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59083Y - 变压器和装备有该变压器的变压器单元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和装备有该变压器的变压器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659083Y CN2659083Y CNU032375476U CN03237547U CN2659083Y CN 2659083 Y CN2659083 Y CN 2659083Y CN U032375476 U CNU032375476 U CN U032375476U CN 03237547 U CN03237547 U CN 03237547U CN 2659083 Y CN2659083 Y CN 2659083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former
- voltage
- skeleton
- lead
- circuit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6—Circuits
- H05B6/662—Aspects related to the boost transformer of the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01F27/325—Coil bobbi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4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 component, e.g. fus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10—Connecting leads to wind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coils, e.g. lead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6—Mounting, supporting or suspend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not being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2027/065—Mounting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2038/003—High frequency transformer for microwave oven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54—High voltage adaptations; Electrical insulation details; Overvoltage 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 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voltages or for using plural voltag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trol Of High-Frequency Heating Circuits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压器,该变压器不牺牲变压器的性能,不增加费用,而且在印刷电路板上占有的空间小,能实现节省空间和单元的小型化。所述变压器至少由卷绕初级线圈(15)、次级线圈(17)的骨架(13)和铁芯(21)构成,在骨架(13)的侧面形成部件保持部,所述部件保持部保持构成整流来自次级线圈(17)的高频高电压的倍压整流电路的电容器(31)和二极管(33)等的高电压部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变换器方式的高频加热装置中使用的变压器和装备有该种变压器的变压器单元。
背景技术
变换器方式的高频加热装置,如图17所示,内装有在印刷电路板71上安装变压器72的变压器单元73。
在此参考图18说明该变压器单元73。
商业电源74由二极管桥等整流电路75进行全波整流,通过变换器76变换成高频高电压,施加在变压器72的初级线圈77上。由此,变压器72的次级线圈78上发生数kV的高频高电压。然后,该高频高电压由用电容器79和二极管80组成的倍压整流电路81整流。由此,在作为微波发生器的磁控管82上施加高电压。另外,变压器72的加热器线圈83连接磁控管82的灯丝84,加热灯丝84。于是,磁控管82由于灯丝84的加热施加的高电压而产生微波。
如图19所示,上述变压器单元73中使用的变压器72具有使初级线圈77、次级线圈78、以及加热器线圈83卷成同心状的骨架85,并具有将铁芯8从两侧插入在这一骨架85的中心的结构。于是,该变压器72,如图20所示,在其底部有初级线圈连接插针87、次级线圈连接插针88、加热器连接插针89、以及接地用的插针90,插入安装前的印刷电路板71的通孔中,使用焊锡连接到印刷电路板71的电路图形上。
图21是表示上述印刷电路板71的电路图形的一个例子,其上形成插入上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连接插针87、次级线圈连接插针88、加热器连接插针89、以及接地用的插针90插入的通孔87A、88A、89A、90A。在这些通孔中,插入变压器72的次级线圈连接插针88、加热器连接插针89贯穿的通孔88A、89A分别在高电压部件区域A内形成。另外,在该高电压部件区域A内除安装变压器72这一部分外,还安装构成电容器79和二极管80等的倍压整流电路81的高电压部件。另外,在印刷电路板71的高电压部件区域A以外的区域中,安装构成控制电路等的弱电压电路的各种部件。
此外,上述图19中表示的结构的变压器例如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
专利文献1:特开2001-189221号公报(图3)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高频加热装置因为要求紧凑化和高性能化,而要缩小各个部件的尺寸,使用附加值更高的部件。
但是,构成倍压整流电流81的电容器79和二极管80等的高电压部件与构成控制电路的部件相比体积非常大,为保证安装这些高电压部件的空间,印刷电路板71的高电压部件区域A变得很大。
而且,在上述变压器单元73中,为防止作为变压器72的输入侧的原边和作为输出侧的高电压的副边之间的泄漏,需要增宽电路图形的间隔,由此,印刷电路板71上的高电压部件区域A必须很大。
这样,在上述构造的变压器单元73中,因为必须使高电压部件区域A很大,使得印刷电路板71自身大型化,很难满足高频加热装置的紧凑化的要求。
另一方面,如图22所示,也有在另一个小的电路板91上安装构成倍压整流电流81的电容器79和二极管80等的高电压部件,把这一小电路板91在印刷电路板71上竖立设置。但是,使用这样的结构,因为另外需要小电路板91而使费用提高,而且,由于这一小电路板91要在印刷电路板71上占据大的安装空间,影响小型化的实现。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压器以及装备这种变压器的变压器单元,该种变压器不牺牲变压器的性能,而且不增加费用,在印刷电路板上占有空间小,能够实现节省空间和单元的小型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1方面所述的变压器,它具有至少卷绕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骨架和插入该骨架中心的铁芯,并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在除了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安装一侧的外周部位上装备保持部件的部件保持部。
本实用新型第2方面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保持部在所述骨架的侧面上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第1方面或第2方面所述的变压器中,因为在骨架侧面等的印刷电路板的安装一侧除外的外周部位上装备保持部件的部件保持部,通过在该部件保持部上保持部件,可以使向印刷电路板安装的部件的件数减少。因此,可以不牺牲变压器的性能,而且不增加费用,使印刷电路板的尺寸变小,可以实现在印刷电路板上安装该种变压器的变压器单元的小型化。由此,具有可用于要求紧凑化和高性能化的例如高频加热装置等的合适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第3方面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保持部在和所述骨架分体的部件固定板上形成,该部件固定板固定在所述骨架上。
在该变压器中,因为部件保持部在和骨架分体的部件固定板上形成,部件的安装操作对于部件固定板单体进行,实现操作的简单化。另外,部件的自动装配也变得容易,降低装配费用。
本实用新型第4方面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至少由卷绕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骨架基体和在该骨架基体的一个端部安装的侧端法兰部组成,在所述侧端法兰部上形成所述部件保持部。
在该变压器中,通过把骨架分成骨架基体和侧端法兰盘,在和骨架基体分体的侧端法兰部上形成部件保持部,部件的安装操作对于侧端法兰部单体进行,实现操作的简单化。
本实用新型第5方面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装备有覆盖被所述部件保持部保持的部件、在所述骨架侧安装的绝缘罩。
在该变压器中,通过用绝缘罩覆盖在部件保持部上保持的部件,可以防止发生电击,保证高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第6方面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线圈的端部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安装侧除外的外周部位突出设置。
在该变压器中,因为次级线圈的端部在印刷电路板的安装侧除外的外周部位突出设置,例如可以在其端部直接连接次级线圈,由此,可以减小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路图形。特别,因为可以不要因为是高电压而必须使部件的间隔变大的高电压部件区域的电路图形,可以大幅减小印刷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第7方面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使其它连接被部件保持部保持的部件的引线、所述次级线圈的连接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对应被所述部件保持部上保持的部件进行接线。
在该变压器中,因为使被部件保持部保持的部件的引线之间或者成为引线和次级线圈引线的端部通过接线直接连接,因此可以实现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路图形的削减和简单化。
本实用新型第8方面所述的变压器单元是在印刷电路板上安装权利要求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变压器形成的变压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整流来自所述变压器的所述次级线圈的高频高电压的倍压整流电路,构成该倍压整流电路的高电压部件保持在所述部件保持部上。
在该变压器单元中,因为在变压器的部件保持部上保持构成整流来自次级线圈的高频高电压的倍压整流电路的比较大的高电压部件,因此可以使在印刷电路板上安装部件所占用的空间最小,可以不牺牲变压器的性能,而且不增加费用,可以实现小型化。由此,可以制造用于要求紧凑化和高性能化的例如高频加热装置等的合适的变压器单元。
本实用新型第9方面的变压器单元,其特征在于:经由所述骨架上突出设置的杆使所述次级线圈的连接端部与所述高电压部件的引线直接或者间接连接。
因为次级线圈使用的导线非常细,在把变压器安装到印刷电路板上的时,由于安装时的操作力引起的部件保持部的振动、配合松动会在连接插针上连接的次级线圈的连接端部作用超过规定的张力,有切断次级线圈的危险。
但是,因为经由在骨架上突出设置的杆使次级线圈的连接端部与高电压部件的引线直接或者间接连接,即使高电压部件的引线发生位移,该位移也可以被在杆和引线之间的次级线圈的宽裕部分吸收,可以防止切断次级线圈。
另外,通过把次级线圈暂时保持在杆上,在用焊锡焊接高电压部件的场合,可以消除因近年来无铅化的高温焊锡的铜合金引起的线圈脆弱性。
本实用新型第10方面的变压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所述次级线圈的连接端部的所述高电压部件的引线上结合板状的中继端子,在所述中继端子上连接所述次级线圈的连接端部。
已经提到次级线圈使用的导线非常细,因此在使用焊锡焊接时由于镀铜引起的芯线的脆弱性,另外,由于在用熔接等非焊锡焊接时损伤发生的脆弱性,会使得在把变压器安装到印刷电路板上时,和在安装后的振动引起的部件保持部的振动、配合松动等,会在连接插针上连接的次级线圈的连接端部作用超过规定的张力,有切断次级线圈的危险。
但是,在该变压器单元中,即使由于安装时的操作力等使连接插针发生振动、配合松动,由于该振动、配合松动使在次级线圈的连接端部连接的高电压部件发生位移,也因为该位移能防止中继端子及其作为预备保持部的线圈骨架吸收并作用在连接次级线圈和端子部的部位上的张力超过规定的值,所以次级线圈不会被切断,因此提高了在向印刷电路板上安装变压器时和在运输途中防振动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第11方面的变压器单元是权利要求8~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变压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部件保持部上的高电压部件的引线之间相互的电气连接通过兼做散热板的板状连接端子实现。
在该变压器单元中,因为在高电压部件的引线之间相互的电气连接中使用板状连接端子相对这些部件的引线,例如有宽的散热面,散热优良,所以在把各高电压部件的发热量有效散发到周围大气中、抑制各高电压部件温度升高的同时,可以抑制由于部件的热膨胀引起在连接部产生的应力,可以提高各高电压部件的操作稳定性和连接部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第12方面的变压器单元是权利要求8~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变压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倍压整流电路的串联连接的一对二极管和串联连接的一对电容器中,所述二极管的引线端子连接装入所述变压器的加热器线圈的一根引线,所述电容器的引线端子连接加热器线圈的另一根引线。
在该变压器单元中,在把倍压整流电路的二极管和电容器连接到装入变压器的加热器线圈上的场合,把这些二极管和电容器的加热器线圈侧的连接部,可以使用单一的跳线连接到加热器线圈的一根引线上,但是,在这样的连接结构中,因为加热器线圈的另一根引线要在配线线路上支撑,因此必须在印刷电路板上使用虚设端子。
但是,如上所述,分别把二极管的引线端子连接到加热器线圈的一根引线、电容器的引线端子连接到加热器线圈的另一根引线上构成的话,通过和这些二极管和电容器的连接可以把加热器线圈的一对引线稳定地支撑在印刷电路板的配线线路上,可以不用使用虚设端子。
本实用新型第13方面的变压器单元是权利要求8~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变压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接地端子上通过共同的接地端子连接所述倍压整流电路和所述铁芯。
在该变压器单元中,因为一个接地端子同时用作倍压整流电路的接地和铁芯的接地,与分别接地的场合比较,可以在减少接地端子的使用数量的同时,减少接地操作的工序,可以随着变压器单元生产率的提高和部件的削减,而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14方面的变压器单元是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变压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这样构成:它装备有在构成所述倍压整流电路的高电压部件的引线上连接的引线连接部和在所述接地接点上连接的电路板连接部,同时,在这些引线连接部和电路板连接部之间还设置与所述铁芯的外表面弹性接触并实现与所述铁芯导通的铁芯连接部。
在该变压器单元中,由于接地端子具有引线连接部和铁芯连接部,结构比较简单,可以在印刷电路板的接地端子上连接高电压部件和铁芯。
本实用新型第15方面的变压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部件保持部的所述骨架的外周部位竖立设置隔开所述铁芯和在所述部件保持部上保持的所述高电压部件的隔板。
在该变压器单元中,在铁芯和高电压部件之间配置从骨架突出的隔板,使铁芯和高电压部件不能相互直线接通,可以提高在施加高电压的高电压部件和接地的铁芯之间的绝缘效果。由此,可以确实防止铁芯和高电压部件之间的放电、铁芯和高电压部件之间经过长期堆积的灰尘等引起的绝缘降低。另外,因为可以提高高电压部件和铁芯之间的绝缘效果,与不设置隔板的结构相比,可以缩小铁芯和高电压部件之间的间隙,可以使变压器单元更加紧凑。
本实用新型第16方面的变压器单元是第15方面所述的变压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比从所述高电压部件的所述骨架突出高度更高地延伸。
在该变压器单元中,因为隔板比从所述高电压部件的所述骨架突出的高度更高地延伸,因此使绝缘距离更长,可以更加提高铁芯和高电压部件的绝缘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以及装备该种变压器的变压器单元,因为在印刷电路板的安装一侧除外的外周部位装备保持部件的部件保持部,通过使高电压部件保持在该部件保持部上,可以不用进行在印刷电路板安装高电压部件。因此,可以不牺牲变压器的性能,而且不增加费用,使印刷电路板的尺寸变小,可以实现变压器单元的小型化。由此,可以制造可用于要求紧凑化和高性能化的例如高频加热装置等的变压器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结构的变压器的横截面图以及侧面图。
图2是说明变压器结构的变压器的透视图。
图3是说明安装变压器的变压器单元的结构的变压器单元的透视图。
图4是表示变压器的I形铁芯对于印刷电路板垂直配置而且在上方配置高电压部件的变压器单元的透视图。
图5是表示变压器的I形铁芯相对印刷电路板平行配置而且U形铁芯配置在变压器的侧方的变压器单元的透视图。
图6是表示变压器的I形铁芯对于印刷电路板垂直配置而且在下方配置高电压部件的变压器单元的透视图。
图7是表示另一结构的变压器的截面图以及侧面图。
图8是表示在和骨架分体的部件固定板上形成的部件保持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覆盖部件保持部的绝缘罩安装情况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分解骨架为骨架基体和法兰部、在法兰部上形成部件保持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1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2是图11的A向视图。
图13是图11所示的变压器单元的电路图。
图14是图11的B部分的放大透视图,(a)是线圈M用焊锡焊接的情形,(b)是熔接线圈M的情形的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B部分的放大透视图的变更例,是通过在骨架上突出设置的杆在高电压部件引线上直接连接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图。
图16是在骨架和铁芯之间设置隔板的变压器单元的透视图。
图17是表示在高频加热装置中设置的现有技术的变压器单元的变压器单元透视图。
图18是说明变压器单元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
图19是表示在变压器单元上安装的变压器的结构的概要横截面图。
图20是表示变压器结构的仰视透视图。
图21是说明安装变压器的印刷电路板的电路图形的印刷电路板的背面图。
图22是说明另一个现有技术的例子的变压器单元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以及装备该种变压器的变压器单元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的断面图以及侧面图,图2是变压器的透视图,图3是变压器单元的透视图。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单元上安装的变压器11主要由树脂制的骨架13、在该骨架13上卷绕的初级线圈15、次级线圈17、加热器线圈19、和铁芯21构成。
铁芯21由插入骨架13的中心、断面形状为矩形的I形铁芯21a和在I形铁芯21a两端连接的侧面看上去是U形的U形铁芯21b构成,变压器11把U形铁芯21b向下安装到印刷电路板23上。
骨架13在其侧面有分别由一对夹持片25、27组成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总共4个)部件保持部,作为构成倍压整流电路81的高电压部件的电容器31、二极管33分别被一对夹持片27、一对夹持片25夹持在这些部件保持部上。
此外,本实施例的部件保持部在骨架13的侧面、在分开高电压部件厚度左右的位置处分别竖立设置一对夹持片25、27而形成,但是只要能保持高电压部件,不限于这种夹持片25、27,用任何物体构成均可。
另外,作为高电压部件的电容器31、二极管33的各引线在印刷电路板23的安装侧除外的外周部位突出设置,在这些引线上根据各自的电路互相连接次级线圈17和加热器线圈19的连接端部。因此,在变压器11的印刷电路板23的安装侧除外的外周部位不通过印刷电路板23直接连接从磁控管来的连接用软线。
这样,根据上述变压器11以及在印刷电路板23上安装该变压器11而形成的变压器单元100,因为在骨架13的侧面装备保持电容器31和二极管33等高电压部件的部件保持部,通过在该部件保持部上保持高电压部件,可以不用进行在印刷电路板23上安装高电压部件。
这样,可以不牺牲变压器11的性能、而且不引起费用的上升、减小印刷电路板23的尺寸,可以实现变压器单元100的小型化。于是,可以制作要求紧凑化以及高性能化的高频加热装置使用的适合的变压器单元100。
另外,因为在变压器11的印刷电路板23的安装侧除外的周边部位连接次级线圈17以及加热器线圈19的连接端部,从磁控管等来的连接用的软线可以不通过印刷电路板23直接连接到变压器11上。这样,可以使在印刷电路板23上的电路图形变少,特别是可以不要因为是高电压而必须使图形之间的间隔变大的变压器11的高电压电路。因此,如图3所示,印刷电路板23可以大幅度减小。
而且,对于在部件保持部上保持的电容器31和二极管33等的高电压部件的引线,因为至少直接连接其他高电压部件的引线、次级线圈17以及加热器线圈19的连接端部中的任何一个,因此可以削减印刷电路板23上的电路图形并且使之简单化。
此外,作为上述变压器11在印刷电路板23的安装方向,不限于上述图3所示取铁芯21的U形铁芯21b作为下侧的方向,其它的,如图4所示,把I形铁芯21a对于印刷电路板23垂直配置的方式也可以;如图5所示,把I形铁芯21a相对印刷电路板23平行配置而且将U形铁芯21b配置在变压器11的侧面上,或者如图6所示,也可以把高电压部件配置在下侧的印刷电路板23一侧上。
在图4所示的变压器单元200的结构中,在变压器11下侧的骨架13的侧面和印刷电路板23之间产生相当于I形铁芯21a从骨架13伸出的部分的空隙,在该空隙中,可以安装扁平形状等的部件41。因此可以有效利用印刷电路板23的安装面,提高空间效率。另外,抑制变压器11突出印刷电路板23的高度,提高安装稳定性。此外,因为发热的高电压部件配置在上面,可以抑制在放热时向变压器11的其它部位的热传输,可以消除由于高电压部件对变压器11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图5所示的变压器单元300的结构中,因为和图3所示结构同样地在纵型配置扁平形状的初级线圈15、次级线圈17、加热器线圈,可以减小印刷电路板23的设置面积,提高印刷电路板23的安装密度。
另外,在图6所示的变压器单元400的结构中,各线圈和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距离变长,可以最大限度防止噪声向印刷电路板的电路的重叠。
此外,在上述各变压器单元100~400中,加热器线圈的端子和连接磁控管的引线端子配置在变压器11的一侧,但是也可以采取在印刷电路板23上连接这些端子部的结构。也就是说在印刷电路板23的电路图形上连接这些端子部,从印刷电路板23经过调整片端子由高电压引线连接到磁控管构成。这样,通过变更从印刷电路板23到磁控管连接的高电压引线侧的长度,不需要根据每种单元的种类变更向磁控管的配线长度,可以防止调整变压器单元的种类和高电压引线的组合这样的装配工作的复杂化。进而,使宽度受限的骨架13侧面的部件面变为井然有序地排列部件的面。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印刷电路板23需要的高电压绝缘用的电路图形可以只在一个高电位部分完成,收纳在增加少许的面积上。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变压器单元的变型。
图7所示的变压器11,代替由I形铁芯21a、U形铁芯21b组成的铁芯21,使用形成彼此形状相同的两个U形铁芯35a、35b,把这两个U形铁芯35a、35b从骨架13的两端插入。此外,这两个U形铁芯35a、35b插入骨架13的部分形成圆形断面。
通过这样的结构,由于铁芯35a、35b形成互相相同的形状,在提高各铁芯35a、35b的生产率的同时,组装这些的操作可以不需要区分是哪一方而简单化。另外,在该种变压器11中,骨架13中心的线圈的卷绕部分也可以做成圆形的断面,这样,初级线圈15、次级线圈17以及加热器线圈19的卷绕操作可以不受断面是多边形场合的圆周速度变化的影响,而平滑地进行。
这里,使用图8~图10,顺序说明对于上述变压器11的高电压部件的另一种安装方法。
在图8所示的方式中,在卷绕初级线圈15、次级线圈17、加热器线圈19的骨架13上,采用在和该骨架13分体构成的部件固定板43上安装高电压部件的结构。在该部件固定板43上,形成作为部件保持部一个例子的夹持片25、27,固定作为高电压部件的电容器31和二极管33。根据这一结构,在各线圈的圈处理线前向部件固定板43安装高电压部件,通过图中未示出的连接手段把部件固定板43连接到骨架13上,在部件固定板43和骨架13成为一体的状态下可以进行圈处理线。这样,通过在圈处理线后把各线圈的端部连接到高电压部件等的引线上,可以容易地进行线圈的端部处理,在可以提高操作性的同时可以提高变压器自身的处理性。
下面,在图9所示的方式中,采取装备覆盖在骨架13的侧面安装的高电压部件、在骨架13上安装的绝缘罩45的结构。通过在骨架13的侧面安装绝缘罩45,高电压部件31、33被收容在绝缘罩45的内部,不向外部露出。这样,可以防止电击,确保高安全性。
另外,绝缘罩45此外也可以采取在内表面上形成固定高电压部件的部件保持部、在绝缘罩45的侧面固定高电压部件的结构。此外,绝缘罩45上最好适当设计释放高电压部件的热量的散热孔。
下面,在图10所示的方式中,骨架采用由至少卷绕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骨架基体47和在骨架基体47的一端安装的侧端法兰部49形成、在侧端法兰部49上形成部件保持部的结构。更详细说,骨架基体47具有芯部47a和法兰部47b,以便可以卷绕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侧端法兰部49由内侧法兰盘49a和外侧法兰盘49b形成用于卷绕加热器线圈的空间,在外侧法兰盘49b的外侧面形成作为固定高电压部件的部件保持部的一个例子的夹持片25、27。然后,骨架基体47和侧端法兰部49使用图中未示出的接合件连接,形成一体。
根据这种结构,在骨架基体47的各线圈的圈处理线前向侧端法兰部49安装高电压部件的同时安装加热器线圈,把侧端法兰部49连接到骨架基体47,可以在使骨架基体47和侧端法兰部49成为一体的状态下进行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圈处理线。这样,在线圈处理后通过把各线圈的端部连接到高电压部件等的引线上,可以容易地进行线圈的端部处理。在可以提高操作性的同时可以提高变压器自身处理性。
这样,因为部件保持部是在和骨架基体47分体的构件上形成,部件的安装操作不复杂,可以实现操作的简单化。另外,部件的自动装配也变得容易,可以降低装配费用。
图11到图14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单元的另一个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的变压器单元500中使用的变压器11的方式为从骨架13的两端插入一对U形铁芯35a、35b,围绕骨架13的外侧的铁芯位于离开印刷电路板23的一定距离处的骨架的侧面,该变压器11安装在印刷电路板23上。
本实施例的变压器11因为骨架13的中心轴平行印刷电路板23,所以初级线圈15、次级线圈17、加热器线圈19对于印刷电路板23成纵型配置。
在骨架13的次级线圈17、加热器线圈19上,如图12所示,突出设置夹持片26、28,作为夹持构成整流从次级线圈17来的高频高电压的倍压整流电路93的高电压部件的引线的部件保持部。
各夹持片26、28前端形成与引线紧密嵌合的结合槽,夹持片26用于保持二极管33、夹持片28用于保持电容器31。
本实施例的变压器单元500的电路具有如图13所示的构成。
商用电源74通过二极管桥等整流电路75全波整流、由变换器76变成高频高电压,施加在变压器11的初级线圈15上。由此,在变压器11的次级线圈17上产生数kV的高频高电压。然后,这一高频高电压使用由电容器31和二极管33组成的倍压整流电路93整流。由此,在作为微波发生器的磁控管82上施加高电压。另外,变压器11的加热器线圈19连接磁控管82的灯丝84,加热灯丝84。然后,磁控管82通过灯丝84的加热和高电压的施加振荡产生微波。
在本实施例的场合,作为在部件保持部上配置的高电压部件的电容器31和二极管33,在连接次级线圈17和加热器线圈19的引线L上使用点焊接接合中继端子51。
该中继端子51例如用磷青铜板等金属板形成,如图14(a)所示,由卷绕连接线圈M的钩状前端部分51a、在高电压部件的引线L上结合的基部51b和对着尖端部分51a的可弯曲部分51c构成。
然后,次级线圈17的连接端部以及加热器线圈19的连接端部都经由在骨架13上突出设置的杆22,连接到中继端子51上。
在可以使用焊锡焊接次级线圈17、加热器线圈19的场合,利用中继端子51进行行锡焊。另外,在不能进行锡焊焊接的场合,如图14(b)那样,可以通过边压接中继端子51的相互对置的部位51a、51c使之接触,边施加大电流进行熔接。
这样,一旦把线圈17、19保持在杆22上,就可以在锡焊焊接的场合,解除由于对应近年来的无铅化的高温焊锡的铜蚀引起的线圈17、19的脆弱性,另外,在非锡焊焊接的线圈的场合,对应由在熔焊等熔接时的应力引起的脆弱化应力被杆22承受,可以把中继端子51部分的压力抑制到最低限度。
通过在图12中所示中继端子51连接线圈的地方1)~4)对应图13的电路图上的连接部1)~4)。
也就是说,连接部1)是次级线圈17的一个连接端部和一对电容器31之间的连接部,连接部2)是次级线圈17的另一个连接端部及一对二极管33之间的连接部。
另外,连接部3)是加热器线圈19的一根引线和二极管33的阳极引线L之间的连接部,连接部4)是加热器线圈19的另一根引线和电容器31的引线L之间的连接部。
一般,因为在次级线圈17和加热器线圈19中使用的导线非常细,因此在把变压器11安装到印刷电路板23上时,由于安装时的操作力引起的部件保持部的震动、配合松动等以及运送时的震动等会对次级线圈17和加热器线圈19的连接端部施加超过规定的张力,有折断的危险。
但是在该变压器单元500中,即使由于在安装时的操作力而在部件保持部上引起震动、配合松动等,由于震动、配合松动等而使次级线圈17的连接端部连接的高电压部件31、33发生位移,但是这一位移也被杆22和中继端子51之间的空余吸收,因为防止了在次级线圈17和加热器线圈19的连接部上作用超过规定的张力,所以不会切断次级线圈17和加热器线圈19,提高了在印刷电路板上安装变压器11时的加工性和运送时的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部件保持部上面的高电压部件的引线相互的电气连接,不是直接连接,而是通过板状的连接端子53进行。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串联连接一对二极管33、33的地方,使用板状的连接端子53。
该连接端子53最好使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散热性(热传导性)的金属板,例如可以使用磷青铜板。
这样的连接端子53对于高电压部件的引线有宽的散热面,因为散热性优良,可以有效地把各高电压部件发出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的大气中,在抑制各高电压部件温度升高的同时,也可以降低由于部件的热膨胀在连接部发生的应力,可以提高各高电压部件的操作稳定性以及延长连接部的寿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装入变压器11内的加热器线圈19上连接的倍压整流电路93的二极管33和电容器31,如图13的3)和4)所示,把串联连接的二极管33的引线端子连接到加热器线圈19的一根引线、串联连接的电容器31的引线端子连接到加热器线圈19的另一根引线上,然后分别连接到加热器线圈19上。
此外,在分别与引线端子和线圈连接中,使用中继端子51,如前所述。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中继端子51连接次级线圈17和加热器线圈19到高电压部件的引线L上,但是如图15所示,可以采用省略中继端子51,经由在骨架上突出设置的杆22把次级线圈17和加热器线圈19通过锡焊直接连接到高电压部件的引线L上的结构。
即使在这样的结构中,也可以由杆22和引线L之间架设的线圈17、19的余裕吸收高电压部件的引线L的位移,可以防止切断线圈17、19。
另外,通过把线圈17、19暂时保持在杆22上,可以解除对应无铅化的高温焊锡引起的线圈17、19的脆弱性。
在把倍压整流电路93的二极管33和电容器31连接到装入变压器的加热器线圈19上的场合,一般如图18的电路图所示,使用单一的跳线把这些二极管和电容器的连接部连接到加热器线圈的一根引线上,但是在这样的连接结构中,因为加热器线圈另一根引线要在配线线路上支撑,因此必须在骨架13上使用虚设端子。
但是,如上所述,把二极管33的引线端子连接到加热器线圈19的一根引线、电容器31的引线端子连接到加热器线圈19的另一根引线上,然后分别连接的话,通过连接这些二极管33和电容器31,加热器线圈19的一对引线可以在配线线路上稳定支撑,可以省略在骨架13上使用虚设端子。可以省略该虚设端子的理由是因为使用倍压整流电路93得到的电压是在加热器线圈19的两端发生的电压的100~500倍,看上去是和图18所示的电路进行同样的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件保持部上的倍压整流电路93到印刷电路板23上的接地点24的接地端子55是将导电性和弹性优良的金属线材做成规定的形状的端子,并具有在构成倍压整流电路93的高电压部件的引线L(在本例中是二极管33的阴极)上连接的引线连接部55a、和在印刷电路板上的接地点24上连接的印刷电路板连接部55b。
另外,接地端子55在这些引线连接部55a和印刷电路板连接部55b之间与和变压器11的铁芯35b的外表面弹性接触、实现和铁芯35b导通的铁芯连接部55c一体形成。
如使用上述接地端子55与地连接,则因为一根接地端子55同时用作倍压整流电路93的接地和铁芯35b的接地,因此与分别接地的场合比较,可以减少接地端子55的使用数量,同时可以减少接地操作的工序,提高变压器单元的生产率,并且通过削减部件可以降低成本。
另外,该接地端子55在变压器11的耐压试验后安装,可以在安装二极管33的状态下进行变压器11的耐压试验。
图16表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单元的骨架上设置隔板的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的变压器单元600中使用的变压器11是在骨架13的两侧插入一对U形铁芯35a、35b,围绕骨架13的外侧的铁芯位于离开印刷电路板23一定距离的骨架的侧面,在这样的状下安装在印刷电路板23上。
本实施例的变压器11,因为骨架13的中心轴平行印刷电路板23,因此初级线圈15、次级线圈17、加热器线圈19对于印刷电路板23也成纵型配置。
在骨架13的次级线圈17、加热器线圈19上,突出设置夹持片26、28,作为夹持构成整流从次级线圈17来的高频高电压的倍压整流电路93(参考图13)的高电压部件的引线的部件保持部(在图16中只表示出夹持片26。夹持片28参考图12)。
各夹持片26、28在前端形成紧密嵌合引线的卡合槽,夹持片26用于保持二极管33、夹持片28用于保持电容器31。
电容器31和二极管33,在连接次级线圈17和加热器线圈19的引线上通过点焊接等接合中继端子51。次级线圈17的连接端部和加热器线圈19的连接端部都经由在骨架13上突出设置的杆22连接到中继端子51。另外,部件保持部上的高电压部件的引线的相互电气连接不直接连接,而通过板状连接端子53进行。
在该变压器单元600中,在形成有作为部件保持部的夹持片26、28的骨架13的外周部位上立设隔开铁芯35b和作为在夹持片26、28上保持的高电压部件的电容器31和二极管33的隔板61。隔板61至少从保持高电压部件的骨架的侧面13a向比该部件突出的高度更高地延伸,像在连接高电压部件和铁芯35b的直线上存在那样配置。该隔板61和骨架13一体形成,但是,也可以作为分体固定在骨架13上。另外,隔板61最好形成包围铁芯35b的筒状,但是在和高电压部件的绝缘效果不起太大作用的部位(例如对应高电压部件的非电极部位等的位置)也可以如图示分开,形成本例这样的U形。此外,用于阻挡铁芯35b从骨架13脱出的挡块(未图示)卡合在本实施例的隔板61的上述分开位置。
因此,根据该变压器单元600,因为在铁芯35b和高电压部件之间配置从骨架13突出的隔板61,使得铁芯35b和高电压部件互相缺少直线沟通,可以提高在施加高电压的高电压部件和接地的铁芯35b之间的绝缘效果。由此,可以确实防止铁芯35b和高电压部件之间的放电、铁芯35b和高电压部件之间经过长期堆积的灰尘等引起的绝缘降低。另外,因为可以提高高电压部件和铁芯35b之间的绝缘效果,与不设置隔板61的结构相比,可以缩小铁芯35b和高电压部件之间的间隙,可以使变压器单元600更加紧凑。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采用在骨架13的侧面形成部件保持部、在该部件保持部上保持高电压部件的结构,但是,如果在印刷电路板23的安装侧除外的变压器单元的11的外周部位有保持高电压部件的位置的话,也可以不限于骨架13的侧面,而安装在其他任何位置。
另外,可以在和骨架13分体构成的部件固定板上形成部件保持部,也可以和骨架13一体形成。
Claims (16)
1.一种变压器,它至少具有卷绕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骨架和插入该骨架中心的铁芯,并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
在除了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安装一侧的外周部位上装备保持部件的部件保持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保持部形成在骨架的侧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保持部形成在与所述骨架分体的部件固定板上,使该部件固定板固定在所述骨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至少由卷绕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骨架基体和在该骨架基体的一个端部安装的侧端法兰部组成,在所述侧端法兰部上形成所述部件保持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装备有覆盖被所述部件保持部保持的部件并安装在所述骨架侧的绝缘罩。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线圈的端部在除了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安装一侧的外周部位上突出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使被其它部件保持部保持的部件引线、所述次级线圈的连接端部中至少一个对应被所述部件保持部保持的部件的引线进行接线。
8.一种将如权利要求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变压器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构成的变压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整流来自所述变压器的所述次级线圈的高频高电压的倍压整流电路,并将构成该倍压整流电路的高电压部件在所述部件保持部上保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压器单元,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次级线圈的连接端部经由所述骨架上突出设置的杆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在所述高电压部件的引线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压器单元,其特征在于:使板状的中继端子接合在连接所述次级线圈的连接端部的所述高电压部件的引线上,并使所述次级线圈的连接端部连接在所述中继端子上。
11.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变压器单元,其特征在于:使所述部件保持部上的高电压部件的引线相互的电连接通过兼做散热板的板状连接端子实现。
12.如权利要求8~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变压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倍压整流电路的串联连接的一对二极管和串联连接的一对电容器以下述方式连接:使所述二极管的引线端子连接在装入所述变压器的加热器线圈的一根引线上,使所述电容器的引线端子连接在加热器线圈的另一根引线上。
13.如权利要求8~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变压器单元,其特征在于:通过共同的接地端子将所述倍压整流电路和所述铁芯连接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接地端子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变压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装备有在构成所述倍压整流电路的高电压部件的引线上连接的引线连接部和在所述接地接点上连接的基板连接部,同时,还具有在这些引线连接部和电路板连接部之间设置与所述铁芯的外表面弹性接触并实现与所述铁芯导通的铁芯连接部的构成。
15.如权利要求8~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变压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部件保持部的所述骨架的外周部位上竖立设置有隔开所述铁芯和被所述部件保持部保持的所述高电压部件的隔板。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压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比从所述骨架突出所述高电压部件的高度还高地延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69961/2002 | 2002-09-17 | ||
JP2002269961 | 2002-09-17 | ||
JP2003076138 | 2003-03-19 | ||
JP076138/2003 | 2003-03-19 | ||
JP270939/2003 | 2003-07-04 | ||
JP2003270939A JP4184179B2 (ja) | 2002-09-17 | 2003-07-04 | トランス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トランス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659083Y true CN2659083Y (zh) | 2004-11-24 |
Family
ID=3203406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032375476U Expired - Lifetime CN2659083Y (zh) | 2002-09-17 | 2003-09-17 | 变压器和装备有该变压器的变压器单元 |
CNB03125583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38699C (zh) | 2002-09-17 | 2003-09-17 | 装备有变压器的变压器单元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25583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38699C (zh) | 2002-09-17 | 2003-09-17 | 装备有变压器的变压器单元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970065B2 (zh) |
EP (1) | EP1540674B1 (zh) |
JP (1) | JP4184179B2 (zh) |
CN (2) | CN2659083Y (zh) |
AU (1) | AU2003273520A1 (zh) |
DE (1) | DE60320114T2 (zh) |
WO (1) | WO2004027792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38699C (zh) * | 2002-09-17 | 2007-09-1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装备有变压器的变压器单元 |
CN109065336A (zh) * | 2018-09-20 | 2018-12-21 | 广东尚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波变频电源的变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01669B2 (ja) * | 2003-07-04 | 2007-04-0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トランスユニット載置プリント基板 |
JP4006369B2 (ja) | 2003-07-08 | 2007-11-1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トランス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6129687A (ja) * | 2004-10-01 | 2006-05-18 | Nec Tokin Corp | Acアダプタ |
AT501054B8 (de) * | 2004-10-25 | 2007-02-15 | Moeller Gebaeudeautomation Kg | Differenzstromwandler |
CA2640913C (en) * | 2007-10-12 | 2017-05-09 | The L.D. Kichler Co. | Positionable ligh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US8102237B2 (en) * | 2008-06-12 | 2012-01-24 | Power Integrations, Inc. | Low profile coil-wound bobbin |
US20100271159A1 (en) * | 2009-03-10 | 2010-10-28 | Nikon Corporation | Electromagnetic Coil Design for Improved Thermal Performance |
JP2011142196A (ja) * | 2010-01-07 | 2011-07-21 | Panasonic Corp | トランスユニット |
CN103383889B (zh) * | 2013-06-27 | 2016-02-03 | 广安市华蓥山领创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超薄变压器骨架 |
TWM476419U (en) * | 2014-01-09 | 2014-04-11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Inverter and bobbin thereof |
JP2019110145A (ja) * | 2016-03-24 | 2019-07-0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変圧器 |
JP6512451B2 (ja) * | 2016-03-29 | 2019-05-15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電源装置 |
JP7010663B2 (ja) | 2017-10-27 | 2022-01-26 | ローム株式会社 | 監視装置 |
CN108806958B (zh) * | 2018-08-14 | 2024-07-05 | 江苏保丽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干式高压变压器 |
CN112821786B (zh) * | 2021-02-04 | 2022-09-30 | 兰州大学 | 一种紧凑型负高压直流电源 |
CN113643885B (zh) * | 2021-08-16 | 2024-05-14 | 上海激光电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初级线圈结构及其高压脉冲变压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31549A (en) * | 1974-10-24 | 1976-01-06 | General Signal Corporation | Control circuit for electromagnetic transducer |
US4503413A (en) * | 1982-12-09 | 1985-03-05 | Telefonbau Und Normalzeit Gmbh | Spool for transformer in power supply device |
KR910001986B1 (ko) | 1987-04-30 | 1991-03-30 |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기가이샤 | 마그네트론 급전장치 |
US4939623A (en) * | 1989-04-25 | 1990-07-03 | Universal Data Systems, Inc. | Modem with improved transformer assembly |
JP2734923B2 (ja) | 1993-03-10 | 1998-04-02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高圧トランス |
JP3387155B2 (ja) * | 1993-06-30 | 2003-03-17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高圧発生用トランス装置 |
US5625520A (en) | 1993-11-19 | 1997-04-29 | Daewoo Electronics Co., Ltd. | Device for preventing a high voltage transformer of a microwave oven from being overheated |
JP3412317B2 (ja) * | 1995-02-27 | 2003-06-03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フライバックトランス |
JPH09162052A (ja) * | 1995-12-13 | 1997-06-20 | Murata Mfg Co Ltd | フライバックトランス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
JP2001189221A (ja) | 1999-12-28 | 2001-07-10 | Tabuchi Electric Co Ltd | ギャップ付コアを備えたトランス |
JP2001244111A (ja) * | 2000-02-29 | 2001-09-07 | Sanden Corp | コイルボビン |
US6483412B1 (en) * | 2001-05-03 | 2002-11-19 | Conev Inc. |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containing a magnetic core |
JP4184179B2 (ja) * | 2002-09-17 | 2008-11-19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トランス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トランスユニット |
-
2003
- 2003-07-04 JP JP2003270939A patent/JP418417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9-16 US US10/663,634 patent/US697006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9-17 EP EP03755678A patent/EP154067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9-17 CN CNU032375476U patent/CN2659083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9-17 WO PCT/JP2003/011853 patent/WO2004027792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3-09-17 CN CNB031255833A patent/CN10033869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9-17 AU AU2003273520A patent/AU200327352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09-17 DE DE60320114T patent/DE60320114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38699C (zh) * | 2002-09-17 | 2007-09-1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装备有变压器的变压器单元 |
CN109065336A (zh) * | 2018-09-20 | 2018-12-21 | 广东尚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波变频电源的变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9065336B (zh) * | 2018-09-20 | 2024-07-19 | 广东尚研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微波变频电源的变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6970065B2 (en) | 2005-11-29 |
CN100338699C (zh) | 2007-09-19 |
WO2004027792A1 (en) | 2004-04-01 |
AU2003273520A1 (en) | 2004-04-08 |
US20040113740A1 (en) | 2004-06-17 |
CN1496214A (zh) | 2004-05-12 |
EP1540674B1 (en) | 2008-04-02 |
JP2004304142A (ja) | 2004-10-28 |
JP4184179B2 (ja) | 2008-11-19 |
DE60320114D1 (de) | 2008-05-15 |
DE60320114T2 (de) | 2009-06-18 |
EP1540674A1 (en) | 2005-06-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659083Y (zh) | 变压器和装备有该变压器的变压器单元 | |
CN100336161C (zh) | 荧光灯、灯泡形荧光灯及照明器具 | |
CN1692248A (zh) | 发光模块 | |
CN1425269A (zh) | 用于直流/直流整流器并带有法兰的电路接头销栓 | |
CN1084947C (zh) | 车辆用交流发电机 | |
CN1290389C (zh) | 有内构电子元件的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216387C (zh) | 变压器 | |
CN1092771C (zh) | 车辆头灯 | |
CN1497789A (zh) | 连接器 | |
CN1128427A (zh) | 车辆用交流发电机 | |
CN1144261C (zh) | 放电灯及灯泡形荧光灯 | |
CN1494149A (zh) | 电子装置 | |
CN1284755A (zh) | 电池引线、使用该电池引线的电池组件和组合电池 | |
CN1203748C (zh) | 电子器件的制造方法 | |
CN1274187C (zh) | 跨接线用片状元件及其安装结构 | |
CN1832157A (zh) | 半导体功率组件 | |
CN1160784C (zh) | 射频功率放大模块 | |
CN1182744C (zh) | 天线装置 | |
CN1168180A (zh) | 电气装置 | |
CN1666400A (zh) | 电动机 | |
WO2011083767A1 (ja) | トランスユニット | |
JP2007013221A (ja) | トランス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トランスユニット | |
CN1643297A (zh) | 小型自镇流荧光灯 | |
CN100343944C (zh) | 介质阻挡放电灯装置及紫外线照射装置 | |
CN1294409A (zh) | 荧光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30917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30917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