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56030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656030U CN201656030U CN2010201052250U CN201020105225U CN201656030U CN 201656030 U CN201656030 U CN 201656030U CN 2010201052250 U CN2010201052250 U CN 2010201052250U CN 201020105225 U CN201020105225 U CN 201020105225U CN 201656030 U CN201656030 U CN 2016560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astic arm
- terminal
- electrical connector
- fixing part
-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塑胶座体,其上间隔排列设有多个端子槽;多个端子,其是设于该多个端子槽,该端子设有一固定部、一第一弹臂及一第二弹臂,该固定部与该端子槽固定,该第一弹臂一端连接于固定部下段而另一端向上延伸,该第二弹臂连接于该第一弹臂上端并向该固定部的板宽方向延伸,该第二弹臂设有第一、二端,该第一端较第二端靠近该固定部。本实用新型的端子借由第一、二弹臂的弹动,故在电连接的接触弹性甚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关于一种端子接触弹性佳且构造简洁占用空间小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央处理器(简称CPU)由于接脚众多,作为连接的电连接器为一种零嵌入力的电连接器,诸如中国申请号94247762.6、95220940.3等等都是此类专利。
请参阅图1,为一种现有零嵌入力电连接器,其是设有一塑胶座体10及多个端子15;该塑胶座体10上排设有多个端子槽11;该端子15是设有一固定部16、一接脚17、一弹臂18、及一接触片19,该固定部16可借以与端子槽11固定,该接脚17连接于固定部16并向下延伸,弹臂18连接于固定部16,该接触片19连接于该弹臂18上端,该接触片19呈二段位差状,如此端子组装在端子槽11内,该接触片19与端子槽11形成一宽区12及一窄区13,如此CPU在连接时,其接脚可由该宽区13零嵌插入,再经带动滑入窄区12与接触片19电连接。
上述现有端子的构造虽甚为简单,易于冲压制造,然而其弹臂18是由固定部上端向上延伸,如此由固定部16至弹臂18的长度甚长,需有较深的端子槽来配置,然而目前CPU连接器的端子目量越来越多且塑胶座体亦朝向轻薄短小发展,上述的端子则已不合需求了。
请参阅图2,是为另一种现有零嵌入力电连接器的端子,其中国申请号95220940.3,其构造是设有一倒U形的主体21及一连接于主体下方的接脚22,该主体21中间亦设有一呈倒U形的开槽23,使主体21具有向两侧张开的弹性,该开槽23形成有一较窄的窄槽24;CPU在连接时,其接脚可由先由窄槽24前方零嵌插入,再经带动即滑入窄槽24与主体21电连接。
CPU的接脚滑入窄槽24与主体21电连接,在电连接上虽是两面的接触而将CPU的接脚夹紧,可确保电连接,然其电连接部位是在窄槽24(为一板面开槽),故是为主体21的板厚(窄槽24的两侧切面)与CPU的接脚接触,接触面积小,故电连接亦非良好,且切面较为粗糙会刮伤CPU的接脚的镀金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端子具有甚佳的接触弹性且整体端子占用空间小。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其包括:一塑胶座体,其上间隔排列设有多个端子槽;多个端子,其是设于该多个端子槽,该端子设有一固定部、一第一弹臂及一第二弹臂,该固定部与该端子槽固定,该第一弹臂一端连接于固定部下段而另一端向上延伸,该第二弹臂连接于该第一弹臂上端并向该固定部的板宽方向延伸,该第二弹臂设有第一、二端,该第一端较第二端靠近该固定部。
承接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塑胶座体,所述塑胶座体上间隔排列设有多个端子槽;多个端子,所述多个端子设于该多个端子槽,该端子设有一固定部、一第一弹臂及一第二弹臂,该固定部与该端子槽固定,该第一弹臂一端连接于固定部下段而另一端向上延伸,该第二弹臂连接于该第一弹臂上端并向该固定部的板宽方向延伸,该第二弹臂设有第一、二端,该第一端较第二端靠近该固定部。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端子槽设有相对的第一壁及第二壁,该固定部靠合该第一壁,该第二弹臂的第一端与第二壁间成一宽槽,第二弹臂的第二端与第二壁间成一窄槽。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第一弹臂连接于该固定部下端且向上反折与固定部叠合。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第一弹臂连接于该固定部下段一侧且折向固定部叠合。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第二弹臂的第一端与第一弹臂叠合。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第二弹臂由第二端至第一端设有第一直向段、斜向段、及第二直向段,该第一、二直向段与该固定部平行。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为一CPU连接器,该塑胶座体设有一底座及一上盖,该底座设有该多个端子槽,该上盖盖合该底座上且两者可相对移动,该上盖设有多个插孔对应该底座的多个端子槽。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第二弹臂中段连接于该第一弹臂上端,该第一弹臂是连接于该固定部下端中间并反折向上延伸,该第一弹臂下段与固定部叠合,该第一弹臂上段转折一斜角而使第二弹臂的第一端45抵靠固定部而第二端与固定部成一间距。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第二弹臂呈斜向延伸且板面成纵向。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第二弹臂呈水平延伸且板面成纵向。
由以上说明,本实用新型可归纳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端子借由第一、二弹臂的弹动,故在电连接的接触弹性甚佳。
2.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的第一弹臂连接于固定部下段再向上延伸,故整体端子占用空间小,便利于设置于高密度端子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并参考图式当可更加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零嵌入力电连接器立体分解图。
图2是现有零嵌入力电连接器的端子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组装于端子槽的上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上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上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上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座体30 底座31 上盖32 推动装置33
端子槽34 第一壁35 第二壁36 插孔37
宽槽38 窄槽39 端子40 固定部41 第一弹臂42
第二弹臂43 接脚44 第一端45 第二端46 第一直向段47
斜向段48 第二直向段49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图4、图5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其为一种中央处理器(简称CPU)连接器,其包括一座体30及多个端子40,其中:
该座体30设有一底座31、一上盖32及一推动装置33,该底座31设有多个呈矩阵排列的端子槽34,该端子槽34设有相对的第一壁35及第二壁36,该上盖32盖合该底座31上且两者可相对移动,该上盖32设有多个插孔37对应该底座的多个端子槽34,该推动装置33是设于该底座31和上盖32之间,该推动装置33可控制该上盖32于该底座31上作前后移动,该推动装置33如何推动上盖移动并非本案的技术特征,故不在此详述。
该多个端子40是设于该多个端子槽34,该端子40设有一固定部41、一第一弹臂42、一第二弹臂43及一接脚44,该固定部41靠合该第一壁35与端子槽34固定,该第一弹臂42一端连接于固定部41下端一侧并反折使另一端向上延伸,该第二弹臂43连接于该第一弹臂41上端并向该固定部41的板宽方向呈水平延伸且板面成纵向,该第二弹臂43设有第一、二端45、46,该第一端45与第一弹臂42叠合,该第一端45较第二端46靠近该固定部41,该第一端45与第二壁36间成一宽槽38,该第二端46与第二壁36间成一窄槽39,第二弹臂由第二端46至第一端45设有第一直向段47、斜向段48、及第二直向段49,该第一、二直向段47、49的板面与该固定部41的板面平行。
借由以上构造,请参阅图7,该CPU的接脚91可由宽槽38零嵌插入,请参阅图8,当该CPU的接脚91被上盖向前带动即嵌入窄槽39并与端子40的第二弹臂43的第一水平段47弹性接触,该第二弹臂43与第一弹臂41均成弹动状态。
由以上说明,本实用新型可归纳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端子40借由第一、二弹臂42、43的弹动,故在电连接的接触弹性甚佳。
2.本实用新型的端子40的第一弹臂42连接于固定部下段再向上延伸,故整体端子占用空间小,便利于设置于高密度端子槽。
请参阅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该端子40的第二弹臂43的第一端45直接连接于第一弹臂42上端并未叠合。
请参阅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该端子40的第一弹臂42是连接于该固定部41下段一侧且折向固定部41叠合。
请参阅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该端子40的第二弹臂43中段连接于该第一弹臂42上端,该第一弹臂42是连接于该固定部41下端中间并反折向上延伸,该第一弹臂42下段与固定部41叠合,该第一弹臂42上段转折一斜角而使第二弹臂43的第一端45抵靠固定部而第二端与固定部41成一间距;请参阅图12,当该CPU的接脚91被上盖向前带动即嵌入窄槽39并与端子40的第二弹臂43的第一水平段47弹性接触,该第二弹臂43与第一弹臂41均成弹动状态。
请参阅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该端子40的第二弹臂43由第二端至第一端仅设有第一直向段47、斜向段48而未设有第二直向段,该第一直向段47与该固定部41平行。
请参阅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该端子40的第二弹臂43呈斜向延伸且板面成纵向,该接脚44连接一锡球50。
在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所提出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而并非将本实用新型狭义地限制于该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申请专利范围的情况,可作种种变化实施。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塑胶座体,所述塑胶座体上间隔排列设有多个端子槽;
多个端子,所述多个端子设于该多个端子槽,该端子设有一固定部、一第一弹臂及一第二弹臂,该固定部与该端子槽固定,该第一弹臂一端连接于固定部下段而另一端向上延伸,该第二弹臂连接于该第一弹臂上端并向该固定部的板宽方向延伸,该第二弹臂设有第一、二端,该第一端较第二端靠近该固定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端子槽设有相对的第一壁及第二壁,该固定部靠合该第一壁,该第二弹臂的第一端与第二壁间成一宽槽,第二弹臂的第二端与第二壁间成一窄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第一弹臂连接于该固定部下端且向上反折与固定部叠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第一弹臂连接于该固定部下段一侧且折向固定部叠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第二弹臂的第一端与第一弹臂叠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第二弹臂由第二端至第一端设有第一直向段、斜向段、及第二直向段,该第一、二直向段与该固定部平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为一CPU连接器,该塑胶座体设有一底座及一上盖,该底座设有该多个端子槽,该上盖盖合该底座上且两者可相对移动,该上盖设有多个插孔对应该底座的多个端子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第二弹臂中段连接于该第一弹臂上端,该第一弹臂是连接于该固定部下端中间并反折向上延伸,该第一弹臂下段与固定部叠合,该第一弹臂上段转折一斜角而使第二弹臂的第一端抵靠固定部而第二端与固定部成一间距。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第二弹臂呈斜向延伸且板面成纵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第二弹臂呈水平延伸且板面成纵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052250U CN201656030U (zh) | 2010-01-26 | 2010-01-26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052250U CN201656030U (zh) | 2010-01-26 | 2010-01-26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656030U true CN201656030U (zh) | 2010-11-24 |
Family
ID=43121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0522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56030U (zh) | 2010-01-26 | 2010-01-26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65603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99969A (zh) * | 2017-10-25 | 2018-03-13 | 南宁恒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cpu连接器 |
-
2010
- 2010-01-26 CN CN2010201052250U patent/CN20165603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99969A (zh) * | 2017-10-25 | 2018-03-13 | 南宁恒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cpu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18942A (zh) | 电池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841112A (zh) | 伸缩式多合一连接器接头 | |
CN201656030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1725676A (zh) | 多工型轨道插座 | |
CN101197473A (zh) | 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 | |
CN204834948U (zh) | 电连接器 | |
JP3135527U (ja) | 8種類のメモリカード対応コネクタ | |
CN101399407B (zh) | 电子卡连接器及其模块 | |
JP3121028U (ja) | 薄型5in1メモリーカードのアダプター | |
TWI545852B (zh) | 電連接器插座 | |
CN201549663U (zh) | 卡缘连接器的端子及卡缘连接器 | |
CN201340922Y (zh) | 多功能卡座连接器 | |
CN201315398Y (zh) | 可共用的讯号线插座构造 | |
CN2781586Y (zh) | 连接器结构 | |
CN205752576U (zh) | 电连接器之致动结构 | |
CN2888672Y (zh) | 薄型五合一存储卡连接座 | |
CN201478845U (zh) | 电子产品的电池导电机构 | |
CN2692882Y (zh) | 电连接器 | |
TWM505727U (zh) | 電連接器插座 | |
TWM525577U (zh) | 控制箱配線器改良結構 | |
CN204361342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1032667Y (zh) | 可共享的讯号线插座 | |
CN201233997Y (zh) | 连接器组合结构 | |
CN201515049U (zh) | 电连接插座 | |
CN203574555U (zh) | 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24 Termination date: 20120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