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985374A - 改进的应变硅cmos器件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改进的应变硅cmos器件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5374A
CN1985374A CNA2005800130288A CN200580013028A CN1985374A CN 1985374 A CN1985374 A CN 1985374A CN A2005800130288 A CNA2005800130288 A CN A2005800130288A CN 200580013028 A CN200580013028 A CN 200580013028A CN 1985374 A CN1985374 A CN 1985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n
inducing
strained
tensile
semi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130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85374B (zh
Inventor
安德列斯·布尔扬特
欧阳齐庆
科恩·利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e Usa Second LLC
GlobalFound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85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5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85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5374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62/00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D62/80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 H10D62/82Heterojunctions
    • H10D62/822Heterojunctions comprising only Group IV materials heterojunctions, e.g. Si/Ge heterojunc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30/00Field-effect transistors [FET]
    • H10D30/60Insulated-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
    • H10D30/601Insulated-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 having lightly-doped drain or source extensions, e.g. LDD IGFETs or DDD IGFE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30/00Field-effect transistors [FET]
    • H10D30/60Insulated-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
    • H10D30/751Insulated-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 having composition variations in the channel reg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30/00Field-effect transistors [FET]
    • H10D30/60Insulated-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
    • H10D30/791Arrangements for exerting mechanical stress on the crystal lattice of the channel reg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30/00Field-effect transistors [FET]
    • H10D30/60Insulated-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
    • H10D30/791Arrangements for exerting mechanical stress on the crystal lattice of the channel regions
    • H10D30/792Arrangements for exerting mechanical stress on the crystal lattice of the channel regions comprising applied insulating layers, e.g. stress lin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62/00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D62/80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Landscapes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其中单轴应变在半导体器件的器件沟道中产生。单轴应变可能处于拉伸或处于压缩并且在与器件沟道平行的方向上。单轴应变可以由应变引发衬垫、应变引发阱或其组合在双轴应变衬底表面中产生。单轴应变可以由应变引发阱和应变引发衬垫的组合在减小的衬底中产生。本发明也提供一种使用应变引发隔离区域增加双轴应变的方法。本发明还提供CMOS衬底的器件区域可以独立处理以提供处于压缩或拉伸的单轴应变半导体表面的CMOS器件。

Description

改进的应变硅CMOS器件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增强电子和空穴迁移率的半导体器件,尤其涉及包括具有增强电子和空穴迁移率的含硅(Si)层的半导体器件。本发明也提供形成这种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长达三十多年,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连续小型化已经驱动世界范围的半导体行业。连续尺寸缩小的各种终止者已经被预测了几十年,但是尽管有许多挑战,创新的历史已经维持摩尔定律。但是,今天存在生长的迹象,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开始到达它们传统的尺寸缩小极限。连续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尺寸缩小的短期和长期挑战的简明概要可以在国际半导体技术路标(ITRS)的2002更新的“巨大挑战”章节中找到。器件、材料、电路和系统的非常彻底的回顾可以在会议论文集IEEE,Vol.89,No.3,2001年3月(Proc.IEEE,Vol.89,No.3,March 2001),针对半导体技术限制的特殊问题中找到。
因为通过连续的尺寸缩小改进MOSFET从而CMOS性能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提高性能而不缩小尺寸的方法已经变得关键。这样的一种方法是增加载流子(电子和/或空穴)迁移率。增加的载流子迁移率可以通过例如引入适当的应变到Si晶格中来获得。
应变的施加改变含硅(Si)衬底的晶格维度。通过改变晶格维度,材料的电子带结构同样改变。该改变仅在本征半导体中是轻微的,仅导致小的电阻变化,但是当掺杂半导体材料,也就是n型并且部分电离时,非常小的能带变化可以引起杂质能级与能带边缘之间能量差的大比例变化。这导致载流子运输性质的变化,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惊人的。物理应力(拉伸或压缩)的施加可以进一步用来增强在含硅衬底上制造的器件的性能。
沿着器件沟道的压缩应变增加p型场效应晶体管(pFET)中的驱动电流而减小n型场效应晶体管(nFET)中的驱动电流。沿着器件沟道的拉伸应变增加nFET中的驱动电流而减小pFET中的驱动电流。
松弛SiGe缓冲层或松弛绝缘体上硅锗(SGOI)上的应变硅已经证明对nFET[K.Rim,p.98,VLSI 2002,B.Lee,IEDM 2002]和pFET[K.Rim,et al,p.98,VLSI 2002]器件的较高驱动电流。即使在SGOI衬底上具有应变硅或绝缘应变硅(SSDOI)可以减小短沟道效应以及一些处理相关问题例如SiGe中的增强As扩散[S.Takagi,et al,p.03-57,IEDM2003;K.RIM,et al,p.3-49,IEDM 2003],随着器件缩小到非常短的沟道维度,驱动电流的增强开始减小[Q.Xiang,et al,VLSI 2003;J.R.Hwang,et al,VLSI 2003]。术语“非常短沟道”表示具有小于大约50nm长度的器件沟道。
应当相信,非常短的沟道器件中驱动电流的减小由源极/漏极串联电阻产生,并且迁移率退化因强晕掺杂的较高沟道掺杂、速度饱和以及自热引起。
另外,在双轴拉伸应变的情况下,例如在松弛SiGe上应变外延生长的Si,pFET器件的显著空穴迁移率增强仅当器件沟道在高(>1%)应变下时发生,这不利地易于具有晶体缺陷。此外,由松弛SiGe上的外延生长Si之间的晶格失配产生的应变由中空沟槽电离区域引起的应力减小,其中中空沟槽电离区域的效果在器件具有大约500nm或更小级别的从栅极边缘到源极/漏极区域末端的维度的情况下特别显著。[T.Sanuki,et al,IEDM 2003]。
半导体器件的进一步尺寸缩小需要控制衬底中产生的应变级别以及研制新的方法以增加可以产生的应变。为了维持连续尺寸缩小的应变硅的增强,应变量必须在含硅层中维持或增加。需要进一步的创新以增加pFET器件中的载流子迁移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变nFET器件,其中改进的载流子迁移率在与器件沟道平行的方向上经历拉伸单轴应变的器件沟道中提供。本发明也提供一种应变pFET器件,其中改进的载流子迁移率由在与器件沟道平行的方向上引入到器件的压缩单轴应变提供。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在相同衬底上包含pFET和nFET的CMOS结构,其中pFET器件的器件沟道在单轴压缩应变下,而nFET器件的器件沟道在单轴拉伸应变下,二者都在与器件沟道平行的方向上。
前述在本发明中通过在具有双轴拉伸应变,其中半导体表面覆盖SiGe层外延生长,或双轴压缩应变,其中半导体表面覆盖掺碳硅层外延生长的半导体表面上形成晶体管,然后在器件沟道上引起单轴拉伸或压缩应变来实现。单轴拉伸或压缩应变由位于晶体管上的应变引发介电衬垫和/或与器件沟道邻接的应变引发阱产生。概括地,本发明的半导体结构包括:
衬底,包括覆盖应变引发层的应变半导体层,其中所述应变引发层在所述应变半导体层中产生双轴应变;
在所述应变半导体层的器件沟道部分上包含栅极导体的至少一个栅极区域,所述器件沟道部分将与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导体相邻的源极和漏极区域分离;以及
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上的应变引发衬垫,其中所述应变引发衬垫产生单轴应变到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下的所述应变半导体层的所述器件沟道部分。
应变引发层可以包括SiGe,其中应变半导体表面中的双轴应变处于拉伸,或者应变引发层可以包括掺碳硅,其中应变半导体表面的双轴应变处于压缩。
位于具有处于双轴拉伸应变的器件沟道的晶体管上的拉伸应变引发衬垫在器件沟道中产生单轴拉伸应变,其中单轴应变在与器件沟道平行的方向上,并且提供nFET器件中的载流子迁移率增强。位于具有处于双轴拉伸应变的器件沟道的晶体管上的压缩应变引发衬垫在器件沟道中产生单轴压缩应变,其中单轴应变在与器件沟道平行的方向上,并且提供pFET器件中的载流子迁移率增强。位于具有处于双轴压缩应变的器件沟道的晶体管上的压缩应变引发衬垫在器件沟道中产生单轴应变,其中单轴压缩应变在与器件沟道平行的方向上,并且提供pFET器件中的载流子迁移率增强。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种半导体结构,其中与双轴应变器件沟道相邻的应变引发阱产生与器件沟道平行的单轴压缩应变或单轴拉伸应变。概括地,本发明的半导体结构包括:
衬底,包括覆盖应变引发层的应变半导体层,其中所述应变引发层在所述应变半导体层中产生双轴应变;
在所述衬底的所述应变半导体层的器件沟道部分上包含栅极导体的至少一个栅极区域,所述器件沟道将源极和漏极区域分离;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相邻的应变引发阱,其中与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相邻的所述应变引发阱产生单轴应变到所述应变半导体层的所述器件沟道部分。
位于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中并且与器件沟道相邻包含掺碳硅的应变引发阱在器件沟道内产生拉伸单轴应变,其中单轴应变在与器件沟道平行的方向上。拉伸单轴应变可以提供nFET器件中的载流子迁移率增强。
位于双轴压缩应变半导体层中并且与器件沟道相邻包含SiGe的应变引发阱在器件沟道内产生压缩单轴应变,其中单轴应变在与器件沟道平行的方向上。压缩单轴应变可以提供pFET器件中的载流子迁移率增强。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种包括nFET和pFET器件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结构。概括地,本发明的结构包括:
包含压缩应变半导体表面和拉伸应变半导体表面的衬底,其中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表面和所述拉伸应变半导体表面双轴应变;
位于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层上的至少一个栅极区域,包括在所述衬底的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层的器件沟道部分上的栅极导体;
位于所述拉伸应变半导体层上的至少一个栅极区域,包括在所述衬底的所述拉伸应变半导体层的器件沟道部分上的栅极导体;
位于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表面上的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上的压缩应变引发衬垫,其中所述压缩应变引发衬垫在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层的所述器件沟道部分中产生压缩单轴应变,其中所述压缩单轴应变在与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表面的所述器件沟道部分平行的方向上;以及
位于所述拉伸应变半导体层上的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上的拉伸应变引发衬垫,其中所述拉伸应变引发衬垫在所述拉伸应变半导体层的所述器件沟道部分中产生单轴应变,其中所述拉伸单轴应变在与所述拉伸应变半导体层的所述器件沟道部分平行的方向上。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种包括nFET和pFET器件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结构。概括地,本发明的结构包括:
衬底,包括具有pFET器件区域和nFET器件区域的拉伸应变半导体层;
所述pFET器件区域内的至少一个栅极区域,包含位于所述拉伸应变半导体层的pFET器件沟道部分上的栅极导体;
所述nFET器件区域内的至少一个栅极区域,其包含位于所述衬底的所述拉伸应变半导体表面的nFET器件沟道部分上的栅极导体;
位于所述pFET器件区域中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上的压缩应变引发衬垫,其中所述压缩应变引发衬垫在所述pFET器件沟道中产生压缩单轴应变;以及
位于所述nFET器件区域中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上的拉伸应变引发衬垫,其中所述拉伸应变引发衬垫在所述nFET器件沟道中产生单轴拉伸应变。
上述结构还可以包括nFET器件区域和pFET器件区域中与至少一个栅极区域相邻的应变引发阱,其中pFET器件区域中的应变引发阱增加压缩单轴应变而nFET器件区域中的应变引发阱增加拉伸单轴应变。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种形成上述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其包括在衬底的器件沟道部分中提供单轴应变的应力引发衬垫和/或应变引发阱。概括地,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具有至少一个应变半导体表面的衬底,所述至少一个应变半导体表面具有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具有相等幅度的内部应变,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在相同晶面内并且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在所述至少一个应变半导体表面上产生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所述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包括位于所述半导体表面的器件沟道部分上的栅极导体,所述器件沟道将源极和漏极区域分离;以及
在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上形成应变引发衬垫,其中所述应变引发衬垫在所述器件沟道中产生单轴应变,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应变半导体表面的所述器件沟道部分内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应变幅度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种增加半导体层内双轴应变的方法。半导体层内的双轴应变可以通过在具有固有压缩或拉伸介电填充材料的有效器件区域周围形成隔离区域来增加压缩或拉伸。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单轴应变可以通过形成与至少一个栅极区域相邻的一组应变引发阱,代替应变引发衬垫,或者与应变引发衬垫相组合来引发。
本发明也提供在松弛衬底上形成的半导体器件中改进的载流子迁移率,其中与晶体管的器件沟道平行的单轴应力由位于晶体管上的应变引发衬垫和位置与器件沟道相邻的应变引发阱的组合提供。概括地,本发明的半导体结构包括:
松弛衬底;
所述松弛衬底的器件沟道部分上包含栅极导体的至少一个栅极区域,所述器件沟道部分将与所述至少一个导体相邻的源极和漏极区域分离;
与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相邻的应变引发阱;以及
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上的应变引发衬垫,其中所述应变引发衬垫和所述应变引发阱产生单轴应变到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下面的所述衬底的所述松弛部分的所述器件沟道部分。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种包括nFET和pFET器件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结构,其中器件可以在具有双轴应变半导体表面和/或松弛半导体表面的衬底上形成。概括地,一种提供在具有松弛且双轴应变半导体表面的衬底上形成的CMOS结构的方法包括:提供具有第一器件区域和第二器件区域的衬底,在所述第一器件区域和第二器件区域中产生位于所述衬底的器件沟道部分上的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以及在所述第一器件区域和所述第二器件区域中产生单轴应变,其中所述单轴应变与所述第一器件区域和所述第二器件区域的所述器件沟道平行的方向上。第一器件区域可以包括双轴应变半导体表面而第二器件区域可以包括松弛半导体表面。
根据本发明,在第一器件区域和第二器件区域中产生单轴应变还包括处理第一器件区域和第二器件区域以提供应变引发结构的组合。第一器件区域还包括双轴应变半导体表面和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上的应变引发衬垫,双轴应变半导体表面和与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相邻的应变引发阱,或其组合。第二器件区域可以包括松弛衬底,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上的应变引发衬垫和与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相邻的应变引发阱。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具有单轴拉伸应变的nFET器件沟道的本发明半导体器件一种实施方案的图示(通过横截面视图),其中单轴拉伸应变在与器件沟道平行的方向上。
图2是包括位于SiGe层上具有单轴压缩应变的pFET器件沟道的本发明半导体器件另一种实施方案的图示(通过横截面视图),其中单轴压缩应变在与器件沟道平行的方向上。
图3是包括位于Si:C层上具有单轴压缩应变的pFET器件沟道的本发明半导体器件另一种实施方案的图示(通过横截面视图),其中单轴压缩应变在与器件沟道平行的方向上。
图4是本发明CMOS结构的一种实施方案的图示(通过横截面视图),包括图1中描绘的nFET器件和图2中描绘的pFET器件。
图5是本发明CMOS结构的一种实施方案的图示(通过横截面视图),包括图1中描绘的nFET器件和图3中描绘的pFET器件。
图6是本发明半导体器件的另一种实施方案的图示(通过横截面视图),包括在松弛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的具有单轴压缩应变的nFET器件沟道。
图7是本发明半导体器件的另一种实施方案的图示(通过横截面视图),包括在松弛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的具有单轴拉伸应变的pFET器件沟道。
图8是本发明CMOS结构的一种实施方案的图示(通过横截面视图),包括松弛衬底区域和双轴应变半导体区域。
图9(a)-9(c)是晶格维度和与处于压缩和拉伸的器件沟道平行的单轴应变之间关系的图示。
图10是具有拉伸应变引发和压缩应变引发介电层(拉伸应变引发和压缩应变引发衬垫)的nFET器件的Ioff比Ion的线图。
图11是具有拉伸应变引发和压缩应变引发介电层(拉伸应变引发和压缩应变引发衬垫)的pFET器件的Ioff比Ion的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pFET和nFET器件的CMOS结构,其中每种器件类型的器件沟道中单位晶格的对称可以分解成三个方向,其中每个方向的晶格维度(常数)至少差.05%。器件沟道中的晶格方向包括:平行于沟道平面(x方向),垂直于沟道平面(y方向)和离开沟道平面(z方向)。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变硅nFET,其中与nFET器件沟道平行的晶格常数大于与nFET器件沟道垂直的晶格常数,其中晶格常数差异由与器件沟道平行的拉伸单轴应变引起。本发明也提供一种应变硅pFET,其中与pFET器件沟道垂直的晶格常数大于与pFET器件沟道平行的晶格常数,其中晶格常数差异由与器件沟道平行的压缩单轴应变引起。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在松弛衬底表面上的pFET和/或nFET器件,其中应变引发衬垫和应变引发阱的组合产生与pFET和/或nFET器件的器件沟道部分平行的单轴应变。
现在参考本申请的附图更详细地讨论本发明。在附随附图中,类似和/或相应元素由类似参考数字引用。在附图中,显示并描述单个栅极区域。尽管该说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包括单个栅极区域的结构。代替地,考虑多个这种栅极区域。
参考图1,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中,提供在分层栈10的器件沟道12中具有单轴拉伸应变的n型场效应晶体管(nFET)20,其中单轴拉伸应变在与器件沟道12的长度平行的方向上。器件沟道12的长度将器件的源极和漏极区域13,14的延长7分离。nFET 20的器件沟道12内的单轴拉伸应变由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和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的组合而产生。栅极区域5包括栅极电介质2上面的栅极导体3。
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通过在SiGe应变引发层17上外延生长硅形成。双轴拉伸应变在由其晶格常数大于硅的材料形成的表面上生长的外延硅引发。锗的晶格常数比硅的大大约4.2%,并且SiGe合金的晶格常数关于它的锗浓度呈线性。结果,包含50%原子百分比锗的SiGe合金的晶格常数比硅的晶格常数大大约2.1倍。这种SiGe应变引发层17上的Si的外延生长在双轴拉伸应变下产生Si层,底层SiGe应变引发层17基本上完全或部分地未拉伸,或松弛。
术语“双轴拉伸”表示拉伸应变在与nFET器件沟道12平行的第一方向上和与nFET器件沟道12垂直的第二方向上产生,其中第一方向上应变的幅度与第二方向上应变的幅度相等。
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优选地包括Si3N4,位于栅极区域5和与栅极区域5相邻的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的暴露表面上。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与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结合,在器件沟道12上产生大约100MPa~3000MPa的单轴拉伸应变,其中器件沟道12上单轴应变的方向与器件沟道12的长度平行。
在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形成之前,器件沟道12处于双轴拉伸应变,其中在与器件沟道12垂直的方向上产生的应变的幅度等于在与器件沟道12平行的方向上产生的应变。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的应用在与器件沟道12平行的方向(x方向)上产生单轴应变,其中与器件沟道12平行的拉伸应变的幅度大于与器件沟道12垂直的拉伸应变的幅度。此外,沿着器件沟道12 nFET器件12内的晶格常数大于跨越器件沟道12的晶格常数。
再次参考图1,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拉伸应变引发阱30在各自源极和漏极区域13,14中位置与器件沟道12相邻。拉伸应变引发阱30包括掺碳硅(Si:C)或掺碳硅锗(SiGe:C)。包括固有拉伸Si:C的拉伸应变引发阱30可以在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的凹进部分上外延生长。术语“固有拉伸Si:C层”表示Si:C层在内部拉伸应变下,其中拉伸应变由Si:C的较小晶格维度和Si:C外延生长于其上的层的加大晶格维度之间的晶格失配而产生。拉伸应变引发阱30在与nFET器件沟道12平行的方向上在器件沟道12内产生单轴拉伸应变。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当提供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时,拉伸应变引发阱30可以省略。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当提供拉伸应变引发阱30时,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可以省略。在又一种实施方案中,拉伸应变引发阱30和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都使用。形成本发明nFET 20的方法现在更详细地描述。
在第一处理步骤中,提供包括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的分层栈10。分层栈10可以包括:拉伸的SiGe上应变Si,绝缘体上SiGe(SSGOI)上的应变Si,或拉伸的绝缘应变Si(SSDOI)。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分层栈10包括SiGe应变引发层17上具有含硅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的拉伸SSGOI。
在第一处理步骤中,SiGe应变引发层17在含Si衬底9上形成。术语“含Si层”在这里用来表示包含硅的材料。含Si材料的说明性实例包括,但不局限于,Si,SiGe,SiGeC,SiC,多晶硅,也就是polySi,外延硅,也就是epi-Si,非晶硅,也就是a:Si,SOI及其多层。可选绝缘层可以位于SiGe应变引发层17和含Si衬底9之间。
SiGe应变引发层17使用外延生长处理或由沉积处理例如化学汽相沉积(CVD)在整个含Si衬底10上形成。SiGe应变引发层17的Ge含量典型地为5%~50%,根据原子量%,10%~20%甚至更典型。典型地,SiGe应变引发层17可以生长为大约10nm~100nm的厚度。
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然后在SiGe层17上形成。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包括晶格维度小于底层SiGe层17的晶格维度的外延生长含Si材料。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可以生长到小于其临界厚度的厚度。典型地,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可以生长至大约10nm~100nm的厚度。
作为选择,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可以直接在绝缘层上形成以提供绝缘应变硅(SSDOI)衬底。在该实施方案中,包含外延Si的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在具有SiGe表面的圆片上生长。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然后使用结合方法结合到支承衬底的介电层,例如热结合。在结合之后,具有SiGe表面的圆片和应变Si层上的SiGe层使用包括智能切除和刻蚀的处理去除以提供直接结合到介电层的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26。具有至少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的绝缘应变Si衬底105的形成的更详细描述在标题为绝缘应变Si结构的共同转让美国专利6,603,156号中提供。
在具有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的层叠结构10形成之后,nFET器件20然后使用常规MOSFET处理步骤形成,包括但不局限于:常规栅极氧化预清洁和栅极介电2形成;栅电极3形成和图案形成;栅极再氧化;源极和漏极延长7形成;通过沉积和刻蚀的侧壁隔板4形成;以及源极和漏极13,14形成。
在下一个处理步骤中,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然后至少在栅极区域5和与栅极区域5相邻的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的暴露表面上沉积。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结合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在nFET器件的器件沟道12内产生具有与器件沟道12平行的方向的单轴拉伸应变。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可能包括氮化物、氧化物、掺杂氧化物例如硼磷硅酸盐玻璃,Al2O3,HfO2,ZrO2,HfSiO,共用半导体处理的其他介电材料或其任何组合。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可以具有大约10nm~500nm的厚度,优选地大约50nm。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可以由等离子增强化学汽相沉积(PECVD)或快速热化学汽相沉积(RTCVD)沉积。
优选地,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包括氮化物,例如Si3N4,其中沉积处理的处理条件被选择以在沉积层中提供固有拉伸应变。例如,等离子增强化学汽相衬底(PECVD)可以提供具有固有拉伸应变的氮化物应力引发衬垫。由PECVD沉积的氮化物应力引发衬垫的应力状态可以通过改变沉积条件来控制以更改沉积舱中的反应速率。更具体地,沉积氮化物应变引发衬垫的应力状态可以通过改变沉积条件,例如:SiH4/N2/He气体流动速率,压力,RF功率和电极间隙来设置。
在另一个实例中,快速热化学汽相沉积(RTCVD)可以提供具有内部拉伸应变的氮化物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在由RTCVD沉积的氮化物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中产生的内部拉伸应变的幅度可以通过改变沉积条件来控制。更具体地,氮化物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内拉伸应变的幅度可以通过改变沉积条件例如:前体沉积、前体流动速率和温度来设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拉伸应变引发阱30可以在nFET器件20形成之后且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沉积之前形成。在第一处理步骤中,凹进部分在源极和漏极区域13,14位于其中的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的部分中形成。凹进部分可以使用光刻和刻蚀形成。具体地,光刻掩模,优选地包括形成图案的光致抗蚀剂,在整个结构的表面上形成,除了与栅极区域相邻的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的部分之外。定向(各向异性)刻蚀然后使得覆盖源极和漏极区域13,14的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的表面从栅极区域5位于其上的表面凹陷大约10nm~300nm的深度。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拉伸应变引发阱30侵占栅极区域5中与栅电极3邻接的侧壁隔板4下面。通过定位拉伸应变引发阱30更接近器件沟道12,沿着器件沟道12产生的应变增加。拉伸应变引发阱30可以由包括第一定向(各向异性)刻蚀,继之以非定向(各向同性)刻蚀的刻蚀步骤更接近器件沟道12而定位,其中非定向刻蚀底切侧壁隔板4以提供侵占器件沟道12的凹进部分。
在下一个处理步骤中,掺碳硅(Si:C)然后在覆盖形成拉伸应变引发阱30的源极和漏极区域13,14的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的凹进表面上外延生长。外延生长的Si:C在内部拉伸应变(也称作固有拉伸应变)下,其中拉伸应变由外延生长的Si:C的较小晶格维度和Si:C外延生长于其上的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的凹进表面的较大晶格维度之间的晶格失配而产生。拉伸应变引发阱30在nFET器件20器件沟道12内产生具有与器件沟道12平行的方向的单轴拉伸应变。虽然Si:C是优选的,任何固有拉伸材料可以利用,例如Si,固有拉伸氮化物和氧化物,只要单轴拉伸应变在器件沟道12内产生。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然后形成包括固有拉伸介电填充的拉伸应变引发隔离区域50,其中固有拉伸介电填充增加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中的应变幅度大约0.05~1%。隔离区域50通过使用定向刻蚀处理例如反应离子刻蚀首先刻蚀沟槽形成。在沟槽形成之后,沟槽然后用具有固有拉伸应变的电介质填充,例如由化学汽相沉积而沉积的氮化物或氧化物。产生固有拉伸介电填充的沉积条件与上面公开的形成拉伸应变介电衬垫25的沉积条件类似。常规平面处理例如化学机械抛光(CMP)可能可选地用来提供平面结构。
参考图2并且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提供在衬底10的器件沟道12中具有单轴压缩应变的n型场效应晶体管(pFET)45,其中单轴压缩应变在与器件沟道12的长度平行的方向上。在该实施方案中,单轴压缩应变由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和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的组合而产生。
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与参考图1上述的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类似地,在SiGe应变引发层17之上外延生长Si。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可以包括SiGe应变引发层17上的外延硅生长,其中SiGe应变引发层17的Ge浓度大于5%。
返回参考图2,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优选地包括Si3N4,并且位于栅极区域5和与栅极区域5相邻的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的暴露表面上。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结合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在器件沟道12上产生大约100MPa~2000MPa的单轴压缩应变,其中单轴应变的方向与器件沟道12的长度平行。
在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形成之前,器件沟道12处于双轴拉伸应变,其中在与器件沟道12垂直的方向上产生的拉伸应变的幅度等于与器件沟道12平行的方向上产生的拉伸应变。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的应用在与器件沟道12平行的方向上产生单轴压缩应变。因此,跨越器件沟道12 pFET器件45中晶格常数大于沿着器件沟道12的晶格常数。
仍然参考图2,并且在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压缩应变引发阱60位置与各自源极和漏极区域13,14中器件沟道相邻。包括固有压缩SiGe的压缩应变引发阱60可以在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的凹进部分上外延生长。术语“固有压缩SiGe层”表示SiGe层在固有压缩应变之下(也称作固有压缩应变),其中压缩应变由SiGe的较大晶格维度和SiGe外延生长于其上的较小晶格维度之间的晶格失配而产生。压缩应变引发阱60在器件沟道12中产生单轴压缩应变。器件沟道12中的单轴压缩应变可以通过将压缩应变引发阱60接近器件沟道而增加。在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压缩应变引发阱60进展在栅极区域5中邻接栅电极3的侧壁隔板4之下。
现在描述形成本发明nFET 45的方法。在第一处理步骤中,提供具有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的分层结构10。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分层结构10包括覆盖SiGe应变引发层17的双轴拉伸引发半导体层15,其中SiGe应变引发层17在含Si衬底9上形成。含Si衬底9和SiGe层17类似于上面参考图1描述的含Si衬底9和SiGe层17。
在分层结构10形成之后,pFET器件45然后使用常规处理形成。pFET器件45使用与产生nFET器件20的那些类似的MOSFET处理形成,如参考图1描述的,除了源极和漏极区域13,14是p型掺杂。
返回参考图2,在下一个处理步骤中,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然后在至少栅极区域5和与栅极区域5相邻的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的暴露表面上沉积。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可以包括氮化物、氧化物、掺杂氧化物例如硼磷硅酸盐玻璃,Al2O3,HfO2,ZrO2,HfSiO,共同地半导体处理的其他介电材料或其任何组合。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可以具有大约10nm~100nm的厚度,优选地为大于50nm。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可以由等离子增强化学汽相沉积(PECVD)沉积。
优选地,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包括氮化物,例如Si3N4,其中沉积处理的处理条件被选择以提供沉积层中的固有压缩应变。例如,等离子增强化学汽相沉积(PECVD)可以提供包含具有压缩内部应变的氮化物应变引发衬垫。沉积氮化物应变引发衬垫的应力状态可以通过改变沉积舱中的条件从而更改反应速率来设置,其中沉积条件包括SiH4/N2/He气体流动速率,压力,RF功率和电极间隙。
在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案中,SiGe压缩应变引发阱60可以在pFET器件45形成之后以及在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的沉积之前形成。在第一处理步骤中,凹进部分在与栅极区域5相邻的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的部分内形成,其中源极和漏极区域13,14位于其中。凹进部分可以使用光刻和刻蚀形成。具体地,刻蚀掩模,优选地包括形成图案的光致抗蚀剂,在整个结构的表面上形成,除了与栅极区域相邻的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的部分之外。定向刻蚀处理然后使得覆盖源极和漏极区域13,14的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的表面从栅极区域5位于其上的表面陷入大约10nm~300nm的深度。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压缩应变引发阱60可以通过包括第一定向(各向异性)刻蚀,继之以非定向(各向同性)刻蚀的刻蚀处理更接近器件沟道而定位,其中非定向刻蚀底切侧壁隔板4以提供侵入器件沟道12的凹进部分。通过将压缩应变引发阱60定位更接近器件沟道12,沿着器件沟道12产生的应变增加。
在下一个处理步骤中,SiGe然后在覆盖形成压缩应变引发阱60的源极和漏极区域13,14的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的凹进表面上外延生长。外延生长SiGe在内部压缩应变下(也称作固有压缩应变),其中压缩应变由外延生长SiGe的较大晶格维度和SiGe外延生长于其上的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的较小晶格维度之间的晶格失配而产生。压缩应变引发阱60在pFET器件45的器件沟道12中产生具有与器件沟道12平行的方向的单轴压缩应变。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当提供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时,压缩应变引发阱60可以省略。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当提供压缩应变引发阱60时,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可以使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形成包含固有压缩介电填充的压缩应变引发隔离区域65,其中固有压缩介电填充增加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中应变幅度大约0.05~1%。压缩应变引发隔离区域65通过使用定向刻蚀处理首先刻蚀沟槽形成,例如反应离子刻蚀。在沟槽形成之后,沟槽使用具有固有压缩应变的电介质填充,例如通过化学汽相沉积而沉积的氮化物或氧化物。产生压缩应变引发介电填充的沉积条件类似于上面公开的用于形成压缩应变介电衬垫55的沉积条件。
参考图3,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提供在衬底10(a)的器件沟道12中具有单轴压缩应变的pFET 75,其中压缩单轴应变在与器件沟道12平行的方向上。在该实施方案中单轴压缩应变由双轴压缩应变半导体层25与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的组合产生。
双轴压缩应变半导体层26是在掺碳硅(Si:C)应变引发层18上生长的外延硅。双轴压缩应变在由晶格常数小于硅的晶格常数的材料形成的表面上生长的外延硅中引起。碳的晶格常数小于硅的晶格常数。这种Si:C应变引发层18上Si的外延生长在双轴压缩应变下产生Si层,底层Si:C硅引发层18基本上未应变,或松弛。术语“双轴压缩”表示压缩应变在与器件沟道12平行的第一方向上和与器件沟道12垂直的第二方向上产生,其中第一方向上应变的幅度等于第二方向上应变的幅度。
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类似于上面参考图2描述的压缩应变引发衬垫,并且优选地包括Si3N4。返回参考图3,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位于栅极区域5和与栅极区域5相邻的双轴压缩应变半导体层26的暴露表面上。
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在器件沟道12上产生大约100MPa~2000MPa的单轴压缩应变,其中单轴应变的方向与器件沟道12的长度平行。
在压缩应变引发衬垫44形成之前,器件沟道12处于双轴压缩应变中;因为与器件沟道12垂直的方向上产生的应变的幅度等于在与器件沟道12平行的方向上产生的应变。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的应用在与器件沟道12平行的方向上产生单轴应变,其中与器件沟道12垂直的压缩应变的幅度小于与器件沟道12平行的压缩应变的幅度。此外,与器件沟道12垂直的pFET器件中的晶格常数大约沿着器件沟道12的晶格常数。
再次参考图3,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SiGe压缩应变引发阱60位置与器件沟道12相邻。包含固有压缩SiGe的压缩应变引发阱60可以在双轴压缩应变半导体层26的凹进部分上外延生长并且类似于参考图2描述的SiGe压缩应变引发阱60。优选地,SiGe压缩应变引发阱60侵入在栅极区域5中与栅电极3邻接的侧壁隔板4下面。
现在将更详细描述形成本发明pFET75的方法。在第一处理步骤中,提供具有覆盖Si:C应变引发层的双轴压缩应变半导体层26的分层结构10(a),其中Si:C应变引发层18在含Si衬底9上形成。图3中描绘的含Si衬底9类似于上面参考图1描述的含Si衬底9。
Si:C应变引发层18使用外延生长处理在整个含Si衬底9上形成,其中Si:C应变引发层18的C含量小于大约6%,根据原子百分比,优选地0.5%~4%。典型地,Si:C应变引发层18可以生长到大约10nm~100nm范围的厚度。
双轴压缩应变半导体层26然后在Si:C应变引发层18上形成。双轴压缩应变半导体层26包括晶格维度大于底层Si:C层18的晶格维度的外延生长含Si材料。双轴压缩应变半导体层26可以生长为小于其临界厚度的厚度。典型地,双轴压缩应变半导体层26可以生长为大约10nm~100nm范围的厚度。
作为选择,双轴压缩应变半导体层26可以直接在绝缘层上形成以提供绝缘应变硅(SSDOI)衬底。在该实施方案中,包含外延Si的压缩应变半导体层26在具有Si:C表面的处理圆片上上涨。压缩应变半导体层26然后使用结合方法,例如热结合而结合到支承衬底的介电层。在结合之后,具有Si:C表面的结合圆片使用智能切除和刻蚀去除以提供直接结合到介电层的双轴压缩应变半导体层26。
在分层结构10(a)形成之后,pFET器件75在双轴压缩应变半导体层26上形成,如参考图2描述的。
返回参考图3,在下一个处理步骤中,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然后至少在栅极区域5和与栅极区域5相邻的双向压缩应变半导体层26的暴露表面上沉淀。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类似于上面参考图2描述的压缩应变引发衬垫。
优选地,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包括氮化物,例如Si3N4,其中沉积处理的处理条件被选择以在沉积层中提供固有压缩应变。例如,等离子增强化学汽相沉淀(PECVD)可以提供具有压缩内部应力的氮化物应力引发衬垫。沉积的氮化物应力引发衬垫的应力状态可以通过改变沉积舱中的沉积条件从而更改反应速率来设置,其中沉积条件包括SiH4/N2/He气体流动速率、压力、RF功率和电极间隙。
与图2中描绘的实施方案类似,压缩应变引发阱60,优选地包含固有压缩SiGe,以及压缩应变引发隔离区域65,优选地包含固有压缩介电填充,然后可以如图3中描绘地形成。优选地,压缩应变引发阱60嵌入栅极区域5中与栅电极3邻接的侧壁隔板4下面。
参考图4,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提供在相同衬底100上包含图1中描绘的本发明的nFET器件20和图2中描绘的本发明的pFET器件45的CMOS结构。每个nFET器件20具有在与nFET器件沟道12平行的方向上的晶格常数大于与nFET器件沟道21垂直的方向上的晶格常数的器件沟道12,其中晶格常数差异由拉伸单轴应变引起。每个pFET45具有与pFEt器件沟道12垂直的方向上的晶格常数大于与pFET器件沟道12平行的晶格常数的器件沟道12,其中晶格常数差异由压缩单轴应变引起。图4中描绘的CMOS结构使用产生nFET器件20和pFET器件45的上述方法形成。
更具体地,首先提供包含覆盖SiGe应变引发层17而形成的单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如上面参考图1描述的。nFET器件20然后在衬底100的nFET器件区域120中形成,且pFET器件45在衬底100的pFET器件区域140中形成,其中nFET器件区域120由隔离区域70与pFET器件区域分离。与前述实施方案类似,在pFET器件区域140和nFET器件区域120中产生的单轴应变可以通过使用固有压缩或固有拉伸介电填充来填充隔离区域70而增加。
nFET器件区域140和pFET器件区域120然后使用常规块掩模选择性地处理。例如,第一块掩模在pFET器件区域140上形成,留下nFET器件区域120暴露。nFET器件区域120然后被处理以产生nFET器件20,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和拉伸应变引发阱30,如上面参考图1描述的。nFET器件区域120和pFET器件区域140由隔离区域70分离,其中固有拉伸或固有压缩介电填充材料可以增加nFET或pFET器件区域120,140中的双轴应变。
第一块掩模然后去除并且第二块掩模在nFET器件区域120上形成,留下pFET器件区域140暴露。pFET器件区域140被处理以产生pFET器件45,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和压缩应变引发阱60,如上面参考图2描述的。第二块掩模然后去除。
参考图5,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提供在相同衬底上包含图1中描绘的nFET器件20和图3中描绘的pFET器件75的CMOS结构。图5中描绘的CMOS结构提供相同衬底105上nFET电流区域的进一步增强以及pFET电流驱动的改进。
图5中描绘的CMOS结构使用产生图1中描绘的nFET器件20和图3中描绘的pFET器件75的上述方法形成,其中使用块掩模来选择性地处理CMOS结构的部分,其中nFET器件20和pFET器件75形成于其中。
首先,提供具有覆盖pFET器件区域140中Si:C应变引发层18的至少双轴压缩应变半导体层26以及覆盖nFET器件区域120中的SiGE应变引发层17的双轴拉伸应变压缩层15的应变Si衬底105。应变Si衬底105可以使用沉积、外延生长、光刻和刻蚀来形成。包含压缩应变半导体层26和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的双轴应变Si衬底105形成的更详细描述在2004年6月3日提交的、标题为“整体或SOI衬底的多材料上的应变Si”的共同转让美国专利申请10/859,736号中提供。
在下一个处理步骤中,第一块掩模在pFET器件区域140上形成,留下nFET器件区域120中的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暴露。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被处理以提供包含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和拉伸应变引发阱30的nFET器件20,其中拉伸单轴应变在nFET器件沟道12中产生。nFET器件20根据上面参考图1描述的方法处理。
在nFET器件20形成之后,第一块掩模被剥去以暴露双轴压缩应变半导体层26并且第二块掩模形成在位于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15中的nFET器件20上面。双轴压缩应变半导体层26被处理以提供包含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和压缩应变引发阱60的pFET器件75,其中单轴压缩应变在pFET器件75的器件沟道12中产生。pFET器件75根据上面参考图3描述的方法处理。
参考图6,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提供在松弛衬底85的器件沟道12部分中具有单轴拉伸应变的n型场效应晶体管(nFET)20,其中单轴拉伸应变在与器件沟道12的长度平行的方向上。言责nFET器件20的器件沟道12的单轴拉伸应变由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和拉伸应变引发阱30的组合产生。
术语“松弛衬底”表示不具有内部应力的衬底,其中与沟道平面平行的方向(x方向)、与沟道平面垂直的方向(y方向)和离开沟道平面的方向(z方向)上的晶格维度相同。松弛衬底85可能包括任何半导体材料,包括但不局限于:Si,应变Si,Si1-yCy,Si1-x-yGexCy,Si1-xGex,Si合金,Ge,Ge合金,GaAs,InAs,InP以及其他III-V和II-VI半导体。松弛衬底85也可能是绝缘体硅衬底(SOI)或绝缘体上SiGe(SGOI)衬底。松弛衬底85的厚度对于本发明不重要。优选地,松弛衬底85包括含Si材料。
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优选地包括Si3N4,并且位于栅极区域5和与栅极区域5相邻的松弛衬底85的暴露表面上。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可以包括氮化物、氧化物例如硼磷硅酸盐玻璃、Al2O3、HfO2、ZrO2、HfSiO、共同地半导体处理的其他介电材料或其任何组合。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可以具有大约10nm~500nm范围的厚度,优选地是大约50nm。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可以由等离子增强化学汽相沉积(PECVD)或快速热化学汽相沉积(RTCVD)沉淀。
优选地,拉伸应变衬垫25包括氮化物,例如Si3N4,其中沉积处理的处理条件被选择以在沉积层中提供固有拉伸应变。例如,等离子增强化学汽相沉积(PECVD)可以提供具有固有拉伸应变的氮化物应力引发衬垫。由PECVD沉积的氮化物应力引发衬垫的应力状态可以通过改变沉积舱内的沉积条件从而更改反应速率来控制。更具体地,沉积的氮化物应变引发衬垫的应力状态可以通过改变沉积条件例如:SiH4/N2/He气体流动速率,压力,RF功率和电极间隙来设置。在另一个实例中,快速热化学汽相沉积(RTCVD)可以提供具有内部拉伸应力的氮化物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由RTCVD沉积的氮化物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中产生的内部拉伸应变的幅度可以通过改变沉积条件来控制。更具体地,氮化物拉伸应变引发层25内拉伸应变的幅度可以通过改变沉积条件例如:前体成分、前体流动速率和温度来设置。
拉伸应变引发阱30在各自源极和漏极区域13,14中相邻器件沟道12放置。拉伸应变引发阱30可以包括掺碳硅(Si:C)或掺碳硅锗(SiGe:C)。包含固有Si:C的拉伸应变引发阱30可以在松弛衬底85的凹进部分上外延生长。
拉伸应变引发阱30与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结合在器件沟道12中与nFET器件沟道12平行的方向上产生单轴拉伸应变。拉伸应变引发衬垫25和应变引发阱30的组合在器件沟道12上产生从大约100MPa~2000MPa范围的单轴压缩应变,其中单轴应变的方向平行于器件沟道12的长度。形成图1中所描绘的结构的方法适合于提供图6中描绘的结构,除了形成图6中描绘的结构的方法包括松弛衬底85,与先前实施方案的应变衬底相反。
参考图7,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提供在松弛衬底85的器件沟道12部分中具有单轴压缩应变的p型场效应晶体管(pFET)45,其中单轴压缩应变在与器件沟道12的长度平行的方向上。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与压缩应变引发阱60结合产生沿着松弛衬底85的器件沟道12部分的压缩单轴应变,其中与器件沟道平行的单轴压缩应变提供pFET器件45中的载流子迁移率增强。
松弛衬底85类似于在图6中描绘的松弛衬底。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结合压缩应变引发阱60的应用在与器件沟道12平行的方向上产生单轴压缩应变。因此,pFET器件45中跨越器件沟道12的晶格常数大于沿着器件沟道12的晶格常数。
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可以包括氮化物、氧化物、掺杂氧化物例如硼磷硅酸盐玻璃,Al2O3,HfO2,ZrO2,HfSiO,共同地半导体处理的其他介电材料或其任何组合。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可以具有大约10nm至大约100nm的厚度,优选地为大于50nm。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可以由等离子增强化学汽相沉积(PECVD)沉积。
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包括氮化物,例如Si3N4,其中沉积处理的处理条件被选择以在沉积层中提供固有压缩应变。例如,等离子增强化学汽相沉淀(PECVD)可以提供具有压缩内部应力的氮化物应力引发衬垫。沉积的氮化物应力引发衬垫的应力状态可以通过改变沉积舱中的沉积条件从而更改反应速率来设置,其中沉积条件包括SiH4/N2/He气体流动速率、压力、RF功率和电极间隙。
压缩应变引发阱60位置与各自源极和漏极区域13,14中的器件沟道12相邻。压缩应变引发阱60可以包括SiGe。包括固有压缩SiGe的压缩应变引发阱60可以在松弛衬底85的凹进部分上外延生长。
压缩应变引发衬垫55和压缩应变引发阱60的组合在器件沟道12上产生大约100MPa~2000MPa范围的单轴压缩应力,其中单轴压缩应力的方向与器件沟道12的长度平行。形成图2中描绘的结构的方法适用于提供图7中描绘的结构,除了形成图7中描绘的结构的方法包括松弛衬底85。
参考图8,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提供包含具有沿着松弛衬底区域150的器件沟道12的单轴应变的至少一个场效应晶体管(FET)151和具有沿着双轴应变衬底区域160的器件沟道12的单轴应变的至少一个FET 149的CMOS结构。
松弛衬底区域150中的单轴应变由FET 151上的应变引发衬垫152和与FET 151相邻的应变引发阱153结合提供。应变引发衬垫152和应变引发阱153可以被处理以引起松弛半导体表面85的器件沟道12上的拉伸应变,如上面参考图6描述的,或者引起在松弛半导体表面85的器件沟道12上的压缩应变,如上面参考图7描述的。
双轴应变衬底区域160中的单轴应变由器件沟道12下面的应变引发层155和应变引发衬垫161和/或应变引发阱154的组合提供。双轴应变衬底区域160中的应变引发层155可以包括掺碳硅(Si:C)或掺碳硅锗(SiGe:C)并且提供压缩双轴应变半导体表面,如上面参考图3描绘的,或者硅锗(SiGE)并且提供拉伸双轴应变半导体表面,如上面参考图1和2描述的。包含固有拉伸应变或固有压缩应变介电填充的隔离区域170可以增加在双轴应变衬垫区域160中产生的双轴应变。
双轴应变衬底区域160中的应变引发阱154可以包括硅锗(SiGe),从而提供压缩单轴应变到双轴应变衬底区域160的器件沟道12,如上面参考图2和3描述的。应变引发阱154也可以包括掺碳硅(Si:C)或掺碳硅锗(SiGe:C),因此提供拉伸单轴应变到双轴应变衬底区域160的器件沟道12,如上面参考图1描述的。应变引发层161可以在双轴应变衬底区域160中FET 149上形成,以提供拉伸或压缩单轴应变到双轴应变衬底区域160的器件沟道12,如上面参考图1-3描述的。
图8中描绘的CMOS器件可以使用与用于提供图7中描绘的CMOS结构的方法类似的方法形成,除了应变引发层在松弛衬底区域150中不存在。作为选择,应变引发层可以在松弛衬底区域150中存在,只要覆盖应变引发层的半导体表面生长为大于其临界厚度的厚度。
下面的实例已经提供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并例证可以从其中产生的一些优点。实例已经仅为了说明性目的而提供,因此本发明不应当局限于下面描绘的实例。
【实例1】
双轴应变SGOI衬底上的压缩或拉伸介电防护层的形成
在本实例中,介电防护层(压缩或拉伸应变引发层)用来通过沿着FET沟道引入单轴应变而增强驱动电流。当这种介电防护层沉积在SGOI FET上时,晶格结构响应双轴拉伸应变和较小的单轴拉伸或压缩应力的组合而扭曲。图9(a)描绘双轴拉伸应变Si的示意描绘,其中纵向晶格维度(x方向,与沟道平行)等于横向晶格维度(y方向,与器件沟道相同的平面并且与器件沟道垂直)和垂直晶格维度(z方向,离开沟道平面)。图9(b)描绘在图9(a)中描绘的双轴拉伸应变Si衬底的晶格对称,沿着沟道的重叠单轴拉伸应变产生比横向金铬维度和垂直晶格维度大的纵向晶格维度。图9(c)描绘图9(a)中描绘的双轴拉伸应变Si衬底的晶格对称,沿着沟道的重叠单轴压缩应变产生比纵向晶格维度和垂直晶格维度大的横向晶格维度。
器件使用热混合超薄SGOI衬底的300mm直径上的应力引发介电防护层(应变引发层)制造。衬底显示出色的Ge摩尔分数的均匀度(Ge)和跨越圆片的厚度([Ge]的标准方差是跨越300mm直径衬底的0.18%,并且衬底厚度的标准方差是跨越300mm直径衬底的.85nm)。FET(n型和p型)提供在具有55nm沟道长度的衬底上。拉伸和压缩介电防护层(应变引发层)然后在FET上形成。
图10显示具有拉伸纵向应变(平行于器件沟道)的nFET器件200的Ion比Ioff测量,由拉伸应变引发介电防护层超级施压,以及具有压缩纵向应变(平行于器件沟道)的nFET器件200,由压缩应变引发介电防护层超级施压。1.0V的电源电压施加到nFET器件,假设图10中描述的Ion比Ioff数据。单轴拉伸还增强应变Si nFET器件的电流驱动。图10描绘SGOI nFET可以获得驱动电流中大约10%的增强,介电防护层从压缩应变引发介电防护层变成拉伸应变引发介电防护层。
参考图11,Ion比Ioff然后对于具有拉伸纵向应变(平行于器件沟道)的pFET器件300测量,由拉伸应变引发介电防护层超级施压,以及具有压缩纵向应变(平行于器件沟道)的pFET器件300,由压缩应变引发介电防护层超级施压。0.0V的电源电压施加到pFET器件,假设图11中描述的Ion比Ioff数据。单轴压缩还增强应变Si pFET器件的电流驱动。图11描绘SGOI pFET可以获得驱动电流中大约5%的增强,介电防护层从拉伸应变引发介电防护层变成压缩应变引发介电防护层。
虽然本发明已经关于其优选实施方案而特别显示和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前述和其他的形式和细节的改变可以进行,而不背离本发明的本质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打算局限于描述和说明的确切形式和细节,但是落入附加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40)

1.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
衬底,包括应变引发层上面的应变半导体层,其中所述应变引发层在所述应变半导体层中产生双轴应变;
在所述应变半导体层的器件沟道部分上包含栅极导体的至少一个栅极区域,所述器件沟道部分将与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导体相邻的源极和漏极区域分离;以及
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上的应变引发衬垫,其中所述应变引发衬垫产生单轴应变到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下面的所述应变半导体层的器件沟道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应变引发衬垫包括氧化物、掺杂氧化物、氮化物、Al2O3、HfO2、ZrO2、HfSiO或其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应变引发层包括具有以大约5%~50%原子量百分比范围的浓度存在的Ge的SiGe,并且在处于拉伸的所述应变半导体层中产生所述双轴应变,并且所述应变引发衬垫处于拉伸,其中所述应变引发衬垫结合所述应变引发层在平行于所述器件沟道的方向上提供处于拉伸的所述单轴应变。
4.根据权利要求2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应变引发层包括掺碳硅,所述碳以大约1%~6%原子量百分比范围的浓度存在,并且在处于压缩的所述应变半导体层中产生所述双轴应变,并且所述应变引发衬垫处于压缩,其中所述应变引发衬垫结合所述应变引发层在平行于所述器件沟道的方向上提供处于压缩的所述单轴应变。
5.根据权利要求3的半导体器件,还包括包含固有拉伸应变介电材料的隔离区域,其中所述固有拉伸应变介电材料增加处于拉伸的所述应变半导体层中的所述双轴应变。
6.根据权利要求4的半导体器件,还包括包含固有压缩应变介电材料的隔离区域,其中所述固有压缩应变介电材料增加处于压缩的所述应变半导体层中的所述双轴应变。
7.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
衬底,包括应变引发层上面的应变半导体层,其中所述应变引发层在所述应变半导体层中产生双轴应变;
在所述衬底的所述应变半导体层的器件沟道部分上包含栅极导体的至少一个栅极区域,所述器件沟道将源极和漏极区域分离;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相邻的应变引发阱,其中与至少一个栅极区域相邻的所述应变引发阱产生单轴应变到所述应变半导体层的所述器件沟道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应变引发层包括具有以大约5%~50%范围的浓度存在的Ge的SiGe,并且在处于拉伸的所述应变半导体层中产生所述双轴应变,其中所述应变引发阱包括掺碳硅或掺碳硅锗并处于压缩,其中所述应变引发阱结合所述应变引发层在平行于所述器件沟道的方向上提供处于拉伸的所述单轴应变。
9.根据权利要求7的半导体器件,其中应变引发层包括掺碳硅,所述碳以大约1%~6%百分比范围的浓度存在,并且在处于压缩的所述应变半导体层中产生所述双轴应变,并且所述应变引发阱包括SiGe,其中所述应变引发阱结合所述应变引发层在平行于所述器件沟道的方向上提供处于压缩的所述单轴应变。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半导体器件,还包括包含固有拉伸应变介电材料的隔离区域,其中所述固有拉伸应变介电材料增加处于拉伸的所述应变半导体层中的所述双轴应变。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半导体器件,还包括包含固有压缩应变介电材料的隔离区域,其中所述固有压缩应变介电材料增加处于压缩的所述应变半导体层中的所述双轴应变。
12.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
衬底,包括压缩应变半导体表面和拉伸应变半导体表面,其中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表面和拉伸应变半导体表面双轴应变;
位于所述双轴压缩应变半导体层上的至少一个栅极区域,包括在所述衬底的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层的器件沟道部分上的栅极导体;
位于所述拉伸应变半导体层上的至少一个栅极区域,包括在所述衬底的所述拉伸应变半导体层的器件沟道部分上的栅极导体;
位于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表面上的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上的压缩应变引发衬垫,其中所述压缩应变引发衬垫在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层中在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表面的所述器件沟道部分平行的方向上产生压缩单轴应变;以及
位于所述拉伸应变半导体层上的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上的拉伸应变引发衬垫,其中所述拉伸应变引发衬垫在所述拉伸应变半导体层中在与所述拉伸应变半导体层的所述器件沟道部分平行的方向上产生拉伸单轴应变。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压缩应变引发衬垫和所述拉伸应变引发衬垫包括氧化物、掺杂氧化物、氮化物、Al2O3、HfO2、ZrO2、HfSiO或其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衬底的所述拉伸应变半导体层覆盖包含具有以大约5%~30%原子量百分比范围的浓度存在的Ge的SiGe的压缩应变引发层,并且所述衬底的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层覆盖包含掺碳硅的拉伸应变引发层,所述碳以大约0.5%~6范围的浓度存在。
15.根据权利要求12的半导体器件,还包括:
邻接包含固有压缩应变介电材料的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表面的隔离区域,其中邻接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表面的所述隔离区域双轴增加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表面中的压缩应变;以及
邻接包含固有压缩应变介电材料的所述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表面的隔离区域,其中邻接所述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表面的所述隔离区域增加处于压缩的双轴应变。
16.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
衬底,包括压缩应变半导体表面和拉伸应变半导体表面,其中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表面和拉伸应变半导体表面双轴应变;
位于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层上的至少一个栅极区域,包括在所述衬底的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层的所述器件沟道部分上的所述栅极导体;
位于所述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上的至少一个栅极区域,包括在所述衬底的所述双轴拉伸应变半导体层的器件沟道部分上的栅极导体;
与所述双轴压缩应变半导体表面上的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相邻的压缩应变引发阱,其中所述压缩应变引发阱在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层中产生压缩单轴应变,其中所述压缩单轴应变在与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表面的所述器件沟道部分平行的方向上;以及
与所述拉伸应变半导体层上的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相邻的拉伸应变引发阱,其中所述拉伸应变引发阱产生所述拉伸应变半导体层的拉伸单轴应变,其中所述拉伸单轴应变在与所述拉伸应变半导体层的所述器件沟道部分平行的方向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衬底的所述拉伸应变半导体层覆盖包含具有以大约5%~30%原子量百分比范围的浓度存在的Ge的SiGe的压缩应变引发层,并且所述衬底的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层覆盖包含掺碳硅的拉伸应变引发层,所述碳以大约0.5%~6范围的浓度存在。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压缩应变引发阱包括SiGe,并且所述拉伸应变引发阱包括掺碳硅或掺碳硅锗。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半导体器件,还包括:
邻接包含固有拉伸应变介电材料的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表面的隔离区域,其中邻接所述压缩应变半导体表面的所述隔离区域增加处于拉伸的拉伸双轴应变;以及
邻接包含固有压缩应变介电材料的所述拉伸应变半导体表面的隔离区域,其中邻接所述拉伸应变半导体表面的所述隔离区域增加处于拉伸的双轴应变。
20.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
半导体衬底;
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器件沟道部分上包括栅极导体的至少一个栅极区域,所述器件沟道部分将源极和漏极区域分离;
与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相邻的应变引发阱;以及
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上的应变引发阱,其中所述半导体衬底中的所述应变引发衬垫和所述应变引发阱在与所述器件沟道平行的方向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应变引发衬垫包括氧化物、掺杂氧化物、氮化物、Al2O3、HfO2、ZrO2,或HfSiO。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由底层应变引发层引起的双轴拉伸应变,其包含具有以大约5%~50%范围浓度存在的Ge的SiGe,所述应变引发阱包含掺碳硅或掺碳硅,其中所述单轴应变处于拉伸。
23.根据权利要求21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半导体衬底包含由包含掺碳硅的底层应变引发衬垫引起的双轴压缩应变,所述碳以大约1%~6%范围的浓度存在,所述应变引发阱包括SiGe,其中所述单轴应变处于压缩。
24.根据权利要求20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半导体衬底具有松弛晶体结构,包含Si、应变Si、Si1-yCy、Si1-x-yGexCy、Si1-xGex、Si合金、Ge、Ge合金、GaAs、InAs、InP、绝缘体上硅衬底(SOI)或绝缘体上SiGe(SGOI)衬底。
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应变引发衬垫和所述应变引发阱具有内部拉伸应变,所述应变引发阱包含掺碳硅或掺碳硅锗,其中所述应变引发衬垫结合所述应变引发阱产生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所述器件沟道部分平行的拉伸单轴应变。
26.根据权利要求24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应变引发衬垫和所述应变引发阱包括内部压缩应变,所述应变引发阱包括SiGe,其中所述单轴应变处于压缩。
27.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
衬底,包含具有双轴应变半导体表面的第一器件区域和具有松弛半导体表面的第二器件区域;
所述双轴应变半导体表面上的至少一个栅极区域,其在所述双轴应变半导体表面的器件沟道部分上包含栅极导体;
所述松弛半导体表面上的至少一个栅极区域,其在所述松弛半导体表面的器件沟道部分上包含栅极导体;
应变引发衬垫,位于所述松弛半导体表面上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上和所述双轴应变半导体表面上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上;以及
与所述松弛半导体表面上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相邻的应变引发阱,其中所述应变引发阱结合所述应变引发衬垫在与所述松弛半导体表面的所述器件沟道部分平行的方向上在所述第二器件区域中产生单轴应变,并且所述双轴应变半导体表面结合所述应变引发衬垫在与所述双轴半导体表面的所述器件沟道部分平行的方向上在所述第一器件区域中产生单轴应变。
28.根据权利要求27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应变引发阱存在于所述第一器件区域和所述第二器件区域中。
29.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
衬底,包含具有双轴应变半导体表面的第一器件区域和具有松弛半导体表面的第二器件区域;
所述双轴应变半导体表面上的至少一个栅极区域,其在所述双轴应变半导体表面的器件沟道部分上包含栅极导体;
所述松弛半导体表面的至少一个栅极区域,其在所述松弛半导体表面的器件沟道部分上包含栅极导体;
与所述松弛半导体表面上的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相邻以及与所述双轴应变半导体表面上的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相邻的应变引发阱;以及
位于所述松弛半导体表面上的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上的应变引发衬垫,其中所述应变引发衬垫结合所述应变引发阱在与所述松弛半导体表面的所述器件沟道部分平行的方向上在所述第二器件区域中产生单轴应变,以及所述双轴应变半导体表面结合所述应变引发阱在与所述双轴半导体表面的所述器件沟道部分平行的所述方向上在所述第一器件区域中产生单轴应变。
30.一种提供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包括:
提供具有至少一个应变半导体表面的衬底,所述至少一个应变半导体表面具有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具有相等幅度的内部应变,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在相同平面内并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在所述至少一个应变半导体表面上产生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所述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包括位于所述半导体表面的器件沟道部分上的栅极导体,所述器件沟道将源极和漏极区域分离;以及
在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上形成应变引发衬垫,其中所述应变引发衬垫在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半导体表面中所述器件沟道的方向上产生单轴应变,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应变幅度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
31.根据权利要求30的方法,其中提供具有所述至少一个应变半导体层的所述衬底包括提供覆盖SiGe层的拉伸应变外延生长半导体层,所述SiGe层具有以大约5%~30%范围浓度存在的Ge;以及
所述应变引发衬垫包括在产生压缩应力或拉伸应力的条件下使用化学汽相沉积而沉积的氧化物、氮化物、掺杂氧化物、或其组合。
32.根据权利要求30的方法,其中提供具有所述至少一个应变半导体层的所述衬底包括提供覆盖掺碳硅层的压缩应变外延生长半导体层,所述掺碳硅层具有以大约0.5%~6%范围浓度存在的碳;以及
所述应变引发衬垫包括在产生压缩应力或拉伸应力的条件下使用化学汽相沉积而沉积的氧化物、氮化物、掺杂氧化物、或其组合。
33.一种提供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包括:
提供具有至少一个应变半导体表面的衬底,所述至少一个应变半导体表面具有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具有相等幅度的内部应变,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在相同平面内并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在所述至少一个应变半导体表面上产生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所述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包括位于所述半导体表面的器件沟道部分上的栅极导体,所述器件沟道将源极和漏极区域分离;以及
形成与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相邻的应变引发阱,其中所述应变引发阱在与所述器件沟道平行的方向上在所述至少一个应变半导体表面中产生单轴应变,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应变幅度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
34.根据权利要求33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应变引发阱包括刻蚀所述应变生长半导体表面的表面以提供凹进部分,并且在所述凹进部分中外延生长含硅应变引发材料,其中所述凹进部分中以大约0.5%~6%范围的浓度掺杂碳的硅提供拉伸应变引发阱,以及所述凹进部分中Ge以大约5%~50%范围的浓度存在的硅锗提供压缩应变引发阱。
35.根据权利要求34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刻蚀包括包含定向和非定向刻蚀的刻蚀处理,其中所述凹进部分底切与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相邻的隔板。
36.一种提供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包括:
提供松弛衬底;
在所述松弛衬底上面产生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所述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包括在所述半导体表面的器件沟道部分上的栅极导体,所述器件沟道将源极和漏极区域分离;
形成与所述器件沟道相邻的应变引发阱;以及
在所述至少一个栅极区域上形成应变引发衬垫,其中所述应变引发衬垫和所述应变引发阱在所述器件沟道中提供单轴应变。
37.一种提供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包括:
提供具有第一器件区域和第二器件区域的衬底,
在所述第一器件区域和所述第二器件区域中在所述衬底的器件沟道部分上产生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以及
在所述第一器件区域和第二器件中产生单轴应变,其中所述单轴应变在与所述第一器件区域和所述第二器件区域的所述器件沟道平行的方向上。
38.根据权利要求37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器件区域和所述第二器件区域中的所述单轴应变处于拉伸或处于压缩,其中所述第一器件区域中所述单轴应变与所述第二器件区域相同或不同。
39.根据权利要求38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器件区域和所述第二器件区域中产生单轴应变还包括:
处理所述第一器件区域和所述第二器件区域以提供应变引发结构的组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下的双轴应变半导体表面和所述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上的应变引发衬垫的第一组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下的所述双轴应变半导体表面和与所述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相邻的应变引发阱的第二组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下的所述双轴应变半导体表面,所述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上的应变引发衬垫,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相邻的应变引发阱的第三组合,或者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下的松弛衬底,松弛表面上所述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上的所述应变引发衬垫,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半导体器件相邻的所述应变引发阱的第四组合,其中所述第一器件区域中应变引发结构的所述组合与所述第二器件区域中应变引发结构的所述组合相同或不同。
40.根据权利要求37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器件区域中所述单轴应变处于拉伸并且包括至少一个nFET,以及所述第二器件区域处于压缩并且包括至少一个pFET。
CN2005800130288A 2004-06-24 2005-04-07 改进的应变硅cmos器件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53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58267804P 2004-06-24 2004-06-24
US60/582,678 2004-06-24
US10/930,404 2004-08-31
US10/930,404 US7227205B2 (en) 2004-06-24 2004-08-31 Strained-silicon CMOS device and method
PCT/US2005/011661 WO2006006972A1 (en) 2004-06-24 2005-04-07 Improved strained-silicon cmos device and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5374A true CN1985374A (zh) 2007-06-20
CN1985374B CN1985374B (zh) 2011-03-16

Family

ID=34965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1302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5374B (zh) 2004-06-24 2005-04-07 改进的应变硅cmos器件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227205B2 (zh)
EP (1) EP1790012B1 (zh)
JP (1) JP2008504677A (zh)
CN (1) CN1985374B (zh)
WO (1) WO2006006972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6375A (zh) * 2011-06-27 2013-01-02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2947917A (zh) * 2010-04-02 2013-02-27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通过加工引发的单轴向应变控制介电薄膜内的铁电性
CN103165420A (zh) * 2011-12-14 2013-06-19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SiGe中嵌入超晶格制备应变Si的方法
CN103227113A (zh) * 2012-01-25 2013-07-31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制造垂直平面功率mosfet的方法和制造沟槽栅极功率mosfet的方法
CN104037079A (zh) * 2013-03-04 2014-09-10 格罗方德半导体公司 应力记忆工艺
CN105938814A (zh) * 2016-06-20 2016-09-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氮化硅应力薄膜与尺度效应的AlN埋绝缘层上晶圆级单轴应变Si的制作方法
CN106067441A (zh) * 2016-06-20 2016-11-0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非晶化与尺度效应的晶圆级单轴应变sgoi的制作方法
CN106098612A (zh) * 2016-06-20 2016-11-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氮化硅应力薄膜与尺度效应的SiN埋绝缘层上晶圆级单轴应变Ge的制作方法
CN106098611A (zh) * 2016-06-20 2016-11-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氮化硅应力薄膜与尺度效应的晶圆级单轴应变sgoi的制作方法
CN106098608A (zh) * 2016-06-20 2016-11-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氮化硅应力薄膜与尺度效应的SiN埋绝缘层上晶圆级单轴应变SiGe的制作方法
CN106098610A (zh) * 2016-06-20 2016-11-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氮化硅应力薄膜与尺度效应的AlN埋绝缘层上晶圆级单轴应变Ge的制作方法
CN107507863A (zh) * 2016-06-14 2017-12-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沟道晶向选择的压应变Si P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07806A (zh) * 2016-06-14 2017-12-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沟道晶向选择的压应变Si C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13810B1 (en) * 2003-02-10 2004-03-30 Micron Technology, Inc. Non-volatile devices, and electronic systems comprising non-volatile devices
DE102004031710B4 (de) * 2004-06-30 2007-12-27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unnyval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unterschiedlich verformter Halbleitergebiete und Transistorpaar in unterschiedlich verformten Halbleitergebieten
JP4444027B2 (ja) * 2004-07-08 2010-03-31 富士通マイクロ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nチャネルMOS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CMOS集積回路装置
US7288448B2 (en) * 2004-08-24 2007-10-30 Orlowski Marius 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ity enhancement in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7354806B2 (en) * 2004-09-17 2008-04-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structure with active regions having different surface directions and methods
US7179696B2 (en) * 2004-09-17 2007-02-2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hosphorus activated NMOS using SiC process
US20060118878A1 (en) * 2004-12-02 2006-06-0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CMOS device with selectively formed and backfilled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areas to improve device performance
US7405436B2 (en) * 2005-01-05 2008-07-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resse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n hybrid orientation substrate
US7323391B2 (en) * 2005-01-15 2008-01-29 Applied Materials, Inc. Substrate having silicon germanium material and stressed silicon nitride layer
US7138309B2 (en) * 2005-01-19 2006-11-21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Integration of biaxial tensile strained NMOS and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ained PMOS on the same wafer
US7465972B2 (en) 2005-01-21 2008-12-1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High performance CMOS device design
US7442597B2 (en) * 2005-02-02 2008-10-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that selectively modify liner induced stress
US7842537B2 (en) * 2005-02-14 2010-11-30 Intel Corporation Stressed semiconductor using carb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6253317A (ja) * 2005-03-09 2006-09-21 Fujitsu Ltd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およびpチャネルMOSトランジスタ
US7429775B1 (en) 2005-03-31 2008-09-30 Xilinx, Inc. Method of fabricating strain-silicon CMOS
JP4239203B2 (ja) * 2005-05-31 2009-03-18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US7423283B1 (en) 2005-06-07 2008-09-09 Xilinx, Inc. Strain-silicon CMOS using etch-stop lay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7655991B1 (en) * 2005-09-08 2010-02-02 Xilinx, Inc. CMOS device with stressed sidewall spacers
US8003470B2 (en) 2005-09-13 2011-08-2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traine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WO2007036998A1 (ja) * 2005-09-28 2007-04-05 Fujitsu Limited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936006B1 (en) 2005-10-06 2011-05-03 Xilinx,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backfilled isolation
US7947546B2 (en) 2005-10-31 2011-05-24 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Ltd. Implant damage control by in-situ C doping during SiGe epitaxy for device applications
DE102005052055B3 (de) * 2005-10-31 2007-04-26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unnyvale Eingebettete Verformungsschicht in dünnen SOI-Transistore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US7678630B2 (en) * 2006-02-15 2010-03-1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traine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5096681B2 (ja) 2006-02-21 2012-12-12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7691698B2 (en) * 2006-02-21 2010-04-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seudomorphic Si/SiGe/Si body device with embedded SiGe source/drain
DE102006009272B4 (de) * 2006-02-28 2013-01-03 Globalfoundries Inc.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verspannten Transistors durch eine späte Amorphisierung und durch zu entfernende Abstandshalter
US7696019B2 (en) * 2006-03-09 2010-04-1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US7323392B2 (en) * 2006-03-28 2008-01-29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High performance transistor with a highly stressed channel
DE102006019835B4 (de) * 2006-04-28 2011-05-12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unnyvale Transistor mit einem Kanal mit Zugverformung, der entlang einer kristallographischen Orientierung mit erhöhter Ladungsträgerbeweglichkeit orientiert ist
KR100703986B1 (ko) * 2006-05-22 2007-04-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동작 특성과 플리커 노이즈 특성이 향상된 아날로그트랜지스터를 구비하는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7279758B1 (en) * 2006-05-24 2007-10-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N-channel MOSFETs comprising dual stressor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the same
DE102006030264B4 (de) * 2006-06-30 2008-08-28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unnyval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Transistoren mit einem Kanal mit biaxialer Verformung, die durch Silizium/Germanium in der Gateelektrode hervorgerufen wird
US7473594B2 (en) * 2006-07-25 2009-01-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aised STI structure and superdamascene technique for NMOSFET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with embedded silicon carbon
JP4534164B2 (ja) * 2006-07-25 2010-09-01 エルピーダメモリ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DE102006035669B4 (de) * 2006-07-31 2014-07-10 Globalfoundries Inc. Transistor mit einem verformten Kanalgebiet, das eine leistungssteigernde Materialzusammensetzung aufweis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S7494878B2 (en) * 2006-10-25 2009-02-24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TWI319211B (en) * 2006-12-13 2010-01-01 Univ Nat Taiwan Mobility enhancement of thin film transistor by strain technology
US7968952B2 (en) 2006-12-29 2011-06-28 Intel Corporation Stressed barrier plug slot contact structure for transisto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US7494886B2 (en) * 2007-01-12 2009-02-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Uniaxial strain relaxation of biaxial-strained thin films using ion implantation
US7525161B2 (en) * 2007-01-31 2009-04-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rained MOS devices using source/drain epitaxy
US7632724B2 (en) * 2007-02-12 2009-12-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ressed SOI FET having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device regions
US7868390B2 (en) * 2007-02-13 2011-01-11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trained-silicon CMOS transistor
US7927954B2 (en) * 2007-02-26 2011-04-19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trained-silicon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s
US7875511B2 (en) * 2007-03-13 2011-01-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MOS structure including differential channel stressing layer compositions
US20080237733A1 (en) * 2007-03-27 2008-10-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to enhance channel stress by using optimized sti stress and nitride capping layer stress
DE102007015504B4 (de) * 2007-03-30 2014-10-23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OI-Transistor mit Drain- und Sourcegebieten mit reduzierter Länge und einem dazu benachbarten verspannten dielektrischen Material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102007020258B4 (de) * 2007-04-30 2018-06-28 Globalfoundries Inc. Technik zur Verbesserung des Transistorleitungsverhaltens durch eine transistorspezifische Kontaktgestaltung
US7737468B2 (en) * 2007-05-21 2010-06-15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recesses filled with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US7851288B2 (en) * 2007-06-08 2010-12-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using carbon based stress liner
JP5286701B2 (ja) 2007-06-27 2013-09-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389346B2 (ja) * 2007-10-11 2014-01-15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Mos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07680B2 (ja) * 2007-11-16 2012-12-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US20090173967A1 (en) * 2008-01-04 2009-07-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rained-channel fet comprising twist-bonded semiconductor layer
JP5268385B2 (ja) * 2008-02-13 2013-08-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US8361879B2 (en) 2008-05-19 2013-01-2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tress-inducing structures, methods, and materials
US20090289280A1 (en) * 2008-05-22 2009-11-26 Da Zhang Method for Making Transistors and the Device Thereof
US7855110B2 (en) * 2008-07-08 2010-12-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US7951662B2 (en) * 2008-07-20 2011-05-31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Method of fabricating strained silicon transistor
DE102008044983B4 (de) * 2008-08-29 2014-08-21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trukturierten verformten Substrats, insbesondere zur Herstellung verformter Transistoren mit geringerer Dicke der aktiven Schicht
JP2010141263A (ja) * 2008-12-15 2010-06-24 Toshiba Corp 半導体装置
KR20100081667A (ko) * 2009-01-07 2010-07-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트레인드 채널을 갖는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143131B2 (en) * 2009-03-31 2012-03-2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pacers in a strained semiconductor device
DE102009023237B4 (de) * 2009-05-29 2013-11-28 Globalfoundries Dresden Module On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 Co. K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Transistorelementen mit unterschiedlicher Verformung und Halbleiterbauelement
WO2011008893A1 (en) * 2009-07-15 2011-01-20 Io Semiconductor Semiconductor-on-insulator with backside heat dissipation
US9496227B2 (en) 2009-07-15 2016-1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miconductor-on-insulator with back side support layer
US9390974B2 (en) 2012-12-21 2016-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ck-to-back stacked integrated circui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WO2011008895A1 (en) 2009-07-15 2011-01-20 Io Semiconductor Semiconductor-on-insulator with back side body connection
CN102484097B (zh) * 2009-07-15 2016-05-25 斯兰纳半导体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背侧支撑层的绝缘体上半导体
US9466719B2 (en) 2009-07-15 2016-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miconductor-on-insulator with back side strain topology
US8921168B2 (en) 2009-07-15 2014-12-30 Silanna Semiconductor U.S.A., Inc. Thin integrated circuit chip-on-board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US20110042728A1 (en) * 2009-08-18 2011-02-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enhanced stress by gates stress liner
US8169025B2 (en) * 2010-01-19 2012-05-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rained CMOS device, circuit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US8288218B2 (en) 2010-01-19 2012-10-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vice structure, layout and fabrication method for uniaxially strained transistors
US8563095B2 (en) * 2010-03-15 2013-10-22 Applied Materials, Inc. Silicon nitride passivation layer for covering high aspect ratio features
US8643061B2 (en) * 2010-10-20 2014-02-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ructure of high-K metal gat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US8828840B2 (en) * 2011-01-12 2014-09-09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E102011003302A1 (de) 2011-01-28 2012-08-02 Carl Zeiss Smt Gmbh Vergrößerte abbildende Optik sowie Metrologiesystem mit einer derartigen abbildenden Optik
US8389352B2 (en) 2011-02-11 2013-03-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ilicon germanium film formation method and structure
US9281304B2 (en) * 2011-12-08 2016-03-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ransistor assisted ESD diode
JP2013187482A (ja) * 2012-03-09 2013-09-19 Fuji Electric Co Ltd Mos型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738179B (zh) * 2012-07-16 2015-08-1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SOI应变SiGe 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KR102201606B1 (ko) * 2013-12-27 2021-01-12 인텔 코포레이션 Cmos에 대한 2-축 인장 변형된 ge 채널
US9502565B2 (en) * 2014-06-27 2016-11-2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Channel strain control for nonplanar comp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9515181B2 (en) 2014-08-06 2016-1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self-aligned back side features
US9570360B2 (en) 2014-08-27 2017-02-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ual channel material for finFET for high performance CMOS
US9543323B2 (en) 2015-01-13 2017-01-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rain release in PFET regions
US9679899B2 (en) * 2015-08-24 2017-06-13 Stmicroelectronics, Inc. Co-integration of tensile silicon and compressive silicon germanium
WO2018126476A1 (en) * 2017-01-09 2018-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matching scheme for control channels using polar codes
KR102501097B1 (ko) 2018-06-21 2023-02-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및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796255B1 (ko) 2020-04-22 2025-04-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8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02841A (en) * 1970-06-18 1971-08-31 Ibm High frequency bulk semiconductor amplifiers and oscillators
US4853076A (en) * 1983-12-29 1989-08-0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emiconductor thin films
US4655415A (en) * 1985-01-24 1987-04-07 The Garrett Corporation Helicopter flotation
DE3676781D1 (de) * 1985-09-13 1991-02-14 Siemens Ag Integrierte bipolar- und komplementaere mos-transistoren auf einem gemeinsamen substrat enthaltende schaltung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S4958213A (en) * 1987-12-07 1990-09-1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forming a transistor base region under thick oxide
US5354695A (en) * 1992-04-08 1994-10-11 Leedy Glenn J Membrane dielectric isolation IC fabrication
US5459346A (en) * 1988-06-28 1995-10-17 Ricoh Co., Ltd.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with electrical contact in groove
US5006913A (en) * 1988-11-05 1991-04-0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tacked type semiconductor device
US5108843A (en) * 1988-11-30 1992-04-28 Ricoh Company, Ltd. Thin film semiconducto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4952524A (en) * 1989-05-05 1990-08-28 At&T Bell Laboratories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e including trench formation
US5310446A (en) * 1990-01-10 1994-05-10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semiconductor film
US5060030A (en) * 1990-07-18 1991-10-22 Raytheon Company Pseudomorphic HEMT having strained compensation layer
US5081513A (en) * 1991-02-28 1992-01-14 Xerox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ecovery layer proximate to active layer
US5371399A (en) * 1991-06-14 1994-12-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pound semiconductor having metallic inclusions and devices fabricated therefrom
US5134085A (en) * 1991-11-21 1992-07-28 Micron Technology, Inc. Reduced-mask, split-polysilicon CMOS process, incorporating stacked-capacitor cells, for fabricating multi-megabit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ies
US5391510A (en) * 1992-02-28 1995-02-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ormation of self-aligned metal gate FETs using a benignant removable gate material during high temperature steps
US6008126A (en) * 1992-04-08 1999-12-28 Elm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mbrane dielectric isolation IC fabrication
US5561302A (en) * 1994-09-26 1996-10-01 Motorola, Inc. Enhanced mobility MOSFET device and method
US5670798A (en) * 1995-03-29 1997-09-23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Integrated heterostructures of Group III-V nitride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including epitaxial ohmic contact non-nitride buffer layer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same
US5679965A (en) * 1995-03-29 1997-10-21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Integrated heterostructures of Group III-V nitride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including epitaxial ohmic contact, non-nitride buffer layer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same
US5557122A (en) * 1995-05-12 1996-09-17 Alliance Semiconductors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electrode having improved grain structure and oxide growth properties
US5792703A (en) * 1996-03-20 1998-08-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lf-aligned contact wiring process for SI devices
US6403975B1 (en) * 1996-04-09 2002-06-11 Max-Planck Gesellschaft Zur Fo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eev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 particular photodetectors, light emitting diodes, optical modulators and waveguides with multilayer structures grown on silicon substrates
US5880040A (en) * 1996-04-15 1999-03-09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Gate dielectric based on oxynitride grown in N2 O and annealed in NO
US5861651A (en) * 1997-02-28 1999-01-1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Field effect devices and capacitors with improved thin film dielectrics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5940736A (en) * 1997-03-11 1999-08-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forming a high quality ultrathin gate oxide layer
US6309975B1 (en) * 1997-03-14 2001-10-30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s of making implanted structures
US6025280A (en) * 1997-04-28 2000-02-1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Use of SiD4 for deposition of ultra thin and controllable oxides
US5960297A (en) * 1997-07-02 1999-09-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JP3139426B2 (ja) * 1997-10-15 2001-02-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US6066545A (en) * 1997-12-09 2000-05-2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Birdsbeak encroachment using combination of wet and dry etch for isolation nitride
US6274421B1 (en) 1998-01-09 2001-08-14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Method of making metal gate sub-micron MOS transistor
KR100275908B1 (ko) * 1998-03-02 2000-12-15 윤종용 집적 회로에 트렌치 아이솔레이션을 형성하는방법
US6165383A (en) * 1998-04-10 2000-12-26 Organic Display Technology Useful precursors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US6361885B1 (en) * 1998-04-10 2002-03-26 Organic Display Technolog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US5989978A (en) * 1998-07-16 1999-11-23 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Ltd.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of MOSFETS with reduced corner parasitic currents
JP4592837B2 (ja) * 1998-07-31 2010-12-08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319794B1 (en) * 1998-10-14 2001-11-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low leakage isolation devices
US6235598B1 (en) * 1998-11-13 2001-05-22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of using thick first spacers to improve salicide resistance on polysilicon gates
US6117722A (en) * 1999-02-18 2000-09-1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SRAM layout for relaxing mechanical stress in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6255169B1 (en) * 1999-02-22 2001-07-03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a high-endurance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JP4521542B2 (ja) * 1999-03-30 2010-08-11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基板
US6284626B1 (en) * 1999-04-06 2001-09-04 Vantis Corporation Angled nitrogen ion implantation for minimizing mechanical stress on side walls of an isolation trench
US6281532B1 (en) * 1999-06-28 2001-08-28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 to obtain increased channel mobilities in NMOS transistors by gate electrode engineering
US6362082B1 (en) 1999-06-28 2002-03-26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ology for control of short channel effects in MOS transistors
US6656822B2 (en) 1999-06-28 2003-12-02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duced capacitance interconnect system using gaseous implants into the ILD
US6228694B1 (en) * 1999-06-28 2001-05-08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of increasing the mobility of MOS transistors by use of localized stress regions
KR100332108B1 (ko) * 1999-06-29 2002-04-10 박종섭 반도체 소자의 트랜지스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426940B (en) * 1999-07-30 2001-03-21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MOS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US6284623B1 (en) * 1999-10-25 2001-09-04 Peng-Fei Zhang Method of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with reduced narrow channel effect
US6476462B2 (en) * 1999-12-28 2002-11-0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OS-typ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6221735B1 (en) * 2000-02-15 2001-04-24 Philips Semiconductors, Inc. Method for eliminating stress induced dislocations in CMOS devices
US6531369B1 (en) * 2000-03-01 2003-03-11 Applied Micro Circuits Corporation Heterojunction bipolar transistor (HBT) fabrication using a selectively deposited silicon germanium (SiGe)
US6368931B1 (en) * 2000-03-27 2002-04-09 Intel Corporation Thin tensile layers in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2002076334A (ja) * 2000-08-30 2002-03-15 Hitachi Ltd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493497B1 (en) * 2000-09-26 2002-12-10 Motorola, Inc. Electro-optic structure and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same
US6501121B1 (en) * 2000-11-15 2002-12-31 Motorola, Inc.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US6544854B1 (en) * 2000-11-28 2003-04-08 Lsi Logic Corporation Silicon germanium CMOS channel
US6563152B2 (en) 2000-12-29 2003-05-13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 to obtain high mobility channels in MOS transistors by forming a strain layer on an underside of a channel
US20020086497A1 (en) 2000-12-30 2002-07-04 Kwok Siang Ping Beaker shape trench with nitride pull-back for STI
US6265317B1 (en) * 2001-01-09 2001-07-24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Top corner rounding for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JP3678661B2 (ja) * 2001-03-08 2005-08-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US6603156B2 (en) * 2001-03-31 2003-08-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rained silicon on insulator structures
US6403486B1 (en) * 2001-04-30 2002-06-1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for forming a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US6358806B1 (en) * 2001-06-29 2002-03-19 Lsi Logic Corporation Silicon carbide CMOS channel
US6531740B2 (en) * 2001-07-17 2003-03-11 Motorola, Inc. Integrated impedance matching and stability network
US6498358B1 (en) * 2001-07-20 2002-12-24 Motorola, Inc.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n electro-optic system having an electrochromic diffraction grating
US6908810B2 (en) 2001-08-08 2005-06-2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of preventing threshold voltage of MOS transistor from being decreased by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formation
JP2003060076A (ja) * 2001-08-21 2003-02-28 Nec Corp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30057184A1 (en) 2001-09-22 2003-03-27 Shiuh-Sheng Yu Method for pull back SiN to increase rounding effect in a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process
US6656798B2 (en) 2001-09-28 2003-12-0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Gate processing method with reduced gate oxide corner and edge thinning
US6621131B2 (en) * 2001-11-01 2003-09-16 Intel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having a stressed channel
JP2003179157A (ja) * 2001-12-10 2003-06-27 Nec Corp Mos型半導体装置
US6492216B1 (en) * 2002-02-07 2002-12-1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of forming a transistor with a strained channel
US6583000B1 (en) * 2002-02-07 2003-06-24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Process integration of Si1-xGex CMOS with Si1-xGex relaxation after STI formation
US6605498B1 (en) * 2002-03-29 2003-08-12 Intel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having a backfilled channel material
GB0209739D0 (en) 2002-04-29 2002-06-05 Univ Newcastle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strained silicon and silicon-germanium alloy layers
US6946371B2 (en) 2002-06-10 2005-09-20 Amberwave Systems Corporation Methods of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structures having epitaxially grown source and drain elements
US6787421B2 (en) * 2002-08-15 2004-09-07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 for forming a dual gate oxide device using a metal oxide and resulting device
JP2004079887A (ja) * 2002-08-21 2004-03-11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装置
US6867428B1 (en) * 2002-10-29 2005-03-15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trained silicon NMOS having silicon source/drain extensions and method for its fabrication
JP2004172389A (ja) * 2002-11-20 2004-06-17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487922B1 (ko) 2002-12-06 2005-05-06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반도체소자의 트랜지스터 및 그 형성방법
US7001837B2 (en) * 2003-01-17 2006-02-21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emiconductor with tensile strained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6911379B2 (en) * 2003-03-05 2005-06-2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hod of forming strained silicon on insulator substrate
WO2004081982A2 (en) * 2003-03-07 2004-09-23 Amberwave Systems Corporation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process
US7078742B2 (en) * 2003-07-25 2006-07-1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trained-channel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7005333B2 (en) * 2003-12-30 2006-02-28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Transistor with silicon and carbon layer in the channel region
US7053400B2 (en) 2004-05-05 2006-05-30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based on Si-Ge with high stress liner for enhanced channel carrier mobility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7917A (zh) * 2010-04-02 2013-02-27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通过加工引发的单轴向应变控制介电薄膜内的铁电性
CN102947917B (zh) * 2010-04-02 2015-11-25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通过加工引发的单轴向应变控制介电薄膜内的铁电性
CN102856375A (zh) * 2011-06-27 2013-01-02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56375B (zh) * 2011-06-27 2015-05-20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65420B (zh) * 2011-12-14 2015-11-18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SiGe中嵌入超晶格制备应变Si的方法
CN103165420A (zh) * 2011-12-14 2013-06-19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SiGe中嵌入超晶格制备应变Si的方法
CN103227113A (zh) * 2012-01-25 2013-07-31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制造垂直平面功率mosfet的方法和制造沟槽栅极功率mosfet的方法
CN103227113B (zh) * 2012-01-25 2018-05-18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制造垂直平面功率mosfet的方法和制造沟槽栅极功率mosfet的方法
CN104037079A (zh) * 2013-03-04 2014-09-10 格罗方德半导体公司 应力记忆工艺
CN107507863B (zh) * 2016-06-14 2021-04-0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沟道晶向选择的压应变Si P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07806B (zh) * 2016-06-14 2020-06-0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沟道晶向选择的压应变Si C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07806A (zh) * 2016-06-14 2017-12-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沟道晶向选择的压应变Si C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07863A (zh) * 2016-06-14 2017-12-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沟道晶向选择的压应变Si P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98608A (zh) * 2016-06-20 2016-11-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氮化硅应力薄膜与尺度效应的SiN埋绝缘层上晶圆级单轴应变SiGe的制作方法
CN106098610A (zh) * 2016-06-20 2016-11-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氮化硅应力薄膜与尺度效应的AlN埋绝缘层上晶圆级单轴应变Ge的制作方法
CN106098611A (zh) * 2016-06-20 2016-11-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氮化硅应力薄膜与尺度效应的晶圆级单轴应变sgoi的制作方法
CN106098612A (zh) * 2016-06-20 2016-11-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氮化硅应力薄膜与尺度效应的SiN埋绝缘层上晶圆级单轴应变Ge的制作方法
CN105938814B (zh) * 2016-06-20 2018-09-1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氮化硅应力薄膜与尺度效应的AlN埋绝缘层上晶圆级单轴应变Si的制作方法
CN106098608B (zh) * 2016-06-20 2018-11-1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氮化硅应力薄膜与尺度效应的SiN埋绝缘层上晶圆级单轴应变SiGe的制作方法
CN106098611B (zh) * 2016-06-20 2019-01-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氮化硅应力薄膜与尺度效应的晶圆级单轴应变sgoi的制作方法
CN106098610B (zh) * 2016-06-20 2019-01-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氮化硅应力薄膜与尺度效应的AlN埋绝缘层上晶圆级单轴应变Ge的制作方法
CN106067441B (zh) * 2016-06-20 2019-01-2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非晶化与尺度效应的晶圆级单轴应变sgoi的制作方法
CN106098612B (zh) * 2016-06-20 2020-01-3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氮化硅应力薄膜与尺度效应的SiN埋绝缘层上晶圆级单轴应变Ge的制作方法
CN106067441A (zh) * 2016-06-20 2016-11-0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非晶化与尺度效应的晶圆级单轴应变sgoi的制作方法
CN105938814A (zh) * 2016-06-20 2016-09-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氮化硅应力薄膜与尺度效应的AlN埋绝缘层上晶圆级单轴应变Si的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006972A1 (en) 2006-01-19
JP2008504677A (ja) 2008-02-14
CN1985374B (zh) 2011-03-16
US7227205B2 (en) 2007-06-05
EP1790012A1 (en) 2007-05-30
EP1790012B1 (en) 2014-01-08
US20050285187A1 (en) 2005-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85374B (zh) 改进的应变硅cmos器件和方法
US7808081B2 (en) Strained-silicon CMOS device and method
US7494902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strained multi-gate transistor
US6882025B2 (en) Strained-channel transisto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US7101742B2 (en) Strained channel complementary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US8853746B2 (en) CMOS devices with stressed channel region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7405436B2 (en) Stresse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n hybrid orientation substrate
US8202768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7485524B2 (en) MOSFETs comprising source/drain regions with slanted upper surface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080179636A1 (en) N-fets with tensilely strained semiconductor channel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using buried pseudomorphic layers
CN100533690C (zh) 用于在半导体器件中增强迁移率的方法和装置
US8062938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0388415C (zh) 半导体材料和形成半导体材料的方法
CN101326631B (zh)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US7268362B2 (en) High performance transistors with SiGe strain
KR100956575B1 (ko) 개선된 스트레인드 실리콘 cmos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050070070A1 (en) Method of forming strained silicon on insul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20

Address after: Grand Cayman, Cayman Islands

Patentee after: GLOBALFOUNDRIES INC.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New York

Patentee before: Core USA second LLC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20

Address after: American New York

Patentee after: Core USA second LLC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New York

Patentee befor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4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