯 | |
CN102561789B (zh) | 一种防火通风式建筑 | |
CN101164638A (zh) | 防火救生卫生间 | |
CN201276861Y (zh) | 一种安全屋 | |
KR101010444B1 (ko) | 임시 화재 대피 기능을 갖는 건물내 화장실 구조 | |
CN2706702Y (zh) | 引风排烟安全防火装置 | |
CN206829746U (zh) | 火灾避难柜 | |
CN202450843U (zh) | 一种防火通风式建筑 | |
CN207286462U (zh) | 一种楼内防火逃生通气道 | |
CN104343273A (zh) | 一种消防用火灾隔离空间 | |
CN111255288B (zh) | 高层建筑火灾避难安全间 | |
CN102174862B (zh) | 楼房防火逃生通道 | |
CN200963453Y (zh) | 防火救生卫生间 | |
CN213742509U (zh) | 一种普及型家庭防火间 | |
CN110327559A (zh) | 楼宇居民火灾避难设施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435100 Hubei city of Daye Province Dongfeng Road Park Villa Building three unit B 602 Patentee after: Guo Weikang Address before: 436000 Ezhou city of Hubei Province, Hubei city Leishan three square 8-4-6 Patentee before: Guo Weikang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 Termination date: 20130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