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02345U - 一种小型汽车前防护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型汽车前防护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902345U CN207902345U CN201721831334.9U CN201721831334U CN207902345U CN 207902345 U CN207902345 U CN 207902345U CN 201721831334 U CN201721831334 U CN 201721831334U CN 207902345 U CN207902345 U CN 2079023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bumper
- main
- energy
- head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汽车前防护杠,其结构包括防撞侧翼板、标志安装板、主进气板、连接板、汽车大灯、大灯连接板、下进气板、主防护杠、底架,标志安装板安装于主进气板正表面并且采用焊接,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型汽车前防护杠,在结构上独立设置了吸能抗撞装置,通过安装架安装于小型汽车的头部,当受到撞击时,主防护杠先与撞击体接触,并将撞击力分散至防撞侧翼板随后传递至壳体,使柔性撞击头顶在车架上,导能杆回缩并使活塞压缩真空腔带走一部分撞击力,随后由弹簧进一步的减小撞击力并将剩余的撞击力通过柔性撞击头分散至整体车架,由此弥补了受到撞击时在分压结构上存在的不足,避免了整体车架受损严重的情况,并提高了使用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小型汽车前防护杠,属于汽车配件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和减缓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许多年以前汽车前后保险杠是用钢板冲压成槽钢,与车架纵梁铆接或焊接在一起的,与车身有一段较大的间隙,看上去十分不美观,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工程塑料在汽车工业的大量应用,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今天的轿车前后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的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轿车的前后保险杠都是塑料制成的,人们称为塑料保险杠,一般汽车的塑料保险杠是由外板、缓冲材料和横梁三部分组成,其中外板和缓冲材料用塑料制成,横梁用冷轧薄板冲压而成U形槽;外板和缓冲材料附着在横梁。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620069279.3的一种汽车前杠包括前杠本体,所述前杠本体由可拆装的上杠和下杠相连,上杠包括第一水平部和设置在第一水平部两侧的第二水平部,第二水平部位于第一水平部下方,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之间通过折弯部相连,所述下杠上设有与折弯部相适应的连接部,连接部连接在折弯部的内侧,上杠和下杠之间形成用于安装进气栅的空腔,空腔内设有连接在第一水平部底部的牌照安装部,但是该现有技术在受到撞击时在分压结构上存在不足,导致整体车架受损严重,在使用上具有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汽车前防护杠,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受到撞击时在分压结构上存在不足,导致整体车架受损严重,在使用上具有局限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小型汽车前防护杠,其结构包括防撞侧翼板、标志安装板、主进气板、连接板、安装架、吸能抗撞装置、侧翼固定板、汽车大灯、大灯连接板、下进气板、主防护杠、底架,所述防撞侧翼板设于主防护杠两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标志安装板安装于主进气板正表面并且采用焊接,所述主进气板设于主防护杠上方,所述连接板焊接于主进气板两侧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安装架设于主进气板上方,所述吸能抗撞装置顶部焊接于主防护杠背部表面并且相互垂直,所述侧翼固定板下表面与防撞侧翼板上表面相贴合,所述汽车大灯外表面安装有大灯连接板并且采用焊接,所述汽车大灯通过大灯连接板与防撞侧翼板相连接,所述防撞侧翼板内部嵌入安装有大灯连接板,所述下进气板设于主进气板下方,所述下进气板两侧设有汽车大灯,所述主防护杠上方设有标志安装板,所述底架设于主防护杠下方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安装架设于底架上方,所述吸能抗撞装置由柔性撞击头、吸能盒体、导能杆、弹簧、缓冲垫、活塞、真空腔、密封圈、壳体组成,所述撞击头下表面嵌入安装有导能杆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吸能盒体设于导能杆外部,所述弹簧安装于壳体内部,所述缓冲垫下表面与壳体内表面上方相贴合,所述活塞安装于导能杆顶部并且相互垂直,所述真空腔设于活塞上方,所述密封圈上表面与壳体内表面相贴合,所述密封圈设于导能杆外表面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柔性撞击头设于弹簧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安装于主防护杠上方并且采用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设于下进气板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标志安装板为圆柱体结构并且直径为16CM。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盒体顶部焊接于主防护杠背部表面并且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采用铝合金材质,硬度高且质量轻。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采用不锈钢材质,硬度高且不易锈损。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型汽车前防护杠,在结构上独立设置了吸能抗撞装置,通过安装架安装于小型汽车的头部,当受到撞击时,主防护杠先与撞击体接触,并将撞击力分散至防撞侧翼板随后传递至壳体,使柔性撞击头顶在车架上,导能杆回缩并使活塞压缩真空腔带走一部分撞击力,随后由弹簧进一步的减小撞击力并将剩余的撞击力通过柔性撞击头分散至整体车架,由此弥补了受到撞击时在分压结构上存在的不足,避免了整体车架受损严重的情况,并提高了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型汽车前防护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能抗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防撞侧翼板-1、标志安装板-2、主进气板-3、连接板-4、安装架-5、吸能抗撞装置-6、侧翼固定板-7、汽车大灯-8、大灯连接板-9、下进气板-10、主防护杠-11、底架-12、柔性撞击头-601、吸能盒体-602、导能杆-603、弹簧-604、缓冲垫-605、活塞-606、真空腔-607、密封圈-608、壳体-60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汽车前防护杠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防撞侧翼板1、标志安装板2、主进气板3、连接板4、安装架5、吸能抗撞装置6、侧翼固定板7、汽车大灯8、大灯连接板9、下进气板10、主防护杠11、底架12,所述防撞侧翼板1设于主防护杠11两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标志安装板2安装于主进气板3正表面并且采用焊接,所述主进气板3设于主防护杠11上方,所述连接板4焊接于主进气板3两侧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安装架5设于主进气板3上方,所述吸能抗撞装置6顶部焊接于主防护杠11背部表面并且相互垂直,所述侧翼固定板7下表面与防撞侧翼板1上表面相贴合,所述汽车大灯8外表面安装有大灯连接板9并且采用焊接,所述汽车大灯8通过大灯连接板9与防撞侧翼板1相连接,所述防撞侧翼板1内部嵌入安装有大灯连接板9,所述下进气板10设于主进气板3下方,所述下进气板10两侧设有汽车大灯8,所述主防护杠11上方设有标志安装板2,所述底架12设于主防护杠11下方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安装架5设于底架12上方,所述吸能抗撞装置6由柔性撞击头601、吸能盒体602、导能杆603、弹簧604、缓冲垫605、活塞606、真空腔607、密封圈608、壳体609组成,所述撞击头601下表面嵌入安装有导能杆603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吸能盒体602设于导能杆603外部,所述弹簧604安装于壳体609内部,所述缓冲垫605下表面与壳体609内表面上方相贴合,所述活塞606安装于导能杆603顶部并且相互垂直,所述真空腔607设于活塞606上方,所述密封圈608上表面与壳体609内表面相贴合,所述密封圈608设于导能杆603外表面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柔性撞击头601设于弹簧604上方,所述安装架5安装于主防护杠11上方并且采用焊接,所述底架12设于下进气板10下方,所述标志安装板2为圆柱体结构并且直径为16CM,所述吸能盒体602顶部焊接于主防护杠11背部表面并且相互垂直,所述连接板4采用铝合金材质,硬度高且质量轻,所述底架12采用不锈钢材质,硬度高且不易锈损。
本专利所说的汽车大灯8,也称汽车前照灯、汽车LED日行灯,作为汽车的眼睛,不仅关系到一个车主的外在形象,更与夜间开车或坏天气条件下的安全驾驶紧密联系,车灯的使用及保养,是不可忽略的,所述弹簧604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亦作“弹簧”,一般用弹簧钢制成,弹簧的种类复杂多样,按形状分,主要有螺旋弹簧、涡卷弹簧、板弹簧、异型弹簧等。
在进行使用时先将整体装置通过安装架5安装于小型汽车的头部,当受到撞击时,主防护杠11先与撞击体接触,并将撞击力分散至防撞侧翼板1随后传递至壳体609,使柔性撞击头601顶在车架上,导能杆603回缩并使活塞606压缩真空腔607带走一部分撞击力,随后由弹簧604进一步的减小撞击力并将剩余的撞击力通过柔性撞击头601分散至整体车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受到撞击时在分压结构上存在不足,导致整体车架受损严重,在使用上具有局限性,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在结构上独立设置了吸能抗撞装置,通过安装架安装于小型汽车的头部,当受到撞击时,主防护杠先与撞击体接触,并将撞击力分散至防撞侧翼板随后传递至壳体,使柔性撞击头顶在车架上,导能杆回缩并使活塞压缩真空腔带走一部分撞击力,随后由弹簧进一步的减小撞击力并将剩余的撞击力通过柔性撞击头分散至整体车架,由此弥补了受到撞击时在分压结构上存在的不足,避免了整体车架受损严重的情况,并提高了使用范围,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吸能抗撞装置6由柔性撞击头601、吸能盒体602、导能杆603、弹簧604、缓冲垫605、活塞606、真空腔607、密封圈608、壳体609组成,所述撞击头601下表面嵌入安装有导能杆603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吸能盒体602设于导能杆603外部,所述弹簧604安装于壳体609内部,所述缓冲垫605下表面与壳体609内表面上方相贴合,所述活塞606安装于导能杆603顶部并且相互垂直,所述真空腔607设于活塞606上方,所述密封圈608上表面与壳体609内表面相贴合,所述密封圈608设于导能杆603外表面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柔性撞击头601设于弹簧604上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小型汽车前防护杠,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防撞侧翼板(1)、标志安装板(2)、主进气板(3)、连接板(4)、安装架(5)、吸能抗撞装置(6)、侧翼固定板(7)、汽车大灯(8)、大灯连接板(9)、下进气板(10)、主防护杠(11)、底架(12),所述防撞侧翼板(1)设于主防护杠(11)两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标志安装板(2)安装于主进气板(3)正表面并且采用焊接,所述主进气板(3)设于主防护杠(11)上方,所述连接板(4)焊接于主进气板(3)两侧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安装架(5)设于主进气板(3)上方,所述吸能抗撞装置(6)顶部焊接于主防护杠(11)背部表面并且相互垂直,所述侧翼固定板(7)下表面与防撞侧翼板(1)上表面相贴合,所述汽车大灯(8)外表面安装有大灯连接板(9)并且采用焊接,所述汽车大灯(8)通过大灯连接板(9)与防撞侧翼板(1)相连接,所述防撞侧翼板(1)内部嵌入安装有大灯连接板(9),所述下进气板(10)设于主进气板(3)下方,所述下进气板(10)两侧设有汽车大灯(8),所述主防护杠(11)上方设有标志安装板(2),所述底架(12)设于主防护杠(11)下方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安装架(5)设于底架(12)上方,所述吸能抗撞装置(6)由柔性撞击头(601)、吸能盒体(602)、导能杆(603)、弹簧(604)、缓冲垫(605)、活塞(606)、真空腔(607)、密封圈(608)、壳体(609)组成,所述撞击头(601)下表面嵌入安装有导能杆(603)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吸能盒体(602)设于导能杆(603)外部,所述弹簧(604)安装于壳体(609)内部,所述缓冲垫(605)下表面与壳体(609)内表面上方相贴合,所述活塞(606)安装于导能杆(603)顶部并且相互垂直,所述真空腔(607)设于活塞(606)上方,所述密封圈(608)上表面与壳体(609)内表面相贴合,所述密封圈(608)设于导能杆(603)外表面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柔性撞击头(601)设于弹簧(604)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汽车前防护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5)安装于主防护杠(11)上方并且采用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汽车前防护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2)设于下进气板(10)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汽车前防护杠,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志安装板(2)为圆柱体结构并且直径为16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汽车前防护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体(602)顶部焊接于主防护杠(11)背部表面并且相互垂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831334.9U CN207902345U (zh) | 2017-12-25 | 2017-12-25 | 一种小型汽车前防护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831334.9U CN207902345U (zh) | 2017-12-25 | 2017-12-25 | 一种小型汽车前防护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902345U true CN207902345U (zh) | 2018-09-25 |
Family
ID=63568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831334.9U Active CN207902345U (zh) | 2017-12-25 | 2017-12-25 | 一种小型汽车前防护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902345U (zh) |
-
2017
- 2017-12-25 CN CN201721831334.9U patent/CN2079023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097222B2 (en) | Vehicle anti-crash safety device | |
CN207481830U (zh) | 一种具有多层防撞结构的保险杠 | |
CN106427846B (zh) | 一种多级缓冲吸能式汽车保险杠装置 | |
KR101448745B1 (ko) | 차량용 충격흡수장치 | |
US8235433B2 (en) | Bumper shield for a motor vehicle | |
US3926462A (en) | Shock absorbing buffer assembly | |
MX2009009684A (es) | Absorbedor metalico vehicular, sistema de parachoques vehicular, absorbedor de parachoques para automovil y sistema de parachoques para automovil. | |
CN206217824U (zh) | 一种多级缓冲吸能式汽车保险杠装置 | |
US3869164A (en) | Vehicle with impact-absorbing end portion | |
US4758034A (en) | Shock-absorption deformable bumper for motorcars | |
CN102897122B (zh) | 一种带有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的汽车保险杠 | |
CN105752006A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缓冲块 | |
CN105752009A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缓冲块 | |
CN207902345U (zh) | 一种小型汽车前防护杠 | |
ES2266397T3 (es) | Estructura de proteccion para vehiculos. | |
CN102923050B (zh) | 汽车后雾灯防护吸能结构 | |
CN206719146U (zh) | 快拆式弹性伸缩扭转保险杠及卡丁车 | |
CN207345731U (zh) | 一种撞击强度缓解汽车保险杠 | |
CN203005325U (zh) | 汽车后雾灯防护吸能结构 | |
CN202847636U (zh) | 车辆行人小腿保护装置 | |
CN219339390U (zh) | 一种高强度防撞汽车保险杠 | |
CN211809470U (zh) | 一种抗撞的汽车前保险杠 | |
KR100993555B1 (ko) | 차량용 범퍼의 충격 에너지 흡수 장치 | |
CN205239420U (zh) | 吸能式保险杠 | |
CN2329558Y (zh) | 汽车外侧的吸撞护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08 Address after: 410300 north of Yongfu Road East of Xihu South Road West of Yongyu North Road, Liuy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sha Junda Leihai Auto Accessor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362000 Fujian province Quanzhou Huian Taiwan Investment Zone Dongyuan Town, Qing village village, treasure treasure commercial street 27 Patentee before: QUANZHOU HUICHENG AUTOMOBILE SERVICES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