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7250812U - Usb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Usb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50812U
CN207250812U CN201721134913.8U CN201721134913U CN207250812U CN 207250812 U CN207250812 U CN 207250812U CN 201721134913 U CN201721134913 U CN 201721134913U CN 207250812 U CN207250812 U CN 207250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base
housing
usb connector
canti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349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荣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 Guan Lianda Precision Produ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 Guan Lianda Precision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 Guan Lianda Precision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 Guan Lianda Precision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349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50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50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50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SB连接器,其包括连接器本体及壳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基部,所述基部向前延伸形成插头;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朝所述第二壳体弯折延伸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壳体朝所述第一壳体弯折延伸形成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相互对接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藉由所述第一弯折部及所述第二弯折部对接卡合连接形成插接腔,所述第二弯折部相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呈弹性的悬臂部,所述插接腔的开口处还设置有朝内的抵压部,所述基部插入所述插接腔内时,所述抵压部抵压于所述基部上且所述悬臂部夹持所述基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低、固定效果好且易于装配。

Description

USB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SB连接器。
背景技术
USB连接器作为一种新兴的连接器,被广泛作为各类电子产品的连接端口使用。现有技术中,一种是仅将连接器本体的基部直接插入壳体的插接腔内进行固定,而在日常使用中,往往需要对USB连接器的插头进行反复插拔,由于使用者插拔的角度和力度的不规范,容易导致连接器本体与壳体之间发生移位继而相互剥落,极容易造成USB连接器的损坏,大大影响了USB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另一种是通过增设固定机构来固定连接器本体和壳体,由于该固定机构的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对USB连接器进行装配,且增加了生产制造成本。
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低、固定效果好且易于装配的USB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低、固定效果好且易于装配的USB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SB连接器,其包括连接器本体及壳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基部,所述基部向前延伸形成插头;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朝所述第二壳体弯折延伸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壳体朝所述第一壳体弯折延伸形成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相互对接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藉由所述第一弯折部及所述第二弯折部对接卡合连接形成插接腔,所述第二弯折部相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呈弹性的悬臂部,所述插接腔的开口处还设置有朝内的抵压部,所述基部插入所述插接腔内时,所述抵压部抵压于所述基部上且所述悬臂部夹持所述基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USB连接器直接第二弯折部相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呈弹性的悬臂部,无需额外增设固定机构,结构更加简单,生产制造成本更加低;装配时,先将连接器本体的基部通过悬臂部夹持固定于第二壳体上,然后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合对接连接即可完成装配,更加易于对USB连接器进行装配;由于插接腔的开口处设置有朝内的抵压部,基部插入插接腔内时,抵压部支撑并进一步抵压固定基部,提高了固定效果,防止连接器本体的插头在反复插拔过程发生损坏。
较佳地,所述悬臂部凸伸于所述插接腔内。
较佳地,所述第一壳体朝所述插接腔内凸伸形成第一抵压部,所述第二壳体朝所述插接腔内凸伸形成第二抵压部,所述第一抵压部与所述第二抵压部相互对接形成所述抵压部。
较佳地,所述基部开设有与所述悬臂部相配合的凹槽,所述悬臂部夹持所述基部时,所述悬臂部伸入所述凹槽内。
较佳地,所述第一弯折部相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卡孔,所述第二弯折部相对的两侧对应所述卡孔凸伸形成若干卡凸,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藉由所述卡孔与所述卡凸相互卡扣固定。
较佳地,所述卡凸的直径与所述卡孔的直径相等。
较佳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相互垂直。
较佳地,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相互垂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USB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USB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USB连接器的基部夹持于悬臂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USB连接器100包括连接器本体10及壳体20,将连接器本体10与壳体20进行装配,以得到本实施例的USB连接器100。其中,连接器本体10包括基部11,基部11向前延伸形成插头12,该插头12通过插拔的方式与外部设备(图中未示)进行电连接。壳体20包括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第一壳体21朝第二壳体22弯折延伸形成第一弯折部211,第二壳体22朝第一壳体21弯折延伸形成第二弯折部221,第一弯折部211与第二弯折部221相互对接卡合连接以形成壳体20。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弯折部211与第二弯折部221相互对接卡合连接时,第一弯折部211卡合于第二弯折部221的外侧,使得第一壳体21能够从第二壳体22的外侧将第二壳体22卡合固定。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藉由第一弯折部211及第二弯折部221对接卡合连接形成插接腔,该插接腔用于插接并固定连接器本体10。第二弯折部221相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呈弹性的悬臂部2211,插接腔的开口处还设置有朝内的抵压部23。具体如图3所示,基部11插入插接腔内时,抵压部23抵压于基部11上且悬臂部2211夹持固定基部11,实现了抵压部23与悬臂部2211对基部11的双重固定。
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悬臂部2211凸伸于插接腔内,使得第二弯折部221相对的两侧悬臂部2211之间的宽度小于插接腔的宽度,当基部11插入插接腔内时,基部11抵压悬臂部2211,悬臂部2211受压扩张产生弹性形变并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夹持基部11,基部11受到两侧悬臂部2211的弹性恢复力的夹持,从而固定于第二壳体22上。较佳者,基部11开设有与悬臂部2211相配合的凹槽111,悬臂部2211夹持基部11时,悬臂部2211伸入凹槽111内,使得插头12与外部设备进行插拔时,悬臂部2211能够牢牢地夹持于凹槽111内,不会因为外力而轻易与凹槽111发生相对位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器本体10与壳体20之间的固定效果。
请参阅图2所示,第一壳体21朝插接腔内凸伸形成第一抵压部231,第二壳体22朝插接腔内凸伸形成第二抵压部232,第一抵压部231与第二抵压部232相互对接形成抵压部23。如图3所示,基部11插入插接腔内时,第一抵压部231抵压于基部11的上半部分,第二抵压部232抵压与基部11的下半部分,第一抵压部231与第二抵压部232相互配合抵压实现对基部11的全方位的包覆固定,以增进连接器本体10与壳体20之间的固定效果。配合悬臂部2211对基部11的夹持,实现了第一抵压部231、第二抵压部232及悬臂部2211对基部11的三重固定。
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第一壳体21与第一弯折部211相互垂直,第二壳体22与第二弯折部221相互垂直,将第一壳体21与第一弯折部211、第二壳体22与第二弯折部221分别设置为垂直结构更便于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之间的卡合对接连接。第一弯折部211相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卡孔2111,第二弯折部221相对的两侧对应卡孔2111凸伸形成若干卡凸2212,卡凸2212的直径与卡孔2111的直径相等,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对接连接时,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藉由卡孔2111与卡凸2212相互卡扣从而实现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卡孔2111及卡凸2212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可以为一对、两对或者三对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故在此不以为限。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USB连接器100的装配过程:
先将基部11沿插接腔的方向插入第二壳体22,使得基部11抵压悬臂部2211,悬臂部2211受压扩张产生弹性形变并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夹持基部11,基部11受到两侧悬臂部2211的弹性恢复力的夹持,固定于第二壳体22上,悬臂部2211伸入基部11的凹槽111内,防止因外力而产生位移,此时,基部11的下半部分抵压于第二壳体22的第二抵压部221上并被悬臂部2211夹持固定。再将第一壳体21对准第二壳体22进行对接连接,第一弯折部211卡合于第二弯折部221的外侧,第一弯折部211的卡孔2111与第二弯折部221的卡凸2211相互卡合,使得第一壳体21能够从第二壳体22的外侧将第二壳体22卡合固定形成壳体20,此时,第一壳体21的第一抵压部231抵压于基部11的上半部分。连接器本体10的基部11位于壳体20的插接腔内并被插接腔内的抵压部23抵压固定,并进一步通过第二壳体22的悬臂部22141对基部11进行夹持,实现了三重固定,避免了本实施例的USB连接器100的插头12与外部设备的反复插拔时连接器本体10与壳体20相互移位而损坏。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USB连接器100的USB包括但不仅限于Type-C、Type-A、Type-B,以及MINI等等,故在此不以为限。
结合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USB连接器100直接第二弯折部221相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呈弹性的悬臂部2211,无需额外增设固定机构,结构更加简单,生产制造成本更加低;装配时,先将连接器本体10的基部11通过悬臂部2211夹持固定于第二壳体22上,然后将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卡合对接连接即可完成装配,更加易于对USB连接器100进行装配;由于插接腔的开口处设置有朝内的抵压部23,基部11插入插接腔内时,抵压部23支撑并进一步抵压固定基部11,提高了固定效果,防止连接器本体10的插头12在反复插拔过程发生损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基部,所述基部向前延伸形成插头;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朝所述第二壳体弯折延伸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壳体朝所述第一壳体弯折延伸形成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相互对接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藉由所述第一弯折部及所述第二弯折部对接卡合连接形成插接腔,所述第二弯折部相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呈弹性的悬臂部,所述插接腔的开口处还设置有朝内的抵压部,所述基部插入所述插接腔内时,所述抵压部抵压于所述基部上且所述悬臂部夹持所述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部凸伸于所述插接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朝所述插接腔内凸伸形成第一抵压部,所述第二壳体朝所述插接腔内凸伸形成第二抵压部,所述第一抵压部与所述第二抵压部相互对接形成所述抵压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开设有与所述悬臂部相配合的凹槽,所述悬臂部夹持所述基部时,所述悬臂部伸入所述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相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卡孔,所述第二弯折部相对的两侧对应所述卡孔凸伸形成若干卡凸,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藉由所述卡孔与所述卡凸相互卡扣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凸的直径与所述卡孔的直径相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相互垂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相互垂直。
CN201721134913.8U 2017-09-05 2017-09-05 Usb连接器 Active CN207250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4913.8U CN207250812U (zh) 2017-09-05 2017-09-05 Usb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4913.8U CN207250812U (zh) 2017-09-05 2017-09-05 Usb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50812U true CN207250812U (zh) 2018-04-17

Family

ID=61885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34913.8U Active CN207250812U (zh) 2017-09-05 2017-09-05 Usb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508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8030B (zh)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
US20150207248A1 (en) Connector
TWI624115B (zh)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mbinations thereof
CN101359788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端子构造
JP3161161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05960252U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05449384A (zh) 插拔式接线端子结构
CN101546881B (zh) 连接器
WO2015165220A1 (zh) 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CN205900935U (zh) 推锁式电连接器对接结构
CN201436736U (zh) 音频插座连接器
CN106410541B (zh) 电连接器组件
JP2004247304A (ja) ボード対ボード型コネクター
CN221862004U (zh) 一种轻薄型连接器
CN207250812U (zh) Usb连接器
CN105990715A (zh) 电源连接器
CN201421910Y (zh) 导电端子、应用该导电端子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212209825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插头
TWM486192U (zh) 同軸連接器改良
CN210806110U (zh) 插头连接器的壳体构造
CN211789699U (zh) 连接器
TWI749671B (zh) 抗損耗傳輸裝置組
CN207490135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01436737U (zh) 音频插座连接器
CN201315387Y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