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402882Y - 线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02882Y
CN201402882Y CN 200920008566 CN200920008566U CN201402882Y CN 201402882 Y CN201402882 Y CN 201402882Y CN 200920008566 CN200920008566 CN 200920008566 CN 200920008566 U CN200920008566 U CN 200920008566U CN 201402882 Y CN201402882 Y CN 20140288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asing
connector
insulating body
wire
cabl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2000856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学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2000856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0288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0288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0288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一连接器,一内壳、一外壳以及一线缆,该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装设于该绝缘本体的多个导电端子、一屏蔽壳体及装设在该绝缘本体上的两个卡钩,该内壳由一上内壳与下内壳组合而成,该卡钩包括一呈U形的卡钩本体以及由该卡钩本体向后延伸出的一加强固定部,该加强固定部被夹持固定在上内壳与下内壳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卡钩的加强固定部既可以对内壳起到支承作用,又可以加强对卡钩本体的固定,防止卡钩本体从绝缘本体向后脱出。

Description

线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Displayport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专利M342681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一胶芯本体;多个导电端子,其设置于该胶芯本体中;一卡线座,其套设于该胶芯本体的后端,该卡线座中央处凹设有一通孔,该通孔内凹设多个内卡线槽,该卡线座的外侧上凹设多个外卡线槽;以及一缆线,其具有多个芯线,这些芯线伸出于该缆线前端并卡设于该卡线座的内卡线槽及外卡线槽中;其中该卡设于内卡线槽的芯线压接于该导电端子上而产生电性连接;从而,电连接器组装时不需焊接的步骤,故其组装快速且容易,且其电气特性也较稳定。另外该电连接器的胶芯本体后端装设有两个呈U型的卡钩,每个卡钩包括一卡固臂和连接于该卡固臂且可上下弹性运动的钩固臂。
但是,这种卡钩在该电连接器中的装配是仅靠其卡固臂与胶芯本体上的卡槽之间的紧密配合关系而固定到胶芯本体上,其长期使用后,卡固臂与胶芯本体的配合容易松动而导致卡钩松脱,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进行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一连接器,一内壳,一外壳以及一线缆;该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装设于该绝缘本体内的多个导电端子、套设在该绝缘本体外周的一屏蔽壳体以及装设在该绝缘本体上的两个卡钩;该内壳由一上内壳与一下内壳组合而成,该线缆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在一起,该外壳将该内壳收容在其内,所述卡钩包括一卡钩本体,该卡钩本体包括一卡固臂及从该卡固臂的后端反向向前弯折延伸出的一钩固臂,该卡固臂被卡固在该绝缘本体上,该卡钩本体还向后延伸出一加强固定部,该加强固定部被夹持固定在上内壳与下内壳之间。
该连接器还包括一间隔元件,该间隔元件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导电端子从这些通孔向后伸出,这些导电端子在该间隔元件的通孔前方还设置有一宽度比通孔略大的加宽部;该间隔元件的两侧分别凸伸出多个凸出部,而该屏蔽壳体的后端对应形成有多个卡扣部,所述多个卡扣部与多个凸出部对应卡扣配合在一起,从而将该间隔元件固定到绝缘本体的后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该线缆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上装设有两卡钩,所述卡钩在原有卡钩本体的基础上增加一加强固定部,该加强固定部被夹持固定在上内壳与下内壳之间,从而既可以对内壳起到支承作用,又可以加强对卡钩本体的固定,防止卡钩本体从绝缘本体向后脱出,从而可有效地避免卡钩功能失效。此外,与中国台湾专利M342681相比较,本线缆连接器还对间隔件与连接器之间的固定方式进行了改进,其固定效果好且不容易松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中的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中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中的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图;
图7为图6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的再进一步分解图;
图11为图10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Displayport(显示端口)线缆连接器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包括一连接器1,一电路板2,一金属内壳3,一线缆4以及一外壳5。为方便进行说明,本文以连接器1在线缆连接器中所处的位置为前,以线缆4在线缆连接器中所处的位置为后。
如图4至图7所示,该连接器1包括:一绝缘本体11;多个装设在该绝缘本体11内的导电端子12;一包覆在该绝缘本体11外周的屏蔽壳体13;两个装设在该绝缘本体11上的卡钩14;以及装设在绝缘本体11后端的一间隔元件15。
如图6所示,该绝缘本体11是采用绝缘材料一体注塑而成的,其包括一主体部111和从主体部111的两侧向后延伸出的两固定臂112。
其中,在该主体部111的顶壁开设有两个沿其前后方向延伸的上卡槽113。该两固定臂112上分别设有两个夹持部115;且在两夹持部115与两固定臂112之间开设有容置槽117以与所述上卡槽113贯通。
请参照图6和图7,在该主体部111的后端分别开设有一个位于其顶壁的第一凹槽1116和两个位于其底壁的第二凹槽1117。
又请参照图6,两固定臂112和与其相连的该主体部111的后端共同围合而成一容置腔116。且两固定臂112的下侧均设置有一下卡槽114,在所述两固定臂112的外侧分别向外突设出一卡固部1121。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多个导电端子12是采用导电金属材料冲压制成,并装设在该绝缘本体11的端子槽中;其包括一对接部121和一焊接部122;其中,所述焊接部122是从该绝缘本体11的主体部111向后伸出并位于两固定臂112之间的容置腔116内。
如图4至图7所示,屏蔽壳体13是采用金属材料冲压弯折而成,其套设在该绝缘本体11的主体部111的外周。该屏蔽壳体13顶部向后延伸设有一第一卡扣部133,其底壁后端向后延伸设有两个第二卡扣部134,每一个卡扣部133,134中部都设有一卡扣孔。另外在该屏蔽壳体13的顶壁上还开设有两个条形开口131。
如图6和图7所示,两卡钩14是采用金属材料冲压制成的;每一个卡钩14包括一卡固臂141及从卡固臂141的后端反向向前弯折延伸出的一钩固臂142;该卡固臂141与该钩固臂142共同构成一大致呈U形的卡钩本体。每一个卡钩14在卡钩本体的后部还向后延伸出一加强固定部143。该加强固定部143是从该卡固臂141和该钩固臂142之间的连接处先向后再朝向上下方向延伸而成的,并且该加强固定部143与该钩固臂142的弯折部之间设置有一间隙。
该卡固臂141上分别设有向上突伸出的一上挡部1413及向下突伸出的一下挡部1414。
该钩固臂142的前端设有向上突伸出的一钩部1421,其中部设有向上突伸出的一按压部1422。
其中,一并参照图5,所述卡钩14的卡固臂141可插置固定于该绝缘本体11的下卡槽114中,所述钩固臂142可自容置槽117中穿入并插置于该绝缘本体11的主体部111的上卡槽113中,所述钩固臂142上的钩部1421从上卡槽113向上突伸而出。当插置到位时,所述卡固臂141上的上挡部1413和下挡部1414与所述下卡槽114的槽壁相抵触,而钩固臂142上的按压部1422则向上露出该容置槽117之外。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间隔元件15是采用绝缘材料一体注塑而成的;其包括:一基部151;前后贯通地开设于该基部151上的多个通孔152,这些导电端子12的焊接部122从间隔元件15的通孔152向后伸出,并且这些导电端子12在略微外露出绝缘本体11后端的位置处还设置有一宽度比焊接部122宽大的加宽部123,请一并参看图3,该导电端子12的加宽部123设置在通孔152的前方,且其宽度比通孔152的宽度要大,因而该间隔元件15可以阻止导电端子12向后运动,从而保证连接器1的正常使用;由该基部151的上侧向前突伸出的一第一凸体153;由该基部151的下侧向前突伸出的两个第二凸体155;由该基部151的上侧向上突伸出的一第一凸出部154;以及由该基部151的下侧向下突伸出的两个第二凸出部156。
其中,一并参照图4,该间隔元件15的第一凸体153与该绝缘本体11上的第一凹槽1116配合在一起,其两个第二凸体155与该绝缘本体11上的两个第二凹槽1117分别配合在一起,从而起到从上下方向定位该间隔元件15的作用;而该第一凸出部154则与该屏蔽壳体13上的第一卡扣部133的卡扣孔对应卡扣配合在一起,两个第二凸出部156与该屏蔽壳体13的两个第二卡扣部134的卡扣孔分别对应卡扣配合在一起,从而防止该间隔元件15向后脱出绝缘本体11。
如图3所示,电路板2装设在该连接器1的后部,该电路板2的一端与所述多个导电端子12的焊接部122对应焊接在一起。
如图9和图10所示,该内壳3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一上内壳31与一下内壳32组合而成,其将该电路板2收容在其容置空间内。该上内壳31的上表面311上设有两个开口312,所述开口312可供两个卡钩14的按压部1422对应穿设在其内。该下内壳32的两个侧面321上各设有一卡槽322,所述卡槽322与该绝缘本体11的固定臂112外侧的卡固部1121相配合,从而加强对绝缘本体11的固定效果,防止绝缘本体11在多次插拔后发生松动甚至向前脱出该线缆连接器。该金属内壳3与该屏蔽壳体13电性连接在一起接地,从而提供电磁屏蔽。所述卡钩14的加强固定部143被夹持固定在上内壳31与下内壳32之间,以对内壳3起到支承作用,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卡钩14自身的固定以防止其向后脱出。
如图8至图11所示,线缆4,包括一线缆本体41和包覆成型在该线缆本体41外围的一拉力释放元件42,该线缆本体41内部设有多根导线(图未示出),所述导线与电路板2的另一端对应焊接在一起,从而通过电路板2使连接器1的导电端子12与线缆4上的导线电性导通。该电路板中部设有若干电子元件(图未示出),其可以将DisplayPort信号源转换成HDMI或DVI信号,从而可以在线缆的另一头连接一个HDMI或DVI连接器(图未示出)来实现端口的转换。
如图8至图11所示,该外壳5是由塑胶材料制成的一上外壳51及一下外壳52组合而成,其将该金属内壳3收容在其内,并与该拉力释放元件42配合从而将该线缆4固定住。该上外壳51上设有一按键511,该按键511与所述卡钩14上的按压部1422相对应,按压该按键511可以下压卡钩14上的钩固臂142使其向下运动,带动钩部1421向下躲入到屏蔽壳体13内部,从而达到与另一对接连接器(图未示)的解锁功能。
参考图8至图11,以下简要描述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的制造和装配过程:
首先准备好绝缘本体11;再将多个导电端子12从后向前插入到该绝缘本体11内,然后将屏蔽壳体13从前方套入到绝缘本体11上;接着将该间隔元件15从后方装入到该绝缘本体11,使该间隔元件15的第一凸出部154与该屏蔽壳体13的第一卡扣部133卡扣配合在一起,两个第二凸出部156与该屏蔽壳体13的两个第二卡扣部134分别卡扣配合在一起。最后将所述两卡钩14对应插入到绝缘本体11上的上卡槽113和下卡槽114中,即可形成如图4所示的连接器1。
然后,将连接器1的导电端子12对应焊接到电路板2的一端,将线缆4上的导线也对应焊接到电路板2的另一端;再将上内壳31与下内壳32组合成内壳3,将电路板2收容在其内,并使卡钩14上的按压部1422从上内壳31的开口312中穿出。
最后,将上外壳51和下外壳52组合成外壳5,以将该金属内壳3收容在内并该线缆4的拉力释放元件42卡固在该外壳5内部,即可形成如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其所采用的卡钩14,与现有技术的卡钩相比增设了一加强固定部143,该加强固定部143被夹持固定在上内壳31与下内壳32之间,既可以对内壳3起到支承作用防止其向内凹陷,又可以进一步防止卡钩14自身从绝缘本体11向后脱出;并且,通过在该屏蔽壳体13的后端形成的卡扣部133,134的卡扣孔和在该间隔元件15的上下两侧对应地凸伸出的凸出部154,156对应配合在一起,可将间隔元件15牢靠地固定到绝缘本体11的后部,阻止导电端子12向后运动。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他相类似的实施例还可以在该上内壳31与下内壳32与卡钩14的加强固定部143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开设两个卡固孔(图未示),使加强固定部143对应卡固在所述的卡固孔内,从而增强对卡钩14的固定效果防止其向后滑动,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一连接器,一内壳,一外壳以及一线缆;该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装设于该绝缘本体内的多个导电端子、套设在该绝缘本体外周的一屏蔽壳体以及装设在该绝缘本体上的两个卡钩;该内壳由一上内壳与一下内壳组合而成,该线缆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在一起,该外壳将该内壳收容在其内,所述卡钩包括一卡钩本体,该卡钩本体包括一卡固臂及从该卡固臂的后端反向向前弯折延伸出的一钩固臂,该卡固臂被卡固在该绝缘本体上,其特征在于:该卡钩本体还向后延伸出一加强固定部,该加强固定部被夹持固定在上内壳与下内壳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钩固臂可以上下弹性活动,其前端设有向上突伸出的一钩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加强固定部是从该卡固臂和该钩固臂之间的连接处先向后再朝向上内壳与下内壳延伸而成的,并且该加强固定部与该钩固臂之间设置有一间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内壳与下内壳在与该卡钩的加强固定部相对应的位置处还分别开设有两个卡固孔,该加强固定部对应卡固在所述的卡固孔内。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还包括一间隔元件,该间隔元件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导电端子从这些通孔向后伸出,这些导电端子在该间隔元件的通孔前方还设置有一宽度比通孔略大的加宽部;该间隔元件的两侧分别凸伸出多个凸出部,而该屏蔽壳体的后端对应形成有多个卡扣部,所述多个卡扣部与多个凸出部对应卡扣配合在一起,从而将该间隔元件固定到绝缘本体的后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的每一个卡扣部上设有一卡扣孔,该间隔元件的凸出部对应卡设在该卡扣孔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后端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一凹槽及至少一第二凹槽,该间隔元件对应向前凸伸出至少一第一凸体及至少一第二凸体,该第一凸体与该绝缘本体上的第一凹槽配合在一起,该第二凸体与该绝缘本体上的第二凹槽配合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后端两侧各向外突设出一卡固部,该下内壳的侧壁上对应形成有两个卡槽,所述两个卡槽与两个卡固部对应卡合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后方还装设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设有多个电子元件,该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该电路板的一端对应焊接在一起,该线缆设有多条导线,这些导线与该电路板的另一端对应焊接在一起。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钩固臂的中部向上突伸出一按压部;该外壳是由一上外壳与一下外壳组合而成,该上外壳上对应该按压部设置有一按键。
CN 200920008566 2009-03-20 2009-03-20 线缆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0288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20008566 CN201402882Y (zh) 2009-03-20 2009-03-20 线缆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20008566 CN201402882Y (zh) 2009-03-20 2009-03-20 线缆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02882Y true CN201402882Y (zh) 2010-02-10

Family

ID=41662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20008566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02882Y (zh) 2009-03-20 2009-03-20 线缆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02882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7742A (zh) * 2013-01-16 2016-01-13 莫列斯公司 双向扣持机构
CN108551032A (zh) * 2018-06-07 2018-09-18 中山立杰精密器材有限公司 Dp高清传输线插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09378613A (zh) * 2014-04-09 2019-02-2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
CN115173120A (zh) * 2022-06-24 2022-10-11 北京航天光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重复利用快速连接的总线线缆连接器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7742A (zh) * 2013-01-16 2016-01-13 莫列斯公司 双向扣持机构
US9590353B2 (en) 2013-01-16 2017-03-07 Molex, Llc Low profile connector system
US9806465B2 (en) 2013-01-16 2017-10-31 Molex, Llc Low profile connector system
CN105247742B (zh) * 2013-01-16 2017-11-03 莫列斯公司 具有扣持机构的连接器
US9819125B2 (en) 2013-01-16 2017-11-14 Molex, Llc Low profile connector system
US9831610B2 (en) 2013-01-16 2017-11-28 Molex, Llc Connector having a latch with a locating member
US10193280B2 (en) 2013-01-16 2019-01-29 Molex, Llc Connector with bi-directional latch
CN109378613A (zh) * 2014-04-09 2019-02-2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
CN108551032A (zh) * 2018-06-07 2018-09-18 中山立杰精密器材有限公司 Dp高清传输线插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15173120A (zh) * 2022-06-24 2022-10-11 北京航天光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重复利用快速连接的总线线缆连接器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52170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7394445B (zh) 一种充电枪用导电连接件
CN103124031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402882Y (zh) 线缆连接器
CN203631884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438577U (zh) 线缆连接器
CN204633052U (zh) 电连接器及其线缆组件
CN201142427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1404800U (zh) 正反插usb插座
CN201708261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14204044U (zh) 便于生产制作的连接器结构
CN2831483Y (zh) 线缆连接器
CN201717461U (zh) 一种插座加开关的电源连接器
CN203850548U (zh) 一种具有自弹锁扣及解锁结构的连接器
CN201966416U (zh) 电连接器
CN202695851U (zh) 电连接器
CN104868270A (zh) 一种夹线座及其制作方法
CN205452656U (zh) 线缆连接器插头
CN205724126U (zh) 电连接器
CN202856043U (zh) 电连接器
CN203150797U (zh) Rj45连接器
CN202651467U (zh) 一种免打线的网络连接器
CN201708380U (zh) 线缆连接器
CN201773964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498643U (zh) 连接器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