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52576U - 电连接器之致动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之致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752576U CN205752576U CN201620452593.XU CN201620452593U CN205752576U CN 205752576 U CN205752576 U CN 205752576U CN 201620452593 U CN201620452593 U CN 201620452593U CN 205752576 U CN205752576 U CN 2057525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lamping
- base
- actuating structure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之致动结构,包括有座体、定位于座体容置空间内的夹持端子、滑移定位于座体垂直推移空间及夹持端子二侧板间位置的推移块,座体中空处容置空间与推移空间相连通,夹持端子的基部上为形成有与容置空间开口对正的穿置通道,并于基部上设有焊接部,基部上方弯折有侧板,并由二侧板朝下方伸出一悬空弹臂,推移块设立的顶推块下方二侧设有朝外倾斜的推移面使该二弹臂呈朝外弹性变形让线材之中央导体可由开口处移除,以达到结构稳定、操作容易且夹持牢靠的功效,另外可进一步辅以弹臂上方同方向设置的推移弹片及夹持部,来使移除中央导体的推动力量较小且具有整体占有空间变小的功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及电子产品中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今计算机及电子科技快速发展,而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已普及于社会中的各个角落;然而,随着科技愈发达,计算机及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亦朝运算功能强、速度快及体积轻、薄、短、小的方向迈进,而产品内部的连接器体积大小及高度便需随之大幅缩小,以适应这种发展趋势。这种情况之下电路板或主板上的连接器与一般线材或端子接合及固定上势必更加困难。
然而,现今接线用端子连接器直接焊固电路板或主板上,其接线用端子连接器一般由绝缘座体、导电金属材料制成之夹持端子及致动用的按钮所构成,当线材或端子插入绝缘座体内与夹持端子的夹持开口内,使夹持端子呈现弹性夹挤的电性连接后,可藉由绝缘座体上方按钮向下以偏压方式推挤使夹持端子开口撑开,再将线材或端子由绝缘座体内与夹持端子处拔出至外部,以达到快速插拔及可重复维修功能。但是此种按压方式设计,因为按钮是以夹持端子的线材或端子穿设后以接近垂直方向利用向下偏压方式推挤夹持端子,其整体结构必需保留按钮的按压行程及按钮与夹持端子间的推移构造的设计空间,所以会增加整体高度及结构设计的复杂度。但是在现今社会消费者过于追求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下,任何连接器尺寸上的缩减都会影响电子产品的体积及宽度,进而改变电路板或主板上的电路布局,因此,如何设法解决前述缺失与不便,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推移块的顶推块不推动或垂直推动夹持端子二悬空弹臂的弯折末端间隙,来使该二悬空弹臂可夹持或松开于导体外径者以达到结构稳定、操作容易且夹持牢靠的电连接器之致动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之致动结构,包括座体、夹持端子及推移块,其特征在于:
该座体中空处为设有一上方具开口的容置空间,而开口另一侧的外侧表面设有与容置空间相连通的推移空间;定位于座体容置空间内具有夹持端子,该夹持端子的基部上形成有与开口对正的穿置通道,并于基部上设有焊接部,而基部上方二侧弯折有侧板,并由二侧板朝下方相对朝内斜伸出一悬空弹臂;及
滑移定位于座体推移空间及夹持端子二侧板之间位置的推移块,该推移块设有滑动盖及顶推块,该顶推块下方二侧设有朝外倾斜的推移面,该推移面第一位置位于夹持端子二悬空弹臂的间隙外部,使该二悬空弹臂可夹持于导体外径,而该推移面第二位置位于夹持端子二悬空弹臂的间隙内,该二弹臂呈朝外弹性变形使导体由开口处移除。
所述夹持端子二侧板的弹臂一分为二,且朝外、朝内分别设立有朝穿置通道折弯的受推移面顶动的推移弹片及夹持于导体的夹持部。
推移块的滑动盖朝内一面设有顶推块,而朝外一面设有具导槽的凸部。
座体的推移空间设立有可供凸部的导槽置入且位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处位移的导轨部。
所述滑动盖的上方处形成有一阻挡部。
顶推块相对于倾斜的推移面后形成有平面。
座体下侧底部形成有第一固定槽,而夹持端子下方二侧面处设有由干涉定位于第一固定槽的第一固定部。
夹持端子基部上方设有朝上延伸的第二固定部,而开孔于固定部相对位置设有供第二固定部干涉定位的第二固定槽。
夹持端子二侧板设有挡止部,而容置空间供挡止部置入的阻挡槽设于邻近开口的内侧壁。
夹持端子基部上设有与穿置通道方向呈相互垂直的焊接部。
焊接部为朝外连续弯折延伸成段差状。
夹持端子基部上设有与穿置通道方向呈大致平行之焊接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推移块设有顶推块上方二侧设有朝外倾斜之推移面的第一位置为位于夹持端子二悬空弹臂的间隙外部,使该二悬空弹臂可夹持于线材中央导体外径,而该推移面于推移后之第二位置为直接由弹臂之悬空末端垂直推入上述弹臂之间隙内,而使该二弹臂由内朝外弹性变形,其线材之中央导体便可由开口处移除,以达到结构稳定、操作容易且夹持牢靠的功效。
另外,夹持端子二侧板的弹臂朝悬空方向一分为二,且朝外、朝内二侧分别设立有朝穿置通道相对折弯的推移弹片及夹持部,且推移弹片于顶推块的推移面垂直推挤后而产生向外弹性变形,使朝内的二夹持部随之向外弹性变形,而让夹持于二夹持部中线材之中央导体可由开口处移除,此种设计可让使用者利用较小的力量推动顶推块使推移弹片向外弹性变形,而使夹持有导体的夹持部产生较小变形量的弹性变形来移除导体,便可使朝外、朝内的推移弹片及夹持部的作动明确且操作上亦较为确实、可靠,同时推移弹片及夹持部为同方向设置而达到整体占有空间变小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侧视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推移块滑移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推移块滑移后的另一角度侧视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中,1为座体,10为容置空间,101为开口,102为推移空间,1021为导轨部,11为第一固定槽,12为第二固定槽,13为阻挡壁,131为阻挡槽,2为夹持端子,20为穿置通道,21为基部,211为焊接部,211a焊接部,22为第一固定部,221为凸刺,23为侧板,231为弹臂,2311为推移弹片,2312为夹持部,232为挡止部,24为第二固定部,241为凸刺,3为推移块,31为滑动盖,311为阻挡部,32为顶推块,321为推移面,322为平面,323为导斜面,33为凸部,331为缺槽,332为导槽,4为线材,41为导体,42为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电连接器之致动结构包括有座体1、夹持端子2及推移块3,其中:
该座体1中空处为设有四上方具开口101的容置空间10,而各开口101另一侧外侧表面设有与容置空间10相连通的垂直推移空间102,该四推移空间102于各容置空间10下方二侧壁面设有由下往上的第一固定槽11,并于容置空间10邻近开口101的一侧内壁面设有第二固定槽12,另于容置空间内相邻第二固定槽12之二侧壁面分别延伸有一阻挡壁13以形成阻挡槽131,而位于四推移空间102处的二侧壁缘为形成有垂直的导轨部1021。
该二夹持端子2的基部21上形成有穿置通道20,并于下方一侧设有与穿置通道20方向呈大致垂直且向外连续弯折延伸的焊接部211,并相邻于焊接部211的基部21下方二侧向外延伸有第一固定部22,而基部21上方边缘朝上延伸有第二固定部24,并于第一固定部22与第二固定部24的侧边则设有凸刺221、241,而基部21上方二侧弯折有侧板23,并由各侧板23朝下垂直伸出一悬空弹臂231,该弹臂231朝悬空方向一分为二,朝外、朝内二侧分别设立有朝穿置通道20相对折弯的推移弹片2311及夹持部2312,另于侧板23朝外边缘凸设有挡止部232。
该四推移块3设有一大概呈矩形的滑动盖31,而滑动盖31朝外一面为向外凸设有一凸部33,并于滑动盖31朝内一面向内凸设有顶推块32,该顶推块32下方二侧设有朝外倾斜的推移面321,各推移面321后则形成有平面322,而凸部33的左、右二侧壁及上侧壁处为朝内凹设有导槽332,且凸部33上侧壁则形成有朝上方的缺槽331,另于滑动盖31于上方侧壁处形成有一阻挡部311,而顶推块32上方朝向穿置通道20一侧面具有一导引面323。
该线材4的中央为一导体41,而外为披覆有绝缘层42,但本实用新型的线材4亦可为一般如插头导电片或导电端子等具有电性传导特性的导体41即可,简易均等变化与修饰,仍应包含于本新型所涵盖之专利范围内。
参图3、图4、图5、图6和图7,组装时,推移块3的滑动盖31与凸部33间的导槽332由推移空间102垂直方向推入座体1导轨部1021,当滑动盖31进入导轨部1021,此时,推移块3的滑动盖31于上方侧壁处所形成的阻挡部311抵靠于推移空间102的上侧壁处,并将夹持端子2的第二固定部24朝开口101方向对正,而夹持端子2的第一固定部22与第二固定部24往朝座体1容置空间10的第一固定槽11与第二固定槽12中迫入,而使凸刺221、241干涉于第一固定槽11与第二固定槽12内且挡止部232抵靠于阻挡槽131内呈一定位,此时顶推块32亦系位于二侧板23间,故上述结构以防止座体1于开口101朝上时推移块3脱出至推移空间102外部。
本实用新型于组装后,该推移块3的顶推块32下方二侧朝外倾斜的推移面321的第一位置为对正而位于夹持端子2二悬空弹臂231弯折末端的间隙外部,上述第一位置为呈现夹持端子2对线材4的中央导体41的锁定状态,于使用时,第一种方式为先将线材4的中央导体41由开口101处穿入,使导体41沿着夹持端子2的穿置通道20进入,推挤侧板23的二夹持部2312朝外弹性变形,而可藉由导斜面323引导及二夹持部2312的复位弹性力来将中央导体41以夹持定位,进而使夹持端子2与导体41产生多触点电性连接;当使用者欲将线材4的中央导体41移除时,可由推移块3朝外一面所设凸部33的缺槽331处朝焊接部211方向推动,该滑动盖31沿导轨部1021垂直移动使推移面321直接推挤夹持端子2二悬空弹臂231朝外的推移弹片2311弯折末端间隙朝外弹性变形,当用户推动滑动盖31至第二位置时,滑动盖31下方侧壁接触焊接部211停止,其二弹臂231亦相对滑入平面322,使用者不可放开凸部31,而形成推移面321的第二位置,便可使二弹臂231的推移弹片2311间隙朝外弹性变形,而让二弹臂231的二夹持部2312亦随之朝外弹性变形,其线材4的中央导体41便可由开口101处向外移除,所以,上述第二位置为呈现夹持端子2对线材4的中央导体41的释放状态;第二种方式则先将推移块3具缺槽331的凸部33由第一位置沿导轨部1021垂直移动使推移面321直接推挤推移弹片2311弯折末端间隙朝外弹性变形,而二弹臂231亦相对滑入平面322的第二位置且不可放开凸部31,再将线材4的中央导体41由开口101处穿入,使导体41沿着夹持端子2进入穿置通道20,藉复位弹性力使推移弹片2311推挤推移面321或手动使凸部33由第二位置推移至第一位置,便使推移面321垂直脱离夹持端子2的二推移弹片2311间隙至外部,而可藉由二夹持部2312的复位弹性力将导体41多方向夹持定位,如要将导体41由开口101处向外移除时,仅需将滑动盖31由第一位置的锁定状态推移至第二位置的释放状态,便可将线材4的中央导体41便可由开口101处向外移除。
夹持端子2中弹臂231末端朝悬空方向设立的推移弹片2311及夹持部2312,且二推移弹片2311于顶推块32的推移面321水平推挤后而产生向外弹性变形,便使下方二夹持部2312随之向外弹性变形,而让夹持于二夹持部2312中线材4的中央导体41可由开口101处移除,此种设计可让使用者利用较小的力量推动顶推块32使推移弹片2311向外弹性变形,而使夹持有导体41的夹持部2312产生较小弹性变形量来移除导体41,可使上、下方同方向设置的推移弹片2311及夹持部2312具有作动明确、操作容易且占有空间变小的功效。
实施例2,参照图8,与上实施例1不同处为针对夹持端子2焊接部211a由与穿置通道20呈大致垂直改变成与穿置通道20呈大致水平,后者为改为穿透方式通过默认电路板(未图示)形成电性连接,或者呈一预定角度延伸与默认电路板电性连接,因此运用本新型的专利范围所做均等变化与修饰,仍应包含于本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内。
上述座体1在本新型之各实施例说明中系以四容置空间10、四推移空间102叙述,而四容置空间10、四推移空间102皆定位有夹持端子2、推移块3,但在实际应用时,其座体1可以设立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容置空间10、推移空间102使用.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连接器之致动结构,包括座体、夹持端子及推移块,其特征在于:
该座体中空处为设有一上方具开口的容置空间,而开口另一侧的外侧表面设有与容置空间相连通的推移空间;定位于座体容置空间内具有夹持端子,该夹持端子的基部上形成有与开口对正的穿置通道,并于基部上设有焊接部,而基部上方二侧弯折有侧板,并由二侧板朝下方相对朝内斜伸出一悬空弹臂;及
滑移定位于座体推移空间及夹持端子二侧板之间位置的推移块,该推移块设有滑动盖及顶推块,该顶推块下方二侧设有朝外倾斜的推移面,该推移面第一位置位于夹持端子二悬空弹臂的间隙外部,使该二悬空弹臂可夹持于导体外径,而该推移面第二位置位于夹持端子二悬空弹臂的间隙内,该二弹臂呈朝外弹性变形使导体由开口处移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之致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端子二侧板的弹臂一分为二,且朝外、朝内分别设立有朝穿置通道折弯的受推移面顶动的推移弹片及夹持于导体的夹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之致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推移块的滑动盖朝内一面设有顶推块,而朝外一面设有具导槽的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之致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座体的推移空间设立有可供凸部的导槽置入且位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处位移的导轨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之致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盖的上方处形成有一阻挡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之致动结构,其特征在于:顶推块相对于倾斜的推移面后形成有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之致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座体下侧底部形成有第一固定槽,而夹持端子下方二侧面处设有由干涉定位于第一固定槽的第一固定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之致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夹持端子基部上方设有朝上延伸的第二固定部,而开孔于固定部相对位置设有供第二固定部干涉定位的第二固定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之致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夹持端子二侧板设有挡止部,而容置空间供挡止部置入的阻挡槽设于邻近开口的内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之致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夹持端子基部上设有与穿置通道方向呈相互垂直的焊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之致动结构,其特征在于:焊接部为朝外连续弯折延伸成段差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之致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夹持端子基部上设有与穿置通道方向呈大致平行之焊接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09092U TWM508810U (zh) | 2015-06-08 | 2015-06-08 | 電連接器之致動結構 |
TW104209092 | 2015-06-0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752576U true CN205752576U (zh) | 2016-11-30 |
Family
ID=54607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45259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52576U (zh) | 2015-06-08 | 2016-05-18 | 电连接器之致动结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752576U (zh) |
TW (1) | TWM50881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06344A (zh) * | 2016-12-19 | 2018-06-26 | 进联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接线端子改良结构 |
-
2015
- 2015-06-08 TW TW104209092U patent/TWM508810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6
- 2016-05-18 CN CN201620452593.XU patent/CN20575257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06344A (zh) * | 2016-12-19 | 2018-06-26 | 进联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接线端子改良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08810U (zh) | 2015-09-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81083B (zh) | 电连接器的致动结构 | |
CN104716460B (zh) | 薄型连接器 | |
CN106981747A (zh) | 电连接器组装体 | |
CN202651510U (zh) | 电连接器模块及电子装置 | |
CN106410511A (zh) | 电连接器的致动结构 | |
CN205752576U (zh) | 电连接器之致动结构 | |
CN205670585U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02205949U (zh) | 电连接器 | |
TWI802244B (zh) | 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 | |
CN202159845U (zh) | 线缆连接器组合 | |
TW201640760A (zh) | 電連接器 | |
TWM446433U (zh) | 電連接器及其端子組 | |
JP2019117693A (ja)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
CN203574208U (zh) | 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及电子系统 | |
CN203326266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905540U (zh) | 电源连接器 | |
TWM586891U (zh) | 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板端連接器 | |
CN102570139B (zh) | 电连接器相互插接的公座和母座 | |
CN201171130Y (zh) | 电连接器 | |
JP2017016891A (ja) |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 |
CN207320464U (zh) | 插头连接器的定位结构 | |
CN201975564U (zh) | 可正、反向插接的连接器 | |
CN202564691U (zh) | 后推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及与其相连接的软排线 | |
CN205194905U (zh) | 电连接器 | |
JP3165177U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