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58805U - 插座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座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58805U CN204558805U CN201520066736.9U CN201520066736U CN204558805U CN 204558805 U CN204558805 U CN 204558805U CN 201520066736 U CN201520066736 U CN 201520066736U CN 204558805 U CN204558805 U CN 2045588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p
- metal
- docking
- face
- circuit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端子模组、金属壳及金属罩,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及后基部,所述金属壳包括包围对接舌板而形成对接腔的对接部,所述金属罩包括向下延伸的第一电路板安装脚;所述金属壳或金属罩还包括包覆后基部的后盖部;所述后盖部包括覆盖在后基部的顶壁、自顶壁弯折的两个侧壁;所述后基部具有前端面,前端面具有邻近顶壁的两个拐角,所述金属罩进一步包括遮蔽前端面的两个拐角的凸起部。本实用新型凸起部可以在前后方向将端子模组屏蔽,起到补强金属壳体的屏蔽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具有金属壳体。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095702A1号公开了一种双向插接的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具有插接头,该插接头具有相对的上、下表面,若干导电端子设置在上、下表面。裸露于上、下表面的导电端子彼此对称地间隔开,连接头的形状大致呈180度对称,使得其可以正反方向插入对应的插座连接器。
但是插座连接器或者电子设备内侧需要设置切换电路,以侦测出插头连接器是正向插入,还是反向插入,从而启动相应的后续程序。在连接器的端子越多时,切换电路越复杂,如此,不符合趋势。同时,插头连接器为外露型插头,在实际使用中还是会存在插接破坏的可能性。
我司积极开发新型的插头连接器可以正反两个方向插入插座连接器,同时该两个连接器可以传输高频信号,在持续的开发过程中,我司开发出能够防止电磁信号干扰及射频干扰的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其能提供良好的屏蔽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端子模组、金属壳及金属罩,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及后基部,所述金属壳包括包围对接舌板而形成对接腔的对接部,所述金属罩包括向下延伸的第一电路板安装脚;所述金属壳或金属罩还包括包覆后基部的后盖部;所述后盖部包括覆盖在后基部的顶壁、自顶壁弯折的两个侧壁;所述后基部具有前端面,前端面具有邻近顶壁的两个拐角,所述金属壳或者金属罩进一步包括遮蔽前端面所述两个拐角的凸起部。
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端子模组及金属壳体,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及后基部,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包围对接舌板而形成对接腔的对接部及包覆后基部的后盖部;所述后盖部包括覆盖在后基部对应处的顶壁、自顶壁弯折的两个侧壁;所述后基部具有前端面,前端面具有邻近顶壁的两个拐角,所述金属壳体进一步包括遮蔽所述前端面两个拐角的凸起部。
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安装在一个电路板设有的缺口内,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金属壳及金属罩,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及后基部,所述金属壳包括包围对接舌板而形成对接腔的对接部及包覆后基部的后盖部;所述后盖部包括覆盖在后基部对应处的顶壁、自顶壁弯折的两个侧壁;所述后基部具有前端面,前端面具有邻近顶壁的两个拐角,所述金属罩设有遮蔽前述两个拐角的两个凸起部,该凸起部配合后盖部在上下、前后、左右三个平面的方向上将端子模组屏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凸起部可以在前后方向将端子模组屏蔽,起到补强金属壳体的屏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插座连接器及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2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4中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沿图1虚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8为图7插座连接器与电路板分离的立体图。
图9为图7中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与电路板分离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中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2为图10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13为图11中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14为图13端子模组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分解图。
图15为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6为上排端子或下排端子的俯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与电路板分离的立体图。
图18为图17中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与电路板分离的立体。
图20为图19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6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本电连接器为安装在电路板550缺口5501内的插座连接器500。本实用新型将插座连接器500与对接连接器相插接配合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仅以该插座连接器500为水平设置的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插座连接器500通过金属罩548安装在电路板。所述插座连接器500包括端子模组502及金属壳体(即金属壳504及金属罩548),所述端子模组502包括设置有上端子512的上模组510、设置有下端子516的下模组514及设置有遮蔽板520的中模组518,上端子由注塑成型方法埋设在上模组内,遮蔽板118埋设在中模组内,下端子由注塑成型方法埋设在下模组内,上、中、下模组堆叠而形成端子模组502,端子模组被金属壳504包围在其内,端子模组形成有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5021及后基部5022,对接舌板由中模组518形成,后基部则由上、下模组堆叠而形成。上、下端子的接触部裸露在对接舌板的两个相对表面,环状接地片(未图示)则环绕在对接舌板5021的根部,上、下端子呈对角线对称排列,以允许对应的插头连接器可以正反两个方向插入本插座连接器。从图面可以看出,沉板型的插座连接器的对接舌板5021沉在电路板550的缺口5501内,而后基部5022则主要位于电路板550的上方。遮蔽板520具有锁扣侧部5201,以供对应的插头连接器对接扣持。更重要的是,本实施例的上、下端子及遮蔽板均为表面焊接型接脚5122、5162、5202,而不同于先前申请的通孔型接脚,如此,电路板上则对应的不需要设置通孔,或者说减少通孔的设置,可以减少漏磁现象,可以理解的是,上、下端子的表面焊接型接脚彼此交错偏移,可以方便检测及电路板线路的排配。
所述金属壳504包括囊状的对接部503及后盖部505,后盖部505自对接部上壁后缘弯折延伸而形成。对接部503的功能为包围对接舌板5021而形成对接腔,对接部503的后边缘抵压在后基部的前端,后盖部505则贴覆在端子模组的后基部5022,后盖部505包括覆盖在后基部对应处的顶壁5051、两个侧壁5052及上后壁5053,侧壁的后端向下继续延伸出电路板安装脚5054,从图面可以看出,后盖部与后基部的形状大致匹配,从而将端子模组后基部5022位于电路板上方的部分全部遮蔽,起到良好的遮蔽效果,同时,后基部5022前端面的两个拐角处因后基部5022比对接舌板5021的高,前端面的拐角处则未被后盖部505遮蔽,从而形成一个遮蔽间隙506。
所述金属罩548除了提供将插座连接器500安装在电路板550的功能外,还提供减少电磁干扰的效果。所述金属罩548包括顶壁5481及一对凸起部546,顶壁5481焊接在金属壳的对接部503的上方,一对电路板安装脚544则自顶壁5481的两端向下弯折而形成,用来插入电路板。顶壁5481在对应对接部503设置有弹性臂的地方则开设有开口5482。金属罩548进一步在其后边缘拐角处设置有上述凸起部546。所述凸起部546具有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部5461、向下延伸的第二部5462及弯折片5463,弯折片自第二部向内弯折。该凸起部可以遮蔽对接部503与后盖部505之间空缺的遮蔽间隙506。第一部5461贴覆在后盖部505的顶壁5051,第二部5462则贴覆在后盖部的侧壁5052,从遮蔽效果而言,第一、第二部5461、5462构成后盖部的顶壁及侧壁的延伸部分,同时可以形成上述弯折片5463,第一部与弯折片主要为覆盖在端子模组后基部5022的前端面的两个拐角处。需要注意的是,凸起部546并非紧密的坐落在金属壳504或者端子模组(即绝缘本体)502的外侧,主要是在上下、前后、左右三个平面的方向上将端子模组遮蔽,起到屏蔽效果就可以了,主要为了制造的方便。
图7-9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本电连接器为安装在电路板106缺口1061内的插座连接器110,插座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111、金属壳126及金属罩138,其中端子模组的结构及形成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金属壳及外壳与第一实施例略有不同,所以相同部分在此不再赘述,主要介绍不同点或者改进点。
所述端子模组111包括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1112及后基部1113。金属壳126的囊状对接部126a包围对接舌板而形成对接腔127,对接部126a的上、下壁面开设形成有两对弹性臂128,用来与对接的插头连接器配合。金属壳126的后盖部130呈倒置的U形结构,其包括覆盖在后基部对应处的顶壁130a、一对侧壁132及上后壁134。金属罩138覆盖在对接部126a的上方,金属罩138包括贴覆在对接部126a对应上壁及侧壁的上壁1381及一对侧壁1382,一般通过焊接方法固定在对接部126a,同时,金属罩138包括位于侧壁1382后方的一对第一电路板安装脚139及一对第二电路板安装脚137,该第一电路板安装脚与侧壁1382彼此分开。金属罩138的上壁1381覆盖在形成弹性臂128的开口135外,从而实现更好的遮蔽效果,同时也有防水作用,金属罩138的后边缘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一个凸起部141,可以看出,该后盖部将后基部1113的位于电路板106上方的顶面、侧面及后面均覆盖而起到完整的遮蔽作用。凸起部141覆盖在端子模组的上模组的拐角处,凸起部141具有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部1411,向下延伸的第二部1412及向内弯折延伸的弯折片1413,第二电路板安装脚137自第二部1412向下继续延伸弯折而形成,所述弯折片1413遮蔽端子模组的后基部的前端面的拐角1114处,有助于提供进一步的遮蔽效果。
图10-16显示了第四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300,插座连接器300包括端子模组320及金属壳体(其包括金属壳310及金属罩312)。端子模组320包括对接舌板3201、后基部3202、遮蔽板356及接地片390,因端子模组组装在电路板107的缺口内,所以端子模组的后端面由两部分组成,即上后端面3204及下后端面3205,上后端面位于电路板上方,下后端面位于电路板缺口内及电路板下方。所述金属壳310仅为包围对接舌板3201而形成对接腔的对接部311,对接部弯折出贴附在下后端面3205的下后壁319。所述金属罩312包括前盖部313及后盖部314,前盖部313焊接在金属壳的对接部的上方,前盖部还包括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电路板安装脚3161,后盖部314包括顶壁3141、两个侧壁3142、上后壁317及凸起部3143,两个侧壁自顶壁的两侧向下弯折而形成。凸起部3143则自侧壁3142的前边缘向内弯折而形成,且凸起部遮蔽后基部的前端面上。从图面可以看出,金属罩的后盖部将后基部3202的顶面、两个侧面及上后端面覆盖,从而起到遮蔽作用,然后,因制造问题,上述金属罩并没有将后基部的前端面3206完全遮蔽,尤其前端面邻近顶壁的两个拐角处。上述凸起部3143则将该前端面3206的两个拐角较好的遮蔽,尤其沿前后方向。
所述端子模组320包括主体部330及填充部360,主体部330为半成品部件,填充部360通过注塑成型方法注塑在主体部330的外侧,从而形成完整端子模组320。主体部包括埋设有上端子的上模组332、埋设有下端子的下模组342及夹持在两者之间的遮蔽板356,三者在竖直方向上堆叠组装,然后一对接地片390组装在主体部的两侧,最后填充部360注塑在主体部的外侧,从而形成端子模组320。
本实施例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在相邻信号端子的接触部333、343之间提供一个空气间隙375,即在在横向方向上加大接地/电源端子的接触部的裸露部分,用来调整电容性能。另外一方面,作为调整电容性能,可以加大接触部333/343的宽度,参图16,使其大于中间固定部335及接脚337,在本实施中,接触部的宽度为0.22毫米,而中间固定部335为0.18毫米。
图17-18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400,其金属壳体及端子模组与第三实施例大致相同,所以不再赘述,仅介绍主要的区别点。金属壳410的对接部4101由金属弯折形成,不同于第三实施例的对接部的对接缝在其底壁,本实施例的对接部4101的对接缝4102在其上壁,对接部延伸出下后壁4103,下后壁4103遮蔽端子模组的下后端面。金属壳具有裙边对接口4104,起到良好的对接导引作用。金属罩412设有遮蔽端子模组前端面的凸起部4121。
图19-20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600,其金属壳体及端子模组与第三实施例大致相同,所以不再赘述,仅介绍主要的区别点。金属壳610仅为对接部,其由金属板抽引形成而无对接缝,金属壳的前边缘抽引形成喇叭状的喇叭对接口611,起到良好的对接导引作用。端子模组620的下后端面6201设有遮蔽件680,所述遮蔽件680为导电橡胶体。金属罩612具有贴附在端子模组的前端面6202的凸起部6121,该凸起部为弯折片结构且恰好遮蔽前端面的两个拐角,以在前后方向上屏蔽端子模组。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如果制作工艺允许,所述凸起部141、3143、4121、546、6121亦可以设置在金属壳126、310、410、503、610上,该等凸起部自所述金属壳具有的包围对接舌板形成对接腔的对接部的后侧边缘向上延伸以遮蔽端子模块后基部的前端面,遮蔽效果与设置在金属罩上相同。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8)
1.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端子模组、金属壳及金属罩,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及后基部,所述金属壳包括包围对接舌板而形成对接腔的对接部,所述金属罩包括向下延伸的第一电路板安装脚;所述金属壳或金属罩还包括包覆后基部的后盖部;所述后盖部包括覆盖在后基部对应处的顶壁、自顶壁弯折的两个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基部具有前端面,前端面具有邻近顶壁的两个拐角,所述金属壳或者金属罩进一步包括遮蔽前端面所述两个拐角的凸起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包括主体部及填充部,所述主体部包括遮蔽板、将遮蔽板夹持在中间的上模组与下模组及位于上、下模组两侧的接地片,上述填充部注塑在主体部的内外侧而形成封闭的端子模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部的侧壁具有前边缘,所述凸起部自侧壁的前边缘弯折而直接贴覆在前端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基部具有后端面,所述后盖部设有贴覆在该后端面的上后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安装在一个电路板设有的缺口内,所述后基部包括位于电路板上方的上后端面及位于电路板内及下方的下后端面;所述后盖部包括屏蔽上后端面的上后壁,所述下后端面同样被自对接部弯折的下后壁或者独立的遮蔽件所屏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由金属板抽引形成,所述遮蔽件为导电橡胶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具有裙边对接口或者喇叭状对接口。
8.如权利要求1、2、3、4、5、6或者7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部自金属壳延伸而形成,所述金属罩固定在对接部的上方,所述凸起部是自金属罩弯折延伸而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自金属罩 的后边缘两侧延伸形成,所述凸起部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而覆盖在顶壁的第一部、覆盖在后盖部侧壁的第二部及自第二部弯折而覆盖在前端面两个拐角处的弯折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第二部向下延伸出第二电路板安装脚。
11.如权利要求1、2、3、4、5、6或者7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部自金属罩延伸而形成,所述凸起部为自后盖部侧壁的前边缘直接弯折延伸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罩还包括固定在对接部上方的前盖部,所述前盖部的两端分别延伸有所述的第一电路板安装脚,所述后盖部延伸有第二电路板安装脚。
13.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端子模组及金属壳体,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及后基部,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包围对接舌板而形成对接腔的对接部及包覆后基部的后盖部;所述后盖部包括覆盖在后基部对应处的顶壁、自顶壁弯折的两个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基部具有前端面,前端面具有邻近顶壁的两个拐角,所述金属壳体进一步包括遮蔽所述前端面两个拐角的凸起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部的侧壁具有前边缘,所述凸起部自该前边缘弯折延伸而形成。
15.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安装在一个电路板设有的缺口内,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金属壳及金属罩,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及后基部,所述金属壳包括包围对接舌板而形成对接腔的对接部及包覆后基部的后盖部;所述后盖部包括覆盖在后基部对应处的顶壁、自顶壁弯折的两个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基部具有前端面,前端面具有邻近顶壁的两个拐角,所述金属罩设有遮蔽前述两个拐角的两个凸起部,该凸起部配合后盖部在上下、前后、左右三个平面的方向上将端子模组屏蔽。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向下延伸的第二部及弯折片。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罩设有第 一电路板安装脚及第二电路板安装脚,第二电路板安装脚自所述凸起部延伸出。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口具有喇叭对接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31179.6U CN204809456U (zh) | 2014-04-09 | 2015-01-30 | 插座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461977115P | 2014-04-09 | 2014-04-09 | |
US61/977115 | 2014-04-09 | ||
US201461981217P | 2014-04-18 | 2014-04-18 | |
US61/981217 | 2014-04-18 | ||
US201462001084P | 2014-05-21 | 2014-05-21 | |
US62/001084 | 2014-05-21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431179.6U Division CN204809456U (zh) | 2014-04-09 | 2015-01-30 | 插座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58805U true CN204558805U (zh) | 2015-08-12 |
Family
ID=53833821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66736.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558805U (zh) | 2014-04-09 | 2015-01-30 | 插座连接器 |
CN201510159745.7A Active CN104979687B (zh) | 2014-04-09 | 2015-04-07 | 插头连接器 |
CN201520202919.9U Active CN204558745U (zh) | 2014-04-09 | 2015-04-07 | 插头连接器 |
CN201710685543.5A Active CN107681343B (zh) | 2014-04-09 | 2015-04-07 | 插头连接器 |
CN201811402840.5A Active CN109378613B (zh) | 2014-04-09 | 2015-04-07 | 插头连接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59745.7A Active CN104979687B (zh) | 2014-04-09 | 2015-04-07 | 插头连接器 |
CN201520202919.9U Active CN204558745U (zh) | 2014-04-09 | 2015-04-07 | 插头连接器 |
CN201710685543.5A Active CN107681343B (zh) | 2014-04-09 | 2015-04-07 | 插头连接器 |
CN201811402840.5A Active CN109378613B (zh) | 2014-04-09 | 2015-04-07 | 插头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5) | CN204558805U (zh) |
TW (4) | TWM51055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3144A (zh) * | 2016-01-14 | 2016-06-2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CN109510008A (zh) * | 2017-09-15 | 2019-03-22 | 巧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板对板连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22334B (zh) * | 2014-07-28 | 2018-03-13 |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Usb 3.1电连接器 |
CN107331994B (zh) * | 2016-04-28 | 2019-11-29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CN108808322A (zh) | 2017-05-04 | 2018-11-13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7834272A (zh) * | 2017-12-01 | 2018-03-23 | 苏州市力发电子有限公司 | 公母同体的插头组件、插头组合结构及具有其的连接器 |
CN108418039B (zh) * | 2018-02-12 | 2020-06-1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连接器、电子装置及主壳体的制造方法 |
JP6951669B2 (ja) * | 2018-06-04 | 2021-10-20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44876Y (zh) * | 1992-11-27 | 1993-10-27 |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US5387130A (en) * | 1994-03-29 | 1995-02-07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 assembly with shielding back shell |
JP3279129B2 (ja) * | 1995-06-30 | 2002-04-30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スイッチ付コネクタソケット |
CN2265008Y (zh) * | 1996-06-28 | 1997-10-15 |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带固定装置的卡缘连接器 |
US6146182A (en) * | 1999-08-13 | 2000-11-14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atching means |
CN1114245C (zh) * | 2000-07-06 | 2003-07-09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合 |
CN2454802Y (zh) * | 2000-11-08 | 2001-10-17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金属壳体 |
US6551139B1 (en) * | 2001-12-07 | 2003-04-22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shielding plate |
JP4254482B2 (ja) * | 2003-10-28 | 2009-04-1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TWM255566U (en) * | 2003-11-04 | 2005-01-1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2728006Y (zh) * | 2004-06-29 | 2005-09-2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TWM266600U (en) * | 2004-10-22 | 2005-06-01 | Advanced Connectek Inc | An improved connector structure |
US7175465B1 (en) * | 2005-08-26 | 2007-02-13 | Advanced Connectex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spring push button for disengagement with jack |
TWM299952U (en) * | 2006-05-05 | 2006-10-21 | Cheng Uei Prec Ind Co Ltd | Plug connector with latch means |
TWI320253B (en) * | 2006-10-03 | 2010-02-01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method | |
JP4274381B2 (ja) * | 2006-10-13 | 2009-06-03 | Smk株式会社 | 極細同軸ケーブルの端末接続方法 |
CN201000931Y (zh) * | 2006-11-07 | 2008-01-02 | 栾芹华 | 一种夹板式连接器 |
CN200997470Y (zh) * | 2006-11-07 | 2007-12-26 | 莫列斯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1112885Y (zh) * | 2007-07-23 | 2008-09-10 | 泰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插座 |
CN101771210B (zh) * | 2009-01-06 | 2012-07-04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1355709Y (zh) * | 2009-01-18 | 2009-12-0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1402882Y (zh) * | 2009-03-20 | 2010-02-10 |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 |
CN201576831U (zh) * | 2009-10-10 | 2010-09-0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1708376U (zh) * | 2009-11-04 | 2011-01-1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 |
TWM386661U (en) * | 2010-04-02 | 2010-08-11 | Dangguang Longtao Technology Electronics Co Ltd | Mini USB plug connector |
CN202585810U (zh) * | 2012-04-24 | 2012-12-05 | 东莞宇球电子有限公司 | 扁平式导体用电连接器 |
CN202840068U (zh) * | 2012-08-24 | 2013-03-27 | 飞利浦灯具(上海)有限公司 | 用于带状物体的连接器 |
CN103107439B (zh) * | 2013-01-19 | 2016-01-13 | 富创科技(江西)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203242843U (zh) * | 2013-04-02 | 2013-10-16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插头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CN203326282U (zh) * | 2013-07-22 | 2013-12-04 |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3456675U (zh) * | 2013-08-26 | 2014-02-26 | 东莞市铭基电子有限公司 | 改良型线缆连接器结构 |
CN203466342U (zh) * | 2013-09-26 | 2014-03-05 | 昆山德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3481453U (zh) * | 2013-09-26 | 2014-03-12 | 昆山德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TWM475072U (zh) * | 2013-12-17 | 2014-03-21 | Cheng Uei Prec Ind Co Ltd | 電連接器 |
-
2015
- 2015-01-30 CN CN201520066736.9U patent/CN20455880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5-02-06 TW TW104201908U patent/TWM510559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5-04-07 CN CN201510159745.7A patent/CN104979687B/zh active Active
- 2015-04-07 CN CN201520202919.9U patent/CN204558745U/zh active Active
- 2015-04-07 CN CN201710685543.5A patent/CN107681343B/zh active Active
- 2015-04-07 CN CN201811402840.5A patent/CN109378613B/zh active Active
- 2015-04-09 TW TW104205251U patent/TWM511145U/zh unknown
- 2015-04-09 TW TW104111358A patent/TWI603541B/zh active
- 2015-04-09 TW TW106124770A patent/TWI635658B/zh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3144A (zh) * | 2016-01-14 | 2016-06-2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CN105703144B (zh) * | 2016-01-14 | 2020-10-3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CN109510008A (zh) * | 2017-09-15 | 2019-03-22 | 巧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板对板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78613A (zh) | 2019-02-22 |
TWM510559U (zh) | 2015-10-11 |
CN104979687B (zh) | 2018-01-05 |
CN107681343A (zh) | 2018-02-09 |
CN104979687A (zh) | 2015-10-14 |
TWM511145U (zh) | 2015-10-21 |
TWI635658B (zh) | 2018-09-11 |
TW201739114A (zh) | 2017-11-01 |
TWI603541B (zh) | 2017-10-21 |
CN109378613B (zh) | 2021-02-23 |
TW201541729A (zh) | 2015-11-01 |
CN107681343B (zh) | 2019-06-28 |
CN204558745U (zh) | 2015-08-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09456U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204558805U (zh) | 插座连接器 | |
US10312646B2 (en) |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04696372U (zh) | 插座连接器 | |
TWI648919B (zh) | 插座連接器及移動設備 | |
US20160352052A1 (en) | Electrci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hielding performance | |
CN102195223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
US20150333451A1 (en) |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 |
CN102456977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4037550B (zh) | 电连接器 | |
TW201637310A (zh) | 電連接器 | |
CN20542924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31584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179274U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TWM564837U (zh) |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4810690A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19576B (zh) | 双接口电连接器 | |
TWI603550B (zh) | 插座連接器 | |
CN204361413U (zh) | 插座连接器 | |
TWM513476U (zh) | 插座電連接器 | |
CN202094333U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11320383U (zh) | 端子组件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 |
CN204179389U (zh) | 一种高功率传输的连接器 | |
CN205429352U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CN104425962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