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74555U - 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574555U CN203574555U CN201320628262.3U CN201320628262U CN203574555U CN 203574555 U CN203574555 U CN 203574555U CN 201320628262 U CN201320628262 U CN 201320628262U CN 203574555 U CN203574555 U CN 2035745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circuit board
- fixture
- power supply
- supply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其包含一壳体、一电路板、一固定件、两接座、两接脚及一输出接头;接座设置在电路板的一侧,故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降低接座突出电路板顶面的高度,进而降低壳体的容置空间的高度需求,因此可降低壳体的厚度而达到薄形化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电源供应器,尤指一种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
背景技术
电源供应器泛指用以连接电子装置及插座的装置,用以提供电子装置电力的电源供应器,其包含有一壳体、一电路板、一输出接头、两接座及两接脚;输出接头设置在壳体内,且外露出壳体的壁面,输出接头与电路板成电连接,输出接头用以与电子装置连接,且常见的输出接头有USB插槽等形式;两接座设置在壳体内,且皆与电路板成电连接;两接脚与壳体相枢设,并可选择性地突出壳体外或隐藏在壳体内;当转动至突出壳体外时,两接脚分别接触到两接座并且电连接,因此接脚可将插座的电力传递到电子装置;当转动至隐藏在壳体内时,接脚则不与接座接触,以达到断电的功效。
而现有技术的电源供应器具有以下缺点:
其一,现有技术的壳体多配合电路板的外形而同样为平板状,然而现有技术的接座及输出接头皆设置在电路板的顶面,因此导致壳体厚度增加,而如此便不符合现代消费者对于各式电子相关装置,其厚度越薄越好的喜好。
其二,现有技术的接脚并无固定自身角度的装置,因此欲使用而将接脚转出时,可能因为没有转动到定位而导致接脚尚未接触到接座,进而便无法达到传递电力的目的。
其三,现有技术的接座仅单纯焊接在电路板上,而没有与其它元件相固定,因此转动接脚使其与接座接触时,接座会受到一推力,反之,当转动接脚使其离开接座时,接座也会受到一拉力,因此未有效固定的接座在多次的推拉之后,与电路板的焊接处便可能撕裂损坏,进而导致电源供应器无法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以有效降低整体厚度。
为达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其中包含:
一壳体;
一电路板,其设置在壳体内;
两接座,其位于电路板的一侧,且接座的一端向上抵靠在电路板的底面上;
两接脚,其与壳体相枢设,并可选择性地突出壳体外或隐藏在壳体内;当接脚突出壳体外时,两接脚分别接触到两接座;当接脚隐藏在壳体内时,接脚不与接座接触;
一输出接头,其设置在壳体内,且外露出壳体的壁面,输出接头与电路板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接座设置在电路板的侧边处,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降低接座突出电路板顶面的高度,进而降低壳体的容置空间的高度需求,因此可降低壳体的厚度而达到薄形化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的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其中进一步包含:一转轴,其设置在两接脚之间,且转轴包含有一凸轮部,凸轮部上设有两定位面,各定位面为一平面;一固定件,其设置在壳体的内壁面上,且套设转轴;一弹性元件,其设置在壳体内,且抵靠在转轴的凸轮部上。因此当两接脚未转动到定位时,弹性元件会通过转轴将两接脚推动至定位,以确保两接脚的内端确实与两接座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其中固定件凹设有两嵌合槽,两接座分别嵌合抵靠在固定件的两嵌合槽中。因此接座便可有效抵抗接脚转出或转入时带来的拉力或推力,进而延长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的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其中接座包含有一连接部、一接脚部及一电路板部,接脚部包含有两相向设置的夹片,两夹片分别抵靠在固定件的嵌合槽的相对两侧壁面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元件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元件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元件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外观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出接头的元件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接座与固定件的第一装设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接座与固定件的第二装设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接座与固定件的第三装设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接座的放大主视剖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接脚突出时的弹性元件的放大主视剖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接脚隐藏时的弹性元件的放大主视剖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壳体 11底座
12上盖 13接脚槽
14接头槽 20电路板
21接座槽 22接头槽
30固定件 31定位槽
32嵌合槽 321凸块
33卡合孔 40接座
41连接部 411抵靠壁
412凸部 42接脚部
421夹片 22顶片
423弯折段 43电路板部
431抵靠片 50转轴
51凸轮部 511定位面
60接脚 70弹性元件
80输出接头 81固定翼片
82接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包含有一壳体10、一电路板20、一固定件30、两接座40、一转轴50、两接脚60、一弹性元件70及一输出接头80。
请参阅图1、图4至图6所示,前述的壳体10包含有一底座11及一上盖12,底座11及上盖12包覆出一内部空间,底座11的底面凹设有两间隔设置的接脚槽13,各接脚槽13为一长槽,且两端分别与壳体10的内部空间相通及对外相通;壳体10相对接脚槽13的另一侧面凹设有一接头槽14。
前述的电路板20设置在壳体10内,且电路板20的相对两侧边分别凹设有一接座槽21及一接头槽22;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0为长方形,且接座槽21及接头槽22分别位于电路板20的两个短边上,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4及图7至图9所示,前述的固定件30装设在底座11的内壁面上,且位于两接脚槽13之间;固定件30的底面凹设有一定位槽31;固定件30凹设有两嵌合槽32,各嵌合槽32的相对两侧壁面分别突出有一凸块321,嵌合槽32的底部贯穿有一卡合孔33,卡合孔33向下对外相通。
请参阅图4及图7至图10所示,前述的两接座40容置在电路板20的接座槽21中,且与电路板20相连接且为电连接,两接座40也分别嵌合抵靠在固定件30的两嵌合槽32中;各接座40包含有一连接部41、一接脚部42及一电路板部43,接脚部42及电路板部43分别弯折成形在连接部41的顶底两侧;
连接部41抵靠在固定件30的嵌合槽32的底面上,连接部41的横向两侧分别弯折成形有一抵靠壁411,该两抵靠壁411的外侧分别突出有一凸部412,两抵靠壁411分别抵靠在固定件30的嵌合槽32的相对两侧壁面上,且两凸部412分别向上抵靠在嵌合槽32的两凸块321上,因此可强化固定件30与接座40的结合;
接脚部42包含有两夹片421及一顶片422,两夹片421相向设置,两夹片选择性地夹设在相对应的接脚上,两夹片421分别抵靠在固定件30的嵌合槽32的两凸块321上,因此可强化固定件30与接座40的结合;两夹片421分别相向弯折有一弯折段423,因此可有效夹持接脚60;顶片422连接在两夹片421的顶侧,因此可强化两夹片421的结构强度;
电路板部43包含有两间隔设置的抵靠片431,两抵靠片431穿设在嵌合槽32的卡合孔33中,且两抵靠片431横向抵靠在卡合孔33的相对两侧孔壁上;各抵靠片431向上弯折,并且弯折处抵靠在电路板20的底面上,以与电路板20成电连接。
请参阅图4及图10所示,前述的转轴50位于电路板20及两接脚槽13之间,转轴50的中央设有一凸轮部51,凸轮部51上设有两定位面511(如图11所示),各定位面511为一平面;固定件30套设转轴50,且套设凸轮部51。
请参阅图4及图10至图12所示,前述的两接脚60分别设置在转轴50的两端,并且通过转轴50而与壳体10相枢设,两接脚60分别穿设在壳体10的两接脚槽13中,并可通过转动而选择性地突出壳体10外或隐藏在壳体10内;当接脚60突出壳体10外时,两接脚60的内端分别接触到两接座40,即接脚60的内端夹设在两夹片421的弯折段423之间;当接脚60隐藏在壳体10内时,接脚60便脱离接座40而不与接座40接触。
请参阅图4、图11及图12所示,前述的弹性元件70设置在固定件30的定位槽31中,弹性元件70一端抵靠在定位槽31的壁面上,另一端抵靠在转轴50的凸轮部51的其中一定位面511上,因此凸轮部51会被弹性元件70推动至其中一定位面511与弹性元件70相贴靠的位置,进而使两接脚60转动至突出壳体10外并与壳体10底面垂直,或转动至隐藏在壳体10内并与壳体10底面平行;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70为一N形弹片。
请参阅图3、图5及图6所示,前述的输出接头80设置在壳体10的接头槽14中,且外露在壳体10的壁面外,输出接头80容置在电路板20的接头槽22中;输出接头8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固定翼片81,该两固定翼片81固定在电路板20的顶面上;输出接头80的内侧面设有四根接脚82,并且通过该接脚82与电路板20成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输出接头80为USB插槽,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使接座40及输出接头80分别容置在电路板20的接座槽21及接头槽22内,可使接座40及输出接头80位于电路板20的侧边处,并因此可有效降低壳体10的内部空间所需的高度,进而可降低壳体10的厚度,而达到薄形化的目的;并且进一步从图5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10的厚度仅略厚于一般的USB插槽的厚度,因此确实有效降低了厚度。
请参阅图11及图12所示,此外,通过设置弹性元件70以推动转轴50的凸轮部51,进而当两接脚60连带转轴50未转动到定位时,即两接脚60未与壳体10底面平行或垂直时,弹性元件70会将转轴50连带两接脚60推动至定位,进而确保两接脚60的内端确实与两接座40电连接,或是确保不使用时,两接脚60可稳定地隐藏在壳体10内,而不会轻易转出。
请参阅图4及图7至图9所示,最后,推动接脚60的过程中,虽然接脚60的内端会给予接座40一拉力或推力,但是由于以下特征:接座40的连接部41抵靠在固定件30的嵌合槽32的底面上,连接部41的两抵靠壁411分别抵靠在嵌合槽32的相对两侧壁面上,两抵靠壁411上的凸部412分别向上抵靠在嵌合槽32的两凸块321上,接脚部42的两夹片421分别抵靠在嵌合槽32的两凸块321上,电路板部43的两抵靠片431横向抵靠在卡合孔33的相对两侧孔壁上;因此可有效强化接座40与固定件30的结合,而更通过在两夹片421间连接有一顶片422以强化自身的结构;因此接座40便可有效抵抗接脚60转出或转入时带来的拉力或推力,进而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
一电路板,其设置在壳体内;
两接座,其位于电路板的一侧,且接座的一端向上抵靠在电路板的底面上;
两接脚,其与壳体相枢设,并可选择性地突出壳体外或隐藏在壳体内;当接脚突出壳体外时,两接脚分别接触到两接座;当接脚隐藏在壳体内时,接脚不与接座接触;
一输出接头,其设置在壳体内,且外露出壳体的壁面,输出接头与电路板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一转轴,其设置在两接脚之间,且转轴包含有一凸轮部,凸轮部上设有两定位面,各定位面为一平面;
一固定件,其设置在壳体的内壁面上,且套设转轴;
一弹性元件,其设置在壳体内,且抵靠在转轴的凸轮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固定件套设转轴的凸轮部,固定件的底面凹设有一定位槽;弹性元件设置在固定件的定位槽中,且抵靠在定位槽的壁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一固定件,其设置在壳体的内壁面上,且该固定件凹设有两嵌合槽,两接座分别嵌合抵靠在固定件的两嵌合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固定件凹设有两嵌合槽,两接座分别嵌合抵靠在固定件的两嵌合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接座包含有一连接部、一接脚部及一电路板部,接脚部及电路板部分别弯折成形在连接部的顶底两侧;接脚部包含有两相向设置的夹片,两夹片选择性地夹设在相对应的接脚上;连接部嵌合抵靠在固定件的嵌合槽中;电路板部包含有两间隔设置的抵靠片,各抵靠片向上抵靠在电路板的底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接座的两夹片分别抵靠在固定件的嵌合槽的相对两侧壁面上,且两夹片分别相向弯折有一弯折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接座的接脚部进一步包含有一顶片,其连接在两夹片的顶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
固定件的嵌合槽的相对两侧壁面分别突出有一凸块;
接座的连接部的横向两侧分别弯折成形有一抵靠壁,该两抵靠壁的外侧分别突出有一凸部,两抵靠壁分别抵靠在固定件的嵌合槽的相对两侧壁面上,且两凸部分别向上抵靠在嵌合槽的两凸块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固定件的嵌合槽的底部贯穿有一卡合孔,卡合孔向下对外相通;接座的电路板部的两抵靠片穿设在卡合孔中,且两抵靠片横向抵靠在卡合孔的相对两侧孔壁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628262.3U CN203574555U (zh) | 2013-10-12 | 2013-10-12 | 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628262.3U CN203574555U (zh) | 2013-10-12 | 2013-10-12 | 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574555U true CN203574555U (zh) | 2014-04-30 |
Family
ID=50542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628262.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74555U (zh) | 2013-10-12 | 2013-10-12 | 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574555U (zh) |
-
2013
- 2013-10-12 CN CN201320628262.3U patent/CN20357455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347708B1 (en) | Firm-structured plug | |
TWI701868B (zh) | 插頭連接器 | |
TWM272285U (en) | Audio jack connector | |
TWI464967B (zh) | 連接器組合 | |
CN203574555U (zh) | 具有可旋转式接脚的电源供应器 | |
TWI558038B (zh) | Series power socket structure | |
US8167663B1 (en) | Laterally-plugged power connector | |
CN20202589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094424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6785594B (zh) | Usb与sd卡混合型电连接器 | |
CN103166043A (zh) | 数据传输装置 | |
CN202259798U (zh) |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206225669U (zh) | 电连接器 | |
TWM502267U (zh) | 插頭連接器、插座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 |
CN204289768U (zh) | 微型usb2.0连接器贴板式公头 | |
CN205319375U (zh) | 可快速组装的插座 | |
CN217281312U (zh) | 桌面充电器组件及ac电源转接线 | |
TWM248071U (en) | Audio jack connector | |
TWI568108B (zh)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0165603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18065Y (zh) | 电池连接器 | |
TWI738667B (zh) |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 |
CN203596459U (zh) | 公端的防呆型电源连接器 | |
CN202019072U (zh) | 电池连接器 | |
TWM391770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board lock thereof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30 Termination date: 2019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