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19840A - 携带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携带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19840A CN1719840A CNA2005100825700A CN200510082570A CN1719840A CN 1719840 A CN1719840 A CN 1719840A CN A2005100825700 A CNA2005100825700 A CN A2005100825700A CN 200510082570 A CN200510082570 A CN 200510082570A CN 1719840 A CN1719840 A CN 17198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forementioned
- basket
- rotation axis
- portable device
- protuber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22—Foldable in two directions, i.e. using a two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using combined folding and rotation mo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为了在载置于物体上之际将显示部设定成横向,携带式电话机(1)备有第1筐体(2)、具有显示部(14)的第2筐体(4)、与将第1筐体(2)以及第2筐体(4)结合的铰链部(3)。铰链部(3)具有可以使铰链部(3)和第2筐体(4)相对于第1筐体(2)转动的第1转动轴(5)、与以在从第2筐体(4)的第2中心面(π2)离开的位置上相对于第1转动轴(5)正交的方式设置的第2转动轴(6),从前述第2转动轴(6)至相对于前述第2筐体(4)的第2中心面(π2)位于第2转动轴(6)侧的侧面(4b)之间的距离以如下的方式构成:与从第1转动轴(5)至第1筐体(2)的正面(7a)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或者比其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携带式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备有可以转动的2个筐体的携带式设备。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备有2个筐体、可开闭的折叠式的携带式电话机普及得相当广泛。图9是表示其1例的图,携带式电话机1备有第1筐体2、第2筐体4、与连结在第1筐体2以及第2筐体4上的铰链部3。第1筐体2备有输入按钮组9、功能按钮组10、以及麦克风孔11等,在第2筐体4上备有显示部14、受话器15等。又,第2筐体4可以通过设置在铰链部3上的第1转动轴5而相对于第1筐体2转动,以此,携带式电话机1可以得到打开的状态与关闭的状态。另外,图9表示携带式电话机1的打开的状态,又,图10表示携带式电话机1的关闭的状态。
近年来,折叠式的携带式电话机逐渐普及,开始出现在铰链部上备有相互独立地转动的2个转动轴的折叠式的携带式电话机。例如,有专利文献1(特开2002-118633号公报(公开日:2002年4月19日))、专利文献2(特开2003-239943号公报(公开日:2003年8月27日))、专利文献3(特开2003-309756号公报(公开日:2003年10月31日))。
根据专利文献1,所述折叠式的携带式电话机备有用于折叠两筐体的第1旋转轴、以与第1旋转轴正交的方式设置的第2旋转轴,如果以第2旋转轴为中心,将上筐体翻转180°而折叠,就可以看到图像显示部,在收信待机状态下不进行开闭动作即可看到画面。又,专利文献1指出,不占用空间即可玩游戏等。
又,根据专利文献2,其指出,所述携带式电话机为在不操作设置有操作部的主体部与设置有显示部的重合部时、可以以覆盖操作部的方式重合地连结的电子设备,其中,通过备有2轴而可以将显示部或者隐蔽,或者在上侧露出,所述2轴使得重合部设置成起伏转动自如并且以与转动轴部大致正交的自转转动部为轴180°自转转动自如,从而可以翻转重合部。
又,根据专利文献3,所述携带式电话机可以用铰链部使备有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部与备有操作按钮的操作部转动,在该铰链部与液晶显示部之间以可以转动0°到360°的方式设置有旋转板,进而在铰链部的中心轴上备有摄影透镜与多片变焦透镜。该专利文献3指出,以此,可以将液晶显示部顺时针旋转90°而拍摄自身,又,可以将液晶显示部逆时针旋转90°旋转而拍摄他人。
另一方面,在将液晶画面从纵长变换成横长而观看的现有技术中,有专利文献4(特开2001-156893号公报(公开日:2001年6月8日))、专利文献5(特开2003-319043号公报(公开日:2003年11月7日))、专利文献6(特开2004-64716号公报(公开日:2004年2月26日))。
根据专利文献4,其指出,所述携带式电话机备有将液晶显示部从纵长旋转到横长,或者与此相反地旋转的组件部、与伴随着旋转而将液晶显示部的显示从纵长切换到横长,或者与此相反地切换的显示切换部,从而满足了对于信息量多的文章想要将液晶显示部变换成横长来观看的要求。
根据专利文献5,其指出,所述携带式电话机具有备有操作部的下侧组件、备有显示部的上侧组件、与开闭自如地结合上侧组件以及下侧组件的铰链部,上侧组件具有显示部组件、支承部组件、与旋转/滑动机构,在通过旋转/滑动显示部组件而使显示部变为横长状态的情况下,检测出横长状态,从而对应着显示画面的朝向变换显示内容。
根据专利文献6,其指出,所述携带式电话机将液晶显示部轴支承于连续设置在电话机主体的基座部上的支承部上,将液晶显示部在水平方向上旋转大致90°,并以旋转方向检测电路检测该旋转,使得信息的位置或显示设定对应于宽屏幕状态的显示画面而变得正确。
最近,可以利用搭载有电视的携带式通信设备。在将电视搭载于上述文献1、2、3所记载的携带式通信设备的情况下,在手持或者向桌上设置等假定的使用方法中,筐体纵向地使用,显示部为纵长。但是,一般地,电视都是以横长的画面来观赏的。因而,在上述携带式通信设备中,为了以横长的显示画面观赏电视,必须使设备为横向,或者斜着脸观赏。在手持的情况下,如果横向地手持下部筐体,就不必像上述那样,但是在设置于桌上等、载置于物体上的情况下,就必须斜着脸观赏。又,在上部筐体以及显示部为纵向的状态下观赏时,电视的图像整体会缩小,或者,左右的图像会被切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考虑以上的问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带式设备,其可以在载置于物体上之际将显示部设定为横向。
本发明的携带式设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备有第1筐体、具有显示部的第2筐体、与连结于前述第1筐体以及前述第2筐体上的铰链部;前述铰链部可以以形成于该铰链部与前述第1筐体之间的连结部上的第1转动轴为中心而相对于前述第1筐体转动,前述第2筐体可以以形成于该第2筐体与前述铰链部之间的连结部上的第2转动轴为中心而相对于前述铰链部转动,前述第2转动轴在从与前述第1转动轴正交的前述第2筐体的中心面离开的位置上以相对于前述第1转动轴大致正交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的构成,可以以第2转动轴为中心而相对于铰链部以各种各样的角度打开第2筐体,前述第2转动轴在从前述第2筐体的中心面离开的位置上以相对于前述第1转动轴大致正交的方式设置。因而,在进行了以第2转动轴为中心的第2筐体的转动之后,相对于第1筐体关闭铰链部,以此,就起到了可以在将携带式设备载置于物体上之际横向地设定显示部的效果。
又,通过将以第1转动轴为中心的转动、与以第2转动轴为中心的转动组合,可以使显示部朝向任意的方位,并且可以将显示部设置成纵向、横向、或者其中间等任意朝向。因而,起到了观看者在将携带式设备设置于物体上之际可以将显示部设定为任意的合适的方位以及朝向这一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可以通过以下所示的记载而充分的理解。又,本发明的优点以参照附图而进行的说明就可以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携带式电话机的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从第1方向表示图1的携带式电话机的关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从第2方向表示图1的携带式电话机的关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沿着图1的携带式电话机的第1中心面而得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使图1的携带式电话机的第2筐体以第2转动轴为中心而转动了120°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以第1转动轴为中心而相对于第1筐体关闭图5的携带式电话机的铰链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使图1的携带式电话机的第2筐体以第2转动轴为中心转动了60°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以第1转动轴为中心而相对于第1筐体关闭图7的携带式电话机的铰链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图,是表示备有转动轴的折叠式的携带式电话机的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图,是表示图9的携带式电话机的关闭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不过本发明的携带式设备并不限定于此。在此,作为本发明的携带式设备的一例,对携带式电话机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机的大致构造。图1是表示折叠式的携带式电话机1的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携带式电话机1备有第1筐体2、铰链部3、以及第2筐体4。第1筐体2是备有接受使用者的操作的按钮组的筐体。第2筐体4是备有显示图像的显示部14的筐体。铰链部3是连结第1筐体2与第2筐体4的部件。铰链部3以第1转动轴5为中心而转动自如地连结在第1筐体2上,第2筐体4以与上述第1转动轴5正交的第2转动轴6为中心而转动自如地连结在铰链部3上。
在此,以第1转动轴5为中心、相对于第1筐体2而转动铰链部3以及第2筐体4,使第1筐体2与铰链部3对置,以此,携带式电话机1可以从如图1所示那样的打开的状态变为如图2以及图3所示那样的关闭的状态。图2是从第2筐体4侧观看关闭的状态的携带式电话机1的图,图3是从第1筐体2侧观看关闭的状态的携带式电话机1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如图2以及图3所示那样的关闭的状态下互相对合的第1筐体2的面,如后述那样作为正面7a,第2筐体4的面,如后述那样作为正面4a。在携带式电话机1中,进而,通过以第2转动轴6为中心、相对于铰链部3而转动第2筐体4,就如图6所示那样即使在关闭的状态下也可以观看显示部14。又,如图3所示那样,在第1筐体2上备有摄影透镜18。又,虽未图示出,但是本实施例的携带式电话机1备有电视广播观看机构,通过将收到的电视广播显示在显示部14上,使用者就可以观看该电视广播。
另外,「第2筐体4的侧面」是指将第2筐体4的正面4a作为上表面或者底面时的侧面。
如以上那样,携带式电话机1是具有照相机·电视功能的折叠式的携带式电话机,进而是可以正反翻转其所备有的一个筐体这一类型的携带式电话机。
以下,详细地说明携带式电话机1的构成。
第1以及第2筐体2·4和铰链部3是将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或PC-ABS(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等的塑料树脂作为材料而构成的。
第1筐体2如图1所示那样备有基座部7以及突出部8。
基座部7由将大致长方形状的正面7a作为上表面的扁平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机壳、与其内部部件构成。从图1至图3可以知道,在上述机壳的各角部上进行了适当的倒角。正面7a是备有作为前述按钮组的输入按钮组9以及功能按钮组10,并在关闭携带式电话机1的状态下由铰链部3以及第2筐体4封闭起来的面。输入按钮组9是用于输入数字以及文字的按钮组,功能按钮组10是用于进行携带式电话机1的各种设定/功能切换的按钮组。输入按钮组9与功能按钮组10沿着正面7a的长边方向而相邻。输入按钮组9和功能按钮组10的键顶部是将ABS或者PC-ABS等塑料树脂作为材料而构成的,进而,在功能按钮组10的键顶部上,实施了铬镀敷等镀敷加工。另外,输入按钮组9以及功能按钮组10设置成,在进行携带式电话机1的开闭操作以及关闭了携带式电话机1的状态下,不会因被铰链部3或者第2筐体4按压而进行键操作。又,在包含有正面7a的长边、且与正面7a正交的一对侧面7b·7b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在使用收纳于第1筐体2的内部中的照相机部时所操作的快门按钮等(未图示出)。
突出部8是从阶梯部分突出在正面7a的垂直上方的部件,前述阶梯部分在正面7a的功能按钮组10侧的短边部附近以从正面7a凹陷的方式形成。该部件是由上表面8a、一对侧面8b·8b,一对侧面8c·8c、以及一对曲面8d·8d包围而形成的部件。上表面8a是与正面7a平行的面,侧面8b·8b是与侧面7b·7b平行的面,侧面8c·8c是与包含有正面7a的短边、且与正面7a正交的基座部7的侧面7c·7c平行的面。曲面8d·8d分别是将上表面8a与侧面8c平滑地连接起来的面,可以以多个平面代替。又,第1转动轴5是在正面7a的上述短边部附近的上方以从正面7a隔开一定距离、并与该短边平行的方式延伸的轴。突出部8通过位于轴方向两端的上述侧面8b·8b来支承形成该第1转动轴5的部件。又,一对侧面8b·8b,分别在比一对侧面7b·7b靠内侧规定距离的位置上与正面7a相连。即,突出部8的在第1转动轴5的方向上的中央部位于包含有与正面7a的长边平行的第1筐体2的中心轴c1、且与第1转动轴5正交的平面(以下,称为第1中心面π1)上。又,突出部8在其内部备有照相机部和扬声器部。在上表面8a或曲面8d上设置有扬声器孔13,以较高的电平输出来自于扬声器的来电旋律等声音。
铰链部3是弯曲为具有厚壁的方形的U字状(将コ字90°旋转后的形状)的部件,由相当于U字的底的中央部3m、与相当于U字的两臂部的一对端部3n·3n构成。端部3n·3n以从第1转动轴5的轴方向外侧将突出部8的侧面8b·8b夹入的方式转动自如地连结在侧面8b·8b上。其连结部分形成为第1转动轴5。因而,中央部3m以与第1转动轴5平行的方式延伸,端部3n·3n以与第2转动轴6平行的方式延伸。另外,在铰链部3的内部收纳有未图示出的铰链装置与天线。与基站之间的信息收发通过该天线而进行。而且,通过该铰链装置,端面3n·3n与侧面8b·8b转动自如地连结,进而中央部3m与第2筐体4转动自如地连结。
第2筐体4是将大致长方形状的正面4a作为上表面的扁平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筐体,通过第2转动轴6而与铰链部3连结。不过,从图1至图3可以知道,除了与铰链部3的连结面之外,在各角部上都进行了适当的倒角。上述扁平的长方体的厚度与铰链部3的厚度相等,在两者连结、围绕第2转动轴6的转动角度为0°的状态下,仍然形成为扁平的大致长方体。又,第2转动轴6与正面4a的长边平行。在上述转动角度为0°的状态下,第2转动轴6以从包含有与正面4a的长边平行的第2筐体4的中心轴c2、且与第1转动轴5正交的平面(以下,称为第2中心面π2)向铰链部3的一个端部3n侧离开规定距离的方式延伸,并不位于该第2中心面π2上。即使前述铰链部3以第1转动轴5为中心而转动,第2转动轴6也始终与上述第2中心面π2平行。因为第1筐体2的突出部8的中央部存在于第1中心面π1上,所以该第2中心面π2与第1中心面π1一致。在这样第1中心面π1与第2中心面π2一致的情况下,第2转动轴6在与突出部8的一对侧面8b·8b相距的各距离不相等的位置上与转动轴5正交。另外,第2转动轴6也可以以从第2中心面π2向另一个端部3n侧离开规定距离的方式延伸。又,从第2转动轴6至包含有正面4a的长边且与正面4a正交的侧面4b、4b中的、靠近第2转动轴6的侧面4b之间的距离,即,至相对于上述第2中心面π2而与第2转动轴6位于相同侧的侧面4b之间的距离,比从第1转动轴5至第1筐体2的正面7a之间的距离小。
显示部14设置在正面4a上,形成为将与正面4a的长边大致平行的边作为长边的大致长方形状。这如以往那样反映了正面4a的长方形状。显示部14,由液晶显示器或EL(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构成,基于经由显示驱动器部赋予的图像数据而显示图像。在正面4a的与铰链部3侧相反一侧的短边附近,贯穿设置有用于通话等的受话器的受话器孔15。
第2筐体4相对于铰链部3的转动范围构成为0°至180°。在本实施例中,第2转动轴6构成为,从第2筐体4侧朝向铰链部3侧观看,可以在从0°顺时针(向右旋转)至180°的范围内转动。另外,转动方向并不一定必须是顺时针方向,对应于上述第2转动轴6的相对于前述等距离面的偏离方向,无论是顺时针或者是逆时针的方向均可。
又,未图示出的信号线从第1筐体2的内部配线到第2筐体4的内部。信号线首先从第1筐体2的内部基板配线到突出部8的内部。然后,经由第1转动轴5的内部,向铰链部3的一对端部3n·3n中的靠近第2转动轴6的一侧的内部配线。即,在铰链部3中,信号线通过比第2中心面π2更靠第2转动轴6侧的位置。进而,信号线经由第2转动轴6的内部,向第2筐体4的内部基板配线。在第1筐体2内运算、输出的图像等信息通过该信号线传送到第2筐体4,并在显示部14上显示出图像。又,接收到的电视广播信号也与上述同样地在第1筐体2内处理,并通过前述信号线而在显示部14上显示。
因为在铰链部3中,信号线以通过比第2中心面π2更靠第2转动轴6侧的位置的方式配线,所以可以使连结第1筐体2与第2筐体4的信号线较短,从而可以降低配线的成本。又,同时,因为信号线的弯曲较小,所以容易防止信号线断线,且寿命较长。
根据上述的构成,如图4所示那样,可以将照相机部23与扬声器24收纳在突出部8的内部空间22中。因此,即使是备有光学变焦功能等的大型的照相机部23,也不必使第1筐体2的正面7a侧突出即可与扬声器24一同收纳。因此,不必将第1筐体2的厚度作成为较大,从而可以实现携带式电话机的小型化。
在如以上那样地构成的折叠式的携带式电话机1中,显示部14在显示文字以及图像之际,一般如上述那样,以纵长地观看的朝向使用。但是,因为电视画面是横长的,所以如果以原本的纵横比显示,则图像较小,或者图像端被切掉。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机1中,对将显示部14设定为横长的状态来观看电视的情况,进行以下说明。
在使用携带式电话机1而观看电视之际,可以假定各种各样的状况。例如,有放置在桌上等观看的情况,手持着观看的情况,或者放置在桌子等上而横卧在地板上观看的情况等,不过优选为可以对应于眼睛与显示部14之间的高度位置关系而调节画面的仰角或者俯角。在放置于桌上观看的情况或者手持着观看的情况下,显示部14比眼睛的高度低,在放置于桌子上而横卧在地板上观看的情况下,显示部14比眼睛的高度高。
在放置于桌上观看的情况或者放置在手掌上观看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那样在以第1转动轴5为中心而将第2筐体4打开90°的状态下,以第2转动轴6为中心而120°转动第2筐体4。在转动到120°时可以得到喀哒感,从而可以轻轻地制止转动。又,如果要转动120°以上,那么可以转动到180°。要得到喀哒感,设置以规定的转动角度对第2转动轴6以使其能够通过的方式轻轻地进行卡止的部件即可。以卡止时发出喀哒声的方式构成亦可。如果可通过卡止部件而得到喀哒感,则操作者就可以容易地将第2筐体4设定为规定的转动角度。又,在将携带式电话机1载置于桌子或者地板等的物体上的情况下,可以防止第2筐体4因自重而意外转动这一情况。在此,喀哒感并不是必要的。
接着,如图6所示那样,将第2筐体4从如图5所示的状态,以第1转动轴5为中心而90°关闭。这时,如果在与第1筐体2的正面7a重合的第2筐体4的侧面4b上设置有缓冲部件17a,在第1筐体2的正面7a的与上述缓冲部件17a重合的部位上设置有凸部16a,在关闭第2筐体4时缓冲部件17a与凸部16a相互卡合,则第2筐体4通过凸部16a以及缓冲部件17a来适当地支承,其以第2转动轴6为中心的转动被制止,从而稳定。在图5中,缓冲部件17a以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侧面4b的最靠近铰链部3的部分上。凸部16a因为受到正面7a上的空间的制约,所以以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正面7a的几乎周缘部侧。进而上述缓冲部件17a,以与这样的凸部16a的位置相对合的方式,在上述侧面4b上,设置得靠近与第2筐体4的正面4a相反一侧的面。另外,缓冲部件17a与凸部16a也可以位置互换地设置。
又,在关闭时与正面7a重合的铰链部3的中央部3m的正面的中央部上设置有缓冲部件17b,在正面7a的与上述缓冲部件17b重合的部位上设置有凸部16b,关闭第2筐体4时缓冲部件17b与凸部16b相互卡合,则铰链部3通过凸部16b以及缓冲部件17b来适当地支承,其以第1转动轴5为中心的转动被制止,从而稳定。凸部16b,从图5以及图6可以知道,设置在功能按钮组10与突出部8之间的正面7a上。另外,缓冲部件17b与凸部16b可以位置互换地设置。
又,这时,第1显示部14的长边大致水平。即,显示部14是横长的。又,显示部14朝向上方30°。因而,根据以上的操作,可以以横长的画面,且以朝上方向倾斜30°的方式观看电视。另外,显示部14的仰角依赖于第2筐体4的转动角度,不限于上方30°,而是可以调节为任意适当的角度。假定有使显示部14朝向斜上方观看的情况,如果使第2筐体4绕第2转动轴6转动时,在90°~150°范围的规定角度下可以得到喀哒感,则使用者在将显示部14朝向斜上方之际,就可以容易设定适合于观看的第2筐体4的转动角度。
另外,上述缓冲部件17a·17b优选为由橡胶等、难于使与其接触的一侧产生伤痕的缓冲材料构成。这样,可以防止凸部16a·16b与缓冲部件17a·17b卡合时在两者的接触点上产生伤痕。又,在第2筐体4相对于第1筐体2关闭的状态下,凸部16b与缓冲部件17b卡合,不过确保了1mm左右的间隙以使得第1筐体2的输入按钮组9以及功能按钮组10不会与第2筐体4接触。
又,在放置于桌子上而横卧着观看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那样,在以第1转动轴5为中心而90°打开第2筐体4的状态下,以第2转动轴6为中心而60°转动第2筐体4。在转动到60°时产生喀哒感,由此可以轻轻地制止转动。又,如果要转动到60°以上,那么可以转动到180°。在此,喀哒感并不一定是必要的。
接着,如图8所示那样,从如图7所示的状态,以第1转动轴5为中心而90°关闭第2筐体4。这时,与图6的情况同样,设置于第2筐体4的侧面4b上的缓冲部件17a与设置于第1筐体2上的凸部16a卡合,从而以第2转动轴6为中心的第2筐体的4的转动被制止。又,设置于铰链部3的正面上的缓冲部件17b与设置于第1筐体2上的凸部16b卡合,从而以第1转动轴5为中心的铰链部3的转动被制止。又,这时,第1显示部14的长边大致水平。即,显示部14是横长的。又,显示部14朝向下方30°。因而,从以上的操作,可以以横长的画面,且以朝下方向倾斜30°的方式观看电视。在此,显示部14的仰角依赖于第2筐体4的转动角度,不限于下方30°,而是可以调节为任意适当的角度。
这样,在携带式电话机1中,通过如前述那样使第2转动轴6从第2中心面π2隔开规定距离,就可以在使第2筐体4绕第2转动轴6动之后,将铰链部3以及第2筐体4绕第1转动轴5转动,相对于第1筐体2关闭,从而使显示部14为横长。特别地,因为从第2转动轴6至靠近第2转动轴6的侧面4b之间的距离,比从第1转动轴5至第1筐体2的正面7a之间的距离稍小,所以不存在第2筐体的侧面与第1筐体的正面干涉而成为倾斜的状态、不能变为横长的问题,可以容易地将显示部14变为横长。
在携带式电话机1中,第1中心面π1与第2中心面π2一致,不过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考虑不一致的情况。例如,有第1筐体2的正面7a比第2筐体4的正面4a更向正面4a的短边方向扩展的情况。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第2转动轴6不在第2中心面π2上,就也可以相对于铰链部3转动,以成为使显示部14为横长的状态。
又,通过将以第1转动轴5为中心的转动、与以第2转动轴6为中心的转动组合,可以使显示部14朝向任意的方位,并且可以将显示部设定为纵向、横向、或者其中间等任意朝向。因而,观看者在将携带式电话机1设置于桌子或者地板等的物体上的情况下,可以将显示部14设定为任意的合适的方位以及朝向。
以上举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携带式电话机上的例子,不过除此之外,也可以应用于照相机携带式设备等中。在照相机携带式设备中,例如在身处于周围没有任何人的场所时,有将照相机携带式设备放置在某处地面、或者石头上而以自动快门进行摄影的情况,通过本发明,就可以用设定为合适的朝向或者角度的显示部来一边确认被摄物体一边摄影。这时可以考虑将显示部与照相照相机配置在同一面上。
本发明的携带式设备,如以上那样,备有第1筐体、第2筐体以及铰链部,前述铰链部可以以形成于该铰链部与前述第1筐体之间的连结部上的第1转动轴为中心而相对于前述第1筐体转动,前述第2筐体可以以形成于该第2筐体与前述铰链部之间的连结部上的第2转动轴为中心而相对于前述铰链部转动,前述第2转动轴设置成,在从与前述第1转动轴正交的前述第2筐体的中心面离开的位置上相对于前述第1转动轴大致正交。
因而,起到了在将携带式设备载置于物体上之际可以将显示部设定为横向这一效果。
又,本发明的携带式设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特征在于,前述第2筐体,可以以前述第2转动轴为中心而相对于前述铰链部转动到大致180°,备有在转动的途中对前述第2转动轴以使其可以通过的方式进行卡止的卡止部件。
根据上述的构成,在第2转动轴被卡止部件以可以通过的方式卡止的规定转动角度下,第2筐体的转动被轻轻地制止,可以得到喀哒感。因而,起到了操作者可以容易地将第2筐体4设定为规定的转动角度这一效果。又,在将前述携带式设备载置于物体上的情况等下,起到了可以防止第2筐体4因自重而意外转动这一效果。
又,本发明的携带式设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特征在于,前述卡止部件相对于前述铰链部以位于90°至150°的范围内的转动角度来进行前述卡止。
根据上述构成,起到了使用者在将显示部朝向斜上方之际,易于设定适合于观看的第2转动角度这一效果。
又,本发明的携带式设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特征在于,从前述第2转动轴至前述第2筐体的与前述第2转动轴大致平行的侧面中的、靠近前述第2转动轴的一个侧面之间的距离,与从前述第1转动轴至前述第1筐体的正面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或者比其小。
根据上述的构成,在相对于铰链部而将第2筐体转动到规定的角度的状态下,关闭成第1筐体与铰链部之间变为0°的情况下,不存在第2筐体的侧面与第1筐体的正面干涉的弊端。因而,起到了操作者在相对于第1筐体关闭铰链部时,可以容易地将显示部变为横向这一效果。
又,本发明的携带式设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特征在于,前述第1筐体在正面上具有凸部,并且前述第2筐体在侧面上具有缓冲部件,或者,前述第1筐体在正面上具有缓冲部件,并且前述第2筐体在侧面上具有凸部,在将前述第2筐体的侧面重合于前述第1筐体的前述正面上的状态下,该凸部与该缓冲部件相互卡合。
根据上述的构成,在将显示部变为横向、且相对于第1筐体关闭铰链部的情况下,在第1筐体的正面与第2筐体的侧面接触之前,凸部与缓冲部件相互卡合。因而,起到了第2筐体通过凸部以及缓冲部件而适当地支承,其转动被制止,从而稳定这一效果。
又,本发明的携带式设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特征在于,前述第1筐体在正面上具有凸部,并且前述铰链部在可以相对于前述第1筐体关闭的面上具有缓冲部件,或者,前述第1筐体在正面上具有缓冲部件,并且前述铰链部在可以相对于前述第1筐体关闭的面上具有凸部,在关闭前述第1筐体与前述铰链部的状态下,该凸部与该缓冲部件相互卡合。
根据上述的构成,在相对于第1筐体关闭铰链部的情况下,在第1筐体的正面与铰链部接触之前,凸部与缓冲部件相互卡合。因而,起到了铰链部通过凸部以及缓冲部件而适当地支承,其转动被制止,从而稳定这一效果。
又,本发明的携带式设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特征在于,前述缓冲部件由缓冲材料构成。
根据上述的构成,起到了在凸部与缓冲部件卡合时,可以防止在凸部或者缓冲部件的接触点上产生伤痕这一效果。
又,本发明的携带式设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特征在于,具有连结前述第1筐体与前述第2筐体的信号线,在前述铰链部中,信号线通过比前述中心面更靠前述第2转动轴侧的位置。
根据上述的构成,因为可以使连结第1筐体与第2筐体的信号线较短,所以起到了可以降低配线的成本的效果。又,因为信号线的弯曲较小,所以起到了容易防止信号线断线,且寿命较长的效果。
又,本发明的携带式设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特征在于,备有接收电视广播并将其显示在前述显示部上的电视广播观看机构。
根据上述的构成,起到了在将携带式设备载置于物体上而观看电视的情况下,可以将显示部设定为纵向或者横向等的任意合适的朝向这一效果。
又,本发明的携带式设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特征在于,前述第1转动轴以与前述第1筐体的正面隔开一定距离的方式设定,从前述第2转动轴至前述第2筐体的包含有正面的长边且与该正面正交的侧面中的、靠近前述第2转动轴的一个侧面之间的距离,与从前述第1转动轴至前述第1筐体的正面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或者比其小。
本发明的携带式设备,在设置于桌上等的状态下,可以将显示部设置为纵向或者横向等任意的朝向,并且可以调节为任意的仰角或者俯角,因此可以合适地应用于现在流通的带有电视的携带式电话、带有液晶显示部的数码相机等的照相机携带式设备上。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进行种种的变更。即,将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适当变更所得的技术方法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又,在本发明的详细说明项中说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归根到底,是为了明确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不仅仅限定于该具体例而狭义地进行解释,故可以在本发明的中心意思与如下所述的专利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以进行种种的变更的方式实施。
Claims (10)
1.一种携带式设备,备有第1筐体(2)、具有显示部(14)的第2筐体(4)、与连结于前述第1筐体以及前述第2筐体上的铰链部(3),
前述铰链部可以以形成于该铰链部与前述第1筐体之间的连结部上的第1转动轴(5)为中心而相对于前述第1筐体转动,
前述第2筐体可以以形成于该第2筐体与前述铰链部之间的连结部上的第2转动轴(6)为中心而相对于前述铰链部转动,
前述第2转动轴在从与前述第1转动轴正交的前述第2筐体的中心面(π2)离开的位置上、以相对于前述第1转动轴大致正交的方式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前述第2筐体(4)可以以前述第2转动轴(6)为中心而相对于前述铰链部(3)转动到大致180°,
备有在转动的途中对前述第2转动轴以使其可以通过的方式进行卡止的卡止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携带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前述卡止部件相对于前述铰链部(3)以位于90°至150°的范围内的转动角度来进行前述卡止。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携带式设备,其特征在于,从前述第2转动轴(6)至前述第2筐体(4)的与前述第2转动轴大致平行的侧面(4b)中的、靠近前述第2转动轴的侧面之间的距离,与从前述第1转动轴(5)至前述第1筐体(2)的正面(7a)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或者比其小。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携带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前述第1筐体(2)在正面(7a)上具有凸部(16a),并且前述第2筐体(4)在侧面(4b)上具有缓冲部件,或者,前述第1筐体在正面上具有缓冲部件,并且前述第2筐体在侧面上具有凸部,在将前述第2筐体的侧面重合于前述第1筐体的前述正面上的状态下,该凸部与该缓冲部件相互卡合。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携带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前述第1筐体(2)在正面(7a)上具有凸部(16b),并且前述铰链部(3)在可以相对于前述第1筐体关闭的面上具有缓冲部件(17b),或者,前述第1筐体在正面上具有缓冲部件,并且前述铰链部在可以相对于前述第1筐体关闭的面上具有凸部,在关闭前述第1筐体与前述铰链部的状态下,该凸部与该缓冲部件相互卡合。
7.如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携带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前述缓冲部件(17a、17b)由缓冲材料构成。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携带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连结前述第1筐体(2)与前述第2筐体(4)的信号线,在前述铰链部(3)中,前述信号线通过比前述中心面(π2)更靠前述第2转动轴(6)侧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携带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备有接收电视广播并将其显示在前述显示部(14)上的电视广播观看机构。
10.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携带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前述第1转动轴(5)以与前述第1筐体(2)的正面(7a)隔开一定距离的方式设定,
从前述第2转动轴(6)至前述第2筐体(4)的包含有正面(4a)的长边且与该正面正交的侧面(4b)中的、靠近前述第2转动轴的一个侧面之间的距离,与从前述第1转动轴至前述第1筐体的正面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或者比其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202134A JP4286735B2 (ja) | 2004-07-08 | 2004-07-08 | 携帯機器 |
JP202134/04 | 2004-07-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19840A true CN1719840A (zh) | 2006-01-11 |
CN100539610C CN100539610C (zh) | 2009-09-09 |
Family
ID=35169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8257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9610C (zh) | 2004-07-08 | 2005-07-08 | 携带式设备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433722B2 (zh) |
EP (1) | EP1615408A3 (zh) |
JP (1) | JP4286735B2 (zh) |
KR (1) | KR100645943B1 (zh) |
CN (1) | CN100539610C (zh) |
HK (1) | HK108668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92686A (zh) * | 2009-01-28 | 2011-12-21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电子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40048469A (ko) * | 2002-12-03 | 2004-06-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폴더형 통신 장치 |
KR100566276B1 (ko) * | 2003-10-17 | 2006-03-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용 단말기 및 그의 스윙 힌지 모듈 |
CN101049001A (zh) * | 2004-10-25 | 2007-10-0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移动电话装置 |
USD526303S1 (en) * | 2004-12-08 | 2006-08-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ellular phone |
USD531607S1 (en) * | 2005-01-26 | 2006-11-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ortable phone |
JP4384059B2 (ja) * | 2005-01-31 | 2009-12-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折畳み式携帯電話 |
USD548212S1 (en) * | 2005-04-21 | 2007-08-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obile phone |
USD566077S1 (en) * | 2005-04-27 | 2008-04-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obile phone |
USD545287S1 (en) * | 2005-04-28 | 2007-06-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ortable phone |
USD594432S1 (en) * | 2005-05-26 | 2009-06-1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ortable telephone |
TWD117352S1 (zh) * | 2005-10-31 | 2007-06-01 | 諾基亞股份有限公司 | 手機 |
USD559814S1 (en) * | 2005-11-14 | 2008-01-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obile phone |
US9730125B2 (en) | 2005-12-05 | 2017-08-08 | Fortinet, Inc. | Aggregated beacons for per station control of multiple stations across multiple access poi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8344953B1 (en) * | 2008-05-13 | 2013-01-01 | Meru Networks | Omni-directional flexible antenna support panel |
US9185618B1 (en) | 2005-12-05 | 2015-11-10 | Meru Networks | Seamless roam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8160664B1 (en) | 2005-12-05 | 2012-04-17 | Meru Networks |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support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multiple radios with narrow frequency separation |
US9794801B1 (en) | 2005-12-05 | 2017-10-17 | Fortinet, Inc. | Multicast and unicast messages in a virtual cell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025581B2 (en) | 2005-12-05 | 2015-05-05 | Meru Networks | Hybrid virtual cell and virtual port wirel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
US8472359B2 (en) | 2009-12-09 | 2013-06-25 | Meru Networks | Seamless mobility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8064601B1 (en) | 2006-03-31 | 2011-11-22 | Meru Networks | Secur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9142873B1 (en) | 2005-12-05 | 2015-09-22 | Meru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tennae for concurrent communication in an access point |
US9215754B2 (en) | 2007-03-07 | 2015-12-15 | Menu Networks | Wi-Fi virtual port uplink medium access control |
US9215745B1 (en) | 2005-12-09 | 2015-12-15 | Meru Networks | Network-based control of st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JP4828221B2 (ja) * | 2005-12-14 | 2011-11-30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US20070143785A1 (en) * | 2005-12-20 | 2007-06-21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Mobile device display of multiple streamed data sources |
US8554278B2 (en) * | 2005-12-20 | 2013-10-08 | Sony Corporation | Mobile device display of multiple streamed data sources |
USD575256S1 (en) * | 2005-12-28 | 2008-08-1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ortable phone |
USD558170S1 (en) * | 2006-01-17 | 2007-12-25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Foldable mobile phone |
USD576132S1 (en) * | 2006-01-18 | 2008-09-02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phone |
JP4194631B2 (ja) | 2006-01-31 | 2008-12-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方法ならびに該画像形成方法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 |
JP4059518B2 (ja) | 2006-01-31 | 2008-03-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JP4101278B2 (ja) | 2006-01-31 | 2008-06-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JP4183267B2 (ja) | 2006-01-31 | 2008-11-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
USD572221S1 (en) * | 2006-02-08 | 2008-07-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obile phone |
USD559825S1 (en) * | 2006-03-07 | 2008-01-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obile phone |
USD568858S1 (en) * | 2006-03-17 | 2008-05-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ortable phone |
KR100728926B1 (ko) * | 2006-03-20 | 2007-06-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3축 힌지 구조를 갖는 휴대용 전자기기 |
JP2007259164A (ja) * | 2006-03-24 | 2007-10-04 | Fujifilm Corp | カメラシステム |
USD561719S1 (en) * | 2006-03-24 | 2008-02-12 | Lg Electronics Inc. | Cellular phone |
USD568279S1 (en) * | 2006-05-17 | 2008-05-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obile phone |
USD558712S1 (en) * | 2006-05-25 | 2008-01-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obile phone |
CA119430S (en) | 2006-08-30 | 2008-01-22 | Nokia Corp | Handset |
JP4757754B2 (ja) * | 2006-09-22 | 2011-08-2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その表示制御方法、その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USD587231S1 (en) * | 2006-11-20 | 2009-02-2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ortable telephone |
USD561722S1 (en) * | 2006-11-29 | 2008-02-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obile phone |
KR100810347B1 (ko) * | 2006-12-27 | 2008-03-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용 단말기 |
USD572228S1 (en) * | 2007-01-10 | 2008-07-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ortable phone |
US20080254843A1 (en) * | 2007-04-12 | 2008-10-16 | Nokia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different use positions |
KR101072386B1 (ko) * | 2007-06-15 | 2011-10-11 |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 휴대 단말 |
US8073506B2 (en) | 2007-07-06 | 2011-12-06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Mobile terminal |
US8279338B2 (en) * | 2007-07-11 | 2012-10-02 | Nec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USD593050S1 (en) * | 2007-08-24 | 2009-05-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ortable phone |
JP5194645B2 (ja) * | 2007-08-29 | 2013-05-0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US8126519B2 (en) * | 2007-08-31 | 2012-02-2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Housing for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having construction to slide and pivot into multiple positions |
JP4175429B1 (ja) * | 2007-09-04 | 2008-11-05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折り畳み式携帯電話機 |
US7894436B1 (en) | 2007-09-07 | 2011-02-22 | Meru Networks | Flow inspection |
CN101803349A (zh) * | 2007-09-14 | 2010-08-1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折叠式移动终端 |
USD576142S1 (en) * | 2007-10-05 | 2008-09-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obile phone |
JP4207093B1 (ja) * | 2007-10-26 | 2009-01-1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装置 |
USD588570S1 (en) * | 2008-03-20 | 2009-03-17 | Nokia Corporation | Handset |
USD588569S1 (en) * | 2008-03-20 | 2009-03-17 | Nokia Corporation | Handset |
USD593054S1 (en) * | 2008-03-21 | 2009-05-26 | Nokia Corporation | Handset |
JP5169426B2 (ja) * | 2008-04-17 | 2013-03-27 |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 |
USD587235S1 (en) * | 2008-05-29 | 2009-02-24 |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 Mobile telephone |
JP4237814B1 (ja) * | 2008-06-03 | 2009-03-1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
JP4216900B1 (ja) * | 2008-06-03 | 2009-01-2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
JP4454676B2 (ja) * | 2008-09-12 | 2010-04-2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携帯電子機器 |
JP4335296B1 (ja) * | 2008-10-31 | 2009-09-30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キーシートおよび携帯電子機器 |
JP5115744B2 (ja) * | 2009-01-16 | 2013-01-09 |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筐体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
JP5252567B2 (ja) * | 2009-02-19 | 2013-07-31 |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可動機器のロック機構、及び折り畳み式機器のロック機構 |
JP4697618B2 (ja) * | 2009-04-28 | 2011-06-08 |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携帯電子機器 |
JP4586177B1 (ja) * | 2009-05-13 | 2010-11-24 |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2軸ヒンジ構造、及び携帯機器 |
CN103024109A (zh) | 2009-04-28 | 2013-04-03 | Nec卡西欧移动通信株式会社 | 双轴铰链及便携设备 |
JP2010263521A (ja) * | 2009-05-11 | 2010-11-18 |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 電子部品収納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
JP5234804B2 (ja) * | 2009-05-11 | 2013-07-10 |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筐体構造、及び携帯機器 |
JP5246793B2 (ja) * | 2009-05-18 | 2013-07-24 |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筐体構造及び携帯機器 |
US9197482B1 (en) | 2009-12-29 | 2015-11-24 | Meru Networks | Optimizing quality of service in wireless networks |
EP2387208B1 (en) | 2010-05-10 | 2014-03-05 | BlackBerry Limited | Handhel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8723814B2 (en) | 2010-05-10 | 2014-05-13 | Blackberry Limited | Handhel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8606340B2 (en) * | 2010-11-22 | 2013-12-10 | Blackberry Limited | Multi-display mobile device |
EP3203713A1 (en) * | 2010-12-30 | 2017-08-09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mobile device |
JP5342035B1 (ja) * | 2012-04-27 | 2013-11-13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子機器 |
JP2014045314A (ja) * | 2012-08-27 | 2014-03-13 | Sony Corp | 撮像装置 |
JP5296270B1 (ja) * | 2013-02-19 | 2013-09-25 | 稔 稲葉 |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
JP2014090184A (ja) * | 2013-11-27 | 2014-05-15 |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 電子部品収納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
EP3509288B1 (en) * | 2016-08-30 | 2024-03-13 | Xleap, Inc.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78779A (en) * | 1992-06-26 | 1994-01-11 | Conway Kevin M | Laptop computer with hinged keyboard |
JP2000078549A (ja) * | 1998-08-28 | 2000-03-14 | Nec Corp | テレビ電話機能を有する移動体通信端末 |
KR100310346B1 (ko) | 1998-12-19 | 2001-11-05 | 윤종용 | 텔레비전과 휴대폰이 일체화된 텔레비전 휴대폰 |
KR100547841B1 (ko) | 1998-12-26 | 2006-05-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텔레비전 휴대폰의 동작 모드 전환 제어 방법 |
JP2001156893A (ja) | 1999-11-29 | 2001-06-08 | Nec Saitama Ltd | 通信機器の表示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US6658272B1 (en) * | 2000-04-28 | 2003-12-02 | Motorola, Inc. | Self configuring multiple element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US6549789B1 (en) * | 2000-04-28 | 2003-04-15 | Motorola Inc.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 adaptable user interface |
JP2002039161A (ja) | 2000-07-31 | 2002-02-06 | Nifco Inc | ヒンジユニット及びヒンジ構造 |
JP2002118633A (ja) | 2000-10-06 | 2002-04-19 | Nec Corp | 折り畳み式携帯電話機 |
JP2002132418A (ja) | 2000-10-20 | 2002-05-10 | Nec Saitama Ltd | 折畳式携帯型電子機器 |
USD448032S1 (en) * | 2000-11-13 | 2001-09-18 | Timothy C. Talley | Double sided foldable keyboard and display |
KR100413601B1 (ko) * | 2001-03-08 | 2003-12-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폴더가 구비된 이동 단말기 |
KR100438433B1 (ko) * | 2001-06-26 | 2004-07-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피디에이 겸용 디지털 카메라 통신 휴대 장치 |
JP4517551B2 (ja) | 2001-08-20 | 2010-08-0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 |
US7006853B2 (en) | 2001-08-24 | 2006-02-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Rotary type hinge module for portable wireless terminal |
JP2003174495A (ja) * | 2001-09-28 | 2003-06-20 | Nec Corp | 折り畳み式携帯情報端末 |
JP2003110673A (ja) * | 2001-09-28 | 2003-04-1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折畳式携帯電話装置 |
US7200428B2 (en) * | 2001-11-27 | 2007-04-03 | Sony Ericsson Mobil Communication Japan, Inc. | Portable terminal |
JP2003239943A (ja) | 2002-02-18 | 2003-08-27 | Strawberry Corporation | 携帯電話,モバイル等の電子機器並びにヒンジ装置 |
JP2003309756A (ja) | 2002-04-16 | 2003-10-31 |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 ズームレンズ付き携帯電話 |
JP4061473B2 (ja) | 2002-04-26 | 2008-03-1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折り畳み型携帯電話機 |
US6728557B1 (en) * | 2002-05-17 | 2004-04-27 | Motorola, Inc. | Hinge assembly for a multi-configu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JP2004064716A (ja) | 2002-06-03 | 2004-02-26 | Toya Kensetsu Kogyo:Kk | 携帯用電話機 |
JP3882687B2 (ja) | 2002-06-11 | 2007-02-2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携帯型通信装置 |
JP3910112B2 (ja) | 2002-06-21 | 2007-04-2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カメラ付携帯電話機 |
JP3849623B2 (ja) * | 2002-09-05 | 2006-11-2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携帯通信機器 |
JP3839383B2 (ja) * | 2002-09-27 | 2006-11-01 |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装置 |
TWM242782U (en) * | 2002-10-02 | 2004-09-01 | Wistron Corp | Assembled device of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
JP3961397B2 (ja) * | 2002-10-29 | 2007-08-22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装置 |
US20060063570A1 (en) | 2002-11-21 | 2006-03-23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Portable apparatus |
JP4112348B2 (ja) | 2002-11-27 | 2008-07-02 |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装置 |
JP4238571B2 (ja) * | 2002-12-06 | 2009-03-1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折り畳み式携帯装置、その配線装置および配線方法 |
US7117009B2 (en) * | 2002-12-20 | 2006-10-03 | Motorola,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
US6839576B2 (en) * | 2002-12-30 | 2005-01-04 | Motorola, Inc. | Multiple axis hinge assembly |
JP3906465B2 (ja) * | 2003-01-21 | 2007-04-18 |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携帯無線機 |
KR20040079203A (ko) * | 2003-03-06 | 2004-09-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
FI118668B (fi) * | 2003-04-01 | 2008-01-31 | Samsung Electro Mech | Matkapuhelin ja sen automaattinen pyöritysmenetelmä |
JP2004312476A (ja) * | 2003-04-09 | 2004-11-04 | Nec Corp | 折り畳み式携帯情報端末 |
JP2004308872A (ja) * | 2003-04-10 | 2004-11-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開閉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JP2004336091A (ja) * | 2003-04-30 | 2004-11-25 | Nec Corp | 折り畳み式携帯通信装置 |
US7149557B2 (en) * | 2003-05-12 | 2006-12-12 | Siemens Communications, Inc. |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extendable display |
DE20308299U1 (de) | 2003-05-27 | 2003-08-14 | Siemens Ag | Universelles Mobilfunk-Endgerät |
US6975273B1 (en) * | 2003-06-17 | 2005-12-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ntenna with camera lens assembly for portable radiotelephone |
US7050767B2 (en) * | 2003-07-07 | 2006-05-23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having rotationally exposed user interface devices |
KR100754681B1 (ko) * | 2003-07-23 | 2007-09-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및 촬영 모드 감지 방법 |
JP4187607B2 (ja) * | 2003-08-14 | 2008-11-2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式無線通信装置 |
KR100549915B1 (ko) * | 2003-09-19 | 2006-02-06 | 주식회사 팬택앤큐리텔 | 트위스트형 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그 힌지장치 |
US7099702B1 (en) * | 2003-10-16 | 2006-08-29 | Sprint Spectrum L.P. | Portable phone having transformable components |
US20050125570A1 (en) * | 2003-10-23 | 2005-06-09 | Robert Olodort |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
JP2004173299A (ja) | 2003-12-26 | 2004-06-17 | Sharp Corp | 携帯電話機 |
TWM268831U (en) * | 2004-11-19 | 2005-06-21 |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
TWM269695U (en) * | 2004-12-22 | 2005-07-01 |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 Hand-held-type electronic data processor |
USD548212S1 (en) * | 2005-04-21 | 2007-08-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obile phone |
USD545287S1 (en) * | 2005-04-28 | 2007-06-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ortable phone |
-
2004
- 2004-07-08 JP JP2004202134A patent/JP428673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7-06 EP EP05014707A patent/EP1615408A3/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5-07-07 US US11/175,432 patent/US743372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7-07 KR KR1020050060969A patent/KR100645943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7-08 CN CNB2005100825700A patent/CN10053961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6-07 HK HK06106530.8A patent/HK1086689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92686A (zh) * | 2009-01-28 | 2011-12-21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电子设备 |
US8472173B2 (en) | 2009-01-28 | 2013-06-25 | Nec Corporation | Electric apparatus |
CN102292686B (zh) * | 2009-01-28 | 2015-02-25 | 联想创新有限公司(香港) | 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286735B2 (ja) | 2009-07-01 |
HK1086689A1 (en) | 2006-09-22 |
EP1615408A2 (en) | 2006-01-11 |
KR100645943B1 (ko) | 2006-11-14 |
KR20060049906A (ko) | 2006-05-19 |
CN100539610C (zh) | 2009-09-09 |
US20060019728A1 (en) | 2006-01-26 |
JP2006022899A (ja) | 2006-01-26 |
EP1615408A3 (en) | 2007-05-23 |
US7433722B2 (en) | 2008-10-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19840A (zh) | 携带式设备 | |
CN1250034C (zh) | 带有可转动液晶显示器的移动通信终端 | |
EP3525437B1 (en) | Mobile phone with camera | |
CN1617549A (zh) | 多功能移动电话 | |
CN1774004A (zh) | 具有三支柱式支架功能的便携式通信设备 | |
CN1207652C (zh) | 移动通信终端的旋转键盘 | |
CN1630312A (zh) | 具有可变位置显示器的便携终端及其方法 | |
CN1645871A (zh) | 具有增强图像通信能力的移动通信装置 | |
CN1845560A (zh) | 用于移动终端的摆转铰链装置 | |
CN1681276A (zh) | 便携设备 | |
KR20090083714A (ko) | 휴대용 정보 단말기 | |
CN1794597A (zh) | 便携式通信设备 | |
CN1921023A (zh) | 显示设备 | |
CN1811661A (zh) | 便携式数据装置 | |
US7366550B2 (en) | Handhel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680996A (zh) | 电子设备 | |
US20050272483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881992A (zh) | 将图像呈现在屏幕上的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无线终端 | |
US20030161094A1 (en) | Folding/detachable computer screens | |
CN1410685A (zh) | 电子装置 | |
CN1534965A (zh) | 便携型无线终端机 | |
CN1960383A (zh) | 滑盖式手机 | |
CN1832676A (zh) | 便携式显示装置 | |
CN1638297A (zh) | 便携式游戏/通信设备 | |
CN1839361A (zh) | 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668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8668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9 Termination date: 20160708 |